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不同文体的导入方法
小学语文课程教案学习不同文体的写作方法
![小学语文课程教案学习不同文体的写作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c6ec687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a8.png)
小学语文课程教案学习不同文体的写作方法写作是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学习不同文体的写作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本教案将介绍小学语文课程中学习不同文体的写作方法的具体内容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1.了解不同文体的特点和写作要求;2.掌握不同文体中的篇章结构与语言表达方法;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独立完成不同文体的写作。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将以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为主要教学内容,其中涵盖了小学语文课程中常见的文体类型。
三、教学方法1.导入:通过呈现不同文体的写作片段或图片,引导学生对不同文体进行初步感知。
2.讲解:针对每种文体,讲解其特点、结构和语言表达的方法。
3.示范:教师根据不同文体进行写作示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讨论。
4.练习:组织学生进行文体写作的练习,注重写作过程的引导和技巧的培养。
5.评价:通过互评和教师评价,提供学生写作成果的具体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写作能力。
四、教学设计1.记叙文的学习教师通过朗读名著中的精彩片段,引导学生感受故事的情节和人物的刻画。
教师讲解记叙文的特点和写作要求,并与学生一起分析故事结构和语言表达方法。
随后,教师进行记叙文的写作示范,并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最后进行写作成果的展示和评价。
2.说明文的学习教师呈现一个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其特点。
教师讲解说明文的特点和写作要求,并与学生一起分析说明文的结构和语言表达方法。
随后,教师进行说明文的写作示范,并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最后进行写作成果的展示和评价。
3.议论文的学习教师提出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引导学生对不同观点进行思考和讨论。
教师讲解议论文的特点和写作要求,并与学生一起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和语言表达方法。
随后,教师进行议论文的写作示范,并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最后进行写作成果的展示和评价。
五、教学延伸1.拓展练习:教师在教学结束后,为学生提供一些与不同文体相关的阅读材料,培养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运用不同文体写作的能力。
「语文常用的导入方法」
![「语文常用的导入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0be9c76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85.png)
「语文常用的导入方法」一、情境导入法情境导入法是一种将学习内容脱离课本给学生创造一种体验的方法。
在开始一节新课之前,老师可以选择一段适当的音频、视频或图片素材,并请学生观看或欣赏,以提供一个真实的场景。
之后,老师可以进行简短的提问,让学生畅所欲言,引发他们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好奇心和思考。
二、问题导入法问题导入法是一种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问题,引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
老师可以提出有趣的问题,或者在学生的生活中找到相关的问题,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望。
例如,老师可以提问:“为什么秋天的果实总是那么丰收?”这个问题会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界的循环规律,从而导入下一节的自然描写。
三、故事导入法故事导入法是一种通过讲述或阅读故事的方式引入学习内容,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故事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构的,既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也能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
例如,老师可以讲述一则关于勇敢和友谊的故事,以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内心变化和性格塑造,从而导入下一节的人物描写和情感表达。
四、图片导入法图片导入法是一种通过展示图片或图表的方式给学生创造视觉冲击,以便激发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
老师可以选择富有表现力和启发性的图片,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情感。
例如,老师可以展示一张描绘孤独感的图片,并要求学生分享自己对孤独的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和主题。
五、实物导入法实物导入法是一种通过展示实际物品或模型的方式引入学习内容,使学生能够感知和触摸物品的质地和形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诗歌创作时,老师可以准备一把古琴或其他乐器,鼓励学生亲身体验琴声的神韵和美妙,进而促使他们更好地理解诗人表达情感的方式。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语文导入方法,通过选择适合的方法,老师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培养他们对语文的热爱。
在实际教学中,老师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创新和变化,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语文导入方法
![语文导入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4a98a5d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88.png)
语文导入方法语文导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各种资源和手段,打通学生对知识的预备认知,引起他们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过程。
语文导入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它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如何进行语文导入。
一、利用教学素材进行导入教学素材是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而教师可以通过运用生动的教学素材对学生进行导入。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文化底蕴的文学作品、课文背景资料和图片等相应教材,将其有效地运用到教学中,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学习内容的魅力和价值。
例如,在讲述《红楼梦》中性别意识问题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女性在封建社会中所受的不公待遇的图片,或者让学生阅读一些署名“贾宝玉”的男性写出的反映女性命运的诗歌。
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感受到文化的脉络,而且也能理解社会进步的必要性,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感知度。
二、通过教学观摩提高学生参与度教学观摩可以帮助学生借鉴优秀案例,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兴趣。
教师在进行语文导入时,可以将一些优秀教学案例展示给学生观看,让他们领略到课外信息的广阔和深厚。
教师也可以将自己的课堂录影进行预热,给学生播放一段引人入胜的片段,让学生了解教学过程的性质和前沿,提高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
