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广播电视节目创新的三个面向及其相关问题(一)

合集下载

最新-电视节目创新途径与模式 精品

最新-电视节目创新途径与模式 精品

电视节目创新途径与模式一、模式时代中国电视节目创新的焦虑与困惑模式,在当前中国电视节目创新中备受关注,却又极易引发争论。

近几年来,荷兰,、英国、等欧洲节目公司的模式产品源源不断地登陆中国电视荧屏,接连创造收视热点,模式引进已然成为中国电视开展收视竞争最为重要的砝码,带动着中国电视进入到一个模式制胜的时代。

模式景观不仅引发了学界对克隆抄袭、模式雷同、原创不足等电视节目创新问题的普遍关注和激烈探讨;而且也让业界陷入了一种模式焦虑中,一方面为已有节目模式的生命力而忧心忡忡,另一方面又为如何寻找到新的、富有竞争力的节目模式而殚精竭虑。

对比近两年省级卫视的模式引进类节目开播与常规播出三个月后的收视效果,除了少数获得了较为稳定的收视提升,如《中国达人秀》的第一季、第二季,大多数收视持平或呈下降趋势,持续增长的后劲不足,生存质量与收视效果并不乐观。

模式焦虑之所以成为弥漫于中国电视节目创新实践的一种普遍情绪与心理状态,其症结主要在于各级电视机构期待通过新的节目模式赢得收视竞争、扭转收视劣势的迫切愿望。

模式引发的种种焦虑催生了相应的模式困惑,形态各异的节目模式有无组合变化的规律可言?换言之,如何超越节目模式的外在形式、把握其内在的核心竞争力?不论是模式引进,还是自创模式,电视节目创新都需要付出相当大的资金与人力投入,并且可能会面临着失败的风险。

模式困惑进而强化了选择性恐惧,对失败的恐惧进一步压制了自主创新的勇气和信心,助长了模式复制与克隆的行为,从而形成了一个焦虑———迷惑———恐惧———复制的创新怪圈。

因此,电视节目创新路径与模式成为当前亟需关注、值得思考的敏感话题。

电视节目创新的目标是突破与改造僵化、雷同的节目模式,确立有生命活力的新模式。

在模式焦虑与困惑的纠结中,所有的注意力都指向了如何创新电视节目的模式,其实,反而忽略了一个更为关键与根本的问题———节目创新模式的建立与创新。

电视节目创新模式是在不断探索节目内容与形式的创意组合过程中固化下来的模型与方式,与节目模式创新并非一回事,节目创新模式是在遵循节目创新规律的基础上,覆盖多种节目类型的创新方法论。

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创新之道

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创新之道

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创新之道文化类电视节目作为传播文化、推动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一直承载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人们的审美需求不断升级,传统的文化类电视节目也需要不断创新,以适应时代的潮流和观众的需求。

本文将从内容创新、形式创新、互动创新等方面探讨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创新之道。

一、内容创新传统的文化类电视节目主要以讲述历史、宣传传统文化、展示艺术等内容为主,这些内容虽然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和知识性,但缺乏时代感和亲和力。

在内容创新方面,文化类电视节目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多元化的文化元素:在文化类电视节目的策划中,应该多元化地融入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

这不仅包括传统的历史、艺术、文学等文化形式,还可以拓展到当代流行文化、民俗风情、新兴艺术等方面。

通过融合不同的文化元素,文化类电视节目可以更好地满足观众群体的多元化需求,提高受众的接受度和观赏性。

2. 时代化的表现形式: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文化类电视节目的表现形式也需要不断时代化。

可以通过VR、AR、大数据等技术手段,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也可以借助现代流行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展示传统文化的时代魅力。

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将文化元素与现代生活紧密结合,赋予文化类电视节目更强烈的时代感和亲和力。

3. 历史文化的解读与弘扬:文化类电视节目在内容创新中,还应该注重历史文化的解读与弘扬。

可以邀请专业学者解读历史事件、考古发现等,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历史文化的价值和魅力;也可以通过展示传统技艺、宣扬优秀传统文化人物等形式,弘扬传统文化的伟大精神和价值观。

二、形式创新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形式创新是其创新之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形式创新不仅可以使电视节目更加生动有趣,还可以提升观众的参与感和互动性。

在形式创新方面,文化类电视节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1. 多样化的节目形式:传统的文化类电视节目大多以谈话、纪录片等形式呈现,这种形式受众固然有一定的观赏性和知识性,但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

全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路径刁士锋

全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路径刁士锋

全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路径刁士锋发布时间:2021-11-02T05:21:21.153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20期作者:刁士锋[导读] 现阶段,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媒体融合已经逐渐成为时代发展的趋势,全媒体时代已经来临。

全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领域受众对节目内容提出更加多样化的要求,电视新闻节目的呈现形式需要不断进行创新。

肥城市融媒体中心山东肥城 271600摘要:现阶段,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媒体融合已经逐渐成为时代发展的趋势,全媒体时代已经来临。

全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领域受众对节目内容提出更加多样化的要求,电视新闻节目的呈现形式需要不断进行创新。

基于此,本文简要介绍了全媒体时代对电视新闻节目的影响,分析出了新阶段电视新闻节目的局限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效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电视新闻;全媒体;节目;创新引言:电视可以集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等于一体,曾经作为一种综合型设备在媒体界占据至高的地位。

但是随着全媒体概念的出现与发展,凭借极快的传播速度、多样化的传播载体、多元的内容,为人们带来了全新的获取信息渠道与方式,人们获取信息更加便捷,电视新闻独大的时代逐渐成为过去,全媒体占据了更大的市场份额,使得人们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改变。

电视新闻节目传递信息的方式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已经无法适应大众的需求,在大众心中的影响力逐渐下降,人们获取信息首选的途径也不再是电视新闻节目。

在全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媒体如何突破重围、抓住发展的机遇,是值得深刻探讨的问题。

