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 第四课 空间与层次第1课时

合集下载

《第4课 空间与层次》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美术苏少版八上

《第4课 空间与层次》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美术苏少版八上

《空间与层次》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空间与层次的基本概念,培养他们观察和表现空间层次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作业内容1. 绘画任务:学生需以“家乡的小山村”为主题,运用所学的透视知识,画出小山村的空间层次。

要求表现出山体的远近、高低、遮挡等空间关系,以及山村建筑、树木、小路等元素之间的层次关系。

2. 观察任务:学生需在课后选择一处自然景观,观察其空间层次关系,并尝试用语言描述出来。

3. 讨论任务: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空间层次美的表现特点,并总结出一些规律和技巧。

三、作业要求1. 绘画任务:学生需认真观察主题,运用所学透视知识,画出小山村的空间层次。

绘画过程中,要注意线条的疏密、色彩的明暗等表现手法,以突出空间层次感。

2. 观察任务:学生需认真观察所选自然景观,尽可能选择不同的角度和距离进行观察,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其空间层次关系。

3. 讨论任务:学生需积极参与小组讨论,积极发言,共同探讨家乡空间层次美的表现特点,并总结出一些规律和技巧。

讨论过程中,学生需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逻辑性。

4. 提交时间:绘画任务和观察任务需在课堂结束前提交,讨论任务需在课后完成并提交小组总结报告。

四、作业评价1. 绘画作品评价:评价标准包括空间层次表现是否准确、线条和色彩运用是否得当、整体构图是否合理等。

评价方式可由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

2. 观察报告评价:主要评价学生对空间层次的观察和描述能力,以及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逻辑性。

评价方式可由教师评价和小组互评相结合。

3. 讨论报告评价:主要评价学生总结的规律和技巧是否准确、全面,以及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评价方式可由教师评价。

五、作业反馈1. 学生提交作业后,教师需及时给予反馈,指出作业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2. 对于评价结果优秀的学生,可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表扬,以激励他们继续努力。

3. 对于评价结果不佳的学生,教师需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帮助他们找出问题所在,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第4课 空间与层次

第4课    空间与层次

《校园实景图片》与素描稿
在远处我们仿佛可以看到一条平行线,那么这条线我 们称为视平线。就是与画者眼睛平行的水平线。 再看看有什么规律?熟悉的小路,两边的建筑都发生 什么样的变化? 都向远处消失为一点,(灭点)。逐渐消失的这条线 称,(原线)。
多种角度感受美景
1、画家是怎样表现空间与层次的? 距离产生美,同样的对象,近观平淡无奇,远观含蓄统 一。试着从多种角度感受美景。 2、视觉的角度有平视、俯视、仰视、远眺等 (1)《从最高处鸟瞰》 A、这是从什么视角角度画的? (俯视) B、法国的画家杜菲站在高处俯视巴黎全景,暮色中 的房屋鳞次栉比。画家用细碎而跳动的笔触画出了巴黎的 繁华景象。 C、这种角度给你怎样的感觉?我们大家想一想,有 没有什么诗句是形容站在高处向远处望的? (“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那么我们现在是会当临 绝顶,一览众房小)
活动一:说一说
绘画是在长宽二维平面上表现长宽高 三维空间的视觉效果,即画面的纵深感。 纵深感是一种什么样的视觉效果?欣赏一 些作品,说一说这组图片体现了一种什么 样的视觉现象?
答:透视。(透视:绘画术语,也称 “远近法”。同样大小的物体在画中呈现 出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近实 远虚,最后都有一个汇聚点,这种视觉效 果) 路的纵深,树的渐渐矮小,云朵的渐远 渐灰,构成了画面的透视关系。
活动二:欣赏与探究
• 《校园图书馆》 • 属平行透视,体现的自然空间的关系,透视现 象与建筑物的稳固感在地平线上形成了平稳的构 图关系。柔和的色彩体现了很好的空间与层次。
渐渐远去的教室
校园是我们学习和生活地方,无数从这里走出去的人, 都喜欢回来寻找记忆,今天你笔下描绘的景色,明天将引 发你心中最珍贵的回忆。
再见!
《诺森伯兰郡的雨》诺埃尔· 麦克里迪

