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综合测试题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全册综合试卷(含答案)

新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全册综合试卷(含答案)

高二生物必修三全册综合检测题一、选择题(30题,共60分)1.下列生理过程能在人体内环境中进行的是( )A.血浆蛋白的合成B.抗原和抗体的结合C.流感病毒的增殖D.胰蛋白酶分解蛋白质2.图中的a、b、c分别表示人体内三种细胞外液,细胞1、2、3分别表示处于该细胞外液中的多种细胞,箭头表示这三种液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①液体a的蛋白质含量最高②细胞2中有的种类不消耗O2③液体c可能含有激素和消化酶④细胞3的种类最多( )A.②③ B.③④C.①②D.②④3.图1表示在神经突触中γ-氨基丁酸的作用机理;图2是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此种局麻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如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发生如图所示效果。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B.局麻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C.局麻药和γ-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和作用机理一致,都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D.神经突触能实现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该过程需要能量4.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B.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释放到内环境中,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C.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D.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5.下图是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方框甲代表大脑皮层,乙代表脊髓神经中枢。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中e为感受器,a为效应器B.当有刺激作用时,发生先缩手后产生痛觉的现象,说明缩手中枢位于乙方框处;痛觉中枢位于甲方框处C.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d处膜外的电位变化是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D.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神经递质只能引起乙的兴奋6.某人饥饿时遇到寒冷刺激,会表现出面色苍白,全身颤抖。

则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个体血糖浓度降低,细胞产热不足以维持正常体温B.该个体感觉饥寒交迫的中枢在下丘脑C.调节过程中促甲状腺激素、胰高血糖素等多种激素分泌会增加D.调节过程中几乎所有的细胞都被调动起来抵御寒冷7.当快速牵拉下图中的骨骼肌时,d处可记录到电位变化。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及答案全套.doc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及答案全套.doc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及答案全套第一章综合检测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岀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B.02、CO?、血红蛋白都是内坏境的组成成分C.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D.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是内环境的一部分[答案]C[解析]血液、血红蛋白都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也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2.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屮错误的是()A.人体内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内环境B.人体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C.人体的所有液体统称为细胞外液D.人体内细胞通过细胞外液和外界环境交换物质[答案]c[解析]人体的某些液体如消化道中的液体、胆汁、泪液、汗液等属于外界环境,不能称为细胞外液。

3.下列各项中,可视为物质进入内环境的实例的是()A.小强将酸奶饮入胃屮B.病人点滴生理盐水C.氧气进入红细胞内D.洗澡时耳中进水[答案]B[解析]胃和耳与外界直接相通,不属于内环境;红细胞不属于内环境;而病人点滴的生理盐水进入血浆中,血浆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4.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A.酶促反应速率加快B.渗透压下降C.细胞代谢紊乱D.糖尿病[答案]C[解析]组织细胞参与了内环境稳态的产生和维持,同时它们的正常代谢又依赖于内环境的稳态。

由于内环境中有很多成分,只要有一种物质的含量远低于正常水平,稳态就会遭到破坏,A、B、D三项只是有可能成立,但不是必然结果。

5.下列有关人体内坏境及其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蛋白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B.目前普遍认为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机制是“神经一体液调节”C.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D.寒冷时出现寒战现象不属于内坏境稳态失调[答案]B6.下列属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环境”的是()A.肺泡腔内的气体B.小肠内的消化液C.心室腔内的血浆D.膀胱腔内的尿液[答案]c[解析]小肠内的消化液属人体的外分泌物,膀胱腔内的尿液是人体的一种排泄物,它们与肺泡腔内的气体都属外环境中的物质。

2019-2020学年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章末综合测评(三) (第5~6章)

2019-2020学年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章末综合测评(三) (第5~6章)

章末综合测评(三)(第5~6章)(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5题,共50分)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①生产者②分解者③消费者④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⑤食物链和食物网⑥物质循环⑦能量流动⑧信息传递A.①②③④B.⑥⑦⑧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C[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交流,故选C。

] 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共同组成生态系统B.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可以组成一个生态系统C.蝉→螳螂→黄雀三者形成一条食物链D.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D[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及分解者,A、B错误,D正确;食物链的起点为生产者,C错误。

]3.利用泥浆生物反应器处理污染土壤,原理是将污染土壤用水调成泥浆状,同时加入部分营养物质和菌种等,在有氧条件下剧烈搅拌,使污染物快速分解。

由此推知,该反应器()A.能够实现物质循环B.主要处理有机污染C.可看作一个小型生态系统D.存在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B[该菌种在有氧下能够将污染物的有机物分解,故主要目的是处理有机污染,B正确。

无生产者不能构成生态系统,不能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ACD 错误。

]4.下列属于生态系统食物网特征的是()A.一种生物只能被另一种生物捕食B.食物链的环节是无限的C.一种生物可能属于不同的营养级D.食物网上的生物之间都是捕食关系C[食物网的成因是由于一种生物可能以多种生物为食,也可能被多种生物捕食,所以该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同;食物链的环节是有限的,一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食物网上的生物之间可能存在捕食和竞争的关系。

