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月海洋与陆地表面气温统计数据
微专题12 海-气相互作用-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重难点易错点微专题突破(解析版)
![微专题12 海-气相互作用-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重难点易错点微专题突破(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2c9e8530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5d.png)
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重难点易错点微专题突破微专题12 海-气相互作用【考点梳理】1.影响海—气相互作用的因素2.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1)海—气之间的水分交换过程海洋通过蒸发作用,向大气提供水汽。
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最主要来源。
大气中的水汽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并以降水的形式返回海洋,从而实现与海洋的水分交换。
海洋的蒸发量与海水温度密切相关,一般来说,海水温度越高,蒸发量越大。
因此,低纬度海区和有暖流流经的海区,海面蒸发旺盛,空气湿度大,降水也较丰富,海—气间的水分交换也较为活跃。
如下图:(2)海—气间的热量交换海洋吸收了到达地表太阳辐射的大部分,并把其中85%的热量储存在海洋表层。
海洋再通过潜热、长波辐射等方式把储存的太阳辐射能输送给大气。
可以说,海洋是大气最主要的热量储存库。
海洋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受海洋表面水温的影响,水温高的海区,向大气输送的热量也多。
如下图:(3)海洋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由于热容量的影响,海洋对热能的反映表现为吸热较慢,增温较缓,放热较慢,降温也较缓。
海洋对大气温度起着显著的调节作用。
陆地对热能反映表现为吸热很快,增温也快,放热迅速,降温也迅速。
陆地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小。
如下图:3.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平衡左图为太平洋8月表层海水温度分布图(单位:℃),右图为拉尼娜年赤道太平洋海气相互作用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有关左图等温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受太阳辐射影响,南半球等温线更为平直B.受大气环流影响,水温从低纬向高纬递减C.受海陆分布影响,乙处比甲处等温线密集D.受暖流影响,甲处等温线向高纬方向凸出2.拉尼娜现象发生时,左图所示地区()A.甲地冬季较温暖,冬季风势力弱B.乙地暴雨频繁,泥石流频发C.丙海区沿岸森林火险等级提高D.丁海区冷海水上泛增强,渔业增产【答案】1.D 2.D【解析】1.受海陆分布影响,南半球等温线更平直,A错误;受太阳辐射影响,水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B错误;受寒暖流交汇影响,甲比乙等温线密集,C错误,甲处有日本暖流,等温线向高纬凸出,D正确。
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县古城镇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模拟试卷含解析
![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县古城镇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模拟试卷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b4b1119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0d.png)
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县古城镇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模拟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 下图是某海滨地区海洋与陆地表面气温日变化的曲线图,据图分析回答下列小题。
49. 有关图中信息描述正确的是A. 实线表示的是海洋气温曲线B. 虚线表示的是海洋气温曲线C. 实线所示日较差大的主要原因是昼夜长短所致D. 虚线所示日较差小的主要原因是纬度所致50. 影视片中往往让女主角面朝大海,海风吹拂面部让头发向后飘逸以反映女主人翁的快乐心情,如果您是导演您会在该海滨选择什么时间段来拍摄该情境A. 18时——次日7时B. 6时——次日18时C. 8时——当日16时D. 16时——次日8时参考答案:49. B 50. C【49题详解】本题考查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海洋的比热容大,气温变化幅度小。
所以①为陆地②为海洋的气温变化曲线。
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50题详解】本题考查热力环流。
海洋气温低形成高压,陆地气温高形成低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图中8时~当日16时,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
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2. 下图为相同降水量下的城市化前后地表径流过程曲线。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4. 关于甲、乙两条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甲代表城市化前的地表径流曲线②乙过程有利于地下水的补给③甲的长期后果可能造成城市水荒④乙过程下渗量小于甲过程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②④25. 甲曲线最大值提前于乙曲线最大值的主要原因是()A. 天然调蓄能力强B. 城市热岛效应C. 植被覆盖率降低D. 下垫面透水能力好参考答案:24. B 25. C【24题详解】甲径流最大值较高且出现的时间较早,而乙曲线径流最大值出现时间较晚且较低,说明乙过程中径流速度较慢,且向地下下渗较多,则有利于地下水的补给;而甲则相反,长期下去会导致城市地下水不足,可能出现水荒;甲代表城市化后的地表径流,乙代表城市化前的地表径流,②③对,①④错,B项正确。
江西高一地理2023年下册月考测验网上考试练习
