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地平线报告

合集下载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创新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创新
陶西平(联合国教科文协会副主席、国家教育咨询委员):技术可以 放大杰出的教学,但是再伟大的技术也不能代替平庸的教学。
四 国家关于未来教育的有关政策法规
中央国务院《意见》指出:支持教师和校长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 、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营造教育家脱颖 而出的制度环境。(2018年3月)
(一 )自导式教学的意蕴:就是在利用信息技术支持下,
教师课前精心引导学生自学,课中精心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过程。 关键词:信息技术、引导、自学、指导、自主学习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引导——带领,诱导。指导——指点、引导。 自学——是指老师诱导启发之下的自己独立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新型教学形式。
自导式教学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创新
一当前中小学教学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
教师过度使用备课资源,备课针对性不强普遍存在。 教师学生不重视课前自学(预习)普遍存在。导学案粗制滥造,只导
知识不导思维,变课后刷题为课前刷题。 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普遍存在,一讲到底、拖堂现象还比较严重。 教师重知识传递轻思维训练(素养)的现象普遍存在。 优质学校学生课外学业负担过重普遍存在。 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不当普遍存在
二国外基础教育发展动向
(一)美国2017年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版)(2017—2021)
一是增加学习机会和便捷性。学校为师生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 和内容
二是激励教学创新。基础教育机构也可以成为培养发明和发展 的孵化器
三是开展实景体练学习。为学生提供更接近真实事件的体验。 四是跟踪和评估学业进展数据。教育机构越来越擅长获取程序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以信息化引领构建以学习者为 中心的全新教育生态”。“推进新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真正 实现从融合应用迈入创新发展阶段。”

2017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版)正式发布

2017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版)正式发布
与 深 度 研 究 。来 自全 国各 地 的 骨 干 展 中 的 应 用 , 是 把 前 沿 发 展 的 成 十 年 的 “ 人 是 如 何 学 习 的 — — 中 国 教 师 代 表 、学 习 科 学 领 域 内知 名 专 果 应 用 到 教 育 实 践 之 中 。 家 学 者 、学 习科 学 研 究 和 实 践 人 员 学 生 学 习 研 究及 卓 越 人 才培 养 计
可 能 阻 碍 新 技 术 采 用 的 六 个 关 键 挑 重 要 挑 战 , 报 告 将 其 分 为 可 解 决 的 六 项 重 要 技 术 进 展 。如 创 客 空 间 、
战 、基 础 教 育 应 用 的 六 项 重 要 技 术 挑 战 、 有 难 度 的 挑 战 和 严 峻 的 挑 战 分 析 技 术 、人 工 智 能 、机 器 人 、虚
北 京 开 放 大 学 地 平 线 报 告 项 目 组 翻 势 (未 来 1 ~ 2年 内 驱 动 基 础 教 育 应 绩 差 距 和 如 何 在 领 导 的 变 更 中 持 续
译 并 发 布 。 报 告 聚 焦 了 最 有 可 能 影 用 技 术 的 关 键 要 素 )包 括 编 程 作 为 创 新 。 报 告 分 别 根 据 以 上 挑 战 提 出
知 名 学 者 和 研 究 人 员 之 间 的 交 流 平 学 、认 知 科 学 也 被 应 用 到 基 础 教 同 开 展 学 习 科 学 研 究 。经 过 长 期 酝
台 , 吸 引 更 多学 习 科 学 的 研 究 者 参 育 研 究 之 中 。 学 习 科 学 在 教 师 发 酿 ,学 习科 学 实 验 室 决 定 开 展 为 期
进展 。
三 类 。 可 解 决 的 挑 战 是 指 我 们 可 以 拟 现 实 、物 联 网 。 这 些 技 术 将 在 未

前沿信息技术(2017)

前沿信息技术(2017)

仿真电路模拟器Droid Tesla Pro是一款安卓平台上的SPICE模 拟器。
仿真电路模拟器
数学的实践
几何计算器
化学助手
自带技术支持的情境学习
• 情境学习强调知识具有情境性、学习者需要在情境中获得和应用知 识;学习者最好在真实活动和文化背景中学习;通过协作与互动学 习效果更佳等。 • 移动终端设备和移动通信技术为我们在真实的问题情境、工作活动、 文化背景中开展情境学习提供了独特的机遇。
1.现代风格书柜,支持封面管理,支持书 签标识、支持多屏滑动 2.任意书名搜书 3.高速下载:下载管理功能,下载图书 自动导入 4.全格式支持:小说 、图片、漫画
字典词典类
Dictionary
同类热门下载
新华字典
应用介绍 :
有道词典 快乐单词 金山词霸 新华字典 谷歌翻译 成语词典 英汉词典 诗词词典 英语简明语法大全 汉语拼音字母表 医药圣典 交规考试复习模考软件
常见的创客工具:
3D打印机
乐高玩具
Arduinos开 源平台
树莓(pi)电 脑
激光切割机
雕刻机
切割机
电钻
锤子
锉刀
创客教育与STEM教育
• 创客教育是指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所需的知识、能力、视野等方面的教育行为。 创客教育不同于任何一个学科教育教学,他包含正式学习,也包含贯穿学习者 一生的非正式学习。 • STEM 教育是上世纪80 年代美国人提出的,包含四个学科:Science(科学)、 Technology(技术)、Engineering(工程)、Mathematics(数学),由 奥巴马大力推进这种综合课程的实施,旨在从小培养学生动手、创新、综合运 用科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具有STEM素养的人才。 • 奥巴马政府想解决美国创新人才培养的问题,认为这四门学科相对较弱,其实 这也折射出美国政府对其科技创新国际领先地位的担忧。 • 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有着不同的侧重。科学注重知识运用,技术注重改造 创新,工程注重项目设计与开发,数学注重分析推理,合到一起是一种典型的 理科思维方式。通过理工科的意识、思维和能力为培养创新人才奠定基础,这 是美国STEM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

地平线报告2017年高等教育版前瞻

地平线报告2017年高等教育版前瞻

地平线报告2017年高等教育版前瞻岳培锫 张渝江 重庆市聚奎中学校●加速高等教育技术采用的关键趋势1.长期趋势:将在五年及以后驱动高等教育对技术的采用(1)推进创新文化很多思想领袖一直认为大学在国家经济增长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为了培育创新和适应经济需要,学校必须保持灵活的组织结构来激发创造力和创业思维。

学校的领导力和课程设置能从敏捷创业模式中受益,也成为众多有识之士的共识。

基于这些模型,教育工作者们正努力开发新的方法和方案,以期刺激自上而下的变革,并能在更广泛的机构设置中实施。

在商业领域,精益创业运动使用技术作为催化剂在更大范围内且以更具成本效益的方式来提升创新文化,这也提供了引人注目的模式供高等教育领导者借鉴。

(2)更深层次的学习方法高等教育越来越重视深层次学习方式。

威廉和弗洛拉·休利特基金会(William and Flora Hewlett Foundation)把它定义为内容掌握的同时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协作和自主学习能力。

为了保持学习的动机,学生需要了解现实世界以及新的知识和技能给他们带来的影响。

基于项目的学习,挑战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以及其他类似方式的学习能给学生在课堂内外带来更加积极的学习体验。

随着技术在学习中所扮演的角色日趋具体化,教育者们能够很方便地利用这些工具联系并平衡课程和现实生活应用程序之间的关系。

这些方法显然更以学习者为中心,让学习者自主学习,甚至可以集思广益解决全球性的问题,并在自己的社区进行实践。

2.中期趋势:将在三到五年内驱动高等教育对技术的采用(1)对量化学习的日趋关注人们越来越多地聚焦到量化学习,一种新的评价方式,即教育者使用多种方式或工具对学生学习前的情况、学习过程和学习需求进行评估、量化以及记录。

