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量公差与测量技术第四版课程设计

几何量公差与测量技术第四版课程设计

一、课程描述

本课程旨在介绍几何量公差的基本概念和测量技术,使学生们能够了解和掌握各种几何量公差的概念和测量方法,并具备相关设备和工具的使用技能。该课程包括了几何量公差的定义、测量误差的来源、测量仪器的特性以及几何量公差的计算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二、课程目标

•掌握几何量公差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了解各种测量误差的来源和测量仪器的特性。

•掌握各种测量仪器的使用技能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能够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生产中因几何量公差引起的问题。

三、课程内容

1. 几何量公差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几何量公差的定义和分类

•公差区、公差带、公差限、控制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大量差和小量差的计算及其应用

2. 测量误差的来源和测量仪器的特性

•测量误差的分类和来源

•零偏、灵敏度、重复性、线性度等测量仪器特性的介绍和计算方法

•常用的测量仪器及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3. 各种测量仪器的使用技能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定标仪、千分尺、游标卡尺、高度规、百分表等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

•测微计的使用方法和高精度测量仪器的操作技巧

•测长仪、角度尺等大型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

4. 几何量公差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绘制工程图和制定QC检查程序

•大批量生产中公差控制的方案与方法

•非标准零件的测量和公差控制

四、教学方式和方法

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重点讲解几何量公差的基

本概念和测量技术,辅以实践课程进行测量仪器的使用和实际工程的操作实践。

五、实验安排

1.熟练掌握各种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

2.完成常规零件的测量、计算公差并绘制工程图。

3.切换模具或工件时设计公差控制方案,并正确使用测量仪器进行测量

和分析判断。

4.设计并实验生产非标准零件,并进行公差控制和质量检查。

六、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采用闭卷考试和实验考核相结合的方式,闭卷考试主要考查理论知识,实验考核主要考查实践操作能力。考核结果占总成绩的70%和30%。

七、参考资料

1.郑小平主编. 几何量公差与测量技术(第四版)[M]. 北京: 机械工业

出版社, 2018.

2.陈永强主编. 工程图学与CAD[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5.

3.李建华主编. 机械制图与CAD[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笫4版习题与练习答案

附录习题与练习答案 第一章 1-1 不经选择不需修配和调整可满足预定的使用 1-3 完全互换法不完全互换法修配法要求 1-2 R5( q5) =1.6调整法 1-4 国家推荐性标准国家指导性标准 1-5 完全互换:同一规格的一批零部件装配前不经选择,装配时也不需修配和调整,装配后即可满足使用要求。一般大量生产和成批生产,如汽车、拖拉机厂大都采用完全互换 法生产, 不完全互换:当装配精度要求很高时,仅是组内零件可以互换,组与组之间不可互换,因此叫不完全互换。 当采用完全互换将使零件的尺寸公差很小,加工困难,成本很高,甚至无法加工。因此, 可将其制造公差适当放大,以便加工,完工后再用量仪将零件按实际尺寸的大小分组,如轴 承工业常采用按组进行装配的办法,既能保证装配精度与使用要求,又可降低成本。 此外,不完全互换还适用于小批和单件生产,如矿山、冶金等重型机器行业常采用修配法或调整法生产。 1-6 优先数系是国际上统一的数值分级制度,是一种无量纲的分级数系,适用于各种量值的分级。优先数系由一些十进制的等比数列构成,其代号为Rr,如R5、RlO、R20、 R40。 1-7加工误差:一批完工工件的尺寸误差是各不相同的,通常可以减小尺寸误差,但 永远不可能消除尺寸误差(即为零值)。加工误差是工艺系统(机床、夹具、刀具等)误差 及其他因素(操作者技术水平、设备、环境条件等)的影响所致。 公差:允许的加工误差(零件尺寸、几何形状、相互位置、表面粗糙度误差的最大变动量),用于限制加工误差。 公差是由设计人员根据产品使用性能要求给定的,反映了一批工件对制造精度的要求及经济性要求,并体现加工难易程度。公差越小,加工越困难,生产成本就越高。公差值不能 为零。 总之应该做到:合理地选择公差,控制加工误差,正确地采用完全互换或不完全互换的产品生产方式。 第二章 2-1 基本偏差不同基本偏差 2-2 公差数值基本偏差 2-3 精度极限尺寸 2-4 基孔与基轴均可。间隙

