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定稿

合集下载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它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价值观念。

而对于小学生来说,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增加他们的文化底蕴,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情感、思维和创造力。

本文将为二年级的传统文化教案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一、教学目标1. 了解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2.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3. 学习传统文化的经典诗词和故事;4.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通过观看视频、图片和展示文物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以及传统文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2.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例如:尊重老师、尊重长辈、重视家庭等。

可以通过故事、文物等方式,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3. 传统文化的经典诗词和故事选择一些经典的诗词和故事,让学生进行欣赏和学习。

可以通过朗读、诵读和表演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美妙之处。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诗词和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

4. 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通过参观传统文化展览、亲身体验传统文化活动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可以邀请专家或文化艺术家来学校进行讲座或表演,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利用图片、视频等视觉材料,让学生观察和感受传统文化的特点和魅力。

2. 讨论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和想象。

3. 亲身体验法组织学生参观传统文化展览,参与传统文化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4. 表演法组织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诗词朗读、故事表演等活动,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艺术修养。

四、教学评价1. 观察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表现和反应等,评价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情况。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定稿)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定稿)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定稿)一、学情、教材分析二、教学措施、教材结构第一单元蒙书诵读1、《太公家教》(节选)2、《增广贤文》(节选)3、《治家格言》第二单元诗歌诵读(一)4、蝉5、画菊6、题画兰7、鸡(节选)第三单元传统节日8、端午节9、中秋节10、重阳节活动课、走进传统节日第四单元书法名家11、王羲之12、颜真卿13、柳公权第五单元14、《天王送子图》15、《千里江山图》16、《清明上河图》第六单元齐鲁名人17、孙武18、管仲19、诸葛亮第七单元诗歌诵读(二)20、观书(节选)21、冬夜读书示子聿22、《寄吴冲卿》23、寄吴冲卿(节选)24、读书活动课诗歌诵读比赛第八单元名胜古迹25、黄帝陵26、秦始皇兵马俑27、万里长城第九单元政治人物28、秦始皇29、汉武帝30、曹操第单元宫殿园林31、故宫32、颐和园33、苏州园林二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一年级,学生对《弟子规》的内容,有了初步的背诵基础,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二、教材分析:(一)、教学目的要求:本套教材以齐鲁文化为主,反应中华传统文化精髓。

以诵读原创经典、感怀名人志士、游历名山胜水、品味艺术之乐为基本活动内容,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少年儿童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

(二)、教材结构:本册教材包括蒙书诵读、民间传说、历法与生肖、诗词诵读(一)、娱乐体育、曲艺与杂技、诗词诵读(二)、中华河流、政治人物、诗词诵读(三)共个单元。

(三)教材编排原则:本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识性、情感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地方特色,通过诵读、感悟、熏陶、探究、交流、合作等基本活动方式,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目的。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全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全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情感。

3. 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如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体系,以及民间风俗、传统节日等。

2.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形式,如诗词、书画、戏曲、民间故事等。

3.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2. 体验法:组织学生参与传统节日庆祝活动、民间风俗体验等。

3. 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诗词、书画、戏曲等艺术形式。

四、教学安排:第一课时: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1. 讲解儒、道、佛三家思想的基本内容。

2. 介绍民间风俗和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意义。

第二课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形式1. 讲解诗词的基本格律和创作方法。

2. 介绍书画、戏曲等艺术形式的历史和发展。

第三课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1. 讲解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历史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历史人物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第四课时:民间故事欣赏1. 讲解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的类型和特点。

2. 欣赏中国古代民间故事,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第五课时:传统节日庆祝活动1. 讲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庆祝方式。

2. 组织学生参与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体验民间风俗。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参与传统节日庆祝活动和民间风俗体验的表现。

3. 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形式的欣赏能力和创作水平。

六、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作品欣赏讲解中国古代的经典文学作品,如《弟子规》、《三字经》等。

2. 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与哲理探讨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如孝道、礼仪、诚信等,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实践。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完整版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完整版

