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泄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内科学——泄泻
一、概念
泄泻是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溏,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症的病证,多由脾胃运化功能失职,湿邪内盛所致。

泄者,泄漏之意,大便稀溏,时作时止,病势较缓;
泻者,倾泻之意,大便如水倾注而直下,病势较急。

故前贤以大便溏薄势缓者为泄,大便清稀如水而直下者为泻。

但临床所见,难于截然分开,故合而论之。

本病证是一种常见的脾胃肠病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两季为多见。

二、病因病机
1.感受外邪
2.饮食所伤
3.情志失调
4.脾胃虚弱
5.肾阳虚衰
三、诊断要点
1.症状:以大便粪质清稀为诊断的主要依据。

或大便次数增多,粪质清稀,甚则如水样;或次数不多,粪质清稀;或泻下完谷不化。

2.病史:常先有腹胀腹痛,旋即泄泻。

暴泻——起病急,泻下急迫量多,多由外感寒热、暑湿或饮食不当所致;
久泻——起病缓,泻下势缓而量少,且有反复发作病史,多由外邪、饮食、情志、劳倦等因素诱发或加重。

3.理化检查:大便镜检,钡剂灌肠,X线检查,肠道内窥镜检查。

四、鉴别诊断
1.痢疾
2.霍乱
相同点:均有大便稀薄,或伴有腹痛,肠鸣。

不同点:霍乱是一种呕吐与泄泻同时并作的病证,发病特点是起病急、变化快、病情凶险。

起病时突然腹痛,继则吐泻交作,亦有少数病例不见腹痛而专为吐泻者。

吐之物均为未消化之食物,气味酸腐热臭;泻之物多为夹有大便的黄色粪水,或如米泔而不甚臭秽。

常伴恶寒、发热,部分病人在吐泻之后,津液耗伤,筋失濡养而发生转筋,腹中绞痛;若吐泻剧烈,则见面色苍白,目眶凹陷,指螺皱瘪,汗出股冷等阴竭阳亡之危象。

泄泻仅以排便异常为主要表现,粪质稀溏,便次频多,发生有急有缓,且不伴有呕吐。

五、辨证要点
1.辨暴泻与久泻
暴泻者起病较急,病程较短,泄泻次数频多;久泻者起病较缓,病程较长,泄泻呈间歇性发作。

2.辨虚实
急性暴泻,泻下腹痛,痛势急迫拒按,泻后痛减——实证;
慢性久泻,病程较长反复发作,腹痛不甚,喜温喜按,神疲肢冷——虚证。

3.辨寒热
大便清稀,或完谷不化者——寒证;
大便色黄褐而臭,泻下急迫,肛门灼热者——热证。

4.辨证候特征
外感泄泻,多挟表证,当进一步辨其属于寒湿、湿热与暑湿。

寒湿——舌苔白腻,脉象濡缓,泻多鹜溏;
湿热——舌苔黄腻而脉象濡数,泻多如酱黄色;
暑湿——多发于夏暑炎热之时,除泄泻外,尚有胸脘痞闷,舌苔厚腻。

食滞肠胃——以腹痛肠鸣,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为特点;
肝气乘脾——以胸胁胀闷,嗳气食少,每因情志郁怒而增剧为特点;
脾胃虚弱——以大便时溏时泻,夹有水谷不化,稍进油腻之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面黄肢倦为特点;
肾阳虚衰——多发于黎明之前,以腹痛肠鸣,泻后则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为特点。

泄泻病变过程较为复杂,临床往往出现虚实兼挟,寒热互见,故而辨证时,应全面分析。

六、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为运脾化湿。

急性暴泻以湿盛为主,应着重化湿,参以淡渗利湿,
寒湿——温化寒湿、湿热——清化湿热、暑湿——清暑祛湿结合健运脾胃;
慢性久泻以脾虚为主,当以健运脾气为要,佐以化湿利湿;若夹有肝郁者,宜配合抑肝扶脾;肾阳虚衰者,宜补火暖土。

七、分证论治
1.寒湿泄泻
主症:泻下清稀,甚至如水样,有时如鹜溏。

兼见腹痛肠鸣,脘闷食少,或兼有恶寒发热,鼻塞头痛,肢体酸痛。

舌苔薄白或白腻,
脉濡缓。

治法:芳香化湿,疏表散寒。

方药:藿香正气散。

藿香——辛温散寒,芳香化湿,
白术、茯苓、陈皮、半夏——健脾除湿;
厚朴、大腹皮——理气消满,疏利气机;
紫苏、白芷——解表散寒。

2.湿热泄泻
主症:腹痛即泻,泻下急迫,势如水注,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褐而臭。

兼见烦热口渴,小便短赤,肛门灼热。

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葛根芩连汤。

葛根——为君,既能解表清热,又能升清止泻;
黄芩、黄连——苦寒清热燥湿。

3.暑湿泄泻
主症:夏季盛暑之时泄泻,腹痛、泻下如水,暴急量多,粪色黄褐。

兼见发热心烦,胸闷脘痞,泛恶纳呆,自汗面垢,口渴尿赤。

舌质红,苔黄厚而腻,脉濡数。

治法:清暑化湿。

方药:黄莲香薷饮。

黄连——苦寒清热,兼能燥湿为君;
香薷、厚朴——祛暑化湿,行气除满。

4.食滞肠胃
主症:腹痛肠鸣,泻后痛减,泻下粪便臭如敗卵,夹有不消化之物。

兼见脘腹痞满,嗳腐酸臭,不思饮食。

舌苔垢浊或厚腻,脉滑大。

治法:消食导滞。

方药:保和丸。

山楂、神曲、莱菔子——消导食滞,宽中除满为主药;
陈皮、半夏、茯苓——和胃祛湿;
连翘——消食滞之郁热。

5.肝气乘脾
主症:肠鸣攻痛,腹痛即泻,泻后痛缓,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而诱发。

兼见平素多有胸胁胀闷,嗳气食少,矢气频作。

舌苔薄白或薄腻,脉细弦。

治法:抑肝扶脾。

方药:痛泻要方。

白术——健脾补虚;
白芍——养血柔肝;
陈皮——理气醒脾;
防风——升清止泻。

还可配伍枳壳、乌药、玫瑰花等疏肝健脾理气之品。

6.脾胃虚弱
主症:大便时溏时泻,反复发作,稍有饮食不慎,大便次数即增多,夹见水谷不化。

兼见饮食减少,脘腹胀闷不舒,面色少华,肢倦乏力。

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健脾益胃。

方药:参苓白术散。

四君子汤——补脾胃之气为主;
扁豆、苡仁、山药、莲子——和胃理气渗湿。

砂仁——为佐,芳香醒脾,助四者促进中焦运化,畅通气机。

7.肾阳虚衰
主症:泄泻,每于黎明之前脐腹作痛,继则肠鸣而泻,完谷不化,泻后则安。

兼见形寒肢冷,腹部喜暖,腰膝酸软。

舌质淡,苔白,脉沉细。

治法:温肾健脾,固涩止泻。

方药:四神丸。

补骨脂——温肾助阳;
吴萸、肉豆蔻——温中散寒;
五味子——涩肠止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