几何量公差与测量技术第四版课程设计

几何量公差与测量技术第四版课程设计 一、课程描述 本课程旨在介绍几何量公差的基本概念和测量技术,使学生们能够了解和掌握各种几何量公差的概念和测量方法,并具备相关设备和工具的使用技能。该课程包括了几何量公差的定义、测量误差的来源、测量仪器的特性以及几何量公差的计算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二、课程目标 •掌握几何量公差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了解各种测量误差的来源和测量仪器的特性。 •掌握各种测量仪器的使用技能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能够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生产中因几何量公差引起的问题。 三、课程内容 1. 几何量公差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几何量公差的定义和分类 •公差区、公差带、公差限、控制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大量差和小量差的计算及其应用 2. 测量误差的来源和测量仪器的特性 •测量误差的分类和来源 •零偏、灵敏度、重复性、线性度等测量仪器特性的介绍和计算方法 •常用的测量仪器及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3. 各种测量仪器的使用技能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定标仪、千分尺、游标卡尺、高度规、百分表等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

•测微计的使用方法和高精度测量仪器的操作技巧 •测长仪、角度尺等大型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 4. 几何量公差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绘制工程图和制定QC检查程序 •大批量生产中公差控制的方案与方法 •非标准零件的测量和公差控制 四、教学方式和方法 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重点讲解几何量公差的基 本概念和测量技术,辅以实践课程进行测量仪器的使用和实际工程的操作实践。 五、实验安排 1.熟练掌握各种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 2.完成常规零件的测量、计算公差并绘制工程图。 3.切换模具或工件时设计公差控制方案,并正确使用测量仪器进行测量 和分析判断。 4.设计并实验生产非标准零件,并进行公差控制和质量检查。 六、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采用闭卷考试和实验考核相结合的方式,闭卷考试主要考查理论知识,实验考核主要考查实践操作能力。考核结果占总成绩的70%和30%。 七、参考资料 1.郑小平主编. 几何量公差与测量技术(第四版)[M]. 北京: 机械工业 出版社, 2018. 2.陈永强主编. 工程图学与CAD[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5. 3.李建华主编. 机械制图与CAD[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三坐标测量-几何尺寸与形位公差测量评价

教案首页课程名称三坐标测量 项目三坐标测量课题几何尺寸与形位公差测 量、评价 课型实习 学习目标专业能力会测量几何尺寸与形位公差,并进行评价。社会能力学习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方法能力学习自学能力、理解能力 教学对象 分析 已学习公差与配合相关知识,已进行数控机床操作实习。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 教学回顾

教案内页 教学环节及 时间分配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一、组织教学(5分钟) 二、导入新课(5分钟) 三、新课学习(45分钟)考勤、填写教学日志 进行安全教育 三坐标测量 一、形位公差 加工后的零件不仅有尺寸误差,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点、线、面的实际形状或相互位置与理想几何体规定的形状和相互位置还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这种形状上的差异就是形状误差,而相互位置的差异就是位置误差,统称为形位误差。 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简称为形位公差 (1)形状公差: 构成零件的几何特征的点,线,面要素之间的实际形状相对与理想形状的允许变动量。给出形状公差要求的要素称为被测要素。 (2)位置公差: 零件上的点,线,面要素的实际位置相对与理想位置的允变动量。 用来确定被测要素位置的要素称为基准要素。 形位公差的研究对象是零件的几何要素,它是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点,线,面的统称.其分类及含义如下: (1) 理想要素和实际要素 具有几何学意义的要素称为理想要素.零件上实际存在的要素称为实际要素,通常都以测得要素代替实际要素. (2) 被测要素和基准要素 在零件设计图样上给出了形状或(和)位置公差的要素称为被测要素.用来确定被测要素的方向或(和)位置的要素,称为基准要素. (3) 单一要素和关联要素 给出了形状公差的要素称为单一要素.给出了位置公差的要素称为关联要素. (4) 轮廓要素和中心要素 由一个或几个表面形成的要素,称为轮廓要素.对称轮廓要素的中心点,中心线,中心面或回转表面的轴线,称为中心要素

