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其二)》课件优质课公开课原创获奖

合集下载

《马嵬(其二)》公开课

《马嵬(其二)》公开课

《马嵬(其二)》公开课目录CATALOGUE•课程介绍与背景•文本解读与赏析•人物形象塑造与情感表达•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挖掘•艺术手法与审美价值探讨•知识拓展与延伸思考01CATALOGUE课程介绍与背景深入了解《马嵬(其二)》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及艺术特色掌握鉴赏该诗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诗歌鉴赏能力感受李商隐诗歌的独特魅力,增进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热爱课程目的与意义《马嵬(其二)》背景及作者简介创作背景唐朝中期,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作者简介李商隐,唐代著名诗人,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介绍课程目的、意义及背景知识课程内容与结构安排课程导入详细解读《马嵬(其二)》的文本内容,包括字词解释、句子分析等文本解读分析该诗的艺术特色,如象征手法、意象运用等艺术特色探讨挖掘该诗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如唐代社会风貌、宫廷生活等文化内涵挖掘介绍鉴赏该诗的方法和技巧,如比较阅读、意象分析等鉴赏方法指导回顾课程内容,总结学习收获,提出学习建议课程总结02CATALOGUE文本解读与赏析《马嵬(其二)》原文呈现•全文展示: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逐句解读首联“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以仙境比喻世间,指出唐玄宗听信方士之言,追求长生不老的虚幻行为。

颔联“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通过对比手法,描绘了唐玄宗逃亡途中的凄凉景象。

颈联“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借用典故,讽刺唐玄宗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荒废朝政的昏庸行为。

尾联“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以普通百姓的幸福生活反衬唐玄宗的悲惨结局。

重点词汇讲解九州、他生、此生、虎旅、宵柝、鸡人、晓筹、六军、七夕、牵牛、四纪、天子、卢家、莫愁等词汇的详细解释及在诗中的含义。

逐句解读及重点词汇讲解文本风格与特点分析对仗工整诗中运用了大量对仗手法,如“海外”对“此生”、“空闻”对“无复”、“虎旅”对“鸡人”、“宵柝”对“晓筹”等,使诗句显得整齐匀称,节奏感强。

《马嵬其二》优秀课件.

《马嵬其二》优秀课件.

《马嵬其二》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马嵬其二》这一课。

该诗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主要讲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详细内容包括:分析诗歌的背景、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情感、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马嵬其二》的诗意,了解诗歌背景。

2. 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提高文学素养。

3. 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诗歌的艺术特色分析,理解作者的情感。

重点:诗意理解,诗歌背景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进入诗歌学习。

2. 诗歌朗读:全班同学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背景介绍:讲解《马嵬其二》的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

4. 诗意解析:逐句解析诗意,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5.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题目,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6.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 艺术特色分析: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8. 作者情感体验:讨论诗歌中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六、板书设计1. 诗歌背景2. 诗意解析3. 艺术特色分析4. 作者情感体验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马嵬其二》诗意理解与鉴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学校举办的诗歌朗诵比赛,锻炼表达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意解析2. 艺术特色分析3. 作者情感体验4. 作业设计一、诗意解析1. 词语理解:对生僻词、古今异义词进行解释,如“翠华”、“摇摇”等,确保学生正确理解诗句。

2. 句子结构:分析诗句的句式、修辞手法,如对仗、拟人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3. 情感表达:分析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如对唐明皇、杨贵妃的同情、惋惜等,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马嵬(其二)》优秀课件精品-2024鲜版

《马嵬(其二)》优秀课件精品-2024鲜版

《马嵬(其二)》优秀课件精品•课件背景与目的•文本解读与赏析•作者生平与创作背景•知识拓展与延伸•课件互动环节•总结回顾与作业布置01课件背景与目的《马嵬(其二)》背景介绍诗人李商隐简介唐代历史背景李商隐的生平、代表作品及艺术风格,与《马嵬联系。

诗歌内容解析辅助教师教学提高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审美能力030201课件制作目的和意义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适用范围使用方法02文本解读与赏析原文呈现及注释解析原文呈现注释解析逐句逐段解读文本内容“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赏析诗歌意境及艺术特色诗歌意境本诗以马嵬驿兵变为背景,通过描绘唐玄宗的悲剧命运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表达了作者对唐朝由盛转衰的感慨和思考。

