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及其防控知识
猩红热的预防知识
![猩红热的预防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e608b18f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01.png)
猩红热的预防知识引言概述:猩红热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它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对儿童和成人都有一定的威胁。
为了保护自己和他人免受猩红热的侵害,我们需要了解一些预防知识。
本文将详细介绍猩红热的预防措施,包括个人卫生习惯、接种疫苗、避免接触患者、清洁环境和早期识别症状等方面。
一、个人卫生习惯1.1 时常洗手:猩红热的病原体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但也可以通过接触患者的分泌物传播。
因此,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非常重要。
时常洗手,特殊是在接触患者、咳嗽或者打喷嚏后,要用肥皂和水彻底清洗双手。
1.2 使用纸巾或者肘部遮挡口鼻:当你咳嗽或者打喷嚏时,使用纸巾或者肘部遮挡口鼻是阻挠病原体传播的有效方法。
避免用手遮挡口鼻,以免将病原体传播到他人或者物体上。
1.3 避免与患者共用餐具和个人物品:猩红热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疾病,因此应避免与患者共用餐具、水杯、毛巾等个人物品,以防止病原体传播。
二、接种疫苗2.1 疫苗接种是预防猩红热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儿童通常在幼儿时期接种猩红热疫苗,成人也可以接种疫苗以提高免疫力。
2.2 疫苗接种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和疫苗接种计划进行。
及时接种并完成所需的疫苗剂次可以有效预防猩红热的发生。
2.3 疫苗接种后,还应定期进行疫苗加强针的接种,以保持免疫力的稳定。
请咨询医生了解更多关于疫苗接种的信息。
三、避免接触患者3.1 避免与疑似或者确诊的猩红热患者密切接触,特别是在发病初期。
猩红热患者在发病先后的数天内最具传染性。
3.2 如果你与疑似或者确诊的猩红热患者接触过,应及时向医生报告并接受观察和治疗。
3.3 在疫情高发期间,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尽量减少与他人接触,以降低感染猩红热的风险。
四、清洁环境4.1 时常清洁和消毒居住环境,特殊是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桌面等。
使用含有消毒成份的清洁剂可以有效杀灭病原体。
4.2 保持室内通风,时常开窗换气,以减少病原体在空气中的传播。
4.3 定期清洗和消毒个人物品,如毛巾、衣物和玩具等。
猩红热的预防知识
![猩红热的预防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d2401e5b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9e.png)
猩红热的预防知识猩红热是一种由A群链球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病症包括高热、咽峡炎、皮疹等,严重时可能导致并发症。
为了预防猩红热的传播,我们需要了解猩红热的预防知识,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经常洗手:使用肥皂和温水彻底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到可能被细菌污染的物品后。
- 避免触摸眼睛、鼻子和嘴巴:这些部位容易被细菌感染。
- 使用纸巾或手肘遮挡咳嗽和打喷嚏:避免将细菌传播给他人。
2. 避免与病患密切接触- 避免与患有猩红热的人密切接触,特别是在他们发病期间。
- 避免共用餐具、杯子和毛巾等个人用品。
3.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 经常清洁和消毒常接触的物品表面,如门把手、电梯按钮等。
- 保持室内通风,减少空气中细菌的滋生。
4. 接种疫苗- 猩红热疫苗是预防猩红热的有效手段,可以有效降低患病风险。
- 儿童在接种疫苗时应按照医生建议的时间表进行接种。
5. 注意个人健康状况- 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营养,增强免疫力。
- 如出现发热、咽峡炎等症状,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可能接触到猩红热患者。
6. 教育宣传- 加强对公众的猩红热预防知识宣传,提高大众的防范意识。
- 向学校、幼儿园等教育机构提供相关的预防指导,帮助学生和教职员工了解猩红热的预防措施。
7. 医学观察和隔离措施- 对猩红热患者进行医学观察,及时发现病例,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阻断疫情传播。
总结:猩红热的预防是我们每个人应该重视的健康问题。
通过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与病患密切接触、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接种疫苗、注意个人健康状况、教育宣传以及医学观察和隔离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预防猩红热的传播。
同时,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可能接触到猩红热患者的情况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共同努力,我们可以保护自己和他人免受猩红热的侵害。
猩红热的预防知识
![猩红热的预防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ada63151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a7.png)
猩红热的预防知识引言概述:猩红热是一种由链球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预防猩红热的关键在于加强个人卫生和注意环境清洁。
下面将详细介绍预防猩红热的知识。
一、加强个人卫生1.1 定期洗手:猩红热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的疾病,因此保持手部清洁是预防猩红热的重要措施之一。
1.2 避免接触患者:如果身边有人感染猩红热,应尽量避免与其接触,避免传播病菌。
1.3 注意个人卫生习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澡、勤换衣服等,有助于预防猩红热的传播。
二、注意环境清洁2.1 定期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有助于减少病菌在空气中的传播。
2.2 保持清洁:定期清洁家庭环境,特殊是常接触的物品表面,如门把手、桌面等。
2.3 避免密集会萃:尽量避免在人员密集的场所停留,减少接触病菌的机会。
三、接种疫苗3.1 预防接种:接种疫苗是预防猩红热的有效方法,可以有效提高人群的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3.2 定期接种:根据医生建议,定期接种猩红热疫苗,保持免疫力水平。
3.3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了解自身免疫情况,确保接种疫苗的有效性。
四、避免传染4.1 避免食用生食:避免食用未经煮熟的肉类和蔬菜,减少病菌传播的可能性。
4.2 避免共用物品:避免与他人共用餐具、毛巾等个人物品,减少病菌传播的机会。
4.3 隔离患者:如果家庭成员感染猩红热,应尽量隔离患者,避免其他人感染。