由于社会和经济因素重新定义了当今社会所需求人才的能力,教育机构必须重新思考如何定义、量化以及论证学科、技能和职业能力素质。

数据挖掘软件的普及和在线学习、移动学习以及教学管理系统的发展都渐渐整合进了学习环境,利用分析和可视化软件更加多维度、便利地描述学习数据。

地平线研究报告及其启示doc

地平线研究报告及其启示doc

地平线研究报告及其启示篇一:XX年地平线报告历届地平线报告新技术与启示XX年地平线报告翻转课堂学习分析三维打印游戏和游戏化学习量化自我/生活虚拟助理XX年地平线报告网络课程平板电脑游戏和游戏化学习分析技术 3D打印可穿戴技术XX年地平线报告移动应用平板电脑基于游戏的学习学习分析技术基于动作的计算物联网XX年地平线报告电子书移动设备增强现实基于游戏的学习基于手势的学习学习分析XX年地平线报告移动计算内容开放电子图书简易扩增现实基于手势的计算可视数据分析XX年地平线报告移动技术云计算地理定位个性化网站语义网应用智慧物体技术XX年地平线报告草根模式视频技术协作型网站移动技术内容聚合集体智慧和开源资源社会性操作系统XX年地平线报告用户创作资源社会化互联网络移动技术虚拟世界新一代出版技术和研究实践大众化多玩家教育游戏XX年地平线报告社会化计算个人网络广播移动技术教育游戏增强的虚拟现实智能化情景与设备XX年地平线报告技术支持的混合学习无线通讯网络技术智能搜索教育游戏社会化网络和知识型网站智能化情景计算/虚拟现实XX年地平线报告学习对象可缩放向量图形技术快速原型建模多模式交互技术智能化情景计算知识型网站启示:1、关注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2、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3、重视“非正式学习”的研究4、加强基础教育公开课建设5、基于案例培养教学技能6、通过技术进行教育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7、积极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篇二:XX年地平线报告XX年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技术的六大趋势近日,新媒体联盟(NMC)与美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协会(ELI)最新发布了《XX年地平线报告:K12版》(K12是指从幼儿园(通常5-6岁)到十二年级(通常17-18岁),这两个年级是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免费教育头尾的两个年级,此外也用作对基础教育阶段的通称。

)报告围绕趋势、挑战和进展三个关键词,从全球视角解读K12领域教育科技如何驱动教育变革。

面向未来发展的数字素养及其培养策略

面向未来发展的数字素养及其培养策略

面向未来发展的数字素养及其培养策略作者:张春华韩世梅白晓晶来源:《中国远程教育》2019年第04期【关键词】; 地平线报告;新媒体联盟;通识素养;创新素养;跨学科素养;高等教育;通识教育;终身学习【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9)4-0009-08美国新媒体联盟(New Media Consortium,简称NMC)所发布的年度性地平线报告是国际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风向标之一。

《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7高等教育版》不但预测了未来六年影响教学和创新研究的关键趋势与重要技术,同时指出了未来六年影响技术采纳的六大挑战,其中数字素养(Digital Literacy)自2015年起连续三年成为“可解决的挑战”(Solvable Challenges)之一。

报告指出,只有当技术和数字工具与教和学深度融合,才能真正促进学习的发生。

不仅如此,当今职场也越来越需要精通数字化技术并能将其应用于工作的员工。

2016年10月和2017年11月,新媒体联盟在高等教育领域针对数字素养的实践展开调研,在项目研究成果基础上发布了《数字素养:NMC地平线项目战略简报》(Digital Literacy: An NMC Horizon Project Strategic Brief)和《数字素养影响研究:NMC地平线项目战略简报》(Digital Literacy Impact Study: An NMC Horizon Project Strategic Brief)(下文将二者合称为《NMC数字素养战略简报》)。

《NMC数字素养战略简报》从专业技能和文化素养两方面对数字素养进行界定,并建立整合的数字素养多维模型;分析了数字素养对在校大学生及进入工作岗位的毕业生的影响,分享了发展数字素养的最佳实践和优秀案例,以帮助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视角、深度交流与合作能力,从而提高学生适应未来数字化环境的能力,更好地应对未来全球科技经济发展的需要(Alexander, B., Adams, B., & Cummins, M. 2016;Adams, B., Pasquini, L.A., & Zentner, A., 2017;张晴, 2017)。

地平线报告(2012高等教育版)

地平线报告(2012高等教育版)

《地平线报告(2012 高等教育版) 》编译
目录 1
国际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动力、挑战和趋势
图目录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1 移动应用 ....................................................................................................................................................5 2 Good Reader ..............................................................................................................................................6 3 JotNot Pro .................................................................................................................................................7 4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教学系统系...................................................................................................8 5 MindJet 思维导图 ..............................................................

以学生为中心重构学习空间

以学生为中心重构学习空间

以学生为中心重构学习空间【论文编号】1671-7384 (2018)02、03-0060-032017 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版)[1] 在“驱动学校应用教育技术的重要趋势”中,将“重构学习空间”作为未来3〜5年内驱动学校教育技术应用的关键要素。

学习空间(Learning Space )通常指整个学校的学习环境,主要研究技术丰富的环境下,如何改造学校的环境,以便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2] 。

一般来说,学习空间包括正式学习空间、非正式学习空间和虚拟学习空间。

正式学习空间是指学校的常规物理环境,包括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能给学生提供学习的场所;非正式学习空间主要是户外学习区、休息室等可以进行学习的空间;虚拟学习空间也称为网络学习空间,是一个学习系统或学习平台,提供网络学习环境,网络学习管理、社交互动等[3] 。

新的教学模式需要学习空间的支持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站在讲台上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播者。

而随着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被广泛接受与实践,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挑战的学习、基于探究的学习、STEAM学习(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rt ,Mathematics :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等已经越来越多走入教学实践,为提升学生面向未来的能力创造了条件。

这也就打破了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学生需要更多的参与到学习中来,这样就要求重新设计教室空间来支持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落实。

重构学习空间需要考虑的基本要素重构学习空间需要统筹考虑建筑和空间的基础设施与设备及空间的功能分类以服务于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安排。

对于基础设施与设备的考量,可以从学习空间基础设施的衡量指标以及学习空间设备的移动性、灵活性来评估。

1. 学习空间基础设施的衡量指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提出了对学习空间基础设施的八项衡量指标:材料获取性、空气质量、热度、健康安全、采光、绝缘、可持久性、隔音性[4] 。