] 5.如图表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代表各营养级的生物,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共包括3条食物链B.各营养级中,能量最多的是c,生物个体数量最多的是aC.若水体受有机磷农药轻微污染,则受害最严重的是aD.若c所含能量为5.8×109kJ,d含1.3×108kJ,则a至少约含4.5×107kJ B[食物链从生产者开始,到不被捕食的营养级为终点,由此可知图中有3条食物链,A正确。

2019版生物人教版必修3训练:第1、2章检测AWord版含解析

2019版生物人教版必修3训练:第1、2章检测AWord版含解析

第1、2章检测(A)(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匕.1.(2018海南高考)下列属于内环境的是()A. 淋巴管内的液体B. 输尿管内的液体C. 汗腺导管内的液体D. 消化管内的液体答案:A1.2. (2018浙江高考)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 心肌细胞内的CO2浓度低于其生活的内环境B. 血管中的药物需经组织液进入肌细胞C. 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会引起组织肿胀D. 内环境的成分中有葡萄糖和无机盐等解析:心肌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不断产生CO2,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其生活的内环境,A项错误;血管中的药物需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再经组织液进入肌细胞,B项正确;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会引起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由血浆进入组织液中的水分增多,引发人体组织水肿,C项正确;内环境的成分中有葡萄糖和无机盐等,D项正确。

答案:A1.3. 春捂秋冻”的意思是()A. 秋冻身体健康B. 捂是要适应冷的环境C. 帮助机体适应环境温度的变化D. 增加机体的产热抗冻能力答案:C匕4.下列各项中,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上不起直接作用的是()A. 肝脏根据体内需要增加或减少释放入血液中的葡萄糖量B. 肺根据需要按一定速率呼出CO2和吸入O2C. 肾把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D. 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解析:血细胞不属于内环境,所以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上不起直接作用。

答案:D1金5.健康人在精神紧张时常有明显的出汗现象,说明()A. 此时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失调B. 此时人体激素分泌没有变化C. 汗腺的分泌活动受神经活动影响D. 这种情况下出汗不影响人体散热解析:精神紧张是大脑皮层的活动,紧张时有明显的出汗现象反映了汗腺的分泌活动受神经活动的影响。

答案:C6•下列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A. 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B. 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则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减小C. 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后膜而传递兴奋D. 神经纤维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答案:D匕7•下列关于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 盐酸和氢氧化钠都有腐蚀性,应避免与皮肤和眼睛接触B. 每更换一种材料进行实验前,都必须将烧杯充分洗净C. 从加入盐酸或NaOH后的变化来看,生物材料更像缓冲溶液D. 根据所得实验数据,画pH变化曲线时,一般以pH为横轴解析:盐酸和氢氧化钠有腐蚀性,应避免与皮肤和眼睛接触,如不慎接触,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但不能揉搓。

2019版生物人教版必修3训练:第5、6章检测BWord版含解析

2019版生物人教版必修3训练:第5、6章检测BWord版含解析

第5、6章检测(B)(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W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B. 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C. 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D. 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解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A项正确。

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能量的输入=输出(散失),B项错误。

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C项正确。

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D项正确。

答案:B匕.2•下列关于土壤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 土壤微生物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 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C. 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后可被农作物再利用D. 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异养生物,因而不属于生产者解析: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化能自养需氧型生物,因而属于生产者,D项错误。

答案:D3•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

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B. 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 D.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解析:鹰迁入后,形成了食物链:植物T蝉T螳螂T黄雀T鹰。

鹰捕食黄雀,因此鹰的迁入会使该树林中黄雀的数量减少,进而导致螳螂数量增加,最终会使蝉的数量减少,故A项错误。

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细菌是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的构成,故细菌的能量不能流向生产者,B项错误。

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鹰的迁入增加了食物链的长度,使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增多,但未改变能量流动的方向,C项正确,D项错误。

高中生物(必修3)综合测试题

高中生物(必修3)综合测试题

高中生物(必修3)综合测试题一、选择题:(50分)1、下列对反射弧的第三个环节叙述中,准确的是A.反射弧的第三个环节是中枢神经系统B.非条件反射的反射弧的第三个环节一定在脊髓C.条件反射的反射弧的第三个环节一定在大脑皮层D.反射弧中第三环节被损伤,人能产生感觉,但不能完全反射又难以分解和排出,该药物在如图所示食物网中__________种生物体内浓度可能最高A.bB.eC.gD.e3、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特异性免疫A.泪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沙眼衣原体B.淋巴结内的吞噬细胞吞噬侵人人体内的链球菌C.胃液中的盐酸可杀死部分进入胃内的细菌D.体内的天花抗体能防御天花病毒4、能够识别抗原的细胞是①吞噬细胞②T细胞③B细胞④记忆细胞⑤效应B细胞⑥效应T细胞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⑥D.①②③④5、英国生物学家斯塔林在巴甫洛夫实验基础上,大胆革新,他把一条狗的十二指肠粘膜刮下来,过滤后注射给另一条狗,结果这条狗的胰液分泌明显增加。