《公差与测量技术》作业及答案修改

《公差与测量技术》作业 绪论 一、填空题 1、互换性是指在制成的()的一批零件或部件中,任取其一,不需要做任何()、()或()就能进行装配,并能满足机械产品的()的一种特性。 2、互换性原则广泛用于机械制造中的()、()、()、机器的()等各个方面。 3、零件的互换性既包括其()的互换,也包括其()的互换。 4、零件的几何量误差主要包含()、()和()等。 5、几何量公差就是零件几何参数()的(),它包括()和()等。 6、制定和贯彻()是实现互换性的基础,对零件的()是保证互换性生产的重要手段。 二、判断题 1、互换性要求零件具有一定的加工精度。() 2、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3、具有互换性的零件应该是形状和尺寸完全相同的零件。() 4、只有将零件的误差控制在相应的公差范围内,才能保证互换性的实现。() 5、测量的目的只是判定加工后的零件是否合格。() 三、单向选择题 1、关于互换性,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互换性要求零件具有一定的加工精度 B、现代化生产必须遵循互换性原则 C、为使零件具有互换性,必须使零件的各几何参数完全一致 2、关于零件的互换性,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凡是合格的零件一定具有互换性 B、凡是具有互换性的零件必为合格品 C、为使零件具有互换性,必须把零件的加工误差控制在给定的公差范围内 3、具有互换性的零件应是() A、相同规格的零件 B、不同规格的零件 C、形状、尺寸完全相同的零件 4、某种零件在装配时需要进行修配,则此零件() A、具有互换性 B、不具有互换性 C、无法确定其是否具有互换性 5、关于几何参数的公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几何参数的公差就是零件几何参数的变动量 B、只有将零件的误差控制在相应的公差范围内,才能保证互换性的实现 C、制定和贯彻公差标准是保证互换性生产的重要手段

几何量公差与检测 第二章

第二章几何量测量基础 思考题 2-1 我国法定计量单位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什么?试述第十七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的长度基本单位的定义? 2-2 测量的实质是什么?一个完整的测量过程应包括哪四个要素? 2-3 以量块作为传递长度基准量值的媒介有何优点,并说明量块的用途? 2-4 量块的制造精度分哪几级,量块的检定精度分哪几等,分“级”和分“等”的主要依据是什么?2-5 量块按“级”和按“等”使用时的工作尺寸有何不同?何者测量精度更高? 2-6 何谓量具、量规、量仪? 2-7 计量器具的基本技术性能指标中,标尺示值范围与计量器具测量范围有何区别?标尺刻度间距、标尺分度值和灵敏度三者不何区别? 示值误差与测量重复性有何区别?并举例说明。 2-8 几何量测量方法中,绝对测量与相对测量有何区别?直接测量与间接测量有何区别?交举例说明。2-9 测量误差的绝对误差与相对误差有何区别?两者的应用场合有何不同? 2-10 测量误差按特点和性质可分为哪三类?试说明产生这三类测量误差的主要因素。 2-11 试说明三类测量误差各自的特性,可用什么方法分别发现、消除或减小这三类测量误差,以提高测量精度? 2-12 如何估算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误差的大小?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误差具有哪四个基本特性。 2-13 进行等精度测量时,以多次重复测量的测量列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的优点是什么?它可以减小哪类测量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2-14 进行等精度测量时,怎样表示单次测量和多次重复测量的测量结果?测量列单次测量值和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偏差有何区别? 2-15 什么是函数误差?如何计算函数系统误差和函数随机误差? 习题 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直接测量必为绝对测量。( ) 2、为减少测量误差,一般不采用间接测量。( ) 3、为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应尽量选用高等级量块作为基准进行测量。( ) 4、使用的量块数越多,组合出的尺寸越准确。( ) 5、0~25mm千分尺的示值范围和测量范围是一样的。( ) 6、用多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表示测量结果,可以减少示值误差数值。( ) 7、某仪器单项测量的标准偏差为σ=0.006mm,若以9次重复测量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其测量误差不应超过0.002mm。( ) 8、测量过程中产生随机误差的原因可以一一找出,而系统误差是测量过程中所不能避免的。( ) 9、选择较大的测量力,有利于提高测量的精确度和灵敏度。( ) 10、对一被测值进行大量重复测量时其产生的随机误差完全服从正态分布规律。( ) 二、选择题(将下面题目中所有正确的论述选择出来) 1、下列测量中属于间接测量的有_____________ A、用千分尺测外径。 B、用光学比较仪测外径。

