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实验学校八年级语文上册12甜甜的泥土教案苏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 甜甜的泥土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甜甜的泥土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甜甜的泥土》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甜甜的泥土》的大意,掌握主要人物、事件和情节。

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感情表达。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把握人物形象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感恩他人的美好情感。

明白亲情、友情的珍贵,懂得珍惜身边的人。

二、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甜甜的泥土》的主要人物、事件和情节。

2. 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感情表达。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把握人物形象和情感。

2.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亲情、友情的珍贵。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以情境教学法为主,通过图片、音频等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 采用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亲情、友情的珍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采用图片、音频等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甜甜的泥土》的情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掌握主要人物、事件和情节。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感情表达。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教学: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亲情、友情的珍贵。

分享自己的亲情、友情故事,让学生懂得珍惜身边的人。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后作业: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课后总结:回顾课堂教学过程,反思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得当,学生学习效果是否达到预期。

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他们在课堂上的困惑和问题,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八、拓展活动:1. 组织一次以“亲情、友情”为主题的作文比赛,鼓励学生用文字表达自己对亲情、友情的理解和感悟。

八年级语文上册 甜甜的泥土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甜甜的泥土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甜甜的泥土》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甜甜的泥土》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会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感恩他人的美好情感。

(2)引导学生关注弱势群体,学会关爱和帮助他们。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整体理解,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甜甜的泥土》。

2. 相关背景资料。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兴趣:请学生谈谈他们对“甜甜的泥土”的理解和感受。

(2)简介课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故事情节,了解人物形象。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交流。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请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课文中所体现的关爱和帮助他人的感受。

(2)分享自己的感恩故事,引导学生关注弱势群体,学会关爱和帮助他们。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强调关爱他人、感恩生活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1)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写一篇关于关爱和感恩的作文。

(2)课后阅读相关文学作品,提高语文素养。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等,以便对后续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

七、评价建议1. 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等能力。

3. 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以及对相关文学作品的阅读情况。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创作,如写一篇关于关爱和感恩的故事。

十二甜甜的泥土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

十二甜甜的泥土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

十二甜甜的泥土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中情节发展的基本规律。

2、理解文中"甜甜的泥土的含义"。

3、体会母子之间的骨肉亲情,品味作品中朴实而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的结构,总结文章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同学们,现在我们学习一篇表现母子之爱的文章,它是现代作家黄飞写的一篇小小说。

选自台湾新地出版社出版的《甜甜的泥土》。

"甜甜的泥土"有着深刻的蕴涵,耐人寻味,我们共同学习这篇小说二、研习课文1、词语补充注释宛如:正像,好像。

愠色:恼怒的脸色。

踉跄:走路不稳。

蓦地:出乎意料地,突然。

气势汹汹:形容盛怒时很凶的样子。

2、通读课文,按小说情节的发展分为哪几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提示:第一部分(1---5段)破题。

通过景物描写交代自然环境和故事发生的时令。

第二部分(6----8段)故事的开端。

这一部分通过对"她"的行动和语言描写,表现她内心的震撼和悲痛。

第三部分(19段)故事的发展部分。

这一部分写王亮得到糖后的欢乐情景。

王小亮得糖后,惊喜极了,为什么如此惊喜?因为"这最喜欢吃的奶糖好久没有吃尝过了"表现她失去母亲已有很长时间了。

第四部分:故事的高潮。

这部分是写王小亮在家里受后妈虐待的情况。

矛盾冲突发展到了顶点。

通过这部分的描写出孩子希望离异家庭能破镜重圆的迫切希望。

这也是千万离异家庭的孩子的共同愿望。

第五部分:(22-24)故事的终结部分,也是矛盾冲突的结果。

3.甜甜泥土的含义是什么?(同学们展开讨论)这个故事照理是一个悲剧…那甜甜的泥土寄托着"过去的妈妈"对儿子王小亮的至爱至情,滋润了小亮伤痛的心田,那甜甜的泥土,也包含着学校老师,传达室老头对小亮的爱心。

…这些人类的爱,让这些离异家庭的孩子获得了应有的爱和幸福,从而产生生活的渴望和动力。

4.你能归纳本文的中心吗?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提示:这篇小说通过一包奶糖化为"甜甜的泥土"的故事表达了离异家庭的孩子渴望得到母爱的强烈愿望,也告诉人间的至亲至爱应该如宽广厚实的大地,无所不在,无所不有。

