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悲剧命运观 - 副本

合集下载

《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人性与命运

《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人性与命运

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人性与命运一、引言•莎士比亚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之一•他的戏剧作品通过揭示人性和探讨命运等主题,深刻影响了后世文化二、莎士比亚戏剧的背景和特点1. 艺术背景•文艺复兴时期对戏剧的影响•剧本与舞台表演的发展2. 戏剧特征•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如诗歌和专有名词使用•复杂多样的角色形象塑造•情节紧凑而复杂,常伴隐喻和象征手法三、人性在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体现1. 爱与欲望•爱情在莎士比亚作品中与欲望密切相关,并引发各种冲突和错误判断•对不同类型爱情,如浪漫爱情、家庭关系等进行了深入探讨2. 权力和权谋•权力在莎士比亚戏剧中经常成为角色们追求的目标和冲突的源泉•通过人性中的欲望、野心和背叛等展现了权力对人性的影响3. 善恶与道德观念•莎士比亚对人性中善恶二元对立进行了深入思考,揭示了人性复杂而矛盾的一面•角色之间的道德进退和内心挣扎是他作品中重要的人性体现4. 自由与命运•在莎士比亚戏剧中,命运常常被描绘为无可逃避且具有决定性的力量•但同时也存在着个体通过选择和行动来改变自己命运的可能性,反映了自由意志与命运之间的互动关系四、命运在莎士比亚戏剧中的探讨1. 命运与宿命论•莎士比亚作品中存在强烈宿命色彩,暗示着人类生活受到不可抗拒力量的限制•即使明知自身无法改变命运,角色们仍努力奋斗,继续追寻幸福2. 命运与现实主义•虽然莎士比亚戏剧中存在命运的探讨,但他也展示了现实主义思想•通过揭示社会地位、贫富差距和阶级斗争等因素对人的影响,呈现了复杂的命运观五、结论•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人性与命运紧密相连,彼此交织影响•他通过塑造丰富的角色形象和复杂的情节,在我们面前打开了对人性和命运深层次思考的大门。

无法逃脱的宿命:《哈姆雷特》的命运观

无法逃脱的宿命:《哈姆雷特》的命运观

无法逃脱的宿命:《哈姆雷特》的命运观《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经典悲剧之一,被公认为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作为这个悲剧的主人公,哈姆雷特的宿命成为了这部作品的核心主题之一。

本文将探讨《哈姆雷特》中所呈现的命运观,以及哈姆雷特与命运的纠葛。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哈姆雷特》一开始就呈现了一个命运扭曲的场景。

在戏剧的开篇,哈姆雷特的父亲突然死去,并且他的叔叔克劳迪斯迅速继位,娶了哈姆雷特的母亲。

这一系列的事件看似是巧合,但在剧中的暗示中,我们可以察觉到这背后隐藏着某种命运的力量。

正是这个命运的力量,让哈姆雷特置身于一个充满阴谋和权谋的世界中。

另一方面,哈姆雷特的命运也体现在他的个人选择中。

他受到父亲的鬼魂所启示,得知了自己的父亲被克劳迪斯谋杀,于是他立下誓言要为父亲报仇。

然而,哈姆雷特面临着巨大的心理抉择:应该如何报仇?他陷入了思考和犹豫之中,拖延了行动的时间。

这样的犹豫使得哈姆雷特的悲剧不可避免地上演了。

他仿佛被命运所牵引,无法从命运的束缚中逃脱。

此外,剧中的其他角色也深受命运的影响。

克劳迪斯的罪行被揭露后,他对哈姆雷特的性命进行了多次暗杀的企图,然而命运总是伴随着哈姆雷特的幸运,使他逃过了这些险境。

老王子福尔斯泰因对哈姆雷特的好感也是命运的安排,他帮助哈姆雷特揭露了克劳迪斯的阴谋。

这些情节在剧中反复出现,彰显了命运对剧情的主导。

通过对《哈姆雷特》命运观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命运在这个戏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哈姆雷特的个人选择还是外界的干预,命运都在推动着剧情的发展。

哈姆雷特被命运所束缚,无法逃脱自己的宿命,最终导致了他的悲剧结局。

总结而言,《哈姆雷特》的命运观通过剧中角色的命运纠葛和不可避免的命运安排来展现。

宿命的力量让哈姆雷特陷入了追求复仇和忍受痛苦之中,最终导致了他的灭亡。

这个悲剧的命运观引发了对人类自由意志和命运力量的思考,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以上对《哈姆雷特》命运观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哈姆雷特无法逃脱他的宿命,这一命运的力量是他所无法抗拒的。

莎士比亚悲剧要素

莎士比亚悲剧要素

莎士比亚悲剧要素
莎士比亚悲剧的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命运与人性:莎士比亚的悲剧和古希腊悲剧有许多相似之处,如探讨命运、人性和道德等主题,注重角色和情节的内心冲突和矛盾。

而且,两种悲剧都注重表现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以及人性中的善恶、爱恨和恶行中的宽容和原谅等文化价值。

- 人物性格:莎士比亚的悲剧中人物性格更加复杂,更具有思考性和探索性,也更符合人们深层次的内心体验和需求。

- 戏剧性、诗意和艺术性:莎士比亚的悲剧中还有戏剧性、诗意和艺术性等方面的表现,如通过暗示和象征性的语言和场景表达情感和思想,以及戏剧结构的重构和复杂性,进一步加深了莎士比亚的悲剧的深度和内涵,也为诗意和艺术性的创造性表现提供了新的发展和探索空间。

- 道德价值观:莎士比亚的悲剧中道德价值观的重要性不可忽略。

他在悲剧中多次探讨人类本性的善恶与道德内涵,试图从道德的角度审视人类的行为,挖掘人性深处的思想和情感,对社会人伦和政治生态做深刻的描绘和批判。

浅析莎士比亚的命运观

浅析莎士比亚的命运观

浅析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命运观人类从出生开始,就注定走向死亡。

因此,人们对于生存状态的思考也就是命运观历来是各个学科的重要主题。

古希腊哲学家认为人是灵魂与肉体的结合,肉体是灵魂的坟墓,灵魂入身体是一种羁绊与惩罚,而死亡则是“灵魂离开肉体的监狱而获得解放。

因此他们信奉“灵魂不灭”的思想,相信命运力量的牵引,比如早期的命运三女神之说,按次序剪断命运之线掌控人类生死。

早期戏剧创作也多以人与命运的冲突为主题。

比如在著名的戏剧《俄狄浦斯王》中,俄狄浦斯背负着神谕,弑父娶母,在逃脱神谕的命途中一步步走向悲剧。

这里的神谕就是命运的力量。

后来随着宗教的发展,神明就蜕变成了上帝。

莎士比亚的悲剧思想博大精深,他继承和发扬了古希腊以来的悲剧观念。

戏剧的主人公大多是王公贵族,而他们也时常受到命运之力的指引,如麦克白就是受到三个女巫的蛊惑,弑兄篡位,成为一代暴君。

莎士比亚还受到了较深的基督教的影响。

莎士比亚生活的时代,大家普遍相信有来世存在,即使在当时最先进的人士中,也很少有否定神灵观念的,很多主人公在他们的话语中表示相信来世生活,相信上帝或神灵。

基督教认为人类背负着原罪活在身上,而死后可以进入天堂。

《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要去和父亲的鬼魂对话时,就说“我早已把我的生命视得轻于鸿毛,至于我的灵魂,它亦是个永恒之物,它又能把我怎么样?”众所周知,哈姆雷特最后的复仇是华丽而盛大的,而他生前的最后一句话是:“倘若你(指哈之好友赫睿斯)曾爱我,那就请你暂且牺牲天国之幸福,留在这冷酷的世界里去忍痛告诉世人我的故事吧。

