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编写高职课程标准的指导意见
关于编制《课程标准》的说明
关于编制《课程标准》的说明一.课程标准的内涵如果说“课程是教育的心脏”,那么“《课程标准》就是课程的核心”。
课程标准是对一门课程从产生到设计和实施的标准化规定,包括课程的性质(定位)、设计思路、目标、内容框架和实施建议等内容。
它是政府或学校对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也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核的依据,以及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二.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区别:附件1:课程标准的体例《》课程标准课程名称: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限选课、专业任选课)学分:参考学时:总学时:理论学时:实训学时:适用对象:XXXXXXX专业(专业名称要求全称)(一).前言1.1 课程性质用简练语言对该课程的地位、功能及与其它课程的关系等内容进行总体描述。
具体指出本课程在专业中属于哪类课程(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限选课、专业任选课);对该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能力培养方面与其他课程的分工与联系;本门课程的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
参考样板:该课程是……专业核心课程,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能力。
它要以…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课程的基础。
1.2 课程的基本理念参考样板:课程的基本理念:1.倡导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2.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自主学习方式3.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4.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
现代社会对高等级技术人才的高、新要求引起评价体系的深刻变化,高职课程应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包括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形式和评价体制等方面。
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
在高职教育中,评价应建立多元化的目标,关注学生个性、潜能与可持续发展性。
例如,过程性评价应关注学生解决项目任务等过程的评价,以及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与人合作的态度、表达与交流的意识和探索的精神。
《新时代高职学生劳动教育》课程标准
《新时代高职学生劳动教育》课程标准一、课程教学目标1.《新时代高职学生劳动教育》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明确提出:“普通高等学校要明确劳动教育主要依托课程,其中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
”开设《新时代高职学生劳动教育》通识课程是贯彻落实《意见》和教育部发部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积极实践。
课程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紧紧围绕高校劳动教育教学的课程特点和现实需求,突出劳动教育的时代性、职教特色,致力于中国特色劳动教育模式的探索尝试,阐释了劳动思想、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和劳动实践等内容。
主要包括上篇的劳动教育“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育积极的劳动职业精神”“具备基本的劳动知识与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做新时代的劳动者”五大模块,以及下篇的劳动实践“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劳动教育周、劳动月等组织实施与策划”四大模块,强调知行合一、注重实效,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品质,掌握必备的劳动技能。
旨在增强大学生综合素养,以劳动为依托促进大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第一,正确认识劳动的现象和本质,深刻领会贯穿其中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
让学生从理论到实践、从历史到未来,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学习与未来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通用劳动科学知识。
第二,突出劳动教育的时代性、职教特色,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
本课程设置一定课时劳动实践课程,在劳动实践中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一定劳动技能,提高动手能力,通过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练意志,感受劳动带来的收获乐趣。
某高职院校课程标准管理规定
**职业学院课程标准管理规定第一条课程标准是各专业对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核的依据,也是职能部门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为推动学院课程建设与改革,并促进其规范化、制度化,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课程标准体现专业教学的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并规定专业课程的性质、目标、设计思路、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及评价建议。
第三条课程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应保持一致,针对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来制定为依据,以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
第四条各专业教学标准规定开设的课程都应有相应的课程标准。
凡主管部门已制定统一课程标准的课程,均应按统一课程标准执行。
第五条主管部门尚未统一制定颁发课程标准的课程,由各系(院)、部组织教师按规定内容与格式编制相应课程标准,各专业建设委员会讨论完善后,提交学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审定后执行。
第六条认真执行课程标准,是实现培养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教研室和教师应做到:正确领会和深入掌握所任课程标准的性质、内容、要求和设计思路;按照课程标准进行教学,在知识教学和技能训练等方面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专业教学标准为标准,检查教学工作和学习状况,考核学生学业成绩,评估教学质量的高低。
第七条课程标准必须调整时,各系(院)、部应在开课前一学期提出具体的调整意见,经分管教学院长批准后执行。
调整课程标准,可以撤换已不适应现实情况的教学内容,补充新的知识和技能,课程标准调整后须附以说明,说明调整的原因、内容、时间分配等,可适当改变授课顺序,但不要减少实践性教学所占课时的比例,不得降低和不适当地提高课程要求。
第八条课程标准格式:见附件。
第九条学院将课程标准制定情况纳入院系两级责任目标考核,按照业务责任目标及考核标准中“教学常规管理”项进行学期考核。
第十条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高职语文》课程标准
《高职语文》课程标准建议学期课时数:36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一、课程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五年制语文课程是幼儿高等师范学校五年制学前专业学生前三年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兼顾理论和实践。
本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社会人才服务。
该课程先修课程为《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后续课程为《大学语文》。
二、课程目标经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提高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
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一)知识目标:1、正确认读并书写3500个常用汉字。
