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水资源保护的法律调控
水资源管理中的法律法规与政策分析
水资源管理中的法律法规与政策分析水是生命之源,对于人类的生存、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的平衡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水资源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如短缺、污染和不合理利用等。
为了有效地保护和管理水资源,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各国纷纷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本文将对水资源管理中的法律法规与政策进行分析。
一、水资源管理法律法规水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是规范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节约等行为的重要依据。
在我国,水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是水资源管理的基本法律,它规定了水资源的所有权、开发利用原则、水资源规划、水资源保护、水资源节约以及水事纠纷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该法明确了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强调了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优化配置,要求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制度,以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则侧重于水资源的污染防治。
该法规定了水污染防治的标准和规划,明确了企业和个人在水污染防治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加强了对污水排放的监管和处罚力度,以保障水资源的质量和生态安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主要针对水资源的防洪管理。
它规定了防洪规划、防洪工程设施建设与管理、洪水调度以及防洪区的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此外,还有一系列相关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如《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等,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了水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
二、水资源管理政策水资源管理政策是政府为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手段。
我国的水资源管理政策主要包括水资源规划政策、水资源开发利用政策、水资源节约政策和水资源保护政策等。
水资源规划政策是水资源管理的重要依据。
水资源法律法规
水资源法律法规水资源法律法规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水资源,维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水资源管理活动。
第三条国家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倡导节约用水,推行水资源综合管理和保护制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确保人民的饮水安全和生态环境的稳定。
第二章水资源的管理第四条水资源的管理实行统筹兼顾、综合治理、分类管理、分区施策的原则。
第五条水资源管理应当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合理利用、节约用水的原则。
第六条根据不同的水资源类型和用途,对水资源实行分类管理。
国家按需设立各级水资源管理机构,履行水资源管理职责。
第七条水资源管理应当加强水资源数据的收集、共享和利用。
各级水资源管理机构应当建立水资源监测和数据管理系统,做好水资源情况的收集、评估、发布等工作。
第三章水资源的保护第八条国家制定并实施水资源保护和水生态修复的规划。
加强对水源地、水库、江河湖泊等重要水域的保护,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污染水源地、水库、江河湖泊的行为。
第九条国家鼓励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运用,推动节水技术和设备的研发和推广应用。
严禁乱占用用途为非农业生产的耕地用作工矿企业的生产用地。
第十条国家鼓励开展水资源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水资源保护意识。
加强水资源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解读,广泛开展水资源保护知识普及活动。
第四章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第十一条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符合水资源管理规划,遵循节约用水、高效用水的原则,保证其安全、可持续利用。
第十二条水资源开发利用项目实施前,应当进行水资源审批,取得水资源利用许可证才能进行开发利用活动。
第十三条水资源开发利用应当依法缴纳水资源费。
水资源费的具体征收办法由财政部门制定。
第十四条对违反水资源管理法规的行为,依法进行处罚,追究法律责任。
违法行为人应当投入相应费用进行水资源的修复和环境修复。
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十五条违反本法规定的,由水资源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可以并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吊销水资源利用许可证。
水环境保护和治理的相关政策和技术
水环境保护和治理的相关政策和技术随着城市化和经济发展的加速,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保护成为了重要的议题。
水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政策和技术的完美结合。
本文将深入探讨水环境保护和治理的相关政策和技术。
一、政策政策是解决水环境问题的关键。
政府在多个层面制定了一系列关于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的规定和政策。
这些政策旨在提高社会公众对水环境质量的认识、推进水污染整治和节水、务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具体的政策措施有:1. 法律法规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了污染排放标准并对违法行为进行了处罚。
同时,中央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对大气、水、土壤等方面的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和规章,对环保领域进行了更为全面的规范。
2. 财政支持方面政策和财政支持是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的核心。
例如,为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和水资源循环利用,中国政府实施了对绿色发展工程的稳定投资。
除此外,政府还出台了相关的财税激励条款,如节水产品消费税减免、水源地保护奖励等。
3. 城市绿色建设城市化加速,城市绿化建设已经成为重要的城市管理方向。
中国城市绿地覆盖率最高已达到51%,为保障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发挥了关键作用。
二、技术1. 污水处理技术随着水污染问题的恶化等,污水处理技术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
现代污水治理技术不断创新和完善,突出了高效、低成本的特点。
如厌氧和好氧处理过程。
2. 农业环境中的应用在农业生产中,合理选用肥料、控制农药、科学施肥等应用也可以达到可持续地利用水资源的目的。
近年来,在农村地区不断尝试以水农业、沼气等技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解决水污染和其它问题。
3. 水资源利用和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达到节水的目的是很重要的。
目前,人工降雨的技术在雨量稀缺地区已得到广泛应用。
同时还有末端检测、信息传输、仪表管控等杂项技术被广泛应用。
结语水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政策、技术和全社会参与。
