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超声检查规范标准[详]
简述胆囊的常规超声观察内容
![简述胆囊的常规超声观察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9333b64d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45.png)
简述胆囊的常规超声观察内容
胆囊的常规超声观察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胆囊的形态和大小:观察胆囊的轮廓是否清晰,形态是否规则,胆囊壁是否光滑。
胆囊
的大小可通过长径和横径来测量。
2.胆囊壁厚度:正常胆囊壁厚度一般在2mm左右,超过3mm则提示胆囊壁增厚。
3.胆囊内胆汁透声性:正常胆汁透声良好,当胆汁淤积或胆囊炎时透声性变差。
4.胆囊内有无结石或占位性病变:结石或占位性病变的形态、大小、数量和位置等信息需
详细记录。
5.胆囊周围有无积液或淋巴结肿大等征象,这些征象可能提示胆囊炎或恶性肿瘤。
6.胆囊收缩功能:通过脂肪餐试验观察胆囊收缩功能是否正常,有助于判断胆囊的功能状
态。
7.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观察胆囊及周边血流情况,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病变。
胆囊超声检查规范
![胆囊超声检查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dd3f9cd0915f804d2a16c1f3.png)
胆囊与胆道【检查方法】(一)、患者准备1、患者须禁食8h以上,早晨空腹检查较为适宜.2、必要时饮水300—500ml有利于肝外胆管显示。
3、胃肠道气体干扰明显者,可灌肠排便后检查。
4、急诊患者不受以上条件限制,可在密切观察下及时进行检查.5、一般胆囊检查须在X线胃肠造影三天后,胆系造影二天后进行. (二)、仪器条件:实时超声诊断仪都可以用于胆道系统检查,仪器的调节与肝脏检查相似,以能清晰显示观察部位的胆系结构为原则,探头选择凸阵、线阵、扇扫探头,凸阵探头效果更好,探头频率一般选用3~5MHz,小儿可选用5~7MHz。
观察胆囊血流信号时需要随时调节聚焦区、彩色显示范围、灵敏度、滤波频率等,并设法消除伪像。
(三)、扫查方法1、利用肝脏显示充盈的胆囊及肝外胆管,在患者深吸气屏气状态下,用探头加压推及气体可提高胆管显示率。
2、右上腹直肌外缘纵断切面,探头稍向左倾斜,显示胆囊纵轴断面.3、患者深吸气后屏气,探头从肋缘下向隔肌斜面切面扫查,显示胆囊位于右肾前方,向左上移动可见胆囊颈管部及肝外胆管截面位于下腔静脉横断面的前外侧,并可见门脉左右支及其腹侧伴行的左右肝胆管。
4、患者取右前斜位45°,探头置右上腹正中肋缘下纵切面下段稍侧向右外侧扫查显示肝外胆管。
5、胸膝卧位可能使积聚于胆道周围的肠气移开,更清晰的显示胆囊颈部和肝外胆管病变。
【检查内容】(一)、胆囊的形态、大小、胆壁的厚度及是否光滑.(二)、胆囊内有无胆泥、结石、隆起性病变或肿瘤。
(三)、疑有胆囊炎或胆囊颈部梗阻者,用脂餐试验观察胆囊收缩功能。
(四)、肝内、外胆管管径;胆管有无扩张,扩张程度、范围、部位。
(五)、胆管有无结石、肿瘤、局部管壁增厚或囊状扩张。
【正常胆囊及参考值】(一)、胆囊纵切面多呈梨形或长茄形,横断面呈椭圆形.胆囊壁光滑,胆囊内胆汁为无回声,透声性好。
(二)、胆囊纵轴指向肝门,颈部位置较深,邻近门脉右支。
体部前壁贴于肝脏的胆囊床,床部游离于肝下缘邻近腹前壁。
超声科单病种操作规范
![超声科单病种操作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2b068c8f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eb.png)
超声科单病种操作规范胆囊结石检查方法1、患者准备(1)患者须禁食8h以上,早晨空腹检查较为适宜。
(2)必要时饮水300-500ml有利于胆囊颈显示。
(3)胃肠道气体干扰明显者,改日复查。
2、扫查方法(1)利用肝脏显示充盈的胆囊,在患者深吸气屏气状态下,用探头加压推挤气体可提高胆囊显示率。
(2)右上腹直肌充盈的胆囊,探头稍向左倾斜,显示胆囊纵轴切面。
(3)患者深吸气后屏气,探头从肋缘下向膈肌斜切面扫查,显示胆囊位于右肾前方,向左上移动可见胆囊颈管部及肝外胆管截面位于下腔静脉横断面的前外侧。
检查内容1、胆囊或胆道内有无团块状、斑点状强回声;后方有无声影。
2、结石的大小与数量;多发结石或伴胆囊炎时,难以准确判断结石大小和数目。
3、结石是否随体位改变沿重力方向移动;结石有无嵌顿在胆囊颈管部。