![江西高一地理2023年下册月考测验网上考试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99201eef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25.png)
选择题据人民日报2016年8月12日报道,我国预计在“十三五”规划的末年,即2020年左右发射一颗火星探测卫星。
读地球和火星资料对照表,回答下列问题。
【1】火星表面的均温为-23℃,低于地球表面均温,主要原因是()A. 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比地球远B. 质量和体积比地球小C. 大气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D. 公转周期比地球长【2】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大气层,其主要原因是()A. 地球公转和自转周期适中B.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C. 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D. 太阳系中各天体的共同作用【答案】【1】A【2】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
属于知识性试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并能灵活运用于分析解答。
地球上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和原因。
【1】本题考查太阳系。
行星温度主要由于太阳距离决定的。
由表格数据火星距日比地球较远,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所以气温较低,选A项。
【2】地球上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原因是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其引力可以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地球大气层,地球大气经过漫长的演变,形成了以氮和氧为主的大气,其中氧适宜生物的呼吸.故选B。
选择题电视剧《闯关东》中的场景:“主人公朱开山为了避免所种的庄稼遭受霜冻危害,在深秋的夜晚带领全家人及长工们在田间地头点燃了柴草…”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图中a、b、c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A. a代表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B. a、b、c所代表的辐射波长的大小关系是ab>c,所以三者代表的辐射波长的大小关系是a【1】图中()A. 晴朗天气,a大部分为大气吸收B. 湖泊湿地,b能和缓地加热大气C. CO2增多,c较少补偿地面失热D. 冰雪地面,a→b的转化率增加【2】甲、乙、丙代表太阳辐射能在自然界常见的三种类型,则() A. 甲包括水能B. 乙包括沼气C. 乙包括石油D. 丙包括煤炭【答案】【1】B【2】C【解析】试题分析:【1】晴天云量少,a太阳辐射被大气反射的少,A错;湖泊湿地,b 地面辐射能和缓地加热大气,B正确;二氧化碳增多,c大气逆辐射作用强,C错;冰雪地面,地面反射作用强,a→b的转化率减少,D 错。
二轮专题三自然地理主要原理——综合检测
![二轮专题三自然地理主要原理——综合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44dc2ec1d5bbfd0a79567318.png)
二轮专题三自然地理主要原理——综合检测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图l为北半球某纬线圈的昼夜分割情况,其中为昼弧,=,α等于20°,据此回答1~3题。
1.此时,国际标准时间为()A.21时40分B.22时20分C.10时D.9时40分2.此时,过地心与M相对应的点的昼长为()A.9小时20分B.10小时40分C.13小时20分D.14小时40分3.α由0°到20°的过程中()A.地中海沿岸降水逐渐减少B.天山牧民由山麓转向山坡放牧C.南极地区出现了全球臭氧量最低值D.悉尼正午太阳高度渐渐减小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选取了“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图案。
火炬传递将于2008年3月31日从北京开始,经过国内外135个城市和地区,8月8日传回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主会场。
回答4~5题。
4.若火炬由南美洲的布宜诺斯艾利斯(34036'S,58022'W)出发,出发时北京时间为某日凌晨3时,11小时后传递到非洲的达累斯萨拉姆(6050'S,39018'E),火炬到达时当地的区时是()A.前一日15时B.当日9时C.前一日22时D.当日8时5.火炬在中国境内传递过程中,将经过“乌鲁木齐——敦煌——银川——西安”四个城市。
与上述城市相匹配的景观依次是()①大漠深处的丝路重镇②民族风情常有的西域名城③城池壮观的历史古都④渠水环绕的塞外江南A.①②③④B.②④③①C.②①④③D.④①②③在北半球中纬度高空,一架飞机自东向西飞行,飞机左侧是高压,右侧是低压。
据此回答6~7题。
6.飞机飞行方向与风向的关系是()A.顺风飞行B.逆风飞行C.风从南侧吹来D.风从北侧吹来图37.飞行员发现阳光从右前方射入机舱内,则此时可能是 ( )A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黄昏时分B .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黄昏时分C .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清晨时分D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清晨时分8.图2所示风向或河流流向表示不正确的是 ( )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悬浮体。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试题(含解析)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试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08f1d7c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6f.png)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一、单项选择题〔共27题;共60分〕1.读以下图是测量什么的设备〔〕A.气温B.降水C.风向D.气压2、对气温的观测, 通常一天要进展〔〕A.2次B.1次C.4次D.3次3.世界上最炎热和最寒冷的大陆分别是〔〕A.亚洲、非洲B.非洲、大洋洲C.非洲、南极洲D.南美洲、南极洲4.南半球海洋上的气温最低值出现在〔〕A.一月B.七月C.八月D.十二月5.图2表示的是〔〕半球〔〕月份等温线分布图。