政府在各层面制定的环保政策,为控制水污染奏响了警钟;而科技进步则为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注入了新的活力。
水资源管理的水务法规与政策
水资源管理的水务法规与政策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而水资源的合理管理与利用对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保护水资源,各国普遍制定了水务法规与政策,以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在本文中,我将探讨水资源管理的相关法规与政策,为合理利用水资源提供指导。
一、法律法规1.《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是中国的一项重要法律法规,于1988年颁布实施。
这部法律规定了水资源管理的原则、目标和主要政策,旨在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根据《水法》,各级政府应当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制度,完善水资源的使用、节约和保护制度,以及加强对水污染的防治和修复。
2.《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于1991年颁布实施,旨在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该法规定了对水土保持的基本要求和责任,明确了水土流失治理、植被恢复与建设、水土保持设施建设等方面的管理和监督措施。
同时,该法还规定了违反水土保持法规的行为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3.《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于2008年颁布实施。
该法旨在加强水污染的防治与治理,保护水资源的质量和可持续利用。
根据《水污染防治法》,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当加强水环境监测和排污许可管理,建立健全水污染防治制度,惩罚违法排污行为,促进水环境的治理和保护。
二、政策措施1. 水资源定额管理制度水资源定额管理制度是指根据水资源状况和需求,将水资源按照一定的分配比例进行划分和管理的制度。
该制度能够合理分配水资源,保障各个行业和领域的用水需求,并避免了滥用和浪费水资源的问题。
例如,一些地方政府实施了耕地灌溉用水定额制度,确保农业用水的合理利用。
2. 水资源价格调控政策水资源价格调控政策是指通过调整水的市场价格,激励用户节约用水、科学用水的政策措施。
例如,一些地方政府对大量用水行业如工业、农业实行阶梯水价制度,降低高耗水行业的用水成本,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水资源权属法律规定解析
水资源权属法律规定解析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因此,水资源的权属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合理保护和利用水资源,各国都制定了相关的法律和政策来规范水资源的权属。
本文将对水资源权属方面的法律规定进行解析。
一、国家所有制原则根据我国现行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规定,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并由国家统一管理、保护和利用。
这意味着水资源的权属属于国家,个人和组织只能依法使用和管理水资源,但并不拥有水资源的所有权。
二、法定使用权和管理权根据《水法》,水资源使用权限属于法定使用权。
法定使用权是指依法具有使用水资源的权利。
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只有经过国家的许可才能在一定范围内使用水资源。
而对于水资源的管理权,则主要归属于国家和地方政府。
在实践中,国家和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管理和监督水资源的供应、分配和使用。
这旨在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避免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浪费。
三、水资源权属的转让和出让根据现行法律,水资源的所有权不能被个人或者组织所拥有。
但是,根据《水法》,国家可以将水资源的使用权进行转让和出让。
转让是指国家将自有的水资源使用权划归到特定的个人或组织手中,而出让则是指国家通过招标或拍卖等方式将水资源使用权让渡给特定的个人或组织。
转让和出让水资源使用权需要符合国家有关法律和政策的规定,并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和管理。
这样的方式一方面可以促进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另一方面也可以确保水资源的公平分配。
四、水资源权属纠纷的解决途径水资源的使用和管理涉及到众多利益相关者,因此,水资源权属的纠纷时有发生。
在我国,对于水资源权属的纠纷,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
一般情况下,当事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相关的诉讼,由法院依法判决水资源的使用和管理权属归属。
此外,我国还鼓励利益相关者通过协商、调解等非诉讼方式来解决水资源权属纠纷。
这可以有效减少诉讼成本,保持相关各方的合作关系,并促进水资源权属问题的和谐解决。
水资源保护政策措施
水资源保护政策措施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而水资源的保护更是关乎每个人的生活福祉和未来发展的大事。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凸显,水资源保护政策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了有效保护水资源,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水资源管理制度,包括水资源权制度、水资源税制度、水权交易制度等。
其中,水资源权制度是指通过确定水资源的使用者和水资源的使用权,引导企业和个人对水资源实行合理使用和节约,保护水资源的原则。
水资源税制度则是指在水资源的使用、开发、排放和排污过程中进行税收,以达到调节水资源使用、促进节约用水的目的。
水权交易制度则是指在符合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实现水权的有偿转让,鼓励水资源的集约利用,减少浪费,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严格水资源保护法律政策水资源保护法律政策是保护水资源的法律保障,我国《水法》、《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对违反法规进行了严格的罚款和处罚。
同时,为了保护水环境,我国还制定了《水污染防治法》、《水污染费法》等法规,明确规定了对水污染行为进行处罚和责任追究。
通过建立健全的法律政策制度,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和监督,进一步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
三、加强水资源保护监管为了加强对水资源的监管和保护,我国不断加大对水资源的监测和管理力度,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和信息平台,及时掌握水资源的变化情况。
制定监督检查办法,对于违反水资源管理规定的单位和个人严肃处理,切实维护水资源的安全和稳定。
同时,加强对水资源的情况调查和评估分析,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推动水资源管理科技创新水资源管理科技创新是加强水资源保护的重要途径,通过引进前沿科技,提高水资源管理的智能化和精细化水平,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节约。
例如,发展水资源智能监测技术,实现对水资源的实时监测和预警;建立水资源遥感监测系统,实现对水资源的快速调查和评估;开展水资源信息化管理,建立全国统一的水资源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和交流,提高水资源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
水资源保护的法律政策
水资源保护的法律政策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气候的变化,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
在中国,过度开采和污染水资源已经成为一大问题,如何采取有效的法律政策保护水资源,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中国水资源现状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面临着严峻的水资源问题。
根据最新的《全球资源流数据》,中国的年人均水资源总量仅为2100立方米,只相当于全球人均水资源总量的四分之一。
而且,这2100立方米的水资源总量还要平均分配给14.2亿人口和广大的农业、工业和生态系统。
