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长春版第十册《黄山松》word教学设计2

合集下载

《黄山松》教学设计_2

《黄山松》教学设计_2

《黄山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美,了解它的特点。

2积累好词句,体会作者对黄山松的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搜集有关黄山松的资料。

学生:了解丰子恺其人,反复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教学设计
一、直观感知,读题解意
1介绍黄山的景色,回忆从前学过的写黄山风景的课文。

2读课题,看看黄山松的图片,谈谈自己对黄山松的印象。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默读全文,了解文章讲了什么。

2完成课后第一题,说说黄山松有哪三个特点。

3给三个段加上小标题。

三、细读课文,体会想象
1黄山松为什么有顽强的生命力?读课文,勾画出给你感受最深的句子。

2交流感受,美读课文。

四、整体感悟,回顾全文
板书:
生命力顽强一心向阳光强大团结力黄山松。

长春版语文五下《黄山松》word教学设计

长春版语文五下《黄山松》word教学设计

《黄山松》课堂教学实录公主岭市双龙中心校赵丹一、直观感知,读题解意。

播放视频:黄山。

师:你看到了什么?你对黄山有什么印象?生:我觉得黄山很美。

生:我觉得黄山是个风光秀丽的地方。

师:黄山是享有盛名的旅游胜地,“奇峰、怪石、云海、温泉”是黄山的“四绝”,而黄山松则是黄山四绝之首,黄山素有“无处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的经典,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黄山松》(板题)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黄山松的风光。

(出示课件)你觉得黄山松长得怎样?生:我觉得黄山松长得很苍翠。

生:我觉得黄山松长得很顽强。

生:我觉得黄山松长得很挺拔。

师:丰子恺老先生眼中的黄山松是什么样的呢?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读后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课文介绍了黄山松的特色。

师:老师请4名同学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描写黄山松特色的句子。

汇报:生:黄山松的第一个特色是大都生在石上。

生:黄山松的第二个特色是枝条大都是左右平伸或向下倒生的,极少有向上生的。

生:黄山松的第三个特色是具有异常强大的团结力。

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黄山松,感悟它的精神。

三、细读课文,体会想象。

1、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勾画出你感受最深的句子。

生:我知道这些松树生存的环境很恶劣。

师:从哪句话读到的呢?生:黄山松大都生在石上。

出示课件。

师:看,长在石上的松树还这样郁郁苍苍,娉娉婷婷,你还有什么感受呢?生:我的感受是不可思议。

师:不可思议是什么意思呢?生:不可想象,不能理解。

师:你为什么感到不可思议呢?生:这些松树的养料究竟是什么?还能长得那么苍翠,那么坚劲,那么窈窕?生:这点作者已经告诉我们了,可能是石髓,在空中可能靠的是阳光、雨露和空气。

师:这句话在哪里,找出来读一读。

师:呼吸阳光、雨露、空气就能长得苍翠、坚韧、窈窕,说明什么?生:说明黄山松的生命力很顽强。

师:作者在这里还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呢。

生:我知道,是文殊院前的松树,由于石头崩裂,松根一大半长在空中,却依旧那么郁郁苍苍,娉娉婷婷。

《黄山松》教学设计

《黄山松》教学设计

《黄山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黄山松的特点及成长环境。

2. 学会观察、比较和分类黄山松的特点。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图片、视频、书籍或其他材料介绍黄山松。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教师出示黄山松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猜测这是什么植物,并介绍黄山松的一些基本信息。

Step 2:了解黄山松教师播放一段关于黄山松的视频或展示黄山松的图片,让学生观看并了解黄山松的外形特点、生长环境等。

Step 3:观察黄山松教师分发黄山松的样本或将学生带到校园或附近的公园观察黄山松。

学生观察黄山松的叶子、树干、果实等,并记录它们的外形特点。

Step 4:比较和分类学生回到教室后,将观察到的黄山松样本放在桌上,由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分别比较和分类黄山松的特点。

学生可以根据叶子颜色、形状、树干的粗细等方面进行分类,并写下自己的观察结论。

Step 5:分享和总结学生将自己的观察结果进行展示并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了解到黄山松的叶子有不同的颜色和形状,树干也有粗细之分。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特点与黄山松在不同生长环境中的适应关系。

Step 6:环保意识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黄山松作为天然的景观资源,需要我们保护它。

教师可以介绍一些关于保护黄山松的措施,并让学生写下自己的环保意识。

Step 7:拓展活动(可选)学生可以采集更多黄山松的样本,在校园内或家庭附近进行更详细的观察和记录,并形成小册子或展板。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黄山松的外形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能进行简单的比较和分类。

