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灸法

合集下载

教你怎么施灸(常用灸法及技巧大全)

教你怎么施灸(常用灸法及技巧大全)
灸法,即使是正规中医药院校出来的学生,恐怕对此也知之甚少,说到具体操作,更是没有几个人亲身实践。《内经》上说:“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唐代孙思邈说:“针而不灸,灸而不针,皆非良医也。”明代《医学入门》上说:“凡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可见自古医圣名贤都很重视灸法,并把灸法作为治疗的重要手段,把“会用灸法”作为医师必备素质之一。
二、必须做到姿势端正,体位舒适,穴道准确。《千金方》上说:“凡点灸法,皆须平直,四肢勿使倾侧。灸时孔穴不正,无益于事,徒破皮肉耳。若坐点则坐灸之,卧点则卧灸之……”可见对体位非常重视。这是很有道理的,应该严格端正姿势,然后施灸。灸胸腹应仰卧,腰及下肢后面应俯卧,肩背部要正坐或俯卧位,手足肘膝以下也以正坐为宜。尤其要注意体位自然,肌肉放松,不要取勉强的体位。因为直接灸往往需经多次反复施灸,第一次要打好基础,否则穴位不准,再行更换,则从头灸起,就又要再受些痛苦。临床上在施灸中发现穴位不准,要随时修正。
九、施灸的时间:上午、下午均可,一般阴晴天也不须避忌。失眠症可在临睡前施灸;出血性疾病随时灸之。止血后,还应继续施灸一段时间,以免复发。
十、要注意穴位和禁忌的部位:虽然理论上讲身体上任何部位均可施灸,但不经考虑,不定穴位,随便施行艾炷灸,还是不妥当的。必须根据既定的经络经穴而后施行,对于颜面部及后头部,不应使用直接灸,以免残留难看的灸痕。万一非灸不可时,则应用极小的灸炷,或用隔姜灸法,再者皮下静脉也应尽量避开为宜。
但据谢老讲,其实用灸法并不像人们想像的那样痛苦,因为直接灸法的艾柱如麦粒大小,每穴只灸7~9壮,长期施灸,只会出现一个豆大黑痂,停灸后20~30天即可脱落,以后和正常皮肤差别不大,或遗留黄豆大一个浅斑痕。例如灸法治乙肝的穴位主要在背部或下肢,不会影响美容。在临床上他发现,中老年人患疑难重病、慢性病,或是保健,都能接受灸法,而不会在乎小小斑痕。另外,因为灸法用的是极细的艾绒,量很小,不会产生太多烟雾。日本人研究发现,艾绒燃烧之气味芳香,还能净化空气,对人体无害。有人用红外线照射代替灸法,但红外线照射没有艾的药理作用,与灸法疗效不会完全相同,虽未见对比,也可能不会超越灸法之效果。谢老语重心长地说,为了治病,解除痛苦,不能单求方便、省事,而不追求更高的疗效。至于经济效益,灸法治乙肝,每人不过两三穴,4~6个点,每穴不过7~9壮,3~5分钟即可灸完一次,十分方便,同时能大大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治疗所用的时间还短。治病人多了,经济效益自然也会好的。

艾灸方法大全

艾灸方法大全

百科名片艾条一种使用燃烧后的艾条悬灸人体穴位的中医疗法。

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

犹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

艾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在中国古代是主要治疗疾病的手段。

用中医的话说,它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

简介艾灸:中医针灸疗法之一。

用艾炷为主熏灸穴位以治病。

艾灸分类:1.直接灸——化脓灸、非化脓灸。

2.间接灸——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饼灸、黄蜡灸、硫磺灸等。

3.艾卷灸——艾条灸、太乙神针、雷火针。

4.温筒灸——铜制灸器。

通常认为针和灸是同一种疗法,其实并不是这样。

虽然它们都是建立在人体经络穴位的认识之上,但针疗产生的只是物理作用,而艾灸是药物和物理的复合作用。

而且两者治疗的范围也不一样,所谓“针所不为,灸之所宜”,指的就是其中的区别。

说艾灸的一种神奇的疗法,因为它的确有很多不同凡响之处。

首先,艾灸的疗效就十分神奇。

艾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在中国古代是主要治疗疾病的手段。

用中医的话说,它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

可以广泛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犹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

其次,艾灸具有奇特养生保健的作用。

用灸法预防疾病,延年益寿,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黄帝内经》“大风汗出,灸意喜穴”,说的就是一种保健灸法。

《庄子》记载圣人孔子“无病而自灸”,也是指用艾灸养生保健。

日本人须藤作等做过的灸法抗癌研究,还表明艾灸可以使皮肤组织中潜在的抗癌作用得到活化,起到治癌抗癌的作用。

历史艾灸条灸法的运用当起源千人类掌握用火之后,时间亦在石器时代。

一、“灸”字考“灸”字,在现存文献中,以《庄子》最早提及。

如《庄子·盗跖篇》载孔子劝说柳下跖,碰了个大钉子,事后对柳下季说,“丘所谓无病而自灸也”。

但“灸”的本字是“久”字。

如1975年于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奉墓竹简(法律文书)《封诊式·贼死》中载,“男子丁壮,析(皙)色,长七尺一寸,发长二尺,其腹有久故瘢二所”,此“久”即“灸”之本义,训为灸灼。

