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2017年第16课 短文两篇同步练习题AB卷(含解析)
【最新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诫子书》一课一练同步练习(含答案)
【最新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诫子书》一课一练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1)夫君子之行.()(2)年.与时驰()2.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君子/之行B.静/以修身,俭/以养德C.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3.用课文原句填空。
(1)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
(2)《诫子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
(3)《诫子书》中能表现“躁”的危害的句子是“”。
4.根据例句,在仿句中填空。
例句:行对卧,听对看,昼永对春闲。
手辣对心酸,虎踞对龙蟠。
仿句:朝对,暑对,淡雨对轻烟。
郊寒对,酒圣对诗仙。
5.综合性学习。
学校将举办以“传承书圣文化,培养审美情趣”为主题的“校园文化节”。
请你结合下列材料,写一段150字左右的宣传语,以激发全校师生参与活动的激情。
【材料一】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是民族文化的瑰宝。
研习、欣赏书法,可以增强书写的美感,增进对中国民族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
【材料二】王羲之,东晋书法家,被称为“书圣”。
他的书法为历代学书者所崇尚,影响极大。
他的《兰亭集序》帖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最灿烂的瑰宝,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材料三】王羲之的书法刚健而娟秀,朴素而精巧,直率而蕴藉,飘逸而端庄。
今天人们所看到的王羲之书法大多是后人摹写、勾填的,或者从石刻上拓下来的。
【材料四】“校园文化节”期间将开展“书法知识讲座”“‘王羲之杯’书法大赛”“师生书法作品展”“墨香笔会”等一系列活动。
1/ 5。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6 《短文两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6 《短文两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思考探究一、朗读课文,说说这两篇文章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两篇文章都是骈散结合。
《陋室铭》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爱莲说》以散句为主,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
二、《陋室铭》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深意?与同学交流一下,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应该如何看待作者所说的“惟吾德馨”?参考答案:《陋室铭》的主旨是从孔子“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句话生发而来的,作者以此结束全文,既巧妙地照应了开头“惟吾德馨”,又显得立意高远。
“惟吾德馨”是古人淡泊名利、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是古人对道德情操的最高追求。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不应该忽略美好的品行,要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
三、《爱莲说》称莲为“花之君子”,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备哪些美好品质。
和同学讨论一下,如何理解“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生境界?参考答案:【示例】君子品质:庄重、质朴、洁身自好、不慕名利。
“出淤泥而不染”寓意从污浊的环境中走出来,却能保持纯真的品质而不沾染坏习气。
周敦颐的这句话寓示了人生的一种境界。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应该始终保持这种操守,即使身处污浊的环境,依然能保持已身。
积累拓展四、背诵并默写这两篇短文。
点拨:先熟读,再背诵。
朗读课文时,要注意节奏。
默写时,字体要工整,并注意易错字。
五、“之”有时充当代词;有时相当于助词“的”;有时用于标明前置宾语;有时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辨析下列句子中的“之”字各属于哪种用法。
1.何陋之.有?2.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4.友人惭,下车引之.。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参考答案:1.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2.助词,的。
3.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代词,指陈元方。
5.代词,指学问和事业。
短文两篇同步习题含答案(供参考)
1.
略
2.
A并非矛盾。
3.
略
4.
略
5.
(1)略
(2)略
(3)略
(4)略
(5)略
(6)略
6.
(1)略
(2)略
(3)略
(4)略
7.
(1)略
(2)略
8.
略
8.
依照提示仿写句子。
合上书页,静静躺在床上,我不由思绪万千。是啊,人的生命是那样短暂而宝贵,我无法增加它的长度,但我能够尽力增加它的宽度。在人一辈子的旅程中,我要做勇敢的攀登者,用脚步丈量每一座山峰;我要做无畏的航行者,用双桨征服每一处险滩;我要做,。
9.
