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之君子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之君子观

《论语》之君子观

《论语》中,孔子根据一个人的修养高低把人分为圣人、君子、士,他还提及了善人和有恒者,但未加细论。根据笔者的理解,所谓“圣人”就是完全具备仁的品格的“仁人”。君子是努力修养仁的品格的人,在《宪问第十四》中,孔子说“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就是说君子中有不仁之人,但小人中无有仁之人,这说明君子是次于“圣人”的人。而士则虽“仁以为己任”,但他只是修养到具备某种品格的人,是次于君子的人,在《子路第十三》中,孔子甚至把最次的“言必信,行必果”若小人一般的人也称之为士。在《述而第七》中,孔子说:“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因为圣人孔子未得见,所以他只论仁,而几未论圣人。孔子在《论语》中论述最多的是君子。笔者经过对《论语》篇章的整理,概括出君子的30种基本素养与特征,同时也罗列出君子与小人的10大区别。

一、君子的素养与特征

1、庄重威严,过勿惮改。《学而第一》: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意思是: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这里,孔子提出了君子应当具有的品德,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庄重威严、认真学习、慎重交友、过而能改等项。作为具有理想人格的君子,从外表上应当给人以庄重大方、威严深沉的形象,使人感到稳重可靠,可以付之重托。他重视学习,不自我封闭,善于结交朋友,而且有错必改。以上所提四条原则是相当重要的。

在《子张第十九》中,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好比日月蚀。他犯过错,人们都看得见;他改正过错,人们都仰望着他。”

这里也讲到了君子改过的问题。孔子特别反对有错不改,所以他在《子路第十三》中把“言必信,行必果”之人说成是“硁硁然小人哉”!因为这种人说对了坚持还没问题,如果错了也坚持,那就会造成很大危害。

2、生活俭朴,勤劳敏捷。《学而第一》: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孔子认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不应当过多地讲究自己的饮食与居处,他在工作方面应当勤劳敏捷,谨慎小心,而且能经常检讨自己,请有道德的人对自己的言行加以匡正。

3、博学多识,通观全局。《为政第二》:子曰:“君子不器。”孔子说:“君子不像器具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君子是孔子心目中具有理想人格的人,非凡夫俗子,他应该担负起治国安邦之重任。对内可以妥善处理各种政务;对外能够应对四方,不辱君命。所以,孔子说,君子应当博学多识,具有多方面才干,不只局限于某个方面,因此,他可以通观全局、领导全局,成为合格的领导者。这种思想在今天仍有可取之处。

《子张第十九》中,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就是说:“各行各业的工匠住在作坊里来完成自己的工作,君子通过学习来撑握道。”君子的学习是全面的,并非是学一些雕虫小技,在《子张第十九》中,子夏又说:“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子夏的意思是:“虽然都是些小的技艺,也一定有可取的地方,但用它来达到远大目标就行不通了。”

4、先做后说,取信于人。《为政第二》: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子贡问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再说出来,(这就够说是一个君子了)。”做一个有道德修养、有博学多识的君子,这是孔子弟子们孜孜以求的目标。孔子认为,作为君子,不能只说不做,而应先做后说。只有先做后说,才可以取信于人。在《宪问第十四》中,孔子又说:“君子耻

其言而过其行。”

5、谦逊礼让,公平竞争。《八佾第三》: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与别人争的事情。如果有的话,那就是射箭比赛了。比赛时,先相互作揖谦让,然后上场。射完后,又相互作揖再退下来,然后登堂喝酒。这就是君子之争。”孔子在这里所说的“君子无所争”,即使要争,也是彬彬有礼的争,这反映了孔子和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即强调谦逊礼让而鄙视无礼的、不公正的竞争,这是可取的。

6、取财有道,时刻思仁。《里仁第四》: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在《卫灵公第十五》中,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孔子说:“君子只谋求道行道,不谋求衣食。耕田,也常要饿肚子;学习,可以得到俸禄。君子只担心道不能行,不担心贫穷。”

7、为人公正,以义待人。《里仁第四》: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人和事,没有固定的厚薄亲疏,只是按照义去做。”这里孔子提出对君子要求的基本点之一:“义之与比。”有高尚人格的君子为人公正、友善,处世严肃灵活,不会厚此薄彼。

8、事君恭敬,使民以义。还有行为庄重、养民也惠。《公治长第五》: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孔子评论子产说:他有君子的四种道德:“他自己行为庄重,他事奉君主恭敬,他养护百姓有恩惠,他役使百姓有法度。”子产在郑简公、郑定公之时执政22年。其时,于晋国当

悼公、平公、昭公、顷公、定公五世,于楚国当共王、康王、郏敖、灵王、平王五世,正是两国争强、战乱不息的时候。郑国地处要冲,而周旋于这两大国之间,子产却能不低声下气,也不妄自尊大,使国家得到尊敬和安全,的确是中国古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孔子对子产的评价甚高,认为治国安邦就应当具有子产的这四种道德。

在《子张第十九》中,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子夏说:“君子必须取得信任之后才去役使百姓,否则百姓就会以为是在虐待他们。要先取得信任,然后才去规劝;否则,(君主)就会以为你在诽谤他。”

9、文质彬彬,不俗不虚。《雍也第六》: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像个乡下人,流于粗俗:文采多于质朴,就流于虚伪、浮夸。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是个君子。”这段话言简意赅,确切地说明了文与质的正确关系和君子的人格模式,高度概括了孔子的文质思想。文与质是对立的统一,互相依存,不可分离。质朴与文采是同样重要的。孔子的文质思想经过两千多年的实践,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0、博学于文,约之以礼。《雍也第六》: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古代的文化典籍,又以礼来约束自己,也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孔子当然不主张离经叛道,那么怎么做呢?他认为应当广泛学习古代典籍,而且要用“礼”来约束自己。说到底,他是要培养懂得“礼”的君子。

11、厚待亲属,故旧不遗。《泰伯第八》: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意思是:孔子说:“只是恭敬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徒劳无功;只是谨慎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畏缩拘谨;只是勇猛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说话尖刻。在上位的人如果厚待自己的亲属,老百姓当中就会兴起仁的风气;君子如果不遗弃老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