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岳冬梅
父母养育方式与青少年抑郁症的关系

摘 要 目的 : 探 讨 青 少年 抑 郁 症 患 者 的 发 病 与 父 母 养 育 方 式 的 相 关性 。方 法 : 采
一 一 _ 一 耄 一 _ 一 吣 萋 _ 一 耄 一 ~ ~ 一 一 ~ 一 ~ ~ 一 . 薹 . 一 善 一 ~ ~ . 一 一 k 一
M2过度干涉 , 过度 保护 , M 3拒 绝 、 否认 ,
M 4惩 罚 、 严厉 , M 5偏 爱 被 试 。抑 郁 症 患 者 均 在 临 床 痊 愈 后 测 评 统计学 处理: 所 有 资 料 均 采 用 S P S S 1 1 . 0软 件 进 行 t 检验及相关性分 析。
研究绀父母 养育 方式 中父 亲惩 罚严
厉、 拒绝与否认 因子分高 于对照 绀 , 且 对 照 组 具 差 异 有显 著性 。 母 亲情 感 温 暖 、 理解 子 分研究组低 于对照组 , 过分 干涉 保护 与偏袒被试 、 拒绝否认及偏爱被 试
子分 高 于 对 照组 , 且在 上 3个 因子 上 与
.
目 . 长期与父 母共 同生活 , 符合 中国精神 障 碍分类 与诊 断标 准第 3版 ( C C M D—I H) 抑郁发作 的诊 断标 准 对照组按同年龄 、 疾患 的学 生 3 6例 。以 上 二 被试均对 1 二 预知 情 同意。
方法 : 父母 养 育方 式 评定 量 表 ( E M — B U) 采 用 岳 冬 梅 等 人 修 订 的 中 文 版 教 养 行 为 两部分构成 , 其 中 包含 父 亲 6个 凶 子 : F l : 情感温暖 、 理解 ; F 2 : 惩 罚严 厉 ; F 3 : 过 分 干涉 ; F 4 : 偏 爱被 试 ; F 5 : 拒绝、 否认 ; f 、 6 : 过度保护 ; 包 含 母 亲 5个 因 子 : M1温 暖 ,
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

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姓名:___________ 性别: 男女年龄:____ 您与父母一起生活到____岁父亲是否健在:是否;母亲是否健在:是否;父母是否离异:是否在您______岁时离异在回答问卷之前,请您认真阅读下面的指导语: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子女的发展和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让您确切回忆小时侯父母对您说教的每一个细节是很困难的。
但我们每个人都对我们成长过程中父母对待我们的方式有深刻印象。
回答这一问卷,就是请您努力回想小时侯留下的这些印象。
本量表有很多题目组,每个题目答案均有1、2、3、4四个等级。
请您在答题纸上分别在最适合您父亲和母亲的等级数字上画“O”。
每题只准选一个答案。
您父亲或母亲对您的教养方式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请您实事求是地分开来回答。
如果您幼小时候父母不全,可以只回答父亲或母亲一栏。
如果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相关的题目可以不答。
问卷不记名,请您如实回答。
下面举列说明对每个题目的回答方法。
从不偶尔经常总是例1、父母常常打你吗?父① 2 3 4母 1 ② 3 4从不偶尔经常总是例2、父母对你很亲热吗?父 1 2 ③ 4母 1 2 ③ 4问卷:1.我觉得父母干涉我所做的每一件事…………………………………. 父1 2 3 4母1 2 3 42.能通过父母的言谈、表情感受他(她)很喜欢我…………………. 父1 2 3 4母1 2 3 43.与我的兄弟姐妹相比,父母更宠爱我………………………………. 父1 2 3 4母1 2 3 44.我能感到父母对我的喜爱……………………………………………. 父1 2 3 4母1 2 3 45.即使是很小的过失,父母也惩罚我…………………………………. 父1 2 3 4母1 2 3 46.父母总试图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使我成为出类拔萃的人…………. 父1 2 3 4母1 2 3 47.我觉得父母允许我在某些方面有独到之处…………………………. 父1 2 3 4母1 2 3 48.父母能让我得到其他兄弟姐妹得不到的东西………………………. 父1 2 3 4母1 2 3 49.父母对我的惩罚是公平的、恰当的…………………………………. 父1 2 3 4母1 2 3 410.我觉得父母对我很严厉……………………………………………….父1 2 3 4母1 2 3 411.父母总是左右我该穿什么衣服或该打扮成什么样子……………….父1 2 3 4母1 2 3 412.父母不允许我做一些其他孩子可以做的事,因为他们害怕我会出事………………………………………………………………………父1 2 3 4母1 2 3 413.在我小时候,父母曾当着别人的面打我或训斥我………………….父1 2 3 4母1 2 3 414.父母总是很关注我晚上干什么……………………………………….父1 2 3 4母1 2 3 415.当我遇到不顺心的事时,我能感到父母在尽量鼓励我,使我得到一些安慰………………………………………………………………父1 2 3 4母1 2 3 416.父母总是过分担心我的健康………………………………………….父1 2 3 4母1 2 3 417.父母对我的惩罚往往超过我应受的程度…………………………….父1 2 3 4母1 2 3 418.如果我在家里不听吩咐,父母就会恼火…………………………….父1 2 3 4母1 2 3 419.如果我做错了什么事,父母总是以一种伤心样子使我有一种犯罪感或负疚感……………………………………………………………父1 2 3 4母1 2 3 420.我觉得父母难以接近………………………………………………….父1 2 3 4母1 2 3 421.父母曾在别人面前唠叨一些我说过的话或做过的事,这使我感到难堪……………………………………………………………………父1 2 3 4母1 2 3 422.我觉得父母更喜欢我,而不是我的兄弟姐妹……………………….父1 2 3 4母1 2 3 423.在满足我需要的东西,父母是很小气的…………………………….父1 2 3 4母1 2 3 424.父母常常很在乎我取得分数………………………………………….父1 2 3 4母1 2 3 425.如果面临一项困难的任务,我能感到来自父母的支持…………….父1 2 3 4母1 2 3 426.我在家里往往被当作“替罪羊”或“害群之马”………………….父1 2 3 4母1 2 3 427.父母总是挑剔我所喜欢的朋友……………………………………….父1 2 3 4母1 2 3 428.父母总以为他们的不快是由我引起的……………………………….父1 2 3 4母1 2 3 429.父母总试图鼓励我,使我成为佼佼者……………………………….父1 2 3 4母1 2 3 430.父母总向我表示他们是爱我的……………………………………….父1 2 3 4母1 2 3 431.父母对我很信任且允许我独自完成某些事情……………………….父1 2 3 4母1 2 3 432.我觉得父母很尊重我的观点………………………………………….父1 2 3 4母1 2 3 433.我觉得父母很愿意跟我在一起……………………………………….父1 2 3 4母1 2 3 434.我觉得父母对我很小气、很吝啬…………………………………….父1 2 3 4母1 2 3 435.父母总是向我说类似这样的话“如果你这样做我会很伤心”…….父1 2 3 4母1 2 3 436.父母要求我回到家里必须得向他们说明我在做的事情…………….父1 2 3 4母1 2 3 437.我觉得父母在尽量使我的青春更有意义和丰富多彩(如给我买很多书,安排我去夏令营或参加俱乐部)…………………父1 2 3 4母1 2 3 438.父母经常向我表示类似这样的话“这就是我们为你整日操劳而得到的报答吗?”………………………………………………………父1 2 3 4母1 2 3 439.父母常以不能娇惯我为借口不满足我的要求……………………….父1 2 3 4母1 2 3 440.如果不按父母所期望的去做,就会使我的良心上感到不安……….父1 2 3 4母1 2 3 441.我觉得父母对我的学习成绩,体育活动或类似的事情有较高的要求………………………………………………………………………父1 2 3 4母1 2 3 442.当我感到伤心的时候可以从父母那儿得到安慰…………………….父1 2 3 4母1 2 3 443.父母曾无缘无故地惩罚我…………………………………………….父1 2 3 4母1 2 3 444.父母允许我做一些我的朋友们做的事情…………………………….父1 2 3 4母1 2 3 445.父母经常对我说他们不喜欢我在家的表现………………………….