2019年高教版《地平线报告》的解读与启示

2019年高教版《地平线报告》的解读与启示

㊃心理学/教育学研究㊃D O I :10.3969/j.i s s n .1003-0964.2020.03.0102019年高教版‘地平线报告“的解读与启示乜 勇,穆 萍,万文静(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陕西西安710062)摘 要:2019高等教育版‘地平线报告“于2019年4月在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协会的官网上发布㊂该报告采用德尔菲法,预测了2019 2023年间影响全球高等教育变革的6大趋势㊁制约高等教育领域技术应用的6大挑战和推动教育变革的6项技术㊂6大趋势包括重新思考高等院校运行模式㊁模块化和分解式学位㊁推进文化创新㊁学习测量广受关注㊁重新设计学习空间和混合学习设计等;6大挑战包括提高数字流畅度㊁教学设计专家和数字化学习体验需求不断增长㊁教育与教育技术策略不断发展㊁成就鸿沟㊁推进数字化公平和对教学实践的再思考;而6项技术包括移动学习㊁分析技术㊁混合现实㊁人工智能㊁区块链等㊂报告内容丰富,对教育技术发展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和指导作用㊂通过解读该报告,分析其预测趋势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以期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㊂关键词:‘地平线报告“;学习测量;学习空间;人工智能;区块链;分析技术;自适应学习 O S I D :中图分类号:G 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0964(2020)03-0057-08 一㊁概述美国非营利组织新媒体联盟(NM C )地平线项目是一项全球性的持续研究计划,其目的在于探讨可能对教学㊁学习和创意探究产生影响的趋势㊁挑战和技术发展[1]㊂NM C 成立于2002年,一直致力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发展趋势预估,旨在勾勒出影响全球教育领域的新兴技术发展趋势,预测其对于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在教学方面的影响㊂NM C 每年都会发布几类不同版本的‘地平线报告“,分别聚焦于高等教育㊁基础教育和博物馆教育3方面㊂其中,高教版‘地平线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由美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协会于2019年4月发布,该报告和往年一样仍采用了德尔菲法,预测了2019 2023年间可能影响全球高等教育变革的6大关键趋势㊁制约高等教育领域技术应用的6大挑战和推动教育变革的6项技术㊂与往年的报告相比,2019年的报告一方面是在原来主题内容基础上进行了更加详细地说明,另一方面新增了在线课程模块化和教育分解度㊁教学实践再思考㊁数字化学习体验和教学设计专业知识日益增长以及区块链技术等内容㊂本文统计近5年(2015 2019)来6项技术在‘报告“中被提及的情况,以期介绍和分析其特点及应用㊂二㊁‘报告“的核心内容2019年高教版‘报告“主要介绍了高等教育领域的专家小组对教育技术的6个主要趋势㊁6个重大挑战和6个重要技术发展情况的预测(见表1㊁表2)㊂世界各地的教育工作者㊁高等教育领导者㊁管理者㊁决策者和技术专家将其视为关键技术参考和战略规划指南㊂(一)高等教育技术应用新趋势‘报告“指出,促进高等教育技术应用的关键趋势包括教育机构的运作方式㊁在线课程模块化和分解式学位㊁推进文化创新㊁日益重视学习测量㊁重新设计学习空间和混合学习设计㊂从2012年至2019年发布的报告中看,在线课程模块化和分解式学位是往年报告未曾提及的新趋势,出现频次最高的是日益关注学习测量 ,虽然混合式学习日益普及也连续多次出现在报告中,但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却未提及该趋势㊂另外,2014年至2019年推进创新文化和重新设计学习空间这一趋势也多次出现在报收稿日期:2019-12-07;收修日期:2020-03-27基金项目:陕西省2016 2017年度基础教育重大招标课题(Z D K T 1612);陕西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17T S 075)作者简介:乜 勇(1970 ),男,藏族,青海贵德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穆 萍(1996 ),女,回族,宁夏中卫人,硕士,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万文静(1996 ),女,汉族,陕西榆林人,硕士,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教育应用㊂㊃75㊃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 o u r n a l o fX i n y a n g 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第40卷 第3期 2020年5月 (P h i l o s .&S o c .S c i .E d i t .)V o l .40N o .3M a y 2020告中(见表2)㊂表1 6项技术在近5年的分布情况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2015年自带设备创客空间自适应学习技术翻转课堂可穿戴设备物联网2016年自带设备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情感计算学习分析和自适应学习创客空间机器人2017年自适应学习技术物联网自然用户界面移动学习下一代学习管理系统人工智能2018年分析技术自适应学习混合现实创客空间人工智能机器人2019年学习分析混合现实区块链移动学习人工智能虚拟助理表2 近8年关键趋势统计关键趋势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泛在学习ɿ 协作学习ɿ ɿ 转向深度学习方法ɿ ɿɿ 分布式信息技术支持ɿ ɿ 重新思考教育者角色ɿɿ 混合式学习日益普及ɿɿɿɿɿɿ ɿ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融合ɿ 开放教育资源扩散 ɿ ɿɿ ɿ 在线学习变革 ɿɿ 日益关注学习测量ɿɿɿɿɿɿɿ学生从消费者到创造者角色的转变ɿ 应对变革的迅捷方法ɿ 社交媒体普及 ɿ 跨机构跨部门合作 ɿ ɿ 新型跨学科研究兴起 ɿ 重新思考高校工作 ɿ 模块化和分解式学位 ɿ重新思考高等院校运行模式ɿɿ ɿ推进创新文化 ɿɿɿɿɿ重新设计学习空间ɿɿɿɿɿ1.长期趋势(1)重新思考高等院校运行模式高等教育机构正在积极制定新的战略,以重新思考他们如何履行使命㊂经济和政治压力加剧了对高等教育优势的审查,特别是考虑到成本㊁权限和劳动力准备情况㊂学生群体的多样化增加了对学生成功关注的动力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低完成率(l o w c o m p l e t i o n )和学生贷款债务(h i ghs t u d e n t l o a nd e b t )上㊂学生不仅更加多样化,而且多样性的一个特殊方面是 多数新的学习者 (n e w m a j o r i t y s t u d e n t )年龄越来越大,更有可能在工作㊁家庭与学业之间需要取得平衡,并且与普通学生(t r a d i t i o n a la ge s t u d e n t )有着截然不同的需求㊂高等教育机构都在寻求一种如何满足学生寻求证书或学位的学术与社会需求的路径㊂因此,面对学生和外部环境的重重挑战,重新思考院校的运行模式成了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㊂(2)模块化和分解式学位与传统教育相比,新的教育模式已经出现,为个体学习者提供了一种超越传统路径的获取学位和其他证书的教育和培训方案㊂学习者有了将正规教育与在线课程模块化相结合的机会,但是以可承受的㊃85㊃第40卷 第3期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5月成本在连续提升㊂学历证书等将会为未来的雇主提供证据,因此学习者可通过广泛的场所和教育机构获得技能㊂虽然有些人认为多种竞争型教育模式将会破坏或者取代传统校园系统,但也有人认为课程模块化和学习者获得学位的机会将会提高学生成就感,尤其是可以发现传统和非传统学位相结合的路径㊂教师可通过发展伙伴关系的社团与在线课程提供商或以其他方式创建各种选项,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进度掌握内容,以满足学生在获得证书或学位时更好地控制学习途径的需求㊂2.中期趋势(1)推进文化创新虽然创新在各机构之间尚未普及,但是机构正在为学生发展做准备㊂总的来看,推进文化创新,实现全面培养(f u l l-s c a l e i n c u b a t o r s)仍然是高等教育的趋势㊂这一趋势超越了机构独立运营带来的好处,为机构提供一种寻求建立创新文化并用于学习者学习的机会㊂创业实验室鼓励校企合作,使学生的学习体验感胜于传统教育㊂与传统教学相比,新型校园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优于传统知识和技能学习,并专注于学生的准备情况,使他们在进入就业市场(t h e j o b m a r k e t)时就能获得优越感㊂更重要的是,它将 失败中的坚持 作为一种创业机会来培养实验文化,使教师将习得的经验纳入所教课程作业中,使学生从创业思维训练中获得就业经验以适应快速发展的商业领域㊂当前,虽然创新已经进入了校园,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文化创新仍然处于课程之外,很少有人将创新方法纳入课程㊂因此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有必要把文化创新引入学术㊁课程和评估领域㊂(2)学习测量广受关注随着教育产品和平台的广泛使用,机构用来捕捉和测量学术成果,用于测量学习者学习进度和成绩的方法和工具已经成熟㊂学习环境所产生的海量数据为机构提供了用于评估㊁测量学习者学习的可能㊂尽管海量数据为机构提供了广泛的信息,满足了不同学习者的需求,但利用来自不同平台的数据本身也是一种挑战㊂因为区分不同类型的学习者数据需要新的技能,如何使用学习分析技术来告知学生的进步对于学校领导和教师来说都是难题㊂此外,与研究机构互动的需求以及教学和学习中心的扩建迫使部门间合作㊂以数据为中心的教学与学习等需要一种策略来提升其角色,并充分了解跨平台的测量内容㊂即使数据并不能说明全部问题,但是教学和学习中心的其他工作人员可帮助教师管理和了解学生学习趋势,并做出深思熟虑的㊁具有重要意义的回应㊂3.