这不可能是反射活动,很可能是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D.体液—神经调节6、当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A.蛋白质合成增加,葡萄糖利用增加B.蛋白质合成增加,葡萄糖利用减少C.蛋白质合成减少,葡萄糖利用增加D.蛋白质合成减少,葡萄糖利用减少7、与激素调节相比,高等动物神经调节具有的特点是①调节速度快②调节速度慢③作用范围广④作用时间短⑤作用部位准确⑥作用时间比较长A.①④⑤B.①③⑥C.②③⑤D.②③④8、下列哪一个生产或实验过程不能使用吲哚乙酸A.处理扦插的月季枝条,促使其加快生根B.处理青色的生香蕉,使其加速转变为黄色C.处理去掉雄蕊的番茄花蕾,获得无籽果实D.处理切去胚芽鞘尖端的燕麦幼苗,使其继续生长9、下列过程不属于体液免疫过程的是A.抗原处理、呈递和识别的阶段B.形成效应B细胞C.形成效应T细胞D.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与相对应抗原的特异性结合10、右图表示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

(完整word版)生物必修三综合测试题

(完整word版)生物必修三综合测试题

(完整word版)生物必修三综合测试题亲爱的读者:本文内容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收集整理后编辑发布到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详细的校对,但难免会有错误的地方,如果有错误的地方请您评论区留言,我们予以纠正,如果本文档对您有帮助,请您下载收藏以便随时调用。

下面是本文详细内容。

最后最您生活愉快 ~O(∩_∩)O ~时间/年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综合练习题1. 在什么情况下,种群中个体数目会呈指数增长?A .当只有食物受到限制时B .当开始环境适合于这一个物种,但后来却不适合时C .只有当捕猎者不存在时D .只有在实验室中的理想条件下2. 农业上应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使很多雌性个体不能正常交配,致使种群密度A .明显下降B .保持稳定C .迅速增长D .越来越大3. 有一位学者正在研究某种鸟的季节性迁徙行为,他研究的对象从生态学水平看属于A .生态系统B .群落C .个体D .种群4. 高山上植物沿高山分布:从山脚到山顶依次为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温带针叶林.高山草甸。

决定这种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 .阳光B .水分C .温度D .海拔高度5. 冬虫夏草是一味名贵中药。

虫草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时,被虫草属真菌侵入体内,虫体内部组织被破坏,菌丝充满虫体成为菌核,夏季菌核萌发,长出具柄的子座,似直立小草。

这种真菌与幼虫的关系属于:A .共生B .寄生C .竞争D .捕食6. 一个森林群落中不包括:A .细菌和真菌B .所有动物C .微生物D .落叶和土壤7. 以下哪一项是初生演替的例子:A .藓—地衣—草本植物—木本植物B .裸岩—地衣—藓—草本植物—木本植物C .木本植物—地衣—藓—草本植物D .草本植物—地衣—藓—木本植物8. 在下列的四个种群年龄分布类型中,哪一类型种群灭绝的可能性最大:9. 同一草原上的羊和牛,同一草原上的狼与羊,噬菌体侵染的细菌,地衣是真菌和藻类构成的植物体。

以上4种种间关系分别依次为A .竞争、捕食、寄生、共生B .竞争、寄生、捕食、共生C .寄生、共生、竞争、捕食D .共生、寄生、竞争、捕食10. 在森林中雀鸟总爱在上层采食,柳莺却爱在中层筑巢,只有血雉喜欢寻觅底层的昆虫与苔藓,这种现象从生物群落的结构上看属于A .垂直分布B .水平分布C .结构的分区D .结构的组成11. 寒带针叶林中两个动物种群(实线.虚线表示)的数量变化如下图所示,据图判断这两个种群的关系是:A .捕食关系,实线代表捕食者,虚线代表被捕食者B .捕食关系,虚线代表捕食者,实线代表被捕食者C .竞争关系,实线代表竞争中的胜者,虚线代表失败者D .共生关系,实线.虚线代表两个物种彼此依赖,相互有利12.A .AB 段 B .BC 段C .CD 段 D .DE 段13. 如右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3 生物技术与工程 全册综合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3 生物技术与工程 全册综合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3 生物技术与工程全册综合测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要求的。