父1 2 3 4母1 2 3 446.每当我吃饭时,父母就劝我或强迫我在多吃一些………………….父1 2 3 4母1 2 3 447.父母经常当着别人的面批评我既慵惰,又无用…………………….父1 2 3 4母1 2 3 448.父母常常关注我交往什么样的朋友………………………………….父1 2 3 4母1 2 3 449.如果发生什么事情,我常常是兄弟姐妹中唯一受责备的一个…….父1 2 3 4母1 2 3 450.父母能让我顺其自然地发展………………………………………….父1 2 3 4母1 2 3 451.父母经常对我粗俗无礼……………………………………………….父1 2 3 4母1 2 3 452.有时甚至为一点儿鸡毛蒜皮的小事,父母也会严厉的惩罚我…….父1 2 3 4母1 2 3 453.父母甚至无缘无故的打过我………………………………………….父1 2 3 4母1 2 3 454.父母通常会参予我的业余爱好活动………………………………….父1 2 3 4母1 2 3 455.我经常挨父母的打…………………………………………………….父1 2 3 4母1 2 3 456.父母常常允许我到我喜欢去………………………………………….父1 2 3 4母1 2 3 457.父母对我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都有严格的限制而且绝不让步……………………………………………………父1 2 3 4母1 2 3 458.父母常以一种使我很难堪的方式对待我……………………………父1 2 3 4母1 2 3 459.我觉得父母对我可能出事的担心是夸大的、过分的………………父1 2 3 4母1 2 3 460.我觉得与父母之间存在一种温暖、体贴和亲热感觉………………父1 2 3 4母1 2 3 461.父母能容忍我与他们有不同的见解…………………………………父1 2 3 4母1 2 3 462.父母常常在我不知道原因的情况下对我大发脾气…………………父1 2 3 4母1 2 3 463.当我所做的事情取得成功时,我觉得父母很为我自豪……………父1 2 3 4母1 2 3 464.与我的兄弟姐妹相比,父母常常偏爱我……………………………父1 2 3 4母1 2 3 465.有时即使错误在我,父母也会把责任归咎与兄弟姐妹……………父1 2 3 4母1 2 3 466.父母经常抱我…………………………………………………………父1 2 3 4母1 2 3 4================================================================== ====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因子分析注1:父、母亲量表各因子所含条目如下:因子I父亲:2,4,6,7,9,15,20,25,29,30,31,32,33,37,42,54,60,61,66 (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关心)母亲:2,4,6,7,9,15,25,29,30,31,32,33,37,42,44,54,60,61,63 (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关心)因子II父亲:5,13,17,18,43,49,51,52,53,55,58,62(父亲惩罚严厉)母亲:1,11,12,14,16,19,24,27,35,36,41,48,50,56,57,59,(母亲过度干涉)因子III父亲:1,10,11,14,27,36,48,5,56,57(父亲过分干涉)母亲:23,26,28,34,38,39,45,47,(母亲拒绝否认)因子IV父亲:3,8,22,64,65(父亲偏爱被试)母亲:13,17,43,51,52,53,55,58,62,(母亲惩罚严厉)因子V父亲:21,23,28,34,35,45(父亲拒绝与否认)母亲:3,8,22,64,65,(母亲偏爱被试)因子VI父亲:12,16,39,40,59,(父亲过度保护)注2:66个条目中,父亲量表不含有19,24,26,38,41,47,54,63:母亲量表不含有5,10,18,20,21,40,49,66。
父母教养方式课题研究报告_研究报告_

父母教养方式课题研究报告课题研究是在课题研究工作结束时,对课题研究工作的全过程进行全面总结而写的书面材料。
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父母教养方式课题研究报告,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儿童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
父母通过具体的教育态度与教育方式对儿童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否适当,将直接影响儿童的身心发展,并对儿童的一生有着强烈而深远的影响。
父母教养方式与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有一定的相关关系~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在认知、社会化、人格、责任心发展方面的影响,得出了温暖、理解与民主式的父母教养方式,是一种积极的、科学的教养方式的结论,而且得出了温暖、理解与民主式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具有更大的促进作用。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从小生活在家庭中,活动在父母的周围,父母的言行对子女潜移默化的影响很大。
如果师之以范,教之得法,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
反之,不良的家庭教育和影响则容易使孩子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和行为问题。
结果表明:父母教养方式中的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父亲惩罚严厉、母亲惩罚严厉、父亲过度干涉因子,小学生学习习惯中的预习的习惯、听讲的习惯、复习的习惯、作业的习惯四个因子以及总的学习习惯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父母教养方式与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有一定的相关关系~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在认知、社会化、人格、责任心发展方面的影响,得出了温暖、理解与民主式的父母教养方式,是一种积极的、科学的教养方式的结论。
三、核心概念界定:(一)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的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儿童的情感表现的一种组合方式。
这种组合方式是相对稳定的,不随情境的改变而变化,它反映了亲子交往的实质。
(二)学习习惯就是学生在后天的长期学习过程中,经过有意识地训练和潜移默化地陶冶逐渐形成的一种行为方式(包括学习行为和心理倾向),而这种行为方式具有一定的相对稳定性。
父母教养方式(EMBU)计分方式、评分标准、常模、题目

9、 父母对我的惩罚是公平的、恰当 父
的。
母
10、我觉得父母对我很严厉。
父
母
11、父母总是左右我该穿什么衣服或 父
的 该穿成什么样子。
母
12、父母不允许我做一些其他孩子可 父 得 以做的事情,因为他们害怕我会 母 v 出事。
13、在我小时候,父母曾当着别人的 父
面打我或训斥我。
母
14、父母总是很关注我晚上干什么。 父 母
从不
1 1
偶尔
2 2
经常
3 3
总是
4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5、 即使是很小的过失,父母也惩罚 父
我。
母
6、父母总试图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使 父
发 我成为出类拔萃的人。
母
7、 我觉得父母允许我在某些方面有 父
独到之处。
母
8、 父母能让我得到其他兄弟姐妹得 父
不到的东西。
母
亲对您的教养方式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请您实事求是地分别回答。
如果您幼小时候父母不全,可以只回答父亲或母亲一栏。如果是独生子女,
没有兄弟姐妹,相关的题目可以不答。问卷不记名,请您如实回答。下面举例说
明对每个题目的回答方法。
从不
偶尔
经常 总是
1、父母常常打您吗?