由此可见,中国的水资源供需矛盾非常突出。
此外,中国的水资源在质量上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经常有新闻报道,各地的水源地和河流被工业废水、污水和农业农村面源污染物大量排放污染。
据环保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地表水总体上面临着三个严重的问题,即水质恶化、供需矛盾和生态破坏。
二、中国水资源保护的现状为了解决中国的水资源问题,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政策,如水法、土壤污染防治法等,以保障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并且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减少水资源的污染。
但是,由于这些法律政策实施的不够到位和执行的缺乏,我国的水资源保护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1、法律政策的落实不到位虽然我国政府出台了许多法律政策来保护水资源,但是由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利益诉求不同,导致这些法律政策在执行上存在很多的难点,很多企业都有侵犯水资源的行为,十年磨一剑的制度性兴复电扶上亿,我们配合老周,完成了确认建议的100万赞成数。
但由于法律制度平台的不完备和管理缺陷,这些行为都难以得到严肃的惩罚。
2、水资源保护的投入不足我国政府虽然已经引入了不少的资金用来保护水资源,但是与我国的规模和经济增长速度相比,这些投入还是显得不够多,此外政府的投入主要还是以重建工程为主,投资来自于一些重大工程建设,像是南水北调、三峡工程等,但是这些工程本身却又对水资源的保护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3、水资源管理体制需要改革由于我国政府部门过多,互相之间的协调和配合不充分,而且在保护水资源方面,需要协调的部门多、工作量大,这就需要一个更加完善的管理体制,来加强不同环节协调和衔接,以保证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农业综合水价各项规章制度
农业综合水价各项规章制度一、国家层面的规章制度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是我国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基本法律。
该法规定了水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和管理制度等内容,对农业综合水价的制定和管理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法》是我国关于水利建设和水资源管理的基本法律。
该法明确规定了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和保护原则,为制定农业综合水价提供了法律依据。
3.《农业综合水价管理办法》《农业综合水价管理办法》是农业部颁布的关于农业综合水价管理的指导性文件。
该办法规定了农业综合水价的计算方法、调整原则等内容,为各地制定农业综合水价提供了具体指导。
4.《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政策文件中,明确了支持和引导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政策措施,其中包括合理定价、调整农业综合水价等方面的政策。
二、地方层面的规章制度1.各省、市的水资源管理条例和规定各省、市还都制定了相应的水资源管理条例和规定,明确了本地区的水资源管理措施和规定,为农业综合水价的制定提供了地方性的支持和依据。
2.地方水利部门发布的有关文件和通知地方水利部门也会发布一些有关农业用水、农业综合水价等方面的文件和通知,指导和管理本地区的农业综合水价的制定和实施。
三、行业标准和相关法规1.农业部门颁布的有关标准和规范农业部门也会颁布一些关于水资源利用和农业综合水价等方面的标准和规范,规定了农业用水的具体管理要求和标准。
2.相关行业协会发布的指导文件和行业标准一些水利、农业或者农业用水相关的行业协会也会发布一些指导文件和行业标准,指导和管理本行业的农业综合水价制度。
以上是关于农业综合水价各项规章制度的介绍,这些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优化农业用水结构、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积极贯彻执行这些规章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农业综合水价制度,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法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法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法是中国政府出台的一项法律,旨在加强对农田水利建设和水土保持工作的管理和监督,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生态平衡。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法律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情况。
第一章总则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法的总则部分规定了该法律的目的、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
法律的目的是保护农田水利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适用范围包括全国范围内的农业生产活动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基本原则主要包括科学规划、统筹兼顾、依法管理、资源有偿使用和社会共治。
第二章农田水土保持规划农田水土保持规划是全面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和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手段。
根据本章内容,地方政府应制定农田水土保持规划,综合考虑农业发展、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等因素,提出农田水土保持的工作目标和措施。
第三章农田水利建设农田水利建设是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法的核心内容之一。
该章节规定了农田水利建设的目标、原则和具体工作,包括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灌溉系统建设、排水系统建设等方面。
此外,该章节对农田水利建设中的环境影响评价和工程验收等问题也做了详细规定。
第四章水资源治理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法还涉及对水资源的管理和治理。
本章主要包括对水资源的节约利用、保护和合理分配等方面的要求。
由于水资源对于农业生产至关重要,因此合理利用水资源,保证农田灌溉和生活用水的供应是该章的重点内容。
第五章水土保持水土保持是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法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为了保护农田的水土资源,减少水土流失和水质污染,本章对农田水土保持的措施和要求做出了明确规定。
其中包括植被保护、丘陵地区利用、河道治理等方面的内容。
第六章环境保护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法还涉及到环境保护的问题。
本章包括对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对污染物排放和土地污染治理进行规范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该章节还强调了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第七章法律责任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法对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设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灌区灌溉管理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综述
灌区灌溉管理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综述灌区灌溉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关系着农田的水分合理利用、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和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保障灌区灌溉管理的有序进行,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来规范和指导灌区灌溉的管理工作。