几何公差测量试题库_标注题:答案

六、标注题: 1.将下列精度要求标注在图样上。 1)孔尺寸为Φ 30H7 ,遵守包容要求; 2)圆锥面的圆度公差为 0.01mm ,母线的直线度公差为 0.01mm ; 3)圆锥面对孔的轴线的斜向圆跳动公差为 0.02mm ; 4)孔的轴线对右端面垂直度公差为 0.01mm 。 5)左端面对右端面的平行度公差为 0.02mm ; 6)圆锥面的表面粗糙度 Rz的最大值为 6.3μm,其余表面 Ra 的上限值为3.2μm。 2.如图所示零件,试在图样上标注各项形位公差要求。 (1 )、孔Φ1 轴线的直线度公差为 0.01mm ; (2 )、外圆柱面的圆柱度公差为 0.04mm ;(3)、圆锥孔Φ 2 对孔Φ1 轴线的同轴度公差为 0.02mm ; (4 )、左端面对右端面的平行度公差为 0.05mm ; (5 )、左端面对孔Φ 1 轴线的垂直度公差为 0.03mm 。 0.03 A 0.02 A 0.01 A B 0.05 B 0.04

3.如图所示为圆锥齿轮的毛坯,试在图样上标注各项形位公差要求。(1 )、齿轮轴孔Φ 1 采用包容原则; (2 )、齿顶圆锥面的圆度公差为 0.02mm ; (3)、齿顶圆锥面的斜向圆跳动度公差为0.04mm ; (4 )、右端面对左端面的平行度公差为0.05mm ; (5 )、右端面的全跳动度公差为 0.03mm 。 0.04 A 0.06 A 0.05 B 4 .将下列形位公差要求标注在图样上。 (1 )A 面的平面度公差为 0.01mm ; (2 )Φ50 孔的形状公差遵守包容要求,且圆柱度误差不超过 0.011mm ;(3 )Φ65 孔的形状公差遵守包容要求,且圆柱度误差不超过 0.013mm ;(4 )Φ50 和Φ65 两孔心线分别对它们的公共孔心线的同轴度公差为Φ 0.02mm :(5 )Φ50 和Φ65 两孔心线分别对 A 面的平行度公差为Φ 0.015mm 。 0.02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 绪论 1、理解互换性的基本概念,互换性的分类及互换性存在的必要性; 教学要求 2、了解标准化概念和公差标准发展概况; 3、熟悉优先数与优先数系的特点; 4、明确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及学习方法。 重点:互换性的基本概念及分类教材分析 难点:优先数与优先数系的理解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内容一、互换性概念 1.互换性定义 举例:螺钉,灯泡,汽车,飞机,彩电等等 互换性是指从一批相同的零件中任取一件,不经修配就能装配到机器或部件中,并满足产品的性能要求。 2.互换性的种类 (1)(按决定的参数或使用要求分: a.几何参数互换性 ,对几何要素的尺寸、形状、相对位置提出互换性要求。(主要保证装配) b.功能互换,对物理、化学、机械性能,提出互换性要求。(保证使用) (2)(按程度分: a.完全互换:对同一规格的零件不加挑选和修配就能满足使用要求的互 换性。 特点:提高生产率,有利于专业化大生产,缩短维修时间,降低生产成

本。 b.不完全互换 : 虽是同一规格,但转配时需进行挑选或修配。 特点:多用于生产批量小和装配精度要求高的情况,经常采用分组装配 法和修配法。 3.具有互换性的条件 为了满足互换性要求,最理想的是同一规格的零部件的几何参数做的完 全一样。这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只要同一规格的零部件的几何参数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就能达到互换的目的。这个范围就是公差。 4.互换性在机械制造中的作用 a.设计方面。有利于最大限度采用标准件、通用件,大大简化绘图和计算工作,缩短设计周期。便于计算机辅助设计。 b.制造方面。有利于组织专业化生产,采用先进工艺和高效率的专用设备,提高生产效率。 c.使用、维修方面。减少机器的维修时间和费用,保证机器能连续持久的运转,提高机器的使用寿命。二、标准及标准化 1、标准化的重要作用使分散的局部的生产部门和生产环节保持必要的技术统一,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以实现互换性生产。 2、标准的分类 (1)技术标准:国家标准(GB)行业标准(机械标准JB)地方标 准(DB)企业标准(QB) (2)公差标准 麦当劳的3S经营理念 3S=simplification,standardization,special-ization(简单化、标准化、专业化) 三、优先数和优先数系 1.提出背景工程技术中的参数,即使是有很小的差别,经过反复的传播,也会造成尺寸规格的繁多杂乱。为解决这一问题,总结了一套符合科学的统一数值标准,即优先数和优先数系。 2.定义 510204080 1010101010公比是、、、、,且项值中含有10的整数幂的

