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真题2004年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真题2004年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真题2004年一、成对观念术语关系简析1. 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答案:第一,陈述性知识是“是什么”的知识,程序性的知识是“怎么做”的知识;第二,陈述性知识是一种静态的知识,它的激活是输入信息的再现;而程序性知识是一种动态的知识,它的激活是信息的变形和操作;第三,陈述性知识激活的速度比较慢,是一个有意的过程,需要学习者对有关事实进行再认或再现;而程序性知识激活的速度很快,是一种自动化了的信息变形的活动。
2. 成就动机理论——动机层级理论答案:阿特金森对成就动机理论的许多方面进行了提炼。
他的主要贡献是,区分了这种动机中的两种不同倾向:其一是力求成功的需要;其二是力求避免失败的需要。
人们在这两种特征的相对强度方面各不相同,可以分为力求成功或力求避免失败这两种类型的人。
阿特金森认为,生活使人面临难度不同的任务,他们必然会评估自己成功的可能性。
力求成功的人旨在获得成就,并选择能有所成就的任务。
马斯洛提出的动机层级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的某些活动是由生物需要驱动的,这些行为可以用需要剥夺、内驱力和强化等概念来解释。
满足这五种需要是推动人的各种行为的动力的基本源泉。
在用这一动机理论来解释人的行为时,马斯洛提出如下假设:第一,人的需要的满足有先后之分,越是低级的需要越是要先满足。
只有较低级的需要基本满足以后才能产生较高一级的需要。
第二,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被称为缺失性需要,当这些需要尚未满足前,它们一直推动人从事满足需要的行为。
但一旦满足,行为暂时停止。
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成长性需要。
这类需要是在适当程度的满足以后才产生的,而且不会暂时终止,因此将一直推动人去从事满足这些需要的行为。
第三,人类的最高级的需要是自我实现。
3. 学习论——教学论答案:教是以学的存在为前提条件的。
动物能学,故可以训练;人能更善于学,故“教”自古以来就存在。
反过来,没有“学”,“教”不可能存在。
华东师范大学 教育学2004(答案) 考研真题

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考试科目:教育学招生专业:教育学及相关各专业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6分)1.教育目的2.程序教学3.价值澄清法4.个人内差异评价5.全民教育6.《民本主义与教育》二、判断分析题(任选4题,判断正误后作分析,每题12分,共48分)1.教学管理的核心即班级管理。
2.教育目的实质上表现为教育功能。
3.心理内化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4.德育过程是个体社会化与个性化协调发展的过程。
5.课程论重点研究的是怎样编教材的问题。
三、论述题(任选三题,每题22分,共66分)1.论述如何提高教育投资的使用效率?2.联系实际分析如何确保学习者的学习权益问题?3.简述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4.学生有哪些合法权利?试析现代教师应建立起怎样的学生观?参考答案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考试科目:教育学招生专业:教育学及相关各专业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6分)1.教育目的: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教育目的一般有两个部分组成:一是就教育所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做出规定,即指明受教育者在知识、智力、品德、审美、体质诸方面的发展,以期受教育者形成某种个性结构。
二是就教育多要培养出的人的社会价值作出规定,即指明这种人符合什么社会的需要或为什么阶级的利益服务。
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对于明确教育方向、建立教育制度、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组织教育活动、进行教育管理、评估教育质量等,教育目的起着决定性的指导作用。
教育目的的形式是主观的,但内容是客观的。
教育目的受生产力的制约,也受一定的生产关系和以这种生产关系为基础的政治观点、政治设施的制约。
教育目的本身体现着人的一种价值追求,即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作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
2.程序教学:指斯金纳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
华东师大历年教育真题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历年真题华东师范大学1999年教育学考研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全民教育《民本主义教育》教育民主化学习策略核心课程道德认识价值澄清法陶冶二、判断分析题(先判断正误,再作必要的分析。
每题8分)1、教育目的就是培养目标2、德育与政治教育是一回事3、课程与教科书不是一回事4、考试就是评价二、论述题(每题12分)1、谈谈你对规范教育学建立的理解2、科学技术的不断革命将对教育产生哪些挑战?3、班主任的主要职责主要有哪些?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教育学考研试题名词解释(每题5分)1、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2、学制3、教学策略4、道德两难问题简答题(每题10分)1、“全民教育”的发生和发展2、{《学会生存》的主要内容问答题(每题30分)1、集体教育与发展个性的关系2、你怎样理解“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时素质教育的重点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教育学考研试题一、概念解释(每题4分)教学智育终身教育继续教育义务教育二、判断正误,并说明原因(每题5分)1、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632年)标志着教育学达到了科学化水平。
