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宣和溪山秋色小景赏析
古画鉴赏:宋代李唐《万壑松风图》
古画鉴赏:宋代李唐《万壑松风图》李唐万壑松风图,轴,绢本浅设色,纵188.7公分,横139.8公分《万壑松风图》是李唐在北宋画院时的作品。
这一幅画在主峰旁边的远山上,题有“皇宋宣和甲辰春河阳李唐笔”。
甲辰是宋宣和六年(1124),李唐已经步入高龄。
尽管如此画中表现的山石仍然是雷霆万钧的阳刚力量。
画上的插云尖峰。
冈峦、峭壁,好像斧头刚刚凿过,对一片石质的山,表现山特别坚硬的感觉。
山腰处朵朵白云,好像是冉冉欲动,一方面把群山的前后层次感划分出来,还使画面有了疏密相间的效果,也使整个气氛上有柔和调剂的一面,不会因为太密、太实而让欣赏者有过份的压迫感。
山颠的丛树,近树的松林,有隐有现的石径,加强了画面幽深的情调。
左方中景各有瀑有一线垂下,几折而,转成一滩溪涧,涧水穿石过,如闻声响,真是画到有声就是诗。
该图绘江南烟岚松涛,矾头重叠;深谷里清泉奔涌,溪畔浓荫森森;沿着曲折的山脊,是一片片浓密的松林,“丰”字形的松树随风摇曳,似乎能使观者感受到阵阵湿润的凉风扑面而来;沟壑里聚起团团云雾,缓缓地向上升腾;山瀑下置一水磨磨坊,溪上架一木桥,在这世外桃源里留下人间烟火。
在图的左上石柱形的远山中书:“皇宋宣和甲辰春河阳李唐笔”。
该图与《早春图》、《溪山行旅图》,历来被称作宋画之三大精品,图上都署有作者的名款。
宋以前的画几乎都无款。
北宋初,开始在画上落款,但尚不普遍。
这三幅画可谓开风气之先。
但细观其落款,却也意味深长:《早春图》虽落在空白处,但字特别之小,不细观无以辨认;《溪山行旅图》则仅书“范宽”两字于草叶间,900年后才被研究员用放大镜发现;而《万壑松风图》则将款落在石柱内,远观或误以为皴笔。
不管作者的动机如何,有一点是明确的,就是作者不希望其名款让观者一目了然。
这在中国绘画史上,是汉字进入画面的开始,而从广义上讲,则是中国书法进入绘画领域的前奏,从此演绎出一幕幕书与画相得益彰、融为一体的历史。
宋代的落款,不过是姓名或加上画题、年号、时节等。
《江山秋色图》赏析
《江山秋色图》赏析《江山秋色图》采用传统的横卷形式,图中群山绵亘,郁郁盘盘,奇峰、幽谷、叠嶂、层岩相互穿插,江水、溪流、悬瀑、鸣泉映带其间,遂觉静中有动,质实和虚灵相融会。
整个结构复能远近呼应,纵横交织,江与山统一于画面空间,气势十分雄伟。
在这基础上,作者精心安排无数细节。
随着自然丘壑以位置寺观、楼阁、廊榭、亭台;环绕着它们,松柏柳桐枫桧等直立、偃蹇、倚斜、侧出;山腰竹林成行,水边花树弄姿;几处围墙里,层楼飞阁高下参差,或藏或露,墙外景色无不宜人。
山径、栈道、桥梁以及车马舟楫,便利了交通,复作看山、观瀑、对话、张网、荡舟等生活动态,和江山打成一片。
还有雁落平沙,凫弋水面,好像与人同乐。
全图可分为许多小景,形形色色而又处处生机,人物往来其间以沟通连缀,组成了物我整一之美。
就这样,赋予艺术欣赏以更深层次,真是情趣无穷,耐人把玩,不忍释手。
换句话说,全卷融会了壮丽、奇伟、险峻、平淡、幽邃、清远、厚重、空灵种种境界,通过山形水貌、笔墨丹青谱成一部浑深清越、扣人心扉的交响乐。
《江山秋色图》是继王希孟《千里江山图》之后的另一幅青绿山水代表作,但笔墨功力更加成熟老练。
山石土坡以小斧劈为主,参以流畅多变的长线条,根据山石脉络或皴擦,或点簇,顿挫缓急、虚实轻重因势而成,劲健秀润,繁密中见简括,工整中显灵变,具有强烈的韵律感。
设色以石青、石绿为主,针对山石坡岸林木的体质、距离、凹凸等变化而分别处理。
近处山石竹树较明亮,多用石绿和赭石;深山幽谷,多用石青,偶施墨色;远处山林则以淡墨、螺青渲染;水和天先用花青,再酌加淡石青;山间云气以空白和粉填互补,既浓郁厚重又轻清虚灵。
至于近处溪流的深青和坡岸的淡绿、淡赭,相互掩映,生动异常。
尤其是作者的设色从属于运笔,以沉着的轮廓皴擦作为青、绿、赤、赭等面块的基础,因而墨、色抱合,质感与立体感随之而来,大大增强了艺术表现力。
宋佚名《江山秋色图》高清赏析
宋佚名《江山秋色图》高清赏析
宋佚名江山秋色图绢本设色 26.7x28.0厘米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宋代传世名画中,有两幅《江山秋色图》。
一件是南宋赵伯驹《江山秋色图》卷,另一件就是这幅传为李唐作的《江山秋色图》。
此画作于南宋12世纪晚期,从画风上看受李唐影响,比马远或夏珪时代略早,应为南宋孝宗时期画院作品。
宋佚名江山秋色图局部
《江山秋色图》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是空濛感,深远的意境并不是靠简单生硬的留白,而是运用雨和雾造成的无痕递进,营造出整体的如幻如诗。
画面中引人注目的是近景的红色树叶,以及整个画面杰出的空间处理能力。
此作红色树叶的表现手法,在南宋多件作品中出现过,如日本泉屋博古馆收藏的传为阎次平的《秋野牧牛图》。
宋佚名江山秋色图局部
