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荒漠化问题及治理.
土地荒漠化治理措施
![土地荒漠化治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89eb4d37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87.png)
土地荒漠化治理措施
土地荒漠化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着土地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的稳定。
治理土地荒漠化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下面列出以下几种措施:
1. 植树造林和草地恢复。
通过大规模的人工种植树木和草地,增加植被覆盖率,从而保护土地表面,防止水土流失,降低水土流失速度,改善水土保持条件,恢复生态系统。
2. 推行水土保持技术。
在荒漠化地区,通过采用水土保持技术,如修建防风林、设置石垄、建造梁坝等措施,减少水土流失,增强土地的保水能力和土壤肥力,从而改善土地环境。
3. 加强荒漠化地区的综合治理。
通过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合作,制定和实施综合治理方案,保护土地资源,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4. 通过生态补偿和激励机制,鼓励公民参与土地荒漠化治理,提高治理效果。
总之,治理土地荒漠化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采取多种手段、多方联动,形成长效机制,才能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 1 -。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d637c1e6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09.png)
由于人口激增,对粮食的需求猛增,迫使人们不断扩大耕地面积以至向牧业地区推进,由于萨赫勒地区所处的位置可以断定,越往北气候越干旱,越不利于发展旱作农业.若在这些沙区边缘发展旱作农业,在缺少防护林的情况下,土壤极易遭受风蚀,形成流沙.
解析答案
答案 名称:甲为黄土塬、乙为黄土梁、丙为黄土峁。演变过程:由于黄土结构疏松,加之黄土高原地处东部季风区,降雨主要集中在7、8、9月,多暴雨,易于形成冲沟,原始地表被破坏,形成黄土塬;黄土塬在持久的流水作用下,原有的及新形成的冲沟进一步发展、深切、变宽,顶部面积减小,变为长条形的黄土梁;黄土梁被后来形成的沟壑横向切割,逐渐破碎,演变为黄土峁。
P17活动
天山中部降水量随高度的变化
问题:降水量最多的出现在 坡,海拔约为 米。北坡降水与南坡降水有何差异?
2000米
北
北坡位于迎风坡,水汽主要来源于大西洋和北冰洋。
北坡降水多
荒漠化
人为因素
人口激增不合理的经济活动
西北地区
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
邻近城镇或者工矿开发区
建设用地周围草场退化、
沙化
(1)许多村庄、交通线、水库等受到风沙的威胁。(2)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沙源。(3)导致植被和地表形态的破坏。(4)使生物的生产力持续下降,粮食和牧草减产甚至绝收
荒漠化的
危害与治理
全球性行动
防治方针
防治措施
荒漠化的危害
1994年,联合国正式通过了《国际防治荒漠化公约》
2.“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A.自然植被改善B.风力侵蚀减弱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优秀版)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优秀版)](https://img.taocdn.com/s3/m/7d6e5917ed630b1c59eeb5c5.png)
3、什么是“生态移民” ? “生态移民”是逃 避自然,还是对自然的尊重?
当一个地区人口数量超过了其环境承载 力时,就有可能出现种种环境问题,为了保 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应有计划地将一部分人 口迁移到其他有接受能力的地区,这就是 “生态移民”。
(2)大片胡杨树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衰:楼兰的消失和罗布泊的干涸 (1)自然原因:深居内陆,降水少,温
带荒漠广布,容易引起沙漠扩张。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导致植被破
坏,水源减少;盲目垦荒,农业用水量加大, 导致塔里木河流量锐减,大片胡杨树枯死; 乱砍滥,砍伐胡杨树,毁林开荒。
三、荒漠化的防治
(2)科尔沁草原土地利用方式的变更, 对治沙工作有哪些启示?