父①
2
3
4
母1
②
3
4
从不
偶尔
经常 总是
1,11,12,14,16,19,24,27,35,36,41,48, 过分干涉、过分保护
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调查研究

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调查研究曹薇【摘要】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对子女抚养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
已有的研究表明,父母教养方式受到性别、文化程度及家庭完整性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良好的父母教养方式有利于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为了探讨城市高中生父母不同的教养方式状况,采用了我国岳冬梅1993年修订的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对贵阳市450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统计。
结果是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父母受教育水平对其教养方式有着显著的影响,父母是否离异对其教养方式也有显著的差异。
%Parenting style refers to the parents' shown in the process of a relatively stable behavior. Some research indicated that, parental rearing patterns by gender, education level and family integrity and many other factors, good parenting is benefici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personality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high school students of different parental rearing condi-tion in city. Methods: Using the Parenting Style Questionnaire (EMBU) of Yue Dongmei revision in 1993 to the high school 450 students' investigation statistics in. Guiyang. Results: high school students ~ parenting styles have significant gender differences ; educational level of parents on their parenting styles have significant effect; whether parents divorced on parenting style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期刊名称】《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2(030)004【总页数】4页(P49-52)【关键词】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作者】曹薇【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贵州贵阳5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84家庭是社会的初级群体,也是个体社会化的主要场所,而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

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该量表是1980年由瑞典Umea(于默奥)大学精神医学系C·Perris等人共同编制用以评价父母教养态度和行为的问卷,由我国岳冬梅等于80年代末引进并修订。
EMBU包含11个因子,其中有关父亲的6个因子依次为:Ⅰ情感温暖、理解,Ⅱ惩罚、严厉,Ⅲ过分干涉, Ⅳ偏爱被试,Ⅴ拒绝否认,Ⅵ过度保护。
有关母亲的5个因子依次为:Ⅰ情感温暖、理解,Ⅱ过分干涉和过度保护,Ⅲ拒绝、否认,Ⅳ惩罚严厉,Ⅴ偏爱被试。
(建议:对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养育方式评测,可从父亲教养方式中抽取5个主因素:情感锡暖与理解、惩罚严厉、过度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共包含52个条目;从母亲教养方式中抽取4个主因素:情感温暖与理解、惩罚严厉、过度干涉和过度探护、拒绝否认,共包含53个条目。
)姓名:___________ 性别: 男女年龄: 您与父母一起生活到____岁父亲是否健在:是否;母亲是否健在:是否;父母是否离异:是否在您______岁时离异在回答问卷之前,请您认真阅读下面的指导语: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子女的发展和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让您确切回忆小时侯父母对您说教的每一个细节是很困难的。
但我们每个人都对我们成长过程中父母对待我们的方式有深刻印象。
回答这一问卷,就是请您努力回想小时侯留下的这些印象。
问卷有很多题目组,每个题目答案均有1、2、3、4四个等级。
请您分别在最适合您父亲和母亲的等级数字上面○。
每题只准选一个答案。
您父亲和母亲对您的教养方式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请您实事求是分别回答。
如果您幼小时候父母不全,可以只回答父亲或母亲一栏。
如果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相关的题目可以不答。
问卷不记名,请您如实回答。
下面举列说明对每个题目的回答方法。
从不偶尔经常总是1、父母常常打你吗?父① 2 3 4母 1 ② 3 4从不偶尔经常总是1、父母对你很亲热吗?父 1 2 ③ 4母 1 2 ③ 4从不偶尔经常总是1.我觉得父母干涉我所做的每一件事…………………………………….父1 2 3 4母1 2 3 4 2.能通过父母的言谈、表情感受他(她)很喜欢我…………………….父1 2 3 4母1 2 3 4 3.与我的兄弟姐妹相比,父母更宠爱我………………………………….父1 2 3 4母1 2 3 4 4.我能感到父母对我的喜爱……………………………………………….父1 2 3 4母1 2 3 4 5.即使是很小的过失,父母也惩罚我…………………………………….父1 2 3 4母1 2 3 4 6.父母总试图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使我成为出类拔萃的人…………….父1 2 3 4母1 2 3 4 7.我觉得父母允许我在某些方面有独到之处…………………………….父1 2 3 4母1 2 3 4 8.父母能让我得到其他兄弟姐妹得不到的东西………………………….父1 2 3 4母1 2 3 4 9.父母对我的惩罚是公平的、恰当的…………………………………….父1 2 3 4母1 2 3 4 10.我觉得父母对我很严厉………………………………………………...父1 2 3 4母1 2 3 4 11.父母总是左右我该穿什么衣服或该打扮成什么样子………………...父1 2 3 4母1 2 3 4 12.父母不允许我做一些其他孩子可以做的事,因为他们害怕我会出事………………………………………………………………………父1 2 3 4母1 2 3 4 13.在我小时候,父母曾当着别人的面打我或训斥我…………………...父1 2 3 4母1 2 3 4 14.父母总是很关注我晚上干什么………………………………………...父1 2 3 4母1 2 3 4 15.当我遇到不顺心的事时,我能感到父母在尽量鼓励我,使我得到一些安慰………………………………………………………………父1 2 3 4母1 2 3 4 16.父母总是过分担心我的健康…………………………………………...父1 2 3 4母1 2 3 4 17.父母对我的惩罚往往超过我应受的程度……………………………...父1 2 3 4母1 2 3 4 18.如果我在家里不听吩咐,父母就会恼火……………………………...父1 2 3 4母1 2 3 4 19.如果我做错了什么事,父母总是以一种伤心样子使我有一种犯罪感或负疚感……………………………………………………………父1 2 3 4母1 2 3 4 20.我觉得父母难以接近…………………………………………………...父1 2 3 4母1 2 3 4 21.父母曾在别人面前唠叨一些我说过的话或做过的事,这使我感到难堪……………………………………………………………………父1 2 3 4母1 2 3 4 22.我觉得父母更喜欢我,而不是我的兄弟姐妹………………………...父1 2 3 4母1 2 3 4 23.在满足我需要的东西,父母是很小气的……………………………...父1 2 3 4母1 2 3 4 24.父母常常很在乎我取得分数…………………………………………...父1 2 3 4母1 2 3 4 25.如果面临一项困难的任务,我能感到来自父母的支持……………...父1 2 3 4母1 2 3 4 26.我在家里往往被当作“替罪羊”或“害群之马”…………………...父1 2 3 4母1 2 3 4 27.父母总是挑剔我所喜欢的朋友………………………………………...父1 2 3 4母1 2 3 4 28.父母总以为他们的不快是由我引起的………………………………...