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家具的常见结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清家具的常见结构

藏市网发布时间:2010-3-22 10:51:28 阅读次数:162

明清家具的常见结合构造我国家具结构有悠久而优良的传统。经过长期不断的改进和发展,家具各部位的组合上简洁明了,材料的使用上扬长避短,既合乎力学原理,又大方而美观。明至清前期的家具在结构上有如下特点:以立木作支柱,横木作联结材,吸取了大木梁架和壼门台座的式样和手法。家具的平面、纵或横的断面,除个别变体外,都作四方形。为了消除四方形结体不稳定的缺陷,古代匠师对传统家具使用了“攒边装板”、各种各样的枨(音cheng)子、牙条、牙头、角牙、短柱及托泥等,加强了接点的刚度,迫使角度不变,将支架牢固的固定起来。同时还能将重量负荷,均匀而合理地传递到腿足上去。各构件之间能够有机地交代连结到如此的成功,是因为那些互避互让、但又相辅相成的榫子(南方叫“榫头”)和卯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正是古代匠师们能得心应手地制造出各种各样精巧的榫卯来,才使明清家具结构合理牢固,造型美观,成为古典家具中的精华。

明代及清前期家具的常见结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基本结合

1.平板结合当木材宽度不够用时,用榫槽与榫舌将多块木板拼和起来。

2.厚板与抹头的拼粘拍合厚板如条案的板面,罗汉床围子,为了不使纵端的断面木纹外露,并防止开裂,多拼拍一条用直木造成

的抹头。又为了使抹头纵端的断面木纹不外露,多采用与厚板格角相交的造法,即在厚板的纵端格角并留透榫或半榫,在抹头上也格角并凿透眼或半眼。抹头与厚板拍合并用鳔胶粘贴。

3.平板角接合面板与板形的腿足相交,即平板角结合。

4.横竖材丁字形结合大自桌案或大柜的枨子和腿足的连结,次如衣架或四出头官帽椅的搭脑、扶手和腿足的相交,或杌凳横枨、管脚枨与椅凳的腿足相交,小至围子、桌椅花牙子的横竖材攒接,都是丁字型接合的例子。

5.方材、圆材角接合、板条角接合方材或圆材角接合指南官帽椅、玫瑰椅等搭脑、扶手椅和前后腿的接合。它们从外表看为斜切45度相交,但中有榫卯不外露,故为闷榫。

6.直材交叉接合杌凳上的十字枨、床围子攒接卍字、十字绦环等图案,都要用直材交叉。两材在相交的地方,上下各切去一半,合起来成为一根的厚度。

7.弧形弯材接合圈椅上的圆后背,香几或圆杌凳的托泥,圆形家具如香几、坐墩、圆杌凳等面子的边框,都用弧形弯材接合而成,有的也采用“锲钉榫”造法。锲钉榫基本上是两片榫头合掌式的交搭,但两片榫头尽端又各有小舌,小舌入槽后便能紧贴在一起,管住它们不能向上或向下移动。

8.格角榫攒边椅凳床榻,凡采用屉心用绳索、藤条编织而成的,木框一般采用“攒边格角“的结构。四方形的托泥,亦多用此法。四根木框,较长而两端出榫的为“大边”,较短而两端凿眼的为“抹头”。

如木框为正方形的,则以出榫的两根为大边,凿眼的两根为抹头。比较宽的木框,有时大边除留长榫外,还加留小三角形榫。小榫也有闷榫与明榫两种。抹头上凿榫眼,一般都用透眼,边末合口处格角,各斜切成45度角。

9.攒边打槽装板攒边打槽装板是木材使用的一项成功的创造。长期以来,此法在家具中广泛使用,如椅凳面、桌案面、柜门柜帮以及不同不同部位上使用的绦环板等等,不胜枚举。此法的优点首先在将板心装纳在四根边框中,使薄板能当厚板用。一般板心只有一个纵边使鳔,或四边全不使鳔。使整个家具的结构不致由于面板的胀缩而影响其稳定坚实。

