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的门阀制度

合集下载

东晋门阀制度的特点

东晋门阀制度的特点

东晋门阀制度的特点1. 东晋门阀制度那可是等级森严啊!就好比一座金字塔,世家大族处在塔尖,高高在上。

像琅琊王氏,那可真是权倾一时,普通百姓根本没法比,你说这差距大不大?2. 门阀垄断仕途那叫一个厉害!几乎所有重要官职都被他们霸占了,这就像一场比赛,人家门阀子弟直接就站在终点线前了,其他人怎么跑也赶不上啊,多气人!比如说王导,那在朝中的势力简直了。

3. 门阀之间相互联姻,关系网密密麻麻!这就像织毛衣一样,越织越厚,外人根本插不进去呀。

谢氏和王氏联姻,那就是强强联手。

4. 他们还拥有大量的土地和人口,富得流油啊!好像一个个小王国,下面的百姓都得依附他们。

就像庾氏家族,那财富真是让人惊叹。

5. 门阀的文化优势也很明显啊!那些世家大族的子弟从小接受良好教育,出口成章。

这可比普通人有优势多了吧,就如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比如谢氏子弟,个个才华横溢。

6. 东晋门阀制度下,寒门子弟出头太难啦!就好像在黑暗中摸索,看不到一点希望。

就算有才华又怎样,机会都被门阀抢走了,这公平吗?7. 这些门阀还特别讲究门第观念,认为自己高人一等!这跟现代人讲究门当户对还有点像呢,但人家更夸张。

像桓氏,那可把门第看得超级重要。

8. 门阀的势力能影响到国家政策呢!他们一句话就能决定很多事情的走向。

这不就像是船的舵手,掌控着方向嘛,厉害吧。

比如王氏有时候就能左右朝局。

9. 东晋门阀制度啊,真是复杂又独特的存在!它在当时的社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影响了东晋的方方面面,你说它是不是很特别?我的观点结论:东晋门阀制度是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它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但无论如何,它都是历史的一部分,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那个时代。

东晋门阀制度

东晋门阀制度

东晋门阀制度
东晋门阀制度是在东晋时期,由门阀贵族群体所形成的一种政治制度。

门阀制度在东晋时期十分盛行,对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东晋门阀制度的形成可以追溯到西晋晋宣帝时期。

在这个时期,官僚制度已经开始衰落,而门阀家族开始逐渐崛起。

门阀家族往往由有权势和财富的家族组成,他们通过婚姻联姻、地方势力和政治影响力的积累逐渐扩大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在东晋时期,门阀贵族通过亲属和婚姻关系网络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社会阶层。

他们之间的关系紧密,相互依赖。

门阀贵族通过掌握各级政府的职位,以及地方势力的控制,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这种门阀贵族群体的形成,使得东晋政权的权力逐渐集中在少数门阀家族手中,而非广大百姓和官僚。

东晋门阀制度对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门阀贵族群体通过亲族关系和地方势力的掌握,使得政治权力逐渐成为少数人的私有财产。

这导致政治腐败的加剧,权力滥用和贪污成为常态。

同时,门阀贵族群体之间的争斗和利益冲突也常常给东晋政权带来不稳定因素。

除了对政治的影响,东晋门阀制度还对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了重要影
响。

门阀贵族群体通过控制土地、奴隶和财富的积累,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地位和财富。

他们往往通过兼并和收购方式获取更多的土地,使得土地集中度越来越高,农民的土地被侵占,导致了社会的不稳定和农民的贫困化。

总体来说,东晋门阀制度是一种以门阀贵族群体为核心的政治制度。

尽管门阀贵族群体在东晋政权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也是导致东晋政权衰败和社会动荡的原因之一。

门阀士族制度的发展演变1

门阀士族制度的发展演变1

学校:贵州大学学院:人文学院专业:历史年级:081姓名:孔祥涛学号:080501110109魏晋南北朝门阀士族制度的发展演变与国家命运摘要:魏晋南北朝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很特别的时期:长期处于分裂对峙状态,未能形成全国性的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政权,政权更迭频繁,但政治经济制度上多有建树,其中门阀士族制度就是这一时期特有的,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这一制度的特点。

门阀士族制度在这一时期经历了一个萌芽、形成、鼎盛、衰落和走向消亡的漫长过程,这一制度在这些不同的阶段呈现不同的特点,并对国家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门阀制度在这一时期盛行,不仅垄断了经济、政治、军事,同时还垄断了文化,所以这一时期的门阀士族在国家的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国家的政权的稳定以及盛衰兴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这种制度又需要依赖国家而存在,国家的政策以及皇权的发展都会影响这一制度的发展,所以国家的盛衰兴亡、国家政策以及皇权也反过来影响了门阀士族的壮大和缩小。

关键词:门阀士族制度特点发展过程关乎国家命运门阀士族特权国家命运影响门阀士族制度正文:特点:门阀士族在政治上享有世代为官的特权,经济上可以按官品占田和本人及家属、衣食客、佃客等免除赋役的特权。

除此之外,他们还有逍遥法外权。

西晋王朝对士族犯罪每从宽惠,不论定罪和量刑都另立标准。

士族犯罪,按照“八议”⑴,即按照其特殊的地位和身份,可以减刑和免刑,或者用金钱来赎罪。

所以后来东晋熊远说:“举贤不出世族,用法不及权贵。

”⑵谈到门阀士族制度自然不能忘掉这一时期特有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九品”即士人分为九等,“中正”是评定士人的官,多由世家大族担任。