”以上皆可以看出,他的作品中自始至终贯穿着宗教思想,相信上帝的力量。

莎士比亚受基督教的影响,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莎士比亚对《圣经》了如指掌,作品中具有大量的台词典故引用自《圣经》,比如哈姆雷特引用远古最初之诅咒就是指圣经里亚当与夏娃之长子该隐杀害其弟亚伯,在《麦克白》中引用“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我们的日子如同影子一样转瞬即逝”等句子。

Shakespeare -- Four Great Tragedies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

Shakespeare -- Four Great Tragedies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

Lady Macbeth
As Macbeth’s wife, Lady Macbeth is the early instigator(煽动者) of the atrocious(残暴的)plans that lead to Macbeth’s Kingship. She is ambitious and power hungry and her machinations are as cold and vicious as her husband’s actions. However, after the bloodshed begins she is incapable of bearing the weight of what she has done and soon falls victim to the weight of her guilt, eventually going mad and committing suicide. Despite the horrible nature of her and her husband’s crimes, the two are a very close couple, and they love each other very much.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 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 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 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 一种更高贵?
The Earl of Kent Loyalists Cordelia LEAR, King of Britain the eldest daughter Little daughter
Present
brothers
Former
Claudius

莎士比亚悲剧中的人性与命运

莎士比亚悲剧中的人性与命运

莎士比亚悲剧中的人性与命运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之一,他的作品涵盖了各个题材和风格,而其中最令人难忘的莫过于他创作的悲剧。

在这些悲剧中,人性和命运是两个主题始终贯穿其中的。

本文将探讨莎士比亚悲剧中的人性与命运这一主题,并分析其中的深度和复杂性。

首先,莎士比亚悲剧中的人性体现了人类内心的冲突和复杂性。

这些悲剧的主人公往往具有强烈的欲望和野心,他们追求权力、爱情、荣耀等,但往往在实现自己的愿望过程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例如,《麦克白》中的主人公麦克白,一开始是一位忠诚的将军,但他被预言称为苏格兰国王后,却不惜杀人上位;而《哈姆雷特》中的哈姆雷特,则被父亲的死和叔叔的篡位引发了内心的挣扎和复仇的欲望。

其次,莎士比亚悲剧中的命运则展现了人类无法逃避的力量。

人们常说“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但在这些悲剧中,主人公们往往无法摆脱自己的命运。

无论他们是多么努力地追求或阻止某种结果,最终都不得不面对不可逆转的命运安排。

例如,《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两位主人公,尽管他们孤注一掷地以死来对抗家族的仇恨,但最终却因为一系列意外而命丧黄泉。

此外,莎士比亚悲剧中的人性和命运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人性的弱点和欲望往往导致了主人公们的命运的崩溃。

他们为了追求权力、财富和爱情,不惜背叛亲人、朋友甚至自己的道德准则。

这些错误的选择和决定最终导致了他们的悲剧结局。

同时,命运也在主人公的人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命运的安排和安排不可抗拒的力量也使得主人公们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不管他们多么渴望逃避或改变命运的轨迹。

莎士比亚悲剧中人性与命运的主题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有深刻而广泛的意义。

正因为它们以如此复杂和深刻的方式展示了人类的弱点、欲望和困境,所以这些悲剧在历史长河中仍然如此引人入胜。

人们阅读这些作品,不仅能够对人性和命运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能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共鸣和启示。

总之,莎士比亚悲剧中的人性与命运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主题。

悲剧的无奈:《哈姆雷特》的命运观

悲剧的无奈:《哈姆雷特》的命运观

悲剧的无奈:《哈姆雷特》的命运观《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创作的一部著名戏剧,被公认为是世界戏剧史上的巅峰之作。

本剧中的命运观是一条贯穿始终的主题,探讨了人类与命运的斗争、无奈与挣扎。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哈姆雷特》所体现的悲剧命运观。

首先,我们可以从主人公哈姆雷特的命运观入手。

哈姆雷特是一位理智而敏感的青年,不断思考着生活的意义以及他自己的命运。

在剧中,哈姆雷特遭遇了连续的不幸,包括父亲之死、母亲的再婚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事件。

面对种种悲剧,哈姆雷特开始怀疑命运的公正与正义,他认为自己受制于命运的安排,无法摆脱其中的困境。

这种认识在他的名言“人生就是一台悲剧”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其次,剧中的命运观还通过众多角色的命运遭遇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例如,波罗尼斯和拉尔特两位贵族的命运皆因与卑劣的国王克劳狄斯的纠葛而悲惨收场。

玛丽什女王依附于权力者,最终也遭受到了相同的命运。

这些角色的命运都受到了外界力量的制约与左右,无法自主选择自己的命运。

这在戏剧中体现了命运的无奈性,呈现了悲剧的深层次含义。

此外,剧中的命运观还反映在剧情的结构和发展上。

《哈姆雷特》中的命运对于人物的发展和故事的走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主要人物的冲突、迷失和痛苦都源于对命运的探索和质疑。

而正是他们对命运的无奈和挣扎,构成了剧中扣人心弦的故事线。

尤其是哈姆雷特与命运的较量,通过自省和怀疑,最终达到了对人生的深刻领悟。

最后,通过《哈姆雷特》所传达的命运观,我们也可以更深入地思考人类存在的意义和命运的掌握。

本剧提醒我们,面对命运的无奈,我们不应该完全被动地接受,而是应该保持理智和勇气,积极寻求挽救和解脱的途径。

尽管命运对于个体而言有时是无法预测和控制的,但我们仍然需要坚守自己的信念,寻找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总之,《哈姆雷特》是一部具有深刻命运观的悲剧作品,通过主人公和其他角色的遭遇以及故事的发展,探究了人类与命运的纠葛、无奈与挣扎。

在这个作品中,莎士比亚向我们揭示了存在于我们命运中的冷酷和无常,引导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我们与命运的关系。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的人性冲突与命运安排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的人性冲突与命运安排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的人性冲突与命运安排介绍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之一,他创作了许多经典作品,其中包括四部被称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作品:《哈姆雷特》(Hamlet)、《奥赛罗》(Othello)、《李尔王》(King Lear)和《麦克白》(Macbeth)。