第4课 空气与层次 教案 苏少版美术八年级上册

第4课 空气与层次 教案  苏少版美术八年级上册

空间与层次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风景系列课程中的第三课,本课的主题是风景造型表现中的透视和空间法则,即学习和了解如何通过透视、虚实表现风景绘画中的空间关系,体验和领会各类风景绘画中透视和空间的表现方法,塑造风景绘画中的空间感。

二、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好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在教师的领导下,比较容易理解风景画中透视和空间的法则。

通过前面两课的学习,对风景画的构图能力、对树木、房屋的表现能力都有了一定提高,相信通过此节课的学习,大多数学生能运用速写的方法描绘景物,并能在作业呈现中很好的根据生活经验结合个人情感去表现,学生对风景画中建筑物的透视和空间也能有初步的感受。

三、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风景画中体积感、空间感的形成原因,领会风景绘画中,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的基本法则。

2、技能目标:学会用形体透视法则描绘风景画。

3、情感目标:感悟不同的透视、构图为画面营造的氛围和情绪表达。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透视的基本规律与法则。

难点:体会不同透视对画面表达、表现的意义和作用。

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不同视角的风景作品,同一景物不同视角的透视变化图片,大师作品,教师范画,课件等。

学生准备:自己擅长的绘画材料。

六:教学过程:【导入】一、欣赏导入: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一幅摄影作品,提问:画面中云有什么变化?同学们欣赏、思考、分析生回答:有形状的变化、色彩的变化、明暗的变化等。

师提问: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生回答:距离产生了近大远小的原因。

师总结:同学们说的很好,就像我们的屏幕一样是二维的,只有宽和高,如何在二维空间上表现有纵深距离感的三维空间,也就是立体感,这就是绘画技巧,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空间与层次》。

【讲授】二、分析理解形体透视:1、媒体展示一组春夏秋冬树的摄影作品(一点透视),启发学生观察、分析图片中的变化,体现什么样的视觉现象?2、媒体展示一组校园内风景的图片,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透视现象,启发学生观察、欣赏、比较、分析、交流,丰富感知。

《第4课空间与层次》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美术苏少版八上

《第4课空间与层次》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美术苏少版八上

《空间与层次》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空间与层次》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理解空间与层次在美术作品中的基本概念;2. 掌握运用色彩、线条、构图等基本元素表现空间与层次的方法;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作能力,提高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二、作业内容本次作业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理论学习:学生需通过课堂讲解和教材自学,掌握空间与层次的基本概念及表现手法。

2. 素材准备:收集与空间、层次相关的图片资料,如不同角度的建筑照片、风景画等。

3. 创作实践:学生以“空间与层次”为主题,运用所学知识,结合个人创意,创作一幅素描或色彩画作品。

作品需体现出空间感和层次感。

4. 作品说明:学生需为作品撰写一段简短的创作说明,阐述作品中如何表现空间与层次的。

三、作业要求为保证作业质量,特提出以下要求:1. 理论学习要扎实,对空间与层次的概念有清晰的认识;2. 素材收集要丰富,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图片资料;3. 创作实践要充分发挥个人创意,运用所学知识表现空间与层次;4. 作品要整洁、规范,色彩、线条运用得当;5. 作品说明要简明扼要,突出表现空间与层次的技巧和思路。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理论掌握:评价学生对空间与层次概念的理解程度;2. 素材运用:评价学生素材收集的丰富程度及运用的合理性;3. 创作实践:评价学生作品的创意性及空间、层次的表现力;4. 作品规范:评价作品的整洁度、色彩和线条的运用是否规范;5. 作品说明:评价学生创作说明的简明性和表现思路的清晰度。

五、作业反馈作业反馈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逐一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并给出改进建议。

同时,教师还将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和交流,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借鉴。

学生需根据教师的反馈和同学的建议,对作品进行修改和完善,以提高自己的美术创作水平。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课时作业设计旨在巩固学生在初中美术课程《空间与层次》中学习的知识,通过实际操作提升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和审美水平,加深对空间与层次的理解和运用。