八年级语文上册 甜甜的泥土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甜甜的泥土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甜甜的泥土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2)教育学生懂得感恩,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2)对课文主题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利用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所描述的场景,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氛围。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课文中所提到的相关背景知识。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四、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是否深刻,教学方法是否得当,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内容:1. 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正确理解并运用。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3. 讨论课文主题,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感恩身边的美好。

七、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理解修辞手法。

八年级语文上册12.甜甜的泥土教案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12.甜甜的泥土教案苏教版

12.甜甜的泥土教案教学目标:1、熟悉文本,能复述故事情节。

2、准确的说出“甜甜的泥土”的含义,理解文章的主旨:离异的母亲对孩子深厚又令人心酸的爱。

3、分析文中其他人物对表现文章主旨的作用,理解立意的新奇,结局的惊奇。

课前准备:1、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掌握附录词汇表中本课出现的词语的音、形、义。

2、安排几位朗读基础好的学生作好示范分角色朗读的准备,角色有:旁白,小亮妈妈,传达室老头,小亮。

课堂学习: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1导入:亲情是永远不老的话题,《背影》中那份永恒的父子深情还在强烈地撞击着我们的心扉。

母子情也同样弥足珍贵,一个失去母爱滋润的孩子会有怎样令人心酸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甜甜的泥土》,去倾听王小亮的心声吧!学会倾听关注学生良好倾听品质的培养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其它学生认真倾听,感受你从“甜甜的泥土”中品尝到的别样滋味。

(二)试着用“我从甜甜的泥土中品尝到了的滋味,你看,这滋味真是太了?”的句式说一句话。

侧耳聆听,细细感悟。

思考片刻后,根据要求交流感悟。

例:我从甜甜的泥土中品尝到了苦涩的滋味,你看那王小亮过早地失去了母亲的疼爱,年仅八岁就要承担繁重的家务,这滋味真是太苦涩了。

感受应是多样的,教师应关注学生从文中搜集和整理重要信息的能力。

3再读课文,理清思路,学会复述:(一)优秀的文学作品,总会以一根彩线来贯穿全篇,使文章结构严谨,浑然一体,你找到这篇文章的线索了吗?你能以它为中心词理清文章的思路吗?(二)组织学生采用生动复述或创造性复述的方式来向大家讲述故事。

自由读文,思考,交流。

本文是以一包奶糖为线索结构全篇。

送糖——吃糖——埋糖——化糖同桌合作,先相互复述,评判,后大班交流。

教师有必要向学生阐述复述的重要意义和复述的种类,方法等。

4研读人物,领悟主旨:(一)这篇课文以优美的文字、细腻的笔法表达了一个离异母亲对孩子的爱,你能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这种爱?说出来与同学交流吧!(二)王小亮在“现在的妈妈”那里得不到应有的母爱,后来他从哪里得到了母爱?(三)课文结尾说:“他,又笑了:那泥土,甜丝丝的。

苏教版初二语文上册第12课《甜甜的泥土》教案

苏教版初二语文上册第12课《甜甜的泥土》教案

苏教版初二语文上册第12课《甜甜的泥土》教案内容预览:十二甜甜的泥土教学目的:1、体会离异的母亲对亲小孩的至爱之情;2、明白得文章结尾的含义。

教学重点及难点:离异的母亲对亲小孩的疼爱。

教学设想:1、本文是一篇小小说,故情况节简单,因此如何样让学生从简单的故情况节中体会母亲对亲小孩的疼爱是本文的教学难点和重点;2、运用多媒体作为直观教具;3、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合作式学习,注重学生能力的训练;4、教时:一教时;教学过程:一、简介《妈妈再爱我一次》,观赏歌曲,创设情境导入:我们刚才观赏了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歌中的那句“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小孩像个宝,没妈的小孩像个草”,可能引起许多同学思想上的共鸣,那确实是“母爱”。

母爱,对有的人来说是那么的垂手可得,对有的人来说却是那么的遥而无望。

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到底表现了如何样的母爱呢?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读准下列词语黯(àn)淡呆滞(zhì) 蹭(cèng) 突然(mò dì)愣怔(lèng zheng) 吮(shǔn) 涮(shuàn)净晕眩(yūn x uàn)(二)阅读课文,摸索:1、复述文章内容,并概括故事的情节。

