农业资源信息系统
农业信息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农业信息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 引言农业信息化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设计和实现一套科学高效的农业信息化系统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重点介绍农业信息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从需求分析、系统架构、数据管理、功能模块等方面进行探讨。
2. 需求分析在设计农业信息化系统之前,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
根据农业生产的特点和需求,可以确定系统的基本功能模块,如农业生产管理、农产品市场信息、农业物流管理、农业政策信息等。
此外,还需要考虑用户群体的特点和使用习惯,以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和功能拓展。
3. 系统架构设计在系统架构设计中,需要确定系统的层次结构和模块关系。
农业信息化系统通常包括前端界面、后端服务和数据库三个层次。
前端界面是用户与系统进行交互的界面,应具备友好易用的特点。
后端服务负责数据的处理和逻辑控制,需要具备高效稳定的性能。
数据库负责存储和管理大量农业数据,需要具备高容量和高可靠性的特点。
4. 数据管理农业信息化系统需要管理大量的农业数据,包括土壤环境数据、气象数据、作物种植数据等。
对于这些数据,需要进行规范化管理和统一标准。
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等环节都需要考虑,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同时,还需要制定优化的数据存储结构和索引策略,提高数据的检索效率。
5. 功能模块设计农业信息化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是系统的核心部分。
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可以确定各个功能模块的具体内容和交互逻辑。
例如,农业生产管理模块可以包括作物管理、农药施用管理、灌溉管理等子模块;农产品市场信息模块可以包括价格监测、销售管理、供需分析等子模块。
每个功能模块都需要考虑与其他模块的协同性,以实现系统的整体优化。
6. 系统实现系统实现是将设计方案转化为可运行的软件产品的过程。
在系统开发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开发语言和技术栈,以满足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要求。
开发团队需要按照系统架构和功能模块设计进行任务分工,并严格遵循开发规范和质量控制标准。
农业生产中的地理信息系统应用

农业生产中的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将地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整合、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的技术工具。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扩大,GIS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重点探讨农业生产中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并分析其带来的益处和挑战。
一、农业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和背景地理信息系统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可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
最初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土壤调查、土地评估和农业分布等方面。
随着技术的突破和数据的不断积累,农业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涉及到温室气体排放、粮食产量预测、农作物种植布局等方面。
二、农业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案例1. 土地评价和优化利用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土地进行全面评价和分析,包括土壤类型、地形地貌、水资源等方面的数据。
通过将这些数据与农作物种植要求进行匹配,农业生产者可以了解每块土地的适宜种植作物类型和数量,从而实现土地的优化利用。
2. 农作物生长监测利用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农作物生长过程的实时监测。
可以通过卫星图像获取作物的生长状态、病虫害情况等信息,并结合气象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从而提前采取合理的灌溉、施肥和防治措施,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3. 农业资源管理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整合和管理各种农业资源,包括土地、水资源、气象数据等。
通过地图和空间分析功能,农业生产者可以更好地管理农田、灌溉设施和农作物种植布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产品的质量。
三、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的益处1. 提高生产效率利用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农业生产者可以精确了解土地的特性和农作物的需求,从而进行合理的农作物种植和管理,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和产量。
2. 降低农业成本通过农业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农业生产者可以进行土地评价和农作物布局,避免盲目投入资源和成本,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 优化资源配置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帮助农业生产者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水资源和气象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减少浪费,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微生物农业信息资源整合利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AGR CU TU I L RE NETWO RK 刀晒1R翮_竹 l2 D A Dv
2 1年 第 8期 01
微 生物农 业信 息资源整合利用 系统 的设 计 与 实 现
陈晓冬 赵 占军 , 宪武 支天 云 z , 冀 ,
(. 西省农 业 科学 院 ,山 西 太原 0 00 ;2山西大 学 ,山 西 太原 01 0) 1 山 306 . 30 6 3
tc nq e a d e h i u n We e h ia d a tg n ad a fu d t n fr t e itg ain a d u iz t n o i r r a im g iut r b tc n c a v n a e a d li o n ai o h n e r t n t iai f m co g n s a r l e l o o l o c u
ifr ain rs u c s no m to e o r e .
