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教案
将相和课文教案优秀8篇
将相和课文教案优秀8篇《将相和》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将相和》这篇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主线,通过三个相对独立而又紧密联系的故事,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失和到和好的过程,文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因果关系错综复杂。
学情分析:《将相和》这篇课文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
因年代久远,内在联系复杂,教学前可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初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人物的情况,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
教学中抓住“骗”、“逼”、“避”三个字引导学生体会人物性格,理解三个故事的因果和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读“璧、蔺”等生字,会写“赵、拒”等生字。
(2)理解“完壁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的主要内容。
(3)能抓住人物特点,理清各段之间的联系及各段与整篇的关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务求理解的读书习惯。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把握各段之间的联系及各段与整篇的关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表演加深对人物形象的认识与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蔺相如的机智勇敢、识大局和大将军廉颇知错认错等优秀品质。
(2)懂得遇事要从国家利益出发,顾大局,识大体,讲团结。
教学重难点:1、了解“完壁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的主要内容,理清各段之间的联系及各段与整篇的关系。
2、感受人物形象,概括人物特点。
教学方法:自渎感悟,讨论交流。
教学目的: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2、读通、读熟课文,理清文脉。
3、学习第一个故事“完璧归赵”。
教学重、难点:1、本文的重点是理清“完璧归赵”这一故事的层次,知道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2、本文的难点是通过文中对人物语言和行动的描写,感受人物形象,概括人物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审清题目。
同学们,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国家还没有统一,处在战国七雄时期(出示战国形势图),七国有秦、楚、齐、燕、赵、魏、韩,其中秦国的势力最强大,经常欺负其他国家,与他相邻的赵国是一个弱国,经常遭到秦国的威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发生在这两个国家之间的故事——《将相和》。
《将相和》教案(精选14篇)
《将相和》教案(精选14篇)《将相和》教案篇1教学目标:1、正确认写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2、能简要复述__的三个小故事。
3、了解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复述“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把握三个小故事之间复杂的因果关系。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人们都说:“文能安邦,武能定国”,这说明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和长久发展需文臣武将齐心协力,但在战国时,曾发生一件将相有不和到和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将相和》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一)提出自读要求:1、要求把课文读通顺、读懂。
2、借助上下文理解词义。
(二)小组合作学习1、分小组轮流朗读课文,相互纠正生字的读音。
2、提出不懂的问题,做好记录,小组内探讨。
三、反馈交流1、指名朗读课文。
2、把握词语的词义。
(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和借助工具书理解词义)无价之宝理直气壮完璧归赵负荆请罪无价之宝:形容物品珍贵,用多少钱也买不到。
理直气壮:理由正确、充分,说话气势壮盛。
完璧归赵: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送回赵国。
负荆请罪:光着上身,背负荆条,向人请罪。
四、精读课文,合作探究1、文题中“将”指谁?“相”指谁?“和”是什么意思?(“将”指廉颇,“相”指蔺相如,“和”是齐心协力,共保赵国。
)2、 __主要写了哪几个小故事?请简要复述故事。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完璧归赵:赵王得到无价之宝——和氏璧,秦王想占为己有,假意用十五座城交换,蔺相如与秦王巧妙周旋,最终把和氏璧安全送回赵国。
渑池之会: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见,秦王要赵王鼓瑟,并让人记录下来,蔺相如要求秦王为赵王击缶,秦王被逼无奈,只好敲了一下缶。
蔺相如也让人记录下来。
秦王没占到半点便宜。
负荆请罪:蔺相如官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让蔺相如下不来台。
蔺相如一针见血的话语传到廉颇耳中,廉颇深知自己大错,背负荆条,上门请罪。
3、这三个小故事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学生能说出其中的因果关系即可。
《将相和》教学设计(优秀10篇)
《将相和》教学设计(优秀10篇)五年级语文《将相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读通、读熟课文,理清文脉。
3、理解课文内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体会人物的个性特点,从人物的好品质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激情引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学的这一课的课题,虽然只有三个字,却包含了两个人物,一个故事。
你能看出是哪两个人物,是什么故事吗?那个“将”是谁?“相”又是谁?“和”在故事中是什么意思?二、自读自悟,了解故事内容完成以下自学要求: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就课文中内容给每个故事各加一个小标题,说说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三、质疑问难,理解课文内容1、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遇到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做好记号,准备跟同学讨论。
