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心理学的各种效应模型

合集下载

环境心理学

环境心理学

环境心理学环境心理学概念: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关系的学科。

目标:1了解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2 利用知识解决复杂多样的环境问题心理学发展:1 结构主义心理学:冯特德国科学心理学之父1879年建立第一座心理学实验室,1879年心理学开始对经验的研究需从内容,经验,结构三个方面的内容2机能主义心理学:研究行为目的3行为主义心理学:刺激-反应行为不是由遗传决定的,而是在环境因素的影响下,经过被动学习以后的结果。

4格式塔心理学: 人的心理作为整体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5 精神分析: 潜意识,生本能,死本能和力必多-----人的行为动力本我,自我,超我-----------人格结构焦虑等心理防御解释冲突6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性本善7认知心理学:思考是行为的结果和动机。

环境心理学起源: 产生于美国布鲁斯威克的知觉理论认为人们在构建环境时知觉起着积极的作用。

心理学家勒温认为,个体内部对环境的表征是决定其在生活空间运动的关键因素,取决于个体对物理环境的知觉。

巴克1947创建第一个环境心理学研究机构-中西心理学田野研究站。

1993年是重要的一年,这门学科在中国正式诞生。

环境心理学理论模型:1刺激理论: 认为现实环境是我们很重要的感觉信息源环境刺激可以有两种变化:数量和意义数量:强度,持续时间,频率和发生源的数目等明显的维度上的变化意义:是由我们对这些环境刺激的心理学评价得到的,如我们的想法,社会的交互作用。

工作的效能,情感甚至包括由于此刺激场和我们对它反应的方式所造成的健康问题基于刺激的理论:①适应水平理论:适应刺激②唤醒理论:我们的行为和经验与生理上如何被激发有关2.控制理论:①个人控制理论②边界调节机制(私密性)3行为场合:不关注相同团体中的个体差异。

在场所中的活动模式是固定的,规范的。

不随便改变4交互作用理论:人和环境是分离开的整体5操作性取向:改变个体的行为6场所理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自然,控制),实验法,调查法,个案法和相关法实验法:自变量因变量(反应变量)控制变量(无关变量)步骤:初测,选择与设立等组,施加影响,复测,对比分析调查法:①问卷法(常用)②谈话法③个案法相关法:借助测验与统计,寻找变量间的相互关系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环境心理学

环境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知觉:直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在闹钟的反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的过程知觉定势:个人的知识,经验,兴趣。

别人的言语指导或环境的指示,会促使知觉判断的心理活动处于一定的准备状态,而具备某种似向性。

心理学中诚这种倾向性为知觉定势。

空间知觉:是物体的空间特性在人脑中的反映,负责处理物体的大小,形状,方位和距离的信息。

包括兴中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方位知觉。

时间知觉:是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顺序性的反映。

两眼视差:人们知道物体的距离与深度,主要依赖于两眼提供的线索。

似动现象:似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连续的运动。

二、简答及论述1.知觉的种类有哪些?①物体知觉是以物质和物质现象人为对象的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②社会知觉是以社会中的人为知觉对象的知觉(对他人的知觉,自我知觉,人际知觉)③错觉是在客观事物刺激作用下产生的对刺激的主观歪曲的知觉(视错觉,形重错觉,时间错觉和方位错觉)2.空间知觉的种类有哪些?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与距离知觉,方位知觉等3.轮廓的作用是什么?轮廓代表了图形及其背景的一个分界面4.试举例说明一下影响大小知觉的因素有哪些?①物体的熟悉性②邻近③大小体态的变化5.单眼线索主要从哪些方面查找?相对高度,对象重叠,纹理梯度,空气透视,明亮与阴影,线条透视运动视差与运动透视6.错觉的种类有哪些?视错觉,形重错觉,时间错觉和方位错觉,几何图形错觉:(线条弯曲错觉,线条长度错觉,面积大小错觉)7.知觉的特点包括哪几个方面?①知觉的理解性②只觉得恒常性③知觉的选择性8.简答感觉和直觉的关系感觉与知觉是两种既相同又相异的紧密联系的心理活动过程共同点区别联系感觉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知觉的基础知觉直接反应整体感觉的深入9、举例说明一下知觉的恒常性包括哪些方面?形状恒常性、大小恒常性、颜色恒常性、方向恒常性。

(汇总)环境心理学.doc

(汇总)环境心理学.doc

第一章一,感觉的特点1,感觉反映的是当前直接接触到的客观事物,而不是过去的或间接的事物。

2,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性,而不是事物的整体。

3,感觉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内容的统一4,对同一对象,每个人的感觉不尽相同。

二,引起感觉的主客观因素1,刺激作用与相应的感受器2,感觉阈限(下绝对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上绝对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最大刺激量。

从下阈限到上阈限之间的强度,就是人能产生感觉的刺激范围)3,注意(无意注意-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

有意注意-有一定目的,需4,要一定意志努力。

有意后注意-事先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客观事物是否引起人的注意,一方面取决于刺激物的特点,另一方面取决于人的自身状态。

三,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1,相互加强或相互削减2,联觉(指一种感觉会引发一种感觉的现象)3,不同感觉的补偿四,感觉与知觉的关系——知觉的产生以各种形式感觉的存在为前提,并与感觉同时发生。

五,知觉定势(个人知识,经验,兴趣,别人的言语指导或环境的暗示,会促使知觉判断的心理活动处于一定的准备状态而据具有某种倾向性,心理学中称之为知觉定势)六,习惯化——适应(如果感知到的刺激不随时间发生变化,人对这种刺激的反应就会越来越弱,甚至感觉不到,习惯了环境的刺激而变得适应)七.认知,指获得知识的过程,包括感知,表象,记忆,思维等。