能使用常用汉语工具书查阅字音、字形、字义,正确区分常用的同音字、形近字。
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
2、注重对文章整体感知和领会,理解重要词语和句子在文章中的含义和作用,能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中心意思和写作特点。
能辨识常见的修辞手法,体会文章中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3、能了解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形式的特点。
学会初步的文学作品鉴赏和阅读浅易文言文。
诵读教材中的古代诗文,大体理解内容,背诵或默写其中的名句、名段、名篇。
4、精读文章,能理清作者思路,辨析文章结构,概括文章主旨,了解写作特点。
(二)能力目标:1、能用普通话朗读课文。
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能够说标准或比较标准的普通话,根据不同场合的需要,恰当机敏地进行口语交际(包括交谈、发言、演讲、讨论、辩论等)。
2、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制定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制定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2.12.20•【字号】苏教职[2012]36号•【施行日期】2012.12.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正文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制定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苏教职[2012]36号)各市、县(市、区)教育局: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全面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现就全省中等职业教育、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提出如下指导意见:一、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对接行业企业岗位需求,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系统构建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就业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提升职业教育质量,为江苏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一)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推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二)服务学生全面发展。
尊重学生特点,发展学生潜能,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和关键能力培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满足学生阶段发展需要,奠定学生终身发展的良好基础。
(三)注重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衔接。
统筹安排公共基础、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课程,科学编排课程顺序,精心选择课程内容,中等职业课程强化与后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强化整体设计。
(四)强化校企融合。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主动争取行业、企事业单位支持,并与行业、企事业单位共同制定、共同执行、共同修改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论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标准
编制《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一、课程标准概述课程标准是教学实施的纲领性文件,是学校各级教学管理部门组织教学的依据,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实施教学的依据,是学生学习的标准。
从内涵上分,课程标准分为课程的教学内容标准和课程的考核标准两部分。
教师做教学设计时关注的问题及对课程标准的相应要求如图所示。
学生关注的问题及对课程标准的相应要求如图所示。
在课程标准编写时必须考虑相关对象的要求,一般要有以下要素:课程性质与适用范围、课程设计思路、课程培养目标、课程内容与职业能力培养目标、教学评价方法、课程建议(教学建议、教材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
二、编制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刚要(2010-2020年)》文件精神,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工学结合、校企联合”的办学方针。
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创新课程体系和改革教学内容为重点,准确把握课程定位,科学制定课程标准,整体优化教学过程,充分发挥课程标准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支撑作用,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
课程标准的制定应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三、编制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1、系统性原则。
要体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思想,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统筹安排课程教学内容、组织实施和教学评价等环节,科学分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时间,实现课程教学的最优化设计。
2、发展性原则。
紧跟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充分体现课程改革成果,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3、实用性原则。
关于编制专业课程标准的指导意见
关于编制专业课程标准的指导意见课程标准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培养目标要求的教学指导文件,是编写或选用教材、实行课程教学、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
为了推动课程改革与建设,促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贯彻实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和课程建设要求,结合我院课程建设实际,学院决定制订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现就制订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中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印发<中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中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育部关于推进中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以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遵循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人才定位,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切实做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强化职业能力培养,突出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实践性、职业性和开放性,在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课程开发、教学模式。
二、基本原则(一)服从人才定位,培养专业人才能力的原则课程标准要严格遵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准确定位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使课程教学始终服务专业人才能力的培养,确保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贯彻校企合作、校企共同开发的原则课程标准要按照中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要求和人才培养规律,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深入开展专业人才需求和人才规格的调查研究,构建与行业企业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有一定前瞻性的、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课程标准。