请从课文当选择让你体会最深的句子或词语,写下你独特的感悟。
A. 麦尔先生在黑板上写完“法兰西万岁”后,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最后一课》
B.着父亲艰巨地过铁道时的背影,我的眼泪专门快地流了下来。《背影》
C.我 向藤野 先生辞别时,他的脸色有些悲伤,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藤野先生》
D.时近初冬,店里没有一个顾客,我靠着火,合了眼坐着。《孔乙己》
(6) 文中对一个“停止”的描述,抒写了音 乐 教师对生命的感悟。生活中必然有一句歌词或一段旋律也曾深深地感动过你,请把你的感受描述出来。(60字之内)
《短文两篇》同步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分)1.下面句源自中成语运用准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
B. 同窗们常常向教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C. 谈起电脑、互联网,那个小孩竟然说得井井有条,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D. 想不到旧日的“浪子”今天却成了英雄,这就不能不令人另眼相看。
七年级下册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练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下册16 短文两篇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苔痕上.阶绿C.不蔓.不枝.,香远益清D.菊之爱,陶后鲜有闻.2.下列各项中和“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何陋之.有B.水陆草木之.花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D.康肃笑而遣之.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不在深,有龙/则灵B.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C.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4.填空。
(1)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
(2)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
(3)高度概括莲的品质的句子是:。
5.古诗词中有不少写菊花、莲花的句子,请各写出完整的两句。
写菊花:,。
写莲花:,。
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濯清涟而不妖.(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8.“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9.《爱莲说》这篇散文,在做人方面给了我们哪些启示?(二)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第16课《诫子书》同步练习-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5课诫子书练习题(含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淡泊.(bó) 险躁.(zào) B.致.远(zhì) 枯.落(kū)C.淫.慢(yíng) 穷庐.(lú) D.励.精(lì) 治.性(zhì)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非淡薄无以明志B.非宁静无以至远C.淫慢则不能厉精D.险躁则不能治性3.下列朗读停顿位置和理由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理由:突出静与俭的意义。
B.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理由:“年”和“意”是陈述的对象。
C.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理由:强调否定的意思。
D.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理由:突出前后的因果关系。
4.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1)夫君子之行________________(2)俭以养德________________(3)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________(4)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________(5)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________(6)多不接世________________5.翻译下列句子。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爱莲说》对比阅读专项训练练习(含答案)
《爱莲说》对比阅读一、(甲)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周邦彦——《苏幕遮》(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爱莲说》(丙)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
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
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李渔——《芙蕖》8.解释⑴侵晓窥檐语⑵可爱者甚蕃.⑶芙蕖则不然.⑷自夏徂秋临近拂晓⑵多⑶这样⑷往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D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濯清涟而不妖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10.(乙)段以莲象征君子美德,下列叙述莲与君子特质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B )A.出淤泥而不染:君子洁身自爱,不同流合污。
B.不蔓不枝:君子不随便说他人短处,以免横生枝节。
C.香远益清:君子德行芬芳,可以远播各地。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君子人格高洁令人景仰,不受人狎利用。
11.翻译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我则唯独喜爱莲花从污泥中生长出来却不被沾染污秽。
⑵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
这对于花来说是(它)的分内之事,对于人来说就是应当得到的享受了。
12.(甲)词是写作者见到荷塘景象,而生出思念故乡的情感。
(乙)段借对莲花形状的叙写,阐述了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七】人教版新版七年级下册语文16《短文两篇》练习及答案
