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精气血津液之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精气血津液之精

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发展史上,在气的概念的演变过程中,以《管子》为代表,将气范畴规定为精、精气,提出了精气说,认为精气是最细微而能变化的气,是最细微的物质存在,是世界的本原,是生命的来源。精、精气即是气,是形成天地万物和人类的精微物质,是最细微的物质存在。精气说是一种接近原子论的唯物主义思想。

精(精气)在中医学上,其义有五:一是精泛指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禀受于父母,充实于水谷之精,而归藏于肾者,谓之先天之精;由饮食物化生的精,称为水谷之精。水谷之精输布到五脏六腑等组织器官,便称为五脏六腑之精。泛指之精又称为广义之精。二是精指生殖之精,即先天之精。系禀受于父母,与生俱来,为生育繁殖,构成人体的原始物质。生殖之精又称为狭义之精。三是精指脏腑之精,即后天之精。脏腑之精来源于摄入的饮食物,通过脾胃的运化及脏腑的生理活动,化为精微,并转输到五脏六腑,故称为五脏六腑之精。四是精是指精、血、津、液的统称。五是精指人体正气。

人之精根源于先天而充养于后天,“人之始生,本乎精血之原;人之既生,由乎水谷之养。非精血,无以充形体之基;非水谷,无以成形体之壮”。

先天之精:人之始生,秉精血以成,借阴阳而赋命。父主阳施,犹天雨露;母主阴受,若地资生。男女媾精,胎孕乃成。父母生殖之

精结合,形成胚胎之时,便转化为胚胎自身之精,此既禀受于父母以构成脏腑组织的原始生命物质。

后天之精:胎儿月足离怀,出生之后,赖母乳以长气血,生精神,益智慧。脾胃为水谷之海,气血之父。“水谷之精气为营,悍气为卫,营卫丰盈,灌溉诸脏。为人身充皮毛,肥腠理者,气也;润皮肤,美颜色者,血也。以人之禀赋言,则先天强厚者多寿,先天薄弱者多夭。后天培养者寿者更寿,后天斫削者夭者更夭。

脾胃为人生后天之根本,人之既生赖水谷精微以养,脾胃强健,‘‘饮食增则津液旺,自能充血生精也”。脾胃运化水谷之精微,输布到五脏六腑而成为五脏六腑之精,以维持脏的生理活动,其盈者藏于肾中。人体之精主要藏于肾中,虽有先天和后天之分,但“命门得先天之气也,脾胃得后天之气也,是以水谷之精本赖先天为之主,而精血又必赖后天为之资”。

精的功能:

繁衍生殖:生殖之精与生俱来,为生命起源的原始物质,具有生殖以繁衍后代的作用。这种具有生殖能力的精称之为天癸。男子二八天癸至,精气溢泻;女子二七而天癸至,月事应时而下。精盈而天癸至,则具有生殖能力。男女媾精,阴阳和调,胎孕方成,故能有子而繁衍后代:俟至老年,精气衰微,天癸竭而地道不通,则丧失了生殖繁衍能力。由此可见,精是繁衍后代的物质基础,肾精充足,则生殖能力强;肾精不足,就会影响生殖能力。故补肾填精是临床上治疗不育、不孕等生殖机能低下的重要方法。

生长发育:人之生始于精,由精而成形,精是胚胎形成和发育的物质基础。人出生之后,犹赖月精的充养,才能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随着精气由盛而衰的变化,人则从幼年而青年而壮年而步入老年,呈现出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运动规律;这是临床上补肾以治疗五软五迟等生长发育障碍和防治早衰的理论依据。

生髓化血:肾藏精,精生髓.脑为髓海。故肾精充盛,则脑髓充足而肢体行动灵活,耳目聪敏。精盈髓充则脑自健,脑健则能生智慧,强意志,利耳目,轻身延年。故防治老年性痴呆多从补肾益髓人手。精生髓,髓可化血,精足则血充,故有精血同源之说。临床上用血肉有情之品,补益精髓可以治疗血虚证。