2、班级上课制是现代课堂教学中的唯一有效的组织形式。
3、德育只能在思想品德课中实施。
4、课程与教学是同一回事情。
三、简答题(每题5分)1、分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有何区别?2、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现象的特征有哪些?3、我国当今颁布实施的教育目的是什么?4、课堂教学中组织讨论的基本要求有哪些?四、论述题(每题20分)1.从教育本质的理解和认识出发,主析教育产业化的观点。
2.试评论“教师中心论”与儿“童中心论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教育学考研试题一、概念解释(每题4分选做5题)。
教育主体教育资源德育的发展原则体谅模式泰勒原理教学机智二、简答题(每题10分,选做4题)1.解读教育目的的主要维度有哪些?2.班主任工作或教学工作中基本的理解步骤是什么?3.道德教育和政治教育的关系。
4.规范用语和评价性用语在德育中的用法。
全国200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学试卷-自考教育类教育学(一)试卷与试题

21. (1 )教育影响[3分] 参考答案: 教育影响,即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作用于学生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传递和反馈的形 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1P39)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2. (1 )现代教育的主要特征[5分] 参考答案: (1)现代教育的公共性;(2)现代教育的生产性;(3)现代教育的科学性;(4)现代教育的未来性;(5)现代教育 的国际性;(6)现代教育的终身性。
5. (3 )儿童主体发展的源泉是 A 遗传 B 环境 C 教育 D 主体方法
【 】[2分]-----正确答案(D)
6. (4 )在我国,取得教师资格的先决条件是 A 中国公民 B 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C 规定的学历 D 教育教学能力
【 】[2分]-----正确答案(A)
7. (5 )教育目的规定了教育活动所应培养的人才质量和规格,实际上就是规定了教育活动的最大方向,这体现了教 育目的的 【 】[2分]-----正确答案(B) A 调控功能 B 导向功能 C 评价功能 D 激励功能
24. (10 )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5分] 参考答案: (1)集体通过有机的组织对其成员施加教育影响,可以起到教师个人起不到的作用;(2)集体组织活动比教师个 人对学生教育的范围大、内容丰富、方法多样灵活,学生易于接受;(3)集体的教育影响是通过舆论实现的. 集体舆论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4)在集体中.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使得人人都成为教育者。
全国200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学试卷
试卷总分:110 答题时间:150分钟
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选择题36分。 非择题64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 150分钟。
2004年10月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学)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04年10月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学)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6. 名词解释题7. 简答题8. 论述题单选题以下每道试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该项。
1.“教育一定要成为一种学业,否则无所希望”,“教育的方法必须成为一种科学,否则决不能成为一种有系统的学问”。
这正是_____的“教育学”超出他的前人和同代人的地方。
【】A.培根B.夸美纽斯C.康德D.赫尔巴特正确答案:C解析:这是康德的“教育学”超出前人的地方。
康德也是最早在大学教授教育学课程的。
2.现代教育的_____是指:一方面,科学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最重要的方面;另一方面,现代教育的发展越来越依靠教育科学的指导,摆脱经验的束缚。
【】A.公共性B.生产性C.科学性D.终身性正确答案:C解析:现代教育的科学性是指:一方面,科学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最重要的方面;另一方面,现代教育的发展越来越依靠教育科学的指导,摆脱经验的束缚。
3.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的标志是【】A.学校的产生B.剩余产品的出现C.有了国家D.创造了文字正确答案:A解析:学校的产生标志着教育从生产劳动中开始分离。
4.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A.制定计划B.营造校园文化C.更新管理硬件D.顺畅沟通渠道正确答案:D解析: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顺畅沟通渠道。
5.学校中的传统、仪式和规章,一般统称为【】A.学校校园文化B.学校教师文化C.学校制度文化D.学校物质文化正确答案:C解析:学校制度文化是指学校中的传统、仪式和规章等。
6.学校按政策就近入学,各校办学是有计划按需进行,适龄者都可享有教育权利,校际之间不受竞争影响。
这体现了学校组织的哪一种特征?【】A.程序性B.垄断性C.非自愿性D.公益性正确答案:B解析:体现了学校组织的垄断性。