一、教学目标:1.了解传统文化的定义和内涵;2.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和价值;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兴趣;4.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学习传统文化的内容和技艺。

二、教学内容:1.传统文化的定义和内涵;2.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和价值;3.传统文化的内容,诗词、画画、音乐、戏曲、剪纸等;4.传统文化的技艺,书法、绘画、剪纸等。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传统文化的定义和内涵1.课堂导入:通过观看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传统文化。

2.探究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究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不同之处,引导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3.巩固练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反思,学生就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传统文化进行总结和记录。

4.课堂活动: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展示,分享自己所了解的传统文化。

第二课时: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和价值1.复习导入:通过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再次思考传统文化的定义和内涵。

2.探究指导:教师呈现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和价值,并分组讨论学生对这些特点和价值的理解和感受。

3.巩固练习:学生写下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感受和认识,并互相交流和分享。

4.课堂活动: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制作海报,展示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和价值。

第三课时:传统文化的内容,诗词、画画、音乐、戏曲、剪纸等1.复习导入:通过观看视频和听音乐,引导学生再次思考传统文化的内容。

2.探究指导:教师展示传统文化的内容,并以图文的形式进行讲解和说明。

3.巩固练习:学生分组进行游戏和小竞赛,通过亲身体验来感受传统文化的内容。

4.课堂活动:学生自由选择传统文化的内容进行研究和制作,展示自己的成果。

第四课时:传统文化的技艺,书法、绘画、剪纸等1.复习导入:通过观看视频和展示艺术品,引导学生再次了解传统文化的技艺。

2.探究指导:教师展示传统文化的技艺,并以示范的形式进行指导和示范。

3.巩固练习: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进行传统文化技艺的实际练习,如书写、绘画、剪纸等。

二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

二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

二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第一章:认识传统文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1. 介绍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2. 讲解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图片和实例向学生介绍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经历。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传统文化的特点。

2. 学生能够表达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第二章:传统节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及其习俗。

2. 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1. 讲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2. 介绍各个节日的习俗和活动。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图片和讲解向学生介绍传统节日的来历和习俗。

2. 学生分享自己过传统节日的经历和感受。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传统节日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节日的氛围。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列举出中国的传统节日及其习俗。

2. 学生能够表达对传统节日的兴趣和热爱。

第三章:传统艺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

2. 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教学内容】1. 讲解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如书法、绘画、剪纸、陶艺等。

2. 介绍各个艺术形式的特点和创作方法。

【教学活动】1. 教师向学生介绍传统艺术形式的特点和创作方法。

2. 学生进行传统艺术的创作活动,如剪纸、陶艺等。

3.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了解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

2. 学生能够展示自己的传统艺术创作能力。

第四章:传统美德【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美德。

【教学内容】1. 讲解中国的传统美德,如孝敬父母、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等。

2. 举例说明传统美德在生活中的体现。

【教学活动】1. 教师向学生讲解传统美德的定义和重要性。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定稿)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定稿)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目录全册教材分析二年级地方教学计划一、学情、教材分析二、教学措施、教材结构第一单元蒙书诵读1、《太公家教》(节选)2、《增广贤文》(节选)3、《治家格言》第二单元诗歌诵读(一)4、蝉5、画菊6、题画兰7、鸡(节选)第三单元传统节日8、端午节9、中秋节10、重阳节活动课、走进传统节日第四单元书法名家11、王羲之12、颜真卿13、柳公权第五单元14、《天王送子图》15、《千里江山图》16、《清明上河图》第六单元齐鲁名人17、孙武18、管仲19、诸葛亮第七单元诗歌诵读(二)20、观书(节选)21、冬夜读书示子聿22、《寄吴冲卿》23、寄吴冲卿(节选)24、读书活动课诗歌诵读比赛第八单元名胜古迹25、黄帝陵26、秦始皇兵马俑27、万里长城第九单元政治人物28、秦始皇29、汉武帝30、曹操第十单元宫殿园林31、故宫32、颐和园33、苏州园林二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一年级,学生对《弟子规》的内容,有了初步的背诵基础,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二、教材分析:(一)、教学目的要求:本套教材以齐鲁文化为主,反应中华传统文化精髓。