因此,九品中正制就成为士族地主巩固其政治特权的有力工具。

当时,家世是定“品”的唯一标准,所谓“计资定品”,就是以门资、官资作为决定品弟的依据。

世家大族利用这一制度垄断了政府的重要官职,形成了“公门有公,卿门有卿”的世代相传、等级森严的门阀制度。

门阀士族制度与国家命运:门阀士族制度不是在魏晋南北朝突然出现的,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东晋南北朝前期门阀制度的确立与鼎盛

东晋南北朝前期门阀制度的确立与鼎盛

东晋南北朝前期门阀制度的确立与鼎盛东晋及南北朝前期是门阀制度的确立与鼎盛时期。

魏晋时期按官位高低形成的门阀制度,东晋以后逐渐转化成按血统高贵与否区别的门阀制度,出现了“膏腴之族”、“华族”、“高门”、“次门”、“役门”等长时期内一般不因官位有无、高低而发生变动的社会等级。

北魏孝文帝也进一步接受这种门阀制度,广泛推行。

确立时期门阀制度的特点确立时期门阀制度的特点有三:一、人品的评定由西晋“二品系资”,犹重德、才,进一步演化成完全以血缘关系区别的门阀高下为标准,德、才已不在考虑之列。

即所谓“凡厥衣冠(冠族华胄),奠非二品;自此以还,遂成卑庶”(《宋书·恩幸传序》)。

因而后来便出现了“门地二品”之用语①。

官职的清浊,升迁之迟速,是否达到五品以上清官高位,全都与门阀或门地是二品还是卑庶相适应。

《晋书·王述传》:出身第一流高门太原王氏,“人或谓之痴,司徒王导以门地辟为中兵属(官品七品清官)”。

王导是东晋开国元勋,他不依德、才,而依门第辟人,自开一代风气。

《南史·谢方明传》:出身第一流高门陈郡谢氏,东晋末刘穆评他与另一著名高门济阳蔡廓曰:“谢方明可谓名家驹,及蔡廓,直置并台鼎人,无论复有才用”。

就是说单凭门阀,两人今后就有资格当三公(官品一品),何况还有才干。

总之,这个时期一般不再是官品决定人品和门第高下,而是门品决定官品。

至南北朝,高级士族特权更加制度化。

南朝前期有“甲族(高级士族)以二十登仕,后门(低级士族)以过立试吏”之格,见《梁书·武帝纪上》。

第一流高门依惯例可以“平流进取,坐至公卿”。

北朝前期魏孝文帝“制定姓族”,全盘接受并推行魏晋以来门阀制度,任用官吏,“专崇门品”,形成“以贵承贵,以贱袭贱”②。

二、户籍上的士庶界限,一般说不再是以九品官品之有无,而是由血缘关系区别的门阀高低来划分。

《宋书·宗越传》:“本为南阳次门(即低级士族,不服徭役)”。

东晋未地方长官赵伦之发觉户籍混乱,乃命长史范觊之加以整顿。

中国古代史课件 11东晋南朝的门阀政治与皇权复兴

中国古代史课件 11东晋南朝的门阀政治与皇权复兴

第十一讲 东晋南朝的门阀政治 与皇权复兴一、东晋南朝政治大势 二、门阀政治与门阀制度 三、南朝皇权的复兴一、南北政治大势南北政治大势南北政治大势南北政治大势东晋 317—420 南强北弱——北强南弱 宋 420—479 东晋门阀政治——南朝皇权政治 齐 皇帝:高级士族——低级士族——寒人 479—502 梁 502—557 朝廷:士族当权——寒人兴起 陈 557—589南北政治大势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一二《南朝陈 地最小》 “晋南渡后,南北分裂,南朝之地,惟 晋末宋初最大,至陈则极小矣”。

卷一一《宋世闺门无礼》 “宋武起自乡豪,以诈力得天下,其于 家庭之教,固未暇及也”。

卷一二《陈武帝多用敌将》 “陈武帝,起自寒微”。

二、门阀政治与门阀制度 门阀政治仕宦之家门前记述功状的柱子,左边的叫“阀”,右 边的称“阅”。

阀阅,先秦以来,阅仅指个人仕途中的功劳。

东汉 以后因世家大族兴起,一个家族中往往多人出仕, 于是出仕者的阀阅便又成为家族荣誉、声望的标志。

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相当于门第 。

门阀政治与门阀制度门阀政治,质言之,是指士 族与皇权的共治,是一种在 特定条件下出现的皇权政治 的变态。

它的存在是暂时 的;它来自皇权政治,又逐 步回归于皇权政治。

……严 格意义的门阀政治只存在于 江左的东晋时期,……门阀 士族存在并起着不同程度政 治作用的历史时期,并不都 是门阀政治时期。

——田余庆门阀政治与门阀制度东晋一代政治史,大部分时间是表现为几个执政 家族兴衰交替的历史。

东晋门阀政治的代表家族: 琅邪王氏 陈郡谢氏 颍川庾氏 太原王氏东晋陶女俑谯国桓氏门阀政治与门阀制度 王与马,共天下:开启东晋门阀政治格局琅邪王氏诸兄弟 琅邪王司马睿〔元〕帝初镇江东,威名未著,〔王〕敦与从弟〔王〕 导等同心翼戴,以隆中兴,时人为之语曰:“王与马, 共天下。