三、采用小组辅导活动小组辅导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考和参与度。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让每个小组去单独研究和贡献某个具体的教学主题,帮助学生锻炼团队合作精神。
在辅导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指导和建议融入其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考的能力。
四、利用生动英文歌曲在语文学习中运用英文歌曲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英文歌曲具有生动形象、韵律流畅等特点,是激发学生语感的一种好方法,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具有特色风格和健康正面思想的英文歌曲,然后用其中的歌词来扩展教材中的语言点,从而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初中文体课教案
![初中文体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43d3c01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f4.png)
初中文体课教案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不同文体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文体的概念和分类2. 不同文体的特点和表达方式3. 文体作品的欣赏和分析4. 文体写作的技巧和练习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文体的概念和分类,引导学生对文体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2. 提问:你们曾经学过哪些文体?它们有什么特点?二、讲解(15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不同文体的特点和表达方式,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诗歌、散文等。
2. 通过举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文体的表达方式和特点。
三、欣赏和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典型的文体作品,如鲁迅的散文、白居易的诗歌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文体特点和表达方式。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写作练习(15分钟)1. 教师给出一个主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文体的特点和表达方式进行写作。
2. 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总结和拓展(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不同文体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阅读不同文体的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3.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文体的作文。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不同文体的特点和表达方式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写作练习中的表现和创新能力。
3. 学生对文学作品欣赏和分析的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欣赏、写作和总结等环节,让学生了解不同文体的特点和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合作意识。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224d523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1a.png)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一、导入方法的作用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部分,承担着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提升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的作用。
一个好的导入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效果。
导入方法还可以为整节课程的展开奠定基础,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和思维导向,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关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有很多种选择,如故事导入、图片导入、问题导入、实物导入等。
不同的导入方法,各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来进行选择。
1.故事导入故事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资源,它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
故事导入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导入方法。
教师可以选择一个与当堂课程主题相关的故事,或者是一篇经典的名著内容,通过阅读或讲述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和好奇心。
2.图片导入图片是一种直观的信息载体,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他们快速进入课程内容。
教师可以准备与课程相关的图片素材,并通过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在图片中发现问题、展开思考,从而引发对课文内容的思考和探索。
3.问题导入通过提出引人深思的问题,可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
教师可以选择一个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问题,或者是一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和展开讨论,从而引入当堂课程的学习内容。
4.实物导入实物是一种生动直观的教学资源,可以通过触觉、视觉、听觉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
教师可以选择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实物,通过展示、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初步了解和探索。
在选择了合适的导入方法之后,教师还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来设计导入环节。
以下是一些设计导入方法的建议:1.与课程内容相关导入方法首先要与当堂课程的内容相关,能够通过导入活动引入主题,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小学语文不同文体之记叙文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不同文体之记叙文教学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0592f2c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d8.png)
小学语文不同文体之记叙文教学方法记叙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文体之一,它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一些有效的方法来教授记叙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能力。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给学生讲述有趣的故事来引起他们的注意和兴趣。
通过讲述故事,学生可以在思想和感情上与故事中的人物产生共鸣,并对故事情节产生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同时,我们还可以借助多媒体工具,如图片、音频和视频等,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和理解故事的内容。
其次,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故事复述和重新创作。
通过复述故事,学生可以加深对故事情节和人物的理解和记忆。
我们可以提供一些问题和提示,帮助学生复述故事的关键点和重点内容。
