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排图讲述
大班排图讲述活动大象和小鸟教案

大班排图讲述活动大象和小鸟教案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排图讲述活动大象和小鸟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班排图讲述活动大象和小鸟教案 1活动目标1、能细致地观察画面内容与情节,理解图片内容,合理地为图片排列顺序,并运用完整连贯的语言生动地述故事。
2、体验排图讲述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1、大挂图4幅;小图片、展示板各4套,透明胶座4个。
2、词卡:摧毁、孤独无助、照顾、倾盆大雨、捉迷藏、幸福快乐等。
3、录音机一台,空白磁带一盘。
活动过程1、利用森林故事爷爷引题。
教师扮演森林故事爷爷,同幼儿说话:“小朋友,我是森林里的故事爷爷,我老了,你们谁想当森林里的故事大王呢?爷爷这里有几张图片,本来是要给图片排好顺序,再讲故事给森林里的动物们听的,可是图片没写哪张是图一,哪张是图二?现在只好请小朋友们来给这些图片排队,编出一个完整的故事来?”附图片内容:(1)出示一幅挂图,大象发现地上有一窝小鸟在哭泣。
(2)出示第二幅,大象发现一棵被砍伐的树桩上有一只死去的鸟。
(3)出示第三幅:大象把小鸟们藏在它的大耳朵下面躲雨。
(4)出示第四幅图,大象把小鸟的窝顶在鼻尖上。
(5)出示第五幅图,大象与小鸟们在玩。
2、将幼儿分成4个小组进行排图讲述。
教师:“请小朋友为这5幅图片排个顺序,并按照你们排列的顺序讲一个完整的故事。
”教师将幼儿分成4个小组,每个小组安排一位小组长,小组长到教师这领取一份故事图片、一块展板和一个透明胶座,然后幼儿跟着自己的小组长到指定的位置进行自由排图讲述。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排图,尽量想出与别人不一样的.排图方法,并运用较连贯、完整的语言来讲述故事,同时还要多帮助那些能力稍弱的幼儿,使每个孩子都能体会到排图讲述的乐趣。
3、分享交流。
先请各小组回来,小组之间先交流3分钟。
大班排图讲述《聪明的小耗子》教案

一、教学目标:1. 了解《聪明的小耗子》故事的内容,理解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能够通过图片进行讲述。
3. 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4.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
二、教学重点:1. 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2. 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学会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难点:1. 引导幼儿理解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2.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
四、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聪明的小耗子》。
2. 图片卡片: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和场景。
3. 记录纸:用于幼儿记录自己的想法。
4. 彩色笔:用于幼儿绘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聪明的小耗子》故事课件,引导幼儿观看并简单介绍故事情节。
2. 观察图片:教师出示图片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角色和场景。
3. 讲述故事:教师引导幼儿根据图片,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情节。
4. 讨论: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故事中的小耗子为什么聪明,以及聪明的小耗子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5. 总结: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内容,强调聪明的小耗子带给我们的启示。
6. 作业: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绘制一幅关于《聪明的小耗子》的图画,并写下自己的想法。
7. 结束:教师宣布下课,幼儿整理物品,结束本次教学活动。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应进行教学反思,思考本次教学活动的效果,以及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
教师应关注幼儿在观察图片、讲述故事和讨论环节的表现,观察幼儿是否能够顺利地完成任务,以及是否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师也应关注幼儿在合作环节的表现,观察幼儿是否能够与他人良好地配合,共同完成任务。
七、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主要观察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观察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终结性评价主要通过幼儿的作业和课堂表现来进行评价。
大班排图讲述《两个好朋友》语言教案

大班排图讲述《两个好朋友》语言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大班教案、中班教案、小班教案、托班教案、节日教案、说课评课、观察记录、计划总结、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large class lesson plans, medium class lesson plans, small class lesson plans, kindergarten lesson plans, holiday lesson plans, lectures and evaluations, observation records, plan summarie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大班排图讲述《两个好朋友》语言教案大班排图讲述《两个好朋友》语言教案1、大班排图讲述《两个好朋友》语言教案活动中引导幼儿能细致地观察图片,根据自己的想法,合理地为图片排序,鼓励幼儿能用连贯、完整的语言,根据自己的想法大胆的讲述图片内容,让幼儿体验排图讲述的乐趣并乐于参与排图讲述。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醉狐狸》排图讲述活动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醉狐狸》排图讲述活动引言语言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形式的语言活动,可以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本文档介绍了一种以排图讲述的活动方式,将《醉狐狸》故事融入语言教学中,培养幼儿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培养幼儿的听说能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激发幼儿对于故事情节的兴趣和想象力。
教学准备1.《醉狐狸》故事的排图。
2.课堂教学环境的布置。
3.幼儿园大班的学生名单。
教学步骤1.课前准备:–将《醉狐狸》故事的排图打印或制作成展示板。
–在课堂教学环境中设置合适的讲解台和幼儿座位。
2.活动导入(10分钟):–老师向幼儿们介绍今天的活动内容,并说明活动目标。
–展示《醉狐狸》故事的排图,并简单介绍故事的背景和主要角色。
3.排图讲述活动(30分钟):–将《醉狐狸》的排图分成若干个部分,每个部分包含一个故事情节。
–老师依次展示排图的每个部分,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对故事情节进行讲解。
–在讲解的过程中,积极与幼儿们互动,鼓励他们回答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
–引导幼儿们通过观察排图和听故事讲解,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和角色之间的关系。
4.语言操练环节(30分钟):–给幼儿们配发与故事相关的图画和卡片素材,让他们按照故事情节的顺序进行配对操练。
–老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提示和指导,帮助幼儿们理解和使用相关的语言表达。
–鼓励幼儿们互相合作,相互交流,并展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5.活动总结(10分钟):–老师简单总结今天的活动内容,提醒幼儿们学习中需要注意的要点。
–鼓励幼儿们多读故事书、多练习语言表达,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
活动扩展•可以要求幼儿们配合语言操练环节,表演故事中的角色,并进行角色扮演。
•可以要求幼儿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和角色特点,进行口头表达练习。
•可以组织一次故事讲解比赛,让幼儿们展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结语通过《醉狐狸》排图讲述活动,幼儿园大班的幼儿们可以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听说能力,培养观察力和思维逻辑能力,并激发他们对于故事情节的兴趣和想象力。
大班讲述活动:排图讲述《西瓜船》