几何量公差与检测试卷及答案套

几何量公差与检测试卷 及答案套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一、填空题 1.一个孔或轴允许尺寸的两个极端称为________. . 2零件表面切削加工要求轮廓的算术平均偏差Ra为μm,在零件图上标注为 ___. 3.配合基准制分______和_______两种.一般情况下优先选用______________. 4.滚动轴承内圈与轴的配合采用基制,而外圈与箱体孔的配合采用基___制. 5. 现代工业对齿轮传动的使用要求归纳起来有四项,分别为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6. 普通螺纹结合的基本要求为__________、__________. 7. 零件的尺寸合格,其________ 应在上偏差和下偏差之间. 8.公差原则分______和相关要求,相关要求包括____、____ 、____、___ 四种. 9. 在同一尺寸段内,从IT01~IT18,公差等级逐渐降低,公差数值逐 渐. 二、选择题 1.当孔与轴的公差带相互交叠时,其配合性质为(). A. 间隙配合 B.过渡配合 C. 过盈配合 2.公差带的大小由()确定.A.实际偏差 B. 基本偏差 C. 标准公差3.下列孔与基准轴配合,组成间隙配合的孔是(). A.孔两个极限尺寸都大于基本尺寸 B.孔两个极限尺寸都小于基本尺寸C.孔最大极限尺寸大于基本尺寸,最小极限尺寸小于基本尺寸

4.基本偏差是().A.上偏差 B.下偏差 C. 上偏差和下偏差D.上偏差或下偏差 5.标准规定形状和位置公差共有()个项目. A.8 B. 12 C. 14 D. 16 6.垂直度公差属于().A.形状公差 B. 定位公差 C. 定向公差 D. 跳动公差 7.如被测要素为轴线,标注形位公差时,指引线箭头应(). A. 与确定中心要素的轮廓线对齐 B.与确定中心要素的尺寸线对齐 C.与确定中心要素的尺寸线错开 8.最大实体尺寸是指(). A.孔和轴的最大极限尺寸 B.孔和轴的最小极限尺寸 C.孔的最大极限尺寸和轴的最小极限尺寸 D.孔的最小极限尺寸和轴的最大极限尺寸 9、径向全跳动公差带的形状与-的公差带形状相同A圆柱度B圆度c同轴度D线的位置度 10、孔、轴公差带的相对位置反映()程度.A.加工难易 B.配合松紧 C.尺寸精度 三、判断题 ()1 .在ф60H7/f6 代号中,由于轴的精度高于孔,故以轴为基准件. ()2测表面粗糙度,取样长度过短不能反映表面粗糙度真实情况,因此越长越好. ()3螺纹的公称直径是指螺纹的大径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 几何量公差与检测试卷4

