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利用评价分析
XXX县医院药物利用度分析
XXX县医院2011年4月份各科药物利用分析XXX县医院药剂科抽取2011年3月26日~2011年4月25日全院各科室患者用药费用资料,对全院使用销售金额排序前10位的药物及其使用频率(DDDs)进行统计分析。
以期为临床合理、安全、经济、有效使用药物用药提供参考,详见表。
药物使用频率(DDDs)=药物使用总量/该药品的DDD值,DDD值为限定日剂量,参考药典委员会编写的《临床用药须知》及《新编药物学》(16版)及药品说明书设定。
DDDs越大说明用药人/次越多。
限定日费用(DDC)=药品对应的总金额/该药的DDDs,DDC可体现药品的价格,同一药品不同时期的日费用可反映药品价格的变化情况,也可表示每人每日使用该药品的费用。
统计药品销售金额排序(B)和DDDs排序(A),然后求其比值(B/A),该比值可客观地反映销售金额与用药人/次是否同步,接近1.0为同步性良好,说明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一致。
4月全院收入为……元,其中西药收入为124.10万元,西药比为…%。
4月份门诊销售药品30.94万元,其中国家基本药物为11.08万元。
住院部销售药品93.16万元,其中国家基本药物为30.36万元。
4月份全院销售国家基本药物为41.43万元,占总销售33.39%。
不符合国家卫生部的规定:县级医院所占基药销售金额比例35%。
金额排序前10位的药品中抗菌药物有4个品种,按“医疗质量万里行”规定不能超过3个品种。
应严格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本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合理使用。
薄芝糖肽对肌体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有促进作用,内2科使用较多,DDDs及金额排序均为第1位,全院金额排序为第1位,DDDs排序为第3位;多种微量元素金额排序为第6位,DDDs排序为第8位;这两个品种均不在基药范围内,应合理使用。
表1 全院(住院部)前10位药物金额排序、用药频度及排序及日均费用统计表3月26日~2011年4月25日药名用药数量(支)规格DDDsDDDs排序(A)销售金额(元)金额排序(B)B/A DDC血塞通964 400mg 964 1 64726.82 1 1.00 67.14 薄芝糖肽1748 5mg 874.5 3 61664.20 2 0.67 70.51 血栓通950 250mg 950 2 54967.00 3 1.50 57.86 脑蛋白水解物919 60mg 459.5 7 48523.20 4 0.57 105.60 头孢米诺1099 0.5g 549.5 6 45333.75 5 0.83 82.50 多种微量元素1486 2ml 297.2 8 36615.04 6 0.75 123.20 环磷腺苷葡胺636 150mg 636 4 32461.44 7 1.75 51.04 头孢噻肟钠2343 1g 585.75 5 26030.73 8 1.60 44.44 氨曲南450 0.5g 225 9 24274.80 9 1.00 107.89 阿洛西林651 2g 217 10 20487.62 10 1.00 94.41表2 各科前10位药物金额排序、用药频度及排序及日均费用统计表3月26日~2011年4月25日科室药名数量(支) 规格DDDsDDDs排序(A)销售金额(元)排序(B)B/A DDC儿科阿洛西林217 2g 217 2 6197.59 1 0.50 28.56 细辛脑332 8mg 332 1 3504.92 2 2.00 10.56 炎琥宁191 200mg 191 3 4586.16 3 1.00 24.01 薄芝糖肽89 5mg 89 4 3139.65 4 1.00 35.28 阿奇霉素77 0.25g 77 6 2000.61 5 0.83 25.98 果糖二磷酸钠45 5g 45 10 1732.50 6 0.60 38.5 核黄素65 5mg 65 7 1522.95 7 1.00 23.43 莪术油113 0.1g 56.5 9 1292.72 8 0.89 22.88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58 1.2g 58 8 1193.06 9 1.13 20.57肝素钠78 1.25万U78 5 995.28 10 2.00 12.76 妇产科克林霉素232 0.9g 232 2 6992.48 1 0.50 30.14宫血宁胶囊682粒0.13g 113.7 7 771.34 2 0.29 6.78氨甲环酸12 0.5g 12 10 687.52 3 0.3 57.29 甲硝唑203 0.5g 203 3 536.94 4 1.33 2.65 青霉素钠1380 80万U138 4 450.39 5 1.25 3.26云南白药胶囊336粒0.25g 56 9 445.54 6 0.67 7.96益母草颗粒265包15g 88.33 8 422.68 7 0.88 4.79维生素C 802 1g 401 1 405.81 8 8.00 1.01缩宫素134 10U134 5 73.97 9 1.80 0.55酚磺乙胺254 0.5g 127 6 70.10 10 1.67 0.55急诊氨曲南260 0.5g 130 2 14025.44 1 0.50 107.89 脑蛋白水解物202 60mg 101 5 10665.60 2 0.40 105.60 丹参酮492 10mg 123 3 9471 3 1.00 77.00 帕珠沙星383 0.3g 383 1 8720.91 4 4.00 22.77 多种微量元素341 2ml 68.2 8 8402.24 5 0.63 123.20 血塞通116 400mg 116 4 7788.70 6 1.50 67.14 泮托拉唑82 60mg 82 6 5313.44 7 1.17 64.80 复方甘草酸单胺S117 80mg 58.5 9 4283.14 8 0.89 73.22氨甲环酸74 0.5g 74 7 3972.32 9 1.29 53.68灯盏花素107 20mg 53.5 10 3015.47 10 1.00 56.36内1科血栓通948 250mg 948 1 54851.28 1 1.00 57.86 血塞通549 400mg 274.5 4 36862.60 2 0.50 134.29 环磷腺苷葡胺454 150mg 454 2 23172.16 3 1.50 51.04 脑蛋白水解物306 60mg 153 6 16156.80 4 0.67 105.60 小牛血704 0.2g 352 3 16030.08 5 1.67 45.54 头孢米诺283 0.5g 141.5 8 11673.75 6 0.75 82.50 氨曲南164 0.5g 82 10 8846.82 7 0.70 107.89 灯盏花素273 20mg 91 9 7693.69 8 0.89 84.55 头孢噻肟钠615 1g 153.75 5 6832.65 9 1.80 44.44 果糖二磷酸钠142 5g 142 7 5467.00 10 1.43 38.50内2科薄芝糖肽1521 5mg 960.5 1 53656.32 1 1.00 55.86 血塞通299 400mg 299 3 20076. 