A.北 1B.北 7C.南 1D.南 76、以下关于世界气温分布的表达, 不正确的选项是〔〕A.气温的分布大致由赤道向两极递减B、海拔的上下会影响气温的变化C、南半球的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D、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一样7、图中四地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A.①B.②C.③D.④8、以下关于世界气温分布的描述, 正确的选项是〔〕A.冬季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相比, 陆地气温高B.夏季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相比, 海洋气温高C.同纬度地带内, 高山、高原比平原气温高D.气温从低纬地区向两极递减9、有一座山, 在海拔720米时测量的气温为℃, 那么山顶〔海拔为1520米〕的气温应该是〔〕A.℃ B、24℃ C、28℃ D、℃10、测得某地一日内的气温为下表, 该地的8 14 20 2日平均气温为〔〕时刻气温〔℃〕7 18 15 4A.10℃B.11℃C.12℃D.13℃11、〔2021 •长沙〕地处赤道附近的乞力马扎罗山山顶终年积雪, 成为“赤道雪峰〞, 其主要原因是〔〕A.纬度低B.离海近C.海拔高D.人口少12、读图判断, 甲、乙、丙三地的年平均气温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选项是〔〕A.甲→乙→丙 B、甲→丙→乙C.乙→丙→甲D.丙→乙→甲13.〔2021 •阜新〕近年来北极冰山覆盖面积减小的原因是〔〕A.全球变暖趋势明显B.冰河期降临C.海洋污染加剧D.太阳辐射逐年加强14、中央气象台天气预报:青岛3月17日气温为2~8℃, 气温2℃出现在一天中〔〕A.午夜B.日出前后C.日落之后D.早晨8时15、〔2021 •呼和浩特〕如图为上海和悉尼某年各月气温统计图.读图, 完成问题.从图中气温曲线可知〔〕A.上海和悉尼年温差一样B.上海年温差大于悉尼C、两城市气温最高月都在八月D.两城市全部位于热带16、某山山脚下温度为16℃, 山顶温度为10℃, 这座山相对高度约为〔〕A.2000米 B、1000米C.600米 D、200米17、吐鲁番盆地有“早穿皮袄午穿纱〞的说法, 这说明当地( )A.气温日较差大B.气温年较差大C.日平均气温高D.年平均气温高18、读“某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如下图〕, 据此判断该地位于〔〕A.热带B.北温带C.南温带D.寒带19、以下四幅图是同纬度的四个地区, 其中气温日较差最小的是〔〕A. B、 C、 D、20、一年中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 叫做〔〕A.气温日较差B.气温月较差C.气温年较差D.气温季较差〔第18题图〕21、读图, 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该图是气温年变化图B、该图是气温日变化图C、最高气温出现在12时D、气温日较差大约是10℃22.如图为某区域的1月份等温线图, 气温数值a>b>c, 据此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此图为北半球等温线图B.图中①地气温高于②地C.①地为海洋, ②地为陆地D.无法判断23、上课铃响了, 几个同学满头大汗跑进教室, 教师说:通常这个时候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候, 要注意防暑。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年级上册08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解析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年级上册08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01c47e41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bf.png)
08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知识梳理(1)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2)气温的变化: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温度出现在午后2小时左右(14时);最低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会计算气温日较差)气温的年变化: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1月最低;海洋上8月,2月最低;南半球则相反。
(会计算气温年较差)(3)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读图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在山地和丘陵,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A. 0.6℃B. 0.06℃C. 6℃D. 60℃2.如图天气符号,表示的天气状况是()A. 阴转小雨,西北风六级B. 多云转小雨,东南风六级C. 晴转大雨,东南风六级D. 阴转小雨,西北风三级3.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都小的地区是()A. 高山上B. 高原地区C. 沿海地区D. 内陆地区4.暑假期间,一野外考察组对右侧等高线地形图所示的济宁市某区域考察。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区域地形以山地为主B.①地位于王庄的正东方C.小河②河段比③河段流速快D.图中陡崖高度超过200米(2)下列四地中,最适宜考察组野外宿营的是()A.①地B.②地C.④地D.⑤地5.读“等温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点温度的比较,不正确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若阴影部分为海洋,非阴影部分为陆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图表示北半球冬季B.该图表示北半球夏季C.该图表示南半球冬季D.该图表示南半球夏季6.当海拔500米的地方气温为28 ℃时,海拔4 500米的地方气温是( )A. 0 ℃B. 2 ℃C. 4 ℃D. 8 ℃7. 下图为等值线图,数值关系是a﹥b﹥c﹥d,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2020秋地理第一册第2章 第2节 第1课时 大气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含解析