2、课文是围绕什么事物展开情节的?明确:1、请一位同学用自己语言简单复述文章内容:一位离异母亲给在新家庭中受到虐待的小孩送奶糖吃的故事。

离异母亲是“她”,受虐待小孩是“王小亮”,这是文章的两个要紧人物,要紧情节呢?(板书)送奶糖吃奶糖缺位母爱埋奶糖无所不在融奶糖融于社会2、课文以“一包奶糖”为线索,表达了离异家庭的小孩期望得到母爱的强烈愿望。

三、合作学习,明白得课文1、文章中的“她”是谁?到学校来干什么?王小亮过去的妈妈;送奶糖;王小亮最爱吃的奶糖2、我们能够从文中哪些语句能看出她对王小亮的疼爱?①她,倚着学校门口的一棵树,一动不动,犹如一座雪雕。

《甜甜的泥土》教学案(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甜甜的泥土》教学案(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甜甜的泥土》教学案(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甜甜的泥土》教学案(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理解小说中个性鲜明、富有人情味的人物形象;2. 掌握小说中的写作技法;3. 理解小说表达的主题思想。

(二)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2. 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3. 提高学生合作意识;4. 培养学生爱好文学作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掌握小说中的写作技法,理解小说表达的主题思想。

三、教学难点理解小说中个性鲜明、富有人情味的人物形象。

四、教学过程设计(一)课前预习学生通过课前导学,预习小说《甜甜的泥土》中的主要内容,把预习的结果以日记形式呈现出来。

在上课时可以对自己的预习结果进行讨论,加深对小说中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

(二)教学方式本节课采取小组合作形式,组织全班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

每个小组分配一段小说内容,学生们需要一起合作讨论,分析小说中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写作技法,在班级中进行展示。

(三)教学内容1. 进入主题让学生读一遍第一章节,使用情感图谱,让学生记录下自己对小说中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感受,并分享给同学。

2. 形象鲜明的人物形象(1)让学生通过阅读、讨论,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2)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们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如:小凤仙、马晓峰等,给出相关的情节描写,并分析描写的技巧。

(3)结合小组的分析结果进行班级展示。

3. 主题思想的分析(1)分析小说中的主题思想。

(2)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小说中表现人性、人与自然关系等方面的主题思想,并进行班级展示。

4. 写作技巧的应用(1)分析小说中的写作技巧。

(2)结合小组分工协作,让学生们准备小说中的写作技法并进行展示,演示分析小说中的写作技巧,如:描写、对话等。

(四)作业安排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分析结果,写出关于小说的读后感。

五、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和班级展示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通过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小说的理解和内在感受。

《甜甜的泥土》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

《甜甜的泥土》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

《甜甜的泥土》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甜甜的泥土》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1《甜甜的泥土》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一. 教学目标1. 了解水资源配置不均的现状和原因。

2. 掌握灌溉的方法和现代化灌溉设施的使用。

3. 能够掌握节约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意义和方法。

二. 教学重点1. 水资源配置不均造成的影响及其现状。

2. 灌溉的三种方法、灌溉方式的合理使用和现代化灌溉设施的使用方法。

3. 节约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意义及其方法。

三. 教学难点1. 水资源配置不均现状和影响的教学。

2. 现代化灌溉设施的使用方法教学。

四. 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认真阅读教材课文和与之相关的学科知识和实践知识,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

2. 导入新课〇出示课程标题和图片,让学生猜测文章内容及考察学生对本文话题的了解情况。

〇呈现一幅画面:一些农民挖沟引水沿着地势的山崖上放着几个水缸。

让学生想象在节水的条件下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进行农业生产。

〇引出话题:目前中国的水资源分布情况如何?各地水资源利用是否合理?给什么样的人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如何?〇展开讨论:让学生阐释自己的观点,并参照当地实践和普及水资源知识到自己的思考和表达中。