从这些作品来看,这样的表现方法可能与《图绘宝鉴》上记载的阎仲家族的“绛色山水”有关联。
此外,这件绘画杰出的空间构成,在南宋早期绘画中具有非常明显的特点。
南宋山水画在空间表现方面的巨大发展,与阎仲家族的关系,也是密不可分的。
宋佚名江山秋色图局部
阎仲,宋宣和初授百王宫待诏。
绍兴(1131-1162)间复官补承真郎画院待诏,赐金带。
工画人物、绛色山水,尤工画牛。
笔法颇粗俗。
子次安、次于、次平均能画。
《图绘宝鉴》在高宗绍兴乃至整个南宋时期,能够被授予某某郎、又为画院待诏并赐金带者,只有李唐、李迪、朱锐、阎仲四人。
宋代名画赏析
宋代名画赏析宋代名画赏析书画微报 2015-01-31宋代名画赏析北宋《雪景寒林图》北宋范宽绢本水墨纵 193.5厘米,横160.3厘米范宽,又名中正,字仲立,陕西华原(今陕西耀具)人,生卒年不详。
据画史记载,他在宋仁宗天圣年间(公元1023一1031年)还健在。
他学画初期,取法于荆浩,李成,后来立志革新,移居终南,太华诸山中,朝夕对着真实景象,创意构图,最后终于领悟到“山川造化之机”,找到了自己的表现风格。
他与开仝,李成鼎立而三,领导着宋初的山水画。
此图画群峰屏立,山势高耸,深谷寒柯间,萧寺掩映;古木结林,板桥寒泉,流水从远方迂回而下。
真实而生动地表现出秦陇山川雪后的磅礴气势。
笔墨浓重润泽,皱擦多与泻染,屑次分明而浑然一体,细密的雨点皱于苍劲挺拔的粗笔勾勒,表现出山石和枯木锐枝的质感。
此图历来受到广泛重视。
清代收藏家安岐称其为“华原生平杰作”。
因此在范宽有限的传世作品中尤其难得。
名款“臣范宽制”四字,隐于前景树斡中,因年久字迹漫漶不易辨认,关于此图是否为范宽之作,近年在绘画史家间尚有不同看法,但说它是宋画中代表范宽画派的重要作品,则是大家公认的。
据收传印记,可知历经清梁清标,安岐鉴藏,乾隆时入内府,1860年英法联军掠圆明圆时曾流落民间。
《窠石平远图》北宋郭熙绢本设色纵120.8厘米,横167.7厘米郭熙,字淳夫,河南温县人。
曾为宋御画院艺学。
师法李成,善画山水,寒林。
生卒年不祥,活动于北宋熙宁,元丰年间。
著有《林泉高致》一书。
画幅左侧有款“窠石平远”四字及“元丰戊年郭熙画”。
钤“郭熙印章”一方。
知为郭熙作于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
画深秋清旷之景,神韵独绝。
树石画法与郭熙《早春图》相似。
但细部描画较简略。
有“敕赐临济壹宗之印”等印记十一方和半印一方。
画面近景,溪水清浅,岸边岩石裸露,石上杂树一丛,枝干蟠曲,有的叶落殆尽,有的画出老叶,用淡墨渲染。
远处,寒烟苍翠,荒原莽莽,群山横列如屏障,天空清旷无尘,是一派深秋的景象。
苏轼《书李世南所画秋景二首》译文及赏析
苏轼《书李世南所画秋景》译文及赏析苏轼《书李世南所画秋景二首》译文及赏析《书李世南所画秋景二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组诗作品。
这是为宣德郎李世南所作“秋景平远”画题写的一组七绝。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轼《书李世南所画秋景》译文及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书李世南所画秋景二首》宋代:苏轼野水参差落涨痕,疏林欹倒出霜根。
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
人间斤斧日创夷,谁见龙蛇百尺姿。
不是溪山成独往,何人解作挂猿枝。
译文曲折的水岸边露出旧日水涨淹没时留下的河床痕迹,稀疏的林木倾倒在地,露出如霜般白的树根。
一叶扁舟飞快地划着桨,它将要飘去哪里呢?应该是回到江南的黄叶村。
人们利用斧头常年不息地砍伐山上的树木,再也难见那龙蛇般蜿蜒的百尺身姿。
如果不是这里山险滩急,少人来往,树一旦被砍,就没有人知道,这原是猿猴栖息的树枝。
注释李世南:字唐臣,安肃(今河北徐水)人,工画山水。
落涨痕:涨水后水落留下的痕迹。
欹倒:倾倒。
扁舟:一本作“浩歌”。
棹:形状如桨的划船用具。
创:砍掉。
夷:削平。
指对于林木的伤害。
成:一本作“会”。
鉴赏诗题名其画为“秋景”,有的记载称这幅画为“秋景平远”,或作“秋山林木平远”。
综合各种称谓来看,“秋景”是对这幅画的内容总的概括,而具体呈现秋景的则是山水及林木,所谓“平远”即是指画中辽阔的水面景象。
第一首题咏诗的着眼处在于水面及其近岸的林木,从而呈现出一片清疏旷远之景。
诗中写的画景是一幅“水乡秋色”,或可称作“水乡秋意”。
首二句给读者展示一片萧疏的水乡深秋景象。
把“野水”和三四两句联系来看,画中的水面是很远阔的。
首二句所写是近处的岸边景象。
“参差”是不整齐之意,这里是形容水和岸相接处的形象。
由于深秋水落,岸边突出许多干地,同时水也停留在一些曲折处,于是水岸边呈现出参差之状,夏季烟水弥漫时这一切都是不存在的。
下面继以“落涨痕”,表明秋水下落后旧日水涨淹没的岸边河床又都呈露出来了。