2 0.67 67.14 核黄素475 5mg 158.33 5 11129.25 3 0.60 7029脑蛋白水解物209 60mg 104.5 8 11035.20 4 0.50 105.60 利福霉素574 0.5g 287 4 10329.70 5 1.25 35.99 阿洛西林308 2ml 102.67 9 9693.07 6 0.67 94.41 复方甘草酸单227 150mg 113.5 6 8310.12 7 1.17 73.22 胺泮托拉唑113 1g 113 7 7322.17 8 1.14 64.70 多种微量288 0.5g 57.6 10 7096.32 9 0.90 123.2乳酸左氧氟沙514 0.2g 514 2 6502.10 10 5.00 12.65 星外1科头孢米诺804 0.5g 402 1 33165.00 1 1.0082.50脑蛋白水解物190 60mg 95 5 10032.00 2 0.40105.60头孢噻肟钠646 1g 161.50 3 7177.06 3 1.0044.44泮托拉唑98 60mg 98 4 6350.21 4 1.0064.80美洛西林261 1g 87 6 5150.57 5 0.8359.20尼莫地平260 2mg 65 7 5144.1 6 0.8679.14复方甘草单胺94 60mg 47 8 3441.15 7 0.8873.22核黄素87 5mg 43.5 9 2038.41 8 0.8946.86甲硝唑683 0.5g 341.5 2 1806.54 9 4.50 5.29多种微量元素67 2ml 13.4 10 1650.88 10 1.00 123.20 外2科头孢噻肟钠646 1g 161.50 3 7177.06 3 1.0044.44泮托拉唑98 60mg 98 4 6350.21 4 1.0064.80美洛西林261 1g 87 6 5150.57 5 0.8359.20尼莫地平260 2mg 65 7 5144.1 6 0.8679.14复方甘草单胺94 60mg 47 8 3441.15 7 0.8873.22核黄素87 5mg 43.5 9 2038.41 8 0.8946.86甲硝唑683 0.5g 341.5 2 1806.54 9 4.50 5.29多种微量元素67 2ml 13.4 10 1650.88 10 1.00 123.20 乳酸左氧氟沙星81 0.2g 81 5 1024.65 9 1.80 12.65果糖二磷酸钠22 5g 22 10 847.00 10 1.00 38.50 五官科头孢噻肟钠662 1g 165.5 4 7354.82 1 0.25 44.44 氨甲环酸50 0.5g 50 5 2684.00 2 0.40 53.68 氨曲南14 0.5g 7 9 755.22 3 0.33 107.89云南白药胶囊544粒0.25g 272 1 721.34 4 4.00 2.65甲硝唑252 0.5g 252 2 666.54 5 2.50 2.65 重组牛碱性纤维生长因子凝胶11支5g 11 8 469.48 6 0.75 42.68 克林霉素12 0.9g 12 7 361.68 7 1.00 30.14 阿洛西林15 2g 3 10 314.16 8 0.80 104.72 乳酸左氧氟沙星18 0.2g 18 6 230.18 9 1.50 12.79 维生素C 408 1g 204 3 206.45 10 3.33 1.01。
如何利用临床分析评估药物治疗效果
如何利用临床分析评估药物治疗效果在临床药物治疗方面,评估药物治疗效果是非常关键的步骤。
通过准确的临床分析评估,我们能够全面了解药物治疗的效果,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确保患者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本文将介绍如何利用临床分析评估药物治疗效果,并提供一些相关的实用技巧。
一、确定评估目标和指标在评估药物治疗效果之前,我们需要明确评估的目标和指标。
不同的疾病和药物治疗可能有不同的目标,如疾病症状的缓解、生物标志物的改善、生活质量的提高等。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评估指标,可以更加客观地评估药物治疗效果。
二、建立评估基线在给患者开始药物治疗前,我们需要建立一个评估基线,即获取患者在治疗前的相关数据和信息。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评估药物治疗的效果。
根据评估目标和指标,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临床观察、生物标志物检测等方式收集基线数据。
三、记录和分析数据在评估过程中,我们需要记录和分析相关数据。
这包括患者的病历信息、治疗过程中的临床观察结果、实验室检测数据等。
通过系统整理和分析这些数据,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药物治疗的效果,并发现潜在的问题和改进空间。
四、采用常用评估工具临床分析评估药物治疗效果的过程中,可以使用一些常用的评估工具。
例如,40项生物媒介的评估表(BIOMED),可以用于评估慢性疼痛的治疗效果;国际复发性卒中疼痛调查表(ICST)可以用于评估复发性卒中患者的疼痛治疗效果。
这些评估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客观地评估药物治疗效果,并提供一些量化的指标。
五、结合临床判断在评估药物治疗效果时,我们不能仅仅依赖于数据和评估工具的结果,还需要结合临床医生的经验和判断。
临床医生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听取患者主观感受、与患者进行深入交流等方式,综合评估药物治疗的效果。
六、定期复评药物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定期进行复评。
定期复评可以帮助我们掌握治疗效果的动态变化,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在复评时,可以根据之前的评估目标和指标,继续记录和分析相关数据,并与基线数据进行对比。
药物剂型的生物利用度评价
药物剂型的生物利用度评价药物剂型的生物利用度评价是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中的重要环节,它衡量了药物在体内被吸收和利用的程度。
药物剂型的选择对于药物治疗效果、副作用和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生物利用度的定义、评价方法和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定义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在体内吸收和利用的比例。
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和利用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药物的化学性质、剂型特点、给药途径、肠道吸收和肝脏代谢等。
药物剂型的生物利用度评价旨在评估药物剂型在体内的发挥作用的效果。
二、评价方法1. 绝对生物利用度评价绝对生物利用度评价是通过比较药物在口服和静脉注射给药后的药物浓度来评估药物的吸收程度。
一般采用体内动力学参数(如消除速率常数、药物半衰期等)和药物曲线下面积(AUC)来评价绝对生物利用度。
这种评价方法适用于药物在体内无肝脏首过消除的情况。
2. 相对生物利用度评价相对生物利用度评价是通过比较不同剂型在相同给药途径下的生物利用度来评估药物剂型的差异。
一般采用药物曲线下面积(AUC)或最大药物浓度(Cmax)来评价相对生物利用度。
这种评价方法适用于药物在体内存在肝脏首过消除的情况。
3. in vitro评价除了临床试验中的体内评价方法外,还可以使用in vitro评价来预测药物剂型的生物利用度。
常见的in vitro评价方法包括肠道模型、Caco-2细胞渗透实验和肝脏微粒体酶系统等。
三、应用药物剂型的生物利用度评价在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作用。
1. 药物研发药物研发阶段需要评价不同剂型的生物利用度,以选择最佳的剂型。
通过评价不同剂型的生物利用度,可以优化药物的吸收和利用效果,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和减少副作用。