土地利用经历了放牧——垦殖——放牧— —垦殖的过程,沙丘有三层土壤,说明它历 史上曾有三次退耕还牧,保护土地资源的措 施。
因地制宜安排农业生产方式,宜农则农, 宜牧则牧。
2、在我国西北荒漠化地区,应当怎样 处理保护环境与脱贫致富的关系?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罗布泊
一、荒漠化的含义
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 动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
土地退化,是指由于使用土地不 当或其他因素所导致的耕地、草原和 森林等资源的生产能力下降。包括土 地沙化、草场退化、农田退化以及土 壤肥力下降导致的土地生产潜力降低 或丧失。
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
有什么关系? 十分密切
地理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洋湿 润气流难以到达;
地形——高大山地,特别是青藏高原隆起对 水汽的阻隔;
我国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治理
![我国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治理](https://img.taocdn.com/s3/m/98b946d0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d7.png)
200-400mm
<200mm
2.干旱是本区的典型特征
第16页/共42页
根据地形和海陆位置图解释本区干旱原因:
A 深居内陆,距海洋远
B 高原、山地阻挡海洋气流进入,降水少
C 地处山岭背风地带,受下沉气流控制
第17页/共42页
2.地形:
贺兰山以东以高原为主,以西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1.地理位置:地处我国的西北内陆地区远离海洋,深居内陆。
第33页/共42页
恢复自然植被防治荒漠化
梭梭、柠条、沙拐枣、胡杨、红柳
第34页/共42页
第35页/共42页
荒漠植物一般具有强大的耐旱力,有的根系和地下茎特别发达,以便从土壤和岩隙间吸收水分;有的茎叶具毛或刺,或退化无叶,以减少蒸腾;有的具有耐盐特性。
荒漠植物的生态适应
第36页/共42页
荒漠化
红漠化
石漠化
盐碱化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降雨集中;丘陵地形
人口增加;过度樵采
过度垦殖
夏季降水集中,地势低处形成涝洼地;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盐分积聚地表。
;不合理排灌
第28页/共42页
四、荒漠化的危害
危害:对以下四方面的危害:1、农业生产(流动沙丘淹没农田)2、村镇、交通、水库、灌渠(流动沙丘淹没)3、生态环境(沙尘暴频发)4、植被和地表形态(引发饥荒)
第9页/共42页
5、这里多为有较薄的地表疏松层覆盖的石质山地,一旦表层被蚀去,石质裸露,恢复原来的面貌几乎是不可能的。 6、本区江河下游地区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水土流失对这些地区会造成重大影响。
第10页/共42页
四﹑荒漠化的概述
土地缺少了水分和养分
中国主要的环境问题及对策
![中国主要的环境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f6feb54b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ec.png)
中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一、荒漠化1.我国典型的地区: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大陆内部2.产生的原因:3.治理措施:①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②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③退耕还林、还牧;④建设人工草场;⑤推广轮牧;⑥禁止乱砍乱伐等4.治理的意义:①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②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③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④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沙尘暴1.形成时间:大多在冷空气过境影响时出现,北方都是在春季..容易出现。
2.形成条件3.危害:①造成环境质量下降;②使农作物受灾;③造成人畜伤亡4.治理和缓解沙尘暴的措施——治沙工程(保护和发展林草植被)生物措施:保护好现有植被、植树造林;建设人工草场;工程措施:跨流域调水、引水灌溉;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管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退耕还林、还牧。
三、干旱缺水问题1.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北地区:2.产生原因:3.治理措施:①南水北调;②修建水库;③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④减少水污染;⑤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⑥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⑦发展节水农业;⑧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⑨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⑩海水淡化等。
四、土壤次生盐碱化1.我国典型地区: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2.产生原因:3.治理措施:①引淡淋盐;②井排井灌;③生物措施;④农田覆盖;⑥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⑦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五、地面下沉、沿海地区盐泽化1.我国典型地区:北方广大地区和南方城市2.产生的原因:过度抽取地下水3.治理措施:控制抽取地下水;实行雨季回灌六、洪涝灾害1.我国典型地区: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2.产生的原因:3.治理措施: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退耕还湖;修建水利工程;裁弯取直,加固大堤;开挖入海河道(淮河);修建分洪区;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七、水土流失问题1.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2.产生的原因:3.治理的措施:①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②植树造林;③小流域综合治理4.治理的意义:①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②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③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④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土地荒漠化的形成原因及治理措施
