⑤地下水补给
地下水的补给范围
![地下水的补给范围](https://img.taocdn.com/s3/m/dfbeb3d0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d0.png)
地下水的补给范围
地下水是指在地下水层中所保存的水分,它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淡水资源之一。
地下水的补给范围是指地下水层从何处得到水分的范围。
通常来说,地下水的补给范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自然补给和人工补给。
自然补给是指地下水层从自然界中得到水分,主要是通过自然降水和地表水的渗漏进入地下水层。
自然降水主要是指雨水和雪水,而地表水则是指河流、湖泊和海洋等水体。
这些水体的水分都可以渗透进入地下水层,为地下水提供补给。
人工补给是指人类通过各种方式向地下水层注入水分,以增加地下水的可用量。
人工补给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直接补给和间接补给。
直接补给是指通过井、井筒等设施直接向地下水层注入水分。
间接补给则是指人类向地表水体添加水分,然后通过渗漏等方式使其进入地下水层。
总的来说,地下水的补给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包括自然补给和人工补给两种方式。
这种广泛的补给范围是地下水成为人类重要的淡水资源之一的重要原因之一。
- 1 -。
地下水补给
![地下水补给](https://img.taocdn.com/s3/m/b2003c86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fa.png)
04 地下水补给可以改善地下水质,降低地下 水污染风险,保障地下水水质安全。
地下水补给的方式
01
雨水补给:雨水渗入地下, 补充地下水
02
河流补给:河流渗漏,补充 地下水
03
湖泊补给:湖泊渗漏,补充 地下水
04
海水补给:海水渗入地下, 补充地下水
05
人工补给:通过人工措施, 如注水、灌溉等,补充地下
水
大气降水补给
降水类型:包括 降雨、降雪、冰
雹等
补给方式:通过 地表径流、地下 径流等方式补给
地下水
补给量:受降水 量、蒸发量、下 渗量等因素影响
补给区域:主要 分布在湿润、半 湿润地区,干旱 地区补给量较小
地表水补给
1
降水:降雨、降雪等降 水形式,是地下水补给 的主要来源
01
04
地形地貌:地形地 貌影响地下水的流 动和分布,从而影 响地下水补给
土壤类型:土壤 的渗透性、孔隙 度和含水量不同, 影响地下水补给
02
03
地下水位:地下 水位的高低影响 地下水补给的速
度和量
监测方法
地下水位监测:通过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 了解地下水的补给情况。
地下水水质监测:通过监测地下水的水质, 了解地下水的污染情况。
02
水质:地下水的水质是评价地 下水补给的重要指标,包括pH 值、硬度、矿物质含量等
04
补给速度:地下水补给速度的 快慢是评价地下水补给的重要 指标
06
补给区域:地下水补给区域的 大小和分布是评价地下水补给 的重要指标
实际应用
地下水监测:实时监测地 下水位、水质和水流速度 等信息
地下水资源补给机制研究与利用规划
![地下水资源补给机制研究与利用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c78f086b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16.png)
地下水资源补给机制研究与利用规划地下水是地壳中重要的淡水资源之一,其补给机制研究与利用规划对于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地下水补给机制的研究和利用规划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地下水补给机制的研究地下水补给机制是指地下水如何得到补给的过程。
地下水主要是通过降水补给的,包括降雨、降雪以及降水进入地表后的径流。
而降水经过多个环节后才能补给到地下水中,包括蒸发、蒸腾、地表径流和入渗等过程。
研究地下水补给机制有助于了解地下水资源的形成和分布规律,为地下水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首先,了解降水补给的时空分布特征。
地下水补给受到降水时空分布的影响,不同地区降水量和分布格局存在差异。
通过对降水数据的分析和模拟,可以获得地下水补给的时空变化规律,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
其次,研究降水的径流补给和入渗补给过程。
降雨过程中,一部分水会形成地表径流进入河流、湖泊等地表水体,一部分水会通过入渗进入地下水层。
研究降水的径流补给和入渗补给过程,可以揭示地下水的补给路径和入渗机制,进而优化地下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最后,关注地下水补给的多源性。
地下水补给除了来自降水,还包括来自地表水和地下水间的补给。
例如,河流渗漏、湖泊渗漏等可通过下渗进入地下水层,而地下水也会通过泉眼、孔洞等方式向地表水体补给。
研究地下水补给的多源性,可以综合考虑各种补给途径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提高地下水利用效益。
二、地下水利用规划了解地下水补给机制后,制定合理的地下水利用规划至关重要。