d t s ac o co r a im a nc lu e n omain,brws a d aa e r h f mir og ns g u tr ifr t o o e n newok le n to , a d te fn to ae e lz d t t r a tr ain n oh r u cins r r aie , he miro g im a rc lu e i fr ain u ev so n t r i e ie p ei n rl.Th s se cora s n giu tr nom t s p riin ewo k s r a zd r l o l mi aiy e yt m wel l ma e e f aa a k k s us o d t b n
农业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及应用

农业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及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农业地理信息系统也随之应运而生。
农业地理信息系统是指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对农业资源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存储和展示的系统。
通过建立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科学决策、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环境保护水平等。
下面就农业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及应用进行探讨。
一、农业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1.数据采集农业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采集主要包括遥感数据和地面数据两种。
遥感数据是指通过航空摄影、卫星遥感等手段获取的图像数据,可以对农业资源进行高效、全面地监测;地面数据是指对农业资源进行实地勘察得到的数据,包括土地利用、土地类型、地形地貌等信息。
2.数据处理与分析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在数据处理方面应用非常广泛,主要包括数据清洗、数据分类、数据拓扑、数据转换、图像处理等多个阶段。
在数据分析方面,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将数据分析储存起来,以便进一步应用于土地资源评估、土地利用规划等。
3.数据库设计农业地理信息系统需要对数据进行分类储存,设计数据库时应科学合理地设计数据表结构,建立索引和视图等,同时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可靠性和实时性,以便实现数据的快速查找与检索。
二、农业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1.农业生产规划通过收集和分析各种农业数据,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帮助制定农业生产规划,评估农作物生长情况和土壤水分、肥力等指标,为农业增产和减灾提供技术支持。
2.土地资源管理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不同农业资源进行统计、分析和管理,实现耕地管辖和拓展,为农业经营提供优质土壤资源数据支持。
3.环境保护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农田地形、土质、水分和气候进行自动监测和预测,预测火灾等环境灾难,对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要提前进行评估和管理。
4.农业科研农业地理信息系统也可以应用于农业科研,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利用各种地理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在研究和开发新农业技术上起到重要的作用。
国内外农业信息系统发展概况

国内外农业信息系统发展概况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的变革,农业信息系统在国内外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这些信息系统为农业管理者和农民提供了一种有效地收集、处理和共享农业信息的方法,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以下是国内外农业信息系统发展的概述。
国内农业信息系统发展在国内,农业信息系统的发展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农业物联网: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设备和作物等各个环节可以相互连接,并通过传感器、监控设备等实时采集和传输数据,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2. 农业大数据平台:国内建设了多个农业大数据平台,整合了各类农业数据资源,如气象数据、土壤数据、农作物数据等。
这些平台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为农业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和精细化农业管理。
3. 农业管理信息系统:农业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农田管理、农产品质量管理、农产品溯源等方面。
这些系统为农业管理者提供了农田信息、生产信息、销售信息等综合管理,增强了农业生产的可追溯性和质量控制。
4. 农业市场信息系统:国内农业市场信息系统的建设,可以及时收集和传播农产品的市场价格、供求信息等,帮助农民进行农产品的销售和价格决策。
5. 农业科研信息系统:国内建设了许多农业科研信息系统,用于科研单位之间的合作和信息共享,推动了农业科研的进展和创新。
国际农业信息系统发展在国际上,农业信息系统发展也取得了重要进展,以下是一些例子:1. 美国农业信息系统:美国的农业信息系统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食品安全、农业政策等领域,通过整合农业数据和应用科技手段,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可持续性。
2. 欧洲农业信息系统:欧洲也建立了许多农业信息系统,主要用于农产品质量控制、环境保护和农业政策制定等,为欧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支持。
3. 亚洲农业信息系统:亚洲的农业信息系统主要应用于农业灾害预警、水源管理和农产品市场监测等方面,帮助亚洲国家提高了农业生产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总的来说,国内外农业信息系统发展概况显示出了农业信息技术在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农业农村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与运用

