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

合集下载

业务调整技术问题解答

业务调整技术问题解答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调整技术规定》及省内补充说明相关问题解答一、无称重雨量的观测站,人工降水观测是整个冬季还是结冰期?冬季降水如何观测?解答:结冰期(初结冰月的次月-次年3月)。

冬季降水观测按以下规定执行:1.安装有称重雨量传感器的台站每年的初结冰月的次月以称重雨量传感器记录作为正式观测记录,并停用翻斗雨量传感器;次年4月1日至初结冰月,启用翻斗雨量传感器,称重雨量传感器作为备份。

结冰期若称重雨量传感器出现故障,启用人工观测。

2.未安装称重雨量传感器的台站结冰期保留8、20时两次定时人工雨量观测,若08-14时期间有固态降水,需于14时加测一次6小时降水。

翻斗雨量传感器不停用,其值仅用于实时新长Z文件传输,不录入A文件。

(1)自动气象站雨量传感器全年使用,在雨量传感器正常使用时,新长Z文件中有关降水数据项以雨量传感器自动观测数据为准,相关编报降水量(3、6、12、24小时)由软件自动统计。

(2)全天若遇固态降水或固态、液态降水交替出现,凡随降随化的,雨量传感器仍正常使用。

不能随降随化的,白天守班时段(08-20时)开始出现的,应及时将承水器口加盖,待固态降水结束后取盖;夜间非守班时段(20—08时)开始出现的,应在08时前及时将固态降水清除掉,承水器口加盖,待固态降水结束后取盖(若无法确定结束时间,可待下一次定时观测巡视无固态降水时及时取盖)。

若预计到夜间可能出现固态降水,也可于20时后将雨量传感器加盖,待8时巡视无固态降水时,应及时取盖。

以上情况需在值班日记中备注。

(3)新长Z文件维护:加盖期间对应小时和分钟降水量按缺测处理,因加盖影响的各定时观测时次(8、14、20)6或12降水量录入人工观测雨量筒数据。

在每一次定时观测时次对前面各正点加盖时次数据维护后更正上传。

(4)日数据维护:每日日数据维护时,需录入人工定时观测降水量(20-08时、08-20时)。

对于使用ISOS软件的台站,若软件自动统计的定时降水量值和人工观测值不一致,需修改为人工观测值。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补充规定(2012-03-06)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补充规定(2012-03-06)

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
CMA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Centre
一、观测任务调整
基本站:
夜间(20时~08时)天气现象连续观测调整为4次正点(20、23、 02、05时)观测,即夜间不守班,保留白天(08时~20时)天 气现象连续观测。
承担航危报任务的国家级气象站:
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
CMA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Centre
一、观测任务调整
基准站:
取消气压、气温、湿度、风向、风速、地温等人工观测和相 应自记仪器的观测。保留20时人工与自动对比观测。 云和能见度的人工定时观测次数调减为每日8次(02、05、 08、11、14、17、20、23时)。 夜间(20时~08时)天气现象连续观测调整为4次正点(20、 23、02、05时)观测,即夜间不守班,保留白天(08时~20时) 天气现象连续观测。 极少数基准站(具体站点另行通知)仍保留人工观测任务, 定时观测任务调整为02、08、14、20时4次。
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
CMA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Centre
业务调整内容
• • • • • • 观测任务调整 发报任务调整 记录规定 数据传输 基准站归档数据文件和月报表处理 酸雨观测
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
CMA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Centre
二、发报任务调整
天气报(加密天气报):
国家级气象站取消天气报、加密天气报的编发和报文上传,用 新格式的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以下简称“长Z文件”)代替。 基准站、基本站夜间定时观测(23、02、05、08时)现在天气 (WW)和过去天气(W1W2)的编报时段不变,其间出现的所有天 气现象按规定配合编报。如果只有一种现象编报“过去天气”, 而又不能确定该现象是否占满过去一小时之前的整个时段时,按 未占满处理,W1编报该现象,W2编报0。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调整实施要求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调整实施要求
责任单位:各市气象局组织实施。 时间要求:2012年3月31日20时后进行调整。
一、人工观测任务调整
3.长期保留人工观测任务的基准气候站(根据中国气象局安 排确定)
为保持各种观测方法和观测手段的延续性,按照中国气 象局确定的站点,侯马(待定)国家基准气候站长期保留人 工观测任务,定时观测任务调整为02、08、14、20时4次。
维持现行业务不 变,当在08、14 、20时整点前半 小时(30~00分 )内观测到大风 、龙卷、冰雹等 现象达到发报标 准时,可以合并 的内容合并到该 正点新长Z文件中 ,不再另发重要 天气报,不能合 并的单独编发。
四、加密观测
2012年4月1日起执行《地面气象应急加 密观测管理办法》。
五、培训要求
编制教学计划,组织市级管理人员和台站 业务人员,开展业务调整改革技术培训。
责任单位:各市气象局,山西省观象台。 时间要求:2012年3月18日前完成培训。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调整主要技术规定一览表
调整项目
人工站观 测任务
自记仪器 云、能见 度定时观

侯马基准 站(待定

基准站
基本站
一般站
长期保留 人工观测 任务,定 时观测任 务调整为 02、08、 14、20时 4次。
取消气压、气温、空气湿度 、风向、风速、地温(含地 面温度、浅层地温、深层地 温)、的人工定时观测,仅 保留每日20时进行一次自动 观测与人工器测对比观测( 深层14时),降水、日照、 蒸发、冻土、积雪、电线积 冰、地面状态的人工观测任 务不变。
责任单位:各市气象局组织实施。 时间要求:2012年3月31日20时后进行调整。
一、人工观测任务调整
2.调整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云、能见度和天气 现象人工观测时次

