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_经典传唱——沂蒙山小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经典传唱——沂蒙山小调__音乐_初中_
一. 学科音乐
二.课例名称经典传唱——沂蒙山小调
三.执教教师
四.课型唱歌综合课
五.年级七年级
六.教材版本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中国民歌中的三种重要体裁:劳动号子、山歌、小调,是初中生有必要亲身感受、体验、学习的基本内容。
小调是中国民歌中的核心体裁之一,小调常常在劳动闲暇娱乐、节庆等集会场合演唱,其流传范围比号子、山歌广泛,因而《沂蒙山小调》这一单元的学习对加深学生对中国民歌的体验和认识有着重要的作用。
《沂蒙山小调》是一首具有浓郁“北方儿化音”特点、初起流传于山东沂蒙地区的小调,内容以歌颂沂水、蒙山的自然风光和幸福生活为主,乐曲共四个乐句,确立了“起、承、转、合”的完整结构。
《桃花红杏花白》是一首地道的左权开花调,原名《刘梅躲婚》,唱的是一个十八岁的姑娘刘梅,因被逼嫁给一个老头儿躲婚的故事,以哭唱为主。
开花调深情感人,上下两个乐句相互呼应,旋律以级进为主,间或出现大跳音型,表现情绪、情感的起伏跌宕。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中国民歌中的三种重要体裁——劳动号子、山歌、小调。
欣赏、体验经典小调作品,能够喜爱并积极地演唱小调。
听辨区分小调,感受民歌随时代变化而被赋予的新的、富有表现力和时代感的创新元素。
2.能够用婉转优美的、自信的、有感情的声音演唱《沂蒙山小调》,了解沂蒙历史发展,曾出现无数革命先辈,沂蒙被誉为——红色沂蒙。
3.拓展聆听开花调歌曲《桃花红杏花白》,听辨原生态民歌、改编民歌和创编民歌的区别,体会其情感起伏、很有感染力的地方风格特点。
教学重、难点:
1.用婉转自信的声音演唱歌曲《沂蒙山小调》,在演唱中体会小调的音乐特点。
2.唱好歌曲一字多音的连音,体会装饰音(倚音、下滑音)、延长音对作品的表现作用——婉转、舒展,唱好山东方言和衬词,进而更好的表达小调的韵味和风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声临其境
欢迎来到我的音乐课堂,音乐无处不在。
给轮胎打气会出现怎样的声音,调整坐姿,给自己打打气。
音乐练声操《青春舞曲》si lv 这首歌是哪个地方的歌曲?(新疆维吾尔族民歌)说起民歌啊,老师想起来曾经有同学这样问我(课件)老师,您能和我们说说什么是民歌吗?民歌和小调又有什么联系呢?谁能帮我回答一下呢(同学回答)齐读概念(背景茉莉花)
民歌,人民之歌,劳动人民创作,能表达人们生活,反映当地风土人情;我国五十六个民族,民歌的形式,内容丰富多彩,源远流长!而作为中国民歌体裁之一的“小调”,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用以抒发情怀的民歌。
【设计意图】音乐练声操容易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们有效开声,更快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进入民歌,为小调做铺垫。
二、歌曲学唱
民歌从体裁上分劳动号子、山歌、小调。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首小调民歌(视频)
1940年,正值抗日战争艰苦岁月,沂蒙根据地建立不久,国民党顽固派利用当地反动势力——黄沙会,与我军民对抗,在这样一个历史环境下,我军文工团的战士们创编了一首《反对黄沙会》,新中国成立后,山东军区应演出需要,将搜集来的这首民间歌曲进行改编,将原先歌词中的抗战主题更改为歌颂美好家乡主题,从此,《沂蒙山小调》诞生了!
通过仔细聆听,歌中唱了什么?想想歌词,演唱者是用怎样的声音表达沂蒙山的美的呢?声音怎么样?
1、音节读节奏(注意两个附点的地方、箱鼓伴奏)
2、变换拍子——复习三拍、四拍指挥图示,边指挥边唱节奏。
通过我们的体验,感受出拍子的变化了吗?44拍在哪?只有一小节,变换拍子。
单独练习两小节。
【设计意图】双管齐下,手划指挥图示口读节奏,锻炼学生的协调配
合能力。
3、唱歌谱——单独唱,全体同学视唱。
4、旋律线——和老师一起感受下旋律线,学生划老师板书划(四种颜色粉笔),咦,这首旋律线像什么?
