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荧光分光光度法解析

合集下载

荧光分光光度法的名词解释

荧光分光光度法的名词解释

荧光分光光度法的名词解释荧光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常用于分析化学领域的光谱分析技术。

它主要利用物质在受到紫外光激发后吸收能量并发射出可见光的特性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一、荧光现象解析1. 光激发与光发射在荧光分光光度法中,样品通常处于低能量状态,并能吸收特定波长的紫外光。

当样品受到紫外光激发后,部分激发态的分子会跃迁至高能量的激发态。

而在分子返回低能量态的过程中,会发射出比激发态能级较低的可见光,形成荧光现象。

这可用于分析样品的组成、浓度、结构及化学性质等。

2. 荧光寿命荧光寿命是指物质从受到激发到光发射结束所经过的时间。

荧光分光光度法可通过测量样品中发射的荧光光强随时间的变化,计算出荧光寿命。

荧光寿命与物质的环境、浓度、分子结构等因素有关,因此可以用来定量分析。

二、荧光分光光度法的原理1. 荧光光谱分析荧光分光光度法通过测量样品的荧光光谱来分析物质的成分和性质。

利用荧光光谱可以确定荧光发射的波长范围,并对不同波长处的发射强度进行测量。

这些荧光光谱图可以用来确定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2. 荧光光度法荧光光度法利用荧光光度计测量样品的荧光强度和荧光寿命。

荧光光度计通常包含紫外-可见光源、光栅或单色仪、荧光探测器等。

样品受到激发后发射的荧光光通过光栅或单色仪进行分光,然后荧光探测器测量各个波长处的荧光强度。

这种光度计可提供高灵敏度和准确的荧光测量结果。

三、荧光分光光度法的应用1. 化学分析荧光分光光度法广泛应用于化学分析领域。

它可以通过测量荧光光谱和荧光强度,实现对物质浓度的定量测定,如荧光显微分析、荧光光谱分析、化学发光等。

此外,荧光分光光度法还可用于监测环境中的有毒物质和污染物。

2. 生物医学研究荧光分光光度法在生物医学研究中也具有重要应用。

例如,可以利用荧光探针与特定的生物分子结合,实现对DNA、RNA、蛋白质等生物分子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此外,荧光分光光度法在药物研究、生物标记物探测、细胞成像等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

荧光分光光度法

荧光分光光度法
整理课件
在生物、医药、环境和石油工业等诸多 领域,荧光分析法都有广泛的应用。不仅能 直接或间接地分析众多的有机化合物,而且 还能利用与有机试剂间的反应进行许多无机 元素的测定。
整理课件
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荧光这种光致发 光(photoluminescence)的本质被进一步揭 开。
❖ 物质除了受紫外-可见光照射后会发出紫外 和可见(UV-Vis)荧光之外,受其它各种不 同波长光的照射之后,同样也有发光现象。 例如:X-荧光、红外荧光等。
整理课件
a. 直接比较法
设CX、CS分别为试样和标样溶液的浓度, FX、FS和FX0、FS0分别为试样、标样的荧光 值和试样、标样的本底荧光值,因为
FX - FX0=KCX、 FS - FS0=KCS, 所以: Cx/Cs=( FX - FX0)/( FS - FS0) 或
Cx =Cs( FX - FX0)/( FS - FS0) 直接比较法简单快速,它要求被测样品 浓度与其相应的荧光值必须处于线性范围内。
光光谱外,大多数无机盐类金属离子,在溶 液中只能发生无辐射跃迁,因而不能产生荧 光。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金属螯合物却能 产生很强的荧光,并可用于痕量金属离子的 测定。
整理课件
不少有机化合物虽然具有共轭双键,但 由于不是刚性结构,分子处于非同一平面, 因而不发生荧光。
若这些有机化合物和金属离子形成螯合 物后,伴随着分子的刚性增强,平面结构增 大,常会发出荧光。
整理课件
3.3 荧光分析的方法及影响因素 1. 荧光参数 (1)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
荧光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是用荧光 法进行物质的定性、定量分析的基本参数 和依据。
整理课件
a. 激发光谱:选择并固定发射波长EM和狭 缝宽度S,让激发单色器进行波长扫描,记 录荧光强度(F)随激发波长的变化而变化 的关系曲线,叫激发光谱。

6. 荧光分光光度法

6. 荧光分光光度法

芴 φ= 1.0 C H 2
3,4-苯并芘
( 强荧光物质)
刚性平面结构:可降低分子振动,减少与溶
剂的相互作用,故具有很强的荧光。如荧光素
和酚酞有相似结构,荧光素有很强的荧光,酚 酞却没有。
取代基之间若发生氢键,增强分子平面性和 刚性会加强荧光:
COOH COOH
水杨酸
O C OH OH
OH OH
荧光灵敏 度(最大 吸收波长) 0.066
喹啉硫酸氢盐 (0.05mol· L-1H2SO4) 罗丹明B (酒精) 荧光素 (0.1mol· L-1NaOH 四 溴 荧 光 素 (0.1mol· L-1NaOH
544
571
0.17
0.88
490
515
0.20
1.0
518
540
0.18
0.19
硫堇 (0.05mol· L-1H2SO4)
芳香族化合物。共轭双键结构有利于发光。 共轭体系越大,越易产生荧光,荧光效率也增大.
─(CH=CH)2─
φ=0.28
─(CH=CH)3─
φ=0.68
(3) 刚性平面结构
-O O -O O C O
C
COO-
COO-
酚酞(无荧光)
荧光素
O
N Mg N O
N O-
8-羟基喹啉(弱荧光)
红色荧光
联二苯 φ= 0.2
仪 器 光 路 图
15:41:25
• 激发光源 要求发射强度大,波长范围宽,而且在整个 波长范围内强度一致.常用高压汞灯和氙弧 灯. • 滤光片和分光器 干涉滤光片;分光器多采用光栅 • 样品室 样品室由样品池及样品转换器组成.其中 样品池用石英或低荧光的玻璃材料.