改革后地面气象测报工作应急措施

改革后地面气象测报工作应急措施

浅谈改革后地面气象测报工作应急措施摘要:2012年4月开始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调整实施后,对气象数据正常采集并准确按时传输要求更高了,为了确保迅速、有效地应对在工作中遇到的断电、断网、微机故障或者采集器故障等问题,提出相关的应急处理办法,为进一步做好地面测报应急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地面观测;应急处理中图分类号:p415.12文献标识码:a尽管目前经济快速发展,现代化建设不断提高,但供电中断、网络故障、或者是微机故障、采集器故障等问题在测报业务中仍时有发生,这些因素对观测工作造成一定影响。

特别业务改革调整实施后,正时观测要求必须在5分钟内上传“新长z文件”,若故障出现时,如何以最短的时间排除故障,使资料中断时间最短,丢失原始数据最少,减少对发报业务工作影响,这就对气象测报人员技能、应急反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针对在目前测报日常工作中出现的供电、网络、采集器、计算机等故障,简单提出相应的应急处理办法,为进一步做好地面测报应急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1网络故障应急措施目前气象台站传输数据、报文都是利用通讯运营商的光缆(专网)连接到上级部门,当线路被破坏或者通讯设备故障时,就会造成网络不通。

观测员需经常注意存放上传数据的文件夹中的文件是否有按时自动上传,若文件夹中有滞留文件或者有无法上传等报警提示时,表明数据已不能正常上传,通过ping命令检查网格是否通,如果不能连通,说明网络故障,主要有以下4种处理方法:(1)通过无线上网卡启动上网,这是最快速最便捷方式,插入无线上网卡后,在弹出的窗口中按自动连接即可,这种方式特点是快速,但有时若信号不好会出现掉线情况。

值得注意是平常应查看卡里余额是否充足,能否正常使用。

(2)通过连接宽带adsl上网,打开model 和路由器后,需换插上连接宽带接口的网线,并更改ip地址(自动获取ip地址),这钟方式特点是稳定不易掉线。

(3)电话拔号上网,但因此方式耗时且难拔通,现一般已不使用。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对一般气象站的影响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对一般气象站的影响
D G g C C, 码 内容 共 有 0段 、 段 和 3段 。4月 1日 G g. C 电 1
和 疑误 数 据 处理 能 力 , 保 正 点 后 5mi 将 数 据 文 件 确 n内 上传 。 13 应 急 发 报 故 障或其 它原 因导 致数 遇 据不 能上传 时 , 台站应在传输规定时效 内进 行应急 发报 。
数据传输时 限 及时报时限 : 正点后 l i Omn; 过时报 : 点后 1 正 O~4 i 5mn
应 急发报 内容 以地面气象电码形式编报后 , 电话发报至省气象局 直接 电话 口传 9个基本 要素
测报软件 O S 0 4版 V r3 0 1 S MO 20 e :. .9 O S 0 4版 Ve:. . S MO 20 r4 0 1新 增 正 点 地 面 观测 数 据 维 护 功 能
从 表 1 看 出 , 次 地 面 气 象 观 测 业 务 改 革 , 于 一 可 此 对
进行 观测业务 改革 调整。本 文主要 围绕 此次业务 改革工 作 , 比分析改革前后一般气象站 的不 同点 , 对 探讨 改革后
般气象站主要调整的是发报任务 、 数据传 输时 限、 应急 发 报 内容及测报软件等 。
( w 、 去 天气 ( ) 过 去天 气 ( w )过 W1 、 W2) 2 m n风 向 、 、 i 2 m n平均风 速等 9个基 本要 素 ; i 而在非 定时 观测 时次 口
改革后 , 观测云 、 能见度 、 天气现象后 , 进入 地面气象测 报 软件一 数据维护一 正点 地面 观测数 据维护 的界 面 , 入 输 云、 能见度 、 天气 现象数据 , 然后点 “ 质控 与数 据保存 ” 即 ,
第3 4卷第 3期 21 0 2年 6月

地面气象观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地面气象观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地面气象观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调整及新型自动气象站的投入应用,地面气象观测工作质量得到了很大也提高,降低了测报人员工作强度,但也对地面测报整体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标准。

当前,由于地面气象观测工作制度不完善、测报员新技术掌握不到位、测报技术设备日常维护管理不到位等,致使其存在着如数据记录不一致、台站参数设置、长Z文件替代等问题,在地面气象观测工作中,地面测报业务人员应认真执行地面观测让业务工作规章,通过业务学习提升业务能力,并做好观测仪器及设备日常维护管理,减少业务故障,提高地面测报工作质量。

标签:新型自动气象站;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调整;问题;处理对策引言地面气象观测是开展气象工作的基础,为气象部门开展天气预报、气候预测、气候研究及气象服务工作提供重要决策依据,因此做好地面气象测报工作是气象事业发展的前提。

2012年4月1日,孟津县气象局实施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调整,改变了基层台站传统的观测业务运行模式,减轻了人工器测观测任务,调整云能天观测时次,取消天气报和加密天气报编发报任务,并加强台站和省级的观测资料质量控制等任务。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调整及新型自动气象站的投入应用,对地面测报整体工作提出了更高标准和要求,观测仪器设备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受外界影响及自身损耗等,再加上测报人员操作技术等问题极易使地面气象观测业务工作中出现故障、问题等,进而影响地面测报工作的顺利进行。