注意事项1、充满型结石的胆囊轮廓不清,仅见胆囊前壁的弧形高回声,伴宽大声影,看不到结石轮廓,呈典型的“WES”征。
超声检查中易误诊为“WES”征有下列情况:(1)钙胆汁或钙化胆囊声影图显示为高回声带,其后伴有清晰的声影,胆囊内腔不能显示,鉴别困难。
(2)胆囊过小或先天性缺如,肝门附近含气的胃肠道易误诊为胆囊充满型结石。
(3)胆囊切除术后瘢痕组织或胆囊窝纤维化,应结合病史诊断。
2、胆囊内炎性沉积物或陈旧的浓缩胆汁等易误诊为泥沙样结石。
3、当结石不大或嵌顿于胆囊颈管时容易漏诊。
4、胆囊壁内结石见于胆囊肌腺症。
胆囊一般不大,囊壁增厚,壁间可见单发或多方的数毫米强回声,典型时伴有“彗星尾”征。
位于近肝门部的肝外胆管结石误以为胆囊结石。
脂肪肝适应症1、肥胖。
2、高血脂3、嗜酒。
4、药物中毒。
5、肝区不适。
6、糖尿病。
7、代谢障碍。
8、化疗患者。
检查方法1、超声用凸阵或线阵探头,频率2.5-5.OMHz o2、取仰卧位或左侧卧位。
3、探头置右肋间、右肋下及剑天下,声束由前向后显示第一肝门和第二肝门等断面。
4、具有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功能者,应显示肝脏主要血管的分布及走向。
腹部超声标准
![腹部超声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65d1bfb4afe04a1b071de2c.png)
肝左叶(肝、腹主动脉纵切面)
肝左叶(肝、下腔静脉纵切面)
肝左叶(左门静脉分支切斜面)
• 2、右肋间斜切面: • (1)肋间斜切 1(显示门脉右前与右后的 分支)。 • (2)肋间斜切 2(显示门脉右前支的右前 后、右前前分支)。
• 3、右肋缘下切面: • (1)平行肋缘下斜切面:显示三支肝静脉 及肝静脉汇入下腔静脉(第二肝门)、膈 顶区。当肝右静脉显示最完整时,是测量 肝右叶最大斜径的切面。 • (2)垂直肋缘下斜切面:显示胆囊、第一 肝门(肝动脉、胆总管、门静脉)、下腔 静脉。
超声特征
• 大小:长度10-12cm,宽5-7cm,厚3-4cm; 脾门处脾静脉内经0.5-0.8cm,脾动脉内径 0.4-0.5cm。 • 边界:边界及轮廓清楚,包膜光滑完整呈 线状中等回声,形态规则,表面光滑整齐。 • 回声:强度略低于正常肝实质回声,分布 均匀。
副脾
声像图表现: 1.圆形或椭圆形结节,通常1-2cm,包膜光滑, 内部回声与脾脏相同; 2.外形可似脾门肿大的淋巴结,但对邻近血 管、器官无压迹; 3.半数以上副脾有血管分支与脾动静脉想通, 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和声学造影易于显 示。
2.2
测量规范及正常值
• (2)切线测量法:于1977年由Weill提出。在胰腺的前后 缘,根据胰腺走行的弯曲度,在前缘画出切线,并在胰腺 的头、体、尾的测量处(切点)做垂直线测量处胰腺厚度。
胰头:下腔静脉前方,横切面应清晰显示胰头的内侧缘 (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汇合处)胰体:肠系膜上动脉前 方或腹主动脉前方;胰尾:主动脉左侧或左前外侧测量胰 体。
标准切面
• (1)正常胆囊的长度一般不超过 8、5cm, 前后径多数不超过3、5cm;在胆 • 囊的测量中,前后径对胆囊张力的反应较 长径更有价值。 • (2)正常胆囊壁厚度不超过2mm,测量时 探头须垂直于胆囊壁,否则会产生囊壁增 厚的假像。
超声检查胆囊小标准
![超声检查胆囊小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25e063c1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e1.png)
超声检查胆囊小标准
通常胆囊在B超下测量的大小,长径多不超过8.5cm,前后径小于3.5cm,在空腹状态下胆囊壁一般小于或等于0.2cm,而胆总管内径多小于0.8cm。
通常建议在空腹状态下进行胆囊B超检查,主要是因为此时胆囊大小相对比较饱满,其内胆汁也比较多,更能够反映胆囊的状态。
因每个人存在一定个体差异性,故进行B超检查胆囊时略有所差异。
如果与上述正常值相比,出现胆囊过大或胆囊过小的情况,需要及时就诊。
1、胆囊过大:如果胆囊大小明显超过以上数值,比如长径在10cm以上,前后径大于5cm等,则多属于胆囊增大,此时要考虑是功能性还是病理性。
部分群体,如长期禁食者可能会出现胆囊功能性增大,通常进食后可以自行恢复。
而部分人是因为胆囊炎症刺激所致,患者可能会合并胆囊壁毛糙、增厚等表现,严重者会呈现双边征,是诊断胆囊炎、胆囊增大的辅助检查特点。
此时要注意胆囊炎是否有相关诱因,若存在则需及时控制诱因,并给予相应治疗;
2、胆囊过小:如果被检查者胆囊比较小,明显小于上述范围,也要引起重视。