1.在利用葡萄进行酿酒的过程中,统计发酵罐中细菌及酵母菌的数量,结果如下图所示。

据此分析,错误的是()A.酿酒初期发酵罐里应保留适量氧气B.酒精是导致细菌数量降低的原因之一C.整个发酵过程中发酵罐要始终密闭D.图示发酵过程所需的最适温度低于果醋发酵2.传统的酱油制作工艺采用面粉、黄豆做成酱饼,通过蒸熟、发酵、摊晒,然后将酱饼捣碎和盐汤盛入缸中,主要利用黑曲霉发酵,经5~6个月日晒夜露,不断搅动着酱缸里的酱,进行“捣缸”,待酱料完全熟化,再进行压榨过滤。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蒸熟”使大豆蛋白质变性,并杀灭附着在原料上的微生物B.加盐的目的主要是赋予酱油一定的咸味C.“捣缸”的目的是通风降温,混合均匀,以利于黑曲霉正常生长繁殖D.黑曲霉产生的蛋白水解酶等多种酶可水解原料中的蛋白质,增加酱油的鲜味3.苯酚是工业生产排放的有毒污染物质,自然界中存在着降解苯酚的微生物。

某工厂产生的废水中含有苯酚,为了降解废水中的苯酚,研究人员从土壤中筛选获得了只能降解利用苯酚的细菌菌株,如图为实验室的部分操作步骤,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本实验的培养基中应加入苯酚作为唯一碳源B.步骤④中接种环需在每一次划线前灼烧处理,接种后的平板需倒置培养C.灭菌处理后的土壤样品经②③④步骤操作后可获得纯化的苯酚降解菌菌落D.将筛选得到的菌落单独培养,测定培养基中的苯酚浓度,获得高效苯酚降解菌4.某种小球藻能降低污水中氮、磷元素含量,防止水体富营养化,还能用于细胞内有效成分的提取。

该种小球藻在含有不同有机碳源的培养液中数量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可用抽样检测的方法调查培养液中小球藻的细胞数目B.240h内小球藻在以蔗糖为碳源的培养液中呈S型增长C.0-120h内以麦芽糖为碳源的培养液中小球藻的种内竞争逐渐增强D.向污水中添加葡萄糖更有利于小球藻对氮、磷元素的吸收5.塑料(聚乙烯)在自然界中很难降,解俗称“白色污染”,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杨军教授偶然发现装米的塑料袋上有许多孔洞,还有黄粉虫幼虫和成虫爬出。

2019-2020学年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章末综合测评(一) (第1~2章)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章末综合测评(一) (第1~2章) Word版含答案

章末综合测评(一) (第1~2章)(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5题,共50分)1.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模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血浆蛋白、葡萄糖和呼吸酶均属于内环境成分B.在图中①~⑤处应当用双箭头表示的有①④⑤C.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不参与图示的物质交换过程D.组织液、淋巴和血浆在含量及成分上完全相同B [呼吸酶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内环境与外界环境间可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组织液和细胞内液、组织液和血浆间可相互渗透,故在图中①~⑤处应当用双箭头表示的有①④⑤,B正确;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起调节作用,故间接参与图中所示的物质交换过程,C错误;组织液、淋巴和血浆在成分上基本相同,但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D错误。

]2.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产热增多B.大量出汗后,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尿量增加C.进食后不久,血糖浓度上升,胰岛素的分泌增加D.剧烈运动后,血液中的乳酸增加,pH值下降不明显B [大量出汗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减少,B 项错误。

]3.分析下面有关人体内部分体液物质交换的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B与淋巴细胞之间不能进行物质交换B.人体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是图中的CC.正常情况下,人体内D的含量大于A+B+CD.淋巴管阻塞时,图中的C增加导致水肿C [图中B是淋巴,是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可以与淋巴细胞进行物质交换,A错误;人体中CO2浓度最高的是细胞内液,是图中的D,B错误;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细胞内液含量大于细胞外液,即D的含量大于A+B+C,C正确;淋巴管阻塞时,图中的A组织液增多,导致水肿,D错误。

]4.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不能完成B.神经细胞轴突末梢可形成多个突触小体C.肌肉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D.Na+与神经细胞膜上兴奋传导有关A [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仍能完成,A项错误。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练习综合检测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练习综合检测

H e a l t h S c i e n c e M a n u a l第二章综合检测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一般不参与“植物人”生命活动调节的结构是()A.大脑皮层B.甲状腺C.脑干D.垂体[答案] A[解析]“植物人”的大脑皮层功能严重损害,受害者处于不可逆的深昏迷状态,丧失意识活动,但皮层下中枢可维持自主呼吸运动和心跳。

2.当动物缺乏某激素时,可以通过“饲喂法”或“注射法”对该激素进行人为补充,下列可通过“饲喂法”补充的是()①生长激素②甲状腺激素③胰岛素④性激素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②④[答案] C[解析]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属蛋白质,会被消化酶水解失活,甲状腺激素属氨基酸衍生物,性激素属固醇类,不会被消化分解。

3.(2014·海南,11)关于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反射弧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B.体温受到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C.甲状腺激素不能影响神经系统的活动D.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受下丘脑的调控[答案] C[解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体温调节时下丘脑感受到变化,再通过神经—体液发送信息,进而通过身体一系列生理反应调节产热和散热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幼年时甲状腺激素缺乏就会影响脑的发育,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体温调节中当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C错误;下丘脑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4.如图是血糖调节的部分过程图解。