2. 学生在观察黄山松的过程中能够运用观察、分类等科学方法。

3. 学生能够提出保护黄山松的理由,并表达自己的环保意识。

4. 学生能够展示自己的观察结果,并与他人分享和讨论。

教学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黄山松的地理分布、生长周期、与其他植物的关系等内容,并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实地观察和研究。

同时,可以鼓励学生通过绘画、写作等形式表达对黄山松的认识和感受。

黄山松教学设计

黄山松教学设计

《黄山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黄山奇松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10个生字。

教学重点:了解黄山各松树的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黄山归来不看松的含义教学方法:自学指导、合作探究教学准备:多媒体、学生收集的相关黄山松的资料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现在是金秋时节,山林穿上了彩色的衣裳,多漂亮呀!此时的黄山也一定很美,谁去过黄山?那就请同学们把搜集的相关黄山的资料与大家交流一下吧。

1、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教师加以概括谈话导入2、同学们,通过我们刚才的交流我们知道了“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称为黄山四绝。

其中的一绝我们已经欣赏过了,还记得吗?对了在《黄山奇石》这个课我们已经欣赏了那些神奇的怪石,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快乐读书屋三去领略黄山松那奇特的美。

3、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请同学们打开书的39页,老师布置回家预习了,标出自然段的,圈出要求理解的字的,同学请举手,(看来同学们回家都预习了,我们已经养成了提前预习的好习惯,表扬你们!)现在请同学们再自读课文把你圈出的生字多读几遍,如果还有不理解的字用你喜欢的方式解决,把课文读流利。

2、生字都理解了吗?指名领读生字。

3、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三、探究重点,分析理解课文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介绍了黄山有哪些名松?这些名松有哪些特点?(引导学生理清课文思路,学习作者布局谋篇的方法。

)(教师相机板书)2、再读课文,合作探究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要求:组长合理分配任务,组员积极参与研究讨论。

出示合作学习要求:(1)、再读课文4——7自然段内容,动笔画出描写黄山这些松树特点的语句。

(2)、你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来给4、5、6、7自然段各加一个小标题吗,同时也能体现出这些松树的的点。

(出示概括小标题的方法:列小标题一般能够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根据段意概括小标题;2、抓住每部分的中心词概括小标题;3、抓住每部分中一个抢眼的镜头拟小标题;4、抓住每部分中最重要的一个情节拟小标题。

【309教育网优选】小学语文长春版五年级下册《黄山松》教学设计教案

【309教育网优选】小学语文长春版五年级下册《黄山松》教学设计教案

《黄山松》教学设计《黄山松》一文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从三个方面分别描写介绍了黄山松的特点。

每一个自然段都紧紧围绕一方面的特点展开描写,语言表达十分准确。

【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2、学习本文观察细致,抓住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2、培养学生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辨析词语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感受作者对黄山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课文详细的描写,充分理解黄山松的三大特点。

【教学难点】学习丰子恺抓住事物点进行形象具体描写的方法。

1、多媒体课件;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黄山是享有盛名的旅游胜地,它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于世,今天我们就再一次走进黄山,重点欣赏黄山松树的奇美,感悟它的品格与精神。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作者介绍:丰子恺(1898~1975),浙江桐乡人。

名仁,又名婴行。

自幼爱好美术。

1941年进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绘画、音乐,1919年毕业。

1921年赴日学习音乐和美术。

回国后,曾任上海开明书店编辑、上海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美术教授。

1924年,与友人创办立达学园。

抗战期间,辗转于西南各地,在一些大专院校执教。

1943年起结束教学生涯,专门从事绘画和写作。

建国后,曾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等。

工绘画、书法,亦擅散文创作及文学翻译。

丰子恺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启蒙者之一,早在二十年代他就出版了《艺术概论》、《音乐入门》、《西洋名画巡礼》等著作。

他一生出版的著作达一百八十多部。

2、资料袋:黄山,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地跨市内黟县、休宁县和黄山区、徽州区,面积1078平方公里。

黄山为三山五岳中三山的之一。

《黄山松》教学设计

《黄山松》教学设计

《黄山松》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黄山松一、教学目标:1.了解黄山松的生长环境和特点;2.学习黄山松的生长习性和繁殖方法;3.培养学生对黄山松的兴趣和爱护之心。

二、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投影仪、幻灯片PPT、视频资料等;2.教材:有关黄山松的资料和图片;3.实物:黄山松的种子、幼苗和成树的样本。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相关景观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帮助学生联想到黄山松。