然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故事的改编和创作,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将故事发展和扩展出新的情节和人物。
同时,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同类故事的对比和分析来培养他们的文学批评能力。
我们可以选取一些同类型的故事,然后指导学生分析和比较这些故事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通过比较和分析,学生可以提高对不同故事结构和表达方法的认识和理解,进而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和分析能力。
另外,我们还可以进行故事写作示范和指导。
我们可以选取一些优秀的记叙文作品,然后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读。
我们可以解读故事的结构,描写方法和语言技巧等,让学生了解和熟悉优秀的记叙文表达方式。
接着,我们可以进行故事写作示范,展示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写作范例。
最后,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写作指导,如提供写作思路和篇章结构的指导,帮助他们完成自己的作文。
最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故事演绎和表演。
通过演绎和表演,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型剧场表演或角色扮演,让他们亲身参与到故事中去,体验不同人物的角色和情感。
通过演绎和表演,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把握故事的内涵,同时也可以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记叙文的教学方法应该多样化和灵活性。
高中语文课堂导入技巧
![高中语文课堂导入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76c51059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21.png)
高中语文课堂导入技巧课堂导入是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为学生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那么,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我们应该如何运用恰当的导入技巧呢?本文将分享一些高中语文课堂导入技巧,帮助教师们提高教学效果。
一、问题导入法问题导入法是导入课堂的一种常用方法。
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引人思考的问题,直接引导学生思考、研究课堂内容。
例如,在学习一篇古文前,教师可以问:“你们了解古文中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句话的意思吗?请你们谈谈自己的理解。
”通过问题导入,学生思考的热情被激发,能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当中。
二、图片导入法图片导入法可以通过图片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观看,并鼓励他们进行描述和猜测。
例如,在学习《红楼梦》时,教师可以先展示一张描绘贾宝玉的图片,让学生用想象力推测贾宝玉的性格和命运。
图片导入法可以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和记忆课堂内容。
三、故事导入法故事导入法是通过讲述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来引入课堂内容。
教师可以选择一个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故事,讲述给学生听,并让学生从中找到与课堂内容的联系。
例如,在学习《西游记》时,教师可以讲述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激发学生对于神话传说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学习相关内容。
四、实物导入法实物导入法通过展示实物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实物,并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例如,在学习《诗经》时,教师可以带来一本《诗经》的实体书,并向学生展示其中的篇章和注释,让学生亲自感受并尝试解读其中的诗句。
实物导入法能够增加学习的实践性和参与感。
五、音乐导入法音乐导入法通过播放相关的音乐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师可以选择一段与学习内容相关的音乐,将其播放给学生听,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寓意。
例如,在学习《离骚》时,教师可以播放由古筝演奏的古曲《十面埋伏》,引导学生聆听音乐的旋律与情感,进一步理解和体味文学作品。
初中语文不同文体的阅读教学及方法指导解析
![初中语文不同文体的阅读教学及方法指导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a70a97f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6a.png)
初中语文不同文体的阅读教学及方法指导解析引言: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语言文字学科,除了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外,还要注重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是获取信息,理解思想,培养情感,发展人格等多方面的综合性活动。
而阅读的首要内容就是文本。
文本作为语文学习的基本单位,是语言文字以特定形式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连贯、综合、有机的东西,是人类交流理解的一种基本媒介。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不同文体的阅读是重要的内容之一、本文将从不同文体的阅读教学方法、指导解析等方面进行探讨。
1.教学目标要明确。
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明确阅读的要求,帮助学生理解议论文的主旨,获取其中的信息,并掌握辨别作者观点和举例论据的能力。
2.教学过程要灵活多样。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示范、引导等不同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3.关注学生的阅读策略。
学生在阅读议论文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策略进行选择性阅读,提高阅读效率。
比如:先读题目、题例,了解要求;先速读全文,了解主旨大意;阅读时注意标记、注释,加深理解等。
4.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相关的问题,通过学生的回答来检验其对于文中论点、论据和论证关系的理解程度,同时可以加强学生的分析能力。
说明文是以解释、叙述和说明为目的的文体,以客观事物为主要表现内容,既要有全面的、准确的介绍性要求,又要有明确的、简明的说明性要求。
说明文的阅读教学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示范或课堂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将了解和得到的信息进行归纳总结,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2.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
在阅读说明文时,教师可以设立一些问题,通过让学生思考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在思考中理解,在理解中思考,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
学生在阅读说明文时,应该注意对事实性陈述与非事实性陈述的辨别,正确理解说明文的目的和立意。
4.注重提高学生的信息整合能力。
说明文通常会用大量的信息对事物进行解释和说明,学生在阅读时要能够将这些信息有机地整合起来,形成自己的理解。
初中语文有哪几种体裁教案
![初中语文有哪几种体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5f0511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86.png)
初中语文有哪几种体裁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初中语文的四大文学体裁:诗歌、散文、小说、戏剧。
2. 掌握每种文学体裁的特点和常见形式。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诗歌的特点和常见形式。
2. 散文的特点和常见形式。
3. 小说的特点和常见形式。