甲、乙表示器官,a、b表示相应激素。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器官甲、乙的名称分别是胰岛、肾上腺B.激素a能够促进过程①,抑制过程②C.激素b是唯一能够升高血糖的激素D.激素b的作用结果反过来会影响激素b的分泌[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血糖的调节过程。

2019秋生物高中人教版必修3检测:第1、2章检测 (B) Word版含解析

2019秋生物高中人教版必修3检测:第1、2章检测 (B) Word版含解析

第1、2章检测(B)(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8海南高考)向实验狗的颈动脉内灌注高渗盐水后,会出现的现象是()A.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尿量增加B.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尿量减少C.血浆渗透压迅速降低,尿量增加D.血浆渗透压迅速降低,尿量减少解析:向实验狗的颈动脉内灌注高渗盐水后,会导致实验狗的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尿量减少,B项正确。

答案:B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与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送到甲状腺B.人体遇冷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均可参与机体产热调节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主要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也受神经调节D.饮水不足会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解析:激素的运输是由体液完成的,可以运输到全身各处,并非定向运送,A项错误;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都可以促进机体产热,B项正确;在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表面上存在葡萄糖受体,这两种激素的分泌可以受到血糖浓度的调节,也可以受到下丘脑传出神经的调节,C项正确;饮水不足,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从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D项正确。

答案:A3下列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解析: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的生成和回流保持着动态平衡。

与组织液相比,血浆中氧含量相对较高,生成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比回流的组织液中高,故A项错误。

答案:A4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解析: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保证了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A项正确;内环境稳态使得内环境的温度、pH等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为酶促反应提供了适宜条件,B项正确;神经元动作电位的产生和静息电位的恢复依赖于神经元内外Na+和K+的浓度差,因此内环境中Na+、K+浓度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C项正确;丙酮酸的氧化分解是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的,不是在内环境中,D项错误。

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附参考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附参考答案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综合测试试题(附:参考答案)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①尿素、神经递质、氨基酸②麦芽糖、O2、葡萄糖③葡萄糖、抗体和胰岛素④丙酮酸、呼吸酶、糖被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2.下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

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1结构和2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具体内环境不同B.人体摄入的营养物质太少会使A液减少C.3的有氧呼吸产物可参加体液调节D.C液中可发生丙酮酸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3.某海洋动物的体温一直保持在40℃左右,现将其组织细胞离体培养,测定细胞在不同温度下的耗氧速率,并绘出相应的曲线。

该曲线应为()4.如图表示某人在休息时,单位时间内流经其单位面积皮肤血管内血液的相对流量,在时刻A,室内温度由15℃突升至40℃,在时刻B,室内温度又突降至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A时刻室内温度变化时,皮肤血管收缩,立毛肌舒张B.在AB段时间内,因外界环境温度高于人体温度,所以人体不散热C.在AB段时间内,人体内酶的活性与BC段时间相同D.在BC段时间内,人体肾上腺素分泌量降低5.右图为水平衡调节机理,请据图判断A、B、C依次为()A.抗利尿激素、渴觉中枢.肾小管B.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C.抗利尿激素、肾小管、渴觉中枢D.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6.下面是有关人体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溏素对血糖浓度变化影响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A.当小肠大量吸收葡萄糖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减少B.若数小时未进食,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会增加C.胰高血糖素会刺激肌肉细胞从血浆中吸收葡萄糖D.高浓度的胰岛素会刺激肝脏分解糖元7.检测某同学体内的白细胞(包括淋巴细胞),数目皆正常。

但接受B型肝炎疫苗注射后,体内抗B型肝炎病毒的抗体数量却很低,可能的原因是()A.T淋巴细胞不能产生抗体B.B型肝炎疫苗导致B型肝炎病毒大量繁殖C.B淋巴细胞表面没有抗体D.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无法正常增8.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的论述,正确的是()A.免疫球蛋白与某单细胞的病菌结合抑制该病菌的繁殖属于细胞免疫B.一种抗原只能与抗体或效应细胞结合,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C.淋巴细胞只有在受到抗原刺激后,才能形成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D.当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时,可引起自身免疫病、过敏反应或免疫缺陷病等9.甲、乙、丙三组小鼠不同的免疫器官被破坏,其中甲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乙组和丙组丧失了特异性免疫功能。

2019-2020学年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章末综合测评(二) (第3~4章)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章末综合测评(二) (第3~4章) Word版含答案

章末综合测评(二) (第3~4章)(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5题,共50分)1.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发现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达尔文通过实验发现了某种“影响”B.拜尔的实验是在有光的环境中进行C.温特的实验证明是胚芽鞘下部产生的化学物质引起胚芽鞘弯曲生长D.鲍森·詹森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云母片传递给下部A [达尔文并没有发现生长素,只说明某种刺激,A正确;拜尔的实验是在无光的环境中进行,B错误;温特实验证明了胚芽鞘的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促进生长的物质,这种物质可由尖端向下运输,促进下部的生长,C错误;鲍森·詹森的实验证明了胚芽鞘的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D错误。

