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_《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3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
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课标导学一.知识目标1.识记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区域文化的特点、各民族文化2.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涵义,区域文化的成因、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各民族文化的特征、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3.联系我国各地的实际说明“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内涵,联系我国各民族实际,说明我国民族文化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辨证分析能力,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文化的特征,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为将来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文化思想基础。
问题探究1.分别说明中华文化中的文化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特点。
2.俗说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水土也孕育不同文化,如浙江的越剧,上海地区的沪剧,东北地区二人转,陕北地区的秦腔,山西内蒙地区的晋剧。
这些剧种各具特色为当地老白姓所喜爱,在当地产生了很大影响。
各种剧种各具特色,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什么不同剧种又有明显的地域特征?3.中国是由56个不同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不少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节日。
如傣族的泼水节,回族的开斋节,但更多的少数民族都基本上接受了汉族的春节习俗,春节已成为我国三十几个民族的共同节日,其中融人了许多鲜明的地方民族特色,不同的民族用自己独特的形式庆贺春节这一盛大节日。
(1)春节作为一种文化,得到大多数民族的肯定,不同民族也各具特色,这体现了我国各民族文化同中华民族文化之间怎样的走系?(2)多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意义是什么?教材预览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1.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_____________,展示人们的_____________,具有独特的作用。
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以其_______________的内涵、______________风格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精品教案《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解读课标1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的;运用具体事例说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2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博大精深的主要表现及形成原因;认识中华文化对中华民族发展的贡献和对世界文化发展的影响;理解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2能力目标:引领学生以“文化”为主线,提炼解读有效信息,整合分析不同学科知识,并联系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引领对中华文化价值的认同。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加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维护民族团结的信念。
●教学重点难点:1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2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学情分析学生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其认知起点绝大多数都是由历史书本所得,有一定的学习兴趣。
但对于学生来说,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是只鳞片甲。
要学会分析传统文化,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这一课标的要求还有难度。
再则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的跳跃也有一定障碍。
同时学生在收集与筛选社会信息、辨识社会现象、合作、表达能力等方面也有待加强。
●设计理念:(1)重视课程资源的整合特别重视乡土资源的挖掘。
本节课除了充分重视历史学科、地理学科、语文学科等学科资源外,更重视充分挖掘山东乡土资源,增强同学的直接体验。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究、在生活中体验、在生活中感悟,让学生在探究、体验、感悟中成长。
(2)以学生发展为本位。
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全身性的参与,在“交流讨论”“合作展示”“欣赏感悟”等环节中充分地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让学生有所知,有所思、有所悟。
(3)鼓励学生合作探究。
高中政治 3.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3.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导学案主备教师:审查人:【学习要求】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主要表现理解各民族文化特征、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重、难点各民族文化特征、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自学过程】【知识测评】一、最佳选择题:1.下列对中国文学艺术评价不正确的是( )A.中华文学艺术历史悠久B.中华文学艺术内涵丰富,形式绚烂多彩C.中华文学艺术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D.中华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中独树一帜,占居首位2.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对中华文化重要性的看法正确的是( )A.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B.我国的“神舟”系列载人航天成功体现了我国科技处于世界前列C.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特点D.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3.下列对“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理解正确的有( )A.这是由我国各地的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造成的B.这体现了我国文化的博大、多彩、精深C.吴越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化,滇黔文化具有边陲山寨文化特征D.不同区域文化保持各自的特色,不相融合4.中华文化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对民族文化认识错误的是( )A.民族文化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B.民族文化是各民族特有的,其他民族无认同感C.民族文化既有民族特性,又有中华文化的共性D.都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二、综合探究5.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出自维吾尔族人民,是一部著名套曲。
二十四史中的《辽史》、《金史》和《宋史》是许多少数民族史学家参加编写的。
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孜族的《玛纳斯》被誉为三大英雄史诗。
维吾尔族的《福乐智慧》和彝族的《阿诗玛》也是誉满中外的叙事诗。
同时,早在唐朝,白族张胜温绘出的梵画长卷,长达十丈,共有628个菩萨像,工细生动,是我国古代绘画精品。
上述材料体现了中华文化发展的什么特点或道理?参考答案:1、D2、D3、A4、B5、(1)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高中政治人教A版必修三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导学案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导学案【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区域文化的特点2、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涵义,区域文化的成因(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的、历史的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文化的特征,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