农业农村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与运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信息化的深入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管理系统逐渐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工具。
通过建设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农产品质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本文将从农村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建和运用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农村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建1、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建首先需要建立健全的基础设施。
包括建设完善的农村通信网络,提高网络覆盖率和带宽,保证信息传输的畅通和快速。
同时,还要配备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如计算机、传感器、智能终端等,为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运行提供支撑。
2、数据采集和处理在农村信息化管理系统中,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通过各类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农田的土壤湿度、温度、光照等环境因素,采集作物生长数据和产量信息。
同时,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3、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建设农村信息化管理系统还需要建立信息服务平台,为农民提供各类信息服务。
平台可以整合农业政策法规、市场行情信息、农业技术、培训资源等内容,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同时,结合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提供在线购物、在线支付、远程培训等功能,方便农民生产经营。
二、农村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运用1、精准农业管理农村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实现精准农业管理,根据土壤、气候等环境数据和作物生长需求,为农民提供种植、施肥、灌溉等方面的精准指导。
通过系统分析和预测,可以帮助农民科学调整农业生产方式,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2、农产品质量追溯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农产品质量追溯,通过对种植、生产、加工等环节进行监管和记录,建立农产品产地溯源系统。
一旦发现农产品质量问题,可以快速追溯到问题源头,保障消费者权益。
同时,还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3、产销对接农村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实现产销对接,通过信息平台和电子商务渠道,帮助农民将农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实现农产品产销对接。
农业数据库系统—农业管理信息系统

农业管理系统构成框图示例
农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成与开发流程
二、农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流程
可行性研究
系统分析
系统总体方 案设计
系统技术 方案分析
系统实施
系统评价 与维护
农业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流程包括可行性研究、系统分析、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系统技术方案分析、系统实施、系统评价与维护等6
农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农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系统分析 (1)用户类型与需求分析 (2)可行性分析
2.系统设计 (1)系统功能设计 (2)软硬件选择
3.系统应用设计 根据需求分析加以提取
4. 系统的组织实现 按照软件设计的方法实现
农业管理信息系统基本功能框图示例
二、农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流程
可行性研究
接 受 任 务
可 行 性 分 析
系统分析
信息调查 功能分析 信息分析
总体方案设计
系统目标 总体框图 逻辑模型 实施方案
技术方案设计
系统实施
物理模型
信息采集
系统配置
系统开发
技术路线
软件研制
方案确定
设备配置
运行评价
用 户 评 议
试 运 行
系 统 测 试
讨论
03
农业管理信息系统的 设计与实现
农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类型
二、农业管理信息系统分类
1.土地资源信息系统
2.土壤资源信息系统
5.肥料资源信 息系统
3.水资源信息 系统
4.农业气候资 源信息系统
6.农业种质资 源信息系统
02
农业管理信息系统 的构成与开发流程
农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成与开发流程
现代农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实施

现代农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实施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农业产业的现代化进程,农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实施变得越来越重要。
现代农业信息管理系统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进行全面的信息化改造,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精细化管理。
一、农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必要性现代农业面临诸多挑战,包括人口增长、环境污染、资源稀缺等问题,因此需要建立一个全面、高效、可持续的农业生产体系。