7.下列哪一种做法不利于教育发挥促进儿童发展的主导作用?【】A.教育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B.教育始终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C.教育始终要顺应儿童的成熟,反映儿童已有的发展D.教育过程中始终要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正确答案:C解析:教育不是始终顺应儿童的成熟,而是要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真题2004年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真题2004年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15.00)1.制度化教育的标志是( )A.教育实体B.学校C.学校教育系统√D.终身教育解析: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出现在( )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C.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D.信息革命的出现解析:3.教育的终身化是( )的特点A.古代教育B.近代教育C.20世纪以后的教育√D.后工业社会教育解析:4.教育学作为一个学科独立的标志是(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B.康德的《论教育》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D.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解析:5.学校文化的核心是( )A.物质文化B.制度文化C.校园文化D.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解析:6.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其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表现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不稳定性解析:7.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社会本位B.个人本位C.社会要求与个体发展的统一D.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解析:8.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引发动机B.领会知识√C.巩固知识D.运动知识解析:9.《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的教学原则是(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激励性原则D.巩固性原则解析:10.一份教案的核心是( )A.提出教学目的B.选择教学方法C.涉及教学进程√D.规划板书内容解析:11.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制B.班级授课制√C.现场教学D.小组教学解析:12.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A.知识、智力、能力B.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性学力C.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D.知识、智力、情感解析:13.德育工作的基本途径是( )A.班主任工作B.政治课教学C.思想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D.党支部共青团少先队活动解析:14.致力于发展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德育模式是( )A.认知模式√B.价值澄清模式C.社会学习模式D.体谅模式解析:15.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理解和研究学生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影响解析:二、填空题(总题数:15,分数:15.00)16.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 1的过程。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真题2004年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真题2004年一、名词解释1. 教育目的答案: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到的结果的没定,具体来说就是对教育活动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的设定。
教育日的要回答的是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样一个根本问题,它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
2. 全民教育答案:是指不分性别、年龄、种族等,全民都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从而提高全民的素质。
满足每个人(无论是儿童、青年还是成人)的基本学习需要是全民教育的最终目标。
全民教育偏重于普及教育。
3. 程序教学法答案:在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的学习材料程序化的思想上提出的教学模式。
依照程序编制者对学习过程的设想,把教材分解成许多小项目,按一定顺序加以排列,对每个项目提出问题,通过教学机器或程序教材呈现,要求学生做出选择反应或构答反应,然后给予正确答案以便核对。
程序教学模式注重把现代技术引进教育,是应用现代化技术手段的一种个别化教学方式。
它注重个别化教学和强化作用,为计算机引进课堂做了必要准备。
其中一些有价值的特点,至今仍保留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
