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急性白血病患儿的护理诊断与合作性问题

合集下载

急性白血病的护理措施

急性白血病的护理措施

急性白血病的护理措施概述急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简称AML)是一种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增殖的疾病。

患者常常表现为骨髓异常增殖,以及外周血和组织器官的浸润。

白血病患者在接受白血病治疗期间需要特殊的护理措施,以确保他们的安全和舒适。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急性白血病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1. 个人卫生•白血病患者的注重个人卫生,包括勤洗手、使用干净的洗漱用品以及保持卧室的清洁和通风。

•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牙刷、剃须刀等个人用品,以免交叉感染。

•定期更换被褥和枕头套,保持床单和衣物的清洁。

•鼓励患者进行适度的锻炼,增强身体免疫力。

2. 饮食护理•白血病患者需要均衡饮食,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

•鼓励患者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和高纤维食物,帮助消化和排便。

•避免生冷、辛辣、刺激性和油腻的食物,以防止消化不良和胃肠道不适。

•患者可能需要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指导。

3. 预防感染•对于白血病患者,预防感染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由于白血病导致造血功能异常,患者的免疫系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保持居室清洁和通风,定期消毒。

•控制患者的访客数量,尤其是密切接触的访客。

接触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途径之一。

•定期监测患者的体温,如果出现发热等感染症状,立即通知医生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避免与患者接触传染性疾病的人群,如感冒、流感等。

4. 密切观察和记录•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

•记录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各项检查结果,及时向医生汇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 心理护理•白血病患者常常面临心理压力和抑郁情绪,护理人员应耐心倾听患者的心声,并给予心理支持。

•给予患者正面、积极的心理暗示,提高他们的抗病能力和治愈信心。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训练和社交活动,减轻孤独感和焦虑情绪。

6. 规范用药•白血病患者常需要接受化疗、放疗和其他药物治疗,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嘱托给予药物,并监测患者的用药情况和不良反应。

小儿急性白血病的护理方法

小儿急性白血病的护理方法

小儿急性白血病的护理方法文章目录*一、小儿急性白血病的护理方法1. 小儿急性白血病的护理方法2. 急性白血病的病因3. 白血病的症状*二、白血病吃什么好*三、怎么预防白血病小儿急性白血病的护理方法1、小儿急性白血病的护理方法 1.1、身体清洁:白血病的本身及化学治疗均会造成白血球降低、抵抗力差,此时应注意个人卫生,每天沐浴、更换衣服、保持身体清洁。

进食前后都要洗手、漱口,用软毛牙刷刷牙,避免牙龈出血。

因此,这是属于急性白血病的护理方式之一。

1.2、饮食方面:因白血病细胞抢走大量养份,故白血病患者应多补充高蛋白食物,如:瘦肉、蛋、牛奶等,为避免用力解便造成出血,应食用高纤维食品,如:绿叶疏菜、水果,饮水每天3000cc 以上。

急性白血病的护理要注意食品选择须考虑清洁卫生,同时不吃生食,尽量避免咖啡、酒精及辛辣调味品,以预防肠胃道受伤害。

2、急性白血病的病因 2.1、病毒(10%):人类白血病的病毒病因研究已有数十年历史,但至今只有成人T细胞白血病肯定是由病毒引起的,其他类白血病尚无法证实其病毒因素,并不具有传染性。

2.2、电离辐射和化学物质(15%):电离辐射有致白血病作用,其作用与放射剂量大小和照射部位有关,一次大剂量或多次小剂量照射均有致白血病作用。

苯致白血病作用比较肯定,苯致急性白血病以急粒和红白血病为住。

2.3、遗传因素 (15%):遗传是指经由基因的传递,使后代获得亲代的特征。

遗传学是研究此一现象的学科,目前已知地球上现存的生命主要是以DNA作为遗传物质。

除了遗传之外,决定生物特征的因素还有环境,以及环境与遗传的交互作用。

某些白血病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关。

3、白血病的症状 3.1、口腔和皮肤:AL尤其是M和M,由于白血病细胞浸润可使牙龈增生、肿胀;皮肤可出现蓝灰色斑丘45疹,局部皮肤隆起、变硬,呈紫蓝色结节。

3.2、骨骼和关节:常有胸骨下段局部压痛。

可出现骨骼、关节疼痛。

3.3、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常发生在治疗后缓解期。

白血病患者的护理

白血病患者的护理

白血病患者的护理白血病是一类起源于造血(或淋巴)干细胞的恶性疾病。

其特点是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白血病细胞大量增生积聚,并浸润其他器官和组织,而正常造血功能受抑制。

根据白血病细胞的成熟程度和自然病程可将白血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

根据主要受累的细胞系列,急性白血病可分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慢性白血病可分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慢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常见护理诊断与医护合作性问题】(1)活动无耐力:与白血病引起的贫血、代谢率增高及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关。