”——《晋书》卷九八《王敦传》元帝(司马睿)正会,引王丞相(王导)登御床,王公 固辞,中宗(元帝)引之弥苦。

东晋门阀制度

东晋门阀制度

东晋门阀制度东晋时期的门阀制度是指一种由官僚和地主阶层组成的封闭的统治体系。

这个制度的特点是权力集中在少数家族手中,这些家族通过世袭将政治和经济权力传承下来,形成了一种世袭的封建统治。

下面将详细介绍东晋门阀制度的特点以及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首先,东晋门阀制度的形成与地主阶级的统治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东晋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士族分化的趋势明显,地主阶级成为了社会上的主要力量。

这些地主阶级家族通过沟通政治和经济资源,建立了紧密的联系。

他们依靠家族世袭制的特点,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逐渐形成了门阀制度。

其次,东晋门阀制度的特点是封闭和排它性。

这些家族之间实行着世袭的统治,只有家族成员才能参与政治和经济事务。

外人无法加入这个封闭的体系,这导致了社会上的阶级固化和社会流动性的降低。

这种封闭性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阻碍,不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创新。

再次,东晋门阀制度对社会的影响是严重的。

由于政治和经济权力集中在少数家族手中,这些家族无视公平和正义,只追求自己的利益。

这使得统治阶级对民众剥削和压迫更加严重,民众生活贫困,社会矛盾激化。

这种不公平的制度也导致了社会动荡和政治不稳定,加剧了社会的分裂和矛盾。

最后,东晋门阀制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导致了东晋政权的衰落和灭亡,也为后来南北朝时期的混乱和动荡奠定了基础。

门阀制度的存在使得社会各阶层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变得困难,也削弱了国家的凝聚力和统治能力。

这表明,独权的门阀制度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和发展,需要逐步改革和完善。

总之,东晋门阀制度是一种封闭、世袭的政治统治模式,对社会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它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和封建化,导致社会流动性的降低,同时也削弱了国家的凝聚力和统治能力。

这种制度的存在使得东晋政权衰落并为后来南北朝时期的动荡和混乱埋下了伏笔。

因此,门阀制度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需要进一步进行改革和完善。

门阀制度

门阀制度

主要特征在于按门第高下选拔与任用官吏;至于士 族免徭役,婚姻论门第。
门阀制度
• 史书对这种特殊阶级的称谓颇不一致。例如:指家门贵盛 者,称为“高门”、“门第”;强调世代做官者,称“士 族”、“世家”。至于“世族”一词,兼指政治、社会、文 化地位而言,意含较广。直至现代,门阀等词汇,仍被用作 对有名、有钱、有权有势之家族的别称 • 门阀制度 封建等级制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形成于东汉,魏 晋南北朝时盛行。中国古代官宦人家的大门外有两根柱子, 左边的称“阀”,右边的叫“阅”,用来张贴功状。后人就 把世代为官的人家称为阀阅、门阀世族、士族。西汉武帝以 后,崇尚儒学,官僚多以经术起家。他们授徒讲学,门生故 吏遍天下,形成一种社会力量,其子孙承家学,继续为官。 久而久之,到东汉中叶出现了世代为官的大姓豪族.曹魏实行 九品中正制,使得世族地 门阀,是门第和阀阅的合称,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 族,又称门第、世族、士族、势族、世家、巨室等。 门阀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从两汉到隋唐最为显著的选 拔官员的系统,其实际影响造成朝廷国家重要的官 职往往被少数氏族所垄断,个人的出身背景对于其 仕途的影响,远大于其本身的才能与专长。 • 西晋建立后,司马氏为取得世家大地生的支持,对 他们继续实行放纵和笼络的政策,从而形成了典型 的门阀政治。东晋政权是司马氏皇权和以王、庾、 桓、谢诸大姓为代表的北方士族以及处于非主流地 位的江南吴姓士族的联合专政,这种政治格局一直 延续到东晋末年,长达一个世纪之久。东晋的士族 门阀的势力足以与皇权并立,甚至超越皇权,皇帝 都要依赖士族的支持,门阀政治达到鼎盛直到唐代, 门阀制度才逐渐被以个人文化水平考试为依据的科 举制度所取代。

《东晋门阀政治》田余庆读后感

《东晋门阀政治》田余庆读后感

《东晋门阀政治》田余庆读后感第一篇范文《东晋门阀政治》田余庆读后感田余庆先生的《东晋门阀政治》是一部揭示东晋时期门阀制度对政治、社会深刻影响的力作。

作者以其深厚的历史功底,通过细致入微的考证,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立体的东晋门阀政治画面。

读完此书,不仅对东晋时期的门阀政治有了全新的认识,也对历史进程中的权力斗争有了更深的理解。

书中提到,“门阀制度的形成,是东晋政治的一大特色,也是社会矛盾的一个重要焦点。

”这不由得让人思考,门阀制度为何在东晋时期得以形成并发展?田余庆先生认为,这与当时的地域矛盾、民族矛盾以及儒家思想的影响密切相关。

门阀制度的出现,实际上是对皇权的一种制衡,但同时也加剧了社会矛盾的激化。

书中详细描述了东晋门阀政治的兴衰过程,如王导、谢安等世家大族的崛起与衰落。

这些世家大族通过婚姻、政治联盟等手段,巩固自己的地位,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权力格局。

然而,这种格局并非铁板一块,内部的权力斗争、外部的压力都使其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