父1 2 3 4母1 2 3 4 29.父母总试图鼓励我,使我成为佼佼者………………………………...父1 2 3 4母1 2 3 4 30.父母总向我表示他们是爱我的………………………………………...父1 2 3 4母1 2 3 4 31.父母对我很信任且允许我独自完成某些事情………………………...父1 2 3 4母1 2 3 4 32.我觉得父母很尊重我的观点…………………………………………...父1 2 3 4母1 2 3 4 33.我觉得父母很愿意跟我在一起………………………………………...父1 2 3 4母1 2 3 4 34.我觉得父母对我很小气、很吝啬……………………………………...父1 2 3 4母1 2 3 4 35.父母总是向我说类似这样的话“如果你这样做我会很伤心”……...父1 2 3 4母1 2 3 4 36.父母要求我回到家里必须得向他们说明我在做的事情……………...父1 2 3 4母1 2 3 4 37.我觉得父母在尽量使我的青春更有意义和丰富多彩(如给我买很多书,安排我去夏令营或参加俱乐部)…………………父1 2 3 4母1 2 3 4 38.父母经常向我表示类似这样的话“这就是我们为你整日操劳而得到的报答吗?”………………………………………………………父1 2 3 4母1 2 3 4 39.父母常以不能娇惯我为借口不满足我的要求………………………...父1 2 3 4母1 2 3 4 40.如果不按父母所期望的去做,就会使我的良心上感到不安………...父1 2 3 4母1 2 3 4 41.我觉得父母对我的学习成绩,体育活动或类似的事情有较高的要求………………………………………………………………………父1 2 3 4母1 2 3 4 42.当我感到伤心的时候可以从父母那儿得到安慰……………………...父1 2 3 4母1 2 3 4 43.父母曾无缘无故地惩罚我……………………………………………...父1 2 3 4母1 2 3 444.父母允许我做一些我的朋友们做的事情……………………………...父1 2 3 4母1 2 3 4 45.父母经常对我说他们不喜欢我在家的表现…………………………...父1 2 3 4母1 2 3 4 46.每当我吃饭时,父母就劝我或强迫我在多吃一些…………………...父1 2 3 4母1 2 3 4 47.父母经常当着别人的面批评我既慵惰,又无用……………………...父1 2 3 4母1 2 3 4 48.父母常常关注我交往什么样的朋友…………………………………...父1 2 3 4母1 2 3 4 49.如果发生什么事情,我常常是兄弟姐妹中唯一受责备的一个……...父1 2 3 4母1 2 3 4 50.父母能让我顺其自然地发展…………………………………………...父1 2 3 4母1 2 3 4 51.父母经常对我粗俗无礼………………………………………………...父1 2 3 4母1 2 3 4 52.有时甚至为一点儿鸡毛蒜皮的小事,父母也会严厉的惩罚我……...父1 2 3 4母1 2 3 4 53.父母甚至无缘无故的打过我…………………………………………...父1 2 3 4母1 2 3 4 54.父母通常会参予我的业余爱好活动…………………………………...父1 2 3 4母1 2 3 4 55.我经常挨父母的打……………………………………………………...父1 2 3 4母1 2 3 4 56.父母常常允许我到我喜欢去…………………………………………...父1 2 3 4母1 2 3 4 57.父母对我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都有严格的限制而且绝不让步……………………………………………………父1 2 3 4母1 2 3 4 58.父母常以一种使我很难堪的方式对待我……………………………父1 2 3 4母1 2 3 4 59.我觉得父母对我可能出事的担心是夸大的、过分的………………父1 2 3 4母1 2 3 4 60.我觉得与父母之间存在一种温暖、体贴和亲热感觉………………父1 2 3 4母1 2 3 4 61.父母能容忍我与他们有不同的见解…………………………………父1 2 3 4母1 2 3 4 62.父母常常在我不知道原因的情况下对我大发脾气…………………父1 2 3 4母1 2 3 4 63.当我所做的事情取得成功时,我觉得父母很为我自豪……………父1 2 3 4母1 2 3 4 64.与我的兄弟姐妹相比,父母常常偏爱我……………………………父1 2 3 4母1 2 3 4 65.有时即使错误在我,父母也会把责任归咎与兄弟姐妹……………父1 2 3 4母1 2 3 4 66.父母经常抱我…………………………………………………………父1 2 3 4母1 2 3 4父、母亲量表各因子所含条目如下:因子I父亲:2,4,6,7,9,15,20,25,29,30,31,32,33,37,42,54,60,61,66母亲:2,4,6,7,9,15,25,29,30,31,32,33,37,42,44,54,60,61,63因子II父亲:5,13,17,18,43,49,51,52,53,55,58,62母亲:1,11,12,14,16,19,24,27,35,36,41,48,50,56,57,59,因子III父亲:1,10,11,14,27,36,48,5,56,57母亲:23,26,28,34,38,39,45,47,因子IV父亲:3,8,22,64,65母亲:13,17,43,51,52,53,55,58,62,因子V父亲:21,23,28,34,35,45母亲:3,8,22,64,65,因子VI父亲:12,16,39,40,59,注2:66个条目中,父亲量表不含有19,24,26,38,41,47,54,63:母亲量表不含有5,10,18,20,21,40,49,66。
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岳冬梅

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岳冬梅第一节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一、EMBU的编制背景和目的EMBU(EgmaMinnenavBardndonauppfortran)是1980年由瑞典Umea大学精神,学系C.Perri等人共同编制用以评价父母教养态度和行为的问卷。
50-60年代,在精神医学领域人们意识到家庭环境与子女催患精神疾病存在一定关丢当时多注意从父母的早逝、离异、分居等角度去考虑这种关系,而很少探讨父母教养行为.子女心理健康的关系。
但当时也出现过几种父母教养方式的评价问卷(Schaefer1959,Slat1962,Becker1964),其中较有影响的是1959年由Schaefer编制的子女对父母行为的评价{卷(Children'ReportofParentalBehaviourInventory,CRPBI)。
这一量表把父母教:方式分三个维度:接纳(acceptance)一拒绝(rejection),心理自主(pychologicautonomy)一心理受控(pychologicalcontrol),严厉(firmcontrol)一放纵(la某control但是Perri等人认为,上述维度并不能包括父母教养方式的全部内涵,起码是不充分的。
越来越多的人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子女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与父母教养方式乎密切相关,但由于缺乏客观、全面的评价工具使这一领域的研究滞留不前。
因此,他们·为需要编制一全面而深人的评价父母教养方式的问卷。
开始他们采用半定式会谈方式帮助者回忆父母的教养行为。
然而很快他们就意识到为了保证信息的客观性,真实性以及评价方便,标准的问卷是一种更为恰当的方式。
因此,他们决定根据Schaefer提出的父母教养式维度的概念,编制一套反映父母教养方式全貌的问卷。
几位临床医生根据前人所涉及的父母教养方式的维度,几经切磋,拟定了父母教养方.的十五种行为,每种行为涉及的5个条目,还有11个不属于上述十五种行为的条目,因此问卷共81个条目。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自我和谐与孤独感研究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自我和谐与孤独感研究摘要:本研究探讨大学生孤独感与其父母教养方式和自我和谐之间的关系。
随机抽取在校本科生140名,以ucla 孤独量表、岳冬梅改编的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王登峰(1994)编制的自我和谐量表(sccs)进行测量。
主要得到以下结论:父母教养方式与孤独感有负相关;自我和谐程度与孤独感呈负相关;父母教养方式与自我和谐程度对孤独感有预测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孤独感;父母教养方式;自我和谐中图分类号:g9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6-0113-02一、文献回顾孤独感是用来描述个体的直观状态,是一种情绪体验。
weiss (1974)提出,孤独的大学生更容易体验到空虚、愤怒等负面情感,最早孤独感被定义为:与人类的亲密接触的需要和获得密切的人际关系需要得不到满足从而产生的一种负面的情感体验(sullivan,1953)。
也有学者从认知加工的角度提出,当个人希望建立的社会交往关系模式与实际的社会交往关系模式存在一定的差距时,个体更容易体验到孤独感(perlman,1982)。
父母教养方式是指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稳定的行为倾向(杨俊生,肖海燕,2008)。
普遍被国内外学者认同的界定是,父母教养方式是由父母的教养态度、观念和行为以及非言语表达组成的,是一个综合体(darling &steinberg)。
王桂祥(2004)认为父母教养方式反映了亲子互动性质,其具有跨情境的稳定性。
曾琪认为父母教养方式是一种行为倾向,表现在日常生活的亲子关系中和教育行为中(王丽芬,2002)。