![土地荒漠化的形成原因及治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6ab2b25f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ff.png)
土地荒漠化的形成原因及治理措施1.气候因素:气候干旱、高温和低降水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气候因素。
极端的气候条件导致土地水分短缺,植被无法生长,从而形成荒漠。
2.土壤因素:土壤质地差、肥力低是导致土地荒漠化的重要土壤因素。
贫瘠的土壤难以养活和支撑植被生长,进一步导致土地的退化。
3.生物因素:过度放牧和过度砍伐是导致土地荒漠化的重要生物因素。
过度放牧导致土地植被被动物过度利用,无法恢复;过度砍伐导致植被大量减少,土壤暴露,进一步加剧土地荒漠化。
4.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如不合理的耕作、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等也是引发土地荒漠化的重要因素。
不合理的耕作方式破坏了土壤结构,增加了土壤侵蚀的风险;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导致土壤质量下降。
针对土地荒漠化,可以采取以下治理措施:1.植被恢复:通过植物人工播种或引种,加快土地植被恢复的进程。
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帮助土壤保持水分,固定土壤,加速土地的恢复。
2.水资源管理:合理管理水资源,包括引水、灌溉和防止水土流失。
修建水利设施,收集雨水,增加土地水分,为植被生长提供条件。
3.控制过度放牧:强化对牧民的管理和监督,限制草原的放牧数量和时间,避免过度放牧引发土地荒漠化。
4.合理利用土地:采取科学合理的耕作方式,避免大规模破土、频繁翻耕和单一农作物种植,保持土壤的健康状态。
5.确立保护政策: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土地资源的保护监管,依法追究违法行为,增强公众对土地保护的认识。
6.国际合作: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范围内的土地荒漠化问题。
借鉴他国的治理经验,互相学习和借鉴最佳实践。
总之,土地荒漠化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都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通过科学合理的治理措施,可以减缓和遏制土地荒漠化的发展趋势,恢复土地生态环境,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荒漠化的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荒漠化的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ecf8a002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b5.png)
地形 位置
西北 地区
山脉和盆地 相间分布
湿润气流 难进入
干旱
山岭重重 阻隔
②自然环境的经度差异
②自然环境的经度差异
西部
东部
降水 少
以下 200mm以上
多
海陆位置 距海远
近
载畜量 小
大
自然景观 沙漠、戈壁 荒漠草原、草原
干旱地区
干旱和极端干 旱地区
半干旱地区
农业特色 绿洲农牧业 草原牧业、灌溉农业
A、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 B、大风日数多,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 C、河流水量大,流水作用显著 D、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形成大片戈壁和
沙漠
b工程措施——流沙地区——设置沙障
宁夏毛乌素沙地草方格固沙
一方面增加 地表粗糙度 削减风力; 另一方面截 流水分,提 高沙层含水 量,有利于 固沙植被生 存。
设置沙障——草方格
沙坡头草方格沙障
新疆坎儿井——利用地下水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宜林则林,宜牧则牧
现有林地——作为防护林 绿洲边缘的灌草地带——发展林业、牧业 已荒漠化的地方——退耕还林、还牧
严重破 坏草场
过度樵采
加速荒 漠化
樵采天 然植被
破坏固 沙植物
过 短期的经 度 济利益
放
超载
牧
放牧
草场载蓄 量降低
土地 沙化
加速草原退化、 沙化过程
牧草生长 能力、土壤
结构破坏
过度开垦
• 1、在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区 • 2、绿洲地区
水源的多少决定了绿洲的 人口和农业规模
次生盐渍化
灌溉不当
蒸发旺盛
⑤控制人口
5.我国治理沙漠成功的措施和经验
我国治理荒漠化的措施
![我国治理荒漠化的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3172ad25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ef.png)
我国治理荒漠化的措施1、保护现有植被,加强林草建设。
在强化治理的同时,切实解决好人口、牲口、灶口问题,严格保护沙区林草植被。
通过植树造林、乔灌草的合理配置,建设多林种、多树种、多层次的立体防护体系,扩大林草比重。
在搞好人工治理的同时,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加大封禁保护力度,促进生态自然修复。
由于飞播具有速度快、用工少、成本低、效果好的特点,因而对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偏远荒沙、荒山地区恢复植被意义更大。
2、在荒漠化地区开展持久的生态革命,以加速荒漠化过程逆转。
关键是合理调配水资源,保障生态用水。
如不合理的水资源调配制度,是造成我国西北河流缩短、湖泊萎缩甚至干涸、地下水位下降、土地荒漠化的直接原因。
3、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的过速增长,不断提高人口素质。
通过开展环保意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思想认识水平。
关心、爱护环境,自觉地参与改造和建设环境,形成全社会的风尚。
同时,国家要有计划地对局部荒漠化非常严重,草地和耕地几乎完全废弃,恶劣的自然环境已经不适于人类生存的地区,实行生态移民。
4、扭转靠天养畜的落后局面,减轻对草场的破坏。
要落实草原承包责任制,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大力推行围栏封育、轮封轮牧,大力发展人工草地或人工改良草地,发舍饲养畜。
加快优良畜种培育,优化畜种结构。
5、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按照市场要求合理配置农、林、牧、副各业比例,积极发展养殖业、加工业,分流农村剩余劳动力,减轻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还可利用荒漠化地区蕴藏着多种独特的资源,如光热、自然景观、文化民俗、富余劳动力等资源优势开发旅游、探险、科考产业等。
6、优化农牧区能源结构,大力倡导和鼓励人民群众利用非常规能源,如风能、光能、沼气等能源,以减轻对林、草地等资源的破坏。
