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地震地质构造概况

合集下载

淄博市瓦泉寨矿区铁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因

淄博市瓦泉寨矿区铁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因

淄博市瓦泉寨矿区铁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因瓦泉寨矿区是中国山东省淄博市的重要铁矿床之一,该矿区铁矿床具有独特的地质特征和特殊的成因。

本文将对瓦泉寨矿区铁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因进行详细介绍。

一、瓦泉寨矿区地质概况瓦泉寨矿区位于鲁西南丘陵地带,距离淄博市区约30公里,矿区面积约为18平方公里。

该地区的地质构造类型属于中新世芝罘岩块复合地体,主要岩层为寒武系灯影组和晚震旦世临沂组,其中灯影组具有一定的地质背景。

矿区附近山系为丘陵山,主要为花岗岩和玄武岩,而矿床大部分位于灯影组砂岩和页岩的上覆。

二、瓦泉寨矿区铁矿床地质特征1.矿床类型瓦泉寨矿区铁矿床属于石英-铁矿石类型,主要矿物以含铁石英和黑云母为主,矿床呈铁石英脉、层状铁矿和块状铁矿的形式出现,矿石品位较高,通常在60%以上。

2.矿床构成矿床主要由含铁石英、绿泥石、白云石和黑云母等组成,其中的含铁石英是主要的矿化矿物,矿岩是由铁石英、绿泥石、白云石和黑云母等混合物构成的。

3.矿床空间分布瓦泉寨矿区铁矿床呈现出较大的空间展布性,主要是由于该区域的构造变形较为剧烈,地形地貌变化较大,所以铁矿床的形态也十分复杂。

此外,该矿区中还存在着一些属于石英脉类铁矿床的矿体,这些石英脉在整个矿区来说是比较稀缺的。

4.矿床矿体主要类型矿床中的铁矿体主要有层状、显晶状、碎状、脉状等几种类型,其中层状铁矿体是主要类型,主要分布在灯影组页岩和砂岩交接部位。

三、瓦泉寨矿区铁矿床成因解析铁矿床的形成是由许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以下是一些可能影响瓦泉寨矿区铁矿床成因的原因:1.构造因素矿区所处的中新世芝罘岩块复合地体深受构造变形的影响,由于造山运动的作用,区域内发生了多次地质构造变形运动,致使矿区地层发生了较大的隆起和抬升,其中褶皱和断层的作用较为明显,造成了一系列矿化反应,导致铁矿床的形成。

2.地质背景瓦泉寨矿区位于灯影组地层区域,这个地层比较特殊,其岩石多为灰岩和砂岩,矿石物质较为单一,铁石英和黑云母等组成的矿物质量较好。

淄博的地震烈度

淄博的地震烈度

淄博的地震烈度5月20日,山东省颁布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

中小学办学必须依据办学标准实施。

根据办学标准,新建小学、初中、高中应选在交通方便、地势平坦、空气清新、阳光充足、排水通畅、公用设施比较完善、远离污染源的地段。

应避开高层建筑的阴影区、地震断裂带、山丘地区的滑坡段、悬崖边及崖底、河湾及泥石流地区、水坝泄洪区等六个不安全地带。

架空高压输电线、高压电缆及通航河道等不得穿越校区。

学校设置应避开公共娱乐场所、集贸市场、医院传染病房、太平间、气源调压站、高压变配电所、垃圾楼及公安看守所等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和危及学生生命安全的场所。

小学生上学路线不应跨越无立交设施的铁路干线、高速公路及车流量大的城市主干道。

城市初中布点必须与城市扩建和小区建设同步规划。

同时,应充分考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暂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问题。

原则上,农村5万人口以上的乡镇,可以设1至2所初中,5万人口以下的设1所初中。

我国大致可分为二十三个地震带,淄博位于第一个地震带“郯城枣庐江带,即从安徽庐江经山东郯城至东北一带”。

但是,淄博的地震烈度并不太高,在山东省属于排名第三的梯队——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山东省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1 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第一组:郯城,临沐,莒南,莒县,沂水,安丘,阳谷2 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第一组:临沂(3个市辖区),潍坊(4个市辖区),菏泽,东明,聊城,苍山,沂南,昌邑,昌乐,青州,临驹,诸城,五莲,长岛,蓬莱,龙口,莘县,鄄城,寿光*3 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第一组:烟台(4个市辖区),威海,枣庄(5个市辖区),淄博(除博山外的4个市辖区),平原,高唐,茌平,东阿,平阴,梁山,郓城,定陶,巨野,成武,曹县,广饶,博兴,高青,桓台,文登,沂源,蒙阴,费县,微山,禹城,冠县,莱芜(2个市辖区)*,单县*,夏津*第二组;东营(2个市辖区),招远,新泰,栖霞,莱州,日照,平度,高密,垦利,博山,滨州*,平邑*4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第一组:德州,宁阳,陵县,曲阜,邹城,鱼台,乳山,荣成,兖州第二组:济南(5个市辖区),青岛(7个市辖区),泰安(2个市辖区),济宁(2个市辖区),武城,乐陵,庆云,无棣,阳信,宁津,沾化,利津,惠民,商河,临邑,济阳,齐河,邹平,章丘,泗水,莱阳,海阳,金乡,滕州,莱西,即墨第三组:胶南,胶州,东平,汶上,嘉祥,临清,长清,肥城。

淄博四宝山地区灰岩地层及其地质时代讨论

淄博四宝山地区灰岩地层及其地质时代讨论

/RESOURCES2019年第六期WESTERN RESOURCES 基础地质山东淄博四宝山地区沉积一套厚层-块状灰岩地层,灰岩纯度高、数量大,品质高且可以大量开采,在四宝山周边曾经有多家水泥厂生产,对山体也造成了一定的破坏,近年来地方政府颁布《淄博高新区四宝山区域生态文化旅游总体发展规划》,对环境进行保护修复,同时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

在本次研究之中,通过野外填图、实测地质剖面、化石样品采集、薄片鉴定、化石的镜下观察与鉴定、室内综合分析等方法,通过生物地层划分对比,该地地层可厘定为奥陶系马家沟组。