山。
师:沂蒙山(视频)
沂蒙山位于山东省中南部,是以沂山和蒙山为地质坐标的整个区域,沂山古称海岳,蒙山称东山,孔子曰:登东山而小鲁,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到访,苏东坡就留下这样的诗句:不惊渤海桑田变,来看龟蒙漏泽春!这里是世界文化遗产“齐长城”所在地,抗战时期是革命根据地,出现了无数革命先辈,被誉为——红色沂蒙。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划旋律线,直观感受,引出沂蒙山的介绍。
5、一段体鱼咬尾——我们唱了几个乐句?这就是典型的一段体结构。
概念,就像我们今天这首歌曲一样4个乐句。
《沂蒙山小调》的框架来自《小白菜》。
第一乐句起头(弹)第二乐句承上启下,是对第一乐句进一步的呈示(弹)第三乐句有变化了,属转(弹)第四乐句听好(弹)有没有结束感?属和。
4个乐句采用起、承、转、合的结构形式表现了作品呈示、发展、结束的逻辑。
我们看看第一乐句最后一个音和第二乐句第一个音你发现了什么?(相同)这就是一种音乐创作手法,什么创作手法呢?请看(微课)找同学说一下什么是鱼咬尾。
游戏词语接龙:前程似锦……
6、好美的山好美的文化,(范唱)让我们跟着音乐小声跟唱,发现喜欢或难唱的地方?
重点唱(味道):一字多音“好”、“光”,方言儿化音“草低儿”(个别与全体)、“多好看”、“豆花香”,(齐唱)“现牛羊”对比唱准确。
民歌好不好,方言少不了。
学山东话,方言演唱。
手势身体动作辅助练习。
●感知装饰音、下滑音
方式:对比老师的两种演唱,感受装饰音;学生加装饰音、下滑音再唱歌曲。
一字多音、衬词、方言儿化音、婉转优美都是小调的音乐特征。
7、第三段歌词演唱+老师接唱结束句,结束句有什么变化了吗?记号认识吗?
●感知延长音、换气记号
方式:看老师手势演唱,学生感受歌曲节奏的变化。
引导学生认识延音记号的作用,同时感受歌曲结束句的特点!
8、沂蒙山小调这首歌传唱了78年,至今已经成为山东亮丽的名片。
2018春晚国泰民安片段、山东旅游宣传片背景音乐都是这首沂蒙山小调。
这首歌是我国北方小调的代表,民歌的典范。
走进沂蒙山,感受沂蒙情,完整演唱一遍。
(你们的歌声让我感受到了山东人的热情,豪爽,我也为之自豪)
三、时代传承
1、我们都是民族文化的传承者,全国各地的民歌浩如烟海,灿若繁星,让我们走进山西,看看那里的民歌又是怎样的呢?
欣赏山西民歌《桃花红杏花白》资料视频。
(左权:抗战时期我党牺牲的最高将领,为了纪念他,改名叫左权县)这首《桃花红杏花白》是一首地道的左权开花调,其实在山西左权、和顺、武乡都有开花调,但是当地人很固执的觉得,左权的开花调最清亮、最婉转。
2、聆听歌曲,说说歌曲是几个乐句?旋律有什么特点?
模唱体验——感受旋律下行——情绪猜测——故事内容揭晓。
旋律进行以级进为主,间或出现大跳音型。
歌曲唱的是一个十八岁的姑娘刘梅,因被逼嫁给一个老头而躲婚的故事,以哭腔为主。
开花调音调简洁,深情感人,绝大多数由相互呼应的上下两个乐句组成。
偏音的加入,7的多次出现,将旋律变得更加柔和圆润,悠扬婉转而又略带哀怨。
左权开花调的代表曲目包括《有了心思慢慢来》、《相亲哥》、《会哥哥》、《土地还家》
3、民歌世代相传,口传心授,凝聚日常百姓的智慧结晶,记录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
接唱感受歌曲——(手打拍子)师生接唱、男女接唱、上下句接唱。
开花调以“开花”为起兴,下半句才定题。
桃花红杏花白,翻山越岭找你来。
找出下句(教室室开花里外明,远远照见老师的来。
门搭搭开花扑来来,门外走进同学的来。
)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师生合作演唱的方法,更直接、准确地感受开花调的风格特点。
感受经典小调经历时代变迁,与时俱进不断改编传承,重新焕发生命的活力。
四、拓展升华
1、山东、山西民歌表格对比:讨论填表
2、五十六个民族的传统民歌表现了老百姓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都是接地气的。
你还知道哪些民歌呢?让我们来聆听一组五声调式类型的歌曲:
江苏民歌《茉莉花》、广东客家山歌《新绣荷包两面红》、云南民歌《弥渡山歌》、陕北民歌《赶牲灵》、蒙古民歌《嘎达梅林》、中国风流行歌曲《菊花台》、“神曲”《忐忑》、国外拍摄的中国素材《花木兰》《功夫熊猫》等使用五声调式、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
3、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希望同学们走遍大江南北,感受各地不同的精彩生活,关注民族音乐,去领略更多的民族文化瑰宝。