正如书中所言:“门阀政治是东晋政治的一个矛盾统一体,既有其稳定的一面,也有其脆弱的一面。

”读到此,我不禁联想到当今社会,尽管不存在门阀制度,但权力斗争、阶层固化等现象依然存在。

这让我对历史与现实有了更多的思考,也使我认识到,了解历史、研究历史,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着重要的启示。

书中还提到:“门阀政治的衰落,预示着儒家思想的式微,也为后来的士族文化的兴起埋下了伏笔。

”这揭示了东晋门阀政治对后世文化的影响。

可以说,东晋门阀政治是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其影响深远。

我对这本书的整体看法是:观点独特、论证充分、旁征博引、触类旁通。

书中对东晋门阀政治的剖析,既有深度又有广度,让人受益匪浅。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不断汲取书中的智慧,以古鉴今,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这个世界。

```第二篇范文《东晋门阀政治》田余庆读后感《东晋门阀政治》不仅是一部历史学术著作,更是一本深刻揭示人性与社会结构的互动关系的书籍。

东晋门阀政治读后感

东晋门阀政治读后感

东晋门阀政治读后感东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政治以门阀政治为主导,门阀政治是指由少数大家族或宗族控制政治权力和资源的一种政治现象。

在东晋时期,门阀政治对国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后来的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东晋门阀政治》一书中,作者详细地介绍了东晋时期门阀政治的兴起和发展,以及对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东晋门阀政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首先,东晋时期的门阀政治是如何兴起的呢?在书中,作者指出东晋时期社会经济的变化是门阀政治兴起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土地兼并的加剧和财富的集中,一些大家族逐渐掌握了大量的土地和资源,从而形成了门阀集团。

这些门阀集团通过亲族关系和人脉关系,逐渐渗透到政治和军事领域,最终控制了国家的政治权力。

另外,作者还指出东晋时期的政治制度对门阀政治的兴起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在东晋时期,政府对门阀集团的监管不力,导致了门阀集团的不断壮大,最终形成了对政府的实际控制。

其次,东晋门阀政治对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在书中,作者详细地介绍了门阀政治对国家政治的影响。

门阀政治导致了政府的腐败和无能,政府官员多是门阀集团的成员,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往往忽视国家大政,导致了政府的无法有效管理国家。

门阀政治还导致了国家的财政困难,大量的财富被门阀集团掠夺,导致了国家财政的极度困难。

此外,门阀政治还对社会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社会的阶级固化加剧,社会矛盾不断加剧,最终导致了社会的动荡和不稳定。

最后,东晋门阀政治对后来的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在书中,作者指出东晋门阀政治对后来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东晋门阀政治的兴起和发展,导致了东晋政权的不稳定和动荡,最终导致了东晋的灭亡。

东晋门阀政治的失败也成为了后来政治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教训,后来的政治制度改革都试图避免门阀政治的再次发生,以保障国家政治的稳定和发展。

皇权政治的变态-东晋门阀政治

皇权政治的变态-东晋门阀政治

皇权政治的变态——门阀政治《东晋门阀政治》读书报告皇权政治的变态——门阀政治门阀政治,学者历来见仁见智,并无统一的理解。

‚本书所指门阀政治,质言之,是指士族与皇权的共治,是一种在特定条件下出现的皇权政治的变态。

‛不同于中外学者多倾向于认为门阀政治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存在了好几个世纪之久,田余庆先生认为严格意义上的门阀政治只存在于江左的东晋时代。

为什么把门阀政治称为皇权政治的变态呢?书中后论三中田先生认为:‚从理论上说来,在皇权政治格局下,不但宗族力量处在皇权控制之下,而且一切其他社会力量都处在皇权控制之下,不可能与皇权平行,更不可能超越皇权。

‛然而东晋居高位的士族,其权势甚至得以平行或超越于皇权之上。

据《晋书》载,王敦叛乱,王师败绩,‚帝脱戎衣,著朝服,顾而言曰:‘欲得我处,但当早道,我自还琅邪,何至困百姓如此!’敦收周顗、戴若思害之。

以敦为宰相、江州牧,进爵武昌郡公,邑万户,使太常荀崧就拜,又加羽葆鼓吹,并伪让不受。

‛王敦叛乱攻入建康后,皇帝竟无可奈何,打算回琅邪,王敦的结果却是加官进爵。

皇权衰落、士族权势熏天显示得淋漓尽致,皇权的变态可见一斑。

门阀与皇权‚共天下‛,是东晋门阀政治的最基本的特征。

由皇权的变态会自然而然地引出一个问题,变态的原因是什么呢?换言之,出现门阀政治的原因是什么呢?本书的后论中,田先生认为形成条件是以下三个:‚一个成熟的有力量有影响的社会阶层即士族的存在‛,‚一个丧失了权威但尚余一定号召力的皇统存在‛,‚民族矛盾十分尖锐这样一个外部条件‛。

这三个条件中任何一个条件的变化,都会导致江左门阀政治的相应变化。

对于第一个条件,书中阐释颇多。

八王之乱的结果是东海王司马越胜利,然而司马越并不具备皇室近属的名分。

他力求联络关东的士族名士,以求支撑自己的统治,侧面反映了士族的影响力之大。