本文将综述灌区灌溉管理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一、国内法律法规1. 《水法》:这是我国灌区灌溉管理的基础法律,旨在保障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其中,第十五条明确规定了灌区灌溉的管理制度,要求建立健全灌溉水价制度、灌溉用水计量制度和灌溉设施的维护管理制度等。
2. 《农业水价办法》:该文件主要规定了农田灌溉用水的价格计算方法,并鼓励采用科学的灌溉技术和节水措施,以提高农业用水的效益和经济效益。
3. 《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条例》:这是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的主要法规,其中包含了一些与灌区灌溉管理相关的规定,如灌溉设施建设、灌溉用水配给和灌区管理等内容。
4. 《农田水利管理办法》:该文件详细规定了农田水利管理的具体措施,其中包括了一些关于灌区灌溉管理的要求,如灌区水资源管理和水质保护等。
二、政策文件1. 《灌区水利管理规定》:这是我国水利部颁布的一项管理规定,对灌区灌溉的管理作了详细的规定,如灌区的划分、灌溉用水的配给、灌溉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等。
2. 《节水型农田工程技术规范》:该文件规定了农田节水工程建设的技术要求和技术措施,推动灌区灌溉管理向节水方向发展,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
3. 《灌区管理办法》:这是我国农业部发布的一项管理办法,对灌区的管理和运行提出了具体要求,如建立灌溉基本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灌区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等。
4.《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财政补贴政策》:该政策文件对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给予财政补贴,鼓励农民参与灌区灌溉管理工作,提高灌区的运行效益。
三、国际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在国际层面,各国也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来规范和指导灌区灌溉管理。
水资源管理政策法律法规
水资源管理政策法律法规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的管理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问题。
为了有效地保护和管理水资源,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水资源管理政策法律法规。
本文将介绍一些主要的国际和国内的水资源管理政策法律法规,以及它们的内容和实施情况。
一、国际1.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是国际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其中包括了关于水资源管理的目标和原则。
其倡导保护和充分利用水资源,推动可持续发展。
这一议程在全球范围内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2. 联合国水法公约联合国水法公约是联合国于1997年通过的一项国际法公约,旨在促进跨国河流和湖泊的可持续管理和合作。
公约规定了河流和湖泊的管理原则,包括公平合理使用、必要协商、环境保护等。
该公约在全球范围内推动了跨国水资源的合理管理。
二、中国1. 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是中国的基本水资源管理法律法规。
该法明确了水资源的管理目标,包括保护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等。
同时,法律规定了水权管理、水利工程建设等内容,为水资源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
2. 水资源税法中国政府于2016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资源税法》,该法旨在通过征收水资源税来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水资源税的征收对象主要是工业、农业和生活用水者,税收的用途主要用于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
3. 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旨在加强对水污染的防治,保护水资源的安全和可持续利用。
该法规定了水污染物的排放标准和排放许可制度,同时规定了对违法行为的处罚。
该法的颁布有效地推动了中国水资源管理的进一步加强。
三、实施情况国际水资源管理政策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因国家而异。
一些国家在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后,能够有效地实施和落实。
这些国家致力于保护水资源,合理利用和管理水资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中国,水资源管理政策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也在不断提高。
通过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中国加大了对水资源管理的力度,推动了水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2024版农业水利管理法律法规
重要性
农业水利的定义与重要性
农业水利管理的目标是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管理目标
农业水利管理的主要任务包括制定和执行农业水利政策法规,规划、设计、建设和维护农业水利工程设施,组织、指导和监督农业生产用水和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开展农业水利科研和技术推广等。
农业水利管理法律法规
目录
CONTENTS
农业水利管理概述 农业水利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农业水资源管理 农田水水利管理中的违法行为与处罚
01
农业水利管理概述
农业水利是指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水利事业,包括农田灌溉、排水、除涝、水土保持、农村饮水安全等方面。
农业水利定义
发展趋势
农业水利管理的历史与发展
02
农业水利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1
2
3
规定了水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管理权等,明确了水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旨在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减轻水、旱、风沙灾害,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生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02
01
农田水利工程的类型与作用
前期工作
规划设计
施工建设
竣工验收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程序与要求
01
02
03
04
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等编制和审批,明确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根据前期工作成果,进行工程规划设计,包括工程布局、结构设计等。
按照规划设计要求,组织施工建设,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灌区灌溉管理政策及法规概览
灌区灌溉管理政策及法规概览灌区灌溉管理政策及法规是为了保障灌区农业用水的合理利用和管理而制定的,旨在提高灌溉效率、保护水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本篇文章将概述灌区灌溉管理政策及法规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措施,以便您对此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一、灌区灌溉管理政策1. 农业水资源管理政策农业水资源管理政策的核心目标是合理配置和利用农业用水资源,提高农业水利设施的效益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政策对灌区的农业水资源利用、供需平衡和水资源优先配置等方面做出了规定,以确保农业灌溉的正常运行和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2. 水资源配额制度灌区灌溉管理政策中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实行水资源配额制度。