灸法操作规范

灸法操作规范

灸法操作规范一、灸法的分类1、艾柱直接灸(1)化脓灸脓灸(瘢痕灸):用黄豆大或枣核大的艾炷直接放在穴位上施灸,局部组织经烫伤后,产生无菌性化脓现象,能改善体质,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从而起到治疗和保健作用。

目前临床上,常用此法对哮喘、慢性胃肠炎、发育障碍等疾病和体质虚弱者进行施治。

(2)非化脓灸(无瘢痕灸):近代对灸法的应用,有以达到温烫为主,不致透发成灸疮,称为非化脓灸。

其方法是,先将施灸部位涂以少量凡士林,然后将小艾炷放在穴位上,并将之点燃,不等艾火烧到皮肤,当患者感到灼痛时,即用镊子将艾炷夹去或压灭,更换艾炷再灸,连续灸3~7壮,以局部皮肤出现轻度红晕为度。

因其不留瘢痕,易为患者接受。

本法适用于虚寒轻证。

2、艾炷间接灸艾炷间接灸,又称间隔灸或隔物灸,指在艾炷下垫一衬隔物放在穴位上施灸的方法,称间接灸。

因其衬隔药物的不同,又可分为多种灸法。

其火力温和,具有艾灸和垫隔药物的双重作用,患者易于接受,较直接灸法常用,适用于慢性疾病和疮疡等。

(1)隔姜灸:将新鲜生姜切成约0.5cm厚的薄片,中心- 1 -处用针穿刺数孔,上置艾炷,放在穴位施灸,当患者感到灼痛时,可将姜片稍许上提,使之离开皮肤片刻,旋即放下,再行灸治,反复进行。

或在姜片下衬一些纸片,放下再灸,直到局部皮肤潮红为止。

本法简便易行,一般不会引起烫伤,临床应用较广。

生姜味辛,性微温。

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的作用。

故此法多用于治疗外感表证和虚寒性疾病,如感冒、咳嗽、风湿痹痛、呕吐、腹痛、泄泻等。

(2)隔蒜灸:用独头大蒜切成约0.5cm厚的薄片,中间用针穿刺数孔,放在穴位或肿块上(如未溃破化脓的脓头处),用艾炷灸之,每灸4~5壮,换去蒜片,每穴一次可灸5~7壮。

因大蒜液对皮肤有刺激性,灸后容易起泡,故应注意防护。

大蒜味辛,性温。

有解毒,健胃,杀虫之功。

本法多用于治疗肺痨、腹中积块及未溃疮疖等。

(3)隔盐灸:又称神阙灸,本法只适于脐部。

其方法是:患者仰卧屈膝,以纯白干燥的食盐,填平脐孔,再放上姜片和艾炷施灸。

灸法

灸法

艾灸一、操作步骤与要求(一)施术前准备1、灸材选择艾条灸应选择合适的清艾条或药艾条,检查艾条有无霉变、潮湿,包装有无破损。

艾炷灸应选择合适的清艾绒,检查艾绒有无霉变、潮湿。

间接灸应追准备好所选用的药材,检查药材有无变质、发霉、潮湿,并适当处理成合适的大小、形状、平整度、气孔等。

温灸器灸应选择合适的温灸器,如灸架、灸筒、灸盒等。

准备好火柴或打火机、线香、线捻等点火工具,以及治疗盘、弯盘、镊子、灭火管等辅助用具。

2、穴位选择及定位穴位的选择依据各疾病的诊疗标准,根据病症选取适当的穴位或治疗部位。

3、体位选择选择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

4、环境要求应注意环境清洁卫生,避免污染。

5、消毒(1)针具消毒:应用温针灸时所使用的针具可选择高压消毒法。

可选择一次性针具。

(2)部位消毒:应用温针灸时所采用的针刺部位可用含75%乙醇或0.5%~1%碘伏的棉球在施术部位由中心向外做环形擦拭。

强刺激部位宜用含0.5%~1%碘伏棉球消毒。

(3)术者消毒:术者双手应用肥皂水清洗干净,再用含75%乙醇棉球擦拭。

(二)施术方法1、艾条灸法(1)悬起灸法:分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

术者手执艾条,将艾条的一端点燃,直接悬于施灸部位之上,与之保持一定距离,使热力较为温和地作用于施灸部位。

其中将艾条燃着端悬于施灸部位上距皮肤2cm~3cm处,灸至病人有温热舒适无灼痛的感觉、皮肤稍有红晕者为温和灸;将艾条燃着端悬于施灸部位上距皮肤2cm~3cm处,平行往复回旋熏灸,使皮肤有温热感而不至于灼痛者为回旋灸;将艾条燃着端悬于施灸部位上距皮肤2cm~3cm处,对准穴位,上下移动,使之像鸟雀啄食样,一起一落,忽远忽近的施灸为雀啄灸。