本文基于四宝山地区马家沟组地层研究,通过研究当地出露岩层中化石和当地的地质因素,通过建立生物地层序列,用化石来进行地层的年龄确定。

1.山东淄博四宝山地区地层基本特征,前人研究及岩性特征四宝山地区坐落在淄博高新区的东南部,西接淄东铁路,东至黑铁山东1km 处,北临济青高速公路,南接309国道。

根据前人的研究,该地地层被厘定为奥陶统马家沟组,但是其确切的地质时代一直不甚明了。

1989年,据朱源介绍,在郯城、临沂一带从事金刚石普查的山东省地质矿产局的第七地质队,在马家沟组的角砾状白云岩中发现了少量的安山玢岩。

根据灰岩和白云岩的相间出现,马家沟组的组成部分分为六段,自下而上为:东黄山段、北庵庄段、土峪段、五阳山段、阁庄段以及八陡段。

经过实地勘查和采集样品磨制薄片镜下观察,四宝山地区主要发育一套中厚层-块状灰岩地层,主要岩性是云斑灰岩、厚层微晶灰岩、生物碎屑灰岩。

在地层中发现了大量化石,主要是头足类,其次为腕足类、三叶虫和腹足类。

在灰岩地层中也采集了一些微体化石样品,通过对样品标本进行酸处理、挑样、立体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等系列过程,未发现较完整并有鉴定意义的微体化石,故这里就不过多列述。

总体来说,大型化石比较丰富,对地层的划分对比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根据岩性可将地层分为奥陶系马家沟组北庵庄段和土峪段,马家沟组北庵庄段的主要岩性是云斑灰岩、厚层微晶灰岩、生物碎屑灰岩。

淄博中心区地震应急疏散规划编制

淄博中心区地震应急疏散规划编制

一、项目背景淄博地处我国东部最大的地震带—郯庐地震带西侧,东邻郯庐断裂带,境内地质构造复杂,断裂发育,具备发生中强地震发生的构造背景。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市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密集度提高,一旦发生破坏性地震或其他严重灾害,人员快速、有序的疏散安置,已经成为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2003年,市政府有关领导就提出了编制应急疏散方案的设想,2004年,省政府5号文提出了“合理规划和建设城市应急疏散通道和避险场地”的要求,但当时中心区的地震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小区划工作以及震害预测工作尚未开展,一些基础性资料缺乏,编制应急疏散方案的条件尚不具备。

2005年,省地震局、省建设厅、省民政局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意见》,要求开展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试点。

2005年12月,在淄博市城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基本完成的基础上,市地震局将此项目作为2006年重点项目提报了市政府。

2006年3月,淄博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6年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淄政发〔6〕号),将《中心城区地震灾害疏散应急规划》作为市政府2006年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项目经费由政府财政支出。

二、规划编制情况1、开展调查研究。

2006年4月按照市政府的要求,市地震局组织有关人员对北京市的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情况进行了初步考察,完成了调研报告和规划编制实施方案(大纲)的撰写工作,提出了规划编制的基本思路,向市政府分管领导做了专门汇报,得到了市政府领导的肯定。

2、明确规划编制原则。

借鉴北京地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编制经验,结合淄博中心区人口密集和应急资源分布不均的实际,确定了“以人为本、平灾结合、立足现状、完善功能、一场多用、注重实用”的规划原则,重点在改造和完善功能上下功夫,对于现状条件确实无法满足要求的,规划建设新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和应急配套设施。

3、确定规划编制总体思路。

根据淄博市中心区人口分布和应急资源分布情况,科学合理地划分应急疏散分区和疏散单元,保证应急避难场所布局合理、安全可达,做到疏散通道畅通、疏散标志设置明确,震后社区居民可快速、有序地疏散到应急避难场所,得到妥善安置。

淄博市盆地内的地下径流

淄博市盆地内的地下径流

淄博市盆地内的地下径流,由于受地貌、岩性、构造因素的制约影响,一部分以天然泉的形式沿构造破碎带和碳酸盐岩类与上覆弱透水层的迭夹带上升溢出,最主要的岩溶地下水上升泉有:龙湾泉群位于博山区泉河头村东南的青龙山西北坡,淄河与池上支流交汇的上游处。

于青龙山断裂两侧分别出露两股泉水:1、上龙湾泉:在青龙山断裂的下盘,出露于q42灰岩地层中,泉水水面标高270.606米(1981年枯水期),由于北侧北西向隐伏断裂的阻水作用, 地下水沿断裂破碎带溢出地表成泉;补给途径主要来自南部和西南部灰岩山区。

泉流量1.1万立方米/日(1983年6月21日测),水质属HCO3—CaMg型水,矿化度0.379克/升,总硬度为12.38度。

2、下龙湾泉: 位于青龙山断裂上盘,出露于O22灰岩地层中,泉水水面标高267.679米(1981年枯水期),其西侧为青龙山断裂,北侧相距10米处,有一近东西向断裂,与青龙山断裂正交,对地下径流起阻隔作用。

东南部方向的地下水沿青龙山断裂(北东)方向运动。

受东西向断裂的阻隔而溢出地表成泉。

流量1.21万立方米/日(1983年6月21日测),水质属HCO3—CaMg型,矿化度为0.379克/升,总硬度为12.38度。

上、下龙湾泉无水力联系。

城子泉群位于淄川区口头乡城子村西南300米处,在淄河西岸四座山东南陡坡之下,泉水出露标高242.06米。

泉群周围断层构造纵横切割,西侧是北东向的龙头山断裂,淄河地堑汇集的地下水至此受东西向张枢性断裂阻截,地下水位抬高,沿O42灰岩破碎带溢出地表成泉。

水质为HCO3—CaMg型, 矿化度为0.256克/升,总硬度为12.8度,流量0.95万立方米/日(1984年4月27日测)。

谢家店泉群位于博山区郭庄乡谢家店东南300米处的淄河河床边岸,泉口标高295米,出露地层为O22灰岩与第四系。

该泉群主要是南博山与北博山方向的地下径流, 在运动过程中遇辰寺山断裂和谢家店东山断裂的阻挡, 溢出成泉。

淄博市地震地质构造概况

淄博市地震地质构造概况

淄博市地震地质构造概况淄博地处我国东部最大的地震带—郯庐地震带西侧,境内地质构造复杂,断裂发育,近南北向的禹王山断裂和王母山断裂、北西向的益都—无棣断裂和张店—仁河断裂、北东东向的广饶—齐河断裂以及北东—北北东向的淄河断裂和上五井断裂在境内交汇成网。

