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气候与农业概况

合集下载

这里是中国河南知识点

这里是中国河南知识点

这里是中国河南知识点简称豫。

bai居于中国中部,又有中州、中原du之称。

东部与山东、安徽zhi为邻。

北部与河北、山西相交,dao西部和陕西相望,南部和湖北相连。

河南省是我国第一人口大省。

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西高东低。

北部属暖温带,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工业发展迅速,农业发达,小麦、烟叶、芝麻、拖拉机、轴承、卷烟等总产量居全国重要地位。

河南地区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历史上长期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地理概况河南地处黄河中下游,周边与山西、河北、山东、安徽、湖北、陕西等6省接壤。

因为这块土地大部分都在黄河以南,所以名叫河南。

河南古代位居于九州之中。

又称为中州、中原。

是华夏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河南全省地形呈西高东低之势,伏牛山作为豫西山地的主体,海拔1000~2000米,被誉为全省的屋瓴。

河南横跨黄河、淮河、海河、长江四大水系。

境内1500多条河流纵横交织,流域面积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493条。

气候特点河南省气候较温和。

冷热变化和干湿状况主要受季风影响,南北地区间的气候具有过渡性特点。

全省绝大部分地区年均温为13~15℃,年降水量一般约600~1000毫米。

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4~10月各地降水量丰沛,利于农业生产。

矿产资源河南省矿产资源丰富,有107种,其中得到开发利用的有近70种。

河南是中国既有煤、又有石油、天然气的少数省份之一。

河南省的黄金储量居中国第二位;栾川钼矿是世界六大钼矿之一,储量居全国第一。

交通运输河南省位于中国中东部,连南贯北、承东启西,是中国内陆交通运输的重要枢纽。

公路交通四通八达;京广、陇海、京九等铁路干线纵横交错,从中国江苏连云港至荷兰鹿特丹港的新亚欧大陆桥横穿全省。

位于京广、陇海两大铁路干线交汇处的郑州,是新亚欧大陆桥东端最大的客货转运站,有5条国际集装箱运输线路从这里直通上海、九龙、连云港、天津、青岛港口。

目前,河南有航线几十条,郑州、洛阳、南阳3个机场每周有几百个航班往返北京、上海、广州、西安等城市。

地理高考知识点河南

地理高考知识点河南

地理高考知识点河南河南位于中国中部,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区和人口大省。

下面将介绍地理高考中与河南相关的知识点。

第一部分: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河南位于中国华北平原的南部,东临山东,南接安徽,西界陕西,北濒黄河。

地理坐标为北纬31°23′-36°22′,东经110°21′-116°39′。

河南地处于菱形的交叉地带,东西较窄,南北较宽,其地域特征表现为平原、山地和丘陵共同构成的复杂地貌。

第二部分:气候特点河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

年平均温度在14℃-16℃之间。

河南的气候也表现为南北差异明显,南部气候偏暖湿,北部气候偏凉干。

第三部分:河流和水资源黄河是河南最重要的河流,主要贯穿全省的西部。

河南省境内的黄河流域土地肥沃,适合农作物的种植。

此外,河南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河流,如淮河、汝河、颍河、泌河等。

这些河流为河南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为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四部分:自然资源河南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煤炭、铁矿石、铝土矿等。

其中,焦煤、无烟煤等煤炭资源储量较大,是河南经济的重要支柱。

此外,河南还具有丰富的水能资源、风能资源和太阳能资源等可再生能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机遇。

第五部分:人口和经济发展河南是中国人口大省,人口稠密。

受制于自然资源和地理条件的限制,河南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农民占据了绝大部分人口。

近年来,河南省加大了对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力度,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同时,河南也是中国的重要交通枢纽,交通发达的地理位置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总结:以上介绍了地理高考知识点中与河南相关的内容,包括其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气候特点、河流和水资源、自然资源以及人口和经济发展等方面。

了解这些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河南的地理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郑州市农业条件概况

郑州市农业条件概况

郑州市农业条件概况
郑州市位于中国河南省中部,是一座拥有丰富农业资源的城市。

以下是郑州市农业条件的概述。

气候
郑州市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
冷干燥。

气候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并且有利于农业生产。

土地利用
郑州市农业土地面积广阔,多样化的土壤类型适应不同作物的
种植。

主要土壤类型包括黄土、沙壤土和水稻土。

不同的土壤类型
有助于多样化的农业生产。

主要农作物
郑州市主要种植的农作物包括小麦、玉米、水稻、大豆、棉花等。

这些农作物在当地具有较高的种植面积和产量,是农民的重要
经济来源。

农业技术
郑州市积极推动农业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
质量。

农民通过使用现代化农业设备、农药和肥料,以及采用科学
种植管理方法,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效益。

农产品加工
郑州市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提供了农产品的增值服务。

农产
品加工企业通过加工、包装和销售农产品,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提升了农民的收入。

农业政策
郑州市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如农业补贴、贷款支持和技术培训等。

这些政策鼓励农民积极投资农业,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以上是郑州市农业条件的概况。

郑州市拥有良好的气候和土地条件,以及先进的农业技术和政策支持,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气候变化对河南省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对策三稿正文

气候变化对河南省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对策三稿正文

气候变化对河南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引言气候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包括系指各种气候因子的综合:太阳辐射、日照、热量、降水、空气及其运动性;是地球上生命现象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极其宝贵的资源。