而思维是他的核心。

1,图示—在皮亚杰的理论中,动作的结构或组织,即固有的知识或经验称之为图示(图示的形成是一个以时间作为代价的内化过程,一旦形成,便在个人的思维和认知过程中形成一种顽固的定势,成为一种直觉的思维方式或习惯的行为。

)--------同化是图式量的改变,顺化是图式质的改变八.在声景设计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1,因人而异2,因地而异3,因时而异4,因文化和亚文化而异九,其他知觉1嗅觉2触觉3动觉4温度和气流第二章一,环境知觉,研究人(群体)对来自真实环境的刺激所产生的即时而又直接的反应。

PSR模型

PSR模型

P S R模型用于分析环境压力、现状、响应之间的关系。

PSR模型表示了:人类在自然界获取生存繁衍和发展所需的物质和能量,通过生产和消费等行为对自然界造成影响,对环境施加了一定的压力,改变了环境质量和资源的存量(状态);环境和资源量的变化反过来作用于人类系统,影响人类自身的发展和后代人的福利,社会为了恢复环境质量和防止退化,通过认知的、管理决策的、经济的行为等方式对环境状态作出反应。

PSR模型建立在人类活动对环境施加压力并影响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的基本认识上,可将环境压力、环境状态、社会对环境状态的响应归纳为各种指标并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分析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找出三者之间协调发展的路径,它可帮助决策者和公众认识环境压力并需求响应方式,以至提高环境质量,保持适宜的生存环境。

PSR模型以因果关系为基础,使用“原因—效应—响应”这一逻辑思维,解释了发生什么、为什么发生以及要如何应对所发生的情况者三个问题,总体上反应了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资源与管理决策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矿山地质环境属于自然环境的范畴,矿产资源开发是典型的人为活动,并对矿山地质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社会也向往矿山地质环境的良性发展。

因此,可将矿产资源开发对矿山地质环境施加压力,对矿山地质环境状态和社会反应归纳为各种指标,运用基于PSR模型的分析方法,预测分析将来一定时期矿山地质环境质量的状态,以至寻找缓解矿山地质环境压力的对策,如矿资源开发方式和矿山地质环境管理手段等是适宜的。

6.2分析指标数据的采集与处理(1)分析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在收集和实地调查核实的资料中采集所需指标的数据,由于采集的数据有不同的量纲,需要在分析时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处理。

对数据越大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越大的指标采用下式进行量纲变换:X ij'=(X ij—X jmax)/(X jmax—X jmin)对数据越大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越小的指标采用下式进行量纲变换:X ij'=(X jmax—X ij)/(X jmax—X jmin)…………………………………………(式2) 上式中X ij为原始数据的第i年第j项指标;X ij'为变换后的第i年第j项无量纲指标;X jmax为原始指标数据最大值;X jmin为原始指标数据最小值;对个别定性指标采用表2的原则变换:表3定性指标赋值原则Table3Assignmentprincipleofqualitativeindicators影响程度极严重严重较严重较轻赋值0.8~1.0 0.6~<0.8 <0.6~0.4 <0.4(2)分析指标权重的确定在趋势分析中,不同指标的重要性(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的贡献)不同,需要给各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以体现其重要性。

环境保护问题的11个模型及例题

环境保护问题的11个模型及例题

环境保护问题的11个模型及例题1. 偏好排序模型通过对环保措施的不同偏好进行排序,可以找到人们在环境保护问题上的主要关注点。

例题:请将以下环保措施按您的偏好进行排序:- 垃圾分类- 节约用水- 减少化学污染- 绿化城市- 减少汽车尾气排放2. 影响图模型通过绘制影响图,展示环境问题与各种政策和行动之间的关系,有助于确定可行的环保措施。

例题:请绘制一张反映各种矿产资源开采对环境影响的影响图。

3. 流量分析模型流量分析模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材料、能源和废物在环境中的流动情况,以及任何可能造成污染的漏洞。

例题:请使用流量分析模型检测以下产业链环节中的潜在污染源:采矿、制程、储存、运输和回收。

4. 供需平衡模型供需平衡模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某种资源的需求和供应情况,从而确定更有效的资源利用方案。

例题:请使用供需平衡模型分析我国现有的水环境治理资源能否满足全国需要。

5. 策略评估模型通过策略评估模型,可以预测不同环保政策的效果,并确定最佳政策。

例题:请使用策略评估模型评估以下两种减少塑料污染的政策:提高塑料袋使用费用和鼓励使用环保袋。

6. 系统动力学模型系统动力学模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环境问题与复杂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从而找到和实现环保目标的最佳途径。

例题:请使用系统动力学模型预测北京市2025年的垃圾处理容量需求。

7. 经济分析模型经济分析模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环保行动对财务预算的影响,从而制定财政计划。

例题:请使用经济分析模型评估以下两种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政策:建立减排基金和推广新能源汽车。

8. 统筹管理模型通过统筹管理模型,可以协调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实现双赢。

例题:请使用统筹管理模型为某地区提出一份环保与经济发展共赢的规划。

9. 风险评估模型风险评估模型可以帮助我们量化不同环境污染源对健康和安全的潜在威胁,从而找到预防和控制污染源的最佳途径。

例题:请使用风险评估模型评估该地区污染对人群身体的影响。

心理学实验100个经典

心理学实验100个经典

心理学实验100个经典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其发展离不开众多经典实验的推动。

这些实验不仅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人类的认知、情感、动机和社会行为等方面,还为心理学理论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100 个经典的心理学实验。