五、及时就医5.1 注意症状:如果浮现发热、咽喉痛、红疹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除猩红热感染的可能性。
5.2 遵医嘱治疗:如果确诊感染猩红热,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遵守医嘱,加快康复。
5.3 隔离治疗:在感染猩红热期间,应尽量避免外出,避免传播疾病给他人。
结语:通过加强个人卫生、注意环境清洁、接种疫苗、避免传染和及时就医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猩红热的发生和传播。
希翼大家能够重视猩红热的预防知识,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猩红热预防知识宣传
![猩红热预防知识宣传](https://img.taocdn.com/s3/m/630c997a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e2.png)
猩红热预防知识宣传猩红热是由β溶血性链球菌(Group A Streptococcus,GAS)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感染儿童和青少年。
为了预防猩红热的发生,我们需要了解有关猩红热的预防知识,并进行相关的宣传教育。
首先,了解猩红热的传播途径是非常重要的。
猩红热通过空气飞沫和接触传播。
当一个患有猩红热的人咳嗽、打喷嚏或者跟他人分享餐具、水杯等物品时,都容易传播病菌。
因此,要预防猩红热的传播,我们应该嘱咐孩子们要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住口鼻,避免和他人分享个人物品,并保持经常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
其次,要重视猩红热的症状,及时识别病情,进行有效的治疗。
猩红热的主要症状包括喉咙痛、发热、头痛、身体不适、红斑般的皮疹等等。
这些症状在感染初期就会出现,因此我们要教育儿童和家长,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应的诊断和治疗。
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有助于避免猩红热引起的并发症,如风湿热、肾脏感染等。
此外,鼓励个人卫生常识的宣传也是预防猩红热的重要措施之一、我们可以向儿童和青少年传授正确的洗手方法,比如用肥皂和温水洗手至少20秒钟,特别是在用餐前、厕所后、外出回家后等关键时刻要保持手部的卫生。
此外,还应教育孩子们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勤换洗内衣内裤、避免与病人接触、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等等。
另外,疫苗接种也是预防猩红热的重要手段。
猩红热纯蛋白疫苗可以有效地预防猩红热的感染。
我们应该提倡孩子们接种猩红热疫苗,增强其免疫力,减少猩红热的发生。
最后,加强公众对猩红热的认识和宣传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可以通过传统媒体、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渠道,向公众普及猩红热的基本知识,如病因、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
同时,要提高家长和儿童的健康教育意识,让他们了解猩红热的危害性,并积极主动地进行预防工作。
综上所述,为了预防猩红热的发生,我们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猩红热的认识和了解,推广正确的预防措施,如洗手、个人卫生、疫苗接种等。
猩红热的预防知识
![猩红热的预防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ab4ffa6c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18.png)
猩红热的预防知识引言概述:猩红热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了解猩红热的预防知识对于保护个人和公共卫生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阐述猩红热的预防措施,包括个人卫生、接种疫苗、环境清洁、隔离措施和教育宣传等方面。
正文内容:1. 个人卫生1.1 彻底洗手:使用肥皂和温水彻底洗手,特殊是在接触到患者的分泌物、污染的物品或者食物之前。
洗手时间应持续20秒以上。
1.2 避免接触患者的口鼻分泌物:避免与患者分享餐具、杯子、毛巾等个人物品,以减少传播风险。
1.3 妥善处理口鼻分泌物:使用纸巾或者肘部遮挡咳嗽和打喷嚏,避免将分泌物直接接触到手部或者环境中。
2. 接种疫苗2.1 猩红热疫苗:接种猩红热疫苗是预防猩红热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普通建议儿童在1岁时接种第一剂疫苗,然后在4-6岁之间接种第二剂疫苗。
2.2 定期接种:根据国家卫生部门的推荐,及时接种疫苗是预防猩红热的关键。
遵循接种时间表,确保疫苗的有效性和持久性。
2.3 疫苗接种记录:保留好个人的疫苗接种记录,及时更新并妥善保管。
这将有助于追踪已接种的疫苗类型和时间,以便在需要时提供准确的信息。
3. 环境清洁3.1 定期清洁环境:保持家庭和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定期清洁地面、桌面、门把手等常接触的物品。
3.2 通风换气: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有助于减少病毒在空气中的滞留时间,降低传播风险。
3.3 污染物的处理:正确处理患者的废弃物,如纸巾、口罩等,避免直接接触或者再次传播病原体。
4. 隔离措施4.1 患者隔离:将确诊或者疑似患者隔离,避免与他人接触,以防止病毒传播。
4.2 家庭隔离:患者家庭成员应尽量避免与患者接触,并加强个人卫生措施,以减少感染风险。
4.3 医疗机构隔离:患者就诊时,医疗机构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单独的病房、医护人员的防护措施等。
5. 教育宣传5.1 提供准确信息:通过各种渠道向公众提供关于猩红热的准确信息,包括预防措施、症状、传播途径等,以提高公众对猩红热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猩红热的预防知识
![猩红热的预防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861cbc5a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de.png)
猩红热的预防知识猩红热是一种由A型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病症包括高热、咽峡炎、皮疹等。
为了预防猩红热的传播和控制病情的发展,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和相关知识。
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时常洗手: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洗手,特殊是在接触到患者、咳嗽或者打喷嚏后。
- 不与患者共用餐具、杯子、毛巾等个人物品。
- 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特别是在疾病发作期间。
2. 增强免疫力:- 接种疫苗:猩红热疫苗是预防猩红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儿童在2个月至6岁之间应接种猩红热疫苗。
-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充足睡眠、适度运动,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3. 避免接触感染源:- 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特殊是在疾病发作期间。