3. 教学正文〇第一部分:水资源分布情况及分配不均原因。

1. 观看探究活动1视频:安徽省双胜水库的受灾情况,了解中国水资源总量和分布区域。

2. 与学生交流同属一个省份的受水资源影响的情况,了解有多少地方存在水资源短缺及影响。

3. 阐释水资源平衡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水资源分配不均的原因。

〇第二部分:灌溉的方式及现代化设施的应用。

1. 大屏幕展示三种灌溉方式(人工灌溉、雨养灌溉、坡耕田和输水渠),并与学生交流其各自使用的优缺点。

2. 授课并演示如何操作灌溉设施。

3. 分小组讨论现代化灌溉设施对农业生产的意义,并分享结果。

〇第三部分:水资源的节约与利用。

1. 环节导入:让学生解释什么是“节约水资源”和“合理利用水资源”。

苏教版初二上册语文《甜甜的泥土》教案

苏教版初二上册语文《甜甜的泥土》教案

教案:《甜甜的泥土》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o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甜甜的泥土》一文的主要情节、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o培养学生通过细节描写分析人物情感的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o通过诵读、讨论、分析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o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懂得珍惜母爱和亲情。

o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培养善良、宽容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文章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母爱和亲情。

•难点:通过分析细节描写,深入理解人物内心世界,感受母爱的无私和伟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甜甜的泥土》的原文、关键段落、相关图片和视频。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准备角色扮演所需的道具和场景布置。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1.教师活动:o播放一段关于母爱的短视频,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o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收到过妈妈送的特别礼物?那份礼物对你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

o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一篇关于母爱的文章——《甜甜的泥土》,看看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腻的笔触来描写母爱的。

”2.学生活动:o观看视频,感受母爱的温暖。

o思考并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为学习新课做铺垫。

二、诵读课文(约10分钟)1.教师活动:o指导学生正确诵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停顿和节奏。

o示范诵读,并邀请学生尝试诵读,及时纠正发音和语调问题。

2.学生活动:o认真聆听教师示范诵读,模仿教师的语音、语调。

o尝试诵读课文,注意发音和语调的正确性,感受文章的情感。

三、整体感知(约15分钟)1.教师活动:o提问:“文章主要写了什么?有哪些主要人物?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o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明确文章的线索和主要情节。

2.学生活动:o认真阅读课文,思考并回答教师的问题。

甜甜的泥土(苏教版八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

甜甜的泥土(苏教版八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

甜甜的泥土(苏教版八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甜甜的泥土》教学案教学目标:1.品读语言,感悟母爱,体会母亲对儿子的至爱之情。

2.通过语言和思维的训练,真正理解课文的主旨。

教学过程:一、导入由汶川地震中一个感人的母爱故事导入。

二、检查学生字词预习情况1、词语积累,读准字音:黯淡()愠色()晕眩()蹭着()呆滞()踉跄()()吮着()渗入()2、词义:踉跄:呆滞:惶然:三、整体感知学生配音朗读课文。

听读思考: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本文写了表达了。

四、分层概括明确:线索是奶糖送奶糖-()-()-()-()-()-()五、合作学习思考题一:1、文章中的“她”是谁?到学校来干什么?2、我们可以从文中哪些语句能看出她对王小亮的疼爱?3、王小亮得到奶糖后,“惊喜极了”。

他知道这奶糖是谁送给他吃的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4、如果你得到了多年未见的母亲特意送来的奶糖会怎么办?课文中王小亮又是如何处置奶糖的?他为什么这样做?5、当王小亮发现奶糖融化后,很伤心,“呆呆地凝视着”,不一会后,“他又笑了”,他为什么笑?他除了想到了母爱,还想到了什么?六、生活链接家是:(先说一个简短的事例,注意表达出一个感人的情境,然后再用富有哲理的、诗意的语句表达。

)七、教师寄语母爱是伟大的,让我们珍惜我们拥有的母爱,让我们也力所能及地回报给母亲我们的爱,最后让我们祝愿天下的母亲--平安!幸福!祝愿天下的孩子--幸福、安康!八、布置作业小说中有这样一句:“同学们在嘻嘻哈哈的笑声中和他一起分享着欢乐,只有老师悄悄背过了身……”老师为什么要“悄悄背过了身”?你能想象出老师此时此刻的神情和心理活动吗?(请把这种神情和心理活动描述出来,不少于200字。

)。

八年级语文上册 甜甜的泥土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甜甜的泥土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甜甜的泥土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甜甜的泥土》,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语文知识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感恩身边的亲人和朋友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甜甜的泥土》的主要内容,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掌握课文中涉及的语文知识点,如生字词、成语、句式等。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感恩、亲情和友情等美好情感。