部分人群在餐后,胆囊会把胆汁排出,本身也会比较小。
但如果在餐前胆囊仍然较小,比如胆囊长径<5cm,要注意是否存在胆囊萎缩比如瓷化胆囊,以及是否合并胆囊壁增厚、胆囊结石等疾病。
因此,B超下胆囊过大和过小,都有可能存在相关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在进行胆囊B超检查时,建议至少禁食八小时左右,并且在进行检查前一段时间要保持清淡饮食,尽量避免摄入肥肉、油炸食品等油腻食物,同时减少摄入洋葱、白萝卜、豆制品等产气较多的食物,以提高检查准确度。
腹腔超声测量标准
![腹腔超声测量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d3ad99fc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f2.png)
腹腔超声测量标准腹腔超声测量标准如下所示:一.肝脏1.肝右锁骨中线肋缘下长度:正常人肝脏在平稳呼吸时,超声在肋缘下扫查不到或稍触及。
2.肝右叶最大斜径:12 ~14cm。
3.肝右叶前后径:8 ~10cm。
4.左半肝厚度及长度:分别为5~6cm 、5~9cm。
5.门静脉内径:不超过1.4cm、血流速度范围:13~25 cm/s、血流量:约900±217ml/min。
6.肝动脉峰值速度范围:65~85cm/s 、阻力指数:0.6~0.75。
二.胆囊与胆道胆囊最大纵切面长径:约7~9cm 、前后径:多不超过3cm胆囊壁厚:2~3mm左右肝管内径:约2mm 、总肝管内径:3~4mm 、总胆管内径:6~8mm 胆囊动脉血流峰值速度:45~65cm/s 、阻力指数:0.5~0.67脂餐一小时后收缩≥1/2三.脾脏1.脾脏厚度:不超过4cm2.脾脏长度:范围8~12cm3.脾的宽度:范围5~7cm四.胰腺胰头前后径:小于3cm、胰体前后径:小于2.5cm、胰尾前后径:小于2cm、胰管内径:小于2mm泌尿、男性生殖系统五.肾脏1.肾脏长径:约10~12cm ,宽径:约4~5cm ,厚径:约3~5cm。
2.肾实质厚度:约1~2cm ,通常约1.5cm ,肾皮质厚度:约8~10mm。
3.肾静脉内径:约1cm ,立位或坐位增宽,肾动脉内径:约5~6mm 。
六.输尿管与膀胱1.输尿管内径:约2~4mm2.膀胱容量:约350~500ml3.排尿后残余尿:小于50ml4.膀胱壁厚度:约1~3mm七.前列腺与精囊1.前列腺长径:3cm、宽径:4cm、厚径:2cm2.内腺宽/ 全腺宽<0.43.厚径/ 宽径= 0.54.假定圆面积比(PCAR ):为0.65八.阴囊与睾丸1.阴囊壁厚:2~8mm2.睾丸长径:约4cm、宽径:约3cm 、前后径:约2cm3.附睾头厚:约0.8~1.2cm4.精索静脉内径:小于2mm5.睾丸动脉和睾丸内动脉峰值血流速度分别约:8~28 cm/s和4~19cm/s九.肾上腺与腹膜后肾上腺1.肾上腺直径:<30mm 、前后径:<10mm。
胆囊脂餐试验超声标准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胆囊脂餐试验超声标准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be4bfd33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f5.png)
胆囊脂餐试验超声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本文旨在介绍和解释胆囊脂餐试验超声标准。
胆囊脂餐试验是一种通过超声检查来评估胆囊的功能和形态的方法,可用于诊断和评估胆囊疾病及其相关病理变化。
超声标准是指在超声图像上对胆囊脂餐试验结果进行解读和评价时所使用的一系列指标和方法。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以下结构进行介绍和论述:- 引言:提出问题并说明文章目的;- 胆囊脂餐试验:定义与背景、实施步骤、检查结果解释;- 超声标准概述:包括胆囊图像采集要求、胆囊形态评估指标和胆囊收缩功能评估指标;- 胆囊脂餐试验超声标准说明:包括胆囊图像解读流程、正常胆囊脂肪吸收过程表现及评价方法以及异常胆囊脂肪吸收过程表现及评价方法;- 结论与展望:总结研究结论并提出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1.3 目的胆囊脂餐试验超声标准的目的在于规范并提供解读胆囊脂餐试验结果所需的参考指标和流程。
通过本文的介绍和解释,读者将能够理解胆囊脂餐试验超声标准的重要性、运用方法以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这将有助于医生正确评估患者胆囊功能和形态,帮助诊断和治疗相关疾病,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