大班讲述活动:排图讲述《西瓜船》大班西瓜船语言活动教案,西瓜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很熟悉的,排图讲述是指让幼儿在图片的提示下仔细观察图片中角色的表情、动作,并根据图片提供的线索展开合理的想像,体现助人为乐的美好,愉快地与同伴分享自己的感受,活动目标1.细致观察图片,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胆合理想象,创造性地排列图片。
2.能用连贯的语言有条理地讲述画面内容,形成有发展情节的故事。
3.感受相互帮助,助人为乐的美好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细致观察图片,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胆合理想象,创造性地排列图片。
难点:能用连贯的语言有条理地讲述画面内容,形成有发展情节的故事。
活动准备1.教学用挂图6张;2.每组一套图片(6张)和排序框。
活动过程1.设计情景,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入活动。
出示西瓜图片。
教师:小朋友们,西瓜我们都知道很好吃,那你知道西瓜皮可以做什么吗?预设:帽子、碗、西瓜船…教师:(有两只小老鼠,鼠小弟和鼠小妹,它们和你的想法一样也把西瓜皮做成了西瓜船。
)有两只小老鼠,鼠小弟和鼠小妹,它们把西瓜皮做成了西瓜船。
(出示西瓜船图片)它们昨天乘着这个西瓜船去旅行了,你想知道它们旅行时发生了什么事吗?我们可以看一下它们的照片。
可是,鼠妈妈洗照片的时候不小心把照片的顺序弄乱了,我们先一起看看照片,看能不能帮鼠妈妈把顺序排好。
2.观察图片,引导幼儿学习按事物发生的经过进行排序。
(教师随机逐图出示挂图,请幼儿认真观察,师幼一起分析讲述,注意幼儿语言的准确性、优美性和逻辑讲述能力的培养。
)出示图,引导幼儿观察图片,描述画面的内容,着重观察角色的动态。
然后引导幼儿由画内向画外推想:(1)第一幅图:教师:这张照片里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鼠小妹掉进河里心情怎么样?鼠小妹是怎么做的?(头后仰,口鼻露出水面;大声呼救)如果你是鼠小弟,你会怎么做?教师小结:鼠小妹掉入河中,非常害怕,它仰着头,尽量让自己的嘴巴和鼻子露在水面外,并且拼命的喊“救命!救命!”鼠小弟看到鼠小妹掉入河中就用力的拉住鼠小妹的双手,把它拉上西瓜船。
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排图讲述《聪明的小耗子》

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排图讲述《聪明的小耗子》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排图讲述《聪明的小耗子》活动目标1、情感目标:培养幼儿主动思考,大胆想象,勇于发言的学习习惯。
2、能力目标:能仔细观察角色的动态、表情,根据图片的关联性进行排列顺序,并陈述理由。
即培养幼儿语言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知识目标:学习运用适当的动词清楚地讲述故事。
1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根据图片之间的关联性进行排序并能讲述故事。
活动难点:学会运用适当的动词来讲述故事。
活动准备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活动目标,我做了以下准备:21、知识经验准备:交流自己看过的《猫和老鼠》片,组织幼儿讨论:猫和老鼠它们谁最聪明,(为活动的开展做好铺垫)2、物资准备:(1)示范图五幅,幼儿人手一套小图片,(帮助幼儿能直观地了解故事内容)(2) 大塑料袋一个,积木若干块(方便幼儿进行操作从而体验的情节)(3)猫头饰一个,老鼠头饰若干个,鱼杆一只(为幼儿进行故事表演时提供)3教学过程根据本活动的目标及重点、难点,设计了以下教学程序:一、游戏《捉老鼠》导入课题,激发兴趣。
教师事先在活动室内藏有与幼儿人数相等的小图片,请幼儿扮演小猫来把老鼠图片找出来,导入语:“今天,符老师想和你们玩一个猫捉老鼠的游戏,在我们教室里藏有许多的老鼠图片,看看哪只一小猫最先捉到“老鼠”。
引导幼儿观察手中的图片,并请持相同图片的幼儿坐在一组。
通过游戏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引起幼儿的有意注意,并引导幼儿主动地去观察图片。
4二、分组讲述图片。
请各组幼儿逐一讲述图片,引导幼儿运用适当的动词讲述故事。
请每组观察一幅图(教师出示5幅大挂图),先是各组进行观察互相讨论交流,然后派一名代表讲述该图片的内容。
(体现了小组教育和集体教育相结合)教师这时巡回指导引导幼儿运用语言,鼓励幼儿配上动作进行讲述。
例如请第一组讲述图二(猫伸手捉老鼠)提问:猫在做什么,它是怎么抓老鼠的,它捉到老鼠了吗,为什么,这时幼儿会运用各种词汇来表达,教师要肯定幼儿的讲述,同时5还要丰富幼儿的词汇,如动词:伸、踮、缩成一团。
幼儿园大班排图讲述《西瓜船》教案