2. 学习黄山松的生长环境和特点:a.教师呈现幻灯片:展示黄山松的生长环境和特点:黄山松一般生长在海拔1000-1600米的山地地势上,主要分布在我国黄山、绩溪和祁门等地区。

它是松科桧属木本植物的一种,树干高大笔直,树皮呈暗灰色,树叶厚而尖锐,叶色深绿,寿命可达上百年。

b.教师解读幻灯片内容,向学生介绍黄山松的地理分布和特点。

c. 学生小组讨论:学生自由组成小组,讨论黄山松的生长环境和特点,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

3. 学习黄山松的生长习性和繁殖方法:a.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黄山松的生长习性和繁殖方法,如:黄山松对阳光和湿度要求较高,喜欢施用有机肥料和保持土壤湿润。

b. 教师展示实物:给学生展示黄山松的种子、幼苗和成树的样本,让学生亲自观察。

c. 学生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观察和探究黄山松的生长习性和繁殖方法,每组选择一种习性或繁殖方法进行调研。

d. 学生汇报:学生代表小组进行汇报和分享,学生互相学习交流。

4. 培养学生对黄山松的兴趣和爱护之心:a. 教师向学生宣传黄山松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活动。

b. 学生活动:学生分小组,设计并进行一场关于保护黄山松的宣传活动。

5. 总结回顾:教师和学生共同回顾学习的内容,明确掌握情况,解答学生疑问。

四、教学拓展:学生可根据所学知识深入了解黄山松的各种价值,如美化环境、防风固沙、提取脂肪酸等,并展开相关的研究和讨论。

五、教学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对黄山松的掌握情况和主动参与情况,对于积极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有困惑或差错的学生给予及时的辅导和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意识。

《黄山松》教学设计3篇

《黄山松》教学设计3篇

《黄山松》教学设计3篇《黄山松》教学设计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黄山松》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黄山松》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黄山松的形象及品格。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感悟能力。

3、德育目标:体会诗人昂扬的革命豪情,乐观自己的生活态度。

4、情感目标:体会诗歌炽热饱满的情感。

教学难点:认识黄山松的形象及品格。

教学重点:认识黄山松的形象及品格。

教学方法:研体式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黄山是享有盛名的旅游胜地,那里的松树更是一道绝世的风景,黄山“七十二峰”高耸入云,在浮动的云海中,一棵棵黄山松昂首挺立,像一面面“昂首的战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黄山松》。

二、自主学习:1、读标准音:峰峰皆(jiē)到寒彻(chè)骨闪烁(shuò)劲(jìng)枝迸(bèng)2、写规范字:雷tíng()夹xí()luǒ()露不屈不náo()3作者简介:张万舒是我国当代诗坛一位著名的诗人,《黄山松》一诗是他的代表作。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合作学习:1、用高度凝练的语言描绘黄山的形象(明确:“挺的硬,扎的稳,站的高,劈不歪,砍不动,轰不倒”。

)2、诗中写“谷里的阴风,高山雪冷,紫色的岩”等形象的目的是什么?(明确:用烘托的方法显示出黄山松英雄般的气节。

)、四、合作探究:黄山松具有怎样的品格?(明确:顶风傲雪的自强精神,坚毅不拔的拼搏精神;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五、回顾与反思:1、你从黄山松身上感受到什么?感受到了黄山松“挺的硬,扎的硬,扎的稳,站的高,劈不歪,砍不动,轰不倒”的战士般的精神。

2、这首现代诗与《苍松怪石图题诗》各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略)板书设计:顶风傲雪(自强)坚毅不拔(拼搏)百折不挠(进取)《黄山松》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蹦苷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美,了解它的特点。

教学设计2:黄山松

教学设计2:黄山松

《黄山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黄山松的形象和品格。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

3.德育目标:体会作者的生活品格。

4.情感目标:体会炙热饱满的品质。

【教学难点】认识黄山松的形象和品格。

【教学重点】黄山松的品质学习。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引入情境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黄山奇松》这篇课文。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卡片出示“天下第一奇山”),它以“四绝”闻名于世,这“四绝”是指——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卡片出示“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我们还知道,这“四绝”中,人们最喜爱的是——黄山奇松,正如课文中说的一样,更是“情有独钟”(卡片出示“情有独钟”,齐读)。

只要你来到黄山上,你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潇洒.挺秀的奇松。

二、激情导读,感受奇松1.今天,咱们就一起去观赏黄山奇松。

告诉大家,要想看松,最好的去处就是曾被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请同学们好好地读读课文第二节,待会儿告诉大家?(学生自由读)2.同学们,在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3.下面请同学们再好好地读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用浪线划出描写陪客松的句子,用虚线划出描写送客松的句子。