(2)有感染的危险:与粒细胞减少、化疗使机体免疫力低下有关。

(3)组织完整性受损:与血小板过低致皮肤黏膜出血有关。

(4)潜在并发症:脑出血,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

(5)预感性悲哀:与白血病久治不愈有关。

【护理措施】(一)一般护理(1)休息与活动:根据病人的体力,活动与休息可交替进行,急性白血病病人以休息为主;慢性白血病病人治疗期间要多休息。

加强生活方面的护理,将常用物品置于易取处,脾大者嘱病人取左侧卧位。

避免弯腰和碰撞腹部。

(2)饮食: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清淡易消化饮食。

对食欲差者可少量多餐进食,每日保证充足的饮水量。

(二)病情观察(1)观察病人头昏、乏力的程度,注意精神状态,注意面色、口唇及甲床是否苍白,注意血红蛋白含量和网织红细胞计数。

(2)观察有无出血及出血发生的时间、部位、范围,注意生命体征及大、小便的颜色和量,注意病人有无头痛、视物模糊等颅内出血的征象,注意血小板计数。

(3)观察有无感染征象,注意体温变化及热型,注意白细胞计数及分类。

(三)对症护理病人在诱导缓解期间容易发生感染,粒细胞绝对值≤0.5×10°/L时应行保护性隔离。

加强口腔、皮肤及肛周护理。

有感染征象时应立即协助医师做血液、咽部、尿液、粪便和伤口分泌物的培养,遵医嘱用有效抗生素。

此外还应针对贫血、出血等情况进行对症护理。

护理诊断与合作性问题的区别护理规范

护理诊断与合作性问题的区别护理规范

护理诊断与合作性问题的区别
护理诊断是有关个人、社会或家庭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生命过程)反应的一种临床判断。

这些反应属于护士职责范围内的,并能通过护理手段解决的问题。

合作性问题是不能通过护士的独立手段解决的由疾病、治疗、检查引起的并发症。

护士运用医嘱和护理措施来共同处理以减少或解决并发症发生的问题(表1)。

表1 合作性问题与护理诊断的区别
以上分析中可见护理诊断与合作性问题有明显区别,合作性问题不属于护理诊断,但属于护理工作范围内的项目。

它们根本区别在,前者是可以通过护理手段解决的问题,后者必须与医生合作解决问题。

在临床上,很多护士将合作性问题作为护理诊断来使用,如手术后出血、休克、心律失常等。

而这些问题又不能通过护理手段解决,因此,出现的预期目标及护理措施不能围绕护理工作来制定,使一些护理计划失去了临床指导的真正作用。

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护理诊断的目标和措施是属于合作性问题范畴内的。

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是护士对两者的定义理解不透彻。

如果护士能通过深入地学习,弄清两者的概念,在临床应用中就
不会感到护理诊断制定的困难。

急性白血病病人护理

急性白血病病人护理

化疗主要分诱导缓解和缓解后治疗两个阶 段。化疗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
防治感染是最重要的护理措施。
概述
急性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 疾病,发病时骨髓中异常的原始细胞及 幼稚细胞大量增殖,并广泛浸润肝、脾、 淋巴结等各种脏器,抑制正常造血。 急性白血病分为: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粒细胞 白血病、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可能是人体在病毒、 放射、化学、遗传学因素作用下,机体免 疫功能缺陷,对恶性细胞不能识别及消灭, 使之得以繁殖,最终导致白血病。
制定计划
四、治疗要点 ★
(一)化学治疗
1.化疗原则:早期、足量、联合、间 歇、阶段、个体化。
联 合 化疗
S
G2
G1
M
G0
2.化疗阶段
(1)诱导缓解阶段 是指从化疗开始到完全缓解的阶段。迅速
杀灭白血病细胞,使白血病的症状、体征 消失,无器官浸润现象,外周血象的白细 胞分类中无幼稚细胞,骨髓象中相关系列 的原始细胞与幼稚细胞之和<5%。
(2)合理休息 BPC<50X109/L时,要限制 活动,BPC<20X109/L时,绝对卧床休息。
(3)谨慎用药 慎用抗血小板药物,避免对 血小板明显降低的病人进行酒精擦浴。
(4)消除病人不安情绪。
(5)各部位出血的防护
▲皮肤出血防护 避免损伤皮肤。 ▲鼻出血防护 忌挖鼻孔,不用力擤鼻涕。少
量出血用肾上腺素棉球填塞止血,大量出 血用凡士林油纱条填塞。 ▲口腔、牙龈出血防护 避免损伤。牙龈渗血 时,可局部用肾上腺素棉球、明胶片、三 七粉、云南白药。
急早幼粒白血病化疗:用维甲酸

护理诊断与合作性问题的区别

护理诊断与合作性问题的区别

护理诊断与合作性问题的区别:
合作性问题是指病人某一器官或系统的功能或结构的存在的或潜在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用医疗和护理两方面的措施共同加以解决,而非护理措施独立解决的问题。

