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散工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4 影响杂质分布的其他因素
3.4.3 氧化增强扩散(OED)
实验结果:P、B、As等在氧化气氛中的扩散增强。
3.4 影响杂质分布的其他因素
3.4.3 氧化增强扩散(OED)
氧化增强机理——存在替位-间隙交替的双扩散: 在氧化过程中,Si-SiO2界面产生的大量间隙Si与
替位B、P等相互作用,使替位B、P变为间隙B、P; 间隙B、P在近邻晶格有空位时以替位方式扩散,无空 位时以间隙方式扩散;B、P的间隙扩散作用更强;
①结深xj 定义:pn结的几何位置与扩散层表面的距离。 对erfc分布和高斯分布,其结深近似有相同的表达
式:
x j A Dt
3.7 扩散层的质量参数
影响xj的工艺因素: 1、扩散温度T
扩散系数D对结深的影响就体现在扩散温度T的影响 上,对替位式扩散来说(制结的掺杂扩散是替位扩 散),D=D0e-ΔE/kT,则
因此,其扩散速度比单纯替位方式快。 Sb的氧化扩散是减弱的:Sb是替位扩散为主,间隙Si
与空位复合,减小了空位浓度。 As氧化增强低于B、P:替位-间隙两种扩散作用相
当。
B、P的扩散系数与晶向、气氛的关系
3.4 影响杂质分布的其他因素
3.4.4 发射区推进(陷落)效应 实验现象:NPN 管的工艺中,发射区下方的内基区B
荷的空位V-2 ④带一个正电荷的空位V+
图3.13 硅中空位的能带图
3.4 影响杂质分布的其他因素
3.4.2 扩散系数与杂质浓度的关系
实验证明: ① 当N<ni,D与N无关,称为本征扩散系数(Di); ② 当N>ni,D与N有关,称为非本证扩散系数(De)。 扩散系数与空位浓度成正比 空位浓度与掺杂浓度的关系: ①V0与N无关 ;②高掺杂施主可使V-和V-2浓度增加; ③高掺杂受主可使V+浓度增加。 各种空位以不同方式与离化的掺杂原子相互作用,从 而具有不同的ΔE(激活能)和D。
x j D eE/ 2kT
可见,温度对结深的影响是很大的。精确地控制扩 散温度(炉温)是搞好扩散工艺的关键之一。
3.7 扩散层的质量参数
2、扩散时间t
在实际工艺中:
3.4 影响杂质分布的其他因素
3.4.1 硅中的点缺陷
缺陷:任何对周期晶格形成扰动都称为“缺陷”。 ①面缺陷:层错、多晶的晶粒间界等; ②线缺陷:位错等; ③点缺陷:杂质原子产生的缺陷,如空位、间隙、间隙
原子团。 空位缺陷:晶格上缺失一个Si原子。主要包括4种: ①中性空位V0 ②带一个负电荷的空位V- ③带两个负电
横向扩散的影响 ①横向穿通效应; ②影响结电容。
3.5 扩散工艺
按扩散系统:开管、闭管、箱法; 按杂质源:固态,液态,气态;

3.5 扩散工艺
3.5.1 固态源扩散 组成:主要是掺杂元素的氧化物,如B2O3、P2O5、BN 形态:片状、粉状、乳胶状、薄膜(掺杂的多晶硅) 扩散方式: ①开管: 片状和粉状,与Si平分开,不接触。 ②箱法:杂质源和Si片放在有盖的石英箱里。
PCl5 +O2→ P2O5+Cl2 P2O5的性质:白色粉末,熔点420 ℃,300 ℃升华,
吸水性强。
3.5 扩散工艺
石英管
硅晶片
电炉
N2 电炉
液态杂质源
O2
排气口
3.6 扩散工艺的发展
自学
3.7 扩散层的质量参数
包括:结深xJ ,方块电阻R□(RS) ,表面浓度 NS, 击穿电压BV等。
3.5.3 气态源扩散 掺杂源:气态化合物,如PH3、AsH3、B2H6、BCl等;
毒性较大,需用N2、Ar2稀释到1%-2%。 特点:相比液态源扩散,操作更方便。
3.5 扩Biblioteka Baidu工艺
3.5.4 杂质源 1. B掺杂源 固态:粉状B2O3 、BN;陶瓷片BN、 B2O3+SiO2+Al2O3
BN+O2→ B2O3+N2 B2O3+Si →B+SiO2 B2O3+SiO2 →BSG(硼硅玻璃) B2O3的性质:无色粉末、熔点577℃,沸点1860℃,
3.4 影响杂质分布的其他因素
3.4.5 二维扩散(横向扩散)
实际扩散:杂质在垂直Si表面扩散的同时,也进行平 行Si表面的横向扩散。
横向扩散深度: ①当硅内的浓度比Ns小两
个数量级,为纵向扩散的 75%-85%。 ②高浓度掺杂,则为 纵向扩散的65%- 70%。
3.4 影响杂质分布的其他因素
特点:恒定表面源扩散,即NS=NSi;兼有开管和闭管的优 点。
③涂源法:将掺有扩散杂质的乳胶源旋涂在Si片上。 特点:适于各种扩散杂质。
④薄膜法:用CVD方法先在Si片上淀积一层含扩散杂质的薄 膜,如SiO2、Poly-Si、Si3N4。
特点:工艺灵活。
3.5 扩散工艺
3.5.2 液态源扩散 掺杂源:液态化合物,如POCl3、PCl3、AsCl3等。 方法:通过携带气体(N2)进入扩散炉; 特点:掺杂量控制精确,均匀性、重复性好。
能溶于酸和醇。
3.5 扩散工艺
2. P掺杂源
①固态:粉状P2O5;陶瓷片 P3N5、Si·P2O7+Al(PO3)3

P3N5 +O2→ P2O5+N2

P2O5+Si →P+SiO2;

P2O5+SiO2 →PSG(磷硅玻璃)
②液态:POCl3、PCl5、PBr3、P(CH3O)3。
高温(> 600℃)下,POCl3 → P2O5+PCl5
3.4 影响杂质分布的其他因素
总的扩散系数
①低掺杂(本征扩散系数) Di= Di0+ Di++ Di-+ Di2-
②高掺杂(非本征扩散系数) De= Di0+ Di+(p/ni)+ Di-(n/ni)+ Di2-(n/ni)2 ni-本征载流子浓度;p-空穴浓度;n-电子浓度
引自李乃平《微电子器件工艺》
的扩散深度大于发射区(P扩散形成)外的基区扩散深 度。 推进(陷落)机理: ① P+ + V-2 → P+V-2
P+V-2 → P+ + V- + e 大量过饱和V-扩散相当远,深入基区,增强了B
的扩散速度; ② P+V-2的分解导致大量的间隙Si,也增强了B扩散。
npn晶体管硼和磷分布的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