4. 戏剧的特点和常见形式。
教学难点:1. 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 散文的情感表达。
3. 小说的情节构建。
4. 戏剧的对话和舞台说明。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文学作品示例。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学过哪些文学作品?它们有什么共同点?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文学作品都是通过语言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
二、诗歌(15分钟)1. 介绍诗歌的定义:诗歌是一种以节奏和韵律为主要特征的文学体裁。
2. 讲解诗歌的特点:简洁、富有音乐性、意象鲜明。
3. 示例分析:教师展示一首诗歌,引导学生分析其节奏和韵律。
4. 学生练习:学生自行选择一首诗歌,分析其节奏和韵律。
三、散文(15分钟)1. 介绍散文的定义:散文是一种以叙述、描写、抒情为主要特征的文学体裁。
2. 讲解散文的特点:内容丰富、形式自由、情感真挚。
3. 示例分析:教师展示一篇散文,引导学生分析其情感表达和叙述手法。
4. 学生练习:学生自行选择一篇散文,分析其情感表达和叙述手法。
四、小说(15分钟)1. 介绍小说的定义:小说是一种以叙述故事为主要特征的文学体裁。
2. 讲解小说的特点:情节丰富、人物鲜明、环境具体。
3. 示例分析:教师展示一部小说,引导学生分析其情节构建和人物塑造。
4. 学生练习:学生自行选择一部小说,分析其情节构建和人物塑造。
五、戏剧(15分钟)1. 介绍戏剧的定义:戏剧是一种以舞台表演为主要特征的文学体裁。
2. 讲解戏剧的特点:对话丰富、舞台说明具体、冲突鲜明。
3. 示例分析:教师展示一部戏剧,引导学生分析其对话和舞台说明。
不同体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教法
![不同体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教法](https://img.taocdn.com/s3/m/f1dbecbdd1f34693daef3e49.png)
叙事性文章教学应注意哪几点?1.通过语言文字,理解思想内容。
◆叙事性作品的思想内容蕴含在语言文字之中。
◆重视朗读指导,要求学生背诵精彩段落。
2.理清作者的思路。
3.学习叙事性作品的语言。
(1)通过语言文字,理解思想内容。
◆叙事性作品的思想内容蕴含在语言文字之中。
因此,教学叙事性作品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抓住重点词句,使学生感受人或事的形象。
语言文字指的是对表现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有突出作用的词句和段落。
如表现人物行动和心理活动的深刻生动的词句,人物的个性化的语言,作者的精辟的议论和抒情性的语句等。
◆重视朗读指导,要求学生背诵精彩段落。
叙事性作品的教学,只靠理解语言文字是不够的,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去体会和感受。
感受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朗读。
要引导学生多读,在朗读中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同时进一步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教师应该在课堂上落实朗读训练,让各种形式的朗读出现在课堂上;提高朗读效率,使学生每次朗读都有一定的目的,这样才能有效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进而为阅读欣赏作好铺垫。
(2)理清作者的思路。
★意义: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思路分类:纵向思路、横向思路。
★理清作者的思路方法:从理解课文的层次结构入手。
有的可按时间来分,如《一定要争气》有的可按故事发展的阶段来分,如《飞夺泸定桥》有的可按事件的性质归类来分,如《李时珍》有的按空间位置的转换来分,如《海滨小城》有的可按总分关系来分,如《威尼斯的小艇》★文章不同,理清思路的方法也不同:一是借助审题、释题。
结合课文,举例说明:《观潮》。
二是抓关键词。
结合课文,举例说明:《我的战友邱少云》课堂练习:【文字案例4】学生阅读《富饶的西沙群岛》,理清本文作者的思路。
(3)学习叙事性作品的语言。
小学生学习语言循序渐进的过程是怎样的?低年级:应把识字和词句的教学放在重要的位置。
对于课文中一些生动形象的语句要多通过指导朗读帮助学生理解、掌握。
另外,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回答回答、复述等活动中,运用这些词句,从而丰富语言的积累。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011fcb0f121dd36a32d8241.png)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常言道:好的开头便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语文的第一个环节,十分关键,应当引起重视。
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
因此我们要创造科学有效的导语形式,就必须把握课文特点,根据学生好奇心理,运用喜闻乐见的导入形式导入新课。
那么如何导入新课呢?下面我就针对导入的方法谈一谈:(一)背景、作者介绍导入有些课文,由于写作年代较早,内容与学生生活相去甚远,学生感到生疏,难于理解。
对于这样的课文,就可以通过介绍背景来导入新课。
如《月光曲》一课的导入:同学们,一百年前,德国有个伟大的音乐家叫贝多芬。
他说过“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
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
”他一生谱写了许多著名的曲子。
我们现在听到的优美动听的曲子便是其中一首,叫《月光曲》。
像这样的介绍背景式的导入,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而且对理解课文的内容都有很大的帮助。
介绍作者导入新课,虽然在小学阶段用的比较少,但了解作者却也是一种课文解读的切入点,也就是孟子所说的“知人论世”。
课堂导入以引导学生从了解作者入手,了解他的身世际遇,对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也是有帮助的。
如在教学四年级的《生命生命》时,教师先播放贝多芬的钢琴曲《命运》。
然后问学生:“这是首什么曲子?你听了以后有什么感受?”学生发言,教师再总结:“贝多芬一生的遭遇可以说是十分的悲惨,可是他凭着惊人的精神和意志,紧紧扼住了命运的喉咙,而且创造了辉煌灿烂的艺术。
在我们所了解的人中也有许多类似这样的人物,如张海迪等(学生回答),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生命生命》的作者杏林子也与他们有着相似的命运,她从小病魔缠身,肉体和精神受到极大的折磨,但她没有因此放弃,反而更强烈地呼唤生命,她写的文章《生命生命》将再次带给我们对生命对人生的震撼,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共同品味她的这篇文章《生命生命》,感悟作者的心灵。
小学语文教育 教授不同文体的写作技巧
![小学语文教育 教授不同文体的写作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033ccff0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98.png)
小学语文教育教授不同文体的写作技巧小学语文教育:教授不同文体的写作技巧语文教育在小学阶段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涵盖了识字、阅读、写作等多个方面的培养。
在写作方面,教师需要掌握不同文体的写作技巧,并将其传授给学生。
本文将介绍小学语文教育中教授不同文体写作技巧的方法。
一、记叙文的写作技巧记叙文是教学中常见的文体之一,通过叙述事实、描写场景、展现情感来引起读者的共鸣。
在教授记叙文写作技巧时,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引导学生培养观察力: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并鼓励他们用笔记下所见所想。
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能够提高对细节的敏感度,为写作提供素材。
2.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可以通过阅读优秀的记叙文作品,或给学生提供一些情境,引导他们进行想象。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变成小说中的某个角色,然后以第一人称写一篇关于自己的奇遇的文章。
3. 注重情感描写:在教授记叙文写作技巧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作文中,使得作品更加生动、有温度。
可以通过感官描述、情感描写等手法来达到这一目的。
二、说明文的写作技巧说明文通常是为了介绍、解释某个概念、现象或方法而写的,注重逻辑性和准确性。
在教授说明文写作技巧时,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注重事实和数据:说明文需要依靠事实和数据来支持论述,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查找和运用相关的信息。