以上是“1. 引言”部分内容,介绍了文章概述、结构以及目的。
文章旨在详细说明胆囊脂餐试验超声标准,为读者提供背景知识、操作流程和结果解读等方面的信息。
2. 胆囊脂餐试验2.1 定义与背景胆囊脂餐试验是一种通过口服含有脂肪的食物来刺激胆囊收缩并观察其功能状态的检查方法。
该试验可以评估胆囊在摄入脂肪后的排空能力和收缩功能,为胆囊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2.2 实施步骤进行胆囊脂餐试验时,患者需要在空腹状态下先喝一杯水以清洁胃部,并确保没有食物残留。
随后,患者会被要求进食一定量的含有高脂肪成分(通常为150-200g含40%-60%脂肪的奶制品)的食物。
此后,在一定时间内(通常为30-60分钟),医生会使用超声仪器来跟踪观察胆囊的变化。
2.3 检查结果解释通过观察超声图像,医生可以判断胆囊是否正常收缩,并能否及时排空胆汁。
腹部超声指南
![腹部超声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4f5faf52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9d.png)
声像图描述
肝脏测量规范
1、肝右叶最大斜径 1)测量标准切面:肝右静脉和肝中静脉汇
入下腔静脉的右肋缘下肝最大斜切面。 2)测量位置: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右叶前、
后缘包膜处,测量其最大垂直距离。 3)参考值:成年人10-14cm。
2、肝左叶前后径和上下径
注意事项
胆道系统检查指南
正常超声值
肾的大小与身高和年龄有关,通常成人正常 肾长径一般为9-12cm,成人肾的体积随年 龄增长而减小,以肾实质变薄为主。
图像存储要求
报告内容应包括
输尿管、膀胱和尿道检查指南
注意事项
报告内容
前列腺检查指南
肾上腺检查方法
胆管
胆囊收缩功能检查
测量规范
正常超声测量值
图片存储要求
胆囊报告内容应包括
胆道超声报告注意事项
胰腺超声检查指南
测量规范:目前推荐用前后径测量法。 最大前后径测量法:显示胰头最大的胰腺横切面,在下
腔静脉前方,胰腺后缘中点向前引垂直线到前缘,测量胰头;在 主动脉前方测量胰体;在主动脉左侧方或左前外测量胰尾最大前 后距离。
1、在肾脏冠状最大长轴切面上测量肾脏长径,即 肾脏上极和下极肾轮廓线的外侧缘间距。
2、在肾门水平短轴切面上测量肾的横径,即肾门 的内侧缘至肾脏轮廓线的外侧缘,并在该切面测量 厚径,即从肾前缘至肾后缘,注意调整探头与肾长 轴方向垂直,获得最佳横切面,避免由于不垂直导 致测量值过高。
3、肾积水时,在肾门水平短轴切面上测量肾盂内 无回声区前缘与后缘间的距离为肾盂宽度。
成年胰腺前后径正常值(cm)
部位 数
胰头
2.6
胰体
2.2
最大前后径(均数±标准差)位
超声检查标准
![超声检查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9bf8dbdc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55.png)
超声检查标准
超声检查标准因不同的脏器和疾病而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超声检查标准和诊断标准:
1. 颈动脉狭窄的超声诊断标准:当颈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小于125cm/s,其狭窄程度小于50%;当颈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在cm/s,其狭窄程度在50%-69%;当颈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大于230cm/s,其狭窄程度在70%-95%;当狭窄程度大于95%,超声显示残留腔极小,流速明显减低,彩色多普勒可显示低速细窄血流通过;完全阻塞时,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消失。
2. 恶性病变的超声诊断标准:超声检查单发性结节,且呈现不规则状况,边缘不清晰。
血流分布中心位置,且细砂粒样的钙化,病灶内部回声呈现不均匀性,颈部伴有淋巴结转移。
3. 良性病变的超声诊断标准:超声检查结节周围的晕环比较完整,且伴有多发性结节,呈现规则的状况,边缘清晰与内部回声均匀。
钙化明显,内部血流丰富,呈现Ⅰ型分布。
此外,诊断准确率计算公式为:真阳性人数+真阴性人数)/总人数]×%。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咨询专业医生获取具体和准确的诊断标准。