4. 个体内差异评价答案:这是根据个人的标准来评价的。
它是指学生个体同一学科内不同方面或不同学科间的成绩与能力差异进行的横向比较评价,是对个体两个或多个时刻内的成就表现进行的前后纵向评价。
通过纵向比较,可以评价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学习是进步还是退步,以及进退步的程度怎样。
通过横向评价,可以了解每一个学生各科学业成就、学习潜能、学习兴趣、态度或有关的性格特征等方面的总体水平和发展平衡的情况,以及表现为较突出的方面和薄弱且需要加强学习和改善的方面。
所以,个体内差异评价可以为学校和教师的个别指导提供较好的服务。
5. 价值澄清法答案:或者叫价值中立,是指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对学生的价值取向并不做明确的引导,仅仅把每一种价值观念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向学生澄清。
价值澄清法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路易斯•拉思斯、梅里尔哈明、悉尼西蒙等加以发展的一种道德教育方法体系,是在人本主义“自由选择”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教学方法。
2004年山东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真题(中学部分)

2004年山东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真题(中学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A、《论语》B、《孟子》C、《中庸》D、《学记》###【参考答案】D 学记是我国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其中教学相长、启发诱导、循序渐进、长善救失藏息相铺师严而道尊等教育思想至今仍有意义。
###2、决定教育发展的根本因素是()A、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文化传统D、社会制度###【参考答案】A 生产力是决定教育发展的根本因素。
###3、青少年是品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称老师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A、加里宁B、凯洛夫C、华生D、苏霍美林斯基###【参考答案】A 这一表论是加里宁提出的。
###4“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与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是()关于教育问题对我们的教导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参考答案】B 题干中是邓小平提出的。
###5、在教育工作中切忌“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即教育工作要遵循人身心发展的()现象A、循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参考答案】A人身的身心发展顺序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有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地发展过程人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循序渐进的做好教育工作但循序渐进不是消极迁就而是向学生不断提出高于现有水平而又可以经过努力达到的要求促进学生的发展。
###6、教育目的的作用不包括()A教育目的的激励作用B、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C、教育目的的衡量作用D、教育目的的导向作用###【参考答案】C本题考查对教育目的作用的理解,要注意概念的准确记忆。
###7、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的关系是()A、教育方针包括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之一B、教育目的就是教育方针,二者指的是同一件事C、教育方针属教育政策范畴,教育目的属教育理论范畴,二者没有直接联系D、教育目的包括教育方针,教育方针就是教育目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参考答案】A教育方针是国家根据政治经济文化的要求,为实现教育目的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总方针。
2004年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2004年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考研真题
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
考试科目:公共管理学
招生专业:行政管理
考生注意:无论以下试题中是否有答题位置,均应将答案做在考场另发的答题纸上(写明题号)
一、概念题(每题6分,共30分)
1.中介组织
2.公共物品
3.政府采购
4.人本性原则
5.公共权力
二、简述题(每题12分,共60分)
1.公共行政形成的背景
2.公共项目的特点
3.公共管理学与行政管理学的区别
4.公共选择理论
5.公共管理目标的特征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1.“企业化政府”模式述评
2.略论“公共服务市场化”。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历年真题统考前1998-

华东师范大学1999年教育学考研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全民教育《民本主义教育》教育民主化学习策略核心课程道德认识价值澄清法陶冶二、判断分析题(先判断正误,再作必要的分析。