据历史记载,淄博及邻区共发生5.0—5.9级地震 6次,6.0—6.9级地震2 次,无7级以上地震。

1829年11月19日青州6.25 级地震、 1888年渤海7.5级和1969年渤海7.4级地震对淄博的影响烈度均达到了Ⅵ度以上,1668年郯城8.5 级地震对淄博的影响烈度高达Ⅷ度。

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包括两图一表,即"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调整表"及关于"地震基本烈度向地震动参数过渡的说明"等。

一、中国及邻区地震区、带划分新编的中国及邻区地震区、带划分图将中国及邻近地区划分为7个地震区,4个地震亚区,地震区、带名称地震区、带代号区内各级地震个数M≥8M7-7.9 M6-6.9 M5-5.9天山地震区南天山地震带ⅥⅥ-171303中天山地震带Ⅵ-2164445北天山地震带Ⅵ-310251171127阿尔泰山地震带Ⅵ-4416199505499青藏地震区西昆仑-帕米尔地震亚区青藏高原北部地震亚区龙门山地震带六盘山-祁连山地震带柴达木-阿尔金地震带青藏高原中部地震亚区巴颜喀拉山地震带鲜水河-滇东地震带青藏高原南部地震亚区喜玛拉雅地震带滇西南地震带藏中地震带ⅤⅤ1Ⅴ2Ⅴ2-1Ⅴ2-2Ⅴ2-3Ⅴ3Ⅴ3-1Ⅴ3-2Ⅴ4Ⅴ4-1Ⅴ4-2Ⅴ4-3 172422010110523 126372110101323293614157 5581695723201411611105216936162 168053819776625938331352561164171227东北地震区Ⅳ 0 2 9 32华北地震区长江下游-黄海地震带郯庐地震带华北平原地震带汾渭地震带银川-河套地震带朝鲜半岛地震带鄂尔多斯地震带Ⅲ-1Ⅲ-2Ⅲ-3Ⅲ-4Ⅲ-5Ⅲ-6Ⅲ-7 5011210 201657110 110371329207140 3685062104992112华南地震区长江中游地震带华南沿海地震带ⅡⅡ-1Ⅱ-2 000 505 28226 1394693台湾地震区台湾西部地震带台湾东部地震带ⅠⅠ-1Ⅰ-2 202 38830 26157204 89114576南海地震区Ⅶ 2 7 12二、潜在震源区划分在中国大陆及邻区共划分出986个潜在震源区,其中东部地区488个,西部地区498个。

淄博地震知识点

淄博地震知识点

淄博地震知识点淄博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城市。

然而,地震是一个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它可能会给这个城市带来严重的破坏。

为了增加公众对地震的认知和提高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以下是一些淄博地震知识点。

一、什么是地震?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通常由地壳中的断层运动引起。

地壳中的岩石在长时间的应力积累后会到达破裂点,导致地震发生。

地震通常伴随着地震波的传播,这些地震波会导致地面震动。

二、淄博地震活动情况淄博市位于山东省的东部,处于华北地震活动区域。

该地区地壳构造复杂,存在多个断裂带,因此地震活动频繁。

据历史记录,淄博市经常发生小规模地震,但较大的地震发生相对较少。

三、地震的分类地震可以根据震级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方式是使用里氏震级或矩震级,它们都是用来衡量地震能量释放的指标。

里氏震级是根据地震波振幅的大小来定义的,而矩震级则考虑了地震断层的滑动面积和滑动量。

四、地震的影响地震对人类社会和环境有着重大的影响。

地震引起的地面震动可能导致建筑物的倒塌和土地滑坡。

此外,地震还可能引发火灾、海啸和次生灾害,如洪水和气体泄漏。

五、地震预防和应对地震是一种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但我们可以采取一些预防和应对措施来减少地震带来的破坏。

首先,建筑物的设计应考虑到地震的影响,采取抗震措施。

其次,人们应该了解地震的知识,知道如何在地震发生时保护自己。

此外,地震预警系统的建设也是减轻地震影响的重要手段。

六、淄博市的地震准备工作淄博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地震准备工作。

该市建立了地震监测网络,定期对地震活动进行监测和分析。

此外,市政府还组织了地震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公众的地震应对能力。

淄博市还加强了对抗震设施和建筑物的检查和维护工作。

综上所述,淄博市作为一个地震活动频繁的地区,公众应该加强对地震的了解,并采取一些预防和应对措施来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

淄博市政府也应持续加强地震准备工作,提高公众的地震应对能力。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应对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精华]淄博地质地貌

