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秦腔生角行当演唱的声乐艺术
[秦腔唱腔板式详细介绍]秦腔:秦腔
[秦腔唱腔板式详细介绍]秦腔:秦腔[秦腔唱腔板式详细介绍]秦腔:秦腔篇一 : 秦腔:秦腔-概述,秦腔-起源秦腔是流行于中国西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的最大剧种。
因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
秦腔源于古代陕西、甘肃一带民间歌舞,经历代人民的创造而逐渐形成的剧种。
流行渭南地区大荔、蒲城一带的称东路秦腔;流行宝鸡地区凤翔、岐山、陇县和甘肃天水一带的称西路秦腔;流行汉中地区的洋县、城固、汉中、沔县一带有汉调恍恍;流行于西安一带的称中路秦腔。
所演剧目,据统计约三千个,多是取才于“列国”、“三国”、“杨家将”、“说岳”等说部中的英雄传奇或悲剧故事,也有神话、民间故事和各种公案戏。
秦腔音乐属板腔体结构。
其板类共有六种:慢板、二六板、带板、垫板、二倒板、滚板。
秦腔角色分老生、须生、小生、幼生、老旦、正旦、小旦、花旦、武旦、媒旦、大净、毛净、丑等十三门。
秦腔的表演朴实、粗犷、细腻、深刻,以情动人,富有夸张性。
秦腔春秋笔_秦腔 -概述秦腔秦腔也称“乱弹”,源于西秦腔,是现存最古老、最大的剧种,被誉为百戏之源,流行遍及中国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西藏一带。
又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所以又称“梆子腔”,俗称“桄桄子”。
明末无名氏《钵中莲》传奇中使用了〔西秦腔二犯〕的曲牌,故知其源于甘肃。
甘肃古称西秦,故名之。
清康熙时,陕西泾阳人张鼎望写《秦腔论》,可知秦腔此时已发展为成熟期。
待到乾隆年间,魏长生进京演出秦腔,轰动京师。
对各地梆子声腔的形成有着直接影响。
秦腔唱腔为板式变化体,分欢音、苦音2种,前者长于表现欢快、喜悦情绪;后者善于抒发悲愤、凄凉情感。
依剧中情节和人物需要选择使用。
板式有慢板、二六、代板、起板、尖板、滚板及花腔,拖腔尤富特色。
主奏乐器为板胡,发音尖细清脆。
秦腔的表演朴实、粗犷、细腻、深刻,以情动人,富有夸张性。
角色行当分为四生、六旦、二净、一丑,计13门,又叫“十三头网子”,表演唱做并佳。
【高中语文】《秦腔》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教学过程【课堂导入】观看视频(秦腔《赶坡》选段)陕西有句老话言:“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老陕齐吼秦腔。
”在贾平凹笔下,“秦腔如烈酒,五味杂陈,不可一饮而尽”。
秦腔慷慨激昂,苍劲雄壮,气势磅礴,不仅唱出了秦人的魂,更唱出了大西北黄土地的千年风情神韵。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贾平凹的《秦腔》,感受西北传统戏剧的美丽!课题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秦腔》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2课时教材分析 贾平凹以秦腔为描写对象,笔触广阔深远。
《秦腔》写出了三秦大地的山川风貌和风俗人情,写出了那片土地上人民的性格,写出了秦腔与人民的血肉联系,具有厚重的文化意蕴。
欣赏时要关注作品丰富的细节描写,体会作者是如何将秦腔所激发的喜怒哀乐场面表现出来,并且与秦腔艺术的韵味融为一体的。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贾平凹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了解秦腔。
思维发展与提升:分析文本内容,品味重点句子,把握情感。
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文章通过场面细节描写和本土化的语言来描写文化现象、表现地域文化的写作方法。
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秦腔”所蕴含的深沉的文化底蕴,体会中国民俗文化的特点。
教学重点品读文章,分析细节描写和赏析本土化的语言,把握情感。
教学难点感受“秦腔”所蕴含的深沉的文化底蕴,体会中国民俗文化的特点。
任务一:了解相关文学常识1. 作者介绍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1982年后从事专业创作。
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奇才,被誉为“鬼才”。
他是当代中国一位最具叛逆性、创造精神和广泛影响的作家,也是当代中国可以进入世界文学史册的为数不多的著名文学家之一。
2. 代表作品长篇小说:《浮躁》《废都》《秦腔》《古炉》《高兴》《带灯》《老生》《极花》散文集:《月迹》《心迹》《爱的踪迹》《贾平凹散文自选集》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诗集:《空白》《平凹文论集》3. 作品风格贾平凹作品的陕西特色十分浓郁,他善于运用朴素、自然的写实手法,在似乎漫不经心地描绘人们的生活与风情中,萦绕着令人深思的哲理,给读者以人生启迪。
浅谈秦腔表演中的内心活动及眼神运用
45艺术论丛浅谈秦腔表演中的内心活动及眼神运用马斌宁夏演艺集团秦腔剧院摘要:秦腔表演艺术中,演员通过表演的技巧和程式,用自身的形体表现出戏中的人物特点以及剧情的展示。
在戏曲观赏的过程中,获得的美感是通过演员自身能力展现出来的,因此秦腔演员需要不断提升表演能力。
本文主要对秦腔表演中的内心活动及眼神运用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秦腔表演;内心活动;眼神运用1秦腔表演秦腔表演既具有中国戏曲的共性特点:唱、念、做、打遵循程式,以虚写实、虚实结合的意境,时空自由转换,“有无统一”的哲理观等,同时也因其表演手段的丰富性与独特性而独树一帜。