而农业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提供及时、准确的农业生产数据,帮助农民和农业部门进行科学决策和精细管理。
农业信息管理系统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必要性:1.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通过农业信息管理系统,农民可以获取天气信息、病虫害预警、农资管理等数据,降低无谓浪费,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农作物的种植、施肥和防治等措施,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2. 优化资源配置:农业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帮助农民合理配置土地、水资源和肥料等,减少资源浪费,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此外,系统可以提供农产品市场信息,帮助农民做出合理的销售决策,使资源配置更加合理。
3. 提升农产品质量和安全:通过农业信息管理系统,农民可以实施精细化管理,监控农产品生产过程,自动化记录关键生产环节,从而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
系统可以帮助追踪农产品的来源和流向,保证食品安全。
4. 促进农业产业协同发展:农业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农业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合作,促进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协同发展,提高整个农业产业的竞争力。
二、现代农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1. 需求分析:在开发农业信息管理系统之前,需要对现有农业生产和管理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明确系统开发的目标和要求。
同时要考虑到农业生产的多样性和地域特点,确保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适应性。
2. 技术选择:选择适合农业信息管理系统开发的技术平台和工具。
考虑到农民的使用习惯和技术水平,应该选择简单易用、稳定可靠的技术方案。
同时,应采用先进的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以支持海量数据的存储和处理。
农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系统方案

农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系统方案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已经逐渐融入到各个行业中,农业也不例外。
农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系统可以有效地提高农业生产和管理的效率,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的升级和转变。
本文将提出一种农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系统方案。
二、系统概述农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系统是一个集数据收集、存储、分析、应用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管理工具。
该系统通过采集农田相关数据,如气象信息、土壤质量、作物生长情况等,建立数据库并进行分析,为农民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三、系统模块1.数据采集与传输模块:该模块负责采集农田信息,包括气象数据、土壤质量、作物生长情况等。
采用传感器、气象站等先进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并通过传输设备将数据上传至服务器。
2.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该模块负责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包括数据清洗、数据整合、数据分析等。
通过算法和模型的运算,对农田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给出相应的指标和建议。
3.决策支持模块:该模块基于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的结果,为农民提供科学决策的建议。
根据农田的实际情况,给出相应的种植方案、施肥方案、灌溉方案等,帮助农民做出合理的决策。
4.数据可视化模块:该模块将处理过的数据以可视化形式展示出来,方便用户理解和使用。
通过图表、地图等形式呈现结果,使用户能够直观地了解农田情况和决策建议。
5.管理与分配模块:该模块用于管理和分配农田资源。
农田信息化管理平台系统可以实现对土地的全程监控和管理,包括土地使用权分配、土地资源评估、土地承包流转等。
四、系统特点1.功能全面:该系统集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应用等功能于一体,能够满足农业生产和管理的各个环节的需求。
2.及时性强:通过数据采集与传输模块,农田信息可以实时上传至服务器,实现对农田情况的及时监控和分析。
3.精准性高:通过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系统可以利用算法和模型对农田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给出具体的决策建议,提高农业生产的精准性和效益。
智慧农业 信息采集系统设计方案

智慧农业信息采集系统设计方案智慧农业是一种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田资源利用的方式。
信息采集系统是智慧农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农民实时获取农田环境的数据,以便进行决策和优化管理。
本文将介绍一个智慧农业信息采集系统的设计方案。
系统架构:智慧农业信息采集系统主要由传感器设备、数据处理中心和移动终端三个部分组成。
1. 传感器设备:传感器设备负责采集农田的环境数据,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土壤湿度、土壤肥力等参数。
传感器设备应具有高精度、高稳定性和长寿命的特点,以确保采集到准确可靠的数据。
2. 数据处理中心:数据处理中心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其主要功能是接收、存储、处理和分析传感器设备采集到的数据。
数据处理中心应具备高速、高容量的数据存储能力和高效的数据处理能力,以便能够处理大量的数据并生成有用的农田分析报告。