(2)实按灸法在施灸部位上铺设6层~8层绵纸、纱布、绸布或棉布;术者手持艾条,将艾条的一端点燃,艾条燃着端对准施灸部位直按其上,停1s~2s,使热力透达深部。

待病人感到按灸局部灼烫、疼痛即拿开艾条。

每次每穴可按3次~7次,移去艾条和铺设的纸或布,见皮肤红晕为度。

实用70种常见病治疗艾灸疗法大全收藏吧

实用70种常见病治疗艾灸疗法大全收藏吧

实用70种常见病治疗艾灸疗法大全收藏吧灸道百种常见病艾灸取穴配穴方案,对于中医和艾灸没有入门的,只能按照大家给的艾灸配穴表来依表配穴选学施灸法。

看似这么多病配相应的穴位复杂背后是否有选穴配穴规律可寻?有的,现在常用的中医选穴配穴的方法有近取穴(找邻居来帮忙)、循经取穴(找你的同门来帮忙)、随症选穴(谁搞你你就要针对性的选用什么穴位来搞它)、性能选穴(有不舒服人家来搞事,肯定有某方面虚了)、病因选穴(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不舒服,受凉了就要排下寒气)、远取穴(找远方亲戚来帮下忙)等,这样就出来一组针对你的定制的穴位处方,才能尽可能使经络或艾灸效果最大化,明天将详细分享这几个常用的选穴配穴方法。

关注申申的头条号吧~~一、常见症状及杂病【头痛】头维、上星、百会、风池、天柱、风门、合谷、足三里、阳陵泉、太冲、申脉,根据头痛部位适当选穴。

【偏头痛】风池、头维、通天(灸良效)、太阳、列缺、阳陵泉、丘墟,取患侧穴。

【发热】风池、大杼、大椎、曲池、三间、后溪、足三里【盗汗】百会、肝俞、阴郄穴、后溪。

【呕吐】身柱、上脘、内关、足三里。

【水肿】肾俞、三焦俞、膀胱俞、中脘、关元、水分、阴陵泉、三阴交。

【腹水】肾俞、三焦俞、水道、中脘、水分、关元、阴陵泉、足三里、水泉公孙、太白。

【腹痛】1、上腹部:上脘、中脘、梁门、梁丘、足三里。

2、下腹部:天枢、关元、内关、公孙。

【哮喘】大椎、肺俞、膻中、肾俞、中脘、关元、足三里。

【咯血】肺俞、曲池、尺泽、三阳络、郄门、血海。

【衄血】大椎、上星、迎香、手三里、尺泽、温溜、孔最、合谷、少商。

【心悸】内关、膻中、心俞、足三里。

【腰背痛】大杼、肝俞、肾俞、次廖、委中、承山。

【脚跟痛】仆参、水泉、申脉、照海、局部灸。

【便秘】左腹结、天枢、神门、支沟、大肠俞、足三里。

【便血(肠出血)】天枢、温溜、合谷、大肠俞、秩边、阳陵泉、承山、梁丘。

【休克】百会、神阙、大陵、足三里、人中。

【惊厥】大椎、曲池、阳陵泉、足三里、手足十二井,可以多针少灸。

常见灸法的操作方法

常见灸法的操作方法

常见灸法的操作方法
常见灸法的操作方法有以下几种:
1. 初级灸法:将灸草点燃后泡沐浴液或酒中,用火炙热的灸草直接熏灸患处或特定穴位,持续约5-15分钟,直到患处起红点或微泛红为止。

2. 温灸法:将灸柱点燃后,握住灸柱的一端细小的灸草,将灸草点燃后,用火照明灸疗穴位,每次照明3-5分钟,每次可照明2-3个不同的穴位。

3. 导引灸法:选定需要熏治的穴位后,将灸草点燃后,以灸头对穴位施灸,然后迅速将灸头移入另一穴位,逐一施灸。

每次灸疗时间可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和疾病状态灵活调整。

4. 磁灸法:将灸草燃烧取灰,与磁石混合后制成磁石灸。

然后将磁石灸贴于相应穴位上,常用5-15分钟,每周1-3次。

5. 火罐法:先在患处先涂抹少许植物油,然后将玻璃罐通施火,放在患处吸附,吸到皮肤局部变红,色素深暗。

然后取下玻璃罐,擦拭干净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进行灸疗时应注意用火的安全,避免烧伤和火灾。

另外,对于皮肤炎症、湿疹等皮肤病患者或孕妇等特殊人群,应咨询医生或专业中医师的指导,
避免不当使用导致不良反应。

常用火热灸法

常用火热灸法

常用火热灸法第一节艾炷灸法一、艾炷直接灸又称明灸、着肤灸,即将艾炷直接置放在皮肤上施灸的一种方法。

此法古代称为“着肉灸”,如《千金要方》里说:“炷令平正着肉,火势乃至病所也”。

根据灸后对皮肤刺激的程度不同,本法又分为无瘢痕灸、发泡灸和瘢痕灸三种。

(一)无瘢痕灸本法又称非化脓灸。

其操作方法是,将艾炷(施述时多用小、中艾炷)放置于皮肤上之后,从艾炷的上端点燃,当燃剩下约2/5左右,患者感到烫时,则用镊子将艾炷挟去,换炷再灸,一般灸3~7壮,以局部皮肤充血、红晕为度。

施灸后皮肤不致起泡,或起泡后亦不致形成灸疮,不遗留瘢痕,故易为病人所接受。

临床上常用一种叫做麦粒灸的方法,它是指采用麦粒大艾炷放到穴位上直接进行施灸的方法,即先在穴位上涂些凡士林,使艾炷能粘附在皮肤而不致掉下,点火后在穴位周围轻轻拍打以减轻其灼痛感觉(因艾炷小,灼痛时间很短,病人易于接受),一般可灸3~7壮,以灸至皮肤局部红晕而无灼伤为度,灸后不用贴膏药。