因此,研究气候变化对农业的生产和发展至关重要⑴。

在全球气候持续变暖的背景下,近百年来中国的气候也是变暖的,增暖的幅度为O.5~0.8C⑵,这使我国面临众多的气候与环境问题,引起决策者、科学界和公众的共同关注。

目前,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研究有很多。

研究表明,气候变化有地域特点,不同纬度、不同地区的气候变化是有差异的。

河南省的气候变化也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河南省位于黄河下游,华北平原南部,秦岭山系余脉东段。

属于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带,适宜于多种农作物生长,是全国最大的粮食生产基地,也是全国小麦,棉花、油料、烟叶等农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⑶。

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的产量位居全国各省市区前列。

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而农业是主要气候脆弱生态系统领域(农业、水资源、自然生态系统和其他领域等)任何程度的气候变化都会给农业生产及其相关过程带来潜在的或明显的影响⑷。

因此,深入系统地诊断河南地区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对合理利用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气候资源以及农业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河南省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初步探讨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以期对河南省农业减灾防灾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确保河南省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1河南省气候变化的特征2007年IPCC第4次评估报告指出,1906~2005年的100年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上升0.74℃,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温度升幅较大,中国年平均温度增加幅度为0∙78±0∙27C,略高于全球同期平均值⑸。

实证研究表明,中国内陆热带地区、华南地区、黄淮海平原和西北地区等地气温均呈显著升高的趋势。

河南气候特征及其分析报告

河南气候特征及其分析报告

居民舒适度 河南的气候特点对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产生影响, 如夏季高温、冬季寒冷等,可能影响居民的舒适 度和健康状况。
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和能源消耗习惯与气候变化 密切相关,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是提高居民生 活品质的重要措施。
公共设施和服务 城市应为居民提供完善的公共设施和服务,如公 共交通、公园、图书馆等,以满足居民的基本生 活需求和提高生活品质。
湿度
总结词
河南的湿度较高,特别是在夏季和秋季。
详细描述
在夏季和秋季,由于温度高和降水较多,导致湿度较高。而在冬季和春季,由于 温度较低和降水较少,湿度相对较低。高湿度可能对人体的健康和农作物生长产 生一定影响。
03
河南气候变化趋势
气温变化
气温升高
近年来,河南省气温呈现出明显的上 升趋势,特别是夏季和冬季的气温升 高尤为显著。
02
报告将涵盖河南地区的气温、降 水、风速等气候要素的时空分布 和变化趋势,以及这些变化对当 地生态和经济的具体影响。
02
河南气候特征
气温
总结词
河南的气温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详细描述
河南的冬季较为寒冷,夏季则相 对炎热。春季和秋季的温度适中。 在一年中,气温波动较大,特别 是在冬季和夏季。
降水
极端高温事件增多
伴随着气温的升高,极端高温事件的 发生频率也在增加,对人们的生产和 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降水变化
降水减少
河南省的年降水量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特别是春、夏季的降水减少较为明显。
极端降水事件增多
同时,极端降水事件的发生频率也在增加,容易引发洪涝等自然灾害。
风速变化
风速减小
河南省的风速呈现出逐年减小的趋势, 这可能与气候变暖、大气稳定度增加有关。

河南省近50年≥10℃界限温度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河南省近50年≥10℃界限温度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河南省近50年≥10℃界限温度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潘攀1张方11.河南省气候中心,郑州,450003摘要气候是人类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环境之一,近百年来,地球气候正经历着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

在中国,近期气候变化对农业有重要影响。

农业对气候变化反映特别敏感。

随着全球变暖,特别是20世纪后半叶变暖异常突出的背景下,区域响应明显,中国气候带北移、作物生长期变长。

热量资源是划分自然区域和自然带的重要依据,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自然资源。

衡量某地区热量资源的主要指标是不低于某一界限温度的积温及其相应的持续天数。

10℃是喜温植物适宜生长的起始温度和气候区划中的主要指标。

所以通常用稳定通过10℃积温及其持续天数和起止日期来表示某地区热量资源详细状况。

日平均气温≥10℃界限温度对农业生产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时,大多数喜温作物开始发芽,喜凉作物开始快速生长。

10℃也是绝大多数乔木树种发芽和枯萎的界限温度。

近年来气候变暖加剧,气候变化对界限温度的调整,尚需进一步研究。

为此,根据河南省111个代表站点1961~2009年逐日平均气温,计算并分析历年≥10℃界限温度的初终日、持续日数、活动积温及其变化趋势。

揭示近50年来≥10℃初终日、持续日数及活动积温的变化趋势和年代际变化特征,试图为优化农业布局、品种选择和搭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参考依据。

结果表明,近50年来,全省≥10℃界限温度初日呈现提前的趋势,终日呈现推迟的趋势,持续日数增加,积温热量随之增加。

初日、终日和积温都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10℃初日每10年提前2.1天左右,初日的提前与春季气温的增加趋势对应较好;≥10℃终日每10年推迟0.5天左右,终日多出现在10月中、下旬和11月上旬,终日的推迟与秋季的气温变化趋势相似;≥10℃的持续时间每10年增加2.7天左右,积温每10年增加47.5℃左右,积温在2000年以后增加较明显。

郑州市总体气候概况

郑州市总体气候概况

郑州市总体气候概况----4c3b9bd8-7165-11ec-87d2-7cb59b590d7d郑州市草坪草生长状况分析及总体评价文摘:分析了河南省郑州市的平均气温、最低气温、最高气温和温降水量等气候因素的分析总结,并对对冷季型和暖季型草坪草生长有重要啊影响的逐月分析气候因素,最后对郑州市适宜种植的草坪草提出建议。

关键词: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降水量一、郑州市总气候郑州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地区,东经113°14′,北纬34°43′郑州属暖温属半湿润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干冷同季。