国外心理学家对自我和谐的研究已经有相当一段时间的历史,自我和谐最初是由prescott(1946)提出的,他认为人的各种观念和态度构成内心,各成分之间如果没有冲突就会达到一致性(薛本洁,张静,2010)。
rogers将自我和谐这一概念完善为自我内部的协调一致性和自我与经验的协调一致,也就是内部自我与外部经验之间的和谐。
父母教养方式对高职生性别角色的影响研究

父母教养方式对高职生性别角色的影响研究[摘要]文章通过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中国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CSRI)对某校839名高职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来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高职生性别角色的关系。
[关键词]父母教养方式高职生性别角色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以及社会结构的变化,家庭成员所面临的社会压力也逐渐加大,各种观念的变革、信息的传播、科学技术的进步、生活方式的变化、青少年个性的发展等都使得家长的教育难度增加。
许多父母感叹对孩子的教育无能为力,不仅影响了学习和工作的情绪,而且严重影响到家庭生活质量,甚至影响到家庭的稳定。
因此,研究不同家庭教养方式包括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手段、教育方法等对子女的影响,并就如何进行社会教育,改变家长教育观念、提高家长教育能力进行对策性研究,不仅是新时期家庭建设理论的需要,而且是提高家庭生活和教育质量、改进家庭教育功能、实现家庭和睦、培养身心健康的下一代的现实需要。
因此,本研究关注父母教养方式与高职生青少年性别角色的关系,探讨了父母的教养方式如何影响和塑造不同性别高职生青少年的人格特征。
一、文献回顾(一)有关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父母教养方式又称育儿风格,这里的“育”包括生育、养育、教育、培育。
父母的育儿价值观、育儿态度、育儿行为等的总和形成了育儿风格,育儿风格造成了特定的家庭情绪气氛,育儿态度和育儿行为就在这样的情绪气氛中表现出来,儿童就是在这个情绪气氛中成长的。
在对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上,鲍姆琳德使用了分类学的方法,对父母的教养方式从要求和回应两个维度进行分类:权威型是既严格要求儿童,又对儿童的需求给予及时的回应;专制型是只严格要求儿童,不能对儿童的要求做出回应;宽容型是能对儿童的需求做出及时的回应,但是不能严格要求儿童;放纵型是既不能严格要求儿童,也不能对儿童的要求进行及时回应。
权威型的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的许多积极结果相联系,其中包括好的学习成绩,还能增强儿童的能力、自主性、自尊和较好的同伴关系。
33号 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 15-54岁

33号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15-54岁父母养育方式问卷于1980年由瑞典Umea大学精神医学系C.Perris等人编制,用于评定父母的教养方式,含有81个条目。
1993年,中国医科大学心理学教研室岳冬梅、李鸣果、金魁和、丁宝坤对该量表进行修订。
施测时间约30分钟。
该量表不适用于年龄幼小的被试和年龄过大的被试,而适用于中青年被试(15~54岁),该年龄段的被试对父母的评价更客观、稳定,回忆的准确性也较高。
注:为了方便呈现,本系统中的题目有132道,前66道对父亲评价,后66道对母亲评价。
题目内容完全一致。
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gma Minnen av Bardndosnauppforstran,简称EMBU)是1980年由瑞典Umea大学精神医学系C. Perris等人编制,含有81个条目,用于评定父母的教养方式。
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子女的心理健康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有可能是子女心理疾病的病因。
例如,神经症患者父母的教养方式比正常人的父母有更多的拒绝和过度保护,但缺乏情感温暖,理解、信任和鼓励。
量表要求被试回忆自己的早期经历,对描述父母的句子进行4级评分。
由于年龄过小的被试对父母的评价容易失之偏颇,缺乏客观性,而年龄过大的被试回忆的准确性不高,故该量表最适于中青年被试(15~54岁左右)。
该年龄范围内的被试回答较为客观和稳定,能够更好地达到测试目的。
对于年龄偏小或过大的被试,结果解释应慎重。
中文版EMBU由中国医科大学心理学教研室的岳冬梅、李鸣果、金魁和、丁宝坤修订。
修订后的量表经过主因素分析,确定了66个条目。
其中父亲教养方式含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偏爱、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六个主因素,共58个条目。
母亲教养方式含情感温暖理解、过度干涉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偏爱等五个主因素,共57个条目。
本系统为方便作答,将教养方式按父母分别呈现,共132题。
修订后的量表信度效度较好。
各主因素的同质性信度(Cronbach’s)系数均较好,最高者达到0.88,最低的为0.46,平均为0.75。
父母养育方式对幼儿利他行为的影响研究

吉林教育父母养育方式对幼儿利他行为的影响研究延边大学师范学院崔美玉陈超摘要:采用小学生利他行为问卷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吉林省某市的城乡幼儿进行调查。
主要对有利他行为的幼儿与无利他行为的幼儿的父母养育方式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是父母养育方式与幼儿亲社会行为有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父母养育方式;幼儿;利他行为本研究从父母养育方式对幼儿利他行为影响的角度入手,探讨父母养育方式对幼儿利他行为的影响,从而通过合理正当的家庭教育来引导孩子的利他行为,促使他们顺利完成社会化的初级阶段,为日后的自我发展和适应群体生活,为他人和社会服务打下坚实可靠的基础。
一、调查对象对吉林省某市的城乡200名大班和中班幼儿家长进行父母养育方式和幼儿利他行为的问卷调查。
被试中男孩74名,占总人数的45%;女孩90名,占总人数的55%;城市儿童84名,占总人数的51%;农村儿童80名,占总人数的49%。
在此过程中共发放2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64份,回收率为82%。
二、调查工具(一)父母养育方式调查问卷。
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是1980年由瑞典Umea大学精神医学的C.Perris等人编制的,岳冬梅等人修订的中文版。
量表包括父亲养育方式的六个分量表,母亲养育方式的五个分量表。
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二)利他行为的评定。
本调查采用辽宁师范大学胡雁波《小学生利他行为发展的实验研究》硕士论文中的《小学生利他行为问卷》进行研究。
在问卷中设置五个故事情景,每一个故事情景有三个相应的答案。
利他行为记3分。
折中行为记2分。
利己行为,记1分。
(三)施测和数据处理。
发放和回收调查问卷,整理问卷后进行数据录入工作,全部数据均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一)父母养育方式对幼儿利他行为的影响。
父母作为幼儿社会化的最早影响者,对幼儿利他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
有利他行为幼儿的父母养育方式与无利他行为幼儿的父母养育方式相比,在父亲过分干涉(t=2.869,p<0.01)、父亲过度保护因子(t=2.623,p<0.01)上有非常显著的差异;父亲偏爱被试这一因子上有显著差异(t=2.009,p<0.01)。
羌汉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对比研究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二〇〇七年第一期! $!"# 羌族 因子 " # $%% ! 父亲 母亲 " 父亲 母亲 3 父亲 母亲 # 总分 父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1 - $+ ,’ $’$+ 11 - $1+ ,1 " # $&’ *&+ 0& - ’+ %. */+ $% - /+ ** 1+ /’ - $+ 0* *’+ $& - $+ %1 &+ *. - ’+ $% %+ $’ - $+ .& **+ 0$ - $+ $1 $’0+ 1$ - $,+ 10 0+ 1.% 0+ &%1 0+ 0’’ *+ ’’, /+ 01, $+ $$, ’+ .$’ 0+ 1% 2 0+ 0, 2 0+ 0, 2 0+ 0, 2 0+ 0, 4 0+ 0* 4 0+ 0, 4 0+ 0* 2 0+ 0, 汉族 ( )
! ! ’5 两族青少年 6789 测验比较 ( 见下表 ’ ) 对两族青少年在各因子量表得分情况进行比较 发现, 汉族组在各因子得分均高于羌族组; 二者进行 : 检验, 结果羌汉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在 3 父亲 (拒 绝、 否认) 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 ( ; 4 0+ 0, ) ; 在$父
