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线菌基本知识
放线菌详细介绍
根据形态和功能不同可分为: 基内菌丝(营养菌丝) 气生菌丝 孢子丝
一、放线菌的形态特征
(一)菌丝
1. 基内菌丝 •培养基内匍匐生长的菌丝,无隔, 约 0.2-0.8μm。 •通常会产生水溶性或脂溶性色素. •功能:吸收营养,所以又称营养菌 丝。
一、放线菌的形态特征
2. 气生菌丝 •由营养菌丝长出培养基外,伸向空 间的菌丝。略粗于基丝0.5-1.2μm, 也有色素产生。 •功能: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可 分 化出繁殖结构,即孢子丝。
1.双层单位膜包围的 细胞器;其中含脂 类、蛋白质、少量 RNA和环状DNA。
2.其DNA可自主复制, 不受核DNA控制。决 定线粒体的某些遗 传性状。
3.生物氧化中心。
酵母菌的细胞结构与功能
(3)内质网:
是分布在整个细胞中的由膜构 成的管道和网状结构。在细胞 中和核膜或细胞膜相连在一起。 根据表面结构分为: 粗糙型内质网:膜外附着有核 糖体。 光滑型内质网:表面没有附着 的颗粒。 内质网功能: 起物质传递的作用,另外还有 合成脂类和脂蛋白
二、放线菌的繁殖方式
1.分生孢子(conidiospores):
•在气生菌丝顶端形 成成串或单个孢子, 菌丝分裂形成。
二、放线菌的繁殖方式
2、孢囊孢子
在气生菌丝顶端 或基内菌丝顶端膨 大或盘卷缠绕形成 孢子囊,在孢子囊 内形成孢囊孢子。
孢囊:菌丝细胞在不 同平面反复分裂,形 成孢囊孢子.有的孢囊 孢子可以丛毛运动。
酵母细胞壁结构
酵母菌的细胞结构与功能
2、细胞膜
酵母细胞膜是双磷脂 层构造,其间镶嵌着 蛋白质和甾醇。 酵母菌的细胞膜与原 核生物的基本相同。 但有的酵母菌如酿酒 酵母中含有固醇类 (甾醇),这在原核生 物是罕见的。
放线菌(1)
配方二 面粉琼脂培养基
面粉 60克 琼脂 20克
水 1000毫升
把面粉用水调成糊状,加水到500毫升,放在文火上煮30分 钟。另取500毫升水,放入琼脂,加热煮沸到溶解后,把两液调 匀,补充水分,调整pH值到7.4,分装,灭菌,备用。
与人类的关系
放线菌常以孢子或菌丝状态极其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土壤 中最多,其代谢产物使土壤具有特殊的泥腥味。
核酸类抗生素:这类抗生素含有核酸类 似物的衍生物,作用于病原菌的去氧核 糖核酸合成系统,抑制其前驱物或酵素 的合成,如保米霉素。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它是由 12 个以上的 碳原子组成,且形成环状结构,通常可 和细菌的 50 核糖体亚基结合,以阻断蛋 白质的合成,如红霉素。
多烯类抗生素:由 25 ~ 37 个碳原子组成 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含有 3 ~ 7 个相邻 的双键,可与病原真菌细胞膜上的类固
4、孢子的鞭毛同细菌鞭毛 5、核糖体为70s
放线菌
光学显微镜下的放线菌
放线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 与细菌不同的菌落特征,放 线菌菌丝相互交错缠绕形成 质地致密的小菌落,干燥、 不透明、难以挑取,当大量 孢子覆盖于菌落表面时,就 形成表面为粉末状或颗粒状 的典型放线菌菌落,由于基 内菌丝和孢子常有颜色,使 得菌落的正反面呈现出不同 A:诺尔斯氏链霉菌; 的色泽。 B:皮疽诺卡氏菌; C:酒红指孢囊菌; D:游动放线菌; E:小单胞菌; F:皱双孢马杜拉放线菌
放线菌的基本形态
2. 气生菌丝(aerial hyphae):
• 由营养菌丝长出培养 基外,伸向空间的菌丝。 略粗于基丝0.5-1.2μm, 也有色素产生。 • 功能:气生菌丝生长 到一定阶段可分化出繁殖 结构,即孢子丝。
3. 孢子丝
知识点1细菌
放线菌1. 内容放线菌是一类主要呈菌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陆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一、放线菌的形态结构细胞呈丝状分枝,在营养生长阶段,菌丝内无隔,为多核单细胞。
菌丝可分为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
二、放线菌的繁殖方式可借孢子或以菌丝断裂的方式繁殖。
三、放线菌的菌落特征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菌落,小型、干燥、不透明、表面呈致密的丝绒状,上有一薄层彩色“干粉”;菌落与培养基的连接紧密,难挑取;菌落正反面的颜色往往不一致,菌落边缘的琼脂平面有变形。
2. 练习一、选择题放线菌的菌体呈分枝丝状体,因此它是一种:()A、多细胞的真核微生物B、单细胞真核微生物C、多核的原核微生物D、无壁的原核微生物答案:C2. 在下列原核生物分类中,属古细菌类的细菌是:()A、大肠杆菌B、枝原体C、放线菌D、产甲烷细菌答案:D3. 细菌的鞭毛是:()A、细菌运动的唯一器官B、细菌的一种运动器官C、细菌的一种交配器官D、细菌的繁殖器官答案:B二、填空题1. 放线菌个体为_____体,根据菌丝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的情况,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答案:分枝丝状;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孢子丝2. 放线菌的菌体形态呈_____,革兰氏染色呈_____,________运动,为____营养型微生物。
答案:分枝的丝状体;阳性;不能;化能有机3. 抗生素的产生菌主要是_____菌类,其中50%以上是由______菌属微生物产生的。
答案:放线;链霉4. 放线菌菌落形状一般为_______,表面呈___________、而霉菌菌落表面常呈________,霉菌菌落如呈粉末状者____放线菌细腻致密。
答案:圆形;干燥细致的粉末状或茸毛状;绒毛状或棉絮状;不及5. 放线菌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性,在于它们是__________的主要产生菌,许多临床和生产上有使用价值的抗生素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等都由放线菌产生。
与“放线菌”有关的知识例析
枝状菌丝体构成细胞体,一般分化为基内菌丝和气生
菌丝。其中,基内菌丝又叫营养菌丝,主要用来吸收营
养,气生菌丝主要与抱子生殖有关(参考答案:A) $
2放线菌的营养方式
除少数营寄生生活的致病菌外,放线菌多为腐生
异养型微生物。放线菌的培养形式主要有固体培养和
液体培养两种形式。它们能够吸收和利用的碳源主要
是葡萄糖、麦芽糖以及淀粉等,并且能够以蛋白胨、牛
肉膏、硝酸盐以及铵盐等作为氮源。此外,放线菌在生
长代谢的过程中还需要各种无机盐和一些微量元素。
例 3 细菌、放线菌、真菌的共同特征是 ( )
A. 都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B. 都是单细胞生物
C. 都用抱子繁殖
D. 都没有叶绿体,必须进行寄生或腐生生活
解析:细菌没有叶绿体,因此营养方式是异养,必
须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维持生活(只有少数硫化菌以分
D.分生抱子是最常见的放线菌抱子
解析:放线菌主要是通过抱子进行繁殖的,少数放
线菌还能借助菌体分裂片段进行繁殖(参考答案:8 $
例6下列有关生物的遗传现象和结论的叙述
中,不正确的是
(
)
A. 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是因为两种细菌在
一起培养时发生了 DNA 重组
B. 子房壁发育为果皮,其性状由母本基因决定,
用来培养真菌;高氏一号培养基是用来培养放线菌的
合成培养基;麦芽汁培养基是一种培养细菌和真菌的
常用天然培养基(参考答案:C) $
3放线菌的繁殖方式
自然条件下,大多数放线菌是通过气生菌丝分化