4.请三位同学分别读一读。

5.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想,在你的头脑中迎客松究竟是什么样的?投影出示句子,指导朗读:(1)同学们,你们在读的时候,头脑中出现了迎客松了吗?它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说)(2)大家说得挺好,愿意看看真的迎客松吗?(映示迎客松)怎么样,真的迎客松和你想的一样吧!(3)齐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

(4)看着这棵姿态优美.枝干遒劲的迎客松,读了描写迎客松的这几句话,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有什么话要说吧!或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指名说)①课前,老师查了资料,黄山上尺把高的松树都生长了几十年,可想而知,这么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经历了多少烈日暴晒,多少风吹雨打,所以文中说它饱经风霜(卡片出示“饱经风霜”),但它却仍然郁郁苍苍(卡片出示“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黄山松》教学设计_2.doc

《黄山松》教学设计_2.doc

《黄山松》教学设计-一、初步感知黄山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有条理地介绍自己对黄山、黄山松的认识和了解。

结合自己查阅的资料介绍对黄山松的认识和了解。

二、学习生字、新词。

1.利用词典掌握要求掌握的生字。

2.重点指导易错字音和易错字形,理解词语。

3.小组学习、汇报。

三、朗读课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多种形式组织朗读练习。

3.指明读文。

第二课时一、深入读文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和特点1.读课文,思考:黄山松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注意结合每个自然段的内容概括谈自己的感受。

2.文中具体写了黄山松的哪三个特点?举出文中概括这三个特点的句子。

二、结合具体的语句了解黄山松的特点,感受作者对黄山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一)了解黄山松的特点。

1.结合具体语句感受黄山松的特点。

2.默读、思考;小组讨论、交流。

(二)感受作者对黄山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作者对黄山松是怎样一种感情,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作者这种感情的?(1)结合重点语句进行具体的朗读指导。

)(2)学生自评、互评2.学生读课文,结合每个自然段的内容概括谈自己的感受。

(认识到文章总的顺序是按着总述分述的顺序来讲的。

)第三课时一、回读课文,整体感受文章。

说一说:你认为作者在写作这篇文章时哪些地方精彩?(引导学生从内容、表达方式以及情感态度等方面进一步认识作者写作文章的特点)二、练习巩固。

1.巩固基础知识。

2.口头表达文章的写作顺序以及黄山松的三个特点。

教师巡视、指导,小组间学生互相评价。

《黄山松》—教学设计【教学参考】

《黄山松》—教学设计【教学参考】

《黄山松》—教学设计【教学参考】《黄山松》教学设计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一起读课题。

(1)读课题,看黄山松的图片,谈谈自己对黄山松的印象。

(2)教师小结。

3、作者简介: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号子恺,字仁。

浙江省崇德县人。

我国著名的漫画家、书法家、文学家。

主要作品:《缘缘堂随笔》《画中有诗》《白鹅》《缘缘堂再笔》等。

二、自主学习
1、借助字词典,掌握生字的认读。

2、借助字词典,理解重要词语并释义臆测:主观地推测。

石罅:石头裂缝。

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原因。

娉娉婷婷:形容女子的姿态美。

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3、学习多音字
4、听录音,边听边思考下列问题。

(1)听朗读,说一说本文是什么结构?
(2)找一找:黄山松有哪些特色?。

(3)给三个段加上小标题。

三、细读课文,体会想象
1.黄山松为什么有顽强的生命力?读课文,勾画出给你感受最深的句子。

2、交流感受,美读课文。

思考:黄山松的三种特色分别写出了它的哪些特点?
四、学生合作学习
1、学生小组讨论:用高度凝练的语言描绘黄山的形象。

2、诗中写“谷里的阴风,高山雪冷,紫色的岩”等形象的目的是什么?
3、黄山松具有怎样的品格?
4、结合第2段说一说:黄山松生长在怎样的环境里?通过自学来获取知识,使学生养成动手动脑的好习惯;在汇报交流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及时帮助学生处理问题。

理解课文内容。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本文是关于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把握奇松特征。

2、精读课文,感悟蕴含情谊。

3、品读课文,表达赞美之情。

一、初探“奇”1、齐读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黄山松奇在哪?)2、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黄山松奇在哪?生自由说3、书中是如何概述黄山奇松的特点的?找出相关的语句。

(幻灯片)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黄山松千姿百态。

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加下划线的词语红色出现)谁来读这两句话?你们听懂了什么?二、再探“奇”黄山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