第六章__荧光分光光度法

第六章__荧光分光光度法
检测器
·
显示器
二、主要部件及功能
1.光源 .
高压汞蒸气灯,氙灯。 能提供紫外光和可见光,光强度比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 计光源大得多。
2.激发光单色器 .
作用:提供单波长的激发光。 色散元件:棱镜或光栅。 出射狭缝宽度可调 。
3.样品池 .
须用石英材料制成。
4.荧光单色器 .
将样品池中的散射光、反射光、杂质荧光等滤掉,只让荧 光通过。 出射狭缝宽度可调。
一、应用: 应用:
1.定量分析 能产生荧光 或能形成荧光配合物的物质。 2.简单定性 回答“是不是”。
二、特点: 特点:
灵敏度高,比吸收光谱法高10³~104倍。ppb 选择性比吸收光谱法好。
第二节 基本原理
一、分子荧光的产生 物质吸收光辐射 价电子从基态跃到激发态,然 后再回到基态 释放能量⒈以热能的形式。⒉以光辐 射的形式。以光辐射形式释放能量时,发射荧光。这 种现象称为光致发光。
pH值能改变某些荧光物质的电子构型从而影响荧光强度。 【例】 苯胺 pH7~12时,发兰色荧光。 pH﹤2或PH﹥13时,无荧光。
所以,有时需要pH缓冲液控制pH值在适当范围内。
4.溶剂 . 有些溶剂会使荧光效率下降,也可能带来干扰荧光。
三、定量分析的特点及应用
灵敏度高。可高达ppb级(10-9),甚至ppt 级(10-12)。 选择性好,与能产生荧光的物质少有关。
5.检测器 .
光电转换元件,测定荧光的强度。 检测方向与激发光方向垂直:在垂直方向上没有透过光的 干扰。 由于荧光的强度较弱,一般以光电倍增管作检测器。
第四节 定量分析
一、定量方法
一般采用工作直线法。作C—F直线。
F
C

荧光分光光度法

荧光分光光度法
3)Kc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最为强烈, 主要影响是T。
∴随T变大碰撞变多,无辐射去激活 的几率增大。Kc增大。 大量实验证实:大多数分子,随T升 高。Ф f会变小。
2)信息多: 激发分光光谱(信 息同于 UV)、发射光光谱的发 光强度、发光寿命、量子效率、 荧光偏振等多种信息 ,定性更好;
3)工作曲线的线性范围宽(定量 更准) 应用范围也广微量元素的 分析、医药、环境,石油工业等能 直接或间接分析众多的有机物
4)专一性强:许多物质的测定采 用间接法.
伯乐公司的Labeled DNA 的荧光标 记物 Labeling kits.
? 一般来说系内交换的几率愈 大小取决于:
? 最低能量受激单一态与三重 态的能量间隔愈小;
? 最低能量受激单一态的寿命 愈长 ,(即发射光子愈慢 ) 几 率愈大。
7)磷光 phosphorescence 受激三重态上的粒子回到单一态 基态的形式是被禁戒的 .但还是可 发生的 原因:寿命很长(10-3S)及Δ E小.
2.荧光分析法主要应用范围
1)生物技术的分析 ,免疫技术的分 析,如DNA、抗体、抗原等; 2)痕量元素的分析,如 70多种无 机元素; 3)间接测定众多的有机物,包括 药物。
荧光分析一般分为三种:
1.X射线荧光分析(X射线) 2.原子荧光分析(激光) 3.分子荧光分析(汞弧灯)
3.优势
1)灵敏度高:比 UV高2~~3个 数量级.
荧光分光光度法
Flourescence 一. 简介 :
二.荧光发光的原理 : 三.量子效率 :
四. 荧光发光光谱仪的构造: 五. 荧光的定量分析:
六. 荧光光度计的发展
简介
1.和UV异同点 2.荧光分析法主要

荧光分光光度法

荧光分光光度法

荧光分光光度法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B6的含量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B6的含量荧光分光光度计是用于扫描液相荧光标记物所发出的荧光光谱的一种仪器。

其能提供包括激发光谱、发射光谱以及荧光强度、量子产率、荧光寿命、荧光偏振等许多物理参数,从各个角度反映了分子的成键和结构情况。

通过对这些参数的测定, 不但可以做一般的定量分析, 而且还可以推断分子在各种环境下的构象变化, 从而阐明分子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荧光分光光度计的激发波长扫描范围一般是190-650nm,发射波长扫描范围是200-800nm。

可用于液体、固体样品(如凝胶条)的光谱扫描。

荧光分光光度计的工作原理:物质荧光的产生是由在通常状况下处于基态的物质分子吸收激发光后变为激发态, 这些处于激发态的分子是不稳定的,在返回基态的过程中将一部分的能量又以光的形式放出,从而产生荧光.不同物质由于分子结构的不同,其激发态能级的分布具有各自不同的特征,这种特征反映在荧光上表现为各种物质都有其特征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因此可以用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的不同来定性地进行物质的鉴定。

在溶液中,当荧光物质的浓度较低时,其荧光强度与该物质的浓度通常有良好的正比关系,即IF=KC,利用这种关系可以进行荧光物质的定量分析,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类似,荧光分析通常也采用标准曲线法进行。