(三)对接职业标准,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原则课程标准要通过校企合作和研究分析,特别关注与课程相关的行业、企业对职业能力、技术领域的要求,把工作任务、生产过程、职业资格证书、技术标准等融入课程标准的制定中来,实现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高职课程标准编写规范
一、格式框架要求能正确设置文档的纸张大小、页边距、字体、字号及行距;课程标准的封面及内容排序符合规范。
1.页面设置纸张大小:A4;上、下页边距2厘米;左、右页边距2.5厘米,如图1所示。
图1 页面设置2.正文字体、段落等设置要求标题为四号“黑体”,内容为小四号“宋体”,表格中的文字为五号“宋体”,行距为1.5倍行距;同等级文字的字体、字号、标点符号一致;字、图、标点符号没有错、漏现象;公式、结构式等用法规范。
3.课程标准封面(1)课程标准封面中的文字字体及段落样式。
⏹校名:为楷体_GB2312、加粗、一号字;⏹课程名称:宋体、加粗、一号字。
⏹课程标准:宋体、加粗、初号字。
⏹课程性质至制定日期:宋体/Times New Roman(英文及阿拉伯数字采用的字体)、加粗、三号字。
(2)课程标准封面中的“课程名称”、“课程性质”、“适用范围”、“适用学制”需要与下达的教学任务相匹配。
(3)课程标准内容部分设计页眉:左对齐: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经济管理专业群右对齐:《**》课程标准。
字体为楷体、五号字。
4.课程标准的内容框架二、各部分内涵要求(一)课程概述准确地阐述课程在经济管理专业群中的地位,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到哪些明显的支撑或促进作用;说明课程的性质(共享专业基础课、共享选修课、核心课、精品课等)。
适用的专业。
课程所完成的教学任务。
课程的设计思路。
(二)课程目标具体明确地阐述该门课程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学生学习该门课程后应达到的职业能力及职业素养。
课程目标的描述要具体明确。
文字描述共分两部分:课程目标的总体目标描述及具体目标描述。
1.课程目标的总体目标描述。
综合概括学生学习该课程的预期结果,为哪些岗位或哪个岗位群培养何种人才。
说明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方面的基本要求、学生学习该门课程后应达到的预期结果。
2.课程目标的具体目标描述。
用尽可能清晰的行为动词从职业素质目标、职业知识目标、职业能力目标三个方面进行描述。
高职 课程标准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标准是指规定高职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实施建议等基本要求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它是高职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对于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高职课程标准的制定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适应性原则:课程标准应与社会需求、行业发展和学生实际相适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系统性原则:课程标准应涵盖专业所需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
科学性原则:课程标准应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体现学科知识的科学性和逻辑性。
实用性原则:课程标准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高职课程标准的内容通常包括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
它是高职教育教学的重要依据,对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高等职业学院课程标准制订及管理办法
课程标准制订及管理办法课程标准是一门课程从产生到设计和实施的标准化规定,是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教学指导文件,也是配置教学资源、组织教学、进行教学评价和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
为加强课程建设,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规范课程标准的制订、修订和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一、课程标准制订的基本原则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的法律法规,课程设计要遵循“设计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指导思想,服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整体优化的要求。
课程目标是职业能力开发和素质培养。
制订课程标准的总依据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课程标准的内容要体现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的特质,彰显职业价值取向、职业特征,满足社会岗位需要以及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公共课教学要紧密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既要满足专业课教学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又要体现高职教育的高等教育属性以及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要求。
鼓励公共课按专业大类或专业编写课程标准。
公共课可将教学内容模块化包装组合,以适应不同专业需求,部分教学内容可设计为任务驱动或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
对于条件不成熟的公共课,可仍以教学大纲的形式作为过渡性课程教学指导文件。
3.专业课(含专业实践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实践性、实用性:针对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选择实用的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有针对性的专业学习过程,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掌握实际工作的过程和方法,主动自我构建个人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发展职业能力。
部分主干专业课程应建设成基于工作过程或项目化的核心课程。
4.专业核心课程应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取和组织遵循职业性原则,从职业工作(或项目)出发来选择课程内容并安排教学顺序,实施以真实工作任务(或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方法,融“教、学、做”为一体,建立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大学编制课程标准和实践大纲的指导意见
大学编制课程标准和实践大纲的指导意见为贯彻落实学院第三次教学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推进“教师全员课改计划”,创新课程体系和改课程教学内容,整体优化课程教学过程,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制订本指导意见。
一、编制课程标准(一)课程标准的基本内涵。
课程标准是规定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内容框架,提出课程实施建议和课程考核要求的教学文件,是组织教学、教材选编、课程考核与评价的基本依据,是加强课程内涵建设、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
(二)课程标准编制的基本原则1、系统规范原则。
按照教育部学科(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对专业和课程提出的规范要求,着眼于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切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实际,确立知识、能力与素质“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统筹选取与设计课程教学内容,选取与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评价形式,合理分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等。
2、适用应用原则。