随着季节的变化,它们依次出现春季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朗日照长,冬季寒冷少雨雪的基本气候特签名年平均气温14.3摄氏度,7月最热,平均27摄氏度;1月是最冷的,平均温度为0.1℃;年均降雨量632毫米,无霜期220天,全年日照时间约2400小时。

适宜的温度条件,作物生长季节充足的光照和充足的降雨构成了良好的农业气象条件。

春天秋两季天高气爽,百花齐放,为旅游最佳季节。

二、影响草坪草生长的重要气候因素1)郑州市气候背景2)对冷季型草坪草生长有重要影响的气候因素冷季型草坪草(cool-seasonturfgrass)的最适生长温度为15~24℃,广广泛分布于气候寒冷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地区。

结合以上两个表格的内容可总结出下表换句话说,就温度而言,草坪草可以在1月、2月、3月和12月保持绿色,并在3月生长长良好,4、5、9、10、11月份生长状态最佳,只有在6、7、8月份会出现轻度不它是合适的,但不影响草坪草的正常生长。

1月份全年气温最低,平均温度0.1>0,草坪草不会休眠,能基本保持绿色。

平均最高温度为5.7,极端最高温度为21.0。

草坪草在这种最高温度下生长良好。

平均最低温度-4.4,极端最低温度-16.3,草坪草处于这种最低温度时大部分时它处于休眠状态,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才会有轻微的不适。

河南地理知识

河南地理知识

河南地理知识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河流纵横、森林茂密、野象众多,河南又被形象地描述为人牵象之地,这就是象形字“豫”的来源,也是河南“豫”的由来。

省会:郑州市面积:约17 万平方千米人口:约9640 万人山脉:伏牛山、大别山等河流:黄河、淮河等GDP:约58887亿元产业:食品工业、汽车产业、矿业自然地理:河南省位于中国中部偏东、黄河中下游,东接安徽省、山东省,北界河北省、山西省,西连陕西省,南临湖北省。

全省东西长约580 千米,南北长约550 千米,总面积约17 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1.74%。

地形特征三面环山,大部分为平原。

河南省北、西、南部三面环山,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沿省界呈半环形分布,中、东部为黄淮海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自西向东呈梯状降低。

气候特征河南省属温带一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

冬季寒冷雨雪少,春季干旱风沙多,夏季炎热雨丰沛,秋季晴和日照足。

全省年均温12℃~16℃,年均降水量为600~1 000 毫米。

自然资源河南省土地类型复杂多样,土地资源数量有限。

全省以约占全国 1.74%的土地,养育着占全国7.7%的人口。

山地、丘陵、平原、盆地这些复杂多样的土地类型为农、林、牧、渔业的综合发展和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但水资源比较缺乏。

矿产种类多,已发现各类矿产142种,已开发利用93 种。

保有储量居全国第一位的有钼天然碱等。

全省各类陆栖脊椎动物共有520 余种,药用植物多达1200 多种,河南省是全国食用菌生产大省,其中平菇、毛木耳、白灵菇和天麻等 4 种食用菌的种植量与!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位。

人口民族河南省是中国户籍人口第一大省。

常住人口全国排名第三位;户籍人口11444 万人,全国第一位。

全省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约673 人。

河南农业概况

河南农业概况

河南省农业概况一、地理状况河南省,简称豫。

位于中国中部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地处东径110°21′—116°39′,北纬31°23′—36°22′之间,古有“中州”、“中原”之称。

因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以南,故称河南。

这块古老的土地,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璀璨文化的摇篮。

全省地势西高东低,北有太行山,西有伏牛山,南有桐柏山和大别山,中东部是广阔的黄淮冲积平原。

全省总面积约16.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1.74%,其中山地面积约4.4万平方公里,占26.6%,丘陵面积约3万平方公里,占17.7%,平原面积约9.3万平方公里,占55.7%。

南北长530公里,东西长580公里,周边与安徽、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湖北六省接壤。

二、行政区划河南省现辖18个市、地,158个县、市、区,2131个乡镇,4万多个行政村。

2004年底,全省总人口9717万人(列全国第1位),其中农业人口6908万人,占总人口的71%。

三、自然资源河南省具有发展农业的良好条件。

首先,有充足的光热资源。

河南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气候兼有南北之长,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降水充沛。

全省年降水量600—1400毫米,自南向北递减。

无霜期为190—230天,日照时数1740—2310小时,光照温热条件适宜于多种动植物生长繁殖。

其次拥有肥沃的土地资源。

全省耕地面积为792.6万公顷,居全国第三位。

无论是一望无际的黄淮海平原,还是高低不平的丘陵山区,绝大多数土地上都有深厚的土层和营养元素含量丰富的土壤。

其三,拥有丰富的水资源。

境内有黄河、淮河、汉水、海河四大水系,大小河流1500多条。

全省流域面积在一百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490多条,其中一千平方公里以上的有60多条,超过五千平方公里的有16条。

大中小型水库2394座,水库容量267亿立方米,加上地下水资源,全省水资源总量年平均达430亿立方米。

河南省气象概况及农气象灾害防治

河南省气象概况及农气象灾害防治

河南省气侯概况及农业气象灾害的防治摘要:河南属暖温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

一般特点是冬季寒冷雨雪少,春季干旱风沙多,夏季炎热雨丰沛,秋季晴和日照足。

年降水量从北到南在550~1295 mm之间。

一般可满足农作物一年两熟,适宜多种农作物及果树、林木生长,但气候的异常变化又常常产生干旱、洪涝、大风等各种气象灾害,对经济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本文主要分析了河南省的气象概况及干旱、洪涝、大风主要的三种危害农业生产的气象灾害,并提出应对这些气象灾害的预防办法。