16《短文两篇》练习学校姓名座位号(一)《陋室铭》一、解释文中加点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往来无白丁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二、翻译下列句子(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孔子云:何陋之有?三、回答问题1、《陋室铭》的主旨句是2、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描写陋室的?3、《陋室铭》描写陋室环境和居室主人的生活情景,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趣和节操?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5、文中结尾引用孔子话的作用是什么?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答题。
(共8分)(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二)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选自《论语》)注:○1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
○2不堪:无法忍受。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2分)(1)有仙则名.:(2)惟吾德馨..:2.翻译句子(2分)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用《陋室铭》中的句子填空。
(1分)“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极交友之妙境。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与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与答案一、基础精练1.给加点的字注音。
淤.泥( ) 濯.( ) 案牍.( )亵.玩( ) 鲜.有闻(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仙则名.( )(2)惟吾德馨.( )(3)往来无白丁..( )(4)无案牍..之劳形( )(5)濯清涟而不妖.( )(6)不可亵玩..( )(7)宜.乎众矣( )(8)亭亭..净植( )3.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4.下列语句中的“之”与“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一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无丝竹之乱耳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C.何陋之有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5.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斯是陋室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B.无案牍之劳形送杜少府之任蜀州C.有龙则灵学而不思则罔D.可以调素琴徐喷以烟6.选出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 )A.有仙则名B.不蔓不枝C.苔痕上阶绿D.无丝竹之乱耳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写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
D.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二、考试链接(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灵( )(2)鸿儒( )(3)调( )(4)劳形(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紫藤萝瀑布》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紫藤萝瀑布》同步练习一、基础攻坚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瀑.布( ) 伫.立( ) 笼.罩( ) 迸.溅( ) 酒酿.( )忍俊不禁.( ) 仙露.qióng( )浆盘qiú( )卧龙答案:pù zhù lǒng bâng niàng jīn 琼虬解析:注音时要注意嫩芽的“伫”声母是“zh”,不是“ch”。
”笼罩“的“笼”,“酒酿”的“酿”声母是“l”,不是“n”,“盘虬卧龙”的“虬”不要写成“球”。
2、下列加点字注意有误的一项是()A.迸.溅bâng 绽.开zhàn 挑.逗tiǎo 伫.立zhùB.伶.仃líng 笼.罩lǒng 酒酿.liàng 条幅.fúC.沉淀.diàn 辉煌.huáng 琼.浆qióng 枯.槐kūD.凝.望níng 瀑.布pù 盘虬.卧龙qiú 花穗.suì答案: B解析:注意“迸”的读音是“bâng”而不要读成“bìng”,“酿”的声母是“n”而不是“l”,“凝”的声母是“n”不要读成“y”,“穗”是平舌音不是翘舌音。
3、选出每组中有错别字的一项。
①A.浅紫 B.抚摸 C.遮住 D.遗撼()②A.笼罩 B.繁蜜 C.琼浆 D.喜悦()③A.瀑布 B.发瑞 C.迸溅 D.蜂围()④A.蝶阵 B.盛开 C.最嫩 D.贮立()答案:①、D ②、B ③、B ④、D解析:“遗撼”应该是“憾”;“繁蜜”应该为“繁密”;“发瑞”应该是“发端”;“贮立”应该为“伫立”。
4.下列各句没有运用拟人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A.“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B.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C.(每一朵盛开的花)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短文两篇》知识点+图文解读+同步练习
(1)蕃(
)
(2)濯(
)
(3)蔓(
)
(4)益(
)
(5)植(
)
(6)鲜(
)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释】①取:嗅取(兰的香味)。②氲氲(yūn 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③瑞:吉, 善。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而名之不可(
)
(2)莫能肖也(
)
19.《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逼”字有以下几个义项。根据上下文,“非可逼而取也”中“逼”最恰当的解 释是(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仙则名(
)
(2)惟吾德馨(
)
(3)往来无白丁(
)
(4)无案牍之劳形(
)
(5)濯清涟而不妖(
)
(6)不可亵玩(
)
(7)宜乎众矣 (
)
(8)亭亭净植 (
)
3.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4.下列语句中的“之”与“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一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无丝竹之乱耳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何陋之有
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5.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17《短文两篇》同步检测试题及答案