每题8分)1、教育目的就是培养目标2、德育与政治教育是一回事3、课程与教科书不是一回事4、考试就是评价二、论述题(每题12分)1、谈谈你对规范教育学建立的理解2、科学技术的不断革命将对教育产生哪些挑战?3、班主任的主要职责主要有哪些?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教育学考研试题名词解释(每题5分)1、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2、学制3、教学策略4、道德两难问题简答题(每题10分)1、“全民教育”的发生和发展2、{《学会生存》的主要内容问答题(每题30分)1、集体教育与发展个性的关系2、你怎样理解“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时素质教育的重点华东师范大学20XX年教育学考研试题华东师范大学20XX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卷考试科目:招生专业:教育学及相关专业一、专业术语解释。
(每题8分,共计64分)1、产生式系统2、精致或精加工3、组织4、图式5、命题网络6、学习层级7、问题空间8、任务分析二、问答题(题1、2各为30分,题3、4务为26分,请有3、4之间任选题作答,本部分共计86分)1、根据认知心理学家在专家一新手的性研究中所得出的若干发现,分析:(1) 解决问题所需的各类知识;(2) 各类知识相互作用2、当今年我国的教育界创新意识和创新性行为的培养响声极高,有些人也希望通过(1)传授一般的问题解决策略方面,以及在(2)传授一般的推理策略方面所做的研究工作,指出达到上述目标的最有希望的途径。
3、描述态度的五项原则及改变的心理机制,并就这类学习与认知领域的学习的区别及困难程度你的见解。
4、描述动作技能获得的三个阶段,并就这类学习的内外条件提出你的见解。
答案:1产生系统(发生集合):每一产生式(一种“条件行动”的规则)均含有一个目标或子目标,并以此作为自己的一个条件;这些目标或子目标能使所有的产生式连结一个有组织的目标层级的整体,这个整体,就叫“产生式系统”。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真题2004年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真题2004年(总分:3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成对观念术语关系简析{{/B}}(总题数:5,分数:200.00)1.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分数:40.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解析:第一,陈述性知识是“是什么”的知识,程序性的知识是“怎么做”的知识;第二,陈述性知识是一种静态的知识,它的激活是输入信息的再现;而程序性知识是一种动态的知识,它的激活是信息的变形和操作;第三,陈述性知识激活的速度比较慢,是一个有意的过程,需要学习者对有关事实进行再认或再现;而程序性知识激活的速度很快,是一种自动化了的信息变形的活动。
2.成就动机理论——动机层级理论(分数:40.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解析:阿特金森对成就动机理论的许多方面进行了提炼。
他的主要贡献是,区分了这种动机中的两种不同倾向:其一是力求成功的需要;其二是力求避免失败的需要。
人们在这两种特征的相对强度方面各不相同,可以分为力求成功或力求避免失败这两种类型的人。
阿特金森认为,生活使人面临难度不同的任务,他们必然会评估自己成功的可能性。
力求成功的人旨在获得成就,并选择能有所成就的任务。
马斯洛提出的动机层级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的某些活动是由生物需要驱动的,这些行为可以用需要剥夺、内驱力和强化等概念来解释。
满足这五种需要是推动人的各种行为的动力的基本源泉。
在用这一动机理论来解释人的行为时,马斯洛提出如下假设:第一,人的需要的满足有先后之分,越是低级的需要越是要先满足。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考试真题大全(2000年-2006年合集)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考试真题大全(2000-2005年6年合集)2000年研究生试题《教育学》部分一、名词解释1、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2、学制3、教学策略4、道德两难问题二、简答题1、简述“全民教育”的发生和发展。
2、简述《学会生存》的主要内容。
《教育心理学》部分一、名词术语解释1、知识结构2、问题空间3、成就动机4、精加工策略5、态度6、图式7、强化8、迁移9、弱方法10、动作技能二、论述题1、专家---新手比较范型是当今认知教育心理学家为揭示造就人的认知能力差异根源经常采用的一种研究范式。
(1)列举在这方面的研究中已经获得的若干研究结论;(2)就这类造成专门人才差异的根源提出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见解和看法。
2、当代认知心理学家将人所获得的知识分成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并从两类知识中又分解出若干亚类形式。
(1)用图式活文字叙述的形式描述他们对知识的整个分解情况;(2)对各种知识的形式、作用及相互关系做出陈述。
3、学习动机是维持长期的、艰巨的学习的推动力,但成功的学习也可以反过来提供学习产生相学的动机,因此动机与学习的关系是一种因果的双向联系。
假定您作为教师该如何在教学中使用这一原理?2001年研究生试题《教育学》部分一、概念解释1、教学2、智育3、继续教育4、义务教育二、判断正误,并说明原因1、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632)标志着教育学达到了科学化的水平。
2、班级上课制是现代课堂教学中唯一有效的组织形式。
3、德育只能在思想品德课中实施。
4、课程与教学是同一回事。
三、简答题1、分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有何区别?2、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现象的特征有哪些?3、我国当今颁布实施的教育目的是什么?4、课堂教学中组织讨论的基本要求有哪些?四、论述1、从教育本质的理解和认识出发,评析教育产业化的观点。
2、试评论“教师中心论”和“儿童中心论”。
《教育心理学》部分一、对谢列成对能力的界定及获得作简要的阐述。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真题2005年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真题2005年一、单项选择题1. 义务教育的基本要求是。