2. 临床应用在药物临床应用中,药物剂型的选择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通过评价剂型的生物利用度,可以选择最适合的给药途径和剂型,以增强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和利用效果,提高治疗效果。
四、总结药物剂型的生物利用度评价是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中的重要环节。
药物制剂的生物利用度与药效评价
药物制剂的生物利用度与药效评价药物制剂是指将药物活性成分与辅助药材或基质相结合,通过适当的制备工艺制成的药品形式。
药物制剂的生物利用度和药效评价对于给药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评判至关重要。
在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中,准确评价药物制剂的生物利用度和药效对于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和指导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一、药物制剂的生物利用度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是指药物从给药途径进入体内血液循环并产生药效的程度和速率。
药物制剂的生物利用度直接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生物利用度的评价可以通过药动学和药效学研究来实现。
药动学研究主要包括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ADME)的过程,通过测定药物在给药后的血药浓度曲线,计算药物的药动学参数来揭示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药效学研究则通过观察和测定药物对目标生物体的效应来评价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药物本身的特性、给药途径、制剂性质以及个体差异等。
药物的化学性质、溶解度、脂溶性、稳定性等物理化学特性会影响药物的溶解和渗透,进而影响吸收和生物利用度。
不同的给药途径具有不同的生物利用度,例如经口给药途径的药物会经过胃肠道吸收,而经皮给药途径的药物经过皮肤渗透。
此外,制剂性质如制剂的pH值、粒径、溶解度等也会对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产生影响。
个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代谢能力等因素,也会对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产生影响。
二、药物制剂的药效评价药效评价(Pharmacological Evaluation)是评价药物对目标生物体的治疗作用和效果。
药物制剂的药效评价为药物的研发和临床应用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药效评价主要包括药理学、毒理学和临床试验等。
药理学研究通过对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进行探究,揭示药物与生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从而评价药物对目标生物体的治疗效果。
毒理学研究则评价药物对生物体的毒性和安全性,以确定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适用性和风险。
药物分析中的药物生物利用度研究
药物分析中的药物生物利用度研究药物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进入体内后与生物体发生相互作用的程度,通常用来评估药物对人体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药物动力学参数。
药物生物利用度的研究对于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药物分析中的药物生物利用度研究。
一、药物生物利用度的定义和意义药物生物利用度是指经过给药途径或途径组合后,药物在人体内有效吸收并达到疗效所需的程度。
药物生物利用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因此,准确测定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对于发展新药、优化药物剂型以及制定合理的临床用药方案非常重要。
二、药物生物利用度的测定方法1. 体内标记法体内标记法是通过给药药物加入标记物(如放射性同位素)进行测定。
利用体内标记法可以直接观察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情况,但由于其特殊性和辐射安全性问题,应用较为有限。
2. 体外标记法体外标记法是通过体外实验测定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常见的体外标记法包括体外释放法、回归模型法、lumen中法等。
体外标记法具有操作简便、重复性好的优点,适用于大规模筛选和初步评价药物生物利用度。
3. 统计学方法统计学方法是通过大量样本的数据分析,获得药物生物利用度的定量信息。
利用统计学方法可以对药物的体内行为进行描绘和预测,常用的统计学方法包括直接比较、回归分析等。
三、药物生物利用度研究的实际应用药物生物利用度的研究在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地位。
首先,在新药研发过程中,药物生物利用度的测定可以用来评估药物的吸收特性和药物代谢产物,指导药物优化和制剂选择。
其次,在临床应用中,药物生物利用度的研究可以提供药物的有效剂量和给药途径,指导合理的用药方案,保证药物疗效和安全性。
四、药物生物利用度研究的挑战与前景药物生物利用度研究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剂型、给药途径、体内环境等,因此研究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其次,药物生物利用度的测定方法需要准确可靠,且与体内情况相符合。
药物生物利用度的评价方法及应用
药物生物利用度的评价方法及应用药物生物利用度是评估药物在体内被吸收并进入循环系统的程度,是衡量药物口服后达到治疗效果的重要参数。
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与其相应的体内效果密切相关,因此,对于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常见的药物生物利用度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1. 体内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评价(1)药物吸收的生物利用度药物吸收的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从肠道进入血液的比例。
一般来说,血管内廓的药物将达到全身循环,而只经过肠粘膜的药物在肝脏通过代谢。
生物利用度的常见评价方法有药物浓度法、尿液排泄率法、粪便排泄率法和代表性牲畜法等。
(2)药物代谢的生物利用度药物代谢后的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被暴露在体内的时间段内代谢为活性物质的比例。
例如,口服药物被胃肠道吸收后,在首过效应和肝脏代谢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代谢反应,并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生物利用度。