该制度根据灌区的水资源情况和农作物的需水量,将水资源配给各个农户或农业生产单位,以确保每个农户的正常用水需求。
水资源配额制度的实施有助于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3. 灌区管理机构和责任灌区灌溉管理政策规定了灌区的管理机构和责任分工。
灌区管理机构负责制定灌区管理的具体规章制度和操作细则,监督和管理灌区的灌溉活动,并负责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罚和调查处理。
各个农户或农业生产单位也需遵守灌区管理机构的规定和指示,配合灌区的灌溉管理工作。
二、灌区灌溉管理法规1. 水土保持法水土保持法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法律,其目的是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防止水土流失和水污染。
在灌区灌溉管理中,水土保持法对灌区农业用水的管理和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指导。
2. 农田水利管理条例农田水利管理条例是根据我国农业发展情况和水利管理需求制定的法规。
该条例对灌区灌溉工程的建设、维护和管理做了明确规定,保障了灌区灌溉设施的正常运行。
3.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法是为了防治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面源污染而制定的。
灌区灌溉管理中,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法对灌区农业的农药和肥料使用、农业废水的处理和利用等方面做出了相应规定,以保障农田的水环境质量。
总结:灌区灌溉管理政策及法规的实施对于保障农业用水的合理利用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水资源法律法规
水资源法律法规水资源法律法规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加强水资源管理,维护生态环境,维护国家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制定本法。
第二条水资源是国家所有,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应当坚持统一管理、保护优先、合理利用、科学开发的原则。
第三条国家实行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对水资源的统一调度、计划利用、环境保护和监督检查。
第四条水资源管理应当贯彻节约优先、保护优先、科学规划、合理利用的原则。
第二章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第五条水资源保护应当采取综合治理、保护优先的原则,防止水资源的破坏、浪费和污染。
第六条水资源利用应当坚持节约用水、高效用水的原则,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和监控,推广节水技术和设施的应用。
第七条水资源开发利用应当根据水资源量、水质状况和生态需求等因素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安排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顺序和方式。
第八条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应当注重生态保护,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九条水资源的跨界开发利用应当通过协商、合作和协调解决相关问题。
第三章水资源管理体制第十条国家设立水资源管理部门,负责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
第十一条各级人民应当加强对水资源管理的领导,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机构,并配备专业技术人员。
第十二条水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及时掌握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利用情况。
第十三条水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水资源开发利用项目的评估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水资源的安全和有效利用。
第十四条水资源管理部门可以委托专业机构进行水资源的监测和评估工作。
第四章水资源的节约与减排第十五条国家鼓励采取节约用水的措施,提倡科学用水和生活用水。
第十六条建设单位应当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水资源利用方案,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第十七条水资源管理部门可以制定节约用水的技术标准和指标,加强对水资源的监管。
第十八条水污染排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进行处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十九条违反本法规定,浪费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由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以罚款。
农村水资源争议的法律保护与解决
农村水资源争议的法律保护与解决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农村水资源争议问题日益突出。
由于农村水资源的有限性和使用权的分配不均,引发了一系列的纠纷和冲突。
为了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法律在保护和解决农村水资源争议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法律保护和解决机制两个方面探讨农村水资源争议的问题。
一、法律保护农村水资源争议的法律保护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水资源的归属和使用权的确立。
在农村水资源的归属方面,法律对于水资源的所有权进行了明确规定。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水资源属于国家的公共财产。
农村水资源归属于全体村民的共有,享有合理利用和受法律保护的权益。
在农村水资源的使用权方面,法律通过土地管理、水资源管理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等多个方面确立农民群众的使用权。
通过土地和水资源的产权制度改革,加强水资源的监管和管控,明确农村居民的使用权和责任,切实保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二、解决机制农村水资源争议的解决机制需要兼顾法律途径和非法律途径,综合运用多种方式,以实现争议的及时、公正、有效解决。
在法律途径方面,人们可以通过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的方式来解决农村水资源争议。
农民可以向相关部门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也可以通过民事诉讼途径,提起诉讼请求,要求对方承担侵权责任或履行合同。
除了法律途径,非法律途径也是解决农村水资源争议的重要方式之一。
例如,农村社区可以建立水资源管理委员会,通过政府、农民和相关利益方的协商和调解,解决争议问题;同时,可以推广农村水资源争议调解中心的建立,通过专业的调解人员进行调解,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三、加强法律意识和宣传为了更好地保护和解决农村水资源争议,需要加强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宣传力度。
通过举办法律知识讲座、发放宣传材料、开展宣传片播放等方式,增加农村居民对法律的了解和认知,提高其依法维权的能力。
同时,政府部门也应加强对农村水资源的管理和监督,严格执法,及时查处违法行为,有效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农田灌溉与水资源管理规定
农田灌溉与水资源管理规定在农业生产中,农田灌溉和水资源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理的农田灌溉和水资源管理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保护水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为了确保农田灌溉与水资源管理的有效实施,需要制定相关的规定和标准来规范相关活动,保障农业的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性。
一、灌溉规划与设计灌溉规划与设计是农田灌溉和水资源管理的基础。