17《短文两篇》同步检测(满分:50分时间:30分钟)一、基础积累(23分)1.给加粗的字注音。
(5分)淤泥( ) 濯( ) 案牍( ) 亵玩( ) 鲜有闻(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7分)(1)惟吾德馨( ) (2)往来无白丁( ) (3)无案牍之劳形( ) (4)濯清涟而不妖( ) (5)不可亵玩( ) (6)宜乎众矣( )(7)亭亭净植( )3.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4.下列语句中的“之”与“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一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无丝竹之乱耳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C.何陋之有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5.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斯是.陋室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B.无案牍之.劳形送杜少府之.任蜀州C.有龙则.灵学而不思则.罔D.可以.调素琴徐喷以.烟6.选出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 )(2分)A.有仙则名.B.不蔓.不枝.C.苔痕上.阶绿D.无丝竹之乱.耳7.默写。
(3分)(1)《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
(2)《陋室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
(3)《爱莲说》中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 , 。
二、阅读理解(27分)(一)(15分)【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乙】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
安贫乐道,专精耽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意怡如也。
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之。
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6课《猫》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6《猫》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作者笔下的三只猫,特点不同,命运各异。
默读课文,直接摘录或者自己概括相关内容,填写下表。
参考答案:二、第一只猫死后,“我”安慰三妹说:“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这三句话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参考答案:第一句话表现了这只猫的死带给我们的感受,虽然难过,但还不至于太伤心,也为后面第二只猫的到来做了铺垫。
第二句话表示第二只猫丢失后,我们全家伤心的程度加深了,在结构上起着总结上文的作用,又为下文的被动收养流浪猫做了铺垫。
第三句话比上一句程度更深,一个“永不”显示出了作者态度的决绝,放在文章最后,既呼应了开头,又拓展了文意,也对全文作了总结。
三、第三只猫“大家都不喜欢它”,但它亡失之后,“我”却“更难过得多”。
你觉得原因是什么?仅仅是因为“我”冤枉了它吗?参考答案:论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第三只猫都不如前两只猫。
“我”之所以对第三只猫的死感到更难过,是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
因为“我”的主观臆断,认定鸟是被它咬死的,暴怒之下,用木棒打了它,它受到冤屈却无法辩诉,最后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所以“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从这件事中,“我”意识到,光凭个人的好恶,带着私人的偏见去对待第三只猫是多么的不公平,因而良心受到谴责,追悔莫及。
这一点是与文章主旨紧密相连的。
作者写猫,并不仅仅局限于猫本身,而是借此阐发了人生哲理,揭示了关爱动物、爱护弱小、反思人类自身弱点的主题,也体现了作者勇于自我反思的自省精神,以及知识分子悲天悯人的宽厚情怀。
四、品味下列语句,说说各句的表达效果。
1.(猫)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2.大家都不高兴,好像亡失了一个亲爱的同伴……3.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4.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参考答案:1.比喻。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6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含答案
.. .. .. . . . . . . . . .. . . . . . ... . .16 短文两篇1.找出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1)A.案牍(dú) B .德馨(xīng)C .调素琴(tiáo)()(2)A.淤泥(yū) B .甚蕃(pān)C .西蜀(shǔ)() (3)A.苔痕(tāi) B .鸿儒(rú)C .亵玩(xiè)()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无丝竹之乱耳A .何陋之有B .无案牍之劳形C .以我酌油知之D .水陆草木之花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谈笑有鸿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无案牍之劳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往来无白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仙则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可爱者甚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晋陶渊明独爱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濯清涟而不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宜乎众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为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长春版七年级下第16课《短文两篇》之《与朱元思书》同步精练1
《与朱元思书》同步精练1一、基础题(14分)1.原文填空。
(8分)(1),天山本色。
,。
(2)负势竞上,;,。
,。
2.解释加粗词语。
(2分)(1)从流飘荡(2)皆生寒树3.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