常见的生物利用度评价方法包括血药浓度测定、药物酶活性测定和代谢物分析等。
2. 实际应用药物生物利用度的评价方法可以用于药物的研发、生产和治疗等方面。
在药物研发阶段,药物吸收和代谢的生物利用度评价可用于筛选药物候选者并确定适当的剂型和剂量。
在药品生产中,分析药品的吸收和代谢生物利用度有助于检查产品的质量和一致性。
在临床方面,药物生物利用度评价可用于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体内药物的浓度,并帮助医生实现个性化治疗。
3. 结论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评价是药物研究和使用的重要方面,对于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减少药物副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在药物开发、药品生产和治疗方面,药物生物利用度评价方法在实际应用中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口服固体制剂的生物利用度评价方法
口服固体制剂的生物利用度评价方法口服固体制剂是一种常见的药物给药形式,它包括片剂、胶囊、颗粒等形式。
为了评价口服固体制剂的生物利用度,即药物在体内的吸收程度和速度,有许多常用的评价方法。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口服固体制剂生物利用度评价方法。
一、药物溶出度评价法药物溶出度是指在溶解体系中释放的药物总量,是衡量药物释放速度的重要指标。
药物溶出度评价适用于片剂、颗粒和胶囊等口服固体制剂。
通常情况下,我们使用体外溶出仪来模拟胃肠道中的溶解过程,测定药物在一定时间内的溶出度。
这种方法主要依赖于药物的溶解性质和胃肠道的模拟环境,可以初步评估药物溶出速度和溶解性能。
二、体内药物吸收评价法体内药物吸收评价是研究药物在体内吸收过程的关键方法。
常见的评价方法有经典口服生物利用度评价法和人类药物生物等效性评价法。
1. 经典口服生物利用度评价法经典口服生物利用度评价法主要依靠比较药物在静脉注射和口服给药后的药物浓度时间曲线,计算生物利用度。
该方法需要在动物体内进行试验,比较两种给药方法的生物利用度差异,从而评估口服给药的有效性。
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精确性,但需要进行动物实验并具备较高的技术条件。
2. 人类药物生物等效性评价法人类药物生物等效性评价法是通过比较不同药物制剂在人体内的药物浓度变化,来评价不同制剂的生物利用度。
该方法更接近实际临床应用情况,尤其适用于常用的口服固体制剂。
通常采用单剂量交叉设计或多剂量设计,实验中测定药物在人体内的药物浓度,并计算药物的生物等效性。
三、体外转运模型评价法体外转运模型评价法是一种新兴的口服固体制剂生物利用度评价方法,它通过模拟胃肠道的转运过程和药物的渗透行为,来预测药物在体内的吸收速度和程度。
这种方法借助人工肠道模型和转运膜技术,研究药物在胃肠道中的动力学过程。
这种方法能够减少对动物实验的依赖性,但目前仍在研究阶段,需要进一步验证和完善。
总结起来,口服固体制剂的生物利用度评价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溶出度评价法、体内药物吸收评价法和体外转运模型评价法。
药物利用评价
1
第九章 药物利用评价
一、药物利用评价的由来与发展
◈ DUR由来:药物利用评价(DUR)产生于美国
临 床
20世纪60年代美国个人健康保险计划的实施;
药 1965《医疗照顾方案》和《医疗补助方案》的实施;
学
◈
医疗保健管理机构对药物利用和医疗审计进行控制;
目的是保证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
2
第九章 药物利用评价
布、处方及应用的情况,特别是由此引起的医疗、经
◈
济决策”。可理解为药物由药厂到病人的全过程!实
际是药物利用的模式
8
第九章 药物利用评价
二、药物利用评价的定义和意义
◈ 2、DUR的性质:
临 床
◈评价对象——药物使用模式(过程)
药
即处方医师针对特定的疾病状态,根据用药指征、药
学
◈
疗种类、药物特点等用药的方法和过程。DUR通过评
临 床
◈评价的连续性——再评价、再改进
药
DUR的实施不仅是对用药模式的评价、分析和阐明,
学
◈
而是将评价结果用于用药模式的改进上,然后进行再
评价、再改进,通过DUR的连续实施,最终达到改善
病人治疗质量的目的。
12
第九章 药物利用评价
二、药物利用评价的定义和意义
◈
3、目的和意义
临 床
目的:
药 ◈ 保证病人用药的安全性——合理处方
临 床
一是利用药物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客观评价,包括群体
药
研究和横断面研究
学
◈
二是利用药物经济学方法进行经济学评价,包括最小
成本法、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用分
析等方法
7
药物再生利用技术和环境评价
药物再生利用技术和环境评价近年来,药物再生利用技术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
随着人们意识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药物再生利用技术被认为是一种环保、经济、可持续的处理废弃药物的方式。
然而,在实际利用中,药物再生利用技术也面临着一定的环境评价问题。
本文将通过介绍药物再生利用技术的基本情况和相关环境评价问题,探究药物再生利用技术的发展方向和环境管理措施。
一、药物再生利用技术的基本情况药物再生利用技术是指将废弃药物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技术手段使其重回药物生命周期的一种技术。
药物再生利用技术主要包括回收、重提利用和再加工等方法。
回收是将废弃药品中未使用的部分进行回收以减少药品浪费和环境污染。
重提利用是将部分已使用药品进行回收、处理后再次利用。
再加工是将废弃药品进行深加工或利用其作为原材料生产新药物。
目前,国内药品回收利用靠市场化手段较少。
通过工厂内废弃物处理,再生药材、药品废弃物回收处理、医院废弃处理中进行资源回收,很多仍处于起步阶段。
虽然我国在废弃药品处理领域的法律规定已经相对成熟,同时国家也对部分药品实施了回收制度,但是实际运行还存在一定的滞后。
二、药物再生利用技术的环境评价问题对于药品再生利用技术的环境评价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不断浮现:1、废弃药品的生态效应: 药物再生利用技术需要对废弃药品进行再利用或再加工,这样做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的可能性非常大。
2、药品再生利用产生的垃圾: 废弃药品处理需要生产废弃物,如果处理不得当,这些废弃物就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3、药品再生利用技术的可持续性: 药品再生利用技术需要耗费大量的能源和资源,加上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最终增加了环境及其他资源的负担。
三、药物再生利用技术的发展方向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科技的不断推动,药物再生利用技术将会有更多的应用和发展。
在人们对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下,药物再生利用技术需要做出一定的改进。
1、普及回收利用:国家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企业和个人参加药品回收利用,推行药品回收利用靠市场化手段为主。