因此文章就当前地面气象测报工作中常见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相关处理对策,以期为做好地面测报业务工作、提高地面气象测报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1 地面气象观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1 降水量记录不一致地面气象测报自动监测到的降水量记录为”有”,观测降水时出现了分钟降水量与小时降水量不符的问题,即存在分钟降水观测记录,却无小时降水量记录,导致分钟降水量与小时降水量累积值不一致,出现这种情况时要结合实际降水情况,由人工更改小时降水量记录,完成小时降水量的质控。

基层气象部门综合业务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层气象部门综合业务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层气象部门综合业务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基层气象部门是气象工作的第一线,负责天气预报、气象观测、气象服务等一系列业务。

在我国基层气象部门,存在着一些综合业务改革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对策是什么?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探讨。

一、存在的问题1.人才素质不高部分基层气象部门缺乏高素质的气象人才,导致气象观测、气象预报等业务水平不高,难以满足社会对气象服务的需求。

2.设备设施滞后部分基层气象部门的气象观测设备和预报器材陈旧,难以满足现代化气象服务的需要,严重制约了气象业务的开展。

3.信息化水平低部分基层气象部门信息化水平较低,不能有效整合和传递气象信息,导致气象服务不及时、不准确。

4.制度不完善部分基层气象部门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存在着工作流程不畅、责任不明确等问题,影响了业务的开展。

5.应急能力不足部分基层气象部门在遇到突发气象事件时,应急响应能力不足,难以及时有效地开展救援和服务工作。

二、对策建议1.加强人才培养加强基层气象人才的培养,提高其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

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对气象人才的培训力度,引进高素质人才,提高基层气象部门的整体业务水平。

3.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强基层气象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提高气象信息收集、整合和传递的效率,促进气象服务的快速、准确地传达给用户,提高用户满意度。

4.健全管理制度健全基层气象部门的管理制度,明确工作流程、责任划分和工作目标,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从管理层面上优化基层气象部门的运行机制。

基层气象部门综合业务改革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人才素质不高、设备设施滞后、信息化水平低、制度不完善和应急能力不足等方面。

针对这些问题,应该加强人才培养、更新设备设施、加强信息化建设、健全管理制度和提升应急能力,从多个方面入手,逐步完善基层气象部门的综合业务,提高气象服务的水平和能力,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对气象服务的需求。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后数据质量管理的思考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后数据质量管理的思考
选择 、 象 探测 环 境 、 器 的标 准 精 度 、 气 仪 观测 人 员 和 障 9 5次 , 占总故 障次 数 的 2 . 1 9%; 6 电源故 障 9 1次 。 技术 保 障人 员 的综 合 素质 、通信 网络 、数据 质 量控 占总 故 障次 数 的 2 .6 长 线 驱动 器故 障 8 07 %: 3次 . 占
制, 关注 本 站各 数据 的气候 极值 关 联 、 各数 据 之 间时 革 是 基本 气象 工 作 的一 次 大转 折 .目的是 为 了进 一
间序 列关 联 、特 殊 情况 下各 数 据 与前后 5天数 据 的 步 提 升地 面气 象 观测 的 自动化水 平 、解 放基 层 台站 对 比关联 等 .只有 观测 员对 自己承 担 的观 测 任务 熟 观测 员 的工 作 量 练后 , 可 能对 观测 质量 有 一个 新 的认 识 和监 控 才 才
有待 提 高 . 观测 人员 和 管理 人员 高 技术 人 才 缺乏 . 仅 现 的 01 错 转 换 为时 监 控 自动 气 象 站 采集 数 据 的 .个
因 为人 为 原 因 不会 处 理 自动 气 象 站 的 简 单故 障 . 造 每 分钟 质 量 上 . 对 目标 的 不 同 . 定 出严 格 的 自动 针 制
制 、 理 办 法 、 作 流 程 等 系统 都 至关 重 要 , 管 工 质量 管 总故 障次 数 的 l .5%: 89 传感 器 故 障 7 2次 , 占总 故 障
理 体 系是认 证 的 核心 . 因此 . 各子 系 统完 备 的准 备工 次数 的 1 . 64 4%:雷 电故 障 4 1次 ,占总故 障次 数 的 作 则是 必备 的 条件 93 . 6%; 采集 器 故 障 3 5次 , 占总故 障 次 数 的 79 .9%;

广西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改革业务运行方案

广西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改革业务运行方案

广西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改革业务运行方案目标广西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改革的目标是通过引入先进的自动化观测设备和技术,提高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实时性和可靠性,优化业务流程,提升服务水平,为广西地区的气象预报、气候研究和应急管理等领域提供可靠的气象数据支持。

实施步骤1. 评估现状首先,需要对广西地面气象观测的现状进行全面评估。

包括观测站点的分布情况、观测设备的类型和性能、数据传输和处理流程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对现状的评估,确定改革的重点和优先级。

2. 设计改革方案基于现状评估的结果,制定广西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改革的详细方案。

方案应包括观测设备的更新和升级、数据传输和处理系统的改进、业务流程的优化等内容。

在设计方案时,需考虑到广西地区的气象特点和应用需求。

3. 采购设备和技术根据设计方案,进行设备和技术的采购工作。

采购的设备应具有高精度、高稳定性和高可靠性,能够适应广西地区的气象条件。

同时,还需要采购数据传输和处理系统所需的服务器、网络设备等。

4. 设备安装和调试在采购设备后,进行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工作。

确保设备能够正常运行,并与数据传输和处理系统连接。

安装过程中,需要考虑设备的布局和防护措施,以保证设备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5. 系统集成和优化将采购的设备和现有的数据传输和处理系统进行集成,确保数据的传输和处理流程畅通无阻。