例如,在写某个动物的说明文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途径搜集相关的资料。
2. 教授逻辑思维能力:说明文需要有清晰的逻辑结构,所以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组织好文段的结构。
例如,可以使用“问题—分析—解决方案”或“原因—影响—解决方法”等逻辑框架。
3. 引导学生进行实践:说明文的写作通常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基础。
因此,可以安排一些实验、观察或简单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并据此写作。
三、议论文的写作技巧议论文是对某个观点或问题进行陈述、分析和论证的文体,注重论证的合理性和客观性。
八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教案:识别不同文体的特点
![八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教案:识别不同文体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ab277693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cd.png)
第六单元教案:识别不同文体的特点语文学科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让学生了解文学,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文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不仅包含了丰富多彩的内容,而且也有各种不同的文体形式。
因此,学生必须从初中阶段开始,逐步学会识别和理解不同文体的特点。
课时安排第一课识别散文的特点第二课识别小说的特点第三课识别诗歌的特点知识目标1.学习不同文体的特点,如散文、小说和诗歌。
2.学会对不同文体进行分析和理解。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散文、小说和诗歌的各自特点,准确识别文体。
2.分析不同文体的内涵和特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从中获得快乐和启示。
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和识别不同文体的特点。
2.如何进行分析和判断,分清不同文体之间的异同。
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相结合。
2.阅读和分析文本,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多媒体展示,形象生动地向学生介绍不同文体形式。
教学内容第一课识别散文的特点1.散文的定义和特点。
2.散文的分类和形式。
3.散文的艺术性和阐述性。
4.名家散文的欣赏和分析。
第二课识别小说的特点1.小说的定义和特点。
2.小说的分类和形式。
3.小说的结构和情节。
4.名家小说的欣赏和分析。
第三课识别诗歌的特点1.诗歌的定义和特点。
2.诗歌的分类和形式。
3.诗歌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4.名家诗歌的欣赏和分析。
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检查来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2.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调整教学策略和改进教学效果。
总体教育效果本单元的教学旨在让学生熟悉不同文体的特点,增加他们的阅读欣赏及分析能力。
学生通过课堂上的学习,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还能从中获得更深刻的人生启示和智慧,培养自己的鉴赏能力和判断能力,提高语文学科的综合能力。
初中语文不同文体的阅读教学及方法指导解析
![初中语文不同文体的阅读教学及方法指导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f10d65c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dd.png)
初中语文不同文体的阅读教学及方法指导解析第一篇:初中语文不同文体的阅读教学及方法指导解析初中语文不同文体的阅读教学及方法指导檀林中学吴高银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文学作品的阅读至关重要,它直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要深人理解文学作品,就一定要掌握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没有方法的阅读就是盲目的阅读。
文学是人文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文学是以形象感人的。
所以,在文学作品的阅读中,教师要针对不同文学体裁,对诗歌作品、小说作品、散文作品、戏剧作品等明确地抽象出“一般的阅读方法”,即是从阅读实践中抽象出来的某些规律性的东西。
它既对阅读实践产生指导使用,同时又要受到实践的检验,并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文学作品的体裁一般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
我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应根据不同的体裁的特点来进行阅读。
一、诗歌诗歌是诗与歌的统称,它具有韵律美,语言凝练,充满情感和想象的特点。
我们在阅读时应根据诗歌时特点,从如下几点进行阅读:1、朗读吟诵,从整体上感受。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阅读诗歌时要朗读、吟诵,这样读者的情感、经验和想象才能得到迅速反映,从而真切地体味诗的韵律美、节奏美、情思和意境。
否则就很难体味出诗情、诗意、诗味和诗美。
2、分析感情、展现意境。
情可谓诗的气脉。
要在初步感受诗歌作品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与体会作品的诗情与意境。
要进一步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情感与寄托。
诗歌是诗人感情的凝聚和结晶,没有感情就没有诗歌。
因此,读诗歌,首先要体会作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有些诗歌的含义比较深刻,比如《登鹤鹊楼》,这首诗歌就要抓住后两句“欲穷厘目,更上一层楼”,通过揣摩、领会、来体验诗中表达的深刻哲理。
3、领略音韵、研究写法。
要领略诗歌的音韵美,研究作品独具匠心的构思及写作手法,修辞方式的选取与组合等。
不管是古典诗歌还是现代诗歌,都应在朗读中感受其音韵美、节奏美。
如“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语文教学设计导入的基本方法
![语文教学设计导入的基本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ac85a7c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cf.png)
语文教学设计导入的基本方法一、直接导入法1.2 再比如讲数学的几何图形,老师一上来就说:“今天咱们来研究三角形,三角形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应用,现在就开始深入学习三角形的各种特性。
”这种方式能迅速把学生带入到学习的主题中,但就像老话说的“萝卜快了不洗泥”,在吸引学生兴趣方面可能有所欠缺。
二、故事导入法2.2 又比如说讲历史课,在讲秦始皇的时候,老师可以先讲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的各国纷争的故事,什么合纵连横之类的。
学生们就会被这些故事带入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然后老师再说:“今天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秦始皇是如何在这样的乱世中统一六国的。
”这就像用鱼饵钓鱼一样,故事就是鱼饵,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钓过来了。
2.3 但是呢,这个故事可不能讲得太长,要是像老太太的裹脚布——又臭又长,那就适得其反了。
得把握好故事的长度和与课文的关联度。
三、情境导入法3.1 情境导入法就像是给学生创造一个学习的小世界。
比如在教描写春天的课文时,老师可以把教室简单布置一下,贴上一些花朵的图片,再播放一些鸟儿鸣叫、小溪流水的声音,然后说:“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们现在就在一个美丽的春天的花园里。
”这样学生就能身临其境,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然后再引出课文,学生就更容易理解课文中对春天的描写了。
这种方法能让学生在情感上与课文产生共鸣。
3.2 再比如教英语对话的时候,老师可以设置一个在餐厅点餐的情境,让学生扮演顾客和服务员。
老师先描述这个情境:“现在我们就在一家很有特色的西餐厅,你们要怎么用英语来点餐呢?”这样就把学生带入到一个实际的英语应用场景中,学习起来就更有动力了。