7、做好国际履约工作的同时,加强防治荒漠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争取资金与外援。
荒漠治理方案
![荒漠治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3cb9dae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cd.png)
荒漠治理方案一、背景与问题荒漠化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它不仅破坏了生态平衡,还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在我国,荒漠化问题也日益严重,沙漠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给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因此,荒漠治理成为了一项迫切的任务。
二、治理方案1. 生态恢复工程:通过植树造林、种草等措施,恢复沙漠化地区的生态平衡。
在选择树种和草种时,应考虑其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根系发达等特点,以提高其成活率和抗逆性。
同时,应加强植被的保护和管理,防止二次破坏。
2. 合理利用水资源:水资源是荒漠治理的关键因素。
应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同时,可以通过修建蓄水池、滴灌等设施,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3. 农业结构调整:在沙漠化地区,应调整农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和生态农业。
可以通过发展畜牧业、发展林果业等方式,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压力。
4. 宣传教育: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使人们认识到荒漠化的危害和治理的重要性。
可以通过电视、网络、宣传栏等方式,宣传荒漠化的危害和治理措施,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
5. 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强政策支持,为荒漠治理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荒漠治理,提高治理效果。
三、实施步骤1. 调查评估:对沙漠化地区进行调查评估,了解其生态环境和治理难度。
2. 制定计划: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具体的治理计划,包括治理措施、资金投入、时间安排等。
3. 组织实施:按照计划组织实施治理工作,加强监督和管理,确保治理效果。
4. 效果评估:对治理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治理措施,确保治理效果持续发挥。
总之,荒漠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治理措施,才能实现荒漠化的有效治理,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2.1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2.1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https://img.taocdn.com/s3/m/3f05ed611eb91a37f1115c50.png)
• 2.3 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 • 1、田纳西河流域的地理环境: • 地形:流域内上中游为山地丘陵,下游为 冲积平原。 • 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丰沛, 冬春季降水较多,河流主汛期在12月到次 年4月。 • 水文:河流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 资源:煤炭石油丰富。
• 2、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治理措施:以水资源综合 开发为核心,对全流域河道进行梯级开发,发挥 防洪、航运、发电、灌溉等综合效益;以电力工 业为龙头,建立起以高耗能工业为骨干的完整工 业体系;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大力发展林业;重 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发展旅游业。 • 3、治理经验:①设置全流域专门的开发机构,健 全法规,完善管理②因地制宜选择开发重点,形 成各具特色的开发模式③不断加大开发力度④提 高流域的开放度。
• 3、危害:土地退化,农牧业减产甚至绝收; 生态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破坏基础设 施建设;加剧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频 率和强度。 • 4、治理措施:①营造防护林(三北防护林) ②退耕还林还草③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 (封沙禁牧、禁樵禁采、生态移民等措施) ④合理用水⑤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 质。
• 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黄河下游时常出现季节性断流, 而且断流天数和河段长度逐年增加,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 每年高达60亿元。据此回答7~9题。 • 7.下列针对黄河下游断流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 ①制定法规,不允许沿岸取用黄河水 ②加大资金投入, 实施全流域人工降雨 ③实施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增强 节水意识 ④南水北调,引长江人黄河,补充黄河水量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8.综合开发治理黄河的有效措施是 • ①中游种草植树,控制水土流失 ②下游修建大型水利工 程枢纽,实施水资源合理调配 ③开发中、下游水能资源 ④调整沿河地区农业产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中国八大沙漠治理措施
![中国八大沙漠治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f7731d13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b0.png)
中国八大沙漠治理措施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拥有着广袤的土地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然而,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中国的沙漠化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沙漠治理措施,其中包括以下八大措施。
一、植树造林。
