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读书励志故事
古人读书求学的故事
![古人读书求学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a397249a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9b.png)
古人读书求学的故事
中国古代流传着许多关于读书求学的励志故事,这些故事表达了古人对于学问的渴望和对知识的尊重。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故事:
1.苏秦背剑:苏秦为了学习六国的语言,克服重重困
难,带着剑背对树木读书,每当昏昏欲睡时剑尖刺
激他,这使得他更加努力地学习,最终成为了著名
的纵横家。
2.孔子涉河:孔子在求学道路上不畏艰难,曾在涉河
时失去书籍,但他并未气馁,继续追求学问。
3.陈抟老莱娱亲:南宋时期陈抟为了读书,即使在父
亲丧礼期间也不忘学习,他一边扮演丧子之痛一边
偷读书籍。
4.鲁迅“砍柴”:鲁迅小时候学习非常刻苦,有一次为
了读书,他误将看家护院的木人“砍”了,因为他
全神贯注于书本。
5.孙敬读书:东汉孙敬读书非常专注,每次读书必定
闭门不出,他的妻子曾经在门外哭泣,他却浑然不
觉。
6.卧冰求鲤:汉代贫困学子孟尝君为了求取一本书
籍,没有足够的钱来换取,冬天跪在冰上求学,渔
夫感动,最终将鲤鱼赠予他。
7.精卫填海:这个故事比较偏向于传说,精卫是炎帝
的女儿,化为一只鸟,不断地取石块和树枝投入大
海,以填平东海。
虽然不是关于读书,但这个故事
常被引用来比喻学习的坚持和毅力。
8.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个故事来自三国时期
的廖化,原本是一个马夫,但他通过自学成为了一
名有才干的将领,最后在刘备北伐时担任先锋。
这些故事展示了古人无论遇到何种困难,都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追求学问的精神。
这种精神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深远的影响,激励了无数后来者。
古代勤奋好学的名人故事
![古代勤奋好学的名人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a8ea759a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57.png)
古代勤奋好学的名⼈故事1. 古代名⼈勤奋学习的故事1、陆⽻弃佛从⽂唐朝著名学者陆⽻,从⼩是个孤⼉,被智积禅师抚养长⼤。
陆⽻虽⾝在庙中,却不愿终⽇诵经念佛,⽽是喜欢吟读诗书。
陆⽻执意下⼭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
禅师为了给陆⽻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
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碰到了⼀位好⼼的⽼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的道理。
当陆⽻最终将⼀杯热⽓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读书的要求。
后来,陆⽻撰写了⼴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化发扬光⼤!这就是陆⽻弃佛从⽂的励志故事。
2、宋濂冒雪访师。
明朝著名散⽂家、学者宋濂⾃幼好学,不仅学识渊博,⽽且写得⼀⼿好⽂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赞誉为“开国⽂⾂之⾸”。
宋濂很爱读书,遇到不明⽩的地⽅总要刨根问底。
这次,宋濂为了搞清楚⼀个问题,冒雪⾏⾛数⼗⾥,去请教已经不收学⽣的梦吉⽼师,但⽼师并不在家。
宋濂并不⽓馁,⽽是在⼏天后再次拜访⽼师,但⽼师并没有接见他。
因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冻得够呛,宋濂的脚趾都被冻伤了。
当宋濂第三次独⾃拜访的时候,掉⼊了雪坑中,幸被⼈救起。
当宋濂⼏乎晕倒在⽼师家门⼝的时候。
⽼师被他的诚⼼所感动,耐⼼解答了宋濂的问题。
后来,宋濂为了求得更多的学问,不畏艰⾟困苦,拜访了很多⽼师,最终成为了闻名遐迩的散⽂家。
3、凿壁借光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
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
县⾥有个⼤户⼈家不怎么识字,但家中富有,有很多书。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但不要报酬。
主⼈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读遍主⼈家的书。
”主⼈听了,深为感叹,就借给匡衡书(⽤书资助匡衡)。
于是匡衡成了⼀代的⼤学问家。
4、刘勰佛殿借读。
夜深了,佛殿⾥忽然传来朗朗的读书声。
⼩和尚们吓坏了,以为⾥⾯有⿁,⽴刻报告给⽼和尚。
于是,⽼和尚带领⼩和尚捉⿁。
名人读书而成功的励志事迹
![名人读书而成功的励志事迹](https://img.taocdn.com/s3/m/acc6a778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bc.png)
名人读书而成功的励志事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事迹材料、文案策划、报告资料、合同协议、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心得体会、条据书信、演讲致辞、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texts, such as deeds materials, copywriting planning, report material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insights, conditional letters, speeche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texts, please stay tuned!名人读书而成功的励志事迹事迹可以起到引导良好风气、推动工作、激励后进的作用。
17个古人刻苦学习,励志读书的典故,我辈真要好好学学!