秦腔丰富的表演手段以“四功”和“五法”最具代表性,即为唱、念、做、打四功和手、腿、身、发、步五法。
(1)唱即歌唱,是秦腔表演的主要艺术手段之一。
在文中的秦腔音乐部分做主要介绍,这里不赘述。
(2)念即念白,是秦腔表演中“说”或“朗诵”的部分,一般介绍人物、交代情节、展示戏剧冲突和人物性格。
秦腔的念白,为陕西韵白,极具地域特色,是与其他剧种的主要差异之一。
唱和念共同构成了秦腔表演中的音乐化元素。
(3)做,指表演者通过身体和四肢的动作姿态和脸部表情所展现的内容。
秦腔做功主要有身段和表情两部分组成,要做到“手、眼、身、步”的综合运用,“眼”功包括瞪眼、转眼、飞眼、白眼等,用以表达人物喜、怒、哀、乐、忧等情态。
“手”有划手、云手、穿手等动作,“身”有弯身、转身、翻身等表现人身段的动作,“步”则有丁字步、弓箭步、虚步等步法。
(4)打功即秦腔的舞蹈、武打动作,打一般分为“筋斗功”“把子功”“毯子功”三部分,腾空翻越对的叫筋斗功,凡用刀枪剑戟对打或独舞的,为把子功;在毯子上翻扑跌滚的技艺被称为是毯子功。
秦腔舞蹈与武打动作重工架,整体动作幅度大,以硬线条著称,不管是老生、须生还是小生,出台亮相和举手投足,讲求硬度,一气呵成,如《火焰驹》中的艾谦登场亮相时,或执马鞭、或执双鞭、或执钢鞭,台步威武、动作雄健、再配以大锣大鼓,大号嘶鸣的音响,既烘托出人物的豪迈气概,又将舞台气氛渲染的极其热烈火爆。
秦腔的曲调和音乐形式
秦腔的曲调和音乐形式八百里秦川乃是秦腔的发祥之地。
秦腔是流行于我国西北地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的最大剧种,因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
秦腔起源年代尚难确定,但据史料记载可知清朝嘉庆年间秦腔已经盛行,距今大约有两百年之久。
秦腔经历世代人民的创造而逐渐形成,是相当古老的剧种。
秦腔的历史悠久,在所有梆子戏系统中可以说是一个先驱。
秦腔因其流行地区的不同,衍变成不同的流派:流行于关中东部渭南地区大荔、蒲城一带的称东路秦腔(即同州梆子,也叫老秦腔、东路梆子 );流行于关中西部宝鸡地区的凤翔、眉县、岐山、陇县和甘肃省天水一带的称西路秦腔(又叫西府秦腔、西路梆子);流行于汉中地区的洋县、城固、汉中、勉县一带有汉调恍恍(实为南路秦腔,又叫汉调秦腔、桄桄戏);流行于西安一带的称中路秦腔(就是西安乱弹)。
各路秦腔因受各地方言和民间音乐影响,在语音、唱腔、音乐等方面,都稍有差别。
近几十年来,东、西、南三路秦腔都不发达,中路秦腔起而代之,而东路秦腔、西路秦腔日趋没落,据说东路秦腔调直音硬,西路秦腔调平音软不好听,在西安一带许多剧团竞技夺巧,唱出许多新剧目,颇受人民群众欢迎,所以中路秦腔拥有众多观众,故在陕西及整个西北地区均占绝对优势。
本文重点探讨一下秦腔曲调的几个问题。
一、关于秦腔的音阶秦腔使用的是七声音阶,但他的七声音阶和西洋的七声音阶是截然不同的,不同之处在于音程的关系。
西洋的七声音阶(指自然大调)1 2 3 4 5 6 7 i,规定了1—2,2—3,4—5,5—6以及6—7是全音程;而3—4,7—i是半音程。
秦腔的七声音阶则不然,他的3—4和7—i,既非全音程,也非半音程,即是它的4较之西洋音阶中的4稍高,而又高不到#4(一个半音);他的7较之西洋音阶的7稍低,但又低不到 b7(一个半音)。
勉强写成#4和b7是和秦腔音阶的要求以及秦腔的特殊风格不相符合的。
实际上,秦腔音阶中的4,就是3—5这一小三度音程的等分音,7应是6—i这一小三度音程的等分音。
秦腔戏曲知识点总结
一、秦腔的历史渊源秦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的“秦腔”称为“商腔”,发展于渭南一带。
后来在宋代,渭南地区的演艺形式逐渐发展成为秦腔,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明清时期,秦腔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发展,并开始传承于整个陕西地区。
秦腔曲目繁多,既有从南戏吸取的曲牌,又有本地的新编曲目。
二、秦腔的表演特点秦腔以唱功和念白为主要表演特点,演员通过特定的发声技巧和唱腔来表达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另外,秦腔的表演还注重化妆和舞台布景,通过具体的化妆和道具来体现人物的特点和故事的场景。
此外,秦腔的表演也注重挑逗观众的情感,适当地添加幽默的台词和动作,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三、秦腔回目和剧目秦腔的回目是指剧目中由一个段落变为另一个段落的过渡形式,一般是由对白、唱腔或舞蹈连缀而成。
秦腔回目有转场、情节、表现性格、渲染气氛等功用。
秦腔回目根据剧情需要和表演要求不同,有时戏游次序需要从唱腔变换到对白,有时则可以唱腔和对白逐渐互相衔接。
剧目是指秦腔演员在演出时所要表演的整部戏,也是指秦腔演员所要学习的一部秦腔戏曲作品。
秦腔剧目不同于其他剧种的剧目,有独具一格的表演方式和题材特点,表现了陕西人民的生活和情感。
四、秦腔的表演形式秦腔的表演形式主要包括锣鼓、弦子、花脸、丑角、丑脸等。
锣鼓是秦腔音乐的主要伴奏乐器,起着节奏感和烘托气氛的作用。
弦子是秦腔表演中的主要乐器,用来伴奏唱腔和唢呐音乐。
花脸是秦腔中的主要行当,通常扮演正面的豪杰人物,性格刚烈、正义凛然。
丑角是秦腔中的一个重要表演形式,扮演各种滑稽可笑的角色,善于变脸和耍宝。
丑脸是秦腔中的丑角表演的一种形式,演员在面部化妆和表演动作上都具有独特的特点,主要表现出滑稽可笑的性格。
五、秦腔的表演技巧秦腔的演员在表演时需要掌握一定的演技技巧,包括唱腔、念白、动作、化妆和布景等方面。
其中,唱腔是秦腔表演的核心技艺,演员需要通过扎实的发声技巧和具体的唱腔来表现人物的感情和性格。
念白是秦腔表演中另一个重要的表现方式,演员需要通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动作来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
秦腔(贾平凹)
秦腔 贾平凹
秦腔简介
秦腔是我国戏曲四大声腔中最古老、最丰富、最 庞大的声腔体系.
