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影像学表现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概述及影像学特点、诊治流程(最新)
弥漫浸润性淋巴瘤主要应与病毒性脑炎区别 鉴别要点包括:
①病毒性脑炎呈弥漫性分布时,常有灰质受累较严重或以脑回侵犯为主的表现,T1WI呈 弥漫性脑回样高信号是其特征,而淋巴瘤不会表现为脑回样高信号;
②淋巴瘤在CT平扫时多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而病毒性脑炎呈低密度; ③淋巴瘤增强扫描时显著均质强化,而病毒性脑炎一般不强化,或病灶周围.仅有轻度
线状强状。
累及胼胝体而侵犯双侧半球的原发淋巴瘤需要与胶质母细胞瘤区别 鉴别要点包括:
①原发淋巴瘤CT密度和MR信号较均匀,而胶质母细胞瘤CT密度和MR信号不均匀; ②原发淋巴瘤通常呈均质显著强化,而胶质母细胞瘤通常呈不均质、不规则环形强化; ③氢质子波谱检查,肿瘤实质部分出现明显的Lip波提示可能为淋巴瘤; ④胶质母细胞瘤在磁敏感加权成像时可见明显的磁敏信号,而淋巴瘤无。
临床表现与其他颅内肿瘤类似,头痛、恶心、呕吐、颅压增等,无特征性。病程较短, 如不治疗,多在症状发生后3-5个月内死亡。由于恶性淋巴瘤对放、化疗敏感,及时放射 治疗能明显改善病人的预后。但手术治疗不能改善该病预后,故早期正确诊断有重要意义, 也因此影像诊断非常重要。
影像学特点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多起自血管周围间隙内的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因为脑内靠近脑表面 及脑室旁血管周围间隙较明显,故肿瘤常发生在近中线深部脑组织,其一侧常与脑室室管 膜相连,或肿瘤靠近脑表面,也容易累及胼胝体而侵犯对侧半球。肿瘤内一般无钙化。
均质强化的脑原发淋巴瘤,有时需要与结核瘤鉴别 氢质子波谱对两者的鉴别有重要意义。结核瘤和淋巴瘤均可在0.9-1.6ppm处出现明
显的Lip波,但结核瘤脑正常代谢物质明显降低或缺乏,包括NAA波、Cr波、Cho波和 MI波,而淋巴瘤表现为Cho波升高。
中枢神经细胞瘤CT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影像学特征及其诊断准确率
中枢神经细胞瘤CT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影像学特征及其诊断准确率中枢神经细胞瘤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肿瘤,通常起源于大脑或脊髓的中枢神经系统。
它通常生长缓慢,但可能会对周围的神经组织和结构造成压迫和损害。
对于中枢神经细胞瘤的确诊和治疗,影像学检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CT和MRI成像是目前常用的诊断方法之一。
本文将就中枢神经细胞瘤在CT和MRI成像上的特征及其诊断准确率进行综述。
1. CT表现特征中枢神经细胞瘤在CT影像上常呈现为非均匀性的低密度改变,肿瘤周围可见轻度水肿表现。
在增强扫描时,肿瘤呈现强化,在肿瘤的周边边缘可见璧状强化表现,部分肿瘤还会出现斑点状、环形、绒毛状强化。
肿瘤周围可见钙化表现,常常形成斑点状或环形,有时还可见到块状、片状钙化。
整体来说,中枢神经细胞瘤在CT影像上的表现比较多样化,需要结合临床和其他影像学检查来进行综合分析和诊断。
2. CT诊断准确率目前研究表明,CT对于中枢神经细胞瘤的诊断准确率在70%~80%左右。
虽然CT能够观察肿瘤的密度和形态,但在某些情况下,CT成像并不能提供足够的信息来诊断肿瘤的性质和范围。
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如MRI等进行综合分析,有助于提高中枢神经细胞瘤的诊断准确率。
1. MRI表现特征中枢神经细胞瘤在MRI影像上呈现为T1加权像上低信号,T2加权像上高信号,这是由于肿瘤内部含有较多的水分。
而在增强扫描时,肿瘤呈现强化表现,增强效果可能因肿瘤的血供和血管生成而不同。
MRI还能够清晰显示肿瘤的周边边缘和周围组织与结构的关系,有助于判断肿瘤的范围和侵袭性。
2. MRI诊断准确率研究表明,MRI对中枢神经细胞瘤的诊断准确率高达90%以上。
相比于CT,MRI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对软组织的明显优势,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肿瘤的性质、范围和周围组织的关系,因此在中枢神经细胞瘤的诊断中应用更为广泛。
三、结合CT和MRI的综合诊断CT和MRI各自具有一定的优势和限制,因此结合两者的综合分析,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中枢神经细胞瘤的性质和范围。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WHO分类及影像学诊断(三)
Age and sex distribution of medulloblastoma, based on 651 cases.