同时,对系统进行优化,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效率,提升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6. 人员培训和业务流程优化为观测人员提供相应的培训,使其能够熟练操作新的观测设备和数据处理系统。

同时,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提高观测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效率,减少人为操作的误差。

7. 预警和应急管理能力提升通过自动化观测设备的引入,提高广西地区的气象预警和应急管理能力。

通过实时的观测数据和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及时发现气象灾害的迹象,并提前采取相应的预警和应急措施,减少灾害的影响。

8. 评估和持续改进在改革方案实施后,对改革的效果进行评估。

全国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改革方案

全国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改革方案

附件:全国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改革案(征求意见稿)为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中国气象局关于全面实现气象现代化和全面深化气象改革的决策部署,按照2018年全国气象局长会议和《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实现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工作案的通知》(中气函〔2018〕84号)有关全面深入推进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改革的要求,制定本案。

一、改革的必要性中国气象局党组按照党的十九大所确立的奋斗目标,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建成以智慧气象为标志的气象现代化体系,到2035年努力率先全面实现气象现代化。

实现观测自动化,推进观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建设气象业务现代化体系,全面实现气象现代化的重中之重,也是适应新时代气象工作要求,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的关键点。

地面气象观测是覆盖面最广、需要人力资源最多的一项基础性业务。

近年来,随着气象观测现代化建设和改革的不断推进,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程度显著提高。

然而,对照新时代气象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实现气象现代化的总体要求,仍然存在以下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部分观测项目与气象业务服务需求结合不紧密,观测效益不高;二是新技术新法在业务中研发和应用程度不够,观测自动化水平仍有待提高;三是业务布局、业务流程不够集约、高效;四是资源配置不够科学合理等。

因此,有必要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解决上述问题,推动全面实现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

二、改革目标2019年1月1日完成全国地面观测站观测自动化整体切换工作,实现业务运行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业务运行效率进一步提高、台站岗位设置更加合理、资源配置更加优化。

主要实现以下五面的目标:1.完成观测项目优化调整,形成台站观测项目以中国气象局统一布局为主、省局自定为补充的业务布局,同时实现观测项目与气象业务服务需求紧密结合,促进观测效益的充分发挥。

2.依托技术创新,解决人工观测项目的自动化问题,实现中国气象局统一布局的观测项目自动观测、数据在线质控和实时快速传输。

应对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的一些措施

应对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的一些措施
人 , 1岁一 0岁 1 2 3 1人 , 1 一 0岁 1 3 岁 4 O人 , l岁一 O 4 5
化 、 程科 学化 , 流 根据 崇左 市地 面气 象 观测业 务 的现
目前 崇 左 市 从 事 地 面 观 测 业 务 人 数 3 0人 。 其 中 , 气 象专 业 占了 4人 , 非 外聘 l 0人 , 学历 结 构 , 非 气 象 专业 本 科 2人 ,函授 本科 8人 ,函授 大 专 1 2 人, 中专 6人 , 中 2人 , 高 年龄 结构 , O岁 及 以下 0 2
Pa nn 2 1 0 5 ” n “ ru dMe oo gcl bevt nR fr ” C o gu m too gc p r l ig(0 02 1 ) a d G o n t rl i sra o e m , h nz o eerl i o e- n e o aO i o S o a l
现 状 及 存 在 问 题 , 出 了加 快 建 立 与 现代 气 象 业 务 相 适 应 的 地 面气 象观 测 业 务 改 革 的 一 些 措施 。 提 关键 词 : 务改 革 ; 施 ; 路 业 措 思
中 圈分 类 号 : 4 P1 文献 标 识 码 : A
S meM e s r s nt eRe o m f o n ee r l gc l s r a i n o a u e f r o u dM t o oo ia i h Gr Ob e v t o
Ln B — n , a gHo g h i, a gJ 。 i o mi Hu n n - u2Hu n u
( .L n zo o nr toooi l ev e o ghuG ag i 3 4 0 1 o gh uC u t Me r gc ri ,L n zo u n x 5 2 0 ; y e l aS c 2 C o gu ncp l too gcl ev e h nz oG a gi 3 2 0 . h n zoMu i a erl i ri ,C o gu u nx 2 0 ) i Me o aS c 5