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有助于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首先,确定地下水开发的合理量。
根据地下水补给和补给机制的研究结果,结合地下水的可再生能力和地下水位变化情况,确定地下水开发的合理量,避免地下水过度开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和地下水质量恶化。
其次,建立科学的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体系。
根据地下水资源分布特征和利用需求,制定地下水开发的空间布局和利用方式。
我国河流的五种补给类型
![我国河流的五种补给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7392fa7ffad6195f312ba6cd.png)
我国河流的五种补给类型江西省井冈山市宁冈中学(343609)龙吉忠一、补给类型1.雨水补给一般以夏秋季两季为主。
雨水是大多数河流的补给源。
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的河流多由雨水补给。
雨季到来,河流进入汛期.旱季则出现枯水期。
雨水补给的河流的主要水情特点是,河水的涨落与流域上雨量大小和分布密切有关,河流径流的年内分配很不均匀,年际变化很大.在我国普遍分布,以东部季风区最为典型。
2.冰雪融水补给主要存在于夏季.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的水文情势主要取决于流域内冰川、积雪的储量及分布,也取决于流域内气温的变化。
干旱年份冰雪消融多,多雨年份冰雪消融少,河流丰、枯水年径流得到良好调节,因此年际变化较小。
中国发源于祁连山、天山、昆仑山和喜马拉雅山等地的河流,都不同程度地接纳了冰雪融水的补给。
在我国分布于西北以及青藏高原地区。
3.湖泊和沼泽水的补给有些河流发源于湖泊和沼泽,如松花江发源于长白山天池.有些湖泊一方面接纳若干河流来水,另一方面又注入更大的河流。
中国鄱阳湖接纳赣江、信水、修水和抚水等水系来水,后注入长江。
湖泊和沼泽对河流径流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因此由湖泊和沼泽补给的河流具有水量变化缓慢,变化幅度较小的特点。
4.地下水补给这是河流补给的普遍形式,中国西南岩溶发育地区,河水中地下水补给量比重尤其大.地下水对河流的补给量的大小,取决于流域的水文地质条件和河流下切的深度.河流下切越深,切穿含水层越多,获得的地下水补给也越多。
一般地下水与河流水有互相补给关系.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量的年内分配和年际变化都十分均匀。
5.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主要发生在春季。
这类补给的特点具有连续性和时间性,比雨水补给河流的水量变化来得平缓。
春季升温,有一个淅增的过程,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地区。
河流一般很少为单一补给,通常是具有某种补给类型占优势的混合补给。
不同气候带的河流补给也不相同。
①处于热带、亚热带(华南、华中、西南)的河流,雨水是主要补给来源;处于温带(东北、华北及内蒙古地区)的河流,除降水补给以外,还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②发源于西北和青藏高原山地的河流,除上述两种补给外,还有永久积雪融水和冰川融水补给;③绝大多数河流都有地下水补给;④一些大河,由于流经条件不同的地区,各河段的补给情况也不同。
地下水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地下水的工作原理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f6d54ab1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07.png)
地下水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地下水的工作原理是地表水通过雨水渗入土壤中,经过土壤层的过滤和储存,最终形成地下水。
具体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雨水渗入土壤:当降雨发生时,一部分雨水会在地表形成地表径流,另一部分雨水会通过渗透作用渗入土壤中。
土壤中的空隙和裂缝会吸收和储存渗入的雨水。
2. 土壤过滤:地下水的形成还需要经过土壤层的过滤作用。
当雨水渗入土壤时,土壤中的颗粒和有机物会过滤掉其中的固体颗粒、细菌和有机污染物,使得水质得到净化。
3. 土壤储存:一部分已经过滤的雨水进一步向下渗透,填满土壤中的孔隙和裂缝,在土壤中形成地下水储存层。
这些储存的地下水可以暂时停留在土壤中,供给植物的生长以及维持地下水位。
4. 地下水运移:地下水会沿着水文地质条件相对较好的地下水流通路径向低处运移。
这些路径可以是地下岩石层、土壤层或含水土层中的孔隙和裂缝。
5. 地下水补给:地下水补给是指地下水储存层中的水量得到补充的过程。
地下水补给主要来自于降雨、河流的渗漏以及湖泊、湿地等水体向地下水的补给。