• 临床及神经影像
– 患者常出现共济失调、步态紊乱。由于脑脊液循 环受阻,出现高颅压症状,包括嗜睡、头痛和晨 起呕吐 – 在CT 和MRI 上,髓母细胞瘤为高密度信号影,增 强后均匀强化。约l/3 患者发生脑脊液播散,影 像学上表现为软脑膜或脑室壁上出现点状高密度 /信号影
• 特点
– 相当于WHOⅣ级。是颅内罕见肿瘤,占松果体肿瘤的 45%
Age and sex distribution of pineoblastoma based on 93 cases.
• 神经影像
• 肿瘤在CT 上呈大的分叶状,边界不清,密度均匀, 增强后可强化,少见钙化。MRI TlW上呈低信号或 等信号,可有不均匀增强
• 定义
– 发生于大脑或幕上的胚胎性肿瘤,由未分化的或分化 差的神经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细胞具有向神经元、星 形细胞、室管膜细胞、肌肉或黑色素细胞方向分化的 能力
• 特点
– 相当于WHO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级。位于幕上大脑和鞍上。松果体区的 PNET 为松果体母细胞瘤。发病年龄4 周~20 岁,平均 年龄5.5 岁,男女之比为2:1
On T1-weighted MRI, pineoblastoma shows homogeneous contrast enhancement.
A Large, haemorrhagic pineoblastoma.B Highly cellular pineoblastoma showing undifferentiated small cell histology.
Medulloblastoma of the cerebellar vermis compressing the brain stem.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
医学下载吧
14
医学下载吧
15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
常见病变 一 脑肿瘤
2.脑膜瘤
最常见的颅内脑实质外肿瘤。
多发于40-60岁,女性多见。 好发于脑表面有蛛网膜颗粒的部位,幕上多见,大脑凸面和矢状窦旁最多见
,其次为蝶骨嵴、嗅沟及前颅窝底、鞍结节、小脑桥脑角等。 多为球形或分叶形,血供丰富,包膜完整,分界清楚。少数呈扁平状或盘状
,沿脑表面蔓延。可见钙化。
CT表现:等或高密度,边界清楚,球形或分叶形,与大脑廉小脑幕 颅骨相连,明显均一强化。
MR表现:等T1等T2信号,边界清,有包膜,强化明显,有“硬膜尾 征”。
医学下载吧
16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
常见病变
一脑肿瘤
3.垂体瘤
鞍内最常见的肿瘤。>1.0cm为大腺瘤,<1.0cm为小腺瘤。 大腺瘤CT表现:蝶鞍扩大,葫芦状等或高密度占位,邻近组织受
医学下载吧
8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
头CT图像
正常所见 三 CT图像
脊椎CT图像
医学下载吧
9
医学下载吧
10
医学下载吧
11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
正常所见 四 MR图像
医学下载吧
12
脑肿瘤MR诊断
• 诊断要点
❖ 定位诊断 脑外肿瘤特点:靠近颅骨或脑膜、同侧的蛛网膜
下腔增宽、脑实质挤压征
直接征象:信号(囊性或实性、实性内是否有囊变、出 血、钙化、坏死)、大小、形态、边缘、数目
度出血灶。
医学下载吧
23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
常见病变
二脑血管病
3.动脉瘤
好发于脑底动脉环及附近分支,是SAH的常见原因。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概述
➢ 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由于 淋巴组织分布于人体全身的各个部位,因此淋巴瘤可 累及全身各个组织器官
➢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属于结外淋巴瘤,发病率 低,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1%~3%。
➢ 好发于50-70岁免疫正常人群,而对于免疫缺陷者, 30-40岁是常见发病年龄段。
小结
➢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是一类特殊类型结外淋巴瘤,发 病率低,具有高度侵袭性
➢ 好发部位:脑室周围白质,胼胝体及基底节、丘脑 ➢ CT平扫病灶多为均匀的高或等密度,MR上T2WI信号稍
低,DWI/ADC扩散受限,增强明显强化,灌注不高, Lip峰高耸 ➢ 肿瘤进展快,预后较差,手术获益不明显,但对放射、 化学治疗敏感。及早获得病理诊断,尽早开始抗肿瘤 治疗尤为重要
临床表现
➢ 一般亚急性或慢性起病 ➢ 早期表现为头痛、呕吐等高颅压症状,并可伴有认知
