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达标测试卷(第一二单元)附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达标检测卷
(第一、二单元)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41分)
1.看拼音,写词语。

(5分)
lǐ mào zhào yào xuán yásù jìng fěn shēn suìɡǔ
( ) ( ) ( ) ( ) ( )
2.[易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衣裳.(shɑng) 豆腐.(fu) B.浅薄.(bó) 抡.胳膊(lūn)
C.笨拙.(zhuó) 参差.(cī) D.浑.浊(hún) 内蒙.古(měng)
3.[易错]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分)
A.日寇热血拂腾B.迷蒙斩钉截铁
C.衣襟千均一发D.日幕昂首挺胸
4.“砻”的读音可能与下列哪个字的读音相近或相同?( )(2分)
A.聋B.碧C.磨D.岩
5.“囿(yòu)”的意思最有可能与下列哪一项有关?( )(2分)
A.肉B.有C.围墙D.大嘴巴
6.“居高临下”中的“临”的意思是( )。

(2分)
A.靠近;对着B.将要;快要
C.来到;到达D.从高处往下看
7.下列是对“梅花山”地名的拼写,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MEIHUA SHAN B.MEIHUASHAN
C.MeiHuɑ Shɑn D.MeiHuɑShɑn
8.下列句子中,画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他一生对国家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B.他全神贯注地看着课本,没有听到外面的敲门声。

C.我们可以把整个地球想象成一块硕大无朋的磁石。

D.选手们表演了娓娓动听的琵琶演奏、感人肺腑的诗歌朗诵。

9.[疑难]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想,要靠做来证明;做,要靠想来指导。

B.虎啸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这就是它们的极致。

C.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

D.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

10.下列句子中,关联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与其这样坐以待毙,还不如想办法摆脱困境。

B.尽管敌军气势汹汹,但我军的气势仍锐不可当。

C.既然大家事先做好了准备,所以讨论时发言很热烈。

D.后续部队之所以能在黑暗中找到突破口,是因为郝副营长点燃了那本书。

11.下列诗句没有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2分)
A.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B.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C.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D.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12.对句子主要意思的概括,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全世界人民用生命和鲜血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A.人民赢得了胜利。

B.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C.生命和鲜血赢得了胜利。

D.全世界赢得了胜利。

13.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狼牙山五壮士》一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为我们塑造了抗日英雄的形象。

B.《丁香结》一文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实写丁香花的形象,虚写寄托于丁香花的志趣和人生态度。

C.《开国大典》一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自豪、激动的感情。

D.《花之歌》是一首散文诗,作者运用奇特的想象,为花描绘了一个个深沉凝重的形象,抒发了其对人生的独特感悟。

14.将下列句子依次填入语段横线处,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时间飞了,________;皱纹深了,________;泪水干了,________;太阳
落了,________。

①梦的脚印留下来②每一个泪痕生动起来③月亮的笑容浮现出来④躺在里面的故事丰盈起来
A.①④②③B.②①③④
C.④③①②D.③④②①
15.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0分)
(1)唐代诗人孟浩然写的《过故人庄》是一首________(从诗的内容来看),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山村风光的清新恬静。

(2)《宿建德江》一诗中的前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种境界,既________________,又__________________,既愿____________,
又想坐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
献。

”读了这个句子,我体会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阅读与欣赏(29分)
(一)动物导航之谜(17分)
①世界上许多动物有着奇异的远行能力,如生活在南美洲的绿海龟,每年6月中旬便成群结队地从巴西沿海出发,历时两个多月,行程2000多千米,到达大西洋上的阿森松岛,在那里生儿育女以后又返回老家。

两个月后小龟破壳而出,同样像它们的父母一样游回遥远的巴西沿海。

②这种奇异的远行本领,鸟类可能更胜一筹。

小巧玲珑的北极燕鸥,每年在美国的新英格兰筑巢产卵育雏,到8月份便携儿带女飞往南方,12月份到达南极洲,到第二年春天,又飞回新英格兰,每年飞行距离达3.5万千米。

③令人感兴趣的是许多与人类有密切关系的家养动物,也有远行而不迷路的能力。

这些动物是凭借什么来辨别方向、认识路线的呢?
④科学家们利用蜜蜂和鸽子做的动物导航实验,已经初步揭开了这两种动物导航的秘密。

著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奥地利生物学家弗里希,曾在20世纪40
年代,用一系列实验测出了蜜蜂的基本导航能力,证明了蜜蜂通常是利用太阳作为罗盘进行导航的,指出蜜蜂就是以太阳作为参考点,通过“舞蹈”告诉其他蜜蜂如何到达它发现的花源地。