荧光分光光度计基本结构:①光源:为高压汞蒸气灯或氙弧灯,后者能发射出强度较大的连续光谱,且在300nm~400nm 范围内强度几乎相等,故②激发单色器:置于光源和样品室之间的为激发单色器或第一单色器,筛选出特定的激发光谱。

③发射单色器:置于样品室和检测器之间的为发射单色器或第二单色器,常采用光栅为单色器。

筛选出特定的发射光谱。

④样品室:通常由石英池(液体样品用)或固体样品架(粉末或片状样品)组成。

测量液体时,光源与检测器成直角安排;测量固体时,光源与检测器成锐角安排。

⑤检测器:一般用光电管或光电倍增管作检测器。

荧光分光光度法

荧光分光光度法

荧光效率(φf)=
2、分子结构与荧光的关系 A 长的共轭结构 例 激发光 荧光 205nm 278nm 286nm 321nm 0.29 356nm 404nm 0.36
荧光效率 0.11
B 分子的刚性和共平面性
荧光效率:0.2
1.0
C 取代基:给电子基团使荧光效率增大,如 -OH、-OCH3、-NH2等。
表面吸 光物质
F
问题(1)不同强度的光照射物质所产生 的荧光光谱形状是否相同? (2)不同波长的光照射物质所产生的荧 光光谱是否相同? 是否影响荧光强度? 单色器
I0
λex
I
表面吸 光物质
λem 单色器
检测器
3、激发光谱:荧光λex不变时,记录荧光 强度F与激发波长之间的关系。
单色器 F荧光的产生
(1)振动弛豫:同一电子能级电子从高的 振动能级到最低的振动能级。
电子能级
原因:分子碰撞 结果:热能,无辐射
振动能级
(2)内部能量的转移
产生原因:受激分子常由高电子能级以无辐射 (热)跃迁方式转移至低电子能级。
电子能级 振动能级
(3)荧光发射 无论分子处于哪一个激发单线态,通过内转换 及振动弛豫,均可返回到第一激发单线态最低 能级,然后以辐射的形式发射光量子而返回到 基态的任一能级。 第二激发态 第一激发态
散射光波长与荧光接近,对荧光强度测定 有干扰,使其读数增大。
荧 光 光 谱
散 射 光 谱
不同波长激发光下主要溶剂的拉曼光波长 溶剂 水 248 271 313 350 365 416 405 469 436 511
乙醇
环已烷 四氯化 碳 氯仿
267
267 — —
344

荧光分光光度法原理

荧光分光光度法原理

荧光分光光度法原理荧光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基于物质吸收与发射荧光的分析技术。

它利用物质在吸收紫外光能量后,发生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再经过热辐射和无辐射跃迁的复合过程,从激发态退回基态,释放出的能量以荧光形式发射出来。

通过测量荧光的强度和波长分布,可以对样品中的化合物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1.激发:激发光源照射样品溶液,激发光源通常为紫外光和可见光,其波长需要与所研究的物质的激发波长匹配。

激发光源经过滤波器选择特定波长的光线,然后通过光导纤维引导到样品室中。

2.激发态产生:样品中的物质吸收光能量,使得物质的电子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

激发态的产生取决于样品中的化合物种类,以及激发光源的能量和波长等因素。

3.荧光发射:激发态的物质经过热辐射和无辐射跃迁的复合过程,返回基态。

在这个过程中,部分能量以荧光的形式发射出来。

发射的荧光波长与激发光的波长不同,可以通过光栅或者单色仪分离出来。

4.荧光光谱测量:通过荧光光谱仪对荧光进行测量,荧光光谱仪通常由光栅、检测器(如光电倍增管)和数据采集系统组成。

荧光光谱仪能够选择特定波长范围的荧光进行测量,并将荧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5.信号处理:荧光信号经过光电器件转换为电信号后,通过放大、调理和滤波等处理,最终通过数据采集系统记录和分析。

荧光分光光度法的优势在于其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广泛的应用范围。

它可以应用于环境、食品、制药、生物化学等领域的定量分析和荧光标记分析。

此外,荧光分光光度法还可以结合其他技术,如高效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等,提高其分析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荧光分光光度法的一些应用包括:药物分析、痕量元素测定、蛋白质分析、环境污染物检测、核酸分析、生物标记等。

在荧光分析中,还有一些常用的技术方法,如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荧光探针和荧光染料等,这些方法进一步扩展了荧光分光光度法的应用范围和分析手段。