此法适用于慢性虚寒性疾病,如哮喘、眩晕、慢性腹泻、风寒湿痹和皮肤疣等。

但对昏迷,小儿及感觉麻痹的患者,应小心使用,防止发泡或灼伤皮肤。

(二)发泡灸用麦粒大小的小艾炷施术,点燃后,待病人局部出现有灼痛感后,再继续灸3~5秒钟,此时施灸部位的皮肤可见黄斑,且有汗出,隔1~2小时后,就会发泡(若灸而不发,可用热物熨之,或重复施灸),但不需挑破,令其自然吸收。

一般在短期内灸处会留有色素沉着,但不遗留瘢痕。

此法适应证同瘢痕灸,常用于贫血、眩晕等,体质较弱者多采用。

(三)瘢痕灸又称化脓灸,临床上多用小艾炷,亦有用中艾炷者。

施灸前,患者要注意取一平正而舒适的体位(一般四肢及胸腹部取仰卧位,背部取坐位或俯卧位,因灸治要安放艾炷且治疗时间较长,故患者的体位对取穴和施灸关系至为重要),先在施术部位上涂以少量凡士林或大蒜液,以增加粘附性和刺激作用,然后放置艾炷(艾炷要求做到紧实),用线香从上端点燃,当烧近皮肤而患者有灼痛感时,可用手在穴位四周拍打以减轻疼痛,须待每壮艾炷燃尽后,才除去灰烬,方可换炷。

养生要点之3种最常用的灸法

养生要点之3种最常用的灸法

1、针对宫寒——艾灸温宫法
宫寒是女性衰老的最大凶手,痛经、经期紊乱、手脚冰凉……都是宫寒的表现,严重的将导致不孕、性冷淡、小肚子突出等。

艾灸4个关键穴位:关元穴、神阙穴(即肚脐)、气海穴、命门穴,温补肾阳,温宫散寒。

2、针对空调病——艾灸温阳法
膝盖、肩膀等关节部位直接暴露在空调底下,寒气直接入侵,关节更易老化,尤其是长期伏案工作,运动量少的人,将导致肩颈酸痛等亚健康症状加重。

艾灸2个关键穴位:风池穴、大椎穴,温阳散寒,活络经脉。

3、针对湿气重——艾灸祛湿法
湿气不除百病生。

湿气侵体,常伴有头痛、身体酸懒、倦怠乏力等情况,如湿气不除还将导致关节风湿、酸痛,水肿肥胖,面色暗沉……
艾灸5个关键穴位:关元穴、足三里穴、中脘穴、解溪穴、丰隆穴。

5种常用艾灸方法技巧

5种常用艾灸方法技巧

5种常用艾灸方法技巧艾灸可借助灸火的温热力及艾绒或其他药物的作用,经过经络的传导,调整气血阴阳及脏腑功能,发挥协同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防病保健的目的。

主要有温通经脉、调和气血、补虚培本、清热散结、回阳救逆等功效。

那如何使用艾灸呢?分享5种常用的艾灸方法和使用技巧。

1. 艾炷灸法。

将纯净的艾绒捏成圆锥形状,称为艾炷。

艾炷制作的方法一般用手指搓捻,用拇、食、中指将艾绒搓捻成上尖下圆底平的圆锥状,艾炷的大小视情况而定。

将艾炷直接或间接置于穴位上艾灸的方法称为艾炷灸法,根据艾炷直接接触皮肤与否分为直接灸法和间接灸法。

直接灸法:将艾炷直接施置于皮肤上称为直接灸法,又称为“明灸”、“着肤灸”,古称为“着肉灸”。

间接灸法:艾炷不直接接触皮肤,而是用药物或其他衬垫物隔开放在皮肤上施灸称为间接灸法,又称为隔物灸,比如: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附子饼灸。

2. 艾条灸法。

艾条是取艾绒平铺在质地柔软而坚硬的桑皮纸或绵纸,将其卷成圆柱形封口而成,也有在艾绒中掺入其他的药物粉末,称为药条。

将艾条点燃后在穴位或病变位置进行熏灼的方法称为艾条灸法,又叫艾卷灸法。

3. 温针灸。

温针灸是在针刺得气后,将针留在适当的深度,在针柄上穿置一段长1~3cm的艾条施灸,或在针尾上搓捏少许艾绒点燃施灸,直待燃尽,除去灰烬。

每穴每次可施灸3~5壮,施灸完毕再将针取出。

是一种简而易行的针灸并用的方法,其艾绒燃烧的热力可通过针身传人体内,使其发挥针和灸的作用,多用于痹证、痿证。

4. 温灸器灸。

温灸器灸就是运用器械辅助艾灸的方式。

流传至今,较为常见的温灸器灸包括温灸盒灸和温灸桶灸,二者均具有诸多优势,如使用起来方便、安全,操作时既不影响工作生活,也避免了艾灰掉落烫伤皮肤的风险;可扩大皮肤艾灸的受热面积,也可以同时艾灸多处穴位。