这句展现出的是一派湾荒水涸的景象。
元代四大家:倪瓒山水花鸟作品
元代四大家:倪瓒山水花鸟作品倪瓒(1301~1374)元代画家、诗人。
初名珽。
字泰宇,后字元镇,号云林居士、云林子,或云林散人,别号荆蛮民、净名居士、朱阳馆主、莆闲仙卿、幻霞子、东海农、无住庵主、绝听子、曲全叟、沧海漫士、懒瓒、东海瓒、奚元朗。
江苏无锡人。
倪瓒博学好古,家雄于财,四方名士日至其门。
元顺帝至正初忽散家财给亲故,未几兵兴,逃渔舟以免。
入明,黄冠野服,混迹编氓。
工诗画,画山水意境幽深。
有《清閟阁集》,与黄公望、王蒙、吴镇为元季四家。
倪瓒是影响后世最大的元代画家,他简约、疏淡的山水画风是明清大师们追逐的对象,如董其昌、石涛等巨匠均引其为鼻祖,石涛的书法题画,从精神到体式皆是以倪瓒为法的。
倪瓒亦是一个以复古为旗帜,而追求艺术个性化的书法家,他与张雨、杨维桢一样,既属于这个时代,又不属于这个时代,这就是艺术对时代的超越性价值。
画作有:《江岸望山图》《竹树野石图》《溪山图》《六君子图》《水竹居图》《松林亭子图》《狮子林图》卷、《西林禅室图》《幽寒松图》《秋林山色图》《春雨新篁图》《小山竹树图》《容膝斋图》《修竹图》《紫兰山房图》《梧竹秀石图》《新雁题诗图》等。
有《水竹居图》《容膝斋图》《渔庄秋霁图》《虞山林壑图》《幽涧寒松图》《秋亭嘉树图》《怪石丛篁图》《竹枝图》《溪山仙馆》《霜林湍石》等传世。
渔庄秋霁图纸本水墨 1355年作纵96厘米横47厘米上海博物馆藏款识:江城风雨歇,笔研晚生凉。
囊楮未埋没,悲歌何慨慷。
秋山翠冉冉,湖水玉汪汪。
珍重张高士,闲披对石床。
此图余乙未岁戏写于王云浦渔庄,忽已十八年矣。
不意子宜友契藏而不忍弃捐,感怀畴昔,因成五言,壬子七月廿日。
瓒。
《渔庄秋霁图》是1355年秋,作者寄居在友人王云浦渔庄时的作品。
这幅画描绘风雨之后“秋山翠冉冉,湖水玉汪汪”的湖边景色。
作者在十八年后(1372年)重见此画时感怀往昔,补题诗款。
作品充分展现了他成熟时期的典型画风。
画卷描绘江南渔村秋景及平远山水,以其独特的构图显露个人特色,即所谓的“三段式”。
沈周《溪山秋色图》-明沈周晚年粗狂画风水墨山水画高清大图赏析
沈周《溪山秋色图》-明沈周晚年粗狂画风水墨山水画高清大图赏析《溪山秋色图轴》,明代/1480年,沈周,立轴,纸本墨笔,纵152厘米,横51厘米,南京博物院藏《溪山秋色图轴》为沈周54岁时所作,体现了“粗沈”画风,是沈周晚年画风成熟时期的代表作。
画中潇洒的笔调已不再为现实形象所束缚,体现出他对笔墨理解的至高境界。
以“披麻皴”写重峦叠嶂,笔墨疏朗脱放,信笔勾写,无拘无束,墨色清逸爽洁。
画中湖水空明,境界开阔,构图朴实自然,为其粗笔山水画力作。
画作自题:“陶庵世父命周写溪山秋色,赠汝高先生。
笔拙墨涩,不足入目,则夫所赠之意为可重耳,鼓汝高装潢之,家题其所自云。
成化甲辰岁,沈周。
”铃印为“沈氏启南”。
明· 沈周《溪山秋色图》轴明沈周溪山秋色图轴纸本水墨 152x51cm 南京博物院藏《溪山秋色图》轴为沈氏54岁所作。
以“披麻皴”写重峦叠嶂,笔墨疏朗脱放,信笔勾写,无拘无束,墨色清逸爽洁。
画中湖水空明,境界开阔,构图朴实自然,为其粗笔山水画力作。
本幅自题:“陶庵世父命周写溪山秋色,赠汝高先生。
笔拙墨涩,不足入目,则夫所赠之意为可重耳,鼓汝高装潢之,家题其所自云。
成化甲辰岁,沈周。
”铃“沈氏启南”朱方一印。
沈周《溪山秋色》图文/张继刚沈石田《溪山秋色图》轴,现藏南京博物院,予有幸得以鉴赏,此图为沈氏晚年之作,款识“陶庵世父命周写溪山秋色赠汝,高先生笔拙墨涩,不足入目侧夫所赠之意为可重耳。
故汝高装潢之素,题其所自云,成化甲辰岁沈周”。
钤有朱文方形印“沈氏启南”,纸本墨色,高152厘米,宽51厘米,图中笔力爽劲,实处藏虚,粗枝大叶,疏松简朴,老辣淳厚浑古,长锋披麻中锋侧锋兼之,整散之笔互用,外坚劲而圆中带方又与元人尖笔斡拖画法有所不同,化繁求简,不加烘染,沙汀横笔拖出,水墨淡逸,秀润天真,山峦坡石之态出于健笔柔毫之中,如子久《富春山居图》一卷尾段之妙,于不经意处得其意趣,山峦苍苔横陈,焦墨圆点,色如柒黑,得吴镇及元人之长,笔姿圆润,布局空灵,山势雄伟,胸中藏丘壑与造化同根,苍劲含蓄,散笔疏线,溪水奔畅,声入悦耳,意趣天成,无限秋意,远山淡墨,青峦出岫,渺渺乎于岚烟秋暝之中更显自然之美造化之功。
宋代传世名画欣赏(山水画部分)
宋代传世名画欣赏(山水画部分)范宽《溪山行旅图》范宽“溪山行旅”可以说是中国北宋山水画中的杰作。
经过五代对文人画的开创,到了北宋初年,依据着不同的地区,画家以大自然真实的山水为对象,开启了山水画恢宏的气度。
范宽大约活跃在北宋初期,他主要活动的范围以陜西的华山、终南山为主,黄土高原上大山直立起来的气势成为范宽绘画风格的来源。
这幅画近景的部分占画面下方的三分之一,两侧巨石之间开辟出一条留白的道路,一队驴子驮着货物,行旅的客商自画面右侧进入,正缓缓行进,点出了“行旅”的主题。
画面最精彩的部份是以上方三分之二的巨大空间推出一座正面的山壁。