大班排图讲述《西瓜船》(大班)一、教材分析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与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够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西瓜船》是一篇富有童趣的排图讲述故事,故事以“西瓜船”为主线,将“西瓜船”富有生命力,故事中大量的角色对话,贴近幼儿的生活,幼儿易于理解。
讲述了遇到危险时,小老鼠用西瓜船救助别人和获得别人帮助的情感故事,体验互帮互助带来的快乐。
大班幼儿能够根据图片故事内容,完整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愿意与老师、同伴讨论问题,理解事物之间关系的能力有所增强,因此,可以引导幼儿通过对图片内容的观察、感知和理解,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使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二、活动目标: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的作用。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纲要》中指出要以幼儿的发展为本的原则。
我设计了以下三维目标:1、理解图片内容,能根据自己的见解将图片进行合理地排列。
(重点)2、能用较连贯完整的语言将排列出来的图片编成故事进行讲述。
(难点)3、体验创造活动的乐趣,产生乐于助人的美好情感。
三、活动准备:为了让活动动静结合,寓教于乐,在轻松温馨的环境中实施活动,我设计的活动准备如下:1、经验准备:引导幼儿猜想小老鼠、西瓜皮它们之间可能发生的故事。
2、物质准备:提供大图片四幅,便于教师指导幼儿进行细致地观察。
每人一套与大图片内容一致的小图片,便于幼儿自由操作和讲述。
四;教学法《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因此,本活动我除了以饱满的情绪影响、感染孩子外,还要充分挖掘活动中的教育价值。
我采用以下教法;1.图片演示法: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通过图片将故事的情节和对话呈现给幼儿,让幼儿在欣赏图片的过程中,通过直观地画面观察和理解故事,为排图讲述故事做铺垫。
排图讲述的体会

大班排图讲述的体会根据图片的运用和对儿童语言上的要求,一、排图讲述可以分为:1、描述性的排图讲述这种讲述要求儿童不仅能观察到图片上的对象和现象的主要特征,而且能观察到细节部分,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联系,并能恰当地运用语言进行细致地描述,讲清楚图片上表现的是什么内容,还要求儿童根据画面描述人物的心理状态。
2、创造性的排图讲述这种讲述要求儿童讲出图片的主要和次要内容的特征和相互关系,儿童要根据图片上提供的线索编成简短的、有情节的故事。
还要求儿童根据自己的想象,再编出画面以外的内容,并用连贯的语言把这些事件表述出来。
二、排图讲述排图讲述是训练儿童判断和推理等思维能力的一种形式。
它主要是通过给儿童提供一套没有序号的图片,让儿童根据画面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按照画面中所呈现出来的简单情节可能发生的顺序,将无序的图片排出一定的顺序,构成一个完整的情节,并将故事的内容讲述出来。
大班:1、通过观察,理解图片中蕴涵的主要人物关系和思想感情倾向;2、在讲述中能突出讲述的中心内容;连贯地讲述对图片的认识;3、讲话时语言表达流畅,用词用句较为准确。
三、唤起幼儿的想象启发幼儿的想象要根据不同年龄的幼儿和不同的图片内容进行。
小班要根据图片内容启发幼儿想象时间、地点、人物及人物的简单的心理活动。
想象人物与人物之间、人物与景物之间的关系及事物之间的简单因果关系。
对大班幼儿,不仅要启发他们想象图片上反映的情节,还要以图片为线索,想象出画面外的情节。
我们利用看图讲述培养幼儿的创造思维还要根据图片内容,指导幼儿在同一个主题的图片中合符情理地、符合逻辑地想象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给人物起不同名字、想象事情发生的不同原因、想象不同的细节、想象各角色不同的心理活动和语言,想象不同的开头和结尾。
多向性的想象就会防止讲述上的千篇一律,还有打乱图片顺序,让幼儿按事件发生的顺序或倒序重新排列,是进行逻辑思维训练的好方法。
还有根据图片内容的讲述给图片命题,可以培养幼儿的综合、推理能力。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醉狐狸》排图讲述活动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醉狐狸》排图讲述活动活动简介本活动是一场以儿童绘本《醉狐狸》为素材的语言讲述活动,主要针对幼儿园大班学生进行。
通过讲述并展示故事中的图画,引导幼儿园大班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讨论和交流,提高其口头表达和语言理解能力。
教学目标1.帮助幼儿园大班学生激发语言表达的兴趣2.培养幼儿园大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3.提高幼儿园大班学生的想象和创造能力教学准备1.一本儿童绘本《醉狐狸》2.一份讲述故事的语言文稿3.针对幼儿园大班学生的口头表达训练题目或者话题教学步骤第一步:介绍故事1.1 创设情境将故事背景介绍清楚,创设一个想象力丰富的情境。
例如:某一个很神秘的地方,有一只色彩斑斓的狐狸,它有许多奇妙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听它的一个故事。
1.2 了解主人公介绍故事的主人公,帮助孩子更好的理解后面的故事情节。
例如:主人公是一只聪明的狐狸,它通过各种手法“抢劫”其他的动物,不过它总是可以留下机会让朋友保留些许财富的。
第二步:故事讲述2.1 背景介绍通过阅读第一页的内容,向孩子们展示故事背景。
例如:故事发生在一个三叉森林之间的小河旁边,很多动物因此而聚集在一起,而聪明的狐狸丝毫不会放过他们这种呆瓜同时也有几分大度的行为。
2.2 描写行动通过阅读第二页的内容,向孩子们展示狐狸的抢劫行为。
例如:狐狸脸上露出恶作剧的笑容,蜷起尾巴,等着这些动物游过河面,就在他们不备时,决定攻击!2.3 展示结果通过阅读第三页的内容,向孩子们展示狐狸留下的机会。
例如:最终,狐狸不仅没获取许多财物,还留了一堆财物给它们,绝对是个出色的“小偷匪”。
第三步:互动分享引导孩子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展开一场富有创意的互动讨论。
例如:上述的故事中,你们最欣赏的部分是什么?在你们的想象力中,狐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你们觉得这个故事给你们带来了那些启发?第四步:带着问题的讨论可以设计一些含有口头表达训练的问题,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发现正确的答案,并通过图片展示等方式展示出来。
大班语言排图讲述聪明的小耗子教案反思