胆囊脂餐试验超声标准
![胆囊脂餐试验超声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30845a1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ca.png)
胆囊脂餐试验超声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关于胆囊脂肪餐试验超声标准胆囊脂肪餐试验是一种用于评估胆囊功能和胆囊排空功能的医学检查方法,也是常见的胆囊疾病的诊断手段之一。
在进行胆囊脂肪餐试验时,患者需要餐前禁食一段时间,然后服用含有蛋黄和橄榄油等高脂餐,通过超声检查观察胆囊收缩和排空情况,以判断胆囊功能是否正常。
而制定一套标准化的超声检查方法和评估标准对于保证胆囊脂肪餐试验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十分重要。
一、胆囊脂肪餐试验超声检查前的准备工作1. 患者应在试验前一天晚上开始禁食,以保证胆囊处于空腹状态。
2. 患者应提前到医院做好登记手续,并尽量保持放松状态,减少身体的紧张感。
3. 定期检查超声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确保超声图像清晰。
二、胆囊脂肪餐试验超声检查步骤1. 初次检查:患者进入超声室后,医师应对患者的病史进行详细询问,了解患者的症状及疾病情况。
2. 体位调整:患者应保持仰卧位,充分暴露腹部,医师应调整超声探头的位置,使得胆囊位置得以清晰显示。
3. 检查胆囊:医师应首先对患者的胆囊进行常规超声检查,观察胆囊的形态、大小和内部结构等情况。
4. 饱和脂肪餐摄入:患者应在医师的指导下饮用脂肪餐,并在进食后进行定时观察,记录患者进食后的胆囊状态。
5. 脂肪餐后超声检查:通常在进食后30分钟、60分钟、120分钟和180分钟分别进行超声检查,观察胆囊的收缩和排空情况。
三、胆囊脂肪餐试验超声图像评估标准1. 胆囊收缩能力:观察胆囊在餐后各个时段的收缩情况,评估其收缩能力是否正常。
2. 胆囊排空情况:观察胆囊在餐后各个时段的排空情况,评估其排空功能是否受损。
3. 其他结构变化:除了胆囊本身的变化外,还应观察胰管、胆总管等相邻结构的情况,检查是否存在其他病变。
4. 超声图像质量:评估超声图像的清晰度和精细度,保证检查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在进行胆囊脂肪餐试验超声检查时,医师应严格按照上述步骤和标准进行操作,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客观性,为患者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胆囊大小超声测量标准
![胆囊大小超声测量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d8ce0ea0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34.png)
胆囊大小超声测量标准
1. 长度,正常成年人的胆囊长度通常在7-10厘米之间。
超过10厘米可能提示胆囊扩张或其他问题。
2. 宽度,正常成年人的胆囊宽度通常在3-4厘米之间。
超过4厘米可能提示胆囊扩张或其他问题。
3. 厚度,正常成年人的胆囊厚度通常在1-2厘米之间。
超过2厘米可能提示胆囊壁增厚或其他问题。
此外,在超声检查时,医生还会关注胆囊的形态、壁厚、内容物等情况,以综合评估胆囊的健康状况。
需要指出的是,不同的人群可能会有轻微的个体差异,因此超声测量结果仅作为参考,具体诊断还需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来综合判断。
如果你有相关症状或担心胆囊健康问题,建议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超声检查测量方法与正常值
![超声检查测量方法与正常值](https://img.taocdn.com/s3/m/59717759a0116c175e0e4885.png)
肝脏、脾脏超声检查测量方法与正常值一.操作手法1体位(1)平卧位:最常用。
(2)左侧卧位:是一个必要的补充体位。
(3)右侧卧位:显示左外叶特别有用。
(4)坐位或半卧位。
2•探头部位可分为右肋下、剑突下、左肋下、右肋间四处二•肝脏右叶最大斜径1•测量标准切面:以肝右静脉和肝中静脉汇入下腔静脉的右肋缘下肝脏斜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