以诵读原创经典、感怀名人志士、游历名山胜水、品味艺术之乐为基本活动内容,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少年儿童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

(二)、教材结构:本册教材包括蒙书诵读、民间传说、历法与生肖、诗词诵读(一)、娱乐体育、曲艺与杂技、诗词诵读(二)、中华河流、政治人物、诗词诵读(三)共十个单元。

(三)教材编排原则:本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识性、情感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地方特色,通过诵读、感悟、熏陶、探究、交流、合作等基本活动方式,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目的。

二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

二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

二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如诗词、成语、故事、历史人物等。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讲解、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

(2)运用角色扮演、讲故事、游戏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传统文化的积极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中国传统节日1. 春节:介绍春节的来历、习俗和活动。

2. 清明节:介绍清明节的起源、习俗和传统食品。

3. 端午节:介绍端午节的来历、习俗和活动。

4. 中秋节:介绍中秋节的起源、习俗和食品。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传统文化的内涵。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活动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速度,了解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小组讨论表现: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二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教材。

2. 课件:相关传统文化的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

3. 教具:卡片、贴纸、实物等教学辅助工具。

六、教学内容第二单元:中国传统文化经典1. 诗词:学习古代诗词,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2. 成语:学习和运用常见的成语,理解成语的含义和背后的故事。

3. 故事:阅读中国传统故事,了解故事内容及其寓意。

4. 历史人物: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的事迹和精神品质。

七、教学活动1. 诗词朗诵:组织学生进行诗词朗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2. 成语游戏:设计成语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巩固成语知识。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全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全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全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掌握一些基本的文化知识和技能,如诗词、成语、书法、绘画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概述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教学难点:对中国传统文化特点的理解和把握。

2. 第二章:中国古代诗词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诗词的基本知识,如诗的格律、词的格式等。

教学难点:对诗词意境的理解和把握。

3. 第三章:中国成语故事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成语的来源和含义,能够正确运用成语。

教学难点:对成语故事背后道理的理解和把握。

4. 第四章:中国书法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书法的基本知识,如字体、笔法等。

教学难点: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和把握。

5. 第五章:中国绘画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绘画的基本知识,如画派、技法等。

教学难点:对绘画艺术的理解和把握。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统文化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2. 案例分析法:通过成语故事、诗词等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如写书法、绘画等,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期末考试:对学生传统文化知识的考核。

3. 实践作品:学生的书法、绘画等实践作品。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传统文化相关教材、诗词、成语故事等。

2. 课件: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传统文化内容。

3. 实践材料:书法、绘画等实践材料。

4.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视野。

六、教学计划:1. 第一节: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如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体系。

二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

二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

二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成语、典故、古诗等;(2)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讲解、阅读、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成语故事(1)成语“滥竽充数”的故事;(2)成语“画龙点睛”的故事;(3)成语“掩耳盗铃”的故事。

2. 第二单元:古诗欣赏(1)李白的《静夜思》;(2)杜甫的《春望》;(3)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学习成语故事和古诗,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提高语文素养。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成语和古诗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解法:教师对成语故事和古诗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故事内容和诗歌意境。

2. 阅读法:学生自主阅读成语故事和古诗,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3.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成语和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学习态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成语故事和古诗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单元测试:对学生进行单元测试,了解学生对成语和古诗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计划1. 第一周:成语故事教学,讲解成语“滥竽充数”的故事。

2. 第二周:成语故事教学,讲解成语“画龙点睛”的故事。

3. 第三周:成语故事教学,讲解成语“掩耳盗铃”的故事。

4. 第四周:古诗欣赏教学,讲解李白的《静夜思》。

5. 第五周:古诗欣赏教学,讲解杜甫的《春望》。

6. 第六周:古诗欣赏教学,讲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7. 第七周: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传统文化主题的手工制作或表演。