形成各种分生抱子进行繁殖的,仅少数是通过基内菌
丝分裂形成抱子状细胞进行繁殖的。放线菌形成抱子
主要有以下两种途径:一种是细胞膜内陷,再由外向内
药学微生物教案 放线菌各论
药学微生物教案放线菌各论一、教学目标1. 理解放线菌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生物学特性。
2. 掌握放线菌在药物研发和生产中的应用。
3. 了解放线菌的主要代表菌种及其药用价值。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放线菌相关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放线菌的基本概念1.1 放线菌的定义1.2 放线菌的特点1.3 放线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2. 放线菌的分类与生物学特性2.1 放线菌的分类系统2.2 放线菌的生物学特性2.3 放线菌的生长条件及培养方法3. 放线菌在药物研发和生产中的应用3.1 放线菌药物的类型及特点3.2 放线菌药物的研发流程3.3 放线菌药物的生产工艺4. 放线菌的主要代表菌种及其药用价值4.1 链霉菌属4.2 诺卡菌属4.3 其他具有药用价值的放线菌菌种5. 放线菌资源的挖掘与利用5.1 放线菌资源的分布与采集5.2 放线菌基因资源的挖掘5.3 放线菌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前景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放线菌的基本概念、分类、生物学特性、药物研发和生产等方面的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放线菌药物研发和生产的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讨论法:组织学生探讨放线菌资源的挖掘与利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4. 实验法:安排放线菌的分离、纯化和鉴定等实验,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微生物学》、《放线菌学》、《药物学》等相关教材。
2. 实验器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生物显微镜、培养皿、试管、移液器等。
3. 实验试剂:琼脂、葡萄糖、氨基酸、抗生素等。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及实验操作技能。
2. 期末考试:设置放线菌相关试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践能力:评估学生在放线菌实验中的操作熟练程度及问题解决能力。
4. 创新思维: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观点提出和分析能力。
六、放线菌的生态与分布6.1 放线菌的生态环境6.2 放线菌的地理分布6.3 放线菌与土壤肥力的关系七、放线菌的遗传与变异7.1 放线菌的遗传物质7.2 放线菌的遗传变异方式7.3 放线菌的分子遗传学应用八、放线菌的生态与环境保护8.1 放线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8.2 放线菌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8.3 放线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九、放线菌疾病与防治9.1 放线菌引起的疾病9.2 放线菌疾病的诊断与治疗9.3 放线菌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十、放线菌未来的发展趋势10.1 放线菌药物的研发趋势10.2 放线菌生物技术的应用前景10.3 放线菌在个性化医疗中的作用六、教学方法6.1-6.3节采用讲授法,结合实例讲解放线菌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放线菌多样性》课件
基因组结构
放线菌基因组通常为环状染色 体,含有重复序列和可变数量 的染色体。
基因组功能
放线菌基因组具有多种功能, 包括抗生素合成、环境适应、
营养获取等。
放线菌的进化关系
系统发育树
根据16S rRNA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 显示放线菌之间的进化关系。
进化机制
放线菌的进化机制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 、基因水平转移等。
《放线菌多样性》ppt课件
目录
• 放线菌简介 • 放线菌的多样性 • 放线菌的生物活性 • 放线菌的分离与鉴定 • 放线菌的基因组学与进化 • 展望与未来研究方向
01
放线菌简介
放线菌的定义与分类
放线菌是一类具有分支状菌丝 的革兰氏阳性细菌,通常在固 体培养基上形成辐射状气生菌 丝。
根据其生理生化特性,放线菌 可分为数十个属,其中链霉菌 属是最常见的。
02
放线菌的多样性
放线菌的物种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
放线菌是微生物中的一大类群, 包括许多不同的物种。这些物种 在形态、生理和生态特征上各不
相同,呈现出丰富的多样性。
分类学研究
为了更好地了解放线菌的物种多 样性,需要进行深入的分类学研 究,包括形态学、生理学和分子
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
生物地理学
放线菌的物种多样性也表现在它 们的地理分布上,不同地区的放 线菌群落存在差异。生物地理学 研究有助于了解放线菌的分布规
放线菌的分布与生态
放线菌广泛分布于各种环境,如土壤 、水体、空气等,尤其在土壤中最为 丰富。
放线菌与人类关系密切,一方面能够 产生多种有用的次生代谢产物,另一 方面也能引起一些植物和动物病害。
放线菌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 色,能够降解有机物、转化金属元素 和产生天然产物等。
放线菌简介
1.放线菌的定义
放线菌是一类呈菌丝状生长、主 要以孢子繁殖的陆生性较强的原 核生物。也可认为放线菌就是一 类呈丝状生长、以孢子繁殖的革 兰氏阳性细菌(放线菌几乎都呈革 兰氏阳性)。
2.放线菌的特征
单细胞,大多由分枝发达的菌丝组成。 多数为腐生菌,少数为寄生菌。 大多放线菌是需氧的。 菌丝直径与杆菌类似,约1 μm。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含磷壁酸。
气生菌丝与孢子丝形态和排列以及分生孢子的结构差异, 是链霉菌属分类鉴定的依据。
5.放线菌的繁殖
繁殖方式: 分生孢子(多数) 孢囊孢子(少数) 断裂生殖(基内菌
丝断裂或任何菌丝 片段断裂)(少数)
6.放线菌的代表属
链霉菌属:是最高等的放线菌。多生活 在土壤中。是产生抗生素菌株的主要来 源,如链霉素由灰色链霉菌产生,而土 霉素是由龟裂链霉菌产生。有基内菌丝、 气生菌丝、孢子丝(有20个孢子以上), 孢子丝直形、波浪弯曲形成螺旋状,孢 子丝有互生、丛生、轮生,依靠孢子繁 殖。
3.放线菌的菌落特征
(2)在液体培养基上
静置培养时,在液面上(特别是液 体和容器内壁接合处)产生斑状或 膜状菌璞;有的形成菌丝球沉在 液体底部,.放线菌的结构
(1)基内菌丝:向基质表面和内 部伸展的菌丝,菌丝较细,颜色较 淡,称为基内菌丝。基内菌丝可产 生红、橙、黄、绿、蓝、紫、黑、 褐等不同颜色(多为水溶性,可将 培养基染成不同颜色)。其主要功 能为摄取营养和排泄代谢产物,故 亦称其为营养菌丝。
6.放线菌的代表属
诺卡菌属:只有基内菌丝,较少数 产生薄层气生菌丝,极少数产生孢 子丝,依靠菌丝断裂繁殖。部分可 对人致病,如星形偌卡菌引起肺化 脓性感染。巴西诺卡菌主要在皮肤 创伤后引起感染,感染以化脓和坏 死为特征,称为分枝菌病。
什么是放线菌