一、填空题 1、配合分为以下三种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位置公差中定向的公差项目有:_______、_______、_______。跳动公差项目有:_______、_______。 3、普通螺纹结合的基本要求为_______、_______。 4、现代工业对齿轮传动的使用要求归纳起来有四项,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基准制分为_______和_______。 6、零件表面切削加工要求轮廓的算术平均偏差Ra为6.3μm,在零件图上标注为—。 7、轴在图样上的标注为φ80h8,已知IT8=45μm,其基本偏差为_______,该轴的最大实体尺寸为_______mm,最小实体尺寸为_______mm。 二、已知下列配合,画出其公差带图,指出其基准制,配合种类,并求出其配合的极限盈、隙。 (20分)1、φ50H8( 033 .0 + )/f7( 020 .0 041 .0 - -) 2、φ30H6( 016 .0 + )/m5( 020 .0 009 .0 + +) 三、判断题 ()1用来确定公差带相对于零线位置的偏差称为基本偏差 ()2圆柱度和同轴度都属于形状公差。 ()3、在间隙配合中,孔的公差带都处于轴的公差带上方。 ()4、在过渡配合中,孔的公差带都处于轴的公差带的下方 ()5某一尺寸后标注○E表示其遵守包容原则。 ()6、表面粗糙度符号的尖端应从材料的外面指向被注表面。 ()7极限尺寸是指允许尺寸变化的两个界限值 ()8、螺纹的旋合长度分为精密、中等、粗糙三个级别。 ()9、螺纹的公称直径是指螺纹的中径。 ()10、齿向误差ΔFβ是评定齿轮传动平稳性的误差指标。 四、下列各组配合,已知表中的数值,解算空格中的数值,并填入表中。(10分)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设计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设计 本文将介绍一种针对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该课程设计旨在帮助 学生了解互换性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使用测量技术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本设计适用于机械、制造等相关领域的本科生和研究生。 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 •理解互换性的概念和重要性; •掌握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学会如何使用不同的测量仪器和工具,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和优缺点; •掌握如何分析和解决互换性问题。 课程内容 第一部分:互换性的概念和重要性 •引言 –互换性概述 –互换性的重要性 •互换性的基本原理 –公差和尺寸链 –差值、公平和偏差 •互换性的应用 –各行业的互换性应用 –设计互换性

–制造互换性 第二部分: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测量技术概述 –测量的基本原理 –测量误差和不确定度 •测量仪器 –数字测量仪 –量规 –卡尺 –显微镜 •检测方法 –光学测量 –影像测量 –接触式测量 –非接触式测量 第三部分:课程实践 •实践目标 –了解测量仪器 –熟悉测量方法 –收集和分析数据 –识别和解决互换性问题 •实验内容 –使用卡尺和量规进行线性和角度测量 –使用数字测量仪测量镜面反射率 –使用影像测量仪测量零件轮廓

–使用光学测量仪测量平行度和垂直度 课程评估 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参与度(10%):学生需要在每节课上积极参与讨论和互动。 2.实验报告(40%):学生需要完成课程实践的实验、数据处理和实验 报告。 3.期末论文(50%):学生需要撰写一篇期末论文,介绍互换性和测量 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案例,以及在课程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总结 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互换性和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掌握关键的测量仪器和工具,并通过课程实践来提高解决互换性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学生不仅可以为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技术基础,更能够培养批判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工作和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价值。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项目四课后答案

项目四几何公差及检测 一、简答题 1.答:几何公差共分为14个项目,其中形状公差共4个项目,轮廓 公差共2个项目,定向公差共3个项目,定位公差共3个项目 及跳动公差共2个项目。 表4-1 几何公差的项目及其符号 2.答:(1)圆度和径向圆跳动公差带都是半径差为公差值t的两同心 圆之间的区域,但前者公差带的位置随被测实际要素而变 化,后者两同心圆的圆心在基准轴线上,是固定不变的。 (2)圆柱度和径向全跳动公差带都是半径差为公差值t的两同轴圆柱之间的区域,但前者公差带的位置是变化的,后者 两同轴圆柱的轴线必须与基准轴线重合。

(3)端面对轴线的垂直度公差带和端面全跳动公差带都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垂直于基准轴线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二者的公差带完全相同。 3.答:形状公差是单一实际要素的形状所允许的变动全量。国家标准 规定形状分差有六项;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圆柱度、线 轮廓度、面轮廓度。 位置公差是指零件的各表面之间、轴线之间或表面与轴线之间 的实际相对位置对理想相对位置的误差。包括平行度,垂直度,倾斜度,同轴度,对称度,位置度,全跳动,圆跳动。 尺寸公差是指零件的实际尺寸与图样上给定的相应基本尺寸 之间的差值。 4.答: 5.答:解:该零件无几何公差要求,但要求轴的直径尺寸满足包容要求。 由于 da=40-0.2=39.8mm