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4课《线与造型》教学设计

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4课《线与造型》教学设计
由的线表现各种头发。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大胆地运用各种线表现自己对事物的感受和线造型的创意表现。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作画工具。 学生:扭扭棒、彩笔、勾线笔作业纸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教师提问学生上节课掌握的知识点。 学生回答。 教师:线条是艺术家的语言,线条有长短、曲直、刚柔、虚实、方圆、疾缓的变化。直 线呈刚性,曲线呈柔性,用曲直对比表现画面的灵动;在用笔转折的表现上,转则圆,折则
活以及美术中的广泛运用和重大作用。 2.运用直线、曲线、细线、粗线、长线、短线、实线、虚线、有规则的线和自由表现的
线表现自己对事物的感受和线造型的创意表现。 3.学生感受线造型的艺术特点,体会线造型结构带来的审美趣味,丰富视觉和审美经验,
立足美术素养,培养善于观察的基本能力。
教学思路 针对本课的主要内容一线条和重要目标一造型,采用不同层次的观察的教学方法展开教
作的,大家仔细感受作品中线的特点,说说画家用线的方法?找一找图中一共有多少种不同 类型的线条?
学生:直线、曲线长线、短线、粗线、细线、实线、虚线…… 教师同时在黑板上画出各种线条。 教师:想一想,为什么在同一幅作品里会有这么多种不同的线?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 学生:线条可以让画面丰富多彩,层次丰富。 (2)教师补充:中国画中完全用线条来表现物象的称“白描”。中国画白描作品是以单 纯的线条勾勒作为造型手段,借线的粗细、长短、曲直方圆、轻重缓急、虚实疏密、顿挫刚 柔、浓淡干湿在造型上生动运用和有机结合,表现形体的质量感、体积感、动态感和空间感, 是在对自然物象深刻理解的基础进行主观创造,从而达到抒情表意的目的,它是神与物游, 物我两忘的主客观结合的产物,区别于西方以色彩、明暗来表现物体的方法。 《朝元仙仗图》中飘带用长长的曲线进行造型,体现了神仙腾云驾雾时迎风飘逸的动感, 短线细密有秩序的组织表现了盔甲的厚重和威严的气势,线条在长短、疏密的对比之中形成 了画面的节奏美。线的深浅、虚实变化,使画面层次丰富,具有空间感,这幅画既体现了作 者对用线的深厚艺术造诣又表达了他对仙人的敬仰之情。 2.欣赏荷兰画家凡高的《星空》 教师:观察和分析作品用线描的形式进行创作表达,说出画中的线条都有哪些?带给你 怎样的感受? 学生:画中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线条风格,一是弯曲的长线,二是破碎的短线。二者 交互运用,使画面呈现出眩目的奇幻景象。 师:大家看同样是对线的组织,荷兰画家梵高则是大胆的运用曲线的排列,夸张的表现了 星空的绚丽和充满动感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 3.用线的方法 同学们你们明白用线的秘密了吗?谁来概括一下用线的方法。 生答:线可以确定轮廓,线在使用时有疏密变化、虚实变化。 板书:线——轮廓、疏密、虚实、穿插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中、西方名作,深入感受不同国家线条的运用和处理,表现了造 型的质感、动感,及作者的强烈情感。)

苏少版美术八上第四课《空间与层次》word教案

苏少版美术八上第四课《空间与层次》word教案

空间与层次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

如何在二维空间的平面上表现三维空间。

本课带领我们走进风景画的世界。

通过同学们熟悉的南京本土的风景图片和画家多种表现技巧的绘画作品。

以“景”为点,以“空间与层次”为线,以“意境”为结,来认识了解绘画的空间与层次,欣赏与表现空间与层次独特的艺术效果。

探究风景画的“空间”的表现特点-:形体透视和色彩透视在绘画中的运用。

解读“层次”在绘画中的处理:由近景、中景、远景构成的景深关系。

通过不同形式的绘画创作,再现风景画的艺术魅力。

一、教学途径欣赏——面对不同视觉,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风景,画家从不同角度,不同天气,不同季节表现不同的景致,感受风景画最美的精髓——空间与层次。

发现——不同眼睛看世界会有不同的画面效果:形体空间,色彩空间的表现,让我们领悟到风景画的灵魂——意境研究——怎样表现空间与层次:不同视点的形体透视和色彩透视,通过线的疏密,调子的浓淡,色彩的冷暖,都能很好的表现空间与层次。