5.艾灸技巧。

首先,艾灸时要掌握好量。

比如,对于阳证、实证、热证者,艾灸时间可短一些,阴证、虚证、寒证者则艾灸时间要长一些;作为养生保健时,艾灸时间可以短一些,但治疗疾病时,艾灸时间就要长一些。

艾灸的40种灸法组图

艾灸的40种灸法组图

艾灸的40种灸法组图
1、督灸:督脉膀胱经加强隔姜灸法
2、脐灸面碗灸法
3、膏灸工形灸
4、隔姜灸铺灸法
5、苇管器灸法
6、大椎隔葱灸
7、隔药灸之隔附子饼灸
8、背部大铺灸治疗
9、外关隔姜灸
10、颊车穴隔姜灸
11、腹部蒸灸
12、腹部十字灸
13、腹部圆形灸
14、关元气海隔姜灸
15、督脉一字通阳灸
16、骑竹马灸
17、百会隔饼灸
18、葫芦灸
19、麦粒灸
20、随身灸
21、温灸器灸
22、铺灸片区灸
23、普通隔姜灸
24、温针灸
25、隔核桃眼睛灸
26、雷火灸
27、热敏灸
28、热敏灸双点灸
29、热敏灸三点灸
30、隔盐灸
31、隔蒜灸
32、长蛇灸
33、雀啄灸
34、回旋灸
35、循经往返灸
36、普通温和灸
37、苏氏掌灸
38、七星灸
39、疤痕灸
40、魔灸罐灸
41、腹部带脉塑形灸
近期精彩课程如下,点击蓝色字体查看详情
一、5月5日济南骨旋移·单指定点复位法临床应用研修班
二、5月10日济南腹针疗法与宗筋落脏理论的结合运用
三、达摩一百零八手法暨中医正骨及治疗脏腑病症临床应用研修班
四、5月15日北京毫刃针筋膜快速无痛松解疗法治疗颈肩腰腿痛
五、董氏奇穴特色针灸疗法
六、5月13日广州小儿推拿手法临床应用精华班
七、5月15日北京毫刃针筋膜快速无痛松解疗法治疗颈肩腰腿痛李吉尚骨旋移复位法速效治疗膝关节痛_腾讯视频
王军旗毫刃针治疗膝、踝关节疼痛及肩部疼痛_腾讯视频。

常用灸法及技巧

常用灸法及技巧
化脓灸适应症:哮喘,慢性胃肠病,体质虚弱,发育不良,慢性气管炎,肺结核,阳痿,遗精,早泄,缩阳症,其他慢性病、顽固性疾病均可使用,也可以试灸于癌症。尤其适宜乙型肝炎、艾滋病等。
2.非化脓灸
取麦粒大小之艾炷,如上述方法在穴上燃烧,知痛即去掉或按灭,每穴一般灸三、五壮,局部发红为止,最多起小水泡,一般不致化脓,不须处理。如果施灸过重,起大水泡,可以用消毒针穿破放水,如需连续施灸,可在原处再灸,用这种方法比较方便,必须常灸,每次多灸几穴,才能收效。现代日本医者多用此法,应用很广,凡是灸法之适应症,均可用此法施灸。根据我们临床实践的体会,化脓灸和非化脓灸,只是程度上的不同,酌情使用,亦无需严格区别。
此法自明清以来已很盛行了,艾卷有加中药的,有不加中药的。其名称有:太乙针、雷火针、药艾卷、纯艾条等。艾卷灸法手技分两大类:
1.悬起温和灸法
此为常用法,一般有药无药之艾卷均能使用,比较方便易行。
操作技巧:将一、二支艾卷点着,术者左手中、食二指放于被灸的穴道两旁,其任务是通过术者的感觉探知热度高低,可以测知患者受热程度,万一落火便于随时扑灭,患者感觉发痒、发热、疼痛时予以揉、搓、按摩。右手持艾卷垂直悬起,照射穴道之上,约离皮肤3~4厘米,直接照射,使病人觉得温热舒服,或微有热痛感觉。如果觉得太热时,即可缓慢作上、下、左、右或回旋之移动,使温热连续刺激。每次可灸3~5穴,每次约10分钟左右,以30~60分钟为度,过多则易疲劳,少则达不到温热程度。
每次可放2~3个姜片,灸2~3个穴道,灸妥后再换新穴,多则忙不过来了。如果灰烬和残艾积累过多,则予以清理,从新放艾炷施灸,在施灸中即便病人不叫痛,也应不时拿起姜片看看颜色,移动姜片,因为有些病人局部神经麻痹,知觉迟钝,最易施灸过度,发生水泡。一般每片姜烧过二、三壮觉热以后,更应当心,专心致志,勤动勤看,以局部大片红晕汗湿、病人觉热为度。

灸法

灸法

手指同身寸定位法
是指依据患者本人手指为尺寸折量标准 来量取腧穴的定位方法,又称“指寸法”。 ❖ 中指同身寸:以患者中指中节桡侧两端纹头 (拇、中指屈曲成环形)之间的距离作为1寸。
❖ 拇指同身寸:以患者拇指、无名指 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为标准,其四 指的宽度作为3寸。四指相并名曰“一夫”; 用横指同身寸取腧穴,又名“一夫法”。
❖ 隔姜灸:常用于因寒而致的呕吐、腹痛以及 风寒痹痛等,有温胃止吐、散寒止痛的作用。
❖ 隔蒜灸:多用于治疗瘰疬、肺痨及初起的肿 疡等病症,有清热解毒、杀虫等作用。
❖ 隔盐灸:用于治疗伤寒阴证或吐泻并作、中 风脱证等,有回阳、救逆、固脱之力
❖ 隔附子饼灸:多用于治疗命门火衰而致的阳 痿、早泄或疮疡久溃不敛等,有温补肾阳等 作用。
常用骨度分寸表
部位
起止点
折量寸
前发际正中至后发际正中
12
眉间(印堂)至前发际正中
3
头 第7颈椎棘突下(大椎)至后发际正中 3
面 眉间(印堂)至后发际正中第7颈椎棘 18
突下(大椎)
部 前两额发角(头维)之间
9
耳后两乳突(完骨)之间
9
胸 胸骨上窝(天突)至胸剑联合中点(歧骨) 9
腹 胸剑联合中点(歧骨)至脐中
大椎
❖ 归经:督脉 ❖ 定位: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 主治:
1.热病、疟疾、恶寒发热等外感病证 2.项强,脊痛 3.癫狂痫证、小儿惊风等神志病证
肺腧
❖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 ❖ 定位: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主治:
1.咳嗽、气喘、咯血等肺疾 2.骨蒸潮热、盗汗等阴虚病证
肾腧
❖ 艾条灸 即将艾绒制作成艾条进行施灸。艾条灸