短期趋势(1)重新设计学习空间近年来,面向更高层次的主动学习和高等教育空间建设取得了相当大的发展㊂翻新或建造教室㊁图书馆和公共学习场所是促进主动学习和协作的空间的需要,主要集中在重新设计学习空间的元素,如无线带宽㊁各种书面表达以及获取利益相关者的支持和转换教学方法等方面㊂教师㊁学生㊁教学设计师等都是学习空间设计的核心利益者㊂设计物理学习空间已经被视为一种短期趋势,报告更加关注虚拟学习空间的设计㊂许多在线平台都提供了解决方案以促进基于团队的学习和同步会议空间的发展,相较于当前发展的在线课程设计,新型的学习空间对学习者创造力的发展更具吸引力,学习体验也更真实㊂(2)混合学习设计混合学习设计一直稳步增长的原因在于受欢迎的授课模式和完全的在线选择,混合式学习的典型代表是对那些用于实现课程学习结果的数字化解决方案的整合㊂数字化学习平台㊁个性化或自适应课件以及能够连接学生进行同步远程活动的网络会议工具正在成为混合学习设计的常用路径与方法㊂学习者报告了对混合学习的偏好,如使用灵活性㊁易于访问以及多媒体的集成㊂虽然混合式学习正在成为一种常见的课程设计,但是对于某些机构来说,扩展这种模式的挑战仍然存在㊂(二)阻碍高等教育技术应用的新挑战‘报告“预测了阻碍高校教育创新㊁采用或扩展的6个重大挑战㊂根据专家小组对机构一级解决程度的评估,将重大挑战分为3个与难度相关的类别㊂其中6大挑战包括可解决的挑战㊁困难的挑战和棘手的挑战,可解决的挑战(了解并知道如何去解决)是提升数字流畅度㊁对数字化学习体验和教学设计专家的需求日益增长;而困难的挑战(理解但解决方案很难确定)是教育与教育技术策略不断发展的角色和成就鸿沟;而棘手的挑战(难以定义且更难解决)是推进数字化公平和对教学实践的再思考㊂对数字化学习体验和教学设计专家日益增长的需求㊁对教学实践的再思考在往年的报告中未提及;教育与教育技术策略不断发展的角色近3年出现2次㊂2017年至2019年近3年提到推进数字化公平和成就鸿沟两大主题;提高数字流畅度在近5年(2015㊃95㊃乜勇,等:2019年高教版‘地平线报告“的解读与启示年 2019年)的报告中连续出现(见表3)㊂表3 近8年6大重大挑战出现频次统计重大挑战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新型学术工作评估指标缺失ɿɿ 来自新型教育模式的竞争ɿɿɿɿɿ 教师教育中的技术整合ɿɿɿ 拥抱激进变革的必要性ɿɿ 记录和支持奖学金的新形式ɿ 为个性化学习提供支持 ɿ ɿɿ 关于技术的学术态度 ɿ 教学创新的推广 ɿ 提升数字素养 ɿɿɿɿ 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的方式 ɿ 新兴技术与海量信息的负荷 传统理念和实践的阻碍扩大教育规模 ɿ 教学激励机制 ɿɿ 拓展访问权限 ɿ真实学习体验 ɿ ɿ ɿ 复杂性思维教学 ɿ 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融合ɿɿɿ 平衡线上线下生活 ɿ 缩小成就差距 ɿɿɿ重新思考教育者角色ɿɿ 促进数字公平 ɿɿɿ经济和政治压力 ɿ 提高数字化速度ɿɿɿɿɿ教育技术策略和教师角色变革ɿ ɿ知识管理过时 ɿ 教学实践再思考ɿ教学设计专家和数字化学习体验日益增长的需求ɿ1.可解决的挑战(1)提高数字流畅度数字流畅度是指利用数字化工具和平台进行创造性地设计解决方案的熟练程度[2]㊂仅仅保持师生基本访问的文化评估信息已不能满足数字媒介社会的多种需求,把学习解决方案使用复杂的技术进行部署,目的在于使学习者能获得有意义的新技能和学习工具㊂数字流畅度要求学习者具有理解数字环境㊁创建内容和适应新环境的能力㊂机构不仅支持所有成员使用资源和数字工具,而且鼓励他们利用一定的策略和技术支持自己进行批判性思维和提高复杂问题解决的能力㊂(2)教学设计专家和数字化学习体验的需求不断增长各类高等教育机构的共同特征是教学设计服务需求不断增长和专业课程设计团队不断增加㊂学习方式㊁评价与衡量课程质量的标准已发生了重大转变[3],培训重点关注教师使用技术,强调教师与专业学习设计师团队合作开发课程,具体包括课程内容㊁活动设计思维方法在内的学习设计知识和通用设计原则,确保所有学生访问学科知识㊂教学设计专业知识需求的增长能协助教师与开发和实施自适应学习平台的其他学科问题的专家,整合虚拟或增强现实技术以及其他数字化技术,实现学习方式创新㊂对数字化的㊁丰富的学习环境需求和学习经验的持续增加,能使那些拥有优秀学习设计师和教学设计者的机构准确定位,以创建严格的㊁高质量的节目来满足所有学习者的需求㊂2.困难的挑战(1)教育技术战略下教师角色的转变㊃06㊃第40卷 第3期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5月在任何类型或规模的教育机构中,涉及教师选择和教育技术实施时都存在困难㊂机构是否把新的课件平台用于个性化学习或应用新的教学方法构建全新的计划,都面临一系列挑战㊂但是教师可以在确定学习结果和参与策略之前确定教育技术解决方案,通过在制定计划的最初阶段建立支持㊁创造优势㊂因此,教师要被纳入任何教学和学习活动评估㊁规划和实施的整个过程中㊂因此,通过灵活的战略规划和多模式教师支持满足教师需求的机构可以更好地克服当前及未来的障碍㊂(2)成就鸿沟在各个机构中,越来越关注学生的成功表明了解决高等教育成就鸿沟的重要性㊂定义和测量学生成功的标准仍然未达成一致㊂最新的举措目的在于关注提高课程和数字化解决方案计划的完成情况,大学和课程材料成本的降低有助于消除成就鸿沟㊂近年来,开放教育资源计划激增,并发展成熟,公开的可用于内容编写的复杂的数字化平台已满足了实际要求㊂机构为了帮助学习者掌握课程材料,尝试采用自编或者改编的课件和数字辅导解决的方案,为学习者提供了即时的反馈和更多访问内容的权限㊂尽管有这些选择,但满足高校学位完成的条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缩小成就鸿沟仍然是一个困难的挑战㊂3.棘手的挑战(1)推进数字化公平在全球宽带接入仍有不平等现象存在的情况下,家庭收入㊁子女教育㊁性别㊁年龄㊁文化等方面因素对学生受教育的机会和质量都会产生影响㊂因此信息获取㊁表达方式㊁业务和商业等对于数字化的发展至关重要㊂U N E S C O为世界各地的互联网接入制定了目标,发布了互联网普遍性指标的第2版,要求任何国家和国际机构都可以通过该框架访问互联网,从而促进包容性和数字公平㊂(2)对教学实践的再思考随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在课程设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高等教育中的教学实践正在不断变革㊂教师的本质从知识的传递者向促进者和建设者转变,加强了教育需求计划用于支持教师和教学重新评估的作用㊂利用数字工具重新设计课程和计划使得教师能够评估各自的教学实践并采用 以学生为中心 的方法来促进学[3]㊂专业的数字工具开发已经演变为与教学设计团队和学习科学领域的其他专业人士开展合作,加速了新的教学应用实践㊂因此没有获得充分的持续的支持和必不可少的工具和资源,教师在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实践环境时,很难有所突破㊂(三)高等教育领域教育新兴技术发展在2019年高教版‘报告“中,提出了近5年可能影响高等教育领域技术应用的6项技术,并对主题内容进行了详细分析㊂报告指出,被广泛应用的近期技术(近1年内)有2项,包括 移动学习 和 分析技术 ;在未来2 3年内将被普遍应用的技术有 混合现实 和 人工智能 ;在未来4 5年内 机器人 和 区块链 可能成为进入教育领域的重要技术㊂在一年一度的‘报告“中出现的重要技术,都是经过多个专家多轮研讨和投票最终确定下来的,是推动教育教学应用的代表性技术㊂统计近5年技术的分布情况发现,人工智能连续3年出现在报告中,学习分析近5年出现3次,并且在2018年㊁2019年连续2年被预测到;移动学习近6年分别在2017年和2019年先后出现;而虚拟助手近5年出现2次(2014年和2019年);区块链是首次出现在‘报告“中的新技术(见表4)㊂表4近8年教育技术领域关键技术统计关键技术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游戏和游戏化ɿɿɿ学习分析ɿɿɿɿɿɿ平板电脑ɿɿ自然用户界面ɿɿ物联网ɿɿɿ3D打印ɿɿ翻转课堂ɿ可穿戴技术ɿɿ量化自我ɿ虚拟助手ɿɿ可穿戴设备ɿɿ㊃16㊃乜勇,等:2019年高教版‘地平线报告“的解读与启示续表4关键技术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移动学习ɿ ɿ ɿMO O C sɿ 创客空间 ɿɿ ɿ 自适应学习技术ɿɿɿɿ 情感计算 ɿ 混合现实 ɿ ɿɿ机器人 ɿ ɿ 下一代学习管理系统 ɿ 人工智能 ɿɿɿ区块链ɿ1.近期技术(1)移动学习(M o b i l eL e a r n i n g)由智能手机和i P a d 带来的移动学习技术已有10余年历史,是整体学习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㊂移动学习已不单单关注应用,而且专注应用连通性和便利性,学习体验将包括便携的学习内容㊁多设备同步以及随时随地访问等㊂随着移动设备功能的强大和推广与普及,参与学习体验变得更真实㊂而增强现实(A R )㊁虚拟现实(V R )和混合现实(M R )的使用使移动学习变得更加具有体验性㊂然而,创造高质量的移动学习体验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我国当前仍处于早期阶段㊂(2)分析技术(A n a l y t i c sT e c h n o l o gi e s )分析技术是实现跨机构预测学生成功举措的关键要素,也是高等教育领导者战略规划和决策背后的推动力㊂分析技术和功能将是制度繁荣的必不可少的部分,将在未来几年蓬勃发展㊂除了对学生学习㊁成绩和行为的静态描述性分析外,还能进行预测和个性化的系统数据分析㊂机构需要通过创新领导力,实现对新型计算技术及其系统进行理解和共享㊂如果成功地使用分析技术,那么它可以改变机构自身能力进而间接丰富学生和教师的教育经验和成果㊂2.