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教程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的定义
①广义:不是物质或能量,是物质的普遍属性,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在同其他任何物质系统全面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和历史。在此意义上,一切反映事物内部或外部互动状态或关系的东西都是信息。
另一定义:不确定性的减少或消除
②社会信息:与人类的社会活动有关的一切信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主体和客体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信息的分类:非人类\人类物理\生物\社会
社会信息的本质:是由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社会信息包括符号和意义
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①定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②特点:一种信息共享活动;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传播双方须有共通的意义空间;一种行为、过程、系统。
社会传播的类型
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人类传播经历的发展阶段
①口语传播时代②文字传播时代③印刷传播时代
④电子传播时代
信息社会林雄二郎《信息化社会》
美 D.贝尔《后工业社会的到来》
A.托夫勒《第三次浪潮》
符号的定义和基本功能
①定义: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
②基本功能:a.表述和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活动首先表现为符号化和符号解读的过程);b.传达(作为精神内容的意义只有转换为一定物质形式的符号才能在时空中得到传播和保存);c.思考(即引发思维活动,思考首先要有对象及关于对象的知识,而这些都以符号形式存在于人的头脑中)。符号的分类
信号和象征符
语言符号和非语言
意义的定义:人对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认识,人赋予对象事物的含义,人类以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
人类象征行为的定义
用具体事物表示某种抽象概念或思想感情的行为。通过象征符传达象征意义来实现。
象征性互动理论
①G.H.米德(《精神、社会与自我》)创始;60年代后H.G.布鲁默等发展。
②象征行互动理论:把人看作具有象征行为的社会动物,把人的象征行为看作积极、创造性的过程,是人类创造出广泛的文化的一种活力。认为研究象征行为对揭示人的本质、理解现实生活意义重大。
③布鲁默:该理论的核心问题是考察以象征符(尤其是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的互动关系。
象征性社会互动理论的三个基本前提:人根据“意义”来从事行动;意义在“社会互动”过程中产生;意义由人来“解释”。
象征性社会互动
①定义:人与人之间通过传递象征符和意义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传播过程中的意义在本质上只有通过交换才能成立,才能产生社会互动效应。象征性社会互动具有赋予行为动机和确定行为取向的功能,作为象征性互动过程的传播能扩大传播双方的共通的意义空间,加深双方的了解和相互理解)。
②意义交换的前提:双方必须有共通的意义空间(对传播使用的语言文字等符号含义共通的理解和接近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
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
①传播者②受传者③讯息④媒介⑤反馈
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
(1)拉斯韦尔5W模式五W:Who(谁);Say what(说了什么);In which 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To whom(向谁说);With what effect(有什么效果)
(2)香农--韦弗模式信源——发射器——□——接收器——信宿噪源
2.传播过程的循环和互动模式:奥斯古德与施拉姆的循环模式
a.没有传播者和受传者的概念,传播双方都是传播行为的主体,讯息循环,相互作用;
b.重点不在于分析传播渠道中的各种环节,而在于解析传播双方的角色功能。双方在不同阶段都依次扮演译码者(接受和解读符号)、解释者(解释意义)和编码者(符号化和传达)的角色。
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a.构成传播过程的双方分别是大众传媒和受众,二者间是传达与反馈的关系;b.大众传媒(传播者)与一定的信源连接,又通过大量复制的信息与受众(个人集合体,分属于各自的社会群体)相联系,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之间都保持着特定的传播关系。
传播过程的特点:①动态性:其运动特点在形式上体现为有意义的符号组合(讯息)在特定渠道中的流动,实质是传播者和受众的意义(精神)内容的双向互动,即作用与反作用。
②序列性:各环节和因素的作用各有先后次序,按讯息的流向依次执行功能。
③结构性:传播过程的结构即各要素(环节)之间相互关系的总体。时间上的先后次序、形态上的链式连接也是其结构特点,各环节(要素)本身还有各自的深层结构。
从社会系统角度考察传播结构
赖利夫妇的系统模式(从社会学角度)特点:a传受双方都可被看作一个系统,这些个体系统各有自身的内在活动,即人内传播;b 个体系统间相互连接,形成人际传播;c个体系统不孤立,分属于不同的群体系统,形成群体传播;d群体系统的运行在更大社会结构和总体社会系统中进行,与社会政、经、文、意识形态大环境保