⑤用鸽子做的实验,进一步证明了动物的远行是以太阳为罗盘进行导航的。

科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将一群鸽子关在离家以西160千米的屋里,中午时打开电灯模拟黎明,然后放出鸽子,它们以为这时是黎明,太阳在东方,但实际此时的太阳却正好在南方,鸽子就根据太阳来导航而飞向南方,它们还以为这是向东方朝家飞呢。

⑥蜜蜂和鸽子不仅在有太阳的时候能顺利导航,就是在没有阳光的阴天也能准确地返回自己的家园。

因此可以推测,它们可能有另外一套导航系统。

科学家们首先通过实验发现蜜蜂对磁场很敏感。

美国科学家沃尔科特曾做过一个实验,他给鸽子带上一个小头盔,它可以精确地控制每只鸽子飞行时的磁场。

遇到阴天,当控制头盔产生一个北极朝上的磁场时,鸽子就飞不回来;如果产生一个南极朝上的磁场时,鸽子又可直接飞回。

这就证明鸽子是利用磁北极导航的。

⑦科学家们的实验,虽然已初步揭示了蜜蜂和鸽子导航的秘密,但是太阳、星星的位置会随时间而变化,即使是地磁场的强度也会有变化。

那么鸽子和蜜蜂是怎样根据变化而调整自己的导航行为,至今尚无人知晓。

加上动物种类繁多,海龟、蝴蝶等能远行的动物,是凭借什么回到自己的家的,这些秘密尚未揭开,还有待于科学家的继续研究。

(有改动)
16.文章说明的对象是( )。

(2分)
A.蜜蜂的导航B.鸽子的导航
C.海龟的导航D.动物的导航
17.下列关于动物导航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海龟靠什么导航还未知。

B.鸽子还利用磁北极导航。

C.蜜蜂、鸽子一般以太阳为罗盘进行导航。

D.蝴蝶也以太阳为罗盘进行导航。

18.第②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分)
A.举例子、列数字B.举例子、打比方
C.下定义、作比较D.列数字、打比方
19.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第①段用南美洲的绿海龟的例子,说明海龟生儿育女非常
辛苦。

B.第②段介绍北极燕鸥每年飞行距离达3.5万千米,强调飞行距离长。

C.第④段介绍了蜜蜂以太阳作为参考点,通过“舞蹈”告诉同伴如何到达它发现的花源地。

D.第⑥段用科学家的实验证明了鸽子在阴天利用磁场来判断家的方向。

20.“小巧玲珑的北极燕鸥,每年在美国的新英格兰筑巢产卵育雏,到8月份便携儿带女飞往南方,12月份到达南极洲,到第二年春天,又飞回新英格兰,每年飞行距离达3.5万千米。

”这句话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科学家们利用蜜蜂和鸽子做的动物导航实验,已经初步
..揭开了这两种动物导航的秘密。

”句中加点词“初步”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揭开动物身上的秘密,可以为人类带来许多启示。

请你举一个例子说明人类的某一发明是从动物的身上得到的启示。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大江保卫战(12分)
某年夏天。

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

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

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

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进。

他们和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

某日凌晨两点,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

四百多名官兵闻讯赶到。

支队长一声令下:“上!”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

官兵们肩扛沉重的
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

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

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他们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

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兵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

“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

”这是人民子弟兵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中的真实写照。

面对肆虐的洪水,人民子弟兵更显出铮铮铁汉的本色。

解放军某部四连连长黄晓文正扛着麻包在稀泥中奔跑,忽然觉得脚底一阵疼痛,抬脚一看,原来是一根铁钉扎了进去。

团长见状,马上派人去找随队军医。

黄晓文大声说:“来不及了!”说着,一咬牙,猛地把铁钉一拔,一股鲜血涌了出来。

黄晓文随即从身上扯下一绺布条,三两下把脚捆了个结实,二话没说,转身扛起地上的麻包,又爬上了大堤……在那几十个难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迹啊!
汹涌的激流中,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飞向漂动的树梢,飞向灭顶的房屋,飞向摇摇晃晃的电杆。