A.适龄儿童必须接受法定年限的基础教育。
B.家长必须送子女人学接受法定年限的基础教育。
C.各级政府必须提供条件确保适龄儿童受到法定年限的基础教育。
D.以上全是。
答案:D2. 世界中等教育发展趋势之一是。
A.从单轨学制转向双轨学制。
B.从单轨学制转向分支型学制。
C.从双轨学制转向分支型学制。
D.从双轨学制转向分支型学制,进而通过综合高中达到单轨制。
答案:D3. 美国教育家伊里奇在《非学校化社会》中主张取消学校制度,代之以。
A.家庭教育。
B.社会教育。
C.教育网络。
D.学习化社会。
答案:C4. “家庭学校”(home school)是一种。
A.新兴的家庭教育方式。
B.主要在家庭中实施的义务教育方式。
C.由家庭举办的学校。
D.新型的“私塾”或“寺子屋”。
答案:A5. 教育“生物起源说”的代表是A.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
B.法国社会学家勒图尔诺。
C.德国教育家沛西•能。
D.美国教育家孟禄。
答案:B6.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1968年的一项实验证实。
A.专家或权威的积极暗示可以改善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
B.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行为表现。
C.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行为表现影响教师在工作上的努力程度。
D.教师领导学生的方式影响学生之间的关系。
答案:B7. 活动课程又称。
A.“经验课程”、“综合课程”、“生活课程”。
B.“经验课程”、“综合课程”、“儿童中心课程”。
C.“综合课程”、“生活课程”、“儿童中心课程”。
D.“经验课程”、“生活课程”、“儿童中心课程”。
答案:C8. 特别重视强化作用的教学理论流派有。
A.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和行为主义教学理论。
2004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真题含答案

2004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真题及答案教育学局部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
每题2分,共26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第1题我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杨贤江的( )A.?普通教育学?B.?新教育大纲?C.?教育学?D.?教学论?参考答案:B第2题一般而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参考答案:A第3题以下哪一条教学原那么是教育家赞可夫在?教学与开展?一书中提出的?( )参考答案:C第4题古希腊的雅典教育特别重视()。
C.“骑士七技〞训练参考答案:D第5题我国公布的“中小学体育锻炼标准〞反映出学校体育的主要内容是()参考答案:A第6题 1958年,我国学制改革曾提出过“三个结合〞的原那么,其中之一是()参考答案:B第7题有人说教师工作是一个“无底洞〞,没有明显的时空界限,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哪一个特点?()参考答案:D第8题学生的年龄特征是指他们在一定年龄阶段内所表现出来的哪方面的本质和典型特征?()参考答案:C第9题在教学中,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是()参考答案:B第10题在我国当前课程管理的改革中,试行三级课程管理,其中新增的管理课程是()参考答案:C第11题有效地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根底是()参考答案:A第12题社会教育的主要途径是()A.家庭、环境和各种校外机构B.家庭、环境和社会意识形态C.社区、各种校外机构和群众媒介D.家庭、学校和社会参考答案:C第13题马卡连柯在他的德育实践中,提出并特别重视贯彻( )A. 社会主义方向性原那么B. 知行统一原那么C.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那么D. 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那么参考答案: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第14题民国时期,蔡元培对教育进行重大改革,他将体、智、德__________四育并列,并提出“以__________代宗教。
教育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基础知识点总结]教育学基础一:[教育学基础]教育学基础试题及答案教育学基础试题一、选择题1、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A、兼爱B、“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2、“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3、首次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学校自古以来就是宣传、灌输、传播一定阶级的思想体系、道德规范、政策路线的有效阵地。
学校又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的言论、教材、文章以及他们的行为,是宣传某种思想,籍以影响群众,服务于一定政治经济的现实力量。
(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一个国家的民主程度直接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政体,但又间接取决于这个国家人民的文化程度、教育事业发展的程度。
2、论述说明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原则的含义: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2)贯彻原则的基本要求:第一,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
联系学生的生活、科学知识在生产建设和社会生产中的实际运用等。