什么是放线菌引言放线菌(Actinobacteria)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细菌,也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微生物资源。
它们具有丰富的代谢能力和生物活性产物,对于农业、药物开发、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放线菌的研究和应用已经成为微生物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从分类特征、生物特性、应用领域等方面对放线菌进行详细介绍。
一、分类特征1. 形态特征放线菌是革兰氏阳性细菌,其细胞多为直杆状,长为0.2-2.0μm,直径为0.5-1.0μm。
有的放线菌细胞会形成分枝或丝状结构,使得其菌落呈现放射状生长。
2. 细胞壁特征放线菌的细胞壁主要由多肽聚糖组成,其中N-乙酰葡萄醣胺和N-乙酰半乳葡萄糖胺是其特征性成分。
这些特殊的细胞壁结构使得放线菌对抗生物膜、抗药物和耐酸碱有一定的能力。
3. 分类系统放线菌属于细菌界放线菌纲(Actinobacteria),目前已知的放线菌约有50个属。
根据形态特征、生理和生态习性等分类指标,放线菌可以进一步分为不同的科、属和种。
二、生物特性1. 生长环境放线菌广泛存在于土壤、水体和植物表面等自然环境中。
它们对土壤质地、pH值、湿度和养分含量等因素有一定的适应性,因此在地球生态系统中分布十分广泛。
2. 代谢能力放线菌具有丰富的代谢能力,可以利用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作为碳源、氮源和能源。
许多放线菌具有优良的降解能力,能够降解有机污染物和农药,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3. 生物活性产物放线菌是许多重要天然产物的产生者,其中包括抗生素、抗肿瘤活性物质、抗氧化物质等。
这些生物活性产物对细菌、真菌和肿瘤细胞等具有显著的抑制或杀灭作用,对人类的健康和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三、应用领域1. 农业应用放线菌具有优良的土壤分解和降解能力,可以降解农药残留、处理农业废弃物等。
此外,放线菌还能够产生一些具有生物肥料作用的物质,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2. 药物开发放线菌是抗生素的重要来源之一,许多著名的抗生素如链霉素、土霉素等都是由放线菌产生的。
抗生素生产放线菌学知识
第一节放线菌放线菌是介于细菌与丝状真菌之间而又接近于细菌的一类丝状原核微生物,因菌落呈放射状而得名。
放线菌最突出的特性之一是能产生大量的、种类繁多的抗生素,现在全世界发现的抗生素,绝大多数由放线菌产生。
一、放线菌的形态与结构放线菌菌体为单细胞,大多由分枝发达的菌丝组成,最简单的为杆状或原始菌丝,菌丝直径与杆状细菌差不多,大约1微米。
放线菌菌丝细胞的结构与细菌基本相同,根据菌丝形态和功能可分为营养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三种。
(一)、营养菌丝又称作初级菌丝或一级菌丝,匍匐生长于培养基内,主要生理功能是吸收营养物质,故又称为基内菌丝,营养菌丝一般无隔膜,即使有也非常少,直径0.2-0.8微米。
(二)、气生菌丝又称为二级菌丝体。
营养菌丝体发育到一定时期,长出培养基外并伸向空间的菌丝为气生菌丝。
直径比营养菌丝粗,约1-1.4微米。
(三)、孢子丝当气生菌丝体发育到一定程度,其上分化出可形成孢子的菌丝即孢子丝,又名产孢丝或繁殖菌丝。
孢子丝的形状有直形、波曲和螺旋形之分。
螺旋状孢子丝的螺旋结构和长度均很稳定。
二、放线菌的菌落特征放线菌的菌落由菌丝体组成。
一般圆形、光平或有许多皱褶,光学显微镜下,菌落周围具辐射状菌丝,因种类不同可分为两类:1、一类是由产生大量分枝的和气生菌丝的菌种所形成的菌落。
链霉菌的菌落就是这一类型的代表,菌落质地致密,表面呈较紧密的绒状或坚实、干燥、多皱,菌落较小而不蔓延;营养菌丝长在培养基内,所以菌落与培养基结合较紧,不易被挑起或挑起后不易破碎。
2、另一类菌落,由不产生大量菌丝体的种类形成,如诺卡氏放线菌的菌落,粘着力差,结构呈粉质状,用针挑起后则粉碎。
三、放线菌的繁殖方式放线菌主要通过形成无性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也可借菌丝断裂片断繁殖.放线菌长到一定阶段,一部分气生菌丝形成孢子丝, 孢子丝成熟便分化形成许多孢子,称为分生孢子。
孢子的产生有以下几种方式:1、凝聚分裂形成凝聚孢子其过程是孢子丝胞壁内的原生质围绕核物质,从顶端向基部逐渐凝聚成一半体积相等或大小相似的小段,然后小段收缩,并在每段外面产生新的孢子壁垒而成为圆形或椭圆形的孢子,孢子成熟后,孢子丝壁破裂,释放出孢子,多数放线菌按此方式形成孢子。
放线菌基本常识
放线菌就是介于细菌与丝状真菌之间而又接近于细菌得一类丝状原核生物(有人认为它就是细菌中得一类),因菌落呈放射状而得名。
1877年由合兹(Harz)首先发现一种寄生于牛体得厌气性牛型放线菌,从此便引用了Actinomyces这个属名,后来又发现了好气性腐生得种类,也叫放线菌。
1984年,美国学者就是瓦克斯曼(Waksman)把好气性腐生放线菌另立为链霉菌属,以与放线菌属相区别,而将厌气性寄生得种类仍保留原名--放线菌属(Actinomyces)。
我国现在也采用此分类系统。
苏联学者在拉西里尼科夫则将二者均归入放线菌属,这种系统只苏联与东欧一些国家采用。
放线菌多为腐生,少数寄生,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
腐生型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起着相当重要得作用,而寄生型可引起人、动物、植物得疾病。
这些疾病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就是放线菌病,由一些放线菌所引起,如马铃薯疮痂病、动物皮肤病、肺部感染、脑膜炎等;另一类为诺卡氏菌病,由诺卡氏菌引起得人畜疾病,如皮肤病、肺部感染、足菌病等。
此外,放线菌具有特殊得土霉味,易使水与食品变味。
有得能破坏棉毛织品、纸张等,给人类造成经济损失。
只要掌握了有关放线菌得知识,充分了解其特性,就可控制、利用与改造它们,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ﻫ放线菌最突出得特性之一就是能产生大量得、种类繁多得抗生素。
人们在寻找、生产抗生素得过程中,逐步积累了有关放线菌得生态、形态、分类、生理特性及其代谢等方面得知识。
据估计,全世界共发现4,000多种抗生素,其中绝大多数由放线菌产生。
这就是其她生物难以比拟得。
抗生素就是主要得化学疗剂,现在临床所用得抗生素种类占井冈霉素、庆丰霉素、我国用得菌肥”5406"也就是由泾阳链霉菌制成;有得放线菌还用于生产维生素、酶制剂;此外,在甾体转化、石油脱蜡、烃类发酵、污水处理等方面也有应用。
在理论研究中也有重要意义、因此,近30多年来,放线菌在微生物中特别受到重视、一、放线菌得分布放线菌常以孢子或菌丝状态极其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
放线菌分类特征及常见种类
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2.4 放线菌
放线菌在分类上地位上属于原核生物界、细菌门、真细菌纲、 放线菌亚纲,放线菌目。
放线菌的形态比细菌较复杂,但它仍属单细胞,革兰氏染色 阳性,繁殖方式为无性,菌丝断裂或孢子繁殖。它以菌落呈放 射状而得名。
2.4 .1 放线菌的分类依据
一、培养特征: 1、孢子丝与孢子的颜色; 2、气生菌丝的颜色; 3、基内菌的颜色; 4、可溶性色素的颜色;菌丝产生水溶液性或脂溶性色素。 二、形态特征: 1、基内菌丝生长特征;真径,分裂方式 2、生长菌丝生长特征:直径,有无。 3、孢子丝的形状:直形成、波曲状、螺旋形、轮生 4、孢子的形态:表面结构、颜色、鞭毛 三、生理生化特性:明胶液化、牛奶凝固与胨化、淀粉酶的活性、纤维 素酶活性、产生硫化氢、对各种碳水合物的利用情况 四、噬菌体和血清反应: 五、细胞壁化学组分:二庚基庚二酸和其它氨基酸,以及特征性糖。