2、学生提问,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1)有关知识的问题和一些新词的理解,引导学生查工具书来解决。
(2)有关文章内容理解方面的问题,指点学生联系上下文反复思考,反复讨论交流。
教师可抓住以下类似的问题展开讨论,结合理解课文内容:① 秦王为什么没有得到和氏璧?抓住“慷慨激昂”“理直气壮”等词语体会蔺相如的勇敢、机智。
② 渑池之会上,秦王为什么会为赵王击缶?抓住“不动声色”及蔺相如的话体会蔺相如的机智和勇敢,抓住文中写廉颇将军驻守边境的句子体会其对秦王的威慑力,从而明白赵王获胜的原因是因为文有蔺相如、武有廉颇。
③ 将相为什么会不“和”?又为什么“和”了?在讨论交流的同时,随机选择有关句段朗读,以加深理解、体会。
四、评价人物,深入理解课文内容1、文中讲到了赵王、秦王、蔺相如、廉颇等几个人物,下面我们来开个“人物评价会”。
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从课文中举出事例来说一说,评价时要抓住课文中的叙述、描写,同时加入自己的看法。
2、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圈画标记,做好准备。
五、拓展练习出示挂图“负荆请罪”,观察想象:廉颇到蔺相如府负荆请罪,会怎么说,怎么做?蔺相如又会如何做和说呢?1、自己练习说一说。
《将相和》教学设计7篇
《将相和》教学设计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讲话致辞、报告体会、合同协议、策划方案、职业规划、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eport experience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career plann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将相和》教学设计7篇下面是本店铺收集的《将相和》教学设计7篇将相和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欢迎参阅。
将相和课文教案(通用8篇
将相和课文教案(通用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将相和》这篇课文。
该课文选自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战国时期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理解“将相和”的含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分析廉颇与蔺相如的性格特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协作的品质,体会“将相和”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分析廉颇与蔺相如的性格特点,理解“将相和”的含义。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取信息,进行合理推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作业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战国时期廉颇与蔺相如的画像,引导学生了解这两位历史人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掌握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分析廉颇与蔺相如的性格特点。
(2)通过例句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将相和”的含义。
4.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分享自己的感悟。
5. 随堂练习教师设计相关习题,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体会“将相和”的重要性,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廉颇与蔺相如的性格特点。
(2)谈谈你对“将相和”的理解。
2. 答案:(1)廉颇:勇猛、直率;蔺相如:机智、谦逊。
(2)答案不唯一,只要学生能够结合课文内容,表达出对“将相和”的理解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及时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课后阅读与战国时期相关的历史故事,增加知识储备。
(2)组织学生参加关于“团结协作”的主题活动,将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024年统编版五四制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教案
2024年统编版五四制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2024年统编版五四制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详细内容为《将相和》。
该文以赵国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为主线,讲述了他们如何在面对困境时,以智慧和勇气达成“将相和”的故事。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了解“将相和”的含义。
2. 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含义,并能正确运用。
3.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相和”的意义。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出“将相和”的道理,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学具:课本、作业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现实生活中的合作故事,引发学生对合作的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勾画出生字、新词。
3. 课堂讲解: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分析人物形象,解读“将相和”的含义。
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句子仿写。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句子仿写练习。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运用“将相和”的道理,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将相和》2. 人物:廉颇、蔺相如3. 关键词:合作、智慧、勇气、和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以“将相和”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答案示例:通过学习《将相和》,我明白了合作的重要性。