医院药物使用合理性评价方法
医院药物使用合理性评价方法医院药物使用合理性评价是指根据现有的医疗指南、临床实践经验和患者个体情况,对患者所使用药物的合理性进行评估,以达到优化患者治疗效果、确保用药安全和合理使用医疗资源的目的。
以下是常用的医院药物使用合理性评价方法:1.根据国家或地区的医疗指南:医疗指南是根据最新的研究证据和专家共识,对特定疾病或病种的诊断和治疗进行规范化的指导文件。
医院可以制定或采用适用的指南,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特征来评估药物使用的合理性。
2.根据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每一种药物都有其适应症和禁忌症,医生在开药前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确定该药物是否适合患者使用。
对于有禁忌症或潜在风险的患者,医生应当选择其他更为安全和适合的替代药物。
3.药物剂量和使用方式的合理性评价:对于每一种药物,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肾功能、肝功能等个体情况来调整剂量。
过高或过低的剂量都可能造成用药不合理,甚至出现不良反应。
4.药物相互作用的评估:患者可能同时使用多种药物,这些药物之间可能产生相互作用,影响药效或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医生在开药前应仔细评估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并尽可能避免使用可能产生潜在危险的药物组合。
5.对不合理药物使用的纠正:医生需要对患者以及其他医务人员常见的错误用药和不合理用药进行纠正。
包括但不限于:使用未经确切证据支持的药物,盲目追求新药,滥用抗菌药物,药物复方与单一药物的选择等。
6.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的持续监测:药物使用后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
当疗效不佳或出现不良反应时,医生应及时调整药物方案和剂量,或者选择其他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7.医生对药物相关知识的更新和持续教育:随着医学知识的不断更新,新的药物和治疗策略不断出现。
医生需要定期参加培训和学术会议,了解最新的药物信息和治疗进展,以提高对药物使用合理性的认识和评价能力。
总之,医院药物使用合理性评价方法包括了对适应症、禁忌症、剂量、相互作用等方面的评估。
比阿培南临床使用药物利用评价分析
比阿培南临床使用药物利用评价分析韦娜;赵春景;钱妍;魏来;余娴;匡扶;王娜;冉娅娟;李頔;刘蕊;杜青青【摘要】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use of biapenem standardability and rationality with DUE mode and apply guide-lines for its rational clinical use. Methods:According to biapenem DUE standard,332 patients who received biapenem in one hospital were analyzed. Results:(1)Antibacterials management:Microbial inspection rate was 82. 2% (80%);the coincidence rate of consul-tation process 51. 3% (100%);the coincidence rate of course record 83. 4% (100%);the coincidence rate of prescription privileges was 97. 3% (100%);(2)The indications of drug use:suitable rate was 98.2%(90%);(3)Medication process:the correct rate of the administration route,solvent selection and incompatibility were 100% (100%);and effect of monitoring compliance rate was 80. 4%(85%);(4)Medication effective rate was 78. 6% (80%). Conclusion:The clinical use of biapenem was quite wellin one hospital, but there are some shortcomings. Hospital should do some intervention and rectification for existing problems to ensure the rational use of antimicrobial drugs. Biapenem DUE standard had certain effect on promoting the rational use of biapenem in clinical.%目的::通过药物利用评价( drug utilization evaluation,DUE)方法,评价比阿培南临床使用的合理性与规范性,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药品的制药工程中的药物生物利用度评价
药品的制药工程中的药物生物利用度评价药物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在体内被吸收和利用的程度。
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评价是制药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它对药物性质的评估和制药过程的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药物生物利用度评价的概念和意义、评价方法、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药物生物利用度评价的概念和意义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评价是指衡量药物在体内生物学系统内被吸收和利用的程度。
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评价对于药物研发和制药工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药物生物利用度评价能够评估药物在体内的吸收能力。
药物在体内吸收的效率直接关系到药物的功效和副作用。
通过生物利用度评价,可以确定药物在体内的吸收速度和程度,进而为药物的剂型设计和制造提供指导。
其次,药物生物利用度评价有助于了解药物代谢和排泄情况。
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是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方式和持续时间的关键因素。
通过生物利用度评价,可以揭示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途径和排泄途径,为药物的合理使用和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依据。
最后,药物生物利用度评价还能够了解药物与体内靶点的相互作用情况。
药物与体内靶点之间的相互作用是药物发挥作用的基础。
通过生物利用度评价,可以评估药物与体内靶点的结合情况,为药物设计和药物靶点研究提供参考。