![2020秋地理第一册第2章 第2节 第1课时 大气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4478839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21.png)
2020秋地理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时作业:第2章第2节第1课时大气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含解析第二章第二节第1课时请同学们认真完成[练案6](时间:30分钟总分:50分)一、单项选择题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1~3题。
1.下列关于图中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C)A.②代表地面辐射B.①所代表的辐射波长大于③C.①所代表的辐射能量大于③D.④代表的辐射与天气状况无关2.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主要是因为(B)A.①减弱B.②减弱C.③增强D.④减弱3.利用人造烟雾来防御霜冻的原理是(D)A.减弱①B.增强②C.改变③的辐射方向D.增强④[解析]第1题,如图可知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为地面辐射,故A错误;①代表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③为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所以①的辐射波长较③短,故B错误;④代表大气逆辐射,天气的阴晴影响大气逆辐射的强弱,故D错误;①太阳辐射较③地面辐射温度高,所以辐射能力①强于③,故C正确。
第2题,本题考查大气的作用,多云时大气的削弱作用强,所以温度较低,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①不变,故A错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所以气温低是因为地面辐射③弱,故C错误;多云时大气逆辐射强,故D错误;由图可知阴天太阳辐射①被大气削弱较多,②就会减弱,从而影响温度,即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所以B 正确。
第3题,人造烟雾是为了增加云雾量,从而增加大气逆辐射,实现保温作用,预防霜冻,图中表示大气逆辐射的是④,故D正确.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提高光的利用效率等几个方面。
读图完成4~5题.4.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A)A.减少了地面辐射的散失B.减少了大气逆辐射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5.山东胶东地区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反光地膜,可有效提高苹果的品质,其主要的作用是(C)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B.反射太阳辐射保持水分C.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解析]第4题,地膜覆盖,太阳短波辐射可以穿越薄膜,使地面增温,而地面长波辐射和大气辐射却很少能穿越薄膜,减少了地面辐射的散失,地面辐射被薄膜内大气吸收,增强了大气逆辐射,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还给地面,起到保温作用.A正确,B、C、D错误。
【中考地理】专题练习专题06 世界气温、降水和气候图
![【中考地理】专题练习专题06 世界气温、降水和气候图](https://img.taocdn.com/s3/m/76014e8f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c6.png)
专题06 世界气温、降水和气候图识图填空一、常用天气符号:二、空气质量:空气质量状况:空气质量高低用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与空气中所含_________的数量有关。
污浊的空气其质量指数______,对人体健康有害。
清新的空气其质量指数_______,对人体健康有利。
三、气温的变化:气温的变化:一个地区的气温变化是有规律的,通常用气温曲线来表示气温在时间上的变化。
1、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____时左右(____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_______。
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
2、气温的年变化:(1)北半球一年中大陆上_______月气温最高,_______月最低;海洋上_______月气温最高,_______月最低。
(2)南半球一年中大陆上_______月气温最高,_______月最低;海洋上_______月气温最高,_______月最低。
(3)气温年较差: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
四、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1)观察等温线的变化可知,世界气温从________向________逐渐降低。
(2)世界上最寒冷的大洲是_______洲,世界上最热的大洲是_______洲,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的地区大致位于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
(填纬线名称)(3)亚洲中部的青藏高原地区,年均气温比同纬度其它地区低10℃,主要原因________。
(4)南极洲附近等温线非常密集,说明气温变化_______(大或小)(5)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________(平直或弯曲),主要原因是南半球以_______(陆地或海洋)为主。
五、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1)比较图中甲、乙两地区的年降水量,可以发现甲地降水____(填"多"或"少"),乙地降水____(填"多"或"少")。
关于全球变暖的论文
![关于全球变暖的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a7c2e7c76137ee06eff918cb.png)
温室效应——人类无形的杀手一、什么是全球变暖全球变暖全称全球气候变暖,是指在一段时间中,地球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主要是指人为因素造成的温度上升二、全球变暖的现状。
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趋势。