![17个古人刻苦学习,励志读书的典故,我辈真要好好学学!](https://img.taocdn.com/s3/m/f93f197f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86.png)
17个古人刻苦学习,励志读书的典故,我辈真要好好学学!1.苏秦刺股苏秦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外交家,在他成功之前,有一回,因多次游说秦王失败而返回家乡。
回家后,他的妻子不迎接他,嫂嫂不给他做饭吃,父母亲连话都不跟他说,大家还暗地里讥笑他,说他不务正业,搬弄口舌,倒霉活该。
苏秦觉得自己受到了莫大的耻辱,决心发奋读书。
每当读书犯困的时候,他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血都流出来了,真疼啊,疼得他睡意全无,接着认真读书。
后人用“刺股、锥股、握股”等形容勤学苦读,刻苦自励。
2.韦编三绝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熟牛皮绳把写书的竹简编联起来,就叫“韦编”。
孔子晚年喜欢研究《周易》,编撰《系辞》《象辞》《说卦》《文言》等作品解说《周易》。
由于反复阅读《周易》,以致编联竹简的熟牛皮绳多次断开。
后人常用这个典故形容勤奋读书。
3.凿壁借光匡衡,字稚圭,勤奋好学,可是家境贫寒,晚上想读书却没有蜡烛照明。
邻居家倒是每到夜晚就烛光明亮,可惜这光照不到匡衡的屋里。
怎么办呢?匡衡把自己家靠邻舍的那堵墙壁凿开,把邻居家的烛光引进来读书。
后人用“凿壁、空壁、偷光、偷光凿壁、凿壁借辉、借光”等表示勤学苦读,有时也引申为向别人请教而得到好处。
4.买臣负薪朱买臣家境贫寒,靠上山砍柴、卖柴度日。
每次上山砍柴,他就把书摊开,放在树下,一边砍柴一边读书。
砍好柴,挑柴回家时,他就把书放在柴担的前头,边走边读。
汉武帝时期,他凭借自己的学识、才能得到了严助的推荐,做了大官。
5.带经而锄倪宽小时候聪明好学,但家中贫穷,上不起学。
他就在一个学校的伙房里帮忙烧饭,以此求得学习的机会。
他还时常被人家雇用做短工。
每当下地干活的时候,他总是把经书挂在锄把上,休息时就认真诵读,细心研究。
由于他勤学好问,得到了西汉著名学者欧阳生的身传亲授。
后来,他又拜孔子后裔、西汉经学博士孔安国为师。
所以,他在经学、特别是《尚书》研究方面有了很深的造诣。
6.临池学书张芝是东汉时期的一位书法家。
古人刻苦读书的励志故事
![古人刻苦读书的励志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f1000819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46.png)
古人刻苦读书的励志故事
在古代,人们的生活比现代要辛苦和贫困。
然而,他们相信只要通过读书学习以及不断地刻苦努力,就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下面列举一些关于古人刻苦读书的励志故事,让我们从中得到启示和鼓励。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司马光
司马光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学者,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将领。
他在读书的过程中十分刻苦,时常夜以继日地阅读书本。
有一次,因为太过熬夜,他熬得昏天黑地,甚至昏迷了几天。
通常人们认为这很危险,但这位学者在意志力的支持下不仅没有停下来,反而坚持了下来。
他最后读遍了所有的经典,成为了著名的“国士无双”。
唐代的郑思肖
郑思肖是唐朝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也是一位善于学习的学者。
他年轻的时候,如果 reading books 遇到看不懂的地方,就用石灰粉涂在墙上,然后用毛笔对着墙上的字写,直到真正明白这个知识点,他才会将墙重新涂白。
这种刻苦的学习方法让他一直拥有强大的学习力,成为了一位才华横溢的学者和艺术家。
东汉末年的鲍槃
鲍槃是东汉末年一位出身贫寒的文人。
年轻的时候,他倾尽全力进行阅读study,却苦于所读的书籍太多,一时搞不清思路。
他为此化身成了母鸡,每天“咕咕咕”地学习,很快就记住了许多知识点,成为了一位卓越的学者。
古人读书求学的故事10个
![古人读书求学的故事10个](https://img.taocdn.com/s3/m/854a1588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3a.png)
古人那些读书求学的趣事
话说古时候,人们对待读书求学那叫一个认真啊!先说说那个匡衡吧。
你知道“凿
壁偷光”的故事吗?说的就是他。
家里穷得连灯油都买不起,可他却愣是凿开了墙
壁的缝隙,借着邻居家的灯光来刻苦学习。
你说这精神头儿得多足啊!
还有那个孙敬和苏秦。
一个用绳子把头发绑在房梁上,一个拿锥子刺大腿——为
了啥呀?还不是怕自己困倦睡着了影响学业嘛!“悬梁刺股”,想想都觉得疼呢!不
过这种毅力也真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了。
车胤呢,也是个人才。
家境贫寒的他没钱买灯油,就利用萤火虫的光亮来看书。
一到夏天晚上,他就找来个袋子装萤火虫,然后借着微弱的光芒苦读到深夜。
“囊
萤映雪”中这一半就是他啦!
哦对了,还有祖逖和刘琨这对好朋友,“闻鸡起舞”听过吧?每天听到鸡鸣就赶紧起
床练剑、习武兼修文,立志报效国家,他们的故事多励志啊!
再说说李密,《陈情表》里那个感人的形象跃然纸上。
其实他还是个小的时候,
母亲去世早,靠祖母抚养长大。
他在山上劳作时都带着书本,有空就读两页,后来终于学有所成,也算不负辛劳了。
再有像宋濂这样的学霸就更不用说了,“送东阳马生序”写得多好啊,讲的就是他自
己小时候借书抄录、顶着严寒去求教的事儿。
一介布衣能做到大学问家,那可真是吃了不少苦的!