中期技术(1)混合现实(M i x e dR e a l i t y)混合现实就是结合真实和虚拟世界来营造一种虚实共存的新型环境[4]㊂混合空间将新兴技术集成于真实世界并模拟创建真实空间的虚拟情境,锐化了虚实间的区别㊂混合现实可以让用户沉浸在模拟环境中,如飞行或在火星上的经历㊂增强现实(A R )可以叠加物理信息空间和实体,如在博物馆展示的标签和其他补充数据,再如把全息设备用于搭建混合环境,如将已于2011年去世的歌手艾米㊃怀恩豪斯(A m y W i n e h o u s e )的全息图在2019年与乐队一起 巡回演出 [5],而她将是众多因全息图而 复活的已故歌手中的第一位㊂混合现实关键的一个特征是互动性,赋予学习和评价显著的潜力,学习者可以在将基础数据变为现实的虚拟实体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新的理解㊂(2)人工智能(A r t i f i c i a l I n t e l l i ge n c e )人工智能使用计算机系统来完成那些依赖于人类认知的具体的任务和活动㊂在创造力这一功能上,机器智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能接近人类智慧[2]㊂在处理大数据上,人工智能使用算法学习功能做出预测,完成决策,它的应用潜力在教育等行业随着编程技术的成熟不断成熟㊂然而随着人工智能开发出类似具有人类的能力产品时,伦理问题也日渐受到关注,但这并不影响和教与学相关的人工智能应用在高等教育部门大幅度增长㊂3.长期技术(1)区块链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㊁点对点传输㊁共识机制㊁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6]104-152㊂目前数字分类账主要用于支持加密货币[7]㊂区块链技术采用了分布式数据结构,其中分类账中的记录以多种方式复制位置㊂区块链本质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库,是一种解决信任问题和降低信任成本的技术解决方案[8]36-37㊂区块链技术破坏和取代集中系统的潜力已被捕获,包括教育在内的各个部门都在关注高等教育中应用区块链技术[9]㊂同时,高校正在研究将该技术用于某些领域的方法,包括成绩单[10][11]㊁智能合约和身份管理[12]㊂(2)虚拟助手在1987年的K n o w l e d g eN a v i ga t o r 和1988年F u t u r eS h o c k 视频中,A p pl e 设想了一个未来不同年龄和能力的用户通过说话自然地与设备屏幕连接㊃26㊃第40卷 第3期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5月的命令,而语音识别技术和自然用户界面的进步使这种互动变成现实㊂虚拟助手这一主题在2014年的地平线‘报告“中出现过1次,人工智能学习提高了自动语音识别和相关语言处理的准确性,如S i r i㊁A l e x a㊁B i x b y和G o o g l e智能助理等虚拟的基础助手㊂虚拟助手通常可用于大多数智能手机㊁平板电脑和计算机,以及一系列独立的被动聆听智能扬声器[17],如亚马孙A l e x a和谷歌助理发言人㊂这些设备能够响应语音命令,用于在家中执行简单任务,并激活位置服务和添加启用 技能 ,可以超越简单的搜索工具,提供复杂的和有力的虚拟帮助㊂虽然这些便携式设备具有广泛的吸引力,但是存在隐私保护和安全性问题㊂三㊁‘报告“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启示(一)注重学习测量与混合学习设计的应用混合学习设计伴随着智能终端的成熟应用而成为一种潜在的趋势,数字化时代倡导为学习者构建一种 人人皆学㊁处处能学㊁时时可学 的新型学习环境,使学习者随时随地能访问学习平台,获得学习材料和学习资源㊂高校将会尝试重新设计物理与虚拟学习空间,旨在为学生学习提供即时支持技术[13]㊂(二)应用5G技术提高数字流畅度,营造良好的教学和学习环境随着第5G技术的迅速发展,高校将会积极营造智能化的学习场地,鼓励创造真实的㊁智能化的学习场景,不断增强学习环境的真实性和强交互性,不断提升学习者数字化学习体验㊂由最初的智慧学习㊁智慧课堂㊁智慧教室等,走向互联课堂,最显著的特征是数字流畅性㊂因此,随着智能手机㊁i P a d等智能终端的发展成熟,高校教育中教与学的数字流畅度可通过移动设备,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来营造学习场景,来提升数字流畅度,营造 人人皆学㊁处处可学㊁时时能学 的学习体验㊂(三)发展学习分析技术,鼓励教育教学游戏与教学游戏化游戏和游戏化这一话题从詹姆斯㊃保罗吉出版的‘电子游戏教会我们什么“到2010年T E D大会简㊃麦格尼格尔做的 游戏可以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的演讲,再到A l p h a G o与世界围棋手的人机围棋赛,引起了各个领域的反响,教育领域也不例外㊂尽管游戏化可能会促进教学,但是由于观念问题以及技术的可操作性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游戏与教育游戏化的发展㊂教育游戏化需要时间,首先要提升公众的观念,其次取决于技术的成熟度以及成本高低,再次是如何把游戏教学引入真实的课堂㊂随着在线课程的模块化以及智能产品的不断成熟,移动学习伴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而产生,使后管理平台产生了海量数据,如何通过使用这些数据使教育做到精准化,学习分析技术将为教育提供教学决策和精准化服务㊂(四)更加注重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区块链这一概念由日本学者中本聪首次提出[14],在随后的几年中,区块链成为电子货币比特币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采用点对点网络和分布式时间戳服务器,进行自主管理㊂因此,区块链成为比特币的基础技术[5],也成了第一个解决重复消费问题的数字货币[15],其去中心化㊁开放性㊁独立性㊁匿名性等特征被广泛应用在多个领域:金融领域㊁公共服务领域㊁数字版权领域㊁保险领域㊁公益领域等[11]㊂尤其在金融领域发挥其潜在的应用价值,省去了三方中介环节,实现点对点的直接对接,不仅降低了应用成本,而且实现了快速完成交易支付工作㊂有研究者认为区块链技术具有很强的塑造能力[16],将会对某些应用领域产生变革性影响,该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将会广受教育者的关注[17]㊂如何将区块链技术融合于教育领域在很大程度上成了研究者的关注和考虑的共性问题了㊂参考文献:[1]2019H o r i z o nR e p o r t e r[E B/O L].(2019-04-23)[2019-11-02].h t t p s://l i b r a r y.e d u c a u s e.e d u/-/m e d i a/f i l e s/l i-b r a r y/2019/4/2019h o r i z o n r e p o r t.p d f?l a=e n&h a s h=C8E8D444A F372E705F A1B F9D4F F0D D4C C6F0F D D1.[2] S HA R P L E S M,D OM I N G U EJ.T h eB l o c k c h a i na n dK u d o s:A D i s t r i b u t e dS y s t e mf o rE d u c a t i o n a lR e c o r d,R e p u t a t i o na n d R e w a r d[J].O p e n R e s e a r c h O n l i n e, 2016:490-496.[3] J O R D I H E R R E R A-J O A N C OMA R TÍ.R e s e a r c ha n dC h a l l e n g e s o nB i t c o i nA n o n y m i t y[M]//D a t aP r i v a c yM a n a g e m e n t,A u t o n o m o u s S p o n t a n e o u s S e c u r i t y,a n dS e c u r i t y A s s u r a n c e.S p r i n g e r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P u b-l i s h i n g,2015.[4]兰国帅,郭倩.技术赋能智能教育 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8高等教育版)解读与启示[J].数字教育,2019,5(1):73-80.[5]兰国帅,郭倩,魏家财,等.5G+智能技术:构筑 智能+ 时代的智能教育新生态系统[J].远程教育杂志,2019,37(3):3-16.[6] S WA N M.B l o c k c h a i n:B l u e p r i n t f o r aN e w E c o n o m y[M].O R e i l l y M e d i a:S e b a s t o p o l,C a l i f o r n i a,2015.[7]C O I N D E S K.D e n m a r k D e c l a r e s B i t c o i n T r a d e sa r eT a x-F r e e[D B/O L].(2014-03-25)[2019-04-15].h t-㊃36㊃乜勇,等:2019年高教版‘地平线报告“的解读与启示。