- 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特别是疫情高发地区。
4. 加强环境卫生:- 时常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有助于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 定期清洁:定期清洁和消毒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桌面等。
5. 注意早期症状:- 早期症状包括咽峡炎、高热、头痛、呕吐等。
如果浮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近期接触过猩红热患者的情况。
6. 隔离患者:- 对已确诊的猩红热患者,应尽量将其隔离,减少传播风险。
- 隔离期通常为发病后至少24小时,或者在接受抗生素治疗后48小时。
7. 宣传教育:- 加强公众对猩红热的认知,提高预防意识。
- 宣传疫苗接种的重要性,鼓励人们按时接种猩红热疫苗。
总结:猩红热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传染病,预防猩红热的关键在于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增强免疫力、避免接触感染源、加强环境卫生、注意早期症状、隔离患者以及宣传教育。
通过这些预防措施,我们可以减少猩红热的传播风险,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如果浮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情况,以便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
2024年度-猩红热知识培训
![2024年度-猩红热知识培训](https://img.taocdn.com/s3/m/572774ce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32.png)
提高师生家长认知水平和应对能力
开展健康教育
通过课堂教育、宣传栏、 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方式, 向师生家长普及猩红热防 控知识。
加强个人防护
教育师生家长养成良好的 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 戴口罩、避免去人群密集 场所等。
提高应对能力
组织师生家长进行应急演 练,提高应对突发疫情的 能力。
18
建立应急处理机制,确保信息畅通
技能提升情况 培训过程中,参训人员通过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 提高了对猩红热病例的识别、处置和防控能力。
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
3
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等环节,参训人员增强 了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为后续工作打下了 良好基础。
25
下一步工作计划部署
继续加强培训
加强监测与报告
针对猩红热防控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制定更 加系统、全面的培训计划,提高各级医疗卫 生人员的防控能力。
公共场所卫生
加强公共场所如学校、幼儿园、 医院等的卫生管理,定期清洁
和消毒。
10
疫苗接种策略及效果评估
疫苗接种对象
主要针对儿童、青少年等易感人群进行疫苗接种。
接种时间和剂次
根据疫苗类型和当地疫情情况,制定合理的接种时间和剂次 安排。
接种禁忌和注意事项
了解并遵循疫苗接种的禁忌和注意事项,确保接种安全。
行室内空气消毒。
物品表面消毒
用含氯消毒剂擦拭家具、玩具等 物品表面,保持清洁。
餐具消毒
将餐具煮沸或使用消毒柜进行消 毒,确保饮食卫生。
注意事项
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消毒剂,以 免对孩子呼吸道产生刺激;消毒 时要确保孩子不在场,以免误伤。
22
合理饮食起居调整建议
饮食调整
猩红热的预防知识
![猩红热的预防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8943356b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f5.png)
猩红热的预防知识猩红热是一种由A组链球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本文将详细介绍猩红热的预防知识,包括病因、传播途径、症状、预防措施等内容。
1. 病因及传播途径猩红热的病因是A组链球菌感染,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当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者说话时,会将细菌通过飞沫释放到空气中,其他人吸入这些含有细菌的飞沫后,易感染猩红热。
2. 症状猩红热的症状通常在感染后1-3天浮现,主要包括:- 高热:体温可达39℃以上;- 咽峡炎:咽部充血、咽痛、咽腔有白色或者黄色脓性分泌物;- 红疹:身体多浮现红色斑点或者斑块,可蔓延至手掌、脚掌等部位;- 舌苔剥落:舌苔脱落后,舌面呈鲜红色,称为“草莓舌”。
3. 预防措施为了预防猩红热的传播,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口鼻、咳嗽、打喷嚏后;- 避免与患者近距离接触:特别是在患者咳嗽或者打喷嚏时,应保持一定的距离;- 避免共用个人物品:如毛巾、杯子等;- 加强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细菌滋生的机会;- 定期消毒环境:对常接触的物品、场所进行定期消毒,特殊是公共场所。
4. 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猩红热的有效措施之一。
目前,猩红热疫苗已被纳入常规免疫程序中,普通在儿童时期接种。
疫苗接种可以提高人体对猩红热的反抗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5. 早期诊断与治疗对于疑似猩红热患者,及时就医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医生会通过病史问询、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来进行诊断。
一旦确诊,医生会根据病情赋予相应的治疗,如使用抗生素治疗。
总结:猩红热是一种由A组链球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为了预防猩红热的传播,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如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与患者近距离接触、加强通风换气等。
此外,疫苗接种也是预防猩红热的重要措施之一。
如果浮现疑似猩红热的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
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相信我们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猩红热的传播,保障人民的健康。
猩红热预防知识宣传
![猩红热预防知识宣传](https://img.taocdn.com/s3/m/da5b58d6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a3.png)
猩红热预防知识宣传
猩红热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需要引起人们的重视和防范。
本