1全媒体给电视新闻节目带来的影响分析根据相关调查研究数据显示,现阶段我国智能手机在大众中的普及率已经达到了百分之七十左右,也就是说,有将近10亿人使用智能手机。

再加上4G网络的覆盖以及5G网络的逐渐兴起,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通过手机的方式获取信息,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电视媒体必须面对全媒体时代引起受众分流的现实。

随着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盛行,人们获取信息更加便利,相对于电视媒体,自媒体门槛较低,很多机构、单位和个人都采用设立公众号的方式传递信息,新媒体凭借平台优势逐渐取代了电视媒体。

中国电视50年节目创新的三个发展阶段

中国电视50年节目创新的三个发展阶段

中国电视50年节目创新的三个发展阶段从“宣传品”、“作品”到“产品”——中国电视50年节目创新的三个发展阶段阶段性成果之一。

)(本文系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文化创意产业与中国影视文化建设问题研究》(项目编号:0bjjd8b000b)[内容摘要]中国电视50年来,节目创新经历了从以“宣传品”为主导到以“作品”为主导,再到以“产品”为主导的三个发展阶段。

在以“宣传品”为主导的阶段,电视节目从多种传媒艺术样式的借鉴与模仿中获得滋养;在以“作品”为主导的阶段,电视节目创新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形式探索,90年代的观念探索,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传媒特征和艺术特征;在以“产品”为主导的阶段,电视节目创新进行了产业化和市场化的探索,产生了较高的效益。

面对新媒体的冲击,电视节目既面临巨大的挑战也拥有较大的创新空间。

[关键字] 中国电视;节目创新;传媒;艺术中国电视已经走过了50年(电视是各艺术门类中最为年轻的一种,中国电视于1958年5月1日试播,呼号为“北京电视台”,并于同年9月2日正式播出,因此今年是中国电视诞生50周年。

),在半个世纪的历史进程中,她有过创业的艰辛、探索的曲折,也有过成功的辉煌与喜悦……而始终未曾间断的是她一以贯之、孜孜不倦的创新。

中国电视50年,从某种意义上看,就是一部不断满足中国百姓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创新史。

在内容生产方面,我们可以用“品”(“品“有类型、种类、等级、格调、评价等多种意思,为中国古代文论中的重要概念。

如《书·禹贡》中“五品不逊”,《沧浪诗话》中“诗之品有九”,《世说新语·文学》中“品评卓逸”,谢赫的“三品”、钟嵘的“神品”等。

)字来划分出中国电50年的三个发展阶段:前20年是以“宣传品”为主导的阶段;后30年又可分为两个时期——以“作品”为主导的阶段和以“产品”(胡智锋、顾亚奇:《中国电视内容生产的潮流与趋势》,《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6年第1期,《新华文摘》2006年第10期转载。

关于广播新闻评论节目的创新策略与思考

关于广播新闻评论节目的创新策略与思考

第4卷第03期H硌论t i广电聚焦关于广播新闻评论节目的创新策略与思考李绍明 赵健敏(玉溪广播电视台,云南玉溪653100)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进步,互联网在人们的生活当中得到了广泛的普及,新闻传播形式也因此变得 更具多样化的特征,这样的变化,给广播电视台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同时也给新闻工作者带来了更多 的挑战。

广播新闻评论类的节目是一种和听众距离非常近、接触极为密切的节目,采编播人员必须要不断地 创新节目的表达形式,并将这些创新思想和实践相结合,与时俱进才能够让广播新闻评论节目获得受众,获得可持续发展。

基于此,本文首先讨论了广播新闻评论节目创新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次分析了广播新 闻评论节目的创新策略研究。

以供相关工作人员参考。

关键词:广播电台;广播新闻;评论节目;创新策略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079 (2021 ) 03-0083-02目前,中国经济不断发展,人们在这样的社会环境 下,将会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当然,目前我们所处的就 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人们可以通过各种各样不同的 渠道,充分地获得信息,并表达出自己对这些信息的看 法和意见。

这样的社会环境让广播新闻评论类的节目 逐渐失去其市场的特殊性,节目竞争力有所下降。

广播 新闻评论类节目如果想要获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时 刻与时倶进,紧随社会发展的趋势,并且关注节目当中 存在的短板,及时进行突破。

_、广播新闻评论节目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一)节目价值取向偏差人们每天接收到的信息是五花八门的,生活中被 各种各样形式的网络文化所包围。

因网络信息数量庞 大且种类繁杂,因此,也导致很多广播新闻评论节目 良莠不齐,规模不一。

有一些节目为了能够吸引更多听 众,使收听率增加,把广播新闻评论的节目变得泛娱乐 化,整个基调庸俗化,甚至会挑选一些非常具有争议性 的话题,为了能够迎合人们猎奇的口味,甚至会使用一 些低俗的语言。

电视新闻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电视新闻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电视新闻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1.电视新闻节目概述20世纪初,随着光电转换技术的突破,世界第一座广播电视台于1928年在美国安家落户,这是人类传播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事件。

电视的诞生,标志着人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视听”时代。

麦克卢汉曾这样评价电视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电视是人的听觉和视觉的同事延伸。

”而美国著名的传播学家托尼.施瓦茨更是形象地把电视比喻为“第二个上帝”,他认为无所不在的电视电波就像上帝一样,向它的信徒布施感情,知识,情趣和道德观念,从而使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发生微妙的变化。

作为20世纪最大的文化神话,电视不仅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传播习惯,而且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由于电视即时传播的优势,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到各个角落发生的事情。

如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多国部队的第一颗炸弹落在伊拉克境内的同时,CNN的消息也随之传遍了世界各地;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的时候,通过电视,全球几十亿观众在第一时间目睹了这一世纪灾难;2008年中国汶川地震之后,各个电视频道的实况直播所带来的震撼,更是深入到每一个普通观众的心里。