下降、性格改变 ➢ 表现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体征取决于肿瘤的部位
和范围,可出现瘫痪、肢体麻木、失语和共济失调等 ➢ 癫痫少见
影像学表现-体及基底节、丘脑。幕下的小 脑和脑干相对较少见
➢ CT平扫病灶多为均匀的高或等密度,周围轻中度水肿,原因可 能与瘤细胞小且多,细胞核/浆比高,细胞排列紧密导致X射线 吸收较多有关。
➢ 增强CT常可见病灶明显强化
影像学表现-MRI
➢ 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等/稍低信号,DWI/ADC呈高/低信号。 肿瘤的信号多较均匀,内部的坏死、囊变及钙化、出血少见。
病理
➢ 约95%的PCNSL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肿瘤细胞沿血 管分布,因此常容易累及血管、破坏血脑屏障。CD20常阳性。
中枢神经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
中枢神经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CNC)的CT和MRI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方法分析2008年2月~2013年2月期间在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7例CNC 患者的CT和MRI检查资料和病历资料。
结果全部7例肿瘤均位于侧脑室内,与透明隔分界不清,病变呈不规则形肿块影,周边可有分叶,肿块前后径较长,左右径较短。
CT平扫显示7例肿块实质与脑组织呈等或稍高密度,6例肿块内部见囊变区和钙化影,病灶周边清楚,增强扫描肿块实质部分呈中度或强化,囊变区无强化;MRI平扫显示6例肿瘤由囊性部分和实性部分组成,1例由实性部分组成,实性部分与周围脑组织呈等或稍高信号,囊性部分与脑脊液呈等信号,肿瘤内部囊变区之间见丝网状分隔,注射造影剂后,肿瘤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
结论中枢神经细胞瘤CT和MRI表现有一定特点,综合分析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表现,能够提高诊断准确率,确诊仍需病理学检查。
标签: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脑室肿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中枢神经细胞瘤(central neurocytoma,CNC)是一种好发于脑室系统内的神经元和混合性神经元胶质肿瘤,细胞分化级别较低,生物学行为低度恶性,临床发病率较低,约占颅内肿瘤的0.25%~0.50%[1],好发于生命活动旺盛的中青年人群,CNC组织学特点不同于其他颅内肿瘤,并且预后良好,术前明确诊断显得尤为关键[2],CT和MRI检查可准确判断肿瘤的大小、形态及受累范围,评估脑积水情况,为临床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依据。
本文通过分析7例CNC患者的CT和MRI检查资料,并结合其病历资料,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的CT和MRI 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7例患者均于2008年2月~2013年2月期间在我院神经外科住院手术治疗,术后均病理证实为CNC,男5例,女2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53岁,中位年龄为37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11个月,平均3.6个月。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诊断
➢ 信号
T1WI T2WI T2WI-FLAIR
低信号 高信号 低信号
aa
ba
ca
脊髓空洞
二、脊髓疾病
(五)椎管内血管畸形
X线:DSA检查能显示脊髓AVM供血动脉的起源、畸形血管团及引流静脉走向
CT:增强检查病变血管呈迂曲条状、团块状强化,CTA检查可显示AVM全貌
MRI
➢ 普通检查: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 ➢ 增强检查:点状、斑片状或弥漫脑回状强化,也可无强化
病毒性脑炎
一、颅脑疾病
(五)脱髓鞘疾病——多发性硬化
CT
➢ 平扫:多灶性低或等密度区,多无占位效应 ➢ 增强检查:活动期病灶有强化,慢性期则无强化
MRI:症状体征的空间多发性和病程的时间多发性是其主要特点
脑脓肿
结核性脑膜脑炎
CT
➢ 结核性脑膜炎:脑池内高密度渗出,可钙化;增强扫描后脑膜线样或结节状强化 ➢ 脑结核球和结核性脑脓肿:平扫为等或低密度灶;增强扫描呈结节状或环形强化
MRI