七、教学资源1. 成语故事书籍;2. 古诗文选集;3. 多媒体教学设备;4. 手工制作材料;5. 表演道具。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全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全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全第一章:走近传统文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概念,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激发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 传统文化的定义与特点2. 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作品及作者3.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价值三、教学活动1. 观看传统文化纪录片,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 分组讨论:介绍自己了解的传统文化知识。

3. 老师讲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

四、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一种传统文化形式(如诗词、书法、国画等)。

2. 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如何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第二章:传统节日习俗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及习俗。

2. 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热爱,增强民族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 我国的主要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

2. 传统节日的习俗及意义。

三、教学活动1. 老师讲解:传统节日的来历及习俗。

2. 学生分享:自己过传统节日的经历和感受。

3. 观看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视频,感受节日氛围。

四、课后作业1. 调查了解家乡的传统节日习俗。

2. 结合传统节日,创作一幅绘画或手工作品。

第三章:传统艺术欣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艺术形式。

2. 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传统艺术形式(如诗词、书法、国画、戏曲等)。

2. 欣赏著名传统艺术作品,分析其艺术特点。

三、教学活动1. 老师讲解:介绍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及其代表作品。

2. 学生欣赏:观看传统艺术作品视频,感受艺术魅力。

3. 小组讨论:分析传统艺术作品的艺术特点,谈谈自己的欣赏体会。

四、课后作业1. 选择一种传统艺术形式,深入了解其基本知识。

2. 尝试创作一幅传统艺术作品,如诗词、书法、国画等。

第四章:传统美德教育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中的美德观念。

2. 培养学生践行传统美德,提高道德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传统文化中的美德观念(如孝道、忠诚、诚信、友善等)。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完整版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完整版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完整版第一章:走近传统文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1. 介绍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2. 讲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的含义,让学生举例说明。

2. 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传统文化的各种表现形式,如传统节日、传统艺术、传统习俗等。

3. 讨论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让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

作业:1. 让学生选择一种传统文化形式,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下节课分享。

第二章:传统节日文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及其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1. 讲解我国的主要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2. 分析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活动。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各个传统节日的日期和名称。

2. 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各个节日的习俗和活动,如贴春联、吃元宵、扫墓、赛龙舟等。

3. 讨论传统节日对人们生活的意义,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作业:1. 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传统节日,了解其起源、习俗和活动,下节课分享。

第三章:传统艺术文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艺术及其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1. 讲解我国的主要传统艺术,如书法、绘画、剪纸、京剧等。

2. 分析传统艺术的特点和魅力。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各种传统艺术的形式和特点。

2. 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各种传统艺术的作品和表演,如书法作品、绘画作品、剪纸作品、京剧表演等。

3. 讨论传统艺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作业:1. 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传统艺术,了解其特点和魅力,下节课分享。

第四章:传统习俗文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习俗及其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对传统习俗的兴趣和热爱。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定稿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定稿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定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节日、习俗、饮食、建筑等基本知识;(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传统文化知识进行简单的交流和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讲解、演示、观察、实践等方法,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2)引导学生热爱祖国,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传统节日1. 春节(1)春节的来历和习俗;(2)贴春联、放鞭炮、拜年等传统活动。

2. 元宵节(1)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2)猜灯谜、吃元宵等传统活动。

3. 端午节(1)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2)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等传统活动。

4. 中秋节(1)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2)赏月、吃月饼、猜灯谜等传统活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来历和习俗;2. 采用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传统文化中的各项活动;3.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传统文化活动,增强体验感。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2. 学生参与传统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五、教学时间本单元教学时间为4课时。

六、教学内容第二单元:传统习俗1. 传统服饰介绍汉服、旗袍等传统服饰的起源、特点和意义。

学生试穿体验传统服饰,了解服饰文化。

2. 传统饮食讲解中国传统美食的文化背景和制作方法。

学生参与简单传统食品的制作,如包饺子、做月饼等。

七、教学方法1. 采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提问和分享自己的文化体验。

2.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和完成任务。

3. 利用多媒体展示法,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丰富教学内容。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对传统习俗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沟通协作能力和创意展示。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学教案设计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学教案设计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认识传统文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魅力。