在安造垸,他们救出了被洪水围困了三天三夜的幼儿园老师周运兰;在簰洲湾,他们给攀上树梢等待了近九个小时的小江珊以生的希望……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

滔滔洪水中的群众,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像看到了他们的大救星。

大江,永远铭记着那一年的夏天,铭记着英勇的人民子弟兵。

23.“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

”这句话中的“长龙”指
什么?( )(2分)
A.修好的大堤B.塌陷的大堤
C.奔腾不息的长江D.抢修大堤的官兵们
24.“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突出了什么?( )
(2分) A.洪水很大B.许多人求救
C.情况万分紧急D.被淹的地方很多
25.“黄晓文大声说:‘来不及了!’说着,一咬牙,猛地把铁钉一拔,一股鲜
血涌了出来。

”属于什么描写?( )(2分)
A.语言描写、动作描写B.语言描写、神态描写
C.动作描写、心理描写C.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26.“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进。

”有人说句中“日夜兼程”“挺进”用得特别好,你认为呢?请说明理由。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汹涌的激流中,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
..漂动的树梢,飞向
..灭顶的
....,飞向
房屋,飞向
..摇摇晃晃的电杆。

”句中加点的词语让你体会到了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表达与交流(30分)
28.作文:一次(堂)__________的活动(课)。

提示:在将近六年的小学生活中,你上过数以千计的课,参加过无数次的班队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这些课、活动总有一些给你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或者生动风趣;或者别开生面,别具一格;或者使人茅塞顿开,深受启发。

请你选择印象最深的一堂课或一次活动进行写作。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②要围绕中心有条理地叙述,注意点面结合。

第一次月考达标检测卷(第一、二单元)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
1.礼貌照耀悬崖肃静粉身碎骨
2.C 3.B 4.A 5.C 6.D 7.A 8.D 9.B
10.C 11.B 12.A 13.D 14.A
15.(1)田园诗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2)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3)使人惊叹叫人舒服久立四望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4)花对人类的无私奉献精神
第二部分阅读与欣赏
(一)16.D 17.D 18.A 19.A
20.主要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用具体的事例和数字说明鸟类的远行本领更为高强,让人觉得真实可信。

21.不能删去。

“初步”说明尚未完全揭开秘密,如果删去,就成了完全揭开秘密,这与事实不符,“初步”一词的运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22.示例:人类揭开鸟类飞行的秘密,于是发明了飞机。

(二)23.D 24.C 25.A
26.示例:这两个词用得特别好,写出了解放军官兵心急如焚,克服重重困难准备抢险,体现出了他们心系群众安危,急群众之所急。

27.示例:我体会到了战士们不顾环境的危险,正分秒必争地进行营救;体会到了战士们心系群众安危、英勇顽强。

第三部分表达与交流
28.略。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积累与运用(53分)
一、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8分)
阅读给我们带来无尽的lè qù( )与遐想:我们随老舍先生在lǜ t ǎn( )般的草原上sǎ tuō( )地骑马,在细雨中欣赏yōu yǎ( )wǔ mèi( )的丁香花,在参加开国大典的人们pái shān d ǎo hǎi( )的掌声中心潮péng pài( ),耳边不断响起狼牙山五壮士zhuàng liè háo mài( )的口号声……
二、给下面词语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8分)
1.【领】①带,引;②领有,领有的;③接受;④了解(意思)。

领.会( ) 领.教( )
领.海( ) 率领.( )
2.【固】①结实,牢固;②坚决地,坚定地;③本来,原来;④坚硬。

固.体( ) 固.有( )
稳固.( ) 固.守阵地( )
三、给下列各题选择正确的答案。

(12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蒙.古(měng) 孕.育(yùn) 偃.月刀(yǎn)
B. 逶.迤(wēi) 羞涩.(sè) 硕.大无朋(shuò)
C. 叱咤.(chà) 嗤.笑(chī) 迥.然不同(jiǒng)
D. 崎.岖(qí) 鏖.战(áo) 沧海一粟.(sù)
2.下列人名、地名的拼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欧阳立明(Ouyɑng Liming)
B. 陈红(Chen hong)
C. 江滨路(JIANG BIN LU)
D. 朝阳路(ChɑoYɑng LU)
3.下列句子中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