诗中运用了大量典故和象征手法,营造出一种凄凉、哀婉的意境。

艺术特色李商隐的诗歌以深沉、含蓄著称,本诗也不例外。

诗中运用了大量典故和象征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

同时,诗歌语言简练、生动,形象鲜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03作者生平与创作背景李商隐简介及时代背景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唐代著名诗人,与杜牧并称“小李杜”,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

时代背景:李商隐生活在唐王朝日趋衰败的晚唐时期,社会矛盾尖锐,政治腐败,他一生在政治斗争的夹缝中求生存,抑郁不得志,诗歌创作多抒发个人情感和政治感慨。

创作《马嵬(其二)》的动机和背景动机背景其他相关作品介绍《马嵬》组诗李商隐创作的《马嵬》组诗共三首,都是咏史诗,通过不同的角度和手法,对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批评。

《无题》诗李商隐的无题诗在唐代诗歌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们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情思宛转沉挚,辞藻典雅精丽,读来令人回肠荡气。

政治讽刺诗李商隐还创作了一些政治讽刺诗,如《贾生》、《筹笔驿》等,通过咏史来抒发对当时政治现实的批评和不满。

人教版必修三高中语文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之马嵬(其二)课件(共19张PPT)

人教版必修三高中语文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之马嵬(其二)课件(共19张PPT)

(3)“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会收到什么样 的艺术效果?
——反衬,用宫中“鸡人报晓筹”反衬军 中”“虎旅传宵柝”,更能看出玄宗昔安 今危、昔乐今苦的生活境遇。
(4)颈联“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用了 何种表现手法? —对比 “此日”的六军不发对比“当时”的沉迷情色
步骤二:寻找连接点,把握感情态度
• 了解时代背景:论世。 • 了解诗人经历:知人。 • 分析诗歌意象:分析诗歌文本是最根本也是
最重要的手段。在诗歌时代色彩不够鲜明或 不清楚时代背景和诗人经历的情况下,尤其 如此。
李商隐恩师令狐楚仙逝,他送灵回京途经马 嵬,远远望去,马嵬坡杂乱地长着灌木丛和荒草, 给人一种枯败苍凉之感,有感而吟《长恨歌》。 一边的师哥激义山道:“驴背上吟诗,颇有情味, 何不以《马嵬》为题,吟咏一首呢?”
步骤一:弄清史实,感知诗意
了解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事 件、有关人物。 事件:马嵬之变 人物:唐玄宗和杨贵妃
空闻,指没 有根据的传
马嵬(其二) 还有
预料
闻。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为什么
空听见、 只听见
2、杨妃“赐”死后,玄宗异常悲伤,哪些诗句写出了 玄宗之悲?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首联)
(1)“海外招魂”可信吗?为什么?表现出诗人怎样 的态度? ——不可信,从“徒闻”“未卜”可以看出。 “徒闻”“未卜”“休”流露出诗人的对李、杨爱情 的讽刺之意。
3. 对于这些诗人李商隐发出了什么慨叹?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尾联) (1):从内容上看前后句有什么关系?

《马嵬》一等奖说课稿(其二)

《马嵬》一等奖说课稿(其二)

《马嵬》一等奖说课稿(其二)1、《马嵬》一等奖说课稿(其二)一、说教材《马嵬》(其二)是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三册第二单元的第四篇,属于古代诗歌。

从整个高中语文教学和考试来说,古代诗歌鉴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鉴赏诗歌的要点便是在读通、读懂诗歌的基础上体悟诗歌的意境,感受诗歌蕴含的情感,把握诗歌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而李商隐的诗构思新奇,意境高远,语言华美,风格秾丽,值得玩味。

马嵬》(其二)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都值得我们用心去感受、鉴赏。

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目标:.①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特色;②诵读,认识并积累生僻字词,如:惘、瑟、嵬、柝。

2、能力目标:①训练诵读诗歌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②引导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手法。

3、德育目标:认识封建统治阶级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4、教学重点:能力目标①、②5、教学难点:体会诗歌的情感、意境及表现手法三、说教法诵读指导、引导讲解、点拨启发、讨论领悟、探究、归纳总结四、教具多媒体、导学案五、时间一课时六、说学习过程1、以李商隐诗词中的名句导入如“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 “桐花万里关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对他们耳熟能详的这些名句的重温进而激发他们了解李商隐及阅读他的作品的兴趣。