二、教学内容:1. 传统文化的定义和内涵。

2.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魅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统文化的定义和内涵。

2. 展示法: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魅力。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概念。

2. 讲解:讲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3. 展示: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搜集有关传统文化的资料,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

第二章:传统节日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

2. 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兴趣和热爱。

3. 引导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来历和习俗。

二、教学内容:1. 传统节日的定义和来历。

2. 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活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统节日的定义和来历。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活动。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引导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概念。

2. 讲解:讲解传统节日的定义和来历。

3.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活动。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搜集有关传统节日的资料,了解更多的传统节日知识。

第三章:传统艺术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艺术。

2. 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3. 引导学生了解传统艺术的形式和特点。

二、教学内容:1. 传统艺术的定义和形式。

2. 传统艺术的特点和魅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统艺术的定义和形式。

2. 展示法:展示传统艺术的特点和魅力。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引导学生了解传统艺术的概念。

2. 讲解:讲解传统艺术的定义和形式。

3. 展示:展示传统艺术的特点和魅力。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年级传统文化完整版教案

二年级传统文化完整版教案

二年级传统文化完整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识手语的概念,熟知一些传统文化的常识(如拍马、折扇、观音灯、瓷器、剪纸等);2.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礼仪典礼(如敬酒、让字、拍马礼等);3.通过实践,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文明礼貌、孝顺父母和尊敬师长的习惯;4.让学生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优雅,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风尚;5.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在课堂中的学习。

二、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以互动式教学为主,采用以下方法:(1)理论讲授。

(2)讨论交流。

(3)实际操作。

(4)课堂游戏与练习。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学习拍马礼1.老师先给学生做一个简单的讲解,告诉学生:拍马礼,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项具有很重要意义的习俗。

一般情况是父母给孩子、子女给父母,表达子女对父母的尊重。

双手抱拳,将拳头平放在腰间拍马,表示对对方的尊重,感谢对方的帮助。

这是对中国文化的认可,也体现了孝敬父母的心情。

2.让学生一起实践拍马礼,让学生亲自体会拍马礼的意义。

3.让学生结合家庭行为讲解拍马礼的重要性,从实践经验中体会拍马礼的重要性。

1.先让学生观看折扇教学视频,介绍什么是折扇,折扇礼是什么意义。

2.让学生观摩老师折扇礼的示范,让学生借鉴,熟悉折扇礼的外表表现形式。

3.让学生练习折扇,并和他人一起进行折扇礼,让学生相互表现出尊重的心意,学会折扇的正确姿势和步骤,增强良好的礼仪习惯。

(三)学习观音灯1.让学生观看观音灯教学视频,介绍什么是观音灯,观音灯的历史渊源,观音灯的灯具类型,观音灯的制作过程等。

2.让学生自己制作观音灯,让学生体验传统文化制作观音灯的乐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力和审美感。

(四)学习瓷器1.介绍瓷器的历史及用途,让学生有形象的了解瓷器,学会正确看待、使用瓷器。

2.让学生实践制作瓷器,掌握基本技能,学会做出精美瓷器,增进学生学科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五)学习剪纸1.介绍剪纸的历史,总结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同国家家庭在剪纸类型,功能和分类上的差异。

二年级上传统文化教案

二年级上传统文化教案

二年级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传统文化,掌握一些基本的文化知识和技能,如诗词、成语、故事、绘画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讲解、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中国传统文化简介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定义、特点和内容。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2. 第二课时:诗词欣赏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欣赏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诗词背后的文化内涵。

3. 第三课时:成语故事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成语的来源、含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理解成语的基础上,学会运用成语。

4. 第四课时:传统绘画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基本技法和特点。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对中国绘画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5. 第五课时:传统节日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主要传统节日及其习俗。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传统文化。