2•测量位置: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右叶前、后缘之肝包膜处,测量其最大垂直距离。
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12 ~ 14cm。
三•肝脏右叶前后径1. 测量标准切面:第五或第六肋间肝脏右叶的最大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
2. 测量位置: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右叶前、后缘之肝包膜处,测量其最大垂直距离。
3. 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8 ~ 10cm。
四.肝脏左叶厚度和长度径线1. 测量标准切面:以通过腹主动脉的肝左叶矢状纵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向上尽可能显示隔肌。
2. 测量位置:左叶厚度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左叶前后缘最宽处的肝包膜(包括尾状叶),测量其最大前后距离,左时长度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左叶的上下缘包膜处与人体中线平行。
3. 正常参考值(cm):肝左叶厚径不超过6cm,肝左叶长径不超过9cm。
五.门静脉及胆总管的宽度1. 测量标准切面:以右助缘下第一肝门纵断面为标准测量切面,胆总管要求尽量显示其全长至胰头后方。
2. 测量位置:门静脉测量要求在距第一肝门1〜2cm处测量其宽径,胆总管测量应在最宽处。
3. 正常参考值(cm):门静脉主干宽度(内径)1.0〜1.2cm,胆总管宽度(内径)0.4〜0.6cm。
六.脾脏厚度1. 测量标准切面:左肋间脾脏斜切面,要求显示脾静脉出脾门部图像。
2. 测量位置:测量点选在脾门边缘至脾对侧缘之垂直距离测量。
3. 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不超过4cm。
七.脾脏长度1. 测量标准切面:左助间脾脏斜切面。
尽量显示脾的全长,同时显示脾静脉出脾门部图像。
2. 测量位置:测量点选在脾上下极的包膜处。
胆囊疾病的超声诊断
![胆囊疾病的超声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fd78d961ed630b1c59eeb5e5.png)
• 病人准备:
•
1、检查前禁食8小时,以保证胆囊、胆管内
充盈胆汁,并减少胃肠内容物和气体的干扰。
•
2、检查前24小时内禁食脂肪食物,停用影
响胆汁排除的药物如阿托品
•
3、超声检查应在X线胃肠造影3日后,胆
系造影2日后进行。
•
4、胃肠道气体较多时可灌肠排便后检查。
•
三、正常声像
• 胆囊个体差异很大,多数纵切呈梨形,正常胆囊 轮廓清晰,囊壁线自然光整,后壁线明亮,囊内
• 其特点: • 1:致病菌:大肠杆菌、梭状芽胞杆菌、厌氧菌 • 2:病因:缺血 • 3:多见于老年男性 • 4:多见于糖尿病患者 • 5:穿孔率高,是胆囊结石穿孔的5倍 • 6:胆囊壁及囊内积气
• 【鉴别诊断] • 一、某些慢性胆囊炎可以表现出壁增厚、壁内出现暗带、囊腔内出现
回声等类似急性胆囊炎的表现,但往往是壁厚而腔小,张力状态并不 大,超声莫菲征阴性,再结合临床资料则不难鉴别。此外,在肝硬化 门脉高压低蛋白血症和某些急性肝炎的病例,胆囊壁增厚,其间亦可 出现暗带,腔内可出现回声,但是胆囊并不肿大,超声莫菲征阴 性.病史与临床表现亦不同,可资与急性胆囊炎相鉴别。 • 二、胆囊内沉积物的鉴别 胆囊内沉积性回声可以是病理性的,如脓液 或脱落的细胞屑等,也可以是功能性的,如淤滞浓缩胆汁内形成的胆 色素钙颗粒或胆固醇结晶,多发生于有胆道梗阻患者。两者应注意鉴 别,并应注意与泥砂样结石和胆囊内伪像鉴别。 • 三、胆囊壁增厚的鉴别 常见的非胆囊疾病所致的胆囊壁增厚是低蛋白 血症,以肝硬化腹水最显著。右心衰竭、肾脏疾病和糖尿病患者亦可 见胆囊壁增厚呈"双边影",多为胆囊壁水肿所致。
胰液反流是本病的主要诱因。临床主要特征是右上腹持续 性疼痛,伴阵发性加剧,并有右上腹压痛和肌紧张,深压 胆囊区同时让病人深吸气,可有触痛反应,此即为超声莫 菲氏征(Murphy sign)阳性。右肋缘下可扪及肿大的胆 囊,严重感染时可有轻度黄疸。 •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增高,血清胆红素或碱性磷酸酶增 高。X线检查可见右侧膈肌升高,右肺下叶盘状肺不张或 胸腔少量积液。 • 本病发展迅速,可于数小时内出现严重并发症。因而及时 确诊 和了解病情的进展情况,对确定有效的治疗方案至 关重要。
胆囊超声检查规范方案