事实上,各种受众调查结果也表明,虽然新的媒体形式不断出现,但是通过收看电视来了解新闻时事目前仍然是人们最主要的收视工具。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人们迫切需要通过对周围世界的了解来满足自我对社会环境重大变动的认知欲和知情权,并以此来确认自己的社会存在。

因此,电视新闻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组成部分,在可以预见的较长时间内将无可替代。

另外,由于新闻节目能最直接地体现政府对内对外的政策,立场和态度,最有利于迅速地提高媒体知名度,树立媒体在受众中的威信。

因此,打造新闻节目已成为各大电视台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磅武器”。

正如世界传媒大亨默多克的断言:一个没有新闻节目的电视台毫无价值!2.电视新闻节目存在的问题(以评论栏目为例)(1)时效性不强电视传媒的特点就是快速和现场感,强调第一时间报道和第一解释权。

节目创新的三个关键词

节目创新的三个关键词

龙源期刊网
节目创新的三个关键词
作者:
来源:《声屏世界》2016年第03期
关键词一:价值理念——指导创新的内在逻辑和外化品牌。

经过几年的创新实践,央视综合频道总结出指导创新行为的价值理念——“创新三原则”:最大公约数的需求原则,超越娱乐的复合价值原则,主流价值的创新表达原则。

关键词二:要素创新——传统电视需求的“产品化”改造。

传统电视节目和现在流行的娱乐节目相比,之所以在收视率和广告营收上吃亏,并非是节目品类和节目内容的原因,而是因为缺少了对可视性、互动性、参与性、故事性和悬念性的追求。

央视《等着我》的成功在于,其摒弃了传统专题节目那种高高在上的“作品式”说教,通过要素创新实现了观众需求的“产品化”改造。

关键词三:体系创新——从模式的“引进焦虑”到“本土化解惑”。

创新的模式和要素需要根据播出平台的价值定位进行调整,才能实现真正的体系创新。

央视的《梦想合唱团》《了不起的挑战》,及其原创研发的《挑战不可能》,节目成功的背后是包括创新文化、创新路径、创新机制等在内的创新体制的支撑。

(据吴晓斌吴昊于《电视研究》2016年第1期)。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创新研究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创新研究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创新研究作者:张杜博彧来源:《东方教育》2016年第09期摘要:时代进步促使社会发展,而在该种环境背景之下教育也迎来了较大发展空间,新型教育专业开始应运而生,其中就包含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而在该教育专业良好运行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发展不足,急需要创新改革。

而本文基于此就广播电视编导(以下简称广编)专业实际创新内涵进行着手分析,之后探讨广编专业创新困境,最后探讨其实际创新思路。

以期为后续关于广编专业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上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创新前言:现今电视广播文化已经实现了良好产业发展,而由此高校也将广编专业纳入其中。

可以说广编专业起源于1990年代,而广编专业以及播音主持等专业的出现更是促使电视广播文化深入到校园中。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专业创新上的不足,而这就需要各大高校以及教师予以良好关注。

一、广编专业创新内涵现今可以说创新不仅仅是体现在国家发展以及企业生产方面,而且还需要将其放置于教育上。

教育上的创新可以促使教育顺应时代发展,为国家培育更多创新人才,而这对于国家企业有着较大助益。

对于广编专业而言其创新内涵主要是体现在三方面:其一是创新学科体系。

广编专业现今涉及十多门具体课程,站在广义视角来讲广编专业指的是广播电视具体流程,如节目策划以及相应制作和播音主持等等。

因此创新学科体系就需要在广编专业原学科内容上进行良好补充,充分对前沿理论予以有效借鉴并对学科框架有效丰富;其二是创新教学模式。

现今可以说广编专业在实际教学环境中除了需要将专业技能以及相应知识予以良好传授之外,促使学生达到教学要求,更加需要促使现有教学方式与时俱进。

尤其是需要对授课方式进行更新并添加一定的应用场景。

如较为流行的新型化翻转课堂等;其三是创新人才培养。

广编专业人才培养即是在教学大纲引导之下实现教学目标以及培养目标。

而创新就需要对培养方案进行内容补充以及相应的方案调整[1]。

(完整word版)《当代广播电视概论》试题A卷及答案

(完整word版)《当代广播电视概论》试题A卷及答案

(2018——2019学年一学期)《当代广播电视概论》A卷(B/C卷)系别: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班级: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任课教师:_________________1。

本试卷为闭卷考试。

2. 考试时间:120分钟3. 本试卷满分:100分4。

试卷适用班级:2017级播音与主持一、填空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20分)1。

人类传播史的五次“革命”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2。

世界上第一家正式成立的广播电台是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是世界上第一个正式播出黑白电视的国家。

4. 彩色制式标准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1. 广播2.商业型广播电视机构3.受众4。

视听率三、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 社会整体发展水平对广播电视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2. 我国广播电视经营的现状有哪些?3。

广播电视有哪些社会功能?4。

广播电视谈话节目有哪几种?四、思维拓展题(共1小题,每小题24分,共24分)假如让你策划一个校园广播电视节目,说说你的具体想法和实施方案.(节目名称、简介、播出时长、播出频率等)《当代广播电视概论》A卷答案一、填空题1。

语言文字印刷术无线电计算机技术2。

KDKA电台3. 英国4。

NTSC制PAL制SECAM制二、名词解释1。

通过无线电波、线缆系统(包括电缆、光纤及将来可能发展的其他传输介质)向广大地区或一定区域有规律的传输含有节目内容的视频、音频信号。

2。

商业型广播电视机构是由财团或个人所有与经营,以赢利为其重要目的,其主要收入来源是商业广告、节目销售及其他经营性收入,政府只是通过一定的法律和法规来进行管理。

广播电视答辩真题答案解析

广播电视答辩真题答案解析

广播电视答辩真题答案解析广播电视答辩是对广播电视专业学生所学知识的考察和总结,也是对他们在专业领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的评估。