我国戏曲四大声腔: 昆腔、高腔、梆子腔、
皮黄腔。
秦腔又称乱弹,源于西秦腔,流行于我国西北地 区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又因其 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 称“桄桄子”(因以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
【秦腔表演的特点】
秦腔的表演朴实、粗犷、细腻、深刻,以情动人,富 有夸张性。
角色行当分为四生、六旦、二净、一丑,计13门,又 称“十三头网子”,表演唱做并佳。
秦腔的唱腔,用宽音大嗓,直起直落,给人以高亢激 越、粗犷朴实之感。
看秦腔时候,尤其看到秦腔中的“黑头”吼声地动山 摇的时候,你才会此刻真正认识到秦腔的豪放,这也 是秦人的血性。
【秦腔剧目】
秦腔所演的剧目,据现在统计约三千个,多是 取才于“列国”、“三国”、“杨家将”、 “说岳”等说部中的英雄传奇或悲剧故事,也 有神话、民间故事和各种公案戏。
它的传统剧目丰富,已抄存的共2748本。
先声夺人
不妨听听秦腔 《血泪仇》(有亮点) 《四郎探母》
【作者介绍】
贾平凹,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1952年2 月21日出生。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从 事过几年文学编辑工作,现为西安市文联专职 作家、《长安》文学月刊编辑。1982年后从 事专业创作。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作协陕西 分会副主席等职。
秦腔旦角类型与演唱用嗓特点
秦腔旦角类型与演唱用嗓特点作者:文丽娟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5年第03期摘 ; 要:本文从秦腔角色分类的角度将秦腔的旦角类型及其演唱用嗓特点进行阐述。
关键词:秦腔旦角类型;演唱用嗓特点中图分类号:J825 ;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09-0164-01一、老旦类型与演唱用嗓特点老旦,在传统剧目中是指老年妇人,有富贵与贫贱的形象之分。
在扮演富贵的老旦时不仅衣着尊贵,而且在表演上也要力求表现出文雅、沉稳的气质与风格。
老旦的唱腔更偏向于苍劲深沉,唱念皆音调低沉,且旋律比较平直,所以多用平音,不同于正旦的唱念,演唱用嗓以本嗓为主,嗓音宽厚有力,做功偏于大起大落,所以老旦表演更加能显示出衰迈、气弱的形象特色。
经典剧目有《岳母刺字》《杨门女将》等。
二、其他旦角类型与演唱用嗓特点正旦(挽袖青衣,批蟒青衣),在秦腔中多扮演正直性格、举止端庄大方的中年女性,正剧或悲剧人物都有,在秦腔舞台上出现的频率极高,形成了独具魅力的旦角艺术风景线。
(1)挽袖青衣,又细分为两种青衣,一种是褶子青衣,即着装素裙,表示其扮演人物家里贫穷,社会地位较低,大部分扮演比较悲苦的寻常百姓人物,以唱功为主,但也有唱做皆重的剧目中,演员运用水袖功来表现人物特点,舞台典型人物有《探窑》《赶坡》里的王宝钏,《三娘教子》里的王春娥等;一种是花帔青衣,即根据年龄和身份的不同可以着装各色花帔,地位较高,表演风格大气稳重,唱腔大方端庄,知书达理,如《二堂献杯》中的田夫人就是其代表人物;(2)披莽青衣即华彩正旦,一般身着绣花对帔或穿戴凤冠霞帔,扮演太后、皇后、公主或诰命夫人以及皇亲国戚中有身份地位的旦角角色,表演时重视唱功,如《斩秦英》中的银屏公主)等。
正小旦是秦腔中的一个特殊角色行当,如《窦娥冤》《三上轿》《五典坡》等都是其经典剧目。
小旦(闺门旦,刀马旦),一般扮演一些性格开朗、积极聪明、举止优雅的年轻女子。
秦腔的艺术特点
秦腔的艺术特点秦腔之所以深受观众喜爱,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其个性特征十分鲜明。
秦腔具有舒展大方、跌宕起伏、幽怨感伤、遒劲雄厚、自然朴实等特点。
下面,店铺为大家分享秦腔的艺术特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秦腔秦腔(中国西北地区传统戏剧)(Qinqiang Opera),别称“梆子腔”,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于西周,源于西府核心地区是陕西省宝鸡市的岐山(西岐)与凤翔(雍城)。
成熟于秦。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古时陕西、甘肃一带属秦国,所以称之为“秦腔”。
因为早期秦腔演出时,常用枣木梆子敲击伴奏,故又名“梆子腔”。
秦腔成形后,流传全国各地,因其整套成熟、完整的表演体系,对各地的剧种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并直接影响了梆子腔成为梆子腔剧种的始祖。
秦腔的表演技艺朴实、粗犷、豪放,富有夸张性,生活气息浓厚,技巧丰富。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非遗编号:Ⅳ-16。
脸谱秦腔的脸谱讲究庄重、大方、干净、生动和美观,颜色以三原色为主,间色为副,平涂为主,烘托为副,所以极少用过渡色,在显示人物性格上,表现为红忠、黑直、粉奸、神奇的特点,格调主要表现为线条粗犷,笔调豪放,着色鲜明,对比强烈,浓眉大眼,图案壮丽,寓意明朗,性格突出,格调“火暴”,和音乐、表演的风格一致。
秦腔脸谱历史悠久,在陕西武功境内出土的明代“康海脸谱”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秦腔脸谱,陕、甘两省的秦腔由于各自形成了不同的演出风格,故在脸谱塑造上也涌现出了许多流派,比如甘肃秦腔就有陇南派脸谱、陇东派脸谱和代表甘肃中路秦腔的“耿派”脸谱,陕西各路秦腔也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秦腔脸谱。
秦腔脸谱作为中国最古老剧种之一的舞台美术的有机组成部分,其谱绘制风格古典独特,体系完整,与京剧脸谱、川剧脸谱并称中国三大脸谱系统,且对国粹京剧脸谱的形成与发展影响深远。
秦腔脸谱,作为秦腔戏曲艺术的固有组成部分,有它自身的一套完整体系,多年来一直保持。
浅析秦腔小旦的艺术形象特征
浅析秦腔小旦的艺术形象特征【摘要】秦腔小旦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重要表演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形象特征。
本文从角色塑造、表演风格、服装化妆、唱腔技巧以及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在角色塑造方面,秦腔小旦注重细腻和真实性,能够准确地表现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
表演风格细腻动人、婉转妩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服装化妆精美繁复,能够突出角色的身份地位和特点。