二、药物生物利用度评价的方法1. 质量平衡法质量平衡法是一种常用的药物生物利用度评价方法。
该方法通过收集药物在体内和体外的样品,测定样品中药物的质量或浓度,计算药物从口服到进入循环系统的吸收率。
2. 生理药动学模型生理药动学模型是一种较为复杂但准确度较高的药物生物利用度评价方法。
该方法借助于数学模型,综合考虑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因素,预测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3. 细胞和组织培养法细胞和组织培养法是一种体外评价药物生物利用度的方法。
通过细胞和组织培养实验,可以模拟体内环境,评估药物的吸收和代谢情况,为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评价提供参考。
三、药物生物利用度评价的应用前景药物生物利用度评价在药物研发和制药工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药学中的药物生物利用度研究
药学中的药物生物利用度研究药物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是指在给药后,药物溶解、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生物过程中,药物以及其代谢产物进入系统循环的程度。
药物生物利用度是药物研究中的重要指标,对于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一、药物生物利用度的研究方法1. 经典方法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可以通过经典方法进行研究,常用的方法包括给药剂型的制备、体内外扩散模型的建立、样品的收集及药物浓度的测定等。
通过这些手段,可以得到药物在体内的吸收速率、吸收程度、分布范围和排泄速度等信息,进而计算得到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2. 生物等效性研究生物等效性研究是一种常用的评价药物生物利用度的方法。
该方法通常将试验药物与参比药物进行比较,分析其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如吸收速率常数、最高浓度(Cmax)、时间达到最高浓度(Tmax)、下降速率常数等。
通过对这些参数的比较,可以评估试验药物与参比药物之间的生物等效性,并据此推测其生物利用度。
二、药物生物利用度的影响因素1. 化学性质药物的化学性质对其生物利用度有重要影响。
药物的溶解度、脂溶性以及药物分子的结构等都会影响药物的吸收和纳入血浆循环的速度和程度。
2. 给药途径给药途径也是药物生物利用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给药途径会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速率和吸收程度,从而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3. 肠功能肠功能对药物的吸收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肠道运动速度的改变会影响药物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进而影响药物的吸收速率和吸收程度。
4. 肝功能药物在体内常常会经过肝脏代谢,肝功能对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起着关键作用。
肝脏疾病或者药物对肝酶的影响都会影响药物代谢,从而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三、药物生物利用度的应用1. 药物疗效评价药物生物利用度能够说明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等情况,进而对药物的疗效进行评价。
合理使用药物生物利用度指标,可以帮助判断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并对其进行改进和优化。
药物生物利用度的评价与提高
药物生物利用度的评价与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是指药物在体内能够达到活性部位并产生效果的百分比。
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对于药物疗效的发挥和药物治疗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药物生物利用度评价的方法以及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的策略。
一、药物生物利用度的评价方法1. 经口给药生物利用度评价经口给药是最常用、最方便的给药途径,因此评价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通常以经口给药为基准。
常用的评价方法包括血药浓度测定法、尿药浓度测定法和生物学效应法。
血药浓度测定法是最常用的评价方法,通过收集一定时间内的血样,测定血药浓度来判断药物的吸收速度和范围。
2. 非经口给药生物利用度评价对于口服不适宜的药物或需要直接靶向给药的药物,采用非经口给药途径。
非经口给药的生物利用度评价方法则根据具体给药途径来确定,如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皮下注射等。
二、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的策略1. 优化药物分子的物化性质药物的分子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直接影响其溶解度和渗透性,进而影响药物的吸收速度和范围。
因此,通过优化药物的分子特性,可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常用的策略包括结构修饰、盐酸盐或硫酸盐形式的制备等。
2. 药物给药系统的优化通过制备适宜的给药系统,可以改善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例如,利用纳米技术制备纳米粒载体,可以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渗透性,增强药物口服吸收。
3. 药物代谢酶的抑制或诱导药物在体内主要经由代谢酶代谢并且清除。
通过抑制或诱导药物的代谢酶,可以改变药物的清除速度,从而提高药物在体内的停留时间,增加生物利用度。
4. 药物与运载蛋白的相互作用相当一部分药物在体内与运送蛋白结合形成药物-蛋白复合物运输。
通过调节药物与运输蛋白的相互作用,可以影响药物的吸收和分布,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总结:药物生物利用度的评价对于药物疗效的发挥和药物治疗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方法评价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并采取相应的策略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可以有效地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好的选择。
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评价