➢ 结核性脑膜炎:脑底池结构不清,T1WI及T2WI均呈高信号;增强同CT ➢ 脑结核球和结核性脑脓肿:T1WI呈略低信号,T2WI呈混杂信号;增强同CT
脑脓肿
CT
➢ 急性炎症期 平扫:大片状密度,边缘模糊 增强检查:无强化或不规则斑点状、脑回样强化
➢ 化脓坏死期 平扫:低密度区内出现更低密度坏死灶 增强检查:轻度不均匀性强化
➢ 脓肿形成期 平扫:等密度环,内为低密度并可有气泡影 增强检查:脓肿壁环形强化,完整、光滑、均匀
脑脓肿
MRI
脑脓肿
➢ 急性炎症期 平扫:稍低T1信号,稍高T2信号,边缘模糊 增强检查:无强化或斑点状强化
中枢神经系统常见肿瘤的影像诊断
肺 癌 脑 转
移
左肺癌脑转移
T1WI平扫 多发脑转移癌
T2WI
男,55岁,头痛10天。
T1WI增强
脑膜瘤
影像学诊断要点: 多见于中年女性,生长缓慢,病程长 圆形、哑铃形或分叶状肿块,边界清楚、锐利,水肿
相对较轻 广基与颅骨或硬膜相连,可有颅骨反应性增生和或压
迫 增强后呈明显均一强化,部分可见硬膜尾征 位于好发部位可提示诊断。
影像学表现
MRI表现 脑中线旁的深部脑组织(脑干、丘脑及基底节
区)或脑室旁白质区多见,病灶可位于脑实 质表面。 病灶形态: 团块状、类圆形,边缘清晰但多不 规则,可见切迹、棘状突起或分叶,典型呈 握拳征。 病灶大小: 肿瘤大小不等,最大径5mm~80mm, 平均20.5mm。
影像学表现
信号: 平扫肿瘤T1WI呈等、低信号,T2WI 呈低信号、高信号或高低混杂信号,以低信 号最为特征,坏死或囊变少见;
男,42岁,椎管肿瘤术后,双侧肢体麻木半年
(L2-4椎管内)符合间变性室管膜瘤伴坏死(WHOⅢ级)。
室管膜瘤
部位:脊髓圆锥部、马尾及终丝、颈髓 形态:长圆形,球形,分叶状 信号:T2WI等低信号,T2WI高信号。 增强:实性部分明显强化 种植转移和脊髓空洞形成是其较特征改变 出血较星形细胞瘤多见。
矢状位T2WI
冠状位T2WI
矢状位T1WI--C+
冠状位T1WI--C+
病理组织片—脊膜瘤
T1WI
T2WI
T2WI
女,62岁,左下肢无力。T3-4水平椎管内髓外硬 膜下肿块,T1WI呈等信号,T2WI呈低等信号
横断面T2WI
肿块上方层面
肿块层面 平扫横断面示肿块部位蛛网膜下腔 消失,肿块上下方蛛网膜下腔增宽。 为髓外硬膜下病变的共同特征。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
CT(扫描方法)
横断面扫描基线为眦耳线或上眶耳线,层厚8~10mm, 连续8~10个层面
如遇小病变则行薄层扫描(<5mm) 垂体区病变常用冠状面,扫描基线尽量垂直于鞍底
CT
扫 描 基 线
正常颅脑CT表现:三脑室下部层面
CT
❖CTA (CT angiography)可 观察病变与血管的关系
进一步明确病变性质。 准确显示病变大小、形态、数目。 分辨肿瘤与水肿。 显示病变的部位及解剖关系。
MRA: 显示血管性病变如动脉瘤、A-V-M等。
4、DSA
显示血管性病变如动脉瘤、A-V-M、 肿瘤血供等。
5、椎管造影
显示椎管内有无肿瘤、梗阻以及梗阻 的部位和梗阻的程度。
一、头颅平片
➢ 一般用正、侧位,根据需要增加其它位置
中枢神经系统
一、检查方法
1、X线平片
方法简单,价格便宜,只能提示某些 病变,不能确诊。
2、CT扫描
平扫: 显示肿瘤、出血、梗塞、感染、畸形。 增强:显示平扫不能显示的等密度病变。
确定病变性质。 显示病变大小、形态、数目。 确定病变的部位及解剖关系。 分辨肿瘤与水肿。
3、MR扫描
平扫:显示肿瘤、出血、梗塞、感染、畸形。 增强:显示平扫不能显示的等信号病变。
MRI扫描方法
❖ 一般横断面层厚8~10mm,间隔1~2mm。矢状及冠 状面层厚4~5mm
❖ 垂体微腺瘤或微小听神经瘤需采用薄层扫描,层厚小于 等于3mm
❖ 常规采用SE序列T1WI及T2WI。T1WI显示解剖结构较清晰, T2WI显示病变较敏感
2、MR信号表现
脑脑 脑 脂 颅 板 脑 血 钙 白灰 脊 质质 液 肪 板 障 膜 管 化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WHO分类及影像学诊断(二)
肿瘤伴出血
肿瘤边缘及内部微钙化
M/39,头痛头晕,性格改变
2. 间变型少突胶质细胞瘤 (anaplastic 0ligodendroglioma) • 定义
– 具有灶性或弥漫恶性病变特征的少突胶质细胞瘤,预 后差
• 特点
– 相当于WHOⅢ级。患者年龄大于WHOⅡ级少突胶质细 胞瘤。间变型少突胶质细胞瘤男性比例较高,男女之 比为1.5:l
Age and sex distribution of ependymoma, based on 298 cases. Data from Schiffer et al. {2024}.
A Ependymoma in a child, filling the entire lumen of the fourth ventricle. Note the displacement of the medulla, (B) the relatively clear demarcation from the cerebellar parenchyma and (C) the involvement of the ependymal lining in the neoplastic process.