3. 移动终端:移动终端是智慧农业信息采集系统的用户接口,农民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获取农田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
移动终端应具有友好的用户界面、快速的响应速度和稳定的网络连接,以便农民能够方便地使用系统。
系统工作流程:1. 传感器设备采集数据:传感器设备根据预设的采集频率和参数,定时对农田环境进行数据采集,并将采集到的数据发送给数据处理中心。
2. 数据处理中心接收和存储数据:数据处理中心接收来自传感器设备的数据,并将其存储在数据库中,以便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3. 数据处理和分析:数据处理中心对存储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数据清洗、数据聚合和数据挖掘等技术,以提取有用的信息并生成农田分析报告。
农民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查看这些报告,了解农田的状态和趋势。
4. 移动终端用户操作:农民通过移动终端登录系统,并使用系统提供的功能对农田进行管理和决策。
例如,农民可以查看农田的实时数据、设置自动报警功能、制定灌溉计划等。
5. 数据推送和报警通知:数据处理中心可以将农田数据和农田分析报告主动推送给农民,以便农民及时了解农田的状况。
智慧农业信息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智慧农业信息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随着人口的增加,全球粮食需求量逐年增加。
同时,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如土地资源严重浪费、农业劳动力不足、农业生产效率低等问题。
因此,农业信息化成为了一种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
本文将着重介绍智慧农业信息化系统的设计和实现,从而为农业信息化的推广和实践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一、智慧农业信息化系统的设计1.系统需求分析智慧农业信息化系统的设计需要对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以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为实现高效农业生产提供依据。
具体而言,系统需具备以下特点:(1)具备数据采集、传输、存储、管理、处理和应用的能力,以实时监控农业生产状况和数据变化。
(2)具备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控制、数据分析、信息反馈的能力,以支持产量、质量、效率效益的提升。
(3)具备厂商无关性、模块化设计、软件可重用性的能力,以满足不同农业生产环境和不同农业种类的需求。
2.系统设计原则为最大化地满足智慧农业信息化系统的使用需求,设计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客户为中心,以农民和农业生产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构建功能完整、可行易行的系统。
(2)高效的数据采集和实时监控是系统的关键部分,系统应具有高稳定性、响应速度快、简单易用的特点。
(3)信息化系统应具备互联互通、互操作、开放共享的特点,以方便与其他系统的集成和扩展。
(4)智慧农业信息化系统应具备可靠性、安全性、稳定性、易维护性和高度可定制化的特点,以应对农业生产环境的变化。
3.系统功能分析智慧农业信息化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1)气象数据采集:通过传感器采集温度、湿度、气压、降雨等信息,并为农民提供天气预报、生产建议等服务。
(2)土壤分析:通过采集土壤样本进行分析,以随时了解土壤中的营养成分、pH值、微生物等信息,并为种植农作物提供建议。
(3)种植管理:通过对农田进行自动化管理,实现农作物的定期浇水、松土、施肥等操作。
农业农村信息化系统建设方案

对接运营主体、主流电商等平台数据,对比不冋种类花卉的交易量、交易额的变化,分析花卉交易量的变化趋势、交易特点,为产业主体提供交易数据服务。同时,分析主流电商平台的花卉消费数据,
对消费规格、消费价格、toplO网店信息、品类偏好、产地偏好等消费特点进行
挖掘,为精准营销提供数据服务
价格监测
通过采集主流电商(淘宝、苏宁等)价格数据,提供花卉价格监测、价格趋势分析、价格波动预警等分析,并支持按品类、电商平台、价格区间等查询花卉电商交易情况,为花卉精准营销提供数据支持。
气象预
报
提供7-14天中长期气象预测,包括温、降水、风力、湿度等实时气象要素监测,以各类图表形式展示。支持针对特定作物提供气象预警,针对可能造成的影响和建议采取的措施提供农事提醒。同时,对该区域作物生长期历史有效积温、累积降水量等进行统计分析。
灾害预
警
基于遥感和气象数据,结合海陵区历史气象灾害数据,进行海陵区全区的高温热害、低温冷害、暴雨、干旱、大风、雷雨等农业灾害预警,并支持结合地图展示风险地图。
气象
资源
历史气
象
基于遥感和气象数据,分析历史十年高温热害、低温冷害、暴雨、干旱、大风、雷雨大风等受灾天数和分布情况,绘制各个气象灾害的历史风险地图。并以统计图表的形式,将本年发生的各类气象灾害和历史平均进行比较。
实时气
象
提供小时级实时气象预报信息,包括气
温、降水、风力、湿度等实时气象要素监
测,以各类图表形式展示。支持针对特定作物提供气象预警,针对可能造成的影响和建议采取的措施提供农事提醒。同时,对该区域作物生长期历史有效积温、累积降水量等进行统计分析。
时空数据一张图
WebGIS地图服务
以上所有监测数据,需在一套web端的GIS地图上进行展示和查看,并支持通过数据类型、行政单兀、数据时间等多个维度的索引;提供放大缩小、测量等基础地图工具;支持对地图数据的多维统计与信息展示。
基于ComGIS的农业资源信息管理系统

本 研 究 在 . E 2 0平 台上 , 用 Ac I . N T. 选 rGS9 2平 台 的系列 产 品 Ac I nie进 行 二 次 开 发 。通 过 使 用 rGSE gn Ac I nie与 MI 成 开 发 , A c I nie实 rGSE gn S集 用 rG SE g n 现 系 统需 要 的 G S功 能 , 可 以 根 据 用 户 需 求 实 现 其 I 又 它功能 , 这样 的开 发方 式 能 以最 少 的投 入 满 足 用 户 需
基金项 目:国家“ 十一五 ” 技支撑计划 项 目 (0 6 A 0 2 2) 科 2 0 B D1 A10 作者简介 :李 通讯作者 :陈 翠( 9 4一), , 西北 海人 , 士研究 生 , E—ma ) 18 女 广 硕 ( i l 钊( 9 0一), , 17 男 甘肃 天水人 , 副教授 , 士生导师 。 硕
不 足 。
开, 中( 0 9 其 20 年政府工作报告》 中明确指 出“ 固和 巩
加 强农 业 基 础地 位 , 进 农 业 稳 定 发 展 和农 民持 续 增 促 收”¨ 。 中国是 一 个农 业 大 国 , 高效 利 用 为 目标 的 j 以
农业资源管理 , 其首要任务是对各类农业 资源进行科
据 。在农业资源管理 中, I GS主要应用 于对空 间农业
数 据进 行 管 理 、 询 、 析 , 可 以利 用 GS的 统计 制 查 分 还 I 图 功能 , 大 量 抽象 的农 业 数 据 变 成 直 观 的农 业 专 题 将