板书:沂蒙山小调山东民歌旋律线
【学情分析】经典传唱——沂蒙山小调__音乐_初中_
七年级下学期学生生理、心理渐趋成熟,参与的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在学习上形成了自己的初步经验,表达情感的方式有明显变化。
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巩固和提高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
扩大音乐欣赏的范围,更有意识地将音乐的人文内涵融入教学中。
七年级学生正值变声期,应注意嗓音保护。
七年级上学期已经接触民歌这一体裁,民歌从体裁上大致分三种,七上第五单元已经学过劳动号子,本单元就是让学生感受体验民歌的又一体裁——小调。
【效果分析】经典传唱——沂蒙山小调__音乐_初中_
本节课接触了大量的民歌,拓宽了同学的视野,沂蒙山小调的学唱从学会到唱地有韵味,再到感受体验开花调的演唱,延伸到五声类型歌曲欣赏,以点到面,给同学们提供了思考的空间。
加装饰音、有味道地演唱更加增强了学生演唱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接下来的学唱欣赏歌曲口传心授,轻松愉悦地感受了作品的情绪。
从模唱旋律到分析情绪到揭晓故事内容,引导学生关注音乐要素,知道音乐要素对作品的重要性。
整个学唱的过程层层递进,学生从唱会到唱美变得“水到渠成”,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学生的演唱自信。
整堂课学生从一开始声音小放不开,到后来跑着掉也起劲儿唱,再到最后能够无伴奏有韵味有表情地完整演唱歌曲,学生们越唱越自信,课堂氛围逐步高涨,学习热情显而易见。
学生能在审视探究的眼神中开课,在热切友好意犹未尽的眼神中告别是一节课最大的收获!
【教材分析】经典传唱——沂蒙山小调__音乐_初中_
中国民歌中的三种重要体裁:劳动号子、山歌、小调,是初中生有必要亲身感受、体验、学习的基本内容。
小调是中国民歌中的核心体裁之一,小调常常在劳动闲暇娱乐、节庆等集会场合演唱,其流传范围比号子、山歌广泛,因而《沂蒙山小调》这一单元的学习对加深学生对中国民歌的体验和认识有着重要的作用。
《沂蒙山小调》是一首具有浓郁“北方儿化音”特点、初起流传于山东沂蒙地区的小调,内容以歌颂沂水、蒙山的自然风光和幸福生活为主,乐曲共四个乐句,确立了“起、承、转、合”的完整结构。
《桃花红杏花白》是一首地道的左权开花调,原名《刘梅躲婚》,唱的是一个十八岁的姑娘刘梅,因被逼嫁给一个老头儿躲婚的故事,以哭唱为主。
开花调深情感人,上下两个乐句相互呼应,旋律以级进为主,间或出现大跳音型,表现情绪、情感的起伏跌宕。
【评测练习】经典传唱——沂蒙山小调__音乐_初中_
【课后反思】经典传唱——沂蒙山小调__音乐_初中_
音乐教学中贯彻“以审美为核心”音乐课程理念,突出音乐课堂的学科特点,以新颖别致的教学方式和活泼有效的学习方式引领学生认识音乐、熟悉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是我们带领学生真正走进音乐的不变宗旨。
无论我们在教学中要采用怎样的方法,无论从何种教学角度出发,“以美育人”的思想取向始终渗透在音乐教育的整个过程与每一环节。
(一)“深挖”教材与内容
备课首先要抓住教材的本质及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对关键性的问题进行透彻地分析。
简单地说就是我们要熟悉作品,反复多听才能找到特点,找到联系,找到共性!
本课教学内容除了课本上的学唱歌曲《沂蒙山小调》以外,还挖掘了大量五声类型的歌曲,学生通过演唱、聆听对比,很自然地总结出小调的音乐特点。
通过作品背景了解歌曲的内容和革命息息相关,并在特殊的历史年代成为有力的宣传武器,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拓展欣赏部分以小调分类这一点作为抓手设计教学内容,选用《桃花红杏花白》以及一组五声类型歌曲,引导学生在赏小调的同时感受、辨别不同类别民歌的不同风格特点,拓宽视野。
这节课教学设计上正是抓取这些丰富的民歌素材,以“小调”为主线,分设“唱小调、听小调、辨小调、赏小调”四大环节,让学生在音乐实践过程中不知不觉了解小调的特点、分类,感受不同地区小调风格的发展变化,以及不同时期的经典小调艺术魅力,有效提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