【使用说明】1.预习提示,认真研读教材第六课的第二框,在课本上勾划出重点内容,并用红笔标注出不明白的问题,完成自学整理的相关题目。
2.在预习、熟记重点知识的基础上,完成探究案,做好总结巩固,提升理解能力,为课上小组展示做好准备。
3.在预习过程中熟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区域文化的成因;文化包容性的内涵及意义等重点知识。
一、教材助读(在预习导学案的引导下阅读教材p66—p70,勾划并标注好课本重点问题)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中华文化的独特性:(表现在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阅读课本材料,思考探究问题,准备上课展示。
1、中华文化的内容极为丰富,包括多方面的内容,都能展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课本从两方面入手。
2、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独树一帜。
(1)地位:(2)特点:(3)作用:3、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1)地位:(2)特点:(3)意义:(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中华文化的区域性:1、中华文化的区域性成因: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3、吴越文化与滇黔文化的差异:(了解)(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中华文化的民族性:1、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2、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重要原因是什么?(四)文化包容性的含义及意义?(五)中华文化的作用:【课堂探究】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通过学生朗诵,幻灯片展示中国瓷器、茶叶、大禹等,导入新课。
大家通过课前预习,从三个标题入手,抓住课本结构。
(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情景探究】1、幻灯片展示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作品,以四大名著为例,思考并回答:四大名著中,你最喜欢哪一部作品?哪一个人物?为什么?2、简要介绍地动仪和都江堰。
高中政治3.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学案新人教必修3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一、自主学习1、知识目标知道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三方面具体体现;明确我国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特点;知道文化区域性的成因和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明确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之间的联系;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2)培养学生辩证分析能力,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以及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为将来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文化思想基础。
三、疑难点拨中华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联系(1)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从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来说)(2)他们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从各民族文化的地位来说)(3)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来说)(4)它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各组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从意义上来说)四、课堂演练1.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四大发明、汉字、戏曲、太极拳等表演让人耳目一新,吧中国灿烂的文化神奇的展现在世人面前。
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A.包容广纳 B.区域特征C.博大精深 D.源远流长2.下列对中国文学艺术评价不正确的是()A.中华文学艺术历史悠久B.中华文学艺术内涵丰富,形式绚烂多彩C.中华文学艺术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D.中华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中独树一帜,占据首位3、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对中华文化重要性的看法正确的是()A.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B.我国的“神舟”五号载人航天成功体现了我国科技处于世界前列C.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特点D.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艺术有许多独到之处。
【新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导学案】4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修改,直接打印使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导学案4一、自主学习1、知识目标知道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三方面具体体现;明确我国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特点;知道文化区域性的成因和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明确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之间的联系;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2)培养学生辩证分析能力,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以及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为将来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文化思想基础。
二、知识导学基础梳理问题探究知识点1。
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 ----从不同文化形势看1、中华文化的内容极为丰富既包括、历史、道德方面的内容,也包括、方面的内容。
2、中华文化不仅内容丰富,而且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3、一般意义上文学艺术的作用①文学艺术两个突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特点出表现及地位一般意义上科学技术是②科学技术的重要标志之一1、都江堰工程体现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什么特点?2、你能从水性使人通、山性使人塞的意义上,说明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的差异吗?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地位、特点及意义知识点2。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 -----从不同地区看1、原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千差万别,不同,受、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性。
2、不同区域文化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又。
知识点3、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从不同民族看1、各民族文化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如少数民族的石窟艺术、民族文学等。
2、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它所特有的:含义、意义4、中华文化的力量3、教材第70页的几幅邮票分别展示了那些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运动?说明了什么?4、辨析:中华文化就是中国各民族的文化三、疑难点拨1、中华文化的两个基本特征的比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区别侧重点不同从发展的历程看,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