] 2.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素的发现源于人们对植物向光性的研究B.植物体内的生长素是由特定腺体合成并分泌C.顶芽合成的生长素通过自由扩散运输到侧芽D.植物的向光生长能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A [植物体内的生长素是由一定部位产生的,非特定腺体合成并分泌,B错误;顶芽合成的生长素通过极性运输运输到侧芽,C错误;植物的向光性能说明生长素可促进细胞的生长,不能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D错误。

]3.为了验证胚芽鞘尖端确实能产生某种促进生长的物质,用胚芽鞘和琼脂块等材料进行实验时,对照实验的设计思路是( )A.完整胚芽鞘分别置于单侧光照射和黑暗条件下B.胚芽鞘尖端和未处理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C.未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和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D.胚芽鞘尖端和置于胚芽鞘尖端一段时间后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C [对照实验设计要求对照组除了实验变量与实验组不同外,其他无关变量都应与实验组一致,所以该实验中实验组和对照组除了生长素的有无不同外,其他设置都应相同,包括琼脂块、放置的位置等。

]4.烟草“打顶”有利于烟叶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但“打顶”后腋芽的生长会影响烟草的产量和品质,为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在“打顶”后于伤口施用( ) A.细胞分裂素 B.乙烯生成物C.赤霉素类物质D.生长素类物质D [除去顶芽后,腋芽生长过快又会影响烟草的产量和品质。

(完整版)生物必修三综合练习(带答案)精品

(完整版)生物必修三综合练习(带答案)精品

生物必修3训练题一.选择题1.下列属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环境”的是A .肺泡腔内的气体B .小肠腔内的消化液C .心室腔内的血浆D .膀胱腔内的尿液2.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A .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 .儿童患佝偻病C .细胞代谢紊乱 D .成年人患肌无力病3.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A 、CO 2、血红蛋白、淀粉、尿素B 、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H 2OC 、Na +、O 2、葡萄糖、血浆蛋白D 、Ca 2+、载体、氨基酸、糖原4.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上不起作用的是A.肝脏根据体内需要增加或减少释放入血液中的葡萄糖量B.肺根据需要按一定速率呼出C02和吸入O 2C.肾把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D.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5.人体的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下列现象中,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A .环境温度下降,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B .接受抗原刺激,T 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 C .血液中钙盐不足,引起肌肉抽搐 D .饮食过咸,尿量减少6.图示某些生物学概念间的关系,其中Ⅰ代表整个大圆,Ⅱ包含Ⅳ。

下列各项不符合关系的是A.Ⅰ体液 Ⅱ细胞外液 III 细胞内液 Ⅳ组织液B.Ⅰ突触 Ⅱ突触前膜 III 突触后膜 Ⅳ突触小泡C.Ⅰ核酸 Ⅱ核糖核酸 III 脱氧核糖核酸 Ⅳ信使RNAD.Ⅰ免疫 Ⅱ特异性免疫 III 非特异性免疫 Ⅳ细胞免疫7. 4名受试者分别口服100g 葡萄糖后,在180min 内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 .a 代表高胰岛素血症患者的血糖含量变化B .4条曲线在前30min 内血糖升高与肠道吸收有关C .b 在120min 后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葡萄糖转化为糖原及非糖物质D .c 、d 代表正常人的血糖含量变化8.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感受器和效应器应该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中B .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感受这种刺激后,在下丘脑产生渴觉,进而调节对水的摄入量C .突触的结构决定了兴奋以电信号形式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导D .突触后膜可以是神经细胞膜,也可以是肌细胞膜等9. 右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Na+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中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期末综合检测(一)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期末综合检测(一)

期末综合检测(一)(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①~③分别代表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B.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①处的渗透压会降低C.当外界为寒冷环境时,①中由垂体分泌的相关激素会一直增加D.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①中的乳酸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内环境pH相对稳定解析:选C由图可知①~③分别代表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它们共同构成内环境。

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血浆渗透压会降低。

外界寒冷时,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不会一直增加,它会受到甲状腺激素的反馈影响。

人体无氧呼吸产生的是乳酸,在血浆中由缓冲物质中和。

2.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M)中,可测得静息电位。

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有关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的叙述,错误的是()A.大多数神经细胞产生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钾离子内流B.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加C.突触受到动作电位的刺激会释放出神经递质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D.适当降低溶液M的钠离子浓度,动作电位值会因为细胞外钠离子浓度的降低而降低解析:选A大多数神经细胞产生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钾离子外流;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膜受到一个适宜的刺激,使膜的通透性发生了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加使钠离子内流;神经递质包括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所以会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动作电位产生的原因是钠离子内流,适当降低溶液M中钠离子的浓度,会使进入细胞的钠离子减少而引起动作电位值下降。