2. 运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直观地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

3. 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单元测试:定期进行单元测试,测试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第五课时:传统节日(续)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主要传统节日及其习俗。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教学准备:节日相关图片、视频资料、文化故事等。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完整版第一章:认识传统文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认知水平。

二、教学内容1. 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2. 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3. 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和主要内容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统文化的定义、特点和价值。

2. 举例法: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和主要内容。

3. 互动法:引导学生提问、讨论,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传统文化。

2. 讲解:讲解传统文化的定义、特点和价值。

3. 举例: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和主要内容。

4. 互动:引导学生提问、讨论,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5. 总结: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

五、作业布置1. 搜集有关传统文化的图片或资料,下一节课分享。

2. 思考一下,你最喜欢的传统文化是什么,为什么。

第二章:传统节日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及其习俗。

2. 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知水平。

二、教学内容1. 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意义2. 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活动3. 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价值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意义和习俗。

2. 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传统节日的活动和文化内涵。

3. 实践法: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节日的习俗。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引导学生思考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

2. 讲解:讲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意义和习俗。

3. 互动:引导学生讨论传统节日的活动和文化内涵。

4. 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节日的习俗。

5. 总结: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

五、作业布置1. 调查了解自己家乡的传统节日习俗,下一节课分享。

2. 思考一下,你最喜欢哪个传统节日,为什么。

第三章:传统艺术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艺术形式。

2. 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二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

二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

二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的传统文化,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2.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良好品质。

3.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传统节日教学内容: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和诗词。

2. 第二单元:传统美德教学内容:孝道、礼仪、诚信、勤奋、节约等传统美德的故事和名言警句。

3. 第三单元:民间故事教学内容: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如《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等。

4. 第四单元:经典诗词教学内容:中国古代经典诗词,如《静夜思》、《春晓》、《登鹳雀楼》等。

5. 第五单元:传统艺术教学内容: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如书法、绘画、剪纸、京剧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故事讲解、视频观看、诗词朗诵、实践活动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 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四、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活动参与度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

2. 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分享交流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3. 结合学生的自评、互评和他评,全面评价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语文》二年级下册。

2. 教学辅助材料:传统文化故事书籍、诗词精选、民间故事选编、艺术作品集等。

3. 教学设备:多媒体投影仪、音响设备、教学课件等。

六、教学安排:1. 第一单元:传统节日(2课时)第1课时:介绍春节、元宵节,学习相关诗词第2课时:介绍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学习相关诗词2. 第二单元:传统美德(3课时)第1课时:孝道、礼仪,学习相关名言警句第2课时:诚信、勤奋,学习相关名言警句第3课时:节约、其他美德,学习相关名言警句3. 第三单元:民间故事(4课时)第1课时:介绍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第2课时:学习《牛郎织女》的故事第3课时:学习《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第4课时:分享其他民间故事4. 第四单元:经典诗词(3课时)第1课时:学习《静夜思》、《春晓》第2课时:学习《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第3课时:诗词朗诵展示5. 第五单元:传统艺术(3课时)第1课时:介绍书法、绘画第2课时:学习剪纸、京剧第3课时:艺术作品展示七、教学活动:1. 传统节日庆祝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节日介绍、诗词朗诵、习俗分享等。

二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

二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

二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如诗词、成语、故事等。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讲述、讲解、讨论、展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通过对比分析、小组合作等方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中的精髓。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诗词鉴赏1. 《春晓》2. 《静夜思》3. 《登鹳雀楼》第二单元:成语故事1. 《刻舟求剑》2. 《掩耳盗铃》3. 《守株待兔》第三单元:民间故事1. 《牛郎织女》2. 《孟姜女哭长城》3. 《白蛇传》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中的诗词、成语、故事等基本内容。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方法:1. 讲述法: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

2. 对比分析法: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不同文化现象,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