灸法操作规范

灸法操作规范

灸法操作规范灸法,是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在体表的穴位部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的作用,以达到治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法。

它能治疗针刺效果较差的某些病症,或结合针法应用,更能提高疗效,所以是针灸疗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故《医学入门》说: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一、灸法的作用1.温经散寒2.扶阳固脱3.消瘀散结4.防病保健二、灸用材料施灸材料主要是艾叶制成的艾绒。

关于艾叶的性能,《本草从新》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

说明用艾叶作施灸材料,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回阳救逆等作用。

艾叶经过加工,制成细软的艾绒,更有它的优点:第一,便于搓捏成大小不同的艾炷,易于燃烧,气味芳香;第二,燃烧时热力温和,能窜透皮肤,直达深部。

又由于艾产于各地,价格低廉,所以几千年来一直为针灸临床所采用。

三、灸法的分类灸法的种类很多,常用灸法如下:1、艾灸:1)直接灸:无瘢痕灸,瘢痕灸2)间接灸: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附子饼灸2、艾卷灸:1)悬灸:温和灸,雀琢灸,回旋灸2)实按灸:太乙神针,雷火神针3)温针灸4)温灸器灸3、其他灸法:1)灯火灸2)天灸:蒜泥灸,细辛灸,天南星灸等。

四、灸法的操作方法(一)艾炷灸艾炷灸施灸时所燃烧的锥形艾团,称为艾炷。

临床上根据不同的灸法,使用大小不同的艾炷。

艾炷的制作一般用手捻。

将纯净的艾绒放在乎板上,用拇、食、中三指边捏边旋转,把艾绒捏紧成规格大小不同的圆锥形艾炷,小者如麦粒大,中者如半截枣核大,大者如半截橄榄大。

每燃烧尽一个艾炷,称为一壮。

施灸时,即以艾炷的大小和壮数多少来掌握刺激量的轻重。

艾炷灸可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两类。

1.直接灸又称明灸、着肤灸,即将艾炷直接置放在皮肤上施灸的一种方法。

根据灸后对皮肤刺激的程度不同,又分为瘢痕灸和无瘢痕灸两种。

常用灸法及技巧

常用灸法及技巧

常用灸法及技巧——隔姜灸之适应症:呕吐,泄痢,腹痛,肾虚遗精,风寒湿痹,面瘫,麻木酸痛,肢体萎软无力等。

尤其对面瘫更为适宜,治疗本病用隔姜灸法,疗效优于针法。

但宜讲究技巧,每日温灸一次,将瘫痪部位之主要穴道,灸红灸热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隔蒜灸法:用蒜作间隔物。

大蒜入药,辛温有毒,性热喜散,有消肿化结,拔毒止痛之功。

施灸时取独头紫皮大蒜,切一分厚数片,或用蒜数瓣,略捣碎,呈泥状,放置于局部,将艾炷放上施灸。

最好放在疮头上,即炎症区之顶点。

如果漫肿无头,可贴湿纸,先干者为疮头,此即施灸之中心。

艾炷如黄豆大,松紧适度,火力由大而小。

灸的程度,从不知痛灸到知痛为止,知痛灸到不知痛为度。

每日灸一、二次。

初发者可能消散,化脓者亦大大加快速度,缩小范围,不只减轻炎症期、化脓期痛苦,还能促使早日愈合。

隔蒜灸之适应症:治阴疽流注,疮色发白,不红不痛,不化脓者,不拘日期,宜多灸之。

对疮疔疖毒,乳痈,一切急性炎症,未溃者均可灸之。

亦治虫蛇咬伤和蜂蝎蛰伤,在局部灸之,可以解毒止痛。

治瘰疬,疮毒,痈疽,无名肿毒等外科病症有奇效,临床上也有用于治肺痨者。

蒜有刺激性,灸后应用敷料遮盖,防止发泡,摩擦溃烂。

隔附子饼灸法:用附子饼作间隔物。

附子入药,辛温有毒,走而不守,消坚破结,善逐风寒湿气,以灸溃疡,气血虚弱,久不收敛者为佳。

用附子研成细粉,加白及或面粉少许,用其黏性,再以水和调捏成薄饼,约一、二分许厚度,待稍干,用针刺许多孔,放在局部灸之,或治外科术后,疮疡溃后久不收口,肉芽增生流水无脓,臁疮,频频施灸能祛腐生肌,促使愈合,一饼灸干,再换一饼,以内部觉热为度。