总而言之,地下水的工作原理是地表水经过渗透、过滤、储存、运移和补给等过程,在地下形成储存层并维持水文平衡。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及家乡地下水开采特征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及家乡地下水开采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8e3378fc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ad.png)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及家乡地下水的开采特征摘要地下水作为整个地球上水循环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含水层从外界获得补给,在含水层中向排泄区运动和赋予它们的岩石相互作用,最后向外界排泄而参与水循环。
地下水的不断交替、不断更新决定了含水层中水质水量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变化。
为了了解地下水的赋存变化规律,合理评价和开发水资源,就必须研究地下水的补给、排泄与径流特征。
关键词:补给径流排泄地下水一、地下水地补给含水层从外界获得水量的过程称作补给,主要来源有:大气降水、地表水、凝结水、其他含水层水和人工补给。
(1)大气降水大气降水是自然界水循环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也是千层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
降落到地面的水分一部分变为坡面径流或被蒸发而消失,仅有部分渗入地下。
这一部分到达潜水面以前,必须经过土颗粒、空气和水三相组成的包气带,因此入渗过程中水的运动是极其复杂的。
降水到达地面后,便向岩石土壤中渗入。
如果降雨前土层湿度不大,则入渗的水先形成结合水,大道最大结合水量后,剩余的水才形成毛细水继续下渗,只有当包气带中所有毛细水被充满后,才能形成重力水连续下渗。
(2)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地表水体包括河流、湖泊、水库、海洋等,它们都在一定条件下成为地下水的补给。
地表水补给地下水必要条件有以下两方面:一方面,两者之间必须有水力联系;另一方面,地表水为必须高于地下水位。
如某些平原河流的下游,河流中上游的洪水期,河流出山后的山前地段和河流流经岩溶发育地段,一般满足上述条件,地表水补给地下水。
(3)凝结水的补给凝结作用指空气的饱和湿度随温度降低,温度降到一定程度,绝对湿度与饱和湿度相等。
温度继续下降,超过饱和湿度的那一部分水便凝结成液态水。
白天,大气和土壤均吸热,晚上,土壤散热快而大气散热慢,低温将带一定程度,土壤孔隙中水汽达到饱和,凝结成水滴,土壤空气的绝对湿度随之降低,导致大气中水汽和土壤孔隙水汽压力不平衡,地面大气中水汽想土壤孔隙中运动并凝结,不断补充,不断凝结形成重力水下渗。
《水文地质基础》第六章 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
![《水文地质基础》第六章 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https://img.taocdn.com/s3/m/9f433b9eed630b1c58eeb55e.png)
第1节 地下水的补给
Groundwater recharge
补给方式:大气降水入渗、地表水入渗、凝
结水入渗、其他含水层或含水系统 、人工补 给
补给量(Incremeng of aquifer)的确定:
研究每一种补给方式的补给量大小
影响补给量大小的因素:讨论每一种补给
方式的影响因素
第1节 地下水的补给—大气降水入渗补 给
(Interaquifer flow; Flow across)
影响补给量大小的因素
两个含水层之间的水头差; 裂隙、断层的透水性; 弱透水层的透水性及厚度
越流补给量的确定:
K —— 弱透水层垂向渗透系数;
(Coefficient of permeability) I —— 驱动越流的水力梯度;
系:
地表水入渗补给量的确定
平原地区。选择符合下列条件的典型渗漏地段 ⑴ 无支流 ⑵ 无降水 ⑶ 无取水排水 ⑷ 河流两侧岩性均一
实测河段上、下游断面流量Q1和Q2
则渗漏量△Q为:
△Q = Q1 – Q2 根据△Q 的大小确定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补排关系和 渗漏量。
此法不适用于间歇性河流及侧向径流强烈,潜水位 与河水位不相连的经常性河流。因为消耗于包气带的 水量占相当比例,误差较大。
人工回灌
采用有计划的人为措施补充含水量的水量称为人工
补给地下水 。其目的有:
补充、储存地下水资源; 抬高地下水位以改善地下水开采条件; 储存热源以用于锅炉用水; 储存冷源用于空调冷却; 控制地面沉降; 防止海水倒灌与咸水入侵含水层;
第2节 地下水的排泄
Groundwater discharge
按出露原因: 侵蚀泉、接触泉、溢流泉——下降泉 (Destructional spring;boundary spring, Contact spring; Overflowing spring) 侵蚀泉、断层泉、接触带泉——上升泉 (Fault spring)
湖水补给来源考察的知识点
![湖水补给来源考察的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8b506d0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71.png)