• 神经影像
– 由于存在坏死、囊变、内出血及钙化,间变型少 突胶质细胞瘤影像学表现多样
– CT和MRI 增强常呈斑片状或均匀强化,环状强化
少见,提示预后不良
3. 少突星形细胞瘤(0ligoastrocytoma)
• 定义
– 由明显两种不同类型的肿瘤细胞构成的肿瘤,细胞形 态类似少突胶质细胞瘤和弥漫型星形细胞瘤WHOⅡ级
• 神经影像
– CT 扫描上表现为大脑皮质或皮质下白质内低密度 或等密度影,边界清楚,常伴有钙化,但不作为诊 断依据 – MRI 上,肿瘤T1W 为低信号,T2W 为高信号,界 限清晰,瘤周脑组织水肿不明显。由于瘤内出血和 (或)囊变,部分肿瘤信号不均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WHO分类及影像学表现
征的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 (WHOII~III级)。
(胼胝体)伴间变特 征的多形性黄色星形 细胞瘤(WHOⅢ级)。
(左侧额叶)高级别胶质瘤,考虑间变型星形细胞瘤(WHOIII级)
(右额叶)间变型星形细胞瘤(WHOIII级)
小脑发育不良性神经节细胞瘤(WHOI级)
(左颞枕叶)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PNET)伴局灶坏死(WHOⅣ级)。
(直肠)在管状-绒毛 状腺瘤背景之中查见少 量腺癌组织。
(左顶脑膜)镜下见大量淋巴浆细胞浸润,浆细胞呈片状分 布,免疫组化Kappa阳性,Lamdda阴性,疑为浆细胞瘤。
Cho增高,NAA降低
(右额叶)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WHOIII级),周围脑组织部 分呈局灶皮质发育不良样改变。
(右额叶)少突胶质细胞瘤伴局灶间变(WHOⅡ-Ⅲ级)
(左颞枕顶叶)室管膜瘤(WHOⅡ级)伴钙化, 并局灶细胞增殖活跃。
(右枕顶)室管膜瘤(WHOⅡ级),局灶区域细 胞增生活跃伴坏死,核分裂像易见,考虑灶区为间 变型室管膜瘤(WHOⅢ级)。
(右中颅窝)血管周细胞瘤(WHOII级)。
(右桥小脑角区)合体细胞型脑膜瘤(WHOⅠ级)
(左听神经肿瘤) 神经鞘瘤。
(三 叉神 经) 神经 鞘瘤。
(鞍区)垂体腺瘤。
垂体瘤
(鼻腔、蝶窦、鞍区)侵袭性垂体腺瘤。
(鞍区)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
反复四肢抽搐7个月,F,19 Y
“ ” 中枢神经系统瘤的 WHO 分类及影像学表现
脑肿瘤典型病例
M,32Y,头晕、 头痛10余天
8
岁 头 痛 、 呕 吐 一 月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影像诊断
不同类型的脑萎缩有其独特的影 像表现,如皮层型脑萎缩主要表 现为皮层变薄和沟回增宽加深。
脊柱疾病的影像表现
脊柱疾病的影像表现主要包括椎间盘突出、脊柱骨折和 脊柱肿瘤等。
脊柱骨折则表现为椎体形态改变、骨皮质断裂和椎间隙 变窄等。
椎间盘突出在影像上表现为椎间盘局部突出于椎体边缘 ,压迫脊髓或神经根。
脊柱肿瘤则表现为椎体破坏、骨质增生和软组织肿块等 ,增强扫描后通常会强化。
肿瘤周围水肿和占位效应也是脑肿瘤 影像表现的重要特征。
增强扫描后,脑肿瘤通常会强化,表 现为病变区域密度增高。
不同类型的脑肿瘤有其独特的影像表 现,如胶质瘤通常表现为形态不规则 、密度不均匀的占位病变。
脑血管疾病的影像表现
01
02
03
04
脑血管疾病的影像表现主要包 括脑梗死、脑出血和脑血管狭
窄或阻塞等。
病例二: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总结词
脑血管疾病是指与脑部血管相关的疾 病,如脑梗塞和脑出血。影像诊断有 助于准确诊断和评估病情。
详细描述
脑血管疾病通常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 、血栓形成等原因引起的。CT和MRI 等影像技术可以检测到血管狭窄、堵 塞或破裂等异常,对于及时诊断和治 疗具有重要意义。
病例三:脑白质病变的诊断与治疗
脑梗死在影像上表现为低密度 影,通常在发病后24小时内
出现。
脑出血则表现为高密度影,通 常在发病后CT扫描时即可发
现。
脑血管狭窄或阻塞则表现为相 应血管供血区的低灌注或缺血
改变。
脑白质病变的影像表现
01
脑白质病变的影像表现 主要包括脑白质疏松、 脱髓鞘病变和脑白质缺 血等。
02
脑白质疏松常见于老年 人和长期高血压患者, 影像上表现为脑室周围 低密度影。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刘兆国;张迪;徐经芳;于德洪【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
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
结果7例患者表现为头痛5例,头晕3例,肢体抽搐1例,偏侧肢体麻木2例,视野缺损2例,失语1例,构音障碍2例,偏瘫2例,共济失调2例,癫痫发作1例。