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评价药物的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和生物等效性(bioequivalence)评价是药物研发和药物治疗领域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本文将介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的定义、评价方法以及其在药物研究和治疗中的意义。
一、生物利用度的定义与评价生物利用度指的是口服给药后进入血液循环的药物数量。
它是衡量药物吸收速度和吸收程度的重要指标,通常以百分比形式表示。
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给药途径和个体因素等。
评价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可以通过药物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来进行。
研究者通常会进行药物的血浆/血清药物浓度时间曲线的测定,进而计算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常用的指标有Cmax(药物峰浓度)和AUC(药物曲线下面积)。
同时,还可以进行药物的药物转化率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
二、生物等效性的定义与评价生物等效性是指在给定剂量下,不同药物制剂或同一药物不同制剂之间在生物效应和生物学指标上的相似性。
在药物治疗中,选择与原始创新药物等效的仿制品是安全有效的基础,因此,确保药物的生物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
生物等效性评价通常综合考虑药动学和药效学两个方面。
药动学评价主要通过测定血浆/血清中药物浓度-时间曲线来确定;药效学评价主要考察药物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等。
生物等效性评价的常用方法包括比较统计学方法和等效性判定方法。
比较统计学方法主要考虑药物动力学参数,如AUC和Cmax的比较,其中包括平均生物利用率、相对生物利用率和90%置信区间等。
等效性判定方法通常基于等效性边界,该边界通过临床试验数据和经验得出。
三、药物研究与治疗中的意义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评价在药物研究和药物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研究可以帮助药物研发人员选择最佳的给药途径和制剂形式,以提高药物的吸收和利用效率。
其次,生物等效性评价可以用于评估仿制药和原始创新药物之间的相似性,为仿制药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药物制剂的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评价
药物制剂的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评价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评价是在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生物利用度是指给定药物在体内被吸收和利用的程度,而生物等效性评价则是指同一药物在不同制剂或不同批次之间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出等参数的比较。
对于药物制剂的开发和评价,准确评估其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对于保证药物的疗效、安全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药物制剂的生物利用度评价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评价是判断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和利用情况的重要指标。
生物利用度的评价可以通过体内外两种方法进行。
1.1 体内方法体内方法是指通过给予动物某种药物剂量,然后测定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变化,以评估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典型的体内方法包括血药浓度-时间曲线法和尿排除率法。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法是一种常用的评价药物生物利用度的方法,通过测定动物血液中药物的浓度变化,可以计算出生物利用度的各项参数,如AUC(Area Under the Curve)和Cmax(Peak Plasma Concentration)等。
尿排除率法是一种通过测定给药后药物在尿液中的排泄率来评价药物生物利用度的方法。
根据药物在尿液中的排泄速率和累积排泄量,可以计算出药物生物利用度。
1.2 体外方法体外方法是指通过模拟体内条件,使用体外实验系统,如肠道模型、胃溶解度试验等,来评价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肠道模型是一种常用的体外评价药物生物利用度的方法,通过模拟体内肠道的生理条件,如 pH 值变化、胆盐含量等,可以评估药物在肠道中的溶解度、渗透性和吸收率等指标。
二、药物制剂的生物等效性评价药物制剂的生物等效性评价是指比较不同制剂或不同批次的药物之间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出等参数,从而判断它们在体内的效果是否相同或接近的过程。
生物等效性评价对于不同剂型的药物以及药物的批间一致性具有重要意义。
2.1 体内参数比较体内参数比较方法是通过测定给药后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变化,评估不同制剂或不同批次之间的生物等效性。
《药物利用评价》课件
药物合理使用评价标准包括指南、规范和评估工具。
结论
药物利用评价的重要 性
药物利用评价可以改善药物治 疗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
药物利用评价的局限 性
药物利用评价存在数据收集困 难和影响因素多样性等局限性。
发展趋势
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个体化评 价、全球合作和综合评价方法 的应用。
药物经济评价
药物经济学的概念
药物经济学研究药物使用的经济 性和效益,包括成本效益分析和 成本效用分析。
药物经济评价的方法
常用的方法包括成本-效果分析、 成本-效益分析和成本-效用分析。
药物经济评价的应用
药物经济评价可用于决策制定、 卫生政策制定和药物质量管理。
药物质量评价
1
药品质量的概念
药品质量是指药物在生产、贮存和使用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
药物副作用的评价究。
药物疗效评价
1
药物疗效的概念
药物疗效是指药物对疾病的治疗效果,
药物疗效的评价方法
2
可以通过临床试验和随访研究来评价。
常用的评价方法包括随机对照试验、队
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
3
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包括疗效率、疗效持续时间和 不良反应率等。
2
药物质量评价的方法
常用的评价方法包括药物含量分析、药物纯度检测和药物稳定性测试。
3
药物质量评价的标准
药物质量评价标准包括药典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
药物合理使用评价
1 药物合理使用的概念