如“清理呼吸道无效:与体位不当有关”;皮肤完整性受损:与不能活动的关”,等护理诊断,可由护士改变病人体位,拍背、雾化吸入,帮病人吸痰或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给予气垫床,随时翻身等护理措施来解决病人问题。

而对一些合作性问题,如潜在的并发症:“低氧血症与肺炎有关;”这一问题的处理护士需与医生合作,按医嘱给予抗生素、给氧。

又如合作性问题“潜在的并发症:颅内压增高”的观察需由护士及时发现颅内压增高的症状体征,由医生决定处理方法。

护理诊断与合作性问题是指由护士独立或相对独立完成的工作范畴之内所涉及的病人健康状况,它与医疗诊断有根本区别。

但又有一定联系。

病理变化常常与引起健康问题的原因相关,当然这些原因除了病理的,还可以是社会的、家庭的或认识方面的。

一个病人的医疗诊断确定后,常有相应的护理诊断和合作性问题需要护士去处理,但这一点又不是绝对的,相同医疗诊断的病人由于具有不同的生理、心理、文化、遗传和社会背景,其行为反应必有不同之处,因此反应出来的健康问题必有差异。

即使健康问题相同,其原因也不会相同,所以护理诊断是绝对不会千篇一律的。

总之,护理诊断是护士独立性工作范畴的体现,它帮助决定护士对病
人的护理目标和护理措施。

急性白血病患儿的护理

急性白血病患儿的护理

临床表现
4.白血病细胞浸润引起的表现
(1)髓外造血表现:
可有不同程度的肝、脾肿大。全身浅表淋巴结均可肿大,多局限于颈部、颌下、腋下和腹股沟等处, 以急淋较为显著。
(2)骨和关节浸润:
以四肢长骨、肩、膝、腕、踝等关节疼痛为首发症状,部分呈游走性关节痛,常伴胸骨压痛。骨和 关节痛多见于急淋患儿。
(3)中枢神经系统浸润:
学习小结
急性白血病临床特征为贫血、出血、反复感染及各种浸润症状; 治疗原则是以化疗为主的综合疗法; 护理措施主要为预防感染、防治出血、用药的护理、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疏导等。
谢谢
(3)皮肤黏膜的护理:保持患儿口腔清洁,进食前后及睡前用漱口液漱口;选用软毛牙刷刷牙,避免损伤口 腔黏膜。保持肛周、会阴部皮肤清洁,大便后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坐盆,防止肛周脓肿。勤换内衣裤,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4)避免预防接种:免疫功能低下者,避免接种麻疹、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减毒活疫苗和脊髓灰质 炎糖丸。
(5)及早发现感染征象:监测生命体征尤其是体温变化,检查口腔有无齿龈红肿,咽红、肿、痛,肛周及外 阴有无异常。
护理措施
4.密切观察病情 (1)防治出血:白血病本身及化疗后都会引起血小板减少,当血小板<50×109/L时可出现出血症 状。护理措施参见本章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护理措施。 (2)熟悉各种化疗药物的药理作用和毒性作用,了解化疗方案及给药途径,遵医嘱正确给药。 1)化疗药物刺激性较大,药液渗出容易引起局部疼痛、红肿、坏死,应熟练掌握穿刺技术。注射 前应确认静脉通畅,若药液渗出,立即停止给药,局部给予封闭治疗。 2)由于化疗的疗程较长,静脉给药者需有计划选择血管,目前多选择应用PICC。 3)用药前应详细询问用药史及过敏史,门冬酰胺酶按规定做皮试,用药过程中注意观察有无过敏 反应。 4)某些药物遇光分解,如甲氨蝶呤静注时应注意避光。 5)鞘内注射时浓度不宜过大,缓慢推入,术后去枕平卧4~6小时。

小儿急性白血病的临床护理

小儿急性白血病的临床护理

小儿急性白血病的临床护理【摘要】白血病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小儿生命和健康的疾病之一,其特点是白血病细胞在骨髓中恶性增生,并侵润到其它组织和器官,从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1]。

针对这些症状,我院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使小儿白血病的预后有很大改善,从而延长小儿白血病患儿的生存期。

【关键词】白血病;临床护理1 临床资料本组观察病例为26例,均为白血病患儿,其中最小年龄2岁,最大年龄为12岁。

幼儿期14例,学龄前期8例,学龄期4例。

2 护理体会2.1 预防感染感染是导致白血病患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白血病患儿免疫功能低,化疗药物对骨髓抑制常致成熟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缺乏,使免疫功能进一步下降。