f几何=0.2mm dmax=40mm, dmin=40-0.39=39.61mm 可得 dfe= da+ f形位=39.8+0.2=40mm,dM= dmax=40mm, dL= dmin=39.61mm 因此可得 dfe=40mm≤dM=40mm da=39.8mm≥dL=39.61mm 可见满足包容要求,该零件合格。 6.答:采用相关公差中的包容原则。遵守最大实体边界。 边界尺寸为MV=dmax=Φ30mm。 当轴加工处于最大实体尺寸Φ30mm时,不允许轴线有直线度误差; 当轴加工处于最小实体尺寸dL=dmin=Φ29.979mm时,允许轴线直线度误差的极限值等于尺寸公差值0.01mm。 当实测轴径为Φ29.980mm时,允许轴线直线度误差的极限值为0,01mm。 二、填空题 1.答:

几何公差测量试题库_标注题:答案

六、标注题: 1.将以下精度要求标注在图样上。 〔1〕孔尺寸为Φ30H7,遵守包容要求; 〔2〕圆锥面的圆度公差为0.01mm,母线的直线度公差为0.01mm; 〔3〕圆锥面对孔的轴线的斜向圆跳动公差为0.02mm; 〔4〕孔的轴线对右端面垂直度公差为0.01mm。 〔5〕左端面对右端面的平行度公差为0.02mm; 〔6〕圆锥面的外表粗糙度Rz的最大值为6.3µm,其余外表Ra的上限值为3.2µm。 N 2.如下列图零件,试在图样上标注各项形位公差要求。 〔1〕、孔Φ1轴线的直线度公差为0.01mm; 〔2〕、外圆柱面的圆柱度公差为0.04mm; 〔3〕、圆锥孔Φ2对孔Φ1轴线的同轴度公差为0.02mm; 〔4〕、左端面对右端面的平行度公差为0.05mm; 〔5〕、左端面对孔Φ1轴线的垂直度公差为0.03mm。 3.如下列图为圆锥齿轮的毛坯,试在图样上标注各项形位公差要求。 〔1〕、齿轮轴孔Φ1采用包容原则; 〔2〕、齿顶圆锥面的圆度公差为0.02mm; 〔3〕、齿顶圆锥面的斜向圆跳动度公差为0.04mm; 〔4〕、右端面对左端面的平行度公差为0.05mm; 〔5〕、右端面的全跳动度公差为0.03mm。 4.将以下形位公差要求标注在图样上。 〔1〕A面的平面度公差为0.01mm; 〔2〕Φ50孔的形状公差遵守包容要求,且圆柱度误差不超过0.011mm; 〔3〕Φ65孔的形状公差遵守包容要求,且圆柱度误差不超过0.013mm; 〔4〕Φ50和Φ65两孔心线分别对它们的公共孔心线的同轴度公差为Φ0.02mm: 〔5〕Φ50和Φ65两孔心线分别对A面的平行度公差为Φ0.015mm。 5.将以下形位公差要求标注在图样上。 〔1〕Φ40h8圆柱面对两Φ25h7公共轴线的径向圆跳动公差为0.015mm; 〔2〕两Φ25h7轴颈的圆度公差为0.01mm; 〔3〕Φ40h8左右端面对Φ25h7两公共轴线的端面圆跳动公差为0.02mm; 〔4〕键槽10H9中心平面对Φ40h8轴线的对称度公差为0.015mm。 6.将以下形位公差要求标注在图样上。 〔1〕法兰盘端面A的平面度公差为0.008mm; 〔2〕A面对Φ18H8孔的轴线的垂直度公差为0.015mm; 〔3〕Φ35圆周上均匀分布的4ⅹΦ8H8孔的轴线对A面和Φ18H8的孔心线的位置度公差为Φ0.05mm,且遵守最大实体要求; 〔4〕4ⅹΦ8H8孔中最上边一个孔的轴线与Φ4H8孔的轴线应在同一平面,其偏离量不超过±10um。 7.将以下形位公差要求标注在图样上。 〔1〕圆锥面圆度公差为0.006mm; 〔2〕圆锥素线直线度公差为0.012mm,并且只允许材料向外凸起; 〔3〕Φ80H7遵守包容要求,其孔外表的圆柱度公差为0.005mm; 〔4〕圆锥面对Φ80H7轴线的斜向圆跳动公差为0.02mm;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第四版课程设计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第四版课程设计 一、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通过教授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使学生了解测量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和运用测量技术进行产品设计、加工与检测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二、课程内容 1. 前置知识 •机械制图 •机械加工基础 •电子知识基础 2. 基础理论 •测量技术概述 •测量误差与补偿 •误差理论及其应用 •基准、公差及尺寸链 •表面测量技术 3. 实际操作 •测量仪器的使用技能 •机加工测量技术 •焊接测量技术 •涂装测量技术 •装配质量检测