7例患者中共有病灶10个, CT 上表现为高密度病灶9个,1个为等密度。
MR 上 T1呈低信号7个,等信号3个, T2呈高信号9个,等信号1个;病理证实所有肿瘤均为弥漫性大B 细胞淋巴瘤。
患者的生存期为2~18个月,平均生存期为8.7个月。
结论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生存时间短,应尽早应用多种手段进行治疗。
%Objective To retrospectively analyze clinical and image manifestation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made on clinical data of 7 patients with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 along with their clinical manifestation and imaging features. Results Among the 7 cases, there were 5 cases with headache, 3 cases with dizziness, 1 case with limb seizures, 2 cases with partial numbness, 2 cases with visual field defect, 1 case with aphasia, 2 cases with dysarthria, 2 cases with hemiplegia, 2 cases with ataxia, and 1 case with epilepsy. There were totally 10 lesions in the 7 cases, and CT showed 9 high-density lesions and 1 equidensity lesion. MR showed 7 cases with low signal T1, 3 cases with equisignal T1, 9 cases with high signal T2, and 1 case with equisignal T2. Confirm by pathology showed all cases as 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 Patients had various lifetime as2~18 months, with average lifetime as 8.7 months. Conclusion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 contains high malignancy degree, poor prognosis, and short survival time. It is essential for implement of multiple measures in treatment.【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15(000)023【总页数】2页(P22-22,23)【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放射治疗;影像特征;病理【作者】刘兆国;张迪;徐经芳;于德洪【作者单位】221327 邳州市炮车中心卫生院;邳州市人民医院放疗科;邳州市人民医院放疗科;邳州市人民医院放疗科【正文语种】中文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脑内的肿瘤常见于中老年人, 种类多, 常见的肿瘤如胶质瘤﹑脑膜瘤等, 具有一定的影像学表现,容易诊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星形细胞肿瘤星形细胞肿瘤属于神经上皮组织肿瘤,是神经胶质瘤中最常见的类型,也是颅内最常见的肿瘤。
成人多发于大脑,儿童多发于小脑。
影像学表现CT:病变多位于白质。
Ⅰ级肿瘤呈低密度灶分界清楚,占位效应轻,无或轻度强化。
Ⅱ~Ⅳ级肿瘤多呈高、低或混杂密度的肿块,可有斑点状钙化或出血,边界不清,占位效应和瘤周水肿明显,可呈不规则环形强化,伴壁结节。
MRI:T1WI低或混杂信号,T2WI均匀或不均匀性高信号。
恶性度越高,其T1和T2值愈长,强化愈明显。
脑膜瘤脑膜瘤多见于中年女性。
好发于矢状窦旁、脑凸面、蝶骨嵴、嗅沟、桥小脑角、大脑镰或小脑幕,少数肿瘤位于脑室内。
影像学表现CT:平扫见类圆形、等或略高密度肿块,边界清楚,瘤周水肿轻或无。
增强扫描呈均匀明显强化。
MRI:T1WI呈等或稍高信号,T2WI呈低或高信号,均匀强化,邻近脑膜增厚并强化称为“脑膜尾征”。
垂体瘤垂体瘤多数为垂体腺瘤,占脑肿瘤的10%左右,以30~60岁常见。
垂体腺瘤按是否分泌激素可分为非功能性和功能性腺瘤。
影像学表现CT:蝶鞍扩大,鞍内肿块向上突入鞍上池,可侵犯一侧或两侧海绵窦。
肿块呈等或略高密度,内常有低密度灶,均匀、不均匀或环形强化。