山壁陡立,近于方正的长方形,有如一块纪念碑矗立着,成为大山精神的不朽象征。
山壁间一线瀑布,直深而下,这一线瀑布的下方,留白渲染出的云烟也正是前景与大山隔开的一带深涧,彷佛还可以听见水声激湍,飞溅成一片烟雾,而大山静定,是永恒不可动摇的庄严。
大山以极浓密如雨点般的笔触密密构成,传达了黄土高原大山紧密的质感,也有人称这种点法为“两点皴”。
北宋时代,属于宫廷的画家仍有传统工匠的职业习惯,并不意识到是受社会重视的“艺术家”,他们画了一张好画,甚至不敢在画面留下名字,就用隐晦的方式把名字藏在左下角的树丛间,一直到近代才被发现“范宽”二字。
范宽《雪景寒林图》目前学术界对《雪景寒林图》是否范宽真迹尚有争议。
长期以来。
此图流传不明。
图上之印“御书之宝”方玺的印文和印色都具有宋代特点,可见宋代藏于宫中。
从此至明代,不知流落何处。
明末清初,被收藏家梁清标收藏,图上有“蕉林”“蕉林收藏”朱文方印两枚和“观其大略”白文一枚。
其后见录于《墨绿汇观》,有“安氏仪周书画之章”、“思源堂”白文方印两枚和“麓印”朱文方印一枚。
大概与此同时,押有“乾隆御书之宝”,说明此图曾被清宫收藏。
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又流落民间,被收藏家张翼购得。
今有“潞河张翼藏书记”朱文方印和“文孚嗣守”白文方印两印。
此图描绘了北方壮美的雪山景色。
历史趣谈宋徽宗山水画代表作 宋徽宗书法价格评估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宋徽宗山水画代表作宋徽宗书法价格评估
导语:宋徽宗赵佶,北宋时期著名的艺术才子,虽说生在帝王家,但傲人的绘画天赋几乎无人能挡。
而在宋徽宗赵佶绘画创作中,尤为擅长山水画。
《雪
宋徽宗赵佶,北宋时期著名的艺术才子,虽说生在帝王家,但傲人的绘画天赋几乎无人能挡。
而在宋徽宗赵佶绘画创作中,尤为擅长山水画。
《雪江归棹图》,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出自宋徽宗赵佶之手,使这幅作品的价值更上一层楼。
《雪江归棹图》是以横卷的形式呈现给大家,放眼望去,远处的高山覆盖着皑皑白雪,江面平静如镜,有片片帆船行驶其中,给整幅画增添了一丝生机与活力。
而当你面向这幅画时就会发现,《雪江归棹图》构图有种层次感,远处近景的描写都布置的很是巧妙,仿佛身临其境。
这足以见证了宋徽宗赵佶当时绘画的超高水平,令人赞叹不已。
《溪山秋色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出自北宋皇帝宋徽宗赵佶之手。
远处的高山在云雾的遮挡下显得更加神秘,而远处藏于山林中的寺庙更是凸显了人气,让旁观者产生遐想。
说到这幅画只能说,宋徽宗赵佶的构思甚是巧妙,整幅画面留白占据了将近二分之一,以此来表现云烟和水雾。
而这种设计让人看出了作者从左到右的绘画风格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从气势恢宏到恬淡抒情,这也让我们侧面看出宋徽宗山水画风格并不局限在一点。
宋徽宗山水画以简洁的画风著称,渐渐地形成宋徽宗特有的一种风格,点染、留白,都使宋徽宗山水画营造出一种特有的意境。
宋徽宗书法价格评估
如果评价一个帝王的身价是从他留世的这些作品的价值来说的话,生活常识分享。
《乾隆御制鉴赏名画题诗录》初集(一)
《乾隆御制鉴赏名画题诗录》初集(一)卷一○题王谔丰年农庆图金飔萧萧枫叶落,高空气横廓,如云多稼渐登场。
欢腾西墅连东郭,白鹅下水乌犍闲,池田波静流潺湲,秋原棅穂雑黄紫,乍似春回万井间,刳豚鱼为翁寿,新粱炊饭香喷口,三时拮据岂徒劳,共喜西成获大有,弱妇房中自理机,砌蛩唧唧催寒闺,可知衣食民生切,辛苦终年无已时。
○昔予读书之暇,间亦旁渉绘事,甞恭制数图进圣母,用供清玩。
兹蒙圣母宣付装潢,仍命各题以句,敢辞不文,聊以效九如之颂云尔。
埭畔凌冬傲雪株,濡毫渲染彂清娱,松枝翠拂苍鸾尾,竹实红垂火齐珠。
香散檀心欺蜡淡。
花悬磬口带寒敷,作朋三寿微忱切,生意长含看此图。
——右题松竹梅画幅漙漙珠露未凝霜,丹桂黄花应节芳,细蕊密攅金粟碎,疏英低荫玉墀香。
喜从月殿分根远,爱饮秋泉益算长。
同是神仙称上药,驻年无羡九霞觞。
——右题桂菊画幅一枝秾丽占东风,生态曼陀落画中。
澹晕华脂饶的皪,细锼红玉着玲珑。
叶酣宿露凌晨沃,香散春晴午融。
见说西池培植厚,人间富贵讵<43F8>同。
——右题牡丹画页梨花开足晚香含,白燕飞来春正酣。
栖银云人不见,祗闻好语报呢喃。
香雪霏霏入眼新,一双玉剪舞暄辰。
上林景物非人世,花鸟春来捴絶尘。
——右题梨花白燕画页梅雨初收候,林兰毎放花。
素苞欺雪艳,粉蕊净鈆华。
映月姿逾澹,临风香更赊,多情怜野雀,栖托一枝斜。
——右题栀子花画页冷露暗滋秋草着,花红紫成堆小鳯。
贪餐竹实合教一,处同开络纬送声,秋至蜻蜓弄影风。
凉幽卉一丛舒艶,都来石畔寻香。
——右题鳯仙石竹画页天际云呈白玉,花光如雪望漫漫。
冷香离合因风悟(楞严经云:香以合中知离,则原无有)。