米尔格伦实验(Milgram Experiment):这是一个关于服从权威的实验。

实验中,参与者被要求对另一个人实施电击,尽管他们知道电击可能会造成伤害,但在实验者的权威指示下,许多人仍然选择了服从。

这个实验揭示了人们在特定情境下对权威的盲目服从倾向。

罗森塔尔实验(Rosenthal Experiment):也被称为“教师期望效应”实验。

实验者告诉教师某些学生具有较高的天赋,而实际上这些学生是随机挑选的。

结果发现,那些被教师认为有天赋的学生在学业上取得了更大的进步,这表明教师的期望能够对学生的表现产生积极的影响。

阿希从众实验(Asch Conformity Experiment):在这个实验中,参与者要判断线段的长度。

当周围的人都给出错误的答案时,很多参与者会放弃自己的正确判断而选择从众。

它展示了群体压力对个体判断的强大影响力。

斯坦福监狱实验(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研究者将参与者随机分配为囚犯和狱警的角色,在模拟的监狱环境中观察他们的行为。

结果发现,环境和角色的设定使得参与者的行为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原本正常的人在特定情境下表现出了极端的行为。

延迟满足实验(Delay of Gratification Experiment):给儿童提供一个选择,是立即获得一个小奖励,还是等待一段时间后获得一个更大的奖励。

那些能够延迟满足的儿童在未来的生活中往往表现出更好的自控力和成就。

三山实验(Three Mountains Experiment):让儿童从不同角度观察三座山的模型,然后让他们描述站在其他位置的人所看到的景象。

环境心理学的各种效应模型

环境心理学的各种效应模型

第二章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不敏感的因变量有两类典型的例子高限效应(天花板效应):即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容易,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了很好的成绩,没有什么差别,解决方法可采取加大任务难度。

低限效应(地板效应):即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太难,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了很差的结果,没有什么差别,解决方法可采取减小任务难度。

第五章气候与行为热对人际吸引具有分享效应:贝尔和巴伦研究发现,在某些情境中,势对人际吸引的影响具有“分享效应”。

也就是说,是否与他人在同样温度条件下,是影响人际吸引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与他人分享同样的环境遭遇时,高温不会降低人际吸引;相反,高温会减少人际吸引。

P71[06]第八章、灾害、污染与行为影响对灾难知觉的重要因素包括危机效应、堤岸效应和适应1.危机效应:在事件刚刚发生时,人们对它的意识和注意最为深刻,但是,很快在下次灾难到来之前就消失了。

2.堤岸效应:一旦采取某种措施来避免灾害,人们总是倾向于采用以前的方案第九章、领地与个人空间:人类的领地性具有1. 优先居住效应:类似于动物减少冲突的防卫功能。

例如:在体育比赛上也体现出优先居住效应,它可以称为“主场优势”,在自己的运动场或国家进行比赛,要比在其他地方比赛发挥更好,在主场赢的机会更多。

第十章、拥挤1、高密度对人造成的影响可分为直接效应和累积效应,即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

a. 直接效应:指由于高密度带来的即时负性情感体验,如焦虑;b. 累积效应:指高密度对健康的损害。

环境心理学的各种模型第一章、绪论:几个主张人的行为与人们对环境的直接知觉体验相关联的理论模型和代表人物有透镜模型:布伦斯瑞克(Brunswik)由于提出测量知觉恒常性程度的公式而著名。

他认为:建构环境知觉时,主体起着非常主动的作用;尽管我们从世界上接受的原始信息常常有缺陷或被误导;但当我们把得到的感觉信息与过去的经验结合起来时,就会导致对环境真实状态的评估。

1P9第四章、环境知觉与环境认知环境知觉理论——概率功能主义:即布伦斯维克的透镜模型,它是布伦斯维克用数学来描述个体知觉过程的一个模型。

环境心理学 总结

环境心理学 总结

❖绪论❖第一章感知❖第二章环境知觉的理论❖第三章环境认知和认知地图❖第四章环境—行为关系的理论❖第五章噪声、拥挤和空气污染❖第六章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第七章城市外部公共空间活动研究❖第八章城市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第九章环境设计(居住、学习、工作、公共环境)❖第十章环境问题及其解决❖ 1.1环境意味着什么❖ 1.2环境心理学的界定❖ 1.3环境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1.4 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5环境心理学的学科发展1.1环境意味着什么环境:是指作用于一个生物体或生态群落上,并最终决定其形态和生存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因素的综合体。

环境:是围绕着某种物体(主体)并对这一物体的“行为”产生某种影响的外界事物(环境)❖ 1.2环境心理学的界定一、环境心理学的术语❖建筑心理学、环境心理学、环境行为学、人-环境关系研究、环境设计研究、人文地理学、行为地理学等❖总之,范围大,边界不清且发展中。

核心是在各个不同学科中追求人与物质环境之间良性的互动关系。

环境心理学的重点在于人类的行为、感受和身为人类的知觉如何受到物理环境的互动影响,以及人们对人为与自然环境危害的反应。

❖二、环境心理学的界定近代环境心理学家普罗尚司基(Proshansky,1990)定义“环境心理学”(徐磊青,杨公侠,2002)环境心理学(环境行为学)《环境心理学》第5版(美)保罗·贝尔等著❖(John Zeisel,1984):环境行为研究(Environment Behavior Research,简称E-B Research)❖“环境是指一个地方实质的、管理的及社会的特性,在其中人们生活、工作及玩耍。

行为是指人们做的事情,包括思想、感觉、看、彼此说话和来来去去。

” E-B Research就是将人类的行为及相应的环境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与相互作用结合起来加以分析。