关键词:河南省气候农业气象灾害防治1.气候概况1.1气温河南四季分明,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气温的年变化特点是:冬冷夏热,春秋适宜,四季变化显著。

据统计,多年平均气温为12. 8~15. 5℃(1971~2000年,下同)。

1月是一年中最冷的月份,月平均气温为0. 4℃; 7月是一年中最热的月份,月平均气温为26. 9℃;春季(3~5月)气温回升较快,月平均递升5. 1 ~7. 2℃;秋季(9~11月)气温下降急,月平均递减5. 7~7. 1℃。

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略)呈正态状。

年极端最高气温为43. 4℃(1972年6月11日,临颍县),但出现极少,自1971年以来仅出现过一次。

极端最高气温大部分出现在7月份。

年极端最低气温为-23. 6℃(1976年12月26日,林州市),由南向北递减,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12~2月, 1月份出现得最多。

1.2降水河南省降水量的时间分布很不均匀: 53%的降水分布在6、7、8三个月, 7月份最多,为169. 7 mm,占全年的23. 0%; 12月份最少,只有11. 6 mm,仅占年降水量的1. 6%。

四季分布是:春季降水量为149. 7 mm,占年降水量的20%;夏季为391. 6 mm,占年降水量的53%;秋季为156. 4 mm,占年降水量21%;冬季仅有41. 4 mm,占年降水量的6%。

太阳辐射的季节差异、河南省地理条件以及大气环流变化的不同,是造成雨量分布不均的原因。

河南省夏玉米生长季农业气候资源变化分析

河南省夏玉米生长季农业气候资源变化分析
减少2 0℃ ・ d以 上 。 降 水 年 际 间 波 动 较 大 , 不 明 显 的 增 加 趋 势 。 总 体 来 看 , 照 资 源 减 少 , 量 呈 光 热 条件年 际间波动 性 增 大 , 水时 空分 配更加 不 均 , 加 了多种 灾 害发 生 的 可能 性 , 大 了玉米 生 产 降 增 加
的 气候 风 险 。应 通过 筛选 品种 、 整播期 、 调 改进 生产措 施 等途径 趋利避 害 , 障玉 米 高产稳 产 。 保
关 键 词 :气 候 资 源 ; 玉 米 ;气 候 变 化 ; 限 温 度 夏 界 中 图 分 类 号 :¥ 6 14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 号 : 0 4 2 82 1 )7 0 1 6 1 0 —3 6 (0 2 0 —0 2 —0
Ch n e fAg iu t r lCl a e Re o c s i e a a g s o rc lu a i t s ur e n H n n m
Pr v nc u i g Su m e az r wi g S a o o i e d rn m rM ie G o n e s n
(1 河 南 省 气 象 科 学 研 究 所 , 南 郑 州 4 0 0 象 局 河南 省农 业 气 象 保 障 与 应 用 技 术 重 点 开放 实验 室 , 南 郑 州 4 0 0 ) . 河 50 3
摘 要 :为充分 合理 利 用 气候 资 源 , 评估 气候 变化对 玉米 生长 的 可能影 响 , 用 河 南省 1 8个 气 象站 利 1 1 6 —2 0 9 1 0 8年 气象观 测 资料 , 对夏 玉米 生育期 内光 、 、 气候 资 源的年 际 变化 趋 势及 变化 幅度 的 温 水 空 间分布 差异进 行 了分析 。结果表 明 : 南省光 能 资源 空 间分 布 由北 向南逐 渐减 少 , 际 间下 降趋 河 年 势显 著 , 平均每 1 0a太 阳辐射 减 少 5 . / , 0 2MJ m。 日照 时数 减 少 3 . 。热量 条 件 稍有 改 善 , 种 7 6h 播 开始 习期 显著提 前 , 平均 每 1 0a提前 2d 可生 长 日数 显著 增加 , ; 平均 每 1 0a增 加 2 8 ; 宜生 长 . 5d 适 日数 变化趋 势 不 明显 , 年 际 间波动增 大 ; 5 但 近 Oa夏 玉 米 生育 期 大部 分 地 区积 温总体 表 现 为 减 少 趋势, 2 但 O世 纪 8 0年代 中期后 以增 加 趋 势 为 主 , 间分布 上 豫 西、 西 南减 少显著 , 均每 1 空 豫 平 0a

河南省粮食供给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河南省粮食供给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河南省粮食供给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一、概况河南省地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地处暖温带,南部跨亚热带,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同时还具有自东向西由平原向丘陵山地气候过渡的特征。

河南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用占全国1/1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4的小麦、1/10的粮食,连续多年来粮食产量保持在1100亿斤以上,不仅解决了河南1亿多人口的吃饭问题,每年还调出400亿斤原粮和加工制成品,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

粮食产业发展模式创新是经营主体面临市场竞争做出的实践探索,但是高质量发展模式要想取得新进展和新成效,需要更具精准性和内驱力的政策支持体系。

二、粮食种植面积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粮食生产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6384万吨(13277亿斤),比2018年增加594万吨(119亿斤),增长0.9%,创历史最高水平。

其中2019年河南粮食总产量6695万吨(1339亿斤),全国排第二。

2018年河南省全省粮食种植面积10906千公顷,2019年粮食种植面积10735千公顷,减少172千公顷,同比减少1.6%。

小麦是三大谷物之一,几乎全作食用,仅约有六分之一作为饲料使用,是我国最重要的口粮之一,小麦产业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

