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悲剧命运观 - 副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本文以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作家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为研究对象,以“命运观”为线索,旨在通过对具体文本的分析,对不同人物类型进行解读,从而在人物研究中分析总结莎士比亚的命运观,从而认清人与命运的关系以及我们对待命运的态度。
绪论重点介绍了从人物角度分析命运观的理由,第一章则是从莎剧命运观的形成背景与表现形式的角度分析命运的实质,第二章则是对剧中不同人物进行分类:从而分析他们身上体现的不同命运观,第三章一方面运用了朱光潜《悲剧心理学》的部分观点,证明人力与命运同时存在、同时对人生发生作用、而任何一方都无法单独占有决定性地位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则分析了人对命运的能动性,说明了人如何正视自己、面对命运。
关键词:命运;莎士比亚;人性;命运观。
绪论从剧中不同角色研究命运观本文从莎剧中的人物角色角度探讨莎士比亚的命运观,从中以小见大,并以《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四大著名悲剧为阐释对象,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第一,悲剧更能反映作者的命运观。朱光潜在《悲剧心理学》中提到:“悲剧向来被认为是最高的文学形式。”自古以来,人们总在为苦难而哀叹,为美好而欢笑,但在我看来,这种哀叹要比欢笑深沉的多,因为人们在对苦难哀叹时,一方面包含了对受苦者的同情以及对灾难的不满,这是人性上的一种正义,另一方面,人们在哀叹时会思考渺小的个体与所谓的“命运”的关系,可能有人从神秘学的角度把命运理解成一种冥冥之中的力量,在干涉世界的走向与整体的行为,也有人会从科学角度对苦难灾害进行分析,总期望找出所有的、客观的苦难发生的原因,总之,无论如何思考都离不开对人与命运的关系的思考。而喜剧很多时候只是给观众一种情感上的愉悦,使得观众并未对事件本身进行深入思考,所以对人与命运的探讨也显得不足。而把悲剧是说成是“天灾”还是“人祸”,这其中已经不自觉地包含有命运观了,因为悲剧往往以人遭受苦难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便会反映出作者的面对苦难的态度,也就会不自觉的反映出其命运观。第二,之所以是通过研究剧中人物的言行来分析命运观,是因为戏剧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动作、言论、表情等来表现其内涵,很多人物的一段话便可单独构成一段精彩的戏剧,所以通过剧中人物对于命运的态度便可反映作品的命运观。这其中有完全信服于命运,比如《麦克白》中麦克白夫妇对于女巫的话深信不疑,这才触动了他们内心深处对于权势的欲望,按照已经预知的“命运”的步骤行动,才有了后来的谋害国王、夺权篡位、滥杀无辜、引起反抗、兵败身亡等情节;也有对于命运感到迷茫的,比如《哈姆雷特》那段著名的“生存还是毁灭”的独白,哈姆雷特纠结在其中,既富有哲理性,又富有揭露性,是人物自我内心的剖析,也是作者世界观的体现。这些不同的态度都反映了不同的命运观。
所以在正文里将会分析四大悲剧中不同的人物的言行举止,进行总结,并以此反映出人物对于命运的态度,即命运观。
第一章莎剧中“命运”的范畴
我们一直在说“命运观”,那么,到底什么是命运呢?最通俗的说法是命运是一种生命的经历,命指生命,运指经验,即历程过去、现在、未来。在古代中国,古人认为“天”能致命于人,即为“受命于天”,所以命运被认为是天命运数,像汉代班固的《白虎通·灾变》中提到:“尧遭洪水,汤遭大旱,命运时然。”在西方基督教里,则有“上帝先定说”,认为我们所经历的一切都是由上帝他老人家已经决定好的。命运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诠释,很难清晰界定,但其基本意义不变,命运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的经历和变化。在本文中,命运所表达的是人们对于生命存在和所面对现实的困惑,并且试图给这种困惑找到合理的解答,而不同的人对于其自身的不同理解和认知,则是解答命运问题的关键。所以命运问题说到底,是解释人如何生存、如何存在、为何存在的问题。命运问题作为莎士比亚悲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将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我们可以从中看出莎士比亚对于人的探究和理解。