二、诺卡氏菌属(Norcardia ) 形态特征:基内菌丝较链霉菌纤细,0.2-0.6μm,有横隔裂断,一般 无气生菌丝,基丝培养十几个小时形成横隔,并断裂成杆状或球状 孢子。菌落很小,产生多种颜色。主要分布于土壤中。能同化多种 碳水化合物和脂肪,许多种能利用石蜡、烃和纤维素等,多数好氧 腐生,少数厌氧寄生。
已知诺卡氏菌产生30多种抗生素,如治疗结核病和麻疯病有显 效的利福霉素,对细菌白叶枯病有抑制作用的蚁霉素,此外,在石 油脱蜡、烃类发酵以及含睛污水处理中都有所应用。 该属代表种:地中海诺卡氏菌(利福霉素)
诺卡氏菌
三、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 ) 形态特征:基内菌丝无横隔不断裂,0.3-0.6μm,无气生菌丝, 孢子着生在短孢子梗上或直接从基丝上产生,孢子单生,球形 或椭圆形。
放线菌菌种筛选的一般流程
菌种筛选的一般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菌种的分离和筛选一般步骤分为采样、富集、分离、目的菌的筛选四个步骤。
知识拓展:
放线菌是重要的抗生素产生菌,主要分布在土壤中。
分离和纯化土壤中放线菌的实验流程如下:土壤取样→系列稀释→涂布平板→恒温培养→观察菌落→菌种纯化。
回答下列问题:(1)取样时应选择有机物含量丰富且疏松的土壤,可判断大多数放线菌属于____(填“需氧菌”或“厌氧菌”)。
将1g土样放入盛有99mL无菌水的锥形瓶中混合均匀,再取1 mL 土壤悬液注入盛有9 mL无菌水的试管中,则该试管中稀释液的稀释倍数为____倍。
(2)高氏1号培养基是培养放线菌的常用培养基,该培养基含有的营养物质主要包括____。
(3)在分离土壤中的放线菌时,为减少细菌和真菌的干扰,提高放线菌的分离效率,在培养基中要加入一定量的重铬酸钾,重铬酸钾在培养基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
(4)放线菌的培养温度一般应____(填“低于”或“高下”)细菌的培养温度。
(5)筛选放线菌可根据菌落特征进行判断,菌落特征主要包括____(答两点)等方面。
(6)分离得到土壤中的放线菌后,可利用____法对菌种进行纯化。
答案:(1). 需氧菌(2). 103(或1000)(3). 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4). 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或选择作用)(5). 低于(6). 形状、大小、颜色和隆起程度(7). 平板划线或稀释涂布平板。
放线菌的形态与构造
放线菌是一类介于真菌与细菌之间,但又接近于细菌的一类原核微生物。
(1) 放线菌与细菌都属于原核微生物,没有核膜、核仁,DNA未形成染色体;而丝状真菌是真核微生物,具有真正的细胞核。
(2)放线菌的细胞细小,宽度与细菌相似,通常为0.2~1.2微米,而丝状真菌的菌丝则较宽,一般比放线菌宽几倍甚至几十倍。
(3)放线菌和细菌的细胞壁主要成分均是肽聚糖,而丝状真菌的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和几丁质构成。
(4)放线菌与大部分细菌一样,适于中性或微碱性条件下生长,而丝状真菌一般适于偏酸性条件下生长。
(5)放线菌与细菌样,细胞可被溶菌酶溶解,也可被特异性噬菌体所感染,凡能抑制细菌的抗菌素也多能抑制放线菌,而抑制真菌的抗菌素(如多烯类抗菌素)对放线菌无抑制作用。
(6)放线菌的菌丝体无横隔膜,是多核的单细胞微生物,而丝状真菌一般是多细胞微生物,而细菌也是单细胞微生物。
放线菌与细菌的区别在于,放线菌有真正分枝的菌丝体,而细菌没有菌丝体。
另一方面,放线菌会形成纤细的、没有横膈膜的、多核的分枝菌丝体,在固体培养基上有基质菌丝和气生菌丝的分化,在气生菌丝的顶端会形成分生狍子等,这些特点与丝状真菌相似。
放线菌虽然是介于细菌和丝状真菌之间的一类微生物,但是它在微生物的分类位置应在细菌之中,而不属于真菌。
放线菌的菌体由菌丝体沟成。
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时,菌丝体分化成两部分。
一部分菌丝体在培养基内部扩展,吸取营养,称为基内菌丝,文称营养菌丝,一般没有隔膜,直径0.2~0.8微米,另一部分长出培养基外伸向空间的菌丝称气生菌丝,较基内菌丝粗,直径1~1.4微米,直形或弯曲状而分枝。
气生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在它上面形成孢子丝,然后形成孢子。
孢子丝着生形式有互生,丛生和轮生。
轮生又有一级与二级轮生之分。
孢子丝形状有直、波曲、螺旋之分。
螺旋有松、紧、大小之分,其螺旋的方向又有左旋与右旋之分。
孢子有球形、椭圆形、柱状等。
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时,孢子表面有各种纹饰,如光滑、粗糙、颗粒长刺、短刺或毛发状。
放线菌形态、结构与功能.ppt
一、放线菌形态、结构与功能
一、放线菌形态、结构与功能
3.生长与繁殖
繁殖方式
无性孢子 存在多种 孢子形成方式
凝聚孢子 横隔孢子 孢囊孢子 分生孢子 厚壁孢子
菌丝断裂 常见于液体培养中,工 业发酵生产抗生素时都 以此法大量繁殖放线菌
一、放线菌形态、结构与功能
4.菌落形态
菌落形态
能产生大量分枝和气生菌丝的菌种 (如链霉菌)
化、石油脱蜡、烃类发酵、污水处理等方面也有应用 少数寄生型放线菌可引起人、动物(如皮肤、脑、肺和脚部感
染),植物(如马铃薯和甜菜的疮痂病)的疾病。
菌落质地致密,与培养基结合紧密, 小而不蔓延,不易挑起或挑起后不 易破碎。
不能产生大量菌丝碎
一、放线菌形态、结构与功能
5.分布特点
放线菌常以孢子或菌丝状态极其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土壤 中最多,其代谢产物使土壤具有特殊的泥腥味。
能产生大量的、种类繁多的抗生素(其中90%由链霉菌产生) 有的放线菌可用于生产维生素、酶制制;此外,在甾醇转
知识点:放线菌形态、结构与功能
情境一:放线菌染色与形态观察 任务一:放线菌形态、结构与功能
课程:微生物检验技术
放线菌形态、结构与功能
一、放线菌形态、结构与功能
1.概念
放线菌是具有菌丝、以孢子进行繁殖、革兰氏 染色阳性的一类原核微生物,属于真细菌范畴。
2.形态与结构
• 单细胞,大多由分枝发达的菌丝组成; • 菌丝直径与杆菌类似; • 细胞壁组成与细菌类似,革兰氏染色阳性; • 细胞的结构与细菌基本相同,按形态和功能分为营养、气生和
微生物的类群(细菌放线菌病毒)表格和知识点
微生物的类群(细菌、放线菌、病毒)微生物的营养(无机盐和水)根据物理性质的不同根据培养基的化学成分的不同根据培养基的用途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的区分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和酶工程的区分专题十生物技术实践1.知识方法梳理考纲解读:本讲内容属于新课改后变动较大的一个专题,但是因为在高考中属于选做内容,因此出题的难度不会太大。
而且在2008年考纲中对于本讲内容都归为实验类内容,提出的要求为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各种生物技术的实验流程,并能够加以灵活运用。
另外在考纲中把专题5DNA和蛋白质技术归到了现代生物技术内容中,专题6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并没有提及,因此在复习中可以略作调整。
要点梳理: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1).关于培养基培养基的种类①按照物理性质可分为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
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凝固剂琼脂后,制成琼脂固体培养基。
②按功能来分可分为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