第二,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一方面要重视教学实践,另一方面还要重视引导学生参加实际操作和社会实践。
第三,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第四,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3、举例说明在德育过程中如何贯彻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1)原则的含义: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2)贯彻原则的基本要求:第一,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第二,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合理正确、明确具体、严宽适度;第三,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
二:[教育学基础]考研考生备考攻略复习计划为帮助考生复习考研专业课程,理顺考研学习的条理,下面总结多年考研指导经验以及成功考研学员的亲身经历,为广大考研的同学们制定和特编此专业课复习指南,以更好地指导考生专业课学习,顺利通过研究生考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真题2004年(总分:3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名词解释{{/B}}(总题数:6,分数:60.00)1.教育目的(分数:10.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解析: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到的结果的没定,具体来说就是对教育活动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的设定。
教育日的要回答的是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样一个根本问题,它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
2.全民教育(分数:10.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解析:是指不分性别、年龄、种族等,全民都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从而提高全民的素质。
满足每个人(无论是儿童、青年还是成人)的基本学习需要是全民教育的最终目标。
全民教育偏重于普及教育。
3.程序教学法(分数:10.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解析:在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的学习材料程序化的思想上提出的教学模式。
依照程序编制者对学习过程的设想,把教材分解成许多小项目,按一定顺序加以排列,对每个项目提出问题,通过教学机器或程序教材呈现,要求学生做出选择反应或构答反应,然后给予正确答案以便核对。
程序教学模式注重把现代技术引进教育,是应用现代化技术手段的一种个别化教学方式。
它注重个别化教学和强化作用,为计算机引进课堂做了必要准备。
其中一些有价值的特点,至今仍保留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
4.个体内差异评价(分数:10.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解析:这是根据个人的标准来评价的。
它是指学生个体同一学科内不同方面或不同学科间的成绩与能力差异进行的横向比较评价,是对个体两个或多个时刻内的成就表现进行的前后纵向评价。
通过纵向比较,可以评价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学习是进步还是退步,以及进退步的程度怎样。
通过横向评价,可以了解每一个学生各科学业成就、学习潜能、学习兴趣、态度或有关的性格特征等方面的总体水平和发展平衡的情况,以及表现为较突出的方面和薄弱且需要加强学习和改善的方面。
所以,个体内差异评价可以为学校和教师的个别指导提供较好的服务。
5.价值澄清法(分数:10.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解析:或者叫价值中立,是指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对学生的价值取向并不做明确的引导,仅仅把每一种价值观念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向学生澄清。
价值澄清法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路易斯•拉思斯、梅里尔哈明、悉尼西蒙等加以发展的一种道德教育方法体系,是在人本主义“自由选择”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教学方法。
由于现代社会变动复杂,压力来自于社会各个方面,使许多人迷惘,弄不清价值,找不到有意义的生活。
价值澄清法旨在协助儿童察觉自己和他人的价值来确立活动的目的,具备批判思考能力。
价值澄清法的前提是“任何人都没有正确的价值可以传达给他人”,强调依靠自身智慧决定个人行为目的,自动地采取行动改变环境。
其步骤为:(1)选择。
,(2)赞赏。
(3)采取行动。
价值澄清法与传统教学预定“正确价值”,以示范、说服和设定规则、限制选择的做法大不相同,也不主张激励或诉诸良心的活动,以及某种旨在促进社会确认价值的教育,反对外力的推销、鞭策和训练,强调个体在毫无外力的影响的情况下独立选择价值和人生道路,发展独立解决复杂现实问题的能力。
6.《民本主义与教育》(分数:10.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解析: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代表作。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1916年写成,全面地阐述了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杜威在书中系统地阐述了他在芝加哥实验学校进行实验以及在当时教育改革理论研究中形成的教育思想。
在书中,杜威提出了著名的“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等观点。