[精华]淄博地质地貌

1、地质。

地处华北地台鲁西台北斜鲁中隆断区的北缘,为一向斜构造,称“淄博向斜”。

构造特征是褶皱平缓舒展而不甚发育,除较高一级的“淄博向斜”外,其他系与“淄博向斜”相伴生的次级小型褶皱;区内断层构造较为发育,尤以张性正断层为甚,纵横切割。

岩浆岩石分布面广,并具有多期活动的特点。

主要有金岭闪长岩杂岩体、昆仑辉长岩体等。

2、地形。

地势南高北低,南部及东西两翼山峦起伏跌宕,中部低陷向北倾伏,南北落差千余米。

以胶济铁路为界,以南大部分为山区、丘陵,岩溶地貌发达;以北大部分为山前冲积平原和黄泛平原,土地平坦肥沃。

北部有黄河、小清河流经,发源于淄博的河流有沂河、淄河、孝妇河等。

全市山区、丘陵、平原面积分别占全市总面积的42%、29.9%和28.1%。

中国山东省东部伸入黄海、渤海间的半岛。

主要由花岗岩组成。

丘陵、低山占总面积的70%。

丘陵海拔大多在200公尺左右。

有数列东北-西南走向的山岭,海拔500~1,000公尺,以崂山(1,130公尺)最高。

沿海有海积平原,面积不足30%。

半岛海岸线曲折,多海湾、岬角和岛屿。

是花生和温带水果的重要产区。

烟台苹果、莱阳梨、大泽山葡萄闻名国内外。

烟台一带受海洋影响春季回暖较迟,苹果开花延迟到立夏以后,因而少受寒流侵袭,果树座果率高。

沿海盛产鱼、盐。

半岛东南的青岛为中国优良海港之一。

有纺织、机车车辆、化学等工厂。

夏季气候凉爽、又为旅游避暑疗养胜地。

山东半岛总面积15.78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的1.6%,第19位),水域面积约2100平方千米(湖泊),山东省2007年底总人口达9367万,城镇人口为4379万人,人口城镇化率为46.75%,拥有在校大学生133.8万,研究生4.2万,2007年城镇化水平为46.75%,逐渐接近世界平均水平的50%。

2008年山东省总人口将控制在9424万人左右。

经度:东经114度19分-122度43分纬度:北纬34度22分-38度23分,自北向南依次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四省接壤山东半岛风景地质与地貌半岛属中朝准地台胶辽台隆。

山东省地震局有关各市地震可能的报告

山东省地震局有关各市地震可能的报告

山东省地震局有关各市地震可能的报告东营市陆地上地震总体活动水平较低,最大历史震级为5级,但是东营市毗邻的渤海海域处在郯庐断裂带和燕山-渤海断裂带交汇处,具有孕发大震的构造条件。

东营市陆地1588年曾发生过5级地震;渤海海域1548年、1597年曾发生过7级地震,1888年曾发生过7.5级地震,1969年曾发生过7.4级地震。

东营陆地构造为冲积式泥沙构造,地质松软,一旦发生大地震将会出现大面积冲击位移,而且不排除出现撕裂性地震症状,东营市濒临渤海,位移后会出现大面积海水反灌,规模大的话有可能成为反灌式海啸。

济南地质构造复杂。

济南位于华北断块东部和鲁西隆起的西北边缘与华北沉陷的转换带上,西靠聊考断裂带,东有郯庐大断裂带、南黄海地震重点危险区,周围有首都圈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以及苏鲁交界、冀鲁豫交界地震重点危险区,且千佛山、郭店、广齐、长清、文祖等多条断裂带从市区及附近通过。

不排除大震可能。

聊城市位于聊兰地震带,近无严重地震历史,地震可能性小。

威海市位于胶东半岛东北部,北部沿海有一北西西向断裂,称之蓬莱—威海断裂,它的东段在威海、荣成出露。

半岛东部有一组北东向断裂,称之为牟平—即墨断裂带,由大致平行的四条断裂组成。

这组断裂与蓬莱—威海断裂相交的部位在威海西北海域,是半岛地区主要的发震区之一。

潍坊沂沭断裂带纵贯潍坊市南北,它由四条主干断裂组成,自东向西为:昌邑——大店断裂、安丘——莒县断裂、沂水——汤头断裂、唐吾——葛沟断裂,呈北北东向延伸,北部较宽,南部收敛,四条断裂中生代时期最活跃,形成中间高两侧低的二堑夹一垒地貌形态,地堑盆地内中生代地层厚达九千多米,东部为安丘——莒县地堑、西部是唐吾——马站地堑、中部为汞丹山地垒。

另外,益都、临朐西部山区属鲁西隆起的东北边缘,发育有新生代临朐断陷盆地。

高密、诸城和五莲东部属胶莱盆地和胶南隆起的一部分,北部昌潍凹陷是济阳坳陷的一部分,与渤海湾毗邻,大震可能性较大。

淄博位于第一个地震带“郯城-庐江带,即从安徽庐江经山东郯城至东北一带”。

淄博市情概况

淄博市情概况

【历史沿革】1945年8月成立淄博特区,设专员公署,隶属鲁中行政区,此为淄博成为政区名称之始。

9月撤销。

1946年1月二次成立,7月又撤销。

1948年3月淄博全境解放,8月再次成立淄博..【历史沿革】1945年8月成立淄博特区,设专员公署,隶属鲁中行政区,此为淄博成为政区名称之始。

9月撤销。

1946年1月二次成立,7月又撤销。

1948年3月淄博全境解放,8月再次成立淄博特区,隶属鲁中南行政区。

1949年7月成立淄博工矿特区。

1950年5月成立淄博专区。

1953年改为淄博工矿特区。

1955年3月改为淄博市。

1959年1月淄博市与惠民专区合并组建淄博专区,淄博市改为专区辖市。

1961年1月淄博市与惠民专区分设,恢复为省辖市。

市级机关由博山区迁到张店区。

(年间)【位置面积】淄博市位于北纬35°55′20〞~37°17′14〞,东经117°32′15〞~118°31′00〞之间,地处鲁中,南依沂蒙山区,北临华北平原,东接潍坊,西与省会济南接壤。

市域形态南北狭长,南北最大纵距151公里,东西最大横距87公里。

地理位置适中,交通发达,是沟通中原地区和山东半岛的咽喉要道,是山东省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

全市土地面积5965平方公里,人口密度705人/平方公里。

(尤国凡)【自然条件】 1.地质。

地处华北地台鲁西台北斜鲁中隆断区的北缘,为一向斜构造,称“淄博向斜”。

构造特征是褶皱平缓舒展而不甚发育,除较高一级的“淄博向斜”外,其他系与“淄博向斜”相伴生的次级小型褶皱;区内断层构造较为发育,尤以张性正断层为甚,纵横切割。

岩浆岩石分布面广,并具有多期活动的特点。

主要有金岭闪长岩杂岩体、昆仑辉长岩体等。

2.地形。

地势南高北低,南部及东西两翼山峦起伏跌宕,中部低陷向北倾伏,南北落差千余米。

以胶济铁路为界,以南大部分为山区、丘陵,岩溶地貌发达;以北大部分为山前冲积平原和黄泛平原,土地平坦肥沃。

山东淄博地理知识

山东淄博地理知识

山东淄博是一个位于中国东部的城市,位于山东半岛的西南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以下是淄博的一些地理知识:1. 地理位置:淄博市位于北纬35°55′20″~37°17′14″,东经117°32′15″~118°31′00″之间,南依泰沂山脉,与临沂、莱芜相邻,北靠黄河,东临潍坊,西接济南。