3.河豚毒素是一种强力的神经毒素,目前并没有有效的解毒剂,它会和神经细胞的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结合,阻止钠离子内流。

如图所示用河豚毒素处理神经纤维,给A处适当的刺激,图中膜外的a、b两点间的电位差(即电势差)U ab随时间的曲线图正确的是()解析:选D在未接受刺激时膜外都是正电位,电位差为0,当a点接受刺激时,a点受到刺激钠离子内流,此点表现为内正外负,电位差小于0,随着钠离子不断进入细胞内它们差值的绝对值变大,进而达到顶峰,之后减小,当兴奋到达b点时,因为有河豚毒素的作用,钠离子无法内流就无法形成动作电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测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测控导航表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解析: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为细胞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温度、pH影响酶的活性,内环境温度、pH维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静息电位的维持主要依赖于K+外流,动作电位产生和维持依赖于Na+内流,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丙酮酸氧化分解发生在线粒体内,不发生在内环境中。

2.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A.图中②→③的过程发生在左右锁骨下的静脉处B.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将会导致①渗透压降低,②增多C.从外界环境摄入的K+进入细胞的途径为外界环境→消化系统→A→①→②→组织细胞D.如果食物过咸,系统B会增加对水的重吸收解析:根据图中②→③→①是单箭头可知,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淋巴,A是循环系统,B是泌尿系统;②→③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与毛细淋巴管之间;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将会导致血浆①渗透压降低,组织液②增多,引起组织水肿;K+通过消化系统吸收后进入循环系统,由血浆进入组织液,最后进入组织细胞;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由下丘脑合成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3.人体内红细胞和肝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 B )A.组织液、血浆B.血浆和组织液C.血液和组织液D.血清和组织液解析:红细胞存在于血浆中,与血浆直接进行物质交换,因此红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血浆;肝细胞生活在组织液中,与组织液直接进行物质交换,因此肝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组织液。

4.如图所示甲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乙为反射弧模式图,下列关于甲、乙两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 )A.甲中神经冲动从A传至B,要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B.甲中3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3中的内容物释放至5中主要借助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C.甲图所示的结构在乙图中仅有一处D.若切断乙图中的c点,则刺激b点后a点不会兴奋,d点会兴奋解析:甲中3是突触小泡,突触小泡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至5(突触间隙)中主要借助生物膜的流动性,而不是选择透过性;甲图所示的结构在乙图中不只有一处;由突触结构特点可知,乙图中的c点在传出神经上,若切断乙图中的c点,则刺激b 点后a点会兴奋,d点不会兴奋。

5.如图是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方框甲、乙代表神经中枢。

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刺痛时,先缩手后产生痛觉。

对此生理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C )A.图中E为感受器,A为效应器,痛觉在图中的甲方框处形成B.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D处的电位分布是膜内为正电位,膜外为负电位C.当手被物体刺激发生缩手反射时,反射弧为A→B→C→D→ED.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递质一定能引起乙的兴奋解析:分析题图可知,图中A为感受器,B为传入神经,D为传出神经,E 为效应器;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D上电位为外正内负;图中甲为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乙为低级神经中枢脊髓,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在脊髓;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递质可能引起乙的兴奋,也可能引起乙的抑制。

6.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B )A.反射活动由一定的刺激引起,其发生需要反射弧结构完整B.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C.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D.大脑皮层语言H区受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解析: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的是视觉感受器,而非神经中枢。

7.如图为人体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C )A.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主要中枢,是冷觉形成的部位B.寒冷刺激时,a、b、c、d、e激素的分泌均增加C.下丘脑中具有渗透压感受器,还能合成、分泌a、e激素D.图示的神经调节过程中,肾上腺、皮肤均为感受器解析: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体温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e激素与水分的重吸收有关,寒冷时出汗少,尿多,因此抗利尿激素应该分泌少;图示的神经调节中,肾上腺不是感受器。

8.下列关于人体激素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激素分子弥散在全身的体液中B.食物中缺碘,会导致人体内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升高C.1 mg甲状腺激素能使人体产热增加4 200 kJ,体现了激素调节的微量、高效D.一些糖尿病人常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含量,他们需要在饭前口服少量胰岛素解析:食物中缺碘,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对垂体的反馈抑制作用减弱,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升高。

胰岛素属于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如果口服,会被消化而失去功效,应该注射胰岛素。

9.如图表示神经、免疫、内分泌三大系统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部分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免疫活动既可以由神经系统直接调节,也可以通过有关激素间接调节B.由于精神因素引起的兴奋传导至神经末梢时,神经末梢膜外电位变化是由负变正C.若图中的免疫细胞表示浆细胞,则免疫活性物质最可能是淋巴因子D.若该免疫细胞进行体液免疫时,裂解靶细胞是通过细胞间的直接接触实现的解析:分析图示可知,“免疫细胞”上既有神经递质的受体,又有相关的激素受体,所以免疫活动既可以由神经系统直接调节,也可以通过有关激素间接调节;兴奋传导至神经末梢时,会引起神经末梢处的电位变化,使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可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靶细胞的裂解,发生在细胞免疫过程中。