唱腔技巧独特多变,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情感表达则是秦腔小旦的核心,能够深情表达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
秦腔小旦的独特魅力在于其综合性的表演形式,对中国传统戏曲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秦腔小旦也给了当代舞台表演者许多启发,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秦腔小旦、艺术形象特征、角色塑造、表演风格、服装化妆、唱腔技巧、情感表达、独特魅力、中国传统戏曲、当代舞台表演1. 引言1.1 秦腔小旦艺术形象特征秦腔小旦是中国传统秦腔剧种中的一种重要表演形式,其艺术形象特征在中国戏曲界具有独特的地位和影响力。
秦腔小旦在表演中通过角色塑造、表演风格、服装化妆、唱腔技巧和情感表达等方面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角色塑造方面,秦腔小旦通常扮演一些娇弱细腻、温柔婉约的女性形象,具有高度的表演技巧和情感表达能力。
其角色常常具有柔弱但又坚强的性格特点,生动地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女性美德的追求。
表演风格上,秦腔小旦注重细腻婉转、妩媚娇柔的表演风格,通过身体语言和音乐演唱来展现角色的内心世界,使观众深受感染。
这种风格独具特色,在戏剧表演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服装化妆方面,秦腔小旦的服装着装色彩华丽,妆容精致,能够突出角色特点,增强舞台表现力。
唱腔技巧和情感表达能力也是秦腔小旦艺术形象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变化的音调和情绪表达,使角色更加立体生动。
2. 正文2.1 角色塑造秦腔小旦的角色塑造是其艺术形象的重要特征之一。
小旦角色通常是一些年轻女性的形象,她们的性格多变,有时温柩娴静,有时又刚强坚毅。
浅谈秦腔艺术在民族声乐中的应用
浅谈秦腔艺术在民族声乐中的应用【摘要】秦腔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一种,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表现形式。
随着民族声乐的发展,秦腔艺术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就秦腔艺术在民族声乐中的历史渊源、影响、表现形式以及创新进行探讨。
秦腔艺术的独特音韵和表演特色对民族声乐产生了深远影响,丰富了声乐的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
秦腔艺术在民族声乐中的表现形式多样,包括独唱、合唱、器乐等形式,展现了不同层面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义。
秦腔艺术也在民族声乐中不断进行创新,为声乐领域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创意。
探讨秦腔艺术对民族声乐的重要性,展望其在未来发展中的潜力和可能性,有助于推动民族声乐艺术的繁荣与传承。
【关键词】秦腔艺术、民族声乐、历史渊源、影响、表现形式、创新、重要性、未来发展。
1. 引言1.1 介绍秦腔艺术秦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陕西省的西安市,在明清时期开始兴盛。
秦腔以西安方言演唱,以唱腔朴实、平稳、舒缓而著称,其表演形式多以独唱、对唱和合唱为主,音乐节奏较为悠扬。
秦腔的表演形式多为古老传统的戏曲表演方式,包括唱念做打,辅以精彩的舞蹈和动作,生动地展现了西安人民的生活习俗和情感体验。
随着时代的变迁,秦腔逐渐融入了现代元素,使得其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和丰富。
秦腔艺术在民族声乐中的应用,不仅为民族声乐注入了独特的魅力和韵味,同时也开拓了声乐的创新方向。
秦腔的独特音乐特色和表演风格,为民族声乐带来了新的灵感和启示,丰富了声乐的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
秦腔艺术与民族声乐的完美结合,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视听盛宴,使人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魔力。
1.2 介绍民族声乐民族声乐是中国民族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传统的珍贵遗产。
它通过歌唱形式传达着民族的情感、思想和价值观念,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精神。
民族声乐具有古老而独特的音乐风格,有着丰富的旋律和情感表达方式,深受广大观众喜爱。
民族声乐的形式多样,包括山歌、戏曲、民歌等,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表现方式。
对秦腔发展及《秦之声》有一些看法想谈一谈
对秦腔发展及《秦之声》有一些看法想谈一谈秦腔啊啊啊看完2003年戏迷大叫板决赛后,对秦腔发展及《秦之声》有一些看法想谈一谈,全当闲传。
一、绚丽多彩辉煌光大的20年秦腔虽然悠久古老,但有资料可鉴(录音)的历史只有70年左右,我见到最早的一张唱片是易俗社高明俗的《四郎探母》,其次是李正敏的几张唱片,如《二度梅》、《三击掌》、《五典坡》等,这些都是上海百代公司30、40年代灌制的。
那么,秦腔之所以深受广大西北人的喜爱,之所以在西北人的血脉里扎根和光大,我以为应该是上世纪50、60年代,也就是解放后的20年。
何以见得?首先,前30年、现在、将来若干年代,人们所崇拜的名家都是这个时代成名或成长的。
既便是刘毓中、刘易平、苏育民、仁哲中虽然是解放前的艺人,但真正成名是解放后的事。
50、60年代培养出的名家那就多得不胜枚举了,如王玉琴、郭明霞等成名是在30岁左右,也正是这个年代。
其次,有四大剧团功不可没。
首先要说的是省戏曲研究院,研究院的成立对秦腔演出程式、音乐改进及整理起了典范和样板作用,尤为重要的是,将西洋乐器融入到秦腔音乐中,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地步。
易俗社、尚友社、三义社由于在演出风格、演出行当上各具千秋,使秦腔流派更加色彩分呈。
可以说这20年的秦腔是最完美的秦腔,现在的秦腔与之相形见绌。
二、近二十年的秦腔是停滞消沉、困惑无奈的二十年过去人们的娱乐形式、精神寄托是看戏,这或是唯一的,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通过戏曲去体现,过去甚至学童的启蒙教育课本都是剧本,因为剧本里包含了人伦、道德、历史、文学等知识。
所以说戏曲是人们精神世界徜徉的场所,戏曲在人们生活中显得那样重要。
现在则不同,生活节奏的加快、娱乐形式的多样、价值观念的变异,戏曲在人们的生活中显得那样的渺小。
当今社会浮躁、飘浮之风对艺人的成长进步有或多或少的影响。
以上可能是秦腔停滞消沉、困惑无奈的主要原因。
近二十年出现的名家寥寥无几。