七十二峰,处处都有青松点染,如一支支神奇的画笔,把五百里黄山抹上了生命的色彩。

作者选择了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向我们做了详细介绍。

今天,我们来到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欣赏这三大名松。

1、(幻灯片)默读第二小节:用——划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

用~~划出描写陪客松的句子。

用┅┅划出描写送客松的句子。

2、(出示迎客松图片)作者如何描写迎客松的。

(幻灯片)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加下划线的词语飞入着重符号)迎客松奇在哪?生根据内容谈理解。

把你们的理解读进句中。

3、人们这样评价这棵松:(生齐说)(幻灯片)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加下划线的词语红色出现)(师介绍)迎客松美得让人称奇,奇得让人叫绝,堪称黄山奇松的代表。

迎客松的形象体现了黄山的奇美,体现了黄山勃勃的生机,体现了黄山面临种种磨难所展现的顽强生命力。

4、再来看描写迎客松的句子,应该有更深的感悟。

谁再来读一遍。

5、好客的迎客松不光热情的迎来了宾客,还为宾客配了一位导游——绿色巨人陪客松,它可是一位称职的导游,一边陪同游人欣赏美丽的黄山风光,一边为游客做详细的介绍。

《黄山松》教学设计(长春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

《黄山松》教学设计(长春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

《黄山松》教学设计课题黄山松备课教师兰经纬学校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学习本文观察细致、抓住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黄山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黄山松的三个特色,感受作者对黄山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抓住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具相关资料、图片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意图一、谈话导入二、学习生字、新词三、朗读课文第一课时1、出示“黄山美景”图片,学生观察谈感受。

师:黄山是享有盛名的旅游胜地,它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于世,今天我们就再一次走进黄山,重点欣赏黄山松树的奇美,感悟它的品格与精神。

1、利用词典掌握要求掌握的生字。

2、重点指导易错字音和易错字形,理解词语。

3、小组学习、汇报。

1、学生自读课文。

2、指名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听并纠正错误。

3、教师指导。

出示黄山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黄山松的奇美。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意图四、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一、导入二、深入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1、读课文,思考:黄山松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2、文中具体写了黄山松的哪三个特点?举出文中概括这三个特点的句子。

(学生带着问题再次读课文,回答问题)师生共同小结黄山松的特点:(1)黄山松大多生在石上;(2)黄山松的枝条大多向左右平伸,或向下倒生;(3)黄山松的枝条具有异常强大的团结力。

第二课时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丰子恺先生的黄山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黄山松有三个特色,请同学说说都有哪三个特色?(学生举手回答)1、小组学习学习要求:(1)自读课文,结合具体语句想想作者是怎样来描写黄山松的这一特点的。

(2)小组交流:哪些语句表现出黄山松的特点,画一画,读一读。

(3)感情朗读:读你喜欢的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师生交流特点一:生在石缝里师:在这样恶劣的生存环境中,黄山松生长得怎么样呢?(学生用原文回答)“黄山的松树也许是吃石髓而长大起来的吧?长得那么苍翠,那么坚劲,那么窈窕,真是不可思议啊!”师:不可思议是什么意思?看到长势这么好的黄山松,作者为什么感到不可思议了呢?师:那是金属利器都很难将它劈开的花岗岩啊,800摄氏度的高温下才会出现裂纹,而现在要将它挣裂的是黄山松的根啊,你有怎样的感受?(体会黄山松生命力的顽强)师:这真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生物啊!让我们通过朗读表达对黄山松的喜爱吧!师:更有不可思议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更有不可思议的呢:文殊院窗前有一株松树,由于石头崩裂,松根一大半长在空中,像须蔓通过重点问题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突破教学重难点,为下节课的深入学习作铺垫。

长春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5.2黄山松》word教案 (1)

长春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5.2黄山松》word教案 (1)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直接引入课文。

这节课我们要共读的是一则感人至深的传奇故事——《藏羚羊跪拜》。

1.理解“跪拜”。

2.生活中你见过跪拜吗?他们为何跪拜?
3.把你的感受表现出来,融进你的声音里,读一读。

4.读一读课题,你们有什么想知道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带着我们的问题一起走进这个感人的故事中。

1.放声读文,注意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

2.边读边想,找一找,画一画,文中哪些句子让你读懂了刚才同学的质疑。

三、全班交流读文感受,解决质疑。

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
(一)找到文中描述藏羚羊跪拜的句子,感悟内涵
1.练读句子
2.细究动词。