湖水补给来源考察的知识点一、湖泊水的补给类型,主要有5种:①大气降水:主要分布在夏季、秋季,降水较为集中;②河流水:河流水与湖泊水可以“相互补给”:丰水期河流水补给湖泊水,枯水期湖泊水补给河流水。
③季节性积雪融水:主要发生在春季,天气回暖的时候;④永久性冰雪融水:主要发生在夏季,气温较高的时候;⑤地下水:湖水水位较高时(高于地下水的潜水面),湖泊水补给地下水;湖水水位较低时,地下水补给湖泊水。
二、湖泊的特征(1)湖盆特征:内力和外力作用影响湖盆的成因、大小和坡度。
(2)湖水特征①湖水量大小→取决于湖水补给量与蒸发量→取决于气候;②湖泊水位季节变化大小→取决于湖水补给方式;③有无结冰期:取决于温度(纬度、海拔)。
④补给水源→以什么为主要补给水源;⑤淡咸性质:三、湖泊水文特征的影响因素①水位a.周期性的年变化:主要取决于湖水的补给方式。
降水补给的湖泊,雨季水位最高,旱季最低;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高原湖泊,最高水位在夏季,最低在冬季;地下水补给的湖泊,水位变动一般不大。
周期性的变化又分为年变化和日变化。
有些湖泊因受湖陆风、海潮、冻结和冰雪消融等影响产生周期性的日变化。
b.非周期性的变化:往往是因风力、气压、暴雨等造成的。
此外,由于地壳变动、湖口河床下切和灌溉发电等人类活动也可使水位发生较大变化。
c.与湖泊底部地形关系:湖盆底部地形平坦,湖水较浅的,水位变化大;湖水深,地形坡度大的,水位变化小。
②盐度:气候(降水量/融冰量/融雪量、蒸发量)、河流(流入、流出)、生产、生活用水、湖泊封闭程度。
③含沙量:周围地形、气候、河流、湖床深浅、附近当地风沙情况。
④结冰状况:直接因素是气温,间接因素:纬度、地形、盐度、水深、离陆地远近、流动性、温泉(地热)。
⑤生物:气温、饵料、水域面积、封闭程度、人类活动影响、地形。
四、盐湖的形成条件(1)淡水补给量少:降水→气候干旱,降水量稀少,湖水补给量少;冰川融水→(冰川消退)冰川融水补给量减少;径流汇入→无径流汇入或少径流汇入,淡水补给量少;人为→工农业、人口用水量、水库截留等,导致入湖淡水减少。
6 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
![6 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https://img.taocdn.com/s3/m/b5764c30ee06eff9aef807b2.png)
分布地区 多在高山、沙漠等昼夜温差较大的地区,尤其是降雨稀 少,地表径流贫乏的西北、内蒙等荒漠干旱地区。凝结水也 是地下水的主要来源之一。
6.1.5 地下水的人工补给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无意识的:人类某些生产活动引起的对地下水的补给,如修 建水库,农业灌溉、渠道渗漏等。 专门的:有意识的修建一些工程,采取一些措施,将地表水 引入或灌回地下,如人工回灌
蒸发的影响因素
a.气候因素:
干燥,气温高,蒸发量愈大 b.地下水位埋深: 蒸发极限埋深:随着埋深的增 加,潜水的蒸发逐渐减少,达 到一定深度后就停止蒸发,这 一深度称为潜水蒸发极限埋深。
超过蒸发极限深度则蒸发→0
如 : 华 北 地 区 , 水 位 埋 深
>5m,基本不考虑蒸发;
西北干旱地区,极限水位埋
降水延续 t2 :
土层达到一定的含水量,重力和静水压力的传递作用下, 下渗趋于稳定——渗润阶段
降水再持续:
降水入渗过程
当土层湿锋面推进到支持毛细水带时, 含水量获得补给,潜水位上升
水分分布带
转页
入渗率:在单位时间内渗入单位面积 的入渗降雨量。
入渗过程(i~t)
(1)降雨充沛p0>i (2)降雨强度p0<i
6.1.1 大气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
讨论:入渗机制?影响因素??补给量的确定???
1、大气降水入渗机制
包气带是降水对地下水补给的枢纽,包气带的岩性结
构和含水量状况对降水人渗补给起着决定性作用
目前认为,松散沉积物的降水入渗有两种方式:
降水入渗的现象—两类空隙的入渗过程——总结:
均匀砂土层——活塞式
西北极端干旱地区的山间盆地则趋于0。
第5章-地下水的补给、排泄与径流
![第5章-地下水的补给、排泄与径流](https://img.taocdn.com/s3/m/dc9da5ddbb4cf7ec4afed0c2.png)
–主要方法:人工专门补给(回灌、诱导补给)、 非专门性人工补给(修建水库、渠道渗漏、农业 灌溉等),见图5-18、图5-20 –人工补给的目的:1、补充水量 2 、调节水温 3、防止地面沉降 4 、改善地下水质 5、防止或 减少海水入侵 –人工补给的原则:不能引起不良的水文地质和 工程地质现象。
第二节 地下水的排泄
长白山温泉
趵突泉
地下水排泄的研究包括:
排泄方式、影响因素、排泄量的确定 排泄方式: 泉(点状排泄) 向地表水体泄流(河流—线状)、向相邻含水层的排泄 蒸发(面状排泄) 前三种排泄方式称为径流排泄,与蒸发排泄的区别:
径流排泄—水分(盐分)呈液态排出,盐随水去
⑤供水水源(直接利用)。
山东济南百脉泉
第三节 地下水的径流
一、径流方向、强度的影响因素
• 径流的定义:地下水由补给区向排泄区流动的过程称作径 流。 最简单的情况下,含水层自一个集中补给区流向集 中排泄区,具有单一径流方向。
•径流强度
• 可用单位时间通过单位断面的流量表示,即以渗透流速 衡量。 • 根据达西定律V=KI 故径流强度与 含水层的透水性成正比 补绐区及排泄区之间的水位差成正比 与补给区到排泄区的距离成反比 与含水系统的构造有关 • 构造开启程度,图5-36 • 断层的导水性,图5-37
降水初期 t1:
土层干燥,吸水能力很强,雨水下渗快 降水延续 t2: 土层达到一定的含水量,毛细力与重力共同作用, 下渗趋于稳定——渗润阶段,渗漏与渗透阶段 降水再持续: 当土层湿锋面推进到支持毛细水带时, 含水量获得补给,潜水位上升
(三)四种不同时间尺度地补给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短期补给:干、湿季节分明地区一次大雨后; 2)季节性补给:有规律的季节性; 3)永久性补给:湿润的热带地区,总有向下的水入渗补 给; 4)历史性或古补给:古代埋藏水。
地下水径流条件
![地下水径流条件](https://img.taocdn.com/s3/m/f76e8030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40.png)
地下水径流条件
摘要:
1.地下水补给、径流与排泄条件概述
2.地下水补给来源
3.地下水径流条件
4.地下水排泄条件
5.区域地下水补、径、排条件总结
正文:
一、地下水补给、径流与排泄条件概述
本文主要讨论地下水补给、径流与排泄条件。
地下水是指地表以下一定深度范围内的水,其补给、径流与排泄条件是地下水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地下水补给是指地下水水量的增加,径流是指地下水在地下的流动过程,排泄是指地下水从地下流出地表的过程。
二、地下水补给来源
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有大气降水、河流、水库等。
在本文所研究的区域范围内,大气降水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河流、水库对地下水的补给仅限于某些地段,且补给量很小。
三、地下水径流条件
地下水径流条件主要受地下地形、地质结构、土壤类型等因素影响。
本文所研究的区域范围内,地下水自西向东运移,径流条件受限于地质结构和土壤类型。
四、地下水排泄条件
地下水排泄条件主要受地表地形、地质结构、土壤类型等因素影响。
本文所研究的区域范围内,地下水从地下流出地表的过程主要发生在某些地段。
五、区域地下水补、径、排条件总结
本文所研究的区域范围为西起玉台—芦店—西刘碑一线,东到京广铁路线,北自嵩山背斜轴线,南至风后岭背斜轴线,面积约2500km2。
在这个区域内,地下水补给主要依赖于大气降水,径流条件受限于地质结构和土壤类型,排泄条件主要发生在某些地段。
第四章 地下水的补给、排泄和动态
![第四章 地下水的补给、排泄和动态](https://img.taocdn.com/s3/m/ba2ed55b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eb.png)
第四章地下水的补给、排泄和动态地下水的循环是指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过程。
地下水以大气降水、地表水、人工补给等各种形式获得补给,在含水层中流过一段路程,然后又以泉、蒸发等形式排出地表,如此周而复始的过程便叫做地下水的循环,其中资源量的增减正是补给与排泄不平衡所致。
第一节地下水的补给含水层或含水系统从外界获得水量的过程即为地下水的补给,其补给来源有:大气降水入渗、地表水入渗、凝聚水入渗、其他含水层或含水系统越流补给和人工补给等。
一、降水入渗补给大气降水包括雨、雪、雹,在许多状况下大气降水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方式。
当大气降水降落在地表后,一部分变为地表径流,一部分蒸发重新回到大气圈,剩下一部分渗入地下变为地下水。
一般状况下,入渗补给含水层的水量仅占降水量的20~50%,其余的水量通过各种途径耗失了。
L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的机制大气降水抵达地表便向土壤孔隙渗入,假如土壤初始含水率很小,则入渗水首先形成薄膜水,到达最大薄膜水后,又连续充填毛细孔隙形成毛细水,只有当土壤含水率超过最大持水量时,才形成重力水下渗补给地下水。
一般的降水入渗过程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前期属于受供水强度掌握阶段;后期为受入渗力量掌握阶段。
降雨后包气带水的下渗方式一般认为有两种,即活塞式(PiSton type)及捷径式(short-circuit type)o活塞式是指上部新的入渗水推动下部较老的水作面状下移,此类下渗主要发生于比较均质的砂层中。
捷径式指水流不作面状推动,而沿着某些通路优先下渗,例如在粘性土中下渗水往往沿着某些大孔道——根孔、虫孔及裂隙发生的移动。
⑴均质土的活塞式下渗:入渗水的湿锋面整体向下推动,如同活塞的运移。
分两个入渗阶段:①土壤吸水阶段:降水入渗水用于补充水分亏缺,由于表土干燥,毛细负压大,毛细率很大;②稳定入渗阶段:湿锋面下渗到肯定深度,重力水力梯度起主要作用,毛细水力梯度渐渐变小,入渗率趋于稳定值。
⑵粘性土的捷径式下渗:当降水强度较大,细小孔隙来不及汲取全部水量时,一部分雨水将沿着渗透性良好的大孔隙通道优先快速下渗,并沿通道水分向细小孔隙集中。
E.考研-水文地质学基础(7-8)
![E.考研-水文地质学基础(7-8)](https://img.taocdn.com/s3/m/f125262eb4daa58da0114a02.png)
(1) 地下水含水系统的圈定,通常以隔水或相对隔水的岩层作为系统边界流动系统以流面为边界。
(2) 流动系统受人为因素影响比较大;含水系统受人为影响小。
(3) 控制含水系统发育的,主要是地质结构;控制地下水流动系统发育的,是自然地理因素。
3.在地下水流动系统中,任一点的水质取决于哪些因素?