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研究

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研究作者:尹洁唐芳贵来源:《卷宗》2020年第14期摘要:目的了解父母教养方式和初中生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
方法选用岳冬梅等人修订的《父母教养方式评定量表》和董光恒等人修订的《认知情绪调节策略量表》对湖南省某普通中学300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初中生的母亲更偏向情感温暖理解、过分干涉过度保护、拒绝否认等教养方式,父亲更偏向惩罚严厉等教养方式;2)初中生较高频率使用关注计划、理性分析等情绪调节策略,较低频率使用灾难化、责难他人等情绪调节策略;3)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情绪调节策略存在一定的正、负相关关系。
结论 1)当前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依然遵循“严父慈母”的传统特征。
2)初中生情绪调节策略整体呈积极态势。
3)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情绪调节策略存在一定关系。
关键词:父母教养方式;初中生;情绪调节策略基金项目: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湖南省亚健康家庭环境下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培育研究”(15YBA051)阶段性成果。
1 前言初中阶段是个体身心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处在这个阶段的孩子因对身心各方面的高速发展尚不适应,情绪状态极不稳定,易引发各种冲突和问题。
个体若长期处于波动不安、不适的情绪狀态,身心健康势必受影响,因此需要进行情绪调节。
而在影响初中生情绪调节的众多因素中,家庭因素尤其是父母教养方式尤为重要。
本研究拟通过调查研究,了解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情绪调策略现状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以期研究结果为家长完善教养方式提供一定参考,促进亲子之间的良性互动,最终促进初中生人格统一、和谐发展。
2 研究设计2.1 样本本研究以湖南省某普通中学初一至初三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制作和发出问卷共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76份,有效率为92%。
2.2 工具2.2.1 父母教养方式评定量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采用的是瑞典Umea大学精神医学系C.Perris等人共同编制,由国内岳冬梅等人修订的中文版。
不同家庭教养方式与中职生自信心的关系

109一、问题提出在每个人成长的过程中,其心理影响因素很多,包括学校、家庭、社会等,其中家庭因素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
在影响心理发展的家庭诸因素中,父母的教养方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最大也最直接。
每个人一出生,首先是作为一个生物个体而存在,其最基本的生存和身体健康离不开父母长时间的精心护理、照料。
与此同时,他又开始了由生物个体向社会个体转变的社会化过程,这意味着个体需要不断学习知识、技能,逐渐掌握社会规范,最终适应社会生活,这一切同样离不开父母的引导、教育。
从字面看,教养方式既有抚养之意,又兼具教育职能,恰当地反映了父母在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充当的角色。
人们对父母的家庭教养方式的研究由来已久,1960 - 1970 年间,父母的家庭教养方式就一直是家庭环境和个体社会化研究十分关注的中介变量。
所谓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对在对子女的日常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具有相对稳定的行为倾向,是教养观念和教养行为的综合体现,它直接作用于亲子活动过程,对儿童多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自信心是一种反映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完成某项活动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征,也称自信。
自信心有其积极的内涵:第一、自信心使人肯定自己的价值,缺乏自信者反之;第二、自信心包含了积极乐观的情绪;第三、自信心与良好的意识品质紧密相连。
一般自信心强的人,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搞好学习、工作和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状况较好。
自信心弱者,往往低估自己的能力,难以发挥自己的潜力,容易造成学习工作困难和社会适应不良,遇到的应激源相对较多,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甚至导致心理疾病。
目前我国对中职生心理研究只注重对中职生健康状况的调查,或者偏重于对已有问题的解决。
对家庭教养方式是否影响中职生的自信心缺乏系统的研究和科学的指导。
本研究主要对以下三个问题进行探讨:考查中职生的自信心情况、中职生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自信心的强弱与父母教养方式有无相关。
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摘要:应对方式(Copingstyle)是指个体应对挫折时采取的不同策略和方法。
影响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因素有性别、年级、人格特征、父母教养方式等。
在这些因素中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应对方式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应对方式;父母教养方式21世纪社会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节奏也日益加快,各方面的竞争日趋激烈。
这就导致越来越大的心理压力。
面对各种压力,个体如何解决他们所遇到的问题?他们的应对方式会是怎样的?很多研究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研究。
如果在中国学术期刊网中输入“应对方式”一词,会发现研究这一领域的文章相当多。
而在这些研究中,大学生的应对方式是一个关注的焦点。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从自身发展的角度讲,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正处于成熟和半成熟之间,他们有独立发展的意识但是做事还不够稳重;从外部环境来说,大学阶段的个体面临着无法预测的转变和挑战,例如:新的生活方式、同学之间或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新的学习方式等等。
研究结果表明性别、年级、人格特点、父母教养方式等因素会影响大学生的应对方式,而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特别重要。
一、相关概念应对(Coping)又称应付,是从应激到适应的心理过程,是个体面对应激情景时为减少压力或伤害而作出的认知或行为努力。
而应对方式(Copingstyle)则是指个体应对时采取的不同策略和方法。
应对方式的分类有很多种,目前尚无一致的看法。
Lazarus把应对分为四种:采用积极行为、回避、攻击和听之任之。
后来他又把应对划分为情绪应对、认知应对和行为应对三种类型。
我国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石林、江乾金等将应对方式分为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张亚宁在其编制的应对方式量表中区分出倾诉、发泄、压抑、消遣、升华、超脱、物质滥用、自我惩罚等八个因子;肖计划、许秀峰等在参考国外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包括6个因子的应付方式问卷,这些因子包括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缩、合理化。
父亲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积极冒险行为的影响:感觉寻求的中介作用

家教指南852023年12月·232023/23(总第621期)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期,此时个体的生理、心理等方面都会发生一系列变化,但青少年的情绪、认知等方面的发展尚未成熟,因此,这一时期也是个体冒险行为频繁发生的时期。