地图或统计 地 图, 形象地 展示 出各种农 业专题 内容 、 农业 数 据 空 间分 布 与数 量 统 计 规 律 , 满 足农 业 生 产 以
农业地理信息系统以及全球定位系统.

(GIS)的具体应用
(6)农作物估产和监测:农作物估产和监测对国家及时了解农作物产量,制定粮食进出 口政策和价格至为重要,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及大多数国家都将其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作物估产的内容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估算作物种植面积;二是由单产模型、长势遥感 监测来确定估产模式。利用GIS完成这项任务,而且能做到又快又准又省。在生产中, 通过遥感方法获得作物的长相长势的遥感图像,判读解译RS影像信息,在GIS中对各种 空间数据信息进行分析,识别作物类型,通过统计量算出播种面积;进而分析出作物 生长过程中自身的态势和环境的变化,再利用GIS系统的模型功能,构建出不同条件下 作物生长模型和多种估产模式,把上述因素信息引入模型中便能估算出大面积的作物 的产量和长相长势。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和前苏联就利用这种方法进行作物的估 产。 (7)农业生态环境的监测和分析:GIS在农业生态环境研究中应用广泛,主要有环境监 测、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影响评价、环境预测规划与生态管理以及面源污染等。 利用RS和GIS,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和分析是GIS在农 业中应用的又一个新领域。通过遥感方法获得生态环境的遥感图像,将信息输入GIS, 在GIS中对各种空间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及时发现情况并进行预警;建立环境的 空间数据库,对空间数据进行管理和分析,做出某一指标或多个指标的专题地图,直 观形象地表达生态环境的变化;利用GIS的模型功能,建立农业生态环境的模型,模拟 区域内农业生态环境的动态变化和发展趋势,为决策和管理提供依据。
农业地理信息系统以及 全球定位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GIS)
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是 六十年代中期开始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最初为解决地理 问题而起,应用范围仅限于某些专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 展、遥感技术的推广、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速和计算机软 硬件水平的提高, GIS的应用范围扩大到社会信息服务领域, 被广泛应用于地质勘探、卫星遥感、军事地形、电力输油、 旅游气象、GPS卫星定位、通讯、旅游、房地产等行业,在 自然资源管理、规划和信息服务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在农业上,地理信息系统也占有重要的位置。
农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应用

农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农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已经成为现代农业管理的重要工具。
农业信息化管理系统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集成各种信息资源,对农业生产、销售、库存等环节进行全面监控和管理的系统。
首先,农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是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通过信息
化手段,可以实现对农田种植、农作物生长情况、农药施用、灌溉管理等环节的实时监测和数据记录,提高农业生产的科学化、精准化管理水平,从而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其次,农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也有利于提高农业市场开发和销售能力。
系
统可以对农产品的生产、销售、库存等信息进行集中管理,协助农民合理规划生产计划,准确把握市场需求,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产品的合理定价和销售。
另外,农业信息化管理系统还可以提升农民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
系统可以
为农民提供种植、养殖等方面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帮助他们提高农业生产的科学化水平,减少生产过程中的风险,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
农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还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数据化管理和决策支持能力。
系统可以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为农民和相关管理人员提供科学化的数据支持,帮助他们做出科学合理的生产决策,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综上所述,农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质量、市场开
发能力、管理水平和决策支持能力都具有积极意义。
农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和管理帮助,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实现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各地政府和农业企业能够重视农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推动农业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农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

农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进步和信息化的普及,农业行业也在不断进行着变革和创新,农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已经成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农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概念、建设目的、关键技术和实施步骤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农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概念农业信息化管理系统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进行集成、分析和处理,从而实现农业生产的全过程信息化管理。