粒细胞减少或缺乏和免疫功能下降是发生感染的危因素。

2.1.1 保护性隔离为避免交叉感染,白血病患儿应与其它病种患儿分室居住。

患儿居住的环境要达到每天开窗通风2次,20min/次。

这样能及时减少室内的尘埃数,有效地降低呼吸系统感染的发病率。

同时可配备开放式或密闭式循环风紫外线消毒器,为不允许进行开窗通风的患者进行紫外线消毒。

2.1.2 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进食前后用温开水或口泰液漱口。

宜用软毛牙刷,以免损伤口腔粘膜引起出血和继发感染。

如有粘膜真菌感染可用氟康唑或依曲康唑涂擦患处。

白血病患儿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当温度环境适宜(22℃以上),身体状况允许时,可经常淋浴,但不要对皮肤进行搓擦,并在短时间内结束洗浴,以免大量消耗体力,引起不适,并勤换衣裤,保持汗液排泄通畅,减少毛囊炎和皮肤疖肿的发生。

保持大便通畅,便后用温水或盐水清洁肛门,以防止肛周脓肿形成。

2.1.3 严密观察感染表现每天检查口腔及咽喉部,有无牙龈肿胀,咽红、吞咽疼痛感,皮肤有无破损、红肿,外阴、肛周有无异常改变等,发现感染先兆时,及时处理,必要时可使用超短波、红外线进行消炎,以达到促进局部吸收的作用[2],对合并感染者应及时应用抗生素。

2.1.4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进行任何穿刺前,必须严格消毒。

小儿急性白血病护理

小儿急性白血病护理

小儿急性白血病护理一、什么是小儿急性白血病?小儿急性白血病(Pediatric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简称ALL)是一种常见的白血病类型,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身上。

它起源于骨髓中发育不正常的淋巴细胞,而非正常的淋巴细胞会大量增殖并取代正常的造血细胞。

由于这些淋巴细胞的异常状态和大量增殖,患者会出现贫血、出血倾向、感染等症状。

二、小儿急性白血病的护理1. 做好病情观察对于小儿急性白血病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其病情变化。

包括监测患者的体温、呼吸、心率,观察是否有出血、感染等情况发生。

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异常情况,与医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沟通患者病情的变化。

2. 定期进行血液检查小儿急性白血病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骨髓穿刺等。

护理人员需要协助医生进行血液检查,确保操作无菌、准确无误。

根据检查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并监测治疗效果。

3. 维持良好的卫生环境小儿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免疫功能通常较差,容易受到感染。

为了预防感染的发生,护理人员需要维持良好的卫生环境。

包括定期清洁病房、保持空气流通、消毒使用的工具等。

同时,护理人员也需要注意自身的卫生习惯,勤洗手,佩戴口罩和手套等防护措施。

4. 饮食护理小儿急性白血病患者的饮食护理很重要。

护理人员需要注意患者的饮食调理,提供富含营养的食物,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

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食欲不振、味觉改变等问题,可以根据患者的喜好和医生的指导进行调整。

5. 疼痛管理小儿急性白血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疼痛。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疼痛的表现,及时给予镇痛药物或其他疼痛缓解措施。

同时,护理人员也需要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缓解疼痛,减轻痛苦感。

6. 心理护理小儿急性白血病患者长期接受治疗,心理护理也是很重要的一环。

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给予关怀和支持,帮助患者克服恐惧和焦虑,积极面对疾病。

同时,护理人员也需要关注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

急性白血病患儿护理常规

急性白血病患儿护理常规

急性白血病患儿护理常规一、概述小儿急性白血病是血液系统的恶性疾病,其特点为在骨髓与其他造血组织中的异常白细胞增生,进入血流并浸润到全身各组织和器官,继而引起该部位的出血、坏死及继发感染。

【临床表现】以贫血、出血、发热及各器官浸润为主要表现。

早期症状为精神不振、疲乏、苍白、鼻出血或齿龈出血等,白血病细胞的浸润可引起肝、脾及淋巴结肿大和压痛,骨及关节可因受浸润而出现疼痛。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常见症状为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征、颅神经受损及脑脊液的改变。

【特殊检查】血液检查,骨髓涂片及活检。

【治疗要点】,主要是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二、护理诊断1、体温过高与继发感染有关。

2、粘膜完整性受损与饮水、进食少,口腔粘膜抵抗力低下有关。

3、潜在并发症:感染、出血、应用化疗药物的副作用。

三、护理措施1、营养支持加强营养:食欲下降和吞咽困难常妨碍正常进食,应千方百计提高食欲,口腔有溃疡时在饭前可局部使用止痛药。

2、用药护理进行化疗时,应掌握所用药物的药理作用、细胞周期特异性、给药途径、常用剂量及可能产生的副作用。

化疗药物一般需配制后在半小时内用完,否则会影响疗效。

静脉给药时应注意滴注的速度,防止漏在血管外而引起局部坏死,若有漏出应立即用地塞米松及普鲁卡因局部封闭。

尽量减轻副作用,如有恶心、呕吐可给以镇静剂及止吐剂;入量不足时可静脉输液维持热能及液量。

化疗会抑制骨髓,需定期检查白细胞及血小板,在血小板严重减少时应输血或血小板制剂以免出血,白细胞减少明显时(2x10/L以下)应单独隔离加强保护、加用抗生素及暂停化疗。