清影横斜界地寒。
开处已知春渐逗,折来常记腊初残,月明林下青邱句,彷佛今从画里看。
——右题月下梅花画页○题秋山行旅图疏林叶落羊肠绕,凄凉旅况燕山道。
马蹄踏月人影斜,炊烟未散霜花晓。
世人名利纷劳劳,空教惊起栖枝鸟。
○题芦洲白鹭画幅縠纹摇漾水天秋,芦苇萧萧飐晚洲,妙趣南华谁解得,祗应鸥鹭一羣逰。
王翚兴会偶得之作《溪山佳景图》(溪山佳境)
王翚兴会偶得之作《溪山佳景图》(溪山佳境)清王翚溪山佳景图瀚海2014秋拍成交价345万元王翚(1632-1717),字石谷、臞樵,号乌目山人、耕烟散人、清晖主人、剑门樵客。
江苏常熟人。
出生于文人世家,得王鉴、王时敏指授,四十岁后成为一代大家。
与清初画坛的王鉴、王时敏、王原祁合称为“四王”,“虞山画派”开山之父。
王翚的绘画秉持“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乃为大成”,延续和发展文人画的优秀传统,既有严谨的法度又不为成法所囿,融诸家技法而彰显个性。
整幅作品采用立轴式的构图,近、中、远景层层递进,空间上增强了画面的深邃感。
在蜿蜒的水面上,引导观者通过前景的垒垒石块和错落垂柳来到中景的屋舍、楼台、树林,扁舟,继而来到远处的高山、云雾。
近处错落的垂柳参以真树形态,用笔苍劲中见简率;变法的短披麻、牛毛并举,用圆润之笔,以繁密皴法层层擦染形成可游、可居的真山形象;远处山峰以枯润相间的墨法,侧峰勾点而成,与山体皴法融为一体,以留白表现飘渺的云雾,尽得山峦浑厚秀逸之态;林中楼舍的人物、泛舟溪上的渔翁又让画面不失韵律美。
画面有远有近,有虚有实,疏朗闲放,古趣盎然。
王翚《溪山佳景图》赏析来源/中国收藏网【导读】此图中是一片闲逸的乡居景致,前方平原采用“三折式”构图,此作集合了王翚以前诸家笔意,但只在似与不似之间,似离而合,似合而离,颇似一幅实验性的绘画。
比如所仿米氏云山,以及仿倪云林的坡岸,风格入眼虽熟,却似是而非。
究其个中原因,这必须要谈到王翚的“仿古”的绘画。
图中小洲蜿蜒,水草丰茂,弱柳依依,间置亭屋,或围以短篱,或筑台眺远,颇似文士们的别业草堂,屋中有人啓户读书,径下有童子耕牛,生活气息极为浓厚,一派江南水乡的生气。
有岸柳低拂,风姿绰约,若向远处极目眺望,树木随之愈渐愈小,远岫云气零渺,也正合烟云供养的隐居情怀。
王翚自题“帆樯柳外出,鸥鸟镜中飞”句,画面中景处一缕和风吹过,右岸正有一叶扁舟缓缓而出,而近景中两行鸥鸟飞过读书人的草堂,不知是否识得吟诵的诗篇,这两处点缀正是王翚久存胸中,而苦求不得的意境,此画一成,倒是觉出诗画间有几分会合之处。
宋代惠崇《溪山春晓图》秀美雅致的江南小景
宋代惠崇《溪山春晓图》秀美雅致的江南小景名画鉴赏惠崇《溪山春晓图》《溪山春晓图》画的是江南平远山水景色。
画面前后以崇山峻岭为背景,远处群山连绵起伏,山上苍松翠柏郁郁葱葱,花开烂漫,杨柳扶风,近处山路幽静蜿蜒,溪流淙淙。
茅屋农舍,炊烟袅袅,鸡鸭禽群,嬉戏水中,一片生机勃勃,盎然春意。
作者没有效仿“董巨”二人的鸿篇巨制,而是用尺缣短幅截取江南春色的局部小景,画中虽没有名山大川,却有低缓的丘陵,虽没有山涧飞瀑,却有潺潺流注;虽不气势宏大,却温婉雅致;虽不深沉肃穆,却也邈远空灵。
整幅画卷色彩简淡,但景物醒目突出,营造出一副春日融融的明丽气氛。
就是在这些平凡的景物里,画家表达了对万物复苏的欢欣。
画趣拾珍自汉末魏晋南北朝以来.随着学术界一反两汉的质朴.普遍追求形而上的思想,佛教也日渐发达,加上后来统治者的推崇,佛教在隋唐时期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
一时间各地寺院林立,但凡名山大川古迹旁边,多有庙宇院相伴,唐人杜牧《江南春》咏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佛的盛行可见一斑。
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画僧也应运而生。
画僧,顾名思义,就是僧人画家,兼有画家和僧人双重身份。
在中国绘画的历史上,涌现出了很多才华横溢的僧人画家,其中不乏有影响巨大的人物,北宋惠崇便是其中的代表。
惠崇是北宋著名画僧。
他能诗善画,其诗与赞宁、圆悟等人齐名,称为宋初“九僧”。
当关仝、范宽、李成的北方山水画派盛行时,董源、巨然的南方山水画派也已崛起,“惠崇小景”如江南画派旁出的秀枝,与南方山水画派同宗而异趣。
南方小景,也就是描绘南方水乡的“小景”。
“小景”是指审美风格范畴之小,也是指画面情调境界之温柔抒情。
小景场面虽小,但取景范围比较集中,惠崇就是以“小景”的风格描绘南方连绵的秀美,并且将自己的情感寄予其中。
无论是诗词还是绘画,都和作者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
古往今来,多少佳文巨作都是作者亲身经历的生动写照,它们或抒发雄壮豪迈,仕途得意,或表现消极悲观,坎坷人生,或背井离乡,思念故土,或睹物思人,刻骨铭心。
传世墨迹——宋徽宗《溪山秋色图》