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猩红热的基本知识和预防措施。
什么是猩红热
猩红热是由A群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该病症状包括高热、喉咙疼痛、红疹等。
猩红热通常在儿童
中较为常见,但成年人也有可能感染。
主要传播途径
猩红热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当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时,
会释放出含有病毒的飞沫,其他人吸入这些飞沫后可能感染猩红热。
此外,与感染者近距离接触也可能传播病毒。
预防措施
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惯,如勤洗手、咳嗽和打喷嚏时用纸巾
或手肘遮掩口鼻。
2. 频繁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 避免与患有猩红热的人密切接触,并避免接触其呼吸道分泌物。
4. 定期消毒常用物品和表面,特别是在公共场所和集体环境中。
5. 定期接种猩红热疫苗,这是预防感染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注意事项
- 如果出现猩红热相关症状,应尽快就医并告知医生可能的接
触史,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
- 在感染期间,应保持休息,避免与他人接触,以防止传播病毒。
- 预防猩红热不只是个人责任,也是社会责任,我们每个人都
应积极参与到预防工作中。
通过积极宣传猩红热的基本知识和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提高公
众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共同建设一个更加健康的社会。
参考资料:。
猩红热的预防知识
![猩红热的预防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b06f2b25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1e.png)
猩红热的预防知识猩红热是一种由A群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为了预防猩红热的传播和保护个人健康,以下是一些预防猩红热的常见方法和注意事项。
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时常洗手:使用肥皂和温水洗手,特殊是在接触到可能被感染的物体或者人后。
- 避免触摸眼、鼻和口:减少病菌进入体内的机会。
- 使用纸巾或者肘部遮掩口鼻:当咳嗽或者打喷嚏时,避免直接用手遮掩。
2. 避免接触患者或者潜在感染源:- 避免与患有猩红热的人密切接触,特殊是在他们咳嗽或者打喷嚏时。
- 避免共用餐具、毛巾和床上用品等个人物品。
- 避免与患者共用同一空气环境,如密闭的房间。
3. 加强环境卫生:- 时常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病菌滞留的机会。
- 定期清洁和消毒:特殊是常接触的表面,如门把手、电梯按钮等。
4. 接种疫苗:- 猩红热疫苗是预防猩红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儿童通常在1岁摆布接种第一剂,然后在4-6岁时接种第二剂。
- 成人和儿童都可以接种疫苗,特殊是那些有高风险接触的人,如医务人员、教育工作者等。
5. 保持良好的免疫系统:- 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均衡饮食,保持充足的睡眠。
- 避免长期暴露在寒冷、潮湿的环境中。
- 减少压力和焦虑,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
6. 及时就医:- 如果浮现猩红热的症状,如高热、咽喉疼痛、红色舌苔等,请及时就医。
- 医生会根据症状和体征进行诊断,并赋予相应的治疗,如抗生素。
7. 教育宣传:- 加强对公众和社区的宣传教育,提高对猩红热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 向家长、教师和医务人员等关键群体传达猩红热的预防知识和措施。
总结起来,预防猩红热的关键在于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避免接触患者或者潜在感染源、加强环境卫生、接种疫苗、保持良好的免疫系统、及时就医和教育宣传。
通过采取这些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预防猩红热的传播,保护个人和社区的健康。
猩红热防控知识PPT课件
![猩红热防控知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435434d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43.png)
加强锻炼,提高抵抗力
01
02
03
规律作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 免熬夜和过度疲劳,有助 于提高身体免疫力。
均衡饮食
合理搭配膳食,摄入足够 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 质等营养素,增强身体抵 抗力。
适量运动
进行适量的户外运动和体 育锻炼,如散步、慢跑、 瑜伽等,有助于提高身体 免疫力和抵抗力。
03
学校及托幼机构防控策略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01
发病原因
02
危险因素
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是猩红热的直接原因。
人群普遍易感,但5~15岁儿童为高发人群;季节因素,冬春季为高 发季节;个人卫生习惯差、免疫力低下等也是发病的危险因素。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 疹和疹后明显脱屑是猩红热的典型临 床表现。此外,还可能出现头痛、呕 吐、杨梅舌等症状。
03
定期清洗空调滤网,保持空 气清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师生防范意识
通过课堂教育、宣传栏、微信 公众号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和 家长普及猩红热防控知识。
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 习惯,如勤洗手、不随地吐痰 等。
提醒学生避免接触疑似猩红热 病人,如有接触史或出现相关 症状,应立即就医并报告学校 。
04
保证孩子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 和矿物质,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富 含营养的食物。
适量运动
充足睡眠
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身 体恢复和免疫力的提高。
鼓励孩子进行适量的户外运动,增强 体质,提高免疫力。
05
社会共同参与,共筑健康 防线
政府部门加强监管和宣传力度
猩红热的预防知识
![猩红热的预防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1a1b69b5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45.png)
猩红热的预防知识引言概述:猩红热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它通常在儿童和青少年中流行,但成年人也可能感染。
预防猩红热的最佳方式是加强个人卫生和注意环境卫生。
本文将详细介绍猩红热的预防知识,包括个人卫生、环境卫生、接种疫苗、避免接触患者和及时就医等五个方面。
一、个人卫生1.1 勤洗手: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尤其在接触患者、外出回家、饭前便后等时候。