2. 地形地貌:淄博市地势南高北低,南部及东西两翼山峦起伏,中部低陷向北倾伏,南北高差千余米。

以胶济铁路为界,以南大部分为山区、丘陵,岩溶地貌发育;以北大部分为山前冲积平原和黄泛平原,土地平坦肥沃。

3. 气候:淄博市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2.5℃~14.2℃,年平均降水量650毫米左右。

4. 河流:淄博市内有沂河水系的沂河、大汶河水系的柴汶河、弥河水系的三岔河、小清河水系的淄河、孝妇河、乌河、东猪龙河、涝淄河等河流。

5. 湖泊:淄博市内有马踏湖、大芦湖等湖泊,其中马踏湖是山东省五大地质公园之一。

6. 矿产资源:淄博市内发现矿产50种,已探明储量的28种,主要有煤炭、铁矿、石油、天然气、耐火黏土、白云石等。

除了以上提到的地理知识,淄博还有一些其他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点,以下是其中的一些:1. 植物资源:淄博市的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主要植物有松树、柏树、杨树、柳树等。

在山区和丘陵地区,还有许多野生果树和中药材。

2. 动物资源:淄博市的动物资源比较丰富,有野生动物如狐狸、黄鼠狼、刺猬、野兔等,还有许多鸟类和昆虫。

3. 农业资源:淄博市内的农业资源主要有小麦、玉米、大豆、高粱、花生等农作物,以及各种蔬菜和水果。

4. 水资源:淄博市的水资源比较丰富,有沂河水系的沂河、大汶河水系的柴汶河、弥河水系的三岔河等河流,还有许多水库和地下水源。

5. 人文地理:淄博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如齐文化博物馆、淄博市博物馆、临淄齐国故城遗址等。

淄博地区主要断裂地震活动性初探

淄博地区主要断裂地震活动性初探

淄博地区主要断裂地震活动性初探发表时间:2020-10-23T15:52:18.617Z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9期作者:陈童周慧芳[导读] 摘要:本文分别对淄博地区8条主要断裂地震活动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其中张店-仁河断裂南段晚更新世早中期活动,北段早中更新世活动;王母山断裂北段第四纪早中期活动,南段前第四纪活动;禹王山断裂南段中更新世活动,北段前第四纪活动;广饶-齐河断裂、淄河断裂、上五井断裂为早中更新世活动;双山-李家庄断裂、益都断裂为晚更新世活动。

淄博市应急救援指挥保障服务中心淄博 255000摘要:本文分别对淄博地区8条主要断裂地震活动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其中张店-仁河断裂南段晚更新世早中期活动,北段早中更新世活动;王母山断裂北段第四纪早中期活动,南段前第四纪活动;禹王山断裂南段中更新世活动,北段前第四纪活动;广饶-齐河断裂、淄河断裂、上五井断裂为早中更新世活动;双山-李家庄断裂、益都断裂为晚更新世活动。

淄博地区历史上遭受的最大地震影响烈度为Ⅷ度。

区域未来100年地震活动处于活跃时段的后期,仍存在发生7级左右地震可能。

关键词:断裂;地震活动性;地震影响烈度引言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建筑物的抗震设计与施工。

相关部门也制定相应行业抗震设计规范,对于特别工程还专门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以期为抗震设计提供现场具体依据[1]。

而断裂构造及地震活动对工程场地有着直接的影响。

因此,分析和研究区域范围内断裂的活动情况对于本区域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1 主要断裂发育情况淄博市位于我国东部最大地震带郯庐地震带西侧,在大地构造分区上涉及鲁西、冀东-渤海和胶辽三个断块,位于鲁西、冀东-渤海两个断块的结合部位,鲁西断块的北部。

境内地质构造复杂,断裂发育,主要活动断裂共有8条,分别为近南北向的王母山断裂和禹王山断裂、北西向的益都-无棣断裂和张店-仁河断裂、北东东向的广饶-齐河断裂、北东-北北东向的淄河断裂和上五井断裂、双山-李家庄断裂[2]。