李小峰算是出类拔萃,李东桥徒有虚名,李梅误入歧途,丁良生的须生,李发劳的红生显得孤独,张宁的花旦只能算是继承。
谈秦腔艺术风格与表演手段
谈秦腔艺术风格与表演手段作者:韦小兵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7年第08期摘要:秦腔的表演艺术继承了包括杂剧、南戏和昆曲在内的优秀传统,同时也吸收了其它剧种的好的东西;秦腔唱腔的突出特点是高亢激越,要求用真嗓音演唱,一般不用假音,保持了原始、豪放、粗犷的特点。
“唱戏吼起来”为陕西十大怪之一,但这种唱法正是秦腔“大锣大鼓”、“声震林木、响遏行云”的固有风格。
关键词:秦腔;音乐风格;表演风格中图分类号:J825;8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3-0132-01秦腔的表演艺术,在历代艺人的舞台实践中,创造和积累了大量的表演程式、表演技巧以及绝活。
如各个行当的表演身段、手势、台步、亮相;摩捶子、拉架子、踏二锤、抖马、搜门、二凡等程式;髯口功、哨子功、翎子功、帽翅功等表演技巧;吹火、耍牙、鞭打灯花等绝活。
一把彩火从上至下或从两腿间飘然喷出,既烘托出人物的豪迈气概,也将整个舞台气氛渲染得极其热烈火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秦腔表演艺术的风格。
一、秦腔的表演艺术特点秦腔的表演朴实、粗犷、豪放,富有夸张性。
秦腔唱腔分为欢音、苦音两种,前者表现欢快、喜悦情绪,后者抒发悲愤、凄凉情感,唱腔音乐丰富多彩、优美动人。
主奏乐器为板胡,发音尖细而清脆。
在脸谱(如秦始皇的金色正三块瓦花脸、带一字须)、身段(如趟马、拉架子、担柴担、水担等)、化妆(如改包头为梳水头)、特技(吐火、吹火、踩跷),以及语言声韵(秦腔是十四韵,内有入声)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秦腔的角色分老旦、老生、须生、小生、正旦、花旦、武旦、媒旦、大净、毛净、丑角等十几种。
表演时强调感情的真实,要求演员一招一式皆情理真切,喜、笑、怒、骂、悲、哀、愁、爱、恨、憎、欲要明显强烈,达到 "装谁像谁,装谁就是谁”的效果。
秦腔表演中的手、眼、眉、身架及势子等,有其独特的风格,贯穿在诸多身段之中,为了避免重复,使人易看易懂,故一并叙述。
秦腔的特点有
秦腔的特点有
秦腔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起源于汉朝,流行于今秦岭以及陕西、甘肃、河南等地。
秦腔的唱法以高亢、激昂、慷慨悲壮的音调为特点,一般可分为三种调调:“上调”、“中调”和“下调”。
其节奏跳跃、不稳定,有时快有时慢,抑扬顿挫,层次分明。
秦腔的句法也很有特色,以五言诗句为主,有“十四行”、“七言绝句”等,结构比较固定,可以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把情节表达出来。
表演时,秦腔一般采用说唱二部形式,其中“说”部分用声调清晰的口语进行,而“唱”部分则采用流畅的曲调,在演唱时会采用有节奏的抑扬顿挫从而增加表演的艺术效果。
此外,秦腔还会穿插一些节奏器材,如笛、鼓、钹、平等,以增加表演的艺术效果。
秦腔的表演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秦岭文化的象征。
秦腔更是中国民间文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古老的中国民间文学传统通过音乐表现出来,有助于保存和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现在,秦腔不仅在秦岭地区广泛流传,而且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国内外都有一定的影响力。
秦腔的表演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的多样性和文化多元性。
正文秦腔唱腔板式
正文秦腔唱腔板式西安秦腔属梆子腔,明代兴起,因地处关中中部,故亦称陕西中路秦腔。
又因演唱时以梆子击节,又俗称“桄桄”。
清末以来,随着东路秦腔(同州梆子)、西路秦腔(西府秦腔)、南路秦腔《汉调桄桄)的逐渐衰落,而成为秦腔主流。
现在说“秦腔”,就是指西安秦腔。
唱腔音乐为板式变化体,讲究四声,演唱注意喉、腭、舌、齿、唇等部位发声位置;“调之中有节、高、下、平、侧、缓、急、艳、曼和停腔过板”,板之中有起、有腰、有底;眼之中有正、有侧。
声平缓则三眼一板,声急侧则一眼一板。
演唱伴奏原有笙、笛类竹管,后去弃改用弦、弹为主奏乐器,并以梆子击节。
据有关史料记载,演唱者“人人出口,皆音中黄钟,调入正宫”,并“擅长在直起直落,又复婉转关生;犯入别调,仍蹈宫音”体现出秦腔唱腔“慷慨激昂,苍劲悲壮”的艺术特点。
后在本地民间音乐的不断影响下,逐渐衍变为板式变化体。
五声、七声音阶并用,徵调式为主,间以宫调式。
唱腔分为慢板、二六板、带板、箭板、二倒板、滚板六类板式。
除滚板之外,各类唱腔板式均有结构相同而色彩各异的“欢音”和“苦音”之分。
唱词为上下齐言对偶句,词格有“二、二、三”格的七字句和“三、三、四”格的十字句,并间有五言和长短句式。
唱词讲究押韵,上仄下平、合十三辙。
演唱均用关中语言,属中州韵系统。
关中语亦分四声,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其与普通话语音四声有所不同,关中语言与普通话声调调值对照表如下:秦腔曲牌共约三百余首(套),但民初以来,常用不过数十首(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除传统戏之外,现代戏和大多数新编历史剧已极少使用曲牌,而用前奏曲、幕间曲、对话音乐、尾声音乐等新创作乐曲取代。
秦腔乐队分文武场,文场主奏乐器早期为二弦、月琴、笛子、唢呐等,三十午代后逐渐由板胡、笛琴(即京胡)、秦高胡、三弦、笛子等替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有琵琶、扬琴、大提琴等乐器先后被吸收进秦腔乐队。
唱腔与板式秦腔唱腔音乐系板式变化体曲式结构,其唱腔均在板式中进行。
秦腔艺术中的旦角表演艺术分析
秦腔艺术中的旦角表演艺术分析摘要:秦腔是一门至关重要的戏曲艺术,有着非常悠久的发展历史,从产生一直发展到现在已经经历了上千年时间,这就进一步丰富了戏曲艺术的韵味,也特别值得我们对其进行思考。
旦角是秦腔当中极具代表性的行当,凭借俊美的扮相以及甜美的嗓音,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秦腔旦角拥有不同的类型划分,而不同类型在实际特点方面也各不相同,丰富了秦腔旦角表演,也增加了秦腔艺术的韵味。
为了有效促进秦腔旦角表演艺术的提升,要提高对旦角表演艺术特征以及技巧方法的重视程度,突出秦腔的地域特色,彰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关键词:秦腔;旦角;表演艺术;秦腔作为我国一种最古老的戏曲剧种,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表现了西北文化雄浑昂扬的气势,并体现了西北人民的精神风貌与风土人情。
在秦腔戏曲表演中,旦角以其扮相俊美嗓音甜美而著称,秦腔旦角包括正旦、小旦、花旦、老旦、彩旦和武旦等多种类型。