❖三、环境心理学的学科特点❖ 1.3环境心理学的发展历程❖60年代(二十世纪)后期环境心理学出现❖70年代开始发展形成(如有关拥挤、认知发展)❖80年代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代❖三、国际著名研究团体❖四、我国研究情况❖ 1.4 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环境心理学研究方法❖二、资料收集的方法❖社会学家John Zeisel在《Inquiry by Design:Tools for Environment-Behavior Research》:❖(1)观察实质痕迹,是指系统地注意实质环境,找寻过去曾发生活动的痕迹,并通过研究者的想象推论人的行为,因为这种方法不必在痕迹形成当时进行,因而对于发现稀有、私密事件特别有用,是不惹人厌的方法,而且很容易进行。

心理噪声模型

心理噪声模型

心理噪声模型
噪声引起的人体心理变化。

主要表现在对工作绩效、言语交谈、思考、休息和睡眠的影响上。

一般认为,噪声对听觉作业和监视作业绩效有明显的不良影响。

100分贝(A)以下的噪声对各种非听觉性作业的工作绩效很少有实际影响,100分贝以上的噪声若未达到听觉痛阈,即135分贝~140分贝,对非听觉性作业的工作绩效影响也不大。

问歇、非稳态、突发的噪声比强度相同的连续稳态噪声影响大。

[1]
中文名噪声心理效应外文名psychologml effect of nolsc定
义指噪声引起的人体心理变化
高频噪声(大于2000赫兹)比低频噪声影响大;95分贝以下中等水平的噪声对人的作业,特别是有记忆过程参与的作业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噪声对作业质量的影响要比对作业数量的影响大,对不熟练的作业比对熟练的作业影响大。

噪声对学校、图书馆和医院的工作绩效有严重影响,对脑力劳动的影响要比对体力劳动的影响大。

噪声对简单重复作业的绩效影响不大,有时反而会有促进作用。

环境心理学复习个人总结的笔记精华

环境心理学复习个人总结的笔记精华

第三章环境心理学的理论环境—行为理论:唤醒理论、刺激负荷理论、行为局限理论、适应水平理论、环境适应理论、生态理论★★L-为什么说唤醒理论、刺激负荷理论、行为局限理论、适应水平理论都可归入应激理论的结构体系中?一、M-唤醒理论:认为环境中的各种刺激都会引起人们的生理唤起,增加人们身体的自主反应。

唤醒是由于大脑中心的网状结构被唤起,脑活动增加。

唤醒理论用于解释温度,拥挤和噪音对行为的影响是下分有效的。

唤醒理论的内容/ 观点:1、唤醒的改变是与环境相联系的,人们情绪的变化引起了唤醒水平的改变,而情绪的变化必然是受到了环境影响的结果。

2、愉快或不愉快的情境都能使唤醒水平增加。

3、唤醒的改变使人们去寻求内部和外部的信息,并比较自己和他人行为的差异。

4、人们倾向于对中等的唤醒水平给予正性评价。

M-叶克斯-多德逊定律:唤醒与操作间的关系,可以用叶克斯—道德逊定律来解释。

按照该定律所描述的,操作的最佳状态是中等的唤醒水平。

当唤醒高于或者低于最佳水平点,操作行为都会越来越差。

唤醒和操作任务是复杂程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倒U形曲线来表示:对于复杂任务,偏低的唤醒水平是操作的最佳状态;而简单任务,需要较高的唤醒水平才有利于任务的操作。

M-唤醒理论:认为环境中的各种刺激都会引起人们的生理唤起,增加人们身体的自主反应。

唤醒是由于大脑中心的网状结构被唤起,脑活动增加。

唤醒理论用于解释温度,拥挤和噪音对行为的影响是下分有效的。

M-叶克斯-多德逊定律:唤醒与操作间的关系,可以用叶克斯—道德逊定律来解释。

按照该定律所描述的,操作的最佳状态是中等的唤醒水平。

当唤醒高于或者低于最佳水平点,操作行为都会越来越差。

唤醒和操作任务是复杂程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倒U形曲线来表示:对于复杂任务,偏低的唤醒水平是操作的最佳状态;而简单任务,需要较高的唤醒水平才有利于任务的操作。

(根据叶克斯—道德逊定律我们知道:唤醒水平太低不会促进任务的操作,太高会干扰操作,因为个体不能集中注意力完成正在进行的任务。

环境心理学公式总结环境气质与个体行为的模型

环境心理学公式总结环境气质与个体行为的模型

环境心理学公式总结环境气质与个体行为的模型在环境心理学中,研究者们试图通过模型来总结环境气质与个体行为之间的关系。

通过这些模型,我们可以深入理解环境对个体行为产生的影响。

本文将对环境心理学公式进行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模型。

一、环境影响模型环境心理学中最经典的模型之一是环境影响模型。

该模型认为,环境的物理特征会直接影响个体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反应。

基于这一理论,我们可以将该模型表示为以下公式:I = f(E)其中,I代表个体的行为,E代表环境的物理特征。

这个公式正式阐述了个体行为与环境之间的直接关系。

二、主观评价模型除了物理特征,环境的主观评价也对个体行为产生影响。

主观评价模型通过考虑个体对环境的评价,进一步提出了环境气质与个体行为之间的关系。

该模型可以用如下公式表示:I = f(E, P)其中,I代表个体的行为,E代表环境的物理特征,P代表个体对环境的主观评价。

这个公式更全面地描述了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三、个体特征模型除了环境因素外,个体的特征也会对环境气质与个体行为之间的关系产生影响。