B. 尽管
..把她的孩子抱回家去了。

..邻居去世了,桑娜还是
C. 虽然
..已发现少数厌氧菌能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生存,但.氧气和二氧化碳对于生命的存在是极为重要的。

D. 即使
..遇到再大的困难,红军也.没有放弃必胜的信念。

4.下列句子都使用了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B.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

C. 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D.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5.在下面语段的横线上依次填入四个分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春日踏青,青芜如毯,________;夏日听雨,雨声淅沥,________;秋日看花,花叶相辉,________;冬日观雪,雪花飘飘,________。

好诗如四季,岁岁不相同。

①诗是千缕缤纷下那一丝虚幻的朦胧
②诗是玉田琼屋上那一份惊艳的洁白
③诗是绿草遍野时那一抹久违的清新
④诗是红叶清风里那一派无尽的潇洒
A. ③④②①
B. ④③①②
C. ③①④②
D. ①②③①
6.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信息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宿建德江》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然。

B. 《穷人》一文的作者是俄国伟大的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

C.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写的一首七言律诗。

D. 《灯光》的作者是铁凝。

四、先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然后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空。

(10分)
全神( )注斩钉( )铁居高( )下
不( )思索别出心( ) 技高一( )
忘( )所以暴露无( )
1.我费了很大力气爬上了山顶,终于可以_________,观赏美景了。

2.这个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外观设计__________,十分引人注目。

五、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6分)
1.音乐这门课对我很感兴趣。

(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注意用不同的词代替“说”。

(1)妈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别过来,危险!”
(2)“请让我自己试一试吧!”弟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


(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日积月累。

(6分)
1.周恩来总理为国为民,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诸葛亮名句)。

他把一生的
精力都奉献给了他热爱的祖国和人民。

陆游曾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事定犹须待阖棺。

”这两句诗是他用来自勉的,但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2.春天,看到万紫千红、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我不禁想到朱熹《春日》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万紫千红总是春”;夏夜,看到鹊飞、听到蝉鸣,我脱口而出的便是辛弃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雨天,看到乌云密布、雨珠四溅,我脑海中浮现出了_________(作者)《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捐躯赴国难,_________________”是曹植坚定的报国志,“少小离家老大
回,___________________”是贺知章悠悠的思乡意,“待到重阳日,__________________”是主客之间的亲切、融洽。

七、口语交际。

(3分)
星期天,小明在家里看《鲁滨逊漂流记》,爸爸看见了,责备小明说:“你学习不用功,看这些闲书倒起劲,做作业去!”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样向爸爸
解释?解释时注意礼貌用语,做到有理有据,可以用学过的名言警句帮助自己阐述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与欣赏(27分)
八、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6分)
你做过问卷调查吗?下面是小明做的一项小调查,用数据说明了一些问题。

请你认真看一看,帮小明做个简要的调查分析吧。

某市小学六年级100名学生学习、生活情况调查表
1.从上述调查表中可以看出,该市小学六年级学生普遍存在着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问题。

(3分)
2.根据以上调查结果,你认为应该给该市教育部门提出怎样的建议?(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课内阅读。

(10分)
接着,升国旗。

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徐徐上升。

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
起头,瞻仰
..这鲜红的国旗。

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

每一响都是五十四门大炮齐发,一共二十八响。

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接着,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

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

观礼
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1.选文描写了升旗仪式、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场景。

(2分)
2.“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徐徐上升”一句
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2分)
A. 表示解释说明
B. 表示话题突然转变
C. 表示声音延长
3.选文中画“——”的句子表达了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情,从中我们能感受到当时________________的气氛。

(2分)
4.文中加点的“瞻仰”一词能否换成“注视”?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课外阅读。