一切用具及食物均应注意消毒。

3、活动与休息在急性期及活动期,为避免出血应绝对卧床,保持合适的体位,环境安静、舒适,护理时动作应轻柔。

病情控制后,可逐渐恢复正常活动。

4、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白血病患儿常因继发感染而死亡,故应注意: (1)住院时应与感染患儿分开,做好无菌技术操作,对患儿进行保护性隔离。

(2)口腔为感染侵入途径,特别在化疗后,口腔及胃肠道粘膜常发生溃疡,很容易引起革兰阴性细菌及真菌感染,要做好口腔护理。

小儿急性白血病护理查房课件

小儿急性白血病护理查房课件

应对技巧指导
指导患者和家属应对焦 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的 技巧,如深呼吸、放松
训练等。
家属的支持与教育
家属情绪管理
指导家属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 ,避免将负面情绪传递给患者

家属在护理中的作用
让家属了解自己在护理中的重 要性,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护理 。
家庭教育
向家属传授与患者沟通的技巧 和方法,促进家庭关系的和谐 。
小儿急性白血病护理查房 课件
• 急性白血病概述 • 小儿急性白血病的特点与护理 • 急性白血病的治疗与护理 • 急性白血病的并发症与护理 • 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与支持 • 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康复与预后
01
急性白血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急性白血病是一种造血干细胞的 恶性克隆性疾病,由异常的造血 干细胞克隆增殖引起,导致正常 造血功能受到抑制。
家属支持系统
为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和社交支 持,让他们在护理过程中得到
关心和支持。
06
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康复与预后
康复的重要性与目标
总结词
康复是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的重要环节,旨在提高患者的生 活质量和预后。
详细描述
康复的重要性在于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功能、减轻治疗副作用 、提高生活质量,并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促进其融入社会 。康复的目标包括促进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福祉,以及 预防和治疗长期并发症。
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患儿的皮肤、牙龈、 鼻腔等易出血部位,及时发现 并处理出血情况。
心理护理
对患儿进行心理疏导,减轻紧 张情绪,避免因情绪波动引起 的出血。
其他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总结词
除了感染和出血外,小儿急性白血病 还可能伴随其他并发症,需要密切观 察和护理。

急性白血病患儿的护理

急性白血病患儿的护理

急性白血病患儿的护理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增生性疾病,为造血组织中某一血细胞系统过度增生,并浸润至其他组织与器官,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

小儿白血病占小儿各种恶性肿瘤的首位。

据统计,我国10岁以下小儿白血病发病率为2.28/10万,男孩多见,多数于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发病。

急性白血病占儿童白血病的90%以上。

由于治疗方法的不断改进,白血病5年持续完全缓解率已可达70%~80%。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使白血病患儿有望达到长期无病生存。

1 临床表现各型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大致相同。

起病多较急,早期症状有精神不振、乏力、食欲差、鼻衄、齿龈出血等;少数以发热和关节痛为首发症状。

典型症状如下:1.1 发热发热为急性白血病最常见症状。

可能与核酸代谢亢进、继发感染等有关。

热型不定,抗生素治疗无效,合并感染时可出现高热。

常见感染有呼吸道炎症、齿龈炎、皮肤疖肿、肾盂肾炎、败血症等。

1.2 贫血贫血出现较早,呈进行性加重。

其原因主要是骨髓造血干细胞受到抑制。

1.3 出血以皮肤、黏膜出血多见,表现为紫癜、淤斑、鼻衄、齿龈出血等;其次为消化道出血和血尿;偶见颅内出血,是急性白血病患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出血原因主要是骨髓巨核细胞受抑制使血小板减少。

2 护理措施2.1 维持正常体温定时测量体温,观察体温变化,有高热者遵医嘱采取适当方法进行降温处理,忌用安乃近和酒精擦浴,以免降低白细胞和增加出血倾向。

2.2 休息患儿活动无耐力,故应注意休息,有气促、心悸者应卧床休息,必要时吸氧。

长期卧床者应注意更换体位,以免发生褥疮。

2.3 防治感染患儿免疫力低下,化疗使成熟的中性粒细胞减少,机体免疫力进一步下降,极易发生感染。

而继发感染可导致病情加重,是白血病死亡的重要原因。

故预防感染非常重要。

(1)保护性隔离。

白血病患儿应与其他病种患儿分室居住;免疫功能明显低下者应住单间;有条件者住空气层流室或无菌单人层流床。

房间应每日消毒,限制探视人次,有感染者禁止探视。

小儿白血病的心理护理诊断

小儿白血病的心理护理诊断

小儿白血病的心理护理诊断文章目录*一、小儿白血病的心理护理诊断1. 小儿白血病的心理护理诊断2. 小儿白血病产生原因3. 小儿白血病的治疗*二、如何预防小儿患白血病*三、小儿白血病术后注意事项小儿白血病的心理护理诊断1、小儿白血病的心理护理诊断热情帮助、关心患儿。