课程内容的知识深度、能力要求的范围、专业素养的结构,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专业素养、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需要。
教学安排、教学设计与运用,表现出较明显的应用性、行业性。
统筹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在保持理论体系相对完整、加强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特别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把知识应用环节浸入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
3、能力发展原则。
紧跟区域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组织和设计与之相匹配的课程单元,将原课程内容进行增册并取、归类整合,形成清晰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从理论教学环节到实践教学环节,都要强调学生的实际参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三)课程标准编制的基本依据1、学科发展依据。
根据学科、专业和课程的发展动态,改课程教学内容,建立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明确课程考核形式与评价办法。
2、行业需求依据。
根据教育部学科(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专业和课程规范要求,结合行业资格认定标准和职业能力发展的需求,以及本科后继续教育的要求,确定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总体目标要求的课程内容。
高职专科课程标准制定方案
高职专科课程标准制定方案一、背景介绍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蓬勃发展,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由于高职教育的多样性和灵活性,缺乏统一的课程标准制约了高职教育的发展。
因此,制定一套全面、科学、可操作的高职专科课程标准成为当务之急。
二、制定标准的重要性1. 推动高职教育质量提升:课程标准是高职教育质量的基石,通过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课程标准,可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的提升。
2. 统一教学内容和考核标准:高职专科课程标准可以统一各高校的教学内容和考核标准,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互通有无,提高教学效果。
3. 符合社会需求和产业需求:通过制定与社会和产业需求相适应的课程标准,可以培养更合格、更优秀的高职毕业生,满足社会和产业的需求。
三、制定标准的原则和方法1. 基于社会需求:根据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确定需要培养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确保课程标准与社会需求相匹配。
2. 注重实践能力:高职专科的特点决定了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制定课程标准时,要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实践操作环节的设置。
3. 突出学科特色:针对不同学科领域的特点,确定相应的核心知识和技能,使课程标准更具学科特色。
四、标准的内容和结构1. 课程设置: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制定适当的课程设置,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实践课程等,确保毕业生具备所需的知识和能力。
2. 教学目标:明确高职专科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具体到各个课程和学科的具体要求,为教学提供指导。
3. 教学大纲:制定详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包括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课程的组织安排,为教师提供操作指南。
4. 教材教辅:编制适合高职专科教学的教材和教辅材料,保障教学的实施和质量。
5. 实践教学:设置实践环节和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6. 评价标准: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五、标准的实施与监控1. 实施阶段:根据高职学校的实际情况,逐步推进标准的实施,包括教学计划的更新、教材的更替和教师培训等。
枣庄职业学院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新制定)
枣庄职业学院关于高职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标准制(修)订的指导意见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是教育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和质量的重要保证,是组织课内外教育教学活动和安排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依据,是教学团队、实训基地、育人环境建设的前提。
人才培养方案具有相对稳定性,同时又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适时进行调整修订。
现对高职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提出以下指导意见:一、制(修)订依据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
2.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
3.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示范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
4.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5.教育部《关于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教高[2009]3号)。
6.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
7.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
8.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
二、基本原则(一)融入区域经济,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市场需求是人才培养的起点也是落脚点。
要贴近人才需求市场,深入分析专业面向的就业岗位环境、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岗位所需能力、任职资格等,努力挖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职业岗位(群)需求之间的结合点,按照培养能吃苦、能干事、能创业的高素质、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要求,确定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及规格。
(二)深化校企融合,实践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是培养适应市场需求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关键。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与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行业、企业专家和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
高职课程标准
关于制订高职课程标准的原则意见课程标准是执行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纲领性文件,是编选教材、教学组织实施、教学评价和教学考核的基本依据。
一、制订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刚要》,以《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年)为指导,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工学结合、校企联合”的办学方针。
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创新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式和改革教学内容为重点,以职业、岗位技能需求为主线,积极开展调查研究,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制订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1.“必需、够用”原则始终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科学规划课程教学内容,充分体现高职人才培养特点。