其中,真假声结合的唱法在秦腔旦角表演中的应用,使得整个艺术表演过程显得独特别致,更加韵味无穷。
1.秦腔表演艺术中的旦角旦角是秦腔当中的一个重要行当,指的是秦腔表演当中的女性角色,而且根据年龄性格特点,身份等实际情况的差异,又可以把旦角细分成不同的类型,下面将对分类及其特征进行简要说明:第一,正旦。
即举止端庄优雅,所塑造形象为积极正面的中年妇女形象。
在秦腔正旦的实际表演当中,要求做到唱做并举,将唱腔作为塑造人物形象的有效手段。
在实际表演环节,正旦往往把尖板作为开头,又或者是慢板介入,用来把人物性格以及情绪特点表现出来。
如果进行细分的话,正旦也可以分成不同类型,如青衣正旦、华彩正旦、刀子旦等,可以说正旦的出现频率很高,是秦腔表演当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第二,小旦。
即性格活泼开朗,言行举止得体的年轻女性形象。
在实际的表演环节,小旦把表演侧重点放在抒发人物细腻情感上,特别关注对细节的把控和展现,并在细化表演的过程中逐步凸显人物性格特征,顺利完成人物形象塑造。
浅论秦腔的曲调和音乐形式
· 36 ·丝路视野【摘要】秦腔历史悠久,盛行于清朝嘉庆年间,长期衍变后分为不同流派,在曲调上有很多独特之处。
本文从音阶、调性、音域和过门等几方面,分析了秦腔曲调及音乐形式的特点,希望可以为促进秦腔艺术的传承提供参考。
【关键词】秦腔;曲调;音乐形式浅论秦腔的曲调和音乐形式张 祎(渭南师范学院,陕西 渭南714099)秦腔发祥于秦川大地,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演变为不同流派,尤其以中路秦腔最受群众的喜爱。
分析秦腔曲调和音乐形式,对秦腔艺术的推广与传承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秦腔音阶秦腔音阶分为五声音阶、六声音阶和七声音阶等不同调式,其中以七声音阶使用最广。
七声音阶是在五声音阶的基础上又增加“7”和“4”或者“↓ 7”和“4”两个偏音,从而使秦腔的表现力更为丰富,情感表达更为细腻复杂。
七声音阶主要分为带变宫与清角的调式和带闰与清角的调式。
例如演员在演唱秦腔曲目《谢瑶环》时,需要采用带变宫与清角的调式,以欢音慢板形式,偏音“4”在欢音曲调中地位高于苦音曲调,带有明显的装饰作用,不影响调式色彩;在演唱《周仁回府》时,需要采用带闰与清角的调式,以苦音慢板形式,偏音“4”更突显苦音曲调地位,决定着调式的色彩音,并且偏音“↓ 7”相较于偏音“4”的苦音特色更重。
秦腔七声音阶与西洋七声音阶不同,在“4”上高出 1/4全音或者 1/2 半音,在“7”上低出 1/4 全音或者 1/2 半音。
因此,秦腔音阶为中国特有的特殊音阶,西洋键盘乐器很难弹奏出其神韵,以 #4 或者 b7 进行秦腔记谱也并不确切。
二、秦腔调性秦腔曲调分为欢音腔和苦音腔,前者旋律欢快,节奏刚劲有力,主要表达欢乐和喜悦之情,起决定性作用的音主要为“3”和“6”;后者旋律深沉,节奏慷慨激昂,主要表达凄凉哀切和悲愤愁苦的情怀,起决定性作用的音主要为“4”和“7”,更能体现出秦腔的特色。
欢音腔的代表作如《铡美案》,曲调情绪明朗,以徵音“5”作为主音,而属音“2”在曲调中的位置也较为突出,多作为上句落音时使用,对主音的支持非常大,使得曲调旋律欢音色彩浓厚;苦音腔的代表作为《周仁回府》,曲调的情绪深沉,小调意味浓厚,同样以徵音“5”作为主音,其他属音则以其为中心进行,在苦音唱腔中起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秦腔-秦腔角色详解
秦腔-秦腔角色详解老生生角分胡子生(也叫须生.老生.正生),红生和武生、小生、娃娃生。
胡子生,一般是有正义感的文人,但也有武的。
年龄在30岁以上的戴黑胡子,50岁以上的戴间白胡子,60岁以上的戴白胡子。
胡子生大多以唱为主。
比如:刘易平、焦晓春的《辕门斩子》、阎更平的《祭灵》等。
红生:指画红脸的生角,多表现相貌魁伟,血气放刚,庄重稳健,唱腔高昂,属一种独特的人物造型。
比如:《出五关》的关羽。
《斩黄袍》的赵匡赢。
小生:都是年轻人。
一般都是不戴胡子的。
小生又分:“纱帽生”是指头上纱帽有官衔的文人。
比如:《双罗衫》的吕继祖,《三堂会审》的王景龙,等等;“扇子生”是指大多手里拿着扇子,演的都是爱情戏,比如:《拾玉镯》的傅朋等等;“贫生”是指表现潦倒失意的问人,比如:《棒打无情郎》的莫稽等等,“武小生”比如:《借赵云》的赵云就是武小生。
“娃娃生”是指扮演小孩的角色。
比如《三娘教子》的薛乙哥就是。
“翎子生”指帽子上插翎子。
比如:吕布.周渝等。
旦角正旦旦角,也称旦行,是女性角色的统称。
根据年龄、性格及表演特点,又分正旦、小旦、花旦、老旦、彩旦、武旦六个门类。
1、正旦:主要扮演中年妇女,唱做并重,以唱功见长讲究动作稳重,神态端庄。
如秦香莲、王宝钏、王春娥等。
另外,有扮演仪表端庄,刚柔相济的青年少妇或年轻女子,归正旦过老,视小旦却浮,在表演上取正旦之唱功,用小旦之做功,称为正小旦,也属正旦行当。
如白素贞、宋巧娇等。
2、小旦:主要扮演未婚的年轻女子,如豪门权贵的小姐多称“大家闺秀”,也撑“闺阁旦”,小康之家和平民百姓的姑娘则称“小家碧玉”或“闺门旦”。
要求扮相俊美,嗓音甜润、清脆,如黄桂英、胡风莲、许翠莲等。
3、花旦:是小旦行当的另一个门类,扮演天真活泼、性格开朗的少妇或诙谐戏谑、泼辣放浪的少妇。
如《杀狗》中的焦氏等。
花旦本属行当,因其表演上的泼辣、活泼、大方与小旦的含蓄、温文、憨厚迥然不同,故另立门类。
4、老旦:专扮演年迈苍劲和体弱力衰的老妇。
浅谈秦腔唱腔的特点
Vol.41/No.10/Westleather浅谈秦腔唱腔的特点杨俊(河南大学,河南开封475000)摘要:在艺术发展的很多因素中,戏曲是艺术发展范畴的一个类别,它的表演手段是以唱、念、做、打为主的一种艺术形式%“唱”,就是唱腔,也就是说曲牌连缀和版式变化的声腔体系,它在艺术表演手段中占据主要地位%关键词:秦腔;戏曲唱腔;秦腔唱腔特点中图分类号:J81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1602(2019)10-0147-01秦腔,又称梆子腔,他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传统戏剧,又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我国古代秦国时期,陕西甘肃一带属于秦国,所以称为“秦腔”%在我国早期秦腔演出时,演出者常常用枣木梆子的敲击作为伴奏,所以秦腔又称为“梆子腔”%在秦腔戏曲基本成型之后,迅速流传于全国各地,又因为秦腔有着成熟、完整的艺术表演体系,所以对我国各个地方的剧种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秦腔主要分为两路:东路和西路%东路在山西成为晋剧,在河南发展为豫剧,在河北又发展从为梆子戏;西路成为梆子%所以河北梆子、晋剧、豫剧这些剧目的鼻祖可以算是“秦腔”%在戏曲中,唱腔按照形式来分,可以分为三大类:抒情唱腔、叙事唱腔和戏剧唱腔%抒情唱腔主要是根据剧中的故事情节来抒发剧中人物角色的内心情感,让观众走进剧情%叙事唱腔主要发生在叙述场合%戏曲唱腔主要用唱,来表达激情的感情,用于戏曲的高潮%用这三类唱腔的目的是为了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所以,演员在演唱时要有“韵味”,因为韵味能加深