让年长患儿认识珍惜生命的重要意义,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向患儿介绍白血病有关知识。

宣传儿童白血病的预后已有很大改善。

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完全缓解率达95%以上,5年以上存活者达70%左右,部分患儿已获治愈。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初治完全缓解率已达75%左右。

目前已公认白血病不再被认为是致死性疾病。

让家长了解所用的化疗药物、剂量、副作用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合并感染、出血、血尿、脱发等)。

了解定期化验(血象,骨髓、肝、肾功能、脑脊液等)的必要性,以及患儿所处的治疗阶段。

使患儿能积极接受治疗,使治疗方案有效进行。

让患儿家长交流与护理、治疗配合的经验,讲述不坚持治疗带来的危害,以便家长可以鼓励患儿积极乐观有信心配合治疗。

2、小儿白血病产生原因遗传因素:现有技术发现白血病患者大多有染色体异常。

患有先天愚型、联合免疫缺陷、异常染色体综合征等染色体异常的遗传性疾病的小儿容易发生白血病。

电离辐射可引起染色体变化而诱发白血病。

病毒感染:发现EB病毒、肝炎病毒及嗜T细胞病毒等与白血病、某些淋巴瘤、成人T细胞白血病等的发生有关。

免疫因素及化学因素如装修材料等多种化学物质均可致骨髓损伤,引起白血病。

治疗某些肿瘤用的化疗药物,抑制病人的免疫功能,到晚期可发生白血病。

3、小儿白血病的治疗小儿白血病的治疗方案与成人不同,疗效也明显高于成人白血病。

小儿白血病的治疗主要包括化疗、放疗、鞘内注射药物及各种干细胞移植。

以化疗及鞘内注射药物为主。

高危及合并有睾丸及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患儿还应进行睾丸、颅脑及或脊髓放疗。

由于小儿白血病化疗效果较好,加之髓原及经济条件限制,干细胞移植在小儿白血病的治疗中,仅用于复发及难治病例。

急性白血病诊疗及护理

急性白血病诊疗及护理
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和饮食习惯,制定个性 化的饮食方案,保证营养均衡。
社会支持与回归社会
鼓励患者参加社交活动,重返工作岗位或学 校,恢复正常生活。
家属支持与关爱传递
家属心理支持
提供家属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家属缓 解焦虑、抑郁等情绪,保持积极乐观 的心态。
家属参与护理
指导家属参与患者的日常护理工作, 如协助患者洗漱、进食等,增强患者 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维持治疗
对于某些类型的急性白血病,如急性淋巴细胞白 血病,需要进行维持治疗,以延长缓解期和无病 生存期。
靶向治疗药物应用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01
针对BCR-ABL融合基因的靶向药物,如伊马替尼、达沙替尼等
,用于治疗费城染色体阳性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免疫疗法
02
利用单克隆抗体药物,如利妥昔单抗等,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
病情监测与评估
通过定期随访,医生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以便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生活质量提升策略
心理支持与情绪管理
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患者和家属缓解焦 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运动康复与体能训练
在患者病情稳定后,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 动和体能训练,增强体能和免疫力。
营养支持与饮食指导
临床表现与分型
临床表现
贫血、出血、感染、肝脾淋巴结肿大、骨关节疼痛等。
分型
根据受累的细胞类型,AL通常可以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两大类。
诊断标准及依据
诊断标准
结合临床表现、血象和骨髓象检查,同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类似表现。
诊断依据
血象检查可见白细胞数量异常、分类异常;骨髓象检查可见原始细胞及幼稚细 胞大量增殖;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查可提供进一步的支持和分 型依据。

小儿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

小儿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

小儿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小儿急性白血病(acute1eukemia)是造血系统恶性增殖性疾病,它不仅影响骨髓及整个造血系统,还浸润身体其他器官,主要表现为贫血及皮肤、牙龈、鼻腔等出血或便血、尿血,反复感染及白血病细胞浸润各组织、器官引起相应症状,占小儿恶性肿瘤的首位,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淋)及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急非淋),小儿以急淋多见。

【诊断提示】1.临床表现(1)起病:大多较急,少数缓慢。

早期表现为苍白、乏力、精神不振、食欲下降、鼻出血或牙龈出血等;少数患儿以发热和骨关节痛为首发症状。

(2)发热、贫血、出血、衰弱:多数患儿伴有发热,热型不定,一般无寒战,称为白血病性发热,也可为继发感染性发热;贫血常发生较早,随病情进展而加重,表现为苍白、无力、气促;以皮肤黏膜出血多见,表现为皮肤出血点、紫瘢、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和尿血。