(4分)(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二、整体感悟(3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本句中“鸢飞戾天者”指哪种人,作者对此是什么态度?三、课文阅读题(7分)阅读课文第三段,完成下列问题。
1.解释加粗词语。
(2分)(1)负势竞上(2)蝉则千转不穷2.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
(2分)(1)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2)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态度?(3分)四、类文阅读题(17分)济南的秋老舍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
那么,请看济南吧。
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不同了。
从颜色说吧,山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深,比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
山脚是镶着各色绦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儿,山顶上的色儿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
山顶的颜色不同不重要,山腰中的颜色不同才真叫人想作几句诗。
山腰中的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动,特别是在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忽然又温暖一会儿,这个变动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觉得出这个变化,而立刻随着变换。
忽然黄色更实了一些,忽然又暗了一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滚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和着色彩,轻轻地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
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的天,睛朗的阳光;蓝得像要由蓝变绿了,可又没完全绿了;晴暖得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凉风,正像诗一样的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
况且因为颜色的不同,那么高低也又显然了。
高的更高了些,低的更低了些,山的棱角曲线在晴空中更真了,更分明了,更瘦硬了,看山顶那个塔!再看水。
人教 7 上 语文:16《诫子书》 同步练习(含答案)
16《诫子书》同步练习(含答案)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静以修身②俭以养德③非澹泊无以明志④非宁静无以致远2.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答:3.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答:4.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答:答案:1.①用恬静来修养自己的身心②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③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④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
2.作者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
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心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3.告诫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4.非澹泊无心明志,非宁静无心致远。
赠送文档,欢迎留存!教师资格证面试答辩攻略想要顺利拿到教师资格证,笔试是考生面临的第一道入门关卡,而面试则是考生面临的决胜关卡。
教师资格证的面试考试一般采取结构化面试和情境模拟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抽题备课、试讲、答辩等方式进行。
考生按照有关规定随机抽取备课题目,进行备课,时间20 分钟,接受面试,时间20 分钟。
考官根据考生面试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分。
答辩这部分虽然所占的比例没有说课或试讲的分值大,但是对于考生来说可谓是相当重要的,甚至会对考生的成绩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下面我们就谈谈教师招聘考试中面试问答的常见内容及注意的问题。
首先是教育知识。
这类题目内容是在问答题中比较常见的。
主要考察考生对教育基础理论和教育基本理念的熟悉程度。
这类题目中经常会涉及笔试中的教育基础理论的问题,但是问题的侧重点更加注重教学及教学的理念,考生们要引起关注。
在这些题目中,近年来比较热的新课程改革理念成为很多地区青睐的问题角度之一。
对于新课程改革,考生需要知道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在答题的过程中,要更多的顾及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教师放在引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上。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后复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后复习题(附答案解析)一、积累与运用1. 给下面的字注音。
陋()铭()馨()牍()鸿()儒()淤()涟()蔓()苔()蜀()逸()噫()2.给下列形似字注音组词。
3.下列句中加点的单音节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哪个双音节词,并填入括号内。
(1)有仙则名.()(2)有龙则灵.()(3)惟吾德.馨()(4)苔痕上阶.绿()(5)可以调.素琴()(6)出淤泥而不染.()(7)香远益.清()(8)宜.乎众矣()4.选择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恰当的一项。
(1)无案牍之劳形A.无/案牍之劳形B.无案牍/之劳形C.无案牍之/劳形D.无案牍/之/劳形(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5.给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义项。