答辩内容通常涉及广播电视的理论基础、技术应用、创新思维等方面。

以下是对一道广播电视答辩真题的解析。

问题:请谈谈数字广播与传统广播的不同之处以及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广播节目创新的思路。

这道问题涉及到数字广播与传统广播的区别,以及如何利用数字技术创新广播节目的思路。

首先,数字广播与传统广播的不同之处在于传输方式的改变。

传统广播通过调频或调幅的方式将音频信号传输到接收设备,而数字广播通过将音频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传输。

这种转换使得数字广播具有更好的抗干扰能力和更高的音质,在音频传输质量上有明显的优势。

另外,数字广播还具有多样化的服务方式。

数字广播不仅可以传输音频节目,还可以传输图像、文字等多种形式的信息。

通过数字技术,广播节目制作人可以将音频和视觉效果结合起来,创造出更加丰富多样的节目形式。

比如,可以通过视频直播,将节目中的演出、访谈等实时传输给观众,增加观看的乐趣和参与感。

而如何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广播节目创新,则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首先,可以利用数字技术进行节目内容的个性化定制。

通过用户数据分析和推荐算法,广播节目可以根据用户的喜好和需求,定制出个性化的节目内容。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用户的听众体验,也能增加广播媒体的粘性和市场竞争力。

其次,可以利用数字技术进行节目形式的创新。

通过互动直播、AR/VR等技术的应用,广播节目可以打破传统的单向传输模式,与听众进行多元化的互动。

比如,可以通过互动投票、在线答题等形式,引导听众参与节目的制作和讨论,增加节目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此外,数字技术还可以用于提高节目制作的效率和质量。

比如,通过数字化的录制和后期制作技术,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编辑节目,提高制作效率;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模拟现实场景,进行更加精确的效果呈现,提高节目质量。

总的来说,数字广播与传统广播相比,在传输方式、服务方式等方面有明显的不同。

新形势下传统广电媒体节目创新创优路径分析

新形势下传统广电媒体节目创新创优路径分析
2.4与受众互动形式相对有限 传统媒体的大众传播总体上属于单向传播,以媒 体为整个传播活动的中心,受众只是单纯的接受者。 传统的广电媒体节目往往会在节目传播的过程中重点 强调信息向受众的传播,不注重对受众观点的收集和 与受众的联系。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传统广电媒体 不得不以互联网为依托,互联网交互性极强这一特征 也在各类节目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很多传统的广电媒 体节目若不能在节目制作、审核、播放等环节实现与 受众的良好互动,不能及时满足受众表达自身观点的 需求,很容易给节目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当下,很 多传统的广电媒体依然沿用陈旧的制作与传播方式,
2新形势下传统广电媒体节目创新创优面临的困境 2.1技术创新不足 在融媒体时代,技术创新在媒体行业变得尤为重
要,对于传统广电节目的革新以及适应时代发展具有 重要作用。在传统广电节目革新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
40
些问题,很多传统广电媒体并未及时对新媒体渠道进 行开发和利用,依然沿用单一的电视、广播传播方式, 不能满足受众立足于互联网的传播要求 ,也给受众接 收节目内容带来了不小的阻碍 ,传播力遭受巨大的考 验。
1传统广电媒体节目面临的新形势 1.1节目题材日趋丰富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也日趋丰
富,娱乐节目的创作范围也随之扩大,人们有了更多 选择的余地,同时越来越多的媒体借助互联网拓展题 材来源以创作大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内容 ,在此新形势 下传统广电媒体节目呈现出节目题材与内容日趋丰富 的特征。一般而言,传统的广电媒体节目内容相对单 调,报道和传播的风格以短、平、快为主,往往直接 从大众生活和实践中选择素材,但在新的互联网时代, 信息化技术逐渐得到推广和应用,对各类素材的选择 也更加多元,且人们的审美也日趋多样,传统广电媒 体节目有着丰富的题材及选题角度可供选择。

电视节目形态的发展与创新

电视节目形态的发展与创新

电视节目形态的发展与创新电视节目是指在电视上播出的各种类型的节目,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视节目形态也不断发展与创新。

早期的电视节目以新闻、政治宣传、戏剧节目为主,节目类型单一、形式简单。

然而,随着电视技术的进步和电视广播业的快速发展,电视节目的形态也开始逐渐多样化。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大量新的电视节目在全球范围内涌现,包括电视游戏、真人秀、选秀节目、综艺节目等。

这些节目吸引了广大观众,并为电视节目创新带来新思路、新方向。

电视游戏节目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节目形式,其以“互动娱乐”为主要特点,通过参赛者的互动和答题竞赛等方式吸引观众的注意。

电视游戏节目的成功之处在于其简单易懂、寓教于乐的特点,同时引入了互动技术,在娱乐的同时观众还可以获得知识和信息的更新。

真人秀节目是另一种流行的电视节目形态,其以现实主义为主题,通常以真实生活、真实人物和真实情感为素材。

真人秀节目的制作方式与电影纪录片相似,剧情真实、感人,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选秀节目是近年来热门的电视节目形式之一,大规模、开放式的选拔模式使其尤其适合各种文化背景的节目主题。

选秀节目常常给观众带来惊喜,而且通常会引起异常强烈的反响,其背后具有的社会和文化的问题也倍受关注。

综艺节目是电视节目的另一形式,它的内容通常包含一系列娱乐、文化、知识、体育等多种元素,呈现出非常好的大众化特性。

综艺节目的种类丰富,不仅讲述人物故事,展现景观,也包括音乐会、时尚秀、综艺演出等等,时间分布在每天、每周或计划发布的一段时间之内,通常被认为是确立观众归属感的最有效方式之一。

总之,随着电视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电视工业的不断发展,电视节目形式的多样化和创新也在不断提高。