植树造林是治理沙漠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国政府通过大规模的植树造林计划,将荒漠化的土地变成了绿洲,有效地防止了沙漠的扩张。
二、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是防止沙漠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中国政府通过修建水利工程、建设防风林等方式,保护了土地和水资源,有效地防止了沙漠化的发生。
三、荒漠化土地治理。
荒漠化土地治理是治理沙漠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国政府通过采取草皮覆盖、石漠化治理等方式,有效地防止了荒漠化土地的进一步扩张。
四、沙漠化土地治理。
沙漠化土地治理是治理沙漠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国政府通过采取沙漠化土地的固沙、植被恢复等方式,有效地防止了沙漠化土地的进一步扩张。
五、生态移民。
生态移民是治理沙漠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国政府通过将居民迁移至其他地区,减少了人类活动对沙漠化的影响,有效地防止了沙漠化的发生。
六、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治理沙漠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国政府通过研发新型的沙漠化治理技术,提高了治理效率,有效地防止了沙漠化的发生。
七、国际合作。
国际合作是治理沙漠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国政府通过与其他国家开展合作,共同研究沙漠化治理技术,有效地防止了沙漠化的发生。
八、宣传教育。
宣传教育是治理沙漠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国政府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公众对沙漠化问题的认识,促进了治理工作的开展。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沙漠治理措施,有效地防止了沙漠化的发生和扩张。
未来,中国政府将继续加强沙漠治理工作,为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荒漠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荒漠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6dfab15d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39.png)
荒漠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荒漠化是指原本生长着植被的地区由于气候干旱、人类活动等原因,导致植被逐渐减少或消失,土地变成沙漠或半沙漠的过程。
荒漠化不仅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本文将就荒漠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展开论述,并提出一些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对水资源的影响荒漠化导致土壤水分的流失加剧,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河流干涸等问题。
由于缺乏水源,生态系统的恢复困难,物种的多样性减少,并会造成生态平衡的破坏。
同时,大量的沙尘暴随风而起,并对周边地区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
二、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荒漠化导致植被逐渐消失,多样性的破坏使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下降。
土地的生产能力减弱,许多植物和动物无法在荒漠化的环境中生存,种群数量急剧减少甚至灭绝,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三、对土地的影响荒漠化导致土地质量下降,土壤侵蚀程度加剧,土地肥力降低,从而影响农作物和林木的生长发育。
此外,荒漠化还会导致土壤的盐渍化,进一步加剧土地的退化程度。
针对荒漠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我们应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一、加强植被的恢复和保护通过大规模的植树造林、草种播种等活动,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分的蒸发和土壤的侵蚀,从而达到稳定土壤、保护水源的目的。
同时,重视对濒危植物和动物的保护,加强生态系统的复原力。
二、推行节水措施注意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推广节水农业和节水灌溉技术,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保持水流的稳定,防止地下水位的过度开采,减缓荒漠化过程。
三、加强土地治理通过合理的耕作方式、农田防护措施等,减少土壤侵蚀和盐渍化的程度,提高土地的质量。
同时,加强土地的保育,减少土地的开发程度,避免大面积的开垦造成的生态灾害。
四、加强国际合作与政策支持荒漠化问题不仅是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全球范围内的挑战。
国际社会应加强合作,分享先进的治理经验和技术。
同时,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对荒漠化防治的支持,鼓励公众的参与与投入。
土地荒漠化的危害及治理措施
![土地荒漠化的危害及治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dcf1159a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28.png)
土地荒漠化的危害及治理措施1. 引言土地荒漠化,这个听起来有点吓人的词,其实就是指原本肥沃的土地因为各种原因变得贫瘠,甚至变成沙漠。
想象一下,一片绿油油的田野,突然被一层沙子覆盖,成了寸草不生的荒地,真是让人心痛啊!那么,这种现象到底带来了哪些危害呢?我们又该如何治理呢?接下来,就让我们轻松聊聊这个话题。
2. 土地荒漠化的危害2.1 生态环境的恶化首先,土地荒漠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可不是小事,简直是如虎添翼。
想象一下,很多动植物失去了栖息地,鸟儿再也不能在树上叽叽喳喳,青蛙也只能默默无闻地躲在沙子里。
生态系统一旦失去平衡,各种生物都受到牵连,整个环境就变得暗淡无光。
而且,沙尘暴就像调皮的小孩,常常肆无忌惮地袭来,把空气搞得乌烟瘴气,让我们出门都得戴口罩,真是没法呼吸啊!对于那些有呼吸道疾病的人来说,这简直是雪上加霜。
2.2 经济损失接下来,咱们聊聊经济损失。
土地荒漠化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农民伯伯辛辛苦种的粮食没了,收入自然也跟着水落石出。
农田变成了沙漠,咱们的饭碗可怎么办呢?而且,荒漠化导致的水土流失,像是把资源给白白浪费了,真是心疼啊!再加上,由于土地退化,很多地方的旅游业也受到了影响,游客不愿意来,生意自然也就不好做。
3. 治理措施3.1 生态修复那么,面对这些危害,我们能做些什么呢?首先,生态修复是个好办法。