(1)牡丹之爱,宜.乎众矣A.应当B.适宜C.当然(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A.新鲜B.少C.鲜艳(3)水不在深,有龙则.灵A.否则B.却C.那么,就(4)无丝竹之.乱耳A.助词、的B.代词,它C.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5)可以..调素琴A.能够,用现代汉语“可以”B.可以用来C.能凭借(6)濯清涟而不妖.A.美丽而不庄重B.妖气C.装束奇异(7)同.予者何人A.赞成B.同意C.和……一样(8)亭亭净植.A.植物B.栽种C.树立6.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词性变化及在句中的意思。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3)无丝竹之乱.耳(4)无案牍之劳.形(5)不蔓.不枝.(6)香远.益清.7.写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1)无案牍之劳形.古义:今义:(2)惟吾德馨.古义:今义:(3)谈笑有鸿.儒古义:今义:(4)无丝竹..之乱耳古义:今义:(5)宜.乎众矣古义:今义:8.将下列句子译成白话文。
(1)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6课《猫》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6课《猫》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1. 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相称.(chèng) 忧郁.(yù) 捉捕.(b ŭ) B .红绫.(líng) 诅.骂(z ŭ) 虐.待(nüè) C .怅.然(chàng) 一缕.(l ŭ) 消耗.(hào) D .怂.恿(s ŏng ) 咕.噜(g ū)叮嘱.(sh ŭ)2.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娱乐 乞丐 隐约 活泼B .郁闷 懒惰 洗刷 失踪C .归途 慌忙 预警 污涩D .疑望 松散 诉说 隔壁3.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今天发试卷了,我考得不是很理想,在回家的路上总怕爸爸批评我,真是让人提心..吊胆..。
B .据英国《卫报》2020年2月2日报道,坦桑尼亚教堂礼拜活动中至少20人因踩踏事件丧生,牧师畏罪潜逃....。
C .对一切事物,都不能妄下断语....。
如果妄下定论,必然落人错误的论断。
D .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们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跆拳道,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4. 根据语境,下列填写在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午饭时,张妈诉说道:“刚才遇到隔壁周家的丫头,她说,早上看见我家的小猫在门外,被一个过路的人捉去了。
”于是这个亡失 ① 了。
三妹很不高兴的,咕噜着道:“他们看见了,为什么不出来阻止?他们明晓得它是我家的!”我也___② 地,愤恨地,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A .①证明 ②怅然B .①证实 ②茫然C .①证明 ②茫然D .①证实 ②怅然 5. 请选出下列语句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句中的“里”是名词。
B .“我刚才也寻了一遍..,没有看见。
”句中的“一遍”是数量词。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十六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教部编版语⽂七年级下册第⼗六课《短⽂两篇》同步练习题(含答案解析)⼈教部编版语⽂七年级下册第⼗六课《短⽂两篇》同步练习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字词书写1.根据拼⾳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
鸿rú(____)陋室铭.(____)yū泥(____)不màn不枝(____)xiè玩(____)濯.清涟(____)隐yì(____)鲜.有闻(____)⼆、其他2.解释下⾯字词中加点字的含义。
斯.是陋室(____)鸿.儒(____)⽆案牍之劳形.(____)可爱者甚蕃.(____)出淤泥⽽不染.(____)濯.清涟(____)不妖.(____)鲜.有闻(____)亭亭净植.(____)亵.玩(____)3.⽂学常识填空。
(1)刘禹锡,字________,河南洛阳⼈,唐代诗⼈、________家、________家。
⽩居易称之为“_______”。
著有《_______》《⽵枝词》《_______》等。
刘禹锡诗⽂俱佳,涉猎题材⼴泛,与柳宗元并称“______”,与韦应物、⽩居易合称“_______”,并与⽩居易合称“________”。
(2)周敦颐,________代著名________家。
字________,号濂溪,道州营道(现在湖南省道县)⼈。
晚年在庐⼭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世称“________”。
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对宋明的哲学思想有很⼤影响。
著有《________》《________》《通书》。
4.写出加点词的古今义。
(1)惟吾德馨.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2)⽆丝⽵..之乱⽿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3)⽆案牍之劳形.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5.指出句中“之”字的⽤法。
(1)孔⼦云:“何陋之有?”(______)(2)⽔陆草⽊之花,可爱者甚蕃(______)(3)⽆案牍之劳形(______)(4)⽆丝⽵之乱⽿(______)(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______)(6)莲之爱,同予者何⼈(______)6.翻译下列句⼦。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6《短文两篇》同步练习(附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6《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1. 加线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调素琴(弹)无丝竹之乱耳(奏乐的声音)有仙则名(著名,出名)B.无案犊之劳形(劳累)山不在高(在于)往来无白丁(没有什么学问的人)C.孔子云(说)谈笑有鸿儒(大)惟吾德馨(香气)D.有龙则灵(灵验,神奇)斯是陋室(这)阅金经(佛经)2. 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3. 下面对《陋室铭》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B.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C.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D.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陋室铭》表现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爱莲说》表现作者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
B.《陋室铭》《爱莲说》两文都是托物言志的名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
C.“铭”和“说”都是古代文体,“铭”侧重于议论,“说”侧重于叙事。
D.《陋室铭》句式整齐,对仗工整;《爱莲说》语言精练,骈散相间。