淄博地质

淄博地质

淄川区情资料库第二卷自然地理第一类地质第一辑地层淄川地处淄博向斜中部,地层属华北型,地势由南而北逐降,自东南——西北,。

也露地层由老到新。

分布的主要地层有下古生代的上寒武纪(凤山阶、长山阶、崮山阶) 、奥陶纪海相碳酸盐地层。

上古生代的石炭纪(中、上统)海陆交互相含煤地层。

二迭纪、三迭纪的陆相碎屑岩含煤地层,中生代的侏侈纪陆盆碎屑岩地层。

新生代第四纪砾岩,上更新统和全更新统的松散沉积岩层。

由于燕山运动的影响,淄川区除形成褶皱断裂等构造形迹外,尚伴有明显的岩浆活动,具体表现为中基性岩浆的侵入,其存在形式,多呈岩墙岩脉。

下古生界:一、寒武系(E)总厚度861米。

主要分布在淄河以东,另见于区内西南端,禹王山断裂带之西侧,岩层出露较好,各统组之间均呈正合接触。

1·寒武系下统(E1)厚度232米,下部以自云质泥质灰岩为主,上部以页岩为主。

2·寒武系中统(E2)厚度230米,下部为页岩,上部为厚层状鲤状灰岩,夹黄褐色页岩。

3·寒武系上统(E3)厚度399米。

下部以黄色绿页岩夹灰岩扁豆体为主,上部为竹叶状灰岩,细砾状泥质条带石灰岩夹页岩泥灰岩。

二、奥陶系(0)总厚度790米。

区内奥陶系地层出露完整,分布广泛。

其中,下奥陶系为白云质灰岩,上部含燧石条带状结核。

中奥陶系主要由泥灰岩、石灰岩各三层相间组成,呈明显的三个典型的沉积回旋。

第021、O23、O52段含镁质较高的泥灰岩组成,其各段的发育均有砾状岩层。

第O22、O32、026段为含钙质较高的厚层、中厚层灰岩组成,越往上成份越变纯(Ca0)的成份增加,与寒武系地层呈假正合接触。

上古生界:区内只出露有石炭、二迭系地层。

一、石炭系(C)厚度为213米。

1.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厚度为35米。

该岩层底部为厚1~3米的棕绿色铝土页岩(G层铝土) 或铁质页岩。

上部为紫色页岩、灰色粘土页岩、砂岩夹二层石灰岩。

下层石灰岩称草埠沟灰岩,肉红暗绿色,厚0.5~1.20米,层位不稳定。

淄博地质

淄博地质

淄川区情资料库第二卷自然地理第一类地质第一辑地层淄川地处淄博向斜中部,地层属华北型,地势由南而北逐降,自东南——西北,。

也露地层由老到新。

分布的主要地层有下古生代的上寒武纪(凤山阶、长山阶、崮山阶) 、奥陶纪海相碳酸盐地层。

上古生代的石炭纪(中、上统)海陆交互相含煤地层。

二迭纪、三迭纪的陆相碎屑岩含煤地层,中生代的侏侈纪陆盆碎屑岩地层。

新生代第四纪砾岩,上更新统和全更新统的松散沉积岩层。

由于燕山运动的影响,淄川区除形成褶皱断裂等构造形迹外,尚伴有明显的岩浆活动,具体表现为中基性岩浆的侵入,其存在形式,多呈岩墙岩脉。

下古生界:一、寒武系(E)总厚度861米。

主要分布在淄河以东,另见于区内西南端,禹王山断裂带之西侧,岩层出露较好,各统组之间均呈正合接触。

1·寒武系下统(E1)厚度232米,下部以自云质泥质灰岩为主,上部以页岩为主。

2·寒武系中统(E2)厚度230米,下部为页岩,上部为厚层状鲤状灰岩,夹黄褐色页岩。

3·寒武系上统(E3)厚度399米。

下部以黄色绿页岩夹灰岩扁豆体为主,上部为竹叶状灰岩,细砾状泥质条带石灰岩夹页岩泥灰岩。

二、奥陶系(0)总厚度790米。

区内奥陶系地层出露完整,分布广泛。

其中,下奥陶系为白云质灰岩,上部含燧石条带状结核。

中奥陶系主要由泥灰岩、石灰岩各三层相间组成,呈明显的三个典型的沉积回旋。

第021、O23、O52段含镁质较高的泥灰岩组成,其各段的发育均有砾状岩层。

第O22、O32、026段为含钙质较高的厚层、中厚层灰岩组成,越往上成份越变纯(Ca0)的成份增加,与寒武系地层呈假正合接触。

上古生界:区内只出露有石炭、二迭系地层。

一、石炭系(C)厚度为213米。

1.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厚度为35米。

该岩层底部为厚1~3米的棕绿色铝土页岩(G层铝土) 或铁质页岩。

上部为紫色页岩、灰色粘土页岩、砂岩夹二层石灰岩。

下层石灰岩称草埠沟灰岩,肉红暗绿色,厚0.5~1.20米,层位不稳定。

穿过山东淄博的大地震带郯庐断裂带

穿过山东淄博的大地震带郯庐断裂带

穿过山东淄博的大地震带郯庐断裂带我国大致可分为二十三个地震带,淄博位于第一个地震带“郯城-庐江带,即从安徽庐江经山东郯城至东北一带”。

但是,淄博的地震烈度并不太高,在山东省属于排名第三的梯队——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郯庐断裂带是东亚大陆上的一系列北北东向巨型断裂系中的一条主干断裂带,在我国境内延伸2400多公里,切穿中国东部不同大地构造单元,规模宏伟,结构复杂。

是地壳断块差异运动的接合带,是地球物理场平常带和深源岩浆活动带。

它形成于中元古代。

经历了多期构造。

它不仅是一条“长寿”的以剪切运动为主的深断裂带,而且是一条近期仍继承着新构造运动方式,以右旋逆推为主的活断裂带,同时也是一条具有明显分段、活动程度不等的地震活动带。

据统计研究,自公元1400年以来,以郯庐断裂为中心200公里范围内共发生M8.5级地震1次,M7.0-7.9级地震5次,M6-6.9级地震11次。

其中中段(沈阳-宿迁段)就发生8.5级地震1次,M7.0-7.9级地震7次。

6级以上强震主要集中在郯庐断裂带中段。

其主要地震有1668年7月25日8.5级徼莒县—郯城地震,1888年6月13日日渤海湾7.5级地震,1975年2月4日海城7.3级地震,1969年7月18日渤海7.4级地震。

北段(肇兴—沈阳):它发育于吉黑断拗,由两条走向30-40。

东的主断袭组成,宽5-20公里,为一中、新生代地堑型断裂带,带内充填4000-5000米厚的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夹煤系地层。

基底刚度较软,结构也较简单,有史记载只发生过5.8级地震。

南段(宿迁—广济):依次发育在扬子断块与华北淮阳断褶的交界处,其介质相对较软,结构比较简单,构造应力量级不高,地震活动强度也不大,其地震活动水平较北段略高一些。

中段(沈阳—宿迁):呈北北东向穿切由太古代结晶基底组成的华北断块区,主要由四条大致平行的主断裂组成,这四条主断裂在鲁中沂、沐河谷地构成了20-40公里的“两堑夹一垒”的构造,称为沂沐深断裂带。

淄博及邻区活动断裂地震危险性评估

淄博及邻区活动断裂地震危险性评估

滑动速率 /(mm/a)
0.4(王华林,1995) 0.106
收稿日期:2020-01-07;修回日期:2020-02-28 基金项目:山东省地震局 2018年合同制项目《淄博市主要断裂地震危险性评价》(编号 18Y06) 作者简介:孙 强(1983-),男,工程师,主要从事地震监测工作,E-mail:2860415183@qq.com.
2020年 3月
孙 强,等:淄博及邻区活动断裂地震危险性评估
·17 ·
图 1 淄博及邻区断裂分布
F1:孤北断裂;F2:陈南断裂;F3:临邑断裂;F4:广饶—齐河断裂;F5:文祖断裂;F6:禹王山断裂;F7:张店—仁河断裂;F8:王母山断 裂;F9:淄河断裂;F10:铜冶店—孙祖断裂;F11:新泰—蒙阴断裂;F12:马牧池—铜冶店断裂;F13:沂源—沂水断裂;F14:上五井断 裂;F15:双山—李家庄断裂;F16:益都—无棣断裂;F17:昌乐—广饶断裂