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与他人合作,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2. 拓展作业:收集有关合作的名言警句,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关于合作的故事,提高合作意识,培养合作精神。
同时,加强家校联系,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共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理解词语的含义,并能正确运用”。
《将相和》教案(通用14篇)
《将相和》教案(通用14篇)《将相和》教案篇1教学目标1、能自主识字,读准字音“渑、荆、卿”,并能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负荆请罪、能耐、声色俱厉”等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组成,并能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3、品读重点语句,感受蔺相如在渑池之会中的智勇双全及面对廉颇挑衅时的宽阔胸襟;感受廉颇知错就改的勇气;体会两人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爱国之心。
教学过程:一、由简介《史记》引入,了解课文由三个故事组成,体会三者间的关系。
理解“负荆请罪”的含义,了解廉颇、蔺相如的身份。
1、文学有部伟大著作《史记》,其中有一篇《廉颇.蔺相如列传》。
就是今天学习的课文——《将相和》。
2、“将”指谁?“相”指谁?(廉颇、蔺相如)。
(板书)3、“蔺”字怎么写,还记得吗?4、这篇课文由三个独立的小故事组成,一个是《完璧归赵》,一个是《渑池会见》,一个是《负荆请罪》。
(板书)5、通过对《完璧归赵》的复习,初步了解蔺相如的品质。
(1)在三年级学过《完璧归赵》,你们一定对蔺相如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用一个词形容。
板书:有勇有谋6、(读准“渑”mian)渑池是地名,在秦国境内。
7、结合图片从字面上理解“负荆请罪”的意思,了解两人的身份。
(1)今天我们要学一个新的成语。
(负荆请罪)“荆”是后鼻音,谁能读准?(jing)指名读。
齐读。
(2)出示图片:这幅图画的就是“负荆请罪”的内容,你能借助图说说“负荆请罪”的意思吗?(3)指图:图上的这位赤身背着带刺的枝条的人是赵国的将军廉颇,他是一员武将。
他出生入死,为赵国立下了赫赫战功,真可谓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是一位英勇善战的将军。
(板书:英勇善战)(4)加上人名、身份说说“负荆请罪”的意思。
(大将军廉颇背着带刺的荆条向宰相蔺相如请罪。
)二、初读课文,梳理脉络,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
1、读课文思考:这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关系?(1)、廉颇负荆请罪的原因是什么?读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
将相和教学设计教案(精选7篇)
将相和教学设计教案(精选7篇)将相和教学设计教案(篇1)教学片段:1、抓住“负荆请罪”一词深入理解。
提问:(1)“负”是什么意思?结合插图说说,廉颇为什么要背荆条,脱战袍去请罪呢?(2)“请罪”是什么意思?换成“认罪”行不行,为什么?(换词比较,体会情感,实质上也是感悟作者用词的准确,渗透锤炼语言的意识。
)2、表演体会。
(1)想一想,并找合作伙伴练一练:廉将军负荆请罪时会说什么?他说话时怎样的态度、语气才能表达出他那种惭愧的心情?看到这情景,蔺上卿呢?(语气、情感、态度都是口语交际训练中不可忽视的要素)(2)指名上台演一演。
(3)师生共评,规范语言、行为、态度。
(4)小结:多么感人的一幕呀!“将”是那样的诚恳、坦率,“相”是那样襟怀宽广。
为了国家利益,将相不计前嫌,握手言和,成为流芳千古的美谈。
教后反思: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也是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最经常、最广泛、最具体的训练过程。
口语交际作为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贯穿于阅读教学过程的始终。
它是阅读课上交流信息、表达情感、探究问题、提示规律、发展思维的必要手段和途径,同时“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通过对学生语言的规范,听说的态度以及说话习惯等方面的指导和训练,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都非常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与发展。
将相和教学设计教案(篇2)《将相和》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
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权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错的精神。
*语言简练,人物形象鲜明。
教学本课前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用了解词语意思,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课堂教学做准备。
教学中先在引导学生阅读全文,从整体上弄清“将相和”故事的来龙去脉,弄清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精读每个故事,深入研究每个故事涉及的有关问题;最后引导学生联系全文评价故事的主要人物。
《将相和》教案设计(精选8篇)
《将相和》教案设计(精选8篇)《将相和》教案设计篇1一、复习旧知,提出问题。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将相和》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三个小故事(学生齐读板书: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
我们还学习了第三个故事,明白了蔺相如是一个顾全大局,胸怀宽广的人(板书:顾全大局、胸怀宽广),所以负荆请罪的结果是——将相和好了,蔺相如和廉颇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2、既然有“和”,就说明他们曾经“不和”,为什么“不和”呢?指名读第16自然段,明白廉颇认为蔺相如就凭一张嘴升了官,他不服气。
讨论“嘴”指什么?(板书:嘴)(廉颇看不起蔺相如,认为他只是靠嘴巴说说,没有其他本领。
)3、推出研究问题:蔺相如是不是只凭一张嘴,没有其他能耐呢?蔺相如帮赵王解决了许多难题,比如“完璧归赵”(出示贴图)这个故事就是一个例子。
我们就来听一听,在这个故事中,赵王面临着怎样的难题?二、深入阅读,研讨材料。
(完璧归赵)㈠第2~3自然段1、听2~3自然段录音,说一说:赵王遇上了什么麻烦事?(秦王知道赵王得了个无价之宝——和氏璧,就写信说愿意拿十五个城换这块璧。
)2、赵王接到信,非常着急,立即召集大臣来商议。
赵王为什么如此着急?(引读):大家说秦王不过想把和氏璧骗到手罢了,不能上他的当;可是不答应,又怕他派兵来打。