间接征象有垂体高度≧8mm,垂体上缘隆突,垂体柄偏移和鞍底下陷。
MRI: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高信号,有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
听神经瘤听神经瘤是成人常见的颅后窝肿瘤,男性略多于女性,儿童少见。
听神经瘤多起源于听神经鞘膜。
早期位于内耳道内,后位于桥小脑角池。
脑转移瘤转移瘤较常见,多发于中老年人,男性稍多于女性。
常见于顶枕区,也见于小脑和脑干。
影像学表现CT:脑内单发或多发结节,常位于皮髓质交界区,呈等低或低密度灶。
瘤周水肿较重。
呈结节状或环状强化。
MRI:转移瘤一般呈长T1和长T2信号,瘤内出血则呈短T1和长T2信号。
☆☆☆脑膜瘤(meningioma)常见部位为矢状窦旁、大脑凸面、蝶骨嵴、嗅沟或蝶骨平面、桥小脑角区、鞍区、大脑镰,也可位于脑室内。
是颅内脑外肿瘤,女性多见。
影像学表现CT平扫: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均一高或等密度肿块,边界清楚。
以广基和颅骨内板或硬膜相连。
常有点状、不规则或全部钙化。
占位明显,水肿较轻。
可见相邻颅骨骨质增生或破坏,并可形成头皮软组织肿块。
少数表现不典型:呈低密度,合并蛛网膜囊肿,囊变、坏死或出血。
恶性者不具特征性。
CT增强:多明显均一强化。
脑膜瘤的CT表现脑实质外圆形或类圆形稍高密度或等密度肿块影,边界清楚。
周围有轻度至中度低密度水肿带。
多呈广基底与颅骨内板、小脑幕或大脑镰相连。
邻近颅骨受侵可增厚、变薄或破坏。
肿瘤内可见点、片状钙化、出血及囊变。
多有明显占位表现。
增强扫描肿块呈均匀明显强化。
MRI平扫:T1WI、T2WI均与脑皮质等信号。
瘤周可见受压脑皮质为“皮质扣压征”。
瘤内及周围可见血管流空信号。
增强:明显均一强化。
邻近脑膜可见“脑膜尾征(硬膜尾征:肿瘤邻近脑膜发生鼠尾状强化)”。
☆☆☆星形细胞瘤影像学表现成年人常见于幕上,儿童则多见于幕下。
肿瘤主要位于白质内。
分为四级:Ⅰ级为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Ⅱ级为弥漫性星形细胞瘤,Ⅲ级为间变性星形细胞瘤,Ⅳ级为胶质母细胞瘤。
Ⅰ、Ⅱ型影像表现如下:CT:大脑半球髓质内低密度病灶,多数与脑质分界清楚,少数不清;水肿及占位表现不明显;无明显强化MRI:髓质内边界清楚病灶,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无明显强化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影像学:带有结节的囊性肿块;结节强化,囊壁强化或不强化。
间变性星形细胞瘤(anaplastic astrocytoma)影像学表现CT平扫:低或低、等混杂密度病灶,边界不清。
可有囊变,但坏死和出血少见,多无钙化。
灶周有中度水肿和占位表现。
CT增强:呈斑片状或不规则强化。
MRI平扫:T1WI呈低或低、等混杂信号,T2WI呈不均一高信号,边界不清,灶周可有水肿和占位表现。
MRI增强:呈不规则强化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影像学表现CT平扫:多呈低或低、等混杂密度。
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
95%瘤内有坏死或囊变,出血很常见,钙化少见。
瘤周水肿和占位表现明显。
CT增强:实体部分明显强化但不均一。
MRI平扫:实体部分T1WI呈低、等混杂信号,T2WI呈高、等混杂信号;囊变坏死在T1WI呈低、T2WI呈高信号;典型的出血在T1WI和T2WI均呈高信号。
MRI增强:实体部分及坏死边缘强化,不规则“花环状”强化为其特征。
少突胶质细胞肿瘤影像学表现CT平扫:边界不清等或低密度肿块,有多发条带状或团块状钙化,囊变为边界清楚低密度区。
肿瘤周围无或仅有轻度水肿。
CT增强:2/3肿瘤轻~中度强化,1/3不强化MRI平扫:T1WI呈低、等混杂信号,T2WI为高信号。
增强:不强化或不同程度强化。
成髓细胞瘤影像学表现CT平扫:后颅窝中线类圆形均一略高密度肿块,边界清楚。
四脑室受压,向前移位。
室管膜下转移时脑室周围可见略高密度带状影。
CT增强:多均一强化,室管膜下和蛛网膜下腔转移为带状强化。
MRI平扫:T1WI呈低、T2WI呈高信号,类圆形,边界清楚。
四脑室受压变形、前上移位,常伴幕上梗阻性脑积水。
增强:多呈明显均一强化,室管膜下和蛛网膜下腔转移灶也明显强化。
室管膜瘤(ependymoma)影像学表现CT平扫:脑室内肿块,形状同脑室,四脑室内者可通过中孔延到小脑延髓池,侧孔到桥小脑角池;等或稍高密度;50%小圆形钙化、可囊变。
CT增强:实性肿瘤均一强化,囊变区不强化MRI平扫:T1WI等或低信号,T2WI高信号;钙化、囊变、坏死时信号不均;脑积水。
增强:实性部分明显强化。
☆☆☆垂体腺瘤(pituitary Adenoma)影像学表现垂体微腺瘤:是指直径小于等于10mm并局限在鞍内的垂体腺瘤。
CT平扫:微腺瘤多难以显示(一般表现为垂体高度的异常,垂体内密度改变,垂体上缘膨隆等。