洗手时间应持续20秒以上,并注意清洁指甲缝和手背。
1.2 使用纸巾或手肘遮嘴:咳嗽或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或手肘遮住口鼻,避免直接用手遮挡。
1.3 避免共用餐具和个人物品:猩红热是通过飞沫传播的,因此避免与患者共用餐具、毛巾、牙刷等个人物品,以防止交叉感染。
二、环境卫生2.1 定期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打开窗户进行通风,减少病菌滋生的机会。
2.2 清洁环境:经常清洁家居、办公场所等公共场所,特别是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桌面等。
2.3 避免拥挤场所:尽量减少在人群密集的场所逗留,以降低感染风险。
三、接种疫苗3.1 接种猩红热疫苗:猩红热疫苗是预防猩红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根据医生建议,按时接种疫苗,以增强免疫力。
3.2 接种疫苗后注意观察:接种疫苗后,应密切观察身体反应,如出现异常反应,及时就医咨询。
3.3 定期接种疫苗:根据国家疫苗接种规划,定期接种疫苗可以保持免疫力的稳定,减少感染的风险。
四、避免接触患者4.1 保持距离:与疑似或确诊患者保持一定距离,避免近距离接触,减少感染的机会。
4.2 避免接触患者的分泌物:猩红热患者的分泌物中可能携带病菌,接触时要注意避免接触患者的唾液、鼻涕等分泌物。
4.3 隔离患者:对于已经确诊的猩红热患者,应尽量隔离,避免与其他人接触,以防止病菌传播。
五、及时就医5.1 寻求专业医生建议:如果出现疑似猩红热的症状,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建议和治疗。
5.2 遵循医生指导:在接受治疗期间,应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按时服药、复诊,并注意个人卫生。
猩红热的预防
![猩红热的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d7baa523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dd.png)
猩红热的预防猩红热是一种由链球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预防猩红热的关键是加强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措施,以减少病原体的传播和感染风险。
下面将详细介绍猩红热的预防措施。
1. 个人卫生措施- 经常洗手:使用肥皂和温水彻底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口鼻眼等黏膜区域之前。
- 避免接触患者:尽量避免与已经感染猩红热的患者密切接触,特别是在他们咳嗽或打喷嚏时。
- 使用纸巾或肘部遮掩口鼻:当咳嗽或打喷嚏时,使用纸巾或肘部遮掩口鼻,以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 不共用个人物品:避免与他人共用餐具、杯子、毛巾等个人物品,以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2. 环境卫生措施- 定期清洁和消毒:经常清洁和消毒常接触的物体和表面,如门把手、桌子、椅子等,以减少病原体的存活。
- 保持室内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有助于稀释和排除空气中的病原体。
- 避免拥挤场所:尽量避免在拥挤的场所停留,特别是在疫情高发期间。
3. 接种疫苗- 猩红热疫苗是预防猩红热的有效手段之一。
根据医生的建议,及时接种猩红热疫苗,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的风险。
- 疫苗接种通常在儿童时期进行,但也可在成年人中接种,特别是对于高风险人群,如医务人员、教育工作者等。
4. 健康教育- 加强健康教育宣传:通过各种途径,如宣传册、社区讲座、媒体等,向公众传达猩红热的预防知识和措施,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
- 学校教育: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教授正确的洗手方法、咳嗽礼仪等,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5. 早期诊断和治疗- 及早就医:如果出现猩红热的症状,如高热、咽喉疼痛、红色舌苔等,应及时就医进行确诊和治疗。
- 遵医嘱治疗: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如使用抗生素等药物,以缓解症状和控制病情的发展。
总之,猩红热的预防需要个人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个人卫生习惯、环境卫生管理、接种疫苗、健康教育等综合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猩红热的发病率和传播风险。
同时,及早发现病例并进行治疗也是预防猩红热的重要环节。
猩红热的健康教育
![猩红热的健康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8620a422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06.png)
猩红热的健康教育引言概述:猩红热是一种由A群链球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及时的健康教育对于预防和控制猩红热的传播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预防、传播途径、症状、治疗和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预防猩红热的措施:1.1 规范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接触患者的唾液和分泌物、不共用餐具等。
1.2 接种疫苗:猩红热疫苗是预防猩红热的有效措施,建议定期接种。
1.3 避免密切接触:尽量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特殊是在传播高峰期。
二、猩红热的传播途径:2.1 空气飞沫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时,空气中的飞沫中含有病原体,易通过呼吸道传播。
2.2 直接接触传播:接触患者的唾液、分泌物等,也是传播猩红热的途径之一。
2.3 环境传播:病原体可能残留在环境表面,通过接触污染物品传播。
三、猩红热的症状:3.1 高热:猩红热患者常伴有高热,体温可达摄氏40度以上。
3.2 咽喉炎症:咽喉红肿、疼痛,咽部可见白色或者黄色斑点。
3.3 皮疹:猩红热患者常伴有皮疹,皮肤呈现红色斑块,可伴有瘙痒。
四、猩红热的治疗:4.1 抗生素治疗:猩红热患者需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病情赋予适当的抗生素治疗。
4.2 对症治疗:如退烧药、止痛药等,缓解症状。
4.3 注意歇息:猩红热患者需充分歇息,避免劳苦,有助于康复。
五、猩红热的注意事项:5.1 隔离患者:猩红热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隔离治疗,避免传播给他人。
5.2 定期复诊:猩红热患者需定期复诊,确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5.3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猩红热的认识,加强预防意识,有助于减少疫情传播。
总结:通过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猩红热的认识,遵循预防措施,及时就医治疗,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猩红热的传播,保障公众健康。
希翼大家能够重视健康教育,共同抵御传染病的侵害。