可以每日或隔日灸之。

隔盐灸法:将纸浸湿,铺脐孔中,用碎盐填平,上放艾炷灸之。

觉痛即换艾炷,不拘壮数,遇急病可以多灸。

对霍乱吐泻致肢冷脉伏者,有回阳救逆之效,连续施灸,以指温脉起为度,对寒性腹痛,痢疾,中风脱症,四肢厥冷亦有良效,有抗休克作用,但宜多灸。

三、温针灸法此法最早见于《伤寒论》。

常用艾灸穴位及灸法PPT学习教案

常用艾灸穴位及灸法PPT学习教案
常用艾灸穴位及灸法
会计学
1
◆灸中脘穴

中脘穴属任 脉,位于
腹部正中线, 脐上4寸。
第1页/共24页
中脘
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甲乙经》载: “胃胀者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中脘主之,亦 取章门。”又载:“伤忧思气积,中脘主之。”《玉龙歌》说: “黄疽四肢无力,中脘、足三里。”
第5页/共24页
关元
中医学认为,关元其部位为真阳所居、化生精气之 处。艾灸关元能使清阳上升,浊阴下降,元阳温暖, 血液充盈,能培肾固本,补气回阳,通调冲任、理 气活血
第6页/共24页
关元
艾灸关元可防治遗尿、尿 频,隆闭、少腹胀痛,脱 肛、疝气、遗精,白浊、 阳痿、早泄,月经不调、 经闭、痛经、崩漏、恶露 不尽、不孕,中风脱证、 虚劳赢瘦等。
第14页/共24页
◆灸足三里穴
足三里属足阳明 胃经。位于小腿 的前外侧,在犊 鼻下3寸距胫骨前 缘一横指。
第15页/共24页
足三里
足三里是胃经的主要穴位,具有调理脾胃、健运脾阳,温 中散寒,补中益气,调和气血、宣通气机,导气下行,补 虚强身的作用。
《甲乙经》载:“五脏六腑之胀,皆取三里,三里者,胀 之要穴。”《外台科要》载: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 里,令人气上眼暗,所以三里下气也。
第17页/共24页
◆灸三阴交穴
三阴交属足 太阴脾经,位 于小腿内侧, 内踝高点上3寸 胫骨内后缘。
第18页/共24页
三阴交
灸三阴交可以防治夜尿增多,小便不利,膀胱炎,急、慢 性肾炎,睾丸炎,阳痿,遗精,遗尿,月经不调,经闭崩 漏,产后血晕。
艾灸三阴交对神经系统的失眠、神经衰弱、心悸,心脑血 管方面的冠心病、高血压,消化系统的脾胃虚弱、肠鸣腹 胀、泄泻、消化不良、腹痛、便血、便秘等都有防治作用。