河南地区主要是棕壤,黄褐土,棕壤,褐土,潮土,砂姜黑土,水稻土。

全省由南向北年平均气温为15.7~12.1℃,年均降水量1380.6~532.5毫米,降雨以6~8月份最多,年均日照1848.0~2488.7小时,全年无霜期189~240天,适合小麦生长,并且可以实现高产。

其中,2019年河南省小麦种植面积5706.65千公顷,减少33.20千公顷;玉米种植面积3801.33千公顷,减少117.63千公顷。

三、粮食产量“中原粮仓”河南再获丰收,2019年全年粮食产量6695.36万吨,比上年增加46.45万吨,增长0.7%,再创历史新高。

河南省农作物耕地面积及产量的统计分析

河南省农作物耕地面积及产量的统计分析

河南省农作物耕种面积及产量的统计分析赵佩佩(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河南开封,475004)摘要:粮食,立国之本;本,根之所在也.有本才有根,有了根才能茁壮成长。

固然,只有保证有充足的粮食,国家向前发展的脚步才能更加稳健。

河南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有着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气候以及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本文主要通过2001-2013年河南年鉴农作物播种面积,产量,单位面积产量,农作物种类及各地区农作物播种面积作比较并结合当前情况分析河南省农作物播种及生产所面临的形势,最后结合实际给出相应的对策。

分析结果显示河南省常用耕地面积2000-2005年后有所增加这是由于新开荒地面积的增加,2005年后趋于平缓,这是由于耕地资源有限;农作物播种2010年后趋于平缓,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务农人员减少,农作物播种面积的变化平缓。

但是播种种类有所变化,棉花的播种量明显在减少,由2006年的748.20千公顷减到2012年的256.67千公顷,减少了0.65倍。

蔬菜,油料,粮食作物浮动范围不是很大。

从单产量来看,粮食、瓜果、蔬菜产量占很大的优势。

本文主要通过数据对比分析研究播种面积的变化。

最后得出我们全省应积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单位面积的农作物的产量,加快农业的发展,提高粮食的竞争力。

关键词:农作物播种面积;总产量;单位面积产量;农作物种类1 前言2010年10月18日我国颁布了“十二五”规划,“十二五”规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简称[1]。

规划中明确提出我们要坚持走的农业现代化道路要有中国自己独特的特色,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要不断完善改革现代已有的农业产业体系,通过发展高产量作物、优质农作物、保证高效的生产率、生产时的生态化以及从事农业生产过程的安全保障,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注重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流通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2]。

郑州市环境条件概况

郑州市环境条件概况

郑州市环境条件概况郑州市是河南省的省会,也是一个多元化的城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环境条件。

以下是对郑州市的环境条件概况的简要介绍:气候郑州市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春季和秋季温暖舒适。

年平均气温约为15摄氏度,年降水量约为600毫米。

郑州市的气候条件适宜农业生产和居住。

地理特征郑州市位于华北平原,地势较为平坦,属于黄淮海平原的一部分。

市内多条河流穿过,包括黄河和中原运河。

黄河是中国母亲河之一,为郑州市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此外,郑州市周围还有一些小山丘和湖泊,增添了城市的自然风光。

环境保护郑州市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空气质量和保护生态环境。

市政府致力于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加强废气和废水处理,推动能源的清洁化利用。

此外,郑州市也大力推动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工作,倡导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自然资源郑州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煤炭、铁矿石、铝土矿等矿产资源。

这些资源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郑州市还拥有一定的水资源和农田资源,适宜农业生产和灌溉。

人居环境郑州市致力于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

市内有众多公园和绿地,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和娱乐的场所。

此外,城市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医疗和教育资源丰富,为居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条件。

总之,郑州市拥有适宜的气候条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改善中的人居环境,为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在未来,郑州市将继续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努力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环境。

以上是对郑州市环境条件概况的简要介绍。

参考资料:- ___官网- ___官网。

河南省沿黄农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建议

河南省沿黄农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建议

河南省沿黄农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建议作者:郭姝辰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2021年第02期河南省沿黄地区地处黄河中下游,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旱涝频繁,冬季寒冷雨雪少,春季干旱风沙多,夏季炎热雨丰沛,秋季晴和日照长。

年平均气温14.3 ℃,全年无霜期7~8个月,平均年降水量610 mm,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

一、发展概况黄河沿岸主要粮食作物种植以小麦和玉米为主,还有少量水稻和谷子。

小麦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52.9%,玉米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44.3%。

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比较大的主要是花生、大豆、白菜、白萝卜、辣椒等。

经济林木主要有苹果、红枣、核桃等。

黄河沿岸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地貌各不相同,各地区农业发展带有明显的层次性。

(一)粮食单产西部山区每667 m2产量较低,从孟津县白鹤镇进入黄河高滩区后粮食单产基本稳定。

三门峡市境内为黄土台和浅山丘陵地貌,水利条件较差,平均有29.4%的土地能够得到灌溉,个别乡镇甚至无水利灌溉,完全靠天收,粮食单产也较低,黄河沿岸乡镇每667 m2产量高的在300 kg左右,低的仅有几十公斤。

洛阳市横跨黄河中下游南北两岸,地貌由山地向平原过渡,西部的新安县沿黄乡镇粮食每667 m2产量不足300 kg,孟津县以下水利条件渐好,每667 m2产量达470 kg。

从孟津县白鹤镇到兰考县东坝头乡的黄河高滩区,滩区形成时间早,不易上水,土地肥沃,气候适宜,经历年的水利设施建设,农田灌溉基本不成问题,粮食作物基本上实现旱涝保收,尤其是焦作市的“温孟滩”,粮食作物单产在500 kg以上。