总之,荧光分光光度法基于物质的吸收与发射荧光原理,通过测量荧光的强度和波长分布,实现对物质的定量和定性分析。

荧光分光光度法

荧光分光光度法
表面吸 光物质
问题( ) 问题(1)不同强度的光照射物质所产生 的荧光光谱形状是否相同? 的荧光光谱形状是否相同? (2)不同波长的光照射物质所产生的荧 ) 光光谱是否相同? 是否影响荧光强度? 光光谱是否相同? 是否影响荧光强度 单色器 I0 λex λem 单色器 检测器 I
表面吸 光物质
3、激发光谱:荧光λex不变时,记录荧光 、激发光谱:荧光 不变时, 强度F与激发波长之间的关系 与激发波长之间的关系。 强度 与激发波长之间的关系。
定性、 ③TLC定性、定量 定性
§2 原理 一、分子荧光产生 1、分子的电子能级: 、分子的电子能级:
C = C −C = C
ψ4 π*
π*
ψ3 ψ2 ψ1
π
π
三线态与单线态比较: 三线态与单线态比较: UV 基态单线态 ① 单线态 ②三线态
激发态 E2<E1 ,ε2<ε1, ② 的寿命可达 秒,而①的 的寿命可达1秒 寿命为10 跃迁几率① 寿命为 -8,跃迁几率①是②的106倍。
三、荧光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荧光物质发生荧光的过程: 荧光物质发生荧光的过程: A 荧光物质对光的吸收 B通过无辐射跃迁,跃迁到第一电子激发态 通过无辐射跃迁, 通过无辐射跃迁 的最低振动能级。 的最低振动能级。 C 跃迁至基态各振动能级 D 各振动能级分子,通过无辐射跃迁回基 各振动能级分子, 态的最低振动能级。 态的最低振动能级。
引起荧光熄灭的形式: 引起荧光熄灭的形式: 碰撞熄灭: 碰撞熄灭:由于碰撞而损失能量 化学淬灭:荧光物与加入的物质发生反应, 化学淬灭:荧光物与加入的物质发生反应, 生成新的化合物。 生成新的化合物。 体系间跨越:单线态变成三线态。 体系间跨越:单线态变成三线态。 自熄灭现象:当荧光物质的浓度升高而产生。 自熄灭现象:当荧光物质的浓度升高而产生。

简述荧光分光光度法的原理

简述荧光分光光度法的原理

简述荧光分光光度法的原理荧光分光光度法(Fluorescence Spectrophotometry)是一种分析化学技术,利用物质在荧光激发下发出更长波长的荧光辐射来测定物质的含量或性质。

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相比,荧光分光光度法对于具有天然或人工诱导荧光性质的分析物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荧光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基于分子的电子能级结构和电荷转移的量子化学过程。

当物质吸收辐射能量而处于激发态时,其分子内的电子会跃迁至高能级的激发态轨道,而随后又会返回到基态。

返回基态时,分子会通过非辐射跃迁散失能量,部分以辐射形式释放出来,即发出荧光。

荧光的波长通常较原始激发辐射能量的波长长,一般在可见光或近紫外光区域。

荧光分光光度法的基本设备包括激发源、选择性的滤光片或光栅、样品室、接收器和数据处理器。

光源通常是一个Xe闪光灯、汞灯或激光器,可提供适当波长的辐射。

这些辐射经过选择性的滤光片或光栅进行波长选择,然后照射到样品上。

样品与激发光发生作用后,会发射出荧光,其中一部分被收集并导入接收器中。

接收器随后将荧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通过数据处理器进行进一步分析和处理。

荧光分光光度法具有以下优点:1.高灵敏度:荧光信号的检测灵敏度远高于吸收光度法。

这是因为荧光信号的检测不受激发光波长影响,而仅受物质的荧光效率影响。

2.高选择性:由于荧光分光光度法是通过分子特征的电子能级来分析样品,因此具有较高的选择性。

可以通过设计适当的荧光探针或使用特异性荧光标记物来分析特定物质。

3.宽测量范围:荧光信号的测量范围通常宽于吸收光度法。

这是因为吸收光度法所测量的信号是来自于激发光的吸收,而荧光信号的测量是来自于荧光发射。

4.低背景噪声:相对于吸收光度法,荧光分光光度法的背景噪声通常较低。

这是因为背景荧光的产生通常很少,且荧光信号较强烈,很容易与背景噪声区分开来。

5.可检测多组分:荧光分光光度法可以使用不同的激发波长和荧光波长来分析多组分样品。

荧光分光光度法

荧光分光光度法

荧光分光光度计的结构与操作
1 2 3
荧光分光光度计的结构
荧光分光光度计由光源、单色器、样品池、检测 器等部分组成,各部分协同工作完成荧光光谱的 测量。
荧光分光光度计的操作步骤
操作步骤包括样品准备、仪器调试、参数设置、 数据采集与分析等,操作时应严格按照仪器说明 书进行。
荧光分光光度计的维护与保养
为了保持仪器的性能和延长使用寿命,应定期对 仪器进行维护和保养,如清洁光学元件、检查电 路连接等。
荧光分光光度法
目录
CONTENTS
• 荧光分光光度法简介 • 荧光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 荧光分光光度法的实验技术 • 荧光分光光度法的应用实例 • 荧光分光光度法的挑战与展望
01 荧光分光光度法简介
CHAPTER
定义与原理
定义
荧光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基于荧光物质与激发光的相互作用, 通过测量荧光光谱来研究荧光物质性质的分析方法。
利用荧光染料标记DNA或RNA,通过 荧光光谱法检测基因表达和突变,以 及DNA和RNA的定量分析。
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
污染物检测
荧光分光光度法可用于检测水体、土壤和空气中的有 害物质,如重金属、农药、酚类化合物等。
饮用水安全
通过荧光光谱法检测饮用水中的消毒副产物,确保饮 用水安全。
生态毒理学研究
荧光光谱的定量分析方法
荧光光谱的定量分析原理
荧光光谱的定量分析基于荧光物质浓度与荧 光强度之间的线性关系,通过测量荧光强度 可以推算出荧光物质的浓度。
荧光光谱的定量分析方法
定量分析方法包括标准曲线法、内标法、外标法等 ,应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
荧光光谱的定量分析误差 来源
误差来源包括仪器误差、样品不均匀性、操 作误差等,应采取相应措施减小误差,提高 分析精度。