个体特征模型将个体特征引入到环境心理学的研究中。

该模型可以用如下公式表示:I = f(E, P, I)其中,I代表个体的行为,E代表环境的物理特征,P代表个体对环境的主观评价,I代表个体自身的特征。

这个公式更加全面地考虑了个体的特征对环境影响的调节作用。

四、行为评价模型在环境心理学中,还存在着一种模型,即行为评价模型。

该模型认为个体的行为会通过环境反馈而对环境产生评价,进而影响个体的后续行为。

行为评价模型可以用如下公式表示:P = f(I, F)其中,P代表个体对环境的主观评价,I代表个体的行为,F代表环境的反馈。

这个公式强调了个体行为对环境评价的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环境心理学公式总结了环境气质与个体行为之间的模型。

这些模型从不同角度考虑了环境特征、主观评价和个体特征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通过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公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个体行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指导和参考。

空间中介效应模型

空间中介效应模型

空间中介效应模型简介空间中介效应模型是一种用于分析空间信息对个体行为和社会关系产生影响的理论模型。

它以空间地理特征为基础,将地理因素引入社会科学研究领域,通过分析地理空间与个体行为、社会互动之间的关系,揭示地理环境对社会现象的影响机制。

模型构建空间中介效应模型主要包括三个关键要素:地理环境、中介因素和结果变量。

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是指地理空间中存在的地理特征,如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

地理环境尤其重要,因为它们决定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和地理邻近性。

中介因素中介因素是指地理环境对个体行为和社会关系产生影响的机制。

中介因素可以是个体的认知、知觉、态度,也可以是社会网络、文化背景等。

中介因素通过连接地理环境和结果变量之间的关系,起到传递和调节作用。

结果变量结果变量是通过地理环境和中介因素的作用产生的具体社会现象,可以是个体行为、社会关系、经济发展等。

结果变量是研究者关注的重要焦点,通过分析结果变量可以评估和理解地理环境对社会现象的影响效果。

模型应用空间中介效应模型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的研究,如城市规划、社会地理学、环境心理学等。

在城市规划领域,空间中介效应模型可以帮助规划师理解地理环境对城市居民行为和社会互动的影响。

通过分析城市的地理特征和居民的认知态度,可以提供科学的依据,指导城市规划和公共政策的制定。

社会地理学在社会地理学研究中,空间中介效应模型可以帮助解释社会现象和地理环境的关系。

比如,在研究城市贫困问题时,可以通过分析地理环境对贫困居民认知和社会资源分配的影响,揭示地理环境对贫困现象的作用机制。

环境心理学在环境心理学研究中,空间中介效应模型可以帮助揭示环境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比如,在研究居住环境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时,可以通过分析地理环境是否满足居民的需求,以及居民对地理环境的知觉和态度,评估地理环境对幸福感的中介作用。

模型优势空间中介效应模型具有以下优势:多维度分析空间中介效应模型综合考虑了地理环境、中介因素和结果变量的关系,使研究结果更加全面和准确。

环境心理学 文档

环境心理学 文档

第一章环境心理学导论环境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其主要的服务对象是谁?1.设计的目的首先是保护人爱护人,进而实现人对美的需要的实现。

没有人的危险而是保护人、爱护人,解决外界环境与人的冲突是所有设计分支学科的共同目标。

因此环境设计师要了解服务对象的心理,以更好地为其服务。

园林设计师在长期的设计思考过程中会形成这样一个经验,那就是设计的景观与人的联系往往比景观本身更为重要。

⏹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

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两者之间遵循着一定的规律。

心理学学科性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一般把心理学称为边缘科学或中间科学。

心理学不仅是一门认识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科学,也是一门认识与调控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科学。

⏹简单地说,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关系的学科”,或者说是“研究人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

生活中的环境心理学实例⏹一、孟母择邻早在23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我国历史上曾出现一位被尊称为“亚圣”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这就是孟子(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年),其名轲,字子舆。

孟子的母亲,为了培养教育自己的儿子成才,三迁择邻,对于后来孟子成才,成为儒家学说的继承人,不无影响。

后人尊孔子为“至圣”,尊孟子为“亚圣”,可见孟子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地位。

当时孟子的母亲虽然还很难说是一位环境心理学家,但是深谙环境育人的朴素哲理却不能不令人敬佩。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明代的无心子《金雀记·临任》中有这样一段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老爷既能作赋,小人岂不能作歌。

”意思是说,靠近朱砂易染成红色,靠近墨就会变黑。

比喻人会因环境的影响而改变其习性。

接近善良的人,其他人也会接受其影响,而改变个性,成为善良人。

在这里也强调了环境的作用。

⏹“狼孩”早在50年代,在印度的某地荒野中发现一个“狼孩”,其外观形体面孔完全是人的模样,然而却生活在狼群中。

PSR 模型

PSR 模型

PSR 模型用于分析环境压力、现状、响应之间的关系。

PSR 模型表示了: 人类在自然界获取生存繁衍和发展所需的物质和能量,通过生产和消费等行为对自然界造成影响,对环境施加了一定的压力,改变了环境质量和资源的存量( 状态) ; 环境和资源量的变化反过来作用于人类系统,影响人类自身的发展和后代人的福利,社会为了恢复环境质量和防止退化,通过认知的、管理决策的、经济的行为等方式对环境状态作出反应。

PSR 模型建立在人类活动对环境施加压力并影响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的基本认识上,可将环境压力、环境状态、社会对环境状态的响应归纳为各种指标并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分析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找出三者之间协调发展的路径,它可帮助决策者和公众认识环境压力并需求响应方式,以至提高环境质量,保持适宜的生存环境。

PSR 模型以因果关系为基础,使用“原因—效应—响应”这一逻辑思维,解释了发生什么、为什么发生以及要如何应对所发生的情况者三个问题,总体上反应了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资源与管理决策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矿山地质环境属于自然环境的范畴,矿产资源开发是典型的人为活动,并对矿山地质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社会也向往矿山地质环境的良性发展。