(接下来咱换个说法)哎,你听说过江泌随月读书的故事么?江泌白天要干活,
只能到晚上才能抽时间读书。
可是天一黑又没光亮,于是他想了个办法:爬上屋顶,坐在瓦片上借着月光看书。
看来古人的智慧无处不在呐!。
名人刻苦读书的著名历史故事有哪些
![名人刻苦读书的著名历史故事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d3f5e0a7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16.png)
名人刻苦读书的著名历史故事有哪些通过看名人的励志故事,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很多让我们受益终身的道理。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名人刻苦读书的历史故事,欢迎大家阅读!名人刻苦读书故事1:悬梁刺股汉朝的孙敬刻苦好学,每天一早就起来就读书,直至深夜。
因为疲劳瞌睡,常会不知不觉打起盹来。
他就把绳子的一头悬在屋梁上,一头系着头发。
这样,一打盹,头皮就会被扯痛。
后来,他终于成为儒学大师。
战国时的苏秦因为游说秦国失败,家里人不理他,就发愤自学。
每当瞌睡时,就拿锥子刺自己的股(大腿),直至鲜血淋漓。
后来他成为有名的学问家。
后人将两人的事迹合在一起,用“悬梁刺股”形容刻苦自学。
名人刻苦读书故事2:童第周水滴石穿童第周1902年出生在浙江宁波。
他的父亲是一个教私塾的先生。
童第周从小就跟着父亲读私塾,边学习边劳动。
父亲常常给小童第周讲古人刻苦读书的故事,讲学海无涯、一定要持之以恒的道理,还写了“水滴石穿”四个字,挂在童第周的书桌旁,勉励他好好学习,希望他将来有出息。
“水滴石穿”,这是父亲对童第周的勉励,而事实上,童第周就是身体力行地实践着这种精神,他抓住每一分钟、每一秒钟,以顽强的毅力向着科学的顶峰登攀。
在私塾里,童第周只学了一些文史方面的知识,这远不能满足童第周对知识的渴求。
因为家境不好,没钱供他上学,所以,尽管童第周十分盼望有一天能走进学校,与同伴们一起学习,可是不行。
直到他17岁那年,在哥哥的帮助下,他才进入了宁波师范预科班。
这里不用交学费,还管食宿,穷人家的孩子能在这儿上学,是很幸运的。
童第周十分高兴,他抓住这个得之不易的机会,刻苦学习,不放过一分一秒。
因为以前只是在私塾里学过一点文史知识,没有一点数理方面的基础,所以童第周学习起来非常吃力,但他并不气馁,而是更加努力地学习,他要赶上别人。
不仅如此,在他内心深处,还为自己确立了更高的目标——他要考效实中学。
该校是当时宁波第一流的学校,毕业生一般都能进大学。
多少达官贵人,以自己的子弟在效实中学就读为荣!效实中学对英语要求很高,还十分重视数理基础,而这几门课恰恰是童第周的薄弱环节。
古人励志求学的故事
![古人励志求学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3a3d55ee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0b.png)
古人励志求学的故事战国时,苏秦十次上书秦惠王,意见不被采纳,回家后发愤,瞌睡了,就用锥子刺大腿,血一直流到脚上.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古人求学的故事,供大家参阅!古人励志求学的故事1:头悬梁孙敬,西汉信都(河北冀县)人,从小非常好学,因为家境贫穷,没有条件入学,便在家中自学,直到成年。
孙敬读书入了迷。
他从早读到晚,足不出户。
人们只听到他朗朗的读书声,很难见到他的身影。
孙敬觉得夜晚比较安静,读起书来效果比白天好,因此每天读到深更半夜。
但是,从白天读到深夜,毕竟非常劳累,难免打瞌睡。
于是,他采取了一个方法:用一根长长的绳子,一头悬住屋梁,一头扎住自己的头发。
这样,每当要打盹头往下垂时,就被绳子拉住,发根处顿时疼痛起来,睡意顿消,又可打起精神读书了。
(《太平御览》、《楚国先贤传》)古人励志求学的故事2:心不在焉古时候有个名叫秋的棋手,由于他的棋下得好,当地人都称他为弈秋。
弈秋收了两个徒弟,他每天尽心尽力教导他们,想把自己高超的棋艺倾囊相授。
但这两个徒弟完全不一样。
一个徒弟生性踏实认真。
他谦虚好学,非常专注,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下棋上,认真思索老师所做的每一步安排,仔细品味老师的每一句言谈(。
所以,他极为准确地领悟了老师下棋的精髓,棋艺进步飞快,连老师都为之惊叹。
另一个徒弟正好相反。
他虽然天天跟在老师身边学习,但老师讲解下棋要领的时候,他的眼睛好像是在盯着棋子,可心思却被空中的大雁占据,恨不得马上搭弓射箭,射下一只。
结果,老师的讲解他一句也没听进去。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棋艺依旧拙劣不堪,一丝一毫的进步都没有,老师对他极为失望。
这两个徒弟,一个成了棋艺高超的名手,另一个一无所获。
其中的原因就在于:一个专心致志,另一个心不在焉。
(《·告子章句上》) 古人励志求学的故事3:闻鸡起舞东晋名将祖逖,从小丧父,由哥哥抚养长大。
由于性格豪爽,不受管束,到十四五岁还不愿好好读书。
几个哥哥对他的前途很担心。
但后来情况有了改变,祖逖开始爱读书了。
古人立志求学故事
![古人立志求学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d7a950fa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e2.png)
以下是几个古人立志求学的故事,字数超过400字:
- 刘绮燃荻读书:梁代时彭城人刘绮,“早孤家贫,灯烛难办,常买荻折之,燃荻为灯”,发奋读书。
- 李密牛角挂书: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
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
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
有一回,李密骑了一条牛,出门看朋友。
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
- 董仲舒三年不窥园:董仲舒专心攻读,孜孜不倦。
他的书房后虽然有一个花园,但他专心致志读书学习,三年时间没有进园观赏一眼。
- 匡衡凿壁偷光: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
- 车胤囊萤夜读:车胤,字武子,晋代南平人,从小家里一贫如洗,但读书却非常用功。
夏天的时候用白色薄绢做的口袋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用夜晚接着白天学习。
这些故事展示了古人在求学之路上的坚定信念和刻苦精神,也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古代名人励志奋斗的故事30个
![古代名人励志奋斗的故事30个](https://img.taocdn.com/s3/m/5e51619d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66.png)
古代名人励志奋斗的故事30个1.陈平忍辱苦读书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
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2.陆羽弃佛从文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
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