荧光分光光度法的原理

荧光分光光度法的原理

荧光分光光度法的原理
荧光分光光度法(Fluorescence Spectrophotometry)是一种基
于样品发射荧光的分析方法。

其原理可以概括为:在荧光分光光度法中,首先使用一定波长的激发光照射样品,样品吸收激发光能量后从基态到激发态跃迁。

然后,样品从激发态返回基态时,会发射出比激发光长波长的荧光。

通过测量样品发射的荧光强度和波长分布,可以获得关于样品的光谱信息。

其主要原理如下:
1. 激发:在荧光分光光度法中,使用适当波长的激发光源照射样品。

这些激发光由荧光光源产生,其波长通常位于紫外、可见光或近红外区域。

2. 吸收:样品分子吸收激发光,其中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

吸收光谱可以在分光光度计中测量,它描述了样品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程度。

3. 荧光:激发态的样品分子保持相对较长的寿命,然后通过辐射转换为基态。

在此过程中,一部分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并发射出长波长的荧光。

荧光光谱可以在分光光度计中测量,它显示了样品发射荧光的强度和波长分布。

4. 分光:分光光度计会通过使用光栅或光柱将发射光进行分散。

然后,光谱仪通过调整光栅或光柱的角度,使得不同波长的光在光谱仪中的不同位置聚焦。

通过检测不同波长的荧光,光谱仪可以获得关于样品的发射光谱。

通过测量不同波长下的荧光强度,荧光分光光度法可以提供关于样品的化学和结构信息。

这种方法广泛应用于分析领域,例如生物化学、环境监测、药物分析等。

荧光分光光度法-48页精选文档

荧光分光光度法-48页精选文档
散射类别:a 瑞利散射 b拉曼散射
散射光波长与荧光接近,对荧光强度测定 有干扰,使其读数增大。
荧 光 光 谱
(2)不同波长的光照射物质所产生的荧 光光谱是否相同? 是否影响荧光强度?
单色器
I0
I
λex
λem 单色器
表面吸 光物质
检测器
3、激发光谱:荧光λex不变时,记录荧光 强度F与激发波长之间的关系。
单色器
I0
λex
I 表面吸
光物质
F
λem 单色器
检测器 λ
特征: (1)位移:λem>λex stokes 位移:说明在激发和发射之间存在一 定的能量损失。 产生原因:振动驰豫、内转换
③TLC定性、定量
§2 原理 一、分子荧光产生
1、分子的电子能级: CCCC
ψ4
π*
π* ψ3
π
ψ2
π
ψ1
三线态与单线态比较:
UV
基态单线态 ① 单线态 ②三线态 激发态
E2<E1 ,ε2<ε1, ② 的寿命可达1秒,而①的 寿命为10-8,跃迁几率①是②的106倍。
振动能级:物质分子中存在一系列电子能级, 而每个电子能级中又包含一系列的振动和转 动能级。
第二激发态
第一激发态
电子能级
振动能级
(2)荧光光谱的形状与激发波长无关 (3)荧光光谱与激发光谱相似 (4)荧光强度与激发光波长有关
三、荧光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荧光物质发生荧光的过程:
A 荧光物质对光的吸收 B通过无辐射跃迁,跃迁到第一电子激发态 的最低振动能级。
C 跃迁至基态各振动能级 D 各振动能级分子,通过无辐射跃迁回基 态的最低振动能级。
1、荧光物质的必要条件 A 强吸光结构,共轭π—π* B 高荧光效率。

分析化学实验: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硫酸奎宁含量

分析化学实验: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硫酸奎宁含量

分析化学实验: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硫酸奎宁含量实验原理:1. 荧光的基本原理:荧光是辐射化学现象的一种,是在入射光激发下,物质吸收能量后从基态转移到激发态,被激发原子或分子所吸收的激发能将被转化为从分子激发状态向基态的自发发射辐射的形式释放出来。

荧光可见光区的波长范围在波长为350-750nm之间,常由UV光激发得到。

2. 荧光分光光度法原理:荧光分光光度法是以样品颗粒在紫外束照射下被激发后,再根据样品发射的荧光强度测定样品中某种物质的含量的方法。

该方法具有选择性强、灵敏度高、抗干扰力强等特点。

3. 测定硫酸奎宁含量:硫酸奎宁在紫外波长下有较高的荧光效应,故可通过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

首先将硫酸奎宁与酸性碳酸钠反应,获得荧光的化合物成分,并进行荧光强度的测定。

根据荧光计读数与标准曲线的对照,即可计算出硫酸奎宁的含量。

实验步骤:1. 预处理:将一定量的硫酸奎宁样品放入蒸馏水中,振荡均匀,准备样品处理。

2. 样品处理:取10mL的硫酸奎宁样品,加入少量酸性碳酸钠溶液,加热沸腾1-2分钟,使硫酸奎宁溶解并将废物化为二氧化碳水。

3. 样品荧光强度测定:将处理后的样品装入石英荧光比色皿中,并利用荧光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

首先进行零测,再利用已知浓度的硫酸奎宁标准溶液构建标准曲线,根据标准曲线定量测定荧光强度。

根据所获荧光强度曲线上的点,可确定样品中硫酸奎宁的含量。

实验注意事项:1. 标准溶液的配制需准确,以确保测量精确性和可靠性。

2. 荧光分光光度计需要保持稳定状态,避免其他光源的干扰。

3. 操作时要避免样品带入气泡或杂质,以确保准确测量。

实验结果及分析:根据标准曲线所得,硫酸奎宁样品中的平均含量为x g/L,误差为±y g/L,因此,可得出硫酸奎宁样品的含量范围。

对比所得结果,若误差在容许范围内,即可认为实验测量合格,并可计算出该硫酸奎宁样品的纯度或含量。

荧光分光光度法 (Fluorescence Spectrophotometry)