第一节莎士比亚命运观的形成
莎士比亚命运观是文艺复兴时代的产物,作为一种文学现象,它受到古希腊悲剧命运观念和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双重影响,所以在分析时应以古希腊悲剧思想为基础,并结合人文主义进行比较分析,重点分析其时代背景与莎士比亚表达思想的关系,这样才能在整体上对莎士比亚命运观进行全面分析。
从其社会背景来看,莎士比亚生活的时代是英国历史上的转折点,政治上,玫瑰战争削弱了旧贵族的权力,宗教改革打破了天主教的权威,基本上结束了封建割据的场面;经济上,旧的社会生产关系逐渐为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取代,商业繁荣,农业的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劳动力,经济上的繁荣使资产阶级更加相信个人的价值和力量,多才多艺、高雅博学之士受到人们普遍欢迎,这为文艺复兴的发生提供了深厚的物质基础和宽松的社会环境。在文化上,文艺复兴要求重视人的作用和人的需要,一些先进知识分子通过研究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宣扬人文主义精神,而戏剧被认为是人文主义合乎逻辑的表现,在当时人们看来,人本质上是他自己最富有戏剧性的历史主人公。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社会问题也逐渐暴露,比如人们过于追求私欲,忽视道德等。虽然资本主义有了快速发展,但在当时封建势力仍占统治地位,总是极力扼杀新生力量。
这些背景都有助于我们理解莎士比亚的、政治色彩浓厚的戏剧,他的悲剧也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比如在《哈姆雷特》中,奸王克劳迪思为了权力杀兄娶嫂,这无疑反映了道德的沦丧,还有剧中以哈姆雷特为代表的人文主义者与以克劳迪斯为代表的封建势力进行斗争,哈姆雷特想要重整乾坤,拔除国家的黑暗,但事与愿违,面对强大的反动势力,正义与自由的力量无疑是薄弱的。
宗教改革对莎士比亚命运观的影响也很大,加尔文先定论认为,认为生命个体是没办法掌握自己命运的,得救与否都有上天决定,正如《奥赛罗》中的凯西奥所说:“好,上帝在我们头上,有的灵魂必须得救,有的灵魂就不能得救。”1他表达的就是带有加尔文色彩的先定论思想。先定论一方面捍卫了传统的命运观,凸显上帝对世界的主权,另一方面他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人做的任何努力都是白费的,从而引起了巨大争辩,这一争辩在莎剧中也有所体现。
第二节莎剧中命运的体现
命运的力量在莎剧中有许多表现类型,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且繁细,下文会对不同命运的表现形式进行总结。
1、神怪鬼魂。这在莎剧中有很多地方体现出来,像《哈姆雷特》中,第一幕的第一、四、五景,就通过写先王鬼魂来向主人公和读者揭露出克劳迪斯弑兄篡位的阴谋,而正是鬼魂向哈姆雷特诉说真相,才引出后文哈姆雷特装疯卖傻、故意安排戏剧试探奸王反映、误杀普罗纽斯、遣送到英格兰、进行决斗、同归于尽等一系列事件,可以说如果没有鬼魂,悲剧就不会发生,哈姆雷特就仍会被蒙在鼓里,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知道这根本不可能,可是莱辛在《汉堡剧评》第十一篇中说:“一点也不假,整个古代都相信鬼魂的。因而古代的剧作家有权去利用这种信仰。假如上演这些作家之中某一位作家的剧本时,我们看到死鬼回到人间,我们就根据我们自己更进一步的见解来批判它,那是很不公平的。”而我们说鬼魂和巫术在莎士比亚悲剧中的作用是不能低估的,事实上他的悲剧中的鬼魂和巫术场面在情节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神怪之力还体现在《麦克白》中,三个预言命运的女巫就是神怪之力的体现,她们是命运的代言人,预言着麦克白的命运,也在一定程度上诱惑着麦克白,使他的行为心理逐渐趋向欲望的控制,比如她们说:“大喜,麦克白!恭喜你,格拉姆斯伯爵……考陶伯爵……你以后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