5. 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
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己的“陋室”,表明作者以古名贤自况,即自己也有向古名贤学习的愿望和决心。
B.刘禹锡诸葛亮和扬雄,他们都具有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君子之风,高雅脱俗而才华横溢。
住在床头屋漏、雨脚如麻的草堂中的杜甫,也可以说是他们的同类。
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象征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志洁行廉,仪态端庄,美名远扬。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16课《短文两篇》课后作业试题(含答案)
《短文两篇》课时练一、文言文基础达标阅读《陋室铭》,完成1-5题。
(15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选文的作者是代。
(2分)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①有仙则名()②斯是陋室()③谈笑有鸿儒()④)无丝竹之乱耳()3.下列各组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 斯是陋室天将降大任于是人B. 无案牍之劳形送杜少府之任蜀州C. 有龙则灵学而不思则罔D.可以调素琴皆以美于徐公4.翻译句子。
(4分)(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孔子云:“何陋之有?5.请你引述典型例子,谈谈你对“唯吾德馨”一句的理解和感悟。
(2分)二、课内外比较阅读(15分)[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子曰:“吾与回(颜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论语))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论语》)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① 谈笑有鸿儒鸿儒②人不堪其忧不堪7.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8、[甲〕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是;〔乙)文颜回采用的学习方法是课上,课下巩固、发挥;他安心于尊师悟道,将学问做好做透。
(4分)9.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三、《爱莲说》精彩课内阅读、(17分)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16版)同步练习AB卷
第16课短文两篇
A卷基础篇
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可以调.素琴( )
(2)无丝竹
..之乱耳( )
(3)香远益.清( )
(4)亭亭净植.( )
(5)陶后鲜.有闻( )
(6)宜.乎众矣( )
答案:(1)调弄(2)弦、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3)更加(4)竖立(5)少(6)应当
2.下列句子中的“之”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水陆草木之花
B.莲,花之君子者也
C.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D.无案牍之劳形
【解析】选D。
该项中的“之”没有实在意义,取消句子独立性。
其他三项中的“之”都是结构助词,的。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2)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可以靠近玩弄啊。
4.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C.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D.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解析】选B。
B项的正确停顿为: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B卷提升篇
5.阅读《陋室铭》,完成(1)~(3)题。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①谈笑有鸿.儒______ ②有仙则名.____
答案:①大②出名,有名
(2)任选下面一句翻译。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②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3)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可以调素琴”与“无丝竹之乱耳”是前后矛盾的。
B.本文以陋室为喻,将作者的志向和情操写得比较含蓄,这种写法叫作“托物言志”。
C.这篇铭文的韵脚是“inɡ”。
D.“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从交往角度来写“陋室不陋”的。
【解析】选A。
不矛盾,二者指代不同。
“无丝竹之乱耳”的“丝竹”指的是城市嘈杂缭乱的宫廷富贵人家的丝竹,“调素琴”指的是自己兴趣所在的音乐。
6.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爱莲说(详见课文)
习惯说
[清]刘蓉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①之西偏一室。
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
室有洼,径尺,浸淫②日广。
每履.之,足苦踬③焉。
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父来室中,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
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
地坦然,则既平矣。
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④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
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注】①养晦堂:刘蓉居室名。
②浸淫:渐渐扩展。
③踬:跌绊。
④习之中人:习惯在人身上一旦形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益:增加
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鲜:少
C.每履.之,足苦踬焉履:踩
D.父来室中,语.之语:告诉
【解析】选A。
“益”的意思是“更加”。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我唯独喜爱莲花出于淤泥而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②(父亲)看到屋里的坑洼笑着对我说:“你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治理,凭借
什么治理国家呢?”