药物合理使用是指根据疾病特点、患者需求和药物特性,科学、安全、有效地使用药物。
2 药物合理使用评价的方法
常用的评价方法包括临床指南、合理用药培训和药物治疗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利用评价的方法
• 3.药物消耗量的统计分析
• 统计的主要指标有金额、消耗量、约定日剂量数 (DDDs)等 • 主要方法 • DDDs法 • 金额法
DDDs法
• 约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DDD)是某一特定药 物为治疗主要适应证而设定的用于成人的平均日剂量。 • WHO根据临床药物应用情况,人为制定每日用药剂量, 并建议用DDD作为测量药物利用的单位。 • 地西泮(安定)作为抗焦虑药使用,平均日剂量为10mg, 则地西泮的一个DDD就是10mg。 • 雷尼替丁平均日剂量为0.3g,则它的一个DDD就是0.3g。
DDDs法
DDD的局限性: ①适用范围专一; 只是在药物利用临床的实际剂量。
②存在地区差异;以北欧国家的用药水平为基础制定。 ③药物适应症单一;DDD只考虑具体药物的主要适应症,如果有多 种适应症(如阿斯匹林)、常用剂量范围很广(如抗生素)就很难确定 DDD值,(一般取中、上值) 。
药物利用研究的方法
1.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
定量评价--侧重于药物使用的数量,主要通过处方分析,
应用统计学的方法获得药物利用的量化数据,得出
药品消耗量、金额、使用频度等信息,判定是否存 在药物滥用和过度使用 , 可以对消费结构及其社会、 经济效益作出评价, 反映一定范围的卫生保健总体 水平和变化、发展趋势
④群体特征明显,未考虑儿童用药。
金额法
• 通过药品的购药金额排序、分析、整理, 研究药品消耗金额大小、比例和分布
• 是通过购药金额排序分段比较、购药金额 增长率分析、购药金额前100位药品分析 等
药物利用评价的步骤
• 1、成立药物利用评价委员会 • 2、确定评价的范围 • 3、建立评价质量标准 • 4、收集资料 • 5、评价结果 • 6、改进用药方式
• 教育性措施包括针对医生、药师与病人的培训班、 宣传资料、评估结果书面反馈、评估结果电话反 馈、药物使用通讯以及专家咨询等
7、进行药物利用的再评价
• 在干预措施实施3-12个月后,需进 行再评价,即评价干预的效果。进 行干预措施前后比较
药物利用研究的产 生
• 始于20世纪60年代,闻名于世的沙利度胺事件是促使药 物利用研究兴起的根源。
沙利度胺事件
• 上世纪60年代前后,欧美至少15个国家的医 生都在使用这种药治疗妇女妊娠反应,很多 人吃了药后的确就不吐了,恶心的症状得到 了明显的改善,于是它成了“孕妇的理想选 择”。 • 但随即而来的是,许多出生的婴儿都是短肢 畸形,形同海豹,被称为“海豹肢畸形”。 1961年,这种症状终于被证实是孕妇服用 “反应停”所导致的。于是,该药被禁用, 然而,受其影响的婴儿已多达1.2万名。 • 人们不应该忘记一句老话:凡药都有三分毒。 切忌对药物、尤其是化学药物的随意滥服。
药物利用评价
药物利用评价
概念:药物(品)评价和药物利用评价 ◈ 药物评价是评价药物本身属性,主要指标为安全性、有 效性、经济性、药品质量等。 • 包括上市前评价(研究)和上市后再评价
• ◈ 药物利用评价是评价药物使用过程(模式)的合理性, 主要指标为药物使用数量、使用质量。 • 评价方法有:药物流行病学评价和药物经济学评价
DDDs法
• DDD值可参阅药典或权威性药学书中规 定的治疗药物剂量,并与临床医师共同讨 论制定。 • 必须指出的是,DDD本身不是一种用药 剂量,而是一种技术性测量单位。使用 DDD时,必须符合两点基本假设,一是 病人接受药物治疗,有良好的依从性;二 是指用于主要适应证的日平均剂量。 • DDDs表示每千人使用药物的DDD量
5、评价结果
对收集的数据作分析整理后,与预 定标准比较,进行评价。评价重点 是揭示一定时期、一定卫生保健制 度下药物使用模式
6、改进用药方式
• 经过评价发现药物利用中存在问题,通常要提出并 实行干预措施,以使药物使用合理化
• 常用的干预措施可分成管理性措施与教育性措施。
• 管理性措施包括制定处方行为标准,经济奖惩与实 施咨询制度。
DDDs法
• 用药人日(DDDs) : 即药物总用量除以该药的DDD值所得数量,为用药治疗 一天的人数,计算公式为: DDDs=总用量÷DDD值 用以反映药品的使用量。有两种计算方法 • ⑴ DDDs=年消耗某药品量/ DDD值,即以约定日剂量为单 位的全年某药品用药次数
• ⑵ DDDs=(年消耗某药品量×1000)/( DDD值× 365× 居民数) ,即以约定日剂量为单位的每1000居民每天某 药品的消耗量
定性评价 -- 侧重于药物使用的质量,即安全
性与 有效性,通过先制定标准来判定
药物利用评价的方法
• 2.回顾性、现时性、前瞻性
• 回顾性评价——目前最主要的评价方法,目的在 于预防滥用和不合理用药再发生
• 现时性评价——监测正在执行的药物治疗消耗大 量人力、物力
• 前瞻性评价——根据药物已知信息评价处方合理 性
3、建立评价质量标准
• 药物利用评价项目的成功与否依赖于评价标准 的正确性与可操作性
• ◈制定标准应参考杂志及药厂等有关资料
• ◈制定标准可参考其它药物利用评价的结果
• ◈药物利用评价标准应该清楚明了,便于操作
4、收集资料
• 药物利用数据是药物利用评价的基础,数 据应完整准确,包括处方医生的资料、病 人的资料、疾病的资料等
• DUR的实施不仅是对用药模式的评 价、分析和阐明,而是将评价结 果用于用药模式的改进上,然后 进行再评价、再改进,通过DUR的 连续实施,最终达到改善病人治 疗质量的目的。
药物利用研究的意义
目的:力求实现用药的合理化,保证药物使用的安全有效。
了解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状况及实际消费。 了解药物应用的模式(给药方式、给药剂量、使用频率、使用成 本、治疗进展)及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 了解药物消费分布与疾病谱的关系,预测药品的需求量和需求 结构。 从一个侧面反映国家人口素质和健康状况几社会、经济、文化 等方面的情况。 对某些药物的滥用进行监测。 为政府制定、调整卫生保健政策、法规提供研究资料。
• 7、进行药物利用的再评价
1、成立药物利用评价委员会
• 一般由临床医生、药师与医院及相关管理机构 (医疗保险公司)人员组成。 • 职能: • 制定评价标准
根据评价结果制定改善处方行为的干预措施 对典型不合理用药事例提出调整建议
起草并向有关管理部门呈交评价报告
2、确定评价的范围
药物利用评价只能是部分药物,主 要从两个角度考虑。 ◈ 药理作用:易产生不良反应或可 带来有益影响,如:精神科药物、 心血管药物、抗生素类、抗肿瘤 类等。 ◈ 金额消耗:可降低医疗费用
药物利用研究的由来
• 药物利用评价(DUR)产生于美国
• • • 20世纪60年代美国个人健康保险计划的实施; 1965《医疗照顾方案》和《医疗补助方案》的 实施; 医疗保健管理机构对药物利用和医疗审计进行 控制;
• 目的是保证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 • 药物利用评价已成为衡量医疗用药处置是否得当 的一种方法
药物利用研究的进展
• 表现在两个方面: • 1.应用药物流行病学方法对药物利用进行客观评 价:药物流行病学方法有助于说明一个医院或一 个地区的药物利用状况,也有助于从理论和实践 的结合上阐明药物利用状况的因果关系,对于医 疗卫生决策具有实际意义。 ; • 2.应用药物经济学方法对药物利用的经济性进行 评价
药物利用研究的定义
• 药物利用研究:是对全社 会的药物市场、供给、处 方及其使用的研究,其研 究重点是药物利用所引起 的医药的、社会的和经济 的后果以及各种药物和非 药物的因素对药物利用的 影响。 • 具体地讲药物利用研究就 是对药物处方、调制及其 摄入的研究。
药物利用评价的性质
• 药物利用评价的连续性——再评 价、再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