2、及写作背景介绍这部分内容量比较大,全部由多媒体展现。

所谓“知人论世”,了解了及写作背景有助于理解诗歌。

3、学习《锦瑟》,解题“锦瑟”,意为“装饰华美的瑟”。

①、范读正音(听准字音,听清节奏,听出感情)②、朗读指导正音之后,请个别学生朗读,就学生朗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评价、指导。

③、反复诵读,请学生说感受。

《马嵬(其二)》优秀课件2024新版

《马嵬(其二)》优秀课件2024新版

唐代诗歌创作达到了高峰,出现了李白、杜甫、白居 易等著名诗人。李商隐作为晚唐时期的代表诗人,其 诗歌风格独特,对后世影响深远。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马嵬(其二)》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
篇章结构
该诗以马嵬坡事件为背景,通过叙述和议论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人性 的深刻关切。全诗可分为引言、叙述、议论和结尾四个部分,结构严谨,层次 分明。
音乐作品
唐代音乐家们以马嵬坡兵变为背景创作了一些音乐作品,如《马嵬坡》、《长恨 歌》等,这些作品通过悠扬的旋律和深情的演唱,表达了人们对唐朝历史变迁的 感慨和对杨玉环的怀念之情。
05
跨文化对比:东西方爱情观念差异
中西方爱情观念起源及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爱情观念
01
受儒家思想影响,强调家庭责任和道德规范,爱情往往与婚姻
写作特点
诗人运用借古讽今的手法,通过对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的描写,揭示了 封建统治者荒淫无道、祸国殃民的罪恶。同时,诗中采用了对比、象征等修辞 手法,使得诗歌更具艺术感染力。
诗中描绘景象与表达情感
描绘景象
诗歌中描绘了马嵬坡事件的悲壮景象,如“君王掩面救不得 ,回看血泪相和流”、“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等,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历史现场。
《霍小玉传》
叙述了书生李益与霍小玉 的爱情悲剧,揭示了封建 门阀制度下婚姻的不自由 和妇女的悲惨命运。
《莺莺传》
以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故 事为主线,展现了唐朝士 人的爱情观和婚姻观。
唐代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中的马嵬元素
绘画作品
唐代画家们以马嵬坡兵变为题材创作了许多绘画作品,如《明皇幸蜀图》、《唐 明皇幸蜀图》等,这些作品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笔触,再现了唐朝由盛转衰 的历史场景。

《马嵬(其二)》优秀课件 PPT(精品)

《马嵬(其二)》优秀课件 PPT(精品)

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
的主要成就在诗歌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
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诗人及作品
李商隐婚后就陷入牛、李党争之争中,令狐
楚及其子属牛党,王茂元属李党。义山竟做了属 于李党的王茂元的女婿,所以牛党的人,从此瞧 不起义山。令狐说他背恩,更加嫌恶他。大中五 年(公元851年)李氏夫人去世,李商隐写了一些 诗怀念她,如:
马嵬
其二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课文导入
《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 咏史之作,东汉的班固首开其端,但止于叙述史实,
平实无华。至晋朝左思《咏史》、陶渊明《咏荆轲》
之类,始借题发挥,寄寓怀抱。唐代诗人,如杜甫、 刘禹锡等人,则多把咏史与咏怀古迹结合起来,扩 大了诗的境界。李商隐的咏史诗,主要写南朝和隋 朝覆灭旧事及唐朝国家战乱,总之是以史为鉴,多
抒发兴亡之慨。
写作背景
天宝十五年(756年)6月,安史之乱爆
发玄宗逃往四川,至马嵬(陕西兴坪),随 行将士不前,杀了杨国忠,并坚决要求处死 杨贵妃。不得已令其自缢而死。史称“马嵬 之变”。
诗文大意
首联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译文:空闻海外还有九州(杨妃生活在那),不
管来生怎样,今生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夫妻缘分已经
马嵬(其二)
李商隐
作者简介
李商隐(公元813—
858),晚唐著名诗人,
有"七律圣手"之称。字 义山,号玉溪生、樊南 生,祖籍怀州河内(今 河南沁阳市),生于河 南荥阳。