这些悲剧作品探讨了人性冲突和命运安排这两个重要主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在这四个悲剧中如何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命运对角色行动的影响。

人性冲突的体现对于人性冲突,在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有着丰富的展示。

首先,心理层面上的矛盾是很常见的主题。

在《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陷入了内心挣扎,无法决定应该如何对待父亲被谋杀以及如何应对其伴侣奥菲利娅与朋友们之间的背叛。

而在《奥赛罗》中,主人公奥赛罗因为妻子的出轨而面临着信任与怀疑之间的冲突纠结。

其次,道德观念上的冲突也是四大悲剧中经常出现的主题。

在《李尔王》中,李尔王由于自私和盲目,将王位分配给了心怀恶意的两个女儿,而背叛了真正爱他的女儿科底莉亚。

这种道德取舍引发了极大的后果,展现了人性之间道德观念的冲撞。

命运安排与角色行动命运在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虽然人都有自己的意愿和选择权,但命运通常会对角色行动产生影响。

在各个悲剧中都可以看到角色们试图改变或逃避命运注定的结局,却最终无法成功。

在《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试图通过伪装、策划和复仇来改变自己及家族的灾难结局。

然而最终他发现所有努力都是徒劳的,他的命运仍然是被不可改变的。

同样地,『《麦克白》中的主人公麦克白也试图通过谋杀国王和实施暴政来改变自己命运的结局,但最终却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此处省略了重复内容)总结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的人性冲突与命运安排是这些作品的核心主题之一。

通过探讨角色内心对抗、道德取舍以及与命运较量,展现了人性在面临困境时的复杂性和无法逃避命运安排的不可避免。

这些作品引发读者对于人性、道德和命运等问题深入思考,并使得莎士比亚这位伟大戏剧家至今仍受到广泛赞誉。

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及其主题研究

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及其主题研究

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及其主题研究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之一,他的作品涵盖了各个文学体裁。

其中,他的悲剧作品以其深刻的情感和复杂的人物形象而闻名。

本文将研究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及其主题,探讨他在这些作品中所揭示的人性、命运和道德等方面的思考。

1. 莎士比亚悲剧作品的概述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包括了《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麦克白》等。

这些作品都以人类的悲剧经历为主题,通过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表演,展示了人类内在的痛苦和命运的无奈。

2. 人性的探讨莎士比亚在他的悲剧作品中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他的人物形象充满了矛盾和内心的挣扎。

比如,在《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面对道德困境和个人利益的抉择,在内心中经历了剧烈的挣扎和痛苦。

3. 命运的力量莎士比亚相信命运的力量,他在悲剧作品中常常以命运的安排来解释人物的灾难和悲剧。

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两位年轻的爱人被命运的捉弄推向了不幸的结局。

莎士比亚通过这种安排,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4. 道德的边界道德是莎士比亚悲剧作品中一个重要的主题。

他通过不同人物之间的冲突,展示了道德价值观之间的对立和冲突。

比如,在《麦克白》中,麦克白为了追求权力和地位而背弃了自己的良知和道德准则,最终导致了他的灭亡。

5. 爱与死的冲突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中,爱和死常常构成了冲突和矛盾。

他描绘了深爱着对方的情侣们面临命运无情考验的困境,最终以悲剧的结局收场。

这种冲突体现了莎士比亚对人类情感和命运的思考。

6. 总结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通过深入探讨人性、命运、道德和爱与死的冲突,展示了人类的痛苦和无奈。

他的作品深受后世文学家的推崇和研究,成为了世界戏剧历史上的经典之作。

莎士比亚通过他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使得人们对于这些普遍而深刻的主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注:本文分为6个小节,分别论述了莎士比亚悲剧作品的概述、人性、命运、道德、爱与死的冲突,并在最后进行总结。

《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分析》

《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分析》

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分析简介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被公认为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之一,在他的作品中,悲剧占据了重要地位。

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以其深刻的人物描写、复杂的情节和深邃的思想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对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进行分析,探讨其创作风格、主题和影响。

1. 莎士比亚悲剧作品特点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 复杂情节:莎士比亚善于构建错综复杂的情节,通过各种意外和冲突来展现人物间复杂关系和道德困境。

- 深入人心的人物塑造:莎士比亚塑造了一系列令人难以忘怀、饱含矛盾性格特点的角色,如《哈姆雷特》中托马斯·海顿姆、《麦克白》中麦克白。

- 深刻思想: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中探讨了许多深刻的哲学和道德问题,如命运、自由意志、权力与道德之间的矛盾等。

2. 莎士比亚悲剧作品主题探索2.1 人性的悲剧:莎士比亚关注人性内在的复杂性和深刻性,在他的悲剧作品中,人们常常陷入欺骗、嫉妒、背叛和争斗之中,最终导致灾难产生。

2.2 爱情与命运的冲突:莎士比亚认为爱情与命运是不可调和的。

他经常通过描写激烈的爱情纠葛来展示个体和命运之间无法逃避的矛盾。

2.3 权力与道德挣扎:莎士比亚通过展示权力者对权力滥用所引发的后果来探讨道德困境。

他揭示了权力如何使人贪婪、腐败,并推动人们走向毁灭。

3. 莎士比亚悲剧作品的影响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对世界文学和戏剧产生了深远影响: - 影响力持久: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在四百多年来一直被广泛演绎和研究,成为世界各地舞台上不可或缺的经典之作。

- 语言艺术革新:莎士比亚发明了大量新词汇、短语和诗句,丰富并扩展了英语表达的可能性。

- 影响后代作家:莎士比亚的创作风格、复杂情节和深入人心的角色塑造对后来的戏剧家、小说家和影视创作者产生了重要启发。

结论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以其独特而复杂的情节、深入人心的人物描写以及探讨深刻思想而闻名于世。

他对人性、爱情与命运冲突以及权力与道德之间关系的探索,不仅给后世留下了宝贵遗产,也为世界文学与戏剧史增添了辉煌的一页。

浅析莎士比亚的命运观

浅析莎士比亚的命运观

浅析莎士比亚的命运观浅析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命运观人类从出生开始,就注定走向死亡。