猩红热的预防知识
![猩红热的预防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d9f9e141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e2.png)
猩红热的预防知识猩红热是一种由A组链球菌(Streptococcus pyogenes)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它通常在冬季和春季流行,特殊是在儿童和青少年中较为常见。
为了有效预防猩红热的传播,以下是一些重要的预防知识和措施。
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时常洗手:使用肥皂和温水彻底洗手,特殊是在接触到病人、咳嗽或者打喷嚏后,或者在接触到可能被细菌污染的物体后。
- 避免触摸口鼻眼:病菌可以通过手部传播,因此尽量避免触摸自己的口鼻眼,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2. 避免与病人密切接触:- 猩红热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因此,尽量避免与患有猩红热的人密切接触,特殊是在其咳嗽或者打喷嚏时。
- 如果您或者您的孩子患有猩红热,请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与他人接触,直到完成治疗并且再也不具有传染性。
3. 保持清洁和卫生的环境:- 定期清洁和消毒公共场所,特殊是儿童频繁接触的地方,如学校、幼儿园和托儿所。
- 鼓励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时常洗手、不与他人共用餐具和水杯,并避免与患病的儿童密切接触。
4. 接种疫苗:- 猩红热疫苗是预防猩红热的有效措施之一。
根据当地的疫情和医生的建议,及时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的风险。
- 疫苗通常在儿童时期接种,但也可以在成年人中进行补种。
请咨询医生以获取更多关于疫苗接种的信息。
5. 注意早期症状:- 猩红热的早期症状包括喉咙痛、发热、头痛和红色的皮疹。
如果您或者您的孩子浮现这些症状,请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您的症状和接触史。
- 及早诊断和治疗可以匡助减少疾病的传播,并缓解症状。
总结:猩红热是一种传染性疾病,但通过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的风险。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与患有猩红热的人密切接触,保持清洁和卫生的环境,接种疫苗以及及早诊断和治疗都是预防猩红热的重要措施。
如果您或者您的孩子浮现疑似猩红热的症状,请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儿童传染病防控:猩红热预防措施
![儿童传染病防控:猩红热预防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cbcd2935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3f.png)
儿童传染病防控:猩红热预防措施一、引言猩红热,又称红热病,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该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传染性极强,尤其在儿童中发病率较高。
为了保障儿童的健康,预防猩红热的发生和传播,本文将详细介绍猩红热的预防措施。
二、猩红热的症状及危害猩红热的主要症状包括高热、咽喉炎、皮疹等。
发病初期,患者会出现高热、咽痛、头痛、乏力等症状。
随后,患者会出现特征性的皮疹,从耳后开始,迅速蔓延至全身。
皮疹呈弥漫性红色,压之褪色,伴有瘙痒。
猩红热如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发严重并发症,如急性肾炎、风湿热等,对儿童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三、猩红热的预防措施1. 提高儿童免疫力提高儿童免疫力是预防猩红热的关键。
家长应关注儿童的饮食营养,保证儿童摄入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同时,鼓励儿童参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
此外,定期为儿童进行预防接种,提高儿童对病原体的抵抗力。
2.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随地吐痰、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捂住口鼻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切断病原体的传播途径,降低感染风险。
3. 加强室内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有助于降低病原体在空气中的浓度。
家长应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质量。
在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场所,更应注意室内空气质量,防止病原体传播。
4. 避免接触患者猩红热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因此,家长应教育儿童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
如家庭成员或同学患有猩红热,应采取隔离措施,防止病原体传播。
同时,患者应遵医嘱进行治疗,待症状消失后方可解除隔离。
5. 定期消毒定期对儿童的生活用品、玩具等进行消毒,有助于杀灭病原体,防止病原体传播。
家长可以使用75%的酒精、84消毒液等消毒剂进行消毒。
在幼儿园、学校等集体场所,更应加强消毒工作,保障儿童的健康。
6. 做好猩红热疫苗接种工作猩红热疫苗是预防猩红热的有效手段。
家长应按照我国儿童免疫规划,为适龄儿童接种猩红热疫苗。
猩红热的预防PPT课件
![猩红热的预防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676569a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a7.png)
如何预防猩红热?
如何预防猩红热? 保持良好卫生习惯
勤洗手,尤其是在接触潜在感染源后。
使用肥皂和水,或含酒精的洗手液。
如何预防猩红热? 避免与患者接触
尽量避免与已确诊猩红热患者的密切接触。
如有必要接触,务必佩戴口罩并保持距离。
如何预防猩红热? 及时接种疫苗
虽然目前没有专门针对猩红热的疫苗,但保 持其他相关疾病的免疫接种是重要的。
如有疑问,咨询医生获取建议。
如果感染了猩红热,应该怎么 办?
如果感染了猩红热,应该怎么办? 及时就医
如出现猩红热症状,应及时去医院就医。
医生会根据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给予适当的治 疗。
如果感染了猩红热,应该怎么办? 遵循医嘱
症状
感染后通常表现为高烧、喉咙痛、舌头呈草莓状 、皮疹等。
皮疹通常在感染后12至48小时出现,可能伴随瘙 痒。
什么是猩红热?
传播途径
猩红热通过感染者的咳嗽、打喷嚏或直接接触传 播。
未洗手或与患者密切接触的人更易感染。
谁容易感染猩红热?
谁容易感染猩红热?
易感人群
儿童,尤其是5至15岁的孩子,感染风险较高 。
成人也可能感染,尤其是与儿童密切接触的 人。
谁容易感染猩红热? 免疫因素
免疫系统较弱的人,如慢性病患者,感染风 险增加。
过度疲劳、营养不良也会降低免疫力。
谁容易感染猩红热? 季节因素
猩红热在冬季和春季更为常见。
这段时间人们更应采取预防措施? 疫情高发期
猩红热的预防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猩红热? 2. 谁容易感染猩红热? 3. 何时应采取预防措施? 4. 如何预防猩红热? 5. 如果感染了猩红热,应该怎么办?