大班语言排图讲述聪明的小耗子教案反思1、大班语言排图讲述聪明的小耗子教案反思活动目标1、情感目标:培养幼儿主动思考,大胆想象,勇于发言的学习习惯。
2.能力目标:能够仔细观察人物的动态和表情,根据画面的关联性进行排列,并陈述理由。
那就是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知识目标:学会使用恰当的动词清晰地讲述故事。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孩子大胆猜、说、动。
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根据图片之间的关联性进行排序并能讲述故事。
活动难点:学会用合适的动词讲故事。
活动准备1、知识经验准备:交流自己看过的《猫和老鼠》片,组织幼儿讨论:猫和老鼠它们谁最聪明?(为活动的开展做好铺垫)2、物资准备:(1)示范图五幅,幼儿人手一套小图片,(帮助幼儿能直观地了解故事内容)(2) 大塑料袋一个,积木若干块(方便幼儿进行操作从而体验的情节)(3)猫头饰一个,老鼠头饰若干个,鱼杆一只(为幼儿进行故事表演时提供)活动过程一、游戏《捉老鼠》导入课题,激发兴趣。
教师事先在活动室内藏有与幼儿人数相等的小图片,请幼儿扮演小猫来把老鼠图片找出来,导入语:“今天,符老师想和你们玩一个猫捉老鼠的游戏,在我们教室里藏有许多的老鼠图片,看看哪只一小猫最先捉到“老鼠”。
引导幼儿观察手中的图片,并请持相同图片的幼儿坐在一组。
通过游戏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引起幼儿的有意注意,并引导幼儿主动地去观察图片。
二、分组讲述图片。
让每组的孩子一个一个地说出图片,并引导他们用适当的动词讲述故事。
请每组观察一幅图(教师出示5幅大挂图),先是各组进行观察互相讨论交流,然后派一名代表讲述该图片的内容。
(体现了小组教育和集体教育相结合)教师这时巡回指导引导幼儿运用语言,鼓励幼儿配上动作进行讲述。
例如请第一组讲述图二(猫伸手捉老鼠)提问:猫在做什么?它是怎么抓老鼠的?它捉到老鼠了吗?为什么?这时幼儿会运用各种词汇来表达,教师要肯定幼儿的讲述,同时还要丰富幼儿的词汇,如动词:伸、踮、缩成一团。
大班排图讲述

大班排图讲述:贪吃的小老鼠(说课稿)第一部分: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材给我们提供了四幅不按顺序排列的图片,内容分别是(依次出示图片)“小老鼠看到别人坐船、在船上吃西瓜皮、坐在西瓜船上、发现半块西瓜皮”,这四幅图片让幼儿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想象,任意排列并创造性地讲述,然后续编故事结尾。
通过“排”、“讲”、“编”发展孩子的观察、理解、想象、推理、判断及语言表达能力。
本课内容生动、活泼、有趣,告诉孩子一个做事情前要考虑好后果,注意安全的道理。
排图讲述是一种创造性的讲述。
在小、中班及大班前期已经多次进行过描述性讲述和主题性讲述等语言活动的学习,根据省编教材的安排,中班下学期也已经进行过排图讲述训练,内容是《西瓜船》,到大班,幼儿已经有了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在此基础上运用孩子前期的思维发展基础和生活经验,在大班进行排图讲述活动,是对幼儿各方面素质发展的巩固和深化,无论从孩子的情感、态度、能力的培养,还是在智力发展、知识建构方面都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活动目标根据孩子已有的能力实际、知识水平和《纲要》及教材要求,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幼儿主动参与集体活动,激发幼儿大胆想象、表达的兴趣,以及积极与同伴交流合作的品质。
教育孩子做事情前要考虑好结果,注意安全。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初步的判断、推理及语言表达能力。
3、知识目标:鼓励幼儿能按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排列图片,并完整、连贯地讲述,能根据情节发展创造性地续编故事结尾。
(三)活动重点孩子对排图讲述较为陌生,根据《纲要》要求和孩子的认知实际,我确定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幼儿按自己理解和想象的事件发展顺序,排列并讲述图片内容。
老师要引导孩子理解一个完整的故事要有时间、地点、人物、发展变化等要素,以此方法来解决重点,既不限制孩子,也教给孩子编故事的方法,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基础。
(四)活动难点由于大班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处于低级发展阶段,同时在续编故事结尾时又没有直观形象支持,因此需要孩子发挥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和想象、创造能力来完成,所以我确定本课难点是引导幼儿创造性地续编故事结尾。
大班排图讲述:《懒惰的小蜗牛》