这部书被誉为教育的经典著作、进步教育的总纲。
二、{{B}}判断分析题{{/B}}(总题数:5,分数:120.00)7.教育目的的实质表现是教育功能。
(分数:24.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解析:错误。
这种说法是片面的。
通常意义上的教育功能是指教育在人及周围环境相互影响中所发挥的作用。
它往往指向教育活动已经产生或者将会产生的结果,尤其是指教育活动所引起的变化和产生的作用。
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指教育对于维系社会运行,促进社会变革与发展的作用。
教育不仅具有经济功能、政治功能,而且还具有文化功能和人口功能。
教育功能具有客观性。
教育目的指的是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和总的设想或规定。
教育目的具有主观性。
教育目的的制定和实现以教育功能的发挥为基础,教育功能会影响教育目的的制定和实现。
教育目的是教育的“应然表现”,教育功能是教育的“实然表现”,它是教育目的在教育实践中所释放出来的实际效果。
教育目的和教育功能虽有重叠,但是仍有本质区别。
8.教学管理的核心是班级管理。
(分数:24.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解析:错误。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和教师通过对班级教育条件的理顺,采取适当的方法,建构成良好的班集体,从而有效地推进有计划的教育行为的过程。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班级管理是教学管理的一部分,但教学质量管理才是教学管理的中心。
教学质量影响着学生个人以及学校的发展,乃至于整个国家的发展。
因此,教学管理的核心是教学质量管理。
当然,班级管理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它关系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
9.心理内化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分数:24.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解析:正确。
心理内化的基本内涵是将外部客体的东西转化为学生内部主体的东西。
人生来没有知识、品德这样的东西,只有形成品德、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能力,或具有学习这些东西的可能性。
知识、品德、技能都是存在于人体之外的,人若具备这些能力,就必须将外部的东西转化到个体之内。
因此,人们获得知识、品德、智力的关键是心理内化。
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这些外部客体的东西内化为学生主体的东西,因此,教育工作的关键是促使个体实现心理内化。
10.德育过程就是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的统一。
(分数:24.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解析:正确。
从学生个人发展的角度来看,德育的功能可以分为社会化和个性化两个关联方面。
德育社会化功能是帮助个人逐步成为社会所接纳的成员,包括个人建构与维系他人的关系,根据社会规则和标准调整自身行为,逐步达到与他人协调相处的所有趋势。
这是德育的“整合”功能。
另一方面,德育还能扩展个人的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创造才能。
个性化是德育对人的发展的另一功能,即“分化”功能。
德育的整合与分化功能对于个人适应社会是必不可少钓。
因此,德育过程是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的统一的观点是正确的。
11.课程论解决的主要是怎样编教材的问题。
(分数:24.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解析:错误。
这种说法不全面。
课程论是根据对学科系统、个性心理特征、社会需要的不同认识和价值取向而建立起来的关于课程编订的理论合法体系。
关于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和安排的指导思想、原则、方法,都属于课程论研究的内容。
这种研究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关于课程基本理论的研究;二是课程设计或编制方面的问题研究。
编写教材就属于这种理论运用的研究。
课程论是理论和实践应用两方面的研究,二者是互相关联的,共同促进课程论的发展。
认为课程论解决的主要是怎样编教材的问题的看法是不正确的。
三、{{B}}论述题{{/B}}(总题数:4,分数:120.00)12.怎样促进教育投资的合理有效利用?(分数:30.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解析:在我国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教育投资已经形成从单一的政府投资转向多元化投资的局面。
但是,从目前整个社会的教育投资现状来看,教育投资的主要部分仍来源于政府的财政拨款。
教育财政拨款指的是各级政府对各级教育管理部门的拨款,以及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对所辖各类学校的拨款。
尽管我国政府对教育财政拨款的总量呈逐年上升之态势,但是对整体需求而言,拨款量仍显不足。
教育投资短缺,加上我国教育投资效率历来较低,影响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因此,我们有必要改革教育财政拨款体制,在保证政府对教育财政拨款数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教育投资效率,加快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2)当前我国教育经费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增加教育经费投入和改进经费管理方面,均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在某些方面还实现了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