因此,可将矿产资源开发对矿山地质环境施加压力,对矿山地质环境状态和社会反应归纳为各种指标,运用基于PSR 模型的分析方法,预测分析将来一定时期矿山地质环境质量的状态,以至寻找缓解矿山地质环境压力的对策,如矿资源开发方式和矿山地质环境管理手段等是适宜的。

6. 2分析指标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1) 分析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在收集和实地调查核实的资料中采集所需指标的数据,由于采集的数据有不同的量纲,需要在分析时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处理。

对数据越大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越大的指标采用下式进行量纲变换:X ij ' = ( X ij—X j max) / ( X j max—X j min)………对数据越大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越小的指标采用下式进行量纲变换:X ij ' = ( X j max—X ij) / ( X j max—X j min)………………………………………………… (式2)上式中X ij为原始数据的第i年第j项指标; X ij '为变换后的第i 年第j 项无量纲指标;X j max为原始指标数据最大值; X j min为原始指标数据最小值;对个别定性指标采用表2的原则变换:表3定性指标赋值原则Table 3Assignment principle of qualitative indicators影响程度极严重严重较严重较轻赋值0. 8 ~1. 0 0. 6 ~<0. 8 <0. 6~0. 4 <0. 4( 2) 分析指标权重的确定在趋势分析中,不同指标的重要性 ( 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的贡献) 不同,需要给各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以体现其重要性。

99个心理学模型

99个心理学模型

99个心理学模型1. 杜林四象限模型(DURIN)2. 荣格个体心理模型3. 波特五力模型(Porter's Five Forces Model)4. 斯旺克心态模型(Swank's mindset model)5. 佛洛依德的个人心理模型6. 巴纳姆效应(Barnum effect)7. 斯坦福监狱实验模型(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8. 墨菲定律(Murphy's Law)9. 六度分离(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10. 赫兹伯格两因素理论(Herzberg's Two-Factor Theory)1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12. 调节优化模型(Regulatory-Optimal Model)13. 金矿定位理论(Opportunity Identification Theory)14. 赛伯格系统理论(Cybernetic Systems Theory)15. 皮格马利翁效应(Pigmalion Effect)16. 斯塔赫-卡拉曼三元模型(Stajkovi? & Luthans' Three-Component Model)17. 学习曲线模型(Learning Curve Model)18. 康威法则(Conway's Law)19. 维式心理状态模型(Veishea's Psychological States Model)20. 伯尼斯三因素理论(Bernese Three-Factor Model)21. 动机能力需求理论(Motivational Capability Needs Theory)22. 霍斯福德马特图模型(Hofstede's Cultural Dimensions Model)23. 高尔达齐意志阻碍派遣模型(Goldratt's Theory ofConstraint Model)24. 网络效应模型(Network Effect Model)25. 像本模型(Pareto Principle)26. 动机导向教育模型(Motivational Education Model)27. 都柏林巴斯克模型(Dublin and Basque Model)28. 奥尼尔部队模型(O'Neil's Army Model)29. 行为改变模型(Behaviour Change Model)30. 雅克翁-伯恩斯迈斯特模型(Jacobson-Burns-Meister Model)31. 系统操作舒适模型(System Operator Comfort Model)32. 学习结构模型(Learning Frame Model)33. 赛琳杰希德五阶模型(Sleigner's Five-Stage Model)34. 拉斯韦尔模型(Laswell Model)35. 不同模型(Different Model)36. 值量模型(Value/Quantity Model)37. 亥姆霍茨双流模型(Helmholtz's Double Currents Model)38. 皮亚杰认知发展模型(Piaget's Cognitive Development Model)39. 外显指数模型(Exo-Index Model)40. 克鲁格曼模型(Krugman Model)41. 弗洛伊德结构模型(Freud Structural Model)42. 案例模型(Case Model)43. SAMR模型(SAMR Model)44. 雷韦林八个智能模型(Levine's Eight Intelligences Model)45. 奥斯比学习模型(Ausubel Learning Model)46. FRAM模型(FRAM Model)47. 博尔特维尼克五思维风格模型(Boltenhagen's FiveThinking Styles Model)48. 统一问题解决模型(Unified Problem Solving Model)49. 莫斯科儿童性冷淡鉴定模型(Moscow Child Sexual Disinterest Identification Model)50. 加拉赫假想模型(Gallagher's Imaginary Model)51. 协同过滤模型(Collaborative Filtering Model)52. 高绩效团队模型(High-Performing Team Model)53. 客户关系管理模型(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Model)54. TTM模型(TTM Model)55. 福柯的权力结构模型(Foucault's Power Structure Model)56. 交互视角模型(Interpretive Perspective Model)57. 玛雅人民志愿兵模型(Maya People's Militia Model)58. 理论模型(Theoretical Model)59. OIE三因子模型(OIE Three-Factor Model)60. 心理动力模型(Psycho-Dynamic Model)61. 流程准确模型(Process Accurate Model)62. 决策树模型(Decision Tree Model)63. 幻想发展模型(Fantasy Development Model)64. 人类寿命模型(Human Lifespan Model)65. 阿伦巴奇模型(Albemarle Model)66. 动力系统模型(Dynamical System Model)67. 奥斯汀社会模型(Austin's Social Model)68. 司机的心理模型(Driver's Mental Model)69. E-爱立信模型(E-Ericsson Model)70. 钢铁模型(Steel Model)71. 荣格集体心理模型(Jung Collective Psychological Model)72. DEC模型(DEC Model)73. 高斯活动模型(Gauss Activity Model)74. 阿三模型(A People's Three-Model Model)75. 马克思资本积累模型(Marx's Capital Accumulation Model)76. 肯特和里诺德感受模型(Kent and Rinord Sensation Model)77. 生理心理模型(Physiological Psychological Model)78. 金斯伯格五基模型(Kingsberg Five Basis Model)79. 系统性干预模型(Systemic Intervention Model)80. EDE-OAB模型(EDE-OAB Model)81. 过程控制模型(Process Control Model)82. 原因-效果模型(Cause-Effect Model)83. 标量模型(Scalar Model)84. 安斯帕赫九因子模型(Anspach Nine-Factor Model)85. 改变模型(Change Model)86. 潜意识无意识模型(Subconscious Unconscious Model)87. 共生模型(Coevolutionary Model)88. 诉求满足模型(Appeal Satisfaction Model)89. 威利斯绩效模型(Willis Performance Model)90. 自然选择模型(Natural Selection Model)91. 心理训练模型(Psychological Training Model)92. 特立尔生态系统模型(Tertial Ecosystem Model)93. 决策支持系统模型(Decision Support System Model)94. 范畴判断模型(Categorical Judgment Model)95. 地区间模型(Interregional Model)96. 企业社会责任模型(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Model)97. 意味生成模型(Meaning Generation Model)98. 发展模型(Development Model)99. 生活质量模型(Quality of Life Model)。