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
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
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
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
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3.万斯同闭门苦读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
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
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
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
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
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4.唐伯虎潜心学画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
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
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名人励志勤奋学习的故事(精选16篇)
![名人励志勤奋学习的故事(精选16篇)](https://img.taocdn.com/s3/m/9a708c34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98.png)
名人励志勤奋学习的故事(精选16篇)名人励志勤奋学习的故事(精选16篇)最宝贵的勤奋,不光是身体上的勤奋,而是精神上的勤奋,勤奋靠的是毅力,是永恒。
今天为大家准备的是名人励志勤奋学习的故事,希望能满足大家的阅读需求。
名人励志勤奋学习的故事 1古时候,有个学问家叫孟轲。
他刚上学的时候,很用心,写字一笔一划,很工整。
不久,他觉得学习太辛苦,不如在外面玩耍快活。
于是,他逃学了,常到山坡上树林中去玩,好开心啊!一天,他回到家里,正在织布的'妈妈问他:“怎么这么早就放学了?”他只好承认逃学了。
妈妈生气地说:“我辛辛苦苦织布供你读书,你却逃学,太没出息了!”小孟轲连忙给妈妈跪下。
妈妈拿起剪刀,一下子把没织完的布剪断了,说着:“你不好好读书,就像这剪断的布,还有什么用处!”小孟轲哭着说:“我错了!今后再也不贪玩了。
我一定好好读书!”从此,小孟轲勤奋学习,从不偷懒。
后来他成了著名的大思想家。
名人励志勤奋学习的故事 2张衡(78~139),字平子,是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他的出生地在现在的河南省南阳县的石桥镇。
他的祖父张堪做过太守,为官清廉。
父亲早逝,因此张衡家里很贫穷。
张衡从小就勤奋好学,加上天资聪颖,很早就闻名乡里。
据史书记载,他10岁时就“能五经贯六艺”,过目成诵。
他兴趣很广泛,常常涉猎自然科学方面的读物,而且写得一手好辞赋。
一天,张衡从一本诗集里读到四句诗,描述了北斗星在各个季节傍晚时的变化:“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他觉得这太有意思了。
天上的繁星闪烁,有的像箕,有的像斗,有的像狗,又有的像熊,它们的运行义各有怎样的规律呢?这简直是太美妙了。
于是张衡根据诗的内容又参考别的书籍画成了天象图,每夜只要是没有云彩,他就默默地对着天象图仔细观察着夜空。
广漠的`星空有多少难解之谜呀,他观察着、记录着、思考着,他的脑袋里装满了各式各样的问题,充满了五颜六色的幻想。
古人勤奋读书励志故事【六篇】
![古人勤奋读书励志故事【六篇】](https://img.taocdn.com/s3/m/3ac17478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6a.png)
【导语】读书是享受的过程,读书是充实⾃我的过程,读书既可以是业余爱好也可是专职研究。
在古代,能够读书是⼀件很奢侈的事情,于是才有了凿壁偷光、映雪囊萤这样的传奇故事。
古⼈尚且能够做到克服重重困难勤奋读书,对于⾐⾷⽆忧三餐温饱的现代⼈来说,更应该多看、多读、多积累,在⼈⽣的道路上越⾛越宽⼴。
下⾯是⽆忧考分享的古⼈勤奋读书励志故事【六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古⼈勤奋读书励志故事:囊萤映雪 晋代时,车胤从⼩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亲⽆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
夏天的⼀个晚上,他正在院⼦⾥背⼀篇⽂章,忽然见许多萤⽕⾍在低空中飞舞。
⼀闪⼀闪的光点,在⿊暗中显得有些耀眼。
他想,如果把许多萤⽕⾍集中在⼀起,不就成为⼀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只⼝袋,抓了许多萤⽕⾍放在⾥⾯,再扎住袋⼝,把它吊起来。
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来看书了。
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的官。
晋代孙康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
⼀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外⾯⼗分明亮,原来,那是⼤雪映出来的。
于是他倦意顿失,⽴即穿好⾐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
宽阔的⼤地上映出的雪光,⽐屋⾥要亮多了。
此后,每到下雪的夜晚,他都会在雪地⾥读书。
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最终功成名就。
【篇⼆】古⼈勤奋读书励志故事:孔⼦ 春秋时期的书,主要是以⽵⼦为⼀根⽵简上写字,多则⼏⼗个字,少则*个字。
⼀部书要⽤许多⽵简,通过牢固的绳⼦之类的东西按次序编连起来才最后成书,便于阅读。
通常,⽤丝线编连的叫“丝编”,⽤⿇绳编连的叫“绳编”,⽤熟⽜⽪绳编连的叫“韦编”,其中为熟⽜⽪绳最为结实。
像《周易》这样厚重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简通过熟⽜⽪绳编连起来的。
孔⼦“晚年喜易”,花了很⼤的精⼒,反反复复把《周易》全部读了许多遍,⼜附注了许多内容,不知翻开来⼜卷回去地阅读了多少遍。
古人励志读书的故事
![古人励志读书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de8bb237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cb.png)
古人励志读书的故事古人励志读书的故事1:蒲松龄草亭路问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路边搭建茅草凉亭,记录过路行人所讲的故事,经过几十年如一日地辛勤搜集,加上自己废寝忘食的创作,终于完成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划时代的辉煌巨着《聊斋志异》。
古人励志读书的故事2:陶弘景菜园求学陶弘景菜园求学:古代的时候,对自然界产生很多误区,人们相信螺赢是将螟蛉变成自己的儿子这个荒唐的传说,还把领来的儿子叫做“螟蛉子”。