持相互作用。补充:大众传播也是其中一种传播系统。
2.马莱兹克的系统模式(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大众传播是包括社会心理因素在内的各种社会影响力交互作用的“场”,该系统各主要环节都是这些因素或影响力的集结点,包括:a.影响和制约传播者的因素(传播者的自我印象、人格结构、同僚群体、受众的自发反馈所产生的约束力、来自讯息本身及媒介性质的约束力等);b.影响和制约受众的因素(受众的自我印象、人格结构、群体影响、社会环境、媒介内容的效果、来自媒介的约束力等);c.影响和制约媒介和讯息的因素(传播者对讯息内容的选择和加工、受众对媒介内容的接触选择、受众对媒介的印象)。
3.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理论(宏观过程研究):日本学者:把传播看作是与社会交往形态密切相关的重要范畴,在分析人类社会传播的总的历史发展过程的同时,也把现代社会中的传播特别是大众传播过程与宏观的社会结构结合起来考察。故称为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理论。
集合行为中的信息流
①布鲁默:集合行为的初步形态是“循环反应”(一方的刺激成为另一方的反应,另一方的反应反过来刺激这一方的循环往复的过程)。
②集合行为中的主要信息形式:紧急事态下的流言(流言:信源不明、无法确认的消息或言论,通常发生在社会环境具有较高不确定性、正规的传播渠道不畅通或功能减弱时期),特点:a.流言信息的快速增殖;b.流言信息的奇异回流现象;c.流言中伴随大量谣言。G.W.奥尔波特公式:R=i×a(流言流通量=问题的重要性×证据的暧昧性)
大众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①定义: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进行的大规模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②特点:a.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
b.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专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
c.对象是一般社会大众,即“受众”;
d.传播的信息具有商品和文化属性;
e.传播的单向性很强;→
f.制度化的社会传播。
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①H.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
a.环境监视功能(及时了解和把握内外环境的变化,以适应此变化,保证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
b.社会协调功能(联络、沟通和协调各种社会关系);
c.社会遗产传承功能(保证社会遗传代代相传)
②C.R.赖特“四功能说”(《大众传播:功能的探讨》)
a.环境监视功能(在特定社会的内外部收集和传达信息,包括警戒外来威胁和满足社会的常规性活动的信息需要);
b.解释与规定功能(传达信息并非单纯告知,常伴随对事件的解释,并提示人们该采取什么行为反应);
c.社会化功能(在传播知识=价值及行为规范方面的重要作用);
d.提供娱乐(满族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主要是娱乐)。
拟态环境:所谓“拟态环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环境,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或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极权制度下的媒介规范
极权主义理论是维护专制统治的理论,极权主义的媒介规范理论,同样体现了极权主义政治制度理论的观点,它最大的特点是主张媒介必须一切以权利的意志为转移,一切为统治者服务。
它的主要内容:
(1)报刊必须对当权者负责,维护国王和专制国家的利益。(2)极权必须绝对服从于权力或权威,不得批判占统治地位的道德和政治价值。
(3)政府有权利对出版物进行事先检查,这种检查是合法的。(4)对当权者或当局制度的批判属于犯罪行为,给予严厉的法律制裁。简析自由主义的媒介规范理论。
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资本主义制度下)
它的核心反映了资本阶级自由主义的观点,认为报刊应该是“观点的自由市场”是实行自律的自由企业。它的主要原则包括:
(1)任何人都拥有出版自由而不必经过政府当局的特别许可。(2)除人身攻击以外,报刊有权批判政府和官吏,这种批判是正当合法的。
(3)新闻出版不应接受第三者的事先检查,出版内容不能受到任何强制。
(4)在涉及观点、意见和信念的问题上,真理和“谬误”的传播必须同样得到保证。
3、简析“社会责任”理论。
它是强调大众传播媒介对社会和公众应该承担一定责任和任务的理论,它是对自由主义理论的一种修正。它的几个原则是:
(1)大众传播具有很强的公共性,因而媒介机构必须对社会和公众承担和履行一定的责任和任务。
(2)媒介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应该符合真实性、正确性、客观性、公共性等专业标准。
(3)媒介必须在现存法律和制度的范围内进行自我约束,不能煽动社会犯罪,不能传播宗教或种族歧视的内容。
(4)受众有权要求媒介从事高品位的传播活动,这种干预是正当的。
4、简析“民主参与”理论。
民主参与理论要求大众传播媒介向一般民众开放,允许民众个人和群众的饿自主参与。它的主要观点有:
1任何民众个人和弱小社会群体都拥有知晓权、传播权、对媒介的接近和使用权、接受媒介服务的权利。
2媒介应主要为受众而存在,而不应该主要为媒介组织、职业宣传家或广告赞助人而存在。
3社会各群体、组织、社区都应该拥有自己的媒4与大规模的、单向的、垄断性的巨大媒介相比,小规模的、双向的、参与性的媒介更合乎社会理想。
麦克卢汉媒介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