在这个多元化的节目肆意盛行的时代,电视节目不仅要追求观众的娱乐享受,还要具备可塑性和深度,发挥作为文化载体的作用,让观众在娱乐之外获得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启示。

三个面向对当代社会的重要意义

三个面向对当代社会的重要意义

三个面向对当代社会的重要意义三个面向对当代社会的重要意义引言:在当代社会,我们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问题,而这些挑战和问题无疑对我们的生活和未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有三个面向对当代社会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以深度和广度的要求对这三个面向进行全面评估,并探讨其对当代社会的重要意义。

第一面向: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代社会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

可持续发展旨在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平衡发展,确保我们当前的行动不会牺牲后代的利益。

这个面向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提醒我们要关注长期利益,而非仅追求短期利益。

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如何改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

这不仅可以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也可以促进经济的稳定和社会的进步。

然而,在实践上,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不容易。

我们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推动绿色发展,建立可持续的消费生活方式。

政府、企业和个人都要发挥积极作用,共同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第二面向:社会平等社会平等是当代社会中另一个极其重要的面向。

社会平等意味着每个人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机会和权利,不论其性别、种族、芳龄、性取向、身体状况等方面的差异。

社会平等的重要意义在于,它能够消除不公正和歧视,为每个人创造一个公正和公平的社会环境。

这不仅能够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和谐,也能够释放每个人的潜力,推动社会的进步。

然而,在实践上,实现社会平等并非易事。

我们仍然面临性别歧视、种族歧视、贫富差距等问题。

为了实现社会平等,我们需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提高社会的公众意识,推动性别平等教育和多元文化的尊重。

第三面向: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当代社会中最具前瞻性的面向之一。

科技创新不仅能够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也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可能性。

通过科技创新,我们可以突破传统的限制,实现更高效、更绿色、更智能的发展方式。

电视媒体行业的变革与创新

电视媒体行业的变革与创新

电视媒体行业的变革与创新近年来,电视媒体行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与创新。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传统的电视媒体格局被打破,媒体企业不得不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多个维度探讨电视媒体行业的变革与创新,并分析其带来的影响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内容创新传统电视台的节目单常常受限于时间和资源的限制,缺乏较大的创作空间。

然而,随着网络媒体的兴起,电视媒体开始追求更加多样化和精品化的内容创新。

不少传统电视台纷纷建立自己的新媒体平台,并加大对原创内容的投入。

一些电视媒体还积极与互联网平台合作,借助其流量和用户基础,进行跨界创新。

二、技术创新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视媒体行业也积极拥抱技术创新。

高清晰、互动化、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引入,极大地提升了电视节目的观看体验。

例如,3D技术使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享受电视节目带来的视听盛宴;增强现实技术则为观众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互动体验。

同时,移动终端的普及也促使电视媒体思考如何将内容推送到更广泛的观众群体中去,开发移动应用成为不少电视台的重要战略。

三、平台创新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为电视媒体带来了全新的平台创新机遇。

网络流媒体平台如Netflix、Hulu等的崛起,以及移动视频平台如YouTube、抖音等的广泛传播,使得电视节目的传播范围大大扩展。

电视媒体企业也积极拥抱这些平台,探索线上线下的融合,加强用户粘性。

同时,一些电视台还建立了自己的付费订阅平台,通过付费会员服务获取更稳定的收益。

四、商业模式创新传统电视广告一直是电视媒体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然而随着用户观看行为的改变和广告形式的多样化,电视广告的盈利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稳定收入,电视媒体开始探索新的商业模式。

品牌植入、产品放映、内容衍生品等成为一些电视台的重要盈利方式。

同时,有些电视台还注重用户数据的收集与分析,通过精准投放广告和个性化推荐,提高广告的转化率。

未来展望随着技术不断发展和用户需求的变化,电视媒体行业变革与创新的步伐将越来越快。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节目的创新发展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节目的创新发展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节目的创新发展在当今这个新媒体迅速崛起的时代,广播电视节目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传统的广播电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观众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创新发展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新媒体时代的显著特点之一是信息传播的快速与便捷。

观众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获取各种信息和娱乐内容,这使得他们对于广播电视节目的期待值更高。

传统的定时定点播放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观众的选择,而新媒体平台则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为了适应这一变化,广播电视节目在内容创新方面需要下足功夫。

首先,节目选题应更加贴近生活、关注社会热点。

例如,针对当下年轻人的就业压力、养老问题、教育改革等热门话题,制作深度报道和讨论节目,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同时,挖掘一些鲜为人知但具有价值的故事和人物,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视角和体验。

其次,在节目形式上也要大胆创新。

传统的访谈、新闻播报等形式已经不能完全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可以引入真人秀、情景模拟、互动游戏等多元化的形式,增加节目的趣味性和参与感。

比如,一些电视台推出的明星户外竞技真人秀,通过设置各种有趣的任务和挑战,展现明星的真实一面,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

再者,注重节目品质的提升也是至关重要的。

无论是画面质量、音效还是剪辑手法,都要向高标准看齐。

运用先进的拍摄设备和技术,打造出更加精美的视觉效果;精心挑选和编辑背景音乐,营造出合适的氛围;通过巧妙的剪辑,使节目节奏紧凑、引人入胜。

在新媒体时代,互动性成为了广播电视节目创新的一个重要方向。

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让观众能够实时参与节目讨论、投票、提问等,增强观众与节目之间的联系。

比如,一些新闻节目在播出过程中,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收集观众的观点和意见,并在节目中进行展示和回应。

此外,跨平台合作也是广播电视节目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

与网络视频平台、移动终端等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例如,将热门的网络小说改编成电视剧,并在电视台和网络平台同步播出,扩大了节目的影响力和受众范围。

浅析新媒体背景下电视节目的创新策略

浅析新媒体背景下电视节目的创新策略

浅析新媒体背景下电视节目的创新策略摘要:近年来,随着新媒体逐渐兴起,传统的电视节目面临着较大的冲击,传统的媒体模式下越来越多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