从兰考县东坝头乡到台前县吴坝镇的黄河低滩区,是黄河“铁头、铜尾、豆腐腰”中的豆腐腰,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多次洪涝灾害,黄河下游的二级悬河就是从这里开始的,沿岸居民深受其害。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运转,大大提高了下游的防洪标准,同时,近二三十年来黄河流量下降,河道收窄,再加上河南省黄河滩区脱贫攻坚实施以来,滩区的水利设施建设得到重视,下游滩区农业得到发展,粮食作物单产在400 kg左右。

河南省农业概况

河南省农业概况

河南省农业概况河南省地处中原,是个农业大省。

据统计部门统计,到1997年底,全省共设15个地级市,2个地区;114个县(市),44个市辖区。

土地总面积16.7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77.34万公顷,其中有效灌溉面积433.31万公顷;人口924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644万人,人均耕地1.1亩。

1997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734元。

河南省处于中国地势的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过渡地带,地形的总体特征是西高东低,高差悬殊。

山地、丘陵、平原(包括盆地)面积分别为4.44万平方公里、2.96万平方公里、9.30万平方公里,分别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26.6%、17.7%、55.7%。

西部以山地为主,中东部绝大部分是平坦广阔的平原。

平原地区以沙颍河为界,以北是以黄河为主体的冲积扇平原,以南则为淮河及其支流泛滥冲积和洪沼堆积而成的低缓平原。

在平原边缘与山地交接地带为洪积平原区。

境内主要山脉有:太行山脉,伏牛山脉,桐柏──大别山脉。

河南省地貌基本形态划分为中山、低山、丘陵、台地和平原5类。

地貌类型虽然复杂多样,但规律明显,且分布与组合的区域差异显著,为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和改造地貌条件,促进农、林、牧、副、渔业的综合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河南省地处暖温带和北亚热带地区,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北部为暖温带,面积约占全省面积的70%,南部为亚热带。

气候过渡性明显,温暖适中,兼有南北之长,利于多种作物生长。

但由于受季风气候影响显著,加之南北纬度不同,东西地形差异明显,气候的地区差异较大,干旱、风涝、冰雹等气象灾害频繁严重。

全省年平均气温13~15℃,年平均无霜期为190~23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约2000~2600小时,热量资源可满足作物一年两熟或喜温作物两年三熟轮作的要求。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土肥水等农业生产条件的不断改善,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河南省的种植制度也发生了相应的变革。

50-60 年代种植制度主要有:以冬季(夏季)休闲为主的两-年三熟制、烟叶集中产区的两年三熟制、一年两熟制和棉花、花生一年一熟制。

河南省生态功能区划报告

河南省生态功能区划报告

前言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守生态规律,必须顾及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这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

在总结我国半个多世纪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之后,党中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观,国务院颁布了《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从宏观政策层面上提出了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重点及措施。

河南省人民政府积极贯彻国务院要求,于2001年6月6日下发了《关于开展全省生态功能区划与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全省开展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生态环境功能区划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工作,并将生态环境功能区划工作纳入全省“十五”环境保护工作计划之中。

《河南省生态功能区划》即是按照《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要求,在对全省生态环境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由省环保局组织编制形成的一个文本。

《河南省生态功能区划》的制定立足于河南省生态环境现状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实际,其最终目的是为全省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规划以及经济结构调整提供指南,使全省各级政府和广大民众更加深刻地认识环境与发展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牢固树立起爱护环境、保护生态的意识,在推进中原崛起、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事业中尊重自然规律、坚持科学决策,努力保护和建设好中原大地的生态环境。

本《区划》是河南省制定水、土地、矿产等资源利用规划和工业、农业、林业、旅游业等产业发展规划的依据,是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科学合理地利用生态环境容量的初步规划。

本《区划》以国家环保总局下发的《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为指导,在全省生态环境现状评价的基础上,通过对相关评价因子进行赋值,运用加权指数法、等权指标体系等进行分级和分区,对全省的土壤侵蚀、酸雨、水环境污染、地质灾害、水资源胁迫、土壤沙化和土地承载力等七项指标的敏感性由低到高分为一般地区、轻度敏感、中度敏感、高度敏感和极度敏感五个级别;并按照其重要性高低对生物多样性、水资源保护、洪水调蓄、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水源涵养、生态系统产品提供等分为极重要、中等重要、比较重要和一般地区四个级别。

郑州市总体气候概况(2020年整理).pdf

郑州市总体气候概况(2020年整理).pdf

郑州市草坪草生长状况分析及总体评价摘要:本文通过对河南省郑州市地区的平均气温、最低气温、最高气温以及降水量等气候因素的分析总结,并对对冷季型和暖季型草坪草生长有重要啊影响的气候因素进行逐月分析,最终为适合郑州市种植的草坪草提出建议。

关键词: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降水量一、郑州市总体气候概况郑州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地区, 东经113°14′, 北纬34°43′郑州属暖温带亚湿润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干冷同季。

随着四季更替,依次呈现春季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朗日照长,冬季寒冷少雨雪的基本气候特征。

年平均气温14.3° C,7月最热,平均27°C;1月最冷,平均0.1°C;年平均降雨量632毫米,无霜期220天,全年日照时间约2400小时。

适宜的温度条件,充足的光照和农作物生长季节较为丰沛的雨量,构成了良好的农业气象条件。

春秋两季天高气爽,百花齐放,为旅游最佳季节。

二、影响草坪草生长的重要气候因素1) 郑州市气候背景表一表二2) 对冷季型草坪草生长有重要影响的气候因素冷季型草坪草(Cool-season turfgrass)的最适生长温度为15~24℃,广泛分布于气候冷凉的湿润、半湿润及半干旱地区。