1 主要断裂构造介绍
淄博市的主要断裂构造情况见表 1,具体分布情况见图 1。
断裂名称
张店—仁河断裂
王母山断裂 禹王山断裂 广饶—齐河断裂
淄河断裂 益都断裂 双山—李家庄断裂 上五井断裂
长度 /km
50
60 90 175 90 200 180 150
表 1 淄博市主要断裂相关参数
活动时代
南段第四纪晚更新世早中期活动;中段第四纪晚更新世早期活动;北段第四纪晚 期以来没有活动 南段第四纪不活动;北段第四纪早中期活动 最晚活动时期在中更新世,晚更新世以来没有发生过断错地表的活动 东段在第四纪早期有活动,但整段断裂第四纪晚期以来没有发现错断地表的活动 第四纪中、晚期活动 北段晚更新世活动;南段全新世活动 南段全新世以后仍活动;北段全新世不活动 北段中更新世活动;南段晚更新世活动

淄川区地灾资料

淄川区地灾资料

三、地层岩性淄川区地层自老至新依次有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迭系、三迭系、侏罗系及第四系,缺失志留系、泥盆系、白垩系及第三系地层(表1-l ) ,属于鲁西地层分区系统,现由老至新简述如下:寒武系:主要出露于本区东南部的峨庄乡、淄河镇和太河镇一带,其岩性主要为一套浅海相页岩、碳酸盐岩,总厚度680 一750m ,共分六组,各组间呈整合接触。

奥陶系:区内分布广泛,主要出露于东部、东南部山区及西南部山区,为一套海相碳酸盐岩地层,总厚度790m ,岩性主要为厚层、中厚层白云岩、白云质灰岩、泥灰岩、泥灰质角砾岩,与下伏寒武系呈假整合接触。

石炭系:主要出露于山前地带的宋家庄、大张庄、西官庄及磁村、岭子附近,为海陆交互相沉积,总厚200m ,主要岩性为砂岩、页岩和薄层石灰岩,其间夹5-10 层煤,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与下伏奥陶系地层呈假整合接触,接触带以上产一层厚度不等的粘土、铝土矿。

二迭系:出露于本区昆仑镇以东、龙泉镇以西、查王乡以南的宝山、冲山一带,是一套陆相碎屑岩类沉积,地层总厚590m , 主要岩性为泥质砂岩、砂质页岩,中部夹有铝土质粘土岩,与下伏岩层呈假整合接触。

三迭系:出露于昆仑、二里南一带及西谭附近,呈窄条状展淄川区岩石地层划分表三台组东黄山段布,冶头北泉子山也有出露,上部岩性为紫红色、黄绿色砂岩,下部为紫红色泥岩夹长石石英砂岩,总厚160m 以上。

侏罗系:出露于淄博向斜腹部地区,地层总厚400m 以上,其上部为灰白色长石砂岩,下中为灰色砂岩、粘土岩夹煤线。

第四系:广泛分布于孝妇河两岸、本区北部地区、淄河河谷、山间沟谷、洼地等处,区内出露的多为上更新统的坡积、洪积层,岩性主要为棕黄色黄土状砂质粘土(局部含砂砾石透镜体),砾石成分以灰岩为主,在东南部山间沟谷中还出露有全新统的洪冲积层,岩性以分选性极差的含砾石的砂土层为主。

工作区内零星出露的中、基性为主的岩浆岩,但规模均较小。

四、地质构造淄川区在区域构造位置上处于沂沐断裂带西侧的鲁西隆起与鲁西北坳陷的过渡区,其东南部山区明显抬升,区内褶皱均向北倾伏。

淄博区域资料汇总

淄博区域资料汇总

1、淄博市自然地理淄博市位于山东省东部,东经117°42′--118°30′、北纬85°56′--37°05′,西接济南市张丘县;东连潍坊市益都县,南与临沂市和泰安市相毗连;北部为滨洲市的邹平、博兴县、东营市广饶等县。

全境南北长约110-130公里,东西宽约45公里。

全市辖张店、博山、淄川、临淄、周村五区和桓台、高青、沂源三县。

张店为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交通方便,铁路有胶济、辛(店)-泰(安)、张(店)东(营)、张(店)博(山)等线,并有济青高速、滨博高速及309、205等国道公路四通八达。

淄博市矿藏资源丰富,产煤、铁、铝矾土、陶土、石灰石、铜、钴、硫、重晶石及石英砂岩等。

第一节地形地貌全市地形南高北低,东西南三面环山,中间低平,向北开阔,呈簸萁状盆地。

南部鲁山主峰海拔高度1108.3米,北部平原最低点9米,相对高差近1100米。

各区县海拔高程如下:博山火车站附近175米、淄川北关87米、张店中心路41米、索镇南17.9米、周村城南61米、辛店火车站附近72.1米。

淄博是一个山地、丘陵、平原、河谷等诸类地貌景观齐全的地区,中山面积约650平方公里,分布在南部的沂源、博山、淄川,为构造侵蚀地形;低山丘陵面积700余平方公里,遍布五区,为构造剥蚀地形;平原面积约1650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胶济铁路以北的张店、临淄、周村、桓台、高青等地,属山前倾斜平原,往北与黄河下游黄泛平原相接,张店至索镇地面坡降1.36‰,索镇至齐风地面坡降0.6‰;河谷山川地貌面积约532平方公里,主要分布于5个区和沂源县。

第二节气候淄博市属温暖带半湿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具有春旱多风、夏季炎热多秋季易于旱涝、冬季寒冷少雪等特点;一年四季交替分明。