需薄层扫描)。
巨腺瘤为鞍内鞍上等或稍高密度影,囊变、坏死、出血使密度不均。
蝶鞍扩大,鞍背变薄、倾斜,鞍底下陷;向下突入蝶窦、向上累及鞍上池、向两侧侵及鞍旁及海绵窦CT增强:微腺瘤需呈冠状薄层扫描,可见垂体内低密度病变,且造成垂体上缘局部上凸,垂体蒂倾斜和鞍底局部首先破坏下陷;巨腺瘤为均一或不均一强化。
MRI平扫:微腺瘤常使垂体上缘上凸,垂体柄偏移,肿瘤多在T1WI为低、T2WI 为高信号。
巨腺瘤在T1WI和T2WI均与脑皮质等信号,合并囊变、坏死、出血时信号不均。
肿瘤可突入蝶窦、侵及鞍上池、向上压迫视交叉,也可累及鞍旁及两侧海绵窦,侵犯鞍背使正常脂肪信号消失MRI增强:微腺瘤强化较正常垂体慢,增强早期为低信号区,延迟后逐渐强化,晚期可与正常垂体等信号。
巨腺瘤呈均一或不均一强化,并能清楚显示海绵窦受累情况。
颅咽管瘤(craniopharyngioma)影像学表现CT平扫:为鞍上低密度肿块,边界清楚,囊内蛋白含量高或实性者可呈等或高密度。
可见钙化CT增强:囊壁呈环状强化,实性者为均一强化。
MRI平扫:信号与囊液成分有关。
T1WI多为低信号,囊内蛋白浓度高或出血时可呈高信号。
T2WI多为高信号。
MRI增强:囊壁及实体部分明显强化。
听神经瘤(acoustic neurinoma)多起自内耳道前庭神经,早期位于内耳道内,后长入脑桥小脑角池。
多为神经鞘瘤。
可有囊变、坏死、出血。
影像学表现CT平扫:小脑角区类圆形等或囊性低密度肿块,少数为高密度,70%~90%内耳道锥状或漏斗状扩大。
占位效应明显,脑干、四脑室受压变形。
CT增强:半数均一,其次为不均一,少数环状强化。
MRI平扫:T1WI为等或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
囊变坏死呈T1低T2高信号。
MRI增强:均一或不均一强化,少数环状强化。
转移瘤(metastasis)占颅内肿瘤2%~10%。
按部位可分为颅骨、硬脑膜、柔脑膜(包括蛛网膜和软脑膜)、脑实质四型。
常见转移为肺癌、乳腺癌、胃癌、结肠癌、肾癌、甲状腺癌等。
影像学表现CT平扫:皮质及皮质下区类圆形等或低密度病灶,也可为略高密度或囊性,囊内可有结节。
肿瘤易出血、坏死、囊变。
瘤周水肿明显。
病灶常多发,为特征性表现。
硬脑膜转移为硬膜局限性增厚、硬脑膜结节。
颅骨转移为局部骨破坏区伴软组织肿块。
CT增强:脑实质转移瘤多呈均一或环状强化。
室管膜下转移则为沿脑室周围出现带状强化影。
柔脑膜转移为脑池、脑沟弥漫强化和皮质结节。
硬脑膜转移多为硬膜局限性增厚并明显强化或呈结节状强化,少数可表现为与硬脑膜广基相连的异常强化的肿块,类似脑膜瘤。
颅骨转移为骨破坏区内异常强化的肿块,可突破颅骨达头皮下。
MRI平扫:多数T1WI为低、T2WI为高信号。
恶性黑色素瘤转移在T1WI和T2WI均呈高信号。
胃肠道肿瘤、分泌粘蛋白转移瘤、富含细胞成分,核浆比例高的转移瘤在T2WI上呈低信号MRI增强:为均一结节状和/或环状强化。
0.2~0.3mmol/kg Gd-DTPA增强可显示小的转移灶,利于转移瘤的发现和诊断。
(三)脊髓和椎管内疾病1.椎管内肿瘤1.1 分类:①脊髓内肿瘤:室管膜瘤、星形细胞瘤②脊髓外硬膜下肿瘤:神经源性肿瘤、脊膜瘤③硬膜外肿瘤:淋巴瘤、转移瘤1.2 室管膜瘤: 是最常见的髓内肿瘤。
好发于腰骶段、脊髓圆锥、终丝。
易囊变、常继发空洞。
CT:脊髓膨大,密度减低,囊变区密度更低;椎管扩大;肿瘤实性部分轻度强化或不强化;CT M蛛网膜下腔变窄,闭塞。
MRI:脊髓呈梭形肿大,T1WI呈较均匀的等或低信号,T2WI为稍高信号,伴有囊变、坏死、出血时信号常不均;肿瘤实体部分明显不均一强化。
1.3星形细胞瘤(astrocytoma):颈胸段脊髓最多见,儿童多见。
CT:脊髓增粗,呈等、低或稍高密度;囊变呈更低密度;轻度强化;CT M脊髓增粗,蛛网膜下腔变窄MRI:脊髓增粗;肿瘤T1信号低于脊髓,T2信号高于脊髓;囊变、出血、空洞使信号不均;肿瘤实体部分明显强化,均一或不均。
2. 脊髓损伤包括脊髓震荡、脊髓挫裂伤、脊髓压迫和横断、椎管内血肿头颈部1. 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影像表现和影像学分期CT:(1)直接征象:眼球壁软组织肿块突入玻璃体,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内为不均匀软组织密度,95%有钙化,呈团块、片状或斑点,是本病的特征性改变,多不需要强化,视神经增粗,视神经管扩大.(2)扩散或转移征象:眼球完整性破坏或视神经增粗,视神经管扩大。
MR:不均质长T1、长T2。
显示视网膜脱离好,对钙化不敏感。
影像学分为四期:Ⅰ期:眼球内期,局限于眼球内;Ⅱ期:青光眼期,局限于眼球内伴有青光眼;Ⅲ期:眼外框内期,病变局限于框内;Ⅳ期:眼外框外期,病变同时累及颅内。
9.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CT表现CT:1、鼻咽腔变形,不对称;鼻咽癌最好发于咽隠窝,早期在黏膜生长,可呈小肿块突入鼻咽腔,一侧咽隠窝消失,扁平为最常见的早期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