在上个世纪全世界的平均温度大约攀升了0.6 摄氏度。
北半球春天的冰雪解冻期比150年前提前了9天,而秋天的霜冻开始时间却晚了10天左右。
根据仪器记录,相对于1860年至1900年期间,全球陆地与海洋温度上升了0.75℃。
自1979年,陆地温度上升速度比海洋温度快一倍(陆地温度上升了0.25℃,而海洋温度上升了0.13℃)。
根据卫星温度探测,对流层的温度每十年上升0.12℃至0.22℃。
在1850年前的一两千年,虽然曾经出现中世纪温暖时期与小冰河时期,但是大众相信全球温度是相对稳定的。
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
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0.48℃。
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小组根据气候模型预测,到2100年为止,全球气温估计将上升大约1.4-5.8℃(2.5-10.4华氏度)。
根据这一预测,全球气温将出现过去10,000年中从未有过的巨大变化,从而给全球环境带来潜在的重大影响。
根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戈达德太空研究所的研究报告估计,自1800年代有测量仪器广泛地应用开始,2005年是最温暖的年份,比1998年的记录高了摄氏百分之几度。
世界气象组织和英国气候研究单位也有类似的估计,曾经预计2005年是仅次于1998年第二温暖的年份。
世界气象组织(WMO)5月18日在日内瓦总部表示,根据来自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最新观测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的全球平均气温创下了有气象历史以来的最高记录,达到14.5摄氏度(华氏58.1度)。
据观测,今年4月份的全球陆地和海洋表面温度的综合值达到了14.5摄氏度,比20世纪的平均值高出了0.76摄氏度。
世界气象组织发言人塞维尼埃(Galle Sévenier)称,上个月的海洋表面温度是有记录以来最高的一个4月;而全球陆地表面温度则在同期历史记录中排名第三。
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测试卷(中图版2019)01(解析版)
![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测试卷(中图版2019)01(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eb826e34050876323012122a.png)
第1页 第2页………………○………………内………………○………………装………………○………………订………………○………………线………………○………………………………○………………外………………○………………装………………○………………订………………○………………线………………○………………… 学校: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1-2022学年上学期期中测试卷01高一地理(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中图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一、二、三章。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某摄影爱好者在2018年9月14日晚拍摄到的木星合月天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天体的类型包括( ) A .恒星B .星云C .行星D .流星2.图中天体均属于( )①地月系②银河系③河外星系④太阳系 A .②④B .③④C .①②D .①③2020年下半年,图1中央视记者王冰冰(吉林长春人)和藏族少年丁真(四川甘孜人)因“超高颜值”爆红网络。
图2为中国太阳辐射量分布图,图3为大气的热力作用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根据图1,王冰冰皮肤白皙,丁真面色黝黑,主要是因为丁真所生活的地区( ) A .①强B .②强C .③强D .⑤强4.网上热传的大量丁真生活照中,经常穿戴肥腰大袖的长袍,夜晚“和衣而眠可当被”,白天“臂膀伸缩自如可脱一臂”,主要因为( ) A .气温年较差大B .太阳辐射强C .气温日较差大D .长袖飘飘可跳舞读某地区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023年高考等级考地理大气考点多维练4 湖陆风与海陆风 (含详解)
![2023年高考等级考地理大气考点多维练4 湖陆风与海陆风 (含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097abf3d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88.png)
微点练4 湖陆风和海陆风长江三峡水利工程具有供水、发电、旅游等功能。
下图为三峡工程水库岸边不同时间游客手中小旗主要飘动方向示意图。
1.若游客手中的小旗飘动方向反映该地一日内主要风向的变化,则()A.甲为夜晚,风吹向水面中央 B.乙为白天,风吹向水面中央C.甲为白天,风吹向库岸陆地 D.乙为夜晚,风吹向库岸陆地北京怀柔区的雁栖湖(图I)是以湖面为中心的水陆区域,风光旖旎,湖水清澈。
每年春秋两季常有成群的大雁来湖中栖息,故而得名。
现在雁栖湖已经成为北京市民假期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2.雁栖湖旁有一度假村,图Ⅱ中能正确反映雁栖湖与度假村之间近地面风向的是()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3.造成度假村近地面风向昼夜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太阳辐射不同B.地势起伏不同C.地表物质不同D.人为原因差异4.暑假北京市民去图示度假村度假,其主要原因可能是()A.白天有清凉的湖风 B.白天有温暖的湖风C.夜晚有清凉的湖风 D.夜晚有温暖的湖风下图为博斯腾湖区域图,博斯腾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周围多荒漠。
湖区内湖陆风现象较显著(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
多年平均数据显示,博斯腾湖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为上午11~12时,比冬半年提前两小时左右。
回答5~6题。
5.试推测出现博斯腾湖湖陆风最弱的季节可能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6.影响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比冬半年早的主导因素是( )A.植被B.气温C.盐度D.地形下图为江西省某地某时刻气温(单位℃)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图示季节最可能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8.图示时间都昌县的风最可能是()A.山风B.谷风C.湖风D.陆风9.在图示时间,图示大湖湖面()A.盛行下沉气流 B.水平气流逆时针辐散C.等压面向上凸 D.气压值高于高空某考察团队为了研究湖泊的局地气候效应,对我国某大型水库进行了湖陆风的观测。