结合以上两个表格的内容可总结出下表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平均温度0.1 2.7 8.0 15.5 21.0 25.7 27.0 25.6 21.0 15.1 8.0 2.2冷季型草坪草生长状况基本保持绿色基本保持绿色良好最佳最佳轻度不适中等不适轻度不适最佳最佳最佳基本保持绿色也就是说从温度方面来讲在1、2、3、12月份草坪草都能保持绿色,3月份生长良好,4、5、9、10、11月份生长状态最佳,只有在6、7、8月份会出现轻度不适,但并不影响草坪草的正常生长。

1月份全年气温最低,平均温度0.1>0,草坪草不会休眠,能基本保持绿色。

河南省地图PPT可拆分至县(具体到县级)

河南省地图PPT可拆分至县(具体到县级)
河南省年降水量在500-1200毫米之间 ,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春季和秋季 次之,冬季最少。
四季特点
春季
春季气温逐渐升高,降水逐渐增多,天气多 变,容易出现倒春寒和春旱。
秋季
秋季气温逐渐降低,降水减少,天气晴朗, 是收获的季节。
夏季
夏季气温高,降水集中,容易出现洪涝灾害 和干旱天气。
冬季
冬季气温低,降水稀少,天气寒冷干燥,容 易出现冰冻和霜冻天气。
洛阳市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和文化遗产, 如龙门石窟、白马寺等。
平顶山市
平顶山市是河南省的一个重要工 业城市,也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
地之一。
平顶山市有许多著名的企业和产 品,如平煤集团、舞钢钢铁公司
等。
平顶山市还有许多美丽的自然风 光和旅游景点,如石漫滩国家森
林公园等。
安阳市
01
安阳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遗产。
面积最大的山区。
大别山
河南省东南部,与安徽 省交界,主峰金刚台海
拔1584米。
桐柏山
河南省南部,与湖北省 交界,主峰太白顶海拔
1140米。
河流与湖泊
01
02
03
04
黄河
河南省北部,是中国的第二长 河,流经郑州、洛阳等城市。
长江
河南省南部,是中国的第一长 河,流经信阳、南阳等城市。
淮河
河南省中部,是中国南北方的 地理分界线。
农村公路
近年来,河南省大力推进 农村公路建设,改善了农 村地区的交通条件,促进 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铁路交通
高铁
城际铁路
河南省有多条高铁线路通过,包括京 广高铁、郑西高铁等,连接了省内外 主要城市,提高了旅客出行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气候与农业概述赵方聪222011326032005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农村区域发展一班摘要:充足的光、热、水资源和肥沃的土地,为河南农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河南凭借气候优势和地理优势成为农业大省和主要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

但高频率,范围广,危害重的气候灾害气象也对农业经济带来了直接而又严重的影响,分析研究农业与气候的关系以及对气候灾害的不利影响的治理措施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参考了相关气候资源的研究,从河南地区的光照,太阳辐射,降雨量,蒸发量,湿润程度方面介绍河南气候特征并分析与气候形成有关的因素,描述了河南在此气候特征下形成的农业生产状况与气候的关系以及气候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出了应对气候灾害的主要预防治理措施。

关键词:气候特征农业特征灾害防治The summary relation between climate and agriculture in HenanZhao Fang cong 222011326032005South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the College of Agronomy and BiotechnologyRural Regional DevelopmentAbstract: Adequate light, heat, water and fertile land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n Henan. Henan becomes a major agricultural province and the main high-quality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base with the climatic and geographic advantages. However, high frequency, wide range and heavy damage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bring about a direct and serious impact on the agricultural economy.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griculture and climate as well as measures to prevent the adverse effects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has an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his thesis referring to the study of climate resources not only introduces 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in Henan in the respect of solar radiation, precipitation, evaporation and moisture level but also analyses factors related to formation of the climate. Additionally, it describes characteristic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negative influence of climat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are also put forward.Key words: 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agricultural features disaster prevention1.河南省地理位置河南,简称"豫",因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以南而得名,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发源地。

河南位于我国中部偏东、黄河中下游,处在东经110°21'~116°39',北纬31°23′~36°22′之间,东接安徽、山东,北界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呈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

东西长约580公里,南北长约550公里。

全省土地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17位,占全国总面积的1.74%)。

河南省地处我国地势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的过渡带,西部山地绵延起伏,海拔高千米以上,东部为平原,海拔在百米之下。

北、西、南三面太行山脉、伏牛山脉、桐柏山脉、大别山脉沿省界呈半环形分布;中、东部为华北平原南部;西南部为南阳盆地,跨越黄河、淮河、海河、长江四大水系,山水相连。

2.河南气候特征河南省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地区,具有亚热带和暖温带的气候特征,属暖温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

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北部为暖温带,面积约占全省面积的70%,南部为亚热带。

影响河南气候形成的大气环流主要是季风环流,夏季多吹偏南风,冬季多吹偏北风。

由于受季风气候影响,加之南北纬度不同,东西地形差异明显,气候的地区差异较大,干旱、风涝、冰雹等气象灾害频繁严重。

河南气候的基本特征为:气候四季分明。

冬季寒冷少雨雪,春季干旱多风沙,夏季炎热降水多,秋季晴朗日照长的特点;雨热同期。

各地年内气温和降水的季节性变化趋于一致,冬季气温低降水少,夏季气温高降水多,高温期与多雨期同步出现,从降水变率上看,雨量比较稳定,同时与农作物需水高峰期相一致,对农业生产较为有利,且提高了水热资源的利用率;气候多样。