传世墨迹——宋徽宗《溪山秋色图》
赵佶(1082-1135),即徽宗,宋代第八任皇帝。
擅长花鸟画,继承崔白写生风格,以精工逼真著称,并能诗、善书,并称三绝。
《溪山秋色图》轴是一副小景画,此画种在北宋末成为宫廷皇室所喜爱的一种风格。
本图中实景多被安排在画面左半侧,占据不到二分之一的面积,其余以留白来表现云雾、烟霭和野水。
此种设计与北宋初期,取中轴构图的巨轴山水画有所不同,可以见到山水画从雄伟
风格转变为带有抒情气氛的趋势。
溪山秋色下的捕鱼情景,隐含宋徽宗虽为帝王却也向往与世无争、远离尘俗的生活。
画上方有乾隆题跋诗一首:雨郭烟村白水还,迷离红叶间苍山,恍闻谷口清猿唳,艮岳秋光想像间。
局部欣赏(一):群山叠嶂被压缩、聚集在画面左上角,已经失去原本撼人的气势,画家使用大量水墨淡染来呈现烟雾迷离的山水景色,颇有韵致,亦能增添画面的流动性。
浑圆如云状的山石和蟹爪树是李、郭画派的重要特征,画家以简洁、洗炼的用笔来诠释大师的风格,呈现一种接近文人画家的业余性。
局部欣赏(二):列植于平坡、沙渚的群树,枝干挺直,画叶用湿笔点染、树干留白,笔墨中带有拙趣,此类表现与院藏巨然《层岩丛树图》的林木相似,显示这件作品亦受到江南画风的影响。
局部欣赏(三):细看这幅画的点景人物,多半描绘渔夫在渔钓或捕鱼的情景,这代表著君子所向往与世无争、远离尘俗的生活典型,徽宗作此画,亦有隐世的小愿望。
此类渔父的画题,在进入北宋之后逐渐流行,成为山水画不可或缺的重要题材。
明沈周《溪山行吟图》高清鉴赏
明沈周《溪山行吟图》高清鉴赏打开QQ浏览器,查看高清大图明沈周溪山行吟图沈周(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自称白石翁。
江苏苏州人。
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书法黄庭坚,遒劲奇崛,山水少成家法,凡宋元名手,皆能变化出入。
尤精董源、巨然、李成。
中年以黄公望为宗,晚年醉心吴镇。
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
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
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打开QQ浏览器,查看高清大图沈周《溪山行吟图》赏析文/任星沈周在明代绘画史上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全才,博采众长,融会一体,是位集大成的画家,在沈周的传世作品中以山水最负盛名,而此幅山水作品则是沈周从早期“细沈”到晚期“粗沈”转变的一幅中年成熟期之作。
此作纸本绘就,高二尺四寸八分,宽九寸,作于1470年,时年沈周43岁。
从1470前后到1502年,这30年中,是沈周心情最为开朗舒适的阶段,也是其艺术创作最为旺盛的时期,长子云鸿已能管理家中事务,使他专心于诗画,不受俗事羁束,严守家训,隐居读书作画,不出仕为官。
打开QQ浏览器,查看高清大图沈周在40岁以后,师承画风都有很大的变化,从“素善诸家”逐渐脱颖而出,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貌,及苍润雄厚的独特风格。
画法也逐渐由细变粗,景致由繁变简,尺幅由小变大,疏密相间,刚柔相济,中锋侧笔并用,长勾短斫兼施。
此幅作品得大痴之意,兼云林之神,又得仲圭之韵,圆浑的山石中夹以黄子久中锋侧笔的披麻皴,并将斧披、雨点、等皴法相互结合,线条于细密中见劲力,浓墨苔点则取王蒙之法。
整体风格已在精细中现粗劲趋向。
同时期作品(1470年作)如《魏园雅集图》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画风、技法与构图都极为相近。
打开QQ浏览器,查看高清大图画面右上角题识:枫林斜日树依微,山下人开白版扉。
若个行吟游衍地,溪山空翠扑人衣。
细细寻思缓缓行,鬓毛撩乱见秋清。
空山莫道无人伴,黄叶随风作送迎。
题溪山图原文_翻译及赏析
题溪山图原文_翻译及赏析
峰峦清翠高千丈,织女机丝手可攀。
万壑云生春冉冉,一溪花落水班班。
人行樵径苍萝里,犬吠谁家绿树间。
今日看图怀旧隐,石田茅屋几时还。
——明代·陈汝言《题溪山图》
题溪山图
峰峦清翠高千丈,织女机丝手可攀。
万壑云生春冉冉,一溪花落水班班。
人行樵径苍萝里,犬吠谁家绿树间。
今日看图怀旧隐,石田茅屋几时还。
闲居弥勒且同龛,酒价钱缗两不谙。
笋蕨正肥何处好,春风春雨忆江南。
——明代·楚石梵琦《燕京绝句(八首)》
燕京绝句(八首)
闲居弥勒且同龛,酒价钱缗两不谙。
笋蕨正肥何处好,春风春雨忆江南。
妆罢幽闺坐,门前叫卖花。
春光用钱买,那得到贫家。
——明代·程节《卖花吟》
卖花吟
妆罢幽闺坐,门前叫卖花。
春光用钱买,那得到贫家。
秋阴沄客思腾腾,木末荒台尽日登。
谁信到家翻远忆,雨斋含墨画金陵。