3、到底要不要把和氏璧送去呢?“送”如何?“不送”又如何?能否用上“如果……就……;如果……就……”用自己的话说说赵王为什么而着急?(赵王深深地知道秦国并无诚意以城换璧,如果如信上所说把和氏璧送去给秦王,秦王当然不会如约交付城池,赵王就只能白白吃亏,让秦王轻易地占到便宜;如果不按照秦王的'话做,只怕秦王会以此为借口,发兵进攻,到时候遭秧的就是赵国。
)㈡第4~7自然段1、正当群臣无策,赵王左右为难之时,有人向他推荐了勇敢机智的蔺相如。
(板书:勇敢机智)听4~7自然段录音2、我们来看看,所谓“机智勇敢”的蔺相如是怎么给赵王出主意的。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解题导入新课:学生自学课文;检查预习情况;质疑问难。
教学步骤:一、解题1.介绍时代背景(略)2.抓题眼“和”,理解题意(略)。
二、学生默读课文,自学要求:(1)查字典学习字词,解词要联系上文;(2)了解文章主要内容;(3)给文章分段;(4)拟定三个故事的小标题。
三、检查自学情况(1)注意:廉颇蔺相如胆怯抵御上卿(2)组词秦璧击协渑泰璧缶胁淹(3)解词:完璧归赵无价之宝理直气壮攻无不克负荆请罪同心协力(4)指名读课文:课文写了哪三个小故事,并说明这三个小故事的起止段落。
(5)概括三个故事的大意。
(6)给三个故事拟小标题。
四、熟读课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教案第【2】篇〗设计说明《将相和》课文篇幅比较长,适合对学生“快速阅读”这一能力点进行训练。
课文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再到“和”的经过。
文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因果关系错综复杂。
教学这一课,重点要解决三个难题: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故事之间的联系、把握人物形象。
本课的教学,引导学生快速读文,采取“自主阅读——小组交流——教师点拨”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体会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的方法。
同时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捕捉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搜集有关司马迁及《史记》的资料。
2.制作含有重点句段的PPT。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司马迁及《史记》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快乐情境,营造学习氛围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国的文学名著、历史名著浩如烟海,其中有一部名著被鲁迅先生赞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大家知道是哪一部吗?(《史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将相和》这篇课文,就是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
(板书课题:将相和)2.多媒体课件出示司马迁及《史记》的相关资料,学生自主阅读并交流。
将相和教案(精选10篇)
将相和教案(精选10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主题班会、教案大全、教学反思、教学设计、工作计划、文案策划、文秘资料、活动方案、演讲稿、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theme class meetings, lesson plans, teaching reflections, teaching designs, work plans, copywriting planning, secretarial materials, activity plans, speeche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将相和教案(精选10篇)《将相和》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将相和》优秀教案(精选5篇)
《将相和》教案《将相和》优秀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将相和》优秀教案(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将相和》教案1教学目标:1、能在阅读中独立认识本课生字。
能读准词语“渑池、鼓瑟、击缶、上大夫、上卿”的音;能在语境中理解“勃然变色、声色俱厉、负荆请罪”等词语的意思。
2、能了解“将相和”的故事,能借助提示简要概括“渑池之会”的内容,知道渑池之会的功劳是二人通力合作的结果;能转述“负荆请罪”中将相二人的话,体会“和”的含义。
能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尝试有感情地朗读关键语句。
3、感受蔺相如在渑池之会上的智勇双全,面对廉颇挑衅时的宽阔胸襟;感受廉颇知错就改的勇气;体会两人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1、能了解“将相和”的故事;能转述“负荆请罪”中将相二人的话,体会“和”的含义。
2、感受蔺相如在渑池之会上的智勇双全,面对廉颇挑衅时的宽阔胸襟;感受廉颇知错就改的勇气;体会两人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爱国之情。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关于廉颇、蔺相如的历史资料。
教学过程:一、理解课题,整体感知。
1、揭示课题:35《将相和》2、理解课题:课题中将指谁?相指谁?和是什么意思?从课题知道课文讲什么?3、默读全文,了解“不和”的原因。
(渑池之会上,蔺相如又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了上卿。
职位比廉颇高。
)4、指导朗读廉颇的话,引入渑池之会。
出示句子: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
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的头上。
我碰见他,非得叫他下不了台!二、深入文本,品读感悟●渑池之会1、自渎3——8小节,想想:渑池之会这个故事围绕哪些人?写了一件什么事?2、根据提示简要概括渑池之会的内容,介绍乐器“瑟”和“缶”。
3、再读3——8小节,划出蔺相如说的话,联系上下文想想他问什么这样说?4、理解蔺相如说的两句话,能有感情地朗读并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将相和的教学设计和教案(实用18篇)
将相和的教学设计和教案(实用18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党团范文、工作计划、演讲稿、活动总结、行政公文、文秘知识、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model essays, work plans, speeches, activity summaries, administrative documents, secretarial knowledge,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将相和的教学设计和教案(实用18篇)教学工作计划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学科知识、教学资源、课堂管理等方面的因素。