藏羚羊哪些动作让你的心灵为之一颤,用声音表现出来。

3.理解“奇怪”。

当老猎人举枪瞄了起来,老猎人认为这只藏羚羊应该怎么做?可是这只藏羚羊却是(读)
4.想象。

藏羚羊想通过这一连串的动作向老猎人述说什么?
5.它用眼神来央求,读
它用跪拜来哀求,读
它用长泪来乞求,读
6.是什么让这顽强的生灵向老猎人屈服,跪拜呢?它是在求猎人放自己一条生路吗?
(二)研读老猎人。

语文课文《黄山松》教学设计

语文课文《黄山松》教学设计

语文课文《黄山松》教学设计语文课文《黄山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⑵了解黄山松奇特的特点。

⑶体会黄山归来不看松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预习交流美――品读欣赏美――背诵感受美――写作珍藏美――课后积累美,来感受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读书兴趣,使学生快乐读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基础上,让学生发现美,创造美,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黄山松各名松的特点。

2、体会黄山归来不看松的含义。

教学流程:一、回忆学习方法――预习交流美。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学习本单元主体课文的?生:汇报。

师:让我们用这种方法,走进今天的快乐读书屋吧!板书:快乐读书屋(三)师:请把你的预习收获讲给同组听,小组长提炼出有价值的成果。

生:预习交流。

师:请小组长把本组的预习成果展示给大家吧!生:预习展示。

师:黄山松是大自然赋予给我们的宝贵的财富,让我们搭乘预习这列快车到黄山再次领略那里的'奇松吧!板书:黄山松二、初步感知――品读欣赏美师:请同学们用喜欢方式读课文。

要求:字音要读准,句子要通顺,拿出笔画一画,黄山名松各有什么特点?生:自由读汇报师:谁想把课文读给大家听。

生:指名分段读。

生:评,互评。

师:请快速浏览课文,从中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生:汇报收获和解疑。

师生互动。

三、深入感知――背诵感受美师:简短几句话就道出了黄山松独特的美,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读一读,试着背下来,要说一说喜欢的原因。

生:汇报,原因,展示背。

四、感悟升华,写作珍藏美师:黄山归来不看松,一句诗说出了黄山松的独特的美,那就拿起手中的笔可以按本单元写作方法介绍一下你喜欢的植物。

也可以把你所学习本课后的收获如感悟写下来。

生:练写:展示。

五、拓展延伸――课外积累美师:正如同学们所说,大自然给予我们的事物是永恒的,课后用我们本单元学习方法阅读课外读物中《林海》一课,老师也希望同学们在今后学习生活中用明亮的眼睛发现,用真诚的心灵去感受,用热情的双手去描绘,用诚挚的行动去爱护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黄山松(优质教案)(2)

黄山松(优质教案)(2)

《黄山松》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自学、互学、导学,会认“浩、瀚、宏、驳”等9个生字,能把带有生字的词语、句子读正确;2.通过自学、互学、导学,引导学生理解“浩瀚、流连忘返”等词语,进而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黄山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通过自学、互学、导学,继续尝试使用并掌握“圈画、标注、交流”的阅读方法;进一步理解和运用“上挂下联、换词”等理解词语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运用“题目扩充、关键词语串联”等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重点:1.通过自学、互学、导学,会认“浩、瀚、宏、驳”等9个生字,能把带有生字的词语、句子读正确;2.通过自学、互学、导学,引导学生理解“浩瀚、流连忘返”等词语,进而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黄山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通过自学、互学、导学,继续尝试使用并掌握“圈画、标注、交流”的阅读方法;进一步理解和运用“上挂下联、换词”等理解词语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运用“题目扩充、关键词语串联”等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是啊,旅游是个很好的爱好,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旅游可以带给我们太多的收获。

那老师想问问,谁去过黄山?谁了解“黄山四绝”?1.出示“黄山四绝”图片。

2.简介“黄山四绝”景观。

黄山四绝之——怪石。

黄山石以奇取胜,以多著称。

黄山怪石从不同的位置,在不同的天气观看情趣迥异,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黄山四绝之——云海。

自古黄山云成海,奇峰怪石和古松在云海之中若隐若现,就更增加了美感。

黄山四绝之——温泉。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轩辕皇帝就是在此沐浴七七四十九日得返老还童了。

有趣吧?黄山四绝之——奇松。

奇松是黄山“四绝”之首,七十二峰,处处都有青松点染。

看这松的色彩,看这松的姿态,看这群松的气势,难怪古人说:黄山之美始松!3.直接点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快乐读书屋——《黄山松》,一起随作者领略黄山四绝之首的黄山松的风采!板题读题二、检查预习,词语的部分。

《黄山奇松》02-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设计

《黄山奇松》02-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设计

《黄山奇松》02-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设计《黄山奇松》02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黄山奇松的“奇”,感受黄山松的独特魅力。