不过呢,设置情境可能需要花费一些时间和精力来准备。
语文教案设计万能导入模板
![语文教案设计万能导入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e329168b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56.png)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了解导入环节的重要性,明确导入环节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二、导入方法1. 谈话导入:通过与学生谈论相关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图片导入:利用图片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激发学生的视觉感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故事导入:讲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有趣故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4. 问题导入: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引发学生的兴趣。
5. 游戏导入: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三、导入步骤1. 确定导入主题: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导入主题。
2. 设计导入内容:围绕导入主题,设计富有创意的导入内容。
3. 确定导入方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导入方式。
4. 实施导入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按照导入步骤,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以下为具体导入案例:一、谈话导入1. 教学内容:《庐山谣》2. 导入主题:庐山风光3. 导入内容:(1)同学们,你们去过庐山吗?请谈谈你们对庐山的印象。
(2)庐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描绘庐山风光的古诗《庐山谣》。
二、图片导入1. 教学内容:《桂林山水甲天下》2. 导入主题:桂林山水3. 导入内容:(1)同学们,请欣赏这几幅描绘桂林山水的图片。
(2)桂林山水以其秀美的景色闻名于世,被誉为“山水甲天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绘桂林山水的文章《桂林山水甲天下》。
三、故事导入1. 教学内容:《曹刿论战》2. 导入主题:曹刿论战3. 导入内容:(1)同学们,你们知道曹刿是谁吗?请谈谈你对曹刿的了解。
(2)曹刿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他有一篇著名的论文《论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论文《曹刿论战》。
四、问题导入1. 教学内容:《小石潭记》2. 导入主题:小石潭3. 导入内容:(1)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石潭在哪里吗?它有什么特点?(2)小石潭是我国古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篇散文《小石潭记》中的主要景点。
小学语文教案精彩导入万能模板
![小学语文教案精彩导入万能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4a7c1b73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db.png)
一、导入背景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关键环节。
一个好的导入,能够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以下是一份小学语文教案的精彩导入万能模板,供教师们参考。
二、导入模板1. 故事导入(1)教师讲述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有趣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道理,与课文内容相结合。
(3)引出课题,进入新课学习。
2. 图片导入(1)展示一张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让学生观察、讨论。
(2)引导学生思考图片背后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3)引出课题,进入新课学习。
3. 游戏导入(1)设计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课文中的情景。
(2)通过游戏,让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兴趣。
(3)引出课题,进入新课学习。
4. 问题导入(1)提出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
(2)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引出课题,进入新课学习。
5. 音乐导入(1)播放一首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意境。
(2)引导学生思考歌曲与课文之间的联系。
(3)引出课题,进入新课学习。
6. 情境导入(1)创设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
(2)通过情境,让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共鸣。
(3)引出课题,进入新课学习。
7. 诗词导入(1)朗诵一首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诗词,让学生品味诗词的美。
(2)引导学生思考诗词与课文之间的联系。
(3)引出课题,进入新课学习。
三、导入注意事项1. 导入内容要与课文内容紧密相关,避免离题太远。
2. 导入方式要多样化,避免单一枯燥。
3. 导入过程要简洁明了,避免浪费课堂时间。
4. 导入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5. 导入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总结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一个好的导入能够为整节课的成功奠定基础。
教师们可以根据以上模板,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灵活运用,设计出精彩的导入环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语文新课导入的十种方法
![语文新课导入的十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a5484a4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04.png)
语文新课导入的十种方法语文新课导入十法新课的导入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要使学生在上课的短短几分钟便把注意力中到所学课文上,并产生跃跃欲试的感觉,导入课文的技巧至关重要。
导入得好,便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用怎样的方法导入为好呢?下面介绍十种导入方法,以供参考。
一、猜谜激趣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用猜谜的方式揭题,既能使学生喜闻乐见,又能高度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增强他们的好奇心。
如《谁是最可爱的人》可以这样导入:今天,我让同学们猜一个谜语,这要考考大家的智力(故作神秘)。
一天,我校办公室,李老师和几个同事正在办公。
这时来了一个穿军装的年轻人,对着了老师有力地敬了一个军礼后说:“ 李老师,我来看您了。
” 老师抬头一看,似乎有些印象但又记不起他的名字。
正迟疑间,旁边的一位老师想为难下他,问他的学生叫什么名字?李老师稍一沉思,笑着说:“ 还用说,他就是……” 听后,他的学生和其他老师都会心地笑了。
但李老师并没有说出他学生的真实姓名,同学们猜猜,李老师是如何称呼他的学生呢?学生各把己见,举手回答。
有预习的学生会答“ 最可爱的人” 。
对,李老师就称呼他的学生为“ 新时人最可爱的人” ,为什么这样称呼呢?通过学习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同学们可以找到答案。
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马上调动起来了。
二、故事引路法学生都爱听故事,在新课之前讲一个小故事,使课堂产生一种轻松活泼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如学习《况选州长》一文,有老师就用故事导入:马克·吐温发表《竞选州长》后,一次偶然的机会遇到了纽约州州长霍夫曼,霍夫曼见到这位大名鼎鼎的小说家,便恶意攻击说:“马克·吐温,你知道世界什么东西最坚固吗?什么东西最锐利吗?我告诉你,我的防弹轿车的钢板最坚固,我手枪里的子弹最锐利。