陶弘景对此表示怀疑。
他在村边的菜园子里找到一窝蜾蠃,蹲在菜地里聚精会神地整天观察。
陶弘景发觉它们有雄也有雌,经过许多天细致的观察,陶弘景终于揭穿了蜾蠃衔螟蛉的秘密:原来蜾蠃也有自己的后代,螟蛉是被衔到窝里给幼虫当食物的,根本不存在“螟蛉义子”这回事!从此,陶弘景更感到,凡事最好亲自观察,绝不能人云亦云。
古人励志读书的故事3:孟柯改过勤学孟子是战国时代的着名思想家、政治家。
但是,孟子并非是一个天生就有学问的人,他幼年的时候非常贪玩,不喜欢读书。
后来,孟母为了教育他,三次搬家,还剪断布匹开导他。
终于,孟子明白了要想成才,必须努力勤奋的道理。
古人励志读书的故事4:张曜拜妻为师清代咸丰年间有个武官叫张曜,因苦战有功,被提拔为河南布政使。
他自幼失学,没有文化,常受朝臣歧视,御使刘毓楠说他“目不识丁”,因此改任他为总兵。
张曜从此立志要好好读书,使自己能文能武。
张曜想到自己的妻子很有文化,回到家要求妻子教他念书。
妻子说:要教是可以的,不过要有一个条件,就是要行拜师之礼,恭恭敬敬地学。
张曜满口应承,马上穿起朝服,让妻子坐在孔子牌位前,对她行三拜九叩之礼。
从此以后,凡公余时间,都由妻子教他读经史。
每当妻子一摆老师的架子,他就躬身肃立听训,不敢稍有不敬。
与此同时,他还请人刻了一方“目不识丁”的印章,经常佩在身上自警。
几年之后,张曜终于成为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后来,他在山东做巡抚时,又有人参他“目不识丁”。
他就上书请皇上面试。
面试成绩使皇上和许多大臣都大为惊奇。
名人读书励志故事简短7篇
![名人读书励志故事简短7篇](https://img.taocdn.com/s3/m/2b5baa24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82.png)
名人读书励志故事简短7篇名人读书励志故事篇1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自幼天资过人,但是,他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
由于家境贫寒,家里无钱买纸买笔,欧阳修的母亲郑氏为了让儿子习文练字,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用荻草代替毛笔教小欧阳修写字教给他写字。
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
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
就这样日以继夜、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
欧阳修勤奋刻苦,练成了一手好字,成为远近闻名的神童,而这种刻苦精神也影响了他的小伙伴李尧辅,将李尧辅带上好学之路。
名人读书励志故事篇2近期,我阅读了《名人成才故事一-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是一位著名的数学家,诞生于叙拉古城,他发出惊天动地豪言壮语“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令人佩服!记得书中有这样一段描述:阿基米德到海边散步,忽然想起一道数学题,他顺手捡起了一个小贝壳,在沙滩上演算起来,一直演算到天黑了才回家。
这种勤奋钻研的毅力,是自己和很多学生所缺少的。
阿基米德随着岁月的推移和知识的增长,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解决了许多现实生活中的难题,成为古希腊闻名的大智者。
欧洲地中海有一位国王,怀疑皇冠不是纯金的。
请阿基米德来辨别,阿基米德苦思冥想了很多时间,也是一筹莫展。
有一天洗澡,当身子全浸入水中时水盆里的水溢出来,这种现象让他很奇怪,他反复站起来又站下……突然他眼睛一亮,大声喊叫:“我知道了!我知道了!”回到王宫,让国王取出一块和皇冠一样重的金子,依次把金子和皇冠放在同样大小满水的罐子内,当水从罐子溢出时,用盆子接住,最后两个盆子中的水一比较,皇冠结果就出来了,这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浮力定律。
由此可以说明阿基米德是一个爱动脑筋,观察认真思考的学生,这样的品质也是我所想带给孩子们的。
看了这篇*,我的收获颇多,要学习阿基米德对学习认真、勤奋、刻苦、有毅力,改正自己没有耐心和粗心的坏毛病,把这样的正能量传递给更多的学生。
名人读书励志故事篇3我在《100位名人成才故事》中徘徊着,望着这些古往今来的名人,有一盏明亮的灯引领着我前进,不知不觉入了神。
古人刻苦学习的典故_古人刻苦学习的故事
![古人刻苦学习的典故_古人刻苦学习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f446893f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65.png)
古人刻苦学习的典故_古人刻苦学习的故事古人在刻苦学习过程中出了很多典故,你知道有多少呢?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古人刻苦学习的典故,希望大家喜欢!古人刻苦学习的典故:悬梁刺股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
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
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
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
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另一头系在头发上。
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这就时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
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
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
这对他的刺激很大。
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
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
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古代中国很重视读书,于是就有了孙敬的头悬梁、苏秦的锥刺骨。
悬梁刺股解析用法:联合式;作定语;形容刻苦学习。
近义:映雪读书、凿壁偷光反义:无心向学示例:清·李渔《比目鱼·赠行》:“我悬梁刺股年复年,把铜雀磨穿。
”悬梁其解为:用绳索等吊具绑其头部(头发),使其固定在一个空间位置(悬空),不会因困倦自由活动,其中“梁” 指房梁,“股”在古代为大腿的意思,故为“股”。
故也称:头悬梁,锥刺股。
悬梁刺股造句1、本周阿富汗国际会议讨论的主题既熟悉又严肃。
出席会议的领导人“悬梁刺股”提醒自己不管是今年1月在伦敦还是在东京、巴黎或其他任何9个城市之一,都曾讨论过这些主题。
2、古往今来以勤奋精神立学、立志、立德和立业者如恒河沙数,悬梁刺股,韦编三绝、谓之勤学。
古人勤奋读书的故事25篇
![古人勤奋读书的故事2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63c6bec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53.png)