2. 运用课文中的知识点进行写作和口语表达。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对新学期的课程进行导入。

2.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将要学习的课文《甜甜的泥土》。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甜甜的泥土》,了解课文大意。

2. 学生通过查阅字典、资料,自主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和成语。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对课文《甜甜的泥土》进行详细讲解,分析课文内容、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针对课文中的语文知识点,如句式、修辞手法等进行讲解。

四、合作探讨(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探讨,分析课文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

2. 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2.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总结收获。

课后作业:1. 根据课文《甜甜的泥土》的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2. 运用课文中的知识点,为自己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写一封感谢信。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自主学习方面表现较好,能够独立阅读课文并自主学习生字词。

但在合作探讨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课堂氛围不够活跃。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互动性。

要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培养他们热爱生活、感恩亲人和朋友的情感。

十二甜甜的泥土(苏教版八年级上)_八年级语文教案

十二甜甜的泥土(苏教版八年级上)_八年级语文教案

十二甜甜的泥土( 苏教版八年级上 )_八年级语文教课方案教课目的1、掌握文章中情节发展的基本规律。

2、理解文中”甜甜的泥土的含义”。

3、领会母子之间的骨血亲情,品尝作品中朴素而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课难点理清文章的构造,.总结文章的 .写作特点。

教课过程一、导语设计同学们,此刻我们学习一篇表现母子之爱的文章,它是现代作家黄飞写的一篇小小说。

选自台湾新地第一版社第一版的《甜甜的泥土》。

”甜甜的泥土”有着深刻的蕴涵,回味无穷,我们共同学习这篇小说二、研习课文1、词语增补说明犹如:正像,仿佛。

愠色:愤怒的神色。

蹒跚:走路不稳。

猛然:预料之外地,忽然。

气概汹汹:形容震怒时很凶的样子。

2、通读课文,按小求情节的发展分为哪几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提示:第一部分(1---5 段)破题。

经过光景描绘交代自然环境和故事发生的季节。

第二部分( 6----8 段)故事的初步。

这一部分经过对”她”的行动和语言描绘,表现她心里的震惊和沉痛。

第三部分( 19 段)故事的发展部分。

这一部分写王亮获取糖后的欢喜情形。

王小亮得糖后,惊喜极了,为何这样惊喜?因为”这最喜爱吃的奶糖许久没有吃尝过了”表现她失掉母亲已有很长时间了。

第四部分:故事的热潮。

这部分是写王小亮在家里受后妈凌虐的状况。

矛盾矛盾发展到了顶点。

经过这部分的描绘出孩子希望离异家庭能言归于好的急迫希望。

这也是千万离异家庭的孩子的共同梦想。

第五部分:( 22-24)故事的终结部分,也是矛盾矛盾的结果。

3.甜甜泥土的含义是什么?(同学们睁开谈论)这个故事照理是一个惨剧那甜甜的泥土寄望着”过去的妈妈”对儿子王小亮的至爱至情,滋润了小亮伤痛的内心,那甜甜的泥土,也包括着学校老师,传达室老头对小亮的爱心。

这些人类的爱,让这些离异家庭的孩子获取了应有的爱和幸福,进而产生生活的盼望和动力。

4.你能概括本文的中心吗?这篇文章的要旨是什么?提示:这篇小说经过一包奶糖化为”甜甜的泥土”的故事表达了离异家庭的孩子盼望获取母爱的激烈梦想,也告诉人间的至亲至爱应当如宽广厚实的大地,无所不在,无所不有。

八年级语文上册《甜甜的泥土》教案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甜甜的泥土》教案苏教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甜甜的泥土》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正确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感。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友情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甜甜的泥土》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正确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正确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复习相关的文学知识。

(2)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解答学生的疑问。

3. 修辞手法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和理解。

4. 写作练习:(1)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创意写作。

(2)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反馈。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八年级语文上册 12《甜甜的泥土》教案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12《甜甜的泥土》教案 苏教版

甜甜的泥土教学目标:1、母子情深。

2、立意新奇,结尾惊奇。

3、巧妙使用对比手法教学重点1、母子情深。

2、如何分析小说的三要素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方法的总结和归纳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主要是阐述母子深情。