实践——根据提供的一些参考图,用不同材料不同工具(素描,线描,水彩和淡彩等)来表现风景画,体会空间与层次的美感。

交流——把作品贴在黑板上,办一个小型的风景画展,欣赏不同的风景画,交流不同的信息。

体验创作的乐趣。

课时:1课时教学内容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认识了解绘画中的空间与层次,欣赏探究绘画中的空间与层次,表现展示绘画中的空间与层次。

技能目标:通过对景物的观察,用多种方法表现风景的空间与层次。

情感目标:熟悉的金陵风景,不熟悉的空间与层次,让学生感悟生活处处皆美色,画笔寥寥现意境。

二、教学重点、难点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和表现空间与层次,体验不同角度带来的视觉美感。

尝试同不同的材料技法表现不同的画面效果。

三、教学准备:不同风格的作品、资料、课件、绘画材料。

四、教学要点:透视:形体透视,不同视点的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表现方法。

色彩透视,大气透视和空间透视的处理技巧。

景深:近景、中景、远景的合理安排。

《空间与层次》教案 (3)

《空间与层次》教案 (3)

八上第四课空间与层次新区三中王芳教学内容:透视现象、透视分类、透视规律、观察角度、写生步骤。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教材分析:空间和层次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这一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如何去画家园,教材选取了各种不同表现技法、不同角度的房屋建筑图作示范,引导启发学生去发现身边的美。

学情分析:将学生的视线有目的地引向建筑物的绘画中,让人认识建筑之美,掌握基本的透视规律,并用手中的画笔表现理想中的校园。

这课面对的是八年级的中学生,结合学生的特点,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学生之前学习了解过了静物,人物画,到八年级学习风景画,通过看看、画画等方法表现日常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教学目标:通过对建筑物的观察和感受,认识建筑之美,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初步掌握基本的透视规律,学会运用一定的美术工具表现建筑物。

通过对周边事物(建筑)的欣赏,体会生活中的艺术美,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家园,热爱学校。

教学重点:正确运用透视规律来描绘校园。

教学难点:透视在建筑物中的表现。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2B铅笔、橡皮、作业本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欣赏感受共同探究1、校园的景色(多媒体课件演示相关的校园图片,伴以优美的音乐,感受校园熟悉的一切。

)师:看看这些熟悉的镜头,同学们是不是很想把它们画下来,我们今天就把这样一些镜头,捕捉下来以后,把它用我们手中的画笔画下来,同学们看一下,这是画下来的效果,同学们同时把书本打开看下书本第18页上的一幅图片,这是校园里的一个建筑,那么我们把它画成素描以后,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在远处我们仿佛看到了一条线,这条线我们称为水平线或叫做视平线,再看看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熟悉的小路,两旁的建筑,都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好了我们再看另一幅图片,也是校园一角,我们从中也能发现远处也有一条消失线,沿着马路两边的树木都像远处消失到一点上去,那么这样的一种现象,我们称为透视现象。

空间与层次教案

空间与层次教案

苏少版八年级上学期第四课《空间与层次》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

如何在二维空间的平面上表现三维空间。

本课带领我们走进风景画的世界。

通过同学们熟悉的南京本土的风景图片和画家多种表现技巧的绘画作品。

以“景”为点,以“空间与层次”为线,以“意境”为结,来认识了解绘画的空间与层次,欣赏与表现空间与层次独特的艺术效果。

探究风景画的“空间”的表现特点-:形体透视和色彩透视在绘画中的运用。

解读“层次”在绘画中的处理:由近景、中景、远景构成的景深关系。

通过不同形式的绘画创作,再现风景画的艺术魅力。

教学内容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认识了解绘画中的空间与层次,欣赏探究绘画中的空间与层次,表现展示绘画中的空间与层次。

技能目标:通过对景物的观察,用多种方法表现风景的空间与层次。

情感目标:熟悉的金陵风景,不熟悉的空间与层次,让学生感悟生活处处皆美色,画笔寥寥现意境。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和表现空间与层次,体验不同角度带来的视觉美感。

难点:尝试同不同的材料技法表现不同的画面效果。

三、教学准备:不同风格的作品、资料、课件、绘画材料。

四、教学要点:透视:形体透视,不同视点的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表现方法。

色彩透视,大气透视和空间透视的处理技巧。

景深:近景、中景、远景的合理安排这些要点的和谐统一便体现出风景画的“意境” 。

五、教学过程与方法A、认识空间与层次活动一:看一看观看一幅云的摄影作品问:看见了什么?云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答:有形状的变化,色彩的变化。