③按照人们对培养基中成分的了解程度可分为天然培养基和合成培养。
⑵培养基的营养各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四种营养物质。
满足微生物生长还需要适宜的pH、氧气的要求(根据微生物的需求提供有氧或无氧环境)、特殊营养物质等。
例如:培养乳酸杆菌需要将培养基的pH调至酸性,培养细菌时需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培养厌氧微生物时则需要提供无氧的条件。
(2).无菌技术消毒是指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
消毒方法常用煮沸消毒法,还有化学药剂(如酒精、氯气、石炭酸等)消毒、紫外线消毒等。
灭菌则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
(3).微生物的纯化平板划线法:操作简单,但是单菌落不易分离稀释涂布平板法:操作复杂,但是单菌落易分离(4).统计菌落数目的方法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有稀释涂布平板法和显微镜直接计数。
微生物基础知识
二、微生物的染色
一)试验准备
先分别用低倍镜和高倍镜找到要观察的样品区
域后,用转换器将物镜转到空挡,在样品区域滴加
香柏油,再将油镜慢慢转到工作位臵浸入油中。因
为当光线通过载玻片时,由于玻璃与香柏油的折射
率相近,可直接通过香柏油进入物镜而不发生折射 ,这样就可以增加照明度,使镜检物清晰。若不清 晰,慢慢转动微调直至清楚。
2、构造
细菌细胞由外向里 依次有鞭毛、菌 (纤)毛、荚膜 、细胞壁、细胞 膜、细胞质,细 胞质中又有液泡 、储存性颗粒、 核质等。
图1-3 细菌的结构
*细胞壁
结构特点:坚韧且有弹性 细胞壁有哪些功能? ①固定细胞外形; ②保护细胞免受外力的损伤; ③阻拦大分子物质进人细胞;
④使细胞具有致病性及对 噬菌体的敏感性。
1.消毒与灭菌的概念及两者的区别
(1)消毒定义: 利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杀死大部份致病微生物 的过程。区分为高程度消毒(High-level Disinfection)、中程度消毒(Intermediate-level Disinfection)、低程度消毒(Low-level Disinfection) 三种方式。
四、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
一)实验原理
培养基是按照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所需的各种营 养物质,用人工方法配制而成的一种基质。它包括碳源、氮 源、能源、生长因子、无机盐和水六类营养要素。由于不同 微生物细胞组成不同,因而所需营养基质不同,为了分离、 培养和鉴定不同的微生物,必须根据其需要,配制合适的培 养基. 培养基的种类繁多,根据培养基的成分、物理性状不同, 可分为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半合成培养基、固体培养 基、半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
放线菌是属于细菌还是真菌
放线菌是属于细菌还是真菌
放线菌,是一类主要呈菌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陆生性较强大的原核生物。
放线菌是细菌,接下来看一下具体内容。
放线菌是真菌还是细菌
放线菌是细菌。
放线菌是一群革兰氏阳性、高(G+C)mol%含量(>55%)的细菌。
放线菌因菌落呈放线状而的得名。
它是一个原核生物类群,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主要以孢子繁殖,其次是断裂生殖。
与一般细菌一样,多为腐生,少数寄生。
放线菌的结构
放线菌细胞的结构与细菌相似,都具备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拟核等基本结构。
个别种类的放线菌也具有细菌鞭毛样的丝状体,但一般不形成荚膜、菌毛等特殊结构。
放线菌的孢子在某些方面与细菌的芽孢有相似之处,都属于内源性孢子,但细菌的芽孢仅是休眠体,不具有繁殖作用,而放线菌产生孢子则是一种繁殖方式。
什么是细菌
细菌是指生物的主要类群之一,属于细菌域。
也是所有生物中数量最多的一类,据估计,其总数约有5×10^30个。
细菌的形状相当多样,主要有球状、杆状,以及螺旋状。
细菌也对人类活动有很大的影响。
细菌是许多疾病的病原体,包括肺结核、淋病、炭疽病、梅毒、鼠疫、砂眼等疾病都是由细菌所引发。
然而,人类也时常利用细菌,例如乳酪及酸奶和酒酿的制作、部分抗生素的制造、废水的处理等,都与细菌有关。
放线菌分类-完整
一、酸微菌亚纲(Acidimicrobidae)1 酸微菌目(Acidimicrobiales)酸微菌亚目(Acidimicrobineae)酸微菌科(Acidimicrobiaceae)酸微菌属(Acidimicrobium)典型种:氧化亚铁微酸菌(Acdimicrobium ferrooxidans)二、红色杆菌亚纲(Rubrobacteridae)1 红色杆菌目(Rubrobacterales)红色杆菌亚目(Rubrobacterineae)红色杆菌科(Rubrobacteraceae)红色杆菌属(Rubrobacter)2 土壤红杆菌目(Solirubrobacterales)土壤红杆菌科(Solirubrobacteraceae)扩展杆菌科(Patulibacteraceae)康奈斯氏杆菌科(Conexibacteraceae)康奈斯氏杆菌属(Conexibacter)3 嗜热油菌目(Thermoleophilales)嗜热油菌科(Thermoleophilacceae)嗜热油菌属(Thermoleophilum)三、红蝽杆菌亚纲(Coriobacteride)1 红蝽杆菌目(Coriobacteriales)红蝽杆菌科(Coriobacteriaceae)红蝽杆菌属(Coriobacterium)阿托波菌属(Atopobium)扣林氏菌属(Collinsella)神秘杆菌属(Cryptobacterium)反硝化杆菌属(Denitrobacterium)伊格尔兹氏菌属(Eggerthella)欧陆森氏菌属(Olsenella)斯莱克氏菌属(Slackia)非消化糖杆菌属(Asccharobacter)肠杆菌属(Enterorhabdus)戈登氏杆菌属(Gordonibacter)类伊格尔兹氏菌属(Paraeggerthella)四、腈基降解菌亚纲(Nitriliruptoride)1 腈基降解菌目(Nitriliruptorales)腈基降解菌科(Nitriliruptoraceae)腈基降解菌属(Nitriliruptor)2尤泽比氏菌目(Euzebyales)尤泽比氏菌科(Euzebyaceae)尤泽比氏菌属(Euzebya)五、放线菌亚纲(Actinobacteridae)1 