观众了解的唱腔的情感、塑造出角色形象、让演员和观众的距离更加的相近%在我们平常唱戏的时候,同样一段唱腔,如果有“韵味”,就会唱得悦耳感人打动观众%在戏曲声乐中,非常重视“吐字”,也是最关键的要求,要清晰、明确的展现出唱词的字音,要求演员要“吐字有力”,“字字清晰”,“字正腔圆”%我们强调用字来发声,用李正敏老师的话来说,就是要字清,音纯,腔圆,板正%所以,戏曲演唱者的发生位置会比较靠前,戏曲强调的是嘴皮子有力,在唱腔中强调力度,要求演员要把唇、齿、舌、牙、喉五音相结合%秦腔戏曲艺术是一种集大众性、通俗性为一体的舞台艺术形式,他的题材和内容主要是呈现人民群众的民风民俗,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秦腔的主要题材内容非常广泛,唱腔高亢,质朴,要求演唱者必须努力做到吐字清晰,声音脆中有亮%秦腔的表演很真实细腻,打动观众%秦腔分为六大版式,要求演员要运用不同的演唱方式,塑造出不同的人物角色,从而为观众表达出不一样的情感氛围,所以唱腔要根据剧中人物性格和剧情发展的不同来处理%在我欣赏秦腔时,我发现演唱者都会根据剧中人物性格来不同的处理,在情绪比较紧张的时候,演员的演唱会喷口有力,但是在情绪较为舒缓的字句中,演唱的方式又从之前的快节奏转为慢节奏%秦腔的唱腔有四个特点:(1)从秦腔的整体上来说,唱腔主要用了板式变化体,而且大致上分成了板路以及彩腔两个部分%秦腔的板路有:慢板、二六、代板、二导版、垫版和滚版,大体分为花音、哭音和快慢;彩腔,又叫做二音,多用于假嗓,用在人物感情激荡,剧情发展的起伏跌宕处%(2)在板路和彩腔中,不同的部分又有不同的欢音和苦音,欢音腔欢乐、明快、有力,常常表现欢快喜悦的感情,能给观众带来欢快的情绪感受,而苦音就是给观众带来比较凄凉悲愤的情绪感受,苦音腔最能代表秦腔特色,哀怨,激昂%(3)从秦腔戏曲艺术的大体特点上来说,秦腔的唱腔都是比较热血的,而且能够给观众带来一种荡气回肠,激情昂扬的感受%(4)秦腔是一种极其富有夸张性的艺术形式,而且选择的题材接近我们的生活,在演唱的时候生活的气息很浓厚%秦腔的念白有着独特的特色,念白的技巧有尖团字的咬字和吐字,喷口,“十三辙”等技巧%念白要有韵律和音乐性,要经过演唱者长期的体会理解和艺术提炼,做出符合剧情发展需要和塑造人物情感的节奏感语言%台词的处理要抑扬顿挫,这与剧中角色和情感互相联系%秦腔的角色分为老旦、老生、须生、小生、花旦、等十几种,表演时强调演员感情的真实,要求表演一招一式都要用喜、笑、哀、乐、爱、恨等等明显强烈的感情,达到非常真实的效果%演员要想演好一个剧目必须通过自己一遍一遍的研究剧本,对人物形象进行深入的分析,再进行创造,从而更好地把握演员所扮演的人物角色特征,让这部剧更加充满活力,让所演的人物形象更加的丰满动人%总的来说,秦腔的唱腔遵循陕西人的语言特点,长期以来又通过秦腔艺术家们的舞台历练,和众多老一辈艺人的探索和发现,逐形成了一而的唱统,了艺术家的唱腔语言规律性,而且是一套比较完备的秦腔声韵系统%在秦腔中,唱腔和表演是紧密联系的,所以,演员在进行一个剧目表演或在创作唱段时,要以唱腔为基础,仔细的揣摩形体表演,并且设计在剧情中的步伐技巧%因此,在好的剧中,一定有特色的唱段,他们之间的情感、语句、动作都是相互协调的,达到互相依存发展的效果%参考文献:[1]陈永红•浅谈秦腔唱法技巧的发挥和运用•青年人学家#2011.[2]赵丹红•浅谈秦腔唱腔的韵味,当代戏剧#2011.[3]李峰•浅谈秦腔须生行当的唱腔与表演•戏剧之家#2015.[4]陈林•浅谈秦腔艺术在民族声乐中的应用•戏剧之家#2014.[5]赵刚•对秦腔唱腔誉为的思考•北方文学旬刊#2014.作者简介:杨俊(1995.09-),女,汉族,三门峡人,硕士,河南大学,研究方向:艺术%-14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秦腔生角行当演唱的声乐艺术鲁力286030224 08音教2班【内容摘要】:秦腔,从艺术形式讲上是一种声腔艺术,秦腔生角行当的演唱有共同遵循的方法和声腔艺术。
因为秦腔生角的演唱是中国民族声乐的一部分,而且表现的都是“秦声”“秦音”这一音乐文化。
所有秦腔生角与演唱必须得从道白、气息、咬字、情感以及情感和声音的统一关系上去把握。
其次,因为秦腔生角行当又分为须生、老生、小生、武生等,各个生角行当的演唱除有共同特点和风格外,因各个行当人物的年龄、身份、社会地位不同,在演唱时还得把握具体的人物特点和性格,因而在情感处理与声腔表现上又有着各自的特点和方法,这也是艺术的独特魅力之所在。
本文通过秦腔生角行当在演唱声乐艺术的共性和个性论述,秦腔生角行当演唱的声乐艺术。
【关键词】:秦腔、生角行当、演唱、声乐、气息、道白、咬字、情感、情感与声音、须生老生、掺假像真、小生、大小嗓结合、法无定法、追求个性.秦腔,是中国戏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有着三千多年古老历史的一门集舞蹈.美术.音乐.文学.杂技.武术等的综合性艺术,它有着如同大西北人一样的高亢与激昂,是中国艺术殿堂的一只奇葩。
古往今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秦腔这门艺术也一直在不断地发展,适应时代的要求,完成历史赋予这门艺术所要与之社会的政治.经济相适应的变化发展的神圣使命。
中国秦腔是西北人的骄傲,是黄土地的自豪,作为当代音乐专业学习者,我们有权利也有义务将这门大西北的艺术在现代音乐的冲击之下,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来认识它,了解他,热爱它,学习它。
秦腔,从艺术形式上讲,是一种声腔剧种,它的本质现象就是声音,主要包括演员的唱和乐队的奏。
而演员的演唱在演员塑造人物形象,人物性格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秦腔的演唱是中国民族声乐的中的一部分,它既有着中国民族声乐的许多特点,也有着自己独特的‘‘秦声”,慷慨激昂.有柔有刚.刚柔并济。
那么怎么样让这门以“秦声”为特点的声腔艺术与先进的声乐艺术结合起来呢?下面我就以秦腔生角行当为例结合所学声乐知识来谈谈自己的观点。
秦腔的生角行当是秦腔中扮演除净角行当和丑角行当所有男性的总称。
因其年龄.身份.社会地位以及所处的环境的不同,又分为红生.须生.老生.小生.武生.娃娃生等。
红生.老生扮演的是中年男子以上的男子,小生扮演各阶层人物中的青年男子,是许多剧目中不可缺少的角色行当,下至英俊少年.书生寒士,上有青年文臣武将。
武生,顾名思义就是武功高超.身怀武艺的青壮年男子,娃娃生,就是童生.幼生,扮演未成年人。
一【秦腔生角行当在道白,气息咬字上共同遵循的方法】秦腔生角行当的演唱有共同遵循的声乐艺术,因为各个秦腔生角行当所要表达的音乐文化,音乐韵味,都属“秦声”“秦音”。
我个人认为要想准确的演唱好“秦声”“秦音”,首先必须得从秦腔生角的道白做起,因为各个音乐文化.风格的不同,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各个地区的语言不同。
秦腔也不例外,要想准确把握秦腔演唱的风格,韵味,起关键决定作用的是秦腔的道白。
秦腔的道白以关中话为基础演变而来,看似简单,却比演唱更有难度。
因为演唱有音高,有节奏,而秦腔的道白一般没有音乐,要求演员自己把握。
生角演员在把握秦腔的道白时首先必须要符合男性的人物特点,把念白说响,说亮,说的铿锵有力,其次要考虑所要表现的人物此时此刻的心情,把握情感,把道白说的抑扬顿挫,让人听着就能感觉到人物的性格,当时的心情。