二、自学展示(1)请学生上黑板书写生词,指明学生批改(2)订正错误。

三、合作交流:1.这篇文章是以什么为线索的?具体情节可以概括为什么?2.找出文章中描写环境的语句,分析一下环境描写的作用。

3.文章里面提到哪些人,你能否用几个词语加以概括?并且从文中找出相应的依据。

4、文章在写法上最大的特点是对比,你能找出几组对比啊?小组讨论—指名回答—解析思路1、线索:奶糖情节:送奶糖—吃奶糖—埋奶——化奶糖【思路解析】明线:物(道具)暗线:情感情节:动词(形容词)+线索(举例:《枣核》、《奶奶的粽子》)2、(1)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

(2)为下文埋奶糖打下伏笔。

(3)奠定本文的写作的基调。

(4)突出了人物的形象。

【思路解析】(1)环境描写主要是为了渲染环境。

(2)服务于本文的主要人物。

(突出人物形象,烘托人物心情)举例:《泊秦淮》、3、人物形象1.王小亮:渴望得到母爱、与人为善、坚强懂事。

2.生母:爱子心切3.爸爸:不明事理4.后妈:冷酷无情搬弄是非5.老师、门卫:有爱心【思路解析】人物的分析一定要依据文本的描写(肖像、语言、动作、神态)来归纳,切忌不能想当然。

4、对比的使用及作用生母放学前的表现生母放学后的表现生母对小亮的态度继母对小亮的态度同学的欢声笑语老师背身流泪传达室老头之前对生母的态度传达室老头之后对生母的态度四、探讨争鸣:文章在很多地方是不合常理的,你能找出来吗?并谈谈你的看法。

五、课内检测同步练习《甜甜的泥土》课外阅读。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八年级语文上册《甜甜的泥土》教案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甜甜的泥土》教案苏教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的主题思想。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和心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教育他们珍惜亲情和友情。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中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性格。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如“甜甜的泥土”的象征意义。

2.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心理。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人物图片或视频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他们对课文的理解。

(2)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感受课文的情感氛围。

(2)让学生勾画出生字词,并尝试通过上下文理解其意义。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依据。

(2)分组分析课文中的的人物性格特点,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的细节描写中找出依据。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解释其含义。

(2)讲解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性格特点,解释其深层含义。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进行造句。

(2)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他们对“甜甜的泥土”的理解。

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结合课文,写一篇关于“感恩”的作文。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教学方法的使用等方面。

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

4.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八、教学拓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推荐与课文主题相关的文章或书籍,让学生进一步拓展知识面,提高阅读能力。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甜甜的泥土》公开课教案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甜甜的泥土》公开课教案

《甜甜的泥土》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母子深情。

2、学习立意新奇,结尾惊奇的方法。

3、学习妙用对比的手法。

四、品味包含感情的语言。

教学重点1、母子深情2、品味关键字词句。

3、理解“甜甜的泥土”的深刻含义。

课时:一节课教学内容:一、导入课题:(1分钟)老师讲述:大多数人都能享受到母爱,那么离异家庭的孩子,他们对母爱有着怎样的渴望?社会都给了他们哪些关爱呢?带着这样两个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现代作家黄飞的小小说《甜甜的泥土》。

板书:甜甜的泥土二、整体感知课文情节(8分钟)1、学生自由朗读,感知课文内容,合作解决生字词(1)给加点字注音。

(指名一学生板演)黯然(àn)晕眩(yūn xuàn )蹭(cèng)愠色(yùn )愣怔(lèng zhèng)吮(shǔn)(2)听写词语。

(指名一学生板演)呆滞夺眶而出气势汹汹情不自禁2、思考:文中有哪些人物?主要人物是谁?为什么王小亮觉得泥土是甜甜的?明确:他将糖埋在路边的雪堆里,第二天糖与雪水融化渗入大地。

板书:糖3、问:糖哪来的?明确:王小亮的母亲(以前的妈妈)送来的。

总结:这一内容在小说的前端告诉了我们。

我们据此可以概括这部分的内容为“母亲送糖”板书:(在“糖”前写)“——”和“送”4、请大家依照这样的句式简洁地概括一下文中后面的情节。

送糖——得(传)糖——分糖——埋糖——挖糖——尝糖(泥土)板书:得(传)糖——分糖——埋糖——挖糖——尝糖由此可见:糖是本文的线索。

本文的结构非常严谨、精致。

三、研读人物形象过去的妈妈:5、通过全文内容,我们知道送奶糖给王小亮的是她的亲生母亲(过去的妈妈),为什么文章开头却不直接点明这一点?明确: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