在制定灌溉规划与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灌溉水的供需情况、农田地形、土壤类型等因素,以确保灌溉水能够有效地供应到农田,并尽量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同时,还应合理布设灌溉设施,确保水资源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
二、节水灌溉技术为了提高灌溉效益和节约水资源,需要采用各种节水灌溉技术。
如滴灌、喷灌、微喷灌等,这些技术可以准确供水,减少水分蒸发和流失,提高灌溉效率。
此外,还可以利用土壤监测技术和气象数据,合理控制水量和灌溉时间,避免过度灌溉,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三、农田排水管理农田排水管理是农田灌溉和水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排水系统的设计和管理需要保证农田排水畅通,避免水分积聚和土壤盐碱化。
同时,还需要采取措施防止农田排水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如合理处理农田排放的农药、化肥等有害物质。
四、水资源保护与监测水资源保护与监测是保证农田灌溉和水资源管理的可持续性的重要环节。
在农业生产中,需要充分考虑保护水源地、水域生态环境等因素,合理利用水资源,防止过度开发和污染。
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的水资源监测系统,及时掌握水资源的变化情况,为科学决策和管理提供依据。
五、农户管理与培训农户是农田灌溉和水资源管理的直接参与者,他们的管理水平和水资源利用方式对农田灌溉和水资源管理的效果有直接影响。
因此,需要加强对农户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水资源管理意识和能力。
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的奖惩机制,激励农户合理使用水资源,防止滥用和浪费。
六、水资源管理法律法规为了保障农田灌溉和水资源管理的顺利实施,还需要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
水资源保护的法律和政策
水资源保护的法律和政策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水资源的保护变得越来越重要。
作为生命之源和社会经济的基础,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的关注重点。
为了保护水资源,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和政策。
本文将重点介绍一些水资源保护的法律和政策。
一、水资源管理法律1. 水资源保护法水资源保护法是许多国家制定的基本法律,旨在保护和管理水资源的利用。
该法律规定了水资源的保护范围、水资源管理机构的职责和权限,以及对违法行为和环境破坏者的处罚措施。
例如,中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明确了水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归国家所有,并强调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2. 水质保护法水质保护法是为了确保水体的质量达到或维持在一定标准以上而制定的。
根据这项法律,污水排放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排放标准,水体污染的责任和处罚将由法律追究。
例如,美国的《清洁水法》规定了水质保护的标准,要求所有工业和农业排放物都必须符合规定的限制。
3. 水土保持法水土保持法是针对土地利用和水资源管理而制定的。
该法旨在保护土壤和水资源,防止水土流失和水体污染。
该法律规定了土地利用的限制和管理制度,其中包括农业种植技术、水土保持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要求。
例如,日本的《土地改良法》旨在保护耕地和水源,限制了农业区域的发展和建设。
二、水资源保护政策1. 农业节水政策农业是最大的水资源消耗行业之一。
为了减少农业对水资源的损耗,各国都实施了农业节水政策。
该政策主要包括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优化灌溉制度、提供农田水利设施等方面。
例如,以色列通过推广滴灌和喷灌技术,成功降低了农业用水量。
2. 水资源定价政策水资源定价政策是为了调节和引导水资源的使用,通过价格机制来促进合理利用和节约水资源。
根据该政策,水的价格将根据不同行业和用途进行差别化定价。
例如,新加坡通过将水资源价格与市场供求关系挂钩,成功激励了市民和企业的节约用水行为。
3. 水资源保护补贴政策为了鼓励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一些国家实施了水资源保护补贴政策。
农业灌溉用水管理规定
农业灌溉用水管理规定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农业生产的不断扩大,农业灌溉用水的合理管理成为保障农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农业生产的高效发展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探讨农业灌溉用水管理的规定和措施。
一、农业灌溉用水总体要求农业灌溉用水的管理应确保农业生产的需水量得到满足,并且合理配置和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制定以下规定和措施:1. 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为了保护农业灌溉用水的水源,各级政府应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资源监测和调查,合理划定水资源保护区域,并加强对农业灌溉用水的监管和管理。
2. 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根据各地区的水资源和农业生产需求,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分配方案,确保农业灌溉用水的供应和农田的灌溉需要。
3. 灌溉设施的修建和管理各级政府应鼓励农民和农业企业修建和改造灌溉设施,提高水利设施的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并加强对灌溉设施的维护和管理。
二、农田灌溉的管理措施农业灌溉用水的管理还需要制定以下具体措施,以提高灌溉效果和水资源的利用率:1. 制定灌溉计划在灌溉季节开始前,制定合理的灌溉计划,包括灌溉的时间、次数和用水量等,以确保农作物得到适量的水分供应,并减少过量灌溉造成的水资源浪费。
2.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鼓励农民使用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和微喷灌等,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并提高灌溉效果。
3. 加强灌溉监测和管理建立灌溉监测系统,定期监测灌溉用水的供需情况和灌溉效果,及时调整灌溉计划,确保灌溉用水的合理利用。
4. 完善水价政策制定合理的农业用水价格,通过水价的调整和差别化收费,引导农民合理使用灌溉用水,并且鼓励农民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5. 强化灌溉管理和培训加强对农民的灌溉管理和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灌溉水平和意识,确保农业灌溉用水的合理利用。
三、农业灌溉用水的监督和执法为了确保农业灌溉用水管理规定的有效执行,必须加强对农田灌溉的监督和执法工作:1. 加强对农田灌溉的检查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追究责任。
水资源法律法规
水资源法律法规水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基础资源,保护水资源对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有效保护水资源并合理利用,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水资源法律法规。
本文将对中国水资源法律法规进行概述,并分别介绍其中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效果。
一、水资源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是我国的第一部水资源法律法规,于1988年通过。
该法主要确立了水资源的国有制度,规定了水资源的保护、利用和管理原则。
同时,该法还明确了对水资源的监测、考核、费用收取和责任追究等制度,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法律依据。
二、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于2008年颁布实施,它是我国水污染防治领域的基本法律法规。
该法规定了水污染的防治目标和责任分工,明确了水污染的监测、排放标准和治理措施。
此外,该法还对水污染事故的应急预案和责任追究进行了规定,有效保障了水环境的健康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安全。