《马嵬(其二)》优秀课件

《马嵬(其二)》优秀课件
李商隐生活在唐帝国日趋衰败的晚唐时代,他对皇 帝昏庸,宦官当权,深为不满。热衷政治,企望革新。 作《马嵬》(其一)(其二)两首诗,借古讽今,以唐 明皇时期马嵬事件的藩镇之乱讽刺当时的宦官专权。因 此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咏史诗。
马嵬之变
唐天宝十五年初夏,安禄山大军逼近长安, 继而潼关失守,长安城岌岌可危。在一个阴雨 连绵的黎明,唐玄宗携杨贵妃、宰相杨国忠、 太子李亨以及诸皇亲国戚、心腹宦官,离开当 时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长安,逃往四川。次日 晚行至马嵬驿时,护驾军士砍杀了祸国殃民的 杨国忠,并要求唐玄宗立即处决杨贵妃。唐玄 宗以怎样的心情下令缢死杨贵妃,旁人无法体 会,但之后他便让出了皇位,晚年则在难以消 解的悔恨忧愁中度过,直到死去。
• 1、两首诗都应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 法;(2分)
• 2、第一首诗宫内宫外对比:宫外飞雪阴云, 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成阴,温暖如春。(1分) 3、第二首今昔(或时间):昔日霓裳羽衣, 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1分)

二、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 思想感情?(4分)
• 1、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 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
对比、倒叙 “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女色、 荒废政事的典型概括,用来对照“六 军同驻马”,就表现出二者的因果关 系。没有“当时”的荒淫,哪有 “此日”的离散?而玄宗沉溺声色之 “当时”,又何曾虑及“赐死”宠妃 之“此日”!
尾联包含强烈的对比。
一方面是当了四十多年皇帝
的唐玄宗保不住宠妃,另一方面 是作为普通百姓的卢家却能保住 妻子莫愁。诗人由此发出冷峻的 诘问: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的皇 帝唐玄宗还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 自己的妻子呢?
尾联运用了什么 手法,表达了作
需要用许多探索才能做出全