放线菌目(Actinobacterales)放线菌亚目(Actinomycineae)放线菌科(Actinomycetaceae)放线菌属(Actinomyces)放线杆菌属(Actinobaculum)隐秘杆菌属(Arcanobacterium)动弯杆菌属(Mobiluncus)弯曲短杆菌属(Varibaculum)链霉菌亚目(Streptomycineae)链霉菌科(Sterptomycetaceae)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北里孢菌属(Kitasatospora)链嗜酸菌属(Streptacidiphilus)链孢囊菌亚目(Streptosporangineae)链孢囊菌科(Streptosporangiaceae)链孢囊菌属(Streptosporangium)小双孢菌属(Microbispora)小四孢菌属(Microtetraspora)野野村氏菌属(Nonomuraea)游动单孢菌属(Planomonospora)游动双孢菌属(Planobispora)草孢菌属(Herbidospora)游动四孢菌属(Planotetraspora)高温多孢菌属(Thermopolyspora)果实包囊菌属(Acrocarpospora)球状包囊菌属(Sphaerisporangium)拟诺卡氏菌科(Nocardiopsaceae)拟诺卡氏菌属(Nocardiopsis)高温双岐菌属(Thermobifida)链单孢菌属(Streptomonospora)盐放线孢菌属(Haloactinospora)海洋放线孢菌属(Marinactinospora)高温单孢菌科(Thermomonosporaceae)高温单孢菌属(Thermomonospora)马杜拉放线菌属(Actinomadura)螺孢菌属(Spirillospora)珊瑚放线菌属(Actinocorallia)高温双孢菌属(Thermobispora)小单孢菌亚目(Micromonosporineae)小单孢菌科(Micromonosporaceae)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游动放线菌属(Actinoplanes)指孢囊菌属(Dactylosporangium)发仙菌属(Pilimelia)短链孢菌属(Catellatospora)短链游动菌属(Catenuloplanes)库奇游动菌属(Couchiolanes)螺旋游动菌属(Spirilliplanes)疣孢菌属(Verrucosispora)杆状孢囊菌属(Virgisporangium)长孢菌属(Longispora)阿森诺氏菌属(Asanoa)盐孢菌属(Salinispora)放线短链孢菌属(Actinocatenispora)多形态孢菌属(Polymorphospora)克拉西利尼科夫菌属(Krasilnikovia)卢得曼氏菌属(Luedemannella)假孢囊菌属(Pseudosporangium)游动孢囊菌属(Planosporangium)短链球孢囊菌(Catelliglobosispora)滨田氏菌属(Hamadaea)植物放线孢囊菌(Plantactinospora)皱纹单孢菌属(Rugosimonospora)植物栖居菌属(Phytohabitans)放线橘橙孢菌属(Actinaurispora)异短链球孢菌属(Allocatelliglobosispora)糖霉菌亚目(Glycomycineae)糖霉菌科(Glycomycetaceae)糖霉菌属(Glycomyces)斯塔堪布瑞德氏菌属(Stackebrandtia)盐糖霉菌属(Haloglycomyces)细链孢菌亚目(Catenulisporineae)细链孢菌科(Catenulisporaceae)细链孢菌属(Catenulispora)丛生放线菌科(Actinospicaceae)丛生放线菌属(Actinospica)放线多孢菌亚目(Actinopolysporineae)放线多孢菌科(Actinopolysporaceae)放线多孢菌属(Actinopolyspora)动球菌亚目(KIneococcineae)动球菌科(KIneococcaceae)动球菌属(KIneococcus)动孢菌属(Kineosporia)四折叠球菌属(Quadrisphaera)假诺卡氏亚目(Pseudonocardineae)假诺卡氏菌科(Pseudonocardiaceae)假诺卡氏菌属(Pseudonocardia)异壁放线菌菌属(Actinoalloteichus)拟无枝酸菌属(Amycolatopsis)克洛斯氏菌属(Crossiella)拟孢囊菌属(Kibdelosporangium)库兹涅尔氏菌属(Kutzneria)古德飞罗氏菌属(Goodfellowia)普劳斯氏菌属(Prauserella)糖单孢菌属(Saccharomonospora)糖多孢菌属(Saccharopolyspora)异壁链霉菌属(Streptoalloteichus)放线孢菌属(Actinomycetospora)异库兹涅尔氏菌属(Allokutzneria)南海海洋所菌属(Sciscionella)束丝放线菌科(Actinosynnemataceae)束丝放线菌属(Actinosynnema)列舍瓦列氏菌属(Lechevalier)伦兹氏菌属(Lentzea)糖丝菌属(Saccharothrix)动孢放线菌属(Actinokineospora)梅泽宾夫氏菌属(Umezawaea)弗兰克氏菌亚目(Frankineae)弗兰克氏菌科(Frankiaceae)弗兰克氏菌属(Frankia)热酸菌科(Acidothermaceae)热酸菌属(Acidothermus)隐孢囊菌科(Cryptosporangiaceae)隐孢囊菌属(Cryptosporangium)矿生菌属(Fodinicola)地嗜皮菌科(Geodermatophilaceae)地嗜皮菌(Geodermatophilus)芽生球菌属(Blastococcus)贫养杆菌属(Modestobacter)中村氏菌科(Nakamurellaceae)潮湿球菌属(Humicoccus)鱼孢菌科(Sporichthyaceae)鱼孢菌属(Sporichthya)棒杆菌亚目(Corynebacterineae)棒杆菌科(Corynebacteriaceae)棒杆菌属(Corynebacterium)苏黎世菌属(Turicella)迪茨氏菌科(Dietziaceae)分枝杆菌科(Mycobacteriaceae)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诺卡氏菌科(Nocardiaceae)诺卡氏菌属(Nocardia)戈登氏菌属(Gordonia)红球菌属(Rhodococcus)斯科曼氏菌属(Skermania)威廉姆斯氏菌属(Williamsia)米利斯氏菌属(Millisia)慢反应脂肪酸菌科(Segniliparaceae)慢反应脂肪酸菌属(Segniliparus) 冢村氏菌科(Tsukamurellaceae)冢村氏菌属(Tsukamurella)微球菌亚目(Micrococcineae)微球菌科(Micrococcaceae)微球菌属(Micrococcus)螨共生菌属(Acaricomes)节杆菌属(Arthrobacter)柠檬球菌属Citricoccus)考克氏菌属(Kocuria)涅斯捷连科氏(Nesterenkonia)肾杆菌属(Renibacterium)罗氏菌属(Rothia)志恒刘菌属(zhihengliuella)中国单孢菌属(Sinomonas)口腔球菌属(Stomatococcus)布登堡菌科(Beutenbergiaceae)布登堡菌属(Beutenbergia)乔治菌属(Georgenia)萨勒河菌属(Salana)博戈里亚湖菌科(Bogoriellaceae)博戈里亚湖菌属(Bogoriella)短杆菌科(Brevibacteriaceae)短杆菌属(Brevibacterium)纤维单孢菌科(Cellulomonadaceae) 纤维单孢菌属(Cellulomonas)光柱菌属(Actinotalea)去甲基醌菌属(Demequina)厄氏菌属(Oerskovia)吸收不良菌属(Tropheryma)皮杆菌科(Dermabacteraceae)皮杆菌属(Dermabacter)短状杆菌属(Brachybacterium)皮生球菌科(Dermacoccaceae)皮生球菌属(Dermacoccus)肥沃菌属(Demetria)皮革球菌属(Kytococus)嗜皮菌科(Dermatophilaceae)嗜皮菌属(Dermatophilus)动球菌属(Kineosphaera)间孢囊菌科(Intrasporangiaceae)间孢囊菌属(Intrasporangium)砒酸球菌属(Arsenicicoccus)两面神菌属(Janibacter)诺尔士菌属(Knoellia)鸟氨酸球菌属(Ornithinicoccus)鸟氨酸微球菌(Ornithinimicrobium)稻田土壤菌属(Oryzihumus)丝氨酸球菌属(Serinicoccus)地杆菌属(Terrabacter)土壤球菌属(Terracoccus)四球菌属(Tetrasphaera)潮湿芽孢杆菌属(Humibacillus)韩国生工所菌属(Kribbia)矿杆菌属(Fordinibacter)小石球菌属(Lapillicoccus)海藻球菌属(Phycicoccus)海居菌属(Marihabitans)潮湿居菌属(Humihabitans)琼斯菌科(Jonesiaceae)琼斯菌属(Jonesia)微杆菌科(Microbacteriaceae)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阿格雷氏菌属(Agreia)壤球菌属(Agrococcus)壤霉菌属(Agromyces)棍状杆菌属(Clavibacter)喜冷杆菌属(Cryobaterium)短小杆菌属(Curtobacterium)冷杆菌属(Frigoribacterium)叶居菌属(Frondihabitans)喜珍品杆菌属(Gulosibacter)拉贝达氏菌属(Labedella)利夫森氏菌属(Leifsonia)无色杆菌属(Leucobacter)微孢菌属(Microcella)小土居菌属(Microterricola)栖霉菌属(Mycetocola)奥卡河杆菌属(Okibacterium)盐水杆菌属(Salinibacterium)栖地下菌属(Subtercola)假棍状杆菌属(Pseudoclavibactet)植物杆菌属(Plantibacter)拉氏杆菌属(Rathayibacter)赤球菌属(Rhodoglobus)朴勇河氏菌属(Yonghaparkia)舒曼氏菌属(Schumannella)海藻菌属(Phycicola)克鲁格氏菌属(Klugiella)潮湿杆菌属(Humibacter)冰伽杆菌属(Glaciibacter)齐默曼氏菌属(Zimmermannella)原小单孢菌科(Promicromonospore)原小单孢菌属(Promicromonospora)纤维微菌属(Cellulosimicrobium)栖白蚁菌属(Isoptericola)产丝菌属(Myceligenerans)解木聚糖杆菌属(Xylanibacterium)解木聚糖微菌属(Xylanimicrobium)解木聚糖单孢菌属(Xylanimonas)稀有杆菌科(Rarobacteraceae)稀有杆菌属(Rarobacter)血杆菌科(Sanguibacteraceae)血杆菌属(Sanguibacter)阎氏菌科(Yaniellaceae)阎氏菌属(Yaniella)阮氏菌科(Ruaniaceae)阮氏菌属(Ruania)嗜盐放线杆菌属(Haloactinobacterium) 丙酸杆菌亚目(Propionibacterineae)丙酸杆菌科(Propionibacteriaceae)丙酸杆菌属(Propionibacterium)黄球菌属(Luteococcus)小月菌属(Microlunatus)产丙酸菌属(Propioniferax)产丙酸微球菌(Propionimicrobium)四圆形菌属(Tessaracoccus)弗莱德门氏菌属(Friedmanniella)微白霜菌属(Micropruina)产丙酸单孢菌属(Propionicimonas)潮汐滩菌属(Aestuariimicrobium)布克劳氏菌属(Brooklawnia)颗粒球菌属(Granulicoccus)产丙酸细胞菌属(Propionicicella) 类诺卡氏菌科(Nocardioidaceae)类诺卡氏菌属(Nocardioides)多形态放线菌属(Actinopolymorpha)气微菌属(Aeromicrobium)姜氏菌属(Jiangella)韩国生工菌属(Kribbella)大理石雕菌属(Marmoricola)2 双栖杆菌目(Bifidobacteriales)双栖杆菌科(Bifidobacteriaceae)双栖杆菌属(Bifidobacterium)加德纳氏菌属(Gardnerella)斯卡多维亚氏菌属(Scardovia)类斯卡多维亚氏菌属(Parascardovia)卡多维亚氏菌属(Aeriscardovia)异斯卡多维亚菌属(Alloscardovia)另类斯卡多维亚氏菌属(Metascardovia)高温放线菌高温放线菌科(Thermoactinomycetaceae)高温放线菌属(Thermoactinomyces)来斯氏菌属(Laceyella)高温黄色微菌属(Thermoflavimicrobium)清野氏菌属(Seinonella)直丝菌属(Planifilum)皂硫-洛克菌属(Mechercharimyces)岛津氏菌属(Schimazuell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线菌基本知识放线菌基本知识目录放线菌(Actinomycete)放线菌在微生物中的分类地位放线菌的形态与结构放线菌代表属放线菌培养基放线菌的用途1 放线菌(Actinomycete)放线菌是一类呈菌丝状生长,主要以孢子繁殖,革兰染色为阳性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是细菌中的一种特殊类型。
放线菌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关系极为密切,目前广泛应用的抗生素约70%是各种放线菌所产生。
一些种类的放线菌还能产生各种酶制剂(蛋白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等)、维生素(B12)和有机酸等。
弗兰克菌属(Frankia)为非豆科木本植物根瘤中有固氮能力的内共生菌。
此外,放线菌还可用于甾体转化、烃类发酵、石油脱蜡和污水处理等方面。
少数放线菌也会对人类构成危害,引起人和动植物病害。
因此,放线菌与人类关系密切,在医药工业上有重要意义。
放线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主要以孢子或菌丝状态存在于土壤、空气和水中,尤其是含水量低、有机物丰富、呈中性或微碱性的土壤中数量最多。
土壤特有的泥腥味,主要是放线菌的代谢产物所致。
2 放线菌在微生物中的分类地位放线菌在形态上分化为菌丝和孢子,在培养特征上与真菌相似。
然而,用近代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的结果表明,放线菌是属于一类具有分支状菌丝体的细菌,革兰染色为阳性。
主要依据为:①同属原核微生物:细胞核无核膜、核仁和真正的染色体;细胞质中缺乏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核糖体为70S;②细胞结构和化学组成相似:细胞具细胞壁,主要成分为肽聚糖,并含有DPA;放线菌菌丝直径与细菌直径基本相同;③最适生长PH范围与细菌基本相同,一般呈微碱性;④都对溶菌酶和抗生素敏感,对抗真菌药物不敏感;⑤繁殖方式为无性繁殖,遗传特性与细菌相似。
3 放线菌的形态与结构放线菌种类很多,多数放线菌具有发育良好的分支状菌丝体,少数为杆状或原始丝状的简单形态。
菌丝大多无隔膜,其粗细与杆状细菌相似,直径为1微米左右。
细胞中具核质而无真正的细胞核,细胞壁含有胞壁酸与二氨基庚二酸,而不含几丁质和纤维素。
以与人类关系最密切、分布最广、种类最多、形态最典型的链霉菌属为例。
链霉菌主要由菌丝和孢子两部分结构组成。
菌丝(mycelium)根据菌丝的着生部位、形态和功能的不同,放线菌菌丝可分为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三种。
1.基内菌丝(substrate mycelium) 链霉菌的孢子落在适宜的固体基质表面,在适宜条件下吸收水分,孢子肿胀,萌发出芽,进一步向基质的四周表面和内部伸展,形成基内菌丝,又称初级菌丝(primary mycelium)或者营养菌丝(vegetative mycelium),直径在0.2~0.8微米之间,色淡,主要功能是吸收营养物质和排泄代谢产物。
可产生黄、蓝、红、绿、褐和紫等水溶色素和脂溶性色素,色素在放线菌的分类和鉴定上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放线菌中多数种类的基内菌丝无隔膜,不断裂,如链霉菌属和小单孢菌属等;但有一类放线菌,如诺卡氏菌型放线菌的基内菌丝生长一定时间后形成横隔膜,继而断裂成球状或杆状小体。
2.气生菌丝(aerial mycelium)是基内菌丝长出培养基外并伸向空间的菌丝,又称二级菌丝(secondary mycelium)。
在显微镜下观察时,一般气生菌丝颜色较深,比基内菌丝粗,直径为1.0~1.4微米,长度相差悬殊,形状直伸或弯曲,可产生色素,多为脂溶性色素。
3.孢子丝(spore hypha)是当气生菌丝发育到一定程度,其顶端分化出的可形成孢子的菌丝,叫孢子丝,又称繁殖菌丝。