10.当土壤缺水时,根部与干土直接接触,就会刺激植物体内合成脱落酸,并运送到叶片,改变它的水分状况,使气孔关闭。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C )A.植物也可以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此过程可以称为反射B.脱落酸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植物的抗逆性C.脱落酸的分泌还可以促进叶和果实的脱落,生长素类似物可以防止叶和果实的脱落D.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只依赖激素调节解析: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土壤缺水后,脱落酸增多,气孔关闭,可以减少水分的蒸腾,有利于植物渡过缺水期,脱落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植物的抗逆性;脱落酸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脱落,生长素类似物可以防止叶和果实的脱落;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

11.甲组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一段燕麦胚芽鞘的形态学上端,把另一块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作为接受块放在下端(如图所示);乙组是把一段燕麦胚芽鞘倒转过来,把形态学上端朝下,做同样实验。

请分析,经过一段时间后( A )A.接受块甲含有生长素,接受块乙不含有B.如果提供单侧光,会影响甲、乙两组中生长素的运输C.甲、乙都含有生长素D.此实验证明了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解析:生长素在胚芽鞘中可以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进行单向运输,因此接受块甲中含有生长素,乙中不含生长素;胚芽鞘感光部位在尖端,切去尖端后感受不到单侧光;此实验可证明生长素是极性运输。

12.如图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B )A.生长素浓度是10-8 mol/ L时,对根既不促进也不抑制B.C点对应的浓度促进茎和芽的生长C.生长素对3种器官的作用都具有两重性D.根向地生长现象中,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大于10-8 mol/ L,远地侧生长素浓度小于10-8 mol/ L,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解析:生长素浓度是10-8mol/L时,对根的影响是既不促进也不抑制;C 点对应的浓度是茎生长的最适浓度,但抑制芽的生长;生长素对根、芽、茎的作用都表现出低浓度促生长,高浓度抑生长,体现出作用的两重性;由于重力作用,根的近地侧生长素高于远地侧,根对生长素敏感,浓度高的时候抑制生长,近地侧生长慢,远地侧浓度低,会促进生长,生长得快,因此根会向地生长,体现了作用的两重性。

13.近年来人们发现植物体内还存在其他天然生长调节物质,例如油菜素内酯,用其处理菜豆幼苗节间,发现可引起节间显著伸长,细胞分裂加快,节间膨大甚至开裂,以下叙述合理的是( C )A.油菜素内酯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时需要考虑其施用的浓度及处理的部位等B.油菜素内酯和赤霉素具有协同作用,只在植物体内合成C.油菜素内酯可以从合成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发挥作用D.研究油菜素内酯的生理作用时不需要考虑阳光、温度等环境因素解析:生长调节剂指的是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油菜素内酯是植物体内存在的天然生长物质,不属于生长调节剂。

赤霉素还可以由赤霉菌等合成。

油菜素内酯等植物体内的调节物质可以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发挥作用。

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命活动会受光照、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在研究油菜素内酯的生理作用时,作为无关变量,这些因素应保持相同且适宜。

14.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A.池塘中优势种群是哪种生物属于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B.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之一C.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越来越多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D.初生演替过程中,各种昆虫和小动物开始进入的是草本植物阶段解析: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有群落的丰富度、群落的优势种、种间关系、空间结构、范围和边界以及群落演替等。

引起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有土壤的湿度、盐碱度、光照的强度等因素。

群落在自然演替过程中往往是生物种类逐渐增多,结构趋向于复杂,稳定性增强的变化过程。

初生演替过程中,草本阶段可以为昆虫和小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条件及良好的栖息场所。

15.关于下面曲线图的描述错误的是( A )A.甲图可以表示捕食关系,其中a是捕食者,b可以表示被捕食者B.乙图可能表示的是生存在有限空间内的两种生物的竞争曲线C.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不能用图乙表示D.蛔虫和人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一般不会出现图乙所示解析:甲图体现了先增加者先减少的特点,属于捕食关系曲线,其中先增加者应该是被捕食者,后增加者是捕食者。

乙图中,一种生物增长,另一种死亡或灭绝,可以是有限环境中存在竞争关系的两种生物。

豆科植物和根瘤菌是互利共生关系,应该是彼此有利,“同生共死”的关系。

蛔虫和人是寄生关系,寄生关系中一般不会出现导致寄主种群灭亡的现象。

16.对一段新建公路两边空地的处理及一年后的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B )A.甲地的各类土壤动物密度总是大于乙地B.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C.若以后没有人为干扰,甲地随着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多,乙地生物会逐渐减少D.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解析:图中并没有统计每种土壤动物的种群密度,因此无法确定每种动物的密度大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