荧光分光光度法 (Fluorescence Spectrophotometry)

荧光分光光度法(Fluorescence Spectrophotometry)前言:•1852年,斯托克斯(Stokes)发现萤石在暗处受到光的照射会发出一种蓝白色的光,他把这种光命名为“荧光”。

•1868年Goppelstroeder发表了利用Al-桑色素绿色荧光来分析微量Al的分析方法,可见荧光分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分析方法。

时至今日,荧光分析在方法上取得了极大的进展。

促进了诸如:时间分辨、相分辨、荧光偏振、荧光免疫、同步荧光等荧光分析新方法的发展,同时促使各种各样新型荧光分析仪器的出现。

在仪器化方面,微机控制的全自动荧光分析仪具有灵敏度高(比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高2~3个数量级)、选择性好、工作曲线线性范围宽,且能提供激发光谱、发射光谱、发光强度、发光寿命、量子产率、偏振和各向异性诸多信息等优点,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痕量分析技术。

在生物、医学、医药、环境和石油工业等诸多领域,荧光分析法都有广泛的应用。

不仅能直接和间接地分析众多的有机化合物,而且利用与有机试剂间的反应还能进行许多无机元素的测定。

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荧光这种光致发光(photoluminescence)的本质进一步被揭开:•物质除了受紫外-可见光照射后会发出紫外和可见(UV-Vis)荧光之外,受其它各种不同波长光的照射后,同样也有发光现象。

例如:X-荧光、红外荧光等。

•除了吸收光能使分子激发而发光,根据起始激发形成的方式,可以将荧光同其它的发光类型(例如:生物发光、热发光、化学发光和摩擦发光)区别开来。

•通过化学反应使分子受激而发光称为“化学发光”。

利用化学发光进行分析工作叫“化学发光分析”。

•化学发光分析、荧光分析和磷光分析统称为“分子发光分析(molecular luminescence)”。

•荧光和磷光同属光致发光。

通过测定发光的强度可以定量测定许多痕量的无机物和有机物。

•相对于磷光和化学发光而言,目前荧光法的应用较多。

本章主要讨论荧光分析。

荧光分光光度计(分子荧光)

荧光分光光度计(分子荧光)

荧光分光光度计(分子荧光)Fluores_cence •1楼1、基本原理在室温下分子大都处在基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当受到光的照射时,便吸收与它的特征频率相一致的光线,其中某些电子由原来的基态能级跃迁到第一电子激发态或更高电子激发态中的各个不同振动能级,这就是在分光光度法中所述的吸光现象。

跃迁到较高能级的分子,很快通过振动弛豫、内转换等方式释放能量后下降到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能量的这种转移形式,称为无辐射跃迁。

再由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下降到基态的任何振动能级,并以光的形式放出它们所吸收的能量,这种光便称为荧光。

荧光分析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强、需样量少和方法简便等优点,它的测定下限通常比分光光度法低2~4个数量级,在生化分析中的应用较广泛。

荧光分析法是测定物质吸收了一定频率的光以后,物质本身所发射的光的强度。

物质吸收的光,称为激发光;物质受激后所发射的光,称为发射光或荧光。

如果将激发光用单色器分光后,连续测定相应的荧光的强度所得到的曲线,称为该荧光物质的激发光谱(ex citation spectrum)。

实际上荧光物质的激发光谱就是它的吸收光谱。

在激发光谱中最大吸收处的波长处,固定波长和强度,检测物质所发射的荧光的波长和强度,所得到的曲线称为该物质的荧光发射光谱,简称荧光光谱(fluorescence spectrum)。

在建立荧光分析法时,需根据荧光光谱来选择适当的测定波长。

激发光谱和荧光光谱是荧光物质定性的依据。

某些物质的分子能吸收能量而发射出荧光,根据荧光的光谱和荧光强度,对物质进行定性或定量的方法,称为荧光分析法(fluoresc ence analysis)。

对于某一荧光物质的稀溶液,在一定波长和一定强度的入射光照射下,当液层的厚度不变时,所发生的荧光强度和该溶液的浓度成正比,这是荧光定量分析的基础。

2、检测荧光的仪器测定荧光可用荧光计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其二者的结构复杂程度不同,但其基本结构是相似的。

简述荧光分光光度法的原理

简述荧光分光光度法的原理

简述荧光分光光度法的原理荧光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利用荧光物质发光的特性来检测物质浓度和测量物质波长的方法,具有简单、可靠、灵敏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学、环境科学等领域。

本文将简要介绍荧光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及其应用。

一、荧光分光光度法的原理荧光分光光度法利用荧光物质的吸收和发射特性来实现分光光度测量。

当荧光物质被照射到光源处时,会发生荧光反应,产生一种新的光信号。

这种光信号与光源发出的光信号之间可以进行比较,从而测量荧光物质的浓度。

荧光分光光度法的基本步骤包括:1. 光源:通常使用LED、激光等光源。

2. 荧光物质:将荧光物质放置在光源前,使其与光源接触。

3. 激发:将荧光物质激发为激发态,产生荧光信号。

4. 检测:将激发态荧光物质退激发,使其回到基态,接收检测光信号。

5. 比较:将接收到的荧光信号与光源发出的光信号进行比较,计算荧光信号的强度和频率。

二、荧光分光光度法的应用荧光分光光度法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1. 化学:荧光分光光度法可用于检测化合物的浓度和性质,如荧光检测剂、化学分析等。

2. 生物学:荧光分光光度法可用于检测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分子的浓度和活性,如荧光染色、生物成像等。

