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文化环境下动画电影的审美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众文化环境下动画电影的审美特征
——以中、日、美动画电影为例
摘要:大众文化的形式有很多,包括电视剧、电影、流行音乐、综艺节目等等。其中电影又分为真人电影和动画电影。近年来,动画电影发展势头迅猛,不仅仅吸引儿童,还吸引着很多成年人观看,在大众文化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成为热门文化产业。大众文化与审美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将重点研究在商业性显著的大众文化环境中,动画电影是如何满足大众审美需求的,并通过中、日、美动画电影的具体案例分析动画电影的审美特征。
关键词:大众文化、动画电影、审美特征、审美需求
大众文化是指在大众中流行、为大众喜爱的文化。它随着现代大众社会的兴起而形成,与当今社会工业化生产有紧密联系,是以大众传媒为主要传播手段、进行大批量生产的当代文化形态。大众文化包含多种文化形式,动画电影是大众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一门艺术的集合体,将美术、文学、音乐、戏剧等艺术形式融为一体。
作为大众文化的艺术形态,动画电影的发展必然要依靠大众传媒,它的直接目的是传播,根本目的是获取商业利益。因此,动画电影必须要满足大众的口味、迎合大众审美的需求,才能长久地发展下去。
一、大众文化与审美密切联系
(一)、大众文化影响现代人们的审美
“审美”这一概念的出现,最早是指精神上的审美,它是超脱于物质之外的,无功利的。因此,“审美”最早是与高雅文化紧密相关的。人们对于高雅文化艺术形态(比如绘画、雕塑等)的理解、欣赏,就属于一种审美。
而当今社会,大众文化环境下,文化越来越趋向于商业化,文化消费在人们消费活动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消费主义”意识形态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基础,人们越来越追求感官享受,推崇享乐主义,越来越注重心灵层面的情感需求和情感欲望,这些精神和情感需求,就是现代人们的审美需求。
(二)、大众文化依靠人们的审美需求
“消费主义”盛行的当下,人们的审美需求趋于娱乐化、享乐化、生活化、商业化以及情感化。而大众文化本身具有商业性,为了达到商业目的,必须要迎合大众审美需求,大众文化也利用这些审美因素来推动自身的发展。
因此,大众文化不以提供对社会、历史理性思考为目的,而是依靠大众的审美需求打造出以娱乐大众为目的的“感性愉悦型”审美文化,以捕获大量受众,获取商业利润,感性层面上的快乐成为大众文化的运作核心1。
二、分析动画电影在大众文化中的审美特征
(一)、现实性:
1、题材具有现实意义:
现代人们倾向于具有现实性色彩的动画电影。“童话故事类”动画电影,比如《白雪公主》、《青蛙王子》等,虽然也深受欢迎,但大多受儿童喜爱,与成年人并无太大关联。动画电影不断发展,为了扩大受众范围,不仅要反映童真童趣获取低年龄层次的受众,也需要有反映社会、反映现实主题的题材,以获取高年龄层次受众。比如美国迪士尼动画电影《疯狂动物城》,影片中“狐狸不可信任”、“兔子弱小不能胜任警察”、“食肉动物本性是欺凌与野蛮”、“绵羊天性善良”等观念反映了一些社会现象——人们思维定式、种族歧视的心理等,凸显了呼吁“平等”的主题。
再如宫崎骏经典动画电影《幽灵公主》,反映了工业化社会中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影片中唯利是图的采矿者大肆破坏自然森林、攻击动物,反映出人与自然的矛盾。这部动画电影反映出“环保主义”主题,同样深受广大受众喜爱。
2、场景具有现实性:
另外,动画电影的场景也具有现实性。比如《疯狂动物城》,虽然动画角色是动物,但它们居住的城市也以人类居住的城市为原型。《千与千寻》中,千寻在异世界里工作的场所是一个日式古代澡堂,而这个异世界的大环境也是以日本现代大都市为原型设计的,反映了场景的现实性。
1《大众文化的审美特征》:作者,周志强。网址:/p-718396091.html