2023年《将相和》教学设计教案8篇(精选
2023年《将相和》教学设计教案8篇(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3年教材《将相和》,涉及第一章“负荆请罪”及第二章“渑池之会”两大部分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战国时期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背景,深入解读负荆请罪与渑池之会的具体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廉颇、蔺相如的主要事迹,理解其精神品质。
2.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3. 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培养民族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廉颇、蔺相如的事迹及其精神品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负荆请罪、渑池之会的历史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廉颇、蔺相如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将相和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负荆请罪、渑池之会的历史背景、经过及意义。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设想自己是廉颇或蔺相如,如何化解将相之间的矛盾。
4. 例题讲解:分析教材中的例题,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将相和》教学设计2. 主要内容:廉颇、蔺相如事迹负荆请罪渑池之会历史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廉颇、蔺相如的事迹及其精神品质。
(2)分析负荆请罪、渑池之会的历史意义。
2. 答案:(1)廉颇、蔺相如:英勇善战、忠诚正直、顾全大局。
(2)负荆请罪、渑池之会:展示了战国时期士人的气节与智慧,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成功引导学生理解廉颇、蔺相如的精神品质,以及负荆请罪、渑池之会的历史意义。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更多关于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深入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文化。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中涉及的历史背景及具体经过;2. 教学目标中的能力培养和思维品质提升;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5.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设置和答案解析;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深入探讨。
2023五年级语文下册《将相和》教案(5篇)
2023五年级语文下册《将相和》教案(5篇)五年级语文下册《将相和》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及14个新词。
2、理清__的思路。
3、通过对课文的了解,学习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艰难,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和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并从中得到启发和教育。
4、弄清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各段与整篇__的关系。
5、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学重点、难点:准确概括人物特点,理清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各段与整篇__的关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文中的7个生字词,理解文中的几个成语。
2、理清__思路。
教学重点、难点:理清__思路教学过程:一、设计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先给你们看一幅图片(出示图片),图片上的那两个人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这就是我们在新课文《将相和》的学习中所要探讨的问题。
下面大家打开课本第91页,第18课——《将相和》。
1、出示课题《将相和》。
老师上节课已经叫大家预习了,现在老师问你们:这里的“将”指谁?(廉颇);“相”指谁?(蔺相如);“和”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2、教师介绍时代背景:故事发生在“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时期,当时秦国是大的一个,它总有吞掉其他国家的野心。
因此,当时一些中、小国家在军事和外交方面的措施,就具有关系到国家兴亡的重大意义。
《将相和》的故事就是在这个时候发生的。
二、学习生字词:1、自渎课文,找出文中的生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其意思。
2、注意几个字:允:“yǔn”不念“rǔn”;要与“充”区别;削:xūe削弱xiāo削铅笔蔺:lìn蔺相如阑:lán阑尾炎秦:上下结构臣:半包围结构璧:上下结构颇:部首是“皮”或“页”辱:部首是“辰”或“寸”3、借助工具书理解课文中下面几个词语的意思:理直气壮:指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
完璧归赵:指把和氏璧完好地送回赵国,常用来比喻物归原主。
《将相和》教案
《将相和》教案较新《将相和》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学习第二、三两个故事,通过蔺相如和廉颇的言行了解渑池会见时的斗争经过、结果,理解蔺相如避让的原因,了解廉颇负荆请罪、两人和好的经过,从而懂得他们都以国家利益、整体利益高于一切的道理。
二、教学思路:本堂课采用“读读、画画、议议”的教学方法,抓住主要人物蔺相如的言行,领会人物的品质这一条主线开展教学。
找出重点词句,进行不同形式的读、议、说、演来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廉颇到蔺相如门前负荆请罪时,将相两人各会说些什么,同桌互说,再上台演,目的是深入理解、感悟课文内涵,“喜欢谁,不喜欢谁”目的是感觉课文思想内容,渗透学生的思想教育。
三、教学过程:(一)导语:昨天我们学习了“完璧归赵”这个故事,我们是怎样学的?我们用读、画、找的方法,抓住主要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品质,下面咱们仍旧按这种方法学习后面两个故事。
(二)学习课文第二大段,默读思考:1、这段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主要人物是谁,还提到谁?2、反馈。
说出这段讲了一件什么事,并用自己的话简单地概括出来。