地面观测业务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

地面观测业务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
落 实黑 龙 江省 气 象 局 地 面 气 象观 测 业 务改不能 充 分 发挥 。 只有 通 过深 化 改 革 , 靠 科 技 进 步 , 依 加 快 推 进观 测 自动化 , 化 业 务分 工布 局 , 优 完善 业 务 流程 ,
健 全业 务规 章制度 。
地 面 观 测 业务 改 革 必 须 以服 务 需 求 为导 引 。 地 面 观 在 测 自动 化 需 求分析 的基础 上 , 确 了技 术路 线 , 取 多种 形 明 采 式 , 研 各级 业 务 应 用部 门 对 云 能天 观 测 的需 求 和 应 用 情 调 况, 开展 历 史观 测 资 料 的分 析 评 估 , 并结 合 目前技 术 能 力 , 明确 云 能天 自动 观 测要 素 、 观测 布 局和 观测 时次 。 在此 基 础
得 到充 分 应用 。
22 地 面 观 测 业 务 流 程 亟 待 完 善 .
季 降 水 和 能见 度 自动 观测 问题 , 实现 了 自动气 象 站 技 术 升
级 换 代 。 满足 业 务要 求还 需通 过 业务 考核 定型 , 但 摆脱 了 长 期 依赖 进 口的局面 。 、 气现 象 自动 观测 设备 完成 了研 制 云 天
和 试验 对 比 , 逐渐 进入 业 务定 型考 核阶 段 。 就要 求 该 站 并 这 必 须统 筹 台站 各 类观 测资 源 , 立综 合一 体 化观 测业 务 , 建 重
现 代农 业科 技
21 第 1 0 2年 3期
资源 与环 境科 学
地 面 观测 业务存 在 的 问题 及 改革措 施
牛 秀 娟
( 黑龙 江 省甘 南县 气 象 局 , 龙 江 甘 南 1 2 0 黑 6 10)
摘要 依据 甘 南县 业务 现状 , 分析 了进 行地 面观 测业 务 改革 的必要 性及 意 义 , 总结 了其 中存 在 的 问题 , 并在 此基 础 上提 出有针 对性 的 业务 改 革措 施 , 以期 交流 改革 经验 , 为提 高地 面观 测业 务能 力提供 参 考 。 关键 词 地 面观 测 ; 存在 问题 ; 业务 改革 ; 必要 性 ; 施 措 中 图 分 类 号 P 5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 7 9(0 2 1 — 2 9 O 41 0 7 53 2 1)30 5 一 1

基层气象部门综合业务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层气象部门综合业务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层气象部门综合业务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层气象部门作为气象服务的最前沿,承担着气象观测、预报、预警等重要任务。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基层气象部门面临着诸多问题,综合业务改革的任务十分紧迫。

本文将从问题和对策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希望能为基层气象部门的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一、存在的问题
1. 人员素质不高。

基层气象部门的从业人员大多数来自普通高中或中专学校,其气象专业学历不足,技术水平较低,难以满足现代气象服务的需要。

2. 设备陈旧落后。

基层气象部门的气象观测设备大多数已经使用多年,性能陈旧,影响了气象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3. 信息化水平较低。

基层气象部门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滞后,缺少现代化的信息化设备和技术,使得气象预报和预警信息无法及时、准确地传达给社会大众。

4. 业务软件不完善。

目前很多基层气象部门在业务软件方面尚未完善,导致气象数据处理和业务办理效率低下,从而影响了气象服务的质量。

5. 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各级政府对基层气象部门的投入不足,导致其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资金缺乏,难以满足气象服务的需求。

二、对策
1. 提高人员素质。

加大对基层气象部门人员的培训力度,鼓励从业人员参加各类气象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其气象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

基层气象部门综合业务改革的问题主要是人员素质、设备设施、信息化水平、业务软件和资金投入等方面存在着不足,需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大对基层气象部门的支持力度,推动其综合业务改革,提高气象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希望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基层气象部门的综合业务改革能够取得实质性进展,为国家的气象服务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调整中异常数据处理及注意事项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调整中异常数据处理及注意事项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调整中异常数据处理及注意事项摘要:地面观测是气象业务的基础,地面气象自动化是观测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关系到气象现代化的推进和气象业务服务能力的提升,调整和改革与观测自动化不适应的观测任务、观测方法、业务规范和流程,构建与现代化气象业务相适应的观测系统工作模式,实现观测现代化综合效益的提升。

本文根据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调整以来,工作运行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总结探讨。

关键词:地面气象;业务改革;处理中图分类号:p412.1 文献标识码:a 常规要素观测模式从人工观测进入到自动观测后已经多年了,多年来,观测技术进步了,但是业务模式还没有改变,已经渐渐不适应观测技术了。

随着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根据2012年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调整内容,北京时间2012年3月31日20时起全国2419个自动气象站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调整,自此我国气象事业基本结束了人工观测与自动观测并存的时代。

1 自动站运行中异常数据的分析与处理1.1 1小时与分钟降水量不一致如何处理参数中自记降水设的是“有:人工”。

在进入“正点地面观测数据维护”时,当前时次的小时降水量栏为空白,分钟降水量栏为“—”,每次都必须人工干预将小时降水量栏空白改为“—”才能进行质控,否则提示小时降水量与分钟降水量累积不相等,正点时自动站监控软件00分正在卸载正点数据,自动站运行灯为黄色,说明自动站正在观测、卸载数据,这种现象应在自动站运行灯为绿色时恢复,不会影响正点数据。

1.2 自动形成的正点的长z文件不正确测报软件在正点自动形成的长z文件内容不正确,每个正点都是如此,现在可以确定就是形成的旧z文件,因此数据传输科认为是我站误把旧z文件上传。

只要电脑重启,生成的文件就为旧长z 文件,有质控的才为新长z文件。

折腾了一天,软件卸载后重装,重新升级,都不行。

最后,重装电脑操作系统才可以。

1.3 关于自动站雨量故障与某数据超过极值的问题若自动站雨量故障,用人工雨量代替的情况下,14时和20时的前3小时降水量要怎么输入或修改?如果正点某数据超过极值(极值正确),软件自动当缺测处理,人工干预不了。

业务改革后地面测报异常数据原因与处理方法分析金赟1万田荷2

业务改革后地面测报异常数据原因与处理方法分析金赟1万田荷2

业务改革后地面测报异常数据原因与处理方法分析金赟1 万田荷2发布时间:2022-05-10T10:06:14.911Z 来源:《探索科学》2022年1月下作者:金赟1 万田荷2 [导读] 自业务改革后,地面气象数据测报工作经常会出现数据异常的情况。