3. 环境科学:荧光分光光度法可用于检测污染物的浓度和毒性,如荧光传感、荧光成像等。

三、荧光分光光度法的优点1. 简单:荧光分光光度法操作简单,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和技术,易于实现。

2. 可靠:荧光分光光度法具有可靠的检测能力,可以测量非常微小的浓度变化。

3. 灵敏:荧光分光光度法对于微小的荧光信号也具有很好的灵敏度。

4. 长寿命:荧光物质具有长寿命,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检测到荧光信号,因此可以应用于需要长时间检测的场合。

四、总结荧光分光光度法是一种简单、可靠、灵敏的分光光度法,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学、环境科学等领域。

随着荧光技术的发展,荧光分光光度法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未来将会在更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荧光素的乙醇溶液在0℃以下每降低10 ℃,荧 光效率增加3%,冷至-80℃时,荧光效率为100%。
影响荧光的外界因素
(三)pH值:
具酸或碱性基团的有机物质,在不同 pH 值
时,其结构可能发生变化,因而荧光强度将发生
改变;对无机荧光物质,因 pH 值会影响其稳定 性,因而也可使其荧光强度发生改变。
6.2.2.4 分子荧光的类型
• 分子因吸收光能而被激发,所产生的次级 光发射现象称为光致发光; • 分子被激发的能量是由化学反应释放的能 量所提供,其发光现象称为化学发光。
•由生物体内化学反应所引起的发光现象,被称 为生物发光。
• 荧光棒
• 荧光棒内主要由过氧化物、酯类化合物 和荧光染料三种化学成分构成。荧光棒 发光原理是过氧化物和酯类化合物发生 反应后,能量传递至荧光染料,再由染 料发出荧光。
如 -OH、-OR、 -NH2、-CN、-NR2等;
吸电子基降低荧光,如 -COOH、 -
C=O、 -NO2、-NO、-X等;
取代基之间若发生氢键,增强分子平面性和 刚性会加强荧光:
COOH COOH
水杨酸
O C OH OH
OH
OH
无荧光 有荧光 有荧光
重原子降低荧光但增强磷光, 如苯环被卤素取代,从氟苯到碘苯,荧光逐渐减弱 到消失,该现象也称重原子效应。
转换”。(“内转换”过程同样也发生在三线
激发态的电子能级间)
3.荧光发射:当激发态的分子通过振动驰豫—内转移— 振动驰豫到达第一单线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时,第 一单线激发态最低振动能级的电子可通过发射辐射 (光子)跃回到基态的不同振动能级,此过程称 为 “荧光发射”。如果荧光几率较高,则发射过程较 快,需10-9 ~10-7秒。(它代表荧光的寿命) 4.磷光发射:第一电子三线激发态最低振动能级(亚稳态) 的分子以发射辐射(光子)的形式回到基态的不同振 动能级,此过程称为 “磷光发射”。 荧光和磷光的根本区别: 荧光是由单重跃迁-单重引起的, 磷光则由三重跃迁-单重产生的。
分子去活化过程及荧光的发生
1. 振动弛豫:在溶液中,处于激发态的溶质分子与溶剂
分子间发生碰撞,把一部分能量以热的形式迅速传递
给溶剂分子(环境),在10-11~10-13 秒时间回到同 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这一过程称为振动弛 豫。
2. 内转移:当激发态S2的较低振动能级与S1的较 高振动能级的能量相当或重叠时,分子有可能 从S2的振动能级以无辐射方式过渡到S1的能量 相等的振动能级上,这一无辐射过程称为“内
共轭度越大,荧光越强。
共轭结构与荧光的关系
lex=205nm lem=278nm F=0.11
lex=286nm lem=321nm F=0.29
lex=356nm lem=404nm F=0.36
共轭结构与荧光的关系
分子结构与荧光
3)刚性结构和共平面性:
分子刚性( Rigidity )越强,分子振动少, 与其它分子碰撞失活的机率下降,荧光量子效率 提高。 如荧光素( 大)与酚酞(=0)
单色器
I0 液 槽 I 单色器