教师板书:渑池会见。
3、细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⑴秦王约赵王渑池会见,赵王为什么决定不下,相如对这件事看法是什么?表现了他的什么品质?弄清秦王约赵王渑池会见的目的,是想借约见之会占赵国的便宜,赵王和大臣们正是看清了秦王的阴谋诡计,所以左右为难,决定不下。
去怕有危险,不去,又显得太胆怯。
怕日后被世人笑话。
相如认为不能对秦王示弱,还是去的好。
表现他勇敢精神,时时以国家利益和国家尊严为重的高尚品质。
⑴渑池会上,秦王逼赵王鼓瑟,赵王为什么不好推辞?推辞是什么意思?因为赵王怕秦王,所以不好推辞?“推辞”的意思是廉让不干。
秦王可以凭借自己强大的势力指挥赵王为他鼓瑟,并秦王却得寸进尺,还让人把这件事记录下来。
在这关键时刻,蔺相如是如何做的?如何说的?画出重点词句,从这可以看出他的什么?画出重点词句,可抓住“生气极了”“请秦王击缶”“拒绝”“再要求”再拒绝“跟您拼”等词语,指导朗读。
《将相和》优秀教案
《将相和》优秀教案《将相和》优秀教案《将相和》优秀教案篇1教材分析:《将相和》这篇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主线,通过三个相对独立而又紧密联系的故事,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失和到和好的过程,文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因果关系错综复杂。
学情分析:《将相和》这篇课文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
因年代久远,内在联系复杂,教学前可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初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人物的情况,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
教学中抓住“骗”、“逼”、“避”三个字引导学生体会人物性格,理解三个故事的因果和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教学要求: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读通、读熟课文,理清文脉。
3、理解课文内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体会人物的个性特点,从人物的好品质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4、复述三个故事中的一个,并自由组合进行排练,在班上演一演。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2、读通、读熟课文,理清文脉。
3、学习第一个故事“完璧归赵”。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审清题目。
1、板书课题:11将相和2、出示课题练习,让学生板演:(1)“将”的读音有()()。
这里应读(),“将”指的是()。
(2)“相”的读音有()()。
这里应读(),“相”指的是()。
(3)“和”的读音有()()。
这里应读()。
既然讲“和”,说明他们原来()。
二、设疑激趣、理清文脉,初步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
由题目里的“和”引出不“和”。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的失和?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言归于好的呢?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同桌讨论完成填空:将相不“和”的原因是(),后来“和”了,“和”的原因是()。
教师依据学生回答板书: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抓住“骗”字教学“完璧归赵”:1、自由读课文1——10自然段,讨论完璧归赵的起因是什么?(以城换璧、秦国骗璧``````)结果怎样?(完璧归赵)要求答案的内容用四字加以概括。
五年级将相和教案(实用15篇)
五年级将相和教案(实用15篇)五年级语文《将相和》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蔺相如机智勇敢、顾全大局和廉颇知错就改的优秀品质。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理清各段之间的联系及各段与整篇的关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3、多角度去感受和发现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历史长河中有许多人物至今让我们难以忘怀。
你们知道那些历史人物的经典故事?请简单介绍一下。
(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所了解的历史人物)。
3、指名到黑板前书写:“将”廉颇,“相”蔺相如。
(请学生评价黑板上的书写)。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将相和》这个故事是有哪几件事组成?2、学生交流后得出《将相和》是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事件组成的。
在着因果关系。
请同学们选择关联词语天空,理清故事之间的关系。
课件出示:()蔺相如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中立了大功,()赵王提升了他的职位。
()蔺相如职位比廉颇高,()廉颇很不服气,想给他个下不来台。
()蔺相如顾全大局,感动了廉颇()廉颇就登门负荆请罪,表现出他知错就改的优秀品质。
()蔺相如和廉颇齐心协力,()使秦王不敢进攻赵国。
2、选读重点句段,走近蔺相如。
教师:我发现大家说得最多的就是蔺相如。
这个人物贯穿三个小故事的始终,我们来进一步了解他。
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描写蔺相如的有关语句,一边快速默读,一边画下来。
(1)临危受命。
出示:“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教师:对,“想了一会儿”,也就是他经过慎重思考以后的,胸有成竹、掷地有声的说。
(指导学生朗读)。
(2)略施小计。
教师:蔺相如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你看。
”这句话是真话还是假话?你觉得这样说妥不妥?为什么?(学生交流,教师引导)。
《将相和》教案5篇
《将相和》教案5篇第一篇:《将相和》教案将相和(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国家还没有统一,处在战国七雄时期,七国有秦、楚、齐、燕、赵、魏、韩,其中秦国的势力最强大,经常欺负其他国家,与他相邻的赵国是一个弱国,经常遭到秦国的威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发生在这两个国家之间的故事——《将相和》。
(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1、师:课前安排大家进行了预习,现在我们检查一下预习情况。
先来看一下题目:将是指,相是指,和的意思是。
将是廉颇,相是指蔺相如,和的意思是和好。
2、既然是和好说明以前他们俩的关系怎么样?(不和)3、那么从题目来看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这篇课文讲的是廉颇和蔺相如从不和到和好的故事。