(3)组织浸润表现:肝、脾、淋巴结大,可有骨关节疼痛,皮肤可见丘疹、斑疹、结节或肿块;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表现为颅压增高、惊厥、昏迷、脑膜刺激征、脑神经麻痹、截瘫;睾丸白血病可见局部肿大、触痛、阴囊皮肤发黑;绿色瘤是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特殊类型,是白血病细胞浸润眶骨、颅骨、胸骨、肋骨或肝、肾、肌肉等,在局部形成的块状隆起。

2.辅助检查(1)白细胞可增多、减少或正常,红细胞及血红蛋白、血小板下降,可见原始和幼稚细胞。

(2)骨髓中该类型的原始及幼稚细胞极度增生,幼红和巨核细胞减少。

但少数患儿骨髓增生低下。

可分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形态学分型分为11〜3共3型)和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形态学分型分为M1〜7共7型)。

【治疗措施】以化疗为主,早诊断,早治疗,根据白血病类型选择药物联合治疗:早期给予连续强烈化疗,长期交替使用多种药物治疗;早期防治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及睾丸白血病。

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加强支持疗法、保护性隔离;防治感染;输血或成分输血;可给予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化疗早期大量白血病细胞破坏应碱化尿液,防止高尿酸血症。

小儿急性白血病干预护理

小儿急性白血病干预护理

定期评估患儿的 营养状况,调整 饮食计划
与营养师合作, 制定个性化的饮 食方案
定期监测体温、血常规等指标,及时发现感染迹象。 保持病房空气流通,定期消毒,减少人员探视。 强化口腔、皮肤等易感部位的护理。 密切观察患儿出血症状,如牙龈出血、皮肤瘀斑等,及时处理。
家庭护理和康复指导
保持室内空气流 通,减少病菌滋 生
分类:根据细胞的分化程度和特点,急性白血病可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急性髓细胞 白血病(AML)。
病因:急性白血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可能与遗传、环境、免疫等因素有关。
症状:小儿急性白血病的症状包括贫血、出血、发热、肝脾肿大等,严重时可出现颅内出血、呼吸 困难等。
病因:多种因素导致胞克隆性增殖异常,导致正常造血功能受到抑制,并可能引发感染、出血等症状
临床表现:发热、 贫血、出血、骨痛 等
诊断方法:血常规 检查、骨髓检查、 细胞遗传学检查等
早期症状:乏力、 食欲不振、精神萎 靡等
并发症:感染、出 血、贫血等
小儿急性白血病的特点
发病年龄:小儿急性白血病多发生于3岁以下儿童 性别差异:男孩发病率略高于女孩
症状表现多样,早期不易察觉
白细胞计数异常,分类异常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01
急性白血病基础知 识
小儿急性白血病的 02 特 点
小儿急性白血病的 03 护 理 干 预
家庭护理和康复指 04 导
护理效果评估和预 05 后
急性白血病基础知识
定义:小儿急性白血病是一种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导致骨髓中异常的原始细胞和 幼稚细胞大量增殖并抑制正常造血。
建立患儿及家长互 助支持群体,让家 长之间互相交流经 验,减轻心理压力 。

什么是合作性问题——潜在并发症护理规范

什么是合作性问题——潜在并发症护理规范

什么是合作性问题——潜在并发症?
答:合作性问题是指不能通过护士的独立手段解决的由疾病、治疗、检查所引起的并发症。

对合作性问题护理的重点主要在监测和预防问题的发生和变化,以及协助医生共同处理,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但是,并非所有并发症都是合作性问题,如果是护士能独立处理和预防的并发症,属于护理诊断;护士不能预防和独立处理的并发症才是合作性问题。

合作性问题的定义是需要护士进行监测以及时发现其发生和情况变化的一些生理并发症。

是要护士运用医生的医嘱和护理措施来共同处理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的问题。

例如:
护士不能预防和处理合作性问题
手术后出血潜在并发症一出血
心律不齐潜在并发症一心律不齐
护士能预防和处理护理诊断
肌肉萎缩有废用综合征的危险
褥疮形成皮肤完整性受损
咳嗽无力清除呼吸道无效
合作性问题往往不用“问题十病因十症状和体征”公式来陈述,因为病人没有出现症状和体征,而是要靠护士去监测,通常应用“问题十病因”来陈述问题。

如潜在并发症一惊厥发作:与高热有关。

所有的合作性问题都是以“潜在并发症”作为前提,这是为了指明护理的重点在于减轻一些生理因素的危害性。

一旦诊断了潜在并发症,就提醒护士这个病人可能正在出现这种并发症,或者是有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而就应注意收集一下有关资料。

如潜在并发症是出血性休克,就应了解血压、心律等情况的变化,密切观察休克的发生,争取能及早与医生配合处理。

在写合作性问题时切记要写上潜在并发症。

有了这一部分,才说明此情况是需要护士参加干预的,否则就会被人误认为是医疗诊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白血病患儿的护理诊断与合作性问题常见护理诊断:
1.活动无耐力与贫血致组织缺氧有关。