三、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于1991年颁布实施,主要针对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问题进行规制。
该法规定了农田水利和水土保持的责任主体,明确了水土保持设施建设和水土资源的保护措施。
此外,该法还对违法破坏水土资源及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了处罚和监督,有效推动了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
四、河湖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湖管理法》于2018年正式实施,是我国河湖管理领域的一项重要法律法规。
该法明确了河湖的管理范围和管理机构,规定了对河湖的保护、修复和治理要求。
此外,该法还加强了河湖流域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措施,推动了水域生态环境的改善。
五、水权管理办法为了更好地实施水资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我国还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权管理办法》。
该办法主要规定了水权的获取、行使和保护,明确了水权交易和转让的制度和程序。
此外,该办法还明确了水权管理的考核和监督机制,有效促进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综上所述,我国制定的水资源法律法规体系比较完善,涵盖了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土保持、河湖管理和水权管理等方面。
农业环境保护法律
农业环境保护法律农业环境保护法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农业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维护农民利益,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法。
第二条农业环境保护的目标是保护和改善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农田、水源、生态资源,防止农产品和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促进农业的生态化、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第三条国家采取综合措施,加强农业环境保护,建立健全农业环境保护制度。
第四条农业环境保护应当坚持生态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源头控制的原则,加强农业生产全过程的环境保护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农田环境保护第五条农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应当保护农田的良好环境。
第六条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应当遵循保护和改善农田环境的原则,严禁非农业用地侵占农田。
第七条农田土壤的保护应当进行科学耕作,合理施用农业化肥、农药和畜禽粪便等农业生产资料,减少土壤污染。
第八条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维护应当加强,确保农田的灌溉供水和排水畅通。
第三章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第九条农业面源污染是指由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经水流或风力进入水体、大气或土壤造成的环境污染。
第十条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应当优先从源头入手,采取综合措施,减少和防治农田、农作物、农畜产品等产生的污染物排放。
第十一条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应当加强农业生产过程的管理,推广科学技术和先进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农药、化肥和畜禽粪便等污染物的使用和排放。
第四章农产品质量安全第十二条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保护消费者健康和维护农民利益的重要保障。
第十三条农产品生产、采购、加工、运输和销售过程中应当遵守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第十四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应当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测、检测和监管,及时发现和处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第五章农业生态保护第十五条农业生态保护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第十六条农业生态保护应当建立健全农田保护、农业生态景观建设和生态修复等机制,保护农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农业水资源保护的法律调控关键词: 中国;农业水资源;法律调控内容提要: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是占人类四分之一人口的泱泱大国生存的先决条件,而水是农业的命脉,是农业生产、经济进展和环境改善不可取代的极为宝贵的自然资源,是维系农业生产的支撑。
没有水就没有农业。
中国能以占世界8%的耕地养活占全球22%的人口,其全然条件之一确实是有40%的耕地是灌溉农田以及在灌溉条件下的农作物多熟制,使中国在世界制造了奇迹。
但中国的差不多国情是水资源短缺,水灾难频繁,水资源总量虽居世界第六位。
可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在世界排第110位,差不多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也是农业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之一。
中国农业用水占用水总量的70%,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大户。
近二十多年来,中国实行改革开放,随着人口的增加,国民经济的高速进展及工业化、都市化进度的加快,都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争水的矛盾及天灾人祸造成的农业水资源严峻缺失,已使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侯。
有专家推测,21世纪水资源短缺对我国农业和农业经济进展的制约作用可能超过耕地资源,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固进展、危及我国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国民生存的心腹之患。
面对日益严肃的水资源危与农业水资源短缺的挑战,尽管中国政府已采取多种措施进行调控、治理,但由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指导思想的偏差,“软环保与经济进展硬指标的冲撞”,“运动式的治污、治水”,使本来就已十分脆弱的农业水资源雪上加霜。
笔者认为:爱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农业水资源、主动采取多种手段及应对措施应对挑战,是摆在中国政府及国民面前的重大课题。
本文针对水资源对人类的挑战及中国农业水资源的现状,农业水资源法律调控及存在的咨询题进行较为深层次的分析,在借鉴国外农业水资源法律调控体会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中国农业水资源法律调控的设想及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展和世界人口的剧增,农业水资源短缺是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所共同面临的咨询题。
全球农业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这不仅阻碍到各国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连续进展,危机各国的粮食安全,而且因为农业水资源纠纷的大量产生,危及社会安定与秩序。
目前,世界和中国差不多认识到农业水资源爱护的重要性。
一、中国农业水资源现状、存在的咨询题及成因(一)中国农业水资源现状我国是全球十三个人均、亩均水资源占有量严峻短缺、贫乏的国家之一,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2900立方米,我国不到那个数字的1/4,是美国的1/5,日本的1/2,加拿大的1/50。
在全球范畴内,约耗水量的70%用于农田灌溉,各国经济中农业灌溉的重要性,往往是左右水量分配的最有力因素,专门是世界灌溉面积增加,有1/3用于粮食生产,其中第三世界有大量耕地,被开发水源的80%-90%用于灌溉。