预防猩红热班会
![预防猩红热班会](https://img.taocdn.com/s3/m/a1f10c6d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59.png)
预防猩红热班会引言概述:猩红热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特别在学校和班级中易于传播。
为了保护学生和教师的健康,预防猩红热班会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预防猩红热班会的四个关键部份,包括个人卫生习惯、环境清洁、传染病控制和教育宣传。
一、个人卫生习惯:1.1 勤洗手:学生和教师应养成勤洗手的良好习惯。
使用肥皂和温水彻底洗手,特殊是在接触口鼻、咳嗽或者打喷嚏后。
1.2 避免接触眼睛、鼻子和口腔:猩红热病毒可以通过眼睛、鼻子和口腔进入体内。
避免用手触摸这些部位,特别是在未洗手之前。
1.3 使用纸巾或者肘部遮嘴:当咳嗽或者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或者肘部遮住口鼻,避免直接用手遮挡。
二、环境清洁:2.1 定期清洁教室和办公室:定期清洁教室和办公室的桌面、椅子、门把手等常接触的表面,使用含有消毒成份的清洁剂。
2.2 保持室内通风:保持教室和办公室的良好通风,有助于稀释空气中的病毒和细菌。
2.3 防止交叉感染:避免共用物品,如饮水杯、餐具等,或者定期清洁消毒这些物品。
三、传染病控制:3.1 隔离患者:如果有学生或者教师浮现猩红热症状,应立即将其隔离,并及时就医。
3.2 定期体温监测:学校和班级应定期进行体温监测,及时发现有发热症状的人员。
3.3 加强消毒措施:加强对学校和班级的消毒措施,特殊是公共区域和常接触的物品。
四、教育宣传:4.1 提供健康教育:学校和班级应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包括猩红热的症状、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等。
4.2 强调个人责任:强调每一个人的个人责任,要求学生和教师共同努力,遵守预防猩红热的规定和措施。
4.3 定期更新信息:及时向学生、教师和家长提供关于猩红热的最新信息和预防措施,以保持大家的警惕性。
结论:通过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环境清洁的加强、传染病控制的实施以及教育宣传的推广,我们可以有效预防猩红热班会的发生。
这些预防措施不仅可以保护学生和教师的健康,还可以提高学校和班级的整体卫生水平,营造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猩红热轻型健康宣教
![猩红热轻型健康宣教](https://img.taocdn.com/s3/m/fc6ab594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c2.png)
饮食调理
1
清淡饮食:避免 辛辣、油腻、刺 激性食物,以减 轻胃肠道负担
2
营养均衡:保证 蛋白质、脂肪、 碳水化合物、维 生素、矿物质等 营养素的摄入
3
水分补充:多喝 水,保持充足的 水分摄入,有助 于缓解发热、口 渴等症状
4
食物选择:选择 易消化、易吸收 的食物,如粥、 面条、蔬菜等, 避免过硬、过冷、 过热的食物
01
近距离接触,减少感染风险 佩戴口罩: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
02
减少飞沫传播的风险 勤洗手: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
03
洗手,减少病毒传播 增强免疫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04
增强自身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接种疫苗
01 疫苗种类:针对猩红热的疫
02 接种时间:根据年龄和健康
苗有多种,如A、C、G、H、
猩红热的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勤洗手:保持手部清洁,减少细菌 01 传播
保持室内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02 减少细菌滋生
避免与患者接触:避免与猩红热患 03 者接触,减少感染风险
增强免疫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0 4 增强身体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避免与患者接触
保持社交距离:避免与猩红热患者
猩红热的传播途径
飞沫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说话、 呼吸产生的飞沫中含有病毒,可传播 给他人。
接触传播:与患者直接接触,或接触 患者接触过的物品,如衣物、玩具等, 可能导致感染。
空气气溶胶传播:病毒可在空气中形 成气溶胶,吸入含有病毒的气溶胶可 能导致感染。
眼结膜传播:病毒可通过眼结膜传播, 如患者眼部分泌物接触到健康人的眼 睛,可能导致感染。
预防猩红热,应 保持良好的个人 卫生习惯,避免 与患者密切接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猩红热及其防控知识
时间:2011-06-17 字体:大中小
基本知识
猩红热(Scarlet Fever)为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点为起病急、发热、咽峡炎、弥漫性皮疹、继而脱皮。
其传染源是患者和健康带菌者,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细菌。
猩红热的病原为革兰染色阳性A组β溶血性链球菌,该菌在体外的生活力较强,在痰液、脓液和渗出物中能生存数周,在60℃30分钟、碘酊中15
分钟可以灭活。
猩红热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季的4-5月、冬季的11-12月多见。
发病年龄以3-8岁小儿为主,6个月以内婴儿因从母体获得被动免疫力,故很少发病。