3. 小组合作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单元测试:通过单元测试,了解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六、教学计划:第一单元:诗词鉴赏(2课时)1. 学习《春晓》,了解诗意,体会诗韵。

(1课时)2. 学习《静夜思》,感受诗人思乡之情。

(1课时)第二单元:成语故事(3课时)1. 学习《刻舟求剑》,理解故事寓意。

(1课时)2. 学习《掩耳盗铃》,认识自欺欺人的道理。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民族观。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和经典著作。

3. 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和特点。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采用案例分析法,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和经典著作。

3. 采用欣赏法,让学生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和特点。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新课: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和经典著作。

3. 案例分析: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和经典著作。

4. 欣赏:让学生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和特点。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基本概念和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代表人物和经典著作的了解程度。

3. 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和特点的欣赏能力。

4. 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六、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节日习俗2. 中国传统文化的饮食文化3. 中国传统文化的服饰文化七、教学方法:1. 采用比较法,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节日习俗。

2. 采用实地观察法,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饮食文化。

3. 采用角色扮演法,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服饰文化。

八、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节日习俗。

2. 新课: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节日习俗。

3. 比较:比较中西方的节日习俗,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节日习俗。

4. 实地观察: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餐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饮食文化。

5. 角色扮演:让学生穿着中国传统服饰,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服饰文化。

九、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节日习俗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饮食文化的了解程度。

二年级上传统文化教案

二年级上传统文化教案

二年级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如诗词、成语、故事、历史人物等。

(2)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自豪民族文化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讲故事、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交流,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敬畏之心。

(2)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诗词鉴赏1. 《静夜思》2. 《春晓》3. 《登鹳雀楼》第二单元:成语故事1. 《孟母三迁》2. 《掩耳盗铃》3. 《亡羊补牢》第三单元:传统节日1. 春节2. 端午节3. 中秋节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感受其魅力,培养爱国情怀。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传统文化内涵,形成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敬畏之心。

四、教学时间第一单元:2课时第二单元:2课时第三单元:2课时五、教学措施1. 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2.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注重课后拓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相关传统文化资料,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学习态度,评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进步。

2. 作业完成评价:评估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对诗词的理解、成语故事的复述和节日习俗的介绍。

3. 单元测试评价:通过单元测试,检测学生对诗词、成语和节日知识掌握的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资源1. 诗词、成语和节日相关的故事书籍和绘本。