(二)腿足与面的结合不同形式的凳、几、桌、案、腿足和牙子、面子的结合方法不同,下面列举较常见的几种。

1.无束腰结构家具面板与牙条之间无收缩部分称无束腰结构。如无束腰的杌凳。面子底面四角各凿榫眼两个,在大边上的深,在抹头上的浅,为的是避开大边上的榫子。这两个榫眼与腿子顶端“长短榫”拍合。腿足上端还开槽两段,嵌装牙头。

2.有束腰结构家具面板与牙子之间的向内收缩的部分称有束腰结构。有束腰的杌凳或方桌、条桌等,面子的造法与上同,腿足上端也留长短榫,只是在束腰的部位以下,切出45 度斜肩,并凿三角形榫眼,以便与牙子的45度斜角尖及三角形的榫舌拍合。斜肩上有的还留做卦销,与牙子的槽口套挂。上述结构匠师称之曰“抱肩榫”。

3.高束腰结构高束腰结构腿足上部的抱肩榫、顶端的长短榫,

造法和一般有束腰结构相同,惟两榫之间的距离加长,出现了一根短柱,并开槽口,以备嵌装束腰两端的榫舌。

4.四面平结构这种样式的面子用攒边打槽装板造成,四角在边末底面凿榫眼。它自己成为一件可装可卸的构件。支撑上述面子的是一具架子。它的造法是腿足上部不造束腰,在顶端长短榫之下直接格肩造榫,并在两面各留出一个断面为半个银锭形卦销,以备与牙条上的槽口套挂。四根牙条和四条腿足拍合后,架子便形成了。架子上再安装上面子。

5.夹头榫结构夹头榫是从北宋发展起来的一种桌案结构。腿足上端出榫并开口,中夹牙条、牙头,出榫与案面底面的榫眼结合。

6.插肩榫腿足上端出榫并开口,形成前后两片。前片切出斜肩,插入牙条为容纳斜肩而凿剔的槽。拍合后腿足表面与牙条平齐。

明清家具的主要种类与造型(二)

藏市网发布时间:2010-3-22 10:46:38 阅读次数:91

四、床榻类“床”与“榻”在席地而坐的时代,是有分工的。床体较大,可为坐具,也为卧具;榻体较小,只用于坐具。魏晋南北朝以后,榻体增大,床与榻同样担负着坐卧两种功能,因而也就难以截然分清了。习惯上认为:床不仅长,而且宽,主要为卧具。榻身窄而长,可坐可卧。

1.榻身窄而长,可坐可卧的家具。一般仅有床身,其上无任何装置。

2.罗汉床床上后背及左右两侧安装低栏的床,又称作弥勒榻。

大概是因为僧人常用,或者是因为在崇尚佛教的时期,世人与僧人谈经论道时常坐而得名。

3.架子床架子床是有柱有床顶的统称。其三面设围,四角设立柱、床顶有床盖,形成一个四面搭架子、中间为独立空间的大床。因为床上有架子,故名“架子床”。其形式可进一步分为四角立柱、三面设低栏的“四柱床”,带门围的“六柱床”,以及形体庞大,状似寝室的“拔步床”。

4.拔步床俗称“八步床”,即大床。这种床的上部有顶盖,下部有底座,前有廊庑、四周设矮围屏。床前的中间部位,留出可以上下的床门。廊庑两侧是两个空间,可以放置小桌、几凳、衣箱、马桶、灯盏等物。

五、柜架类陈设器物和储藏物品的家具。柜的主要功能是储藏,形体较大,有两扇对开门,门内有横隔板,可放衣物,书籍,或食物等。架是搁置和陈列物品的简单小件家具,也是家庭常用的家具。柜的式样很多,常用的有圆角柜、方角柜、四件柜、亮格柜等。

1.架格四足中加横板作隔层,具备放置与陈设两种功能的家具。架格因常用于放书,故又称书架、书格。一般高1.5至2米,立木为四足,依其面宽安装多层搁板,格子间有的空敞,有的安圈口、栏杆或透棂。架格有全敞式的,即四面皆无板,用木条攒接成不同图案作为连接、支撑;也有面敞式的,即后面有背板,或左右后三面有背板,而前面敞开的样式。

2.亮格柜亮格和柜子相结合的家具,兼有柜橱和架格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