昭苏县气象局1 金赟1 835600阿勒泰市气象局2 万田荷2 836500摘要:自业务改革后,地面气象数据测报工作经常会出现数据异常的情况,本文结合相关实际情况对数据异常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解决方法,以供相关部门参考。

关键词: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异常;方法分析 1.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数据异常原因 1.1仪器设备故障通过分析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数据异常的原因,可以发现,仪器设备故障是观测数据异常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对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不到位是导致仪器设备故障的主要原因,会使相关气象要素数据异常或缺测。

例如采集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受环境中温度湿度以及灰尘杂质的影响,需要进行定期清理,否则长时间的使用会导致传感器老化,进而降低观测数据的精确程度;雷雨天气,若不及时拔出计算机的调制解调器,会导致电流通过电路侵入计算机内,致使气象数据缺测。

因此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需要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保证其性能良好。

除此之外,硬件设备出现问题也会导致观测数据异常。

例如,自动采集系统中包括不同气象要素数据的采集,采集器出现问题,会导致数据采集失败或异常,计算机硬盘或主板出现问题,则会导致数据无法储存,传感器一旦出现故障,则会导致数据传输失败,数据采集异常。

1.2外界环境因素目前,气象观测仪器越来越先进,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而这些仪器设备的智能化程度和敏感性较强,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大。

所以,从气象监测站选址方面,我国规定气象观测站必须建立在空旷的地方,周围不能有高层建筑,否则会影响气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因此,出于对数据精确度的把握,气象监测站应当迁移到空旷地带。

2.部分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数据异常分析与处理 2.1小时和分钟降水量不一致在地面气象观测工作中,分钟降水量和小时降水量数据不一致的情况时有发生,分钟降水量数据在监测软件中正常显示,而小时降水量数据却显示为空。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后面临的问题与建议分析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后面临的问题与建议分析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后面临的问题与建议分析摘要:地面气象观测业务作为气象部门的基础业务,其在各项气象业务开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本文结合地面气象观测业务开展实际,重点对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后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了处理方式,最后针对如何提升地面气象观测质量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调整;问题;建议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的高速推进,全国地面气象观测业务逐步得到改革调整,各类新型观测设备开始在地面气象观测业务中推广应用,促使我国气象观测业务自动化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柯坪县气象局自采用新型自动气象站运行以来,不但降低了气象观测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也大幅增强了地面气象观测工作效率以及气象观测质量,给天气预报、气象防灾减灾等气象业务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然而,由于新型自动气象站需要昼夜不间断连续运行,所以长期消耗特别大,难免会出现一些故障问题,影响地面气象观测业务的正常开展。

因此,本文对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后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工作建议,以进一步提升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质量。

1.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后面临的问题分析1.1自动气象站故障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自改革调整之后,地主要采用自动气象站开展业务。

若在自动气象站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运行中,值班人员发现在新型自动气象站监控软件出现异常。

需要先关闭主程序,之后重新启动计算机,随后开启自动气象站监控软件,弹出“打开自动站失败”的提示,将没有办法获取相应的观测数据。

假如在这之前没有出现复杂天气现象,供电也无任何故障,在对备份计算机进行更换之后,发现自动气象站依然没有办法进行开启,那么就说明测报软件处于正常状态;采集器电源插头插座以及采集器指示灯均属于正常;需要认真检查地面气象观测仪器的各个接口,若连接不牢靠就需要重新进行插拔,若故障问题依然存在。

业务工作人员此时能够在监控操作软件界面上去打开采集器终端,假如通过检查发现主采集器同采集器之间的连接线路都比较正常,通信线路也不存在异常问题,那么采集器数据紊乱所引起故障的概率较大,这个时候工作人员需要对采集器作出复位操作。

新型气象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方案

新型气象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方案

新型气象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方案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气象业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必须对气象业务的技术体制进行改革,以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下面将提出新型气象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方案。

一、加强技术创新与研发能力气象业务技术的创新和研发是推动气象服务质量提升的关键。

要加强气象科研机构的建设,提高科研人员的素质和创新能力。

加大对气象观测、预报、预警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力度,推动气象模型和算法的改进和优化。

同时,加强与其他相关领域的交叉合作,借鉴其他行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气象业务的创新发展。

二、建立统一的数据共享平台气象业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离不开大量的观测数据支持。

要建立统一的数据共享平台,整合各级气象观测站点和气象卫星的观测数据,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交换。

同时,加强对数据的质量控制和管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为了更好地利用大数据技术,还应加强对气象数据的挖掘和分析,提高对气象事件的预测和预警能力。

三、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气象业务的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气象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要加强对气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气象人才的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

加强对气象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

同时,要优化气象人才的激励机制,吸引更多的人才从事气象事业,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气象服务队伍。

四、推动气象业务的智能化发展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已经成为气象业务发展的新方向。

要推动气象业务的智能化发展,研发智能化的气象观测设备和预报模型,提高气象数据的采集和分析能力。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气象预报算法,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同时,要加强对智能气象装备的研发和应用,提高气象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五、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气象业务的改革不能仅局限于国内范围,要加强与国际气象组织和相关机构的合作与交流。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学习国际先进技术,推动气象业务的国际化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为落实《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规划(2010-2015)》,贯彻中国气象局党组关于观测自动化工作的决策部署,加快建立与现代气象业务相适应的地面气象观测业务体制,提高观测质量效益,制定本方案。

