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业生产与技术》作业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植业生产与技术》作业答案

简答题

1. 简述20世纪作物栽培学的代表性理论。

作物产量源库理论、作物叶龄模式理论、作物群体质量理论、作物化学调控理论。

2简述21世纪作物栽培学的发展方向

省力、省工、节本型高效栽培技术;适宜于适度规模经营的机械化栽培技术;信息科学与作物栽培学有机结合;作物化控技术;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设施栽培技术;规范化、标准化栽培技术体系。

3.简述我国南方地区作物生产特点

人多地少,自然资源丰富,复种指数高;主要作物生产在全国举足轻重;作物生产的集约化程度高,区域之间不平衡;作物类型、品种资源丰富,种植制度复杂多样

论述题

1.试析我国作物栽培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方向。

(1)省工、省力、节本型高效栽培技术

(2)适宜于适度规模经营的机械化栽培技术

(3)信息科学与作物栽培学的有机结合

(4)作物化控技术

(5)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

(6)设施栽培技术

(7)规范化、标准化栽培技术体系

2. 分析作物栽培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我国作物栽培学取得的主要成就。

(1)作物栽培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作物产量与品质的形成规律、作物生长发育与环境因子间的互作规律、各种栽培措施及调控技术的作用机理等。目的是建立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作物生产技术体系。

(2)我国作物栽培学研究取得了重要成就,体现在:

在理论上:创立了作物栽培理论体系,包括作物产量源库理论、作物叶龄模式理论、作物群体质量理论、作物化学调控理论等。(要求适当分析)

在技术上:建立了一系列的调控技术,包括:精量播种与培育壮苗(秧)技术、优化施肥技术、节水灌溉技术、旱地农作技术、设施栽培技术、化学调控技术、规范化栽培技术、模拟技术、轻简栽培技术、抗逆栽培技术等(要求适当分析)

第一章水稻

名词解释

1.水稻感光性:水稻在适宜生长的条件范围内,缩短日照可缩短生育期,延长日照可延长生育期,水稻这种对日照长短变化而引起生育期变化的反应称为感光性。

2. 水稻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主茎总叶数减去伸长节间数的叶龄期。是控制水稻大田群体的关键时期之一。

3. 水稻生态需水:是指用于调节空气、温度、湿度、养料、抑制杂草等生态因子,创造适于水稻生长发育的田间环境所需的水分,主要包括棵间蒸发和稻田渗漏两部分。

4.水稻基本营养生长性:在适宜水稻生长发育的高温短日条件下,仍需一定时期的不被高温短日所缩短的营养生长期,才能开始幼穗分化。水稻的这一特性称为基本营养生长性。

5. 再生稻:是利用头季稻稻桩上的腋芽,在适宜条件下萌发成苗并抽穗结实再次收获的稻。

6. 水稻生理需水:是指直接用于水稻正常生理活动以及保持体内水分平衡所需要的水分。主要用于水稻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7. 叶龄指数:主茎已出叶数占主茎总叶数的百分比。

8. 水稻的“三性”:品种的感光性、感温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性,是决定水稻品种生育期的三个主要内在特性,常简称为水稻品种的“三性”。

9. 水稻生殖生长期结实器官的生长,包括稻穗的分化形成和开花结实,分长穗期和结实期。

10. 水稻不完全叶发芽时最先出现的是无色薄膜状的芽鞘,从芽鞘中长出的第一片绿叶,只有叶鞘,一般称为不完全叶。

11. 水稻分蘖节稻茎基部的节间不伸长,各节密集,节上发生根和分蘖,称它为分蘖节。

12.水稻拔节节间伸长初期,是节间基部的分生组织细胞增殖与纵向伸长引起的,生产上称为拔节。

13. 生物产量生育期间生产、积累的有机物质总量,即地上部植株所以干物质的收获量。

14. .群体质量反映群体发育优劣的多项性状指标的优化值的综合状况。

15. .抛秧利用秧苗带土重力,通过抛甩使秧苗定植本田的栽秧方法。

16.晒田水稻分蘖盛期后到幼穗分化前的排水晒田。

二、简答题

简述移栽稻本田期不同阶段的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1.(1)移栽稻本田期一般分为返青分蘖期、拔节长穗期、抽穗结实期三个时期。

(2)技术要点:

返青分蘖期:查苗补缺;深水返青、浅水促蘖、晒田控蘖;看苗及早施用蘖肥;防治病虫害。拔节长穗期:巧施穗肥;深水养胎(不缺水不受旱);防治病虫害。

抽穗结实期:抽穗开花保持水层,乳熟期干干湿湿,黄熟初期断水;看苗酌施粒肥;防治病虫害;适期收获。

2. 简述直播稻的生育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1)生育特点:全生育期缩短、植株变矮,主茎叶片数减少;分蘖早而多,有效穗数多,成穗率偏低;根系发达,集中分布于表土层;株型矮小。

(2)高产技术要点:选用良种;确保全苗;防止草害;防倒防早衰。

3. 简述水稻产量的构成因素及构成因素间的关系。

水稻产量是由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与千粒重4个因素构成。它们在形成中表现出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补偿的关系。仅结实率与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与其它产量因素间均呈负相关。

4.简述稻米品质的调控技术

优质水稻品种选择与合理布局;水稻适宜播栽期的确定;群体起点密度调控;土壤培肥与品质调优的施肥技术;品质调优的水分灌溉技术;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的控污技术;适时收获与合理干燥技术。

5. 简述搁田的作用及技术要点

(1)生理生态作用

一是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更新土壤环境,促进生长中心从孽向穗的顺序转移,对培育大穗有利。二是调整植株长相,促进根系发育,促进无效分蘖死亡,使叶和节间变短,秆壁变厚,植株抗倒力增强。

(2)晒田技术

晒田常根据气候、土壤、施肥和秧苗长势不同而掌握不同的晒田时期与晒田程度。晒田一般多在水稻对水分不甚敏感的时期进行,以分蘖末期至幼穗分化初期较为适宜。晒田程度要视苗情和土壤而定。苗数足,叶色浓,长势旺,肥力高的田应早晒、重晒,以人立不陷脚,叶片明显落黄为度;相反则应迟晒、轻晒或露田,田中稍紧皮,叶色略退淡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