总结:由云的变化导入距离,有距离导入空间与层次。

1. 空间:距离产生空间,物体占据空间的大小主要是受长宽高三个特征显现出来的。

因此,长宽高是物体的空间特征。

2. 层次:物体对空间的分割产生层次。

即,物体与物体的叠加,或物体与物体的间隔便是层次。

我们通常用远景、中景、近景来表示。

活动二:说一说绘画是在长宽二维平面上表现长宽高三维空间的视觉效果,即画面的纵深感。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苏州园林 课文课件(第1课时)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苏州园林 课文课件(第1课时)

初读课文
自主探究
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是什么?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 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 幅完美的图画。
初读课文
自主探究
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的?
文章先从亭台轩榭的布局(不讲究对称,讲求自然之趣)、假山池沼的 配合(讲求自然美)、花草树木的映衬(给人图画美)、近景远景的层次 (给人景致美)这四个主要方面详细介绍,再从每一个角落的构图美、 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色彩美这三个细微方面来具体说明。
错过。

(2)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整 完好
完美√)的图画。
(3)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 图案 图形)美。

(4)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靠 依傍 依赖)的。
(5)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扬 赞颂
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

跟踪检测
三、下面语段中画线句都有语病,请按要求修改。 苏州园林是指中国苏州城内的园林建筑,以私家园林为主。①起始于春秋时期 的吴国建都姑苏时(公元前514年),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鼎盛于清代, 兴旺于明代。②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近一百七十多处,对外开放的园林 有十九处。苏州园林占地面积不大,但以意境见长,以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法在 有限空间内点缀安排,移步换景,变化无穷。1997年,③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 国园林的榜样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精读课文
分析讨论
以第4段为例,探究局部说明顺序。
本段先写假山堆叠的艺术,或重峦叠嶂,或竹木掩映,游人远望有 观赏古代名画的美感,攀登则有如身在山中的实感。次写池沼和其 他景物的配合,或河上两桥相望,各呈异彩;或石头花草,随意点 缀,无不皆美。最后池沼中还有亭亭玉立的荷花,活泼戏耍的游鱼, 充满生气。“图画美”贯串整个段落。

苏少版八年级上册美术《第4课 空间与层次》(一等奖课件) (4)

苏少版八年级上册美术《第4课 空间与层次》(一等奖课件) (4)
• 选择4:树边地洞
• 树边的地洞就像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的兔子洞,你是个对未知充满恐惧的人,生活中比较墨守成规, 不愿轻易尝试未知的事物;你循规蹈矩,有固定的生活、工作规律,做事十分持久,毅力很强, 一件事能比别人坚持得更久;你很沉稳,不随便跟风、见风使舵,有自己的主见,意志力很强; 但你缺乏一定的创造力和好奇心,做事情比较死板,可以试着跳出自己的思维定势,从不同角度 思考问题做事情。
空间与层次
结合书上的第一个小 卡片,你看见了什么 变化?
空间:距离产生空间,物体 占据空间的大小,主要受 长宽高三个特征展现出来。 因此长宽高是物体的三个 特征。
层次:物体对空间的分割产 生层次,即物体于物体的 叠加,通常我们用近景, 中景,远景来表示。
树有什么变化?
楼 房 的 有 什 么 变 化 ?
拓展
1、概念
选取的物象在视觉角度的变化下, 其形状、轮廓和高低大小发生了变化, 便产生了之为透视。
2、透视的基本规律: 近大远小、 近高远低、 近实远虚。
二、透视的种类
1、平行透视
当立方体或其他物体中有一个面与画面平 行时的透视称之为平行透视。
• 选择5:废弃建筑入口
• 你不喜欢陈旧、过时的事物,喜欢追求新鲜、刺激感;你的生活总是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做事效 率很高且行动力很强;你追求完美,不甘于平凡,事业上已经有或将有一番成就;你注重自我提 升,但有时过于自我,或太忙于自己的事业工作,因而会忽略身边人的感受。空闲时可以多花些 时间陪陪家人、和朋友玩,放慢脚步,不要一味地向前走,适当地停下脚步休息一下。
效果图
2、成角透视
成角透视又称为二点透视,是指立方物体 中没有一个面与画面或者视平线平行,且消失 点有两个,分别是左余点和右余点。成角透视 是建筑风景速写中最长用的一种透视形式。