凡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应当处理好“必需”与“够用”的关系。
2.校企联合原则技术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课程标准制订应尽可能与有关行业企业开展合作,充分吸收行业企业的意见,从事一线工作的工程师、技师应当是课程标准制订的主要参与者。
3.职业性、岗位性、实践性原则以提升职业能力、岗位技能为出发点,突出实践教学环节。
必须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相关工种使用手册、职业技能鉴定大纲和各种考证相关内容。
4.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原则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进行课程标准设计。
以实际的一个或多个职业岗位项目贯穿整个课程教学,以完成一个项目下某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5.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原则课程标准设计要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要形成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学习的课程实施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编写高职课程标准的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
高职课程标准是与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相配套的指导性文件。
它依据高职教育的目标定位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依据《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相关企业与行业标准,以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能力提高为核心而确立的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以及考核标准,是对学生经过高职教育之后的预期结果所作的一种基本规范与质量要求,是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应达到的基本指标,是管理与评价高职教育课程的基础,是教师组织教学和选编教材的直接依据,同时也是检查和评定学生成绩的重要标准。
一.编写高职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
高职课程标准应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宗旨,体现工学结合。
其编写的基本原则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高职课程标准的编写不能孤立的进行。
课程标准的制定应服从课程结构与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体要求,并且还应注意即使课程相同,但在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应根据不同专业课程结构与专业能力的要求有所区别,符合“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人才能力培养需要。
课程标准制定要注意体现专业整体化的思想,强化专业,淡化学科。
要认真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注意相关课程的衔接、协调与分工。
2.高职课程标准中所列出的材料论点必须符合客观规律,在实践上经过检验证明是正确的内容,同时这些内容必须跟上时代步伐并具
有一定的前瞻性。
应注意把握时代特征,要注意引进与本课程有关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引进和创建有利于体现高职特点的教学模式。
3.制定课程标准应注重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把握好知识、能力、素质三者的关系,把综合职业能力、创新能力、自我发展与自觉获取新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成为既掌握必备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又有转岗和继续学习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4.高职课程标准应突出该门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基础理论教学要以适用、实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
专业课教学要与本专业标准、企业生产实际衔接,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
要合理分配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的比重,注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适用性、针对性,以更好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
5.高职课程标准应便于考核和检测。
制定高职课程标准的主要目的在于加快以“教”为中心的教育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从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培养为主转变,从课堂学习为主向多种学习方式转变。
既让教师能够从以往的“教什么”、“怎样教”转换到学生应该“学什么”、“如何学”、“学到什么程度”方面来。
高职课程标准应便于对学生的学业情况进行考核,应尽量选用可观察、可检测的语言来描述学生的学习结果。
与此同时,课程标准不能过于宽泛,否则将无法检测学生是否达到了标准。
二、高职课程标准的结构与内容
1.课程说明
《》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承担单位〔〕
制定〔〕制定日期〔〕
审核〔〕审核日期〔〕
批准〔〕批准日期〔〕
(1).课程性质:本门课程是ⅩⅩⅩⅩ专业的………(填写是基础课还是核心课,是必修课还是选修课等)课程。
(2).课程任务:主要针对………等岗位开设,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在………岗位的………能力,要求学生掌握………方面的基本技能。
(3).课程衔接: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后续课程有………。
2.学习目标
指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所要达到的知识和能力水平。
从宏观上描述学生应掌握哪些知识、形成哪些技能、养成哪些素质,特别应突出能力目标。
学习目标的描述应该尽可能是可理解的、可达到的、可评价的,而不是模糊不清的,可望不可及的。
文字表述分以下两段:
第一段:总体描述。
即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在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等方面达到的预期结果。
第二段:具体说明学生应到到的学习目标,用具体、可检验的语言说明学生能达到的学习结果。
3.课程设计
本课程以………项目(任务、岗位、学习目标〔课程任务目标、职业能力目标〕、活动、案例……)为载体,与企业合作设计(创设、选取)Ⅹ个典型的………作为学习情境;根据岗位(群)工作任务要求,确定学习目标及学习任务内容;本课程采取行动导向(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为导向组织教学考核。
表1学习领域的内容与学时分配
表2课程总体设计
3.教学设计
指对某一个具体学习情境的实施设计。
根据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按学习领域(或任务或工作项目等)顺序描述课程内容及具体要求,说明学生获得的知识、培养的能力与素质。
表3学习情境设计
4.课程考核
给出本课程的知识、能力与技能的考核标准及评价办法。
(1).考核方式:指本课程平时考核及期末考核各占比重、各情境内容所占比重、考核形式、试题类型等。
(2)考核标准:考核标准应与本专业学生. ………职业能力和………上岗条件相结合,与相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相对接。
5.学习资源
说明本课程教学使用的教材与教学参考资料,包括主教材,主要参考书及参考资料以及网络教学资源。
6.编写依据
该课程标准是依据………专业调研报告和………人才培养方案而编写的。
三、编写高职课程标准的组织与实施
1.高职课程标准的编写工作由教务处统一组织实施。
2.各专业负责人具体负责本专业高职课程标准编写的组织工作。
3.编写高职课程标准,应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广泛听取相关专家、任课教师意见,注意学习兄弟院校宝贵经验,力求编写的高职课程标准科学、规范、适用。
4.各高职学院要成立高职课程标准编写审定小组,负责指导并审核各专业高职课程标准。
四、时间安排与格式要求
1.高职课程标准的编写工作拟于下学期开学后视工作情况展开。
各专业负责人与相关任课教师可充分利用暑假调研了,注意收集同一教育类别、同一专业的相关资料,做好前期铺垫。
2.格式:(由教务处教研科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