”马克·吐温笑着回击说:“我以为世界上最坚固、最厚实的是你的脸皮,而最锐利的还是你的胡须。
小学语文文体分类教案模板
![小学语文文体分类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809eaa3e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5c.png)
教学年级:四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常见的语文文体,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并能初步识别不同文体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文体识别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尊重文字的情感。
教学重点:1. 理解不同文体的基本特点。
2. 学会运用不同的阅读策略来分析不同文体。
教学难点:1. 不同文体之间相互联系和区别的把握。
2. 学会根据文体特点进行阅读和分析。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文体的课文或范文。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彩色笔等学习用品。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语文文体的分类,引起学生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熟悉的文体,激发学习欲望。
二、文体特点讲解1. 讲解记叙文的特点:以时间、空间、人物、事件为主线,叙述事件经过,具有生动性、具体性。
2. 讲解议论文的特点:提出观点,论证观点,具有逻辑性、说服力。
3. 讲解说明文的特点:解释事物、说明现象,具有科学性、准确性。
三、范文分析1. 教师选取不同文体的范文,引导学生分析范文的特点。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不同文体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
四、实践练习1. 教师给出不同文体的片段,让学生判断文体,并说明理由。
2.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判断方法和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文体?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2. 学生回答,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二、拓展阅读1. 教师推荐不同文体的优秀作品,让学生阅读并分享感受。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品的文体特点和表达效果。
三、写作指导1. 教师讲解如何根据文体特点进行写作。
2.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尝试写作不同文体的短文。
四、总结与作业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不同文体的特点。
2. 布置作业:选择一种文体,写一篇短文,注意体现该文体的特点。
板书设计:1. 语文文体分类- 记叙文- 议论文- 说明文2. 不同文体的特点- 记叙文:时间、空间、人物、事件 - 议论文:观点、论证- 说明文:解释、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不同文体的导入方法第一篇:语文不同文体的导入方法语文不同文体的导入方法(一)、根据文章体裁,选好教学的切入点,从而设计课堂导语。
我们从各种文体导语设计缘起、具体案例加以阐释,力求导语设计起到思维定向、内容定旨、情感定调的作用,进而实现教学优质高效。
“课堂教学导入”,是指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标及建立知识间的相互联系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
其目的是迅速引导学生进入佳境。
●记叙文的课堂教学导入方法:1、直接导入直接导入是在连续性教学的后续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是通过极短的语言叙述、设问等方法,引起学生关注,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情境。
案例:如初中第一册《短文两篇》,因学生刚从小学进入初中,师生之间不太熟悉。
相互交流的语言还很贫乏,不可能一下子就采用生动活泼的导入法,就可以采用直截了当的开门见山法:今天我们开始学习初中阶段的第一篇文章《短文两篇》。
《金黄的大斗笠》描绘了一幅风雨童趣图,画中充满生活的欢乐,纯真的童心;《散步》则选取生活的一角,通过几个细节,写了三代人之间的深沉的爱。
两篇文章都是写家庭生活的温馨、和睦、关爱。
下面,我们就开始学习这两篇短文。
2、复习导入复习导入法是从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出发,并结合所授课文内容及特点导入新课的一种方法。
案例:如导入新课《范进中举》时可以这样开头:“同学们,我们学过《孔乙己》,知道鲁迅先生以传神的妙笔,塑造了一个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孔乙己这一典型形象。
孔乙己的悲惨命运,使我们从侧面认识到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黑暗。
今天就,我们要从范进的喜剧命运的另一个侧面去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荒诞与罪恶。
”由“孔乙己”这一刚学过的人物入手导入新课,可以使孔乙己和范进这两个典型进行对照,形成有机的对照。
3、设臵悬念导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设臵悬念,引发学生追根朔源的心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使他们的思维处于一种激活状态,产生一种非弄清不可的探究心理,而后自然导入新课学习。
这样,设臵悬念导入就能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
我们知道,“疑”是学习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有问就有究,有究才有所得。
当学生面临问题时需要用新知识来寻找答案时,他们才有积极的学习活动。
因此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应向学生巧妙地设臵悬念,有意使学生暂时处于困惑状态,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揭开谜底”中来。
这样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注意力听讲,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习惯。
案例:如,我在上《孙权劝学》时,是首先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三国时的吕蒙吗?你们知道吕蒙战胜过关羽吗?那为什么吕蒙能战胜关羽呢?”这样的导入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听、去学习;通过积极讨论,自然就能顺利解开“学习的重要性”这一主题了4、情境导入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进行直接描绘,或巧妙地运用电视机、幻灯机、录音机、电脑等电教用具,通过欣赏音乐,观看电视、录像、电影等方式,激活学生的艺术细胞,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观看一段豪放痛快的“安塞腰鼓”录像后再讲《安塞腰鼓》;学《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之前放一段有关人民解放军千帆竞发,横渡长江的电影片断等,这样能够艺术地导入课题,又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案例:如教学《沁园春〃雪》时,首先用幻灯或录像打出一幅气势磅礴的莽莽北国雪景图,让学业生从视觉、知觉、感觉等多角度进入情景,感受雪景带给人的辽远的意境。
撤去画片,让学生闭目、静思、凝神,然后播放上阕的磁带录音,学生通过文字构筑图画,使原先留在脑际的图像得到充实和深化,让学生进入诗中描绘的意境。
最后导入:1936年冬天,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延安看到了这幅雪景,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沁园春〃雪》,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世纪伟人是如何描写雪景,怎样抒发情怀,评古论今的。
5、故事导入故事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为它本身就具有生动的情节、丰富的内涵。
通过讲故事让学生在受感染中进入新课的情景。
案例;在上《天上的街市》一文时,导入就讲牛郎织女的故事。