《2020地平线报告(教与学版)》对高校智慧课堂发展的启示

《2020地平线报告(教与学版)》对高校智慧课堂发展的启示

科技与创新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Innovation文章编号:2095-6835 (2021 ) 05-0054-02{ 2021年第05期]《2020地平线报告(教与学版)》对高校智慧课堂发展的启示** [基金项目]2019年湖南农业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研究生课程混合式教学变革的研究与实践”(编号:湘农大通〔2019〕62号)张丽,朱山立(湖南农业大学教育学院,湖南长沙410128)摘 要: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协会发布了《2020地平线报告(教与学版)》,预测了高等教育领域技术应用与发展,并设想了一些情景和对未来的影响。

基于此,通过整理报告,分析报告核心内容,并结合当前中国高等教育 信息化发展历程,为中国高校智慧课堂的发展提出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智慧课堂;地平线报告;技术;高校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1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未来趋势自从2004年起,美国新媒体联盟(new mediaconsortium , NEC )每年发布一个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以预测和描述未来5年影响全国高等教育领域的教学、学习 以及创造性探究的新兴技术。

《2020地平线报告》概述了 影响教与学未来的关键趋势和新兴技术与实践,分析了应用于教学的六种新技术和新做法,并基于社会、经济、政治、 技术、高等教育本身五个领域描述了十五种影响未来教与学的趋势。

这份2020年度《地平线报告》通过利用宏观趋势 分析结合典型案例,为人们展示了全球高等教育教学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其中自适应学习技术与开放教育资源、人工智能与扩展现实、学生成功分析与提升教学设计六大技术构成 三大高等教育信息化技术趋势,并且每一项技术都附有一个案例说明。

从中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历程来看,随着国家创新 战略呼唤面向未来的智能化教育改革,中国高校传统课堂已经开始发生变化。

在进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中国开始推进高校传统课堂的变革。

技术赋能智能教育——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8高等教育版)解读与启示

技术赋能智能教育——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8高等教育版)解读与启示

技术赋能智能教育——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8高等教育版) 解读与启示兰国帅1,2,3 郭倩1(1.河南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2.河南省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中心,河南 开封 475004;3.河南大学 技术促进学习创新研究院,河南 开封 475004)摘 要:2018年8月,《地平线报告》(2018高等教育版)(以下简称“2018年高教版报告”)在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协会的官网上正式发布。

该报告采用升级的德尔菲法,预测了未来五年可能影响全球高等教育变革的主要趋势、重大挑战和技术发展。

本研究采用文本分析法,通过解读该报告,分析新兴技术对高等教育的教学、学习和实践创新产生的影响,并对如何有效推进中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地平线报告》(2018高等教育版);高等教育;跨学科研究;测量学习;数字素养;数字公平;人工智能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69(2019)01-0073-08收稿日期:2018-12-05基金项目:2017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网络学习空间中教育探究社区理论的模型建构及其应用研究”(17YJC 880046)作者简介:兰国帅(1984— ),男,河南开封人,博士后,副教授,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网络教育与远程教育、网络探究学习社区、技术促进学习、外语教育技术、信息化教学设计等;郭倩(1995— ),女,河南商丘人,硕士研究生,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教育应用。

 一、报告内容框架概览新媒体联盟(NMC)2018年高教版报告由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协会正式发布。

报告采用升级的德尔菲法,经19个国家(地区)的 71位专家讨论,最终形成现有的框架和内容。

报告系统描绘了5年内创新实践和技术对全球高等教育的影响,其中所述的六个主要趋势、六个重大挑战和六项技术发展可能会影响高等教育的教学、学习和创造性实践,世界各地的教育领导者都将地平线项目视为关键的战略技术规划参考。

推进教育技术打造教育强国——《地平线报告》和《教育信息化2.0行

推进教育技术打造教育强国——《地平线报告》和《教育信息化2.0行

2017年以来,新媒体联盟(NMC )一直致力于在全球教育领域开发和利用新媒体和新技术,对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发展趋势进行预估,每年发布的《地平线报告》对于世界各地高校的教育者、领导者、管理者以及政策制定者和技术人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NMC 《地平线报告(2019高等教育版)》提及的高等教育发展的六大趋势、六大挑战和六大技术应用,是由98位来自世界各国的教育和技术领域的专家共同研讨所得。

1促进高等教育领域技术应用的主要趋势《地平线报告(2019高等教育版)》中的长期趋势已经在影响教育决策并将在未来五年之后继续保持重要性,中期趋势有可能在未来三到五年内影响教育决策,而短期趋势正在影响教育技术的应用,但是在未来一到两年内,由于已经普及或者演变为过去趋势的迭代,重要性将会衰减。

1.1长期趋势《地平线报告(2019高等教育版)》指出,长期趋势为重新思考教育机构的作用、模块化和拆分式学位。

以往高校在校学生基本上都是住校的适龄大学生,而如今越来越多的学生有工作甚至家庭,这些学生的需求和关注点与年轻大学生有很大区别。

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多样化学业需求和不同的社会需求,高校教职员工和导师要以学生为中心,提供不同的指导和服务。

模块化和拆分式学位使得学习者可以在传统模式之外在高校获得更多的教育和培训机会。

学习者可以把传统教育方式与模块式网上课程相结合,以较低的学习成本、多样化的学习途径进行学习或在工作后重新充电,继续学习。

1.2中期趋势《地平线报告(2019高等教育版)》指出,中期趋势为推进创新文化、加大对学习测量的关注度。

创业工厂、孵化器和其他形式的商业伙伴关系使教育机构能够为学习者创造一种创新文化,并为学生提供经验,以便将来更好地融入职场。

这些创业型校园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学习超越传统学科知识技能的机会,让毕业生就业时具备更多的优势。

对学习测量的关注度日益增强的原因在于随着课件产品和平台的广泛使用,机构用来记录和评价推进教育技术打造教育强国———《地平线报告》和《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对比分析孙彦彬1,宫乔安2[基金项目]中华女子学院校级课题(Z SR 1080110)收稿日期:2019-05-10;修回日期:2019-06-09作者简介:孙彦彬(1977-),女,江苏高邮人,硕士,主要从事教育信息化、大学英语教法、英汉翻译研究,E -m ail :fy ifeip u y @fo x m ail.co m 。