高中政治《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文学艺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科学技术是民族文明的重要标志。
理解: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是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不同区域的文化形成原因、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各民族文化特征、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能力目标】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理解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人类文明史上古老文明;不同区域的文化和各个民族的独特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标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为将来投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文化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的表现。
【难点】各民族文化对于中华文化的意义,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情景设置法、讨论法、讲授法四、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回忆上一框题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知识导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而且博大精深。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千古未绝、唯我无双的中华文化的特征之一源远流长,这节课我将带领同学们继续领略华夏神韵,走进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板书: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环节二:新课讲授【课件展示】幻灯片展示中国的瓷器、茶文化、戏曲、书法、武术等文化,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不仅源远流长,而且博大精深,从而激发他们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教师活动】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不仅源远流长,而且博大精深,他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粹,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观,这是外国没有的,这也正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独特的魅力。
【思考】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是如何表现出来的?【总结】这首先表现在他在世界的文化史上的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高中政治 3.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1
2012高二政治教案3.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人教版必修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表现;了解我国文学艺术的独树一帜,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曾长期居于世界前列;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是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不同的区域文化形成原因、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各民族文化特征、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能力目标:提炼和解读各类文化信息,整合各学科的知识来加深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理解;能理论联系实际,用学过的知识来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和自豪感、自信心。
增强民族团结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包容性在中华文化中的作用教学难点:理解包容性在中华文化中的作用;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涵义教学过程: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导入新课(情境导入):08奥运-这一刻,让世界感受文化中国:北京时间8月8日晚,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万众瞩目中拉开大幕。
这一刻,13亿中国人民期盼和准备了7年;这一刻,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等待了百年;这一刻,全世界数十亿双眼睛聚焦于北京“鸟巢”;这一刻,世界感受美丽的“文化中国”。
当大型文艺表演《美丽的奥林匹克》奏响第一个音符,演出人员迈出第一个舞步,大型的看台背景打出了第一缕光影……一个充满神秘而又一目了然的“文化中国”便豁然展现:你可以看见从甲骨文中绵延而出的中华文明,你可以随着水墨的意境徜徉于天人合一的和谐中国哲学,你可以从漫天焰火中感受中国与世界携手向前……在这样的时刻,在团结、友谊、和平的奥林匹克颂歌中,全世界感受着“文化中国”。
中华文化不仅源远流长,而且博大精深,对于整个世界而言,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我们如何把握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呢?本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学习新课◇探究活动:参考上述事例,结合你所学过的历史知,可否对中华文化的特色及其对世界的贡献作出描述?◇探究提示:(1)中华文化的特色是辉煌灿烂,博大精深。
高中政治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学案新人教必修
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学习目标】1.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具体表现,感受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作用。
2.理解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征及形成原因。
3.阐释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4.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即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及其意义。
5.理解中华文化的作用。
【使用说明学法指导】1.自学研读教材至少两遍:先独立研读课本,再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在理解的基础上初步记忆。
2.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理解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征及形成原因,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即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及其意义,.理解中华文化的作用。
3.完成预习案,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填写到我的疑惑处。
4.对探究案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写出思路要点。
预习案一.知识梳理(具体要求:阅读,勾画标注,记忆)(金版教程)二.预习自测判一判:1. 科学技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具有独特的作用。
()2.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所以要吸收借鉴一切其他文化。
()三.整理巩固、构建体系三.我的疑问(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探究案探究点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按照美学家王朝闻先生的说法,二人转“好像一个天真、活泼、淘气、灵巧、泼辣甚至带点野性的姑娘,既很优美,又很自重,也可以说是带刺儿的玫瑰花”。
“二人转”从白山黑水的东北黑土地上热热闹闹地一直走到今天,这种民间艺术形式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了。
东北民间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足见其群众基础之深厚。
它那粗犷、通俗、火爆的表演风格,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情节和令人忍俊不禁的幽默感,以及独特的表演形式和舞蹈,正是二人转艺术别具一格的魅力所在。