大班排图讲述:《懒惰的小蜗牛》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大班排图讲述《懒惰的小蜗牛》一、教材与学情简析:1、教材简析:春天是万物复苏、情趣盎然的季节。
一场雨过后,墙角边,大树下,总会出现小蜗牛的身影。
也许是平时并不多见,也许是孩子们的天性使然,只要看见小蜗牛,孩子们就会情不自禁地走上去,摸一摸、看一看,探究蜗牛的奥秘……这篇故事中的主人公正是孩子们喜爱的小蜗牛,它和它的好朋友小乌龟相约去旅行,却因为走得太慢而发生了好玩的事情……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图片线索明确、能够引起幼儿的联想和想象,让幼儿有充分想象与讲述的空间。
(故事内容附后)2、学情简析:大班幼儿有了一定的看图讲述的经验,如对图片中出现的画面能通过自己的想象来组织语言表达内容。
这一排图讲述活动,目的在于进一步提升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想象力及口语表达能力。
二、活动重点:幼儿能把图片按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进行排列并进行合理想象。
附故事:懒惰的小蜗牛一天,天气特别好。
乌龟来到蜗牛家说:“小蜗牛,春天到了,我们一起去旅行,好吗?”“好吧”,小蜗牛点点头,和小乌龟一起出发了。
他俩走路速度可真慢,走了没多远就累得满头大汗了。
乌龟打了个哈欠说:“咱们先休息一下吧。
”然后闭上眼睛就睡着了。
小蜗牛躺着想:真累啊!怎样才能不累又可以看风景呢?他终于有了主意:我现在悄悄的爬到乌龟的背上,等他醒来,继续往前走,我就可以舒服的看风景了。
一会儿,乌龟醒了,没见到蜗牛,他以为蜗牛已经先走了,他一点儿也不知道,其实蜗牛在他背上偷偷的笑呢。
乌龟拼命往前赶路,他累得满头大汗,可蜗牛却在“乌龟车”上睡起大觉来。
前面出现了一条河,乌龟可高兴啦。
先洗个澡再去追蜗牛吧。
乌龟“嗵”地一声跳下了河,背上的小蜗牛被水呛醒了,急忙大喊:“救命啊,救命啊”乌龟赶忙把蜗牛救上岸,惊讶的问:“小蜗牛,这是怎么回事?”小蜗牛却不知道怎么回答才好。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幼儿园学前大班排图讲述活动《西瓜船》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反思、观评记录

幼儿园学前大班排图讲述活动《西瓜船》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反思、观评记录教材分析教材分析:《西瓜船》选自大班下学期一节语言活动。
该活动运用六幅图片的形式,主要描述了两只可爱的小老鼠坐着西瓜船去旅行,一路上“高兴-害怕-高兴”的感情脉络伴随着他们,在一只青蛙热心帮助下,终于安全到岸。
并将自己喜欢的西瓜船送给青蛙。
整个故事画面生动形象,情节跌宕起伏,十分符合大班下学期幼儿认知水平和理解水平。
本次活动结合《纲要》和《指南》的文件精神,在教师的启发引领下,帮助幼儿学会自主地观察每幅图片的主要内容。
鼓励幼儿紧紧围绕故事讲述四个要素,大胆想象角色心理的活动和对话讲述故事情节,逐步学会如何架构故事的主干,并以丰富的故事情节进行充盈的排图讲述思路,引导幼儿用自己的奇思妙想,合理地讲述与众不同的故事,提高大班幼儿创编讲述的能力以及独特的想象力。
目标定位以及重难点: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对教材的深刻分析。
我将本次活动的三维目标定位为:1.细致观察图片,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胆合理的想象,创造性排列图片。
(教学重点)2.能用连贯的语言有条理地讲述画面的内容,形成有发展情节的故事。
(教学难点)3.体验自主排序讲述故事乐趣,懂得帮助别人和被别人帮助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实施战略:第一,巧用多媒体课件,引发幼儿自主猜想兴趣。
本次活动将以往实物图片呈现改成多媒体课件的方式,将图片融于当代化教学装备,从半个到六幅图片(打破顺序),让幼儿在富有神秘感的图片中选择,激发幼儿自主介入的兴趣,全部课堂氛围充满活力。
第二,设计开放性问题,引导幼儿学会建构情节。
《指南》明确指出:幼儿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中发展起来的,教师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来往情况,让幼儿想说、敢说喜爱说,并得到自动的回应。
基于大班放学期更喜爱具有挑战性、探干脆的问题,正好开放性的问题将孩子的设想力和创造力源泉得以挖掘,例如图片都有谁?他们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情?孩子自主的讲述的过程中,经由过程讨论,倾听等多种方式,逐步将故事的主干、心理变化以及人物的对话用连贯的语言潜移默化建构起来,我也用简练伶俐的回应语言给予他们最大的鼓励。
大班语言排图讲述乌龟和蜗牛教案

大班语言排图讲述乌龟和蜗牛教案本篇大班语言排图讲述了乌龟和蜗牛的教学案例,以便老师们更好地教授幼儿有关这些动物的知识。
第一步:起个头让孩子们看一看乌龟和蜗牛的图片,并问问他们是否看过这些动物。
然后,让他们说说自己对这些动物的印象。
能够引发他们的兴趣并且开始思考既是有趣的,也是很有必要的。
第二步:发掘孩子的知识看看孩子们的托儿所笔记本,如果有孩子已经学过有关乌龟和蜗牛的知识,就让他们给其他的孩子们讲一下。
否则,让他们进行一些简短的知识探索活动,以了解这些动物的特点和生活方式。
第三步:播放教育视频可以寻找有关乌龟和蜗牛的视频,放在电视或电脑上,让孩子们观看。
不仅能够让他们更好地了解这些动物,也能够帮助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和观看技能。
第四步:孩子们自己制作一个小海龟或小蜗牛准备好相应的材料(例如卡纸、贴纸、剪刀等等),让孩子们自己制作一个小海龟或小蜗牛。
这个活动能够培育他们的创造力和手工技能。
第五步:课堂游戏可以进行一些乌龟和蜗牛相关的游戏,例如:- 游戏一:以小组为单位,让孩子们在规定时间内将蜗牛或乌龟赛跑在路上比赛。
- 游戏二:以两个队为单位,让每组选出一只代表,让它们争相在海洋或林地中寻找食物。
- 游戏三:以猜谜语的方式给予孩子们提示,让他们猜出是蜗牛还是乌龟,在游戏中掌握更多的知识。
以上活动既能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又能增强他们对动物的了解。
希望这份教案对老师们有所帮助。
第六步:绘制一幅乌龟和蜗牛的生态环境画让孩子们自己绘制一幅乌龟和蜗牛的生态环境画,可以鼓励他们将所学内容融入到画中。
老师可以引导孩子们思考,让他们知道乌龟和蜗牛生活的地方是什么样的,需要哪些环境条件等等。
第七步:观察和比较让孩子们观察乌龟和蜗牛在什么情况下会伸缩身体,什么时候会长出头。
比较他们身体的形状、大小、外观等等,让孩子们更加了解和认识这些动物。
第八步:进行语言教学在孩子们完成相关活动后,让他们口头表达自己对于乌龟和蜗牛的认识。
大班排图讲述《聪明的小耗子》教案