相关部门和科研人员正在努力尝试种植耐旱植物,像是在沙漠里种上小绿植,把干枯的土地变得生机勃勃。
还有就是搞植树造林,种下一棵树,就像种下一个希望,时间久了,荒地也能变成小森林,真是妙不可言!3.2 节水灌溉其次,咱们还可以从用水入手,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比方说,滴灌技术就像是给植物喝水的“自助餐”,让每一滴水都能被利用到极致。
这样一来,既能保证作物的生长,又能节约水资源,真是一举两得啊!更妙的是,这些技术也越来越成熟,农民朋友们只需要学习就能轻松上手。
4. 结语最后,土地荒漠化真的是个让人揪心的问题,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总能找到办法治理。
我国西北荒漠化的治理措施
![我国西北荒漠化的治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36f76aec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76.png)
我国西北荒漠化的治理措施
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比较严重,为了治理该现象,采取了多项措施:
1. 植树造林:在沙漠地区种植抗旱、耐寒的树种,如沙漠柳、柠条等,有效控制沙漠化。
2. 林草复合系统:通过人工种植草场,改善土地水分状况,提高植被覆盖率,减轻水土流失。
3. 沙漠治理:采取掩埋、覆盖、植被等方式治理荒漠化区域,例如在荒漠化地区覆盖石笼网,防止沙漠风吹扬沙土。
4. 开展沙地防护林工程:在若干城市和县乡公路河滩地带、沙漠荒漠地区地下水面稳定区、山间谷地等区域建设养护林道,发挥生态环境保护作用。
以上措施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有效改善了西北地区的荒漠化状况。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及治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f39790af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83.png)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西北地区位于我国的北部内陆地带,由于气候干旱,水资源匮乏,土地退化严重,导致了大规模的荒漠化现象。
荒漠化对于生态环境和
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也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那么,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及治理措施是什么呢?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气候条件的限制。
西北地区气候干燥,年降水量仅有100~400毫米不等,而蒸发量较大,使得水资源变得非常有限。
这导致了水资源的不足,进而引发了土地
的退化和植被的枯萎,最终形成荒漠化。
二是人类活动的破坏。
过度
的开垦、过度的放牧等人类活动,使得植被遭受了极大的破坏,因而
也加速了荒漠化的进程。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治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恢复植被。
通过大规模的造林、护林和林果混交等方法,可以增加植被覆盖率,保持水土,减缓荒漠化进程。
二是科学种植。
选用适合当地环境
的树种,培育抗旱性强的植物,使种植成功率更高。
三是合理利用。
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农业种植方式,控制草场利用量等,以减少人类
活动对土地的破坏。
四是加强管理。
制定荒漠化防治规划,建立荒漠
化监测系统,加强土地资源、水资源等的管理和保护,从源头上减少
荒漠化。
总之,西北地区荒漠化问题不容忽视,需要我们通过种种措施,
不断加强荒漠化防治,保护这片土地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
土地荒漠化治理与生态修复
![土地荒漠化治理与生态修复](https://img.taocdn.com/s3/m/bb77c8bd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b9.png)
土地荒漠化治理与生态修复近年来,土地荒漠化问题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一大挑战。
荒漠化土地的持续扩张不仅导致了生态环境的破坏,还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土地荒漠化治理与生态修复成为了当务之急。
本文将就土地荒漠化的原因、治理方法以及生态修复措施等进行探讨。
首先,土地荒漠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人类活动过度开垦土地、滥伐森林、过度放牧等造成了植被破坏和土壤侵蚀,进而导致了土地荒漠化的形成。
另一方面,气候变化和水资源短缺也是土地荒漠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全球变暖导致气候干旱加剧,而缺乏水资源则加剧了土地荒漠化的程度。
除此之外,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农药滥用等也加速了土地荒漠化的进程。
其次,土地荒漠化治理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首先,要做好植被恢复和保护工作。
通过大规模的造林和种草,可以恢复土地的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降低土地荒漠化的程度。
同时,还需要合理规划和管理农田,采取合理的耕作方式,减少土壤侵蚀的发生。
其次,要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加大水资源的开发力度,合理分配和利用水资源,可以有效地减轻土地荒漠化的程度。
此外,政府还应加强监管和宣传,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土地荒漠化治理工作。
最后,生态修复是从根本上解决土地荒漠化问题的关键。
生态修复是指通过生物技术手段,对荒漠化土地进行恢复和修复,使其重新恢复为良好的生态环境。
目前,生态修复的方法主要包括湿地修复、退化林地修复、水土保持等。
湿地修复是通过补充水源和植物恢复,恢复湿地的水质和植被覆盖,从而减缓土地荒漠化进程。
退化林地修复则是通过人工造林和植被保护,使荒漠化的林地重新恢复为具有生态功能的优良林地。
而水土保持则是通过修建水土保持设施,控制水流、减少土壤侵蚀,从而改善土壤质量,防止土地荒漠化的发生。
综上所述,土地荒漠化治理与生态修复是一项复杂而又紧迫的任务。
只有通过治理荒漠化土地,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才能确保我国可持续的发展。
因此,政府、社会各界和个人都应加大力度,共同努力,为土地荒漠化治理与生态修复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土地荒漠化的治理措施及其成因都是什么
![土地荒漠化的治理措施及其成因都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a28b6543a6c30c2259019ede.png)
土地荒漠化的治理措施及其成因都是什么
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都是我国当今及其严峻的问题,那幺造成土地荒