2. 多媒体教学课件和视频资料。

3. 传统音乐和舞蹈素材,用于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官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的要求:本套教材以齐鲁文化为主,反应中 华传统文化精髓。以诵读原创经典、感怀名人志士、游历名山胜 水、品味艺术之乐为基本活动内容,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 承,使少年儿童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 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 气节。
12、颜真卿
13、柳公权第五单元
14、《天王送子图》
15、《千里江山图》
16、《清明上河图》第六单元 齐鲁名人
17、孙武
18、管仲
19、诸葛亮第七单元诗歌诵读
(二)
20、观书(节选)
21、冬夜读书示子聿
22、《寄吴冲卿》
23、寄吴冲卿(节选)
24、读书活动课诗歌诵读比赛第八单元名胜古迹
25、黄帝陵
26、秦始皇兵马俑
二、了解蒙学主要教材的内容及其特点、
三、认识重读蒙学教材的现实意义、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蒙学伦理道德教育的特点
二、蒙学主要教材的内容及其现实意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 件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导语: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以儒学为主体、儒学极 为重视教化,主张通过教育培养社会成员良好的道德习惯,形成良 好的社会风尚,达到”化民成俗"的目的、而作为基础教育的蒙学尤 其受到重视,这就使我国古代的蒙学具有了明显的承载和传播同时 期儒学伦理思想的特点、事实证明,我国古代蒙学的伦理道德教育 是非常成功的、儒家思想在两千多年的发展中深入人心,成为一代 又一代中国人,特别是读书人的立身之本,有效地起到了维护封建 统治秩序的作用、传统蒙学的这种伦理教化功能在今天仍有着重 要的现实意义、2、小组内交流搜集到的关于道德教育的资料
《秦始皇陵兵马俑》11第27课《万里长城》12第28课《秦始 皇》13第29课《汉武帝》14第30课《曹操》15第31课《故 宫》16第32课《颐和园》17第33课《苏州园林》18复习19检 测下册教学进度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第1课太公家教《节 选》教学目的:
一、了解蒙学的有关基本内容及其伦理道德教育的特点、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养为目的,逐步培养其良好得到人文素 养,塑造其诚信向上的民族气节和人生信念。
3、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其初步的探究学习 能力,形成其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 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 德。
课、《端午节》10第9课、《中秋节》11第10课、《重阳节》12活动课、《走进传统节日》13第11课、《王羲之》14第12课、《颜真卿》15第13课、《柳公权》16第14课、《天王送子 图》17第15课、《千里江山图》18第16课、《清明上河图》19复习周次教学内容备注1第17课《孙武》2第18课《管 仲》3第19课《诸葛亮》4第20课《观书》5第21课《冬夜读书 示子聿》6第22课《寄吴冲卿》7第23课 《赠别元八协律六 首》(节选)8第24《课读书》9第25课《黄帝陵》10第26课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没更关注过程。
4、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5、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激励性。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六、教法学法:自学法、感 情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七、教学时间安排:每课均一课时。 上册教学进度周次教学内容备注1了解传统文化内容2第1课、《太公家教》(节选3第2课、《增广贤文》(节选)4第3课、《治家格言》(节选)5第4课、《蝉》6第5课、《画 菊》7第6课、《题画兰》8第7课、《鸡》(节选)9第8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定稿)
一、学情、教材分析
二、教学措施、教材结构第一单元蒙书诵读
1、《太公家教》(节选)
2、《增广贤文》(节选)
3、《治家格言》第二单元诗歌诵读
(一)
4、蝉
5、画菊
6、题画兰
7、鸡(节选)第三单元传统节日
8、端午节
9、中秋节
10、重阳节活动课、走进传统节日第四单元书法名家
11、王羲之
3、全班汇报
交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汇报
XXXXX:(1)生平简介(生卒年不详),西周齐国始祖。又 名姜尚、吕尚、吕望,字子牙。西周初为“师"(武官名)。也 称师尚父。辅佐文王、武王灭商有功,封于齐。智勇双全。相传 著有《六韬》、《太公家教》等。本文是姜太公的《太公家教》 节录。《太公家教》是我国最古老的治家格言,由于语言通俗, 被认为“浅陋鄙俚",所以公私藏书家多未注意珍藏;史、志书 籍也少著录。直到清代光绪二五年(1899年)在“敦煌石窟”内 发现了唐人的写本一卷,后被收入《鸣沙石室佚书》影印出版。 该书收录《太公家教》共580句计2610字。全书以四言为主,自 绐至终贯穿了 “忠孝、仁爱、修身、勤学”的思想。本文强调 “弟子事师,敬同于父":“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等,都是崇 敬老师、重视教师作用的教诲,很有学习和借鉴价值。(2)汇报 内容:弟子事师,敬同于父。习其道也、学其言语。有疑责 问,有教责受。罗网之鸟,悔不高飞。吞掉之鱼,恨不忍饥。人 生误计,恨不三思。(3)注释:
27、万里长城第九单元政治人物
28、秦始皇
29、汉武帝
30、曹操第单元宫殿园林
31、故宫
32、颐和园
33、苏州园林二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 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在一年级,学生对《弟子规》的内容, 有了初步的背诵基础,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 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 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 的中国人。
(二)、教材结构:本册教材包括蒙书诵读、民间传说、历 法与生肖、诗词诵读
(一)、娱乐体育、曲艺与杂技、诗词诵读
(二)、中华河流、政治人物、诗词诵读
(三)共个单元。
(三)教材编排原则:本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识性、情感 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地方特色,通过诵读、感悟、熏陶、探 究、交流、合作等基本活动方式,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 目的。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