西汉时部分豪强大族由通经入仕,政治地位上升,演变为东汉时的世家大族,即魏晋士族先行阶段的形态。

另一部分魏晋士族多属乘势而起的新出门户,他们的政治地位在魏和西晋迅速上升,入东晋后更为突出。

试析门阀士族的婚姻习俗与门阀制度的盛衰(1)

试析门阀士族的婚姻习俗与门阀制度的盛衰(1)

试析门阀士族的婚姻习俗与门阀制度的盛衰(1)论文关键词:门阀士族婚姻习俗门阀制度论文摘要:门阀制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占有重要的地位,门阀士族婚姻习俗的演变过程,记载着门阀制度的盛衰历史。

“士庶不婚”习俗使得门阀士族子女衰败,人才退化,后继乏人。

这是门阀士族没落、门阀制度渐衰的一个直接原因和重要原因。

在门阀制度占统治地位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婚”与“宦”是门阀世族的两大支柱,也是衡量门第高卑的尺度。

正如唐长孺先生所说:“当时门第高卑,婚姻是一项重要标准。

”因此,要探析魏晋南北朝门阀制度的盛衰,从婚姻习俗人手倒不失为一条重要途径。

一、“士庶不婚”习俗与门阀制度的盛衰等级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重要属性,这一属性表现在婚姻习俗上,就是所谓的“身份内婚制”或“等级内婚制”。

这种婚姻习俗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表现得尤为突出,曾一度形成“士庶不婚”的现象。

据史书记载:“魏晋以来,以贵役贱,士、庶之科,较然有别,”“士、庶区别,国之章也。

”西晋时,门阀制度初步形成。

此时,士族身份内婚制初现端倪,“士庶不婚”并非十分严格。

在当时婚靖重德行、容止、玄谈等风气下,士庶通婚现象依然存在。

如司徒王浑之子王济见一兵家子“有俊才”,想“以妹妻之”,就说明西晋时期的身份内婚制并非深沟高垒、等级森严,就连琅哪王氏这样的高门望族,其婚靖时看重的仍是德才。

东晋时期,门阀制度最为典型,士、庶地位,高下悬殊。

”服冕之家,流品之人,视寒素之子,轻若仆隶,易如草芥,曾不与之为伍。

”因此,门阀士族间等级内婚姻最为壁垒森严。

史称:随晋室南迁的士族为侨姓,“王、谢、袁、萧为大”。

侨姓士族中,王、谢、袁三氏之间通婚最繁,其中尤以王、谢两家嫁娶最多。

如:王导之孙王氓娶谢安之女为妻;谢据、谢万均娶了王览第四代女为妻;谢郎娶王胡之之女为妻;谢玄之子谢焕娶王羲之外甥女刘氏为妻。

此时,“士庶不婚”亦成定制,倘若士庶通婚,必遭非议。

如士族王源嫁女于庶族满氏,就曾引起轩然大波,为此,沈约还曾上表弹幼王源:“源虽人品庸陋,胃实参华……而托姻结好,惟利是求,站辱流辈,莫斯为甚。

《东晋门阀政治》阅读感想

《东晋门阀政治》阅读感想

《东晋门阀政治》阅读感想门阀政治:东晋时期士族与皇权的共治门阀政治的内涵与特点根据田余庆先生的观点,门阀政治是指士族与皇权共治的政治局面。

在东晋时期,由于皇权的衰微和士族势力的崛起,士族阶层逐渐成为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

他们通过与皇室联姻、担任重要官职等方式,与皇权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门阀政治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士族与皇权的共治:士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拥有强大的实力,与皇权共同分享权力。

2. 士族内部的门阀纷争:士族之间为了争夺权力和利益,时常发生激烈的争斗,导致政治局势的动荡不安。

3. 皇权的相对弱小:由于士族势力的强大,东晋皇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难以实现完全的专制统治。

4. 政治制度的不完善:门阀政治时期,东晋的政治制度存在诸多缺陷,如九品中正制的弊端等,进一步加剧了政治的复杂性。

门阀政治的形成与发展门阀政治的形成并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田先生在书中详细阐述了门阀政治的形成过程,指出其源于晋室皇权衰微。

西晋末年,八王之乱和永嘉之乱导致了西晋的灭亡,东晋政权在南方建立。

在这个过程中,士族阶层逐渐壮大,并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占据了优势地位。

同时,由于皇权的不振,士族得以与皇权共治,形成了门阀政治的格局。

随着时间的推移,门阀政治逐渐发展和演变。

东晋时期的一些士族如王、谢等家族,通过联姻和政治手段,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他们在政治上相互支持,在经济上互利互惠,形成了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政治集团。

门阀政治的影响门阀政治的存在对东晋时期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田先生在书中从多个角度分析了门阀政治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政治方面,门阀政治导致了政治局势的动荡不安。

士族之间的争斗和权力更迭频繁,使得政治决策难以稳定实施,国家治理面临诸多困难。

同时,皇权的相对弱小也使得国家的政治制度不够完善,难以有效应对各种挑战。

经济方面,门阀政治使得士族阶层在经济上拥有极大的优势。

东晋门阀政治

东晋门阀政治

东晋门阀政治在许多人看来,门阀政治是魏晋南北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然而并非如此,门阀政治是东晋特有的政治现象,曹魏不是、西晋不是,南朝和北朝都不是。

严格的门阀政治,只存在于东晋一朝。

尽管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门阀拥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力,然而只有在士族门阀势力的巅峰-东晋政朝时才形成了门阀政治。