(1)作为文学艺术中的东北“二人转”,可谓家喻户晓。
总的说来,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具有哪些特点?(2)独树一帜的中华文化,除了表现在文学艺术上,还表现在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上。
高中政治必修3《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3《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使学生了解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理解不同区域的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明确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理解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这里主要是提高学生整合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之间知识的综合能力,加深对文化相关问题的理解。
培养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情感,为将来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难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第一环节:情境导入新课如果说第六课第一框题《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从动态角度跨越千年,展现中华文化的顽强生命力,激励青年学生再创新辉煌,那么本框则主要从静态视角呈现中华文化的厚重。
视频展示:满江《中华颂》,请学生认真欣赏歌曲,抢答里面涉及了多少中华文化?(二)第二环节:活动探究( 三个活动,探究三目内容)推进新课设置现场招聘会:招收国际高级旅游顾问若干名条件大学本科及以上文凭,身心健康,无不良嗜好,责任心上进心强。
待遇月底薪5000,福利加提成至少3000,且无上限。
过三关斩六将:第一关:眼力鉴宝第二关:脑力才思敏捷第三关:实战演练(共50分)第一关:眼力鉴宝活动要求:应聘小组合作探究对应号码的珍宝,然后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分享小组对此宝物名称、特点和价值的了解情况。
要求简明扼要,发言时间不超过一分钟。
(总分40分)《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为明朝万历年间的吴承恩,成书于16世纪明朝中叶,主要描写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
《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在中国乃至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书中孙悟空这个形象,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在中国文学史上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艺术丰碑。
《西游记》不仅内容极其丰富,故事情节完整严谨,而且人物塑造鲜活、丰满,想象多姿多彩,语言也朴实通达。
高中政治 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一、课程的地位与作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六课的第二框。
第三单元是前两个单元的逻辑延伸,也是第四单元的逻辑起点。
了解什么是文化、文化的影响以及文化的发展,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体会中华文化的巨大力量,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同时,民族文化是民族之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只有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而不断发展,才能焕发出蓬勃生机,在世界文化相互激荡的环境中砥柱中流。
可见,本框题是衔接全书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理解不同区域的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明确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理解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这里主要是提高学生整合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之间知识的综合能力,加深对文化相关问题的理解。
培养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情感,为将来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难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四、教法与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图片、视频等进行直观演示自主探究法五、教学过程(一)第一环节:情境导入新课如果说第六课第一框题《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从动态角度跨越千年,展现中华文化的顽强生命力,激励青年学生再创新辉煌,那么本框则主要从静态视角呈现中华文化的厚重。
视频展示:满江《中华颂》,请学生认真欣赏歌曲,抢答里面涉及了多少中华文化?(二)第二环节:活动探究(三个活动,探究三目内容)推进新课设置现场招聘会:招收国际高级旅游顾问若干名条件——大学本科及以上文凭,身心健康,无不良嗜好,责任心上进心强。
待遇——月底薪5000,福利加提成至少3000,且无上限。
江苏省西亭高级中学高中政治 3.6.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江苏省西亭高级中学高中政治 3.6.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一、学习目标: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
2.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二、学习重难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三、自学导航:1.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的重要表现有哪些?2.如何理解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3.如何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四、合作探究: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
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政体布局体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的“和谐”思想;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示古代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安徽馆一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马头墙、小青瓦而为外墙装饰,馆内通过徽剧、黄梅戏,凤阳花鼓”等民间艺术的展示,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
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
五、习题巩固:1.由于缺乏传承,我国灿烂瑰丽的文化宝库的“库存”正日益减少。
据广西文化部门有关资料,新中国成立初期,广西有地方剧种18个,到上世纪末,除桂剧、壮剧、彩调剧、粤剧外,其他剧种已难得一见。
据此回答1-3题。
1.以前,我国存在许多许多的剧种表明中华文化()A.源远流长 B.博大精深 C.过于繁杂 D.有包容性2.不同地方,剧种不同,这表明()A.文化的区域特征 B.不同地方的民族不同 C.文化的求同存异D.文化的实用性特征3.针对材料中的问题,我们应该()A.彻底抛弃传统文化 B.对传统文化全盘继承C.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创新 D.用外来文化代替传统文化4.岭南文化是指岭南地区的地域文化。
它以本土农业文化和海洋文化为源头,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和融汇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逐渐形成务实、开放、兼容、创新的特点。
岭南文化的形成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A.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B.中华文化的包容性C.不同地区的文化有鲜明的民族特色D.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大地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高中政治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9 新人教版必修3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③中华文化得到各族人民的认同
④中华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教学
后记
课题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执笔人