灸法

灸法

(四)灸法机理
1.改善免疫 2.调节血脂 3.控制感染 4.抗癌作用
(一)传统灸法
艾灸法
艾炷灸
直接灸
化脓灸 (瘢痕灸)
艾条灸
温和灸、雀啄灸、 太乙针、雷火针
温针灸
灸器灸
温灸盒灸、苇管器灸、 隔核桃皮壳眼镜灸、 艾条熏灸器灸
间接灸
隔物灸
(姜、蒜、盐、药饼)
非艾灸法 灯火灸 蒜泥灸 线香灸 斑蝥灸
(三)明清论灸
• “艾叶苦平,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 元阳,通十二经,走三阴……艾火能透诸经而治 百病,血热为病者禁用” ——《本草备要》
• 艾具有散寒除湿,温经通络止痛,暖宫止血之功 。可以治疗虚寒腹痛,崩漏下血及皮肤湿疹疥癣 等病
• “凡用艾叶,须用陈久者,治令细软,谓之熟艾 。若生艾,灸则伤人肌脉” ——《本草纲目》 • 艾叶以柔嫩而陈久者为好
3.发泡灸法(《针灸临床杂志》)
• 是一种用小艾炷直接灸灼穴位并要求灸处发泡的 灸法。 • 它既不同于传统的化脓灸,又有别于温和的隔物 灸和熏灸。传统的化脓灸有三个弱点,即施灸时 的剧痛、灸后长时间的化脓和灸疮愈后永久遗留 疤痕。针对化脓灸的弱点进行了改良,创制出发 泡灸,以皮肤损害较小的灸泡取代开放性的灸疮 ,解决了以上三个问题,易为患者接受。
5.麝香阳燧笔点灸法(《中医临床与保健》)
• 点灸为《千金方》所载艾灸法之一,具有快速简捷的特点 。药锭灸则是以若干种药物配伍所制药锭代替艾炷的一种 灸法,具有针对性强、疗效高的特点。 • 麝香阳燧笔是周楣声主任医师综合了以上2种方法而研制 成的一种点灸药笔,疗效显著、方法简捷,尤能解除患者 惧针思想,故而备受欢迎。从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肩周 炎、周围面神经麻痹、痛经五则病案可见,麝香阳燧笔点 灸法对痛症、过敏性疾病、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炎症等均 有着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灸法
(总分:18.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A1型题(总题数:13,分数:13.00)
1.隔蒜灸多用于治疗( )
∙A.腹痛泄泻
∙B.呕吐腹痛
∙C.未溃疮疡
∙D.阳痿早泄
∙E.疮疡久溃
(分数:1.00)
A.
B.
C. √
D.
E.
解析:
2.属于间接灸的是( )
∙A.太乙神灸
∙B.蒜泥灸
∙C.温灸器灸
∙D.隔附子饼灸
∙E.无瘢痕灸
(分数:1.00)
A.
B.
C.
D. √
E.
解析:
3.有关瘢痕灸,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施灸前先在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大蒜汁
∙B.每壮艾炷不必燃尽,燃剩1/4时应易炷再灸
∙C.选用大小适宜的艾炷
∙D.灸后1周左右,施灸部位化脓形成灸疮
∙E.常用于治疗哮喘、肺痨、瘰疬等慢性顽疾
(分数:1.00)
A.
B. √
C.
D.
E.
解析:
4.有关灸法的注意事项,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先灸上部,后灸下部
∙B.施灸也应注意补泻的操作方法
∙C.先灸阴部,后灸阳部
∙D.壮数应先少后多
∙E.艾炷应先小后大
(分数:1.00)
A.
B.
C. √
D.
E.
解析:
5.隔盐灸多用于治疗( )
∙A.阳痿早泄
∙B.腹痛便秘
∙C.未溃疮疡
∙D.伤寒阴证
∙E.风寒痹痛
(分数:1.00)
A.
B.
C.
D. √
E.
解析:
6.瘢痕灸多用于治疗( )
∙A.肺痨瘰疬
∙B.虚寒病证
∙C.疮疡久溃不敛
∙D.风寒痹痛
∙E.阳痿早泄
(分数:1.00)
A. √
B.
C.
D.
E.
解析:
7.隔姜灸多用于治疗( )
∙A.肺痨瘰疬
∙B.未溃疮疡
∙C.阳痿早泄
∙D.中风脱证
∙E.风寒痹痛
(分数:1.00)
A.
B.
C.
D.
E. √
解析:
8.属于直接灸的是( )
∙A.蒜泥灸
∙B.实按灸
∙C.隔姜灸
∙D.瘢痕灸
∙E.温灸器灸
(分数:1.00)
A.
B.
C.
D. √
E.
解析:
9.属于艾炷灸的是( )
∙A.温和灸
∙B.回旋灸
∙C.温针灸
∙D.隔盐灸
∙E.蒜泥灸
(分数:1.00)
A.
B.
C.
D. √
E.
解析:
10.下列哪项不属于艾条灸( )
∙A.回旋灸
∙B.雀啄灸
∙C.温和灸
∙D.太乙针灸
∙E.无瘢痕灸
(分数:1.00)
A.
B.
C.
D.
E. √
解析:
11.下列哪项是施灸的禁忌证( )
∙A.瘿瘤
∙B.阴虚发热证
∙C.乳痈初起
∙D.脱肛
∙E.泄泻
(分数:1.00)
A.
B. √
C.
D.
E.
解析:
12.下列哪项不是灸法的治疗作用( )
∙A.消瘀散结
∙B.温经散寒
∙C.防病保健
∙D.开窍泻热
∙E.扶阳固脱
(分数:1.00)
A.
B.
C.
D. √
E.
解析:
13.下列哪项不属于艾灸( )
∙A.温针灸
∙B.实按灸
∙C.蒜泥灸
∙D.隔蒜灸
∙E.瘢痕灸
(分数:1.00)
A.
B.
C. √
D.
E.
解析:
二、B1型题(总题数:0,分数:0.00)
三、A.隔姜灸
B.隔蒜灸
C.隔盐灸
D.温针灸
E.隔附子饼灸
(总题数:2,分数:1.00)
14.有回阳、救逆、固脱作用的是( )
(分数:0.50)
A.
B.
C. √
D.
E.
解析:
15.有清热解毒、杀虫作用的是( )
(分数:0.50)
A.
B. √
C.
D.
E.
解析:
四、A.瘰疬、初起的肿疡B.哮喘、肺痨、瘰疬
C.吐泻并作、中风脱证
D.因寒而致的呕吐、腹痛E.命门火衰而致的阳痿、早泄
(总题数:2,分数:1.00)
16.隔姜灸的适应病证是( )
(分数:0.50)
A.
B.
C.
D. √
E.
解析:
17.隔蒜灸的适应病证是( )
(分数:0.50)
A. √
B.
C.
D.
E.
解析:
五、A.瘰疬、初起的肿疡B.风寒痹痛、呕吐
C.吐泻并作、中风脱证D.因寒而致的呕吐、腹痛E.疮疡久溃不敛
(总题数:2,分数:1.00) 18.隔附子饼灸的适应病证是( )
(分数:0.50)
A.
B.
C.
D.
E. √
解析:
19.隔盐灸的适应病证是( )
(分数:0.50)
A.
B.
C. √
D.
E.
解析:
六、A.隔姜灸
B.隔蒜灸
C.隔盐灸
D.隔附子饼灸
E.瘢痕灸
(总题数:2,分数:1.00) 20.有温胃止呕作用的是( )
(分数:0.50)
A. √
B.
C.
D.
E.
解析:
21.有温补肾阳作用的是( )
(分数:0.50)
A.
B.
C.
D. √
E.
解析:
七、A.隔盐灸
B.温针灸
C.白芥子灸
D.雷火针灸
E.无瘢痕灸
(总题数:2,分数:1.00) 22.属于实按灸的是( )
(分数:0.50)
A.
B.
C.
D. √
E.
解析:
23.属于天灸的是( )
(分数:0.50)
A.
B.
C. √
D.
E.
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