这其中包括电视节目的制作、发展模式等等,都可能发生巨大变化。

为了扩大电视节目的公信力和影响力,既要借鉴新媒体的优点,也要从自身出发,不断探究电视节目的创新策略,实现新旧媒体的资源互通交融。

关键词:新媒体;电视节目;创新策略一、当下电视节目的发展现状分析1.竞争加剧,收视率不高随着各地方电视台数量的不断增加,电视节目内容也层出不穷,出现“遍地开花”的电视节目。

比如一个省份,可能有4-5个频道,而有的地市也有自己的电视台,这就造成了众多的电视台之间的竞争。

据悉,目前我国现有电视台数量近400家,全部的电视节目的套数更是达2100多套。

为了争取受众,这些电视台都使出浑身解数,争取收视率。

但是这样的结果反倒是每个电视台的收视率都不高,可能只是集中于某几个大的电视台,收视率分配不均匀。

1.受众普遍高龄化从我国新闻传播史的过程来看,广播是从20世纪20年代兴起,电视是从20世纪50年代兴起,所以电视观众大多数集中于出生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他们更多的是通过电视来了解外界的信息。

新媒体背景下,互联网是重要的媒介,而且人们更多习惯于用手机和电脑来处理和传播信息。

因此,电视节目的受众群体出现普遍高龄化的现象,这不利于新媒体背景下电视节目的发展。

1.缺乏现代化的创新元素创新是新媒体背景下人们常提到的一个词汇。

新媒体时代,人们可以选择的传播媒介有很多,不拘泥于通过电视来收看某个节目。

随着受众“碎片化”时间的增多,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更好的观看感受。

这样就造成一些缺乏现代化创新元素的电视节目收视率很低,因为它们不符合当下快节奏的生活背景。

二、新媒体背景下电视节目创新的重要性1.受到媒介融合的影响以手机、电脑、平板电脑为三大终端的新媒体在新闻传播方面拥有三大传统媒体无法企及的优势:海量、即时、互动及全媒体表达,给传统大众传媒带来强烈冲击。

广播电视行业的问题与改善方案

广播电视行业的问题与改善方案

广播电视行业的问题与改善方案一、广播电视行业的问题广播电视作为传统媒体,在数字化时代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

首先,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转变,广播电视受众逐渐减少。

同时,广告收入也受到影响。

其次,广播电视内容呈现单一化趋势,缺乏创新与多样性。

再者,信息失真与低质量节目仍然存在。

1. 广告收入减少: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用户观看习惯的改变,广告主更倾向于选择在互联网平台上投放广告。

这引发了广播电视行业的广告收入减少的问题。

2. 缺乏多样性:大部分广播电视节目缺乏创新和多样性,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

而且,相同类型节目过多可能导致重复资源浪费、竞争激烈等问题。

3. 信息失真与低质量节目:由于商业利益碰撞、政治因素等原因,一些个别媒体追求点击率或报道特定立场的信息,并制造虚假内容来吸引观众。

此外,一些低质量的节目也屡见不鲜,缺乏独立性和高质量。

二、改善方案面对广播电视行业的问题,在改革与创新中寻找可行的解决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1. 加强内容创新:广播电视媒体应致力于提供多样化、高品质的内容。

通过结合传统媒体和新兴技术,制作独特的节目形式,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

同时,积极推动优秀原创剧集、纪录片等作品制作,提高整体内容水平和观众吸引力。

2. 优化广告模式:广播电视行业可以加大对精准投放技术和数据分析的应用。

利用用户数据来了解受众喜好和需求,帮助广告商更精准地选择适合观众人群感兴趣的产品或服务,并在合适时间段显示给他们。

这将增加广告效果和收入。

3. 提升媒体信任度:建立规范的自律机制,并加强对媒体从业人员专业道德教育,以确保报道真实、客观,并远离虚假信息。

此外,建立独立的新闻监督机构,加强对广播电视媒体的内容审核和监管,以提高信息可信度。

4. 加强与互联网的整合:广播电视行业应积极与互联网平台合作,充分利用新兴技术。

通过网络直播、点播、社交媒体等方式将传统节目延伸到互联网上,并创造全新的观看体验。

有线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浅议论文(全文)

有线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浅议论文(全文)

有线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浅议论文求新创新是新闻的共性要求。

当前有线电视新闻在各地广播电视治理体制改革中属于“动手术”最大的范畴,纵向要与上下有线系统联XX,横向要与本地无线电视台合并明确各自的频道分工、定位,面对巨大的生存压力,如何抓住机遇,积极主动地开展创新,把突出个性特色的文章做大做好?结合我们伊通有线电视节目播出的实践,笔者认为只有创新才能不断升华新闻节目的质量。

1.强化以观众为中心的传播意识,在宣传报道的内容和立意上力求创新。

在市场经济过程中,媒体逐步产业化,观众成为电视节目的消费者,而消费者又是决定广告商资金流向、推断节目质量的上帝。

“用事实说话是新闻报导最基本的要求,这是由新闻的本质属性决定的。

”从这一点上说,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要求,尽量猎取较高的收视率是媒体生存与进展的关键。

有线电视新闻实行频道分工定位后,减少了行政干与,我们可以按照上级的总体要求、结合本地特色、自己策划报道内容,可以从无休止的会议报道、领导活动报道中解脱出来;在宣传报道的立意上,在遵循坚持政治原则和新闻真实性的原则的前提下,可以按受众感兴趣、能引起受众共鸣的方式去立意。