因此,人们对于生存状态的思考也就是命运观历来是各个学科的重要主题。

古希腊哲学家认为人是灵魂与肉体的结合,肉体是灵魂的坟墓,灵魂入身体是一种羁绊与惩罚,而死亡则是“灵魂离开肉体的监狱而获得解放。

因此他们信奉“灵魂不灭”的思想,相信命运力量的牵引,比如早期的命运三女神之说,按次序剪断命运之线掌控人类生死。

早期戏剧创作也多以人与命运的冲突为主题。

比如在著名的戏剧《俄狄浦斯王》中,俄狄浦斯背负着神谕,弑父娶母,在逃脱神谕的命途中一步步走向悲剧。

这里的神谕就是命运的力量。

后来随着宗教的发展,神明就蜕变成了上帝。

莎士比亚的悲剧思想博大精深,他继承和发扬了古希腊以来的悲剧观念。

戏剧的主人公大多是王公贵族,而他们也时常受到命运之力的指引,如麦克白就是受到三个女巫的蛊惑,弑兄篡位,成为一代暴君。

莎士比亚还受到了较深的基督教的影响。

莎士比亚生活的时代,大家普遍相信有来世存在,即使在当时最先进的人士中,也很少有否定神灵观念的,很多主人公在他们的话语中表示相信来世生活,相信上帝或神灵。

基督教认为人类背负着原罪活在身上,而死后可以进入天堂。

《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要去和父亲的鬼魂对话时,就说“我早已把我的生命视得轻于鸿毛,至于我的灵魂,它亦是个永恒之物,它又能把我怎么样,”众所周知,哈姆雷特最后的复仇是华丽而盛大的,而他生前的最后一句话是:“倘若你(指哈之好友赫睿斯)曾爱我,那就请你暂且牺牲天国之幸福,留在这冷酷的世界里去忍痛告诉世人我的故事吧。

”以上皆可以看出,他的作品中自始至终贯穿着宗教思想,相信上帝的力量。

莎士比亚受基督教的影响,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莎士比亚对《圣经》了如指掌,作品中具有大量的台词典故引用自《圣经》,比如哈姆雷特引用远古最初之诅咒就是指圣经里亚当与夏娃之长子该隐杀害其弟亚伯,在《麦克白》中引用“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我们的日子如同影子一样转瞬即逝”等句子。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评论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评论

《麦克白》讲述了一个完美主义者眼中的权利悲剧。

在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作品中,这一部是最粗犷、纯粹而赤裸的。

其中丝毫不存在任何所谓的善和良知:没有奥菲利亚(《哈姆雷特》),没有克劳迪娅(《李尔王》),没有苔丝狄蒙娜(《奥赛罗》)。

贯穿始终的是一种兽性爆发时散发出的刺激性气体。

雄性荷尔蒙通常给人以攻击性和侵略性,在《麦克白》中它演变成一个恶的符号:那不是道德层面上的恶,而是一种生理层面上的致幻剂。

1.重组的枷锁麦克白原本只是一个忠诚于国君的战士,屡建战功,受到君主的恩宠人民的爱戴。

但恰恰他误解了这种关系,这使他产生野心,而这种野心是建立在盲目的信任基础上的:他信任他的主人,认为这种优异姿态在取悦他的同时会让其将王位拱手相让;他信任身边的战友和属下,认为他们见证并承认了他的忠诚和勇猛。

所谓的盲目即是麦克白在信任他们的同时产生了一条禁锢自身的枷锁:他被这种信任束缚,以至于付出恒久的努力以挣脱的结果是在这种信任中越陷越深。

终于慢慢地他产生了野心,那些一直使他信任的事物成为了其野心的催化剂,在他发现原来在束缚中挣扎要比解除束缚更让人感到欢愉时,信任的对象从具体的人转变成了欲望本身——那才是欢愉的根源。

他坚信这种欲望的合理性,可实现性,同时也坚信那些阻挡在他前方的障碍们都可以被消解。

枷锁变了,但麦克白一直被束缚着。

2.被毁灭和被平衡的在整本剧中,麦克白先后杀了邓肯国王,班柯,麦克德福的老婆和孩子,如果把他妻子也算在内的话一共就是5个人,然而讽刺的是,除了邓肯国王,其他人不是他派刺客去杀,就是对方自己自杀(麦克白夫人),并且他第一桩谋杀案还是在其妻子的百般怂恿之下。

这不能不让人怀疑麦克白的野心真的有那么强烈吗?强烈到他足以有“勇气”迎战一个熟睡中的老人,一个毫不知情的部下,两个女人和一个孩子?需要说明的是,枷锁本身并没有使人产生欢愉的特质,因为肉体的痛苦短暂而肤浅;而真正让人满足进而兴奋的是其强烈的负罪感。

麦克白从最初“盲目的信任”开始就已经产生了负罪感,他非常清楚这一切终将演变成无法挽回的罪恶的野心,然而一步一个脚印,负罪感支持着他的野心不断膨胀,他非但没有想要克制的意思,相反,将这种负罪感转变成了他前进的动力。

莎士比亚悲剧命运观 - 副本

莎士比亚悲剧命运观 - 副本

摘要本文以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作家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为研究对象,以“命运观”为线索,旨在通过对具体文本的分析,对不同人物类型进行解读,从而在人物研究中分析总结莎士比亚的命运观,从而认清人与命运的关系以及我们对待命运的态度。

绪论重点介绍了从人物角度分析命运观的理由,第一章则是从莎剧命运观的形成背景与表现形式的角度分析命运的实质,第二章则是对剧中不同人物进行分类:从而分析他们身上体现的不同命运观,第三章一方面运用了朱光潜《悲剧心理学》的部分观点,证明人力与命运同时存在、同时对人生发生作用、而任何一方都无法单独占有决定性地位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则分析了人对命运的能动性,说明了人如何正视自己、面对命运。

关键词:命运;莎士比亚;人性;命运观。

绪论从剧中不同角色研究命运观本文从莎剧中的人物角色角度探讨莎士比亚的命运观,从中以小见大,并以《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四大著名悲剧为阐释对象,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第一,悲剧更能反映作者的命运观。

朱光潜在《悲剧心理学》中提到:“悲剧向来被认为是最高的文学形式。

”自古以来,人们总在为苦难而哀叹,为美好而欢笑,但在我看来,这种哀叹要比欢笑深沉的多,因为人们在对苦难哀叹时,一方面包含了对受苦者的同情以及对灾难的不满,这是人性上的一种正义,另一方面,人们在哀叹时会思考渺小的个体与所谓的“命运”的关系,可能有人从神秘学的角度把命运理解成一种冥冥之中的力量,在干涉世界的走向与整体的行为,也有人会从科学角度对苦难灾害进行分析,总期望找出所有的、客观的苦难发生的原因,总之,无论如何思考都离不开对人与命运的关系的思考。

而喜剧很多时候只是给观众一种情感上的愉悦,使得观众并未对事件本身进行深入思考,所以对人与命运的探讨也显得不足。

而把悲剧是说成是“天灾”还是“人祸”,这其中已经不自觉地包含有命运观了,因为悲剧往往以人遭受苦难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便会反映出作者的面对苦难的态度,也就会不自觉的反映出其命运观。