编写日期
执行人
执行日期
三维
教学
目标
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了解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
重点
难点
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教法
教具
讲练结合法多媒体
教学过程
特色教案
一、亲近教材
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1)中华文化的内容:
(2)文学艺术
①文学艺术的作用②中国的文学艺术的作用③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特点
三、考题回放
(2009年广东文基)11.“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句话可以用来表达文化的
A.包容性B.不平衡性
C.同一性D.时代性
《格萨尔王传》是藏族人民群众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近千年来,它主要由民间艺人口耳相传。随着许多民间说唱艺人步入高龄,这部英雄史诗濒临失传。为使这一优秀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党和政府专门组织人力,拨出专款,抢救整理并出版了《格萨尔王传》。回答10~11题。
③文化的包容性的作用: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
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3)中华文化的力量(作用):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二、典例分析
(08年宁夏19).维吾尔族的《第七木卡姆朱拉》、蒙古族长调《成吉思汗》、纳西族《嫁女调》、鄂西土家族《神农溪纤夫号子》……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语言、曲调和歌声,展现在CCTV舞台上。人们为多姿多彩的民族音乐而激动,更为音乐盛典丰厚广博的文化内涵而感动。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6.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1.知识目标: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曾长期处于世界前列;理解不同区域的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明确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理解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2.能力目标: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知识,感受文化,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生通过课堂活动,参与教学过程,提升展示、交流和分享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1、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的重要表现。
2、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浏览教材明确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通过哪些方面表现出来?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从不同文化形式看1、试举例:中国在古代或现代有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2、阅读教材66页了解:(1)文学艺术的作用是什么?(2)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特点和地位是什么?3、阅读教材67页,思考: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地位和特点是什么?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从不同地区看1、东北饮食文化独具特色,说说你知道东北菜谱?2、阅读教材68页,思考:文化区域性的成因是什么?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从不同民族看1、举例说明:在历史上我国少数民族创造的文化成就有哪些?2、阅读教材70页,理解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是什么样的呢?四、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包容性)阅读教材70页,知道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是什么?如何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特点及意义)想一想:包容性会使民族文化的个性逐渐丧失吗?五、阅读教材70页,理解中华文化的力量是什么(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及其对于中华民族生存、发展所具有的支撑性作用)【判断并改正】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得益于汉字和史学典籍的延续。
()2、兼收并蓄指的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影响其他文化。
()【选一选】1.古老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下了内容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有( )①我国的园林艺术在世界上无与伦比②我国的文学艺术历史辉煌悠久、内容丰富绚烂、风格鲜明独特③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描绘了魏、蜀、吴三国大约半个世纪的纷争和兴衰过程④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前列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2.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前列的原因是( )A.中华文化独树一帜,博大精深B.封建统治者在科技发展上身先士卒C.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D.我国劳动人民具有热爱科学的优良传统3.下列能够体现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前列的是( )①古代中国的蚕丝织物为当时的欧洲人所钟爱,带来了“丝绸之路”的长期繁荣②中国的瓷器名扬四海,在中世纪的西方比黄金还贵③中国的农学著作发表之早、数量之多为世界之最④中国医学自成一家,为世界瞩目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吴越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化,流动性和开放性强,“水性使人通”。
滇黔文化具有边陲山寨文化特征,内敛性强,“山性使人塞”。
回答4~5题。
4.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差异性的表现有( )①吴越文化开放,滇黔文化内敛②吴越文化精致淡雅,滇黔文化热情奔放③滇黔文化更具有多样性④吴越文化文明,滇黔文化野蛮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5.吴越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化,滇黔文化具有边陲山寨文化特征。
这说明( )A.中华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C.中华文化是各地区文化的松散集合D.我国各地区文化各具特色,互不相容6.吴越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化,滇黔文化具有边陲山寨文化特征。
形成这种地区文化差异性的主要原因是( )A.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的影响B.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的影响C.外来文化的影响D.历史和地理等因素的影响7.“56个民族56枝花,56个民族兄弟姐妹是一家,56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从文化上看,“56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体现了( )A.我国各民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B.我国各民族人民都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贡献C.我国的汉族文化取代了少数民族文化D.中华文化比少数民族文化优越8.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被并称为三大英雄史诗,都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创造的优秀民族文学。
三大英雄史诗( )A.体现着不同民族文化的冲突和斗争B.体现着不同民族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差异C.说明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英雄标准D.说明中华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9.清明节不能只当成是扫墓的节日。
我国有些地方的清明节还有与众不同的风俗。
如有的地方清明节有采地菜做米果吃的习俗;还有的地方有在清明节放风筝的习俗,人们把灾祸疾病都写在风筝上,然后放飞;此外还有植树、荡秋千等。