4. 课程设计 本课程的课程设计主要分两个阶段:设计准备阶段和设计实施阶段。 (1)设计准备阶段 本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论题的选择:根据学生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课程设计论题。 •论文综述:阅读相关的文献和期刊,撰写现有研究的综述。 •设计方案:制定课程设计的具体方案,包括选题、方法、实验环节、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等。 (2)设计实施阶段 本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实验操作:在实验室进行相应的实验操作,如测量、加工、检测等。 •数据处理和分析:针对实验操作所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讨论。 •论文和报告撰写:根据所得结论,撰写课程设计论文和报告。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以教师为主导的授课方式与以学生为主导的学习方式相结合的教学 方法。教学过程中将采用演讲、讨论、实验操作等多种方式,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的同时,深入了解测量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应用趋势,增强其创新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 四、评价与考核 本课程的考核依据主要包括实验操作、课程设计论文与报告以及期末考试三项 内容。其中,实验操作和课程设计论文与报告占总评成绩的60%,期末考试占40%。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试卷(含答案)

2009-2010学年二学期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试卷(A卷) 班级: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 题目部分,(卷面共有37题,100.0分,各大题标有题量和总分) 一、判断题(9小题,共9.0分) (1分)[1]选用优先数列时,应按照先疏后密的规则进行选取,以避免规格过多。(√)(1分)[2]选择较大的测量力,有利于提高测量的精确度和灵敏度。( ╳) (1分)[3]对一被测值进行大量重复测量时其产生的随机误差完全服从正态分布规律。( √ ) (1分)[4]某圆柱面的圆柱度公差为0.03 mm,那么该圆柱面对基准轴线的径向全跳动公差不小于0.03mm。(╳) (1分)[5]汽车发动机曲轴和凸轮轴上的正时齿轮,车床主轴与丝杠之间的交换齿轮,主要要保证其传动的准确性。(√) (1分)[6]选用派生系列时应优先选用公比较小和延伸项含有项值1的数列。(╳) (1分)[7]圆柱度公差是控制圆柱形零件横截面和轴向截面内形状误差的综合性指标。(√)(1分)[8]过渡配合可能有间隙,也可能有过盈,因此,过渡配合可以算间隙配合,也可以算过盈配合。(╳) (1分)[9]基本尺寸不同的零件,只要它们的公差值相同,就可以说明它们的精度要求相同。(╳) 二、填空题(8小题,共16.0分) (2分)[1]图样上规定键槽对轴的对称度公差为0.05mm,则该键槽中心面偏离轴的轴线距离不得大于( 0.05 )mm。 (2分)[2]任何几何量的量值都由(表征数值)和( 计量单位 )两部分组成。 (2分)[3]按GB/T 10095.2—2001的规定,齿轮的径向综合公差的精度等级为(4-12 )共九级。 (2分)[4]对于除配合要求外,还有极高形位精度要求的要素,其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的关系应采用( 独立原则 )。 (2分)[5]系统误差可用( 修正法 ), ( 抵消法 )等方法消除。 (2分)[6]优先数R5系列的公比近似为( 1.60 )。 (2分)[7]在同一公差组内各项公差与极限偏差应保持( 相同 )相同或不同的精度等级。 (2分)[8]φ50mm的基孔制孔、轴配合,已知其最小间隙为0.05,则轴的上偏差是( - 0.05mm)。 三、单项选择题(10小题,共20.0分) (2分)[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A、用于精密机床的分度机构、测量仪器上的读数分度齿轮,一般要求传递运动准确; B、用于传递动力的齿轮,一般要求载荷分布均匀; C、用于高速传动的齿轮,一般要求载荷分布均匀; D、低速动力齿轮,对运动的准确性要求高。 (2分)[2]测量与被测几何量有一定函数关系的几何量,然后通过函数关系式运算,获得该被测几何量的量值的方法,称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