13.地下水的泄流是地下水沿河流呈带状排泄。 ( √ )
14.地下水以径流排泄为主时,其含盐量较低,以蒸发排泄为主时,其含盐量较高。 ( √ )
15.越流系统包括主含水层、弱透水层以及相邻含水层或水体。 ( √ )
16.在越流系统中,当弱透水层中的水流进入抽水层时,同样符合水流折射定律。 ( √ )
第七章 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
一、名词解释
1.地下水补给:含水层或含水系统从外界获得水量的过程。
2.入渗系数:每年总降水量补给地下水的份额。
3.凝结作用:温度下降,超过饱和湿度的那一部分水汽,便凝结成水,这种由气态水转化为液态水的过程。
4.越流:相邻含水层通过其间的弱透水层发生水量交换。
6.地下水排泄的研究内容和地下水的排泄方式有哪些?
研究内容:排泄去路、排泄条件、排泄量。
排泄方式有:泉、向河流泄流、蒸发、蒸腾、向另一含水层或含水系统、人工排泄。
7.简述泉的分类?
据补给泉的含水层的性质,将泉分为上升泉和下降泉。
具出露原因,下降泉可分为侵蚀(下降)泉、接触泉与溢流泉;上升泉可分为侵蚀(上升)泉、断层泉与接触泉。
四、简答题
1.地下水补给的研究内容有哪些? 地下水的补给来源有哪些?
研究内容:补给来源、补给条件、补给量。
地下水自然补给量计算公式
![地下水自然补给量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bde47430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16.png)
地下水自然补给量计算公式地下水是地球上重要的淡水资源之一,它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地下水的自然补给量则是地下水资源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地下水的自然补给量是指地下水在一定时间内由自然补给途径(如降水、地表水渗漏等)所补给的水量,是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依据。
因此,对地下水自然补给量的计算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地下水自然补给量的计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地质条件、气候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等。
在实际计算中,通常采用水文地质方法、数值模拟方法和氢氧同位素方法等来进行计算。
其中,水文地质方法是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它主要通过地下水位、地下水流速等参数来进行计算,其计算公式如下:Q = K A (P E)。
其中,Q为地下水自然补给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年;K为补给系数,无量纲;A为补给面积,单位为平方米;P为降水量,单位为米;E为蒸发量,单位为米。
在这个计算公式中,补给系数K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它反映了地下水补给的效率。
补给系数的大小受到地下水补给途径、地下水流动速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通常需要通过水文地质调查和监测来进行确定。
补给面积A则是指地下水自然补给的范围,它通常通过水文地质调查和地下水位监测来确定。
降水量P和蒸发量E则是地下水自然补给的两个重要影响因素,它们通常通过气象站的监测数据来获取。
除了水文地质方法外,数值模拟方法也是地下水自然补给量计算的重要手段之一。
数值模拟方法通过建立地下水数值模型,模拟地下水的补给过程,从而得出地下水自然补给量。
数值模拟方法的优点是可以考虑更多的因素,如地下水流动的复杂性、地下水补给途径的多样性等,但其缺点是需要大量的数据和计算资源。
氢氧同位素方法则是通过地下水中氢氧同位素的含量变化来推断地下水的补给过程,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地下水的自然补给量,但其适用范围相对较窄。
在实际应用中,地下水自然补给量的计算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通过对比和验证来得出比较可靠的结果。
地下水的补充方法有哪些
![地下水的补充方法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8c4a2332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13.png)
地下水的补充方法有哪些
1、大气降水的补给,大气降水包括雨、雪、雹等形式。
一般说,大气降水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的数量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与降水强度、形成、植被状况、包气带岩性、含水层埋藏条件等都有关系,降水量大、降水过程长、地形平坦,植被繁茂、包气带岩土透水性良好,则大气降水可以大量下渗补给地下水。
其中,包气带岩土的透水性大小占主导地位。
2、地表水的补给,地表水包括河、湖、海、水库、水田等积水洼地中的水体。
这些地表水体的部分下渗可以给地下水一定的补给。
地表水补给地下水的基本条件是地表水位高于地下水位,此外,与积水洼地周边和底部岩土的透水性大小、与地表水体同地下水的联系范围的大小有关。