古人勤奋读书的故事1、借月读书南北朝时的任末、江沁及宋朝陆游的祖父陆佃,这三人的少年时代都曾有借月之光读书的勤学事迹留传於世。
特别是江沁,为了追赶西斜的月光,竟捧著书本爬上屋顶再继续看下去。
2、负薪读书汉朝时候的朱买臣,小时候,家里很穷。
为了维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没有时间读书。
但是他好学不倦,常常背着柴一边走,一边看书。
3、牛角挂书唐代李密听说包恺在缑山,前往拜访。
他骑着牛,在牛角上挂上一卷《汉书》,边走边读。
越国公杨素在路上见到他,拉着马缰绳从后面跟着他,说:“什么书让你勤奋到这种地步?”李密说是《项羽传》。
杨素于是与李密谈论,认为他是奇才。
后来用“牛角挂书”比喻勤奋读书。
4、映雪苦读南朝梁孙康家贫,无钱买灯烛,晚上常映着雪光读书。
后人常把“囊萤映雪”两个典故作为勤学的典范。
5、韦编三绝韦编: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熟牛皮绳把写书的竹简编联起来,就叫“韦编”;三:概数,指多次;绝:断。
孔子晚年喜欢研究《周易》,编撰《系辞》《象辞》《说卦》《文言》等解说《周易》的《易传》。
由于反复阅读《周易》,以致编联简册的绳子多次断开(见《史记bull;孔子世家》)。
后泛用以形容勤奋读书6、目不窥园此典故是说无暇观看园中景色,形容埋头读书、专心治学。
董仲舒讲学授课,三年不出屋,无暇看园中景,他的弟子又收了弟子,后来的弟子有的居然没见过他的面。
他治学专心到这种程度(见《汉书bull;董仲舒传》)。
后来用以形容埋头读书,足不出户。
7、警枕励志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8、改过勤学孟子是战国时代的著名思想家、政治家。
古人奋力读书故事10篇
![古人奋力读书故事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20e70206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78.png)
古人奋力读书故事10篇读书是需要意境的,只有静下心来的时候,才是最适合阅读的时机。
才能把留意力全部都集中在书卷上,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以下是我整理的古人奋力读书故事,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古人奋力读书故事1唐汝洵是明朝人,他小时候是个既聪慧又可爱的孩子。
谁知,他5岁那年,不幸得了天花,这场病使唐汝洵的世界从今失去了光明。
他再也看不到外面的漂亮风景,再也看不到洋溢在伙伴们脸上的笑容,也看不到自己的亲人了。
他苦痛极了。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渐渐适应了没有光明的日子,并且开头乐观地面对生活。
哥哥们上课的时候,唐汝洵便在一旁认真地听,专心地记。
虽然他很顽强,但在学习过程中也遇到了困难,由于他看不见,所以经常要付出比别人多许多的努力。
有时候,课文很长,他凭耳朵听根本就记不住先生讲的内容,只好学古人用结绳记事。
他还喜爱上了诗歌,由于诗歌中所描绘的意境,他不用眼睛也能够体会到。
经过不懈努力,唐汝洵最终成为了明朝的学者和诗人。
【感悟】唐汝洵没有埋怨命运的不公,更没有生活在别人怜悯的怀抱里,而是用不屈的精神和顽强的斗志去激励和感召他人,使自己弱小残缺的身躯显得高大、伟岸。
一个健康的人要获得如此成就,尚且要付出很大的努力,而一个历经坎坷的残疾人都能够如此面对生活,我们正常人不更应当喜爱生活吗?古人奋力读书故事2邴源是三国时期的魏国人。
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这使原来就贫困的家庭更加困难。
邴源是个求知欲很强的孩子,可是家里连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更不用说拿钱供他读书了!邴家四周有一所私塾,每天他都能够听到从里面传来的读书声。
一天,他从私塾门口路过,想起读书的事情,鼻子一酸,不禁大哭起来。
私塾先生听到他的哭声,走过来问他怎么了,邴源抽噎着说:“我真艳羡那些能够读书的孩子,我的家里很穷,没有力量供我读书,因此我的心里很难受,就哭了起来。
”私塾先生听后,觉得象邴源这样渴望读书的孩子很难得,就对他说:“孩子,你要是真想读书,就到我这里来吧,我不收你学费。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20则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20则](https://img.taocdn.com/s3/m/184d6827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a8.png)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20则故事,可以解释为旧事、旧业、先例、典故、花样等涵义,同时,也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情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跌宕起伏,从而阐发道理或者价值观。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古代名人励志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一:李密牛角挂书李密牛角挂书。
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
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
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
有一回,李密骑了一条牛,出门看朋友。
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
此事被传为佳话。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二:诸葛亮勤奋好学诸葛亮少年时代,从学于水镜先生司马徽,诸葛亮学习刻苦,勤于用脑,不但司马徽赏识,连司马徽的妻子对他也很器重,喜欢这个勤奋好学,善于用脑子的少年。
那时,还没有钟表,记时用日晷,遇到阴雨天没有太阳。
时间就不好掌握了。
为了记时,司马徽训练公鸡按时鸣叫,办法就是定时喂食。
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诸葛亮想让先生把讲课的时间延长一些,但先生总是以鸡鸣叫为准,于是诸葛亮想:若把公鸡鸣叫的时间延长,先生讲课的时间也就延长了。
于是他上学时就带些粮食装在口袋里,估计鸡快叫的时候,就喂它一点粮食,鸡一吃饱就不叫了。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三:凿壁偷光西汉时有一个大学问家名叫匡衡。
他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可是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一到晚上就没有办法看书,他常为此事发愁。
这天晚上,匡衡无意中发现自家的墙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来是墙壁裂了缝,邻居家的烛火从裂缝处透了过来。
匡衡看后,立刻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找来一把凿子,将墙壁裂缝处凿出一个小孔。