这说明( )①一方水土,一方文化②各地区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③各民族文化具有中华文化的共性④各民族文化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作出了贡献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0.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
这一思想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和而不同”反映了中华文化具有的特点是()A.阶级性 B.包容性C.民族性 D.地域性【巩固练习】1.维吾尔族的《第七木卡姆朱拉》、蒙古族长调《成吉思汗》、纳西族《嫁女调》、……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语言、曲调和歌声,展现在CCTV舞台上。
人们为多姿多彩的民族音乐而激动,更为音乐盛典丰厚广博的文化内涵而感动。
这从一个侧面表明()①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前进方向②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③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④各民族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初到台湾的大陆游客,常会因台湾民众把“花生”叫“土豆”,把“熊猫”叫“猫熊”,把“公共汽车”叫“公车”,把“窝心”解释为“温馨、贴心”,而引发一些“美丽的误会”。
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反映了()A.两岸文化同根同源B. 中华文化底蕴厚重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D.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3.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广东的“围村”、陕西的“窑洞”、福建的“土楼”,等民居建筑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财富。
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①决定于各地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②蕴涵着中华文化的共性③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④长期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中华文化是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民族文化认识错误的是()A.民族文化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B.民族文化是各民族特有的,其他民族无认同感C.民族文化既有民族特性,又有中华文化的共性D.是中华民族之瑰宝,民族之骄傲5.“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这句话可以用来表达文化的()A.包容性B.不平衡性C.同一性D.时代性6.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将中华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完美结合,向世界奉献了一部奥运史上最华美的乐章。
这充分说明()①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③外来文化是中华文化创新的基础④中华文化正在成为世界文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自主构建知识体系】7.(2010·安徽卷)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
某校高三(1)班同学以“走进世博,聚焦安徽”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
同学们通过查阅、上网等途径收集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发表看法:甲同学: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
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整体布局体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和谐”思想;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示古代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安徽馆以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马头墙、小青瓦”为外墙装饰,馆内通过徽剧、黄梅戏,凤阳花鼓等民间艺术的展示,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
请你结合甲同学的发言,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
8.郑和七下西洋,祈“和顺万方,共享太平之福”,同时进行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朝贡贸易;林则徐冷眼向洋看世界,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孙中山考察各国兴衰,指出“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
早期西方海上列强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性贸易争夺海外市场和资源,大力开发和经营海洋。
美国海权论创始人马汉指出:“所有帝国的兴衰,决定性因素在于是否控制了海洋。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以博大的胸襟面向世界,主张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根据材料所给的信息,请你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就树立正确的海洋意识提出建议。
(8分)3.6.1BDCBB CBBADBCACCBA【巩固练习7】参考答案①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②坚持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③深化经济体制和文化体制的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产业;④正确处理好文化发展与继承传统文化和引进外来文化的关系。
3.6.2ACDAA CADAB BCCBA A7.(2010安徽)答案:悠久的“和谐”思想,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等,说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
丰富的中国元素,独特的徽派建筑,多样的民间艺术等,说明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
各种文化和谐共处,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或“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8.(1)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2)要求我们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求同存异,建设和谐海洋,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3)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兼收并蓄,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批判地吸收西方海洋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反对海洋霸权主义。
3.6.2ACDAA CADAB BCCBA A7.(2010安徽)答案:悠久的“和谐”思想,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等,说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
丰富的中国元素,独特的徽派建筑,多样的民间艺术等,说明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
各种文化和谐共处,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或“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8.(1)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2)要求我们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求同存异,建设和谐海洋,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3)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兼收并蓄,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批判地吸收西方海洋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反对海洋霸权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