浅析莎士比亚悲剧世界

浅析莎士比亚悲剧世界

浅析莎士比亚悲剧世界导言威廉莎士比亚出生于1564年4月23日,在斯特拉雅芳,沃里克。

他是一位罕见的天才谁是人类的标志已成为历史中的世界的文化。

同时作品的威廉莎士比亚是一个伟大里程碑,是世界文学史上的。

在他22年的文学作品,他生产的37部戏剧, 2叙事诗和154十四行诗。

但是,悲剧,特别是4大悲剧,站在他的最大贡献。

处置漏洞哈姆雷特这是莎士比亚过程的完美道德原则。

在奥赛罗,奥赛罗总是相信别人。

但就在这个贵族和无罪推定使他有罪。

李尔王最大的缺点是,他不能区分什么是虚假的奉承,什么是忠实情感和情绪。

麦克白介绍说,如何让别人的野心成为一个著名的刑事部长和结束一个邪恶的君主。

它反映了可怕的结果过多和持续的野心的人深感不安。

总之,通过分析英雄人物,生活背景和他们的命运,本文告诉人们如何选择时,它们所面临的苦难和嘲笑的生活。

从我们可以找到他们的原则做某事和智慧的生活。

因此,当一些非常重要的情况下,人们可以面对和处理这个问题更为严重,人们可以承担的负担,生活更容易。

我相信,人们可以更多地了解良好的悲剧作品。

一,四大悲剧'英雄'分析答:悲剧英雄,哈姆雷特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悲剧。

哈姆雷特学习的幽灵他父亲的致命秘密他的死亡之手Claudis ,他的叔叔,谁娶寡妇,有冷死者。

哈姆雷特奠定了陷阱赶上他叔叔的良心,休息,他参与奥菲莉娅,杀死波洛尼厄斯提防老辅导员,并送到英国陪同下阴险朝臣罗森格兰兹和Guildenstein ,将处死。

在路上,他不断上升的晚上, unseals杀人不眨眼的委员会,重写它和海豹与他父亲的戒指,有措辞,使他们自己的受害者,应当他们到达英国。

在打击海盗哈姆雷特板的船舶,并转达了他们回到丹麦,他告诉他的冒险,他的朋友霍雷肖。

在奥菲利娅的坟墓,他遇到Laertes ,她的弟弟; ,目前,在击剑比赛他是杀害Laerte的中毒剑,但在此之前他已经刺伤他的叔叔和强迫莫测的致命一杯毒药,他的喉咙。

莎士比亚悲剧中的命运与宿命论观念

莎士比亚悲剧中的命运与宿命论观念

莎士比亚悲剧中的命运与宿命论观念简介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之一,他在其作品中广泛探索了人类存在的复杂性和命运的力量。

本文将讨论莎士比亚悲剧中常见的命运与宿命论观念,分析其中蕴含的深意。

命运与人物角色命运抉择在莎士比亚悲剧中,人物角色往往面临重大的抉择,而这些决策似乎被宿命或命运所左右。

例如,在《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是否该复仇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

无论他如何思考和计划,最终还是无法逃避宿命注定他要进行复仇这一事实。

宗教背景宿命论观念在莎士比亚时代非常普遍,并源于当时浓厚的基督教信仰。

根据基督教教义,上帝已经注定了每个人的生活轨迹和未来命运。

莎士比亚将这个观念融入到他的戏剧中,通过人物无法掌控自己命运的描写,进一步强调了宿命的力量。

命运之网在莎士比亚悲剧中,命运常常以一个复杂而纷繁的网络展现。

一系列看似普通的事件和角色决策交织在一起,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

这种命运之网暗示了世界的复杂性和人类对于自身命运影响力的有限性。

命运与主题自由意志 vs 宿命论莎士比亚悲剧中,人们经常面临自己选择与宿命间困扰。

尽管角色们可能设法改变或抵抗自己不幸注定好歹的命运,但最终他们还是迎来了不可逆转的结局。

这反映了一个重要主题:自由意志是否存在?是否一切都被宿命所主导?人类努力与无情宿命在莎士比亚悲剧中,即使角色们付出了巨大努力去改变他们预知或预感到的不好归途,但仍然落得一个惨淡的结局。

这突出了宿命论观念中无情和不可抗拒的一面,以及人类对自身命运的力量和掌控能力的限制。

命运与个体责任莎士比亚并非简单地将一切归因于宿命。

虽然命运在他的悲剧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个人行为和选择同样具有决定性影响。

通过描绘角色们面临命运考验时作出的选择和付出代价,莎士比亚传递了一个重要信息:尽管我们可能受制于宿命之外的力量,但我们仍然需要对自己承担责任。

结论莎士比亚悲剧中充斥着关于命运与宿命论观念的探讨。

通过拟人化命运、描写复杂事件纷繁交织、呈现角色困境等手法,莎士比亚向读者呈现了一个错综复杂、无法完全理解的世界,并使我们反思人类对自身生活轨迹的认知与掌控。

简述莎士比亚悲剧的主要内容

简述莎士比亚悲剧的主要内容

简述莎士比亚悲剧的主要内容《莎士比亚悲剧:《哈姆雷特》主要内容简述》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是一部备受推崇的悲剧作品,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这部剧以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复仇故事为主线,深刻探讨了权力、背叛、疯狂和死亡等主题。

故事开始于丹麦王国,国王之子哈姆雷特因为父亲之死而陷入深深的悲痛之中。

当他发现父亲之死并非意外而是被当今国王克劳迪斯所谋杀时,他决定展开复仇。

然而,在复仇的过程中,哈姆雷特陷入了矛盾和挣扎之中,他不确定是否应该相信幽灵所说的话,也不确定复仇是否值得。

哈姆雷特的内心矛盾和挣扎构成了整个剧情的核心。

他对人生的种种怀疑和矛盾,以及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使他陷入了深深的苦恼之中。

在这个过程中,哈姆雷特表现出了矛盾的性格和情感,有时冷酷无情,有时又犹豫不决,这使得他成为了一个备受争议的角色。

与此同时,剧中还有许多其他角色,如哈姆雷特的母后格特丽德、奥菲利娅等,他们的命运也受到了哈姆雷特的影响。

格特丽德的再婚和奥菲利娅的悲剧命运,都与哈姆雷特的行为和思想息息相关。

他们的命运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这部悲剧的主线。

在《哈姆雷特》这部悲剧中,莎士比亚通过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深刻的内心矛盾,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深刻。

哈姆雷特的复仇之路充满了挑战和磨难,他最终为了正义和真相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这部作品不仅仅是一部悲剧,更是一部关于人性和社会的思考,引发了人们对权力、背叛、疯狂和死亡等主题的深刻反思。

总的来说,《哈姆雷特》是一部充满哲理和情感的悲剧作品,通过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深刻的内心矛盾,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深刻。

这部作品不仅具有深远的文学价值,更是对人类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令人叹为观止。

莎士比亚悲剧的悲剧解读

莎士比亚悲剧的悲剧解读

莎士比亚悲剧的悲剧解读摘要:文艺复兴作为欧洲16世纪盛行的思想文化运动,揭开了欧洲近代史的序幕,人文主义思想广泛传播。

文艺复兴运动彻底打破了欧洲中世纪神权王权专制的局面,提倡人权、理性和自由。

莎士比亚深受其影响,同时也为人文主义的发展,成为人文主义思想的一座里程碑,可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一方面,他创造了大量的喜剧,讴歌青年男女冲破封建羁绊,追求恋爱自由,语言幽默风趣;另一方面,他用悲剧来反应显示的黑暗以及一些社会问题,批判人性的弱点,歌颂正义、忠诚、善良等优秀品质。