可以说,门阀政治是东晋最显著的标签,那么东晋门阀政治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说门阀政治是东晋所特有的呢?门阀政治的形成,有两个条件:一是皇权不振,二是士族专兵。

如果出现皇权重振而士族丧失兵权的情况,那么门阀政治必然会走向崩溃。

这一点从淝水之战后门阀政治没落就可以看得出来。

当时晋孝武帝提拔自己的弟弟-会稽王司马道子进入中枢,录尚书事,以相权佐皇权,促使皇权复兴。

另一方面,东晋后期最后一个登上历史舞台的士族门阀-太原王氏,也因为无力掌握北府兵而覆灭。

此后,门阀政治迅速土崩瓦解,至刘裕篡晋立宋时,门阀政治正式宣告终结。

由此可以看出,当皇权不振和士族专兵这两个条件不复存在时,门阀政治必然走向终结。

首先来讨论皇权不振。

东晋皇权不振是学界共识,而东晋的皇权不振,是从东晋建元之初就存在的。

东晋建立后,皇权虚弱的现象一直延续到晋孝武帝重振皇权之时。

皇权不振的根源出现在东晋第一任皇帝-司马睿身上。

司马睿和西晋皇室的血缘关系远,他是晋宣王司马懿的曾孙、晋文王司马昭的侄孙、晋武帝司马炎的堂侄,理论上没有继承西晋法统的可能。

西晋皇室最正统的世系是“晋文王司马昭-晋武帝司马炎-晋惠帝司马衷”,八王之乱爆发后,晋惠帝司马衷唯一的儿子司马燏被司马衷的皇后贾南风害死,那么能继承西晋法统的,首选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子嗣,次选是晋文王司马昭的子嗣。

然而历史就是这么吊诡,司马炎和司马昭的子嗣,要么早夭,要么死于内乱,要么不知所踪。

那么只能从晋宣王司马懿的子嗣中寻找继承人,这实际上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却让司马睿捡了便宜。

司马睿的祖父司马伷和司马昭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也属于司马懿的子嗣,但司马伷只是庶子,并无继承司马懿政治遗产的资格。

【晋朝历史】东晋门阀政治

【晋朝历史】东晋门阀政治

【晋朝历史】东晋门阀政治历史司马睿是晋皇室疏属,袭爵琅邪王,永嘉元年(307)出镇建业(今江苏南京)。

当时,北方日乱,随从司马睿过江的有以王导为首的北方士族100家。

他们见西晋大势已去,便准备扶持司马睿上台。

江南大族在吴亡之后,仍然拥有自己的部曲家兵,“僮仆成军,闭门成市”,实力很强。

但他们却被北方士族视为“亡国之余”,在西晋朝中没有地位,因而,他们对司马睿和北方士族的南下持观望态度。

在王导的斡旋下,南、北士族达成妥协,共同支持司马睿。

建兴四年(316),晋愍帝出降刘汉,西晋灭亡。

翌年,司马睿称晋王,又过一年才登帝位,建立东晋。

司马睿即位时,邀请王导同登御座,受百官朝拜,虽王导固辞,而“王与马,共天下”之谚已经不胫而走了。

东晋主弱臣强,元帝司马睿企图加强皇权,削弱王氏的势力。

王导从兄、荆州牧王敦立即从荆州起兵,以清君侧为名,在王导和另外一些士族的支持下攻入建康(由建业改名),逼死元帝。

此后,这种主弱臣强的局面一直持续到东晋末年。

琅邪王氏之后,颍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等门阀士族相继执政,形成了庾与马、桓与马、谢与马共天下之局。

这种门阀士族势力得以平行甚至超越于皇权的政治就是门阀政治。

在门阀政治中,门阀士族对皇权加以限制,门阀之间也互相制约,共同维持皇权于不坠,从而形成具有门阀政治特色的政治制度。

中央的中枢机关建立制衡机制,门下省审查中书省起草的诏书,可驳回要求重拟;门下省发出的诏书,还要经尚书省审查。

尚书省呈报的奏议,先经门下省审查,再经中书省裁定。

地方大州重镇分别由各门阀家族担任都督、刺史,这时全国普遍设置都督区,都督兼任刺史成为通例,“盖有不治军之刺史,而无不治民之都督”,都督区变成州之上的一级政区,都督变成地方最高军政长官。

由于不断有大批流民南下,东晋朝廷设置侨州、郡、县,以维护侨人士族的特权和安置侨人。

北方原有的徐、兖、青、司、豫、雍、秦、幽、冀、并等在南方都有侨州。

侨州、郡,县对招徕北方流民与社会安定起一定的作用,但是,也引起地方行政系统的紊乱。

东晋门阀政治

东晋门阀政治

六.学员书评本书名为《东晋门阀政治》,自然这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这“门阀”二字,何为门阀。

“门阀”是门第和阀阅的合称,指时代为官的名门望族。

广义上的门阀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从两汉到隋唐最为显著的选拔官员的系统,狭义地讲,门阀制度特指魏晋时期琅琊王氏、陈郡谢氏等世家大族控制朝政所依附的制度。

而本书作者田余庆所论证的门阀政治更偏向于狭义的门阀这一概念,但并不完全相同,作者认为门阀政治实际上只存在于东晋一朝,是皇权政治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变态。

这与之前的学者所认为的魏晋南北朝门阀政治有所不同。

作者在书中论证了其观点的合理性。

在我阅读此书时同时查阅了其他冶史者的不同观点作为对比。

在论述门阀政治时从其认为的开端“王与马共天下”讲起,从两晋之间的社会大背景出发,阐述了门阀政治产生的社会条件。

王马结合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西晋八王之乱后期司马越与王衍的关系。

惠帝末年和怀帝时期的西晋朝廷,以司马越、王衍为核心操持政局,有士族名士装点其间,实际上是“王与马共天下”最早的一种组合。

这种结合既有政治因素,又有一定的地域相系。

不过此时的“共天下”并未达到东晋时期的局面,应该注意的是由司马越、王衍在洛阳的关系派生出司马睿和王导在徐州下邳的关系,这才是门阀政治的真正开端。

形成“王与马共天下“的根本原因是东晋江左政权依赖于士族。

西晋统治者进行的八王之乱以及随后的永嘉之乱毁灭了几乎全部的西晋王室,由于皇族劫余无多建邺的司马睿更不得不依靠具有号召力的士族琅琊王导。

这即作者在书中所提起的东晋门阀政治形成的原因之一皇权不振。

在对门阀政治的维持方面作者认为颍川庾氏起了很大的作用。

庾亮在王导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巩固了门阀政治。