它涵盖了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市场营销等各个方面,是一个综合性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二、建设目的农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旨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及时获取和传递农业领域的各类信息,提高生产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此外,农业信息化管理系统还可以帮助农民进行农业技术培训、市场预警、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服务,提升整个农业产业链的效益。
三、关键技术农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需要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
大数据技术可以帮助农业部门对庞大的农业信息进行整合和分析,提高数据利用效率;云计算技术可以有效存储和管理农业数据,实现数据共享和协同;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农业设备的智能化调控,提高生产效率;人工智能技术则可以帮助识别病虫害、优化种植方案等,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四、实施步骤农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是系统规划,确定系统的功能和需求,明确建设目标和任务;其次是系统设计,根据规划确定系统的架构和模块,设计数据库和界面;然后是系统开发,依据设计方案进行系统编码和测试,确保系统功能和性能满足需求;最后是系统应用,将系统实施到实际生产经营中,培训用户,不断优化和完善系统功能。
五、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农业信息化的深入推进,农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发展将呈现以下几个趋势:一是智能化发展,系统将更加智能、自动化,减少人为操作,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全面化应用,系统将覆盖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包括生产、营销、质量监控等;三是互联网+农业,将推动农业产业融合和升级,打造新型农业经济;四是国际化合作,通过国际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国内农业信息化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农业环境信息系统是以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全球定位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模拟模型技术等为支撑而建立的。
2.地理信息系统: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应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综合的、动态的获取、存储、管理、分析和描述整个或部分地球表面与地理空间分布有关的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
3.地理信息系统功能:数据输入预处理、数据编辑、数据查询与检索、数据显示与结果输出、数据存储与管理、数据分析、数据更新。
4.数据是信息系统的核心,地理信息系统所用的数据源、数据结构和表示方法,是系统设计开发的基础、是系统的操作对象。
5.农业资源信息数据源是指建立GIS数据库所需要的和所能用的各种类型数据的来源。
包括地图、RS数据、其他数据。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是地理空间数据的一种表示形式。
包括普通地图,专题地图。
普通地图:综合、全面地反映一定制图区域被的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现象一般特征的地图。
主要内容包括水系、地貌、土质、植被、居民地、交通线、境界线和经济文化等要素,又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
专题地图:突出表示某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或现象的地图,它拥有固定的用途对象,侧重某一方面,以内容适应于专题要求为其特色。
强调它的“个性”。
可分为: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6.遥感是在远离被测物体或现象的位置上,使用一定的仪器设备,接收、记录物体或现象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信息,经过对信息的传输、加工处理及分析与解释,对物体及现象的性质及其变化进行探测和识别的理论与技术。
7.遥感特点:①遥:遥远成像,近垂直投影,完整清晰。
②快:资料获取、更新快。
③真:地物成像连续逼真、制图、精度高。
○4广:影像覆盖范围广,不受国界和自然条件限制,可覆盖地球上任何地区。
8.遥感技术系统包括:○1遥感平台(飞机、卫星)○2传感器○3图像接收处理○4分析判读9.遥感类型:航天遥感,航空遥感,地面遥感10.常用遥感数据:美国陆地资源卫星遥感资料,美国NOAA气象卫星遥感资料、加拿大雷达卫星和印度遥感卫星数据、法国SPOT卫星遥感资料,中巴资源卫星遥感数据等。
11.其他数据库:全球定位系统数据、统计图像数据、实地调查与测量数据、各类文献,文字报告,法律发规文件等方面的数据。
12.数据主要包括空间位置拓扑关系和属性三个相互联系的方向①空间特征:指的是地物和现象的空间位置火现在所处的地理位置,一般以地理坐标数据表示空间形态主要有点线面②属性特征:就是非几何属性,指的是与农业资源实体相联系的属性变量或本质特征,如变量、分类、数量特征和名称③时间特征:是指其右空间详细和属性信息的现象或物体都有随时间变化的特征A自然地理要素的属性数据B社会经济和人文要素的属性数据13. 空间数据结构:矢量结构和栅格结构矢量结构中分有拓扑关系结构和无拓扑关系结构14.拓扑关系:指表示空间实体间的空间相关性,即点线面及实体之间的空间联系15. 拓扑关系分为两类:①关联关系:即描述点,线,面元素之间的关系,用以表达几何元素间的拓扑数据结构。
②描述空间实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和相关关系。
16.数据结构:之数据的组织形式,可分为抽象数据结构(逻辑结构)和数据储存结构(物理结构)17.抽象的数据结构:是指人们仅从概念上描绘数据之间的排列和联系,而并不涉及数据和具体程序管理细节。