我国是农业大国,水是农业的命脉。
目前,我国农业用水比例最大,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例最高。
每年农业用水量为3800亿-4000亿立方米,占全国用水总量的70.4%。
是水资源利用的大户,但耕地平均摊水量只有世界平均数的3/4。
据专家推测,2010年我国水供给缺口为1000亿立方米,2020年将缺水2300亿立方米。
而到2030年左右,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高峰,为了满足生存所需的衣食,农业用水量将增长到6650亿立方米。
与此同时,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的进展对水资源的需求总量迅速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在总量有限的条件下,农业用水势必减少。
关于我国农业水资源来讲,不仅是短缺,更为严肃的是今后的农业用水量只能是零增长,甚至是负增长。
由此可见,中国农业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将成为制约中国农业进展的瓶颈。
(二)中国农业水资源存在的要紧咨询题1、农业水资源分布不合理且白费严峻在我国农业水资源总体短缺的情形下,其分布出现出区域间和季节间的庞大不均衡,与人口、耕地资源的分布不相匹配,绝大部分分布在南方,而作为重要农业种植区的北方,人均占有的水资源专门少。
北方地区人口数量和耕地面积分不占全国的52%和70% ,但水资源分配额仅占全国的2 4 %。
以黑龙江省为例,该省是农业大省,人均占有水量为2086立方米,比全国人均水量要低600多立方米,在松嫩平原的某些市县,亩均水量不足400立方米,人均水量不到1500立方米。
由于农业用水超过了水资源量的极限,河水断流、地下水位下降,人畜饮水困难。
我国在水资源紧缺的同时,还存在着严峻的用水白费现象,:农业用水占用水总量的70%左右,,但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率仅有25%-40%。
农业长期采纳粗放型灌溉方式,灌溉水量超过农作物生产所需要水量的1/3甚至1倍以上,白费严峻。
我国农业灌溉平均每亩用水488立方米,农灌用水利用系数仅为0.43,而许多国家已达到0.7-0.8,每年灌溉用水量约3800多亿立方米,有效利用率仅有40%-50%,而许多发达国家已达到70%-80%。
在我国西北洪涝半洪涝地区,缺水程度比全国平均严峻,而且水资源的使用效率是全国三大地区中最低的、最短缺的资源,并遭到了最大的白费。
东北的黑龙江,农业水资源短缺与粗放低效利用的状况并存,而农业水资源粗放低效利用,又加剧了农业水资源短缺程度,造成水资源白费。
黑龙江省农业灌溉用水占社会用水量的70%,而农田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多数只有40%左右,一些农业发达省份已达到70%-80%,相差一倍多。
2、天灾、洪涝、洪涝造成农业水资源的缺失严峻我国土地面积大,各地气候不一,是洪涝洪涝频发且又严峻身受其害的国家,南方经常洪涝成灾,北方却常年洪涝。
洪水灾难就其危险程度而言,位列各类自然灾难之首,全国5 亿多亩耕地面临着洪水灾难的威逼。
据统计,每年因洪涝灾难造成的缺失在100亿元以上。
从1990年以来,国家每年对防洪的投入都在200亿元左右。
全国洪水灾难的累积缺失已超过一万亿元,相当于同期国家财政收入的五分之一。
按照国家防总2005年10月公布的防汛情形,2005年,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16171千公顷,成灾面积94千公顷,直截了当经济缺失1558亿元。
中国洪涝的频发,已威逼到粮食安全的可连续进展。
据统计,仅今年前七个月,全国耕地受旱面积1.4亿亩,(多年同期受旱面积1.24亿亩),其中作物受害面积1.3亿亩,(重旱4700万亩),有588万人、470万头大牲畜,因洪涝发生饮水困难。
这已成为农业生产进展的要紧限制因素。
3、农业水资源污染严峻中国的水污染十分严峻,世界银行2001年进展报告列举的世界污染最严峻的20个都市中,中国就占了16个。
据有关部门对全国13.46万公里河流和322座水库进行的水质评判,近40%的河水受到了严峻污染。
全国七大水系412个监测断面中,劣V类的水占27.9%,即近1/3用于农业灌溉的水质都不合格。
截止到2005年,我国水体的70%以上已遭到污染,造成的缺失约占当年GDP的40%左右,水环境污染使中国的进展成本比世界平均水平高7%。
自2005年松花江事件以来,我国共发生130多起水污染事故,平均每两至三天便发生一起与水有关的污染事故。
目前,我国的水污染已显现由支流向主干延伸;由都市向农村蔓延;由地表水向地下水渗透;由陆地向沿海扩张的进展趋势。
利用污水灌溉是我国农田污染的要紧污染源,这致使水污染日益严峻。
以黑龙江省为例,目前,该省工业污水排放量每年约为10亿立方米,大部分污水未经处理直截了当排入江河,又被灌溉到农田里。
另外,还有来自农业自身的污染。
长期以来,由于在农业生产中不合理地或过量地施用化肥和化学农药,也造成了对农业水资源的污染。
4、水土流失面积大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峻的国家之一,截止到2005年,全国共有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37%。
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面积27.5万平方公里,占总土面积的26.8% 。
由于水土流失导致的土地沙化严峻,目前全国已有168.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沙化,其中116万平方公里仅靠现有技术难以治理,9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正处于明显的沙化过程。
我国水土流失范畴广,而且要紧是坡耕地,降低了土地生产力,使粮食欠产严峻。
5、水生态破坏加剧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专门是过度开发利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生产与生活造成的水污染等,给水生态系统带来了庞大的压力。
国际公认的流域水资源利用率戒备线为30%-40%,而我国大部分的水资源利用率差不多超过该戒备线,如淮河为60%,黄河为62%,辽河为65%。
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使水生态系统面临着严肃的挑战,大多数城镇因工业、生活水排放和农业面源污染超过了当地水系生态自我修复的临界点,不仅引发了大量的水生物种的消逝,而且导致蓝藻爆发,使水质持续恶化。
由此可见,我国农业水资源在数量和质量方面都存在着严峻的咨询题,农业水资源的严肃形势,是由我国水资源的自然条件和利用现状造成的,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否则将严峻危及我国的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
(三)中国农业水资源危机的缘故我国农业水资源方面显现的咨询题,有经济进展和社会生活方面的诸多因素,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造成了水资源的庞大破坏和白费,受到了自然界的报复。
但法制不健全、治理不到位亦是其重要因素。
1、水资源爱护缺乏法制的强力支撑我国水资源爱护法制建设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水资源立法工作也随着经济进展和社会的进步加快了步伐。
但由于历史缘故,现行有关水资源爱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带有浓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色彩,不能满足社会进展关于水资源爱护的需要。
第一,水资源爱护法律体系不健全我国有关水资源爱护的法律要紧有;环境爱护法、水法、农业法、水污染防治法、水土保持法、防洪法等法律和有关水环境爱护方面的法规、规章。
不可否认,这些水资源爱护的法律法规在爱护农业水资源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作为农业大国,占全国用水总量70%的农业水资源爱护却没有专门的立法。
从表面上看,这些法律对农业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爱护都做了规定,但却没有突出其重要地位,且内容过于抽象、宽泛、甚至空白,没有体现对农业水资源的专门规定和爱护。
如:现行水污染防治法中对农业水污染的立法是空白,《水污染防治法》有关水污染防治的立法原则和制度创设是以都市为中心,立法是为了爱护在都市居住的人对清洁水体的需求而制定的。
其制定基础、适用对象和实施的条件与形式都要紧是针对都市中的企业和都市中的居民。
该法没有将宽敞村镇、乡村和村镇企业、乡村企业的水环境咨询题考虑到里面去,没有规定适应于村镇建设、乡村和乡村企业水污染防治的法律制度及事实上施手段和形式;对农村生活和禽畜养殖污水等咨询题上缺乏相应的规定和治理制度,对有关农村水污染的法律责任也未做规定。
再如,由于水法并没有规定水行政执法的程序,如此就必定造成水行政执法中的程序缺失和执行困难。
第二,有关涉农的水法律之间关系不清,严峻失序上述几部要紧的涉农水法律,差不多上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具有同等法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