一、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面临的形势(一)业务的现状和问题全国现有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2419个,其中,国家基准气候站143个,国家基本气象站684个,国家一般气象站1592个(以下分别简称为“基准站”、“基本站”、“一般站”)。

自1999年自动气象站开始投入业务运行以来,至2009年所有台站均建设了自动气象站,实现了基本气象要素的高时间分辨率自动观测,有力地支撑了气象业务和服务发展。

但与此同时,各类台站其它观测要素仍采用人工观测方式,采用传统方式编发各种气象电报、编制地面观测记录月报表和年报表(详见附表1)。

从而导致自动观测效益不能充分发挥,不仅不能提高台站工作效率,而且额外增加了不应有的工作量,现行观测业务与气象业务现代化发展方向不相适应。

主要表现在:一是地面观测自动化整体水平不高。

云、能见度、天气- 1 -现象等要素没有实现自动观测,14种预警信号中有9种需要人工提供观测信息,由于人工观测资料频次低、主观性强,导致资料可用性难以提高,部分资料没有得到充分应用。

二是地面观测业务流程亟待完善。

目前地面观测数据采集、传输和分发共享环节较多,质量控制、运行监控环节尚未健全,业务流程交叉,业务平台不统一,基层台站运行保障能力薄弱,导致观测资料质量难以保证,也影响了资料效果。

三是地面观测运行模式亟待优化调整。

现有地面观测业务分工布局是基于当时人工观测方式布局的,实现自动气象观测后,虽然获取观测数据的时空密度大幅度提高,但业务运行规定和运行模式没有根本性改变,导致人工观测与自动观测、人工编发报和数据文件传输长期并存,观测人员工作繁重,生产力难以解放,且自动观测效益不能充分发挥。

解决上述问题,必须通过深化改革,依靠科技进步,加快推进观测自动化,优化业务分工布局,完善业务流程,健全业务规章制度。

(二)改革的基础和条件近年来,通过组建创新团队,集中各类资源,充分调动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积极性,以业务和服务需求为导向,围绕业务化目标,在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基础上,地面观测自动化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

主要包括:一是完成了地面观测自动化需求分析,明确了技术路线。

采取多种形式,调研了各级业务应用部门对云能天观测- 2 -的需求和应用情况,开展了历史观测资料的分析评估,并结合目前技术能力,明确了云能天自动观测要素、观测布局和观测时次。

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云能天自动观测设备功能规格需求书,确定了观测自动化的技术路线。

完成了自动气象站与人工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分析评估结果表明,自动观测可满足业务需求,能够替代相应的人工观测。

二是完成了自动观测仪器研制和试验考核,建立了相应的观测方法。

新型自动气象站、前向散射式能见度仪、称重式降水传感器和雪深传感器通过业务考核定型,解决了冬季降水和能见度自动观测问题,实现了自动气象站技术升级换代。

满足业务要求的气压传感器实现了国产化,高精度湿度传感器实现了国内生产,并通过业务考核定型,摆脱了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云、天气现象自动观测设备完成了研制和试验对比,进入业务定型考核阶段,实现了云量、云高和22种业务服务常用的天气现象自动观测(详见附表2),预计2012年下半年开展业务试用和推广使用。

日照、冻土和电线积冰传感器完成了研制,进入试验对比和改进提高阶段。

三是开展了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综合试点,基本建立了相应的观测规范和业务规章制度。

土壤水分、能见度、固态降水和雪深自动观测规范已印发实施,云和天气现象自动观测规范正在同步建立,地面综合观测业务平台开发进入系统集成、软件完善和业务测试阶段。

完成北京和安徽两个站点地面观测自动化综合试点建设,正在开展岗位设臵优化和观测员转型培训,编制相应的业务规章制度。

在湖北、内蒙古- 3 -和河北省(区)气象局完成了地面观测传输方式调整试点,实现实时资料数据文件传输,取消了台站编发报。

上述工作表明,观测自动化技术基本具备推广应用的条件,也为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奠定了基础。

二、改革思路和总体目标(一)改革思路坚持深化改革,围绕业务和服务需求,依靠科技进步,以业务调整为主线,以质量效益提升为核心,优化观测业务分工布局,完善业务流程,加快推进观测自动化进程,取消观测“双轨制”,实现观测业务从以数据采集为主逐步向仪器设备运行保障、数据质量控制和数据处理分析为主的综合观测转变。

为此,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遵循以下原则:坚持服务引领、需求牵引。

科学分析业务和服务需求,合理调整各类台站观测任务,科学完善观测业务流程,优化观测业务布局,建立观测任务、观测布局、观测精度从业务和服务需求中来,到业务和服务应用中去的业务发展理念,着力提高观测业务质量效益。

坚持综合统筹、重点突破。

统筹台站各类观测资源,建立综合一体化观测业务,重点突破制约台站观测自动化进程的观测方法、业务布局、业务流程、运行机制等障碍,促进观测自动化顺利实施。

坚持分类推进、分步实施。

根据需求和技术可行性,确定轻重缓急,先易后难,稳步推进。

优先解决“双轨制”问题,取消已经实现自动化的人工观测任务,优先实现业务和- 4 -服务急需、应用广泛的观测项目自动化,优先实现云、能见度、天气现象的自动化。

在基础条件好的地区和部分艰苦台站,先行先试,率先实施,示范带动。

(二)总体目标通过深化改革,建立功能先进、结构完善、布局科学、质量可靠、运行稳定的现代地面气象观测业务,实现人员队伍精干高效,实现观测自动化、业务集约化、流程科学化,为气象现代化提供观测基础。