孢子成熟后,可从孢子丝中逸出飞散。
放线菌孢子丝的形态及其在气生菌丝上的排列方式,随菌种不同而异,是链球菌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
孢子丝的形状有直形、波曲、钩状、螺旋状,螺旋状的孢子丝较为常见,其螺旋的松紧、大小、螺数和螺旋方向因菌种而异。
孢子丝的着生方式有对生、互生、丛生与轮生(一级轮生和二级轮生)等多种。
孢子(spore)孢子丝发育到一定阶段便分化为孢子。
在光学显微镜下,孢子呈圆形、椭圆形、杆状、圆柱状、瓜子状、梭状和半月状等,即使是同一孢子丝分化形成的孢子也不完全相同,因而不能作为分类、坚定的依据。
孢子的颜色十分丰富。
孢子表面的纹饰因种而异,在电子显微镜下清晰可见,有的光滑,有的褶皱状、疣状、刺状、毛发状或鳞片状,刺又有粗细、大小、长短和疏密之分,一般比较稳定,是菌种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孢子的形成为横割分裂,横割分裂有两种方式:①细胞膜内陷,并由外向内逐渐收缩,最后形成完整的横割膜,将孢子丝分隔成许多无性孢子;②细胞壁和细胞膜同时内缩,并逐步缢缩,最后将孢子丝缢缩成一串无性孢子。
4 放线菌代表属生孢囊放线菌的特点是形成典型孢囊,孢囊着生的位置因种而异。
有的菌孢囊长在气丝上,有的菌长在基丝上。
孢囊形成分两种形式:有些属菌的孢囊是由孢子丝卷绕而成;有些属的孢囊是由孢囊梗逐渐膨大。
孢囊外围都有囊壁,无壁者一般称假孢囊。
孢囊有圆形、棒状、指状、瓶状或不规则状之分。
孢囊内原生质分化为孢囊孢子,带鞭毛者遇水游动,如游动放线菌属;无鞭毛者则不游动,如链孢囊菌属。
链霉菌属(Streptomyces)是最高等的放线菌。
有发育良好的分枝菌丝,菌丝无横隔,分化为营养菌丝、气生菌丝、孢子丝。
孢子丝再形成分生孢子。
孢子丝和孢子的形态、颜色因种而异,是分种的主要识别性状之一。
主要分布于含水量较低,有机质丰富的中性或微碱性土壤中,多数为腐生,好气性厌氧菌。
已知放线菌所产抗生素的90%由本属产生。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根据气生菌丝、孢子堆、基内菌丝的颜色、水溶性色素、孢子丝的形状、孢子的形状和表面结构等特征,将本属分为14个不同的类群,每个群又包括许多不同的种,以此做为链霉菌属各种的鉴定和寻找新的抗生素产生菌的依据。
主要代表如产生链霉素的灰色链霉菌。
已经发现由链霉菌产生的抗生素有1000多种,应用于临床的有上百种,如链霉素(streptomycin)、卡那霉素(kanamycin)、丝裂霉素(mitomycin)、土霉素(oxytetracycline)等。
链霉菌孢子对热的抵抗力比细菌芽胞弱,但强于营养体细胞。
对链霉菌的保藏一般利用沙土法,在4℃冰箱可保存1~3年。
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菌丝体纤细,直径0.3~0.6微米,有分枝,不断裂。
只形成营养菌丝(基质菌丝),深入培养基内,不形成气生菌丝。
孢子单生、无柄,或着生在或长或短的孢子梗上,孢子梗时常分枝成簇。
菌落小,直径一般2~3微米,通常橙黄色或红色,边有深褐黑色、蓝色,表面覆盖一层粉沫状的孢子。
一般为好气性腐生。
大多分布在土壤或湖底泥土中,堆肥和厩肥中也不少。
约有30多种。
是产生抗生素较多的一个属。
有的种还积累维生素B12。
重要代表如产生庆大霉素的棘孢小单孢菌和绛红小单孢菌。
诺卡氏菌属(Nocardia)即原放线菌属。
在培养基上形成典型的分枝菌丝体,弯曲或不弯曲,多数无气生菌丝。
培养15小时至4无菌丝产生横隔膜,突然断裂成长短近于一致的杆状、环状体,或带叉的杆状体。
每个杆状体内至少有一个核,因此可以复制并形成新的多核的菌丝体。
菌落一般比链霉菌菌落小,表面多皱,致密干燥,一触即碎。
多为需氧型腐生菌,少数厌氧型寄生菌。
已报道有100余种,主要分布于土壤。
许多种能产生抗生素,如利福霉素(rifomycin)等,有的用于石油脱蜡,烃类发酵及污水处理等。
非特异性免疫(nonspecificimmunity)又称先天性免疫、种的免疫。
是机体在长期的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不断与外界侵入的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抗原异物接触与作用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系列防卫机制。
其特点是:(1)先天就有、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因此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2)作用广泛,无选择性,对许多病原微生物及抗原异物均有一定的免疫力。
(3)具有种的差异性。
即人与动物对某些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可有天然的不感受性。
如:人对鸡霍乱菌;鸡对炭疽杆菌均不感受。
(4)在抗感染免疫中出现早,作用快,而且反应强度相对稳定,不因接触某一抗原物的次数多少而有所改变。
组成非特异性免疫的成分很多,主要包括机体的屏障结构、吞噬细胞系统、补体系统及体液中的其他抗菌物质等。
非特异性免疫是特异性免疫的基础,是进行人工免疫的基本条件。
在抗感染免疫中,首先是非特异性免疫发挥作用;随着特异性免疫的形成,两者互相配合,扩大免疫作用。
因此,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力,是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5 放线菌培养基配方一淀粉琼脂培养基(高氏培养基)可溶性淀粉 2克硝酸钾 0.1克磷酸氢二钾 0.05克氯化钠 0.05克硫酸镁 0.05克硫酸亚铁 0.001克琼脂 2克水 100毫升先把淀粉放在烧杯里,用5毫升水调成糊状后,倒入95毫升水,搅匀后加入其他药品,使它溶解。
在烧杯外做好记号,加热到煮沸时加入琼脂,不停搅拌,待琼脂完全溶解后,补足失水。
调整pH值到7.2~7.4,分装后灭菌,备用。
配方二面粉琼脂培养基面粉 60克琼脂 20克水 1000毫升把面粉用水调成糊状,加水到500毫升,放在文火上煮30分钟。
另取500毫升水,放入琼脂,加热煮沸到溶解后,把两液调匀,补充水分,调整pH值到7.4,分装,灭菌,备用。
6 放线菌的用途:战功累累的放线菌医生常常使用链霉素、红霉素这一类抗生素药物治病,使许多病人转危为安。
抗生素的主角就是大名鼎鼎的放线菌。
放线菌的个体由一个细胞组成,这与细菌十分相似,因此它们常被当作细菌家族中的一个独立的大家庭。
不过,放线菌又有许多真菌家族的特点,例如菌体由许多无隔膜的菌丝体组成,所以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看,它是介于细菌与真菌之间的过渡类型。
各种放线菌有许多交织在一起的纤细菌体,叫菌丝。
这些菌丝分工不同,有的“埋头大吃”,这是专管吸收营养的基质菌丝;有的朝天猛长,这是作为放线菌成长发育标志的气生菌丝。
放线菌长到一定阶段便开始“生儿育女”。
它们先在气生菌丝的顶端长出孢子丝,等到成熟之后,就分裂出成串的孢子。
孢子的外形有的像球,有的像卵,可以随风飘散,遇到适宜的环境,就会在那里“安家落户”,开始萌生成新的放线菌。
放线菌大量存在于土壤中。
它们中绝大多数是腐生菌,能将动植物的尸体腐烂、“吃”光,然后转化成有利于植物生长的营养物质,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还有一种叫弗兰克氏菌,生长在许多非豆科植物的根瘤里,能固定大气中的氮,成为植物能利用的氮肥。
放线菌还有许多贡献。
目前发现的几千种抗生素中,有一半以上是由放线菌产生的。
它的菌落颜色鲜艳,呈放射状,对人体无害,因此,人们常用它作食品染色剂,既美观,又安全。
利用放线菌还可以生产维生素B12、蛋白酶和葡萄糖异构酶等医药用品。
虽然个别类的放线菌对人类有害,例如分枝杆菌能引起肺结核和麻风病等,但这些比起放线菌的功绩来,实在是微不足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