深度其悲剧,能真切地体会到“人”的矛盾和抗争,无论是灵与肉的冲突,金钱与权力对人性的吞噬,还是社会造成的个人悲剧与压抑,邪恶与仗义的抗争,依然具有生命力和启发性。

关键词:莎士比亚悲剧解读莎士比亚处在资本主义发展时期,封建教会和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后,人文主义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

资产阶级以人文主义思想为武器,与教会制度和封建制度进行斗争。

提倡“人性”、“神权”、“个性解放”,肯定人对物质财富和个人幸福的追求,莎士比亚的戏剧不仅传播了人文思想,也对资本主义的罪恶了有了清醒的认识。

他的悲剧在提倡人性时,也在批判人性,传播真、善、美,抨击邪恶和丑陋。

《哈姆雷特》—“人”的自我觉醒与毁灭中世纪宗教思想主宰了当时的欧洲,教会权力至高无上,宗教思想牢牢禁锢着人的思想。

人们过着禁欲,受压迫的生活。

哈姆雷特是丹麦王的儿子,未来的国王。

他家境优越,有强健的父王和温柔的母后,地位高上,是一个典型的无忧无虑的封建王子。

也正因为地位优越,他受固化的宗教思想束缚较小,又在威登堡大学读书,接受新式思想,使他发生了蜕变,成为了一名典型的人文主义思想者。

他眼中的世界,是一片美好的天地。

他认为:“负载万物的大地是“一座美好的框架”,“覆盖众生的苍穹”是“一顶壮丽的帐幕”,是“金黄色的火球点缀着的庄严的屋宇”。

人对于他来说,也是“一件了不得的杰作”,具有高贵的理性、伟大的力量、优美的仪表、文雅的举动,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可以说此时的哈姆雷特是一个绝对乐观的怀抱理想的人文主义者。

【南充职院】莎士比亚与哈姆雷特--1 - 副本

【南充职院】莎士比亚与哈姆雷特--1 - 副本


愿我和另一个一样富于希望, 一想起你的爱使我那么富有, 面貌相似,又和他一样广交游, 和帝王换位我也不屑于屈就。 希求这人的渊博,那人的内行, 最赏心的乐事觉得最不对头;
27
友谊的价值


友谊是有层次、深浅、阶段的。这首诗是 对刻骨铭心的友谊歌颂。友谊给人精神的鼓舞 力量,是不能用物质比拟的。没有朋友的人, 是最贫穷的人。 《甘地自白》:“友谊是与那人灵魂同体, 而在世界上是很难找到的,惟有禀性相同,友 谊才能有价值,才能持久。”
25
押韵格式

莎氏十四行诗的押韵格式是:ABAB,CDCD, EFEF,GG。这种押韵格式每两韵重复一次,形成一 个节奏型,然后转入下一个四行组的新的音韵,表现 出跳进式的运动过程,把旋律步步推向高潮。节奏分 明,音乐感强。 莎氏的诗每行有10个音节,这些 音节按音的轻重、长短的组合与匀称的间歇停顿,形 成抑扬格,五音步的韵律,加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 奏感。
10
11
12
13


出走伦敦 伦敦的经历——先是扫地,看门,遛马等打杂 的工作;跑龙套,提词,当演员;写剧本,很 快崭露头角,遭人妒忌。罗伯特· 格林曾讥讽 莎士比亚为“爆发户式的乌鸦”,说他用“我 们的羽毛装扮自己,在演员的外衣之下包藏着 虎狼之心”。之后他成为“独一无二的震撼舞 台的人物”。
39
喜剧



喜剧:10部 ①《错误的喜剧》(1592)中译本全集2卷 ②《驯悍记》(1593) 中译本全集3卷 ③《维洛那二绅士》(1594) 中译本全集1卷 ④《爱的徒劳》(1595) 中译本全集2卷 ⑤《仲夏夜之梦》(1596) 中译本全集2卷 ⑥《威尼斯商人》(1596) 中译本全集3卷 ⑦《无事生非》(1578) 中译本全集2卷 ⑧《温莎的风流娘儿们》(1598) 中译本全集1卷 ⑨《皆大欢喜》(1599) 中译本全集3卷 ⑩《第十二夜》(1600) 中译本全集4卷

经典悲剧剧本《哈姆雷特》创作

经典悲剧剧本《哈姆雷特》创作

经典悲剧剧本《哈姆雷特》创作《哈姆雷特》是威廉·莎士比亚创作的一部经典悲剧剧本,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本文将从剧本的背景、故事情节、人物塑造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深入了解《哈姆雷特》这部作品的创作过程和独特之处。

一、背景介绍《哈姆雷特》创作于16世纪末,是莎士比亚的成熟作品之一。

当时,英国正处于伊丽莎白时代,社会动荡不安。

这个时期的英国,政治斗争激烈,欧洲文艺复兴思潮也逐渐传入,给了莎士比亚丰富的创作素材。

二、故事情节《哈姆雷特》的故事情节复杂而引人入胜。

故事发生在丹麦王国,主要围绕着王子哈姆雷特展开。

哈姆雷特的父亲国王被自己的兄弟克劳迪斯谋杀,克劳迪斯夺取了王位并娶了哈姆雷特的母亲格特鲁德。

哈姆雷特在父亲的鬼魂的指引下,发誓要为父亲报仇。

他装疯以掩人耳目,通过一系列的计划和决策,最终成功揭露了克劳迪斯的罪行并为父亲复仇,但也因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三、人物塑造《哈姆雷特》中的人物形象丰满而鲜明,他们的性格和行为塑造是莎士比亚的创作特点之一。

首先,哈姆雷特是一个复杂而多面的角色,他深思熟虑,善于思考人生的意义和道德的边界。

他的犹豫和矛盾是他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克劳迪斯是一个阴险狡诈的反派角色,他为了权力和地位不择手段,是整个故事的推动力。

此外,奥菲利娅、露丝克莱德等角色也各具特色,丰富了整个剧本的情节和氛围。

四、创作风格莎士比亚的创作风格在《哈姆雷特》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他善于运用诗意的语言和丰富的修辞手法,使剧本充满了戏剧性和文学性。

同时,莎士比亚也巧妙地运用了悲剧的结构,通过冲突、矛盾和悲剧性的结局,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黑暗面。

五、独特之处《哈姆雷特》作为一部经典悲剧剧本,有着独特的创作之处。

首先,剧本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设置都非常精彩,引人入胜。

其次,莎士比亚在剧本中巧妙地融入了哲学、道德等深层次的思考,使作品具有更高的艺术境界。

此外,剧本中的对白和独白也是莎士比亚的创作特点之一,通过人物的言语表达,更加深入地展现了他们的内心世界。

《莎士比亚经典全集 悲剧 1605 1606 》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莎士比亚经典全集 悲剧 1605 1606 》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第十三场 同前。陵 墓
第一场 亚历山 大里亚。凯撒
营地
第二场 同前。 陵墓
莎翁年谱
感谢观看




5 第五场 亚历山
大里亚。宫中 一室
第一场 墨西拿。庞 贝府中一室
第二场 罗马。莱必 多斯府中一室
第三场 同前。凯撒 府中一室
第四场 同前。街道
第六场 密西嫩附近
第五场 亚历山大里 亚。宫中一室
第七场 密西嫩附近 海面庞贝大船上
01
第一场 叙 利亚一平原
02
第二场 罗 马。凯撒府 中一室
04
第四场 雅 典。安东尼 府中一室
02
第二场 亚 历山大里亚。 宫中一室
03
第三场 同 前。宫门前
04
第四场 同 前。宫中一 室
06
第六场 亚 历山大里亚 城前。凯撒 营地
05
第五场 亚 历山大里亚。 安东尼营地
第七场 两军营地间 的战场
第八场 亚历山大里 亚城下
第九场 凯撒营地
第十场 两军营地之 间
第十二场 同前。另 一室
第十一场 亚历山大 里亚。宫中一室
06
第六场 罗 马。凯撒府 中一室
03
第三场 亚 历山大里亚。 宫中一室
05
第五场 同 前。另一室
第七场 阿克兴 1
海岬附近安东 尼营地
2
第八场 阿克兴 附近一平原
3 第九场 亚历山
大里亚。宫中 一室
4
第十场 埃及。 凯撒营地
5 第十一场 亚历
山大里亚。宫 中一室
01
第一场 亚 历山大里亚 城前。凯撒 营地
特伯爵城堡中 的厅堂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本文以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作家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为研究对象,以“命运观”为线索,旨在通过对具体文本的分析,对不同人物类型进行解读,从而在人物研究中分析总结莎士比亚的命运观,从而认清人与命运的关系以及我们对待命运的态度。

绪论重点介绍了从人物角度分析命运观的理由,第一章则是从莎剧命运观的形成背景与表现形式的角度分析命运的实质,第二章则是对剧中不同人物进行分类:从而分析他们身上体现的不同命运观,第三章一方面运用了朱光潜《悲剧心理学》的部分观点,证明人力与命运同时存在、同时对人生发生作用、而任何一方都无法单独占有决定性地位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则分析了人对命运的能动性,说明了人如何正视自己、面对命运。

关键词:命运;莎士比亚;人性;命运观。

绪论从剧中不同角色研究命运观本文从莎剧中的人物角色角度探讨莎士比亚的命运观,从中以小见大,并以《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四大著名悲剧为阐释对象,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第一,悲剧更能反映作者的命运观。

朱光潜在《悲剧心理学》中提到:“悲剧向来被认为是最高的文学形式。

”自古以来,人们总在为苦难而哀叹,为美好而欢笑,但在我看来,这种哀叹要比欢笑深沉的多,因为人们在对苦难哀叹时,一方面包含了对受苦者的同情以及对灾难的不满,这是人性上的一种正义,另一方面,人们在哀叹时会思考渺小的个体与所谓的“命运”的关系,可能有人从神秘学的角度把命运理解成一种冥冥之中的力量,在干涉世界的走向与整体的行为,也有人会从科学角度对苦难灾害进行分析,总期望找出所有的、客观的苦难发生的原因,总之,无论如何思考都离不开对人与命运的关系的思考。

而喜剧很多时候只是给观众一种情感上的愉悦,使得观众并未对事件本身进行深入思考,所以对人与命运的探讨也显得不足。

而把悲剧是说成是“天灾”还是“人祸”,这其中已经不自觉地包含有命运观了,因为悲剧往往以人遭受苦难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便会反映出作者的面对苦难的态度,也就会不自觉的反映出其命运观。

第二,之所以是通过研究剧中人物的言行来分析命运观,是因为戏剧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动作、言论、表情等来表现其内涵,很多人物的一段话便可单独构成一段精彩的戏剧,所以通过剧中人物对于命运的态度便可反映作品的命运观。

这其中有完全信服于命运,比如《麦克白》中麦克白夫妇对于女巫的话深信不疑,这才触动了他们内心深处对于权势的欲望,按照已经预知的“命运”的步骤行动,才有了后来的谋害国王、夺权篡位、滥杀无辜、引起反抗、兵败身亡等情节;也有对于命运感到迷茫的,比如《哈姆雷特》那段著名的“生存还是毁灭”的独白,哈姆雷特纠结在其中,既富有哲理性,又富有揭露性,是人物自我内心的剖析,也是作者世界观的体现。

这些不同的态度都反映了不同的命运观。

所以在正文里将会分析四大悲剧中不同的人物的言行举止,进行总结,并以此反映出人物对于命运的态度,即命运观。

第一章莎剧中“命运”的范畴我们一直在说“命运观”,那么,到底什么是命运呢?最通俗的说法是命运是一种生命的经历,命指生命,运指经验,即历程过去、现在、未来。

在古代中国,古人认为“天”能致命于人,即为“受命于天”,所以命运被认为是天命运数,像汉代班固的《白虎通·灾变》中提到:“尧遭洪水,汤遭大旱,命运时然。

”在西方基督教里,则有“上帝先定说”,认为我们所经历的一切都是由上帝他老人家已经决定好的。

命运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诠释,很难清晰界定,但其基本意义不变,命运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的经历和变化。

在本文中,命运所表达的是人们对于生命存在和所面对现实的困惑,并且试图给这种困惑找到合理的解答,而不同的人对于其自身的不同理解和认知,则是解答命运问题的关键。

所以命运问题说到底,是解释人如何生存、如何存在、为何存在的问题。

命运问题作为莎士比亚悲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将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我们可以从中看出莎士比亚对于人的探究和理解。

第一节莎士比亚命运观的形成莎士比亚命运观是文艺复兴时代的产物,作为一种文学现象,它受到古希腊悲剧命运观念和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双重影响,所以在分析时应以古希腊悲剧思想为基础,并结合人文主义进行比较分析,重点分析其时代背景与莎士比亚表达思想的关系,这样才能在整体上对莎士比亚命运观进行全面分析。

从其社会背景来看,莎士比亚生活的时代是英国历史上的转折点,政治上,玫瑰战争削弱了旧贵族的权力,宗教改革打破了天主教的权威,基本上结束了封建割据的场面;经济上,旧的社会生产关系逐渐为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取代,商业繁荣,农业的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劳动力,经济上的繁荣使资产阶级更加相信个人的价值和力量,多才多艺、高雅博学之士受到人们普遍欢迎,这为文艺复兴的发生提供了深厚的物质基础和宽松的社会环境。

在文化上,文艺复兴要求重视人的作用和人的需要,一些先进知识分子通过研究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宣扬人文主义精神,而戏剧被认为是人文主义合乎逻辑的表现,在当时人们看来,人本质上是他自己最富有戏剧性的历史主人公。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社会问题也逐渐暴露,比如人们过于追求私欲,忽视道德等。