检测器
荧光分光光度计的结构示意图 单色器:选择激发光波长的第一单色器和选择发射光 (测量)波 长的第二单色器。 光源:高压汞灯、氙灯 检测器:光电倍增管
• 激发光源 要求发射强度大,波长范围宽,而且在整个 波长范围内强度一致.常用高压汞灯和氙弧 灯. • 滤光片和分光器 干涉滤光片;分光器多采用光栅 • 样品室 样品室由样品池及样品转换器组成.其中 样品池用石英或低荧光的玻璃材料.
• 用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细胞
• 用这种能自己发光的荧光分子来作为生 物体(细胞、细胞器)的标记。 • 将这种荧光分子通过化学方法挂在其他 不可见的分子上,原来不可见的部分就 变得可见了。
荧光染料
• 能发出荧光的染料。在吸收可见光和紫 外光后,能把紫外光转变为波长较长的 可见光波而反射出来,呈闪亮的鲜艳色 彩。 • 用于增白洗衣粉中的增白剂, • 指示信号用的各种荧光路标漆, • 荧光标志服等。
↑,荧光强度↑,测定灵敏度↑。荧光法绝对灵 敏 度 实 际 定 义 为 φ ε /H ( H 发 射 光 谱 半 峰 宽 度 μ m-1 ) 。
• •
发射单色器
用于选择投射到检测器的荧光波长。
检测器
荧光或磷光的强度较弱,要求检测器灵敏度高。 精密的荧光光度计采用光电倍增管为检测器,将转入 的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并将其放大,由记录器记录 荧光强度。
6.3.2 荧光分析方法特点及应用
(一)荧光分析方法及特点 1.标准曲线法 用已知的标准物质经过和试样同样的处理后, 配成一系列标液。测定标液的荧光强度,用荧光强 度对标液浓度绘制标准曲线,然后根据试液的荧光 强度,在标准曲线上求出试样中荧光物质的含量。
1.产生并可观察到荧光的条件:
i )分子具有与辐射频率相应的 荧光结构
(内因);
ii)吸收特征频率的光后,应可产生具一定 量子效率的荧光。 即量子效率 F足够大:
发射的荧光量子数 F 吸收的光量子数
2.分子结构与荧光的关系
1)跃迁类型:
通常,具有 —* 及 n—* 跃迁结构的分子 才会产生荧光。而且具 —* 跃迁的荧光效率比 n—*跃迁的要大得多。 2)共轭效应:
电子处于激发态是不稳定状态,返回基态时,通过辐射 跃迁(发光)和无辐射跃迁等方式失去能量。 传递途径 辐射跃迁 无辐射跃迁
荧光
延迟荧光
磷光
系间窜跃 内转移
外转移
振动弛豫
激发态停留时间短、返回速度快的途径,发生的几率大,发 光强度相对大。 荧光:时间较短,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基态。 磷光:自旋禁阻,时间较长,第一激发三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 →基态。
苯胺
+ OH NH4 +
H
NH2
pH7~12
OHH
+
NHpH >13
pH < 2
苯胺在pH7-12溶液中会发生蓝色荧光,在pH小于2或大于13的溶 液中都不发生荧光。
影响荧光的外界因素
(四)内滤光和自吸: 体系内存在可以吸收荧光的物质,或荧光物 质的荧光短波长与激发光长波长有重叠,均可使 荧光强度下降,称为内滤光;当荧光物质浓度较 大时,可吸收自身的荧光发射称为荧光自吸。
影响荧光的外界因素
(五)荧光猝灭:
碰撞猝灭; 静态猝灭; 转入三重态的猝灭; 电子转移猝灭;
自猝灭。
例:猝灭剂(quencher)的影响
荧光猝灭:是指荧光物质分子与溶剂或其它溶质 分子相互作用,引起荧光强度降低、消失或荧光强 度与浓度不呈现线性关系的现象。 引起荧光猝灭的物质,称为猝灭剂,如卤素 离子、重金属离子、氧分子、硝基化合物、重氮化 合物、羰基化合物等吸电子极性物质。 荧光猝灭法: 有些猝灭剂的加入,其荧光强度的减 少与荧光猝灭剂的浓度呈线性关系,可用于测定 猝灭剂的含量,这种方法称为荧光猝灭法。
图6-8 蒽在乙醇溶液中的镜像光谱
3.荧光光谱的特点: ①斯托克斯位移(Stokes shift)。与激发光谱相比,
荧光光谱的波长总是出现在更长的波长处;
②荧光光谱与激发波长无关。无论用λ=250和350nm
作激发光源,所得荧光光谱形状和峰的位置都是相同;
③吸收光谱与发射光谱大致成镜像对称。
6.2.4 荧光量子产率与分子结构
第6章.荧光分光光度法
6.1 6.2 6.3 6.4 概述 方法原理 荧光分析法 荧光分光光度法在生物工程分析中的应用
6.1 概述
荧光蛋白质
• 在2008年10月8日,诺贝尔奖委员会将化学奖 授予日本化学家下村修(Osamu Shimomura) 、美国科学家马丁•沙尔菲(Martin Chalfie )和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Roger Y. Tsien)三人,以表彰他们“发现和发展了绿 色荧光蛋白质(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技术。
荧光增白剂
• 它的特性是能激发入射光线产生荧光, 使所染物质获得类似荧石的闪闪发光的 效应,使肉眼看到的物质很白,达到增 白的效果。 • 其作用是把制品吸收的不可见的紫外线 辐射转变成紫蓝色的荧光辐射,与原有 的黄光辐射互为补色成为白光,提高产 品在日光下的白度。
6.2 方法原理
6.2.1荧光(磷光)产生机理
(3) 刚性平面结构
-O O -O O C O
C
COO-
COO-
酚酞(无荧光)
荧光素
O
N Mg N O
N O-
8-羟基喹啉(弱荧光)
红色荧光
联二苯 φ= 0.2
芴 φ= 1.0 C H 2
( 强荧光物质)
3,4-苯并芘
刚性结构和共平面性与荧光的关系
OH N
8 — 羟基喹啉
O N Mg1/2
8 — 羟基喹啉镁
6.3荧光分析法
一.荧光分析的定量基础 荧光强度与溶液浓度的关系 F=F I0 Cb
F — 荧光效率
— 荧光物质的摩尔吸光系数 I0 — 激发光强度
I0
I
F
b — 液层厚度
溶液的荧光
F = KC (该式只有当 Cb≤ 0.05时才 成立)
2. 荧光分光光度计
2. 荧光分光光度计
光源 放大和指示仪表
刚性结构和共平面性与荧光的关系
刚性结构和共平面性与荧光的关系
H3C
SO3Na CH3 N CH3
7 - 二甲胺萘 – 1 - 磺酸盐 F =0.75
CH3 N
SO3Na
8 - 二甲胺萘 – 1 - 磺酸盐 F 结构与荧光
4)取代效应:
给电子取代基增强荧光(p-共轭),
2.荧光分析法的灵敏度 比吸光法高得多,更适合于低浓度物质的分子。 这两种方法在灵敏度方面的差别主要是由于同浓度相 关的参数的测量方式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