4、那么通过预习你对课文的内容又了解多少呢?你知道课文讲了几个小故事吗?分别是那几个?分别是“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
(师板书)三、品读感悟(人物形象、故事内在联系)(一)品读“完璧归赵”感受人物形象。
1、指导学生大声地把课题读一遍。
指导提问:廉颇和蔺相如为什么不和?2、学生品读原因,讨论交流。
3、顺势指导学生明白蔺相如能官居廉颇之上,靠的不是一张嘴,而是过人的本领和胆识。
4、那蔺相如究竟有什么本事呢?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指导学生品读相关语句,讨论交流,感受蔺相如的机智勇敢。
5、指导学生生表演“完璧归赵”这个故事。
(二)导读“渑池之会”感受人物形象。
1、师:那同学们再想想蔺相如凭借他的机智勇敢战胜了秦王,秦王没有得到梦寐以求的和氏璧,他会善罢甘休吗?看看秦王是怎样报仇的?蔺相如又是怎样应对的?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2、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3、蔺相如的几次要求均遭到秦王拒绝,他又是怎样做的?4、学生找出相关语句,朗读领悟,感受蔺相如的勇敢、不畏强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相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完璧归赵、无价之宝”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人物言行感受人物品质,懂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和为贵”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深入品析人物言行,感受蔺相如和廉颇忠于国家、顾全大局的高尚品质。
懂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和为贵”的道理。
三、教学准备
课件:奥运会“和”的视频、《史记》的相关知识、《史记》中《廉颇蔺相如列传》片断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和)和,一个简单的汉字,不仅渗透着中国人几千年来待人接物的处事智慧,更体现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课件①:奥运会开幕式“和”字部分的精彩镜头)
两千多年前,孔子曾沿黄河奔波,把“和为贵”的信条四处传播。
他经常以“和”训导自己的弟子:立身处世要“克己”,要由“人和”推及“政和”,甚至延续到整个人类,达到“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汉朝司马迁在《史记》中也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和”的故事-—题目是《将相和》。
(板书课题)
2、检查预习:聊课文内容
同学们,课前预习课文了,那我们聊聊吧!课文中“将、相”分别指的是谁?文章讲了几个小故事?(在聊天中,相机引出:“将”指廉颇,“相”指蔺相如,课文讲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并在板书中指导书写“璧”、“荆”生字。
)
二、学习新课
板块一:找准矛盾焦点,形成探究主题
1、题目是《将相和》,那肯定有不和的时候,为什么不和呢?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廉颇是怎么说的?
2、生读文,找到第十六自然段廉颇说的话,指名读。
“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
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
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去!”
3、你知道廉颇为什么这么说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史记》中描写的蔺相如和廉颇的片断。
课件②出示: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於诸侯。
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4、看了这些资料,你有什么感觉?
5、指导朗读:是啊,廉颇是上卿,而蔺相如出身低微,他只是赵国宦官缪贤家的一个门客,而这样的人最后职位却比廉颇还要高,你是不是也会为廉颇抱不平呢?来,把你此时此刻的心情送到句中。
6、生自由练读后指名读,师生共同评议。
7、小结:在廉颇的心目中,自己是身经百战,屡建奇功的大功臣。
而蔺相如只会耍嘴皮子,那么蔺相如的嘴到底是不是只会耍嘴皮子?官到底该不该升?这就是咱们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板书:嘴?)
板块二:紧扣人物语言,丰满人物形象
我们先来看看“完璧归赵”课件③图片这个故事。
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找到描写蔺相如面见秦王说的话做上记号。
(生自由读文,找出:课件④出示
“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
“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个城……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
“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
”)
2、我们来看第一句话课件⑤,你觉得璧有毛病吗?你能找到相关的证据吗?
(体会“无价之宝”成语的含义。
)
(1)、既然璧这么珍贵,那就是蔺相如在说谎了?到底是不是这样?来让我们找到当时的背景来谈一谈。
(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
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2)、小结: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说蔺相如说璧有毛病,这是在说谎
吗?你能体会出什么?
(蔺相如机智、聪明……)
(3)、指导朗读:让我们机智聪明地读出“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
3、让我们接着交流你对第二、三句话的理解。
(1)课件⑥出示第二句蔺相如是怎样说这句话的?理“直”在哪里?请大家默读2到8自然段,划出重点句,组织好语言,替蔺相如来摆摆这个理。
(师生共同讨论交流)
(2)导读:
是啊,拿城换璧是你秦王提出来的,我把和氏璧给你送来了,你却不交城。
理由充分,说话才有气势。
蔺相如理直气壮地说——
(生读“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个城……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
有理有据,所以蔺相如面对的虽然是虎狼之国的秦王,却仍然毫无惧色,言语中字字掷地有声。
蔺相如理直气壮地说——
(生齐读“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个城……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
(3)小组讨论交流:蔺相如真的撞吗?(引导:秦王对和氏璧是爱不释手,蔺相如已看在眼里。
这是蔺相如使的“金蝉脱壳”之计。
)(4)、除了金蝉脱壳之计,蔺相如还用了几个计。
请大家接着读书,看看谁能读出来?