河南气候类型复杂多样,有山地、平原、丘陵之分,所以各地气候资源也不尽相同①。

2.1光照和太阳辐射河南省南部冬春季节雨水较多,而夏季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晴朗天气。

全省实际日照时数在2000~2600h之间,各地年平均日照百分率在45%~60%之间。

其分布趋势为北部多于南部,平原多于山区。

黄河以北大部在2400~2600h,西部山地为2000h,其余地区都在2000~2400h。

河南省全年太阳辐射量在113~510.7KJ/c㎡,太阳辐射量最高值出现在夏季、与气温最高、降水量最多同期,对农作物生长十分有利②。

各地区之间的差异比较明显。

如信阳的固始县比北部的安阳偏多33.7KJ/c㎡。

从时间上看也有明显的变化,最低月值出现在12月,全省大部分地区不到25.1KJ/c㎡;最高月值处在夏季(北部出现在6月,南部出现在7月),一般均在54.4KJ/c㎡以上2.2温度河南省年平均气温一般在12.8~15.5℃之间。

分布趋势南部高于北部,东部高于西部。

豫西山地和太行山地,因地势较高,气温偏低,年平均气温在13℃以下;南阳盆地因伏牛山阻挡,北方冷空气势力减弱,淮南地区由于位置偏南,年平均气温均在15℃以上,成为全省两个比较稳定的暖温区。

全省冬季寒冷,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在0℃左右(南部在0℃以上,如信阳为2.3℃;北部在0℃以下,郑州为-0.3℃)。

春季四月气温上升较快,豫西山区升至13~14℃,黄淮平原可达15℃左右。

夏季炎热(7月),平均气温分布比较均匀,除西部山区因垂直高度的影响,平均气温在26℃以下外,其他广大地区都在27~28℃之间。

秋季气温开始下降,10月平均气温山地下降到13~14℃,平原下降到15~16℃,而南阳盆地和淮南地区都在16℃以上。

全省≥10℃的活动积温在4300~5000℃之间。

全省无霜期大致在190~230d之间。

豫西山地的卢市等地,无霜期最短,平均不到200d,尤其卢市只有184d。

南阳盆地和沙河以南地区,无霜期较长,平均都在220d以上,尤其位于伏牛山南坡的西峡,无霜期可达237d。

其他地区在200~220d之间。

河南省各地年平均地温悬殊不大,一般为15~17℃。

北部略低,南部稍高。

各月平均低温与年平均地温均略高于相应地区气温。

一般在11月下旬出现冰冻,2月下旬与3月上旬解冻,最大冻土层深度20~30cm。

1月份地面平均温度北部在0℃左右,南部信阳在2℃以上。

7月份地面平均温度在30℃左右,南北相差不大,1月与7月相差30℃以上。

1月份5cm以下平均地温多在0℃以上;7月份5cm以下平均地温大部分均在30℃以下,且越深相差越小,各月份悬殊也越小。

2.3降水量冬季,受蒙古高压影响,处于高压的东南部的我省盛行偏北风,常常造成河南冬季天气干冷,雨雪稀少。

夏季,我国广大地区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所盘踞,我省位于副高的西部,故盛行偏南风。

由于它来自副热带海洋,带来了大量暖湿空气,与北方冷空气相遇时,往往产生大范围降水。

春、秋季是冬季风和夏季风相互转换的过渡季节,这时期蒙古高压和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北对峙,我省各地风向多变,冷暖交替出现。

不过,春、秋季的大部分时间,我省以冬季风的影响为主,特别是初春和晚秋更是如此。

我省北中部地区受蒙古高压的影响,造成春旱和秋旱。

而豫南地区往往是西伯利亚干冷气团与南方暖湿气团的交接处,出现静止锋,所以该区春、秋多低温阴雨天气。

河南的降雨与气温同步,多年平均降雨量为784.8mm,年降雨总量为1296亿立方米,并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淮河以南地区1000~1400mm,黄河沿岸和豫北平原仅600~700mm,其他地区在700~1000mm之间。

因受季风影响,降雨年内很不均匀,雨量集中在6、7、8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50%~60%,而且降雨强度大,在多暴雨区如鲁山和太行山、伏牛山东麓一带,常造成洪涝灾害。

冬季全省降雨量都很少。

黄河以北和豫西伊洛河流域,秋季降雨多于春季;北纬33°以南地区,春季降雨大于秋季。

降雨量年季变化大,丰水年和干旱年降雨量相差达2.5~3.5倍,年降雨量的变异系数淮南和豫西山区为0.25,淮河流域以及豫东平原大部分地区为0.30,豫北为0.35~0.40。

2.4蒸发量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黄河以南,由淮南的900mm向北递增到1100mm;黄河以北,由1100mm增至1400mm。

月最小值出现在1~2月,最大值豫北出现在6月,豫南为8月。

年陆面蒸发量有随降雨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

淮南雨量多,陆面蒸发量多年平均值达700mm,为全省最高区,中部为600mm,豫西、豫北为500mm。

蒸发量年际变化不大,这主要是受太阳辐射、温、湿、风、气压等年际变化不大的气候条件的制约所致。

2.5湿度表征一地区的气候干湿程度,通常一降雨量与可能蒸发量之比(即湿润系数做指标,以K表示)来衡量。

河南省年湿润系数分布,南部大,北部小,同纬度西部山区大于东部平原。

大致驻马店和新蔡以南地区的K值普遍大于1.0,气候比较湿润,水分收入大于支出;黄河两岸及以北地区K值小于0.6,水分支出大于收入,气候比较干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