环境心理学笔记整理

环境心理学笔记整理

Sept.8th, 2011 - 第一章概述环境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和经验与人工和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整体科学。

⏹区别于其他心理学领域:观察方法不同(大多非实验室);问题和情境的种类不同(如何适应环境设置) 恢复性环境(人类更偏好大自然)恢复是重新获得在适应外界环境过程中被损耗的生理、心理和社会能力☐注意恢复:清新头脑、补充注意、宁心静气、反思☐心理进化:环境偏好是进化的结果;对环境的压力反应首先是情绪,而非认知“好的研究自变量少,因变量多,从不同角度反映同一个问题。

”环境心理学的使命1.关注环境对人的行为、情绪的影响和决定作用2.研究人的行为对环境的影响3.环境和人的相互作用(理论上为心理学提供新的视角;实践上也意义重大。

) 环境心理学的特点1.环境—行为关系是一个整体2.环境—行为真实地相互作用3.理论和应用并重,以问题为中心4.跨民族跨学科5.折中主义的方法论:维持环境的整体性;时间跨度不至于太短;非干扰性测量(被试觉察不到)展望1.人类环境的全球变化来源网络虚拟世界;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社会经济、宗教、种族、文化差异扩大造成的不稳定;上述混合2.行为背景的结果性变化多官能环境;家庭、工作场所和休闲场所彼此混淆;现实和虚拟的混合“永远不在现场”3.环境变化对心理的影响本体环境与世界环境融合;个人主义到集体主义过渡;扩展人类对环境变化的忍耐度和反应时间Sept.15th, 2011 - 第二章自然与人类本性关于自然的价值观1.资源主义在美国占支配性(人类中心主义);强调自然的有用性,是原料的储藏库,目的是满足人类的需要2.保护主义强调整体自然观(生态系统大于部分之和),任何部分的变化都可能给其他部分带来灾难后果3.生态中心主义自然生态因自己的权利而有价值,与其对人类的价值无关;人类没有特殊性,其行为应有益于其他物种 新环境范式(New Environmental Paradigm, NEP)人是自然整体的一部分,不是脱离自然的;强调普遍的环境关怀而非具体的环境价值是一种环境价值测量→用的最广的环境价值量表深层生态学(我们的文化被机械论的世界观所统治,滥用科学并为资本主义的统治服务)建立在对现代技术、科学和政治结构进行批判基础上的生态主义环境公平运动(寻求自然和生态的平衡而不仅仅是考虑人类的利益)第三节环境品质评估1.环境品质指数(EQI):评估环境可直接测量的方面这些测量可以组合成客观的指数(污染、噪声等)2.环境知觉品质指数(PEQI):人类观察者估计的可知觉的环境品质对环境品质进行主观的评估3.环境情绪反应指数(EERI):评估环境带来的烦恼或愉快等情绪对环境的情绪唤醒(2 dimensions)唤醒——非唤醒;愉快——不愉快适应水平对环境评估有调节作用:1.个体在每个维度都有最适应水平,对这个水平的偏离(唤醒减少或感觉寻求)需要相应的测量;2.暴露于一种情绪唤醒会造成对下一个环境的评估向反方向偏转环境景观:景观美学与偏好1景观评估的描述性方法:景观的经验性判断[视觉对比可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和艺术判断[专家与普通人不同] 2景观评估的物理知觉方法:强调环境物质特性,特性与判断偏好有统计学上的联系,运用实验,更符合行为科学的传统3环境评估的心理变量:找被试主观评判某景观的复杂性、独特性、品质和美丽度等。