(生读书后交流,师相机引导:“缓兵之计、瞒天过海、明修栈道,
暗渡陈仓”等)
(5)过渡: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回到了赵国。
蔺相如心里的一块石头总算落地了。
所以到了举行典礼的那一天,他进宫见了秦王才会怎样说?
(6)引读课件⑦:蔺相如大大方方地说——
(7)讨论交流:蔺相如难道不怕秦王杀他吗?这可是欺君之罪呀!请大家再读蔺相如的话,揣摩一下秦王当时的心理。
(相机指导:蔺相如已揣摸透了秦王的心理: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杀了蔺相如也没有用。
反而落下不讲信用的恶名,让天下人耻笑。
)(8)导读: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蔺相如已经摸透了秦王的心理,知道秦王不会杀他,所以才会大大方方地说——
(生齐读“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
”)
(9)、你们读出一个怎样的蔺相如来?(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3、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回到了赵国,蔺相如也被秦王客客气气地送回了赵国。
咱们悬着的心总算可以放下来了。
让我们静下心来想想:蔺相如决定接受赵王让他带璧入秦的使命时,他心里有把握吗?请大家读书,找出文中的句子来。
“我愿意带着这块和氏璧到秦国去。
如果……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
A、指名读后自由读。
B、你们又读出一个怎样的蔺相如来?(交流:“自信、胸有成竹”,相机指导朗读)
4、总结提升:“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一切尽在掌握。
这就是大智大勇的蔺相如。
正是有了这样的(大智大勇)板书,才敢带璧入秦,最终完璧归赵,这个“完”是什么意思?那你说还有什么也完好无损地带回了赵国,是啊!是赵国的尊严,蔺相如凭着过人的机智和超人的胆识,用他的那张嘴和秦王针锋相对。
不仅“完璧归赵”,还让秦国没有理由对赵国动兵。
你们说说,他这张嘴是耍嘴皮子吗?(擦去黑板上“嘴”后的“?”,改为“!”)
板块三:深入人物角色,提升人物精神
接着,让我们走进第二个小故事“渑池之会”和第三个小故事“负荆请罪”
1、总结学习“完璧归赵”的学习方法,课件⑧出示:抓住蔺相如的嘴说的什么话来学习。
2、生自由读书,找出相关语句来体会。
(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
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3、结合《史记》的原文,小组讨论蔺相如在“渑池之会”上的表现。
(教师读《史记》原文):课件⑨出示蔺相如前曰:“赵王窃文秦王善为秦声,请奏盆缻秦王,以相娱乐。
”秦王怒,不许。
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
秦王不肯击缻。
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
4、现在,在我们面前的又是一个什么样的蔺相如呢?他再一次维护了什么?(不畏强暴)板书
5、而这样的蔺相如却被廉颇误解,如果你是蔺相如会怎么做呢?来让我们看看蔺相如究竟是怎么做的?
(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
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为的是我们赵国呀!)6、同学们,如果你是廉颇,现在面对这样一个“一人之辨,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爱国的人才,你还会不服气吗?那会怎么做?怎么说呢?他们两人最后的结果样?结合插图表演“负荆请罪”这一部分。
7、通过同学们的表演,你体会到了廉颇是个什么样的人?板书:(知错就改)
8、小结:同学们,蔺相如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上立了大功,官职比廉颇高,廉颇不服气,两人不和,最后廉颇知错就改,负荆请罪二人和好,塑造了大智大勇,宽容大度的蔺相如和知错就改的廉颇,二人和好还有更深一层的原因,那就是二人都有一颗爱国之心。
多么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的人物塑造,这就是《史记》给我们带来的精彩人物,课后,你可以走进《史记》,来认识更多这样的人……(课件⑩出示:《史记》封面和作者司马迁)
三、课堂小结
中国文学浩如烟海,它正等着我们去亲近、去感受、去品味,正如我
们祖国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让我们再回到奥运会的开幕式课件⑾出示,“和”字是不是带给我们更深的体会,它表达了我们国家共建和谐社会的的愿望,寄托着中国人“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和为贵”的崇高理想,让我们一起努力,记住这个并不复杂的字:“和”。
(题目中“和”字改成红色)
板书:将相和
蔺相如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不和
(机智勇敢)(不畏强暴)
↑爱
↓国
廉颇负荆请罪→和
嘴!(知错就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