苏少版美术八年级上册 4.空间和层次 课件 (共38张PPT)

苏少版美术八年级上册  4.空间和层次 课件   (共38张PPT)
需 要 ,课 堂 氛 围好效 率高,真 正做到 了
透视概念
• 透视是绘画术语,也叫 “远近法”。是一种对 所见之物进行空间立体 描绘的方法,也就是在 二维的画面上表现出三 维的立体效果。
透视分类
几何透视 空间透视 大气透视
几何透视:平行、成角、立体
几何透视大大丰富了 画面的纵深感,大气 透视和空间透视则为 我们营造景物的气氛 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同 时 ,**老 师 上 了一 堂语文 阅读课 《好嘴 杨巴》 ,***老师 上了一 堂科学 复习课《浮力 》 。 课 后 ,由 县教研 室副主 任**老 师组织 研讨,两 位老师 的课都 体现了 “学为 心”的
理 念 ,受 到 一 致的好 评。 老 师 们 一 致 认为**老 师的 课教学 内容选 择精当 ,课堂与 学生研 讨的是 学生真 正不懂 或 困 惑 的 东 西,教学 内容有 梯度,能 实现从 目标起 点到终 点间的 跨越;教 学设 计新颖 , 设 计 的 问 题 能有层 次地引 领学生 的思维 逐渐发 展;以语 言为抓 手引领 学生深入体会 文 本 的 意 蕴 ,语文味 很浓;课 堂激 趣与教 学重点 有机融 合,远低 • 近宽远窄 • 近疏远密
1、仰望 2、远眺 3、鸟瞰 4、平视
• 1、可以从画面的中景开始扩展开来
• 3、注意通过色调和明度对空间进 行层次表现
• 4、刻画尽可的具体,勿太简单概念化 • 5、正确使用画具,注意保护环境
为 了 践 行 党 的群众 路线,3月 13日 ,在校党 委的倡 导和组 织下,我 校党员 们赴文 成开展 了 送 教 下 乡 的活动 。
13日 下 午 ,党 员 们在 ***书记 的带领 下,送 教到县 实验学 。书记 作了讲 座,从老 师们听 讲 座 时 频 频 点头微 笑的神 态,可看 出他们 受益匪 浅。

四年级下数学说课稿-空间与图形-苏教版2015

四年级下数学说课稿-空间与图形-苏教版2015

四年级下数学说课稿-空间与图形-苏教版2015一、教学目标1.认识立方体和长方体;2.熟练辨别不同形状的平面图形;3.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4.学会运用图形语言描述空间结构;5.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立方体和长方体,区分和比较它们的特征;2.难点:运用图形语言描述空间结构。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出示几张图卡片,让学生根据卡片上的图形来描述相应的立体图形。

然后让学生一起分享各自描述的方法和感受。

通过互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注意图形的特征和联系,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2. 认识立方体与长方体(1)教师出示立方体和长方体的立体模型,并让学生辨别它们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要求学生口头描述并画出它们的形状特征。

(2)让学生观察四周的物体,找寻其中立方体和长方体的实例,并记录在笔记本上。

3. 熟练辨别平面图形(1)教师出示几张平面图形,如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要求学生辨认和描述它们的性质。

(2)练习:教师将平面图形放在桌面上,学生站在不同角度观察,辨认图形并说出性质。

4. 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1)教师出示几组常见的建筑物或景观照片,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看到的空间结构。

(2)利用立体模型和益智玩具,引导学生用图形语言描述空间结构。

5. 运用图形语言描述空间结构(1)小组合作活动:要求学生依照给出的建筑图纸,在规定时间内制作一个立体模型。

(2)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模型,并要求他们通过图形语言描述所制作的空间结构。

6. 实际操作让学生穿越到教学楼,观察不同教室的空间结构及家具摆放情况,然后让学生用图形语言描述学校教室的空间结构和布置。

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认识了常用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还发展了他们的空间想象力,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在实际操作环节中,学生不仅体验了如何用图形语言描述空间结构,还锻炼了团队合作和实际操作能力。