![胆囊超声检查规范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214e823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34.png)
胆囊和胆道[检查方法](一)、患者准备1.患者必须禁食8h以上,早晨空腹检查比较合适。
2.必要时饮水300-500毫升,有利于肝外胆管的显示。
3、胃肠气体干扰明显,灌肠后可检查排便情况。
4、急诊患者不受上述条件限制,可在严密观察下及时检查。
5.一般胆囊检查应在X线胃肠造影后三天,胆道造影后两天进行。
(2)仪器条件:胆道检查可使用实时超声诊断仪。
仪器的调整类似于肝脏检查。
基于清晰显示观察部位胆道结构的原则,选用凸阵列探头、线阵探头和扇形扫描探头。
凸阵列探头效果更好。
探头频率一般为3 ~ 5~7MHz,儿童可选择5~7MHz。
观察胆囊血流信号时,需要调整聚焦区域、彩色显示范围、灵敏度、滤波频率等。
任何时候,并设法消除工件。
(3)扫描方法1.肝脏用于显示充盈的胆囊和肝外胆管。
当患者深呼吸、屏气时,用探头按压推动气体,可提高胆管的显示率。
2.在右上腹直肌外缘的纵切面上,探头稍微向左倾斜,显示胆囊的纵切面。
3.患者深吸气后,屏住呼吸,探头从肋缘下方扫描膈肌斜切面,显示胆囊位于右肾前方,向左上方移动,胆囊颈部和肝外胆管切面位于下腔静脉横断面的前方和外侧,同时可见门静脉左右分支和伴随腹侧的左右肝胆管。
4.患者右前斜位45°,探头置于右上腹正中肋缘下纵切面,向右侧面扫描肝外胆管。
5.胸膝仰卧位可清除积聚在胆道周围的肠气,更清晰地显示胆囊颈部和肝外胆管病变。
[检查内容](1)胆囊壁的形状、大小、厚度和平滑度。
(2)胆囊内是否有胆泥、结石、隆起性病变或肿瘤。
(3)对怀疑胆囊炎或胆囊颈部梗阻者,通过脂肪餐试验观察胆囊的收缩功能。
(4)肝内和肝外胆管的直径;胆管是否扩张,扩张的程度、范围和部位。
(5)胆管是否有结石、肿瘤、局部管壁增厚或囊性扩张。
【正常胆囊和参考值】(1)胆囊纵切面多为梨形或茄子形,横切面呈椭圆形。
胆囊壁光滑,胆囊内胆汁无回声,透声性好。
(2)胆囊纵轴指向肝门,颈深,毗邻门静脉右支。
体前壁附着于肝脏的胆囊床,胆囊床游离于肝脏下缘,与前腹壁相邻。
超声诊断报告书写规范
![超声诊断报告书写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2e1b6608312b3169a551a420.png)
超声诊断报告书写规范一.肝、胆、脾、肾超声诊断报告规范:首先描写各脏器的大小、形态是否正常,包膜是否完整,内部回声是否均匀,实质内有无异常包快,异常包快的大小、囊实性、内部回声、边界清晰情况等,其中肝脏要报告门静脉内径;门静脉高压时,要报告门静脉及脾静脉内径及走行。
CDFI:要描述实质脏器内血流充填情况,需要时测量血流速度和频谱二.胆系的超声报告规范:胆囊的大小,形态,囊内有无异常回声团块,团块的大小、回声、活动、声影等,胆总管的内径要常规测量。
肝内胆管异常增宽的要描述内径及阻塞情况。
三.盆腔脏器超声报告规范:子宫附件的位置、大小、形态,肌层回声是否均匀,内膜情况及腔内回声,节育环有无等,有占位性病灶时,要描写病灶的大小,回声,边界情况,盆腔有积液时测量积液前后径。
男性病人要报告前列腺的大小、形态、内部回声等。
CDFI:描述盆腔脏器的血流情况及有无异常血流信号。
四.甲状腺、腮腺及颌下腺及浅表病灶超声报告规范:腺体的大小,内部光点回声均匀性,占位病灶的大小、包膜、内部回声及血流情况均要描述清楚。
五.乳腺超声报告规范:乳腺的腺体回声,有无导管扩张,腺体内包块的大小、形态、回声、后方透声、钙化点及血供情况,包快的位置钟面定位。
六.心脏超声报告规范:各房室腔径及大血管的内径大小,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厚度,各瓣膜回声及启闭,LVEF值测定,室壁运动,腔内有无异常回声等。
CDFI:各瓣膜血流情况,房室水平有无异常血流及瓣膜前向血流频谱,各疾病要做详细描述和报告。
七.血管超声报告规范:血管的走行,内径,血流充填及频谱,血栓情况,动脉内膜回声及斑块情况,浅静脉是否曲张等要报告。
八.头颅多普勒超声报告:各脑动脉的血流充填,流速,频谱形态等要详细测量并描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胆囊与胆道
【检查方法】
(一)、患者准备
1、患者须禁食8h以上,早晨空腹检查较为适宜。
2、必要时饮水300-500ml有利于肝外胆管显示。
3、胃肠道气体干扰明显者,可灌肠排便后检查。
4、急诊患者不受以上条件限制,可在密切观察下及时进行检查。
5、一般胆囊检查须在X线胃肠造影三天后,胆系造影二天后进行。