(11分)
翻越大雪山(节选)
山上云雾缭绕,山风卷着雪花迎面扑来,单薄的军衣抵挡不住风雪的吹打,脸上、身上像被无数把尖刀割着。

战士们冻得浑身哆嗦,牙齿打战,有的包着被子,有的裹着毯子,有的披着老羊皮,可都不顶用。

越往上爬,空气越稀薄,人们头昏脑涨、呼吸困难。

体弱的人,走一步,站一会儿,喘一阵。

这时候,谁要
是停步坐下来歇歇,就会再也起不来了。

因此,大家都拼尽
..全身力气,互相搀扶着,一步一步艰难地前进。

一位连指导员,左手拉着一个小战士,右手扶着一个患病的战士,三个人在风雪中顽强地前进。

因为风雪太大,连饿带冻,那个患病的战士迈不开步子,渐渐地连站也站不住了。

指导员搀扶着他,一步一步向上攀登。

快到山顶的时候,一阵猛烈的风雪迎面扑来,那个患病的战士一个踉跄,一头栽倒在雪地上。

指导员和小战士赶紧把他扶起来,发现他脸色苍白,呼吸急促。

他望着指导员和小战士说:“指导员,你们走吧,不要管我了!”
指导员连忙说:“不,不管怎样,我们也要一起翻过雪山。


那个战士两眼噙着热泪,摇摇头吃力地说:“你们快走吧……这里不能久待呀,要不然……”话未说完就昏过去了。

指导员望着茫茫无际的白雪,心想: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背着他走,即使是一寸一寸地往前挪,也要挪过山去。

指导员脱下自己仅有的一件夹衣,披在已经昏迷的战士身上。

然后把他背起来,带着小战士,继续向上爬……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对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2.选文字里行间都流露着伟大的长征精神。

读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结合选文
内容,对这三句话进行批注,写在下面横线上。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选文内容,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

(3分)
(1)选文运用点面结合的手法,写了众多战士和生病的战士在爬雪山时的表现,
突出了生病战士的身体很虚弱,反衬出其他战士的强壮与威猛。

( )
(2)从第1自然段加点的“拼尽”一词中可以体会到战士们竭尽全力、勇敢地向
雪山发出挑战的大无畏精神。

( )
(3)“不,不管怎样,我们也要一起翻过雪山。

”这句话表现出指导员对战士的
关爱和战胜困难的决心。

( )
表达与交流(20分)
十一、习作展示。

(20分)
请选自己参加过的一次活动写一篇作文。

题目自拟。

注意抓住某一个精彩的场面,叙述要清楚,情节要合理,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字数不少于450。

期中测试卷
一、乐趣绿毯洒脱优雅妩媚排山倒海澎湃
壮烈豪迈
二、1. ④③②①
2. ④③①②
三、1. C 2. A 3. B 4. A 5. C 6. D
四、贯截临假裁筹乎遗
1. 居高临下
2. 别出心裁
五、1. 示例:我对音乐这门课很感兴趣。

2. 示例:(1)大喊一声(2)请求道
3. 桑娜脸色发白,说,她嘛……缝缝补补……风吼得那么凶,真叫人害怕。

六、1.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位卑未敢忘忧国
2. 等闲识得东风面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3. 视死忽如归乡音无改鬓毛衰还来就菊花
七、略。

八、1. 家庭作业多睡眠时间少体育锻炼时间少
2. 示例:希望该市教育部门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保证学生有充足的睡眠
时间和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

九、1. 鸣放礼炮宣读公告
2. A
3. 对毛主席的爱戴热烈、喜悦
4. 不能。

因为“瞻仰”指恭敬地看,在人们心中,五星红旗是神圣的,所以人
们怀着崇高的敬意看着它。

“注视”强调集中目光看,并没有表现出人们对国旗的敬意,因此不能换成“注视”。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分析能力。

答题时可以先了解词语意思,再结合相关内容分析。

“瞻仰”的意思是恭敬地看,“注视”表示注意地看。

结合文中情景可知,面对国旗,人们“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表现出的是严肃而恭敬的态度。

换为“注视”后,体现不出人们对国旗的敬意。

因此,“瞻仰”一词不能换成“注视”。

十、1. 环境突出天气的严寒和环境的恶劣,从侧面表现出红军战士们无所畏
惧的精神
2. 示例:这三句话是对指导员的心理和动作描写,通过“只要……就……”“即
使……也……”“仅有”等词语,表现出指导员坚定的决心和舍己为人的精神;
通过“脱”“披”“背”“爬”等动词,表现出指导员顽强的革命精神和战友之间患难与共的深厚情谊。

3. 本文主要写了红军战士在翻越大雪山时遇到的重重困难,以及以指导员和生
病的战士为代表的红军战士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克服困难的经过。

4. (1)×(2)√(3)√
十一、例文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