3.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同步练(含答案)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3.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同步练(含答案)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cf5b0e00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82.png)
3.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练基础】必备知识1 气温的变化1.下图示意某气象观测站一天中四次气温的观测记录,其中能正确反映14时气温状况的是( )A.aB.bC.cD.d2.一年中,北半球陆地7月份气温达到最高,而北半球海洋气温达到最高的月份是( )A.6月B.7月C.8月D.9月3.下图为某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下列关于该地所在半球及海陆概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北半球陆地B.南半球陆地C.北半球海洋D.南半球海洋必备知识2 气温的分布4.下列关于等温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等温线是反映某地气温变化的曲线B.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异小C.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并不一定相等D.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异小5.在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上,南半球的等温线比较平直,原因是南半球( )A.地势低平B.海洋面积广阔C.平原面积广阔D.受太阳光照均匀6.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为( )A.由高纬度向低纬度递减B.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C.由亚洲中部向两极递减D.由海洋向陆地递减7.某山山麓的气温为22 ℃,山顶的气温为10 ℃,这座山的相对高度为( )A.600米B.3666米C.200米D.2000米【练能力】“洛阳牡丹甲天下。
”牡丹不耐高温,在2月份发芽,16~20 ℃的条件下进入开花期。
读洛阳气候资料图,完成8~9题。
8.洛阳牡丹2月份发芽时,气温( )A.大于0 ℃B.小于0 ℃C.等于0 ℃D.接近30 ℃9.洛阳牡丹开花的最佳时期在( )A.3月B.4月C.5月D.6月读某区域等温线(单位:℃)图,完成10~11题。
10.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海拔最高的是( )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11.下列关于图中气温分布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气温差异最小的是④地B.气温差异最大的是②地C.相邻两条等温线的温差是2 ℃D.图示区域可能位于北半球下方图1为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图2示意因纽特人特色民居——冰屋。
同一纬度地区海陆因素对气温的影响及等温线的形状变化
![同一纬度地区海陆因素对气温的影响及等温线的形状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150a8c8f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1e.png)
同一纬度地区海陆因素对气温的影响及等温线的形状变化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在地球的表面,不同的因素会对气候产生影响,其中海陆因素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同一纬度地区,海洋和陆地的气温有时候会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会影响当地的气候,也会对周边地区的气温产生影响。
本文将探讨同一纬度地区海陆因素对气温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对等温线的形状变化的影响。
海洋和陆地的气温差异主要是由它们的特性所决定的。
海洋具有较大的比热容,使得海洋的温度变化相对较慢。
而陆地的比热容则较小,陆地很容易受到日照和降水等因素的影响,使得陆地的温度变化较大。
这就是为什么在同一纬度地区,夏季海洋的气温要比陆地的气温要低的原因。
海洋和陆地的气温差异不仅影响当地的气候,也会对周边地区的气温产生影响。
在夏季,一些海洋附近的城市会受到海洋的调节,气温会相对凉爽,而相对之下,在内陆地区则会非常炎热。
这就是为什么夏季海岸城市的气温要比内陆城市的气温要低的原因。
同一纬度地区海陆因素对气温的影响还会影响到等温线的形状变化。
等温线是连接同一纬度地区气温相同的点所形成的线,等温线的形状取决于海陆的气温差异。
在夏季,由于海洋温度较低,等温线呈现出弯曲的形状,海岸附近的等温线会向着内陆地区移动,形成一种“凹”型的形态。
而在冬季,由于海洋的温度相对较高,等温线则会呈现出“凸”型的形态,海岸附近的等温线会向着海洋方向移动。
第二篇示例:地球上的气候变化是一个复杂而多面的议题,而海陆因素对气温的影响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在同一纬度地区,海洋和陆地的气温差异会对当地气温格局产生影响,同时也会导致等温线的形状出现变化。
本文将深入探讨海陆因素对气温的影响及等温线的形状变化,以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气候变化的复杂性。
海洋和陆地在能量吸收和排放上存在明显差异。
海洋是一个巨大的热容器,能够吸收大量的太阳能,而且水的比热容较高,使得海水在变化时能够缓冲温度的变化。
高中地理《天气与气候》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天气与气候》练习题(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38f541f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f9.png)