经过1—2年努力,显著减少人工观测任务,明显降低人工观测工作量。

通过试点示范,在基础较好的省份和部分艰苦台站率先实现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取消人工观测。

经过3—5年努力,所有台站实现观测自动化,观测业务流程更加完善,人员队伍更加精干高效。

三、重点改革任务(一)改革观测手段,实现观测自动化1.推进云、能见度和天气现象观测自动化科学分析评估业务和服务需求,简化云和天气现象观测要素。

建立与自动观测相适合的观测方法,加快云、天气现象自动观测仪器的考核定型和推广应用,实现云和天气现象自动观测的业务化。

在所有台站布设能见度仪,实现能见度自动观测的业务化运行。

2.加快实施人工器测项目观测自动化在所有台站布设称重式降水传感器,结合翻斗式降水传感器,实现降水量全天候实时准确可靠的测量,替代定时人- 5 -工降水量观测。

在有积雪观测任务的台站布设雪深传感器,实现雪深观测自动化。

加快日照、冻土和电线积冰传感器的考核定型,并在有观测任务的台站推广应用,实现日照、冻土和电线积冰观测自动化。

3.完成现有自动气象站升级换型在基准站列装双套多传感器新型自动气象站,增强对观测要素的扩充能力,实现气温、降水、辐射等基本气候要素高精度连续观测。

在基本站和一般站列装双套新型自动气象站,实现现有自动气象站的升级换代,并配备便携式自动气象站作为应急备份,提高地面观测业务的稳定可靠性。

4.建立台站综合观测业务平台建立集数据采集、质量控制、通信传输和运行监控于一体的综合观测业务平台,形成集约化、规范化观测业务。

完成相配套的业务软件开发、业务测试考核和推广应用,确保自动观测业务系统稳定、可靠运行。

(二)调整观测任务,优化业务布局1.基准站所有基准站开展气压、空气温度和湿度、风向和风速,降水、日照、辐射、蒸发、地表温度、云高、云量、能见度和22种天气现象自动观测,取消人工观测,取消人工编发报,部分站根据需要保留浅层和深层地温、冻土和电线积冰自动观测。

为保持各种观测方法和观测手段的延续性,选择极少数基准站长期保留1-2次人工观测。

实现云、能见度和天气现象观测自动化之前,云和能见- 6 -度观测调整为02、08、14、20时4次定时人工观测,保留天气现象白天连续观测,取消夜间连续观测;保留日照、冻土、电线积冰、降水等人工器测任务;取消气压、空气温度和湿度、风向和风速、地温人工观测任务。

2.基本站所有基本站开展气压、空气温度和湿度、风向和风速,降水、日照、蒸发、地表温度、云高、云量、能见度和22种天气现象自动观测,取消人工观测,取消人工编发报,部分站根据需要保留浅层和深层地温、冻土、电线积冰和辐射自动观测。

实现云、能见度和天气现象观测自动化之前,云和能见度观测调整为02、08、14、20时4次定时人工观测,保留天气现象白天连续观测,取消夜间连续观测;保留日照、冻土、电线积冰、降水等人工器测任务;取消20时人工对比观测任务。

3.一般站所有一般站开展气压、空气温度和湿度、风向和风速,降水、日照、地表温度、云高、云量、能见度和22种天气现象自动观测,取消人工观测,部分站根据需要保留浅层和深层地温、冻土和电线积冰自动观测。

实现云、能见度和天气现象观测自动化之前,保留现有业务不变,取消20时人工对比观测任务。

各类站还应承担应急响应工作需要开展的观测任务,调整后的观测项目详见附表3。

- 7 -(三)理顺业务分工,完善业务流程1.建立分工合理、运行协调、功能完善的观测业务流程理顺国家级、省级和台站观测业务分工,重点强化省级对观测数据监控和处理职责,建立健全以数据质量为核心,涵盖观测数据采集、质量控制、传输、数据处理分析全过程的气象观测业务流程,提高观测资料整体及时率和可用性。

2.调整实时观测资料传输方式统筹考虑观测、信息传输和预报服务等业务环节,调整地面气象观测实时数据文件格式、传输流程,完善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软件,取消台站各类气象观测报文,实现实时观测资料文件传输。

调整航危报传输方式,建立省级与用户的专用传输通道,以省级为单元统一收集传输。

建立实时与历史观测资料的一体化业务,逐步取消台站归档文件的制作和报送。

3.完善实时观测资料质量控制业务合理调整国家、省和台站三级质量控制业务分工,将质量控制端口前移。

台站主要承担实时资料质量监视、处臵和反馈;省级负责实时资料质量控制;国家级负责实时资料质量评估。

健全信息反馈流程,完善配套业务软件,满足现代气象业务对气象资料完整性、时效性、一致性和高质量要求,全面提高各类气象资料的应用效益。

(四)健全规章制度,规范业务运行1.制定与观测自动化相适应的观测规范修订现行观测规范,根据自动化观测仪器装备特点,分- 8 -类确定自动化观测仪器相应的观测方法、技术规格和业务运行要求,形成综合统一的自动化观测规范、技术标准和数据格式,建立各种自动化观测仪器装备的检定标校规程。

2. 健全与观测自动化相适应的业务规章制度对现行规章制度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废除不合理,不适应新技术、新业务流程的管理办法和制度,针对自动化观测业务运行的特点,修订完善各项业务管理规章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