第4课 空间与层次第一课时

第4课 空间与层次第一课时

八年级美术备课课题第4课空间与层次备课人课型造型与表现第 1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风景画中体积感、空间感的形成原因,领会风景绘画中,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大气透视和空间透视的基本法则。

过程与方法在不同的视觉条件下学会各类透视法则的基本应用方法。

感悟不同的透视、构图为画面营造的氛围和情绪表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点掌握各种透视的基本法则。

难点体会不同透视对画面表达、表现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方法教学准备各类不同视角的风景作品;利用电脑对比同一景物下,不同视角的透视变化图片;大师风景作品。

教学过程一、欣赏导课(1)媒体呈现城市各种视角拍摄的照片一组,学生欣赏、讨论照片中不同视角带来的视觉感受。

(2)画面定格幽深小巷照片一张。

教师提问:请认真欣赏这张照片,用一句话描述一下你对这张照片的视觉感受。

学生思考、讨论,进入课题。

二、分析理解(1)媒体继续定格幽深小巷照片,学生再次欣赏。

教师提问:思考是什么视觉元素让你感觉到这种深远感的呢?学生继续讨论,寻找规律。

(2)在学生寻找规律的活动中引出透视原理,并运用录像的形式加深理解透视的规律。

(3)在了解了透视中的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规律后,将其运用在绘画中,画面中的景物就会产生体积感和空间感。

媒体呈现幽深小巷的绘画作品,学生欣赏了解。

(4)呈现运用不同工具材料,如夸大、强化视觉感的幽深小巷绘画作品多幅,引导学生讨论、比较,深入分析艺术作品的表现力问题。

三、拓展思考(1)媒体呈现广场照片一张,教师提问:假如给你们这样一个场景,你们会如何表现?(2)小组讨论,相互探讨各自的表现方法。

(3)教师总结: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大大丰富画面的纵深感和层次感,大气透视和空间透视则为我们营造景物的气氛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4)媒体呈现多幅具有各种透视感的绘画作品,学生欣赏,加深理解。

四、作业要求根据所学透视知识,使用牛皮纸、黑色油性笔、油画棒,运用淡彩的方式表现一幅具有强烈透视感的幽深小巷作品。

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4课时 空间与图形-优质课件

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4课时 空间与图形-优质课件
十一 期末复习
第 4 课 时 空间与图形
巩固练习
6.数一数,分一分。
4 2 3 2
巩固练习
18.卷一卷,折一折。
答案不唯一,自己动手试一试!
巩固练习
19.
1 &43;1+7=12只 答:一共有12只小动物。
•1、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2、一个人的知识如果只限于学校学习到的那一些,这个人的知识必然是十分贫乏的2021/10/152021/10/152021/10/1510/15/2021 12:28:25 PM •3、意志教育不是发扬个人盲目的意志,而是培养合于社会历史发展的意志。 •4、智力教育就是要扩大人的求知范围 •5、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6、我们要提出两条教育的诫律,一、“不要教过多的学科”;二、“凡是你所教的东西,要教得透彻”2021年10月2021/10/152021/10/152021/10/1510/15/2021 •7、能培养独创性和唤起对知识愉悦的,是教师的最高本领2021/10/152021/10/15October 15, 2021 •8、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2021/10/152021/10/152021/10/152021/10/1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下属于哪种透视?试着临摹图中建筑
• 作业----利用透视规律对本图片画一幅速写 • 作品欣赏
视觉实验—你看到了什么?
第4课
空间与层次
第1课时---形体透视
苏少版初中美术配套教学课件
八年级上册
滕州市大坞中学
苗富远 277514
• 认知目标:了解风景画中体积感、空间感的形成 原因,领会风景绘画中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的基 教学目标 本法则。 • 技能目标:能分析并运用形体透视表现具有较强 空间感与层次感的风景画作品。 • 情感目标:感悟不同的透视、构图为画面营造的 氛围和情绪表达。
欣赏发现---自然界的树
欣赏发现---道路与建筑
欣赏发现---我们的校园
欣赏发现---市区和郊外
一、 形体透视与 空间层次
轮廓 透视 视 ---焦点透视图解
视平线
灭点 原线
• 找出作品中的灭点、原线、视平线
比一比:同一建筑的透视特点有何不同?
1. 平行透视 庄重稳定 2. 成角透视:灵活多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