尽量营造“这一方水土”的荧屏氛围。

一句话,可以从被动逐步转向主动,但在宣传内容上不能偏离XX 和政府在某一时期、某一阶段的宣传中心,在报道中不能追奇逐异,忽视舆论导向。

“由于电视是每日定时的播出,具有与人们生活同在的伴随状态,与人们在一种生命的互动中存在。

”有线电视新闻节目要想在众多电视新闻节目的挑战与竞争中求得一席之地,必须有丰富的节目内容和信息容量。

这就要求我们新闻从业人员加强调查研究,随时掌握、了解、研究受众需要什么,了解社会生活中涌现的新闻源。

2.不断研究观众的观赏心理,在宣传报道的角度、时效和传播方式上寻求创新。

观众对有线电视新闻节目的观赏要求是:在宣传报道的角度上要平视、不要高台教化。

在报道的时效上要快捷:传播方式上要多样,在报道选材上要事关群众痛痒。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与创新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与创新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摘要:目前广电工程的建设实施中还依然存在不少的问题,对于广电工程技术发展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因此,要仔细分析这些原因,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才能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进而促进广电技术的健康发展。

基于此,以下对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与创新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技术;发展与创新引言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促进媒体市场涌现出了大量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新兴媒体,在为社会群众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媒体市场竞争压力。

在这一发展背景下,传统广播电视技术显得有些老旧和滞后,越来越多的受众偏向使用以科技为主导的新媒体,广播电视行业稳定发展带来巨大挑战。

1特征随着我国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的空间和时间近年来被有效拓展,甚至为社会整体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传统形势下的广播电视技术具有3种较为显著的特征:一是广播技术充分发挥作用,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将多种不同内容以声音、图像的方式真实有效地呈现在人们面前;二是能够第一时间将多种不同类型的内容,以信息方式为主完成传播工作;三是紧跟现阶段社会发展趋势,广播电视能够在微波、短波、中波等多项技术的辅助下,将信息传播到各个城市和其他国家。

由此可见,充分应用电视广播技术,使其充分发挥作用,能够使传播媒体完成信息覆盖工作。

2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技术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2.1播控人员心理素质较差广播电视节目安全播出需要多个部门互相协调和配合。

但在此过程中,由于涉及环节较多,所以存在的干扰因素也较多,并且广播电视信号在传输过程中需要通过以点对面方式进行覆盖性传输,这也意味着节目播一旦播出,就没有回旋余地,如果强行停播不仅会影响节目播出质量,还会造成一系列不可预估的损失。

所以,在节目播出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保证各环节有效控制。

如果心理素质不过关,将会导致播控环节出现各种问题。

2.2信息量有待扩充在新媒体时代,互联网能够提供的最主要服务就是在不同用户之间快速、安全、高效地传递各种信息。

浅谈如何把握广播电视节目的导向

浅谈如何把握广播电视节目的导向

浅谈如何把握广播电视节目的导向舆论导向至关重要。

古人有“一言兴帮”“一言衰邦”之论。

我们现在的编辑工作也就是要以丰富多样的形态和成果,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同中华民族的振兴的大业汇合起来。

作为电视广播媒体是否坚持了正确的舆论导向是至关重要的。

编辑的导向意识是编辑尊重客观,反映客观而形成的一种思想理念。

它具体表现为把关理念、调控适应的理念和服务创新的理念这三个方面。

标签:新闻导向把关理念调控适度的理念编辑意识广播电视传递速度快,声情并茂,使人有亲临其境的感觉。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迫切需要丰富多彩的、高品位的又化生活。

人们通过广电媒体来了解世界和获取对于生产生活的有用信息。

通过广电媒体来欣赏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节目,通过广电媒体来扩大社会交往。

人们对大众媒体,尤其是广电媒体产生了明显的依赖性,反过来说广电媒体对人的生活已经形成了一种支配力和磁吸力,已经成了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依托,已经成了人们学习工作的重要向导。

因此,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坚决守好文化舆论阵地,努力使节目“寓教于乐”,确保节目的高质量、高品位。

一、编辑意识与新闻导向的关系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存在的反映,存在决定意识。

对于编辑来说,编辑意识也受着存在的制约。

编辑意识的萌动,首先决定于事物的存在和发展。

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在编辑的脑海中引起思索,最终得出判断,由此而引发起编辑的意识冲动,把这一冲动融化到编发的稿件中去,致使新闻产生导向作用。

因此说,在编辑意识和新闻导向二者中,编辑意识制约和决定着新闻导向。

新闻导向是在编辑意识的驱动下发挥其效应的。

编辑意识对于把握新闻导向的方向是异常重要的。

在正确的意识指导下编发的新闻报道,其导向必将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两个文明”建设;相反,如果编辑意识走形,必将扭曲形象,歪曲事实,致使新闻导向偏离正确的轨迹。

二、推行把关理念新闻媒体是社会的利器,历来为各个阶级、党派和政府所重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当代广播电视节目创新的三个面向及其相关问题(一)
论文关键词]广播电视;节目创新;面向;问题
论文摘要]当前,在社会大环境和媒介大环境的双重制约下,我国大众传媒业正承受着激烈的内外竞争压力。

作为当代大众传媒业的主导形式之一,广播电视媒介的生存与发展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因此,如何进行创新就成为当前广播电视节目生产的关键问题。

文章从整合信息资源充实节目内容、发挥语言特性回归人际传播、依托媒介技术丰富节目形态等三方面,讨论了当代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如何进行创新的相关问题。

当前,在社会大环境和媒介大环境的双重制约下,我国大众传媒业正承受着激烈的内外竞争压力。

作为当代大众传媒业的主导形式之一,广播电视媒介的生存与发展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从其内容生产的层面上讲,广播电视节目与其他许多商品一样,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缺乏个性和深度的同质化趋向。

为了使之在激烈的媒介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创新就成为当代广播电视节目生产中的关键词之一。

因此,本文从整合信息资源充实节目内容、发挥语言特性回归人际传播、依托媒介技术丰富节目形态等三方面,谈谈当代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如何进行创新的相关问题。