漠化的原因是什幺,后期又该如何治理有什幺具体措施呢,下面小编为大家
整理了相关信息,供大家参考。
1土地荒漠化成因1.人为活动
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是土地荒漠化的直接原因。
干旱土地的过度放牧、粗放经营、盲目垦荒、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过度砍伐森林、不合理开矿等
是人类活动加速荒漠化扩展的主要表现。
乱挖中药材、毁林等更是直接形成
土地荒漠化的人为活动。
另外,不合理灌溉方式也造成了耕地次生盐渍化。
2.地理环境因素和气候因素
干旱、半干旱及亚湿润干旱地区深居大陆腹地,是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
最少、蒸发量最大、最为干旱脆弱的环境地带。
当气候变干时,荒漠化就发展,气候变湿润时,荒漠化就逆转。
近年来频繁发生于我国西北、华北(北部)地区的沙尘暴,更加剧了这些地区的荒漠化过程。
1治理土地荒漠化的措施1、半干旱地区的防治措施主要有:
①调整不利于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地安排农业、林业、牧业的比重
②封育沙漠化的弃耕地和退化草场,使植被恢复
③采取分区轮作或轮收,限制载畜量
④采用植物固沙为主、工程措施固沙为辅的固沙方法。
2、干旱地区的防治措施主要有:
①以内陆河流流域作为生态单元进行全面规划,合理分配上中下游用水比
例。
我国荒漠化现状、成因与防治对策
![我国荒漠化现状、成因与防治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e1be3d68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7e.png)
我国荒漠化现状、成因与防治对策一、本文概述荒漠化,作为全球性的生态问题,对于我国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全面解析我国荒漠化的现状,深入探究其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防治对策。
文章将从多个维度对我国荒漠化问题展开深入剖析,以期为我国荒漠化防治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我们将概述我国荒漠化的基本情况,包括荒漠化的范围、程度以及发展趋势。
接着,我们将深入探讨荒漠化的成因,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我们将提出一系列防治对策,包括政策层面的引导、科技支撑、公众参与等方面,以期为我国荒漠化防治工作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荒漠化问题的关注,共同推动我国荒漠化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我国荒漠化现状荒漠化,这一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尤为突出。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荒漠化现象日益严重,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从地域分布来看,我国荒漠化主要发生在西北、华北和东北的部分地区。
其中,西北地区受影响最为严重,特别是新疆、内蒙古、甘肃等地,荒漠化现象十分普遍。
这些地区的土地退化、水资源短缺、生态脆弱,给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从类型上看,我国荒漠化主要表现为土地沙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等多种形式。
其中,土地沙漠化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它导致了大片肥沃土地的丧失,严重影响了当地的农业生产。
石漠化则主要发生在喀斯特地貌区,这些地区的地表土层薄,岩石裸露,一旦遭受破坏,恢复起来十分困难。
水土流失则主要发生在坡地、丘陵地区,它导致了土地肥力的下降,加剧了土地荒漠化的进程。
从发展趋势来看,虽然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防治荒漠化,但总体来说,荒漠化现象仍在不断蔓延。
这主要是由于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荒漠化问题,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来防治荒漠化,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
(2024版)2024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荒漠化成因和治理措施分析思路
![(2024版)2024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荒漠化成因和治理措施分析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48203472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c7.png)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荒漠化成因及治理措施分析思路一、知识讲解1.结合荒漠化的形成原因分析其治理措施2.土地荒漠化的防治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5)控制人口增长二、经典高考试题1.下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5~9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
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
据此完成(1)~(3)题。
(1)该固定沙丘()①浅层土壤含水量低②深层土壤含水量低③6~8月土壤含水量低④6~8月土壤含水量高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2)6~8月,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是()①风速较大②蒸腾量较大③气温较高④降水较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为维护生态安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适合()A.植树B.种草C.栽灌木D.自然演化解析第(1)题,读图,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沙丘深度,曲线代表土壤含水量百分比。
从空间分布上看,随着沙丘深度增加,土壤含水量逐渐增加,说明浅层土壤含水量较低,深层土壤含水量高。
从时间分布上看,5月和9月土壤储水量在7%左右,含水量较高;6~8月土壤储水量在4%以下,含水量较低。
故选C。
第(2)题,读图分析,6~8月土壤含水量较低,从材料提取信息“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该地位于非季风区,夏季不受季风影响,风速较小;该地位于西北半干旱气候区,夏季,气温较高,降水量较多,但水分蒸发量大。
故选B。
第(3)题,从材料提取信息该地区“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说明人类活动干扰很小,因此保护该地区生态,最佳办法是顺应自然,让其自然演化,无需人为干涉。
故选D。