——明代·程嘉燧《忆金陵二首(杂题画扇)》
忆金陵二首(杂题画扇)
秋阴沄客思腾腾,木末荒台尽日登。
谁信到家翻远忆,雨斋含墨画金陵。
纳兰性德绘画作品《溪亭秋色小景》赏析
作者: 张一民
作者机构: 淮阴师范学院图书馆
出版物刊名: 满族研究
摘要:在2007年春季举办的上海东方国际四十四届艺术品拍卖会上,成交了一件清代满族词人纳兰性德绘画作品。
这是一幅扇画,内有纳兰隶书题识:“甲寅新秋仿云林溪亭秋色小景”,
钤“成德”印。
此扇面曾为已故文学家、翻译家施蜇存先生收藏。
“甲寅”为康熙十三年(1674),成德仅二十岁,此画当为他的早年习作。
“云林”即元代著名画家倪瓒之号,倪瓒为无锡人,擅画水墨山水,他继承发展了五代宋初的董源、巨然开创的山水画格法,以冷逸荒寒的画面和萧疏清远的意境,在古代文人画中独树一帜,并影响着后世。
明末清初,江南士人以有无收藏云林画为清浊、以能否摩仿云林画为雅俗。
受汉人风习影响,纳兰成德对云林画极为欣赏,他曾收藏过倪瓒的《溪亭山色图》和《溪山亭子图》(参见拙作《纳兰性德书画收藏录》),尤其是《溪山亭子图》,原为都尉耿昭忠(信公)收藏,纳兰成德曾多次向他借观,并在与张见阳书札中谈及此画,邀其鉴赏,最后竟购入“通志堂”。
纳兰成德喜好云林画,不仅是因为深染汉人风习,还由于他的江南情结。
成德结交的朋友多为江南名士,其中又以无锡人为最,所谓“平生师友尽在此邦”。
他生平仅去过一次无锡,而且是他在去世的前一年随康熙南巡到过无锡。
此前,他对无锡的了解,仅仅...。
【中国历代书画名作欣赏】溪山秋爽图卷
【中国历代书画名作欣赏】溪山秋爽图卷
2014-01-03国学新知
【名称】溪山秋爽图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年代】南宋
【作者】马远
【文物现状】保利拍品
【形式】绢本水墨
【尺寸】纵35厘米,横239厘米
马远(约1140-约1225年后),南宋画家。字遥父,号钦山,原籍河中(今山西永济),侨寓钱塘(今浙江杭州)。出身绘画世家,南宋光宗、宁宗两朝画院待诏。擅画山水、人物、花鸟,山水取法李唐,笔力劲利阔略,皴法硬朗,树叶常用夹叶,树干浓重,多横斜之态。楼阁界画精工,且加衬染。喜作边角小景,世称“马一角”。人物勾描自然,花鸟常以山水为景,情意相交,生趣盎然。与李唐、刘松年、夏圭并称“南宋四家”。存世作品有《踏歌图》《水图》《梅石溪凫图》《西园雅集图》等。
《溪山秋爽图》卷绘于宋笺纸上,山石为马远典型的斧劈皴,乔松远树,皆用拖枝法,柳林含风,千笔万笔,笔笔不乱。画幅中间,数株红树,点缀溪山丛莽间,有画龙点睛之妙。而纸寿千年,其完好程度与绢本不可同日而语。此卷创作年代当稍晚于绢本,水法两卷亦有不同,此卷水的画法更接近马远水图。
举报
溪山秋色图 宋代赵佶创作纸本设色画
溪山秋色图宋代赵佶创作纸本设色画
《溪山秋色图》是传为北宋赵佶创作的纸本设色画,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图中描绘的烟岚雾气迷漫,群峰隐现其间,溪水曲环,江面空阔,渔民捕捞,舟船停泊,秋叶杂树点缀在山头坡岸,完全是一派江湖渔乐的景象。
画法上用笔潇洒,点染苍润,是当时画院中的另一种风格。
全图中天空留白很大,用鸟瞰法取景,表现出无限辽阔深远的意境。
此画景物主要集中在左侧下端,远处群山林立,在烟云迷漫中隐约可见;中间为云雾所笼罩,仪露出山头,似在云雾中飘逸一般;近处右下侧一片宽阔水面,左下有一渔舟在缓缓行进,山脚下和堤岸林木丛小,一片郁郁葱葱。
画面下不留地,上留有天。
在空白的宽阔画面上端,有乾隆题诗,其云:“雨郭烟村白水环,迷离红叶间苍山。
恍闻谷中清猨唳,艮岳秋光想像间。
御题。
”。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月期末热身考试试卷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月期末热身考试试卷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鹿寨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月期末热身考试试卷(2024八上·鹿寨期末)阅读长见识,书香能致远。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信念之光在《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解放军锐不可当,敌人纷纷kuì退,我们领略到战士们必胜的革命信念;在《藤野先生》中,“清国留学生"只顾享乐,不学无术,我们感受到了鲁迅先生失望、无奈的心情和深沉的爱国情感;在《美丽的颜色》中,居里夫妇在简陋的棚屋中实验不辍,持之以恒,最终发现了镭,这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信念的力量。