一、整合信息资源充实节目内容
任何一种媒介传播都必须以一定的信息资源要素为传播内容,广播电视媒介的基本职能就是为社会成员传播各种相关信息,满足人民群众对社会信息的多层次需求。

可以说,包含在广播电视节目中的事实和观点,其内容质量高低和优劣乃是决定一个节目成败的关键要素。

因此,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广播电视节目创新必须在信息内容的数量和质量、广度和深度诸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开掘、整合、优化、利用,使广播电视传播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种多样的社会信息需要。

1.建立科学、民主、透明的信息反应机制,以实现社会信息资源的平衡传播,减少社会各阶层的信息贫富差距。

当前,我国新闻传播政策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调整和开放,同时,媒介技术进步也为广播电视传播创造了许多新的技术可能性。

与以往相比,广播电视节目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两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步。

但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我们在信息内容的选择上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失误,既给整个广播电视传媒业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也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损失。

传播学理论认为,在当代社会生活中,一个人的现实生活与其有效信息量的拥有密切相关,从而决定了他在社会生活中的身份位置。

有学者为此提出,过大的信息落差会造成一种巨大的潜在冲击力,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乃至国家安全构成隐患,而减小信息落差的办法,就是要逐步加大媒介传播的信息量,包括所谓敏感信息和负面信息的传播。

因此,在内容生产的层面上,广播电视节目创新应当从人民群众需要和关心的角度,观察、分析和取舍新闻报道的信息内容,大力拓展节目内容的题材范围,扩充节目负载的信息含量,使广播电视传播“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2.加强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优化配置,进一步提高信息传播的质量和针对性,促使信息资源的整个升值和增值。

提高信息传播的质量和针对性,就是要按照大众媒介传播的规律,对所收集到的信息内容进行合理的归类处理,根据受众的需要进行有指向性的传播,以减少信息传播的盲目性,对信息资源进行高质量的优化配置和高效率的开发利用。

比如央视新闻频道的《媒体广场》和凤凰卫视的《有报天天读》,在信息内容上利用报刊媒体的资源,但并不是报刊媒体内容的简单翻版,而是集报摘和书评于一体,不仅信息来源广、容量大,而且实现了即报即评、资讯与言论的并重,使报刊信息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得到了全方位的扩展。

另一方面,提高信息传播的质量要求我们把单一的信息事实置于特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语境中,置于其背景性信息、前景性信息和相关性信息之中,透过阐释其彼此之间的相互联系,使过去对单一信息事实本身的传播变成多视角、多层面的立体式传播,让观众在接受媒介信息时不但知其然,而且能够较好地知其所以然。

在当前电视新闻节目中,央视《新闻30分》
对组合式报道的探索是值得赞赏的。

3.电视新闻节目应当从单纯的报道新闻走向深度的解读新闻,为公众意见、集团观点和社会舆论构筑一个自由传播的合法空间和平台。

大众媒介传播从诞生开始既是社会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也是社会生活中意见、观点和舆论自由流动的集贸市场。

随着当前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及社会民主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这类节目必将成为广播电视传播的又一种重要表现形态。

当前,广播电视传播中不断升温的谈话节目热、访谈节目热就是这种发展趋势的有力证明。

在西方国家中,谈话节目已经成为占有总量一半以上的主要节目样式。

在我国,央视的《实话实说》、凤凰卫视的《锵锵三人行》等都是这类节目的典型代表。

这类节目大都以人物的交谈为形式,以意见、观点的碰撞为核心,以通过交流达成共识为旨归。

谈话节目的另一种形式是以时事分析、评论为主要内容的深度报道,如央视的《央视论坛》、凤凰台的《时事开讲》等。

这两类节目的流行表明,广播电视节目已不再是单纯的表层信息传播,而是更加注重于对信息内容的深层次阐释和解读。

二、发挥语言特性回归人际传播
任何媒介传播总是借助一定的可以被人们所感知的、可以相互传译的符号系统,才能实现信息内容的有效传递,这种符号系统就是媒介传播的语言方式,其语言方式特性是大众媒介传播生命力的重要来源之一。

广播电视语言乃是一种感性化的符号系统,它以某一特定时空中连续存在的视听素材为基本单位,在电子技术机械复制功能的支持下,广播电视传播对现实生活的承载,与其真实存在的时空结构相对应和同步,具象的声音和画面保留着人际信息的完整性,它通过直接诉诸于媒介受众的视听知觉器官,进而在人们心理结构上产生出一种震撼性的场效应。

因此,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媒介的语言特性,使之回归于面对面的人际传播方式,也是其节目生产和创新的一个重要面向。

1.进一步发挥其语言方式的感性化特征,使广播电视节目呈现出生动、鲜活的表现形态。

麦克卢汉认为,广播电视首先是人类触觉的延伸,它是整体的、通感的,涉及所有感官的最大限度的相互作用。

在广播电视传播中,其语言方式的感性化特征集中地体现为一种全息性的时空结构,包括节目内容、表现形态和传播方式等诸方面。

其重要意义在于,借助于其语言方式的感性特征,广播电视传播打破了印刷媒介对人类自身视听感知天性的束缚和隔离,进而重新回归到人际互动过程中的本真交流状态。

但是,由于我们对广播电视语言感性化、全息性特征的认识还比较肤浅,以致把一个生动的故事叙述得平平淡淡,把一种鲜活的场景描述得枯燥无味,许多广播电视节目显得单调呆板、暮气沉沉,缺少生动、鲜活的感性化特征。

在过去的新闻传播中,我们往往把报道的真实性与真实感混为一谈,以为只要坚持报道的真实性,就一定会产生报道的真实感。

实际上,这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彼此区别的概念,所谓真实性是指在媒介传播过程中信息内容的保真度,真实感则是媒介传播对受众产生的真切贴近的心理体验。

因此,充分发挥其语言方式的感性化特征,使媒介传播达到真实性与真实感的统一,必然是广播电视传播的重要目标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