答案(1)C(2)B(3)D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
我国荒漠化防治现状及对策
![我国荒漠化防治现状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c3fd7ec9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64.png)
我国荒漠化防治现状及对策
一、我国荒漠化现状
荒漠化是我国极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主要表现为生态系统破坏、环境恶化、自然资源浪费等。
目前,我国沙漠迅速扩大,荒漠化蔓延到了全国各地,我国每年的荒漠化面积约为1000万亩,其中,在全国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内蒙古自治区,荒漠化覆盖的面积已达到8395万亩,占该地区总面积的56.7%。
二、治理荒漠化的策略
1.植被恢复与保护
植被恢复与保护是解决荒漠化问题的关键,有效恢复需要从分布、多样性、时空动态、可持续性及可能适应荒漠化的有效物种等方面进行考虑。
2.实施农业灌溉
农业灌溉是扩大绿化面积、缓解荒漠化的有效手段,因此,实施农业灌溉可以通过提升土地利用率、增加净水量、改善土壤质量来减缓荒漠化的发展。
3.进行水土资源保护
水土资源保护是解决荒漠化的重要手段,因此,应该采取措施,建立切实可行的水土保持制度,查处土地流失行为,以及建立系统的水土流动监测与宣传机制。
4.建立有效的监测机制
建立有效的监测机制是解决荒漠化的关键环节,应该采取防治荒
漠化的各种有效措施,如林业、森林恢复、工程防治、水土保持等,并定期进行规划与监测。
三、总结
我国荒漠化问题严重,影响到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加大努力,实施有效的防治措施,实现我国绿色发展,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退化—— 是指土地生产力的衰减或丧失。其表现形式有土壤侵蚀、
土地沙化、土壤次生盐渍化、土地污染等。土地退化是 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2、我国荒漠化分布: 干旱沙漠边缘和绿洲、半干旱和半湿润 地区、黄淮海平原、南方湿润地区和青藏高原 等都有分布。 特点:分布广,类型多,程度深。南方表 现为石漠化(喀斯特地区,基岩裸露)。
个别地区有所逆转(如河谷平原灌溉农田地区);
总体仍在蔓延(特别是旱农地区和草原牧区)
3、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土地: (1)半干旱的旱农垦区(科尔沁沙地): ——荒漠化成斑点状及片状。 成因:过度农垦,固定沙丘活化。 (2)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呼伦贝尔、锡林郭勒草原) —斑点状 荒漠化圈。 成因:集水坑和井泉附近过度放牧。 (3)干旱的绿洲边缘(塔里木盆地边缘、古尔班通古特南缘、河 西走廊)—沙丘活化。 成因:过度樵柴 (4)内陆河和山麓冲积扇区(塔里木河下游和甘肃石羊河下 游)——固定沙丘活化。 成因:水资源利用不当。 (5)邻近城镇或工矿区(内蒙古的东胜和准格尔煤田)——荒漠化 呈点、线状。 成因: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中,不重视环境保护,破 坏植被、污染水源、弃土弃渣,造成荒漠化。
建立立体的综合防护林体系。
沙枣
胡杨
柽柳
锦鸡
木麻黄
主要治沙植物
狼尾草
再见!
深居内陆 距海洋远 水汽难以到 达
位 置 干 旱 地 形 高原面积广大 山岭的层层阻 挡青藏高原隆 起
这一位置特征 导致了干旱
加剧了 干旱
三、西北地区荒漠按成因分类情况表
类 型 成 因 治理难度 举 例
原生性荒漠
(沙质、砾质)
在地质时期自 然过程中形成
水资源贫乏或 塔克拉玛干沙漠 很难利用,治 库姆塔格沙漠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理难度大 水分和植物 条件相对较 好,治理较 容易 乌兰布和沙漠 科尔沁沙地 毛乌素沙地 库布齐沙地
五、防治荒漠化的措施:
1、荒漠化防治的核心: 人与自然的协调。把握防治荒漠化的战略 和对策的核心——消除贫困。 2、防治内容: ①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的土地; ②扭转正在发展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③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3、荒漠化整治模式:
(1)有明确的整治目标,求得生态、经济、 社会效益的协调。 (2)因地制宜采取措施: a.调整土地利用结构;b.建立固沙、防护 林体系,扩大林草面积;c.发展节水农业;d. 解决农牧区生活能源。 (3)有健全而完善的治理实施系统(这是完 成荒漠化防治目标的基本保证):如,建立早 期预警系统(∵荒漠化有“前兆”)。
2.1中国的荒漠化问题及其治理
考纲点击
区域存在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 以及相应的治理保护措施
热点提示 以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为背景,考查我国土 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森林破坏、湿地保 护等环境问题的分布、产生原因、带来的 危害及应采取的治理措施
一、全国荒漠化现状:荒漠化土地Βιβλιοθήκη 62万k㎡,占全国1/4。西北最严重。
1、几个概念
沙漠化—— 破坏了脆弱的生态平衡,使原非沙漠的地区出现了以风沙
活动为主要特征的类似沙漠景观,造成了土地生产力下降 的环境退化过程。 是指在干旱多风的沙质地表环境中,由于过度地人为活动
荒漠化—— 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
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包括沙漠化)
4、具体办法有:
(1)干旱、半干旱地区流沙地区飞机播种、设置沙 障固沙、钻孔深栽等造林技术世界领先。 (2)宁夏中卫沙坡头采用草方格沙障(防御流沙侵蚀
包兰铁路,沙障的作用: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
截留水分,利于植物存活); (3)恢复自然植被是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封沙育 草,选育梭梭、柠条、沙拐枣等进行人工补种); (4)继续建造"三北"防护林(世界生态工程之最),
二、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 (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基本条件:气候干旱 动力条件:大风频繁 物质基础:地表物质疏松,植 被覆盖 率低,缺乏植被保护。 主要自然原因:气候异常
A、自然原因
B、 人为 原因
过度放牧 乱砍滥伐
过度开垦
水资源的不合理 利用
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干旱
是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最少,干旱 程度最高的地带
次生性荒漠 不合理的人类活 (活化的固定和 动造成类似荒漠 半固定沙丘) 景观的严重土地 退化
四、荒漠化的发展
1、我国荒漠化的历史发展 古代:盲目垦耕,战争、瘟疫 ;塔里木盆地沙漠边缘 近代:大规模移民开垦 ;内蒙古南部农牧过渡地带
现代:人口压力,管理失误 ;草原牧区和早农地区
2、我国荒漠化的发展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