地平线报告

地平线报告

地平线报告地平线报告地球是一个美丽的蓝色行星,它孕育着各种生命形式。

人类作为其中之一,已经走过了漫长的进化历程。

我们的智慧、创造力以及对未知的好奇心,使得我们能够探索更远的地方、发现更多的知识,并且不断进步。

然而,我们似乎忘记了一些基本的道理,比如说我们所处的这个星球的形状。

在科学证明这个星球是地球球形的之后,有一部分人却坚持地球是个平面的说法,这就是地平线理论。

首先,我们需要澄清一个概念,地球是个球形的,这是已经被科学证明并得到广泛接受的事实。

让我们来看看证明地球是球形的证据。

首先,以飞行器为例。

当我们在飞行器上飞行时,我们能够看到地球是一个弯曲的,球形的。

这是因为我们的视线被地球的曲率所限制。

如果地球是平面的,我们应该看到的是一片无限延伸的陆地或者海洋。

其次,日全食也是证明地球是球形的一个很好的证据。

当月球挡住太阳时,我们能够在地球上的某些地方看到月球的影子。

如果地球是平面的,影子应该是一条简单的线,但是我们在观察中能够看到影子的形状和大小都是球形的。

最后,地球的自转和引力也证明了地球是球形的。

如果地球是平面的,我们的万有引力,也就是被地球吸引的的力,应该是相等的,但是实际情况是相反的。

虽然这些证据证明了地球是球形的,但是还有一些人相信地球是平面的。

他们认为,大规模的掩盖事实的行动正在进行中,而地球的球形只是一个巨大的欺骗,是一个由科学家们故意制造出来的假象。

但是这里隐藏的问题是,如果科学家真的有这样一个想法,并且真的能够在全球范围内维持住这个谎言的话,那么这需要大量的协调工作,而这是不可能的。

同时,这也需要无数其他行业的人员和组织配合,包括天文学家、飞行员、导航员、地图制作者等等。

他们所有人都会发现这个谎言,而这在实践中是不可能的。

此外,地球的球形也是从古至今的各种文献中证明的,包括古希腊哲学家的著作《Timaeus》中的提及,这样的证据会远远超过现代科学技术的范畴。

此外,地平线理论也有一些内在的问题。

《高等教育中的数字素养Ⅱ:新媒体联盟地平线项目战略简报》研究

《高等教育中的数字素养Ⅱ:新媒体联盟地平线项目战略简报》研究
称 NMC)发 布了 《地平线 报告 2017(图 书馆版 )》年 度报
字素养战略计 划。《战略简报 Ⅱ》是在 2016版报告 的基础 上 提 出的 ,更深入地探究 了全球范围 内以及特定学科 的数字 素养 ,揭示了改变学习者发现 、创造信息的新环境 、新应用 。
告 ,报告 提 出的影 响学术 与研 究型 图 书馆技 术采 用的 重 2 《战略 简报 II》的主 要 内容
实践 案例 ,并提 出了如 何在高 等教育 中提 升数字素 养 的 4 对数字 素养的不 同理 解 ,亦 体现了数字 素养概念 的发 展和
点建议[3】。2017年 8月NMC又发布了 《高等教育中的数 变化。《战略简报 1I》对各框架涵盖的数字素养的主要内容
字素 养 11:NMC地 平线 项 目战略简报 》(以下 简称 《战略 归类整 理为交流 、批 判性 思维 、技术能 力 、内容创造 、数
要挑 战 中 ,可解 决 的挑 战之 一便 是 提升 数字 素 养[11,同 样 ,2017年 NMC发 布 的 《地 平线报 告 2017(高 等教育 版 )》年 度报告 中提 到阻碍 高等教 育采 用技术 的重 要挑战 中 ,可解 决 的挑 战之 一亦 是提高 数字 素养【2]。2016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 月 ,NMC发 布 了《数 字素 NMC地 平线 项 目战略简报 》, 该报告 讨论 了数字 素养 的定义 ,总 结 了数字 素养的 3层模 型 ,介绍 了将数 字 素养教 育嵌 入教 学 汁划和 课程 设 计的
Strategic Brief”,which aims to explore digital literacy strategy plan,general landscape of fram ework and characters for United States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It exam ines digital literacy through global and discipfjne—specific lenses to reveal new contexts and applications.introduces opinions frOm experts and the developm ent direction.The valuable experiences it brings for the developm ent of digital literacy in China are as follows:formulating appropriate digital literacy fram ework,paying attention to the disclpljne—specific digital literacy education,developing excellent inform ation creators,and adopting blended teaching pattern.

2017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版)

2017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版)

2017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版)《2017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版)》由美国新媒体联盟正式授权北京开放大学地平线报告项目组翻译并发布。

2017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版)聚焦最有可能影响今后五年(2017-2021)技术规划和决策制定的六项主要趋势、可能阻碍新技术采用的六个关键挑战、基础教育应用的六项重要技术进展—创客空间、分析技术、人工智能、机器人、虚拟现实、物联网。

多年来,地平线系列报告对于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尤其是推动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基础教育的发展动向对地平线报告的六大趋势、六个挑战和六项技术进行元分类,从六个方面反映出基础教育的发展动向:1、增加学习机会和便捷性。

人们希望能够随处学习和工作,不断地获取学习资料,彼此之间建立联系。

学校为教职员工、学生创建更多的学习方法和平台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师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合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实时联网设备的出现,为随时随地的学习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许多学校也相应升级了他们的IT基础设施。

虽然移动和数字学习策略现在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高速宽带接入的不同情况,以及不同学生群体(社会经济地位、性别等)之间的差距促使学校领导者不断评估其学习内容和产品的成本、机会与质量。

2、激励教学创新。

如果教育被视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工具,那么它必须要像北极星一样引领社会进入下一个大事件,照亮新的思想,以解决当前紧迫的挑战,创造机会,塑造美好未来。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基础教育机构也可以成为培养发明和发展的孵化器,不仅可以促成积极趋势的形成,更重要的是为所有人形成最重要的影响:毕业生不仅为上大学做好准备,还满足了不断发展的就业市场需求,而且重新定义和提高了他们即将进入的环境。

基础教育中拓展创新的领域很多,推进创业思维文化和设计新形式的人工智能只是其中两个方面。

3、开展实景体验学习。

无论是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挑战的学习,还是基于能力的学习,这些教学法上的发展趋势为学生创造了更丰富、更具有实操性、更接近真实世界的体验。

《2017地平线项目区域报告》解读及启示

《2017地平线项目区域报告》解读及启示

《2017地平线项目区域报告》解读及启示
秦天真
【期刊名称】《中国电化教育》
【年(卷),期】2022()2
【摘要】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与未来发展趋势,将新媒体技术应用到高等教育体系之中,可以满足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对先进教育技术的诉求,并按照高等教育规
律与实践的要求,从价值理性向工具理性转变。

近年来,《地平线报告》正在成为国
际教育信息化领域中信息技术进步和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实践的重要指引,而在《2017新媒体联盟中国高等教育技术展望:地平线项目区域报告》(以下简称《2017地平线报告》)中,更是第一次针对我国的高等教育进行了分析和展望,客观、科学地指出了未来一段时间我国高等教育技术应用的发展趋势、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教育技术应用的困难和解决对策等,这对我国高校教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总页数】2页(PI0004)
【作者】秦天真
【作者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
【相关文献】
1.中国高等教育技术未来五年的发展分析——《2017新媒体联盟中国高等教育技术展望:地平线项目区域报告》解读
2.《2017年新媒体联盟技术展望:北欧地平线
项目区域报告》的解读与启示3.《2017新媒体联盟中国高等教育技术展望:地平线项目区域报告》解读与启示4.智能化背景下的基础教育新挑战——《2017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版)》解读与启示5.《2017年新媒体联盟技术展望:北欧地平线项目区域报告》的解读与启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础教育发展的趋势及面临的挑战——历年K-12地平线报告分析

基础教育发展的趋势及面临的挑战——历年K-12地平线报告分析

基础教育发展的趋势及面临的挑战——历年K-12地平线报
告分析
徐多
【期刊名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年(卷),期】2017(0)11
【摘要】近几年国内对于《地平线报告》的解读和分析主要集中于高等教育版或者是基础教育版报告中所提及的几项新兴技术,而与之有同等地位甚至在近几年的报告中更加值得重视的、占据一定篇幅的趋势和挑战往往解读较少.随着2014年对趋势和挑战篇幅的大增和详细划分,使得对于其应用层面和教学层面的关注度明显提升.加之我国"互联网+"及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在一定基础上也会影响着我国基础教育各项的建设和发展趋势,因此希冀通过对历年K-12报告中主要趋势和关键挑战进行分析,为我国基础教育在未来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总页数】4页(P37-40)
【作者】徐多
【作者单位】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34
【相关文献】
1.从技术视角看高等教育信息化——历年地平线报告内容分析
2.地平线报告(K-12)对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启示
3.新媒体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趋势研究——对历年
《地平线报告》的元分析4.地平线报告(K-12)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启示5.NMC《2014年K-12版地平线报告》要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版)《2017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版)》由美国新媒体联盟正式授权北京开放大学地平线报告项目组翻译并发布。

2017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版)聚焦最有可能影响今后五年(2017-2021)技术规划和决策制定的六项主要趋势、可能阻碍新技术采用的六个关键挑战、基础教育应用的六项重要技术进展—创客空间、分析技术、人工智能、机器人、虚拟现实、物联网。

多年来,地平线系列报告对于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尤其是推动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基础教育的发展动向对地平线报告的六大趋势、六个挑战和六项技术进行元分类,从六个方面反映出基础教育的发展动向:1、增加学习机会和便捷性。

人们希望能够随处学习和工作,不断地获取学习资料,彼此之间建立联系。

学校为教职员工、学生创建更多的学习方法和平台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师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合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实时联网设备的出现,为随时随地的学习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许多学校也相应升级了他们的IT基础设施。

虽然移动和数字学习策略现在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高速宽带接入的不同情况,以及不同学生群体(社会经济地位、性别等)之间的差距促使学校领导者不断评估其学习内容和产品的成本、机会与质量。

2、激励教学创新。

如果教育被视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工具,那么它必须要像北极星一样引领社会进入下一个大事件,照亮新的思想,以解决当前紧迫的挑战,创造机会,塑造美好未来。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基础教育机构也可以成为培养发明和发展的孵化器,不仅可以促成积极趋势的形成,更重要的是为所有人形成最重要的影响:毕业生不仅为上大学做好准备,还满足了不断发展的就业市场需求,而且重新定义和提高了他们即将进入的环境。

基础教育中拓展创新的领域很多,推进创业思维文化和设计新形式的人工智能只是其中两个方面。

3、开展实景体验学习。

无论是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挑战的学习,还是基于能力的学习,这些教学法上的发展趋势为学生创造了更丰富、更具有实操性、更接近真实世界的体验。