立刻,一道烛光射了过来,匡衡就着这道烛光,认真地看起书来。
以后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着墙壁,借着邻居的烛光读书。
由于他从小勤奋好学,后来匡衡成了一名知识渊博的经学家。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四:苏秦刺股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
古代关于读书的励志故事【十篇】
![古代关于读书的励志故事【十篇】](https://img.taocdn.com/s3/m/21be9941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b6.png)
【导语】古⼈⼤多数都是很勤奋刻苦学习的,我们现代⼈也应当像古⼈⼀样的勤奋刻苦学习,做⼀个有出息的⼈。
下⾯是分享的古代关于读书的励志故事【⼗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古代关于读书的励志故事:邴源泣学 邴源是三国时期的魏国⼈。
很⼩的时候,他的⽗亲就去世了,这使本来就贫困的家庭更加艰难。
邴源是个求知欲很强的孩⼦,可是家⾥连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更不⽤说拿钱供他读书了! 邴家附近有⼀所私塾,每天他都能够听到从⾥⾯传来的读书声。
⼀天,他从私塾门⼝路过,想起读书的事情,⿐⼦⼀酸,不禁⼤哭起来。
私塾先⽣听到他的哭声,⾛过来问他怎么了,邴源抽噎着说:“我真羡慕那些能够读书的孩⼦,我的家⾥很穷,没有能⼒供我读书,因此我的⼼⾥很难过,就哭了起来。
”私塾先⽣听后,觉得象邴源这样渴望读书的孩⼦很难得,就对他说:“孩⼦,你要是真想读书,就到我这⾥来吧,我不收你学费。
”邴源⼀听,激动得不知道说什么才好,连连向⽼先⽣表⽰感谢。
邴源天资聪颖,再加上读书很⽤功,只⽤了半年时间,就学会了其他孩⼦⼏年才能够学会的东西。
他⾮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利⽤⼀切可以利⽤的时间来汲取知识。
长⼤后的邴源依然很爱读书,经常到各地去拜师求学,后来他的学问⽇益增多,向他求学的⼈也多了起来。
【篇⼆】古代关于读书的励志故事:顾炎武苦读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的⼤学者,他学识渊博,在经学、史学、⾳韵以及诗⽂诸学上,都有较深的造诣,是当之⽆愧的⼀⼤名儒。
顾炎武从⼩就勤奋学习,对待学问⾮常认真。
长⼤后,每当外出旅⾏时,他都⽤马或骡⼦驮着沉甸甸的书,真正做到“读万卷书,⾏万⾥路”。
在游历中,顾炎武还⾮常重视第⼀⼿资料的搜集和整理。
如果他⾛到某地,发现那⾥的地理、风俗等情况与⾃⼰以往知道的不同,就会打开相关的书本进⾏核对、校正。
顾炎武就这样⼿不释卷,刻苦攻读,终于积累了丰富的知识。
顾炎武凭着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在众多学术领域成就⾮凡,开启了⼀代朴实学风。
【篇三】古代关于读书的励志故事:囊萤映雪 晋代时,车胤从⼩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亲⽆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刻苦读书的励志故事大全
![刻苦读书的励志故事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aecc7f35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0e.png)
古人刻苦读书的励志故事古代刻苦读书的小故事(一):凿壁偷光---匡衡汉朝时,有一人叫匡衡,勤奋好学。
家里很穷,白天必须干活,晚上他才能读书。
但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他的邻居家一到晚上屋子都点起蜡烛把屋子照得通亮。
对邻居说:“晚上想读书,可买不起蜡烛,能借用你们家的一寸之地呢?”邻居瞧不起比他们家穷的人,就说:“既穷得买不起蜡烛,还读什么书呢!”匡衡听后非常气愤,不过他更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书读好。
匡衡回到家,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烛光透过来了。
借着这微弱的光线,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渐渐地把家中的书全都读完了。
附近有个大户人家,有很多藏书。
一天,匡衡卷着铺盖出现在大户人家门前。
他对主人说:“请您收留我,我给您家里白干活不用报酬。
只是让我阅读您家的全部书籍就可以了。
”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答应了他借书的要求。
匡衡就是这样勤奋学习的,后来他做了汉元帝的丞相,成为西汉时期有名的学者。
又如是传说: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
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
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
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这个成语表面上的意思是在邻居相隔的墙上凿开一个洞,偷偷地借邻舍的烛光读书.而现在用这个成语来形容勤学苦读十分刻苦的样子.古代刻苦读书的小故事(二):悬梁刺股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
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
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
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
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
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
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古代刻苦读书的小故事(三):以荻画地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人读书励志故事
鲁迅小时候非常淘气。
一天,镇里的戏台正在排戏,鲁迅听到外面的锣鼓声,便在家
里坐不住了,趁着父亲不注意,他一溜烟儿地跑到戏台前看热闹。
这时,戏台周围已经挤
满了人。
突然,热闹的锣鼓声停了,从后台走出一个人,对台下一拱手说:“哪位小兄弟
愿意上台?我们让他客串阎王殿里的小鬼。
”那些平时非常调皮的孩子这会儿却你推我、
我推你地谦让起来。
“我来!”小鲁迅走上台去,让戏班的人画了个花脸,然后拿起一把钢叉就舞起来,
戏台下马上响起叫好声。
他得意极了,舞得更得劲儿了,小伙伴们都非常佩服他的勇气。
鲁迅12岁那年,被父亲送进了一所叫“三味书屋”的私塾就读。
初入学时,鲁迅对
百草园中的那些小精灵非常感兴趣。
他在园中想起古人东方朔说过有一种虫叫“怪哉”,
用酒一浇,便会消失不见。
鲁迅非常想知道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便悄悄地问私塾的先生:“先生,这‘怪哉’虫是怎么一回事呢?”
先生却板着脸,很不高兴地回答:“不知道!”