高中地理《天气与气候》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图为“北半球等温线图”,且甲、丙为海洋,乙为陆地,则气温数值:()A.d>b>c>a B.c>d>a>bC.c>a>d>b D.d>b>c>a下图为“六大洲年降水量、年蒸发量和年径流量比较图”,南极洲是世界上水资源丰富的大洲。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世界七大洲的水资源()①亚洲水资源总量最多②大洋洲水资源总量最少③非洲水资源总量排第三位④南极洲水资源总量最多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3.图中六大洲水资源分布差异明显的根本原因是()A.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不均B.蒸发量的空间分布不均C.河流的空间分布不均D.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不均4.雷雨是湿热空气强烈对流运动,同时伴有雷电的强阵雨现象。
图中爪哇岛是世界上雷雨最多的地区之一,每年雷雨天数超过320天,主要原因是该地()①靠近赤道②周边水域广阔③对流显著④气旋活动频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5.东南亚大部分地区的气候是()A.热带雨林、热带草原气候B.热带沙漠、热带草原气候C.热带雨林、热带季风气候D.热带季风、热带草原气候6.读图,四地气候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A.①温带海洋性气候;②亚热带季风气候B.②热带草原气候;④温带季风气候C.①温带季风气候;③亚热带季风气候D.③地中海气候;④温带海洋性气候读沿130°W经线太平洋水温、盐度随纬度和深度变化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读图可以判断( )A.海水的温度和盐度均由低纬向高纬递减B.海水的温度和盐度均由表层向底层递减C.水深1000 m以上海水的温度和盐度随深度变化较大D.水深2000 m以下海水的温度和盐度随深度变化较大8.甲处的数值可能是( )A.34.3 B.34.4C.34.5 D.34.79.图中乙、丙两地盐度产生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降水量D.蒸发量下图是世界某地区一月等温线分布图,其中①是25℃等温线,②是20℃等温线。
【气候】未来三个月气温变化趋势预测
![【气候】未来三个月气温变化趋势预测](https://img.taocdn.com/s3/m/f7cf6c14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5f.png)
【气候】未来三个月气温变化趋势预测引言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谈论未来三个月气温的变化趋势。
气温是指某一时刻或某一地点空气的温度,是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了解未来气温的变化趋势,我们可以更好地预测天气情况,科学合理地安排日常生活和工作。
那么,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未来三个月气温变化的预测。
第一部分:全球气候变化背景在谈论未来三个月气温的变化趋势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
随着工业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导致了全球气温的上升。
这种全球变暖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同时也对地球环境和人类社会造成了重大影响。
据科学家们的研究发现,全球气温上升导致了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频发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等问题。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不仅涉及到环境,还对经济、健康和社会稳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准确预测气温的变化趋势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
第二部分:气象学原理在预测未来三个月气温的变化趋势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气象学原理。
气象学是研究大气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通过分析大气中的气压、温度、湿度等要素,可以预测未来的天气情况。
气温的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太阳辐射、地球表面特征、大气环流等。
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所有气候现象的主要能源来源,它影响着气温的分布和变化。
地球表面特征,如海洋、陆地、山脉等,会对气温的空间分布产生影响。
大气环流是指大气中空气的水平和垂直运动,它可以影响气温的变化趋势,如季风、西风带等。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和研究,气象学家可以建立模型来预测气温的变化趋势。
这些模型使用了大量的观测数据和计算方法,以尽可能准确地预测未来的气温。
第三部分:未来三个月气温变化趋势的预测接下来,我们来预测未来三个月的气温变化趋势。
尽管气象学家可以通过模型来进行预测,但气温的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预测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因此,在进行预测时需要考虑到这种不确定性,同时结合实际观测数据和气象学原理来进行分析。
全球海洋温度和陆地温度平均气温
![全球海洋温度和陆地温度平均气温](https://img.taocdn.com/s3/m/5391cf4b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dd.png)
全球海洋温度和陆地温度平均气温1.概述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而气温是气候变化的关键指标之一。
其中,海洋温度和陆地温度的变化对全球气候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全球海洋温度和陆地温度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势、影响因素以及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2.全球海洋温度的变化趋势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热库,其温度变化对全球气候具有重要影响。
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海洋温度呈现了明显的上升趋势。