1. 了解《聪明的小耗子》的故事内容,理解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能够通过图片进行讲述。
3. 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学会与同伴共同完成任务。
二、教学内容:1. 故事情节:讲述了一只聪明的小耗子用自己的智慧帮助同伴解决困难的故事。
2. 图片内容: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小耗子、同伴们以及困难情境。
三、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聪明的小耗子》故事的PPT或图片。
2. 图片卡片: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和情节的图片卡片。
3. 记录纸:用于幼儿讲述时记录。
4. 教学音频:故事讲述的音频。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看故事课件,引起幼儿对故事的兴趣。
2. 故事讲述:教师有感情地讲述《聪明的小耗子》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3. 图片观察:教师出示图片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内容。
4. 讲述练习:教师邀请幼儿用自己的话讲述图片中的内容,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5. 小组合作: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张图片,共同讨论并编写一个小故事。
6. 展示环节:每个小组轮流讲述自己编写的故事,其他小组倾听并给予评价。
1. 观察幼儿在讲述过程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2. 评价幼儿在小组合作中的参与程度和团队精神。
3. 收集幼儿的讲述记录纸,对幼儿的创造力进行评价。
4. 综合评价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教学延伸:1. 创意绘画:邀请幼儿根据故事情节和图片内容,绘制一幅自己的画作,展示小耗子的聪明才智。
2. 角色扮演: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小耗子和同伴,亲身体验故事情节。
3. 家庭作业:请家长协助,让幼儿在家中与家长一起讲述故事,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七、教学注意事项:1. 在故事讲述过程中,注意观察幼儿的反应,根据幼儿的理解程度适当调整讲述速度和难度。
2. 在图片观察环节,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细节,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幼儿园大班排图讲述《聪明的小耗子》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获奖精品教案示范课面试试讲教案

幼儿园大班排图讲述《聪明的小耗子》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获
奖精品教案示范课面试试讲教案
一、活动目标1.观察角色的动态、表情,根据图片间的关联排列顺序,并陈述理由。
2.鼓励幼儿大胆运用动态词并能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二、活动准备1.故事大图片1--5。
2.幼儿人手一份小图片。
三、指导要点1. 活动重点:能根据图片间的关联排列顺序,并大胆讲述。
2.活动难点:选用适当的动态词并能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3.指导要点:引导幼儿找出图片中的关联,进行排序和大胆讲述。
四、活动过程1.交代任务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套图片,请小朋友仔细看,看懂内容,然后给图片排队,然后讲一个有趣的故事。
2.幼儿自由排一排,讲一讲(让幼儿熟悉图片,初步建构图片逻辑关系)幼儿讲述(讲出自己的逻辑安排,故事的大概意思)3、教师和幼儿共同分析、排图(观察重点图片)观察图二提问:(1)瞧,猫在干什么?是怎么抓老鼠的?(引到幼儿用恰当的词来讲述,例如:伸、垫、踮、伸、够不着等。
)(2)老鼠是怎么躲进瓶里的?(丰富词组:缩成一团)(3)猫能抓到瓶里的老鼠吗?为什么?
(4)如果多垫几本书,能不能抓到老鼠?说说你的理由!。
大班排图讲述