其体现在,在王导受王敦之乱急于保护家族利益之时庾亮抵抗住了皇权对门阀政治的一次重大反抗。

作为门阀政治的创立者和巩固者王导和庾亮为门阀政治的运转起了重大的作用。

但是在此项制度巩固以后,作为门阀政治的固有矛盾即门户之间的矛盾从此就成为东晋历史的主要矛盾而反复出现。

简析东晋门阀士族

简析东晋门阀士族
然而吴姓大族的武装力量对于东晋政权是个严重威胁, 于是对其武装力量如义兴周氏和吴兴沈氏等大士族的态度 由笼络而变为分化、削弱。江东之豪的周、沈二族,在东晋政 权分化政策下,于内讧中同归于尽。
简而言之,琅琊王司马睿,本来不具备在江左运转皇权 的条件,他在晋室诸王中既无威望,又无实力,更无功劳,如 果不借助于门阀士族的支持,根本没有在江左立足的余地。 只有门阀士族的砝码,才能增加司马睿的政治分量。司马睿 固然需要侨姓士族的支持,侨姓士族也需要司马睿政权的保 障,但吴姓士族在政权中也发挥重要作用。这些东晋门阀士 族,尤其是侨姓士族依仗着与司马氏共天下的政治势力,控 制中央大权,在经济上大肆占山护泽,求田问舍,经营产业, 力求在江左建立家业,立足生根,以保持其政治、社会地位, 他们在学术文化上也由儒入玄,适应了东晋门阀政治的需 要。门阀士族在东晋政权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士族之间通过 各种可能的方式,来制约企图独吞江左的权臣如王敦、桓温, 而使门阀政治格局维持百年不变。门阀士族是这一时期的社 会重心所在,是江左政治稳定因素。东晋门阀士族建立的门 阀政治,终于为南朝皇权政治所代替。南朝皇帝恢复了绝对 权威,可以驾驭士族;而士族纵然有很大的社会、政治优势, 却决无凭陵皇室之可能。门阀政治只是皇权政治在东晋百年 间的变态,是政治体制的回流。门阀政治的存在是暂时性的, 过渡性的,它是从皇权政治演变而来,又依一定的条件向皇 权政治回归。皇权政治的各种制度经过南朝百余年的发展终 于与北朝合流而形成隋唐制度的重要渊源。 注释: ① 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222. ② 房玄龄.晋书·王导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2.1746. ③ 房玄龄.晋书·王导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2.1746. ④ 房玄龄.晋书·王敦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2.2554. ⑤ 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6. ⑥ 房玄龄.晋书·姚兴载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2.2980. ⑦ 房玄龄.晋书·庾冰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2.1928. ⑧ 房玄龄.晋书·周处传子玘附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2.1574. 参考文献: [1]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2]房玄龄.晋书·王导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2. [3]房玄龄.晋书·王敦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2. [4]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5]房玄龄.晋书·姚兴载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2. [6]房玄龄.晋书·庾冰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2. [7]房玄龄.晋书·周处传子玘附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2. [8]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C].北京:中华书局,1983. [9]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 作者简介:周利 ,青海师范大学 2008 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 史专业魏晋南北朝史。

士族门阀制度的兴起与消失,有何影响?

士族门阀制度的兴起与消失,有何影响?

士族门阀制度的兴起与消失,有何影响?自古以来,中国便有家天下的传统,士族门阀制度就是其中之一。

门阀制既是一种社会秩序,也是一种政治选拔制度。

这种制度前后延续近五百年,对中国古代社会影响深远。

这几百年恰恰是中原最混乱的时期,在门阀制度消失后,南北文化逐渐融合统一,华夏文明迎来了新的时代,但由此也产生了新的问题。

这其中的来龙去脉,一言难尽,而这一切还要从门阀制度的诞生说起。

什么是门阀制度,门阀制度从何而来门阀一词,由来已久。

史书中早有记载,如《后汉书》载:“声荣无晖於门阀”。

可见在东汉,已有这个词汇了。

然而门阀制度并非空洞的字眼,其历史积淀十分深厚,内容也很繁杂。

1、门阀制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所谓门阀制,就是一切以门第出身为标准。

凡官运仕途,婚姻嫁娶,社会交际,人情世故等项,均以出身为重,才干居其次。

官宦世家,名门望族,往往享有各种特权,凌驾于普通百姓之上。

如《宋书》记载:“士庶缅绝,不相参知,士人犯法,庶民得不知”。

可见在门阀制度之下,上层士族和下层百姓基本处于隔绝状态,虽同处一个国家之内,却如同生活在两个世界一样。

其实华夏文明源远流长,早期贵族绝非后世可比。

《孟子》曾说:“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可见上古帝王,亲自耕种,与民同乐并非虚谈。

可到了后世,不要说帝王之家,就是高门大户,也早就视贫寒人家为异类。

