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者按:在备受广大老师关注的课程改革教学中,考试作为教学过程控制的重要环节,在学校教学工作中应受到足够的重视,并且发挥积极的教学评价与教学导向作用。而且让我们从学生的考试中获得有关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业水平、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教学中的薄弱环节等许多相关信息,因此作为教师就要进行命题研究,做好试卷的命制与质量分析,才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升,才有利于学校的发展,才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命制一份合格的试卷呢?制定双向细目表能够减少我们命题的盲目性,就如何使用双向细目表做如下说明。希望对老师们今后命题能够起到一些帮助作用。
浅谈如何使用《双向细目表》命制试题
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一种考查目标(能力)和考查内容之间的列联表。制作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命题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双向细目表可以使命题工作避免盲目性而具有计划性;使命题者明确测验的目标,把握试题的比例与份量,提高命题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它对于审查试题的效度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试卷命题双向细目表
(一)什么是双向细目表
双向细目表是在命题中根据考试的目的和要求制定的测试内容和目标的具体计划,并以图表形式详细、明确地列出各项内容的量化指标,用以规范、指导编题和制卷。
(二)为什么在编制试卷时需要制定双向细目表
原因之一:命题双向细目表是设计试卷的蓝图。它使命题工作避免盲目性而具有计划性,使命题者明确测验的目标,把握试题的比例与分量,提高命题的效率和质量。
原因之二:它对于审查试题的效度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命题双向细目表包括两个维度(双向)的表格,反映测验内容、测验目标、题型与难度之间的关系。
(三)、使用“双向细目表”命制试卷的优点:
⑴.避免在命制试卷中出现内容覆盖面不到位的问题(想要考查的内容丢不了)。
⑵.避免同一内容在不同题型中重复出现(此现象极容易发生)。
⑶.便于考前复习,提高考试及格率(此点就教师而言,引领复习更能有针对性和侧重面)。
双向细目表是命题工作的依据,建立了考核的标准,体现了考试的目的。它的突出特点在于:保证了考题对要考查的内容有较宽的覆盖面;使考试有较好的内容效度。
二、如何制定双向细目表
在认真阅读学科《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等相关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考试目的和学科《课
程标准》的要求,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制定出命题及制卷的具体计划.这个计划应包括测
试内容(知识、能力)、题量、题型、时限、不同知识点所考查的学习水平以及所占的比例等
各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并用命题双向细目表的形式反映出来.
命题双向细目表要依据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考试内容、考试范围和教科书中涉及的各项知识所要求掌握的程度来确定试题的分布范围、难易程度、重点、难点,要全面反映考试内容,保证试卷对考试内容的覆盖率,对试题的数量以及难度比例的确定要适当,既要考虑大部分学生考试成绩达标,又要考虑不同水平学生的成绩能拉开距离.
附:命题双向细目表具有三个要素:考查目标、考查内容以及考查目标与考查内容的比例。
附表:
学年度第学期考试
中学试卷命题双向细目表
了解水平(内容标准中使用的行为动词):描述、简述、识别、列出、列举、说出、举例说出、指出、辩别、写出、排列
理解水平(内容标准中使用的行为动词):说明、举例说明、概述、评述、区别、解释、选出、收集、处理、阐明、示范、比较、描绘、查找
应用水平(内容标准中使用的行为动词):分析、得出、设计、拟定、应用、评价、撰写、利用、总结、研究
注:1、难度指标要点
容易题(0.90-0.75)较易题(0.70左右)较难题(0.55左右)难题(0.45-0.20)
教育部学习质量监测中心全国中小学学生学习质量监测难度界定标准(这个难度指标是专业部门做出的抽查量化计算数;另外难度指标和我们教师平时所用的答对率,对题目难易程度的感觉是有相似之处的。)
2、低:中:高7:2:1 试卷全卷难度为0.7~0.75(如果试题难度由易到难分别用ABCD 代表的话,试题中题目难度排序一般会是:ABDC,就是高考也经常不是最后一个题目最难)
命题人:(签名)
三、制作双向细目表的程序如下:
(1)列出大纲的细目表
任何测验,都是针对具体的学科内容进行的。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哪些知识内容,不同知识内容在该科教学中的相对重要性有多大,不同知识内容所应实现的知能目标是什么。这些都是测验设计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所以在编制细目表时,应先列出课标或大纲的细目表。(2)列出各部分内容的权重
应根据教学内容在整体学科中的相对重要性,分配相应的比重。这个分配的百分比例,既是教学时间、精力分配的比例,也是测验试题数量、考试时间、分数分配的依据。即“权重”。(3)列出各种认知能力(学习水平)目标的权重
测验题不仅要对学科内容具有足够的覆盖率,也要涵盖所确定的学习水平目标,即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级目标,应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对六级不同目标合理权重。(4)确定各考查点的“三个参数”
在欲测知识的内容和其应达到的学习水平所对应的格子内,分配各考查点的得分点和题型,再根据相应权重算出的各得分点的实际分数值。如,第一大题第4题2分,用“一、4(2分)”
表示。其实我们现在常用的赋分方法都是实际中经过检验和经过加权后的,如填空题一空1分,单选题每题2分等。
(5)审查各考查点的分配是否合理
审查包括两个方面:审查各级学习水平所占百分比的分配是否合理;审查各知识内容及各单元内容所占百分比是否合理。
通过以上的工作,就使试卷的内容效度有了可靠的保证,从表中就可以看出内容分布和学习水平分布的情况 (易、中、难分数分布情况)。这样,就可以避免出现由于主观随意性产生的覆盖面过狭、过偏,试题过难、过易的状况。
四、整合试卷时还要综合考虑试卷的总体难度、题量大小等问题
不同的题目搭配在一起,由于相互作用,会使原来各自的难度和答题时间发生细微的变化,这时需要重新进行总体上的综合考虑。再就是看试题表述是否简洁、规范,符合学科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风格,图形是否优美,能不能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舒适感,试题语言亲切,能给学生带来信心与动力,而不是带来紧张气氛,这样就可以减少非实质性因素而带来的不必要误差。同时应由命题人员单独、正式地对试题作答一遍,以发现问题,加以改正。命题人员作答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有效性。即测验题必须反映测验目的和测验内容方为有效。
(2)时间性。作答时间是否够用。比如100分钟的考试时间,出题人认真读题、认真作答应在40分钟内完成。
(3)合理性。答题量与赋分值是否合理,答题时间应和分值成正比。
(4)简明性。文字表述是否易懂,要求文字表述一定简明,选用常用词,不用生造词,多用简单陈述句,少用多重复式句,特别注意尽量避免使用否定句。
(5)准确性。表述准确,用词恰当,概念、原理引用正确不能含糊或有误,图表清晰、计算条件充分,包括标点符号、字母的正体、斜体使用都要准确。(如物理学科中:物理量为斜体,单位符号为正体)
(6)鉴别性。难度分布是否合理。
(7)独立性。不出现相同或近似的试题,各题彼此独立,不能有相互启发的现象,试题与试题之间互不提示答案。
(8)针对性。试题要符合年龄特征,使试题的文字表述、信息量和作答方式适合于被试者。(9)答案的科学性。这是最后必须重点看的内容,答案是否科学、合理,有没有争议,是否规范,评分是否可操作,是否易于控制评分误差。
总之,制定命题双向细目表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应严格遵循有关工作程序开展,以防止出错及疏忽。刚使用“双向细目表”命题的老师,也许会感到命题工作量的增加,但其标准化、规范化更有利于老师命题水平的迅速提高和走向成熟。更重要的是它使命题考试更具科学性,大大提高了命题考试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