(二)、仪器条件:实时超声诊断仪都可以用于胆道系统检查,仪器的调节与肝脏检查相似,以能清晰显示观察部位的胆系结构为原则,探头选择凸阵、线阵、扇扫探头,凸阵探头效果更好,探头频率一般选用3~5MHz,小儿可选用5~7MHz。
观察胆囊血流信号时需要随时调节聚焦区、彩色显示围、灵敏度、滤波频率等,并设法消除伪像。
(三)、扫查方法
1、利用肝脏显示充盈的胆囊及肝外胆管,在患者深吸气屏气状态下,用探头加压推及气体可提高胆管显示率。
2、右上腹直肌外缘纵断切面,探头稍向左倾斜,显示胆囊纵轴断面。
3、患者深吸气后屏气,探头从肋缘下向隔肌斜面切面扫查,显示胆囊位于右肾前方,向左上移动可见胆囊颈管部及肝外胆管截面位于下腔静脉横断面的前外侧,并可见门脉左右支及其腹侧伴行的左右肝胆管。
4、患者取右前斜位45°,探头置右上腹正中肋缘下纵切面下段稍侧向右外侧扫查显示肝外胆管。
5、胸膝卧位可能使积聚于胆道周围的肠气移开,更清晰的显示胆囊颈部和肝外胆管病变。
(一)、胆囊的形态、大小、胆壁的厚度及是否光滑。
(二)、胆囊有无胆泥、结石、隆起性病变或肿瘤。
(三)、疑有胆囊炎或胆囊颈部梗阻者,用脂餐试验观察胆囊收缩功能。
(四)、肝、外胆管管径;胆管有无扩,扩程度、围、部位。
(五)、胆管有无结石、肿瘤、局部管壁增厚或囊状扩。
【正常胆囊及参考值】
(一)、胆囊纵切面多呈梨形或长茄形,横断面呈椭圆形。
胆囊壁光滑,胆囊胆汁为无回声,透声性好。
(二)、胆囊纵轴指向肝门,颈部位置较深,邻近门脉右支。
体部前壁贴于肝脏的胆囊床,床部游离于肝下缘邻近腹前壁。
(三)、超声测量
1、正常胆囊的长径一般不超过8.5cm,前后径数不超过3.5 cm;前后径对胆囊力的反映较长径更有价值。
2、正常胆囊壁厚度空腹状态下不超过2.5mm,测量时探头必须垂直于胆囊壁,否则会产生胆囊壁增厚的假象。
【正常胆道及参考值】
(一)、肝胆管,左、肝管在门脉左右支的前方,径在2mm以下;正常肝胆管二级以上分支超声难以清晰显示。
(二)、肝外胆管,声像图上肝外胆管大致分为上下两段;上段紧贴于门静脉腹侧与之伴行,下段与下腔静脉伴行,前方为胃十二指肠,胆管下段延伸进入胰头背外侧。
下段胆管由于胃肠道气体的干扰,不易清晰显示。
正常人肝外胆管上段径不超过5.0mm,下段径不超过8mm,高龄者有增宽趋势。
(一)、胆囊壁增厚呈双层,不是急性胆囊炎特有的表现,肝硬化合并低蛋白血症和腹水、急性重症肝炎时都可出现。
(二)、初期单纯性胆囊炎超声表现不典型。
胆囊稍增大,囊壁轻度增厚。
(三)、化脓性胆管炎合并胆囊炎时,胆囊不大,仅显示囊壁增厚、模糊,有沉积物。
胆囊壁外肝组织有低回声带可能为严重胆囊炎的炎性渗出。
(四)、胆囊结石易误诊的常见于以下:
1、胆囊炎性沉积物或旧的浓缩胆汁等易误诊为泥沙样结石。
2、当结石不大或嵌顿于胆囊颈管时容易漏诊。
3、位于近肝门部的肝外胆管结石误认为胆囊结石。
4、胆囊颈管部结石、粘连瘢痕组织、癌肿、胆囊颈部淋巴结钙化灶等易误诊为胆管结石。
5、肝胆管积气及后方多重反射易误诊为结石声影,应注意鉴别。
6、胆总管末端的癌肿、蛔虫尸体碎块和黏稠胆汁、脓性胆汁、胆管乳头部溃疡炎症等也有同结石相似的超声表现。
(五)、胆囊气性坏疽,胆囊增大,囊壁显著增厚,囊含有气体,后方显示不清。
(六)、或胃切除术后,常见胆囊增大伴沉积物回声,但囊壁不增厚无压痛,有助于鉴别。
(七)、轻度慢性胆囊炎声像图无特异性,慢性胆囊炎胆囊萎缩常显示不清。
超声诊断困难。
(八)、胆囊炎增殖型需与胆囊癌的厚壁型、胆囊腺肌样增生症鉴别。
(九)、结石的胆囊轮廓不清晰,仅见胆囊前壁的弧形高回声,伴宽大声影,看不到结石轮廓,呈典型的“WES”征。
(wall echo shadow,囊壁回声的正影)
超声检查中易误诊为“WES”征有下列情况:
1、钙胆汁或钙化胆囊声像图显示为高回声带,其后伴有清晰的声影,胆囊腔不能显示,鉴别困难。
2、胆囊过小或先天缺如,肝门附近含气的胃肠道易误诊为胆囊充满结石。
3、胆囊切除术后瘢痕组织或胆囊窝纤维化,应结合病史诊断。
(十)、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癌的发病率高,较多结石高回声团及声影掩盖肿瘤是漏诊的主要原因。
实块性胆囊癌有时与肝癌不易区别。
1、突到胆囊腔,肿物似与门静脉右支接近;
2、有结石强回声;
3、来自胆囊动脉,应高度提示胆囊癌。
(十一)、肝外胆管扩程度不能作为鉴别良恶性梗阻的依据。
(十二)、肝外胆管扩是超声检查梗阻性黄疸的灵敏指标。
胆管的扩先于临床黄疸出现。
(十三)、梗阻水平判断
1、总管扩是下端梗阻的可靠依据。
2、外胆管正常或不显示而肝胆管或左右肝管仅一侧扩提示上段肝门部阻塞。
3、多数情况下胆囊与胆总管的力状态是一致的,即胆囊增大提示下段阻塞,胆囊不大符合上段阻塞。
4、有时胆囊与胆总管处于矛盾的力状态,提示胆囊颈部阻塞或胆囊本身存在病变。
胆囊是否增大不能作为判断梗阻水平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