6、这位母亲为什么送奶糖给王小亮?明确:为王小亮过生日7、她为什么不在家中为儿子过生日?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结合课文第11——18段内容)明确:她与王小亮的爸爸离婚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我们生活中的奶糖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四、
找找奶糖的
不同
齐读22---24段,说说文中的这包奶糖有什么不 合常理的地方。
齐读
思考
回答
“糖浆和雪水 混在一起,渗入 大地。”“那泥 土,甜丝丝 的。”
五、
作者把结尾设置为“糖浆和雪水混在一起,渗入
1、土亲母爱
诗意结尾
大地。”“那泥土,甜丝丝的。”有何用意?
2、人间大爱
意蕴丰富
那甜甜的泥土
结合材料和文章内容理解“土地L”的含义。寄托着“过去 Nhomakorabea材料1、
的妈妈”对儿
我热恋的大地
E
子的爱,也包含
你疋我们的母亲
着学校老师、传
我们无论如何都■■离不开你
达室老头、同学
材料2、
独立思考
对小亮的爱。这
然而我看见了土地
小组合作
些至亲至爱就
看见他一望无际
如宽广厚实的
超乎想像的广阔
活中理解妈
离异家庭的母亲久久见不到儿子的血浓于水的
2、传达室老头、
妈异常的行
爱。
老师的关爱、同
为:源于离
2、还有其他人在关爱着小亮吗?
学的友爱。
异家庭妈妈
留白:言有尽而意无穷,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
朗读
对孩子的
小说和诗歌中常用的手法。
思考
爱)
批注
过渡:妈妈的慈爱、传达室老头和老师的关爱、
回答
同学的友爱在这一包奶糖中传递着, 文中的奶糖
同之处。
1、离异家庭、
生活艰辛。
小结:此时妈妈留给我们的疑问就一一解开了,
她为什么等儿子等得那么专心致志?为什么听
三、
到放学的铃声会那么激动?为什么没见到儿子
找找小亮的
就双手紧抓铁栏使劲地摇着?为什么会失望得
不同(从小
目光呆滞?为什么不知道儿子在几年级几班?
亮艰辛的生
这一切异常甚至有点神经质的举动都源于一个
《甜甜的泥土》
学习目标:
1能抓住文中的细节,对人物形象做具体「分析。
2、在对比中感受母子之间的爱和辛酸。
3、体会小说结尾丰富的意蕴:至亲母爱和人间大爱。
板块
展开教学的任务性问题串设计
学生活动串
设计
目标达成反馈
串设计

图片「
导入
无论寒冬还是酷暑,总有这样一群家长在校门外 等待着「自己的孩子,而有一位妈妈,她等得人影 稀疏了、零落了、没有了,也没能见“到自己「的儿 子。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台湾作家黄飞的小小说
《甜甜的泥土》,走进这对母子不同寻常的生活。
倾听入情
二、
找找妈妈的 不同(在对 比中感受妈 妈对儿子的 爱)
朗读课文1---18段,找出文中“她”与其他妈
妈的不同之处。
对比: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小结:“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
朗读 思考 批注 回答
1、“一动不动, 宛如一座雪 雕。”天气寒冷, 母亲依「然专心 致志等候着放 学后出现的儿 子,表现了对儿 子的至爱亲情。
大地,无所不
以自己无边无际之躯
在,无处不有,
孕育生灵
给离异孩子以
孕育万物
生活的勇气和
动丿J。
六、结语
在我们的生活中,最不能缺少的就是爱,也正因 为有了爱,世界才会多姿多彩,人间才处处是春 天。让我们都拥有一双慧眼吧,去寻找爱、发现 爱;让我们都珍臧一颗感恩的心吧,去重视爱、
倾听
回报爱!
2、“黯淡的眼 神里,射出热切 的光。”即将见「到儿子的内心
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天下
的母亲都一样,有一颗极为纯真的爱子之心。母
亲深爱着的小亮与我们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的激动。
3、“一阵晕眩, 几乎站立不住” 与“使劲地摇 着”形成对比, 表现母「亲见不 到儿子的焦急。
1朗读19---22段,找找小亮与我们有什么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