冒险行为可分为积极冒险行为和消极冒险行为两大类。
[1]积极冒险行为指的是被社会大众广泛接受和认可的,有一定安全保障的,且能够促进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的冒险性行为,如登山、潜水、跳伞、滑雪等;消极冒险行为指的是不被社会大众所广泛认可和接受的,带有违法犯罪性质的冒险性行为,如偷窃、吸烟、酗酒、故意破坏等。
[2]研究发现,一个人的冒险倾向能很好地预测其创新创造能力[3],中学生参加积极的冒险行为,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能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进而产生更多的创新行为。
[4]如果学生缺乏冒险性、因循守旧,其创造性势必不足。
[5]因此有必要对青少年冒险行为及其影响机制进行探究。
研究者对青少年冒险行为的影响因素展开了研究,发现亲子关系会对冒险行为产生显著影响。
[6]生态系统理论认为,青少年的发展是被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所共同影响的,个体特征相同或相似的青少年会因为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而表现出行为上的差异。
父母的言谈举止、教养方式等都会影响子女的人格特质及其行为的养成,父母支持性的教养方式能够显著增强孩子的冒险性。
但当下,父亲缺位、“丧偶式育儿”等现象并不少见。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虽不同于母亲,但具有和母亲同等重要的功能,随着孩子的长大,父亲从养家者单一角色逐渐演变为孩子的引导者、帮助者等多重角色[7],同时,父亲的干涉能够培养子女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冒险以及想象能力,进而促进个体创造性的发展。
[8]基于此,本研究提出研究假设H1:父亲教养方式能显著影响青少年的积极冒险行为。
父亲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积极冒险行为的影响:感觉寻求的中介作用卜玲曾玲娟陆锦怡【摘要】为探讨青少年父亲教养方式、感觉寻求与积极冒险行为之间的关系,运用父亲教养方式分量表、青少年感觉寻求问卷及积极冒险行为问卷对广西南宁的632名中学生进行调查。
大学生社交自尊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智库时代智者论道大学生社交自尊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张宇峰(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 110034)摘要:目的:测查大学生社交自尊水平和父母教养方式的现状以及进一步探讨两者的关系。
方法:采用《德克萨斯社交行为调查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沈阳师范大学的32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
结果:大学生的社交自尊水平呈中等偏低;大学生社交自尊水平在性别上在显著差异;父母教养方式在性别上差异显著;大学生社交自尊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中“父亲情感温暖、理解”“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和“母亲偏爱被试”三个因子呈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大学生;社交自尊;父母教养方式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609(2020)08-0280-003自尊是一种相对稳定的人格特质,不同个体的自尊水平是存在差异的。
自尊从包含范围可以分为整体自尊和具体自尊。
整体自尊指个体对待自我的总的积极或消极态度,而具体自尊是整体在自尊局部或部分的表现,如体育自尊、容貌自尊、社交自尊等。
社交自尊是自尊的重要构成部分,罗丽芳等人(2014)提出社交自尊是个体对自己社会交往能力以及交往状况的评价与情绪。
Baumeister等人(2003)发现,社交自尊水平与个体沟通行为效果存在显著相关,高自尊个体更容易受他人欢迎,更愿意与陌生人沟通。
社交自尊水平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成长和社会交往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于父母教养方式的含义,Laudet 等人(2004)提出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教育态度、行为和非言语表达的集合,反映了亲子互动的性质,具有跨情境的稳定性。
Schmitt等人(2003)认为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为了一定的教育目的,在某种家庭教育氛围下,养育子女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倾向。
Malecki 等人(2002)指出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及其对儿童的情感表现的一种组合方式。
Morrell等人(2010)认为父母教养方式是指家长在教育、抚养子女的日常活动中表现出的一种行为倾向,是对父母各自教育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行为风格。
小学生拖延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小学生拖延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杨静;傅丽萍【摘要】The investigation was designe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ocrastination behavior of the primary students and parental rearing styles.A total of 400 primary students were investigated by the reformulated procrastination scale and EMBU.The results showed that:(1)Parental rearing styles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procrastination behavior of the primary students.(2) Emotional warmth,punishment and severe factors of parents could extremely significantly predict the procrastination behavior of the primary students.%采用自我修订的拖延调查量表和中文版EMBU对400名小学生进行测试,旨在研究小学生拖延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1)父母教养方式与小学生拖延行为存在显著相关;(2)父亲情感温暖、母亲情感温暖、父亲的惩罚和严厉、母亲的惩罚和严厉因子对小学生的拖延行为都有着非常显著的预测作用。
【期刊名称】《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00)002【总页数】5页(P82-86)【关键词】小学生;拖延行为;父母教养方式【作者】杨静;傅丽萍【作者单位】兴义民族师范学院,贵州兴义562400;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贵阳550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844.1拖延[1]是个体在执行任务和决策时推迟或者延期的一种行为倾向和特点,是一种人格特质下的外在行为表现,是一种具有个人倾向性或特质的行为延迟,并且与某些人格特质存在相关,具有跨时间和情境的一致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一、EMBU的编制背景和目的EMBU (Egma Minnen av Bardndosnauppforstran)是1980年由瑞典Umea大学精神,学系C. Perris等人共同编制用以评价父母教养态度和行为的问卷。
50-60年代,在精神医学领域人们意识到家庭环境与子女催患精神疾病存在一定关丢当时多注意从父母的早逝、离异、分居等角度去考虑这种关系,而很少探讨父母教养行为.子女心理健康的关系。
但当时也出现过几种父母教养方式的评价问卷(Schaefer 1959,Slat1962,Becker 1964),其中较有影响的是1959年由Schaefer编制的子女对父母行为的评价{卷(Children's Report of Parental Behaviour Inventory,CRPBI )。
这一量表把父母教:方式分三个维度:接纳(acceptance)一拒绝(rejection),心理自主(psychologicautonomy)一心理受控(psychological control),严厉(firm control)一放纵(lax control但是Perris等人认为,上述维度并不能包括父母教养方式的全部内涵,起码是不充分的。
越来越多的人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子女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与父母教养方式乎密切相关,但由于缺乏客观、全面的评价工具使这一领域的研究滞留不前。