心理学几大效应

心理学几大效应

晕轮效应(Halo Effect)又称光环效应,是指某 人或某事由于其突出的特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忽视了其它的心理和行为品质。它有时会产生 “积极肯定的晕轮”,有时会产生“消极否定的 晕轮”,这都会干扰人们对信息的评价。 一个人的某种品质,或一个物品的某种特性给 人以非常好的印象。在这种印象的影响下,人们 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这个物品的其他特性也 会给予较好的评价。这种爱屋及乌的强烈知觉的 品质或特点,就像月晕的光环一样,向周围弥漫 、扩散,所以人们就形象地称这一心理效应为光 环效应。
7.酸葡萄是很想得到已经熟 透了的葡萄的,它跳起来,未够高,又跳 起来,再跳起来……想吃葡萄而又跳得不 够高于是,那狐狸说:"反正这葡萄是酸的 。"言外之意是反正那葡萄也不能吃,即使 跳得够高,摘得到也还是"不能吃",这样, 狐狸也就"心安理得"地走开,去寻找其他好 吃的食物去了。
生活中的应用: 据说前面问题,在被调查的100人中,只有两 人答对。调查者后来向一个三口之家问这个问题 ,父母没答对,孩子却很快答了出来:“局长是 个女的。” 普遍看法:老年人是保守的,年轻人是爱冲动 的;北方人是豪爽的,南方人是善于经商的;英 国人是保守的,美国人是开放的;商人是精细的 ,香港人普通话不标准等。 根据经验,这个应该……
生活中的应用 心理学发现,在一个只有男性或女性的工作环 境里,尽管条件优越,卫生符合要求,自动化程 度很高,然而,不论男女,都容易疲劳,工作效 率不高。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男营业员接待女顾客,一般 要比接待男顾客热情些。如今的社会还是一个男 性占很大优势的社会,外出办事多数要和男性打 交道,由女性出面较为顺利,这便是心理学上所 谓的异性效应。有时为了引起异性注意,男性还 特别喜欢在女性面前表现自己,这也是"异性效应 "在起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不敏感的因变量有两类典型的例子
高限效应(天花板效应):即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容易,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
都获得了很好的成绩,没有什么差别,解决方法可采取加大任务难度。

低限效应(地
板效应):即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太难,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了很差的结果,
没有什么差别,解决方法可采取减小任务难度。

第五章气候与行为
热对人际吸引具有分享效应:贝尔和巴伦研究发现,在某些情境中,势对人际吸引的影响具有“分享效应”。

也就是说,是否与他人在同样温度条件下,是影响人际吸引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与他人分享同样的环境遭遇时,高温不会降低人际吸引;相反,高温会减少人际吸引。

P71[06]
第八章、灾害、污染与行为
影响对灾难知觉的重要因素包括危机效应、堤岸效应和适应
1.危机效应:在事件刚刚发生时,人们对它的意识和注意最为深刻,但是,很快在下次
灾难到来之前就消失了。

2.堤岸效应:一旦采取某种措施来避免灾害,人们总是倾向于采用以前的方案
第九章、领地与个人空间:人类的领地性具有
1. 优先居住效应:类似于动物减少冲突的防卫功能。

例如:在体育比赛上也体现出优先居住效应,它可以称为“主场优势”,在自己的运动场或国家进行比赛,要比在其他地方比赛发挥更好,在主场赢的机会更多。

第十章、拥挤
1、高密度对人造成的影响可分为直接效应和累积效应,即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

a. 直接效应:指由于高密度带来的即时负性情感体验,如焦虑;
b. 累积效应:指高密度对健康的损害。

环境心理学的各种模型
第一章、绪论:几个主张人的行为与人们对环境的直接知觉体验相关联的理论模型和代表人物有
透镜模型:布伦斯瑞克(Brunswik)由于提出测量知觉恒常性程度的公式而著名。

他认为:建构环境知觉时,主体起着非常主动的作用;尽管我们从世界上接受的原始信息常常有缺陷或被误导;但当我们把得到的感觉信息与过去的经验结合起来时,就会导致对环境真实状态的评估。

1P9
第四章、环境知觉与环境认知
环境知觉理论——概率功能主义:即布伦斯维克的透镜模型,它是布伦斯维克用数学来描述个体知觉过程的一个模型。

当对包含多维度刺激的大环境作判断时,我们会给不同的刺激线索赋予不同的概率值(权重),并对一系列散在的环境信息过滤,重新结合成有序统一的知觉。

个体利用可能歪曲的信息对环境的真实特征作(本质)作一可能性的判断。

它强调知觉是一个概率计算的过程,受到个体差异的影响。

4P45X2
第五章气候与行为
高温降低了攻击性可以用以下模型来解释——消极情感逃离模型:按照这个模型,消极情感可能是热和攻击性的一个中介变量,它们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倒U形曲线来表示。

在U形的某一段区间内,消极情感增加了攻击性行为;但是超过这一个区间,攻击性随消极情感的增加而下降。

因为此时尽快消除不适感成为个体急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第九章、领地与个人空间
人类领地性的功能之一——平衡亲密程度模型:平衡亲密程度模型是由阿尔盖和迪安提出的,埃罗后来把它称之为舒适模型。

在很多人际互动过程中,个人都想维持一个最佳亲密距离。

如果个体间的亲密水平太高,平衡作用就会发挥它的功能,个体采取各种补偿行为,如把身体移远一些、调整眼睛的注视和脸的方向;如果个体认为亲密水平不够高,平衡作用会促使个体缩短个人空间距离,如更多的眼睛接触等。

个人空间的这一作用使个体之间的互动处在最佳水平。

9P158
第十一章、环境设计
1.根据泽塞尔的螺旋模型,设计周期流程分为哪几个阶段?11P203-205
答:设计周期流程分为五个阶段:
1.计划:计划阶段也叫分析阶段,它的主要任务是确定设计的目标、限制和标准。

2.设计:设计阶段又叫综合阶段,主要是综合整理各种意见,确定设计思想。

3.. 建造:建造也是设计实现阶段,将设想的计划做成模型或草图,并进行修改。

设计者
使用计算机将设计构想模拟成真实情境,发现可以从用户那里得到更多的反馈意见。

4.. 使用和调整:使用阶段是指建筑投入使用。

5.. 后期评估:最后的检验评估起到总结的作用。

第十五章公共环境的设计
步行街的设计:摩擦–一致模型:摩擦指步行街上人流的相互阻碍,一致指其他人的行为方式共同带给你的影响。

其他人的步行速度会影响你的步行速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