濡润脏腑:人以水谷为本,受水谷之气以生:饮食经脾胃消化吸收,转化为精:水谷精微不断地输布到五脏六腑等全身各组织器官之中,起着滋养作用,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其剩余部分则归藏于肾,储以备用:肾中所藏之精,既贮藏又输泄,如此生生不息。

神志活动:

何为神志?神志,又称神明、精神。志为情志,亦属于神的范畴。中医学根据天人相应,形神统一的观点,认为神的含义有三:其一,泛指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包括人体生命活动规律;其二,指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其三,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情志、感觉、动作等生理活动,为人类生命活动的最高级形式,即中医学中狭义的神。人的神志活动主要包括五神(即神、魂、魄、意、志)和五志(即喜、怒、思、忧、恐)两个方面。

神志活动与五脏调节:

五脏与五神的关系是: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所以称五脏为“五神脏”。神魂魄意志是人的精神思维意识活动,属于脑的生理活动的一部分。中医学将其分属于五脏,成为五脏各自生理功能的一部分,但总统于心。

心藏神是指心统领和主宰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活动。魂、魄、意、志四神以及喜、怒、思、忧、恐五志,均属心神所主。

魄是不受内在意识支配而产生的一种能动作用表现,属于人体本能的感觉和动作,即无意识活动。如耳的听觉、目的视觉、皮肤的冷热痛痒感觉,以及躯干肢体的动作、新生儿的吸乳和啼哭等,都属于魄的范畴。魄与生俱来,为先天所获得,而藏于肺。故气旺盛则体健魄全,魄全则感觉灵敏,耳聪目明,动作正确协调。反之,肺病则魄弱,甚至导致神志病变。

魂,一是指能伴随心神活动而作出较快反应的思维意识活动;一是指梦幻活动。肝主疏泄及藏血,肝气调畅,藏血充足,魂随神往,魂的功能便可正常发挥,所谓“肝藏血,血舍魂”。如果肝失疏泄或肝血不足,魂不能随神活动,就会出现狂乱、多梦、夜寐不安等症。

魂和魄均属于人体精神意识的范畴。但魂是后天形成的有意识的精神活动,魄是先天获得的本能的感觉和动作。

脾藏意:意,忆的意思,又称为意念。意就是将从外界获得的知识经过思维取舍,保留下来形成回忆的印象。脾气健运,化源充足,气血充盈,髓海得养,即表现出思路清晰,意念丰富,记忆力强;反

之,脾的功能失常。

肾藏志:志为志向、意志。即意已定而确然不变,并决定将来之行动欲付诸实践者,谓之志。意与志。均为意会所向,故意与志合称为意志。但志比意更有明确的目标,所谓“志者,专意而不移也”。肾精生髓,上充于脑,髓海满盈,则精神充沛,志的思维意识活动亦正常。若髓海不足,志无所藏,则精神疲惫,头晕健忘,志向难以坚持。

五志与五脏:

情志泛指人的情感、情绪,也是人的心理活动,亦属于神的范畴。人的情志有五,即怒、喜、思、忧、悲: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五脏与五志的关系是: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喜怒思忧恐是人们对外界信息所引起的情志变化,是整个精神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情志活动要通过五脏的生理功能而表现出来,故也将其分别归属于五脏之中。

心在志为喜:适当的喜乐,能使血气调和,营卫通利,心情舒畅,有益于心的生理活动。但过度的喜乐,则可损伤心神。由于心能统领五志,故五志过极皆能伤心。

肝在志为怒:大怒可伤肝,使肝的阳气升发太过而致病。反之,肝的阴血不足,阳气偏亢,则稍有刺激,便易发怒。

脾在志为思:脾气健运,化源充足,气血旺盛,则思虑、思考等心理活动正常。若脾虚则易不耐思虑,思虑太过又易伤脾,“思伤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