根据国际科学机构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海洋表层温度在过去一个世纪中增加了约0.6摄氏度。
而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一些地区的海洋温度甚至呈现加速上升的趋势。
这种趋势不仅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全球气候格局带来了挑战。
3.全球陆地温度的变化趋势与海洋温度类似,全球陆地温度也在不断上升。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陆地表面温度在过去一个多世纪中增加了约0.9摄氏度。
这种温度上升的趋势对全球气候系统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例如特殊天气事件的增多、冰雪融化等。
特别是近年来,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了异常高温现象,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
4.海洋和陆地温度变化的影响因素全球海洋和陆地温度的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人类活动释放的温室气体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工业、交通、农业等领域的活动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自然因素如太阳活动、海洋循环等也对全球气温变化起到一定影响。
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了全球海洋和陆地温度的普遍上升。
5.应对全球气温上升的策略针对全球气温上升的趋势,国际社会应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应对。
应加强国际合作,制定并执行全球气候治理的框架和规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要采取技术创新,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利用。
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维护全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减缓气温上升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另外,还需要加强全球气候变化监测和预警,及时了解气候的变化趋势,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读下列二幅“某大洋部分海域2月8月表层水温分布图”
![读下列二幅“某大洋部分海域2月8月表层水温分布图”](https://img.taocdn.com/s3/m/46ceb9c3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54.png)
36.读下列二幅“某大洋部分海域2月、8月表层水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36分)(点虚线为热赤道。
全球各经度上平均气温最高点的连线,叫做热赤道)1.甲图是2月月的表层水温分布图,判断依据是:表面水温的热赤道(最高处)在赤道以南,意味着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或北印度洋西岸的水温高于东岸,说明北印度盛行东北风,将温暖海水吹向西海岸。
2.乙图的大洋西岸A的表层水温比同纬度的东岸B低,其原因是流经A海域的洋流造成的,该洋流的性质是寒流,分析造成这一洋流性质的原因:由于受西南季风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该洋流是上升补偿流,水温低,形成寒流性质。
3.当A的表层水温比正常年份高,而B的表层水温比正常年份低时,分析乙图中的C、D地区降水与正常年份相比,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减少。
索马里寒流减弱,说明东南信风和西南季风减弱,东南信风和西南季风减弱必然造成输送到南亚和非洲东南部的水汽减少;或索马里寒流减弱,说明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影响南亚夏季风(西南风)和影响非洲东南部的东南信风减弱,降水减少1.命题思路:主要通过某一案例来考查学生对地图信息的把握程度;对海----气相互作用以及海洋环境对全球环境的影响。
这种方式应是未来高考命题的方向。
2.考查知识点:热力环流;大气环流;海洋表层水温分布规律;洋流类型与成因;降水原理;水循环以及等值线基本判读原则。
此题可以说是一道涉及海陆空三方面的综合题。
3.难度系数:这是一道综合性强的题目。
难度系数是5.04.命题解读:(1)第一小题是应该说是等值线判读基本原则与海洋表层水温分布规律知识的结合题。
判断甲图是哪一月份的海表水温图。
虽然只要求判断甲图,当你必须要比较乙图,从甲乙两图的海表水温的差异来寻求正确的判断。
比较甲乙两图海表水温等值线的分布规律可以看出印度洋海表水温的平均最高值(热赤道)的分布位置是不同的,甲图在南半球,乙图在北半球。
这种热赤道的南北迁移主要的原因是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造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月海洋与陆地表面气温统计数据经过统计,我们发现海洋和陆地的表面气温在某个月里面有着明显的差异。
为了更好地探究这一现象,我们对这些数据进行了归纳整理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首先,我们对陆地表面气温的数据进行了研究。
在这个月份里,陆地的表面气温平均值为20.5℃,最高的一天达到了30℃,最低的一天也有4.5℃。
从这些数字中我们可以看出,陆地气温的波动范围比较大,且变化较为明显。
与此同时,我们也对海洋表面气温的数据进行了比较。
在这个月份里,海洋的表面气温平均值为17℃,最高的一天达到了21℃,最低的一天也有14℃。
从这些数字中我们可以看出,海洋表面的气温变化相对来说比较小,波动范围较窄。
接下来,我们对这两者之间的差异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
首先,由于海洋受太阳光照射的面积相对较小,所以海洋的表面气温变化相对来说比较缓慢。
而陆地则受到太阳光的直接照射,加上陆地的热容量比海洋小,所以陆地的表面气温会比海洋更加“敏感”。
此外,陆地和海洋的气温差异还与地表特性密切相关。
陆地表面往往充满着各种不同的物质,这些物质吸收的太阳光热辐射也不同,从而影响气温的变化。
而海洋表面则相对比较平坦,所受到的太阳辐射能够更加均匀地照射到表面,所以海洋的表面气温波动相对要小一些。
总的来说,海洋和陆地表面气温的差异是由诸多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海洋和陆地表面气温的变化规律,并为相关的气象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