3、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4、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奇松的奇特之处。

(2)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的。

2、教学难点(1)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习如何生动形象地描写景物。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方法1、朗读感悟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黄山奇松的美,感受作者对黄山奇松的赞美之情。

2、直观教学法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黄山奇松的奇特姿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4、读写结合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仿写,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有许多著名的风景名胜。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黄山。

(播放黄山的风景视频)2、看了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3、黄山不仅有奇山怪石,还有许多奇特的松树。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黄山奇松的课文。

(板书课题:黄山奇松)(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出示生字词,指名读、齐读)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4、指名回答,教师相机总结:课文主要介绍了黄山的三大名松——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以及黄山松的奇特姿态。

(三)精读课文,感受奇松1、学习“迎客松”(1)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用“——”画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

长春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5.2黄山松》word教案 (7)

长春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5.2黄山松》word教案 (7)

《黄山松》教学设计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长山镇蒙古族小学皋娃一、教案背景:黄山松对于中国人来说它是中国形象的代言!黄山松是由黄山独特地貌、气候而形成的中国松树的一种变体。

黄山松一般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地方,通常是黄山北坡在1500-1700米处,南坡在1000-1600米处。

黄山松的千姿百态和黄山自然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

黄山松的种子能够被风送到花岗岩的裂缝中去,以无坚不摧、有缝即入的钻劲,在那里发芽、生根、成长。

本课的教案设计,正是从这一理念出发,力求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理解黄山松这一了不起的特点,从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二、教学课题:《黄山松》三、教材分析:《黄山松》这篇课文是长春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

《黄山松》这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黄山松的赞叹和喜爱,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文章的表达很有特色,采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把黄山松的奇和美表现的淋漓尽致,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如身临其境。

是一篇加强学生语言训练的美文。

四、教学方法:以读代讲,以读引悟五、教学过程:(一)师生交流,引入情境导入: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曾经写过这样一首诗“天都奇伟海云幽,莲蕊莲花高入秋。

欲识黄山真面目,风华半在玉屏楼。

”你听出来了吗?这首诗描写的是哪里的景色?生:黄山。

师:(板书“黄山”二字)关于黄山你知道多少?生:交流资料。

师:“奇松、怪石、云海、温泉”(板书)是黄山的四绝,而黄山松则是“黄山四绝”之首,黄山素有“无处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的经典。

黄山松,以石为母,以云为乳,七十二峰,处处都有青松点染,如一支支神奇的画笔,把五百里黄山抹上了生命的色彩。

今天,就让我们跟着作家丰子恺走进黄山松(补充板书)(二)质疑点引,明确目标师:谁能介绍一下丰子恺?生:交流资料。

师:同学们的预习效果非常好,相信这节课的表现也一定不俗。

师:出示学习问题。

1、巩固10个字,并能知其意。

长春小学语文五下《5.2黄山松》word教案 (1)

长春小学语文五下《5.2黄山松》word教案 (1)
1-1 对子歌
教学目标:
1.认识 1 个生字,会写 3 个字。 2.能在教师指导下,按节奏朗读、背诵《对子歌》 。 3.初步了解什么是“对子歌”和“对子歌”的特点,感受这种语言形式的表达魅 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完成识字任务,了解课文内容。 2.在反复吟诵中体会对子歌的特点。
教学准备:
相关的对子歌
教学时数:
16
1.春色是多少古代文人墨客笔下不息的主题。老师这里也有 一首描写春天的诗,让我们共同来欣赏。 (投影出示)(学生有感情 朗诵)自由欣赏,小组自定。 2.齐读,让我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通过感情来朗读细细体味 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美丽春色吧!(播放音乐,学生有感情朗读) 3.同学们还搜集了哪些描写春天美景的诗句或者叶绍翁的诗 句,让我们大家共同来分享。(小组选一名同学读) 四、总结 让我们用一句话来抒发对春天的感受吧!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 习中掌握学习古诗人的方法去发现,去感悟、去动情。但无论用 什么方法,应因文而宜,与时俱进,去雕琢、去彩饰,反璞归真。
1.积累背诵古诗。 2.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作者豁达的情怀,培养语文素养。
教学准备:
有关作者的资料和课件。
教学时数: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4
1.设置故事情境 宋朝诗人叶绍翁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里,怀着愉快的心情 匆匆到好朋友的家里,但他来到朋友家门前,却发现朋友不在家。 此时诗人的心情该是怎样的?(生答) 正当诗人彷徨无着之际,不经意间抬头四望,眼前豁然一亮, 意外的情景出现眼前:高高的墙上,一枝红杏从园中伸了出来。 诗人有所感悟,写下了《游园不值》这首诗。 (板书)这节课我们 就来学习这首诗。 2.读诗题,理解题目 3.简介诗人 二、初读古诗,感知内容 1.指名读古诗。(纠正字音) 2.复习古诗学法 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 3. 利用你手中的各种资料, 自学第二部分内容。 (合作完成)(师 生互动)(抓字眼,明诗意) ① 在交流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理解古诗中所表现的古今 汉语不同特点。 ② 师点拨“怜”在汉语中有“可怜” 、 “爱惜”两种解释,这里应该是 “爱惜”的意思。 “小”字本意与“大”相对,这里引申为“轻轻” ③ 读全诗。 ④ 完整地说说诗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山松》教学设计
一、教案背景:
黄山松对于中国人来说它是中国形象的代言!黄山松是由黄山独特地貌、气候而形成的中国松树的一种变体。