这种对比真是云泥之别,探究门阀制的根源,可以追溯到汉代。

尤其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中,孕育了这种制度的萌芽。

2、门阀制度从何时产生门阀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

众所周知,东汉的衰落,是因为戚宦争权所至。

宦官的祸害虽大,究竟难成大害。

相比之下,外戚掌权所产生的影响则更为广泛。

以桓帝灵帝为例,十常侍虽然可恶,却并未形成大的气候。

反倒是以何皇后为首的外戚,对汉室的危害更大一些。

由于皇帝暗弱,何氏家族迅速崛起,何皇后的两个哥哥何进和何苗,都手握大权,官至大将军。

何氏家族短暂得势便告覆灭,却让其他望族虎视眈眈。

东晋南北朝前期门阀制度的确立与鼎盛

东晋南北朝前期门阀制度的确立与鼎盛

东晋南北朝前期门阀制度的确立与鼎盛东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得到了确立和鼎盛。

门阀制度是指由一些有特权的家族统治社会,形成一种封闭的社会结构,这些家族以门房为基础,通过婚姻联姻和族谱编撰来维持自己的权力地位和社会地位。

下面从门阀制度的确立和鼎盛两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门阀制度的确立。

东晋南北朝初期,随着政权的削弱和农民动乱的增多,世族家族逐渐崛起。

他们通过亲戚婚姻联姻、地方官职任命和族谱编撰等手段,逐步确立了自己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优势地位。

这些家族贵族拥有大量土地和财产,可以拖累和控制其他社会阶层,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门阀家族在政治上的鼎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门阀家族通过婚姻联姻和权谋统治朝政,他们通过主动提亲和婚配政策,利用亲家关系牵制和控制其他家族,从而在朝廷中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亲族政治网络。

其次,门阀家族掌握了地方政府的统治和管理权力,他们任命自己的亲属或臣子为地方官员,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家族势力范围。

再次,门阀家族还通过族谱编撰来明确家族的血统和地位,用祖先崇拜和家族荣耀的思想来巩固家族成员的忠诚度和归属感。

门阀制度的鼎盛还在经济和文化方面有明显体现。

首先,在经济方面,门阀家族在土地、财产和资源上占有相当大的份额,通过收租和奴隶劳动等方式获取巨额财富。

这些家族纷纷兴办学校、修建宗祠、赈济灾民,以显示自己的家族荣耀和实力。

其次,在文化方面,门阀家族注重家族教育和家族礼仪,在家族内部推行家族规范和家风家训,强调家族成员的道德修养和学识修养,以提高门阀家族的整体素质和凝聚力。

总之,东晋南北朝前期门阀制度的确立与鼎盛,主要表现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

这种制度让一些特权家族统治社会,形成了一种封闭的社会结构,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然而,门阀制度也造成了社会阶层的分化和统治阶级的腐败,最终导致了社会的动荡和政权的更迭。

晋朝的中央制度

晋朝的中央制度

晋朝的中央制度是世族政治,即以世族(包括皇族、王公、贵族和豪门)的专政为政治体制。

晋朝的政治制度是以九品中正制作为选官制度,初期以汉魏制度为基础,后有变化。

在中央,晋朝确立了门阀制度,皇帝和政府机构中的重要职位由门阀世家共同控制。

这种制度一直持续到东晋和西晋时期。

在中央政府结构方面,晋朝继承了东汉以来的三公九卿制度。

三公是宰相职位,九卿是行政机构。

中央政府也有掌握实权的部门如御史台和太傅。

御史台是负责监察百官的机构,太傅则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职位。

此外,晋朝还设立了尚书台,作为中央决策和执行机构。

总的来说,晋朝的中央制度是一个由世族专政的政治体系,九品中正制作为选官制度,门阀世家共同控制中央政府的重要职位,三公九卿制度是中央政府的组织架构,御史台和太傅是掌握实权的部门,而尚书台则是核心的决策和执行机构。

在地方上,晋朝则实行了州、郡、县三级管理制度。

希望以上信息可以帮助到您。

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联系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晋的门阀制度
东晋时期的门阀制度是指政治和社会上的门阀家族对统治的垄断和控制。

门阀制度在东晋时期开始形成,并在南北朝时期达到鼎盛。

门阀制度源于三国时期,东晋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

门阀家族是指政治家族或望族,他们拥有庞大的土地和财富,掌握着政治、军事和经济的重要资源,世代相传,形成了独特的家族网络和利益集团。

门阀家族通过政治联姻和婚姻关系,扩大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并通过客观条件和门阀内部规则来维护自己的利益。

门阀家族在政治上拥有巨大的影响力,他们通过担任重要职位,如官吏、将领、宰相等,来掌握政权,并通过控制朝廷的人事任免来维护自己的利益。

门阀家族之间还通过联盟关系,加强自己的地位和权力。

门阀家族的势力范围往往局限在一定的地域,但在东晋时期,门阀家族的势力已经扩展到了全国范围。

门阀制度的存在导致了政治的腐败和社会的不稳定。

门阀家族之间的斗争和权力争夺经常发生,使得朝政混乱不堪。

另外,门阀家族的垄断和掌握资源的能力,使得社会上的贫富分化加剧,社会阶层固化,导致了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平等。

这一切都为后来的南北朝的分裂和混乱奠定了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