2.有感染的危险与中性粒细胞减少、免疫功能下降有关。

3.潜在并发症(1)出血:与血小板减少有关。

(2)抗肿瘤治疗的副作用与化疗药物及放疗的毒性作用有关。

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疾病及化疗致食欲下降、营养消耗过多有关。

5.有执行治疗方案无效的危险(risk for ineffective management of therapeutic regimen)与治疗方案复杂、治疗时间长、病人难以接受、以及家长缺乏白血病的知识有关。

护理措施:
1.休息白血病患儿常有活动无耐力现象,需卧床休息,但一般不需绝对卧床。

长期卧床者。

应常更换体位、预防褥疮。

2.预防感染感染是导致白血病患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白血病患儿免疫功能减低,化疗药物对骨髓抑制常致成熟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缺乏,使免疫功能进一步下降。

粒细胞减少或缺乏和免疫功能下降是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

粒细胞减少持续时间越久,感染的威胁愈大。

预防感染可采取以下措施。

(1)保护性隔离:白血病病人应与其它病种病人分室居住。

以免交叉感染。

粒细胞及免疫功能明显低下者,应置单人病室,有条件者置于超净单人病室、空气层流室或单人无菌层流床。

普通病室或单
人病室需定期进行紫外光照射、戊二醛熏蒸。

限制探视者的人数及次数,工作人员及探视者在接触患儿之前要认真洗手。

(2)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口腔清洁,进食前后用温开水或口泰液漱口。

宜用软毛牙刷,以免损伤口腔粘膜引起出血和继发感染。

如有粘膜真菌感染可用氟康唑或依曲康唑涂擦患处。

勤换衣裤,每日沐浴有利于汗液排泄,减少发生毛囊炎和皮肤疖肿。

保持大便通畅,便后用温水或盐水清洁肛门,以防止肛周脓肿形成。

(3)观察感染的早期表现:每天检查口腔及咽喉部,有无牙龈肿胀,咽红、吞咽疼痛感,皮肤有无破损、红肿,外阴、肛周有无异常改变等,发现感染先兆时,及时处理。

对合并感染者可针对病原选用2~3种有效抗生素口服。

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

(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进行任何穿刺前,必须严格消毒。

各种管道或伤口敷料应定时更换,以免细菌生长。

3.出血护理出血是白血病患儿死亡的又一主要原因。

出血护理参阅本章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斑的护理措施。

4.使用化疗药物时应注意(1)掌握化疗方案、给药途径、密切观察化疗药物的毒性反应。

鞘内注射时,药物浓度不宜过大,药液量不宜过多,应缓慢推入,术后需平卧4~6小时以减少不良反应。

(2)熟练穿刺技术。

化疗药物多为静脉途径给药。

且有较强的刺激性。

药物渗漏会引起局部疼痛、红肿及组织坏死。

注射时需确认静脉通畅后方能注入。

光照可因起某些药物分解。

如甲氨蝶呤静脉滴注时需用黑纸包裹避光,以免药物分解。

操作
时最好戴一次性手套保护,以免药液污染操作者。

5.输血的护理骨葡暂时再生低下是有效化疗的必然结果。

白血病在治疗过程中往往需输血液成分或输血进行支持治疗。

输注时应严格输血制度。

一般先慢速滴注观察15分钟,若无不良反应,再按患儿年龄、心肺功能、急慢性贫血及贫血程度调整滴速。

输血过程中应密切观察输血引起的不良反应。

6.增加营养,注意饮食卫生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

鼓励患儿进食。

食品食具应消毒,水果应洗净、去皮。

7.消除心理障碍(1)热情帮助、关心患儿。

让年长患儿认识珍惜生命的重要意义,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2)向家长及年长患儿介绍白血病有关知识。

宜传儿童白血病的预后已有很大改善。

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完全缓解率达95%以上,5年以上存活者达70%左右,部分患儿已获治愈。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初治完全缓解率已达75%左右。

目前已公认白血病不再被认为是致死性疾病。

(3)阐述化学药物治疗是治疗白血病的重要手段。

让家长了解所用的化疗药物、剂量、副作用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合并感染、出血、血尿、脱发等)。

了解定期化验(血象,骨髓、肝、肾功能、脑脊液等)的必要性,以及患儿所处的治疗阶段。

使患儿能积极接受治疗,使治疗方案有效进行。

(5)定期召开联欢会,让新老患儿家长交流体会。

让初治者看到己治愈者的健康状况、从而增加治愈的信心。

8.缓解后的护理白血病完全缓解后,患者体内仍有残存的白血细
胞(约107个),这是复发的根源,还需坚持化疗。

化疗间歇期可出院,按医嘱给药及休养。

已持续完全缓解1~2年者,化疗间歇期可上学,但应监测治疗方案执行情况,并教给家长进行护理的技术。

9.健康教育鼓励患儿学习.注意体格锻炼,增强抗病能力。

使患儿的疾病、心理均获得治愈。

持续完全缓解停止化疗者,应嘱定期随访,以便及时发现复发征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