黄山松一般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地方,通常是黄山北坡在1500-1700米处,南坡在1000-1600米处。

黄山松的千姿百态和黄山自然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

黄山松的种子能够被风送到花岗岩的裂缝中去,以无坚不摧、有缝即入的钻劲,在那里发芽、生根、成长。

本课的教案设计,正是从这一理念出发,力求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理解黄山松这一了不起的特点,从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二、教学课题:
《黄山松》
三、教材分析:
《黄山松》这篇课文是长春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

《黄山松》这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黄山松的赞叹和喜爱,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文章的表达很有特色,采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把黄山松的奇和美表现的淋漓尽致,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如身临其境。

是一篇加强学生语言训练的美文。

四、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以读引悟
五、教学过程:
(一)师生交流,引入情境
导入: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曾经写过这样一首诗“天都奇伟海云幽,莲蕊莲花高入秋。

欲识黄山真面目,风华半在玉屏楼。

”你听出来了吗?这首诗描写的是哪里的景色?生:黄山。

师:(板书“黄山”二字)关于黄山你知道多少?生:交流资料。

师:“奇松、怪石、云海、温泉”(板书)是黄山的四绝,而黄山松则是“黄山四绝”之首,黄山素有“无处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的经典。

黄山松,以石为母,以云为乳,七十二峰,处处都有青松点染,如一支支神奇的画笔,把五百里黄山抹上了生命的色彩。

今天,就让我们跟着作家丰子恺走进黄山松(补充板书)
(二)质疑点引,明确目标
师:谁能介绍一下丰子恺?生:交流资料。

师:同学们的预习效果非常好,相信这节课的表现也一定不俗。

师:出示学习问题。

1、巩固10个字,并能知其意。

2、快速默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读通课文,交流自己不懂的字词句。

(三)自主探究,经历感知
1、师:我们就来完成第一个问题,检测一下,你们的生字预习的怎么样。

师:出示字卡,学生认字扩词,练习造句。

师:说了半天的黄山松,那黄山松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呢?赶快把书翻开,一起去看一看。

【一读:默读】
生:快速默读课文,然后说一说你都知道了什么。

师:巡视指导。

生:交流所得。

【二读:范读】
师:听你们这么一说,我也想读读课文,看看那些松树。

师:范读课文。

生:听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师生互动评价。

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师:总结课文内容。

【三读:浏览】
师:黄山是大自然赋予给我们的宝贵的财富,而千姿百态的松树则是黄山的灵魂。

黄山松的奇,黄山松的美,黄山松的内涵远不是一次两次的读就能感受的到的,关于黄山松一定还有我们不知道,不能理解的,那就请同学们再次走进课文,用笔圈画出你不懂不理解的地方。

生:浏览课文,圈画疑问。

师:巡视指导。

师生互动交流解疑。

(四)合作交流,观点整合
师:文章以黄山松为题,文中的描写也是以黄山松为主,作者是从黄山松的哪几方面进行描述的呢?生:快速浏览,划分自然段。

生:交流分段结果。

师:课文开篇就说“黄山的松树有特色”,黄山的松树到底有什么特色?作家丰子恺是怎样把黄山松的特色形象而传神地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呢?这些问题,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学习。

(五)体验感悟,延伸发展
生:做相关习题。

结束语:黄山“峰奇石奇松更奇,云飞水飞山亦飞。

”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黄山松带给你的也是这样的美好!
著作权与使用说明:获奖作品的作者享有作品的著作权,并同意授权《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社与百度公司校园合作项目相关推广活动中以非商业目的对该获奖作品进行复制、使用、编辑、改编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