大班排图讲述:《小公鸡学吹喇叭》活动目标:1.根据线索排列图片,按照不同的排列顺序编出合乎逻辑的故事;2.仔细观察图画中人物的表情、动态,尝试连贯、生动地讲述;3.发现不同的排列可以构成不同的故事情节,喜欢排图讲述。
重点:根据线索排列图片,按照不同的排列顺序编出合乎逻辑的故事,发现不同的排列可以构成不同的故事情节。
难点:能仔细观察图画中人物的表情、动态,连贯、生动地讲述。
活动准备:大图片一套;小图片每人一套;排图板每人一块,上面标有1-4的数字(供幼儿排图时有序摆放)。
活动过程:一、听不同喇叭声引导幼儿讲述听辨前后声音不同会想到什么。
二、随意观察画面,获得对单页画面的初步感知1.师:大公鸡和小公鸡是一对好朋友,他们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事呢?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张图片,请你很快地看一下,并选择一张图片来讲一讲里面发生的事。
2.教师出示随意、无序张贴的五张图片,幼儿稍作观察。
3.请个别幼儿讲述其中一幅图画。
(该幼儿讲述时,遮挡住其它图画。
)引导提问:你在图片中看到了什么?这张图片中有谁在干什么?随机追问:你猜他们会说什么呢?会怎么想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可以适时让幼儿用身体动作来表现,教师语言旁白梳理提升。
)借机插问:它们在什么地方?三、排图讲述1.幼儿第一次自主排图讲述◆师:刚才小朋友都把每张图片中观察到的事情讲了出来。
要是把这5幅图画放在一起,再仔细看一看,动动脑筋,按照你自己的想法把它们排排好,还能讲出很好听、很完整的故事呢。
◆教师介绍排图板和小图片,交代排图要求;◆幼儿自主排图讲述,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倾听;◆同伴互相讲述。
2.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排图讲述◆师:我们听听看,在他排列的图片中会藏着一个怎样的故事呢?◆可以请排图顺序一样的幼儿再来讲述,发现各自好的讲述经验,教师参与讲述予以运用,同时在运用中强化和提升。
(在关注其情节的基础上关注其角色对话、角色心理等的讲述内容。
,让幼儿获得完整、生动等讲述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排图讲述:贪吃的小老鼠(说课稿)作者:| 人气:1700 | 时间:2013-06-14第一部分: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材给我们提供了四幅不按顺序排列的图片,容分别是(依次出示图片)“小老鼠看到别人坐船、在船上吃西瓜皮、坐在西瓜船上、发现半块西瓜皮”,这四幅图片让幼儿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想象,任意排列并创造性地讲述,然后续编故事结尾。
通过“排”、“讲”、“编”发展孩子的观察、理解、想象、推理、判断及语言表达能力。
本课容生动、活泼、有趣,告诉孩子一个做事情前要考虑好后果,注意安全的道理。
排图讲述是一种创造性的讲述。
在小、中班及大班前期已经多次进行过描述性讲述和主题性讲述等语言活动的学习,根据省编教材的安排,中班下学期也已经进行过排图讲述训练,容是《西瓜船》,到大班,幼儿已经有了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在此基础上运用孩子前期的思维发展基础和生活经验,在大班进行排图讲述活动,是对幼儿各方面素质发展的巩固和深化,无论从孩子的情感、态度、能力的培养,还是在智力发展、知识建构方面都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活动目标根据孩子已有的能力实际、知识水平和《纲要》及教材要求,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幼儿主动参与集体活动,激发幼儿大胆想象、表达的兴趣,以及积极与同伴交流合作的品质。
教育孩子做事情前要考虑好结果,注意安全。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初步的判断、推理及语言表达能力。
3、知识目标:鼓励幼儿能按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排列图片,并完整、连贯地讲述,能根据情节发展创造性地续编故事结尾。
(三)活动重点孩子对排图讲述较为陌生,根据《纲要》要求和孩子的认知实际,我确定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幼儿按自己理解和想象的事件发展顺序,排列并讲述图片容。
老师要引导孩子理解一个完整的故事要有时间、地点、人物、发展变化等要素,以此方法来解决重点,既不限制孩子,也教给孩子编故事的方法,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基础。
(四)活动难点由于大班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处于低级发展阶段,同时在续编故事结尾时又没有直观形象支持,因此需要孩子发挥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和想象、创造能力来完成,所以我确定本课难点是引导幼儿创造性地续编故事结尾。
第二部分:教法、学法(一)教法:为了有效地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观察分析、讨论交流”、“环境创设”的教学方法。
排列图片顺序必须在观察的基础上,透彻地理解图片的容,经过自己的分析判断来完成,所以我采用“观察分析法”;讲述的过程是幼儿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发展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需要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老师、同伴间的积极交流,充分解放幼儿的大脑和嘴巴,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积极地应答、评价,所以我采用“讨论交流法”和“环境创设法”;排图讲述是在幼儿直观形象思维的基础上进行的,而续编故事结尾则要靠幼儿的抽象思维能力来完成,所以师生间、幼儿间的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交流是完成这个创造过程的关键,所以续编故事结尾也需要“讨论交流”的方法来完成。
对于活动中生成的课程,老师要提取精华,对有教育价值的抓住时机,进行教育。
(二)学法:《大纲》里说:“语言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所以幼儿语言的发展在于使每一个幼儿都有“说”的机会,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吸引幼儿在体验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体系,所以采用了“小组讨论法”、“兴趣导学法”,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全体活动——全面活动——全程活动——主动活动”,提高学习能力。
活动准备是:大图片四幅、每人一套小图片、拼图板、实物投影仪、手绢小老鼠等。
之所以选择图片教具,是因为图片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灵活地进行排列。
第三部分:教学过程师生的双边活动坚持“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注重幼儿学习知识的“过程化、经验化及主动性建构”,通过孩子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来解决问题。