虽然资本主义有了快速发展,但在当时封建势力仍占统治地位,总是极力扼杀新生力量。

这些背景都有助于我们理解莎士比亚的、政治色彩浓厚的戏剧,他的悲剧也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比如在《哈姆雷特》中,奸王克劳迪思为了权力杀兄娶嫂,这无疑反映了道德的沦丧,还有剧中以哈姆雷特为代表的人文主义者与以克劳迪斯为代表的封建势力进行斗争,哈姆雷特想要重整乾坤,拔除国家的黑暗,但事与愿违,面对强大的反动势力,正义与自由的力量无疑是薄弱的。

宗教改革对莎士比亚命运观的影响也很大,加尔文先定论认为,认为生命个体是没办法掌握自己命运的,得救与否都有上天决定,正如《奥赛罗》中的凯西奥所说:“好,上帝在我们头上,有的灵魂必须得救,有的灵魂就不能得救。

”1他表达的就是带有加尔文色彩的先定论思想。

先定论一方面捍卫了传统的命运观,凸显上帝对世界的主权,另一方面他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人做的任何努力都是白费的,从而引起了巨大争辩,这一争辩在莎剧中也有所体现。

第二节莎剧中命运的体现命运的力量在莎剧中有许多表现类型,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且繁细,下文会对不同命运的表现形式进行总结。

1、神怪鬼魂。

这在莎剧中有很多地方体现出来,像《哈姆雷特》中,第一幕的第一、四、五景,就通过写先王鬼魂来向主人公和读者揭露出克劳迪斯弑兄篡位的阴谋,而正是鬼魂向哈姆雷特诉说真相,才引出后文哈姆雷特装疯卖傻、故意安排戏剧试探奸王反映、误杀普罗纽斯、遣送到英格兰、进行决斗、同归于尽等一系列事件,可以说如果没有鬼魂,悲剧就不会发生,哈姆雷特就仍会被蒙在鼓里,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知道这根本不可能,可是莱辛在《汉堡剧评》第十一篇中说:“一点也不假,整个古代都相信鬼魂的。

因而古代的剧作家有权去利用这种信仰。

假如上演这些作家之中某一位作家的剧本时,我们看到死鬼回到人间,我们就根据我们自己更进一步的见解来批判它,那是很不公平的。

”而我们说鬼魂和巫术在莎士比亚悲剧中的作用是不能低估的,事实上他的悲剧中的鬼魂和巫术场面在情节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神怪之力还体现在《麦克白》中,三个预言命运的女巫就是神怪之力的体现,她们是命运的代言人,预言着麦克白的命运,也在一定程度上诱惑着麦克白,使他的行为心理逐渐趋向欲望的控制,比如她们说:“大喜,麦克白!恭喜你,格拉姆斯伯爵……考陶伯爵……你以后要1成为君王。

”2这些话无疑引诱了麦克白,激发了他的野心,导致了后来“命运”中的弑君篡位。

2、偶然事件。

为何说偶然事件也能算命运的一种呢?这是因为,偶然事件虽然是由人为产生的,但是由于这是无意而为之,所以人力是无法阻止偶然事件的发生的,而在这些偶然事件发生后,可能会导致误会、矛盾等的加深,推动了命运走向与悲剧的产生,所以偶然事件实际上也起到命运的作用。

比如《哈姆雷特》中王后偶然间喝下本来给哈姆雷特的毒酒导致中毒身亡;哈姆雷特与王后对话时误杀大臣波洛涅斯,才有了后来奥菲利亚的发疯与意外死亡、雷欧提斯的比剑复仇;《麦克白》中麦克白派三名杀手杀班柯父子,弗里恩斯侥幸逃脱后杀手不愿意追,导致后来讨伐麦克白,导致其死亡。

这些情节都是偶然事件的体现,却对整个人物的命运产生了影响。

3、自然状况。

自然状况对全剧的走向、人物命运的走向起的作用不大,但是自然天气、星宿排列等的变化暗示了悲剧的命运,这与中国古代的“夜观天象,乃至天下大事”有共同之处,这在《李尔王》中最为突出,该剧中几乎每个人物都说到冥冥神力的作用,比如像葛斯特罗对近来灾害天气表示担忧,说:“最近这一些日食月食果然不是好兆。

”3,这在后文也有所体现:国家破裂,老国王蒙羞,他与儿子受挑拨,最后自己双眼被挖等等。

可以说日食月食恰好就是后文人物悲剧的写照。

还有最著名的就是李尔王在荒野上狂呼时,周围电闪雷鸣,这恰恰是他的内心的真实写照:愤怒、迷茫、后悔、伤心、失望等情绪:李尔:吹吧,风啊!胀破了你的脸颊,猛烈地吹吧!你,瀑布一样的倾盆大雨,尽管倒泻下来,浸没了我们的尖塔,淹沉了屋顶上的风标吧!你,思想一样迅速的硫磺的电火,劈碎橡树的巨雷的先驱,烧焦了我的白发的头颅吧!你,震撼一切的霹雳啊,把这生殖繁密的、饱满的地球击平了吧!打碎造物的模型,不要让一颗忘恩负义的人类的种子遗留在世上!4李尔:尽管轰着吧!尽管吐你的火舌,尽管喷你的雨水吧!雨、风、雷、电,都不是我的女儿,我不责怪你们的无情;我不曾给你们国土,不曾称你们为我的孩子,你们没有顺从我的义务;所以,随你们的高兴,降下你们可怕的威力来吧,2麦克白第一幕第三景3李尔王第一幕第二景4我站在这儿,只是你们的奴隶,一个可怜的、衰弱的、无力的、遭人贱视的老头子。

可是我仍然要骂你们是卑劣的帮凶,因为你们滥用上天的威力,帮同两个万恶的女儿来跟我这个白发的老翁作对。

啊!啊!这太卑劣了!5第二章剧中不同人物所代表的命运观第一节女性代表的命运观莎士比亚所处的时代仍是重男轻女的,但是他作为伟大的人文主义者,却从共同人性的角度看到了女性的可贵。

所以我们会发现在莎剧中女性的角色不可或缺,她们往往是悲剧构成的一部分,而悲剧的开展也往往是由女性和男性共同推动的,像《哈姆雷特》中的哈姆雷特和奥菲利亚、《奥赛罗》中的奥赛罗和苔丝德梦娜、《李尔王》中的李尔王与他的三个女儿、《麦克白》中的麦克白夫妇,这证明了女性的作用必不可少。

我把四大悲剧中能体现显著命运观的女性分为两类:第一类选择了爱,她们往往既多情而又单纯,有着专一而热烈的爱,却经常因此而走向悲剧,经受痛苦。

像《哈姆雷特》中的奥菲利亚,她依恋、顺从,别人的需要就是自己的需要,在父亲和恋人的对立世界中,迷失了理智的奥菲利亚也迷失了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