(二)、日常化、生活化:
人们接受高雅文化时,常常在博物馆、展览馆之中,人们很容易将其与日常生活分离。然而,人们接受大众文化是在世俗环境中进行的,往往与日常生活交织在一起。因此,人们对动画电影的日常化、生活化审美需求越来越大。动画电影故事情节是虚构的、故事叙述过程中又有很多超现实的特效,这给观众带来的是强烈的“距离感”,不能引起共鸣。因此,动画电影生活化具有重要作用。动画电影日常化、生活化会让受众产生代入感,将自己融入电影之中,拉近受众与动画电影的距离。
比如《千与千寻》电影一开场,就采用生活化的方式展开故事:为了搬家,千寻的父母开车载着千寻行驶在风光秀丽的村镇道路上,很生活化。千寻的父母形象很典型,他们与千寻的相处模式是“命令式”,不在意千寻的想法,在搬家途中替千寻做转学的决定;开车误入丛林迷路后,不顾千寻的恐惧,坚持要穿过隧道找寻食物香味的来源。而千寻就是以一个普通小女孩的形象与性格出现在观众面前。不管是人物形象的设定,还是场景设定,都非常接近日常生活。
故事就以这样一个普通的一家三口搬家活动展开,看似平淡,却有着重要功能:千寻一家人就代表了千万个家庭,而千寻也象征着许多普通的少年,这样的设定具有接近性,观众看着千寻,也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有助于将观众带入电影情节。
(三)、视觉性、愉悦性:
追求视觉效果、即时愉悦性,也成为人们欣赏动画电影的审美标准。
1、视觉效果强,具有可看性
视觉效果体现在动画特效、场面刻画以及故事叙述手段三个方面。
动画特效最典型体现在动作类动画电影中,例如美国梦工厂动画电影《功夫熊猫》三部曲。《功夫熊猫1》中,熊猫阿宝与敌人决战时,用的一招“断骨指”,用了金色的水波涟漪一般的视觉特效,声音特效也配合视觉效果:一开始是完全无声的,随着涟漪越来越大,声音慢慢出现,犹如敲钟一般的声响。这样的视听效果对观众来说是一场视听盛宴,短短90分钟的电影中,打斗场面出现多次,几乎都有视听特效。
动画电影中对场面的刻画也十分精细。比如《功夫熊猫3》中对阿宝故乡的
环境刻画:在强大的3D效果的渲染下,熊猫乡的云雾缭绕、秀丽山色,犹如世外桃源一般。另外,熊猫乡中的所有熊猫,全都形态各异,个性迥然。这样的场面刻画,精细而鲜明,有着强烈的视觉效果,能够迅速抓住受众的眼球。中国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在动画特效和场面刻画方面,做得也比较好。比如电影高潮部分,孙悟空踩着祥云、身穿红色战袍的画面,场面华丽壮观,视觉效果佳。
叙事手段中,一个重要手段是“笑点”设置,另一个是制造悬念和矛盾。例如《疯狂动物城》中的笑点往往在狐狸身上,它玩世不恭的态度以及说话中戏谑口吻,与兔子对话中时常出现笑点。电影中后半段,狐狸与兔子间信任危机、以及最后结局的反转,都体现出电影制造矛盾悬念的手段很高明,有很强的可看性。
2、一味追求视觉愉悦导致缺乏理性思考
动画电影的视觉效果给观众带来了即时的愉悦性,同时,也会带来很多问题。让观众产生愉悦性的大多是动画电影的形式(包括特效、画面、声音、笑料),而观众一旦过分关注电影的愉悦性——即追求“享乐主义”,就会忽视电影的主题和内容,缺乏理性思考。同样,动画电影也会一味追求视觉效果、娱乐性,从而导致形式大于内容。比如《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虽然在动画特效方面有了提升,但是故事内容、主题乏善可陈。故事情节老套、叙事不紧凑,也未能引导观众进行理性思考。
(四)、商业化、功利化:
阿多诺说:“文化工业整个方式将牟利动机赤裸裸地转换为文化形式。”2动画电影的商业属性贯穿始终。动画电影的商业性体现在:符合流行文化、迎合受众口味、加入娱乐因素等。流行文化包括服饰、音乐、外观体型等,动画电影在这些方面的设定一定要满足大众的口味。另外,还需要加入娱乐元素,比如夸张的肢体动作、搞笑的对白等等。
动画电影的商业化是必然的趋势,但是,不能一味追求商业利益,忽视动画电影最重要的内容价值。迪士尼动画电影《花木兰》两部曲中,《花木兰1》堪称经典,电影中加入歌舞元素,台词对话也很风趣,具有可看性;其主题也不逊色,反映了对中国古代封建思想的批判,能够引发人们对于“男女平等”问题的
2《动画电影分析》:作者,周鲒,暨南大学出版社,第14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