老师做到讲得“少”一点,“引”得巧一点,让孩子学得“精”一点,“活”一点,领悟得“深”一点,“透”一点。
根据本课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设计了以下教学程序:第一环节:利用互动游戏《捉老鼠》导入新课,激发兴趣(2分钟)导入部分是这样设计的:1、创设环境,作好准备:课前先在教室地上藏好几只手绢小老鼠,将四大图片分别放在教室的四桌子上。
2、进行游戏,激发兴趣:活动一开始,出示手绢老鼠说:“这是什么?小老鼠怎么跑了?”然后和幼儿一起寻找,“这里一只,这里一只,还有一只跑到哪里去了呢?快坐下,到你的桌子上找一找。
”小朋友自由选择,分成4组,坐下观察各自桌上的大图片。
设计此环节的依据在于:由游戏导入新课,能激发学习兴趣,有效地吸引幼儿,引起孩子的有意注意,并且巧妙而迅速地将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观察图片中去。
第二环节:观察分析、讨论交流,启发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自主排图并讲述(18分钟)步骤一(8分钟):观察分析,理解各自桌上的图片容老师的过渡语是:“仔细看一看自己桌上的图片,互相讲一讲,图片上有什么?小老鼠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在干什么?”先进行小组观察、讨论交流:引导幼儿在小组互相商量、交流,共同讲述图片容。
再进行个体与集体间的交流:每组派一名代表给大家讲一讲本组图片的容。
各组代表讲时,老师把四幅图片任意贴在黑板上。
最后是师生交流活动:老师进一步引导幼儿理解图片容:“小老鼠看别人划船心里也想划,用了一个什么词?”“哪一幅最能表现小老鼠贪吃?”在引导观察“坐在西瓜船里”那幅图片时,提问“小老鼠会觉得怎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他会说些什么?”等等,引导细致入微地观察小老鼠的表情、嘴巴、胡子、手势等,并积极地描述,最后,将小老鼠的情绪、表情、动作、语言等特征统合起来,大胆模仿说:“哈哈,我真开心!”“我真愉快!”等等,在孩子感到疲劳时,再一次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了学习兴趣,体验到小老鼠愉快的情感,满足了孩子好动、好模仿的天性。
设计此步骤的目的是:1、充分观察、理解图片容,为下面的排图讲述奠定了基础。
2、培养幼儿认真倾听的习惯和交流合作的品质。
3、丰富词汇:羡慕、神气4、点燃了幼儿进一步思维的火花,使幼儿在最近发展区“跳一跳、够得着”,充分体现老师是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作用。
步骤二(8分钟):讨论交流,自主排图,进行讲述每位幼儿一套图片,引导他们观察与思考图片容并讲述,这是幼儿自我建构知识的过程。
这一部分是本课的重点,要引导孩子明确:图片排列的精妙之处就在于它的顺序不是唯一的,不同的顺序有不同的情节发展,意味着一个不同的故事,要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把每一幅图片都试试作为第一幅来排,看看有几种排法。
通过教材进一步分析,我发现多种排法,如:一种排法是:小老鼠看见别人划船很羡慕——发现西瓜皮——坐上西瓜船——啃西瓜皮。
另一种排法是:小老鼠先看见西瓜皮——高兴地坐在西瓜船上——啃破西瓜皮,瓜皮船沉入水中——被划船的人救起送到岸上后,小老鼠跟他们说:“再见”。
再一种排法是:小老鼠坐在西瓜船上很开心——啃瓜皮船沉入水中——被划船的人救起送到岸上,说再见——又发现半个西瓜皮。
还有一种排法是:小老鼠啃破瓜皮船,瓜皮船沉入水中——跟救他的人说再见——又找到半个西瓜皮——高兴地坐在瓜皮船上。
等等。
老师的过渡语是:“把这四幅图片排列起来,就是讲了一个《贪吃的小老鼠》的故事,请小朋友看一看你桌上的小图片,排一排,看谁的排法和大家不一样,编故事时要注意说清楚故事里有谁、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发生了什么事情,有什么变化等,然后编一个好听的故事,讲给你小组的小朋友听。
”在小组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排列图片,排出不同的顺序,讲出情节不同的故事,并讲给小组的小朋友听。
尽可能让幼儿各抒己见,互相交流。
教师要注意个别差异,注意启发引导个别幼儿理解、讲述,做到心中有数,宏观调控。
教师在观察、倾听孩子讲述的基础上,选择不同排列方式的、有进步的、表达能力强的幼儿在全体面前讲述,组织个体与集体的交流,起到借鉴、共享的作用。
教师在倾听孩子讲述的基础上,选择孩子没有想到的一种情节发展顺序讲给幼儿听,从而巧妙而科学有效地提供例讲述,以便开阔孩子的思路,同时起到榜样、示作用。
设计此步骤的目的是:1、这样的设计改变了传统的机械灌输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孩子,体现了正确的幼儿观、知识观。
也改变了以往那种一个例讲到底的传统示方法,科学的例提供真正起到了启迪幼儿思维的作用。
2、让幼儿透彻地理解了教材容,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学会学习。
3、幼儿在玩图片、说图片的过程中,感到生动、活泼、有趣,有利于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情感体验,解决本课重点的同时让孩子掌握了学习的正确方法。
第三环节: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创造性地续编故事结尾,并完整、连贯地讲述故事。
(10分钟)要使幼儿明确:不同的排列方式,有不同的结尾;每一种排列方式也可以编成多种有趣的结尾。
要让幼儿大胆想象,合作交流,将思维拓展开来,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编出合理的故事情节。
老师的过渡语是:“我们讲了这么多有趣的故事,小老鼠后来怎么样了?又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小朋友想一想,然后讲给你小组的小朋友听。
”在小组讨论交流的过程中,首先提出问题,但不急于让幼儿回答,而是留给孩子充分思考的时间,让他们在小组相互讨论、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将零散的生活经验、思维灵感系统化。
在幼儿合作研究的同时,老师参与到孩子中,支持、鼓励孩子的各种想法,了解他们的个体差异,引导沉默的孩子说话,鼓励人人动口,参与讨论,运用启发性的语言引导他们动脑筋、用老师教给的方法,去编出不同的故事结尾,如:“由于小老鼠贪吃将会发生什么事情?小鸟、小鱼、小朋友是怎么做的?”等。
对幼儿创编的不同结尾类型作到心中有数。
再组织个体与集体交流:请编出不同类型的、有代表性的幼儿向全体幼儿展示讲述,大家借鉴、分享创造成果。
在师生交流过程中,引导幼儿思考:“小老鼠为什么会掉进河里?”“你想对小老鼠说些什么?”体会“贪吃”的意思,教育孩子做事情前要考虑好后果,不能像小老鼠那样,要注意安全。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1、在生生、师生间充分的互动中,通过互相交流和启发性语言的运用,引导幼儿续编多种多样的故事结尾,解决本课难点。
2、为每一个幼儿提供讨论交流,相互学习的机会。
全面完成本课教育目标。
第四环节:创设环境,延伸活动1、把图片放在语言活动区,以备幼儿继续观察、讲述。
2、准备画纸、画笔,让幼儿将续编的故事结尾画下来,和原来的四幅图片装订成册,进行完整讲述。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1、是为了继续扩展本课的外延,因为下课不是学习的结束,而是进一步探索的开始。
2、创设发展语言的环境,让每一个幼儿有充分的观察、讲述的时间和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