3、凝结水的补给,在广阔的沙漠地区,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都较少,而凝结水往往是地下水的重要补给来源。
4、人工补给,采取某些工程措施将地表水导引入地下或用压力将其渗入地下含水层,以增加地下水储存量,提高地下水水位,或者减缓地面下沉速度(因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地面下沉),统属人工补给地下水的范畴。
第 1 页共1 页。
地下水补给河流的特点
![地下水补给河流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2538042d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be.png)
地下水补给河流的特点
正常情况下,是互相补给的。
丰水期,河水补给地下水;枯水期,地下水补给河水。
地下水从潜水水位高处向低处渗流。
当河水水位高于潜水位时,那么河水补给潜水;当河水水低于潜水位时,那么潜水补给河水。
地下水补给方式地正常情况下,是互相补给的。
丰水期,河水补给地下水;枯水期,地下水补给河水。
地下水从潜水水位高处向低处渗流。
当河水水位高于潜水位时,那么河水补给潜水;当河水水低于潜水位时,那么潜水补给河水。
地下水补给方式地下水主要有降水入渗、灌溉水入渗、地表水入渗补给,越流补给和人工补给。
在一定条件下,还有侧向补给。
地下水的排泄主要有泉、潜水蒸发、向地表水体排泄、越流排泄和人工排泄。
泉是地下水天然排泄的主要方式。
特点有哪些这是河流补给的普遍形式,中国西南岩溶发育地区,百河水中地下水补给度量比重尤其大。
地下水对河流的补给量的大小,取决于流域的水文地质条件和河流下切的深度。
地下水有潜水和承压水;潜水埋藏较浅,与降水关系亲密,承压水水量丰富,变化缓慢。
河流下切越深,切穿含水层越多,获得的地下水补给也越多。
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量的年内分配和年际变化都非常均匀。
1。
地下水的地下水源与水库补给
![地下水的地下水源与水库补给](https://img.taocdn.com/s3/m/627a3467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6a.png)
地下水的地下水源与水库补给地下水是指地球表面以下,自然积存的水,它是人类重要的水资源之一。
地下水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地下水源和水库补给是地下水形成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就地下水源和水库补给这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地下水源地下水源是指地下水形成的来源,通常由下面几种:1. 降雨补给:降雨是地下水形成的主要来源之一。
降雨会渗入地下,补给地下水层。
地下水源主要受地表降雨量的影响,降雨量越大,地下水源就越丰富。
2. 岩石渗透:地壳中的岩石含有微小的裂隙和孔隙,当地下水通过岩石渗透时,也会形成地下水源。
岩石渗透是地下水形成的重要途径之一,尤其是在石灰岩等可溶性岩石地区。
3. 吸附水:地下水源中还含有吸附水,指的是地下岩石或土壤中吸附的水分子。
吸附水主要存在于岩石颗粒的间隙中,对地下水的储存起到了重要作用。
4. 地下水补给:地下水源还可以通过地下水补给而形成。
地下水补给是指地下水源通过河流、湖泊等水体的渗滤作用而形成的。
二、水库补给水库补给是指地下水源通过水库的储存和调节作用,形成对地下水的补给。
水库补给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蓄水:水库作为储存水资源的重要手段,通过蓄水来形成对地下水的补给。
当水库蓄满后,溢流的水分会渗入地下,补给地下水层,增加地下水的储量。
2. 沉积物沉降:水库补给还涉及到沉积物沉降。
水库中的沉积物会随着水流输运,当水流稳定后,沉积物会沉降到水库底部,形成沉积层。
这些沉积物通过渗透作用,可以充当水库对地下水的补给。
3. 弃水利用:水库在缓释洪峰的过程中,可能需要排放大量的洪水,这些被排放的水可以通过渗透作用,补给地下水,减少洪水的冲击。
结语地下水的地下水源和水库补给是地下水形成与储存的重要因素。
地下水源主要包括降雨补给、岩石渗透、吸附水和地下补给等,而水库补给则通过蓄水、沉积物沉降和弃水利用等方式,对地下水进行补给。
深入了解地下水的地下水源和水库补给,对于科学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径流量大到一定程度, 河水水位超过或接近地下水面
1、读图回答:
B
C
(5)促使这种 水循环运动 的能量是:
下图是我国某河流的综合 补给示意图 , 读后回答 :
(1) 图中 A 、 B 、 C 分别 是这条河流水源补给形式, 判 断: 大气降水 A是_______________ 补给; 季节性积雪融水 补给; B是_______________ 地下水 C是_______________ 补给, 图8-3 ②曲线 (2) 该判断图中①②两条曲线 , 哪一条是在修坝后测到的 ?_______ 为什么? 因为全年流量比较平稳 。 (3) 这条河流位于我国的_____________ 地区。 东北
90°N 60°N 30°N 0° 30°S 60°S 暖 流 暖 流 极地 环流 西风漂流 寒 流 北赤道暖流 赤道逆流 南赤道暖流 西风漂流 寒 流
洋流模式图分布规律: ①南北半球各形成了一 个以副热带 为中心的中 副极地 低纬环流,和以 为中心的中高纬环流。
世 界 洋 流 ②中低纬环流的方向为 顺 南 逆 。中高纬环 北 模 逆 南顺 。 流的方向为北 式