当学校把主动学习置于死记硬背之上时,学生们自身的作用也得到了重新认识。

学生曾经被认为只是知识学习的参与者和消费者,而创客文化在基础教育中的应用使他们成为知识生态系统的积极贡献者。

他们通过体验、实践和创造进行学习,以更具体和创造性的方式展示新获得的技能。

学生不必等到毕业才去改变世界。

然而,要在传统实践所形成的空间和范式上创造这些机会,教育机构将持续面临挑战。

4、跟踪和评估学业进展数据。

如果结果没有经过仔细的测量和分析,也未能根据结果来调整教育教学,新方法或技术的推广还有什么意义?教育机构越来越擅长撷取程序化数据。

这一原则已被应用于跟踪学生的成就、参与情况和行为,并利用这些数据为基础教育机构各部门、各校园的决策提供信息。

这些信息还通过自适应学习工具促进更加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分析需要改进的领域,并相应地为每个学生提供定制化内容。

随着这种数据驱动的话题在基础教育中激增,领导者必须考虑如何分析利用数据,以更全面的方式展现学生的成就,打破数据孤岛,拥抱共享文化,同时坚持道德和隐私标准,是利用数据中最重要的原则。

5、促进教学专业化。

更多地强调亲身实践、技术增强的学习已经影响了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教学是其中的核心推动力。

随着学生们能够经常开展创新、迭代和协作,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了改变,从“讲台上的圣人”转换成了“身边的向导”。

学生在解决复杂问题,探索新领域和获得具体技能时需要相应的辅导和指导。

从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讨论深入到学习内容时,教师必须采用巧妙有效的方法来平衡以学生为中心的的教学模式。

学校有必要启动相应项目对积极的教学实践进行认可和大规模推广。

此外,正如需要提高学生的数字素养,教师也必须在教育机构的支持下参与持续的专业发展。

6、普及数字化素养。

技术和数字工具已经变得无处不在,但是当它们没有以有意义的方式被纳入学习过程时,可能会起反作用。

高等教育和当代职场需要精通数字化技术的职工,他们可以很容易地将新出现的各类媒体和技术应用到工作中。

促进这种高级素养的一个主要因素是人们认识到仅仅了解如何使用设备或某些软件是不够的;教职工和学生必须能够在工具和预期成果之间建立联系,以创新的方式利用技术,能够根据各种不同环境使用合适的技术。

这项举措必须由教育机构的各个部门协同开展与支持,因为数字化素养是贯穿教和学各个方面的主线。

在接下来的报告中,开始的前两部分着重分析了驱动技术决策和规划的关键趋势,以及可能阻碍新技术采用的挑战。

每一部分都明确讨论了趋势或挑战对基础教育组织的政策、领导力和实践的影响。

将政策、领导力以及实践这三个要素纳入进来意味着将管理、愿景和行动结合起来,从而促进积极的趋势和克服紧迫的挑战。

报告的第三部分重点介绍了消费者技术、数字化策略、使能技术、互联网技术、学习技术、社交媒体技术和可视化技术的重大进展,这些技术将在未来五年内影响基础教育。

加速基础教育采用技术的主要趋势1.长期趋势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间,推动基础教育采用技术的关键要素。

(1)推进创新文化目前,学校已经被视为推动创新和创业的场所。

这一趋势的焦点已经从理解培养创新思想的价值转变为寻找方法以便复制到不同的、独特的学习机构中去。

过去一年的研究让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学校是如何培育不同类型文化来促进改革的。

其中推进这一改革进程的关键点是要求基础教育改变其现状,接受把失败作为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将创业精神融入基础教育的行动也进一步承认,每一个伟大的想法都有开始的地方,学生和教育工作者们都可以配备需要的工具来激发真正的进步。

为了跟上改革的步伐,学校必须严格评估课程,并改革评估方法来消除阻碍新思想发展的障碍。

(2)深度学习策略在基础教育中,越来越多的人重视深度学习策略,威廉和弗洛拉·休利特基金会(William and Flora Hewlett Foundation)把它定义为在学生掌握学习内容的同时,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为了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们需要了解现实世界,以及新的知识和技能带给他们的影响。

教学法将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允许学生从新资讯中拓展思路,并学会怎样管控他们建立的主题活动。

具体方法包括基于问题的学习、项目式学习、挑战式学习以及探究性学习等,这些方法都在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和主动实施解决方案。

2.中期趋势在未来三到五年内,推动基础教育采用技术的关键要素。

(1)对量化学习的日趋关注人们越来越多地对量化学习这种新的评价方式感兴趣。

这种方式需要教育工作者使用多种方法和工具来对学生在学业准备、学习过程、技能获取以及其他教育需求阶段,进行评估、量化和记录。

由于社会和经济因素重新定义了当今职业所需人才的能力,学校必须重新思考如何去界定、测量和证明学生掌握的学科知识和软技能(如创造力和协作能力)。

数据挖掘软件逐步融入到在线教育、移动学习和学习管理系统中,形成了新的学习环境。

这类环境利用数据分析和可视化软件能多维度、便利地描绘学习的相关数据。

在线上和混合课程中,数据可以展示出学生的行为是如何促进他们的进步以及影响学习效果的。

(2)重构学习空间传统教育依赖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讲座是知识传递的主要来源。

如今,人们正在拥抱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这让学习者能更好地为未来职场做准备。

同时,教室设计的新方法正在支持这种转变。

此外,在建筑和空间规划方面的创新思维正在影响新学校基础设施的设计和建设,进而有可能对课堂实践和学生学习产生重大影响。

3.短期趋势在未来一到两年内,推动基础教育采用技术的关键要素。

(1)编程素养编程是指计算机能理解的一组规则,可以采用多种语言的形式,如HTML语言、JavaScript语言和PHP语言。

许多教育工作者认为,编程是一种激发计算思维的方式,这项技能需要将计算机科学知识与创造力、问题解决能力深度结合起来。

知名编程教学网站最近预测,到2020年,美国将有140万个计算机工作岗位,而只有40万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填补这一职位。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从较小的年纪开始学习,越来越多的学校领导和专家正将编程嵌入到基础教育课程中来。

世界各地的学校正在开设编程课,如让学生共同设计网站,开发教育游戏和APP,并通过建模和设计新产品来设计应对挑战的方案。

(2)增强STEAM学习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加强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课程的学习,因为这些学科被广泛视为促进创新和促进国家经济增长的动力。

一些教育领导者认为,作为机构聚焦STEM学习的一种回应,有必要建立一个更加均衡的课程,如将艺术、设计和人文学科等整合到科学领域。

这一概念促进了STEAM教育的产生,在这里,A代表“艺术+”。

STEAM教育将这一定义扩展为一种基本理念,即所有学科都能且应该紧密地揉和在一起,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如何把广泛的知识和技能在现实生活中相互联系的大图景。

换句话说,技术的使用不仅是与推进科学和工程技术的进步有关。

阻碍基础教育采用技术的重要挑战1.可解决的挑战(1)实景学习体验目前,带着学生接触现实问题和工作场景的实景学习体验在学校还没有普及。

实景学习被看作一些重要教学策略的支撑,它有着巨大的潜能让学习者沉浸在获得终身学习技能的环境中学习。

实景学习体验的方法包括职业培训、学徒制和某些科学调查。

实景学习强调以元认知反映和自我意识作为基础的重要性。

因而,越来越多的学校通过与更多的社区建立关系,与当地组织积极合作,让学习者可以体验到学校之外的未来生活和工作情境,并以此种方式来缩小学科知识与具体应用之间的差距。

(2)提高数字素养技术使用的生产性和创新性是21世纪实践的重要特征,这对在工作场所和其他领域取得成功是至关重要的。

数字素养超越了学习者所获得的孤立的技术技能,可使人产生对数字环境的更深理解,更能够直观地适应新环境,并与他人协作创建内容。

因此,学校应致力于发展学生的数字公民权,确保其能够负起掌握和使用技术的责任,包括混合式、在线学习环境和其他场合中的在线交流的礼仪、数字权利和责任等。

这类能力正在影响着课程设计、专业发展和面向学生的服务和资源。

由于数字素养牵涉众多因素,学校领导面临的挑战是获得更多公共机构的认可,并支持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发展这些能力。

2.有难度的挑战(1)反思教师的角色教师越来越多地被期望能熟练掌握多种基于技术的方法,并用其来传递内容、支持学习者以及进行评价。

在有技术支持的课堂上,教师的主要责任从传递专业知识转变为构建学习环境,以帮助学生获得创造性探究能力和数字素养。

教育者现在扮演着指导者和教练的角色,为学生提供机会,引导他们自主规划学习路径,进而将其培养成为有责任的全球化公民,并激励他们树立终身学习的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