中国有句古话叫“千斤念白四两唱”,所以在秦腔生角的演唱中一定不能轻视道白对演唱的作用。
秦腔生角的演唱体现的是西北人的豪放与激情.粗圹与雄壮。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发展,那种凭着大本嗓喊出的嗓门音,已经不能顺应时代的要求,现代的秦腔要求生角行当的演唱也要圆润.有穿透力,这不乏就是气息的作用,气息是生角演唱的动力,掌握了演唱的呼吸,好的声音才能发挥出来。
就如同在学习歌唱中许多老师强调,掌握了呼吸就掌握了歌唱,可见,气息对生角演唱的重要性。
生角演员一上台就要亮相,此时应该感觉自己比平时挺拔,小腹收缩,腰围膨胀,让气息沉入丹田,演唱时就应该用丹田之气发声。
如同京剧中要求把气“坐住”,不使横膈膜在发声时回到原来的位置,使小腹的收缩有力量。
只有真正用好了丹田之气,掌握好了正确的呼吸,秦腔的生角演唱才能唱出秦腔生角行当直起直落.满腔满调的唱腔特色,因为秦腔生角演唱音域要求特别宽。
所以只有把气息练好了,丹田气练正了,才能经过五脏的酝酿至五声而成,自然气量充足,音洪且宽,高亢而远,声音又穿透力,有共鸣,生命力长。
跟上时代的步伐,让更多的人喜欢。
秦腔中字的处理问题也是制约生角行当演唱的一个重要原因,老前辈们经常说“字正才能腔圆”。
古时候师傅给徒弟传艺时流传一句话“愣教这个曲不教那个气,愣教这个气不教那个字”。
说明字是演唱中的最关键部分,也是最难的部分,秦腔的咬字有子音和母音组成,在演唱的过程中,要处理好子音与母音的关系,如京剧中所要求的嘴皮子要有劲,要把子音咬清楚,充分体现秦腔本身的语言特色和地方特色,但是又不能咬的太死,以免影响声音的线条,使声音又憋又挤,共鸣用不上,口腔肌肉僵化。
在处理字的时,还要讲究子音在前,母音在后,收声归韵进鼻子,如“长”字,应唱成长昂,最后把昂归到眉心,不让声音的位置塌掉,还得注重唱和念的统一,唱就是念,念就是唱。
念得好了才能唱的好,念出了韵味才能唱出韵味,才能真正的在演唱过程中把字交代清楚,真正把秦腔的特点和韵味唱出来。
二【秦腔生角行当演唱的情感以及情感与方法的统一】秦腔生角行当的演唱,除了在道白,气息,咬字等方面的方法和功夫外,最重要的在于把握人物的情感,唱诉结合,声情并茂,因为秦腔生角的演唱绝非单纯的演唱,而最重要的在于通过艺术手段塑造人物,表达人物内心的情感。
激情是秦腔生角演唱很宝贵的因素,有了激情许多声音上的毛病很快就会改掉,气息也就能随之调动起来,演唱的欲望才能调动起来。
生角演员把握演唱的情感时不能只针对一段唱腔或一出戏,而要从整个剧目中入手,了解该人物在本剧中的地位,跌宕起伏的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揣摩每种环境下他的心理状况。
通过了解剧本的历史背景,整体剧本人物的情感后,因具体的每一出戏中该人物的心理状况可能都有所不同,所以必须得仔细推敲,理解人物在具体的环境中,具体的情节下的心理状况,从而更好的掌握人物的细致的情感。
如秦腔剧目<<白逼宫>>中汉献帝演唱的第一段‘‘叹汉室多不幸权奸当道”要唱好这段唱腔,把握好这段唱腔的人物情感与心理,必须要先了解这出戏的剧情:公元214年,也就是建安19年,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欲篡汉自立。
汉献帝刘协与伏皇后商议,密谋除掉曹操,被曹操发觉。
曹大怒,将伏皇后以及伏氏三族尽皆斩首,又与深夜佩剑入宫,将伏皇后所生二子用毒酒害死,威逼汉献帝册封其女曹贵妃为正宫皇后。
在这种剧情之下揣摩主人公汉献帝刘协此时此刻的心理,把握此时他的思想,才能演唱的到位,准确的刻画人物心理。
使唱腔更加感人,唱诉结合.声情并茂,以像诉衷情,说经历那样亲切.自然,推心置腹。
秦腔生角在演唱中还必须注意发声方法和情感处理二者的巧妙结合。
两者应该是统一的关系,不能分割,不能在追求好的声音时.把握声音的技巧时,没有情感,去追求声音的完美,也不能在把握情感时没有方法。
就拿《白逼宫》这出戏中“叹汉室多不幸存奸当道”的这一段演唱来说,要唱出味道,唱出情感,唱出汉献帝感叹社稷安危和对曹操欺压君臣的不满和愤恨,必须得处理好技术与情感的统一。
如叫板“好不痛怒人也”,在叫板之前必须进入到剧情里,满怀悲愤,痛苦之情。
同时在方法上必须上气息下沉,口腔打开,下巴放松,把声音往上前方送。
只有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正确的表达出当汉献帝面对两个失去母亲的皇子哭喊着向他要娘的时候,他无言答对,百感交集的心声,再如“叹汉室”三个字,咬字要着力,把这三个字用“紧开口”的演唱方法咬出来,然后如该字的母音“1”,在拖腔时不能很好准确体验人物感情和心理,把他换成“a”母音,这样演唱容易了,而且更能准确表达汉献帝这个剧情中,他痛恨,愤怒,矛盾,是天子而自己做不了主子的心理状况,第三句的多不幸,演员心中一定要有愤恨不平的心理,要有连自己心爱的皇后的性命都没保全的低沉愤恨与感伤的心情,才能把这句唱好,也才能是声音发挥到此时表达这种心理所要求的声音,所以生角演员在演唱时,必须处理好情感与技能二者的统一,不能脱开技术求情感,也不能只追求技能,而忽略音乐本身情感要求,而是在情感中求技术,以技术表现情感,真的到以情带声,声情并茂。
【秦腔生角行当演唱的个性】秦腔生角演唱的声乐艺术除有共同遵循的方法外,每个生角行当还有他自己的特点。
正所谓“十戏九不同,同了唱不成”,每个生角行当角色都有他独特的方面,发挥自己的独特之处才是秦腔演唱最后所要求的,才能更好更准确的表达人物的特点,把握人物的角色。
须生,老生,因为扮演的都是中年男子以上的男子,由于他本身年龄特点的需求,所要求演员在演唱风格和唱腔处理中都于小生有很大的不同。
须生,老生的演唱要体现他性格的老成、稳健、善良、持重、刚毅与正直。
这就使得演唱须生的演员声音条件要具备戏剧男高音的特点,须生老生的演唱都用大嗓唱,但须生的演唱偏明亮。
老生的演唱偏苍劲,这是他本身的人物特点的要求,但是老生演唱不能为了追求苍劲的风格而把舌根往后抽着唱使声音没有穿透力。
虽是要苍劲.要老成,但是也得像声乐老师所要求的下巴放松,喉咙打开了唱,充分发挥胸腔鸣,这样就能自如的演唱又能体现出老生的老练、苍劲的人物特点。
须生的演唱要唱的大方、高亢、自如、但是因为须生的演唱都是用大嗓唱且音高,这就要求须生演员在演唱时,在高音区掺上假声,只是真假声衔接自如、顺畅,让人听着悦耳嘹亮没有坎儿。
“掺假像真”既能减轻嗓音的负担又能表现出须生刚劲、高亢的人物特点。
小生行当是秦腔剧目中不可缺少了角色行当,一般扮演的是社会地位的不同,阶层不同的青年男子。
按照人物的职业,所处的社会背景,性格和职业等又分为文小生、武小生、文武小生、穷生等。
文小生和贫生一般都是以说唱来表达人物的情感,而文小生、贫生在演唱方法上与须生和老生又有很大的不同,他的演唱一般采用大小嗓结合真假声混合与演唱方法,演员一般要求具备抒情男高音的特点,清脆明亮能够表达出人物落落大方“少年英姿”的人物特点来,但是也有的前辈们在塑造小生形象时却以其他风格和特点来演唱。
如李爱琴先生扮演的《周仁回府》中的主人公周仁,首先从他的声音特点来讲属女中音,她的演唱朴实亲切,声音浑厚、苍劲而不乏刚劲。
他塑造出的周仁落落大方,文弱中有一种刚劲之骨,深受戏迷们的喜爱。
这也还是这门艺术不同于其他技术的根本之所在。
他并不要求每个人都一种模式走、一种风格走,而最重要的是要表现自我,要有独特之处,正所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