18.数据存储结构:是为实现某一抽象数据结构而具体设计的数据存储管理方式,是依照任务的不同,软件系统和设计者的不同而改变的。
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是前者的具体体现19.矢量数据结构:是通过记录坐标的方式竟可能精确地把空间实体表现出来点(零维):又称元素像元,是一个数据点,具有一对(X,Y)坐标和至少一个属性,逻辑上不能再分线(一维):是由一个(X,Y)坐标对序列表示的具有相同属性的点的轨迹面(二维):是以(X,Y)坐标对集合表示具有相同属性上的轨迹,面的其实点和终止点是同一个点,而线则不是同一点20.元数据:用于描述要素、数据集或数据集系列的内容、覆盖范围、质量、管理方式、数据的所有者、数据的提供方式等有关的信息。
21.元数据的作用:1.帮助数据生产单位有效的管理和维护空间数据,建立数据档案,并保证即使其主要工作人员退休或调离时,也不会失去对数据情况的了解。
2、提供有关数据生产单位的数据储存、数据分类、数据内容、数据质量、数据交换网络及数据销售等方面的信息,便于游湖检索地理空间数据3、提供通过网络对数据进行查询检索的方法或途径,以及与数据交换和传输有关的辅助信息4、帮助用户了解数据,以便数据是否能满足其需求做出正确的判断5、提供有关信息,以便用户处理和转换有用的数据。
22、地图的数据收集一般分为:手扶跟踪数字化、扫描屏幕跟踪数字化。
23、手扶数字化:地图固定在感应板上,当控制器放到感应板上时,控制器在感应板上的相对位置就转变成相对坐标传输给计算机。
依靠合适软件,传输给计算机的坐标可以光标的形式显示在图形显示器上,操作者安按动控制器上的按键,坐标数据就记录在计算机中。
这种操作模式称为手扶数字化。
24.数字化:主要指把传统的纸质或其他材料上的地图转换为计算机可识别的图形数据的过程,以利于计算机的存储、分析和输出制图。
25.图形数字化仪:是手工输入地图的常用仪器,由电磁感应板和坐标输入控制器组成,电磁感应板的内部排列着十分细密的电路格。
26、扫描跟踪数字化:扫描是借助一个可以来回移动的电子探头,将一张地图或者其他类型的纸张文件,以栅格方式的数字形式输进计算机的过程。
27、.扫描仪有滚筒式和平板式两种。
28、属性数据:是用来描述空间数据的特征性质的,本身并不直接体现空间位置特性,而是对一定空间实体的描述融入到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中。
29.空间数据:不是仅具有几何意义像元或图形,而是具有地理意义的地理实体。
30.属性数据的输入根据GIS软件数据结构的不同可分为:内部输入法和外部输入法。
31.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分离管理的弱点:①不利于空间数据的整体管理,保持数据的一致性。
②GIS的开放性和互操作性受到限制。
③数据共享和并行处理无保证。
32、空间数据的坐标转换:平移、缩放、旋转。
33.统一管理的缺陷:①不能有效的表示和处理复杂对象;②不能很好的支持用户定义的数据类型;③不支持对象封装。
34.属性数据的预处理:属性数据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种:1 定性数据定量化2定量数据归一化:即把又量纲的数据化为无量纲的数据。
35.数据质量的问题分析:GIS的数据质量分析主要有俩方面:1、微观方面的数据质量问题:位置精度、属性正确率、逻辑上的一致性、几何分辨率2、宏观方面的数据质量方面:完整性、现势性、收集与处理过程的记录。
(又包括数据化误差、空间拓扑叠加分析引起的误差、计算机字长引起的误差、软件内部定义引起的误差)。
36.容差:各种空间图形要素及它们之间允许存在的误差距离。
37.叠置分析:指空间信息的合成叠置,就是把同一地区、同一比例尺和同一投影的两幅或两幅以上的图层重叠在一起,产生新的图形或空间位置上的新的属性。
38.叠置分析的应用:39.缓冲区分析:即根据数据库中的点、线、面实体,在其周围建立一定宽度范围的缓冲区多边形。
40、缓冲区分析的应用:41.网络:是一系列相互联结的弧段,是形成物质,信息流通的通道。
42.网络是由结点,连通路线,转弯,停靠点,中心障碍六大基本要素组成。
网络分析的主要途径:1、选择最佳路径2、选择最佳布局中心的位置。
43.数字地面模型(DTM):描述地面的特性空间分布的有序数值陈列。
数字高程模型(DEM):当数字地面模型所记的地面特征为高程时,称之为数字高程模型DEM用途:线路选线设计、工程的面积体积坡度计算、通视判断和断面图绘制。
绘制等高线、立体透视图,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数据,可用于土地利用现状的分析规划、军事导航和制导。
44、SQL查询:结构化查询语言:是一种介于关系代数与关系演算之间的语言,其功能包括查询,操纵,定义和控制两个方面,是一种通用的,功能极强的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
45、SQL-查询:主要是属性查询,通过属性信息复合条件查询,筛选出满足条件的标识值,再到空间数据库中根据标识值检索到该空间实体,即查询到相应的图斑。
46、①单表查询:是指涉及一个数据库表的查询,单表查询是一种最简单的查询操作。
基本格式:select<目标列表达式> from 表名SELECT type area FROM SOUL②连接查询:若一个查询同时涉及两个以上的表,则称之为连接查询,包括:等值连接查询、非等值连接查询、自身连接查询、外连接查询、复合连接查询③嵌套查询:将一个查询块嵌套在另一个查询块的WHERE子句或HAVING子句中的查询。
47、SELECT-指定要显示的属性列、FROM-指定查询对象(基本表或视图)、WHERE-指定查询条件、GROUP BY-对查询结果按指定列的值分组、SELECT即可完成单表查询,也可完成连接查询和嵌套查询。
48、数据的形式:硬拷贝输出(地图、表格)、软拷贝输出、电子输出(磁盘、磁带、光盘)。
一、拓扑成区步骤:打开自己的工程文件——检查错误——其他——线转弧段——保存命名到自己的文件夹中——工作台中添加项目——添加转换后的区文件——关闭线文件、使区文件在编辑的状态——在菜单栏中点击其他——拓扑重建——完成拓扑成区。
文件转换:(目的mapgis中的工程文件在arcgis软件中无法显示)打开mapgis主菜单——图形处理——文件转换——单击出现显示窗口——菜单栏中点击文件——R装入区——在对话框中选中自己文件夹中的区文件——打开——菜单栏中选中输出——输出SHAPE文件——确定——完成文件装换ARCGIS中的操作步骤1、熟悉arcgis的主界面、菜单栏、工作栏等等2、关联数据表实验操作步骤:1)在自己文件表中打开表,添加表头——行政区划编号、行政区划名称。
2)、在工具栏中点击添加快捷键按钮——添加自己转换后的数据(shp.文件)、数据库中的数据表——在工作台窗口选中文件右击——Open Attribute Table——出现一个表格——查看它的字段名称——选中数据表右击——Open——出现一个数据表格——查看字段名称<找出它们的共同字段名称>——再在文件中右击——Joins and Relates——Join…——在对话框中第一个已经填好不需要改动——第二个空白选中刚刚共同的字段名称——后面两栏自动填充<正确的情况下>——OK3、在图中显示字段名称的步骤:在工作台中选中地图右击——Properties…——Labels——对话框中label features in this layer前面的框中打上勾——Text String :Label Field:选中刚刚的中的字段名称<不是字段符号>二. 简述利用Mapgis软件数字化一幅土壤图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