一、气温:全市多年平均气温12.6-13.1℃,极端高温42.1℃(1955年7月24日张店);极端低温-23℃(1972年1月23日张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淄博市地震地质构造概况
淄博地处我国东部最大的地震带—郯庐地震带西侧,境内地质构造复杂,断裂发育,近南北向的禹王山断裂和王母山断裂、北西向的益都—无棣断裂和张店—仁河断裂、北东东向的广饶—齐河断裂以及北东—北北东向的淄河断裂和上五井断裂在境内交汇成网。

据历史记载,淄博及邻区共发生5.0—5.9级地震 6次,6.0—6.9级地震2 次,无7级以上地震。

1829年11月19日青州6.25 级地震、 1888年渤海7.5级和1969年渤海7.4级地震对淄博的影响烈度均达到了Ⅵ度以上,1668年郯城8.5 级地震对淄博的影响烈度高达Ⅷ度。

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包括两图一表,即"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调整表"及关于"地震基本烈度向地震动参数过渡的说明"等。

一、中国及邻区地震区、带划分
新编的中国及邻区地震区、带划分图将中国及邻近地区划分为7个地震区,4个地震亚区,
地震区、带名称地震区、带代号
区内各级地震个数
M≥8M7-7.9 M6-6.9 M5-5.9
天山地震区南天山地震带

Ⅵ-171303中天山地震带Ⅵ-2164445北天山地震带Ⅵ-310251171127阿尔泰山地震带Ⅵ-4416199505499
青藏地震区西昆仑-帕米尔地震亚区青藏高原北部地震亚区龙门山地震带六盘山-祁连山地震带柴达木-阿尔金地震带青藏高原中部地震亚区巴颜喀拉山地震带鲜水河-滇东地震带青
藏高原南部地震亚区喜玛拉雅地震带滇西南地震带藏中地震带ⅤⅤ1Ⅴ2Ⅴ2-1Ⅴ2-2Ⅴ2-3Ⅴ3Ⅴ3-1Ⅴ3-2Ⅴ4Ⅴ4-1Ⅴ4-2Ⅴ4-3 172422010110523 126372110101323293614157 5581695723201411611105216936162 168053819776625938331352561164171227
东北地震区Ⅳ 0 2 9 32
华北地震区长江下游-黄海地震带郯庐地震带华北平原地震带汾渭地震带银川-河套地震带朝鲜半岛地震带鄂尔多斯地震带Ⅲ-1Ⅲ-2Ⅲ-3Ⅲ-4Ⅲ-5Ⅲ-6Ⅲ-7 5011210 201657110 110371329207140 3685062104992112
华南地震区长江中游地震带华南沿海地震带ⅡⅡ-1Ⅱ-2 000 505 28226 1394693
台湾地震区台湾西部地震带台湾东部地震带ⅠⅠ-1Ⅰ-2 202 38830 26157204 89114576
南海地震区Ⅶ 2 7 12
二、潜在震源区划分
在中国大陆及邻区共划分出986个潜在震源区,其中东部地区488个,西部地区498个。

8.5级潜在震源区15个(东部2个,西部13个);8级潜在震源区71个(东部13个,西部58个);
7.5级潜在震源区151个(东部38个,西部113个)。

华北地震区是我国东部大陆地区地震活动最强烈的一个地震区,也是我国晚第四纪构造活动强烈的地区,8级以上的地震就发生了5个,最大的地震为1668年郯城8.5级大地震。

自西向东断裂活动具有明显的分带性,潜在震源区就沿这些构造活动带展布。

华北地震区包括6个地震带,我市主要受华北平原地震带和郯庐地震带的影响。

其中华北平原地震带高级的潜在震源区有:8级潜在震源区2个,7.5级潜在震源区7个,7级潜在震源区7个;郯庐地震带高级潜在震源区有8.5级1个,7.5级5个,7级8个。

三、地震动参数衰减关系
衰减关系的形式引用目前常用的形式:
lgY(M,R)=C1+ C2M+ C3M2+C4lg[R+R0(M)]
Y(M,R)为EPA或EPV,与震级相关的近场距离饱和因子R0(M)取为: R0(M)= C5exp(C6,M) EPA=Sa/2.5,EPV=Sv/2.5,Tg=2π*EPV/EPA。

EPA为水平有效峰值加速度,EPV为有效峰值速度。

Sa为加速度反应谱在 T0至T1之间的平均值,Sv为拟速度反应谱在T1至T2之间的平均值,Tg 为反应普特征周期。

四、有关说明
⒈对反应谱有重要影响的因素是震级、距离和场地条件,软厚土层对地震动长周期分量有放大作用,硬薄土层对地震短周期分量有放大作用。

2、峰值加速度分区主要是根据地震环境确定的,与行政区划边界无关。

3、峰值加速度分挡见下表:
加速度分挡参数值范围加速度分挡参数值范围
<0.05g <0.04g 0.20g (0.19g,0.28g)
0.05g (0.04g,0.09g) 0.30g (0.28g,0.38g)
0.10g (0.09g,0.14g) ≥0.40g ≥0.38g
0.15g (0.14g,0.19g)
4、反应普特征周期分区是根据地震环境划分的,对应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分组。

1区中硬场地为0.35S(≤0.40s),2区中硬场地为0.40S (0.40-0.45S),3区中硬场地为0.45S(≥0.45S)。

5、区划图是一般工程抗震设防的最低要求,我国有一些地区场地覆盖土较厚且比较软,反应普特征周期应通过地震小区划详细确定。

6、下列工程不应直接采用本标准,需进行专门研究:A、重大工程、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核电站和其他有特殊要求的核设施建设工程。

B、位于地震动区划分界线附近的新、扩、
改工程。

C、地震研究程度和资料详细程度较差的边远地区。

D、位于复杂工程地质条件区域的大城市、大型厂矿企业、长距离生命线工程及新建开发区等。

7、地震小区划的目的是为一般建设工程提供设计地震动参数;为城市或厂矿土地利用规划的制定、震害预测和防灾、救灾措施的制定提供基础资料。

8、2001年8月1日后立项的一般建设工程必须根据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进行设计。

9、地震部门对一般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管理,主要表现在监督检查上,各地的地震部门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监督检查的措施并加以落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