(二)人性之美朱德的母亲一生勤劳持家,任劳任怨,可谓民族英雄的贤母;藤野先生虽然不修边幅,但是为人正直无私,毫无民族偏见。
人性之美,散发光辉。
(三)古文之妙吴均妙笔生花,我们得以品味富春江的奇山异水。
时间的年轮镌刻着前行的足迹,苏轼夜游承天寺,虽隔千年,但仍教会了我们面对困境应泰然处之。
通过生长在陡峭山峰上的松柏,使人们坚持理想、保持本性。
阅读古代诗文中的优美篇章,可以获得美的享受,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1.阅读上面文段,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①kuì退②镌刻2.语段(一)和(二)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3个_________ 。
3.结合语境,解释语段中画横线的词语。
不辍:___ 。
奇山异水:____________ 。
4.请你从下列句子中,选择与“信念”有关的两句对联,按上下联顺序,将相应的序号填到横线处。
①滴水石穿当有时②初心如磐创未来③脚下行程千里远④信念为灯引航向上联:下联:5.下列从语段中选出来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朱德的母亲一生勤劳持家,任劳任怨,可谓民族英雄的贤母。
B.我们感受到了鲁迅先生失望、无奈的心情和深沉的爱国情感。
C.通过生长在陡峭山峰上的松柏,使人们坚持理想、保持本性。
D.藤野先生虽然不修边幅,但是为人正直无私,毫无民族偏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宣和溪山秋色小景赏析
.题目及背景介绍
“宣和溪山秋色小景”是一幅中国传统的山水画,其背景源于中国南宋时期(1127-1279年)的宣和画院,是当时南宋宫廷画院的精粹,体现了南宋时期的山水画风和艺术风格。
此画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是该院的重要藏品之一。
.画面构图分析
画面构图精巧,溪山秋色为主题,以深远、高远、平远的“三远”法构图。
画中描绘了一片宁静而雄浑的山水秋色,山脉层叠,树木丰茂,间以瀑布、溪流、山居、小桥等元素,展现了自然与人工的和谐共处。
画面的远近层次分明,空间感极强,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笔墨技法探讨
此画的笔墨技法堪称精湛。
画家运用了丰富的皴法,如披麻皴、斧劈皴等,以表达山石的纹理和质感。
同时,画家还巧妙地运用了墨色的深浅浓淡,描绘出山水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此外,画中的点苔、勾勒、渲染等技法也十分精妙,展现了中国古代山水画的独特韵味。
.主题寓意解读
画中的主题寓意深远。
溪山秋色寓意着大自然的恒久不变与人生的短暂。
画家通过描绘这片宁静而雄浑的山水秋色,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珍视。
同时,画中的人物、建筑、小桥等元素也寓意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体现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
.艺术价值与影响
“宣和溪山秋色小景”作为南宋时期的代表性山水画,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它不仅展示了南宋时期的山水画风和艺术风格,还体现了中国古代山水画的精髓和特点。
此画对后世的山水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众多艺术家所借鉴和学习。
同时,它也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艺术的重要资料之一。
.个人观点评价
我个人对这幅画的评价非常高。
我认为它不仅在技法上达到了巅峰,而且在主题寓意上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深深被画中的自然美景所吸引,同时也被画家的精湛技艺所折服。
这幅画让我感受到了中国古代山水画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
总之,“宣和溪山秋色小景”是一幅极具代表性的中国古代山水画,它以其精湛的笔墨技法和深刻的主题寓意成为了艺术的瑰宝。
通过对这幅画的赏析,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山水画的独特魅力,还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