由于易感人群较为集中,猩红热疫情多发生在托幼机构和小学,
临床表现
猩红热病情轻重可因机体反应性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但大部分表现为轻症病人。
典型病人临床症状有以下四期:
一、潜伏期:最短1天,最长12天,一般为2-5天,此期细菌在鼻咽部繁殖。
二、前驱期:为1天左右,表现为突然畏寒,发热38℃-40℃,头痛、恶心、呕吐、咽痛、扁桃体红肿,局部有灰尘白色点片状渗出物,颈部淋巴结肿大伴压痛。
年龄小的婴幼儿起病时可发生惊厥或谵妄。
三、出疹期:大多在发病12-36小时内出现皮疹,个别可延缓到2天以后。
四、恢复期:发病的第一周末期开始出现皮肤脱屑,脱屑是猩红热特征性症状之一。
皮疹旺盛者,则脱屑多(90%病人有脱屑),面颈部为细屑,躯干四肢为小鳞片状,手掌足掌为大片状脱皮,大约经2-4周脱完,无色素沉着,如能早期正确治疗,出疹轻,可无明显脱屑。
治疗和预防
猩红热目前尚无疫苗可预防,特异性治疗首选青霉素,一般用药1天后发热消退,皮疹很快消失。
治疗需足量使用青霉素10天,也可以选用羟氨苄青霉素、红霉素、洁霉素、氯霉素等。
根据近年来疫情的周期性特点,2011年猩红热疫情正处于高发年份,报告发病水平较高。
预防性措施应以加强儿童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为主,从而减少发病。
一、及时就医:在高发季节、尤其是周围出现猩红热病人时,家长要密切关注儿童的身体状况,一旦发觉儿童出现发热或皮疹,应及时送往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
二、治疗和隔离患者:患儿应注意卧床休息,进行住院治疗或居家隔离,不要与
其他儿童接触;其他人接触患者时要带口罩。
抗生素治疗必须足程足量。
足量抗生素治疗24小时后,一般不再具有传染性,可视情况解除隔离;
三、通风和消毒:患儿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每天不少于3次,每次15分钟。
患儿使用的食具应煮沸消毒;用过的手绢等要用开水煮烫。
患儿痊愈后,要进行一次彻底消毒,玩具、家具要用肥皂水或来苏水擦洗一遍,不能擦洗的,可在户外暴晒l-2小时。
四、加强学校卫生:在猩红热流行期间,托幼机构及小学要认真开展晨、午检工作,发现可疑者应请其停课、就医和隔离治疗。
患儿接触过的食具要煮沸消毒,用具、桌椅等用来苏水擦拭消毒。
保证室内做到充足的通风换气,每日至少3次,每次15分钟,应每日做好教室、文具、玩具和餐具的清洁,一旦发现病例,应对病例接触的物品进行及时消毒。
诊断标准
时间:2005-09-07 字体:大中小
(一)有流行病学史:
(二)咽痛、发热、全身皮肤弥漫潮红,红点疹及鸡皮样疹。
(三)细菌培养:鼻咽部分泌物培养,阳性率较高,对诊断很有帮助。
(四)血象:病的早期,白细胞总数增高,约在1—3万/mm3之间,分类中性可达80%左右。
(五)转白试验:是诊断本病有力的依据。
进行的越早越好。
对疑诊病人如能在皮疹出现前做此试验,就能更早确诊。
皮内注射稀释的红斑青毒素抗体,24小时后检测结果。
如注射部位皮肤与周围的皮疹区相比明显发白,为阳性结果。
(六)贫血性皮肤划痕(+)、帕氏征(+)、皮肤脱屑、口周苍白圈与杨莓舌虽非本病特异性,但综合分析可有助诊断。
治疗原则:强调早期彻底治疗,防止并发症。
(一)一般疗法:应与健康儿童隔离。
供给充足的水分及营养,注意皮肤及口腔卫生。
(二)抗菌素:首选特效药物为青霉素。
用药后90%病人2—3天退热,平均24小时细菌培养转为阴性。
儿童一般每日80万u,成人每日160万iu,分2次肌肉注射,连续7—10天,重者可加大剂量静脉滴注。
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用
红霉素,每日每公斤体重30—50mg,分4次口服,复方新诺明及林可霉素亦有效。
(三)中草药治疗:以清热解毒为主。
(四)激素:重症病人可考虑用强的松或氢化考的松。
局部治疗:外科型病人,注意局部伤口换药及护理。
临床表现
时间:2005-09-07 字体:大中小
病情可因机体反应性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典型病人可有以下四期。
(一)潜伏期:最短1天,最长12天,一般为2—5天,此期细菌在鼻咽部繁殖。
(二)前驱期:为1天左右。
表现突然畏寒,发热38℃——40℃,头痛、恶心、呕吐、咽痛、扁桃体红肿,局部有灰尘白色点片状渗出物,颈部淋巴结肿大伴压痛。
年龄小的婴幼儿起病时可发生惊厥或谵妄。
(三)出疹期:大多在发病12—36小时内出现皮疹,个别可延缓到2天以后。
皮疹特点:
1.皮疹先见于颈部,24小时内蔓及躯干及四肢,在皮肤充血的基础上,
均匀分布针尖大小之红疹,有的呈鸡皮样突起,有的疹间尚可见到正常皮肤。
压之褪色,皮肤呈苍白压痕,数秒后恢复原状,这种现象医学上称为“贫血性皮肤划痕”。
2.颜面特征:面部仅发红,但无点状疹,口周不红,也无疹,显得苍白,
故称“口周苍白圈”,98%病人有此体征。
3.皱折处特征:如肘窝、腋窝、腘窝、腹股沟等处,因皮肤受压引起暗
红色条状形出血疹,医学上称为“帕氏征”。
4.口腔特征:此期咽部极度充血,皮疹出现后3-4天,舌苔脱落,露出
生牛肉样舌面和红肿的舌刺,很像成熟的草莓,医学上称为“杨莓舌”,一般7天左右消退,这一征象约半数以上病人可以见到。
(四)恢复期:发病的第一周末开始出现皮肤脱屑。
脱屑是猩红热特征性症状
之一。
有时由于脱屑的出现可以做为回顾性诊断。
皮疹旺盛者,则脱屑多(90%病人有脱屑)。
面颈部为细屑,躯干四肢为小磷片状,手掌足掌为大片状脱皮。
大约经2-4周脱完,无色素沉着。
如能早期正确治疗,出疹轻,可无明显脱屑。
除上述典型症状外,还有其它特殊类型:
1.轻型:全部病程中缺乏特征性症状。
症状轻,皮疹稀少,往往出现典型的皮疹脱屑或并发肾炎时,才取得回顾性诊断。
这型的病人由于容易漏诊,得不到充分治疗或适当处理,续发肾炎的可能性反而较多。
2.中毒型:临床为毒血症症状,起病急,高热、惊厥、呕吐、腹泻为常见
症状,皮疹较重,有出血点,常伴有感染中毒性休克。
3.脓毒血症型:除临床症状较重外,伴有化脓性播散病灶,死亡率高。
此
型目前很少见到。
4.外科型:其传播途径不是通过呼吸道,而是以外科的伤口侵入门户。
一
般病状较轻。
多见于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