后来,鲁迅慢慢体会到学生应该读书,先生不喜欢学生问各种古怪的问题。
于是,鲁
迅开始刻苦读书。
起初十分严厉的先生也开始喜欢鲁迅的聪明刻苦,态度渐渐和蔼起来。
鲁迅为了勉励自己学习,制作了一张小书签,书签上有10个正楷小字:“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读书时,他把书签夹在书里,每读一遍就从上往下盖掉一个字,读过
几遍之后,就用默读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用不了多久,他就能熟练地把课文背出来了。
后来,同学们也都向鲁迅学习,纷纷制作“读书三到”的书签。
【感悟】学习要讲究方法,循序渐进,日积月累。
真正会学习的人,要善于取舍,要
选择正确的,精通专业的,熟悉相关的,了解必需的。
同时,学习需要思考。
有些人虽勤
于学习,但不过只是泛泛的阅读,任何理论观点都只在脑海里一晃而过,是所谓“学而不
思则罔”。
“读书三到”是鲁迅在学习过程中的经验总结,我们也要像他那样不断地总结
学习方法,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去攻读,只有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陈景润小时候经常和哥哥姐姐一起玩捉迷藏。
不过,陈景润捉迷藏时有点特别。
他常
拿着一本书,藏在一个别人不容易发现的角落或桌子底下,一边津津有味地看书,一边等
着别人来“捉”他。
看着看着,他就忘记了别人,而别人也忘记了他。
上学期间,陈景润酷爱数学。
当老师讲解数学题时,他总是集中精神认真听讲。
课后
布置的习题他也认真去做。
陈景润在解题的过程中得到了无限乐趣。
数学是心智的比试和
较量。
陈景润对于解题,向来不吝惜时间和精力。
陈景润不懂就问,别看他平时沉默寡言,
但向老师请教时却毫不羞涩和胆怯。
他的求教方式很特殊:看到老师外出或者老师从高中
部到初中部去,他就紧追上去,和老师一起走一段路,并且一边走,一边问问题。
陈景润在福州英华中学读书时,有幸聆听了清华大学沈元教授的课。
沈元教授给同学
们讲了世界上一道数学难题:“大约在200年前,一位叫哥德巴赫的德国数学家提出‘任
何一个偶数均可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简称‘1+1’的理论。
但他一出生也没有证明出来,哥德巴赫带着一生的遗憾离开了人世,却留下了这道数学难题。
长久以来,‘哥德巴
赫猜想’之迷吸引了众多的数学家,但始终没有结果,并成为世界数学界一大悬案。
”沈
元教授把“哥德巴赫猜想”作了个形象的比喻,他把数学比喻成自然科学的皇后,把“哥
德巴赫猜想”比喻成皇后皇冠上的明珠!沈元教授讲解的“哥德巴赫猜想”像磁石一般吸
引着陈景润。
许多年之后,陈景润终于如愿以偿地进入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
1966年,他发表了《表大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简称“1+2”,这在“哥德巴
赫猜想”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他所证明出的那条定理震动了国际数学界,后来
这条定理被命名为“陈氏定理”。
【感悟】做学问要有陈景润那样刻苦钻研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攻克一个又一个的
难关,取得巨大的成就。
青少年在学习中,会遇到一些困难,那么应该怎么去做呢?这里
提供两种方法借鉴:1、鞭策法:让警官、好友监督自己,自己要尽量配合。
2、自制法:
为自己找一个奋斗的目标,这个目标必须是你最在乎最怕失去的。
然后为了那个目标,让
自己勤快起来。
并且可以在醒目的地方贴上自己的目标提醒自己。
1.凿壁偷光
形容贫寒之士刻苦夜读的典故。
出自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
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此典又可写作“凿壁借光”、“凿壁借辉”、“穿壁借光”、“偷光凿壁”,或简称“凿壁”、“偷光”、“匡壁”等。
2.映月读书
比喻在生活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坚持读书的典故。
事出《南齐书·孝义传·江泌》:
“江泌少贫,昼日斫屧做鞋子,夜读书,随月光握卷升屋登上屋顶。
”此典流传甚广,主
要有“映月”、“趁月亮”、“月下读”、“对月影”等形式。
3.囊萤映雪
比喻贫士苦读的典故。
“囊萤”典出《艺文类聚·续晋阳秋》:“车胤字武子,学而
不倦。
家贫不常得油,夏日用练囊盛数十萤火,以夜继日焉。
”“映雪”典出《初学记》
卷二引《宋齐语》:“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
此两典的主要形式有“囊萤”、“聚萤”、“照萤”、“读书萤”、“映雪”、“照雪”、“窗雪”等,两典并用还有“雪窗萤火”、“萤雪”等形式。
4.悬梁刺股
形容发愤读书的典故。
悬梁,语见《太平御览》卷61引晋张方《楚国先贤传》:
“孙敬好学,时欲寤寐打瞌睡,悬头至屋梁以自课”;刺股,语出《战国策·秦策一》:“苏秦乃夜发书。
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课。
伏而诵之。
简练以为揣摩。
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大腿,血流至足。
”
5.牛角挂书
形容勤奋读书的典故。
《新唐书·李密传》:“李密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
以蒲鞯
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
勤如此?’密识素,下拜。
问所读,曰:'《项羽传》。
’因与语,奇之。
归谓子玄感曰:
'吾观密识度,非若等辈。
’玄感遂倾心结纳。
”后人遂以“书横牛角”、“角挂经”、“茧栗挂汉书”、“束书牛角”、“书挂牛角”、“牛角之悬”来形容勤奋读书。
或以
“挂犊之才”、“牛角书生”来指勤奋学习而才思卓捷的书生。
6.韦编三绝
形容刻苦认真读书的典故。
语出《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读《易》,韦编三绝。
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研究得差不多矣。
’”韦编,是用来串连竹
简的熟牛皮;三绝,是断了三次。
此典的其它形式有:“绝编”、“三编绝”、“韦三绝”、“绝韦编”、“三绝韦编”等。
7.下帷读书
形容闭门谢客、专心读书学习的典故。
语出《史记·儒林列传·董促舒》:“董仲舒,广川人也,以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讲诵,弟子传以久次
相受业,或莫见其面。
盖三年董仲舒不观于舍园,其精如此。
”此典的其它形式有:“下
帷帏”、“下书帷”、“闭户垂帷”、“垂帷闭户”等。
8.三余读书
形容抓紧时间学习的典故。
语出《三国志·魏书·钟繇华歆王朗传》裴松之注解所引《魏略》:“董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
又善《左氏传》,人有从学者,遇
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从学者云'苦渴无日’。
遇言'
当以三余’。
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
9.挟策读书
比喻勤奋读书的典故。
语出《庄子·外篇·骈拇第八》:“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
亡其羊。
问臧奚事,则挟策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
”策,写书的竹简。
博寒,古
代的一种游戏。
后人便以“挟策”、“挟册”、“挟策读书”、“挟策亡羊”、“读书亡羊”表示专心致志地勤奋读书。
10.高凤流麦
形容专心致志勤奋读书的典故。
语出《后汉书·逸民传·高凤》:“高凤字文通,南
阳叶人也。
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
妻尝之田,曝麦于庭,令
凤护鸡。
时天暴雨,而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
妻还怪问,凤方悟之。
其后遂为名儒,乃教授业于西唐山中。
”后人于是以“流麦”、“麦流”、“弃麦”、“麦不收”、“中
庭麦”、“高凤”等来形容专心读书。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