《马嵬》获奖PPT

《马嵬》获奖PPT

• (2)两首诗的议论不落窠臼又各具特色。你更喜
欢哪一首,为什么? 精选可编辑ppt
22
•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台 城 [唐]韦庄
•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 [注]韦庄(836~9l0),晚唐京兆杜陵 (今陕西西安)人。
• 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 什么说“台城柳”“无情”?有人说诗人 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精选可编辑ppt
28
李商隐诗选读
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精选可编辑ppt
29
李商隐诗选读
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历史人物:
唐玄宗 杨贵妃
历史事件:
①唐玄宗的召魂之举
②马嵬兵变
③唐杨精的选可编七辑p夕pt 盟誓
3
讨论
•1.李商隐是怎么来评价唐 玄宗的?
•2.本诗采用的艺术手法主 要有哪些?
精选可编辑ppt
4
二、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
作者抒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 实的原因或者是触发感情的媒介
•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 夏日绝句 李清照
•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精选可编辑ppt
19
思考:
• 1、杜诗和王诗对项羽该不该卷土重 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们各自的观 点如何?其理由是什么?诗人的用意 有什么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讽刺唐玄宗痴心妄想。
鉴赏诗歌
2、颔联“虎旅传宵柝”对“鸡人报晓筹”,其声音有什么不 同?
——军营内的声音,而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为宫内声音。
鉴赏诗歌
3、在“虎旅传宵柝”前加上“空闻”和在“鸡人报晓筹”前 加上“不复”,能使人读出玄宗的哪种境遇?
——只听到传来的“宵柝”之声,却不能再听到熟悉的宫内 “报晓”声了。显然玄宗不在宫内,而在军营。已在逃难途 中,极尽狼狈和慌乱。
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马嵬(其二)》。 2.总结知识点,做第二单元基础知识与回扣。
鉴赏诗歌
7、概括诗歌的主旨
作者把批判的矛头直指唐玄宗,借古讽今,启发世人记取唐玄 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 苦的历史悲剧,抒发作者渴望贤君的思想感情。
延伸拓展
马嵬事变,以玄宗赐死贵妃为结,为什么要赐死贵妃?中国 自古有“红颜祸水”的说法,你认同吗?你可以有怎么样启示 和感想,举例说明。 借古讽今,以史为鉴,告诫统治者,不要重蹈覆辙。 启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后人哀之而不鉴 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艺术创作;引导学 生从宏观上把握这首诗的表现手法和思想情感。
2.过程与方法: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加强对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指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理解作者对李杨帝妃爱情的态度 倾向和评价,分析其二人爱情悲剧的深刻根源。
作者简介
感知诗歌
教师范读(节拍提示)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导入。
感知诗歌
学生研读,描述意境
徒然听到传说,海外还有九州,来生未可预知,今生就 此罢休。空听到禁卫军,夜间打击刀斗,不在有宫中鸡人, 报晓敲击更筹,六军已经约定,全军驻马不前,遥想当年七 夕,我们还嗤笑织女耕牛。如何经历四纪,身份贵为天子, 却不及卢家夫婿,朝朝夕夕陪伴莫愁。
写作背景
天宝十五年(756年)6月,安史之乱爆发玄宗逃往四川, 至马嵬(陕西兴坪),随行将士不前,杀了杨国忠,并坚决 要求处死杨贵妃。不得已令其自缢而死。史称“马嵬之变”。 《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是一首政治 讽刺诗。诗作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贵妃 )故事为抒情 对象,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
鉴赏诗歌
4、“空闻”对“不复”,这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有何作用?
——反衬,突出玄宗的昔安今危,昔乐今苦的生活境遇。
鉴赏诗歌
5、颈联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此日”和“当时”都是指向 时间的,前者指向眼前,后者指向以往。以往生活有什么特 点?眼前又遇到了什么情况?前后又有什么关系?
——对比。玄宗以自己和杨妃的朝夕相处讥笑牛郎织女的一 年一次的七夕相会,实则写出了玄宗迷恋情色,荒废朝政, 致使战祸发生。眼前是写“六军”同时“驻马”不前。因果 关系,没有“当时”的荒淫,哪有“此日”的离散?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 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 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绚的推荐,得中进 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 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作, 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 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 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 有《李义山诗集》。
鉴赏诗歌
7、找出本诗中用到对比的诗句,并分析其作用。
颔联:“宵柝之声”与宫中“报晓之声”进行对比。写出玄宗 不在宫中,逃难途中的狼狈和慌乱。突出玄宗昔安今危、昔乐 今苦的生活境遇。 颈联:“此日”指杨妃的死日,“当时”指以往玄宗和杨贵妃 朝夕相处,讥笑牛郎织女一年只能会面一次。“此日”与“当 时”进行对比,没有当时的荒淫,便没有此日的离散。借此讽 刺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 尾联:贵为天子却无力保护自己的爱妃,然而寻常百姓家却能 给莫愁幸福。包含深刻的讽刺意义。
感知诗歌
这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情感?
咏史诗,(诗中的那一句可以看出这一历史事件), “此日六军同驻马”借马嵬兵变的历史事件来批判讽刺唐玄 宗。
鉴赏诗歌
1、哪几句诗写了马嵬之变这一历史事件?首联中用典,玄宗 听术士说杨贵妃在仙山上还记着“世世为夫妇”的誓言,有 何用意?
“空闻虎旅传宵柝,不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 时七夕笑牵牛。”
鉴赏诗歌
7、《马嵬》在章法结构上与一般诗歌有何不同?
章法结构: 这首咏史诗从章法上看,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 说唐玄宗“召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 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尺幅之间,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 。另外,五、六两句,也是“倒行逆施”:“当时七夕笑牵 牛”事发在前,反而置后说;“此日六军同驻马”事发在后 ,反而先着笔。这一点,是李商隐学杜甫之处。他的诗虽没 有杜诗的“沉郁”,但却颇得杜诗的“顿挫”:如水流遇阻 ,回环幽咽,蓄势待发,波澜起伏。
鉴赏诗歌
6、尾联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有何艺术效果?
——对比。一方面是当了四十多年的皇帝的唐玄宗保不住自 己的宠妃。就章法上来说,这是对前六句的总结。另一方面 是作为普通百姓的卢家能够保住既善“织绮”又能“采桑” 的莫愁。就艺术构思说,这是由前一方面引起的联想。 这两 方面,各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值得问一个“为什么”。诗人 又把这两者联系起来,发出了冷峻的诘问:为什么当了四十 多年的皇帝的唐玄宗还不如普通百姓能够保住自己的妻子呢 ?问得有力,令人掩卷深思,讥讽之意寓于其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