通过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仅能顺利的导入新课,又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从而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6、背景介绍导入通过背景介绍,能有利于学生掌握课文内容及对课文的主题有明确的方向,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案例:如在《伟大的悲剧》一文中,先讲清楚挪威人与英国人这间在这次探险中的背景,及他们在某种意义上讲是竞争对手,挪威人在这次探险中胜利归来,而英国人则在这次探险中遇难等这些背景告诉学生,这样学生就容易明白作者为这些遇难者写颂歌的用意。
●说明文的课堂教学导入方法1、图片导入利用图片的展示,可以使学生在情与景的融合中激发情感,升华情感。
例如,在教学《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馆》、《桥》、《华南虎》等课文时,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应的图片,让学生走进如画般的世界去。
在学生情感升华之时,便可自然导入新课。
2、引用历史事件导入出示圆明园图,让学生回答:这是什么?学生回答后,讲解:圆明园曾以高度的建筑技巧、美轮美奂的园林风貌,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被中外誉为“园中之园”。
可惜这一历史文化瑰宝被八国联军洗劫一空后付之一炬。
百余年来,斑斑残迹的圆明园在不断地诉说着自身和中华民族的屈辱。
让我们走进苏州园林去找寻她远逝的风采吧。
范读《苏州园林》进入新课。
3、引用热点时事导入早已暗淡了刀光剑影的美伊战争除留下无尽的饥饿、**外,还有遗患无尽的环境问题。
战争造成的生态灾难令人谈虎色变,那么人类在运用科学技术发展自身时所造成的危害是否就少了呢?就让我们从一只准备参加洛杉矶奥运会开幕式表演而猝死的秃鹰身上去寻找答案吧。
学生齐读《秃鹰之死》。
4、引用传奇故事导入有的大门上有句横批“紫气东来”。
“紫气”是什么呢?是古人称作的“祥云”,即紫色的云彩,说哪里有紫气,哪里就有圣贤贵人。
传说孔子从鲁国向宋园游说时,有位看气(云彩)的人看到东方一团紫气冉冉而来,“东来紫气满庭观”,就预测大圣人要来了。
其实,“紫气”就是一种普通的云彩,并无吉凶贵贱之别,云彩是天气的招牌,人们通过它的变幻能推测天气的变化。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科学地看云识天气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新课《看云识天气》。
以此导入新课。
其实,一些说明文诸如《日本平家蟹》、《死海不死》、《蜘蛛》等为增强生动性都增加了一些传说、谜语等,这与巧设导语异曲同工。
巧设导语可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有趣,把语文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拓宽学生视野,达到了教书和育人的双重目的,教学效果较好。
●议论文的课堂教学导入方法1、名言导入学习《方仲永》时用“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导入,学习《孙权劝学》时,用“少而好学,如日之初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导入。
用“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精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导入《谈读书》等等。
许多至理名言都可以用来导入新课。
2、辩论导入学习《两小儿辩日》让学生辩论;学习《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辩题,让学生分组展开辩论。
如,学习《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敬业与乐业》时都可用辩论导入。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的综合性特点,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同样,不同个性不同风格的教师对于文本与学生的不同理解,决定了导无定法。
但不管怎样,课堂导入是否高效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率。
因此,教师应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实践,不断反思,避免误区,追求高效,使得导入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活化剂,成为学生精神盛宴的第一道美味佳肴。
总之,我们在设计课堂导入时应充分考虑的是:既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宽松自主的学习氛围,尽可能让学生提前进入角色;又要通过“学生演导”或“师生合导”去完成课的任务。
在坚持不懈中,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把课堂导入也变成展示学生多方面才艺的舞台。
这样,就能真正体现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精神理念: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第二篇:2018特岗面试 - 如何根据不同文体选择合适的导入方法?如何根据不同文体选择合适的导入方法李薇一、小学阶段主要文体:文体分为文章体裁和文学体裁。
文章体裁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
文学体裁包括诗歌、小说、戏剧、散文。
其中议论文、说明文、抒情散文和记叙文都属于散文范畴。
事实上散文的含义其实很广,凡是独立于小说,戏剧,诗歌等几大体裁之外的,都能归入散文范畴。
其中小学阶段课本中主要涉及的有以下几种:记叙文(写人记事、写景抒情)、说明文、议论文等,其中,记叙文的数量较多,说明文则较少。
二、各文体适用的导入方法:(一)记叙文:1.设置悬念导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设臵悬念,引发学生追根朔源的心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使他们的思维处于一种激活状态,产生一种非弄清不可的探究心理,而后自然导入新课学习。
这样,设臵悬念导入就能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
我们知道,“疑”是学习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有问就有究,有究才有所得。
当学生面临问题时需要用新知识来寻找答案时,他们才有积极的学习活动。
因此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应向学生巧妙地设臵悬念,有意使学生暂时处于困惑状态,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揭开谜底”中来。
这样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注意力听讲,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习惯。
如,在讲《孙权劝学》这一课时,是首先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三国时的吕蒙吗?你们知道吕蒙战胜过关羽吗?那为什么吕蒙能战胜关羽呢?”这样的导入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听、去学习;通过积极讨论,自然就能顺利解开“学习的重要性”这一主题了。
2.情景导入: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进行直接描绘,或巧妙地运用电视机、幻灯机、录音机、电脑等电教用具,通过欣赏音乐,观看电视、录像、电影等方式,激活学生的艺术细胞,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观看一段豪放痛快的“安塞腰鼓”录像后再讲《安塞腰鼓》;学《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之前放一段有关人民解放军千帆竞发,横渡长江的电影片断等,这样能够艺术地导入课题,又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案例:如教学《沁园春〃雪》时,首先用幻灯或录像打出一幅气势磅礴的莽莽北国雪景图,让学业生从视觉、知觉、感觉等多角度进入情景,感受雪景带给人的辽远的意境。
撤去画片,让学生闭目、静思、凝神,然后播放上阕的磁带录音,学生通过文字构筑图画,使原先留在脑际的图像得到充实和深化,让学生进入诗中描绘的意境。
最后导入:1936年冬天,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延安看到了这幅雪景,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沁园春〃雪》,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世纪伟人是如何描写雪景,怎样抒发情怀,评古论今的。
3.故事导入:故事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为它本身就具有生动的情节、丰富的内涵。
通过讲故事让学生在受感染中进入新课的情景。
比如,在上《天上的街市》一文时,导入就讲牛郎织女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