因此,他们·为需要编制一全面而深人的评价父母教养方式的问卷。
开始他们采用半定式会谈方式帮助者回忆父母的教养行为。
然而很快他们就意识到为了保证信息的客观性,真实性以及评价方便,标准的问卷是一种更为恰当的方式。
因此,他们决定根据Schaefer提出的父母教养式维度的概念,编制一套反映父母教养方式全貌的问卷。
几位临床医生根据前人所涉及的父母教养方式的维度,几经切磋,拟定了父母教养方.的十五种行为,每种行为涉及的5个条目,还有11个不属于上述十五种行为的条目,因此问卷共81个条目。
同时,在问卷之后还附加了二个问题。
问卷一经发表,立即引起许多临心理学家的关汪,英国、澳大利亚、荷兰、意大利等国先后对它进行修订,并在这些国家:行父母教养方式的跨文化研究。
他们以EMBU 为测验工具,对神经症患者父母教养方的特征进行了探讨,并得出较为一致的结论,即神经症患者的父母较正常人的父母对子女1乏情感温暖,理解、信任和鼓励,但却有过多的拒绝和过度保护。
因此,EMBU从问世开始,就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心理健康关的有力而客观的工具。
从另一个角度说,为我们探讨心理疾病的病因学提供了一条途经,同时,EMBU也可以用来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人格形成的影响,让更多的人意识到哪些教养方式是不当的,从而改善、调整并最终放弃不当的教养方式,让更多的子女在良好的教养环境中成长并形成健全的人格,从这个角度讲,EMBU的应用对提高青年人的心理健康的水平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EMBU的构成与修订1.原量表的构成EMBU有81个条目,涉及父母15种教养行为:辱骂、剥夺、惩罚、羞辱、拒绝、过保护,过干涉、宽容、情感、行为取向、归罪、鼓励、偏爱同胞、偏爱被试和非特异性行为。
对上述15个分量表进行主因素分析,抽取了四个主因素(见表1),分别是:因子I是管束、行为取向和归罪行为,因子B是一个维度,一极是情感温暖和鼓励行为,另一极是爱的剥夺和拒绝行为,因子l是偏爱同胞或被试,N是过保护。
2. EMBU的修订(1)中文版EMBU的形成EMBU原文为瑞典文,我们采用澳大利亚Ross教授寄来的英文版本作为原量表、由三名从事临床的心理工作的人员分别翻译、汇总译文,力求使每一条目维持原意,易于理解。
指导语,条目顺序保持不变。
(2)主因素分析考虑到中、西方文化差异,如,某一条目在西方可能归属父母过度保护分量表,而在我国可能归属于情感温暖,因此,我们没有对15个分量表进行主因素分析,而是对全部81个条目进行主因素分析,然后经因素旋转确度因素数目和条目的归属与取舍(各因素以及条目在各因素的载荷因受篇幅影响略),从父亲教养方式中抽取六个主因素,母亲教养方式中抽取五个主因素,并分别由58和57个条目组成(表2)。
表1 15个分一表中抽取的主因素及其载荷因子分量表以及载荷母亲父亲因子I 责骂0.53 责骂0.53剥夺0.64 剥夺0.64惩罚0.78 惩罚0.78羞辱0.88 羞辱0.88行为取向0.44 行为取向0.61归罪0.76 归罪0.76非特异性行为0.79 非特异性行为0.70过保护0.52因子II 拒绝0.63 拒绝0.63情感温暖0.79 情感温暖0.65鼓励0.94 鼓励0.88宽容0.36 宽容0.65因子III 偏爱同胞0.72 偏爱同胞0.72偏爱被试0.67 偏爱被试0.71因子IV 过度保护0.72表2 EMBU的因素构成因素意义被试条目均数标准差390 19 51.54 8.89 父亲因子I 情感温暖、理解因子II 惩罚、严厉390 12 15.84 3.98过分千涉390 10 20.92 3.66 因子III偏爱被试390 5 9.82 3.83 因子IV因子V 拒绝、否认390 6 8.27 2.40过度保护390 6 12.43 3.12 因子VI390 19 55.71 9.31 母亲因子I 情感温暖、理解因子II 过干涉、过保390 16 36.42 6.02护拒绝、否认390 8 11.47 3.26 因子III因子IV惩罚、严厉390 9 11.13 2.84因子V 偏爱被试390 5 9.99 3.81从表2看出,这些主因素与原量表编制者从十五个分量表中抽取的四个主因素在内涵上有极大的相似性。
在我国惩罚与拒绝否认分成二个独立的维度,而原量表中,拒绝否认与情感温暖是一个维度的二极,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主因素分析的对象不同造成的。
因此可以说,修订以后的EMBU的维度与原量表的维度有较大的一致性。
(2)内部一致性分析对所抽取的主因素分别进行同质性信度、分半信度的测定。
见表3(3)重测信度65名被试在间隔三个月后重新施测,测得重测信度,见表3表3修订后分量表信度分量表同质信度分半信度重测信度父亲因子I 0.85 0.88 0.63 因子II 0.83 0.76 0.58因子III0.46 0.50 0.64因子0.85 0.89 0.73IV因子V 0.70 0.61 0.650.59 0.68 0.65因子VI母亲因子I 0.88 0.91 0.73因子II 0.69 0.69 0.730.75 0.77 0.71因子III0.80 0.82 0.80因子IV因子V 0.84 0.87 0.82(4)实证效度的考查为了评价、考查修订后EMBU的效度,我们对“名神经症患者和“名健康人(在性别、年龄、父母的职业和文化程度四个层次与实验组配对)进行了EMBU测试,发现二组被试在情感温暖、征罚和拒绝否认三个分量表上差异明显,实验组的父母比对照组的父母表现出较小的情感温暖、过多的惩罚和拒绝、否认。
这一结果从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修订后EMBU的效度。
三、EMBU的应用1.应用范围EMBU是让被试通过回忆来评价父母的教养方式,因此,它可以用于任何一位为人子女的人,其范围十分广泛,应用于什么样的群体主要取决于施测者的研究目的。
但是年龄是一个应该考虑的因素。
年龄过小的被试可能对父母的评价失之偏颇,缺乏客观性,而年龄过大回忆起来又缺乏准确性。
我们修订时选用的被试平均年龄19.5岁就是出于对这个问题的考虑。
据我们测试的经验。
青中年期的被试对问卷的回答较为客观、稳定。
用于年龄过小或偏大的被试时,对结果的解释要慎重。
2.注意事项①修订后的EMBU并未建立全国性常模。
修订的目的是确定中国父母教养方式的维度和量表本身的信度、效度,因此,在用EMBU 对特殊群体进行测验时,相应建立一个取自一般群体的对照组是十分必要的。
②EMBU既可以个别施测又可以群体施测。
但指导语必须向被试明确解释。
被试主要靠回忆来回答问卷,切忌让患者受父母的某一行为事件的影响,而要对父母的一贯行为做出评价并尽量保持客观、准确。
③被试空答题过多或对每一题有二个答案的题过多的问卷应作废,以保证测验结果的科学价值。
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在回答问卷之前,请您认真阅读下面的指导语: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子女的发展和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让您确切回忆小时候父母对您说教的每一细节是很困难的。
但我们每个人都对我们成长过程中父母对待我们的方式有深刻印象。
回答这一问卷,就是请您努力回想小时候留下的这些印象。
问卷有很多题目组,每个题目答案均有1、2;3、4四个等级。
请您分别在最适合您父亲和您母亲的等级数字上面选择。
每题只准选一个答案。
您父亲和母亲对您的教养方式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请您实事求是地分别回答。
如果您幼小时候父母不全,可以只回答父亲或母亲一栏。
如果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相关的题目可以不答。
问卷不记名,请您如实回答。
下面举例说明对每个题目的回答方法。
从不偶尔经常总是1.父母常常打您吗?父① 2 3 4母 1 ② 3 41.父母对你很亲热吗?父 1 2 ③ 4母 1 2 ③ 4姓名:性别:男女年龄:你与父母一起生活到岁。
父亲是否健在是否(或在您_岁时去世)母亲是否健在是否(或在您_岁时去世)父母是否离异:是否在您_岁时离异父亲文化程度:大学(包括大学以上、大专)、中专(包括高中)、初中、小学父亲职业: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母亲文化程度:大学(包括大学以上、大专)、中专(包括高中)、初中、小学母亲职业: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1.我觉得父母干涉我所做的每一件事.2.我能通过父母的言谈、表情感受他(她)很喜欢我。
3.与我的兄弟姐妹相比,父母更宠爱我。
4.我能感到父母对我的喜爱。
5.即使是很小的过失,父母也惩罚我。
6.父母总试图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使我成为出类拔萃的人。
7.我觉得父母允许我在某些方面有独到之处。
8.父母能让我得到其它兄弟姐妹得不到的东西。
9.父母对我的惩罚是公平的、恰当的。
10.我觉得父母对我很严厉。
11.父母总是左右我该穿什么衣服或该打扮成什么样子。
12.父母不允许我做一些其它孩子可以做的事情,因为他们害怕我会出事。
13.在我小时候,父母曾当着别人面打我或训斥我。
14.父母总是很关注我晚上干什么。
15.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时,我能感到父母在尽童鼓励我,使我得到一些安慰。
16.父母总是过分担心我的健康。
17.父母对我的惩罚往往超过我应受的程度。
18.如果我在家里不听吩咐,父母就会恼火。
19.如果我做错了什么事,父母总是以一种伤心样子使我有一种犯罪感或负疚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