(南或北),甲乙丙分别属于什么性质的洋流:甲 暖流 ,
河流水的主要补给类型
④湖泊水补给 • ——往往对河流水有调蓄作用; ⑤地下水补给 • ——较普遍、稳定。 ※注: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间的相互补给关系: • 始终由高水位补给低水位;
• 黄河下游、长江荆江段因其为“地上河”,不存在
相互补给,只存在河流水补给地下水的情况。
※注:河流的水文特征
例1:下图为“长江全年补给水源示意图”,读后判断:
③中低纬环流中,大洋 的东岸(大陆西岸)为
寒
90°S
流,大洋西岸(大陆 东岸)为 暖 流。 中高 纬环流反之。
东格陵兰寒 流
阿拉斯加暖流
湾墨 暖西 流哥
加 那 利 寒 流
北太平洋暖流 北赤道暖流 赤道逆流
本 格 拉 寒 流
南赤道暖流
西
风
漂
流
表层洋流的分布
冬季
逆时针
夏季
顺时针
1、对气候的影响 暖流 沿岸气候 寒流 2、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寒暖流 上升 交汇处
增 温 降 温
增 湿 减 湿
补偿流处
渔场
3、对海洋污染的影响 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
同时使污染范围扩大
顺流 4、对航行的影响 加速
逆流 减速 海雾海冰带来的不利影响
由等温线可判:
1、半球
北半球 (1月)
2、季节
3、海陆 4、洋流
北半球(7月)
1.下图是某大洋环流局部图,请回答
(1)若AB线是30°纬度,那么这个海域位于 南 半球
河流水的主要补给类型
①大气降水补给 ②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③冰雪融水补给(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 ④湖泊水补给 ⑤地下水补给
地下水水位
河流 河流
地下水水位
河流
丰水期
河
枯水期
河
湖
湖
河流水的主要补给类型
①大气降水补给 • ——最重要、普遍的补给形式,径流量 随雨量变化,我国以东部季风区最为典 型; ②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 和气温有关(春季),我国主要分布在 东北地区; ③冰雪融水补给(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 补给) • ——和气温有关(夏季),我国主要分 布在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
D E
A
太阳辐射能 ————— 重力能 和———。
F
(1)图中数字代表的水循环各环节是: 蒸发 B__________ 水汽输送 C________ 降水 D__________. 地表径流 A________
E
下渗
F
地下径流
。
海陆间循环 该循环发生的领 (2)图中水循环的类型是____________, 海洋 和______ 陆地 之间。 域是______ 径流输送 输送而 (3)该循环是通过____________ 输送和_________ 水汽输送
铺设渗水砖
修建水库
减少 地表径流,增加 地下径流,河流 水位平缓 平稳 对流量有调节作用,使河流水位 对河流径流量的调节作用 减小 ,水位答
(1)写出图中箭头的含义: a 地表水补给地下水 ,b 地下水补给地表水 。 (2)庐山小天池有“文雨不益,文旱不涸”的特点,在甲、乙两图,能表示 甲 乙 “久 雨不溢”的是 ,能表示“久旱不涸”的是 。 (3)河流与地下水相通,地下水是河流 稳定可靠 的补给水源,水量补给 的数目 较少 。 (4)黄河下游地下水与河水的补给关系是 黄河补给地下水 。
分布 自然界的 水循环 相互联系 的水体 陆地中 的淡水 环节 地 球 上 的 水 大循环 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动力 水资源 合理利用 人 类 社 会
类型
地理意义
大规模的 海水运动
洋流 成因、类型、分布规律
水体概况
例:地球上各种水体储量所占的比重,由大到小的排
列顺序为
A.海洋水、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 B.海洋水、河流水、冰川水、地下水 C.海洋水、河流水、湖泊水、大气水 D.大气水、土壤水、沼泽水、生物水
实现的。 地表径流 。 (4)目前人类对水循环过程可以施加影响的环节_________
读下图回答问题:
(1)根据水循环过程,给图中未标明箭头的直线标出箭头。 (2)填出水循环各环节的名称。 A 蒸发 ,C 水汽输送 , E 降水 ,F 地表径流 。 (3)由A与B组成的水循环叫 陆地内循环 ;由D与E组成的水循环 叫 海上内循环。 (4)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南水北调工程与哪一个环节关系最密切 ? (填字母)。 F C 。 (5)最能代表我国夏季东南风的环节是 (6)环节B与E水量较大的是 E 。
A. b是雨水补给, a是冰雪融水补给 B. a是地下水补给, c是冰雪融水补给 C. a是地下水补给, b是冰雪融水补给 D. c是地下水补给
3、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人类活动 破坏植被 植树种草 硬化城市路面 流量和水位变化 地表径流量 增加,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 地表径流量 减少 ,使河流水位升降缓慢 地表径流 增加 ,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