(3)用“/”给《习惯说》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标两处,不含句末)
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
答案: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
【方法指导】
文言节奏划分口诀
节奏划分有诀窍,划一划二不划三。
主谓动宾要停顿,谓补之间照样分。
遇上关联想一想,总领词后慢步走。
古二今一要慎重,名词状语须打住。
省略成分断没错,提示停顿理当然。
专有名词分清楚,节奏划分顾全貌。
下面详细解说这一口诀,以便于大家灵活运用。
(1)节奏划分有诀窍,划一划二不划三。
“划一划二不划三”意思是说在一句文言句子中,停顿一二次是常事,停顿三次或三次以上就很少了,即使要停顿三次或三次以上,做题时,也可以省去可划可不划的地方。
(2)主谓动宾要停顿,谓补之间照样分。
通常情况下,文言句子的结构与现代汉语的句子结构相似,都是由主语、谓语、宾语、补语等成分构成,朗读时主谓之间、动宾之间、中心词与补语之间要停顿。
(3)遇上关联想一想,总领词后慢步走。
遇上表示假设、转折等连词,如“若”“而”“然则”等,或表示总结性的词语,如“故”“是故”等,或句首发语词,如“盖”“夫”等,往往在这些词语的后面要停顿。
(4)古二今一要慎重,名词状语须打住。
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节词,朗读时要分开读;名词活用作状语的这个“活用词”之前要停顿。
(5)省略成分断没错,提示停顿理当然。
古代汉语常有省略句式,在省略之处停顿保准没错,有些语气词用在句子中,表示提示或舒缓语气,在这个词的后面停顿合情合理。
(6)专有名词分清楚,节奏划分顾全貌。
古代汉语有很多表示人名、地名、年号名、官职名等的词语,我们要加以分辨,在这些专有名词的中间是不能停顿的。
这里只总结出了朗读停顿节奏划分的一些基本方法,但是仅凭这些方法还远远不够,更为重要的是要整体感知全文,多读、多品、多悟,理解文言句子的含意。
如果在这样的基础上,再加上掌握的基本技巧,划分节奏定能顺利过关。
(4)《爱莲说》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习惯说》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这个道理是:_____________。
答案: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附《习惯说》【译文】
我年少时,在养晦堂西侧一间屋子里读书。
(我)低下头就读书,遇到不懂的地方就仰头思索,想不出答案,便在屋内踱来踱去。
这屋有处坑洼,直径一尺,渐渐侵蚀扩展。
每次经过,我总要被绊一下。
时间一长也习惯了,再走那里就同走平地一样安稳。
一天,父亲来到屋子里,找我谈话看到屋里的坑洼笑着对我说:“你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治理,凭借什么治理国家呢?”随后叫仆童将坑洼填平。
父亲走后,我读书思索问题又在屋里踱起步来,走到原来坑洼处,心里一惊,感觉地面突然凸起一块;低头看,地面却是平平坦坦。
我别扭地走了许多天才渐渐习惯起来。
唉!习惯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厉害的啊!脚踏在平地上,便不能适应坑洼;时间久了,洼地就仿佛平了;以至把长久以来的坑填平,恢复原来的状态,却认为是阻碍而不能适应。
因此君子求学,贵在慎重地对待开始阶段的习惯养成。
不用注册,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